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秋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时间:2019-05-13 23:46: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秋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秋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第一篇:2014秋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答案

(第1—5章)

一、名词解释

1.圜土:夏、商、西周监狱的名称。传说因狱墙、狱窗皆为 圆形而得名。

2.质剂:西周时出现的买卖契约,《周礼?天官?小宰》“听买卖以质剂”。据郑玄注释,把两份买卖的内容写在一片竹简上,买卖双方各执一半。这种竹简分为长短两种,长(券)叫质,用来买卖奴隶或牛马等;短(券)叫剂,用来买卖兵器或珍异物品。

3.七出:又称“七去”、“七弃”。中国古代休弃妻子的七种理由。所谓“七出”,即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所谓“七去”,即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恶疾、多言、盗窃。

4.五听:审判官在审判活动中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五种方法,始于西周,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周礼?秋官。小司寇》“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辞听指听当事人陈述,理亏则语无伦次;色听指观察当事人表情,理亏则面红耳赤;气听指听当事人陈述时的呼吸,理亏则气喘;耳听指观察当事人的听觉反应,理亏则听觉失灵;目听指观察当事人眼睛,理亏则不敢正视。“五听”表现出浓厚的形式主义特点,但就其注意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而言,有一定借鉴意义。5.《法经》: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系统的封建法律。由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制定了《法经》。李悝在总结春秋以来各诸侯国的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法经》六篇。它是我国封建社会最早的一部粗具体系的封建法典。《法经》六篇,分别是盗、贼、囚、捕、杂、具。李悝认为 “ 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 ”,所以把盗、贼放在开头部分,而把相当于刑法总则的具律放在了篇尾。从《法经》的内容,可看出其阶级本质:第一,它的锋芒主要是指向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的;第二,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第三,维护封建等级制度。总之,《法经》是新兴地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是封建地主阶级镇压农民反抗的暴力工具。6.子产:春秋时期郑国的政治家和思想家.7.具五刑:秦汉时期的一种酷刑,即对一个囚犯几乎同时施用五刑。《汉书?刑法志》:“当三族者,皆先默、剔、斩左右趾,笞杀之,枭其首,菹其骨肉于市。其诽谤署诅者,又先断舌,故谓之具五刑。”

8.廷尉:秦朝和汉朝时期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关。注意:其长官也叫廷尉。

二、论述题

1:夏朝法律制度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答:(1)“夏有乱政,而作禹刑”。禹刑是以禹命名的夏朝奴隶制刑法的总称,其具体内容已无从查证。据后人追述,夏朝已经有了“五刑”,共三千条。

(2)“威侮五行,怠弃三正”。这是夏启在准备讨伐有扈氏时发布的战争令,即军令〈甘誓〉中一条罪名。

(3)“昏、墨、贼,杀”。其中的昏、墨、贼是夏朝的三个罪名,杀是刑名。“己恶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4)“吕命穆王,训夏赎刑”。夏朝已经有了赎刑。当时用青铜来赎罪。

2.奴隶制五刑是什么?

答:奴隶制五刑是指墨、劓(yì)、膑、宫、大辟五种刑法。

奴隶制五刑作为中国奴隶时代具有代表性的刑法,始于夏,发达于商、周。影响及至三国两晋南北朝,延续了数千年之久。包括墨,劓,剕(也作腓),宫,大辟(即墨刑-在额头上刻字涂墨,劓(yì)刑-割鼻子,膑-去膝盖骨,宫刑-毁坏生殖器,大辟-死刑),从夏代开始逐步确立,于西周时期写入吕侯编著的《吕刑》,是一种野蛮的、残忍的·不人道的、故意损伤受刑人肌体的刑罚。进入封建社会后,奴隶制肉刑开始逐渐被废除

3.西周邢事立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1)以德配天(2)明德慎罚:是西周时期提出的一种法治思想。内容简单说来即提倡德治,谨慎使用刑罚。西周各代统治者把道德教化与刑罚镇压结合起来,形成了西周时期“礼”、“刑”结合的法制特色。“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法制观,被后世奉为政治法律制度的理想的原则与标本。(3)刑法世轻世重:(西周)是指应根据时世的变化来确定用刑的宽与严、轻与重,具体内容是:“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

4.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立法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1)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不论是谁,只要违法犯罪,都要按法律论罪处刑。取消了旧奴隶主贵族在法律上享受的特权,开始打破了奴隶制“刑不上大夫”的壁垒。(2)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与百姓者也。要求制定成文法,向老百姓公布,是人人皆知法尔有法可依。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2)重其轻者。在定罪量刑时,加重对轻罪的刑罚。5.分析秦朝经济立法对秦经济发展的作用?

作用非常大,从某一方面说,这也是秦始皇的主要的功绩。秦朝鼓励和发展了农业生产,鼓励和发展了手工业产品,维护了市场交易秩序,这些都对秦朝的经济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亲亲得相首匿:允许一定范围的亲属之间对于一定的犯罪可以首谋隐匿。汉律规定,卑幼匿尊亲长,不负刑事责任;尊亲长首匿犯死罪的卑幼,虽应处刑,但可以请求减免,首匿犯一般罪的卑幼也不负刑事责任。

2.春秋决狱:是指在审判案件时,如果法律无明文规定,则以儒家的经义作为 定罪量刑的依据。

3.官当: 中国封建社会指官员犯罪可用官品或爵位折抵徒刑和流刑的刑罚。《北魏律》最先做此规定,隋律、唐律相继沿袭。唐律规定,五品以上官可抵私罪”(因私事或假公济私而犯的罪)徒二年,“公罪”(因公事而犯的罪)徒三年;九品以上官可抵“私罪”徒一年,“公罪”徒二年等。明、清律无此规定。

4.开皇律: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需要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贵族官僚在

法律上享有特权,内容上《开皇律》计分十二篇,刑名分死、流、徙、仗、笞等,改订中,废除了一些酷刑,减省了一些刑律,只留500条刑律,其法行宽平的原则,适应了新王朝建立之初世望宽屏、人心思稳的政治需要。《开皇律》继承了中国封建法律的基本精神,也为历代封建法典所沿袭。5.唐律疏议:《唐律疏义》就是《永徽律疏》,它是我们研究唐律的范本,而且是我国封建法典的典范,成为中华法系的代表。唐初在隋朝《开皇律》的基础上修成了一部《唐律》。《永徽律疏》是唐高祖命长孙无忌等人根据《武德律》和《贞观律》编撰的法典,共二十篇,五百零二条,篇名依次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捕亡、断狱等,于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颁行。《永徽律》以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维护封建宗法制度,加强皇帝的权力,统治和镇压农民为主要内容,是中国现存最完备的一部封建法典,全文保存在《唐律疏议》中。

6.宋刑统:宋太祖建隆四年编成《宋建隆重详定刑统》,简称《宋刑统》。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其条文只是《唐律疏议》的翻版,变化之处在于:增加“折杖法”;收集自唐末至宋初150年间的敕、令、格、式中的刑事规范209条附于律文之后;篇目仍是12篇、502条,但在每篇下设有门,合计213门。7.元典章:全称为《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并不是一部有朝廷统一制定、颁布的法典,只是地方官吏将自元世祖开始,国家颁布的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各方面的法律文件进行抄录(设计会变的法律形式包括条格、诏制和成例),在此基础上,将其制度内容按照诏令、圣教、朝纲,台纲以及六部委纲目进行会变而成的一部法规会变作品,共计六十卷。内容上一形式法律规范、行政法律规范和司法审判规范为主。经过中书省对内容进行审查后,核准在全国发行,对元朝法律事件祈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当今系统研究元朝法律文件内容也有非常宝贵的价值。

8.秋审:秋审是清朝的一种审判制度,从明朝发展而来。清朝将朝审发展为两种,即朝审和秋审。秋审的对象是复审各省上报的被处以死刑的囚犯。秋审开始执行于顺治十五年,首先要求各省的督抚将自己省内所有被判处斩和斩监候(相当于现代的死缓)案件和布政使、按察史会通复审,分别提出四种处理意见:(1)情实。罪情属实,罪名恰当,奏请执行死刑。(2)缓决。案情虽然属实,但危害性不大者,可减为流三千里,或减发烟瘴极边充军,或再押监候办。(3)可矜。案情属实,但有可矜或可疑之处,可免死刑,一般减为徒、流。(4)留养承祀。案情属实、罪名恰当,但有亲老单丁情形,合乎申请留养者,按留养案奏请皇帝裁决。

二、论诉题

1、两汉立法指导思想

答:1.约法省禁--所谓约法省禁,就是法令要简约,刑网要宽疏。这是汉初的立法指导思想。2.德刑并用(或说刑礼并用)--汉武帝时认为秦朝法令之失,在于“专任刑罚”。而法令只能“诛恶”不能“劝善”,不是治本的方法。因此要想治本,必行“仁义”,即把礼和刑结合起来使用。这种刚柔相济的治国之道,成为汉代武帝以后的立法指导思想。3.顺天行刑--由董仲舒提出而被汉武帝采纳,认为霜降以后万物肃杀,司法机关应开始断狱行刑,以顺应天时,所谓“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为代表统治阶级意志的法律蒙上一层神圣的迷雾。

2.什么是“准五服以制罪” 答:1.晋律中首创的亲属之间相犯依五服等级为标准处刑的制度。五服包括: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以卑犯尊,亲属关系越近,处罚越重;以尊犯卑,亲属关系越近,处罚越轻。

3.简述唐律十二篇的篇章和结构?

答:《唐律疏议》一共12篇500条。12篇按照顺序及其内容来看,分别为:(1)《名例律》,规定唐律立法指导思想、基本精神以及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则,相当于近现代刑法典的总则篇,在12篇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卫禁律》,关于警卫皇帝宫庙、陵墓以及保卫城关要塞和边防的法律。(3)《职制律》,关于官吏职守、惩贪治赃和交通驿传的法律。(4)《户婚律》,关于户籍、赋税征收、徭役、田宅、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法律。(5)《厩库律》,关于牲畜管理、仓库管理、官物出纳方面的法律。(6)《擅兴律》,关于军队征调、指挥、行军出征、军需供给和兴造工程等方面的法律。(7)《贼盗律》,关于严惩十恶以及恶性杀人、害人的法律,是分则中很重要的内容。(8)《斗讼律》,关于惩治斗殴以及诉讼方面的法律。(9)《诈伪律》,关于惩治欺诈和伪造方面的法律。(10)《杂律》,关于不便列入分则内容的其他法律,如和奸、强奸罪等。(11)《捕亡律》,关于追捕逃亡方面的法律。(12)《断狱律》,关于审讯、判决、执行和监狱管理方面的法律。

4.宋朝法律制度有哪些重大发展? 答:宋朝法律制度:

1、在立法上的体现(1)在《宋刑统》这部国家大法中,增加了皇帝个人敕令,反映出皇权对立法的控制。(2)制定编敕(3)制定《盗贼重法》

2、在法律内容上的体现(1)规定了刺配刑(2)规定了最为残酷的生命刑——凌迟刑

3、在司法制度上的体现(1)在中央司法机制之上,设置审刑院。(2)在地方州县之上设立提刑司

5.明清的司法制度有哪些发展? 答:

1、司法机关:明以后的皇朝体制,许多都受到元王朝的影响,原有刑部继承元的体制,仍然以刑部作为主审机关,虽然恢复了大理寺,却成为了复核机关。清的中央司法机关是以刑部为首,大理寺和负责监察的监察院为辅的司法制度。

2、司法制度:明代地方司法机构有省、府、县,省一级设有提刑按察司,其是古代出现的较为独立的地方司法机构。清代地方司法分州县、府、省按察司、总督四个审级。

3、廷杖与厂卫:廷杖。廷杖不始于明,廷杖真正影响和制度化在明代最为突出。廷杖是在朝堂之上杖责大臣。厂卫,是直属皇帝的特务机关。清朝没此机构。

4、诉讼制度:明代的九卿会审(又称九卿圆审),清代的秋审、朝审,以及秋审、朝审以后如何来处理的四种情况。

5、法律形式: 《大明律》是把《名例》作为总则,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篇,即按照“中央六部”这个名称将《唐律》中的11篇分门别类进行编排,这是一种新的体例。《大清律例》中包括“律”这种稳定的法律形式和“例”这种非稳定的法律形式。

《中国法制史作业3》答案

1.清政府立宪举措及对中国法律近代化的意义。

清末预备立宪实际上就是晚清政府政治上预备实行宪政的活动。对于立宪活动得以展开的一个直接原因却是1905年的日俄战争,日本以君主立宪小国战胜俄国那样一个专制大国,给清廷上下以很大震动。“日俄之胜负,立宪专制之胜负也”。朝野上下普遍将这场战争的胜负与国家政体联系在一起,认为日本以立宪而胜,俄国以专制而败,“非小国能战胜于大国,实立宪能战胜于专制”。于是,不数月间,立宪之议遍于全国。清廷遂于1905年派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次年,五大臣先后回国,上书指出立宪有三大利:“一曰皇位永固,二曰外患渐轻,三曰内乱可弭”,建议进行“立宪”。但是,他们指出,“今日宣布立宪,不过明示宗旨为立宪预备,至于实行之期,原可宽立年限。日本于明治十四年宣布宪政,二十二年始开国会,已然之效,可仿而行也。” 清朝统治者看中的正是“预备”两字。1906年9月1日,清廷颁发了《宣示预备立宪谕》,“预备立宪”由此而来。1906年,清政府设立考察政治馆,次年改建为宪政编查馆,作为预备立宪的办事机构,此后,进行了一些预备立宪活动。

