第一篇:“田野调查,立身之本”研讨会--会议摘要
‚田野调查,立身之本‛研讨会——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第五届研究生论坛
为促进民族学、社会学、人类学、考古与博物馆学等学科发展,以及跨校师生之间的学术对话与思想交流,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实践从‚书斋到田野‛的学科精神,在继承前四届学术研讨会基本精神的基础上,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拟于2010年11月18日—20日举办‚‘田野调查,立身之本’ 研讨会——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第五届研究生论坛‛。本次论坛以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硕士研究生为主,同时邀请国内13所民族院校及8所设有相关专业的综合类大学研究生参会。论坛拟以学者演讲与师生互动的形式展开,届时将由国内13位著名学者讲授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具体形式为:每场讲座嘉宾演讲1小时,与会成员参与讨论45分钟。共计13场,会期3天。
会议日程
时间:2010年11月18—20日
地点:中央民族大学文化楼西区一层学术报告厅 主办: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11月18日
第一场 8:00~9:00 杨圣敏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内隐与外显的调查——民族关系研究方法的探讨
9:00~9:45 讨论 茶 歇
第二场 10:00~11:00 朱伦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民族共治的理论支点、操作方式及其功能和问题
11:00~11:45 讨论 午 餐
第三场 13:30~14:30 张静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案例调研:从故事到知识
14:30~15:15 讨论 茶 歇
第四场 15:30~16:30 旦增伦珠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拉萨社区研究——居住格局与民族关系的变化
16:30~17:15 讨论 晚 餐
第五场 19:00~20:00 王建民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艺术人类学对于人类学理论反思的意义
20:00~20:45 讨论 11月19日
第一场 8:00~9:00 潘蛟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边疆、历史、国际:当代中华民族问题三问
9:00~9:45 讨论 茶 歇
第二场 10:00~11:00 袁靖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中国古代家养动物的动物考古学研究
11:00~11:45 讨论 午 餐
第三场 14:00~15:00 洪大用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 环境、社会与发展
15:00~15:45 讨论 茶 歇
第四场 16:00~17:00 旦增伦珠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拉萨社区研究——居住格局与民族关系的变化
17:00~17:45 讨论 晚 餐 11月20日
第一场 8:00~9:00 马戎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 从社会学角度思考双语教育
9:00~9:45 讨论 茶 歇
第二场 10:00~11:00 蔡华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 后现代之后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11:00~11:45 讨论 午 餐
第三场 14:00~15:00 苏发祥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西藏乡村社会研究的历程
15:00~15:45 讨论 茶 歇
第四场 16:00~17:00 王铭铭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 民族志研究:再论‘四对关系' 17:00~17:45 讨论
闭 幕 17:45~18:15 会议总结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邮编100081 电话:010-68930328 传真:010-68933528 电子邮箱:scholasticforum@gmail.com 联系人:叶瑶(***)罗红波(***)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2010年11月1日 田野调查,立身之本——第五届研究生论坛‛各讲概要 我们将在会前陆续刊发出其他各讲的概要,以便参会同学提前了解,研讨会期间展开充分交流讨论。
案例调研:从故事到知识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张静
