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国志·司马朗传》原文及译文
《三国志·司马朗传》原文及译文
《三国志·司马朗传》原文及翻译 三国志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
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年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徙,带山之县必骇,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抄①。
是时董卓迁天子都长安,卓因留洛阳。朗父防为治书御史,当徙西,以四方云扰,乃遣朗将家属还本县。或有告朗欲逃亡者,执以诣卓,卓谓朗曰:“卿与吾亡儿同岁,几大相负!”朗因曰:“明公以高世之德,遭阳九之会②,清除群秽,广举贤士,此诚虚心垂虑,将兴至治也。威德以隆,功业以著,而兵难日起,州郡鼎沸,郊境之内,民不安业,捐弃居产,流亡藏窜,虽四关设禁,重加刑戮,犹不绝息,此朗之所以于邑也。”
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到谓父老曰:“董卓悖逆,为天下所仇,此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也。郡与京都境壤相接,洛东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兴义兵者若未得进,其势必停于此。此乃四分五裂战争之地,难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③东黎阳。黎阳有营兵,赵威孙乡里旧婚,为监营谒者,统兵马,足以为主。若后有变,徐复观望未晚也。”父老恋旧,莫有从者,惟同县赵咨,将家属俱与朗往焉。后数月,关东诸州郡起兵,众数十万,皆集荧阳及河内。诸将不能相一,纵兵抄掠,民人死者且半。久之,关东兵散,太祖与吕布相持于濮阳,朗乃将家还温。时岁大饥,人相食,朗收恤宗族,教训诸弟,不为衰世解业。建安二十二年,遇疾卒,时年四十七。
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
(节选自《三国志·司马朗传》)译文: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地人。九岁时,有人直接叫他父亲的名字,司马朗说:“轻慢别人父母的人,也就是不尊敬自己父母的人。”这个客人就向他道歉。他十二岁时,通过通经考试成为童子郎,监考的人因为司马朗身体健壮高大,怀疑他隐瞒了年龄,就讯问他。我的父族和母族,历代人都长得个头高大,我虽然年幼,却没有希望高攀的习性,少报年龄来求得早有成就,这不是我立志要做的事。监考的人对他的话感到惊讶。
后来关东的军队起事,原冀州刺史李邵家住在野王,靠近山势险要的地方,他打算迁居到温地。司马朗对李邵说:“唇齿相依的比喻难道只是指虞国和虢国吗?温和野王两地也正是这样;现在您离开那里而居住到这里,只是躲避早上灭亡的时刻罢了。况且您是郡国百姓中享有名望的人,现在敌寇还没有到来您就先迁走,依傍山地的各县百姓必定发生骚乱,这样就会动摇民心而成为违法乱纪的根源,我私下为郡内百姓的安危感到担忧。”李邵没有听从他的劝告。沿山一带的百姓果然发生骚乱,他们向内迁徙,有的还进行抢劫。
这时董卓迁移天子改都长安,董卓仍留在洛阳。司马朗的父亲司马防担任治书御史,应当向西迁移,因为天下各地纷乱如云,就派司马朗带着家属返回本县。有人告发司马朗打算逃跑,把他抓起来送到董卓那里,董卓对司马朗说:“你和我死去的儿子同岁,怎么这样辜负我!”司马朗于是就说:“您凭借高出世俗的美德,恰逢天下遭遇灾难的机会,清除众多的恶人,广泛推举贤能的人才,这确实是您的虚心纳下,殚精竭虑的结果。(这样下去)将会出现兴旺以致大治的局面。您的威势和德行因此盛大,您的功勋和业绩因此显著,然而战争灾难一天天兴起,各州郡纷乱不安,郊野四境之内,百姓不能安居乐业,他们抛弃了住房财产,到处流浪逃窜,虽然四面的关口设卡制止,对逃亡的人加重刑罚惩治,但仍然不能禁绝止息,这就是我忧愁不安的原因。” 司马朗知道董卓必定败亡,害怕自己被留下,就分送财物给董卓手下管事的人,请求返回故乡。他回到故乡后对父老们说:“董卓犯上作乱,被天下人仇恨,这正是忠臣义士发奋有为的时候。我们郡和京城境界相连,洛阳城东面有成皋,北面毗连黄河,天下兴起义兵的人们如果不能前进,那情势必然使他们停留在这里。这里是军队四分五裂交战争夺的地方,很难使自己安居下去,不如趁现在道路还可以通行,带领整个宗室向东迁往黎阳。黎阳有军营,赵威孙过去同我们乡里有姻亲,担任监营谒者,统领军队,足可以做我们的首领。如果以后有变化,再慢慢观望也不晚。”父老们留恋故土,没有跟着司马朗迁走的,只有同县的赵咨,带着家眷一起和司马朗迁往黎阳。几个月后,关东各州郡起兵,聚众几十万人,都集结在荥阳、河内一带。将领们不能统一行动,放纵士兵抢掠,百姓被杀死的近一半。过了很久,关东的兵散去,太祖和吕布在濮阳一带相互对峙,司马朗才带着家人回到温地。这一年发生大饥荒,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司马朗收留抚恤宗族里的人,教育自己的弟弟们,不因为是衰乱时期就放松学业。建安二十二年,因患病去世,当时四十七岁。
