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庆本周审议单独两孩政策 若通过当日或可实施
重庆本周审议单独两孩政策 若通过当日或可实施有关单独两孩的新闻,总会拨动“单独”夫妻们的心弦。
“这一政策,重庆到底何时落地?”“重庆单独两孩政策目前研究的进度如何?”重庆网友不停的发电子邮件,通过市政府公开信箱咨询。4个月来,这样的咨询邮件没有停过。
办理单位市计生委上月给出的答复透露了一定的信息:启动实施单独两孩工作需要一个严格规范的过程,正按“上报市委、市政府,报备国家卫计委批复,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修改《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过程有序进行。目前已报备国家卫计委并得到其充分肯定!会尽最大努力加快这一进程,力争尽早实施。
单独两孩政策在重庆落地,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法定程序),就是修改《重庆市人口计划生育条例》。明天开幕的重庆市第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将有一项重要议程——审议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关于提请审议《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的议案。
有关人士透露,“顺利的话,26日上午表决通过后,当天就可能开始实施。”若修正案获得表决通过,卫计委将尽快对外发布。
政策释疑
单独两孩生育政策
官方解释为: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妻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市人口计生委表示,适用单独两孩生育政策,需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
2、夫妻双方只有一个子女;
3、夫妻一方或双方户籍在本市。
市卫生计生委强调:“一般的讲,在申请再生育时,独生子女是指本人没有同父同母、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的人。”
实施前生两孩仍违法
在单独两孩生育政策正式实施后,就可以按程序申请再生育了。一方面,卫计委将尽快对外发布消息,同时将具体程序放到网上供查阅,如有疑问可拨打12356咨询。
不过,需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尽管有望表决通过并尽快实施,但毕竟政策还没有实施。符合单独两孩生育政策条件,在政策正式实施前生育两孩仍属违法生育行为。
解读
只修改两处内容 直接关系政策落地 本次《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草案)》的议案,由市人大专委员会——教科文卫委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
市人大教科文卫委有关负责人说,这是一项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对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的急切期盼,建议此次采取修正形式仅对条例涉及单独两孩政策的个别条款进行修改。
他介绍,尽管内容不多,只修改两处,但都涉及到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单独两孩政策落地。二条例中社会反映较多的如社会抚养费征收与管理、计生家庭奖扶政策、产假时间等内容,在今后进行充分调研论证并待上位法修改明确后,再进行修改。
26日表决 最快当天发布公告
市人大教科文卫委有关负责人说,此次是“修正草案”,而非“修订草案”。二者最大的差别,就是修改内容的多少。一般情况下,“修订草案”所涉及的内容要多得多,都是大面积修改,涉及很多条款。“修正草案”修改只有少数几处,一般来说就只有一两处。“‘单独两孩’涉及到的法律条文修正较为简单,预计争议不大。”
按照日程安排,3月25日~26日举行的市第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在3月26日上午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并且对有关的事项进行表决。可以预计,若顺利的话,《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草案)》的议案将在3月26日上午得到表决通过。
也就是说,3月26日按照单独两孩政策修订该法规后,当天即可对外公告发布,意味着重庆单独两孩政策可以开始实施。
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修改条例是必经程序 2014年 1月
市卫计委印发《2014年重庆市卫生计生工作要点》的通知明确,将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
2月底
市人大常委会发布消息,重庆市第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定于3月25日召开,会期一天半。其中一项重要的建议议程,就是审议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关于提请审议《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草案)》的议案。
3月初
《重庆单独两孩政策实施方案》获得国家卫计委审查通过,并得到充分肯定。3月 全国两会上,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轩表示,全国两会一结束将在第一时间安排时间修改《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3月25日
重庆市第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召开,审议《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
3月26日
26日上午,表决修正草案。如能通过,最快当日,重庆单独两孩政策将“有法可依”,顺利的话,当天就可能开始实施。
第二篇:山东单独两孩政策实施
山东单独两孩政策实施
时间:2014-05-31 07:52:53来源:大众日报
5月30日,我省单独两孩政策正式实施,“夫妻双方或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
据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袭燕介绍,单独两孩政策强调的是生育“数量”而非“胎次”,如果第一胎生的是双胞胎或多胞胎,就不能适用单独两孩政策了。一方为独生子女、只生育或合法收养了一个子女、双方或一方户籍登记在本省的为符合政策条件的“单独夫妇”,即日起即可根据各自情况依法申请再生育。
以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时间为节点至2014年5月30日之间,单独夫妇已经怀孕或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只进行批评教育,补办《生育证》,不予处罚。