针对案例写作中的常见难题,本讲的目标在帮助研究生提升案例调研的能力。
讲座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1、政策研究和学术研究(功能取向,角色差别)
2、新闻型案例和研究型案例(目标导向,资料获取,阐述逻辑)
3、如何透过案例提取知识(提问,证明,因果要素分析)
4、选择案例的关切要点(新经验事实,独特性与一般性)
5、定性和定量方法在案例调研中的运用(优势,局限)艺术人类学的探索对于人类学理论反思的意义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王建民
近年来,艺术人类学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发表了不少采用或借用‚艺术人类学‛概念的论著,人类学界关心艺术人类学领域的学者也越来越多,在学科存在正当性、制度化乃至学科化等方面也都有或多或少的进展。不过,在这样的热潮之余也需要谨慎的评价和冷静的思考,由此才能够有助于中国艺术人类学在发展进程中不断强化理论提升和深化田野工作。
在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尽管每一专题研究各有侧重,需要从具体的田野调查材料展开讨论,但除了个案的描述外,在研究中应当有较为明确的问题取向,避免一般性地堆砌材料,就事论事。理论与方法论的关怀是一个学科得以建立和完善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科建设中的核心问题。艺术人类学只有具有了这样的深切关怀,才能够一方面提升它对于人类学学科理论和方法论的贡献,另一方面使之为艺术研究增添全新的资料搜集方法、研究立场、理论视角和学术解释力。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论彼此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基于在研究实践中对于研究方法的不断实践和反思,改善研究方法,并从方法论的层面进行思考是十分必要的。田野工作作为人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人类学理论反思之本,艺术人类学要想取得理论上的突破,在研究中应当以扎实、细致的田野工作作为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借由对于艺术活动的‚体验式‛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通过对于过程性的艺术形式和技术技巧的深入分析,说明在艺术实践的每一个环节上文化的概念系统、意义体系和情感模式是如何体现的,人类学家可以探索文化观察与解释的新途径。
因此,艺术人类学研究本身是一项具有深刻意义的理论性学术实践。从零散的、更为个人化的艺术的人类学研究,通过更多学者学科认同的加强和学术理论和方法论的不断探讨,建设和发展成为学科意义的艺术人类学,以求建构一个具有更深入而广泛的学术延展空间、更高学术层次、更国际化的研究领域,对于人类人文学科、社会科学知识产生更大的贡献。在艺术人类学这一领域的研究得到更广泛关注之时,应当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和重视。
中国古代家养动物的动物考古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袁靖
动物考古学就是通过对考古遗址出土的动物遗存进行鉴定和研究,认识古代分布于各个地区的动物种属、古代的自然环境及古代人类利用动物的各种行为。动物考古学的指导理论包括均变说和埋藏学等,其方法包括野外采集和室内整理两大部分。
对家养动物的系列鉴定标准包括形体测量和观察、年龄结构、数量比例、新的种属、考古现象、食性分析、古DNA研究等。中国家养动物起源的时间要晚于陶器制作和栽培作物出现的时间。
中国家养动物开始出现的时间和种类依次为距今10000年左右在河北省徐水县南庄头遗址出现狗,距今9000年左右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出现猪,距今5000多年在甘青地区出现绵羊,距今4000多年在黄河流域出现黄牛,距今约3700年左右在甘肃地区出现马,距今约3600年左右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大甸子遗址出现鸡。家养动物的起源模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古代居民在与一些野生动物长期相处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逐步控制它们,把它们变为家养动物。以狗和猪为代表。另一种是古代居民通过交流,从其他地区直接引入一些已经成为家畜的动物。以羊和马为代表。通过对中国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土的动物遗存进行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发展,黄河流域多个遗址出土的动物遗存中家养动物逐渐增多,野生动物逐渐减少,而长江流域多个遗址出土的动物遗存中野生动物基本上一直占据多数,这反映出那个时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古代居民获取肉食资源的方式存在明显的差异,古代文献的记载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当时存在这样的现象。
