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计划生育政策的现状与问题
2013届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毕业作业
课题名称:浅析计划生育政策的现状与问题
学生姓名:徐金涛
批次:201009
指导教师:潘加军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3 年月
浅析计划生育政策的现状与问题
摘要: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我国涉及面广,影响深入的重要政策之一,关系到人民生活的诸多方面。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该政策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步凸显出了一些问题。本文在回顾计划生育政策历史沿革的基础上,介绍了该政策实施的一些成效,进而提出了计划生育政策引发的问题,然后阐述了笔者的几点思考,最后探讨了该政策强化实施的路径。通过本文的表述,说明了针对新形势应该适时调整有关政策措施,以期以计划生育政策为基点,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计划生育;生育政策;人口老龄化;婚育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一直是关乎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至今已经推行了40多年,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际情况的变化,如何长期有效地实现中国人口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不断提及的话题,附着在计划生育政策上的诸多问题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计划生育政策的沿革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发展大致可以区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提出计划生育阶段(1953-1961年)
新中国建立之初,由于社会局势的逐步稳定,人民生活状况得到改善,医疗卫生事业的起步和发展,危害人民生命的急性传染病得到控制,人口死亡率显著下降,出生率则继续保持高水平,因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进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人口增长高峰期。人口自然增长率1952 年达到20‰,以后的几年有增无减。1955 年3 月中央在卫生部党组关于节制生育问题报告上做出肯定性指示,1957 年3 月毛泽东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说:“要提倡节育,要有计划地生育”。马寅初先生在1957年7 月《人民日报》上发表《新人口论》影响广泛,成为当时学界最具代表性的著作。
(二)第二阶段:开始实行计划生育阶段(1962-1970年)
由于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和营养状况得到改善,结婚生育人数大幅度上升,人口开始猛增,从1962 年起出现了长达8 年之久的全国性的生育高峰,1962 年12 月18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重申“在城市和人口稠密的农村提倡节制生育,适当控制人口增长率”。但随着文化大革命的推行,计划生育工作被停顿,人口又处于盲目发展的状态,1966 年至1969年这四年间,年均人口出生率都在34 ‰以上,年净增人口都在2000 万以上。
(三)第三阶段:计划生育政策的逐步形成和全面推行阶段(1971-1978年)1971 年国务院批转了《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把控制人口增长的指标首次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1975 年,毛泽东在国家计委《关于一九七五年国民经济计划的报告》上批示:人口非控制不行。国家制定了“晚、稀、少”和“提倡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数量最好一个,最多两个”的生育政策。1978 年10 月,中央批转《关于国务院计划生育
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的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晚、稀、少”的内涵,具体提出晚婚为女23 周岁,男25 周岁,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数最好一个最多两个,生育间隔三年以上。该政策在当时使控制人口增长取得了显著成效,人口出生率从1970 年的33.43‰下降到1978 年的18.25‰,实现了历史性的下降。
(四)第四阶段:计划生育政策深化实施阶段(1979-1990年)
中共中央于1980 年9 月25 日发表了《关于控制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即著名的9.25 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要求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特别是各级干部,带头响应国家的召号,这成了我国计划生育史上的里程碑。1982 年9 月,党的十二大把实行计划生育确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同年11 月写入新修改的《宪法》。然后,在1984年为了调和农村生育与生产的矛盾,适当放宽农村的生育政策为“一孩半政策”(即第一胎是男孩就不能再生第二胎,第一胎是女孩可以再生第二胎,坚决不允许生育第三胎),这个修订了的规定基本被沿用至今。这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标志着我国独生子女人口政策和计划生育的具体政策正式出台并全面实施。
(五)第五阶段:计划生育政策稳步发展和完善阶段(1991年至今)
1、我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
1991 年5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发布了《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重申了我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要求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现行政策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国家干部和职工、城镇居民除特殊情况经过批准外,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农村某些群众确有特殊困难,包括独女户,要求生二胎的,经过批准可以间隔几年以后生第二胎;不论哪一种情况都不能生三胎;少数民族地区也要提倡计划生育,具体要求和做法可由有关省、自治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 定。”
2、计划生育政策立法实践 2001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在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通过,并自2002 年9 月1日起施行,这在人口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我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由政府的行政行为走上了依法管理的轨道。把国家推行计划生育的基本政策、方针、制度、措施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为综合治理人口问题、保护公民应享有的权利提供了法律保障。
3、计划生育政策的继续深化
新世纪新时期,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在国家计划生育基本政策的框架下,结合当地的具体实际,纷纷出台了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条例和细则,更进一步夯实了政策基础,细化了实际操作方案。同时,面对新形势,部分地区也开始探索计划生育政策的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二、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成效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我国人口快速增长的势头得到了坚决的遏制,一定程度避免了人口过度膨胀带来的多种问题,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一)避免人口过快增长 我国的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从1950年的37‰、20‰下降到2000年的16‰、9‰;十年后又分别下降到2011年的11.93‰、4.79‰,计划生育的成绩相当骄人。计划生育政策四十年实现了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转变,使中国13 亿人口日推迟四年到来;中国的计划生育还使世界70亿人口日的到
来推迟了四年。
(二)国民教育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 年全国15 岁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比重为9.54%,大大低于发展中国家水平,经过努力中国人民的总体健康状况也有极大改善,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均有显著下降,人均寿命值由解放前的35 岁增长到71.4 岁;随着人口增长速度减缓,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迅速上升,抚养比下降1/3 左右,劳动力资源供给丰富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宝贵的“人口红利期”,人力资源优势成为中国的竞争优势。