符合条件的单独夫妇办理《生育证》需要提供独生子女父母生育子女情况证明(双方单位或村居委会出具)和申请人的户口簿、《结婚证》、生育子女情况证明(双方单位或村居委会出具)等原件,并留存复印件一份。其父母原生育多个子女的,需提供相关部门出具的其他子女死亡的有效证明;其他子女达到法定婚龄后死亡的,村居委会应出具其未生育或收养子女的证明。申请人需提交:父母的户口簿(首页、本人页及变更页)原件及复印件一份;父母存档单位出具的生育子女情况证明,或父母户籍所在地(外省)县(市、区)卫生(人口)计生部门出具的生育子女情况证明。
申请再生育的单独夫妇,原办理过《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符合条件申请再生育的,应注销其《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从批准再生育当月起停止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优惠待遇,此前已经享受的不再退还。
我省计划生育工作起步早、效果好,独生子女数量多,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后,全省未来3-5年内出生人口将会有所增加,生育水平会出现一定幅度的升高,也会给卫生、教育等配套公共服务带来压力。
单独两孩政策的出台并不意味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放松,而是中央结合人口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与时俱进作出的战略部署,人口管理仍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变,坚持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不变,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优质服务,保持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连续性。
实施单独两孩将有利于老龄化、性别比、教育等社会问题的缓和。省社科院人口研究所所长鹿立研究员认为,这一重大政策调整,将有利于改善人口结构,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有利于提升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促进出生人口性别平衡,增强家庭养老照料功能;有
利于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生,太累!不生,又怕后悔!”5月30日,我省单独两孩政策正式实施,家住济南市闵子骞路的“单独”夫妇张浩平、李莉,面对“两孩”政策既欣喜又纠结:能给女儿多个伴,将来老了也不至于一个孩子压力太大;现在真让生了,却又犹豫起来。
李莉发现生育“成本约束”是主要压力:首先是生的成本高昂,夫妇两人都处在人生事业的爬坡期,整个孕育过程最少也有2-3年;再就是年龄已近40岁,精力已不如20多岁时;此外还有教育竞争压力。“单独两孩”要落实到一个家庭,要经历一个复杂决策过程。
曾在美国生活过一年多的张浩平认为,欧美等发达国家人口生育意愿随经济发展逐步降低的国际趋势值得关注。在我省,农村夫妇如果第一胎是女孩,完全可以生育二胎。然而,在威海、烟台等发达市,很多人却自愿放弃允许生育二胎指标。
“再等等,看具体操作起来麻烦不麻烦,再说!”生还是不生,仍需李莉夫妇抉择。(记者 王凯 通讯员 高晖 王青松)
山东省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答记者问
5月30日,我省“单独二孩”政策正式实施之际,记者就相关细节问题专访了省卫计委相关负责人。
问:我省如何贯彻落实单独两孩政策?
答:山东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的决策部署,在充分进行人口形势分析与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决定以《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以下简称《修改决定》)的形式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即将《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一项规定的“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修改为“夫妻双方或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正式在全省贯彻落实单独两孩政策。
问:我省实施单独两孩政策有何意义?
答:实施单独两孩政策,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完善,是适应人口发展新形势、合乎民意的重大举措。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一是有利于改善人口结构,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二是有利于提升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促进出生人口性别平衡,增强家庭养老照料功能,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三是有利于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问:为什么叫“单独两孩”而不是“单独二胎”?
答: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此次单独两孩政策,之所以称“两孩”而非“二胎”,是强调生育的“数量”而非“胎次”,“单独两孩”更为准确。如果第一胎生的是双胞胎或多胞胎,就不能适用单独两孩政策了。
问:我省符合单独两孩政策条件的夫妇,何时能申请再生育?
答:《修改决定》正式生效后,符合单独两孩政策条件的夫妇(以下简称单独夫妇),可以根据各自情况依法申请再生育。
问:单独两孩政策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答:按照《条例》和《山东省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规定》的规定,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夫妇,符合单独两孩政策:
1、一方为独生子女;
2、只生育或合法收养了一个子女;
3、双方或一方户籍登记在本省。
问:适用单独两孩政策的独生子女怎样界定?
答: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意见〉的通知》(国卫指导发〔2014〕1号)精神,独生子女是指夫妻生育或合法收养的唯一子女,即没有同父同母、同父异母、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或曾有兄弟姐妹但兄弟姐妹均于生育子女前死亡。
问:单独夫妇在《修改决定》正式生效前已经生育或怀孕的,如何处理?
答:以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时间为节点。2013年11月12日至《修改决定》正式生效之间,单独夫妇已经怀孕或生育第二个子女的,进行批评教育,补办《生育证》。
问:符合条件的单独夫妇办理《生育证》需要提交什么材料?