中国新石器时代居民获取肉食资源的行为大致上总是在肉食量需求的增长及居住地周围自然环境所能提供动物资源的多少这种制约下被动地形成和发展的。可以将这种发展过程总结为‚被动发展论‛。
环境、社会与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 洪大用
本讲座集中讨论中国环境风险的发展以及环境风险的差异性分配。演讲者认为缓解环境风险必须与促进社会公正结合起来,必须统筹考虑国内情况与国际情况,追求更加公正的发展。讲座分为五个部分:我们所依存的环境、日益扩大的环境风险、持续加剧的社会分化、环境风险的差异性分配、追求更加公正的发展、民间组织的作用。演讲将从卡顿和邓拉普提出的环境的三维功能模型开始,反思环境变化可能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讨论社会学分析这种影响的主要争论,即真实的还是建构的环境风险。演讲者认为环境风险可以说是一个客观但充满建构的社会事实,并从国际和国内层面分析了环境风险的发展趋势,指出环境风险必定是中国当下以及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议题。
演讲者同时分析了当今世界与中国内部存在的巨大发展差距,指出当今世界依然是一个充满差距的、不平等、不公正的世界,这种社会状况削弱了社会团结,妨碍着社会共识的形成,还为风险转移提供了条件。如果没有社会财富的适度公正的分配,也就不会有人类社会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在接下来的演讲中,演讲者将重点讨论环境风险的差异性分配。演讲者认为:抽象地讲,环境风险是整体性的,威胁到所有的人。然而,具体地看,环境风险确实存在着地区差异和时间差异。特别是,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网络中的地位并不是一样的,一些掌握更多资源和权力的人有可能更好地应对或规避环境风险。在一个不平等的社会中,环境风险更多地影响到弱势人群。
演讲者最后指出:在当今世界,面对日益扩大的环境风险、持续加剧的社会分化,我们需要更加强调发展的公正性。只有公正地分配发展成果、公正地分担环境风险、公正地对待当代人与后代人、促进发展的共同参与、公正地对待环境与人类,这样才有可能增进发展的可持续性。而中国民间环保组织的日益增多和日趋活跃,明显是有助于平衡仍然具有发展主义导向的政府,促进并保障发展的公正性的。
西藏乡村社会研究的历程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苏发祥
自20世纪初期伊始,中国乡村社会研究取得了众所周知的丰硕学术成果,涌现出了许多国内外著名的学者,他们所创造的分析范式仍然是当今学者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的指导理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乡村社会的回访研究逐渐成为国内民族学人类学界公认的学术潮流,并至今仍方兴未艾。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华南、华北和东南汉人社区的研究,对西部乡村社会的研究远不如汉人社区研究的深入、广泛和有延续性,西藏乡村社会的研究更加薄弱。本文通过对上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研究西藏乡村社会成果的梳理和分析,希望将来能有更多的学者关注西藏乡村社会的研究。本讲拟从以下四方面展开: 1、1950-60年的社会历史调查 2、1980年代后西藏乡村社会的研究
3、进入新世纪后的西藏乡村社会研究
4、国外西藏乡村社会的研究
结语: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积累和沉淀,对西藏乡村社会进行深入研究的条件已基本成熟,西藏乡村社会的研究不仅能丰富中国乡村社会研究的内容,而且也会有助于西藏地方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稳步发展。
民族志与‚四对关系‛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王铭铭
一、民族志在人类学中的位臵
人类学研究包含三个层次:民族志、民族学与人类学。
二、现代民族志及对它的批判
‚传统‛的民族志,无论‚参与观察‛、‚主位观点‛还是‚整体论‛,常识性的定义都是可疑的。于是,自然出现所谓‚后现代民族志批判‛。归纳来就是上述三方面。一个是‚参与观察‛,他们无非是把参与观察解释成作为作者的‚我‛和作为被研究者的‚他‛之间的一个表达。
一个是主位观点,也因此,后现代批评的后果常是客位的、普遍主义的观念的重申,还有时特别强调文化的碎片化(fragmentation)之研究。
三、民族志中的‚四对关系‛
演讲者倡导一种‚关系的民族志‛,而不是整体的民族志和后现代民族志。演讲者认为,要造就一种真正现实的人类学,我们的民族志研究要更注重对关系的研究,这个意义上的‚关系‛绝非本土民俗中的‚关系‛,而是一种结合了主位观和客位观、民族志与民族学方法的论述。
关于‚关系‛,可以分几个方面来看:
1、内外关系
2、上下关系
3、左右关系
4、前后关系
演讲者认为,前后关系这个对子比文化这个概念更好用,因为历史就是在变与不变之间交互消长的,人对历史的态度也是这样。没有一个人能避开前后关系的这个‚命‛,人们即使反对过去这个‚后事之师‛,也不一定能真正避开他对我们的支配。