(三)民众婚姻观念发生变化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是以宣传教育为主导方针,以各种婚育文化为载体,让计划生育的法律和法规以及新的婚育观念得到普及,使人民群众的婚姻、生育和家庭现念得到转变,以前那些重男轻女、多子多孙的传统观念已经被少生优生、晚婚晚育、男女一样的新观念所替代。
(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经济发展促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计划生育政策则正向加强了这一效果,随着人口增速的回落,人均的各类社会资源得到了更充分的配置,促使了国民素质的持续提升,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更加速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据有关部门测算,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2010年全国人均GDP不会突破4000美元;耕地、粮食、森林、水资源、能源等人均占有量,比目前降低1/5。
三、计划生育政策引发的问题
计划生育政策在对中国社会带来积极效应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经过数十年的政策推行,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在计划生育已经实行40多年后的今天,反观这项基本国策,我们会发现实行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给我国的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新的问题,(一)人口现状发生变化
1、人口增长趋缓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大陆地区总人口共为1339724852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而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1990至2000年间,“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了13215万人,增长11.66%。平均每年增加127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7%。”另据人口专家推算,近几年的妇女总和生育率在1.65左右,比2000年推算的1.8又下降了0.15。
以当前的政策来预估,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将出现长期低于2.1的世代更替水平情况,表明我国人口再生产将在达到峰值后出现负增长,如果不适时跟进政策措施,由于人口再生产的惯性因素,我国的人口有可能出现持续下降的风险,这将会引发劳动力资源短缺、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等诸多方面的社会问题。
2、人口结构状况出现变化(1)老龄化程度加深
学界通行的老龄化标准是60周岁以上人口或65周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10%或7%以上。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78亿,老龄化程度达到13.26%”,而长三角地区老龄化程度更甚。有数据表明,经济越发达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深。
2011年末我国老年人口达到1.85亿人,比重为13.73%。根据联合国人口预测中心推算,中国老年人口将在2014年突破2亿,2025年达到3亿,2034年超越4亿,2050年达到4.4亿,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从目前约1/7增至1/3,进入超级老龄社会,届时老龄化将成为我国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2)少儿人口、青年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规模比重下降
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00年全国0-14周岁的少儿人口为28979万人,占总人口的22.89%;而现在进一步缩减为222459737人,只占总人口的16.60%,少年儿童人口数量和比重都在下降。同时青少年人口比重也在逐年减少,2008年19.0%,下降的原因是人口持续的低生育水平,出生人口数量减少。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规模达到峰值9.40亿,2011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出现下降趋势,预示了劳动力资源从逐年增加到开始减少的“拐点”已经出现,劳动力资源供给进入减少通道。联合国预测,到2015 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将停止增长,届时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10 亿人左右的峰值,随后即开始逐渐下降,2025年降至9亿以下,2035年降到8亿,2050年只有6.8亿。鉴于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净增长量已开始下降,而非农产业的用工人数还将持续增加,中国的劳动力供需很快就将出现缺口。中国每年新增就业人口的净增长量都低于新增加的劳动力需求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之间的差距还将逐步扩大。
老龄化加剧增加的社会养老负担和劳动人口的减少引发的人力资源短缺问题将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深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必将成为我国的最大国情。
(二)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
虽然说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并不完全是由计划生育政策引起的,但是中国出生性别比失调与现行生育政策高度相关也是不争的事实。计划生育政策通过压缩人们的生育空间,加之在传统观念的共同作用下,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人们的选择性生育行为,从而间接地影响到出生性别比。
有资料统计,我国近几年新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例达到了117:100,国际公认的正常比例为不超过107:100。过高的出生性别比意味着在2020年, 我国将会有4000万男性找不到配偶,成为“光棍”。而男性比例过高,除了会造成婚姻压力外,还会加剧社会犯罪现象的出现,并加大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三)家庭伦理结构发生转变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长期继续发展下去,恐怕我们通常理解的兄、弟、姐、妹、姑、姨、舅、表、堂等称谓,将随着时间的发展而消失;对于独生子女来说亲情概念也将在某种层面上一步步淡化,这意味注重血脉、注重传统的中国宗族观念将受到很大冲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的家庭观念和亲情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淡化的现象。
家庭抵抗风险的能力也在持续减弱。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独生子女伤亡事件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家庭关系的紧张,类似的家庭变故现象时有发生,在失去情感纽带的基础上,家庭失去了精神寄托,也丧失了工作的热情和动力,这在精神层面是无法弥补的损失。
(四)独生子女教育问题陷入困惑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提倡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这样社会中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长辈对孩子疼爱有加,以至于达到溺爱的程度,孩子在生活中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而且孩子的性格变得自私、孤僻。独特的家庭结构为独生子女提供了独特的生长环境,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独生子女心理压力大,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自理能力和同情心,这对孩子树立良好的生活态度和方式极为不利。家庭结构的迅速变迁对家庭的独生子女教育提出了挑战。
(五)加重了社会养老负担
在我国目前和今后的相当长的时期,家庭养老肯定是农村家庭养老的主要形式。大多数农民生儿育女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老有所养。家庭子女数量的减少,特别是一些家庭没有男孩子,在现行的婚姻居住方式下,子女数量的减少和没有男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
农村家庭的养老功能。
另一方面,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导致养老成为全社会的大事。在老龄人口不断激增的同时,劳动人口的下降将会进一步加重年轻劳动人口和整个社会的养老负担,对我国经济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四、计划生育政策的思考
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人口问题的最终目标和理想状态是将该问题变成个人行为,政府不干涉,但是人口问题作为我国基本国情的特征,短时间内不会改变,中国的国情决定,仍然需要实行计划生育。
实际情况的变化和发展,又客观上要求现有的生育政策进行适时调整,因此,笔者对该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思考。
任何政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变化了的形势进行适时稳定的调整。当前适度稳健地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是很现实的选择,同时计划生育政策的目标应逐步转变为以调整人口结构为主,提高人口质量为主。