魏明帝即位之后,封司马朗之子司马遗为昌武亭侯,有食邑百户。司马朗之弟司马孚又将其子司马望过继给司马朗,司马遗去世之后,由司马望之子司马洪继承其嗣。
第二篇:《三国志魏书桓阶传》原文及译文解析
桓阶字伯绪,长沙临湘人也。太守孙坚举阶孝廉,除尚书郎。父丧还乡里。会坚击刘表战死,阶冒难诣表乞坚丧,表义而与之。后太祖与袁绍相拒于官渡,袁举州以应绍。阶说其太守张羡曰:“夫举事而不本于义,未有不败者也。故齐桓率诸侯以尊周,晋文逐叔带以纳王。今表氏反此,而刘牧应之,取祸之道也。明府必欲立功明义。全福远祸,不宜与之同也。”羡曰:“然则何向而可?”阶曰:“曹公虽弱,仗义而起,救朝廷之危,奉王命而讨有罪,孰敢不服?今若举四郡保三江以待其来,而为之内应,不亦可乎!”羡曰:“善。”太祖定荆州,闻其为张羡谋也,异之,辟为丞相掾,迁赵郡太守。魏国初建,为虎贲中郎将侍中。时太子未定,而临葘侯植有宠。阶数陈文帝德优齿长,宜为储副,公规密诔,前后恳至。
魏书称阶谏曰:“今太子仁冠群子名昭海内仁圣达节天下莫不闻而大王甫以植而问臣臣诚惑之于是太祖知阶笃于守正深益重焉又毛玠、徐奕以刚蹇少党,而为西曾掾丁仪所不善,仪屡言其短,赖阶左右以自全保。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遣徐晃救之,不解。太祖欲自南征,以问群下。群下皆谓:“王不亟行,今败矣。”阶独曰:“大王以仁等为足以料事势不也?”曰:“能。”“大王恐二人遗力邪?”曰:“不。”“然则何为自往?”曰:“吾恐虏众多,而晃等势不便耳。”阶曰:“今仁等处重围之中而守死无贰者.诚以大王远为之势也。夫居万死之地,必有死争之心。内怀死争,外有强救,大王案六军以示馀力,何忧于败而欲自往?”太祖善其言,驻军于摩陂。贼遂退。文帝践阼,迁尚书令,封高乡亭侯,加侍中。阶疾病,帝自临省。后阶疾笃,遣使者即拜太常,薨,帝为之流涕,谥曰贞侯。子嘉嗣。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桓阶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太子仁冠群子/名昭海内/仁圣达节/天下莫不闻/而大王甫以植而问臣/臣诚惑之/于是太祖知阶笃于守正/深益重焉/
B.今太子仁冠群子/名昭海内/仁圣达节/天下莫不闻/而大王甫以植而问臣/臣诚惑之/于是太祖知阶/笃于守正/深益重焉/
C.今太子仁冠群子/名昭海内/仁圣达节天下/莫不闻/而大王甫以植而问臣/臣诚惑之/于是太祖知阶/笃于守正深/益重焉/
D.今太子仁冠群子/名昭海内/仁圣达节天下/莫不闻/而大王甫以植而问臣/臣诚惑之/于是太祖知阶笃于守正深/益重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廉,汉代选举官员的科目,推举孝悌之人和廉洁正直之士。《陈情表》作者李密就曾被举荐为孝廉。
B.掾,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魏时丞相、大将军及司徒、司空等府内置西曹掾。
C.阼是指帝王登位或祭祀所登的台阶,用来借指帝位。践阼,是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庙东阶以主祭,后指帝王即位。
D.古代等级森严,天子之死谓之“崩”。“薨”,是用来称诸侯或大官的死。普通老百姓的死称为“不禄”。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桓阶受孙坚的举荐入仕,后来孙坚战死,桓阶为了报答提携之恩,不惧危险,向刘表请求为孙坚治丧。
B.桓阶劝说太守张羡在官渡之战中支持曹操,并准确地预见了官渡之战曹操胜利、袁绍覆灭的结局。
C.毛玠、徐奕为人刚直少同党,对丁仪等不友好,多次出言攻击他们,全靠桓阶调解才保全他们。
D.曹仁被关羽围困,徐晃救援未成。曹操想亲征,询问群臣意见,群臣认为非亲征不能解围,唯独桓阶反对。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明府必欲立功明义,全福远祸,不宜与之同也。”羡曰:“然则何向而可?”
