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养老保障-资料
养老保障
人老后,体弱多病,又没有固定收入,极容易陷入贫困。所以,如何养老成为人生中极其重要的事情。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保障公民年老后有获得救助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有成绩也有挫折;尤其是,1992年开始实施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由于制度设计的先天缺陷,在向全国推广过程中被紧急叫停;农民本是交钱养老,却为制度设计的失误买单……
共和国辞典:养老保障
2011-10-26 第 52 期
共和国辞典
.50到80年代 :农民养老没保障,职工国家全包
我国首部宪法明确规定:“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虽然宪法开宗明义规定了人年老后有获得救助的权利,但是并不是所有劳动者都能享受得到。在长达四十多年里,农民养老只能靠儿女,没有得到任何制度性保障。而国企工人及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获得国家的财政支持。
探访“五保户”成了风景线
国有企业职工及事业单位人员养老由国家全包
1951年2月,我国颁布了第一个劳动保险方面的管理规定,即《劳动保险条例》。《条例》在养老方面作了具体规定。
由于历史条件原因,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制度,没有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而是以单行法规和条例的形式逐步形成的。建国初期,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多数人员实行供给制,对其生、老、病、死、伤、残等各方面的困难由组织保证供给。1950年《中央级直属机关暂行供给标准》
规定的供给项目,就包括老年优待金、保健费等等。
1955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职处理暂行办法》等法规,正式规定了退休职工的待遇标准。
根据规定,国有企业职工及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由国家财政拨款,个人不需缴纳任何费用。
农村养老的制度缺失
建国以来,农民为工业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相关专题:《粮食统购统销政策》、《二元户籍制度》、《二元义务教育》),年老后,理应获得国家的保障。遗憾的是,50年代年至80年代,农民养老只能“自力更生”,只有极少数老弱孤寡残疾才获得集体的保障。
对于老弱孤寡残疾的保障,主要依靠“五保”制度。这项制度始于1956年。1956年6月,一届人大通过《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其第53条规定:“农业生产合作社对于缺乏劳动力或完全丧失劳动力、生活没有依靠的老弱孤寡残疾的社员,在生产和生活上给予适当的安排和照顾,保证他们的吃、穿和柴火的供给,保证年幼的受到教育和年老的死后安葬,使他们的生养死葬都有依靠。”
经济发展水平不是借口,农村养老保险的建立条件已成熟
农村养老保险长达四十多年的制度缺失,经济发展水平不是借口,而是政府的失责。
“从一些欧洲国家的历史经验来看,丹麦、瑞典、葡萄牙与西班牙分别于1891、1913、1919与1947年开始通过立法在农村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当时这四个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相当于中国1999年可比值水平的79.3%、99.9%、46.6%与73.3%.欧盟15个成员国中大部分国家最初没有将基本养老保障制度。15个成员国将农民纳入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在时间上也存在着差别,大致从20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末。但同这些国家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平均农业劳动力比例、农业产出、人均收入等比较,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经济水平都达到或超过这些国家的条件。因此,经济发展水平不是制约因素,中国农民之所以没有享受到和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是因为中国社会背后的价值追求。”(焦开山:《中国二元社会保障制度的终结》,光明网)
80年代后农民自费养老,公务员养老国家全包
从80年代起,我国开始改革原有养老保险制度,大体方向为从国家全包转为个人、企业、国家三方承担。养老保险的改革进程不一,大部分地区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仍然延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位退休金制度,即个人无需缴费,各级财政承担退休人员的所有退休金。与此同时,我国也开始建
立农村的养老保障体系。
养老双轨制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改革后,职工养老需自己缴纳部分
改革开放后,中国老龄化问题凸显,原有的养老保险模式难以为继。于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改革养老制度,先后出台了若干文件,建立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
1991年颁发的《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1]33号)要求基本养老保险实现社会统筹和部分积累。1997年,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金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号),确立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改革方向。200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完善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采取“老人”老办法,“中人”过渡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且规定个人缴费为工资的8%,并全部进人个人账户;企业缴费全部进入统筹账户,养老金的月标替代率为59.6%。(养老金替代率,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
间的比率。)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缓慢: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仍是国家全包
1997年,国务院公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金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后,要求统一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养老制度。此后,“十五”计划纲也明确提出“适时改革并完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积极探索机关和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十七大报告再次要求
“促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可是,由于这种改革是既得利益向自己开刀,养老保险改革困难重重。2008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并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省市先期试点。但是到目前为止,该项试点工作进展缓慢,试点政策至今还未正式实施。
所以,时至今天,大部分地区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仍然延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位退休金制度,各级财政承担退休人员的所有退休金。
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建立,农民全部承担养老费用
从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开始探索建立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1986年 12月,民政部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报告》。1987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这个报告,并确定“以民政部为主先行进行探索和试点”。
经过试点的经验积累,1992年民政部颁布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下文简称“农保”),确定以县为基本单位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并开始向全国推广。
按照《农保方案》,养老保险费的筹资上,实行“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但实际上,国家并没有提供财政支持,集体
补贴只是镜中水月,农民个人交费为主”实际就是农民自已养活自已。
<
农村养老保险:失败探索 问题多多
1992年开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在推广过程中,由于制度设计存先天缺陷,农村养老保险被紧急叫停;农民本是交钱养老,却为这制度的失误买单……
3元养老金,不如半天讨饭钱
“农保”方案向全国推广,1998年覆盖全国65%乡镇
在《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颁布后,农民养老保险逐步推广到全国。到1997年,农民养老保险发展到高峰,积累金额140亿元,全国参保人数超过8000万,试点县(含县级市、区)达2000多个,约占全国县级单位的三分之二。虽然名为试点,但其覆盖面已经达到中国农村人口的10%左右。到1998年底,全国已有21个县(市)和65%的乡(镇)开展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人口有8025万人。
急刹车,1998年朱镕基叫停“农保”推广
就在农保高歌猛进时,巨大的财务风险也在悄然聚集。农保于上世纪90年代初启动时,正值中国经济周期处于高通胀阶段,最初以非专业方式承诺的计息标准和增值收益必然地偏高。随着1997年中央银行多次降息,农保基金的支付风险显著增加。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来临,随之,国内开始金融领域的整顿。“农保”被列为保险业整顿的工作之一。
1998年8月3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对整顿保险业工作小组上报的《对农村养老保险的不同意见》做出批示:“农村目前尚不具备普遍实行社会养老保险的条件。”两天后,时任总理朱镕基对同一份材料做出批示:“农村实行社会养老保险不具备条件”,“要逐步过渡到商业保险”。
1999年,国务院要求清理整顿“农保”,政府主动退保
在领导层定调之后,1999年,《国务院批转整顿保险业工作小组保险业整顿与改革方案的通知》要求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清理整顿,停止接受新业
务。
据《财经》2006年《农保不相信乌托邦》一文显示,内陆省份“清理整顿”的通行做法是简单退保。
“株洲市郊区是湖南省最早推行农保的地方,目前农保的“退保率”高达90%以上。原因是政府“主动退保”,即地方政府主动把保费退给农民,也不
再承担责任。”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村社会保险司(下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保司)统计,截至2005年底,中国参加农保的农民达到5442万人,占农民总数的5.8%,基金积累达到310亿元。在1997年农保“高潮”期,全国参保农民曾高达8000多万人。目前已退保的农民为2000万左右。”(常红晓 何禹欣:
《农保不相信乌托邦》,《财经》,2006.9.4)
退保时只退本金,农民:不给利息,这不是坑农民吗?