答:应查验独生子女父母生育子女情况证明(双方单位或村居委会出具)和申请人的户口簿、《结婚证》、生育子女情况证明(双方单位或村居委会出具)等原件,并留存复印件一份。其父母原生育多个子女的,需提供相关部门出具的其他子女死亡的有效证明;其他子女达到法定婚龄后死亡的,村居委会应出具其未生育或收养子女的证明。
问:如何界定申请人是否为独生子女,需要提供什么证明?
答:需提交:(1)其父母的户口簿(首页、本人页及变更页)原件及复印件一份;(2)其父母存档单位出具(无存档单位的人员由户籍地村居委会出具)的生育子女情况证明;父母为外省市户籍的,由父母户籍所在地县(市、区)卫生(人口)计生部门出具生育子女情况证明。
问:申请再生育的单独夫妇,独生子女奖励优惠待遇是否追回?
答:单独夫妇原办理过《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符合条件申请再生育的,应注销其《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从批准再生育当月起停止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优惠待遇,此前已经享受的不再退还。
问:为什么要取消《计划生育服务手册》,取消之后如何办理生育登记?
答:多年来,我省实行的育龄夫妻生育第一个子女办理《计划生育服务手册》制度,作为育龄妇女信息管理的重要途径和再生育审批的有效凭据,对我省稳定低生育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卫生计生职能的合并和部门信息共享机制的完善,为改革《计划生育服务手册》制度提供了可能条件。为进一步方便群众,提高办事效率,从体制机制层面解决办证难题,这次《条例》修正在保留生育第一个子女实行免费登记制度的同时,取消了《计划生育服务手册》办理制度。夫妻可以自行选择生育第一个子女的时间,依法享受母婴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在生育后三个月内应当持《出生医学证明》到一方户籍所在地或者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进行生育登记,享受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服务。生育登记实行首接负责制。
问:如何应对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后一定时期内可能出现的出生人口增加等方面的压力?
答:山东省计划生育工作起步早、效果好,独生子女数量多,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后,全省未来3-5年内出生人口将会有所增加,生育水平会出现一定幅度的升高,也会给卫生、教育等配套公共服务带来压力。为确保单独两孩政策扎实稳妥有序实施,我省已对单独两孩政策实施风险进行了全面评估,研究制定了具
体的预案。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做好单独两孩政策解读,向群众讲清楚政策的适用对象和有关规定,搞好人口出生监测、预警,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生育观念,引导群众合理安排生育时间,避开生育高峰理性生育,防止扎堆生育。二是完善配套政策。随着单独两孩政策的实施,需要合理规划和配置卫生、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资源,确保满足群众的基本需求。特别是加快推进妇幼保健机构建设,适当增加产科、新生儿科床位数;科学调配技术人员,提升助产服务水平,扎实做好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加强助产服务技术管理,扎实做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全面提升出生人口素质。三是切实搞好服务。针对一些地方可能出现符合再生育条件的群众集中办证问题,卫生计生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畅通服务渠道,规范服务流程,简化办事手续,切实把好事办好,避免“办证难”问题的出现。总之,要在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前提下,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切实做到政策实施过程风险可控,生育水平不出现大的波动,人口总量保持在规划目标之内。
问:单独两孩政策是否意味着计划生育工作要放松了?
答:单独两孩政策的出台并不意味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放松,而是中央结合人口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与时俱进作出的战略部署,符合群众的意愿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现行生育政策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符合国情、省情,是完全正确的。同时,在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践中,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者的努力和广大群众的奉献,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为政策的调整提供了人口基础。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必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变,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制度不变,坚持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不变,更加注重宣传倡导,更加注重利益引导,更加注重依法行政,更加注重服务关怀,毫不放松地抓好计划生育工作。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优质服务,严格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对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群众,继续给予奖励扶助和特殊困难家庭的特别扶助;同时,对于违法生育特别是多孩违法生育要依法依纪予以处理,按规定征收社会抚养费,保持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连续性。确保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责任编辑:宗刚英
第三篇:甘肃省实施单独两孩政策
甘肃省实施单独两孩政策问答
一、我省从什么时间正式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 答:根据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关于修改《甘肃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十八条的决定,我省自2014年3月26日起正式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
二、单独两孩政策对象资格确认条件有哪些? 答: 单独两孩政策的适用对象必须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一)夫妻一方是独生子女。本人没有同父同母、同父异母、同母异父或合法收养的兄弟姐妹,或曾有兄弟姐妹但兄弟姐妹均在未生育或收养子女前死亡的,均可界定为独生子女。
(二)夫妻只生育或合法收养过一个子女。夫妻双方原生育子女但未存活的不计算子女数,再婚夫妻再婚前原有子女数合并计算。
(三)夫妻双方或单独一方户籍在我省行政区域。
三、符合单独两孩政策的对象如何申报,有哪些审批程序?