(2)今仁等处重围之中而守死无贰者,诚以大王远为之势也。
参考答案
4.A
5.D普通老百姓的死称为“死”。
6.C原文表述为“为西曹掾丁仪所不善”,因此应为丁仪对毛玠、徐奕等人不友好。
7.(1)您想要建立功业昭明道义,保全福禄远离灾祸,不应该跟他做法相同。张羡说:“既然如此,那么我倾向哪一方才行呢?”
(2)如今曹仁等人处于重重围困之中拼死坚守而没有叛变,确实是因为大王在远方为他们造势。
参考译文
桓阶,字伯绪,是长沙临湘人。长沙太守孙坚推荐桓阶为孝廉,朝廷任命他做尚书郎,因父亲去世回到乡里。正赶上孙坚攻打刘表战死,桓阶冒着危难到刘表处请示参加孙坚丧事,刘表认为他讲道义而赞许他。后来魏太祖(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互对抗,刘表率领荆州来响应袁绍。桓阶劝说长沙太守张羡:“办大事不从道义出发,没有不失败的,所以齐桓公率领诸侯来尊崇周天子,晋文公驱逐了叔带来接纳周王。现在袁绍违反了这一点,可是刘表响应他,这是招致灾祸的做法。您想要建立功业昭明道义,保全福禄远离灾祸,不应该跟他做法相同。”张羡说:“既然如此,那么我倾向哪一方才行呢?”桓阶说:“曹公虽然力量弱小,但依仗道义而起兵,拯救朝廷的危难,接受皇帝命令而讨伐有罪的人,谁敢不服从?现在如果占据四郡据有三江之地来等待一曹公来到,为他做内应,不也行吗?”张羡说:“好。”曹操平定荆州,听到桓阶曾为张羡出过计谋,很惊奇,征召他为丞相掾,升任赵郡太守。魏国初建,任虎贲中郎将侍中。当时太子还未定,临茁侯曹植又有宠。桓阶多次在曹操面前说曹丕有品德,年龄大,应立为太子。公开说和密谏,前后十分恳切。魏书记载桓阶劝谏说:“如今太子仁义在你各个儿子中是最好的,名扬海内,仁慈圣明明达世情,天下没有谁不知道,然而刚刚大王拿曹植来问我,我确实迷惑不解。于是曹操知道桓阶恪守正道,更加看重桓阶。另外毛玢、徐弈因刚强不阿和不结帮派,西曹掾丁仪对他们很不友好,多次在曹操面前说他们的短处,全靠桓阶调解才保护了他们。曹仁被关羽围攻,曹操派徐晃前去救援,没有解围。曹操准备亲自南征,因此询问群臣。
大臣们都说:“大王要不快点走,就要失败了。桓阶独自说:“大王你认为曹仁等人遭到战事,能够正确处理吗?回答说:“能。“大王你是否怕他们二人不全力以赴吗?.回答说:“不。“既然这样,那么你为何要亲自出征?“我恐怕敌人势众,徐晃等力量不够。”桓阶说:“如今曹仁等人处于重重围困之中而没有叛变,确实是因为大王在远方为他们做后盾。处于必死之地,一定有以死抗争的想法。外有强大的援救。大王巡视六军以表示有余力,何必忧虑失败而亲自前往?”曹操认为他的话很对,驻军于摩陂,敌军后来撤退。曹丕登基,升桓阶为尚书令,封高乡亭侯,加封侍中。桓阶生病,曹丕亲临探问。后来桓阶病重,曹丕派遣使者加封太常,桓阶死,曹丕为他痛哭流涕,谥号贞侯。儿子桓嘉继承爵位。
第三篇:三国志马超传原文翻译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断代史,那么,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三国志马超传原文翻译,供大家阅读参考。
马超传原文:
马超字孟起,右扶风茂陵人也。父腾,灵帝末与边章、韩遂等俱起事于西州。初平三年,遂、腾率众诣长安。汉朝以遂为镇西将军,遣还金城,腾为征西将军,遣屯郿。后腾袭长安,败走,退还凉州。司隶校尉钟繇镇关中,移书遂、腾,为陈祸福。腾遣超随繇讨郭援、高干于平阳,为飞矢所中,乃以囊囊其足而战。超将庞德亲斩援首。后腾与韩遂不和,求还京畿。于是征为卫尉,以超为偏将军,封都亭侯,领腾部曲。