按照相关政策,退保时是连本带利的。可是,一些基层政府在实际操作中,却只退本金,许多农民颇有怨言。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农民袁金玉对记者说:“1993年的200元保险费,如果存到银行,现在也有三四百元了,但是政府退保却只给本金,不给利息,这不是坑农民吗?”
“农保本来是上级强行推进的工作,后来出了问题,却谁也不管。我们在基层做具体工作的夹在中间,既要面对农民,又要应付上级,真是左右为难。”株洲市民政局工会主席、原农保局局长陈一匡叹道。”(常红晓 何禹欣:《农保不相信乌托邦》,《财经》,2006.9.4)
农保问题基金被挪用
农保制度向全国推广后,由于缺乏对资金的有效监管,部分地区农保基金被挪用。
“今年2月,云南省红河州民政局局长罗理诚擅自挪用农保基金4280万元被判无期徒刑,引起国内舆论高度关注。其实,这只是全国农保基金挤占、挪用之冰山一角…………据中国民主建国会湖南省委课题组2001年调查,当时湖南省农保基金共计4.84亿元。其中违规存入非银行金融机构8367万元,占基金总量的17.2%;地方政府挪用4197万元,占基金总额的8.7%;农保机构挤占挪用1204.4万元,占基金总量的2.5%。上述三项占基金总额的28.4%。”
(常红晓 何禹欣:《农保不相信乌托邦》,《财经》,2006.9.4)
农保“保小不保老”,60岁时投保每月拿不到1元
除了农保基金被挪作他用外,此《县级农村社会养老方案》存在着“保小不保老”的问题。由于农村养老保险采取的是完全积累型模式,即建立在个人账户基础上的先积累后受益;积累时间越早获益也就越多,短期积累几乎是无意义的。农村养老保险规定投保对象为20-60岁的农村居民,如果一次性缴保费100元,对于现在20岁的人来说到60岁开始领保险时,每月将能拿到14元;对于现在是40岁的人来说,每月将只能拿到1元;对于59岁的人来说,到60岁时每月拿不到1元。
参考文献;常红晓,何禹欣:《农保不相信乌托邦》,《财经》,2006.9.4;陈昌盛,蔡跃洲:《中国政府公共服务:体制变迁与地区综合评估》,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袁志刚:《养老保险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长期以来,我国养老保障十分不公平,农民养老基本没有保障,城镇居民需自己缴纳部分,体制内人员养老则是国家全包,这种附加身份限定的养老保障制度,有悖于宪法精神。
http://news.qq.com/zt2011/ghgcd/52.htm
http://news.qq.com/a/20111026/000037.htm 这是10月2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天津、内蒙古、江苏、山东四省(区、市)经济形势座谈会。新华社记者马占成摄
据新华社电 10月24日到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天津滨海新区调研,并主持召开天津、内蒙古、江苏、山东四省(区、市)经济形势座谈会。温家宝强调,要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准确判断经济走势,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更加注重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以适应形势的变化。要大力推进结构性减税。
温家宝在天津调研要求巩固经济良好局面 来源:所属栏目:
温家宝在座谈中说,要把握好宏观经济政策的力度、节奏和重点,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的合理增长,优化融资结构,提高金融服务水平。要完善财税政策,大力推进结构性减税。财政支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点,把钱花在刀刃上。信贷政策要与产业政策更好地结合,切实做到有保有压,保证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需要,重点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符合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支持民生工程尤其是保障性安居工程。继续严格控制产能过剩和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投资。
温家宝强调,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首要任务,继续搞好物价调控。
>>现场
国家要想应对危机须实体经济发达
在考察过程中,温家宝在一家企业的会议室与来自新兴产业的几位企业负责人座谈,倾听几位企业负责人对新兴产业发展的意见。
“第一个,税收政策,现在增值税很厉害,17%,对新兴企业的财务流转有很大的困难。另外一个,就是国家的金融政策实际上还没有赶上国家的产业政策。”天津芯硕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钧说出了企业发展的困难。他的公司从事集成电路的高中端核心装备制造,许多产品打破了国外垄断,公司技术人员中有70%以上是硕士和博士。
温家宝说,“这是一个民营企业,从人员数量看又属于小微型企业,又是个创新企业,我觉得,我们的税收如果从结构性减税讲,首先应该面向这类企业。金融贷款或社会融资,我觉得应该重点支持有发展的高端制造业。”
座谈会最后,温家宝说,“金融危机已经四年了,这四年给我最深的教育就是一个国家要想能应对危机,必须有发达的实体经济,而在实体经济中又必须有创新的和科技的产业作为主导。这样我们就会减少泡沫经济对财政金融的冲击,也减少国际金融市场对我们的影响。所以,今天我想讲的一句话:我们要把很大的力量发展我国的实体经济特别是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上来。”据中广网
>>名词解释
【结构性减税】既区别于全面的、大规模减税,又不同于以往的有增有减的税负调整。结构性减税更强调有选择的减税,是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针对特定群体、特定税种来削减税负水平。
第二篇:农村养老保障
养老保障
人老后,体弱多病,又没有固定收入,极容易陷入贫困。所以,如何养老成为人生中极其重要的事情。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保障公民年老后有获得救助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有成绩也有挫折;尤其是,1992年开始实施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由于制度设计的先天缺陷,在向全国推广过程中被紧急叫停;农民本是交钱养老,却为制度设计的失误买单……
共和国辞典:养老保障
2011-10-26 第 52 期 共和国辞典.50到80年代 :农民养老没保障,职工国家全包
我国首部宪法明确规定:“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虽然宪法开宗明义规定了人年老后有获得救助的权利,但是并不是所有劳动者都能享受得到。在长达四十多年里,农民养老只能靠儿女,没有得到任何制度性保障。而国企工人及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获得
国家的财政支持。
探访“五保户”成了风景线
国有企业职工及事业单位人员养老由国家全包
1951年2月,我国颁布了第一个劳动保险方面的管理规定,即《劳动保险条例》。《条例》在养
老方面作了具体规定。
由于历史条件原因,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制度,没有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而是以单行法规和条例的形式逐步形成的。建国初期,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多数人员实行供给制,对其生、老、病、死、伤、残等各方面的困难由组织保证供给。1950年《中央级直属机关暂行供给标准》规定的供给项目,就包括老年优待金、保健费等等。
1955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职
处理暂行办法》等法规,正式规定了退休职工的待遇标准。
根据规定,国有企业职工及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由国家财政拨款,个人不需缴纳任何费用。
农村养老的制度缺失
建国以来,农民为工业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相关专题:《粮食统购统销政策》、《二元户籍制度》、《二元义务教育》),年老后,理应获得国家的保障。遗憾的是,50年代至80年代,农民养老只能“自力更生”,只有极少数老弱孤寡残疾才获得集体的保障。
对于老弱孤寡残疾的保障,主要依靠“五保”制度。这项制度始于1956年。1956年6月,一届人大通过《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其第53条规定:“农业生产合作社对于缺乏劳动力或完全丧失劳动力、生活没有依靠的老弱孤寡残疾的社员,在生产和生活上给予适当的安排和照顾,保证他们的吃、穿和柴火的供给,保证年幼的受到教育和年老的死后安葬,使他们的生养死葬都有依靠。”
经济发展水平不是借口,农村养老保险的建立条件已成熟
农村养老保险长达四十多年的制度缺失,经济发展水平不是借口,而是政府的失责。