内隐与外显的调查:民族关系研究方法的探讨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杨圣敏 内隐:内心的想法、感受、或更内隐的潜意识。外显:说话、表情、动作等外显的表达。
当我们在作做民族学角度的调查时,对自己的或别人的调查结果,经常会有一个可信度如何评价和验证的问题。特别是当不同调查者的结果有较大差别,或是在调查较敏感的问题时,可信度的验证就显得尤为重要。
尽管我们可以通过种种办法来提高调查结果的可信度,如:加大问卷的样本量,设计更中性、更多边际的问题,做更深入的访谈,更多的观察等,但有时仍感觉难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可信度。特别是还存在效率的问题,因为有时我们不可能无限制地加大调查工作量。为解决这个问题,演讲者尝试与北大、北师大心理系的学者合作进行同一项调查,也就是将心理学内隐测量方法与民族学外显的调查结合起来对同一组对象进行调查,将结果进行对比,以互相验证。通过用这种方法对民族关系评估的初步尝试,演讲者认为这是做民族关系研究的一个可行办法。
语言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理论和方法 北方民族大学 赵杰
1、马林诺夫斯基与博厄斯的欧美人类学调查方法鸟瞰;
2、萨丕尔与与布尤菲尔德的语言人类学调查方法;
3、美国描写语言学田野调查方法综述(‚只研究观察到的现象‛等);
4、IPA常用国际音标训练;
5、语言学在人类学研究中的‚权证‛作用。拉萨社区变迁研究——居住格局与民族关系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西藏大学 旦增伦珠
1、拉萨社区研究的回顾
2、拉萨居住格局的变迁(以冲塞康社区、雪居委会、嘎玛古桑社区案例)
3、拉萨民族关系的若干社会学研究案例
4、拉萨社区与社会建设等若干问题的思考
市场化、城市化、全球化、信息化——中华民族关系面对的新情势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潘蛟
西藏3〃14,新疆7〃5事件让举国震惊,也催生出了诸多‚西藏专家‛,‚新疆专家‛,或专治国策的‚策论大师‛。在关及3〃14和7〃5事件的策论或反思中,中国的民族问题或被归咎于外国人作怪,或被当作边疆问题,历史问题,经济问题。
与上述观点不同,本人认为3〃14,7〃5事件的发生与中国当下正在经历的市场化、全球化、城市化、信息化有着复杂的关联。中国的民族问题并不仅仅是外患问题、边疆问题、历史问题、经济问题,它同时也是内政问题、内地问题、当下问题、象征问题
第二篇:立身不忘做人之本
立身不忘做人之本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谆谆告诫全党: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立身、为政、用权“三不”,尤其将立身置于首位,要求党员干部首先要不忘“做人”,这一告诫令人警醒和深思。我国几千年的政治哲学中,非常重视为政者的“立身”。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要做个好官首先必须加强个人修养,做个好人。
立身之要当不忘做人之本。何为做人之本?自古到今的共识只有一个字:德。古语云:“艺者,德之枝叶也;德者,人之根干也。”西哲罗素说:“没有个人道德,他们的生存也就失去了价值。”现代学者陶行知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为非作恶愈大。”这说明,立身做人,以德为先。
“人以品为重,官以德立身。”注重道德修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我们党历来非常重视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和建设。7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之一毛泽东同志号召每个共产党人像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那样,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今天,胡锦涛总书记又明确指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中国共产党9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河流中,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品德高尚的仁人志士,受到人们的景仰和爱戴。
毋庸讳言,目前,党员干部的道德建设还任重道远。在社会转型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思潮,处身于不断增加的各种诱惑中,有些党员干部忘掉了做人之本,最终失德失身,害己害人害党。历数近年来被查处的大小官员,他们之所以目无党纪国法,肆意妄为,说到底是他们丧失了为官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为所欲为。