超既统众,遂与韩遂合从,及杨秋、李堪、成宜等相结,进军至潼关。曹公与遂、超单马会语,超负其多力,阴欲突前捉曹公,曹公左右将许褚瞋目盻之,超乃不敢动。曹公军在蒲阪,欲西渡,超谓韩遂曰:“宜於渭北拒之,不过二十日,河东谷尽,彼必走矣。”遂曰:“可听令渡,蹙於河中,顾不快耶!”超计不得施。曹公闻之曰:“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曹公用贾诩谋,离间超、遂,更相猜疑,军以大败。超走保诸戎,曹公追至安定,会北方有事,引军东还。杨阜说曹公曰:“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若大军还,不严为其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超果率诸戎发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皆应之,杀凉州剌史韦康,据冀城,有其众。超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康故吏民杨阜、姜叙、梁宽、赵衢等,合谋击超。阜、叙起于卤城,超出攻之,不能下;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鲁不足与计事,内怀于邑,闻先主围刘璋于成都,密书请降。
先主遣人迎超,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以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因为前都亭侯。先主为汉中王,拜超为左将军,假节。章武元年,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犛乡侯,策曰:“朕以不德,获继至尊,奉承宗庙。曹操父子,世载其罪,朕用惨怛,疢如疾首。海内怨愤,归正反本,暨于氐、羌率服,獯鬻慕义。以君信著北土,威武并昭,是以委任授君,抗飏虓虎,鉴董万里,求民之瘼。其明宣朝化,怀保远迩,肃慎赏罚,以笃汉祜,以对于天下。”二年卒,时年四十七。临没上疏曰:“臣门宗二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托陛下,余无复言。”追谥超曰威侯,子承嗣。
(选自《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
译文:
马超表字孟起,是右扶风郡茂陵人。父亲马腾在灵帝末年时期与边章、韩遂等人一起在西部雍凉地区起事。初平三年,韩遂、马腾率军到长安。汉朝皇帝任命韩遂为镇西将军,派遣他驻守金城;马腾为征西将军,派遣他驻守郿县。后来马腾攻击长安,失败退走,只好退回凉州。司隶校尉钟繇镇守关中,分别写书信给韩遂、马腾陈说厉害关系。于是马腾派遣马超跟随钟繇在平阳讨伐郭援和高干,战斗中被箭射中,马超立即用布带裹好受伤的小腿又继续战斗,马超的部将庞德亲手斩杀郭援。后来马腾与韩遂关系恶化,请求前往京城。于是马腾被任命为卫尉,马超任命偏将军,封都亭侯,带领马腾的部下。
马超既然统领了马腾的军队,于是与韩遂合作,以及杨秋、李堪、成宜等一起结盟,带兵打到了潼关。曹操与韩遂、马超只带少数人马会面,马超依仗自己多有武力,暗中想突然上前捉拿曹操,曹操身边的将领许褚怒目注视马超,马超才不敢动手。曹操军在蒲阪津要西渡黄河时,马超对韩遂说,“我们应该在渭水北面去阻止曹军过河,过不了二十天,黄河东面的粮草就会耗尽,他们就只能败走了”,但是韩遂却说:“我们就让他们过河时,困在河中,还怕他们败得不更快吗!”马超的计策最终没能被实施。曹操听到马超的策略后,说:“马超若不死的话,我连死后埋葬的地方都没有了!”曹操用了贾诩的计谋,离间马超、韩遂二人,使两人相互猜疑对方,联军终于大败。马超败走至诸方羌胡之地,曹操追到了安定,恰好北方有事,只好带领大军向东回师。杨阜对曹操说:“马超有韩信、英布的智勇,非常羌胡蛮族的爱戴。如果大军回朝,不严加防备马超,那么陇上的所有郡县将不再受国家管辖。”