答: 实施单独两孩政策要健全再生育申报审批制度,凡符合单独两孩政策生育条件的夫妻,必须按《甘肃省人口与
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在申请领取《生育保健服务证》后,方可生育。单独两孩政策的申报审批程序如下:
(一)夫妇双方共同申请
由夫妻双方共同向单独一方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提出再生育书面申请,并如实填写《再生育申请审批表》。
(二)乡(镇、街道)审核
乡(镇、街道)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在收到再生育书面申请后进行审核,经审核确认无误后,将申请再生育对象生育情况在申请人工作单位、楼院或村(居)民小组同时公示7天。经公示确认无误后在《再生育申请审批表》上签署审核意见并加盖公章,报县(市、区)卫生计生(人口计生)行政部门审批。对不符合单独两孩生育条件的,要以书面形式说明理由告知申请人。
(三)县(市、区)、市(州)审批
1.夫妻双方均系农村居民的,由县(市、区)人口计生(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县(市、区)卫生计生(人口计生)行政部门在收到《再生育申请审批表》后进行核实。经核实确认无误后,在《再生育申请审批表》上签署审批意见并加盖公章,并办理《生育保健服务证》。审批通过的对象名单要以文件形式通知乡(镇、街道),《生育保健服务
证》发至乡(镇、街道),由乡(镇、街道)统一免费发放给申请再生育的夫妇。
2.夫妻双方或一方系城镇居民的,由县(市、区)卫生计生(人口计生)行政部门复核,市(州)卫生计生(人口计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市(州)卫生计生(人口计生)行政部门在收到《再生育申请审批表》后进行核实。经核实确认无误后,在《再生育申请审批表》上签署审批意见并加盖公章,并办理《生育保健服务证》。审批通过的对象名单要以文件形式通知县(市、区)卫生计生(人口计生)行政部门,《生育保健服务证》经县(市、区)卫生计生(人口计生)行政部门发至乡(镇、街道),由乡(镇、街道)统一免费发放给申请再生育的夫妻。
四、符合单独两孩政策的夫妻在申请再生育时需要提供哪些证明(证件)材料?
答:需提供以下证明(证件)材料:
(一)单独夫妻一方父母和单独夫妻一方分别领取的《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没有办理或遗失《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须提供子女的《出生医学证明》,单独一方父母和本人工作单位或现居住地村委会(社区)出具的独生子女证明材料。
(二)申请人《结婚证》、《户口薄》、《身份证》。
(三)单独夫妻合影彩色照片。
有以下特殊情况的,申请人还应提供有关补充证明材料:
(一)申请人本人为收养的独养子女,需有民政部门出具的收养子女证。曾有同胞兄弟姐妹,但均于未生育子女前死亡的,由注销户籍的公安派出所出具死亡证明。
(二)申请人经调查确系独生子女,但无法提供有效证明的,申请人需与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卫生计生管理机构签订《生育情况承诺书》。
五、单独两孩政策的申请办理时限是如何规定的? 答:为提高办事效率,乡(镇、街道)应当自收到符合条件的夫妻再生育申请和齐全的申报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上报。县级以上卫生计生(人口计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上报材料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审批,并按审批权限核发《生育保健服务证》。
六、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单独夫妻在申请再生育时已领取的奖励费如何处理?
答:自申请批准之日起,注销其《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停止继续享受独生子女及其父母奖励优惠待遇,此前已经享受的不再退还。
七、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前已怀孕或生育二孩的如何处理?
答:应严格按照以下规定处理:
(一)省人大关于修改《甘肃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十八条的决定公布施行(2014年3月26日)前违法超生的,严格按原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处理,已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变。
(二)省人大关于修改《甘肃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十八条的决定公布施行前,符合单独两孩政策的夫妻已怀孕但尚未生育的,督促其补办《生育保健服务证》,不再给予经济和行政处罚。
(三)省人大关于修改《甘肃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十八条的决定公布施行后,符合单独两孩政策但拒不申请办理《生育保健服务证》而生育二孩的,按《甘肃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处理。
八、对提供虚假证明材料骗取或违规发放《生育保健服务证》的,如何处理?
答:申请人以不正当手段取得虚假证明(证件)材料、骗取《生育保健服务证》的,由当地卫生计生(人口计生)行政部门依法收回《生育保健服务证》等证明(证件),并按《甘肃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严肃查处。出具虚假证明(证件)材料,审核审批把关不严、违规发放《生育保健服务证》导致申请人违法生育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依法依纪处理。
九、对进行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或选择性别终止妊娠以及溺弃女婴的,如何处理?