我们不无忧虑地看到,现实生活中,官不修德屡禁不止。在各种思潮和利诱的影响下,一些人对立身乃做人之本的认识存在偏差。有的人视权势为立身之本,当官不为民作主,一心想着向上爬,挖空心思阿谀献媚,结党营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经营关系,甚至买官卖官;有的人视名利为立身之本,做事但求虚名,不务实际,追求虚假的政绩,遗祸百姓:有的人视财富为立身之本,为官一任搜刮一方,利用手中的权势,大肆敛财;有的人视享乐为立身之本,奉行“人生在世,及时行乐”.不顾法纪道德包二奶、养情人,败坏社会风气。对党员干部来讲,立德做人不仅是个人的修养问题,更是关系到党的兴衰、国家治乱和社会风气好坏的大问题。孙中山先生曾说:“政党之发展,不在乎势力之强弱以为进退,全视乎党人智能道德之高下以定结果之胜负。使政党之声势虽大,而党员之智能道德低下,内容腐败,安知不由盛而衰?”“大凡一个国家所以能够强盛的原故,起初的时候都是由武力发展,继之以种种文化发扬,便能成功。但是要维持民族和国家的长久地位,还有道德问题,有了很好的道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这是孙中山从一生的革命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加强道德修养就是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自重就是不要忘了做人的本分、做官的“身份”;做人要尚德,为官要尽责,爱民亲民。自省就是要像孔子所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自警就是要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励就是要不懈怠,不骄矜,不甘于平庸。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就是要求党员干部时刻不要忘记党的宗旨和职责,做人以德为本、做事以德为据、做官以德为重,做社会的楷模、大众的典范。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政治之清浊、社会风气之好坏,广大党员干部的道德修为是个重要的风向标
第三篇:立身之本,诚信为先
立身之本
诚信为先
各位领导、同事,大家好,很荣幸能在今天的道德讲堂与大家共同进行一次道德的洗礼。我今天要分享的是诚信。题目是《立身之本 诚信为先》。
道德的范畴很广,爱国守法、见义勇为、孝敬老人、爱岗敬业等,都是道德范畴。刚才李杰也讲到,只要用心人人都能成为道德的表率,下面我想谈谈自己对诚信道德的认识,还请各位领导、同事批评指正。
孔子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连信用都不讲,那么不知道他还可以干什么。
唐代大臣魏徵说:夫妇有恩矣,不诚则离。意思是说只要夫妻之间以诚相待,就能和睦相处,家和万事兴。想反若家人彼此互不信任,家庭便会逐渐四分五裂。
德国诗人海涅说,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从这些可以看出,诚信的重要性。
诚信由“诚”和“信”两个概念组成。诚,指真诚、诚实;信,指信任、信用。“诚”与“信”合起来就成为一个科学的道德范畴。在现代社会,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以及文化的多元化和交往方式的现代化,到处都凸显着诚信的价值。诚信是人们在立身处世、待人接物和生活实践中必须具有的真诚无欺、实事求是,诚信就是指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们只有树立起真诚守信的道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国之本。国家的主体是人民,国家的主权也归于人民。中国自古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明训,意思是人民才是国家的根基,根基牢固,国家才能安定。至今仍然是至理名言。
对于一个社会单位、一项社会事业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业之本。“诚信”是建立行业之间、单位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互信、互利良性互动关系的道德杠杆。很难设想,一个不讲诚信、不守信用的单位或企业,在现代法治社会会有长期立足之地。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和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诚实和信用,国家就会丧失尊严,企业就会失去市场,家庭就会失去和睦,个人就会失去生存的条件和土壤。
但是,如今,社会生活中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的情形仍然数不胜数,一些人为一己之欲、一时之利将道德束之高阁,将诚信置之脑后,各种瞒天过海、投机取巧的“损招”层出不穷。欺世盗名、沽名钓誉的学术造假、学历造假;我们日常经常能收到的以“中奖”相诱、编各种借口骗取汇款的手机短信,以回拨吸费为目的的“一声响”电话;食品安全方面三聚氰胺、瘦肉精、地沟油、毒馒头等等,曝出的每一个案件都让人触目惊心,许多行为突破了道德底线,甚至丧失了人性良知,毒化着社会道德的风气。
社会诚信缺失是一个长期积累的结果,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诚信教育缺失、公共机构没有起到垂范作用、法制不够健全等都是造成诚信缺失的原因。像有些慈善机构不够公开透明,公众不
第四篇:立身不忘做人之本
立身不忘做人之本
董事局主席黄如论
耿耿星河,天下千秋。一代又一代的人在生息劳顿之余,都会仰望苍天,追问生命的意义何在?自己精神家园在何方?做人之本又是什么?