马超果然带领羌胡之兵攻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全部响应马超,杀死了凉州刺史韦康,霸占翼城,收编韦康军队。马超自称是征西将军,兼任并州牧之职,督管凉州地区的军事。韦康的老部下杨阜、姜叙、梁宽、赵衢等人,打算合作谋划攻打马超。杨阜、姜叙在卤城起兵,马超出兵攻击他们,不能攻破卤城;梁宽、赵衢关闭翼城门,马超回不去翼城。进退不得,只好前往汉中依附张鲁。张鲁不能共事,只敢固守土地,又听闻刘备攻在成都包围刘璋,就发秘密书信投靠刘备。
刘备派遣手下迎接马超,马超带兵直接到成都城下。成都城内震惊民吏都很惧怕,刘璋立即投降俯首称臣,刘备便任命马超为平西将军,督管临沮,爵位仍然沿用前面朝廷所封的都亭侯。刘备进位汉中王,拜马超为左将军和假节的称号(地方军政官的称号,能杀犯军令者)。章武元年刘备称帝,马超升迁骠骑将军,兼任凉州牧,进封犛乡侯,受爵位的策书上说:“朕以无奈之下,继任了大统,从而能够延续汉室宗庙。曹操父子,有累世的罪过,朕很悲伤,忧虑得像得病了一样。天下都很气愤而怨恨,无不想归本反本,氐羌人的全部顺服,周边少数民族都敬仰正义,由于马超你在北方很有号召力,威武都得到了展现,所以就委任你。让你张扬虓虎之勇略,监察广大的区域,解救人民的困难。进而将朝庭的恩威并施,远近感化,严肃谨慎地执行赏罚,以此来让他们感到汉朝统治下的幸福。”第二年马超死了,年仅四十七岁。死前上书皇帝说:“臣家族本有二百多人,被曹操杀的快没了,仅仅留下堂弟马岱,自当继承马家血脉,现在托付给陛下,便无其他的要求了。”追谥马超为威侯,马超的儿子马承继承爵位。
第四篇:三国志·魏书十三节选原文及译文解析
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也。议论持平,终不毁伤人。同郡陶丘洪亦知名,自以明见过歆。时王芬与豪杰谋废灵帝。芬阴呼歆、洪共定计,洪欲行,歆止之曰夫废立大事伊霍之所难芬性疏而不武此必无成而祸将及族子其无往洪从歆言而止。后芬果败,洪乃服。举孝廉,除郎中,病,去官。灵帝崩,何进辅政,征河南郑泰、颍川荀攸及歆等。歆到,为尚书郎。董卓迁天子长安,歆求出为下邽令,病不行,连从蓝田至南阳。时袁术在穰,留歆。歆说术使进军讨卓,术不能用。歆欲弃去,会天子使太傅马日磾安集关东,日磾辟歆为掾。东至徐州,诏即拜歆豫章太守,以为政清静不烦,吏民感而爱之。孙策略地江东,歆知策善用兵,乃幅巾奉迎。策以其长者,待以上宾之礼。后策死。太祖在官渡,表天子征歆。孙权欲不遣,歆谓权曰:“将军奉王命,始交好曹公,分义未固,使仆得为将军效心,岂不有益乎?今空留仆,是为养无用之物,非将军之良计也。”权悦,乃遣歆。宾客旧人送之者千余人,赠遗数百金。歆皆无所拒,密各题识,至临去,悉聚诸物,谓诸宾客曰:“本无拒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念单车远行,将以怀璧为罪,愿宾客为之计。”众乃各留所赠,而服其德。
歆素清贫,禄赐以振施亲戚故人,家无担石之储。公卿尝并赐没入生口,唯歆出而嫁之。帝叹息,下诏曰:“司徒,国之俊老,所与和阴阳理庶事也。今大官重膳,而司徒蔬食,甚无谓也。”三府议:“举孝廉,本以德行,不复限以试经。”歆以为:“丧乱以来,六籍堕废,当务存立,以崇王道。夫制法者,所以经盛衰。今听孝廉不以经试,恐学业遂从此而废。若有秀异,可特征用。患于无其人,何患不得哉?”帝从其言。
太和五年,歆薨,谥曰敬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三》,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歆止之曰/夫废立大事/伊霍之所难/芬性疏而不武此/必无成/而祸将及族/子其无往/