答:凡符合单独两孩政策的夫妻怀孕后,进行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以及溺弃女婴的,一经查实一律收回《生育保健服务证》,不再安排再生育,并按《甘肃省禁止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规定》处理。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为他人进行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或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按《甘肃省禁止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规定》处理。
十、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省对生育政策作了哪些调整完善?其时间及主要内容?
答: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省对生育政策进行了6次大的调整完善,分别是:
(一)1979年《甘肃省革命委员会关于计划生育工作若干问题的试行条例》中规定“每对夫妇生育子女数,最好一个,不得超过两个(包括抱养或送给别人的孩子,再婚者,包括双方前婚生育的子女)”。
(二)1982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计划生育具体政策的规定》“国家干部和职工、城镇居民(包括夫妇一方在农村者),一对夫妇终身只能生育一个孩子;农村普遍提倡一
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凡特殊情况批准生第二胎的,间隔必须在四年以上;城乡不论哪一种情况,都不能生第三胎”。
(三)1989年《甘肃省计划生育条例》中规定“推行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子女,严格控制生育第二个子女,不允许生育第三个子女。凡符合再生育政策,准予生育第二个子女的,生育间隔期必须在五年以上”。
(四)1997年《甘肃省计划生育条例》中规定“提倡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子女,严格控制生育第二个子女,不允许生育第三个子女;凡符合再生育政策,准予生育第二个子女的,生育间隔期间必须在四年以上”。
(五)2002年《甘肃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中规定“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凡审核批准再生育子女的,除特殊情况外(夫妻一方患不孕不育症,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又妊娠的)或者女方二十八周岁以上的之外,生育间隔期限应当在四年以上。
(六)2006年《甘肃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条件的经批准可以再生育子女”,取消了生育间隔限制。
说明:1.自2002年起,夫妻双方均系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2.1979年-2005年,对于再婚夫妻生育政策规定都是“再婚夫妻一方只生育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也
未收养子女的,可以生育二孩”;自 2006年起调整为“再婚夫妻一方未生育也未收养子女,要求生育子女的可安排生育。”
第四篇:全国人大常委会今起将审议“单独两孩”政策
全国人大常委会今起将审议“单独两孩”政策
2013年12月23日 02:2
3来源:新京报
已存在30多年,不少省份标准还停在每人每月5元,许多年轻夫妇从未领过
专家提出,放开“单独二胎”背景下,奖励可取消,并提高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扶助
今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召开。本次会议,将审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草案”。在人口结构加速老龄化的压力下,“只生一个好”的生育政策,正被“单独二胎”新政替代。与此同时,当年“旨在让公众更好理解计划生育政策”的独生子女奖励费,仍存在着。这一奖励费,因大多省份三十多年来维持在每人每月5—30元左右,已渐渐被年轻夫妇遗忘。
有专家提出,该奖励与“单独”放开二胎,以及将来普遍放开二胎的政策趋势“相拧”,到了取消的时候。但对于业已形成的老年独生子女家庭,应提高相关扶助标准,减轻其养老负担。近日,贴在楼道里的通知吸引了刘先生的注意。
通知提醒,档案放在街道的人可去街道办领取独生子女奖励费。
在京工作的刘先生三十多岁,孩子已上幼儿园,这是他第一次知道“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这么个概念。
后来,他了解到,当初把《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交到单位,每月会有5元钱打入工资,这就是“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
根据新京报记者的调查,像刘先生一样,不知道、更没领过奖励的年轻夫妇不在少数。而由于奖励标准跟不上时代发展,近年来不少人呼吁大幅提高其额度。
如今,中央已放开“单独”二胎,有专家提出,这种鼓励“只生一个好”的政策显得不合时宜。可以“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鼓励育龄夫妻按政策生育,同时提高对老年独生子女家庭的帮扶。独生子女费有的不知道有的不愿领
钱云(化名)和丈夫是“双独”夫妇。想生二胎的他们,办理手续时,曾一度被“独生子女奖励费”难住。他们被告知,领过奖励费的,需将其退还,未领取过的,需开具相关证明。
钱云在事业单位,一直有相关奖励。丈夫在外企,从未领过独生子女奖励费。
就是丈夫这份“从未领取奖励”的证明,比钱云的退费还要麻烦。
因为外企没办理过此类证明,怀孕的钱云,从石景山的单位往朝外的北京外企人力服务中心往返多趟,甚至自己提供证明格式,才最终拿到相关证明。
“来回打车的钱,已比我这几年从单位领的独生子女费高了。”钱云向朋友诉苦。