一、设立咨议局和筹建资政院。咨议局作为各省的议事机构,其权限是讨论本省应兴应革事宜,讨论本省的预决算、税收、公债以及单行章程规则的增删和修改,选举资政院议员,申复资政院或督抚的咨询等。但从它的人员组成、议事内容和程序看,它是完全受制于皇帝、毫无实际权力的一个御用机构。

二、制定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和《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清政府在宣布预备立宪之初就采取了无限拖延的策略,但慑于革命运动和为了拉拢立宪派,不得不于1908年宣布立宪以九年为期。

三、公布了“宪法大纲”,作为今后的制宪刚领。大纲的精义有:君主神圣不可侵犯;君主独揽统治权;臣民按照法律有应得的权利义务。清末钦定宪法大纲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皇帝专权,人民无权,以维护封建专制主义为根本目的,它一方面激起了人民的激愤,同时也让立宪派大失所望。《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则是在武昌起义的沉重打击下,清政府为了渡过危机而临时炮制的“宪法”。没有实质意义。这场宪政改革涉及的内容极其庞杂,触动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在造成极大混乱的同时,直接加速了清朝的灭亡,拉开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进程的序幕,也给国人进行了一场深刻的民主政治启蒙教育。第一,预备立宪的直接后果:加速了清朝的灭亡。预备立宪的措施加剧了中央与地方、满汉之间、阶级之间的矛盾,引起了社会的极大混乱,加速了它的覆灭。第二,清政府在实行“预备立宪”过程中,相应地对旧有政治体制进行改革,它缩小了皇帝与国会之间的权力比例,调整和改造了君主专制制度,直接冲击了二千多年的专制政体,拉开了封建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的序幕。第三,预备立宪传播了宪政知识,进行了民主政治思想的启蒙,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初步民主自治能力的知识分子,为我国近代宪政运动的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

2.中华法系“诸法合体”是如何走向“诸法分立”的?

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和《十九信条》刑法《大清现行刑律》和《大清新刑律》大清商律《大清民律草案》诉讼法和法院组织法:刑事民事诉讼律草案,《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大理院审判编制法》、《法院编制法》

3.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在法制上的建树。

第一,颁布《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二,进行保障人权废除封建等级特权;发扬“国魂”革除封建恶习;整饬吏治任人唯贤等一系列立法活动。

第三,改革司法制度,建立新型的司法机关,改革审判制度,采用律师制度等。

4.如何认识国民党的“六法全书”?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从1928年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立法活动,先后制定了宪法(约法)、民法、刑法、商事法、诉讼法、法院组织法及其他单行法规、特别法规。这些法律的汇编通称“六法全书”,是南京国民政府成文法总称。六法全书是维护国民党统治的基本法律体系。国民党“六法全书”的立法框架,属典型的“大陆法系”的成文法典,不过其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实行民商分立的体例。

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领导下的宪法性文件和土地立法内容是什么?

一、宪法性文件: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毛泽东同志早在创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政权时就倡议由党中央制定“一个整个民权革命的政纲”、“使各地有所遵循”。至1930年7月党中央成立“中国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准备委员会”负责起草宪法文件。1931年11月7日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通过了工农民主政权第一个宪法性文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4年1月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作了某些修改,最重要的是在第一条内增加“同中农巩固的联合”的条款,这是毛泽东同志代表的正确路线同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斗争的重要成果。

二、工农民主政权的土地立法

(一)土地革命前期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和《土地问题决议案》。要求没收一切土地属于政府。

(二)土地革命中期制定了《兴国土地法》、《土地暂行法》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土地法》。提出没收地主土地归无地少地农民的原则。

(三)土地革命后期1931年12月1日公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这是土地革命后期影响最大、实施区域最广、适用时间最长的土地法。

1、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规定“所有封建土地、豪绅、军阀、官僚以及其他大私有主的土地,无论自己经营或出租,一概无任何代价地实行没收。”

2、明确没收土地的分配办法。没收的土地归贫雇农、中农、红军战士;富农可分得一块坏土地;地主豪绅不分土地。

3、规定土地与水利国有。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正式通过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其中,土地立法有:《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 《中国土地法大纲》。

中国法制史作业4 案例分析 1.商纣争太子案

(1)在商代妻和妾区别是什么?

答:妻妾的地位截然不同,二者处于极不平等的地位。大多数妾是奴隶主贵族从女奴中强娶来的,还有的是通过“嫔嫁”(姐妹同嫁一夫)来的,即奴隶主贵族娶妻,往往同妻的随嫁女一同收为妾。一妻多妾制是由于奴隶社会私有制决定嫡长子继承制,如果多妻就会造成王位混乱和争斗财产,影响奴隶阶级专政的统治秩序。

2)嫡长子继承制的含义及意义。

答:嫡长子继承制就是王位和爵位由正妻所生的长子继承的制度。此制度始于商朝末期,至西周初期正式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决定了奴隶社会私有制下的一妻多妾制,如果在多妻的情况下,就会因争夺财产和王位产生混乱,乃至战乱。嫡长子继承,可以避免在继承问题上发生争执,有利于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秩序。2.车裂商秧案

(1)结合教材,简述商秧改革的主要内容

答:商鞅在秦国进行两次变法 第一次变法(公元前359)。重点是打击奴隶主贵族的政治势力。具体内容是:一是整顿户籍,设立连坐法,防止隐匿坏人;二是奖励告奸;三是.奖励农业生产;四是.奖励军功。第二次变法(公元前350)。重点是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制度。具体内容是:一是进一步强调分户居住;二是取消分封制,普遍建立郡县制;三是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四是统一度量衡制度。

商鞅变法意义,在于通过变法改革,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使得秦国国势日强,在战国“七雄”中跃居六国之首,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2)请叙述刑、法、律的概念。

答:在先秦时期,刑是处罚违法犯罪(甚至道德礼仪)的措施的规定,是国家法律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

在周朝,有所谓周公制礼,礼是行为规范,违反礼的规定要受刑的制裁。在《周礼》中,刑只是法律当中的制裁手段。法,是明辨是非,实现公正公平的规范。用法代替刑和礼,体现了古人对法律的作用的认识。“律”。据《说文解字》的解释,“律,均布也”。主要是强调法律的统一实施,是人人必须遵守的东西。

3.缇萦上书救父。

答:奴隶制五刑:即黥(墨)、劓、刖、宫、大辟。墨刑是在罪犯面部或额上刻辞后涂以墨;劓刑是割鼻;刖刑即断足;宫刑即男子割去生殖器,女子幽闭的刑罚;大辟即死刑。(2)分析汉文帝废除肉刑的原因。

答:这次刑制改革,经过文景两位皇帝,时间长达20多年,后世多认为是出于“悲怜”缇萦,体现文帝德政,但本质在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统治者既要惩罚犯罪者,又能使其保存劳动能力,以利于其统治。同时,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稳定,社会矛盾缓和,是刑罚改重为轻的社会原因。

(3)汉初的立法指导思想。

答: 汉初至文景时期以黄老思想为主,并辅以法家思想为法治的指导思想。

汉初,由于秦朝的苛政和连年战争,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统治者需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使人民得以休息生养,恢复和发展生产,以巩固刚刚建立的封建政权。这时,刘邦总结秦亡的教训,作为借鉴。刘邦手下陆贾根据黄老思想,结合当时的社会情况,提出“道莫大于无为”。当时统治阶级从皇帝到丞相无不尊崇黄老思想。文景时期尤为显著。无为而治的思想反映在立法指导思想上就是“轻徭薄赋”、“约法省刑”。结果,出现了生产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的繁荣景象。

4)秦汉的徒刑种类。

答:有对男女之分,主要有“城旦”和“舂”。城旦,适用于男犯,即强制男犯白天修筑长城的一种徒刑。舂,适用于女犯 两汉时期的徒刑都规定了刑期,髡钳城旦舂:男犯剃掉头发带上械具去筑城,女犯舂米的劳役刑,刑期是五年。

完城旦舂:不加肉刑也不加髡刑的男子筑城,女犯舂米的劳役刑,刑期是四年。

鬼薪白粲:男犯为宗庙砍柴,女犯为宗庙择米的劳役刑,刑期为三年。

司寇:男犯到边境防御寇贼,女犯服相当劳役的刑罚,刑期是二年。

罚作,复作,男犯守边,女犯为官府干活的劳役刑,刑期是三个月到一年。汉朝的徒刑基本是沿用秦朝:.髡钳城旦舂(5岁刑)。.完为城旦舂(4岁刑)。.鬼薪白粲(3岁刑)。司寇和作如司寇(2岁刑)。男罚作、妇女复作(1岁刑-3个月)。“女徒顾山”。(指是妇女犯罪判处鬼薪上山砍柴徒刑的,可以不亲自服役,每月花三百钱雇人代替。)4.长孙无忌带刀入宫案(1)“八议”的内容 答:中国封建王朝规定的对八种人犯罪要上奏皇帝进行特别审议,以便对其减刑或免刑的一种制度。“八议”是由《周礼“秋官”司寇》中“八辟”演变来的,曹魏制定魏律时将“八辟”改为“八议”,“八议”从魏律开始正式载入律典,成为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此后代相沿至明清律。所谓“八议”,即议亲(皇亲国戚)、议故(皇帝故旧)、议贤(有封建德行的所谓贤臣)、议能(所谓大才能的大臣)、议功(对封建王朝有大功勋者)、议贵(高官显爵)、议勤(对封建统治有特殊勤劳者)、议宾(先朝君主的后代)。这八类人犯罪,依法享有免刑或减刑的特权。这是封建等级制在法律上的表现,并使之法典化。

(2)“十恶”的内容

答:北齐律的“重罪十条”至隋唐发展为“十恶”大罪,它是将危及封建国家根本利益的十种最严重的罪名,集中置于律首,以强调这十种犯罪是打击的主要对象。加强对危害封建统治秩序行为的镇压;所谓“十恶”指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3)“八议” 与“十恶”的关系。答:“八议”是指八类人犯罪,依法享有免刑或减刑的特权,是封建贵族的特权,是封建等级制在法律上的表现。在名例

律中立下“十恶”专条,强调这十种罪行的严重性质。犯“十恶”罪的人即使属于八议的范围,也不得享受议、请、减的照顾。“八议” 与“十恶”相辅相成,共同为封建统治服务的。5.胡蓝之狱

(1)明初时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答:行政方面: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加强皇帝的专制集权,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废除行中书省,设布政司、都指挥司、按察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和监察。大权统归中央。在军事上建立卫所制度,设立五军都督府,在法律上实行厂卫特务统治,在科举上以八股取士,加强文化思想的控制。

(2)明初朱元璋的立法指导思想

答:明朝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的后期,为了维持政治、经济不遭受严重的破坏,君主专制统治更加强化,并发展到极端化的程序。这一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确立的,对整个明朝的立法活动都有深刻的影响。

一是重典治乱世。具体体现在重典治吏和重典治民两方面。朱元璋认为,国家的稳定,首先取决于封建国家能否实行对于各级官吏的有效管理。他试图通过重典治吏,来达到更好的治民、治国,强化中央集权。

二是礼刑并用。朱元璋也从历史中意识到,一味强调镇

压,仅靠严刑峻法,虽可以取得一时之效,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主张礼法并用,将礼的预防犯罪的职能同法的镇压的职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坚持严刑酷法,又强调德礼教化,儒法结合,礼刑并用。三是加强法制宣传。朱元璋将立法与法制宣传结合起来,要求老百姓知晓法律是如何规定的,用实际案例来教育老百姓。(3)朱元璋重典治吏的措施

答:明朝从维护封建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严惩贪官污吏。一是制定明《大诰》。是朱元璋洪武18-20年间亲手制定的刑事特别法,兼有朱元璋对臣民的训诫,是朱元璋重典治乱世,特别是重典治吏的的主张、实践和措施。《大诰》包括《御制大诰》、《御制大诰续编》、《御制大诰三编》、《御制大诰武臣》4篇,共236条。内容是惩治贪官污吏的典型案例汇编。二是采取严厉措施严惩贪官污吏。《大明律》规定:对受财枉法的所谓“枉法赃”,从严惩处,一贯以下杖七十,八十贯则绞;对于监守自盗,不分首从,并赃论罪,满四十贯即处斩刑;对于执行监察职务的“风宪官”御史,若犯贪污罪比其它官吏加重两等处刑。