回溯历史,悠悠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精微奥妙;三教九流,儒释道法,博大精深。其中以儒家经典《大学》回答了农耕时代终极命题:“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意即从个人修身开始,然后管好家庭,推及治国平天下。今天之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西风东渐,学说纷起,思潮各异,粉墨登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文思想都处于激烈的转型阶段。特别是在内陆农耕文明与来自海洋的商业文明发生碰撞之间,许多人迷失了方向,握不住从前的信仰,也抓不住远方的信念,手中空空,左右不是,成了时代精神广场的流浪儿。于是有的人干脆什么也不顾了,唯利是图,唯金钱而至上,一头扎进钱眼里,成了不折不扣的商业动物。
有“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经济的守护神”之誉的经济学泰斗亚当·斯密,其所著的《国富论》,是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大陆的普遍信仰,人们把《国富论》所倡导的“人的物质属性是利己的”作为行事圭臬,认为个人的自利行为经由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会不知不觉增进全社会利益。殊不知,亚当·斯密还写了一本巨作《道德情操论》,其核心观点是:人都有“利他”的一面,有着与生俱来的“同情心”,主张以道德约束人的行为。到了晚年,亚当·斯密甚至打算把《国富论》烧掉,他想“单独留下《道德情操论》,因为他担心《国富论》会像潘多拉魔盒一样被胡乱打开”。其实,我们学习西方的市场经济理论是正确的,但没有意识到,西方人在信仰“物竞天择”的同时还有讲究“博爱”的基督教义在平衡信念。而我们却 在有意无意间,忽略了道德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
但是,信仰却是一个民族与生俱来的“基因”,由不得强硬扭曲。要改变今天思想界特别是企业界的伦理混乱,只有重新回归原点,从源头寻找我们的立身之本。这种寻找与论证的必要性,可以站在历史的大背景上来分析。据考证,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没有被迫中断、湮灭,源远流长,至今不断。究其原因,就是中华文化一贯具有海纳百川、气吞万象的气势与魄力。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铁蹄南下神州陆沉,草原文明却被中原农耕文明同化;佛教东传中土,却经儒道各种文化吸纳改造成为禅文化。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始终没有改变,却在多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中得到开放包容和升华发展。由此可知,这种文明具有强大的韧性与生命力。作为炎黄子孙,每个人都没有理由妄自菲薄,我们只有勉力接过往圣之绝学,结合自身之体验,尽一己之力探索前行。
当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农耕文明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不少理论已经跟不上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风起云涌的今天。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分析,中华文明的缺陷主要集中在“做事”方面,各行各业由此进行种种改良与创新,正以事实为佐证,正面承认并据以改进我们的短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西方文明在“做人”方面也存在基因缺陷,这在花旗银行、安达信、美林、毕马威和摩根大通等爆出的华尔街丑闻中得到现世明证。人们不禁要问,华尔街缺什么?答案就是亚当·斯密曾担心的问题:华尔街缺的是——“道德”!
中华文明具有“和谐文化”的精神内核,讲究“以和为贵,天人合一,好人好报”。在西方哲学中,如何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也不是个新鲜命题。从古希腊契约精神的确立,到近代对“自由”定义的探索,不同的学说中,有一个永恒思想就是“诚信和公义”。这种东西文明的契合点,所指的即为“注重道德、坚持正义”!这两者正是人的立身之本。
在商言商。一个干部的成长,企业是付出巨大心血和成本的。但在我们企业内部,不少管理干部,在面对各种诱惑时,无视企业长期的培训与熏陶,乃至规章制度的约束,忘掉了做人之本,无原则地拜倒在金钱的石榴裙下,钻进了孔方兄的窟窿。有的认为效益就是“政绩”,经营上“唯生产力论”,片面追求业绩,忽视管理和团队建设,对部下缺少关心爱护,导致内部离心离德;有的把金钱看作做人之本,有钱就是娘,手段恶劣地利用职务吃拿卡要,从中牟利,丧失职业道德;有的认为“当官”是立身之本,一心想着多管几个人,轻浮炫耀,变着法子让下面的人巴结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斤两,罔顾公平公正;有的认为权势是立身之本,媚上欺下,工作浮光掠影,唯个别领导马首是瞻,只想一心往上爬;有的视享乐为立身之本,奉行“人生在世、及时行乐”,工作不努力,不求上进,不钻研业务,把时间花在喝酒谈天吹牛上,得过且过,混日子;有的视“人情”为立身之本,认为“人在江湖,多个朋友多条路”,工作中“好好先生”,不得罪人,更有甚者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他人谋利,丧失良知道德。这类干部,迷失了人生方向,失去了做人的底线,很容易陷入违法犯罪的歧途。他们的腐化,不仅仅是个人的教训,更是企业的损失。