(一)适度提高妇女总和生育率,逐步放宽生育“二胎”政策
由于我国人口再生产长期低于世代更替水平,就造成人口持续下降的惯性,形成人口倒悬金字塔现象,因此从长远发展来看,应该适当放开“二胎”政策。
有研究表明,人口出生率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从部分地区的试点和理论角度来探究,即使逐步放开“二胎”政策,人口也不会出现无序增长,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口下降是多种因素而并非完全由生育政策导致,经济发展对生育孩子数量,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世界发达国家即使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居民生育孩子的数量也很少。
2、传统生育观念已经有了很大转变。中国传统文化是多子多福,现在的生育意愿调查显示,绝大部分人群的生育意愿是1—2个孩子,想生三胎以上或者丁克族都占很小比例。
3、避孕节育技术的推广,同样可以影响生育数量,而20世纪70年代以前,夫妇即使想少生孩子,避孕节育技术也难以保证。
4、妇女就业和子女教育的影响,中国城市家庭普遍的就业方式是夫妇两人就业,妇女的独立意识普遍增强,不再愿意依附于男子;农村中外出务工的夫妇也越来越多。而对子女则普遍希望接受良好的教育,教育支出成为家庭中一笔较大的开支,客观上也制约了大多数夫妻生育孩子的数量。
实施:第一胎和第二胎之间应有一定时间的生育间隔,准许生育两个子女,严格控制生育三个子女。尽量拉长两胎间的生育间隔,减轻家庭抚养孩子的压力的同时也可以避免每胎孩子在成长中的遇到的人口问题带来的影响。
(二)多种措施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1、将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笔者建议:从当前出发,全社会应该更加关注老年人的生活,切实解决老年工作遇到的实际困难,统筹解决老龄事业长远发展的现实问题。
2、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道路。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辅助,公共福利设施养老手段为补充,社会保险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把老年人自身、家庭、社会和国家作用有机的组合起来,使之发挥出最佳效用。
有研究表明:当前正在实施的新农保政策有助于辅助计划生育工作的施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但由于农民长期依靠“养儿防老”,农民希望养育较多的子女,“新农保”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养儿防老”,令农民自愿减少
子女的数量,使得计划生育的执行更为顺利,令农村内部的社会关系更为和谐。
(三)继续深化计划生育奖扶政策
健全的激励机制会透过经济杠杆来调节和引导人们的生育行为。以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为核心,进一步强化各类奖罚措施。可以对实独生子女家庭仍应继续给予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原已承诺的各种奖励,对二胎持不奖不罚的态度,对生育三胎实行严厉的处罚措施,用于奖励独生子女家庭,这样不会增加社会负担,也能促使计划生育工作步入良性发展的循环。
(四)大力发展经济,着力发展教育
有关研究表明:经济水平、流动人口因素及受教育程度等非计划生育政策对出生率也有显著影响。
1、大力发展经济,是完善计划生育政策的物质基础。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经济愈发达,人们的生育水平和生育意愿一般来说也愈低,特别是当育龄女性有充分的就业机会时更加明显。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社会提供的工作岗位和就业机会亦随之增加,当男性劳动力供给有限时,越来越多的女性逐渐摆脱家庭主妇的束缚,成为兼顾工作和家庭的新型职业女性。
2、着力发展教育,是实现优生政策目标的根本途径。在完善计划生育政策的具体举措中,教育发挥着举足轻重且无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人们的受教育水平越高,通常而言其生育水平会越低、生育观念会更健康,其子女成长的环境也会越有利,少生和优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另一方面,教育是优生的根本途径。只有当适龄学童能够便利且便宜地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服务,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达到优生的政策目标。
五、强化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路径
(一)继续加大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力度,普及计划生育知识
要充分利用和发挥舆论引导和宣传作用,将计划生育政策和知识广泛宣传下去,奠定一定的民意基础。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政策推行和实施过程变得更加顺利,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还能够起到长期的效用,逐渐形成人们的共识,要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促进计划生育惠民政策深入人心。
(二)强化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主体建设
完善计划生育工作者的准入、选拔、培养、交流、退出机制,加强计生队伍职业化建设。推进计划生育工作从“强制式”到“自愿式”的转变,从管理到服
务的转变。计划生育工作者应摆脱传统思维观念的束缚,对群众提出的合理要求尽量给予满足,随着群众的意愿和社会的要求逐步完善,做到管理到服务的转变。
(三)发挥部门作用,实现资源共享
计生、卫生、民政、劳动等部门各司其职又互有关联,如能实现多部门联网, 互通信息,整合人口资源,共同建立统一的,各部门共享的全市人口资源信息库,那么就能及时发现育龄人群的流动情况,婚育信息,及时识破个别无诚信人员的瞒骗,避免结婚、出生的漏报,从而更好地为育龄群众服务。
六、结语
不可否认计划生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政策应该是适应现状的, 目前中国利用比较人口优势经济取得了腾飞, 人民的收入水平快速的提高, 中国面临严重老龄化威胁的时候计划生育政策也应该相应的调整, 符合发展的要求。
我们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适时的调整完善计
划生育政策,解决人口问题,以适应未来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原新:计划生育政策的回顾与反思,人民论坛2012年第371期,第6-8页; [2] 王红晓:构建和谐社会与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8 年2 月第21 卷第1 期,第51-56页;
[3] 孙淑翠: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成果及困惑,大众文艺,第300页;
[4] 任庆伟:论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成果、问题及对策,改革与开放 2010 年 3 月刊,第14页;
[5] 任静: 浅议当前我国计划生育政策, 社会学研究2010年5月刊总第286期,第6-8页; [6] 李院林:完善计划生育政策的几点思考,法制与社会2012年06(中),第203-204页; [7] 隋思、杨玉军:新时期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科教导刊论坛2010 年1月(上),第138-139页;
第二篇: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落实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浅析计划生育政策的现状与问题
摘要: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我国涉及面广,影响深入的重要政策之一,关系到人民生活的诸多方面。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该政策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步凸显出了一些问题。本文在回顾计划生育政策历史沿革的基础上,介绍了该政策实施的一些成效,进而提出了计划生育政策引发的问题,然后阐述了几点思考,最后探讨了该政策强化实施的路径。通过表述,说明针对新形势应该适时调整有关政策措施,以期以计划生育政策为基点,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计划生育;生育政策;人口老龄化;婚育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一直是关乎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至今已经推行了 40 多年,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际情况的变化,如何长期有效地实现中国人口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不断提及的话题,附着在计划生育政策上的诸多问题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1、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成效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我国人口快速增长的势头得到了坚决的遏制,一定程度避免了人口过度膨胀带来的多种问题,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1)避免人口过快增长
我国的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从1950年的37‰、20‰下降到2000年的16‰、9‰十年后又分别下降到2011年的11.93‰、4.79‰,计划生育的成绩相当骄人。计划生育政策四十年实现了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转变,使中国13 亿人口日推迟四年到来;中国的计划生育还使世界70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四年。