明《大诰》也侧重打击贪官污吏,且刑罚残酷,如有“剥皮实草”等。(4)《大明律》严禁臣下结党的法律规定。

答:明朝统治者鉴于唐、宋两朝臣下结党、削弱皇权、分散

统治力量的教训,在采取废除丞相制度,不准后宫与宦官干预朝政等一系列措施以外,《大明律》中还专设“奸党”条,规定:“若在朝官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者,皆斩,妻子为奴,财产入官”。“若犯罪,律该处死,其大臣小官巧言谏免,暗邀人心者,”;“若刑部及大小各衙门官吏不执行法律,听从上司主使,出入人罪者”等都构成奸党罪,要受到严厉惩治:本人处死,妻子为奴,财产入官。

第二篇: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2.3.答案

3.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在法制建设上的建树。(20分)

答:南京临时政府法制建设建树颇多:

一是南京临时政府制定具有宪法性质的政府组织法。《组织大纲》,共4章21条。其特点主要是:(1)受美国宪法影响,基本上采用总统制共和政体;(2)中央国家机关权力分配实行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3)采取一院制的议会政制体制,参议院是国家立法机关。其历史意义在于,作为政府组织法,《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它使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民国第一届政府得以依法成立,树立起法治的良好开端。

二是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临时约法》。《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的积极成果,也是当时国内资产阶革命党人、立宪派袁世凯为首的大地主买办阶级等各派政治势力,在列强暗中干预下,相互斗争妥协的产物。制定《临时约法》的目的在力图用法律制约袁氏,防范其专权,用以保卫尊重的民国政体。《临时约法》共7章56条。根据孙中山民权主义为理论基础,吸收吸收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平等自由”等宪法原则而制定,集中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精神。其主要内容:(1)《临时约法》确认中华民国是民主共和国。它以根本法形式宣告朕及国家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诞生;(2)仿效欧美建立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防止个人独裁,彻底否定了君主集权专制政体;(3)具体规定了人民权利和义务和保有财产和营业的自由。《临时约法》的特点:(1)规定的政权形式和权利关系是为了防止袁世凯专权独裁;(2)规定了修改《临时约法》的严格的程序。规定了严格的修改修改宪法的程序,只能由2/3以上的参议院议员或临时大总统提出,并经参议员4/5以上出席,出席议员3/4同意后,才能进行。《临时约法》的历史意义:(1)它首次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封建帝制和等级特权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制度。首次将人民渴望的民主、平等、自由赋予法律效益,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创举。它确认了辛亥革命的积极成果,使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唤起了民主意识,为以后反对帝制复辟奠定了思想基础。(2)它确立的民主法制原则,在中国法制史上也是创举,在维护民主权利,一切依法办事,彻底否定了封建法统。

三是颁布了其他革命法令。(1)保障人权废除封建等级特权制度。如解除“贱民”身分,禁止买卖人口;提高女权;取消官僚特权与革除官厅陋习。(2)发扬“国魂”革除封建陋习。禁烟禁赌;劝禁缠足;发布《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3)整饬吏治任人唯贤。

四是建立了新型的司法制度。(1)建立新型的司法机关。为贯彻三权分立,实现司法独立的资产阶级法制原则,中央设“临时中央裁判所”,后改称“法院”;地方审判机构称作“审判厅”,实行四级三审制。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干涉。(2)改革审判制度。仿效西方文明的审判方式,颁布《禁止刑讯文》、《禁止体罚文》,废除封建的刑讯体罚制度。(3)采用律师制度。为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草拟《律师法草案》,实行律师辩护制度、公审制度、陪审制度。

南京临时政府法制建设,临时政府法制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的进步性,给几千年封建法制笼罩下的中国带来了一线新的曙光,民主共和、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保障人权、司法独立、法制原则等等开始深入人心,体现了民主思想和法律观,对提高人民民主觉悟,争取人权,维护国家尊严,具有很大启蒙作用,意义深远。

4.如何认识国民党的《六法全书》(20分)

答:南京国民党的《六法全书》,在南京国民政府22年的统治中,绝大多数时期实行所谓“训政”。迫于种种压力,国民党政府管理国家的手段开始从“人治”转向“法治”。从1928年到1936年,国民党政府集中进行频繁的立法,最终建立起“六法”体系,形成了南京国民政府法律制度的基干。所谓《六法全书》简称《六法》,狭义是特指宪法、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广义是指上述六大法典及其它附属法规,亦即整个法律体系的通称。南京国民党政府的《六法全书》特指1927年

4月18日建立的国民党***时期制定的六法及其它法律的整个法律制度。就其内容而言,除搬用资产阶级的一些法律原则外,也继承了清末和北洋政府具有封建性的法律传统。

《六法全书》摈弃了历史上诸法合一的法制,采取了西方诸法分立的原则,仿造西方大陆法系的模式,是继受法与固有法的混合。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法学教授潘汉典指出,国民党政府的《六法全书》是封建主义法律、资本主义法律和法西斯法律的混合体,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的产物。其进步之处在于,它延续了自清末以来的法律改革,进一步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法律制度引进我国,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予以发展,从而把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法律制度的建设推向最为完备的阶段。但中国仍未真正实现宪政的根本原因在于《六法全书》的阶级立场,它代表的始终是地主买办官僚资产阶级的利益。

5.共产党领导下的宪法性文件和土地立法

共产党领导下的宪法性文件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苏维埃组织法》、《苏维埃地方政府的暂行组织条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地方苏维埃暂行组织法(草案)》及土地立法有《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闵西《关于土地问题决议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土地政策新的改变》、《关于改变对富农的策略》及《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等。其中《宪法大纲》对其它宪法性文件的影响非常重大,它是第一部由劳动人民制定,确保人民民主制度的根本大法,是共产党领导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工农民主专政的伟大纲领。它同资产阶级的约法以及旧中国反动政府制定的宪法有本质的区别。同时,它肯定了革命胜利成果,提出了斗争的方向。尽管受到“左”的影响,仍是划时代的宪法性文件。它的颁行调动了苏区人民的积极性,为以后制定民主宪法提供了宝贵经验。另外,土地立法的主要内容对这一时期土地立法的内容主要规定了没收土地财产的对象和范围,土地财产分配的标准和方法,以有土地所有权等方面的内容。其意义在于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和积极性,为探索土地革命路线积累了经验。通过学习,了解了根据土法制的性质及形成过程,掌握了土地立法的发展变化及其主要内容。总的来说,共产党领导下的宪法性文件和土地立法对中国的初期建设有着重大的影响。

第四心的通过学习中国法制史,我深深体会到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儒家精神。

西周的法律制度的特点是礼法一元化,礼就是法,法律的精神就是儒家的,尽管此时儒家并未真正出现。而至春秋战国,由于法家思想更符合现实,因此法家实际上取得了立法主导思想的地位,法律的精神主要在这一时段主要是法家。

中国古代的法律儒家化肇始于汉代,汉武帝之前的法律是法家化的法律以及黄老思想指导下的法律,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的官方地位,并通过春秋决狱,将儒家思想引入了司法领域。而其后的引经注律更是以儒家经典注释律文,使法律儒家化。

从魏晋至唐,是儒家思想进入法典的时期,这个时期通过立法行为,儒家思想进入了法典,具体表现有曹魏新律的八议制度,西晋的“准五服以制罪”,南北朝的官当、重罪十条以及存留养亲制度的形成,这种礼法和一在唐律中正式形成,形成了“一准乎礼”的《唐律疏议》。

宋以后至清末是中国法制的进一步深化,此时儒家精神在中国法律中已经定型,法律的演进也就限于形式上的演化,直至清末近代化才开始引发新的变化,打破原有“诸法合体,民刑不分”结构,引入民主宪政理念,逐步去除了法律中的儒家精神。

中国法制史是法学的基础学科,它阐明了法学各个分科历史发展的源流关系,因而较之法学分科的内容更加丰富。中国法制史又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属专门史,因而较之一般的历史学尤为深邃。因此决定了研究中国法制史不仅需要文史哲方面的知识还需具备法学的功底,因而是一门艰深的学问。从古到今研究中国法制史的学者代有人出,相关的文献、著作汗牛充栋。

自汉以来正史中大多列有刑法志专章。《汉书》刑法志阐述的中国法律起源论,尽管不够科学,但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而成书于唐代盛世的《晋书》刑法志,不仅记载了针对汉末律例杂乱无章所进行的带有总结性的立法工作,并且阐述了律学的成就,及其对立法、司法的重要指导作用。尤其是

在论证“画一之法”与君主“临事以制”二者的关系上着墨颇多,反映了汉魏以来“法者,天子与天下共之”的理念。历代刑法志可以说基本上是一部含法制通史与断代法制史;法制史与法律思想史于一体的法律史学专著。由于中国古代“刑”与“法”通,所谓“刑,法也”,而在君主专制政体下又重刑轻民、重公权轻私权,因此无论是上溯法律的沿革,还是叙述本朝的立法过程,都以刑法为中心。这种将刑法史与法律史等同起来的叙史方式,无疑是不全面的,不符合中国法制历史的实际。历代刑法志的这个根本缺陷,向我们提出了研究中国古代法律体系的课题。目前,我承担的编写《清史刑法志》课题便将“刑法志”改为“法律志”,并得到清史典志组专家的的认同。

进入20世纪以后,日本法学家以中国法制历史为研究对象,创造了内容较为宽泛的中国法制史的框架、体例,对于此后半个世纪的中国法制史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影响。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国家观、法律观为指导,着手创建新的法制史学。1950年9月中国人民大学招收第一批四位法制史学研究生(外法史二位:胡大展,厦门大学教授,关子健,已经过世;中法史二位,孙炳珠改教宪法,只有我固守中国法制史,在第二批研究生中,留在人大的是张希坡,第三批研究生,留在人大的是高树荫,不久改行外调,留在人大的第四批研究生是邱远猷,不久外调,此后除1962年招收法制史研究生刘海年等四人外,迄至改革开放前,人大再未招收法制史研究生),1951年2月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成立了国家与法权历史教研室。当时在“一面倒”学习苏联的历史背景下,以苏联学者编写的国家与法权通史、苏维埃国家与法权历史为基本教材,和编写中国国家与法权历史的范式。苏联学者认为没有国家就没有法权,所以国家与法权的历史不应分割,只讲法权史是不科学的。基此,清末以来法律学堂开设的中国法制史的课程,一律改为中国国家与法权历史,至于30—40年代的中国法制史著作均被视为资产阶级的法学著作,而在图书馆尘封起来。1956年有人提出改国家与法权的历史为中国法制史,由是在小范围内讨论,究竟采用中国国家与法权历史的名称还是中国法制史的名称,即所谓定名之争。但在当时也只能采用前者,这次争论没有引起重视和影响,最后不了了之。

经过整风反右等一系列政治运动以后,1961年初提倡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稳定教学秩序,这时人民大学国家与法权历史教研室开始编写《中国国家与法权历史》讲义,并于1963年出版了《中国国家与法权历史讲义》,共三卷,我负责编写第一卷“古代部分”,曾宪义、范明辛(已故)编写第二卷“近代部分”;张希坡编写第三卷“解放区部分”。这套讲义在名称上虽仍沿袭中国国家与法权历史的名称,但在体例上却有显著的改进。按苏联教材的结构分为四部分:

一、历史概况;

二、阶级结构;

三、国家制度;

四、法权,通称为“四段论法”,(61年以前,我们编写的教材大多仿此),但在这次编写的讲义中,我们打破了四段论的机械排列,较大地加重了法律部分。这部教材在文革前曾起了相当的作用。1979年在法学研究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之际,成立了中国法律史学会。在这个会上集中讨论了法制史学的研究对象问题,我提出“要严格审定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范围,改进过去存在的对象不清,内容庞杂的倾向”。经过讨论,明确了法制史学的研究对象只能是法制而不是国家与法,并与此同时恢复中国法制史的名称。在研究方法上我提出:“不仅要从典章文献入手研究法制史,而且要从国家活动中去把握法制的本质与规律……中国法制史也要见人、见思想。” 在这里反映了我在研究方法上力求改变静态研究的传统,使静态研究与动态研究结合起来,既见人物、见思想;也见事件、见活动,还法制历史生动的本来面貌。

在法制史料问题上,我提出:“须要大力发掘、整理、编纂中国法制史的史料,使文献资料、地下文物、社会调查、历史档案、私家笔记等等结合起来,其中也应包括农民起义中发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檄文、告示、口号、规约、教义、军律等。在浩瀚的中国法制史的史料中,有些需要重新辨伪审定,有些需要酌加注释,因而也是一项不可等闲视之的科研工作。如果从甲骨文中有关法律问题编起,可以想见其卷帙的繁博。因此,必须组织力量,通盘规划,分工合作,积极落实。这项工作对于推动中国法制史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始终认为不以丰富的史料为依据的法史研究是空的,但是徒有史料缺乏正确的理论加以分析、运用,也难以发挥史料的价值。