《周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强调道德对于人生、家庭的重要性。西方哲学家罗素说:“没有个人道德,他们的生存就失去了价值。”强调了立身做人,以德为先的必要性。世纪金源集团历来重视对干部员工的品德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践行“好企业、招好人、育好人、做好事、有好报”的企业理念,以“立志、立言、立行、立德”的要求锻造人才,育人育心,知行合一,使干部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加强道德修养,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重,就是不要忘了做人的本分,正确认识岗位职责,坚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知道自己的收获需要付出汗水,不劳而获则是可耻的。自省,即如孔 3 子所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自警,就要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时时在心中有面镜子,知道什么是能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自励,就是不甘下游,刚健有为,知道生命是来之不易的,每一个人都没有理由辜负上天的恩赐,没有理由辜负父母的深恩寄托,没有理由辜负自己的大好生命。
加强道德修养,更要做到慎始、慎微、慎独、慎欲。慎始,就是警慎开始的第一步。俗语说:“君子慎始而后无忧”。宋代理学家程颐说:“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现实生活中,有些管理干部犯错误,几乎都是由于不慎始,越迈越深。“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也!”慎微,就是慎小事,慎小节。小事、小节过不了关,也很难在大事、大节上过得硬。管理干部一定要在易污易染处下刻苦功夫,在难舍难忍处着切实脚步。慎独,即“入暗室而不欺”,是指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高度自觉,处事不违道德和纪律,坚持原则。管理干部必须奉公守纪,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慎欲,是道德修养的关键。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欲嫌纱帽小,反把枷锁扛”,如果管理不好自己的欲望,一味任由私欲蔓延,那就离被惩处不远了。所以,管理干部在任何时候,都要堂堂正正做人,公公正正用权,扎扎实实做事。
朱熹有云:“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在当今纷繁复杂的大环境中,如何立定脚跟,加强道德修养,构筑永续而有深度的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是每个人不得不深思的问题。对于企业管理干部而言,如何立身做人,不仅是个人修养问题,更是关系到执权为企、基业长青的重大问题。随着第五轮重磅投资深入开展,世纪金源投资规模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是企业实现大发展、大跨越,构建百年基业的关键战略期,对管理干部提出了更高的“德”的要求。“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指的是德行和能力不符合所处的职位,祸害必定是巨大的。而 4 作为管理干部如果失去“德”的约束,忘记做人之本,抛弃立身之基,不仅会毁了自己,也会成为组织中的蛀虫,甚至贻害企业和社会。换言之,管理干部应不断自我升华,锤炼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道德情操,不管在任何时候,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一刻都不能放松道德修养,敬畏历史,敬畏人生,神正气正,做到忠贞坚毅,光明磊落,襟怀坦荡。
日本现代企业制度即株式会社的创始人涩泽荣一提出的“左手《论语》,右手算盘”,为日本的经济腾飞注入强劲而坚固的动力。温家宝总理曾五次力荐亚当·斯密的巨作,此举委婉传递了一个隐喻:只有利他没有利己,也就没有市场经济;但是,如果只有利己没有利他,市场经济也走不远,到了“晚年”就要付之一炬。
第五篇:学技术是立身之本
“学技术是立身之本,教会你怎样创业才是帮你华丽转身的关键。”已是莱州一火锅店老板的李松楠表示,当初选择去蓝翔是非常明智的,不仅掌握了一门实用的技术,更学到了许多成功创业的经验,让一直想当老板的他梦想成真。而同样师出蓝翔技校的张志超则深感:除了学到汽配装具技术,蓝翔技校的“创业心经”让他受用终生。
一心当老板,到蓝翔学技术更学开店
莱州李松楠的“小泡泡火锅店”面积300多平方米,年收入超过200万元,每到饭点,顾客熙熙攘攘,十四五名员工跑前跑后,忙得不亦乐乎。老板李松楠感慨:“多亏当年去蓝翔学到了一门技术,而且学到了宝贵的创业经验。”
虽说当年只是初中毕业,年轻的李松楠精明强干,上蓝翔技校之前,他在当地的一家造纸厂上班,二十来岁就当上领班。然而他不甘心靠打工挣那点死工资,因喜爱烹饪,2006年决定去山东蓝翔技校学烹饪,日后自已创业。
“我发现班里不少同学都有创业当老板的想法,学校也特别支持。”李松楠回忆说,当时,蓝翔还请来一些很有名气的成功学员给在校生讲创业经历,传授创业经验。“给我们上课的老师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学起来特别顺手。每天,最让人兴奋的是实训课。蓝翔技校的实训车间异常宏大,几百名同学天天像比赛一样同时掂勺、炒菜、出盘、造型,最后相互品评,超级来劲!”