(二)民众婚姻观念发生变化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是以宣传教育为主导方针,以各种婚育文化为载体,让计划生育的法律和法规以及新的婚育观念得到普及,使人民群众的婚姻、生育和家庭现念得到转变,以前那些重男轻女、多子多孙的传统观念已经被少生优生、晚婚晚育、男女一样的新观念所替代。
(三)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经济发展促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计划生育政策则正向加强了这一效果,随着人口增速的回落,人均的各类社会资源得到了更充分的配置,促使了国民素质的持续提升,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更加速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据有关部门测算,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2010年全国人均GDP不会突破4000美元;耕地、粮食、森林、水资源、能源等人均占有量,比目前降低1/5。
(四)国民教育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 年全国15 岁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比重为9.54,大大低于发展中国家水平,经过努力中国人民的总体健康状况也有极大改善,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均有显著下降,人均寿命值由解放前的35 岁增长到71.4 岁;随着人口增长速度减缓,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迅速上升,抚养比下降1/3 左右,劳动力资源供给丰富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宝贵的人口红利期,人力资源优势成为中国的竞争优势。
2、计划生育政策引发的问题
计划生育政策在对中国社会带来积极效应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经过数十年的政策推行,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在计划生育已经实行40多年后的今天,反观这项基本国策,我们会发现实行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给我国的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新的问题。
(一)人口现状发生变化
1、以当前的政策来预估,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将出现长期低于 2.1 的世代更替水平情况,表明我国人口再生产将在达到峰值后出现负增长,如果不适时跟进政策措施,由于人口再生产的惯性因素,我国的人口有可能出现持续下降的风险,这将会引发劳动力资源短缺、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等诸多方面的社会问题。
2、人口结构状况出现变化
(1)老龄化程度加深
学界通行的老龄化标准是60周岁以上人口或65周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10或7以上。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78亿,老龄化程度达到13.26,而长三角地区老龄化程度更甚。有数据表明,经济越发达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深
2011年末我国老年人口达到1.85亿人,比重为13.73。根据联合国人口预测中心推算,中国老年人口将在2014年突破2亿,2025年达到3亿,2034年超越4亿,2050年达到4.4亿,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从目前约1/7增至1/3,进入超级老龄社会,届时老龄化将成为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2)少儿人口、青年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规模比重下降
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00年全国0-14周岁的少儿人口为28979万人,占总人口的22.89;而现在进一步缩减为222459737人,只占总人口的16.60,少年儿童人口数量和比重都在下降。同时青少年人口比重也在逐年减少,2008年19.0,下降的原因是人口持续的低生育水平,出生人口数量减少。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规模达到峰值9.40亿,2011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出现下降趋势,预示了劳动力资源从逐年增加到开始减少的拐点已经出现,劳动力资源供给进入减少通道。联合国预测,到2015 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将停止增长,届时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10 亿人左右的峰值,随后即开始逐渐下降,2025年降至9亿以下,2035年降到8亿,2050年只有6.8亿。鉴于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净增长量已开始下降,而非农产业的用工人数还将持续增加,中国的劳动力供需很快就将出现缺口。中国每年新增就业人口的净增长量都低于新增加的劳动力需求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之间的差距还将逐步扩大。老龄化加剧增加的社会养老负担和劳动人口的减少引发的人力资源短缺问题将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深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必将成为我国的最大国情。
(二)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
虽然说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并不完全是由计划生育政策引起的,但是中国出生性别比失调与现行生育政策高度相关也是不争的事实。计划生育政策通过压缩人们的生育空间,加之在传统观念的共同作用下,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人们的选择性生育行为,从而间接地影响到出生性别比。
有资料统计,我国近几年新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例达到了117:100,国际公认的正常比例为不超过107:100。过高的出生性别比意味着在2020年 我国将会有4000万男性找不到配偶成为光棍。而男性比例过高除了会造成婚姻压力外还会加剧社会犯罪现象的出现并加大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三)家庭伦理结构发生转变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长期继续发展下去,恐怕我们通常理解的兄、弟、姐、妹、姑、姨、舅、表、堂等称谓,将随着时间的发展而消失;对于独生子女来说亲情概念也将在某种层面上一步步淡化,这意味注重血脉、注重传统的中国宗族观念将受到很大冲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的家庭观念和亲情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淡化的现象。
家庭抵抗风险的能力也在持续减弱。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独生子女伤亡事件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家庭关系的紧张,类似的家庭变故现象时有发生,在失去情感纽带的基础上,家庭失去了精神寄托,也丧失了工作的热情和动力,这在精神层面是无法弥补的损失。
(四)独生子女教育问题陷入困惑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提倡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这样社会中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长辈对孩子疼爱有加,以至于达到溺爱的程度,孩子在生活中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而且孩子的性格变得自私、孤僻。独特的家庭结构为独生子女提供了独特的生长环境,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独生子女心理压力大,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自理能力和同情心,这对孩子树立良好的生活态度和方式极为不利。家庭结构的迅速变迁对家庭的独生子女教育提出了挑战。
(五)加重了社会养老负担
在我国目前和今后的相当长的时期,家庭养老肯定是农村家庭养老的主要形式。大多数农民生儿育女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老有所养。家庭子女数量的减少,特别是一些家庭没有男孩子,在现行的婚姻居住方式下,子女数量的减少和没有男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村家庭的养老功能。
另一方面,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导致养老成为全社会的大事。在老龄人口不断激增的同时,劳动人口的下降将会进一步加重年轻劳动人口和整个社会的养老负担,对我国经济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3、计划生育政策的思考
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人口问题的最终目标和理想状态是将该问题变成个人行为政府不干涉,但是人口问题作为我国基本国情的特征,短时间内不会改变,中国的国情决定,仍然需要实行计划生育。