在编写《中国法制史》多卷本的问题上,我提出:“要以坚实的专题研究为基础”,并设计了十个专题:“(1)中国国家和法起源的具体途径;(2)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制度二千多年来螺旋上升的基础、历史作用与深远影响;(3)儒家(包括宋明理学家)提倡的纲常名教对于立法与司法的影响;(4)以保障家长统治权为中心的家法、族规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地位;(5)民刑不分,诸法合体的成因与它所反映的社会关系;(6)法治、人治、礼治、德治的相互为用;(7)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司法管辖的深入,对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作用;(8)明清刑名书吏对诉讼的操纵;(9)西方资产阶级法制的影响及其在中国的变种;(10)社会主义法制发展的道路和特点;等等。”

为了编成《中国法制史》多卷本,我呼吁法史界同仁,以历史的使命感来对待。“如果说三十年代汉学的中心在德国,那么今天研究中国法制历史,其中包括断代史、专史最活跃的是日本。外国学者热心研究中国法制史是值得欢迎的,对他们的成果应予重视。但我们自己更应感到肩上担子的份量,激起奋发图强的雄心。三十年代我国爱国的历史学家为了夺回汉学中心,曾经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取得了辉煌的成果,造就了一代卓越的史学家。今天面对尖锐的挑战,如果我们只满足于前人的成果,甚至让我们的后代向外国学者学习中国法制史,那岂不是一种罪过!因此,编写出中国法制史多卷本,是时代的需要,斗争的需要,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的这个呼吁是有感而发的,1978年美国教授兰德彰告诉我:“此前,世界召开过三次中国法制史国际研讨会,但都未请大陆学者,因为我们只知道杨鸿烈,可是他已过世了。”

以上就是七十年代末我对于中国法制史研究对象、方法、资料、前景的反思。这个反思是经过文革之后痛定思痛的结果,也是在法学春天到来时,在认识上的否定之否定的一种经历。1981年我撰写出版了《中国法制史》(第一卷)和1982年我主编的《中国法制史》统编教材,就是当时认识的产物。与此同时,我感到还没有完全摆脱以刑法涵盖诸法的束缚。

1983年8月在西安召开了法史学会第一届年会,我对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作了发言,提出“民刑不分,诸法合体的提法应改为„民刑有分,诸法并用‟……过去梅因的„古代中国无民法‟的观点影响很大,实际上,古代统治者对财产关系是很重视的,这在立法上也有表现,至少从西周就是这样,到了宋代则更为重视。清朝的户部则例就是民法性质的单行法。过去说民事用刑法解决,但许多问题事实上不用刑法,而是用调处解决。然而也应看到,中国古代的确没有独立的民法典。”“……中国古代法律体系,到唐代已形成以律为主,并与格、令、式、典、敕、例等形式互相结合,反映了法律调整的多样性,标志着封建法制的成熟。但我们过去对这方面研究还很不够……法制史研究要开创新的领域,如行政法史、经济法史都应研究,道家与释家对法律的影响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对少数民族的法制史,也应重视。”

西安年会上我的发言有的还不够准确,更不充分,但它反映了我要根据中国古代法律体系来研究法制史的想法,力图打破传统的“诸法合体、民刑不分”的思想束缚。此后,我在一系列论著中,详细分析了法律体系与法典体例的不同,并在实践中致力于法律体系的研究。1992年出版了由我撰写的《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一书,就是体现这一认识的成果。此外,还组织撰写了《中国刑法史稿》、《中国刑法史新论》、《中国行政法史》、《中国民法史》、《清代民法综论》、《中国民事诉讼制度史》、《中国司法制度史》等专著。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一时找不到确切的词语来概括中国古代的部门法史,因而,只能借用现代部门法的名称,难免给人以削足适履之感,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最近在编写清史法律志时,我将清代民法改为“民事制定法与民事习惯”;经济法改为“经济体制与运行管理法”,行政法改为“行政管理与职官法”等等。这种改变也不一定科学,但觉得更能贴近中国古代法制历史的实际。这可以说是我在认识上又一次否定之否定的经历。

近二十年来,法制史界一批新秀成长成熟,他们的著作体现了新的思路、新的方法,达到了新的水平,是法律史进一步发展的希望所在下面谈谈我对于进一步发展中国法制史学的几点看法:

一、法制史研究需要总体把握与多角度相结合。法制史的是非常复杂的、深邃的,不能简单化。恩格斯曾经说过:“历史好像是一个圆,但截取每一段都可能是直线。” 直线只是历史的一部分,不是整体,不是真实的全部的发展历程。历史又像是一座大厦,任何光源也不可能照彻每个角落,所以需要从多角度进行研究。只有总体把握与多角度相结合没,才有可能揭示中国法制史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二、注意历史上法律调整功能的多样性。法制历史是复杂的,它所反映的社会关系也是复杂的,因此,法律调整的功能、方式也是多样的。在阶级社会中,法制自然拥有对敌对阶级反抗进行专政的功能,否则法典中对反、逆、叛等大罪的严厉制裁就成为无对象的了。过去,把阶级社会法制的功能唯一归结为阶级专政是不全面的,忽略了法律对社会的调整功能,但不能因此把阶级社会的法制史说成人类自身解放的历史。

三、法制史学的任务在于弘扬中华传统法文化,科学的总结历史经验。中华法文化是悠久的,内容是丰富的。其中不乏跨越时空的民族性因素,需要从正面加以肯定、阐发,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文化内涵。而为现实的民主法制建设提供历史借鉴,是法制史学生命力之所在。1986年我在为中央书记处讲授法律课,题目就是《谈谈中国法制历史的借鉴问题》,1995、1998年我为人大常委所作的法学讲座中也都贯穿这一主线。提供历史借鉴,绝不是简单庸俗的古为今用,关键是在“科学”二字狠下工夫。比如“依法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中国法制历史是有丰富历史经验可循的。

四、凡能揭示中国法制历史真实进程和规律性的方法,都可以采用。1987年第2期《科研信息》发表了我撰写的《谈谈法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其中第一次提出用比较的方法研究中国法制史。稍后我在1987年10月27日《光明日报》上发表《开展比较法制史的研究》,1988年《政法论坛》第六期和1989年《政法论坛》第一期连续发表《中外法制历史比较研究刍议》,意在推动比较法制史研究,为此还进行了长期的组织工作。须要指出:比较的研究方法,建国初期是受到批判的方法,因为最高类型的社会主义法制同西方法制是没有可比性的。所以我在1987年把比较的方法引入法史研究是认识上的再一次否定之否定。当然从历史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唯物辩证方法,仍然是我多年研究中国法制史的基本依循。目前,许多学者运用各种历史的、社会的、系统的、比较的方法去研究中国法制史,是可喜的现象,并且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绩。

五、注意理论与史料的统一。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思潮纷至沓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已不再一枝独秀,出现了多元的百家争鸣,这是可喜的,但却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应有的理论深度。当然,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也是需要发展的,而理论分析也不是空发议论,而是有的放矢,揭示本质和其规律性。西方的理论,也值得学习,但要弄懂弄通,真正发挥它的作用。理论要与史料统一,重视史料但不“唯史料论”而是发挥它在实证法制历史中的价值。

六、使命感与开拓进取。发展中国法制史学,使中国法制史学的中心牢固地建立在中国,仍是法制史科研队伍应负的历史使命,当然不因此而漠视外国学者的贡献。为了实现这一历史使命,七十几位学者用了十九年的时间编出了《中国法制史》多卷本。为了推进法史学的研究水平,需要积极开拓法制史学的研究领域,保持旺盛的活力和进取心。

七、谦虚谨慎,自强不息。古人说:“一谦而四益”。面对博大精深的法制史,确实需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自强不息。要承认自己的不足,才有可能前进。当然谦虚谨慎绝不等于缺乏自信,而是更加理性地对待已有的成就和持之以恒地进取。更不因此而忽略对中青年学者成就的充分肯定。目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制史学无论在中国在世界,都有不同程度被边缘化的迹象,这就须要总结我们已走过的道路和经验,更加努力创造新的成就。所谓中心绝不是一枝独秀,而是要发挥法史界整体研究力

量的作用,使法律史这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年轻学子和司法干部中发挥重要的影响力,并对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提供真实的历史借鉴,这是中国法制史学生命力的所在。

这篇发言,是中国法制史学发展历程的一个简介,也是我自己在认识上不断否定之否定的轨迹,匆匆成文,仅供参考。

第三篇:2018年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完整)

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答案

(第1—5章)

一、名词解释

1.圜土:夏、商、西周监狱的名称。传说因狱墙、狱窗皆为 圆形而得名。2.质剂:西周时出现的买卖契约,3.七出:又称“七去”、“七弃”。中国古代休弃妻子的七种理由。

4.五听:审判官在审判活动中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五种方法,始于西周,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

5.《法经》: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系统的封建法律。由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制定了《法经》。李悝在总结春秋以来各诸侯国的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法经》六篇。它是我国封建社会最早的一部粗具体系的封建法典。

6.子产:春秋时期郑国的政治家和思想家.7.具五刑:秦汉时期的一种酷刑,即对一个囚犯几乎同时施用五刑。8.廷尉:秦朝和汉朝时期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关。

二、论述题

1:夏朝法律制度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答:(1)“夏有乱政,而作禹刑”。禹刑是以禹命名的夏朝奴隶制刑法的总称,其具体内容已无从查证。据后人追述,夏朝已经有了“五刑”,共三千条。

(2)“威侮五行,怠弃三正”。这是夏启在准备讨伐有扈氏时发布的战争令,即军令〈甘誓〉中一条罪名。

(3)“昏、墨、贼,杀”。其中的昏、墨、贼是夏朝的三个罪名,杀是刑名。“己恶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

(4)“吕命穆王,训夏赎刑”。夏朝已经有了赎刑。当时用青铜来赎罪。

2.奴隶制五刑是什么?

答:奴隶制五刑是指墨、劓(yì)、膑、宫、大辟五种刑法。

中国奴隶时代具有代表性的刑法,(即墨刑-在额头上刻字涂墨,劓(yì)刑-割鼻子,膑-去膝盖骨,宫刑-毁坏生殖器,大辟-死刑),从夏代开始逐步确立,于西周时期写入吕侯编著的《吕刑》,是一种野蛮的、残忍的·不人道的、故意损伤受刑人肌体的刑罚。进入封建社会后,奴隶制肉刑开始逐渐被废除

3.西周邢事立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1)以德配天(2)明德慎罚:是西周时期提出的一种法治思想。内容简单说来即提倡德治,谨慎使用刑罚。西周各代统治者把道德教化与刑罚镇压结合起来,形成了西周时期“礼”、“刑”结合的法制特色。“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法制观,被后世奉为政治法律制度的理想的原则与标本。(3)刑法世轻世重:(西周)是指应根据时世的变化来确定用刑的宽与严、轻与重,具体内容是:“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

4.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立法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1)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不论是谁,只要违法犯罪,都要按法律论罪处刑。取消了旧奴隶主贵族在法律上享受的特权,开始打破了奴隶制“刑不上大夫”的壁垒。

(2)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与百姓者也。要求制定成文法,向老百姓公布,是人人皆知法尔有法可依。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2)重其轻者。在定罪量刑时,加重对轻罪的刑罚。5.分析秦朝经济立法对秦经济发展的作用?

作用非常大,从某一方面说,这也是秦始皇的主要的功绩。秦朝鼓励和发展了农业生产,鼓励和发展了手工业产品,维护了市场交易秩序,这些都对秦朝的经济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亲亲得相首匿:允许一定范围的亲属之间对于一定的犯罪可以首谋隐匿。汉律规定,卑幼匿尊亲长,不负刑事责任;尊亲长首匿犯死罪的卑幼,虽应处刑,但可以请求减免,首匿犯一般罪的卑幼也不负刑事责任。

2.春秋决狱:是指在审判案件时,如果法律无明文规定,则以儒家的经义作为 定罪量刑的依据。3.官当: 中国封建社会指官员犯罪可用官品或爵位折抵徒刑和流刑的刑罚。

4.开皇律: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需要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贵族官僚在法律上享有特权,《开皇律》继承了中国封建法律的基本精神,也为历代封建法典所沿袭。

5.唐律疏议:《唐律疏义》就是《永徽律疏》,它是我们研究唐律的范本,而且是我国封建法典的典范,成为中华法系的代表。

6.宋刑统:宋太祖建隆四年编成《宋建隆重详定刑统》,简称《宋刑统》。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

7.元典章:全称为《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并不是一部有朝廷统一制定、颁布的法典,只是地方官吏将自元世祖开始,国家颁布的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各方面的法律文件进行抄录(设计会变的法律形式包括条格、诏制和成例),在此基础上,将其制度内容按照诏令、圣教、朝纲,台纲以及六部委纲目进行会变而成的一部法规会变作品,8.秋审:秋审是清朝的一种审判制度,从明朝发展而来。清朝将朝审发展为两种,即朝审和秋审。秋审的对象是复审各省上报的被处以死刑的囚犯。

二、论诉题

1、两汉立法指导思想

答:1.约法省禁--所谓约法省禁,就是法令要简约,刑网要宽疏。这是汉初的立法指导思想。2.德刑并用(或说刑礼并用)--汉武帝时认为秦朝法令之失,在于“专任刑罚”。而法令只能“诛恶”不能“劝善”,不是治本的方法。因此要想治本,必行“仁义”,即把礼和刑结合起来使用。这种刚柔相济的治国之道,成为汉代武帝以后的立法指导思想。

3.顺天行刑--由董仲舒提出而被汉武帝采纳,认为霜降以后万物肃杀,司法机关应开始断狱行刑,以顺应天时,所谓“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为代表统治阶级意志的法律蒙上一层神圣的迷雾。2.什么是“准五服以制罪”

答:1.晋律中首创的亲属之间相犯依五服等级为标准处刑的制度。五服包括: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以卑犯尊,亲属关系越近,处罚越重;以尊犯卑,亲属关系越近,处罚越轻。3.简述唐律十二篇的篇章和结构?