B.歆止/之曰/夫废立大事/伊霍之所难/芬性疏而不武此/必无成/而祸将及族子/其无往/
C.歆止之曰/夫废立大事/伊霍之所难/芬性疏而不武/此必无成/而祸将及族/子其无往/
D.歆止/之曰/夫废立大事/伊霍之所难/芬性疏而不武/此必无成/而祸将及族子/其无往/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廉,汉代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孝,孝悌之人;廉,清廉之士。后来合称孝廉,即察举孝子廉吏。范晔《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说的是张衡被推举后,没有应荐。
B.崩,本义是山倒塌,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C.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给皇帝的书信、奏章。如诸葛亮《出师表》中的“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也作上表推荐,如本文的“表天子征歆”。
D.《三国志》,两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的断代史,与司马迁的《史记》、范晔的《汉书》、班固的《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华歆论人议事有远见。王芬邀约他和同郡知名人士陶丘洪参与废除皇帝一事,华歆不仅没有参加,还阻止陶丘洪参与。后来废除皇帝一事果如他所料。
B.华歆择木而栖。他劝说袁术进军讨伐董卓,袁术不听,华歆当即离去投靠孙策。以幅巾束发前往迎奉,得到孙策的礼待。
C.华歆清正廉洁。任豫章太守,处理政事清静不烦扰,受到官民的感激爱戴。进京赴任,面对赠送的钱物,巧妙谢绝,赢得众人钦佩。
D.华歆一向清贫自守。俸禄赏赐用来救济亲戚故旧,家里没有多余的储藏。曹丕为此叹息不已,并下诏书表彰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念单车远行,将以怀璧为罪,愿宾客为之计。(5分)
(2)若有秀异,可特征用。患于无其人,何患不得哉?(5分)
参考答案
4.(3分)C
5.(3分)D 【解析】范晔的《后汉书》、班固的《汉书》。
6.(3分)B 【解析】“袁术不听,华歆当即离去投靠孙策”错,原文意为袁术不听,华歆想要离去。恰逢马日磾征辟为掾,才离开。
7.(10分)翻译:
(1)(5分)考虑到我独自远行,将因怀藏美玉而获罪(成为被杀的理由),希望各位宾客替我考虑。(“单车”1分,“怀璧”1分,“愿”1分,句意2分)
(2)(5分)如果有特异优秀的人才,可以特别征召使用。担忧的是没有那些人才,哪里担忧有人才而不能得到呢?(“秀异”1分,“特征”1分,“何患不得哉”句式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华歆字子鱼,平原郡高唐县人。议事论人公正持平,始终也不毁谤伤人。同郡人陶丘洪也是个知名人士,自认为见解明智超过华歆。当时王芬与一些豪杰人物谋划废掉汉灵帝。王芬暗中呼喊华歆、陶丘洪共同商定计策,陶丘洪想要前去,华歆劝阻他说:“废立皇帝是一件大事,连伊尹、霍光都感到为难。王芬性格疏忽又没有勇气,这次必定不能成功,灾祸将要涉及族人,你还是不要去!”陶丘洪听从了华歆的话没有去。后来王芬果然失败,陶丘洪这才服气。华歆被举荐孝廉,任命为郎中,患病,辞官。汉灵帝去世后,何进辅政,征召河南人郑泰、颍川人荀攸和华歆等人。华歆到达后,任尚书郎。董卓把天子迁到长安,华歆请求出京任下邽县令,因病不能成行,于是从蓝田到了南阳。这时袁术在穰城,留下了华歆。