“从一些欧洲国家的历史经验来看,丹麦、瑞典、葡萄牙与西班牙分别于1891、1913、1919与1947年开始通过立法在农村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当时这四个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相当于中国1999年可比值水平的79.3%、99.9%、46.6%与73.3%.欧盟15个成员国中大部分国家最初没有将基本养老保障制度。15个成员国将农民纳入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在时间上也存在着差别,大致从20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末。但同这些国家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平均农业劳动力比例、农业产出、人均收入等比较,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经济水平都达到或超过这些国家的条件。因此,经济发展水平不是制约因素,中国农民之所以没有享受到和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是因为中国社会背后的价值追求。”(焦开山:
《中国二元社会保障制度的终结》,光明网)
80年代后农民自费养老,公务员养老国家全包
从80年代起,我国开始改革原有养老保险制度,大体方向为从国家全包转为个人、企业、国家三 方承担。养老保险的改革进程不一,大部分地区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仍然延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位退休金制度,即个人无需缴费,各级财政承担退休人员的所有退休金。与此同时,我国也开始建立农
村的养老保障制度。
养老双轨制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改革后,职工养老需自己缴纳部分
改革开放后,中国老龄化问题凸显,原有的养老保险模式难以为继。于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改革养老制度,先后出台了若干文件,建立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
1991年颁发的《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1]33号)要求基本养老保险实现社会统筹和部分积累。1997年,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金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号),确立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改革方向。200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完善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采取“老人”老办法,“中人”过渡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且规定个人缴费为工资的8%,并全部进人个人账户;企业缴费全部进入统筹账户,养老金的月标替代率为59.6%。(养老金替代率,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缓慢: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仍是国家全包
1997年,国务院公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金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后,要求统一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养老制度。此后,“十五”计划纲也明确提出“适时改革并完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积极探索机关和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十七大报告再次要求
“促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可是,由于这种改革是既得利益向自己开刀,养老保险改革困难重重。2008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并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省市先期试点。但是到目前为止,该项试点工作进展缓慢,试点政策至今还未正式实施。所以,时至今天,大部分地区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仍然延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位退休金制度,各级财政承担退休人员的所有退休金。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农民全部承担养老费用
从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开始探索建立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1986年 12月,民政部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报告》。1987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这个报告,并确定
“以民政部为主先行进行探索和试点”。
经过试点的经验积累,1992年民政部颁布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下文简称“农保”),确定以县为基本单位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并开始向全国推广。
按照《农保方案》,养老保险费的筹资上,实行“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但实际上,国家并没有提供财政支持,集体补贴只是镜中水月,农民个人交费为主”实际就是农民
自已养活自已。
<
农村养老保险:失败探索 问题多多
1992年开始实施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由于制度设计的先天缺陷,在向全国推广过程中被紧急叫
停;农民本是交钱养老,却为制度设计的失误买单……
3元养老金,不如半天讨饭钱
“农保”方案向全国推广,1998年覆盖全国65%乡镇
在《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颁布后,农民养老保险逐步推广到全国。到1997年,农民养老保险发展到高峰,积累金额140亿元,全国参保人数超过8000万,试点县(含县级市、区)达2000多个,约占全国县级单位的三分之二。虽然名为试点,但其覆盖面已经达到中国农村人口的10%左右。到1998年底,全国已有21个县(市)和65%的乡(镇)开展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参加社会养老
保险的农村人口有8025万人。
急刹车,1998年朱镕基叫停“农保”推广
就在农保高歌猛进时,巨大的财务风险也在悄然聚集。农保于上世纪90年代初启动时,正值中国经济周期处于高通胀阶段,最初以非专业方式承诺的计息标准和增值收益必然地偏高。随着1997年中
央银行多次降息,农保基金的支付风险显著增加。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来临,随之,国内开始金融领域的整顿。“农保”被列为保险业整顿的工
作之一。
1998年8月3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对整顿保险业工作小组上报的《对农村养老保险的不同意见》做出批示:“农村目前尚不具备普遍实行社会养老保险的条件。”两天后,时任总理朱镕基对同一份材料做出批示:“农村实行社会养老保险不具备条件”,“要逐步过渡到商业保险”。
1999年,国务院要求清理整顿“农保”,政府主动退保
在领导层定调之后,1999年《国务院批转整顿保险业工作小组保险业整顿与改革方案的通知》要
求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清理整顿,停止接受新业务。
据《财经》2006年《农保不相信乌托邦》一文显示,内陆省份“清理整顿”的通行做法是简单退保。“株洲市郊区是湖南省最早推行农保的地方,目前农保的“退保率”高达90%以上。原因是政府“主动
退保”,即地方政府主动把保费退给农民,也不再承担责任。”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村社会保险司(下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保司)统计,截至2005年底,中国参加农保的农民达到5442万人,占农民总数的5.8%,基金积累达到310亿元。在1997年农保“高潮”期,全国参保农民曾高达8000多万人。目前已退保的农民为2000万左右。”(常红晓 何禹欣:《农保
不相信乌托邦》,《财经》,2006.9.4)
退保时只退本金,农民:不给利息,这不是坑农民吗?