答:《唐律疏议》一共12篇500条。12篇按照顺序及其内容来看,分别为:(1)《名例律》,规定唐律立法指导思想、基本精神以及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则,相当于近现代刑法典的总则篇,在12篇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卫禁律》,关于警卫皇帝宫庙、陵墓以及保卫城关要塞和边防的法律。(3)《职制律》,关于官吏职守、惩贪治赃和交通驿传的法律。(4)《户婚律》,关于户籍、赋税征收、徭役、田宅、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法律。(5)《厩库律》,关于牲畜管理、仓库管理、官物出纳方面的法律。(6)《擅兴律》,关于军队征调、指挥、行军出征、军需供给和兴造工程等方面的法律。(7)《贼盗律》,关于严惩十恶以及恶性杀人、害人的法律,是分则中很重要的内容。(8)《斗讼律》,关于惩治斗殴以及诉讼方面的法律。(9)《诈伪律》,关于惩治欺诈和伪造方面的法律。(10)《杂律》,关于不便列入分则内容的其他法律,如和奸、强奸罪等。(11)《捕亡律》,关于追捕逃亡方面的法律。(12)《断狱律》,关于审讯、判决、执行和监狱管理方面的法律。

4.宋朝法律制度有哪些重大发展?

答:宋朝法律制度:

1、在立法上的体现(1)在《宋刑统》这部国家大法中,增加了皇帝个人敕令,反映出皇权对立法的控制。(2)制定编敕(3)制定《盗贼重法》

2、在法律内容上的体现(1)规定了刺配刑(2)规定了最为残酷的生命刑——凌迟刑

3、在司法制度上的体现(1)在中央司法机制之上,设置审刑院。(2)在地方州县之上设立提刑司

5.明清的司法制度有哪些发展?

答:

1、司法机关:明以后的皇朝体制,许多都受到元王朝的影响,原有刑部继承元的体制,仍然以刑部作为主审机关,虽然恢复了大理寺,却成为了复核机关。清的中央司法机关是以刑部为首,大理寺和负责监察的监察院为辅的司法制度。

2、司法制度:明代地方司法机构有省、府、县,省一级设有提刑按察司,其是古代出现的较为独立的地方司法机构。清代地方司法分州县、府、省按察司、总督四个审级。

3、廷杖与厂卫:廷杖。廷杖不始于明,廷杖真正影响和制度化在明代最为突出。廷杖是在朝堂之上杖责大臣。厂卫,是直属皇帝的特务机关。清朝没此机构。

4、诉讼制度:明代的九卿会审(又称九卿圆审),清代的秋审、朝审,以及秋审、朝审以后如何来处理的四种情况。

5、法律形式: 《大明律》是把《名例》作为总则,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篇,即按照“中央六部”这个名称将《唐律》中的11篇分门别类进行编排,这是一种新的体例。《大清律例》中包括“律”这种稳定的法律形式和“例”这种非稳定的法律形式。

《中国法制史作业3》答案

1.清政府立宪举措及对中国法律近代化的意义。

一、设立咨议局和筹建资政院。

二、制定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和《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三、公布了“宪法大纲”,作为今后的制宪刚领。

第一,预备立宪的直接后果:加速了清朝的灭亡。预备立宪的措施加剧了中央与地方、满汉之间、阶级之间的矛盾,引起了社会的极大混乱,加速了它的覆灭。

第二,清政府在实行“预备立宪”过程中,相应地对旧有政治体制进行改革,它缩小了皇帝与国会之间的权力比例,调整和改造了君主专制制度,直接冲击了二千多年的专制政体,拉开了封建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的序幕。

第三,预备立宪传播了宪政知识,进行了民主政治思想的启蒙,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初步民主自治能力的知识分子,为我国近代宪政运动的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2.中华法系“诸法合体”是如何走向“诸法分立”的?

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和《十九信条》刑法《大清现行刑律》和《大清新刑律》大清商律《大清民律草案》诉讼法和法院组织法:刑事民事诉讼律草案,《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大理院审判编制法》、《法院编制法》

3.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在法制上的建树。

第一,颁布《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二,进行保障人权废除封建等级特权;发扬“国魂”革除封建恶习;整饬吏治任人唯贤等一系列立法活动。

第三,改革司法制度,建立新型的司法机关,改革审判制度,采用律师制度等。4.如何认识国民党的“六法全书”?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从1928年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立法活动,先后制定了宪法(约法)、民法、刑法、商事法、诉讼法、法院组织法及其他单行法规、特别法规。这些法律的汇编通称“六法全书”,是南京国民政府成文法总称。六法全书是维护国民党统治的基本法律体系。国民党“六法全书”的立法框架,属典型的“大陆法系”的成文法典,不过其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实行民商分立的体例。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领导下的宪法性文件和土地立法内容是什么?

一、宪法性文件:1930年7月党中央成立“中国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准备委员会”负责起草宪法文件。1931年11月7日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通过了工农民主政权第一个宪法性文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4年1月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作了某些修改,最重要的是在第一条内增加“同中农巩固的联合”的条款,土地立法

(一)土地革命前期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和《土地问题决议案》。要求没收一切土地属于政府。

(二)土地革命中期制定了《兴国土地法》、《土地暂行法》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土地法》。提出没收地主土地归无地少地农民的原则。

(三)土地革命后期1931年12月1日公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这是土地革命后期影响最大、实施区域最广、适用时间最长的土地法。

1、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2、明确没收土地的分配办法。

3、规定土地与水利国有。土地立法有:《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 《中国土地法大纲》。

中国法制史作业4 案例分析 1.商纣争太子案

(1)在商代妻和妾区别是什么?

答:妻妾的地位截然不同,二者处于极不平等的地位。大多数妾是奴隶主贵族从女奴中强娶来的,还有的是通过“嫔嫁”(姐妹同嫁一夫)来的,即奴隶主贵族娶妻,往往同妻的随嫁女一同收为妾。一妻多妾制是由于奴隶社会私有制决定嫡长子继承制,如果多妻就会造成王位混乱和争斗财产,影响奴隶阶级专政的统治秩序。

2)嫡长子继承制的含义及意义。

答:嫡长子继承制就是王位和爵位由正妻所生的长子继承的制度。此制度始于商朝末期,至西周初期正式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决定了奴隶社会私有制下的一妻多妾制,如果在多妻的情况下,就会因争夺财产和王位产生混乱,乃至战乱。嫡长子继承,可以避免在继承问题上发生争执,有利于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秩序。

2.车裂商秧案

(1)结合教材,简述商秧改革的主要内容

答:商鞅在秦国进行两次变法

第一次变法(公元前359)。重点是打击奴隶主贵族的政治势力。具体内容是:一是整顿户籍,设立连坐法,防止隐匿坏人;二是奖励告奸;三是.奖励农业生产;四是.奖励军功。第二次变法(公元前350)。重点是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制度。具体内容是:一是进一步强调分户居住;二是取消分封制,普遍建立郡县制;三是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四是统一度量衡制度。

商鞅变法意义,在于通过变法改革,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使得秦国国势日强,在战国“七雄”中跃居六国之首,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2)请叙述刑、法、律的概念。

答:在先秦时期,刑是处罚违法犯罪(甚至道德礼仪)的措施的规定,是国家法律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

在周朝,有所谓周公制礼,礼是行为规范,违反礼的规定要受刑的制裁。在《周礼》中,刑只是法律当中的制裁手段。法,是明辨是非,实现公正公平的规范。用法代替刑和礼,体现了古人对法律的作用的认识。

3.缇萦上书救父。答:奴隶制五刑:即黥(墨)、劓、刖、宫、大辟。墨刑是在罪犯面部或额上刻辞后涂以墨;劓刑是割鼻;刖刑即断足;宫刑即男子割去生殖器,女子幽闭的刑罚;大辟即死刑。(2)分析汉文帝废除肉刑的原因。

答:这次刑制改革,本质在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统治者既要惩罚犯罪者,又能使其保存劳动能力,以利于其统治。同时,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稳定,社会矛盾缓和,是刑罚改重为轻的社会原因。(3)汉初的立法指导思想。

答: 汉初至文景时期以黄老思想为主,并辅以法家思想为法治的指导思想。

刘邦总结秦亡的教训,作为借鉴。刘邦手下陆贾根据黄老思想,结合当时的社会情况,提出“道莫大于无为”。当时统治阶级从皇帝到丞相无不尊崇黄老思想。文景时期尤为显著。无为而治的思想反映在立法指导思想上就是“轻徭薄赋”、“约法省刑”。结果,出现了生产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的繁荣景象。4)秦汉的徒刑种类。

答:有对男女之分,主要有“城旦”和“舂”。城旦,适用于男犯,即强制男犯白天修筑长城的一种徒刑。舂,适用于女犯

两汉时期的徒刑都规定了刑期,髡钳城旦舂:男犯剃掉头发带上械具去筑城,女犯舂米的劳役刑,刑期是五年。

完城旦舂:不加肉刑也不加髡刑的男子筑城,女犯舂米的劳役刑,刑期是四年。

鬼薪白粲:男犯为宗庙砍柴,女犯为宗庙择米的劳役刑,刑期为三年。

司寇:男犯到边境防御寇贼,女犯服相当劳役的刑罚,刑期是二年。

罚作,复作,男犯守边,女犯为官府干活的劳役刑,刑期是三个月到一年。汉朝的徒刑基本是沿用秦朝:

.髡钳城旦舂(5岁刑)。.完为城旦舂(4岁刑)。.鬼薪白粲(3岁刑)。

司寇和作如司寇(2岁刑)。男罚作、妇女复作(1岁刑-3个月)。“女徒顾山”。(指是妇女犯罪判处鬼薪上山砍柴徒刑的,可以不亲自服役,每月花三百钱雇人代替。)4.长孙无忌带刀入宫案(1)“八议”的内容

答:中国封建王朝规定的对八种人犯罪要上奏皇帝进行特别审议,以便对其减刑或免刑的一种制度。所谓“八议”,即议亲(皇亲国戚)、议故(皇帝故旧)、议贤(有封建德行的所谓贤臣)、议能(所谓大才能的大臣)、议功(对封建王朝有大功勋者)、议贵(高官显爵)、议勤(对封建统治有特殊勤劳者)、议宾(先朝君主的后代)。这八类人犯罪,依法享有免刑或减刑的特权。这是封建等级制在法律上的表现,并使之法典化。

(2)“十恶”的内容

答:北齐律的“重罪十条”至隋唐发展为“十恶”大罪,它是将危及封建国家根本利益的十种最严重的罪名,集中置于律首,以强调这十种犯罪是打击的主要对象。加强对危害封建统治秩序行为的镇压;所谓“十恶”指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3)“八议” 与“十恶”的关系。

答:“八议”是指八类人犯罪,依法享有免刑或减刑的特权,是封建贵族的特权,是封建等级制在法律上的表现。在名例

律中立下“十恶”专条,强调这十种罪行的严重性质。犯“十恶”罪的人即使属于八议的范围,也不得享受议、请、减的照顾。“八议” 与“十恶”相辅相成,共同为封建统治服务的。

5.胡蓝之狱

(1)明初时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答:行政方面: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加强皇帝的专制集权,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废除行中书省,设布政司、都指挥司、按察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和监察。大权统归中央。在军事上建立卫所制度,设立五军都督府,在法律上实行厂卫特务统治,在科举上以八股取士,加强文化思想的控制。(2)一是重典治乱世。具体体现在重典治吏和重典治民两方面。朱元璋认为,国家的稳定,首先取决于封建国家能否实行对于各级官吏的有效管理。他试图通过重典治吏,来达到更好的治民、治国,强化中央集权。

二是礼刑并用。朱元璋也从历史中意识到,一味强调镇

压,仅靠严刑峻法,虽可以取得一时之效,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主张礼法并用,将礼的预防犯罪的职能同法的镇压的职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坚持严刑酷法,又强调德礼教化,儒法结合,礼刑并用。