鉴于钱云等人的经历,一些计划生二胎的夫妇,生头胎时干脆连《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也不办理了,这样在申请生二胎时,就可以不开“未领取奖励”的证明。
但更多的人,是对“奖励费”不了解,或者想领取程序又比较繁琐,“性价比太低”。
林红(化名)是北京一家传媒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她介绍,上千人的公司,10年里仅有60人在单位领取过独生子女费。一个原因,是公司没有独立档案人事权,员工档案只能集中存放在人才交流中心。员工在生孩子前后,人才交流中心不会像有人事权单位一样,提醒其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自然也无法领奖励。
另外,对于大量没有北京户籍的北漂夫妇来说,光荣证必须到孩子户籍所在地办理,所以即使知道有这个奖励,当事人也未必愿意专门离开北京办光荣证。
日前,新京报记者调查了20位生活在北京、有稳定工作单位的独生子女父母,他们半数没领过独生子女费,大多是不了解这件事,连光荣证也没有。当听说奖励费每人每月大概五元时,则表示“不领也罢”。
奖励标准跟不上时代发展
独生子女奖励费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
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以下简称《公开信》)。信中提到,对于独生子女家庭,要给予照顾。各地各单位据此出台了包含奖励费在内的照顾政策。奖励费由用人单位支付,没工作的则由户籍所在地街道办发放。
到了90年代,各地出台条例,专章要求给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除孩子十八(有的是
十四、有的是十六)周岁前父母每月可领奖励费外,退休后还可享一次性奖励。
奖励标准全国并不统一,总的来说,额度都不高。
以北京为例,父母双方“每人每月5元”的标准延续了30余年。河南和上海算是现行标准比较高的,前者在2010年由每月10元提高至20元,后者在2011年由原来的2.5元提高至30元。
在央企工作的陈女士介绍,在他们单位,奖励费是作为员工福利发放,工会经费给予补贴,每月50元,已属“高标准”。
独生子女奖励费,并非一直“无关紧要”。
“你小时候,爸妈每月工资只有四五十块钱,十块钱够咱家一个礼拜的伙食了”,1979年出生的陈佳(化名)总听妈妈这么说。
即使到了1991年,那时“一个普通职工月工资100多块,每月多发5块,也是不错的福利。”东城区人口计生委相关负责人回忆。他在北京计生系统工作了20多个年头。该负责人介绍,当时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旨在让公众更好地理解并遵守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
除了奖励费标准跟不上时代变化,一些当时出台的奖励政策,如今也无法执行。
以医药费为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依据《公开信》内容,要在就医等方面,照顾独生子女及其家庭。
就此,各地出台了报销城镇企业职工独生子女医药费的政策。但到了九十年代后期,国企改革,大批企业倒闭重组,公费医疗体系瓦解,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开始实施,这一“优惠”不了了之。
奖励该废除,还是提高?
如今,中央决定启动“单独二孩”新政,各省需修订地方计生方面的法律法规。这无疑成为计生奖惩等一系列政策完善的契机。
近年来,提高独生子女奖励标准的呼声,不绝于耳。2008年前后,《北京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曾酝酿修订提高独生子女奖励费标准。今年全国两会,仍有人大代表对此呼吁。
但也有专家认为,在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的大背景下,“„独生子女父母光荣‟应逐渐淡出计生部门和公众的思维”。浙江大学人口所研究员尹文耀说。
他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已提到放开“单独二胎”,以后还要逐渐过渡到“普遍允许生育二孩”。各地的独生子女奖励政策,可改为按政策生育奖励。“比如政策允许你生两个,结果只生了一个,就没有资格获得奖励。但奖励标准可以(比独生子女奖励费标准)提高。”
国家卫生计生委咨询专家、南开大学人口所教授原新则建议,“新的生育政策下,各地独生子女费可考虑取消。但对既往政策已形成且无法再生育的独生子女父母,可适当提高奖励与养老扶助标准。”
北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区县人口计生委负责人告诉新京报记者,正在系统内征求修订意见的《北京市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独生子女费的修改并不是重点,“取消„承诺只生一个‟奖励的呼声,比较高。”
他解释,现行条例规定,符合生育二孩条件夫妇,承诺“只生一个”的,一次性给予500元以上奖励。“这种奖励政策明显与时代不相称。”
据了解,多省份有“承诺终身只生一个”,就给予奖励的政策。在人口大省河南,这一奖励标准是每人2000元以上。
失独扶助金亟待提高
为了远离伤心的人和事,年近六旬的昭昭妈妈,9年没回过自己的家。9年前,她的独生子李昭(化名)猝死。如今,她靠着微薄的退休金艰难度日。
全国到底有多少失独家庭,官方尚无明确数字。民进中央曾在提案中写道,这一数字应该不低于100万,且逐年增长。而他们只有人均每月135元的抚助金,不少地区拖延1年以上才补发到位。
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2007年由国家人口计生委、财政部出台。10省市试点后,全国推行。
2008年起,北京给予失独子女每人每月200元补助,此后,和不少省份一样,一直没提高标准。
江苏从今年起,将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特别扶助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500元,但这样的省份尚属凤毛麟角。
