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2011年调整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待遇标准的通知
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文件 天津市财政局 津人社局发〔2011〕24号
关于2011年调整城乡居民养老保障
待遇标准的通知
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健全我市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待遇水平,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决定调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障基础养老金和城乡老年人生活补助费标准。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调整范围和对象
参加我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障并享受基本养老金或老年人生活补助费的人员。
二、调整标准
(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由每月150
―1― 元调整为180元。
(二)城乡老年人生活补助费标准:年满60周岁不满70周岁的,由每月60元调整为70元;年满70周岁不满80周岁的,由每月70元调整为80元;年满80周岁及以上的,由每月80元调整为90元。
三、调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和城乡老年人生活补助费标准所需资金,按照原资金渠道筹集并发放。
四、本通知自2011年1月1日起执行。
二O一一年四月七日
主题词:社会保障 居民养老△ 待遇 通知
(共印30份)抄送: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
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 2011年4月7日印发
―2―
第二篇:调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通知201009
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
关于调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通
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
为认真贯彻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和区委十届十七全 委会精神,做好当前民生工作,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通知》(渝府发〔2010〕86号)要求,经区政府第82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调整我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每人每月29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每人每年1900元。调整后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2010年10月1日起执 行。
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来源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所需资金,由区民政部门根 据调查情况编制资金计划,报区财政部门审查列入财政预算。各街镇所需发放的低保资金由区财政据实划拔。
三、切实做好城乡低保标准调整工作
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关系到广大困难 群众的切身利益,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和区委十届十七次全委会精神,切实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各街镇和区级机关相关部门 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抓紧落实,让低保对象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二○一○年九月三十日
第三篇:规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制定和调整工作
规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制定和调整工作
民发〔2011〕8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发展改革委(物价局)、财政厅(局)、统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发展改革委、财务局、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各调查总队:
为进一步规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城乡低保)标准的制定和调整工作,根据《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国务院令第271号,以下简称《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国发〔2007〕19号,以下简称《通知》)有关规定,结合各地的实践经验和做法,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深刻认识规范城乡低保标准制定和调整工作的重要意义
低保标准是城乡低保制度的关键环节,是界定低保范围、核定低保对象、确定补助水平以及安排补助资金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各地按照《条例》和《通知》要求,在科学制定和调整低保标准方面不断探索完善,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从全国情况看,城乡低保标准的制定和调整工作还存在一些需要规范的问题。如,一些地方缺乏必要论证和科学测算,简单参照扶贫标准或全国平均低保标准来制定和调整低保标准,难以真实反映当地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甚至导致保障面过宽而影响了低保对象劳动就业的积极性;还有一些地方没有及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随着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适时调整低保标准,影响了低保制度实施效果和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力度。为确保城乡低保制度平稳运行,真正发挥好最后一道社会安全网的保障作用,各地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规范城乡低保标准制定和调整工作作为当前健全完善城乡低保制度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切实抓紧、抓实、抓好。
二、准确把握城乡低保标准制定和调整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进一步规范城乡低保标准制定和调整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和“实现城乡社会救助全覆盖”的总体要求,以《条例》和《通知》为根本依据,以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为核心目标,不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制定和调整的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水平。
(二)基本原则。进一步规范城乡低保标准制定和调整工作,必须结合当地社会救助事业发展实际,不断完善和创新机制。要坚持科学性原则,以维持当地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消费品支出数据为基础,科学测算,充分论证;坚持合理性原则,统筹考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需要、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使城乡低保标准与失业保险、最低工资、扶贫开发等政策标准合理衔接;坚持动态性原则,建立和完善城乡低保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并随着当
地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定期调整城乡低保标准;坚持规范性原则,制定和调整城乡低保标准要严格遵循有关政策规定和程序规范,确保公开、公正和透明。
三、科学确定城乡低保标准制定和调整的方法
各地在制定和调整城乡低保标准时,可以采用基本生活费用支出法、恩格尔系数法或消费支出比例法。
(一)基本生活费用支出法。
城乡低保标准根据当地居民基本生活费用支出确定,包括必需食品消费支出和非食品类生活必需品支出两部分。用公式表示为:
城乡低保标准=必需食品消费支出+非食品类生活必需品支出
其中,必需食品消费支出通过市场调查确定当地食品必需品消费清单(即标准食物清单)、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能量摄入量(见附件1)、相应食物摄入量(见附件2)以及食物的市场价格计算得出;非食品类生活必需品支出根据调查数据确定维持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物、水电、燃煤(燃气)、公共交通、日用品等消费清单测算支出数额。
为确保城乡低保标准的制定和调整符合当地实际,各地可以参考当地上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乡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财政状况等因素对测算得出的低保标准予以适当调整。
(二)恩格尔系数法。
城乡低保标准根据当地居民必需食品消费支出和上最低收入家庭恩格尔系数确定。用公式表示为:
城乡低保标准=必需食品消费支出/上最低收入家庭恩格尔系数