按照相关政策,退保时是连本带利的。可是,一些基层政府在实际操作中,却只退本金,许多农民
颇有怨言。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农民袁金玉对记者说:“1993年的200元保险费,如果存到银行,现在也有三四百元了,但是政府退保却只给本金,不给利息,这不是坑农民吗?”
“农保本来是上级强行推进的工作,后来出了问题,却谁也不管。我们在基层做具体工作的夹在中间,既要面对农民,又要应付上级,真是左右为难。”株洲市民政局工会主席、原农保局局长陈一匡叹道。”(常红晓 何禹欣:《农保不相信乌托邦》,《财经》,2006.9.4)
农保问题基金被挪用
农保制度向全国推广后,由于缺乏对资金的有效监管,部分地区农保基金被挪用。
“今年2月,云南省红河州民政局局长罗理诚擅自挪用农保基金4280万元被判无期徒刑,引起国内舆论高度关注。其实,这只是全国农保基金挤占、挪用之冰山一角…………据中国民主建国会湖南省委课题组2001年调查,当时湖南省农保基金共计4.84亿元。其中违规存入非银行金融机构8367万元,占基金总量的17.2%;地方政府挪用4197万元,占基金总额的8.7%;农保机构挤占挪用1204.4万元,占基金总量的2.5%。上述三项占基金总额的28.4%。”(常红晓 何禹欣:《农保不相信乌托邦》,《财
经》,2006.9.4)
农保“保小不保老”,60岁时投保每月拿不到1元
除了农保基金被挪作他用外,此《县级农村社会养老方案》存在着“保小不保老”的问题。由于农村养老保险采取的是完全积累型模式,即建立在个人账户基础上的先积累后受益;积累时间越早获益也就越多,短期积累几乎是无意义的。农村养老保险规定投保对象为20-60岁的农村居民,如果一次性缴保费100元,对于现在20岁的人来说到60岁开始领保险时,每月将能拿到14元;对于现在是40岁的人来
说,每月将只能拿到1元;对于59岁的人来说,到60岁时每月拿不到1元。
参考文献;常红晓,何禹欣:《农保不相信乌托邦》,《财经》,2006.9.4;陈昌盛,蔡跃洲:《中国政府公共服务:体制变迁与地区综合评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袁志刚:《养老保险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长期以来,我国养老保障十分不公平,农民养老基本没有保障,城镇居民需自己缴纳部分,体制内人员养老则是国家全包,这种附加身份限定的养老保障制度,有悖于宪法精神。
第三篇:台湾养老资料汇总
新竹县私立慈恩养护中心
床位:不详 日托:不提供 占地:不详
电话:03-5946566-7 地址:竹东镇东峰路340号
机构简介
创立缘由
服务大众、社会需求,关怀老人,再造生命
近年来,由于社会的变迁、现代医学的进步、以及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造成老年及身心障碍人口比率不断增加,台湾迈入高龄化社会已是不争的事实,家中长者的照顾问题,也俨然是家中的沉重包袱。
现在一般家庭皆为双薪家庭,照顾家中长者大部分皆落入家庭主妇手中,在家庭与事业中必须忍痛选择。而最理想的做法是委托养护中心代为照顾。理想的老人福利机构,在软硬件上应达一定的水平,在住民之生理及心理上亦为有一定的支持力量,使其生命力能获得激发,进而增加些许生命色彩。
服务宗旨
本中心依据政府老人福利法而设立,为宏扬敬老美德、维护老人健康、安定老人生活、保障老人权益、增进老人福利。现今社会工商业科技的发展,现代人为生活、事业打拼,工作繁忙,为人子女却对于无法照顾自己的亲属、难以尽孝而大伤脑筋。有鉴于此,本中心特别提供环境优雅、温馨静养、又能尽孝的好地方,是大家所追求的目标。
经营理念
照顾老人最主要有爱心「发自内心、高兴去做」,耐心「忍气吞声、任劳任怨」,细心「举足轻重、轻言细语」,再加上护理技术的行业,既要提升服务质量及内容,以保障院民的身心健康,又要像服务业一般,追求顾客服务满意水平,只有将院民当成自己家人与院民共同生活,才能深深的了解院民的需求及个性,以达成百分之百的服务质量。
台湾颐园护理之家养老院
床位:不详 日托:不提供 占地:不详
电话:(04)2662-2772 地址:梧栖镇中华路一段612号 机构简介
提供老人家或行动不便者24小时安养、疗养服务; 附设居家护理所,到府服务地段的魅力有着很大的动态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置业者的片区情结转化为对有益身心健康环境的追求,而对环境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落实到楼盘自身的品质和园林上,园林景观便成了住宅设计规划的重点。黄河水岸·颐园背依九州台群山,面临黄河,独有的黄河风情线休闲步道等设施,令黄河水岸·颐园周围的整体环境品质提高,更成为项目的一个亮点。这一外延纯粹园林的意义,不仅在于营造了舒适的活动空间,更在于区域整体空间的有机组成。与之一墙之隔的顺风肥牛、吟乐宅等休闲洗浴风情街,形成了赏心悦目的大型生活空间。颐园安装的高级双层玻璃窗,既避免了市政主干道的噪音和粉尘污染,又隔绝了河道及外界空间的嘈杂,它不是点缀,不是自身景观的互补,而是业主安逸生活的保障。这些成功地展现着功能园林的魅力。颐园是:“恒运地产追求自然健康和舒适的生活环境,恒运地产的目标是让住户在几十年居住中,一直保持生动的感受。因为,居住毕竟是一个漫长的生活体验。”