今年全国两会,民进中央在《关于高度关注“失独”者的提案》中指出,失独者响应国家号召,为国家控制人口数量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失独家庭引发的严重社会问题虽存在,但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对此,尹文耀建议,可以“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鼓励符合条件的育龄夫妻生育两个孩子时,政府也应对已步入老年的数亿独生子女父母,尤其是失独家庭,落实扶助责任。
第五篇:全国人大常委会今起将审议“单独两孩”政策
全国人大常委会今起将审议“单独两孩”政策
●已存在30多年,不少省份标准还停在每人每月5元,许多年轻夫妇从未领过。
●专家提出,放开“单独二胎”背景下,奖励可取消,并提高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扶助。
今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召开。本次会议,将审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草案”。在人口结构加速老龄化的压力下,“只生一个好”的生育政策,正被“单独二胎”新政替代。与此同时,当年“旨在让公众更好理解计划生育政策”的独生子女奖励费,仍存在着。这一奖励费,因大多省份三十多年来维持在每人每月5—30元左右,已渐渐被年轻夫妇遗忘。有专家提出,该奖励与“单独”放开二胎,以及将来普遍放开二胎的政策趋势“相拧”,到了取消的时候。但对于业已形成的老年独生子女家庭,应提高相关扶助标准,减轻其养老负担。
近日,贴在楼道里的通知吸引了刘先生的注意。
通知提醒,档案放在街道的人可去街道办领取独生子女奖励费。
在京工作的刘先生三十多岁,孩子已上幼儿园,这是他第一次知道“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这么个概念。
后来,他了解到,当初把《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交到单位,每月会有5元钱打入工资,这就是“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
根据新京报记者的调查,像刘先生一样,不知道、更没领过奖励的年轻夫妇不在少数。
而由于奖励标准跟不上时代发展,近年来不少人呼吁大幅提高其额度。如今,中央已放开“单独”二胎,有专家提出,这种鼓励“只生一个好”的政策显得不合时宜。可以“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鼓励育龄夫妻按政策生育,同时提高对老年独生子女家庭的帮扶。
独生子女费有的不知道有的不愿领
钱云(化名)和丈夫是“双独”夫妇。想生二胎的他们,办理手续时,曾一度被“独生子女奖励费”难住。他们被告知,领过奖励费的,需将其退还,未领取过的,需开具相关证明。
钱云在事业单位,一直有相关奖励。丈夫在外企,从未领过独生子女奖励费。就是丈夫这份“从未领取奖励”的证明,比钱云的退费还要麻烦。
因为外企没办理过此类证明,怀孕的钱云,从石景山的单位往朝外的北京外企人力服务中心往返多趟,甚至自己提供证明格式,才最终拿到相关证明。“来回打车的钱,已比我这几年从单位领的独生子女费高了。”钱云向朋友诉苦。
鉴于钱云等人的经历,一些计划生二胎的夫妇,生头胎时干脆连《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也不办理了,这样在申请生二胎时,就可以不开“未领取奖励”的证明。
但更多的人,是对“奖励费”不了解,或者想领取程序又比较繁琐,“性价比太低”。
林红(化名)是北京一家传媒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她介绍,上千人的公司,10年里仅有60人在单位领取过独生子女费。一个原因,是公司没有独立档
案人事权,员工档案只能集中存放在人才交流中心。员工在生孩子前后,人才交流中心不会像有人事权单位一样,提醒其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自然也无法领奖励。
另外,对于大量没有北京户籍的北漂夫妇来说,光荣证必须到孩子户籍所在地办理,所以即使知道有这个奖励,当事人也未必愿意专门离开北京办光荣证。日前,新京报记者调查了20位生活在北京、有稳定工作单位的独生子女父母,他们半数没领过独生子女费,大多是不了解这件事,连光荣证也没有。当听说奖励费每人每月大概五元时,则表示“不领也罢”。
奖励标准跟不上时代发展
独生子女奖励费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
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以下简称《公开信》)。信中提到,对于独生子女家庭,要给予照顾。各地各单位据此出台了包含奖励费在内的照顾政策。奖励费由用人单位支付,没工作的则由户籍所在地街道办发放。
到了90年代,各地出台条例,专章要求给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除孩子十八(有的是
十四、有的是十六)周岁前父母每月可领奖励费外,退休后还可享一次性奖励。
奖励标准全国并不统一,总的来说,额度都不高。
以北京为例,父母双方“每人每月5元”的标准延续了30余年。河南和上海算是现行标准比较高的,前者在2010年由每月10元提高至20元,后者在2011年由原来的2.5元提高至30元。
在央企工作的陈女士介绍,在他们单位,奖励费是作为员工福利发放,工会经费给予补贴,每月50元,已属“高标准”。
独生子女奖励费,并非一直“无关紧要”。
“你小时候,爸妈每月工资只有四五十块钱,十块钱够咱家一个礼拜的伙食了”,1979年出生的陈佳(化名)总听妈妈这么说。
即使到了1991年,那时“一个普通职工月工资100多块,每月多发5块,也是不错的福利。”东城区人口计生委相关负责人回忆。他在北京计生系统工作了20多个年头。该负责人介绍,当时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旨在让公众更好地理解并遵守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
除了奖励费标准跟不上时代变化,一些当时出台的奖励政策,如今也无法执行。
以医药费为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依据《公开信》内容,要在就医等方面,照顾独生子女及其家庭。
就此,各地出台了报销城镇企业职工独生子女医药费的政策。但到了九十年代后期,国企改革,大批企业倒闭重组,公费医疗体系瓦解,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开始实施,这一“优惠”不了了之。
奖励该废除,还是提高?