华歆劝说袁术让他进军讨伐董卓,袁术没有采用他的建议。华歆想要离去适逢天子派太傅马日磾安定关东,马日磾征召华歆为属官。华歆向东到了徐州,朝廷下诏,任命他为豫章太守,因在处理政事上清静而不烦扰,受到官吏民众的感激爱戴。孙策攻占江东,华歆知道孙策善于用兵,就以幅巾束发前往迎奉。孙策知道华歆有德有才,用对尊贵客人的礼节接待他。后来孙策死了。太祖正在官渡,上表向天子推荐,征召华歆。孙权不想让他走,华歆对孙权说:“将军您奉帝王之命,才与曹公交好,情义尚未巩固,假使我得以为将军报效忠心,岂不是有益吗?现在白白留下我,这是养了个没用之人,这不是将军的好主意。”孙权高兴了,于是送华歆入京。为华歆送行的宾客旧友有一千多人,赠送银两数百。华歆都没有拒绝,秘密地各自写好标记,到了临走时,把各种礼物都聚在一起,对众宾客说:“我本来没有拒绝各位的心意,但所接受的终究太多。考虑到我独自远行,将因怀藏美玉而获罪(成为被杀的理由),希望各位宾客替我考虑。”众人于是各自收回了自己的赠品,对华歆的德行表示佩服。
华歆一向以清贫自守,俸禄赏赐都用来救济,送给亲戚故旧,家里没有一担米的储藏。朝中大臣曾经一起被赏赐了罚没为奴的女子,而只有华歆把她们放出嫁人。曹丕为此叹息不已,并下诏书说:“华司徒是国家优秀的长者,他的行为符合天地之道,深得民众之心呀。今天大官们都有丰盛佳肴,只有他是简单的蔬菜佐饭,并且很不计较。”三府建议:“举荐孝廉,本来应以德行为标准,不再用考试经书来限制。”华歆认为:“天下**以来,六经毁坏衰败,应当务必给以保存扶持,以发扬王道。制定法令,是用来治理衰落的事业的。现在听任举孝廉不用经过经学考试,恐怕经学事业就要从此废弃。如果有特异优秀的人才,可以特别征召使用。担忧的是没有那些人才,哪里担忧有人才而不能得到呢?”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太和五年,华歆逝世,谥号是敬侯。
第五篇:《三国志·程昱传》原文及翻译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国志·程昱传》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三国志·程昱传》原文:
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也。长八尺三寸,美须髯。初平中,兖州刺史刘岱辟昱,昱不应。是时,岱与袁绍、公孙瓒和亲,绍令妻子居岱所,瓒亦遣从事范方将骑助岱。后绍与瓒有隙。瓒击破绍军,乃遣使语岱,令遣绍妻子,使与绍绝。岱议连日不决,别驾王彧白岱:“程昱有谋,能断大事。”岱乃召见昱,问计。昱曰:“若弃绍近援而求瓒远助,此假人于越以救溺子之说也。夫公孙瓒,非袁绍之敌也,今虽坏绍军,然终为绍所禽。夫趣一朝之权而不虑远计,将军终败。”岱从之。范方将其骑归,未至,瓒大为绍所破。岱表昱为骑都尉,昱辞以疾。
刘岱为黄巾所杀。太祖临兖州,辟昱。昱将行,其乡人谓曰:“何前后之相背也!”昱笑而不应。太祖与语,说之,以昱守寿张令。太祖征徐州,使昱与荀彧留守鄄城。张邈等叛迎吕布,郡县响应,唯鄄城、范、东阿不动。陈宫欲自将兵取东阿,又使氾嶷取范,吏民皆恐。彧谓昱曰:“今兖州反,唯有此三城。宫等以重兵临之,非有以深结其心,三城必动。君,民之望也,归而说之,殆可!”昱乃归,过范,说其令靳允。允流涕曰:“不敢有二心。”时氾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昱又遣别骑绝仓亭津,陈宫至,不得渡。昱至东阿,东阿令枣祗已率厉吏民,拒城坚守。又兖州从事薛悌与昱协谋,卒完三城,以待太祖。太祖还,执昱手曰:“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乃表昱为东平相,屯范。