任何政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变化了的形势进行适时稳定的调整。当前适度稳健地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是很现实的选择,同时计划生育政策的目标应逐步转变为以调整人口结构为主,提高人口质量为主。
(1)适度提高妇女总和生育率,逐步放宽生育二胎政策
由于我国人口再生产长期低于世代更替水平,就造成人口持续下降的惯性,形成人口倒悬金字塔现象,因此从长远发展来看,应该适当放开二胎政策。
有研究表明,人口出生率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从部分地区的试点和理论角度来探究,即使逐步放开二胎政策,人口也不会出现无序增长,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口下降是多种因素而并非完全由生育政策导致,经济发展对生育孩子数量,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世界发达国家即使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居民生育孩子的数量也很少。
2、传统生育观念已经有了很大转变。中国传统文化是多子多福,现在的生育意愿调查显示,绝大部分人群的生育意愿是 12 个孩子,想生三胎以上或者丁克族都占很小比例。
3、避孕节育技术的推广,同样可以影响生育数量,而 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夫妇即使想少生孩子,避孕节育技术也难以保证。
4、妇女就业和子女教育的影响,中国城市家庭普遍的就业方式是夫妇两人就业,妇女的独立意识普遍增强,不再愿意依附于男子;农村中外出务工的夫妇也越来越多。而对子女则普遍希望接受良好的教育,教育支出成为家庭中一笔较大的开支,客观上也制约了大多数夫妻生育孩子的数量。
实施:第一胎和第二胎之间应有一定时间的生育间隔,准许生育两个子女,严格控制生育三个子女。尽量拉长两胎间的生育间隔,减轻家庭抚养孩子的压力的同时也可以避免每胎孩子在成长中的遇到的人口问题带来的影响。
(二)多种措施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1、将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笔者建议:从当前出发,全社会应该更加关注老年人的生活,切实解决老年工作遇到的实际困难,统筹解决老龄事业长远发展的现实问题。
2、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道路。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辅助,公共福利设施养老手段为补充,社会保险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把老年人自身、家庭、社会和国家作用有机的组合起来,使之发挥出最佳效用。
有研究表明:当前正在实施的新农保政策有助于辅助计划生育工作的施行。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但由于农民长期依靠养儿防老,农民希望养育较多的子女,新农保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养儿防老子女的数量,使得计划生育的执行更为顺利,令农村内部的社会关系更为和谐。
(三)大力发展经济,着力发展教育
有关研究表明:经济水平、流动人口因素及受教育程度等非计划生育政策对出生率也有显著影响。
1、大力发展经济,是完善计划生育政策的物质基础。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经济愈发达,人们的生育水平和生育意愿一般来说也愈低,特别是当育龄女性有充分的就业机会时更加明显。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社会提供的工作岗位和就业机会亦随之增加,当男性劳动力供给有限时,越来越多的女性逐渐摆脱家庭主妇的束缚,成为兼顾工作和家庭的新型职业女性。
2、着力发展教育,是实现优生政策目标的根本途径。在完善计划生育政策的具体举措中,教育发挥着举足轻重且无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人们的受教育水平越高,通常而言其生育水平会越低、生育观念会更健康,其子女成长的环境也会越有利,少生和优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另一方面,教育是优生的根本途径。只有当适龄学童能够便利且便宜地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服务,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达到优生的政策目标。
五、强化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路径
(一)继续加大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力度,普及计划生育知识
要充分利用和发挥舆论引导和宣传作用,将计划生育政策和知识广泛宣传下去,奠定一定的民意基础。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政策推行和实施过程变得更加顺利,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还能够起到长期的效用,逐渐形成人们的共识,要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促进计划生育惠民政策深入人心。
第三篇:浅谈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现状与对策
当前计划生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人多力量大”等口号的鼓舞下,我国人口增长一路飘红,曾创下8年增长一个亿的世界记录。迫于巨大的人口压力,1980年,中央发布“9.25”公开信,正式提出“每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独生子女”政策,由此确立了刚性的人口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数量。严格的生育政策显示出了巨大的成效,据统计,1971-2010年,全国少生约4亿人,出生率下降到1.8,为家庭以及国家节
省抚养费7.4万亿元。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经过三十多年的强力实施,有效控制了人口自然增长过快的势头,提高了全民综合素质。但进入新时期以来,其弊端也
日益显现,如不及时采取措施,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必将影
响社会稳定。
一、当前人口计划生育存在的问题
任何策略都有两面性,计划生育政策也不例外。我们当
初抱着良好的愿望强力实施计划生育,实现了人口数量下降的目标,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社会问题。一是人口老龄化的问题。目前,我国总人口的负担系数呈现一个先降后升的u 型趋势,而谷底就在今后的10年左右。如果我国继续维持
现行的人口政策,至多到2040年,中国65岁以上的老龄人
口将超过总人口的40%,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老龄问题最
严重的国家。其实,现在上海等发达城市的常住人口中老龄
化问题的严重性已经初露端倪有的家庭已经不堪重负。届时我们国家何谈竞争和发展;二是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有资
料统计,我国近几年新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例达到了
117:100,国际公认的正常比例为不超过107:100。过高的出
生性别比,意味着在2020年我国将会有4000万男性找不到
配偶成为“光棍”。男性比例过高,除了会造成婚姻压力外,还会加剧性犯罪、卖淫嫖娼、拐卖妇女儿童等现象的出现,并加大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三是新生人口素质不高的问题。
当然现在的人口素质与二三十年前比还是提高了很多,但目
前农村的人口出生率明显高于城镇,而城镇的教育水平要优
于农村,客观上阻碍了新生人口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另外,假如没有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人口素质的整体水平理应当
比现在还高,因为家庭里有两个以上的孩子竞争意识更为强
烈,心智成熟更为顺畅;四是损害女婴、弃婴合法权益的问
题。由于多生孩子面临着巨额罚款,在农村交不出罚款牵牛
扒房是常见现象,导致少数家庭在分娩之后,如果发现出生的婴儿性别并不如愿,便会选择弃婴,而被抛弃的一般都是
女婴。
二、人口问题的对策思考
人口控制的基本矛盾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群众的生育意
愿与生育政策的矛盾。因为群众的生育意愿与国家对人口数
量的增长要求不一致,于是才制定生育政策限制群众的生育
意愿,从而形成了群众的生育意愿与生育政策的矛盾。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扭转失误使今后的人口控制走上
科学的道路。当然,如果仅对生育政策进行调整,是无法帮
助我国走出现有困境的。人口生产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人
生出来就不能回去,所以政策的修改要慎之又慎。我认为,可将计生工作分为四个阶段:以处罚为主——奖罚并重——
以奖励为主——不奖不罚,最终的目标是将人口问题变成个
人行为政府不干涉就像现在的发达国家一样。
1、加大典型案例宣传,着力维护计划生育政策权威,尽力营造农村计划生育工作良好氛围。搞好宣传是做好一切
工作的先导,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有利于工作的推进。当
前除认真宣传贯彻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甘肃省人
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实施外,要加强典型突出成功查处案
例的宣传力度,用身边人身边事触动群众的神经,树立计
划生育工作作为国策的权威。强化计划生育刚性政策的宣
传,保持计划生育高压政策态势。当前,宣传要有所为有所
不为,避免过多宣传计生工作的负面报道和不切实际的执法
程序要求。积极发挥学校教育阵地作用,加大对初高中的生育生殖知识教育力度,避免新生政策外生育行为的出现。
2、从严执法,违法必究,大力完善计划生育执法体系。
维护刚性的计划生育国策是当前搞好农村计划生育的基础
和保障。立法机关务必考虑我国国性,根据实际进一步修