其中,必需食品消费支出的确定方法同基本生活费用支出法,即通过市场调查确定当地食品必需品消费清单(即标准食物清单)、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能量摄入量(见附件1)、相应食物摄入量(见附件2)以及食物的市场价格计算得出。
为确保城乡低保标准的制定和调整符合当地实际,各地可以参考当地上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乡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财政状况等因素对测算得出的低保标准予以适当调整。
(三)消费支出比例法。
已按基本生活费用支出法或恩格尔系数法测算出城乡低保标准的地区,可将此数据与当地上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进行比较,得出低保标准占上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例。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再次计算城乡低保标准时,可直接用当地上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乘以此比例。用公式表示为:
城乡低保标准=当地上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低保标准占上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例
四、认真做好城乡低保标准的制定和调整工作
(一)精心组织。各地要按照《条例》和《通知》规定的城乡低保标准制定权限,成立由民政、财政、发展改革(价格)、统计(调查队)等部门组成的城乡低保标准制定和调整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工作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方法、步骤和时间表。工作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明确职责,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城乡低保标准制定和调整工作。
(二)科学测算。工作小组要综合使用统计数据、监测数据和调查数据,运用“基本生活费用支出法”、“恩格尔系数法”或“消费支出比例法”,科学测算当地城乡低保标准。其中,统计数据是指当地统计部门通过调查所得,并已向社会公布的数据,主要包括上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乡最低收入家庭恩格尔系数等;监测数据是指价格主管部门监测的基本生活必需品消费清单所涉及的商品市场价格;调查数据是指未纳入当地统计和监测,需要工作小组通过抽样调查获得的数据。
(三)规范程序。城乡低保标准测算完成后,要由工作小组或其成员单位联合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审批。按照《条例》和《通知》规定,需要备案的,要同时报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备案。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的批复,工作小组或民政部门要通过网站、报纸等媒体以适当方式,将新的城乡低保标准向社会公告,并按批复要求的时间执行。
(四)加强指导。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财政部门要发挥好指导和调控作用,注意引导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近地区逐步缩小地区间城乡低保标准差距。条件成熟的地方,也可试行由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会同财政、发展改革(价格)、统计(调查总队)等部门,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制定本辖区内相对统一的区域城乡低保标准。
民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二○一一年五月十一日
第四篇: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通知
【法规名称】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通知
【颁布单位】重庆市人民政府
【颁布文号】渝府发〔2010〕86号
【颁布时间】2010-8-27
【实施时间】2010-10-1
【正文】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通知
渝府发〔2010〕86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认真贯彻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精神,做好当前民生工作,市政府决定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
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万盛区、双桥区、渝北区、巴南区等11个区及北部新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9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800元。
万州区、黔江区、涪陵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长寿区、綦江县、潼南县、铜梁县、大足县、荣昌县、璧山县等13个区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6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600元。
南川区、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武隆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等16个区县(自治
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4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400元。
调整后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2010年10月1日起执行。
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来源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所需资金,由区县(自治县)民政部门根据调查情况编制资金计划,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查列入财政预算。市级财政对区县(自治县)给予适当补助。
三、切实做好城乡低保标准调整工作
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关系到广大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精神,切实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全市各级民政、财政等部门要抓紧落实,让低保对象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二0一0年八月二十七日
第五篇:河南省调整2013年工伤保险待遇标准
河南省调整2013年工伤保险待遇标准
关于2013年调整伤残津贴等工伤保险待遇的通知 豫人社工伤[2013]7号
各省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直管试点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直各有关单位: 根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和《河南省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综合考虑我省物价增长水平等因素,决定对伤残津贴等工伤保险待遇进行调整。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调整对象
本省行政区域内2012年12月31日前开始享受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供养亲属抚恤金的工伤人员或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
二、调整标准
(一)此次调整坚持继续向待遇水平较低人员倾斜的原则,根据伤残等级、护理依赖程度、供养亲属抚恤金的不同情况,确定每人每月增加金额: 1.伤残津贴
伤残一级:200元 伤残二级:190元 伤残三级:180元 伤残四级:170元 伤残五级:160元 伤残六级:140元 2.生活护理费
生活完全不能自理:120元 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100元 生活部分不能自理:75元 3.供养亲属抚恤金
配 偶:100元(孤寡老人为120元)其他亲属:80元(孤寡老人或孤儿为100元)(二)1996年10月1日前(不含1996年10月1日)发生的工伤,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每人每月另行增加10元。
三、其他事项
(一)此次待遇水平调整自2013年1月1日起执行。调整所需费用,由现发放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供养亲属抚恤金的资金渠道支付。伤残程度为五级和六级且用人单位难以安排工作,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的,调整费用由用人单位按规定支付。
(二)工伤人员已办理退休手续(包括按退休人员安置),并按养老保险政策调整养老金的,不执行本通知关于伤残津贴的调整规定。
(三)根据有关规定,比照工伤待遇处理的人员,参照本通知执行,所需费用按原渠道列支。
(四)各地应按本通知规定,于2013年8月底前将增加的待遇发到相关人员手中。(五)2011年1月1日之后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统筹的事业单位工伤人员待遇标准参照此规定执行。
执行中发现的问题,请及时向省厅工伤保险处报告。2013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