三是加强法制宣传。朱元璋将立法与法制宣传结合起来,要求老百姓知晓法律是如何规定的,用实际案例来教育老百姓。

(3)朱元璋重典治吏的措施

答:明朝从维护封建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严惩贪官污吏。一是制定明《大诰》。是朱元璋重典治乱世,特别是重典治吏的的主张、实践和措施。《大诰》包括《御制大诰》、《御制大诰续编》、《御制大诰三编》、《御制大诰武臣》4篇,共236条。内容是惩治贪官污吏的典型案例汇编。二是采取严厉措施严惩贪官污吏。《大明律》规定:对受财枉法的所谓“枉法赃”,从严惩处,一贯以下杖七十,八十贯则绞;对于监守自盗,不分首从,并赃论罪,满四十贯即处斩刑;对于执行监察职务的“风宪官”御史,若犯贪污罪比其它官吏加重两等处刑。

(4)《大明律》严禁臣下结党的法律规定。

答:明朝统治者鉴于唐、宋两朝臣下结党、削弱皇权、分散

统治力量的教训,在采取废除丞相制度,不准后宫与宦官干预朝政等一系列措施以外,《大明律》中还专设“奸党”条,规定:“若在朝官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者,皆斩,妻子为奴,财产入官”。“若犯罪,律该处死,其大臣小官巧言谏免,暗邀人心者,”;“若刑部及大小各衙门官吏不执行法律,听从上司主使,出入人罪者”等都构成奸党罪,要受到严厉惩治:本人处死,妻子为奴,财产入官。

第四篇:2013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阎连科关于耙耧山脉的乡村神话《年月日》、《日光流年》、《坚硬似水》、《受活》等,机敏地接受了以拉美文学为代表的现代世界文学影响。2. 陈应松以描写湖北神农架的山民生活见长,他的《马嘶岭血案》《松鸦为什么鸡叫》《豹子最后的舞蹈》等,为他赢得了“底层写作”的代表性作家的声誉。

3.莫言对小说艺术创新的惨淡经营,《檀香刑》以人间的酷刑作结,《生死疲劳》则以地狱的酷刑开场。

4.舒婷的成名作是1979年的《致橡树》。5.宗璞的《我是谁》、戴厚英的《人啊,人》、张贤亮的《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都是有关存在主题的书写。6.史铁生的《命若琴弦》、《原罪》和《宿命》等,流露出一种深重的人文精神与宗教情怀。7.90年代后,余华创作了《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小说主题也历经了一个从先锋到世俗的巨大嬗变。8.“改革文学”的主要作品有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张洁的《沉重的翅膀》、李国文的《花园街五号》、柯云路的《新星》、贾平凹的《腊月?正月》等。

9.受“寻根文学”影响的作品主要有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陈忠实的《白鹿原》、阿来的《尘埃落定》、韩少功的《马桥词典》等。

10.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有刘恒、刘震云、方方、池莉、苏童等。

11.苏童的小说《米》后被改编为电影《大鸿米店》。

12.池莉的小说《来来往往》后被改编为电视剧《来来往往》。

13.杨朔的《香山红叶》、秦牧的《社稷坛抒情》 的相继发表,是当代散文第一次飞跃的标志。14.最能代表吴伯箫散文成就的是散文集《北极星》中的《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歌声》、《窑洞风景》等一组回忆延安生活的作品。15.新时期初期老作家人生反思的优秀作品主要有巴金的《怀念萧珊》、孙犁的《亡人逸事》、杨绛的《干校六记》、陈白尘的《云梦断忆》、黄秋云的《雾失楼台》等。

16.巴金散文创作最高水平的代表是1978年底开始创作的五卷本《随想录》。

17.最能代表贾平凹散文成就的是《无味巷》、《黄土高原》、《入川小记》等地域风情散文,尤其是与小说同名的《秦腔》。18.王小波被誉为中国的乔依斯和卡夫卡,也是唯一一位两次获得“台湾联合报系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的中国大陆作家。

19.张洁是新时期“女性散文”的发轫者之一。1980年前后发表的《挖荠菜》、《拣麦穗》等“大雁”系列的散文,大多是对作家童年的回忆,情感细腻。

20.余秋雨出版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文明的碎片》等散文集。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郭小川诗歌的最大成就是什么?他对当代诗歌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1.郭小川诗歌的最大成就是在艺术上博采众长,勇于创新。诗人曾尝试过民歌体、新格律体、自由体、半自由体、楼梯式等多种新诗体裁样式,努力从中吸取营养,进而加以创新。2.“新辞赋体”是郭小川对当代诗歌的主要贡献。他既吸取楚辞、汉赋的某些特点,又融进民歌的优点,赋比兴相结合,创造了他所独有的相当格

律化的诗体——“新辞赋体”,在我国诗坛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2.《檀香刑》以起自山东的义和团运动为背景,描述了占领胶东半岛的德国人在修建胶济铁路时,引发了当地民众的激烈反抗。地方戏曲“猫腔”艺人孙丙,被迫充当了反抗的头领,因此要遭受县令钱丁、刽子手赵甲施行的名为“檀香刑”的酷刑。围绕着檀香刑,刽子手赵甲、县令钱丁、艺人孙丙各自的心态如何?

1.实施檀香刑的刽子手赵甲一心想要把这难得的机会用足,要恪尽职守,向世人亮出自己的一手绝活。

2.主持檀香刑的县令钱丁则存有恻隐之心,想要做手脚,让孙丙死得快一点,少受折磨。3.而“猫腔”艺人孙丙却执意要通过接受酷刑的过程来展现自己的英雄气概,不仅不接受钱丁的善意,而且还要将这场酷刑变成生命最后的狂欢。

五、分析题(30分)要求: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该题按小论文要求,答案不得少于1000字。在答题时应做到:论述清晰明确,举例具体恰当,文字优美流畅,逻辑清楚明了,不能完全照抄教材中的观点和内容,必须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1、余华的小说在“暴力化叙事”时期是否有一个变化过程?试以《十八岁出门远行》与《一九八六年》为例加以分析说明。

2.与刘恒、苏童的“欲望叙事”相比,刘震云的《一地鸡毛》、池莉的《烦恼人生》等“生活流”小说主要有什么变化?

作业4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在现代文学史上,赵树理曾获得广泛赞誉,他的几乎所有作品都备受推崇,只有一篇小说除外。这篇小说是(A)。A.《邪不压正》 B.《小二黑结婚》C.《田寡妇看瓜》D.《李有才板话》

2.李云龙的形象出自长篇小说(B)。A.《英雄无语》 B.《亮剑》C.《历史的天空》D.《激情燃烧的岁月》

3.描写了文革刚刚过去,黑子、蜜蜂、小号三个各具经历的年轻人、老车长与车匪在一节夜间行驶的列车守车上发生的一段遭遇的实验话剧是(C)等。A.《正红旗下》

B.《车站》

C.《绝对信号》

D.《野人》

4.1978年12月由芒克、北岛等在北京创办的“民间刊物”是(A)。A.《今天》

B.《星星》

C.《诗刊》

D.《萌芽》

5.延续了孙犁优美清新的荷花淀派风情的作家是沉浸于“运河文学”的创作的(D)。A.浩然 B.汪曾祺 C.李凖 D.刘绍棠

6.女性文学中也有诗歌作品,比较优秀的有(A)等。A.舒婷的《致橡树》B.铁凝的《哦,香雪》C.张洁的《祖母绿》D.残雪的《山上的小屋》 7.残雪先锋创作的起点是(B)。A.《突围表演》B.《山上的小屋》C.《思想汇报》D.《黄泥街》

8.刘震云“生活流”小说的代表作是(D)。A.《太阳出世》 B.《烦恼人生》C.《不谈爱情》D.《一地鸡毛》

9.奠定金庸武侠小说大宗师地位的小说是(D)。A.《倚天屠龙记》B.《天龙八部》C.《书剑恩仇

录》D.《射雕英雄传》

10.潦倒的钱夫人去台北参加窦夫人的盛宴华筵。宴终席散,昔日的风云人物只能站在窦夫人的院子中可怜兮兮地等着窦夫人的小轿车折返回来送自己。这个内容出自小说(A)A.《游园惊梦》B.《永远的尹雪艳》C.《思旧赋》D.《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孙犁以描绘青年妇女的优美形象而著称,其中,主要有(ABD)等。

A.小满儿 B.双眉C.范灵芝 D.妞儿 2.《三家巷》围绕着周炳的成长,作家再现的重大历史事件主要有(ABD)等。

A.沙基惨案B.省港大罢工C.南昌起义D.广州起义 3.《茶馆》所描写的“三个时代”是(ABD)。A.从戊戌政变失败后清政府的腐朽黑暗

B.袁世凯死后的军阀混战 C.抗战爆发后日本人的奴役

D.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统治

4.1960年前后,长篇叙事诗的创作出现了一个热潮,主要有(ABC)等。A.李季的《杨高传》B.臧克家的《李大钊》C.田间的《赶车传》D郭小川的《望星空》 5.莫言的长篇小说主要有《酒国》、《四十一炮》和(BCD)等。A.《透明的红萝卜》 B.《丰乳肥臀》 C.《檀香刑》

D.《生死疲劳》

6.80年代初期,王安忆以雯雯为主人公的系列小说主要有(ABC)等。A.《雨,沙沙沙》 B.《本次列车终点站》

C.《69届初中生》 D.《小鲍庄》

7.张洁的散文题材丰富,视域广阔,主要有(ABC)等。

A.《我最爱的是这张餐桌》B。《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C.《我是你灵魂上的朋友》 D.《爱是不能忘记的》 8.晚清四大谴责小说除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外,还有(ABD)。

A金松岑的《孽海花》 B.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C.徐枕亚的《玉梨魂》 D.刘鹗的《老残游记》 9.“新派武侠小说”的武侠三大家为(ABD)。A.梁羽生B.金庸C.卧龙生D.古龙

10.50年代中期以后,台湾诗坛上的现代主义文学社团主要有(ABC)等。

A.现代诗社B.创世纪诗社C.蓝星诗社D.后现代诗社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山药蛋派”又称“山西派”和“火花派”。2.《创业史》的最大成就,不是塑造了梁生宝这个崭新的青年农民英雄形象,而是最突出地表现在落后人物梁三老汉形象的塑造上。3.“十七年文学”中那些讲述革命历史的“红色经典”主要有梁斌的《红旗谱》、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曲波的《林海雪原》等。4.第一批八个“革命样板戏”是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现代芭蕾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交响音乐《沙家浜》。

5.新时期初期的话剧作品主要有金振家、王景愚的《枫叶红了的时候》、苏叔阳的《丹心谱》、宗福先的《于无声处》、沙叶新的《假如我是真的》和《陈毅市长》、崔德志的《报春花》、赵梓雄的《未来在召唤》、赵国庆的《救救她》、宗福先、贺国甫的《血,总是热的》、邢益勋的《权

与法》、白桦的《曙光》等。

6.1978年12月由芒克、北岛等在北京创办的《今天》,是新诗潮运动的一面旗帜。7.王安忆的“三恋”是《荒山之恋》、《小城之恋》和《锦绣谷之恋》。

8.在新时期初期的“意识流”小说创作中,王蒙的“老六篇”即《蝴蝶》、《布礼》、《春之声》、《夜的眼》、《海的梦》和《风筝飘带》最为典型。9.汪曾祺在《受戒》和《大淖记事》等就以反戏剧化、非情节化和淡化人物典型性格的叙事技巧,丰富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方法。10.“反思文学”的主要作品有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古华的《芙蓉镇》等。11.魏巍抗美援朝期间三次赴朝,创作了《谁是最可爱的人》等具有“通讯化”特点的散文。12.杨绛的作品主要有散文《干校六记》、散文集《我们仨》和长篇小说《洗澡》等。13.王小波的杂文随笔集《思维的乐趣》、《我的精神家园》后合编为《沉默的大多数》。

14.长篇言情小说《海上花列传》是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开山之作。

15.60年代后,金庸小说进入台湾时,因当局的限制,只好以“司马翎”的名义出版。

16.梁羽生曾化名“佟硕之”写了一篇《金庸梁羽生合论》的文章。

17.古龙第一部武侠小说是1960年发表的《苍穹神剑》。

18.在当代台湾小说中,白先勇的《台北人》、《纽约客》、钟肇政的《台湾人三部曲》、陈映真的《将军族》、李昂的《杀夫》等被视为经典性作品。

19.现代诗社成立于1956年1月,领袖人物是纪弦。

20.在洛夫的诗作中,《石室之死亡》不仅是洛

夫前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现代中国诗坛上“超现实性”表现最为突出的作品。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要说明《茶馆》新颖而独特的戏剧结构? 《茶馆》巧妙地采用了“人像展览式”的戏剧结构,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概括力。其特点在于

1、不以故事情节为结构线索,而以人物活动为结构要素,主要人物从中年到老年贯穿全剧、次要人物两代相承;每个角色自说其事,在时代大背景下事事相连、龙套闲人根据剧情需要来去自由。

2、“人像展览式”戏剧结构的好处是主次分明,线索清晰,拓宽了所表现的生活范围,便于在纷纭变换的时代大背景下凸现出鲜明的人物个性和他们的性格命运,成功地表现了重大主题。

2.《鹿鼎记》和金庸以前的武侠小说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鹿鼎记》不同于以前武侠小说中的“武侠”主旨缭乱的武打场 《鹿鼎记》塑造了一个非侠客型的奇人韦小宝的左右逢源、游刃有余。《鹿鼎记》语言幽默诙谐

五、分析题(30分)

要求: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该题按小论文要求,答案不得少于1000字。在答题时应做到:论述清晰明确,举例具体恰当,文字优美流畅,逻辑清楚明了,不能完全照抄教材中的观点和内容,必须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1.小娥是《白鹿原》中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代表,甚至死后仍遭到迫害。但在她一生中,却先后爱过三个男人,你如何看待她对黑娃、鹿子霖和白孝文的爱?