改和完善以乡村基层干部为行政主体符合基层干部工作实际的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切实为基层干部贯彻落实好计划生育国策创造良好的法制基础,而不是一味的只提目标指标,不顾实现目标指标的基础。在依法行政中,更加注重逐步完善的过程,而不是不切实际的一步到位,不顾客观实际拿基层干部问责。司法系统务必切实维护计划生育国策的权威,对证据确凿的,更加注重实体上违法行为,从紧从快加大打击力度,而不是更多关注程序上的合法性。要赋予计生部门和基层组织更多的执法主体,让计生干部敢抓敢管,从重对违法生育者严肃处理,做到以一儆百,减轻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压力。
3、尊重客观,解决实际,加强计生队伍建设。根据当
前计生队伍老化、待遇低、思想不稳定的现状,切实加以解决。一是对当前计生队伍特别是村级专干队伍进行调整,充实一批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年轻计生专干队伍;二是减轻计生专干工作压力,将计生专干兼职的其他工作尽量减少,使其有时间、有精力从事计生工作;三是提高待遇,从事计生工作的干部相对其他同志来说,工作量大、责任重,在通常的待遇基础上增加一定的补贴,让其劳有所获,稳定军心;四是尽量减少政治压力,让其放心大胆工作,而不是提心掉胆工作。按各级要求,计生干部是计生政策的执行者,计生工作业务指导者和操作者,计生工作是大家的事,但在现实工作中,计生干部却成了所有计生工作的承包人,所有计生责任的承担者,真正的责任人是工作可以不管,责任可以不担。
4、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计生主管部门要深入基层指导
工作,帮助化解矛盾,解决难题,不能形成摇控指挥,遇见难事一推了之。在广泛开展计生政策、新型婚育文化宣传的同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开展村民自治,发挥群众的参与意识,使群众对计生工作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由“治民”走向“民治”。结合当地农村的生活实际,对个别计生限制性政策做适当调整,使之政策与现实相符。
5、进出联动,从严管理,探索流动人口有效管理方式。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流动人口的队伍越来越庞大,计生工作难度也随之增大,要真正做好这项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严格执行属地管理原则,对流入人口的计生问题不能一赶了之,而是要就地解决,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以考核流入地为准;二是严格证件管理,对流动人口一律要求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流入地加大验证力度,对未办证的,实行限期办证,否则用人单位不得录用;三是对流入重点对象实行 “季查”制度,不按要求参加的,对用人单位和个人分别给予处罚。
6、多方筹资,重在落实,进一步完善利益导向机制。
坚持“奖励少生”与“处罚超生”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为更好地促进计划生育工作,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奖励扶助政策。比如部分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机制,独生子女保健费等,但由于全国人口众多,国家财力有限,目前还不可能全面覆盖落实,所以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一些符合本地实际的优惠政策,让这些遵守计划生育政策的家庭更多的得到好处,从而影响和带动一部分家庭,使他们也自觉遵守计划生育政策。
7、科学制定考核指标,为基层干部减负。目前,计划生育考核指标十分具体,分类较细,每项专项工作指标几十项,甚至上百项,连大学生都难以应付。省级查、市级查、县级查、季度查、半年查、年终查和大量的暗查和多达八九项的专项检查,检查过多过滥。有的工作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困难。由于有严格的考核指标要求,有的考核指标是相关人员呆在办公室闭门造车的产物,没有考虑具体实际,因此在迎接考核,横竖都是死,没办法,迫上梁山,就只得在软件材料业务上做表面文章。加之业务多而杂,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真正从事重点工作的时间太少。所以,科学合理制定考核指标,特别实事求是符合基层实际尤为重要。计生主管部门务必结合深入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考核指标、考核方式、考核次数等考核体系进行认真细致总结,进一步减少考核次数,删减不合理考核指标,真正提高考核实效,促进基层有更多时间投入到计划生育主体工作中去。
8、部门配合,齐抓共管,营造良好新格局。计划生育工作不是哪一人哪一个部门能够单独完成的,需要各部门齐抓共管,共同努力。一是公安部门在小孩上户时,要求在出具医学出生证明的同时出具结婚证、生育证或计生部门出具的相关合法有效证明,再给予上户;二是加大对医疗机构的检查,对擅自为育龄妇女实施解除节育措施手术的,坚决予以打击;三是医疗机构严格坚持凭证检查和凭证生育制度,并及时通报同级计生主管部门,否则,追究医疗机构及当事医生的责任。坚定不移地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严格执行人口计生法律法规和现行生育政策,强基固本,加快后进转化步伐,对做好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和全面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四篇:文献检索-计划生育政策问题探讨
计划生育政策问题探讨
一、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一)我国与计划生育有关的法律
加拿大、丹麦、瑞典、挪威等国家都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国策。2002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这部法律是首次以人大通过的人口大法。
(二)广东省内与计划生育有关的政策文件
在广东省内,与计划生育有关的政策文件有《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共有四个版本,最新的是2008年11月28日修订颁布的。《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将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新版本《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中对未婚生育这种情况有管理规定,第五十五条对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应当按下列规定征收社会抚养费:
1.城镇居民超生一个子女的,对夫妻双方分别按当地县(市、区)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额为基数,一次性征收三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社会抚养费,本人上年实际收入高于当地县(市、区)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对其超过部分还应当按照一倍以上二倍以下加收社会抚养费;超生二个以上子女的,以超生一个子女应征收的社会抚养费为基数,按超生子女数为倍数征收社会抚养费;
2.农村居民超生一个子女的,对夫妻双方分别按当地乡、民族乡、镇农民上年人均纯收入额为基数,一次性征收三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社会抚养费,本人实际上年纯收入高于当地乡、民族乡、镇农民上年人均纯收入的,对其超过部分还应当按照一倍以上二倍以下加收社会抚养费;超生二个以上子女的,以超生一个子女应征收的社会抚养费为基数,按超生子女数为倍数征收社会抚养费;
3.非婚生育第一个子女的,按本条第一项或者第二项规定的计算基数征收二倍的社会抚养费。非婚生育二个以上子女的,按本条第一项或者第二项规定的计算基数征收三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社会抚养费。重婚生育的,按本条第一项或者第二项规定的计算基数征收六倍以上九倍以下的社会抚养费。违法收养子女的,按前款规定处理。
二、广东最新的计划生育政策文件的有关规定
(一)未婚生育的子女在入托、义务教育、落户口方面规定
1.凡是市属区属幼儿园、小学一年级办理新生入托入学手续,以及在市属区属幼儿园、小学办理转学手续时,教育部门(学校、幼儿园)需核查由源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出具的就读人员父母或监护人的计划生育证明。
2.凡是幼儿园及小学二年级至六年级的在读生,教育部门(学校、幼儿园)需查验其父母或监护人的《计划生育服务证》。
3.凡是要就读市属幼儿园、小学一年级(包括民办学校)新生,要求其父母或监护人在7月份到区计划生育办证中心办理小孩入托入学手续。
(二)违法计划生育政策会受到的惩罚
对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应当征收社会抚养费。社会抚养费由县级或者不设区的地级市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委托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县级以上直属农林场做出征收决定,具体工作由所属计划生育工作机构执行,村(居)民委员会和有关单位应当协助执行。
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乡、民族乡、镇集体企业对其超生职工应当给予行政开除处分或者解除聘用合同。对超生的村(居)民委员会成员应当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三)生育第二胎的条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夫妻双方共同申请,经乡镇、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或者县级以上直属农林场审批,可再生育一胎子女:
1.经地级以上市病残儿医学鉴定组织鉴定,第一个子女为残疾儿或者第一胎双胞胎(含多胞胎)子女均为残疾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且医学上认为可以再生育的;
2.再婚夫妻,再婚前一方生育(含依法收养,下同)两个以内子女,另一方未生育过的;
3.再婚夫妻,再婚前双方各生育一个子女,离婚时依法判决或者离婚协议确定未成年子女随前配偶,新组合家庭无子女的;