如今,中央决定启动“单独二孩”新政,各省需修订地方计生方面的法律法规。这无疑成为计生奖惩等一系列政策完善的契机。
近年来,提高独生子女奖励标准的呼声,不绝于耳。2008年前后,《北京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曾酝酿修订提高独生子女奖励费标准。今年全国两会,仍有人大代表对此呼吁。
但也有专家认为,在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的大背景下,“„独生子女父母光荣‟应逐渐淡出计生部门和公众的思维”。浙江大学人口所研究员尹文耀说。
他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已提到放开“单独二胎”,以后还要逐渐过渡到“普遍允许生育二孩”。各地的独生子女奖励政策,可改为按政策生育奖励。“比如政策允许你生两个,结果只生了一个,就没有资格获得奖励。但奖励标准可以(比独生子女奖励费标准)提高。”
国家卫生计生委咨询专家、南开大学人口所教授原新则建议,“新的生育政策下,各地独生子女费可考虑取消。但对既往政策已形成且无法再生育的独生子女父母,可适当提高奖励与养老扶助标准。”
北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区县人口计生委负责人告诉新京报记者,正在系统内征求修订意见的《北京市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独生子女费的修改并不是重点,“取消„承诺只生一个‟奖励的呼声,比较高。”
他解释,现行条例规定,符合生育二孩条件夫妇,承诺“只生一个”的,一次性给予500元以上奖励。“这种奖励政策明显与时代不相称。”
据了解,多省份有“承诺终身只生一个”,就给予奖励的政策。在人口大省河南,这一奖励标准是每人2000元以上。
失独扶助金亟待提高
为了远离伤心的人和事,年近六旬的昭昭妈妈,9年没回过自己的家。9年前,她的独生子李昭(化名)猝死。如今,她靠着微薄的退休金艰难度日。全国到底有多少失独家庭,官方尚无明确数字。民进中央曾在提案中写道,这一数字应该不低于100万,且逐年增长。而他们只有人均每月135元的抚助金,不少地区拖延1年以上才补发到位。
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2007年由国家人口计生委、财政部出台。10省市试点后,全国推行。
2008年起,北京给予失独子女每人每月200元补助,此后,和不少省份一样,一直没提高标准。
江苏从今年起,将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特别扶助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500元,但这样的省份尚属凤毛麟角。
今年全国两会,民进中央在《关于高度关注“失独”者的提案》中指出,失独者响应国家号召,为国家控制人口数量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失独家庭引发的严重社会问题虽存在,但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对此,尹文耀建议,可以“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鼓励符合条件的育龄夫妻生育两个孩子时,政府也应对已步入老年的数亿独生子女父母,尤其是失独家庭,落实扶助责任。
部分省份现行独生子女奖励费标准
(夫妻双方每人每月)
注:广东、湖南称之为独生子女保健费
山西:25元 农业人口到60周岁止非农业人口到子女16周岁止
陕西:5元 子女十六周岁止
江苏:不足2元 子女十四周岁止
浙江:4元以上 子女十四周岁止
江西:20元 子女十四周岁止
河南:20元以上 子女十八周岁止
北京:5元 子女十八周岁止
上海:30元 子女十六周岁止 河北:不低于10元 子女十八周岁止 天津:5元 子女十四周岁止 广东:5元 子女十四周岁止 湖北:不低于5元 子女十四周岁止 湖南:5-20元 子女十四周岁止 甘肃:5元以上 子女十六周岁止 海南:不低于15元 子女十八周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