参考:田小娥性格中有着大胆、勇敢、叛逆的一面,这使她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反抗无情的命运。黑娃的出现让她看到了一线生机,她做出了大胆的举动,用“婚外情”对郭举人进行报复,为追求性爱而与黑娃同居。一开始她与黑娃的结合是一种本能的需求,和黑娃在一起是为了报复郭举人,后来却产生了真正的感情。她甚至想守着黑娃过一辈子,想伺候他,想为他生儿育女,想孝顺公婆。但是在男权社会里她的这种“爱情”是不被允许的,在一个非常态背景下要求平常生活的愿望是奢侈的。她的举动被周围的人所不容,认为她不要脸,不讲廉耻。甚至,连爱她的黑娃也这样说“我已经弄下这号不要脸的事,就这么没脸没皮活着算毬了”。他认为和她在一起是一件很丢人的事。因为她的行为颠覆了当时白鹿原上存在的至高无上的两性秩序,也是对男性权威的挑战,于是她的“爱情之路”坎坷、崎岖。偷情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偷情之下的爱情是不道德的,以暴治暴的爱情追求更不是这个女人能够承受的反叛方式。

除去简单的个人追求,纷乱的社会背景更把她推向文学悲剧的风口浪尖。由于黑娃参加了当时的“农会”,而“农会”却在政治斗争中被敌人打败,在那段时间里,田小娥为了生存不得不以自己的身体来换取生活的来源,田小娥先是做了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被田福贤和鹿子霖当作黑娃来惩治,这使她在肉体和精神上倍受折磨。接着,她为了救黑娃而被鹿子霖趁火打劫,为了生存她不得不再次处于屈辱的地位。后来,当白嘉轩和鹿子霖再次斗争时她又被鹿子霖当作报复自嘉轩的棋子,让她去勾引白孝文。而她把白

孝文拉下水,又一次把自己置于无地自容的地步,致使周围的人更加地憎恨她。当白孝文受到惩罚时,她起码的良知与怜悯并未泯灭,她生出了忏悔之意。后来,白孝文堕落成了一个乞丐,她反而对白孝文更好,用善良和软弱的方式丧失自我,不计道德底线地同情比自己更不幸的人加深了她的悲剧感。应该说,田小娥正值青春年少时期,应该有享有受别人尊重的权利,也有追求爱和幸福的权利。她与黑娃的偷情是她为了满足生理需要中性这个最低层次的需要,而她后来想要与黑娃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庭,是她对归属和爱这一层次的追求。后来她与鹿子霖和白孝文发生性关系也是为了安全需要和生理需要这一基本层次需要的满足。因为她当时已经被监控起来了,对她来说避免危险和生活有保障,同时又满足生存需要是第一位的。从小说中我们不难发现田小娥一生都没有停止过对基本需要的追求,这是由于她第一层次的需要都难以实现,所以她没有办法去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

在与鹿子霖、白孝文同居的日子里,她沉溺于男女性爱的激情之中。或许对她来说这除了是对性爱的追求之外,可能还包含着一种男女双方的倾慕和玩赏在其中。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性可能成了田小娥在不同阶段的一种谋生手段。这种谋生的方式会压迫着她,让她透不过气来,她自己也会越陷越深,无法逃离这种生活状态。这就会加快了她走向自我毁灭的步伐。这注定了她永远无法获得那种心灵与肉体融合的自由和快乐。2.你是如何看待莫言作品中独特的儿童视角和“高密东北乡”性有多大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P105-106)莫言

差不多生活了20年这段难忘的农村生活是我一直以来的创作基础都不可避免地夹杂着那里的泥土气„„我本质上一直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莫言在乡村中整整生活了20年并且彻头彻尾地当了近十年的农民莫言所表现的“自由的农民之子”的浪漫情怀和憧憬。他不是从外部去发现(或者欣赏或者哀叹)乡村生活的问题或诗意己的人生信念和丰盈血性。《红高粱》里的“我人的酷刑可以承受《生死疲劳》中的蓝脸在似乎是不可抗拒的农村

常严峻的20余年间坚持做一个单干户意志何其坚韧!关怀和同情苦自怜自叹,那日子何以过得下去?何况即使是在最痛苦、最惨痛的情境之中生活也并不全然都是血泪,它有自己的韵味有内在的情致。

莫言的小说当中就形成了一个先后相承、不断采用的叙述方式。不管作品讲的是什么年代讲的是什么样的故了一种奇异的、别致的、对读者有很多的诱惑力和想象力的艺术元素。比之于感性和理性较为协

调的成人孩子处于感性敏锐、理性不足的时期他

用力地捕捉着

了。他的脸色渐渐红润起来嘴角上漾起动人的微笑”。《红高梁》故事的主体写的是“我爷爷”余占鳌、“我奶奶”戴故事的却是一个名叫小豆官的孩子如果把这个人物拿掉这个作品的主体恐怕不会受到大的影趣。《丰乳肥臀》、《四十一炮》等作品里的一些

儿童的心态于兼有人类和各种动物的特性(它)眼中的世界也更加富有情趣。莫言在作品中还创造了一个独特的“高密东北乡”的文学世界。乡土文学迅以未庄、鲁镇、S城{浙江水乡都是印上深刻的个人标记的。80年代以来性建构更为自觉。福克纳不断地写他家乡那块邮

乡’这面大旗花鸟虫鱼、痴男浪女、地痞流氓、刁民泼妇、英

雄好汉„„!统统写进我的小说里的一切都由我来主宰。创建这样的文学共和国要靠运气”。如按照莫言的家乡为其开端奶奶”作为这块土地的拓者的一段奇遇。然后“爷爷奶奶”的形象在发展扩充和大幅度的改造《红高粱》系列作品和《丰乳肥臀》从20世纪20年代到抗日战争时期。《透明的红萝卜》、《生死疲劳》等则是发生在当代现实之中。而且由想象力建造起来的红高粱世界的辉煌出当代人的没落和凄凉“种的退化”的命题。

——经 13

第五篇:2012秋普通秘书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参考答案

作业

1(一)名词解释:

1、秘书人员:泛指从事秘书工作或秘书性工作的各类人员,如领导者的个人秘书、秘书机构中的集体秘书,以及为领导工作和机关工作服务的非专职秘书人员。

2、秘书方法:是秘书活动得以运行的媒体,意识秘书人员在认识、表达和处理各种事务时所采用的途径、方式、手段和程序等的总称。

3、秘书技术:就是秘书人员用于处理事务的方法、手段和技能。

4、秘书(广义):是指在领导者身边或中枢机构工作,并以办文、办会和承办领导者交办之事为主

要辅助任务的专门人员。包括秘书、秘书工作者、机要秘书和秘书首长。

(二)选择题:

1.B2.D3.B4.A5.A6.B7.C8.D

(三)简答题:

1、秘书技术主要内容有哪些?(p12-13)

答:秘书活动的主要内容有:

(1)秘书工作方法,即秘书人员处理日常工作所采用的工作方式、工作程序和工作技巧等;

(2)秘书工作手段,即秘书人员为达到某种办公目的而采用的办公设备、操作技术和操作规程等;

(3)秘书办公场所,即秘书人员按照一定的制度,并借助于一定的手段以处理事务的地方。

2、秘书学的学科性质有哪些主要特征?(p18-19)

答:秘书学的学科性质有以下特征:

(1)知识的综合性,是秘书学的首要特征;

(2)理论的应用性,表现在秘书学的理论知识直接来源于生动的秘书实践,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秘书活动经验;直接受到秘书实践的检验,指导秘书实践,并具有普遍意义;

(3)学科的群体性,现代秘书学正在发展为群体学科,即以秘书学概论为主导的众多学科群。

3、秘书活动产生的条件有哪些?(p23-24)

答:秘书活动产生具备以下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社会管理组织的出现是秘书活动产生的前提条件。秘书活动是适应领导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领导活动是社会管理活动的核心内容,秘书活动也是社会管理活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第二,文字和公文的出现是秘书活动产生的必要条件。秘书活动是以掌管公文为主要职责的,而公文是由文字组成的管理工具,如果秘书活动离开文字记录、公文撰拟、公文处理等文牍性事务,就失去了秘书活动的本来涵义。

(四)论述题:

1、受辅助性的规定,秘书活动还具有哪些重要特征?(p7-8)

答:受辅助性的规定,秘书活动还具有以下重要特征:

(1)文牍性,秘书辅助行为的首要内容,就是掌管文书;

(2)秘密性,秘书工作就是机要工作,秘书人员就是机要人员,秘书活动的诸多内容忌为人知;

(3)事务性,处理繁杂而琐碎的事务,是秘书活动的主要任务,也是秘书活动的主要特征;

(4)受动性,秘书活动必须以领导活动为中心,并受制于领导活动;

(5)随机性,秘书要经常处理非常规性、突发性和领导者临时交办的事项,其随机性尤为显著;

(6)补偿性,指秘书是领导者的参谋、助手、喉舌、耳目;

(7)潜伏性,即秘书活动始终融于领导活动与组织活动之中,具有潜在的和隐蔽的特征,其决定了秘书不能追求自己的劳动成果,成果应是领导者的。

2、秘书的类型有哪些?(p51-53)

答:(1)按职业性质分类,秘书可分为公务秘书和私人秘书。公务秘书是在国家机关、国有或集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官办社团中担任秘书工作的公职人员;私人秘书是在私营企业、外资企业、民办社团、专业户和个体户,以及社会各界名流那里担任秘书工作的雇佣人员。

(2)按业务范围分类,秘书可分为通用秘书和行业秘书。通用秘书就是在我国党政机关办公厅(室)担任秘书工作的公职人员;行业秘书是在不同行业中担任专业秘书工作的人员。

(3)按工作岗位划分,秘书可分为综合秘书和专项秘书。综合秘书是承担全局性秘书工作的人员;专项秘书是专门承担某项秘书工作的人员;(4)按辅助对象划分,秘书可分为集体秘书和个人秘书。集体秘书就是辅助领导群体的秘书,而不是只辅助某一位领导者的秘书;个人秘书是辅助某位领导者的秘书,而不是辅助领导群体的秘书。

作业

2(一)名词解释:

1、机要工作: 就是经管重要秘密事项,使秘密特别是国家秘密不被泄露的工作。包括三项主要工作,一是秘密文件的保密;二是秘书会议的保密;三是办公设备的保密。

2、辅助决策: 就是秘书人员或秘书机构为领导者制定并实施决策所采取的各项辅助行为。包括决策前的秘书工作、决策中的秘书工作和决策后的秘书工作(或决策过程中的各项辅助行为)。

3、协调关系:指秘书人员在其职责范围内,或在领导者的授权下,调整和改善组织之间、工作之间、人际之间的关系,促进各项活动趋向同步化和谐化,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

4、典型调查法 :就是有意识地选择某个或某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单位或个人,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从

中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和规律的调查方法。

(二)选择题:

1、D2、A3、C4、A5、B6、C

(三)简答题:

1、简述秘书工作的作用。(p79-80)

答:秘书机构就其自身而言,大体发挥以下三种作用:

(1)组合作用,即秘书机构的建立,能够把机构、职责、人员和组织关系等要素,有机地加以优化组合,形成一种组织力量,起到一种凝聚作用,从而保证领导工作的正常运用。

(2)枢纽作用。秘书机构处于机构的中心环节,上传下达、内外联络和左右协调等,是秘书机构枢纽作用的主要表现;

(3)过滤作用,秘书机构作为综合办事部门,可代行领导者处理琐碎和不重要的事情,以便使领导者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2、简述秘书工作的趋势。(p69-71)

答:(1)延展性趋势,指导思想上的发展、工作方式的发展、工作内容的发展、管理模式上的发展和办公手段上的发展等,是秘书工作延展性的佐证;

(2)智能化趋势,“四个转变”的提出和实现,是其主要标志;

(3)高效化趋势,办公自动化进入秘书机构,使秘书业务逐渐变得简单、便捷和节俭,办公自动化程度越高,秘书工作的高效化趋势就愈强。

(四)论述题:

1、秘书工作的原则有哪些?如何坚持秘书工作的各项原则。(p71-74)

答:秘书工作的原则包括:

(1)准确原则;(2)及时原则;(3)严谨原则;(4)同步原则;(5)保密原则

准确原则是对秘书工作的质量要求,必须做到:准确理解和执行党和国家的现行方针政策,做到有令则行,令行禁止;准确地收集和提供领导工作需要的信息资料,做到有喜报喜,有忧报忧;准确判断和贯彻领导意图,做到不误解,不走样;准确处理各种秘书事务和领导交办的事项,做到事前有请示,事后有报告;准确进行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做到语言规范,合乎逻辑。