5.夫妻双方婚前均未生育过子女,婚后经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鉴定患不孕症,依法收养子女后又怀孕的;
5.夫妻双方为独生子女且只有一个子女的;
6.夫妻双方为农村居民(农业人口,下同),只生育一个子女且是女孩的。
三、广东省关于独生子家庭的相关政策
(一)关于独生子女家庭的奖励政策
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由当地人民政府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享受以下优待:
1.属于职工和城镇居民的,从发证之日起至子女十四周岁止,每月发给独生子女保健费十元,并可给予适当奖励。独生子女保健费和奖励金由夫妻双方所在单位各负担百分之五十。职工以外的其他人员由当地人民政府统筹解决;
2.属于农村居民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奖励或者办理养老保险;
3.招工、录(聘)用、解决住房、扶贫救济及子女入托、入学、医疗等方面,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照顾;
4.产妇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三十五日的产假;男方享受十日的看护假。产假、看护假期间,照发工资,不影响福利待遇和全勤评奖。
第四十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对农村的独生子女户和纯生二女结扎户,应
当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优待办法。在招工、录(聘)用、安排村镇企业工作,安排宅基地、生产扶助、扶贫救济、入托、入学和医疗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
(二)关于失独家庭的抚恤政策
广东省人口计生委称,广东将提高扶助标准,并根据居民家庭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长情况,实行扶助金标准动态调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适当提高标准;完善对特别扶助对象的养老扶助制度。
1.无子女的职工或者因独生子女死亡造成无子女的职工,退休时由所在单位按当地县(市、区)上年职工年平均工资额的百分之百给予一次性生活补助。
2.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障事业,建立和健全人口与计划生育基金会,优先解决农村独生子女户和纯生二女结扎户的基本养老问题。
四、调查汕头的社会调查结果
(一)“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标准
1.2002年前超生的,适用当时的法律规定征缴社会抚养费。如果当时没有交,以后计生部门仍然有权追缴并可以要求交滞纳金的。
如果当时按以前的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已经缴纳了社会抚养费,罚款单据和计划外罚款已到位的证明的话,不应再按2002年的标准交罚款。
2.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标准,按照《条例》第五十五条的规定执行。
征收社会抚养费的计算基数:按市统计局上的数据为准,属城镇居民的,按区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额为基数统一标准计征,属农村居民的,按区农村上人均纯收入为基数统一标准计征。
(二)独生子女的奖励标准的变化
1.《汕头市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实施意见》汕府办〔2010〕123号
(1)退休但未享受计划生育奖励或补助人员
2003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间退休的,按照2002年《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按退休时上年单位所在地县(区)职工年平均工资额的30%给予一次性奖励;终身没有生育(含依法收养)子女的,按退休时上年单位所在地县(区)职工年平均工资额的100%给予一次性生活补助。
2002年12月31日以前退休的,参照2002年《条例》规定,只生育(含依法收养)一个子女的,按单位所在地县(区)2001年职工年平均工资额的30%给予一次性奖励;终身没有生育(含依法收养)子女的,按单位所在地县(区)2001年职工年平均工资额的100%给予一次性生活补助。
(2)无单位人员
2003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间达到规定年龄(男性满60周岁、女性满55周岁)的,按照2002年《条例》规定,只生育(含依法收养)一个子女的,按达到规定年龄时上年户籍地县(区)职工年平均工资额的30%给予一次性奖励;终身没有生育(含依法收养)子女的,按达到规定年龄时上年户籍地县(区)职工年平均工资额的100%给予一次性生活补助。
2002年12月31日以前达到规定年龄的,参照2002年《条例》规定,只生育(含依法收养)一个子女的,按2001年户籍地县(区)职工年平均工资额的30%给予一次性奖励;终身没有生育(含依法收养)子女的,按2001年户籍地县(区)职工年平均工资额的100%给予一次性生活补助。
2.自2009年1月1日起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的独生子女父母,将享受每人每月80元的奖励金。
3.独生子女在小中升学考试中可加分。
五、案例分析
(一)有一方为港澳台同胞的情况
案例:如果夫妻双方有一方是港澳台户籍居民,另一方为广州城镇居民,该夫妻在生了第一个孩子后恰好隔了三年又生了第二个孩子。
《广东省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征收社会抚养费应当计算夫妻双方应征的金额。如一方是外国公民或港、澳居民、台湾同胞的,只征收国内一方。有关涉外生育的处理,按《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执行。第二十四条规定,归侨、侨眷的生育,户籍在本省但居住在境外的公民的生育,以及配偶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台湾同胞、外国人在本省
生育的,除国家另有规定外,按本条例执行。
城镇居民超生一个子女的,对夫妻双方分别按当地县(市、区)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额为基数,一次性征收三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社会抚养费,本人上年实际收入高于当地县(市、区)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对其超过部分还应当按照一倍以上二倍以下加收社会抚养费;超生二个以上子女的,以超生一个子女应征收的社会抚养费为基数,按超生子女数为倍数征收社会抚养费。
(二)同为大陆居民的情况
案例:李四(男)夫妻于2010年生了第一个孩子,李四为深圳城镇户籍,李四的老婆为广州农村户籍,2013年该夫妻在美国旅游时生了第二个孩子。
当事人的生育行为发生时,其观居住地或者户籍所在地均未发现的,此后由首先发现其生育行为的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按照当地的征收标准作出征收决定;当事人在一地已经被征收社会抚养费的,在另一地不因同一事实再次被征收社会抚养费。
城镇居民超生一个子女的,对夫妻双方分别按当地县(市、区)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额为基数,一次性征收三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社会抚养费,本人上年实际收入高于当地县(市、区)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对其超过部分还应当按照一倍以上二倍以下加收社会抚养费;超生二个以上子女的,以超生一个子女应征收的社会抚养费为基数,按超生子女数为倍数征收社会抚养费。
第五篇:我国的人口现状与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
我国的人口现状与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
梁辉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一场移风易俗的革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涉及到千家万户的群众性工作。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从53年提出到现在,经历了一个曲折、悲壮、辉煌的历程。所谓曲折,就是在对人口问题的认识上有过反复,在工作指导上发生过偏差和失误;所谓悲壮,就是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主要是通过国家意志推行计划生育,依靠强有力的行政手段控制人口增长,广大育龄群众作出了惨烈的奉献和巨大牺牲;所谓辉煌,就是通过30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国的计划生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少生4亿人,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我国的人口发展变化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截止2009年底,中国大陆总人口为13.2亿人,约占世界的1/5,相当于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数量的总和,目前我国仍以每年600万人口缓慢增长。从夏朝开始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口发展先慢后快,先后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夏至西汉末年,人口由1355万增长到6000万,是一个缓慢增长时期。
第二个时期,从西汉末年到清朝初期,人口一直在6000-8000万之间绯徊,是一个上下波动,徘徊不前的时期。
第三个时期,从“康乾盛世”到1949年,是人口迅速增长,直线上升的时期。1684年全国人口突破1亿大关,1762年达到2亿,1789年达到3亿,1835年达到4亿,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达到5.4亿。
建国后,中国人口数量扶摇直上,先后出现三次生育高峰:
第一次生育高峰,1950年-1958年,总人口由5.5亿增加到6.5亿,妇女总和生育率为5.8。