台湾大甲老人养护中心
床位:不详 日托:不提供 占地:不详
电话:(04)26865283 地址:大甲镇中山路一段21号 机构简介
台湾大甲老人养护中心和其他养老院不同的是,它有自己的医院,并配备专门的医护人员。为适应不同的经济人群,养护中心实行分区域集中养护。如果经济条件好,还可住进别墅区。
环境优美、典雅、舒适适于老年人居住
行政院卫生署乐生疗养院
床位:不详 日托:不提供 占地:不详
电话:02-8200-6600 地址:新北市新庄区中正路794号 机构简介
行政院卫生署乐生疗养院,民间俗称乐生院,是台湾一座公立医院,为行政院卫生署署立医院之一,也是世界上仅存的三座[来源请求]汉生病患隔离机构患隔离机构遗迹之一。
乐生疗养院有新旧两院区。旧院区又称为乐生疗养院疗养院区,位于台北捷运橘线回龙站附近,省道台1甲线旁,门牌为新北市新庄区中正路794号,但实地范围横跨新北市新庄区丹凤里及桃园县龟山乡回龙村。新院区位于旧院区旁,行政区隶属桃园县龟山乡。新院区原名为回龙医院,现改为乐生疗养院回龙院区,主建筑为两栋地上八层地下一层的大楼,其中一栋作为旧院区民众使用。
台湾台中县清心敬老院
床位:不详 日托:不提供 占地:不详
电话:(04)24864567 地址:大里市内元路158号 机构简介
依照国营部最新分布之老人福利法及各相关法令兴建完成,经营管理合格符合现今社会老人生活上所需的养老大楼。设施
本中心位于宁静社区,环境优美,庭院里有草坪,宽敞的卧室、安全的洗浴设施
台湾一些比较不错的养老院有,台北市私立恒安老人养护中心、兆如老人养护中心、扬名老年公寓、长庚养生村等.台湾医疗机构参观有感
2009年10月3日至10日,有幸赴台参观和访问了四家医疗机构和单位,到今天还印象深刻。现就肤浅认识和记忆,略表一二。1.细致入微,全方位为病人和顾客服务。
从荣民总医院(荣民)到阳明大学附设宜兰医院(宜兰),不论是大的单位,还是小的机构,都给人留下精心、细致的印象和全方位、全程良好服务的意识。譬如荣民的产后特别病房,它完全按自家的主卧设施配置,符合中国人的产后休养习俗,但又不失卫生、通风良好之水准;一反传统的紧门闭户、空气凝滞的不良习惯。不仅提供宾至如归的星级服务水平,而且还减轻家庭和配偶后顾之忧,使产妇与婴儿得到全面呵护。又如宜兰的春霖看护中心,承揽了病人的看护和照顾业务,将医院的简单治疗与护理服务延伸至家庭之中。有鉴于许多病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私下聘雇未加入医院专业管理或无合法证照的看护工,衍生出许多照料意外疏失及传染疾病发生的风险。因此春霖看护中心用心的将看护照顾工作纳入企业化的专业管理,以维持病人的安全。小而美,深而远,精而实,真正体现了台湾人务实求真和追求完美的态度。化妆室(卫生间)、祈祷室、产前培训辅导房和安宁病房等等一应俱全,满足不同阶层的人需求。小到走廊和过道的布置,大到医院整体布局,都始终将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如称重的磅秤旁有扶手和温馨的告示;又如一楼急诊室前临街面、后通主楼各个方位,体现了真正的绿色生命通道,如此等等。
2.文化入手,处处彰显现代人文气息
过去人们走进医院,总是有生、冷、硬、碜和恐惧的感觉,无所适从和迷糊好象是许多人的共识。但走进台北几家医院丝毫没有这样的体验。这里是一个个熟悉的环境,像风格迥异的家,又像一个个文化长廓,更像一个个很普通的公共场所。没有异味,没有来苏尔,没有烟熏,没有污渍痰迹„„有的只是温馨、香水味和软言细语,有的只是开放、明亮、宽敞和通透„„是书的走廊、画的过道,楼梯口有温暖的提示,拐角处有休憩的座椅,稍大的空间有电视屏、宣传栏等。人文关怀到处呈现,卫生设施随处可用。跨越了半个世纪的荣民以惊人的速度,兼收并蓄欧美及大陆文化,再融合自己的风格,用心良甜,极富人性味。身处其中你真的成了贵宾,无须对方任何言语表白,你可以随时了解亲人的手术进行到何种程度,你可以得到你想要的咨询和照护。真正体现了医院“视病犹亲,追求卓越,恪守伦理,守法守信”的核心价值。3.人才为梁,特色为先,搭建创新平台
阳明大学和荣民起步均较晚,甚至台北国立联合医院和宜兰院区也有生存窘迫与尴尬境地。但经过集思广益和整合,引进人才,汇集动能,打造特色,创建了亚洲领先和世界一流的医学中心或研发中心。时间虽短,空间虽小,人员虽少,但阳明人的基因体中心、人工关节中心、光电中心、外科培训中心,甚至安宁病室等等均有声有色。从这里涌现了许多第一,产生了许多专利,发表了许多论著或论文,不仅赢得亚洲人认可,也让欧美同行刮目相看。他们引进了欧美管理模式,引进了国外学成人员,创立了自我品牌和荣誉品牌,树立了民众信赖的良好形象。4.管理到位,事半功倍
做强做大做出最佳,是荣民的风格;不求最大,但求做好做全做活是台北市立联合医院的特色。荣民每年创造160亿台币的收入;台北市立医院四、五百人管理着近十家医院,服务遍布台北的每个角落。这些仅仅是针对二百六十万人的台北,再说大点也仅仅是面对二千三百万人的台湾。荣民中正楼的一层有书亭,小超市,各式中西点心房,餐饮摊位,甚至咖啡厅等等,无不照顾到方方面面。据说这些并不是医院在运作,而这些不可或缺的配套服务方便了病人,方便家属,方便了来来往往的客人,同时又支撑起大厦的正常运行。这完全归功于正确的管理与操作。台湾人的打拼精神,活化管理,善于经营,才会有事半功倍的结果。