及时性原则是对秘书工作的效率要求,必须做到:确立正确的时间观念,以适时为本,该快则快,该慢则慢,快慢适中;讲究工作效率,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获得较大的工作效率;分辨轻重缓急,重要的、紧急的工作要首先去做,下功夫去做;变被动为主动,积极主动,做到快捷、迅速、及时出手。

严谨原则是对秘书工作的作风要求,必须做到:严密地思考,秘书人员在处理每件事情时尽量做到没有疏漏;周祥地运作,秘书人员要进行周详的安排、组织、协调,尽量做到万无一失。

同步原则是对秘书工作的态势要求,必须做到:同步思维,想领导所想,急领导所急,尽量做到与领导者同步思维;同步行动,及时到位,与领导同步运行;同步提高,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领导者综合素质的提高保持同步。

保密原则是对秘书工作的纪律要求,必须做到:强化保密意识,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具备法律知识,熟知国家颁发的一系列保密法规等;严守保密纪律,并敢于同一切泄密和窃密行为做斗争。

2、怎样才能建构和优化秘书的知识结构,实现秘书知识体系的最佳整体效应?(P138)

答:第一,秘书的知识结构要有中心性。知识结构的营建应该从实际出发,具有明确的中心性,围绕中心恰当地选择知识和组织知识,使知识体系各组成部分泵发挥出最佳功能。秘书人员应根据自己职业特征和工作需要,合理确立知识结构的中心点;

第二,秘书的知识结构要有宽阔性。秘书要有广博知识,这是秘书的通才特征决定的。秘书的知识面应力求涵盖领导者的知识面,才能真正发挥补偿和辅助作用。宽阔性随知识的发展而发展,秘书要紧紧盯住时代对自己的知识需求,不断拓展知识面;

第三,秘书的知识结构要求层次性。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必须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由低到高,互相促进,反映知识结构内部的纵向关系。秘书的知识结构层次包括基础层次、中间层次和最高层次,三个层次组成宝塔型结构,一层比一层范围更窄,要求更高。在秘书知识结构中,任何一个层次都不能忽视,否则其他层次都要受到影响;

第四,秘书的知识结构要有动态性,必须具有自我调节的动态功能:基础较宽,活性较强,反馈及时,调节有力,使个体的知识结构不断趋于完善。如果不能紧随社会前进步伐,及时调整知识结构,就会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处于陈旧、僵硬状态。

作业3

第九章——第十三章

(一)名词解释:

1、文书 :是指能表达某种意思,用于处理各种事务,并具有一定体式的书面材料。

2、公文 :是指能表达某种意思,用于处理公共事务,其体式由国家统一规定的文书。

3、文件 :是指具有法规性、指导性和知照性,并印有固定版头的那部分公文。

4、信访 :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话、走访等形式,向行政机关或其他社会组织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建议和要求,依法应当由有关行政机关或组织处理的活动。

(二)选择题:

1、B2、C3、A4、A5、D6、D

(三)简答题:

1、简述文书管理的基本原则。(p174-175)

答:基本原则:

(一)准确无误:是对文书管理的质量要求,要求文书运转的各个阶段和每个环节,无差错、无疏漏,万无一失;

(二)及时迅速:是对文书管理的效率要求,要求文书在整个运转过程中,不误时、不误事,不影响文书的有效运转;

(三)安全保密:是对文书管理的可靠性要求,要求文书从形成到终止,要不失密、不泄密、不发生窃密事件;

(四)集中统一:是对文书管理的组织要求,要不分散不分权,不“政出多门”;

(五)党政分开:是对文书管理的政治要求,要求文书管理特别是行文,要不越权、不越级、不违背行文规则。

2、简述接待工作的一般要求。(p228-229)

答:接待工作的要求:

(一)热情大方,对于来访客人,热情、诚恳、以礼相待,做到礼仪周到而不繁琐,接待热情而不铺张;

(二)细致周到,处处为来宾着想,时刻关注来宾的需要,为来宾做出周密的安排,使其感到方便和满意;

(三)确保安全,要有强烈的安全和保密意识,以确保接待工作顺利进行。

(四)俭省节约,要精打细算、厉行节约,抵制铺张浪费等,还要树立时间观念,提高办事效率,主动为领导者约见、约谈框算时限,安排次序。

(五)内外有别,在接待中注意本系统内和本系统外、党内和党外、国内来宾和国外来宾的区别。

(四)论述题

1、信访工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信访工作的原则有哪些?(p216-218)

答:基本方针:联系群众、广开言路、满足群众的正当要求。这一方针包括三个基本思想:一是信访工作的出发点,即联系群众;二是信访工作的基本要求,即广开言路;三是信访工作的根本目的,即满足群众的正当要求。

信访工作的原则:

(一)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原则。秘书人员对信访者提出的问题、反映的情况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弄清事实真相,抓住问题症结进行处理,严肃对待、谨慎从事,切忌偏听偏信,轻率处理;

(二)按政策、法规办事。秘书人员要熟悉掌握党和政府的基本政策、国家宪法和其他常用法规以及那些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准则法规等,坚持政策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排除干扰,秉公办事。

(三)思想疏导的原则,秘书人员面对信访者的急躁、气愤、忧虑、痛苦等不同情形,应端正态度,区别对待,认真做好思想疏导工作,把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思想工作结合起来。

(四)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实行分级负责、归口办理,有利于增强各级领导机关和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有利于改进工作作风,克服互相扯皮、盯着不办等不良现象,有利于提高机关工作效率。

(五)及时、就地依法解决问题的原则,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依照法规政策,把大量的信访问题解决在县团以下的基层单位,既可方便群众,避免群众往返奔波之苦,又可减少越级信访和重信重访,减轻领导机关的工作负担。

2、谈谈你对改进会风的思考。(p196,参考答案)

答:由于受传统观念和管理体制影响,会风不正已经成为当下亟待纠正的问题。目前会议过多过滥的现象十分严重,会议的思想和工作作风令人担忧。会期过长,规模过大、规格过高;借开会之名吃喝玩乐、铺张浪费、滥发钱财;纪律松散、内容空洞、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的现象已不容小视,必须予以重视和加以改进。我认为,应通过以下途径改进会风:

第一,树立正确的会议观念,倡导务实精神和负责精神。不开无效或成效不大的会议,减少浪费。第二,建立健全会议的法规制度,破除形式主义,力戒官场习气,注重会议成效,实现会议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第三,边个会议的方式和手段,从形式上课采用现场办公、对话会、午餐会,以及限时发言开会、站着开会等方式;从手段上,可借助广播、电视、电话、计算机等现代化通讯手段开会。

秘书学作业4

(一)名词解释:

1、政务 :指行政管理中涉及全局性、长远性的高层次公务活动,如行政决策、行政指挥、行政监督、行政立法等。

2、事务:指行政管理中除政务以外的、具体的、一般的日常公务活动。如办文、办会、值班、接待、印信管理等。

3、值班工作制度:是值班人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是保证值班工作顺利进行和圆满完成值班任务的措施和保障。

4、党政秘书工作(广义):党的机关、政府机关、人大机关、司法机关和政协机构的秘书工作,统称为党政秘书工作。

5、私人秘书 :指为私营企业、民办机构、个人或家庭所雇佣,提供秘书性服务的社会职业人员。

(二)选择题:

1、C2、B3、D4、C5、B6、D

(三)简答题

1、简述事务处理的基本特点。

答:事务处理的特点有:

(一)广泛性。秘书工作是服务性工作,其服务对象主要有机关的领导工作、机关工作、相关单位的员工和来访群众,事务多、杂、细;

(二)重复性。体现为一是内容的类似性,二是出现的反复性,三是办理的例行性;

(三)智能性。秘书事务要求秘书人员要具有强烈的辅助意识,密切关注并紧紧围绕领导活动,始终把领导活动当做事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的,具备较高智能素质,才能真正做好事务管理工作,成为领导活动顺利进行的有力助手。

2、简述涉外秘书工作的特点。

答:

(一)跨国性,是涉外秘书的根本特点,指秘书工作的内容与涉外事务直接联系,或者是协助经理处理涉外事务,或是在我国境内协助外方经理处理涉外事务;

(二)商务性,是指涉外秘书的主要任务是协助老板经商。

(三)单一性,涉外秘书的服务对象一般指向领导者个人,强调对领导者(上司)个人负责。

(四)双语言,涉外秘书必须具备熟练运用本国语言与外国语言两种以上的语言工具,才能胜任涉外秘书工作。

(五)女性化,涉外秘书工作的模式基本是从国外引进的,事务性、技能性较为突出,女性恰好在这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因此女性化成为涉外秘书工作又一显著特点,(四)论述题:

1、领导者事务活动安排的原则是什么?

答:

(一)统筹兼顾,有急有缓。统筹兼顾就是安排领导事务活动,要从全局出发,统一筹划,兼顾领导者的活动,做到公平合理。一般应注意:一是以分管领导者为主,其他领导者适当分担;二是布局合理,兼顾领导者的特点,从工作实际出发,让主要领导者参加重要活动,次要领导者参加次要活动,各得其所。有急有缓就是根据领导者事务活动的情况,确定安排的先后顺序,以保障领导者活动的高效率,避免误时误事。

(二)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对下级机关、单位要求领导者参加的活动,秘书机构要严格把关,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同时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对完成中心工作有直接联系或关系重大的事务性活动,要优先安排,加大力度。与中心工作关系不大或毫无关系的活动,可以推后安排或不予安排,以利于领导者集中精力抓大事。

(三)理解排场,求真务实。秘书机构在安排领导者活动时一定理解排场,求真务实,下大力气精简领导者不必要的事务性活动。对那些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应酬活动,做表面文章、摆花架子、大轰大嗡的形式主义活动,要敢于提出意见,不再予以安排。领导者外出活动要尽量轻车从简,不要兴师动众,前呼后拥。

2、谈谈你对党政秘书人员的素质要求的理解。

答:党政秘书工作和地位的特殊性,决定他们应具备较高的素质,我认为,党政秘书人员的素质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政治可靠,党政秘书人员要同党和政府保持一致。党政秘书人员的党性如何、政治观念如何,不仅关系到党和政府机关日常工作的有效运转,而且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因此,党政秘书人员要特别加强党性锻炼,要讲政治。

(二)作风优良,党政秘书人员必须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实际行动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党政秘书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党政秘书人员的作风直接影响党政领导者的形象和威信。保持和发扬优良作风,首先要保持和发扬党的三大作风,其次要保持和发扬秘书工作的优良作风,再次要培养快、准、细、严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纪律严明,党政秘书人员要具有高度的纪律观念,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工作纪律和保密纪律。党政秘书工作的特殊性,要求他们必须具有严明的纪律,首先要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做到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其次要严守工作纪律,处理问题实事求是,公道正派,不违背组织原则插手个人问题,维护各方团结,再次要自觉遵守保密纪律,模范地执行保密法和有关保密法规,严格遵守保密工作原则,确保国家机密万无一失。

(四)知识广博,党政秘书人员应该建立才型的知识结构,具备较宽的知识面,这是由党政秘书工作的综合性特点决定的,党政秘书人员除了具备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有关知识和所在部门的业务知识,还应掌握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政策法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管理、现代高科技知识等,只有这样才能胜任秘书工作,做到知识广博唯一的途径就是不断学习。

(五)业务熟练,党政秘书人员必须具备顺利完成秘书工作任务的能力。党政秘书工作的特点和内容,要求党政秘书人员着重具备以下几种业务能力:一是调查研究能力,二是综合分析能力,三是文字水平,四是协调能力,五是办事能力。

下载2014秋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秋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西方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2010秋)

    《宏微观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1题目:举例说明如何借鉴价格弹性理论进行价格决策 参考答案: 价格弹性主要包括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此外还......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1—4 心理学作业 1 1.个体心理:人是以个体为单位而存在的,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 2.认知: 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

    2015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个体心理 个体心理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组织中所表现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个人所具备的心理现象,概括起来可以分成认知、情绪、情感与动机、能力与人......

    《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2014)教育学第一次作业 一、辨析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教育是人类和动物界都具有的一种现象(错) 2、社会可以制约教育的发展,而教育无法制约社......

    岭南文化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岭南民间文化》形考作业参考答案作业1 一、填空题 1、岭南三大民系是指(广府民系)、(客家民系)和(福佬民系) 。 2、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的是(广府)民系,它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

    证据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证据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证据学作业1 一、 问答题1、 证据学研究对象包括哪些具体内容?证据学研究对象和具体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证据法及其证明规则。作为证据学研......

    形成性考核册四答案

    管理会计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四(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 采用科学的方法预计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性和可能性的行为,是在描述管理会计的哪个目标。(C) A、 规划目标......

    社会保障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社会保障概论》形成性考核册 作业一 一、填空题 1.“社会保障”一词首先使用于1935年美国“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法》)。(P3) 2.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制定并通过的(《社会保障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