第二次生育高峰,1962年-1973年,总人口由6.7亿增加到8.9亿,妇女总和生育为6.18。
第三次生育高峰,1985年-1993年,总人口由10.5亿增加到11.8亿,妇女总和生育率为2.8。
二、当前中国人口态势的主要特征
1、人口基数大。全国总人口已达13.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5。
2、人口素质总体不变。我国15岁以上文盲和半文盲人口占12.9%以上,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8.15年,高科技人才仅占总人口的0.8%,万人中技术人员数量是发达国家的1/500,在校大学生占适龄人口的比重为10%,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9%,我国人力资源总体水平居世界106位。
3、人口安全隐患突出。
一是生育反弹的危险性大。人们的生育观念并未彻底转变,政策外生育势头反弹。
二是出生人口性别比结构严重失调,出生人口性别比正常值为103-107。据调查,2008年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已达到122.3,有25个省的性别比处于失衡状态,预计到2020年,全国20-29岁青年比女青年多3800万,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将构成严重威胁。
三是人口老龄化凸现,目前我国是世界老人最多的国家,65岁以上人口达到总人口的7.5%,超过7%的老龄化社会标准,“未富先老”将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带来沉重的压力。
4、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目前,我国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7.5人,是世界平均水平39人的3.52倍,不但密度大,而且分布极不均衡。如果从黑龙江的漠河到云南的腾河划一条直线,东西面积相等,但东部人口占我国人口的94%,西部仅占6%。江苏人口密度为600人,而西藏只有0.46人。
三、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新特点
1、新任务。过去叫计划生育工作,现在叫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增加了两个字虽没有给计生工作增加权力,但却增加了任务,丰富了内涵,扩大了外涵,过去计划生育工作的任务只是单纯地控制人口增长,现在的任务是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进行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应对人口老龄化等。
2、新方式。过去搞计划生育工作以行政手段为主,采用的是“胡萝卜加棍棒”的方式。“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现在的工作方式是“和风细雨”,以说服教育,优质服务为主,这就大大地增加了做好人口计生工作难度。
3、新难题。主要是控制缺手段,工作缺经费,基层缺力量。
4、新压力。新时期面临着超生反弹压力,出生人口性别升高的压力,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压力,就业压力。
四、计划生育政策法规
当前计划生育工作依法行政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共有“一法三规”和一个地方性法规、两个规章(部门规章,政府规章),即2002年9月1日起施行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2001年10月1日起施行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2002年9月1日起施行的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一个地方性法规就是2009年3月1日起施行的湖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两个规章就是2003年1月1日起施行的禁止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胎儿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及2001年12月10日湖北省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规定。以上“一法三规”和一个地方性法规、两个规章是我们从事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依据,是公民实行计划生育和我们从事计划生育工作必经遵守的。
(一)生育政策
总的政策是:提倡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子女,符合规定条件的经批准可以再生育一个子女,禁止违法生育。
1、生育二孩条件
(1)城镇居民生育二孩条件有4条。①第一个子女为残疾人,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但医学上认为可以再生育的;②无子女,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要求生育的;③夫妻双方系归国华侨的;④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
(2)农村居民生育二孩条件为5条。①夫妻一方两代以上是独生子女的;②夫妻一方是二等乙级以上伤残军人的;③男到独女家结婚落户的;④夫妻只有独生女的;⑤夫妻双方均为少数民族的。
(3)再婚生育条件。一方只有一个子女,另一方无子女的,可以申请再生育一个子女。再婚夫妻一方已生育两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子女的,可以申请再生育一个子女。
(4)半边户政策,夫妻一方为城镇居民,另一方属农村居民的,适用本条例关于城镇居民的生育规定。
(5)城镇居民转为农村居民的夫妻,适用城镇居民的生育规定。
(6)农村居民成建制转为城镇居民的,其生育从转制之日起两年内,适用农村居民生育条件。
(7)虽符合生育二孩条件,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再生育共4条:①属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并
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②故意致婴儿死亡的;③自报婴儿死亡,但没有死亡证据、证明的;④遗弃子女的。
(二)奖励政策
1、增加婚假、产假,晚婚公民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15天,已婚妇女晚育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30天,并给予配偶10天护理假;婚假、产假和护理假视同出勤、工资、奖金照发。
2、发放独保费、独生子女从办证之日起每月发给10元独生子女保健费或一次性发给不低于1400元独保费。
3、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奖励。农村独生子女和二女户父母在年满60周岁时落实奖励扶助政策,每月发给60元,直到亡故为止。对独生子女三级以上伤残的,女方达到49周岁的每年发给特别扶助金960元。对独生子女死亡现无子女的,女方达到49周岁的每人每年发给特别扶助金1200元。
4、退休奖励金。对供销社、粮管所、棉采站、食品所、农机修造厂退休职工,属独生子女家庭和发给奖励资金3500元。
5、中考、高考加分政策,对父母和孩子属农村户口的独生子女和双女,中考时,文课给予加5分的政策照顾,农村独女的高考时享受文化课加10分的照顾。
(三)法规责任(处罚政策)
共有5种法律责任:征收社会抚养费、行政处罚、行政处分、纪律处分和刑事责任。
1、征收社会抚养费:凡违法生育者都要社会抚养费
①对违法生育的认定,共9种情况,即:一是未履行婚姻登记手续生育的;二是重婚生育和有配偶与他人同居生育的;三是按条件规定不得生育第二个子女而生育的;四是生育第三个以上子女的;五是再婚夫妇不符合生育规定条件而生育的;六是三年内不得生育而生育的(属一胎违法鉴定胎儿性别并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七是不再批准生育而生育的(属二胎违法鉴定胎儿性别并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八是符合生育条件,但未申请批准领取生育证而生育的;九是其他不符合法定条件生育的。
②征收主体:县级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也可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进行征收。
③征收标准:一是城镇居民违法多生育一个子女的按所在县上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三倍分别征收社会抚养费;二是农村居民违法多生育一个子女的,按所在县上一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3倍分别征收社会抚养费。
当2人违反条例多生育两个及两个以上子女的,以多生育一个子女应当征收的社会抚养费为基数,按多生育的子女数为倍数分别征收社会抚养费。
2、行政处罚
①对违法生育所在单位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并追究该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②对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的处罚,对当事人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属第一胎的,三年内不得生育,属第二胎的不再批准其生育,对医疗机构的直接责任人和主要负责人处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吊销其执业证书。
3、纪律处分:对违法生育的共产党员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4、行政处分
单位不履行计划生育协助管理义务或者严重违法本条例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给予通报批评,对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或者撤职行政处分。
5、刑事责任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10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