匆匆数日,走马灯似的参访几家单位。千头万绪,无从下笔。就好象刚踏入台北盆地时,并不觉得这里又多么美丽,除了零乱、喧嚣、嘈杂外,还有吵架吵到电视里,还有多如蚁哥的摩托车阵海洋,还有光怪陆离、错落无序的霓虹灯闪烁„„一切的一切,似乎让你无限迷惘。但不打紧,你只要踩在台北101顶楼的云端,只要像台北人守秩序,你便很快适应下来,你会觉得喧闹声中潜伏着静谧,无序中孕育着有序。好几个晨起,我有这样的感觉。悄然的街道,无声的轻轨,起伏的山峦,平静的田间。阳明山,活络气血和吐故纳新的氧吧;台湾岛,兀立于东太平洋中,是环顾四周的灯塔。大陆与台湾,有无数相同相近的地方,大有似曾相识的错觉;同根同祖,血脉相连,儒道佛教,气络相通。体制上说不出有多大差异,运作中感觉不来多少分离,交往间如同邻家社里,甚至分配时也看中绩效„„摒弃糟粕,便能淘取精华,结合几日参访,我认为:
1.以病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疾病为中心。以疾病规划医院医疗发展与科研思路,真正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安全优质服务。
2.建立完善和长效的管理体制与队伍,构建绵延不断和脉络清晰的医院文化。切切实实做到后勤管理部门服务于一线,服务于病患者。
3.人才管家,专家治院。医院建立智囊与策划团队,科主任与护士长就是智囊团成员之一,就是院长、书记的谋士或参谋。
4.无须“摸着石头过河”,台湾、台北的经验就是好的、现成的实验结果和产品。借鸡下蛋,借鉴过来,或嫁接、或移植,会少走许多弯道与险路。
5.跟时间要效果,向管理要效益。尽快地与台湾地区、欧美国家建立畅通的交流渠道,并尽早地实施于行动,充分利用大陆与内地广阔的医疗市场与人力资源,创建出上台阶的医疗成果与进步。
6.像站在台北101大楼云端看台北,像站在太平洋角度看世界的台湾人一样,我们立足于西部桥头堡位置看中国,创立出中国特色和西北特色的医教研成果。
成功案例凤毛麟角 养老地产看上去很美 养老地产的开发模式就不能如普通住宅、商业地产那样,由投资方、开发方、管理(运营)方、物业方“铁路警察各管一段”;而应是系统化、多元化,从根本上是对相关社会资源的整合与配合。
儒家先贤孟子在《梁惠王章句上》中提出:“居者有其屋!病者有其医!勤者有其业!劳者有其得!少者有其学!童年有其乐!读者有其校!弱者有其助!老者有其养!车者有其位!工者有其薪!农者有其地!商者有其利!优者有其荣!能者得其用!阅者有其悟!学者有其为”的理念。如今,在到处都是霓虹灯喧嚣的城市中,碌碌的“蚁族”为寻求一托庇之“蜗居”而上下奔波求索;至黄发之年,痛哭流涕愁肠寸断间,酌酒低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人亦不在少数。
成功案例凤毛麟角
中国是一个尚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不足;尤其是老龄化社会的突然到来,给中国经济打了个措手不及,进而到养老地产领域,成功案例可谓寥寥无几。
一个国家,它应该保障治下的人民安居乐业,“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但因为中国是一个尚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不足;尤其是老龄化社会的突然到来,给中国经济打了个措手不及,进而到养老地产领域,成功案例可谓寥寥无几。
云南也不例外。本土专家姜若愚、邓晓盈等亦向本刊坦言,截至目前,云南还没有成功运作养老地产项目的例子。曾经西山区团结乡、南市区广福小区、宜良县等出现过可数的几个养老地产项目,但都无疾而终。
据了解,省外比较成功的养老地产项目如凤毛麟角一般,做得较好的代表,是北京的东方太阳城、广州的友好老年公寓、台湾省的长庚养生文化村。
北京东方太阳城坐落于有“东方莱茵河”之美誉的顺义县潮白河畔,占地23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仅为70万平方米。项目以“开退休社区之先河,立晚年幸福之标准”为目标,在自然景观建设中,融入了大面积的绿地、湖面和有色植物,夏季降水量年均48毫升,平均温度为25.5度。社区空气中负氧离子平均含量高达2000个/M3,居住环境已达到疗养级别。
社区整体坐落于高尔夫球场之上,3%-5%的水域分布其间,近10万株林木坐镇绿化,使得整体绿化覆盖率高达80%。在细节上根据社区每个区域的特点,种植独特的树木、灌木及地被植物,形成区域之间的天然视觉屏障,风景随四季交织呈现。
市场已经形成需求 4-2-1家庭模式的发展又使居家养老困难重重、问题多多,而政府的养老机构却只能满足极少数人的养老需求。因此,新的养老模式将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市场需求。
那么,为什么养老地产被众多社会学家和研究人员看好,并将未来的老年住房市场称为“新一种刚需”呢?