顷之,昱迁振威将军。袁绍在黎阳,将南渡。时昱有七百兵守鄄城。太祖闻之,使人告昱,欲益二千兵。昱不肯,曰:“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愿公无疑!”太祖从之。绍闻昱兵少,果不往。太祖谓贾诩曰:“程昱之胆,过于贲、育”。昱性刚戾,与人多迕。人有告昱谋反,太祖赐待益厚。
魏国既建,为卫尉,与中尉邢贞争威仪,免。文帝践阼,复为卫尉,进封安乡侯,增邑三百户,并前八百户。方欲以为公,会薨,帝为流涕,追赠车骑将军,谥曰肃侯。
(《三国志程昱传》)
《三国志·程昱传》译文:
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程昱身高八尺三寸,胡须长得非常漂亮。初平年间,兖州刺史刘岱征召程昱做官,程昱没有答应。当时刘岱与袁绍、公孙瓒和亲,袁绍让他的妻子儿女住在刘岱处,公孙瓒也派从事范方带领骑兵去援助刘岱。后来袁绍和公孙瓒产生了嫌隙,公孙瓒打败了袁绍的军队,然后派使者告诉刘岱,让他遣返袁绍妻儿,与袁绍绝交。刘岱和部下连日商议,始终没有妥善的解决办法,别驾王彧告诉刘岱:“程昱计谋出众,能决断大事。”刘岱于是召见了程昱,向他询问该如何应对,程昱回答说:“如果放弃袁绍近处的援助而寻求公孙瓒遥远的援助,这就是从遥远的越地借人来救已经溺水的儿童。公孙瓒不是袁绍的对手,虽然现在他击败了袁绍,但是最终还要被袁绍擒住。如果只顾一时的权变而不向长远考虑,将军您终有一天会失败的。”刘岱听从了他的建议。范方带着他的骑兵返回,还没有到达,公孙瓒就被袁绍打得大败。刘岱上表推荐程昱为骑都尉,程昱以有病为由拒绝了官职。
刘岱后来被黄巾所杀。太祖到了兖州,征召程昱。程昱准备前往,他家乡的人对他说:“你对待刘公和曹公的态度怎么这么不一样啊!”程昱笑了笑,没有回答。见到太祖后,太祖与程昱交谈,任命他当了县令。太祖征讨徐州的时候,让程昱和荀彧留守鄄城。张邈等人反叛迎接吕布,各郡县纷纷响应,只有鄄城、范、东阿没有落入叛军手中,陈宫正准备亲自带兵攻打东阿,又派氾嶷攻打范,官吏和百姓都非常害怕。荀彧对程昱说:“现在兖州全境反叛,我们手中只有这三个城池了。陈宫等人以重兵逼近城下,如果没有人能让三县的百姓团结一心,那么这三个城也必然发生变动。您是众望所归的人物,如果您能回城劝说他们,应该是可以成功的!”程昱于是返回东阿,路过范时,他劝范地县令靳允守住范地。靳允流着眼泪说:“我不敢有别的心思。”这时氾嶷已经到达了东阿,靳允召见氾嶷,暗中埋伏士兵斩杀了他,然后约束士兵守城。接着,程昱又派骑兵把守仓亭渡口,陈宫率军来到对岸,无法渡河。程昱到达东阿时,东阿县令已经率领官吏民众,依城坚守,再加上兖州从事薛悌和程昱共同谋划,终于保全了这三座城,等待太祖回师。太祖回来后,握着程昱的手说:“如果没有你做的这些事情,我的大军就无家可归了。”于是太祖上表推荐程昱为东平相,驻扎在范县。
不久,程昱升为振威将军。袁绍率军驻扎黎阳,正准备南渡黄河。这时程昱只带着七百士兵守卫鄄城,太祖知道袁绍南渡的消息后,派人通知程昱,正准备给他增兵两千。程昱却不肯接受,写信给太祖说:袁绍拥兵十多万,自以为所向无敌。发现我这里兵少,一定会轻视我,不来进攻。如果您增加了我的士兵,人便多了,那么袁绍路过这里一定要来进攻,那时鄄城必然被他攻克,这样会白白地损伤了我们两方的力量。希望您不要疑惑!太祖听从了这个建议。袁绍听说程昱所部兵力很少,果然没有去攻城。太祖对贾诩说:“程昱的胆识,可以和古代的孟贲相比。”程昱性情刚直猛烈,与人多有抵触,有的人就告发程昱阴谋反叛,太祖对他赏赐和待遇却更加丰厚。
魏国建立以后,程昱作了卫尉,与中尉邢贞为威仪事相争,被免职。魏文帝即位后,复官为卫尉,晋封安乡侯,增加封邑三百户,连同以前的共八百户。正要封程昱为公,恰在这个时候他去世了。文帝为他的死流泪,追赠他以车骑将军的称号,谥号为肃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