让他印象深刻的是那些创业成功的蓝翔校友回校做创业报告,大礼堂能坐1000多人,场场座无虚席。“我上初中时成绩不咋地。从没那样认真听过课!”李松楠说,“蓝翔讲的课很务实,从开店选址、设计、成本核算,到人员管理、市场营销等。当时有位学长专门讲到两种店面选址与营销定位的区别,对我后来开店启发很大。如果店开在车站等人流密集地,针对的是过路客,最好是快餐性质,最讲究上菜速度;如果在市区,则要格外关注菜品质量和服务,薄利多销等措施可有效拉拢回头客,最终要着力打造美誉度、打造品牌。”
当年蓝翔老师的这些谆谆教诲,被李松楠视为“创业心经”铭记在心,力求“知行合一”。为此,从蓝翔毕业后,他先去莱州一家大酒店干了四年,从切菜配菜,一直干到大厨。2010年下半年,他辞职开起了“李氏海鲜”馆,直到今天,终于投资一百多万元开创了现在的 “小泡泡火锅店”。
打工仔终成老板,最受用蓝翔“创业心经"
“我初中毕业后在一家汽修厂干了一年半时间。由于缺乏理论知识,遇到问题总感觉一知半解的捣弄不清。”邹城小伙张志超告诉记者,但是,他就看到干汽车装具利润可观,很想自已开家装具装潢店。“投资开店可不是闹着玩的。我首先想:得赶紧找家专业技校学点真功夫!”
“到哪学呢?肯定去蓝翔技校。因为,同行中许多人都毕业于蓝翔,无论是学校规模、综合实力,还是教学质量和口碑,都是最佳选择。”张志超回忆道。
由于此前在汽修厂干过,蓝翔技校又特别注重理论和实训相结合,张志超对汽修知识一点就透。对于他特别关注的日后开店问题,学校也侧重实际,教授了一些基本的运营理论和方法,例如如何控制成本、提高效益;如设备损耗、房租、人工,水电、税收等成本管理,客流量、客单价、投入产出比及物价、消费水平等。“平时,老师还经常给我们分析成功或失败个案,快毕业的时候,又专门拿出三天时间集训就业指导,这对我们特别受用!” 虽然一心想自立门户,但是从蓝翔技校毕业后,张志超还是服从学校分配先到一家汽车装配中心干了两年。“因为,蓝翔技校的老师经常强调:想当老板得先向老板们学习。”张志超回忆说,当时老师的这句话对他触动很大,而且至今受用,“除了实操技术,这是我在蓝翔学到的最好的„创业心经‟!”。在汽车装配中心那两年,张志超最大的收获是掌握了顾客沟通及产品销售技巧。
就这样张志超慢慢走上自主创业之路,先后共投资150余万元,在烟台开起了三家汽车与维修保养的店面:包括侯府汽车装璜美容中心、侯府汽车快修中心、侯府钣金喷漆厂,占地900平米,员工22人,一年毛收入达到三百万左右。创业教育,让技校生更灿烂
“相对于普通高校学历教育,对接受职业院技能教育的学生们来讲,他们已具有技术功底,只要再适当开展一些创业引导和培训,创业成功的概率会大大提高。”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分管负责人认为,职业技校更要密切关注这一趋向和需求,进一步强化在校生的创业培育,让他们退可以踏实就业、进可以稳健创业,定会让技校生的创业生崖早日灿烂!
这位山东蓝翔技校负责人透露:目前学校开设的汽修、烹饪、美容美发、数控机床、机械工程等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去向主要有两个:一是被国际国内知名企业高薪挑走,二是选择自主创业。他说,蓝翔不少专业都非常适合自主创业,在校生中六成学生有自主创业打算。为此,学校在传授实用技术的同时,也特意强化了创业教育内容,比如;定期邀请创业成功学员回校“传经送宝”。“效果非常好,因为想干和会干是两码事,否则很容易办成赔钱项目。”
据教育部统计,从2004-2010年,我国普通高校自主创业比例一直在0.2%左右徘徊,最高仅0.5%,而高职大专院校学生的创业意向最强,近期创业意向比例为43.2%,创业意向与专业匹配度高达57.6%,而前者则仅到30%。这表明,侧重一技之长、动手能力更强的职校生在自主创业方面优势明显。
当然,创业并不是让每个人都开办上市公司,像李松楠、张志超他们那样依托一技之长开个店、实现个人理想带动别人创业未尝不是“小而美”的选择。据悉,蓝翔技校建校31年来已累计各类技能人才40多万,其中自主创业成长为中小微企业不计其数。这无不得益于其针对职校生的特点和需求,早早开展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