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老年化问题也日趋严重。根据联合国规定的标准,老年人口比例达到总人口数的10%以上(60岁以上人口)或7%(65岁以上人口)以上时,就标志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社会。
我国在1999年就进入老龄社会。2008年,全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1.67亿,约占总人口的12%。从2001年到2020年这一时期,平均每年有596万人口进入老龄,预计到2020年老龄人口将达2.48亿。到2040年,全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总数达4亿,这意味着4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老人。
同时,与老龄人口迅速攀升向对应的,是新生人口的持续下降。受计划生育及人自身生育能力下降的影响,我国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内,家庭模式将以4-2-1模式为主,即4个老人、2个中年人和一个小孩。受自身能力的影响,因“人力有时而穷”,老人的养老问题就会转变成一个尖锐的社会矛盾而凸显出来,社会将不得不承担这一部分老人的养老问题。
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又引导社会的发展。受老龄化、养老难、社会形态等的影响,养老地产顺势而发,将如同住宅、商业及后来的旅游地产一般,形成一种细分而独立的发展模式,其独特的作用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第三,对于还停留在传统的养老院,及低端的零散的碎片化开发状况的云南养老地产来说,政策的滞后性和不稳定性,使开发商处于一种游离的观望状态。老年人退休后收入的萎缩,使开发商对资金的回笼产生质疑。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传统观念,注定使居家养老成为接下来十几、二十几年的主流养老方式。但是,在人口老龄化不断紧逼的局面下,4-2-1家庭模式的发展又使居家养老困难重重、问题多多,而政府的养老机构却只能满足极少数人的养老需求。因此,新的养老模式将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市场需求。
政策走向决定产品运作
对于养老地产这样一个很敏感的话题,如政策不给于及时、明确、正确的引导,纵然它存有再美好的市场前景、含有再大的利润,其潜在的市场风险也足以给予开发主体致命的一击。
与北京相对而言,云南更具有开发养老地产的优势:
一、气候优势,云南年平均气温变化不大,昆明更有“春城”的美称;
二、云南的湿度比较低;
三、空气质量好,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高;
四、日光照射长,昆明每年的日照时间为2600多个小时;
五、风力适中,刚好能够保障空气流通,凉风送爽,微风习习;
六、景观的舒适度,植物覆盖率高;
七、云南游客多,这也间接带来了众多的潜在客户。
但是,对于养老地产这样一个很敏感的话题,如政策不给于及时、明确、正确的引导,纵然它存有再美好的市场前景、含有再大的利润,其潜在的市场风险也足以给予开发主体致命的一击。发展什么样的养老模式,就成为了我们接下来思考的另一个问题。
在还没有多少成功案例可循的今天,养老地产的发展犹如行走在黎明前的黑夜,所有的一切都只能是摸着石子过河。本刊通过对姜若愚和邓晓盈的采访,结合自己的一些思考,认为养老地产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产品运营是出售还是出租的问题。若出售的话,它靠什么来吸引业主?而若出租,又由谁来长期的对产品的系列环节负责到底?通过与很多相似的例子加以比较不难看出,出租显然更为合适。
养老地产的开发,应该解决医疗问题、健康问题、健身问题及老年人的沟通问题。其开发模式就不能如普通住宅、商业地产那样,由投资方、开发方、管理(运营)方、物业方“铁路警察各管一段”;而应是系统化、多元化,从根本上是对相关社会资源的整合与配合。单纯的老年人的聚集,会使老年人在暮气中消沉,反而不利于健身;而年青人的朝气反过来能影响到老年人的心态,所以,在老年产区旁应配置青年产区。以现在国家倡导的社区养老模式为例,其规模和老年人比例决定养老设施的配备。而养老设施的配备只能由政府的规划来调控。
第四篇:德国养老资料
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特色与借鉴
时间:02-01 09:12
作者: 刘卉
新闻来源:检察日报
□ 建立社会保险体系,要坚持社会保险制度法定化
□ 社会保障水平要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 在立法和政策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老龄化和部分就业的社会发展趋势。
□ 社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工作的一部分,属于中央政府职权,应纳入中央财政管理。
1月25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的社会保险法治国际研讨会上,主题为《德国社会保险制度考察报告》的发言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浓厚兴趣。会后,记者采访了该报告的撰写人——全国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经济室戚东祥处长。
■德国是世界上社会保险制度最完善和复杂的国家之一
记者:戚处长,你好。我国已开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但其中仍存在一些亟待我们解决的问题。你们的《德国社会保险制度考察报告》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写成的?
戚东祥:2004年10月下旬,为借鉴欧洲国家社会保险制度的有益经验,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组织考察组,赴德国考察社会保险制度及其立法情况。参加考察的成员有学者及实务部门的人员。我是这次考察团的成员和考察报告的执笔人。考察组在德国期间,前往法兰克福歌德大学、联邦健康与社会保障部、德国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协会听取了有关专家、学者的情况介绍并进行了座谈。
记者:你们把考察国家选在德国是基于什么考虑?
戚东祥:德国是世界上社会保险制度最完善和复杂的国家之一,其社保制度已具有100多年的历史。早在19世纪末,德国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社会保障制度。1883年德国通过了医疗保险法,1884年通过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通过了残疾和养老保险法。1911年,这三项法律合并为帝国保险法。1975年,德国将各种社会法规汇总,颁布《社会法典》,该法典是当今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法律基础。1995年起,德国设立长期护理保险并纳入《社会法典》。总的来说,德国已形成种类丰富、体系完备、法律健全、运行良好的社会保险制度。又因为其法律传统与中国相似,故其社会保险制度对中国有一定借鉴作用。
记者:能具体谈谈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内容吗?
戚东祥:德国社会保险由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和工伤事故保险5个险种组成。先谈谈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是德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大支柱,旨在员工丧失工作能力和进入老龄或死亡的情况下,为员工及其家属提供保障。根据法律,所有的工人和职员都参加法定养老保险。2004年,雇员交纳的养老保险费为其月收入限额以下部分的19.5%,由雇员自己和雇主各负担一半(原西德地区雇员的月工资收入限额上限为5150欧元,原东德地区的上限为4350欧元)。超过上限部分的月收入不再交纳养老保险费。德国的养老保险不实行个人账户积累制度,而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收统支,现收现支。领取的养老金数额按照一个特定的、公开的公式计算,每个人都可能不同,主要由投保时的工作收入决定。德国以特定的公式计算出每个人不同的分值和折扣系数;国家则主要根据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物价上涨率,每年确定一次各个分值对应的养老金金额。
失业保险。原则上,任何每周被雇佣工作18小时及以上的人员都要参加失业保险。保费为雇员工资总收入的6.5%,由雇员和雇主平均分摊。收缴的全部保费用于支付失业补助、短期工作补助和创造工作岗位的支出。所有在过去两年中交纳了12个月或者以上的失业保险费的,享受失业保险。
医疗保险。目前,德国的医疗保险由法定医疗保险和私人医疗保险两大运行系统构成。几乎在德国的所有居民,都参加医疗保险。在法定保险机构的义务投保者或者自愿投保者约占居民的88%。2004年,平均法定医疗保险费为雇员月收入限额以下部分的14.7%。保费由雇员和雇主各交一半。
长期护理保险。长期护理保险是应对当前老龄化问题突出而实行的—种社会保险项目。法律规定凡是参加法定医疗保险的人自动参加长期护理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的保费法定为雇员工资月收入限额以下部分的1.7%,由雇主和雇员平均分摊。同医疗保险一样,当家庭中参加工作的人员投保以后,取得受保权益的子女和无收入或微收入的配偶也享受长期护理保险。
事故保险。在发生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情况下,法定的事故保险提供保护和帮助。所有雇员和农民按法律规定都参加事故保险。所有学生和日托儿童都受事故保险保护。承办事故保险的机构主要是包括行业内所有企业的各行业合作社,保费由雇主单独支付。
记者:难怪这次国际研讨会上,一些德国专家对自己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如此自豪了!
戚东祥:是啊。德国创造了一个广泛的社会服务网络,议会、政党、法院、工会、行业协会、大量的社会政策组织和公众团体共同工作,通过建立功能强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保障公民自由生活。德国社会保险体系保障充分,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水平相当于就业人员税前及交纳社会保险之前全部平均收入的70%,医疗保险支付所有大病的治疗费用。由于工作者参保而全家受益(即一个家庭中参加工作的人投保,投保人本人和他的家庭成员可受同样收益),目前法定社会保险体系的覆盖面为全国人口的90%左右。
在德国,政府及人民都有这样一种观念:“没有社会保障,心灵的安宁和个人的自由都是不可想像的。将现有制度保持下去并使其适应社会条件的变化,是大家共同的责任。”
■德国社会保险制度面临挑战
记者:社会条件瞬息万变,德国社会保险制度是否也遇到了挑战?
戚东祥:从考察期间和这次国际研讨会德国专家介绍的情况看,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目前的确面临着一些问题。
德国经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增长势头缓慢。高工资、高福利、高税收日益成为企业负担,造成产品成本高并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并且,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影响下,就业的稳定性降低,劳动生产率提高,整个社会又将发生从不充分就业到部分就业的结构性转变。这样从社会保险的总收入来看是减少了。
另一方面,目前德国出生率较低,人口自然增长率是负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发达、医疗条件的改善,人的预期寿命在不断增长,社会人口趋向老龄化。据估计,从2002年大约4个劳动者供养1个退休人员,发展到2030年大约2个劳动者供养1个退休人员。同时在欧洲统一进程中,由于德国生活水平较高,赴德定居者有可能增加,会增加一部分新的社会保障支出。从社会保险的总支出来看是增加了。
收入减少而支出增加,这势必引发矛盾。因此,德国面临着继续维持原来社会保障水平的要求,同时条件又不允许对日渐减少的劳动力提高税收、多交社会保障费用的困难,对现有社会保障体系进行适当改革势在必行。
记者:目前德国采取了哪些措施予以应对?
戚东祥:改革的逻辑出路是或者增加社会保障费用的来源,或者控制社会保障的水平,或者双管齐下。
德国政府计划采取短期改革措施和中长期改革措施。短期改革措施包括开办、鼓励并促进养老商业保险,减轻法定养老保险的压力;对退休的福利政策进行微调,从经济利益上引导人们延长劳动时间,推迟退休年龄。中长期改革的目标是在基本维持现有养老、医疗、失业和长期护理保险等社会保险体系的同时,保持雇主和雇员交费水平的稳定性,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中增大个人责任,严格失业保险条件,减少个人对社会保险的依赖性。养老保险要最终实现收支平衡,控制养老金的领取水平,限制养老保险交费的增长幅度。
■对中国社会保险立法和政策的启示
记者:戚处长,你曾在国家政府部门工作,如今又是国家立法机构的官员,对国内社会保险实践相当熟悉。在了解了德国社会保险制度后,你认为他们的制度对我们有何启示?
戚东祥: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经过了长时间的应用和调整,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能为我们提供十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首先,建立社会保险体系,要坚持社会保险制度法定化。德国社会保险法律已经形成完整、复杂的体系,不仅仅是一两件单独的法案。这个体系不仅包括原则性的指导思想,也包括具体细致的制度规定。这种做法体现了法治国家的特征。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公民和企业的权利受宪法和法律的保护。因此,社会保险制度法定化是建立规范的社会保险体系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从运行层面看,社会保险制度在全国应该是统一的,在长时间内应该是稳定的,只有法律才能保障这个要求。
其次,社会保障水平要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允许为社会提供很高的保障水平。因此,建立国家有限责任、个人保障充分这一可持续并且可承受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必要的。我们在一开始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时候,就要明确基本思路,尽量明确法定社会福利的范围、程度和占财政负担的比重。
再次,要建立高效率、低成本运行的社会保险机构,这是搞好法定社会保险的基础性工作,也是难点所在。社会保险涉及千家万户,具有多个品类,在保费收缴、发放等各个环节上,每个人的情况又都有所不同。这需要庞大、准确、及时的基础数据,高效、敬业的经营机构。这对现在我国机构的管理水平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德国数据库建设及时可靠,组织机构设置清晰有序,法定养老保险的经营费率占1.4%,工作的质量是很高的。他们以雇员和雇主各占一半的比例设置了各类保险的理事监督机构,全面公开其经营情况,避免暗箱操作,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第四,在立法和政策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老龄化和部分就业的社会发展趋势。我国社会老龄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在人口众多的情况下充分就业也不可能,在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社会保险立法的过程中,需要对此充分注意。
第五,社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工作的一部分,属于中央政府职权,应纳入中央财政管理。社会保障面向全体公民,在全国范围内制度、标准都是统一的。而且,社会保障工作万一出现失误,地方政府承担不了责任,最后还是需要中央政府处理。因此,中央政府应负责全社会的社会保障工作。
记者:这次研讨会上,来自德国联邦薪水雇员保险机构协会的一位专家认为,一个国家合理的社会保险制度要得到民众的支持,还需要参考国内的社会条件和文化条件。中国社会保险制度不应完全照搬外国(如德国)的制度,能借鉴的只有创意和某些技术要素。你对此有何理解?
戚东祥:我深有同感。与德国相比,中国人口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要建设清晰、完善、有效的社会保险制度,其体系的复杂程度和困难的严重程度都要大得多。此外,中国的具体国情与德国不同。例如,德国无农村户口之说,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小,德国各类社会保险可以涵盖所有国民包括农民。中国长期以来存在农村人口和城镇人口的区别,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在对待农村人口社会保险的政策上要与城镇人口统一,在短期内是不现实的。所以,在涉及到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险政策时,我们更多的要发挥自己的创意与智慧。
第五篇:养老年审资料
2013养老保险年检安排
一、年审需要资料
1、《缴费人员基数表》,纸质一式两份,电子版一份。
2、《陕西省2013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申报汇总表》,纸质一式两份。
3、《陕西省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人员增减变化情况表》,纸质一式两份,其中2013年1-6月份增减表更换为2013新的基数申报,2013年7月起按正式新基数做增减.(7月的汇总表到地税局申报时补交2013年1-6月份差额)
4、2013-1会计凭证原件及2013-1月工资表复印件,各一份 5、2012工资总账一份,明细账一份,各要原件及复印件。
二、年审流程:
准备齐以上资料到业务科做初审---------通过后到财务科做复审------到业务大厅录入缴费人员的应缴基数信息。
西安雄峰印刷包装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2013.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