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制造业IT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
一 前言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一项基本国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制造业的竞争压力也日渐激烈,传统的管理和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应企业的发展。应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来提升制造业的水平。在企业的各个环节实现数字化管理,在设计、生产过程中实行自动化。
制造业构成的三大基本要素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前两个因素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为传统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在制造业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企业信息化已是不可阻挡的潮流,在制造型企业设置独立的IT部门已经是发展的需要。随着企业将更多业务流程构筑于信息系统之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IT部门作为企业信息化的核心部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 IT部门是技术支持和服务部门
制造业IT部门,一般都是由过去的计算机维护部门发展而来。所以计算机维护,包括系统软、硬件的维护等仍然是IT部门的一项基本工作。从技术上对企业的整个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主要负责日常的硬件维护、系统维护、应用软件维护与必要的调整和修改等。IT部门还负责基础信息化规划和建设的工作,主要是企业网络规划、网络建设以及企业门户网站的建设。这些计算机、网络建设是现代制造企业的基础,只有计算机能够正常运行,网络通畅,工作才能进行。作为现代的制造企业,IT部门已经是必不可少的部门。
在某些制造业中,IT部门还负责数控设备控制部分的维护和技术支持,这样对IT人员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需要复合型人才。目前制造设备越来越先进,基本上新型的制造设备都利用了计算机检测和控制,旧的设备也加入计算机部分功能进行改造。IT 部门来规划和维护数控设备控制部分有其好处,就是作为企业信息化规划部门,能够从全局考虑CAM接口问题。而且让IT人员了解了制造流程,可以从信息处理角度提出优化加工意见。
三 IT部门具有情报职能
制造业IT部门还负责采集情报信息等等。要想在行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情报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制造业涉及范围大,竞争也是非常的激烈,只有实时掌握行业动态信息、合作单位信息、竞争对手信息、供应商信息等,才能更好地参与竞争。IT部门对企业相关的情报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再送相关部门参考,为企业的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持。由于企业不注重情报信息的采集与分析,而导致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的例子屡屡皆是。在信息时代,只有注重信息的分析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IT部门也是企业内部各部门信息分析的最佳部门。与传统部门不同,它通过数据对所有的部门进行了解,通过应用程序和计算机网络系统对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进行管理和控制。所有的其他部门,在IT部门都是一个数据管理对象。这些部门各自的经营、生产、管理数据,就是IT部门的分析数据来源。IT部门不能直接对生产和管理部门进行管理,但是它可以为高层管理人员提供准确、及时、系统、客观的决策数据。IT部门作为管理过程中重要的中间环节,为企业的决策正确性提供了保障。
四 IT部门是企业信息化的关键部门IT部门是企业信息化的规划部门
企业的信息化规划是企业实施企业信息化的前提,它确定了信息化的宗旨、目标以及实现方法、步骤、具体项目等计划活动。如果企业不事先进行总体规划,那么,匆忙而实施的信息化系统(如OA、ERP、CAPP、PDM等)将不能很好地支持企业的业务与经营活动,甚至对企业发展产生制约。这种忽视信息化规划的行为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在制造型企业中,各业务部门对信息化的概念对比较模糊,很多领导对企业信息化也不是很清楚。企业的其它综合部门,如人事、财务等,他们只能从某一个方面反映企业的具体问题,对企业进行管理。同时,由于部门之间的分工和各自的岗位责任,不同部门之间的业务很难进行关联管理。比如财务部门也只能将数据直接反映,却控制不了;生产部门可能自己不能及时反映,但却有控制能力。在制造型企业中只有IT部门了解整个信息化的流程,从全局的高度把握问题。这样信息化的规划工作由IT部门来牵头是最佳的,其它业务部门进行配合。信息化规划活动由IT部门组织,要求公司高层领导、相关部门领导和重要部门的下一级主管领导参与。在进行规划活动过程中,IT技术人员通过与业务人员深入交流,切实掌握业务的实际需求。企业信息化规划决不是开一次会就能完成的,需要IT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多次沟通,需要高层领导的大力支持。IT部门是实施信息化的推动部门
制造业的IT部门一般规模不大,自身的开发水平有限,不能跟专业的IT公司相比,所以对企业较大的信息化项目一般采用外包的形式。
在信息化实施中IT部门是作为中间的桥梁作用,一方面它协助软件公司对项目进行实施,追踪项目进度;另一方面它对业务部门的需求进行挖掘,及时反馈项目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IT部门在项目实施中,会抽调人员参与到各个业务模块的实施中,还有人会做一些客户化的开发工作。但是,由于在很多企业IT部门的地位是有限的,它是为企业的主业的运行和发展提供技术保障而存在的。虽然IT部门在长期的程序开发维护中对企业的管理、流程都有了不错的了解,但是作为为业务部门而实施的信息化项目,IT部门一般只是起推动的作用,具体的实施效果好坏还要靠业务部门。在信息化实施完成之后,IT部门一方面要从技术上保障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对于业务部门不断变化的报表需求,也要继续提供支持服务。
总的来看,IT部门在项目实施前前后后都会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信息化工程是一把手的工程”,只有得到企业高层的全力支持,并且赋予IT部门相应权利,才能够完成好信息化的实施。IT部门是企业信息集成的核心部门
由于IT部门是企业信息化的规划部门,所以它同样也就是资源整合的最佳部门,它能够从全局的角度对企业进行资源规划和整合。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不同系统间、不同部门间的数据信息可能产生很大的冗余,而且数据不唯一,相同资源不能共享,设计、管理、生产的数据不能进行交流,数据出现脱节,即产生“信息孤岛”。这个的问题已经严重的阻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进程,使企业在进行新一轮投入时,瞻前顾后,难于决断,而解决“信息孤岛”问题的关键不仅仅是在软件的技术方面,更重要的是在企业的流程管理和相关的技术标准化等相关技术方面。
一般制造业的IT部门不具备大型信息化项目的完整开发能力,很多的信息化项目都是通过软件引进的方式。同一个公司的产品的集成比较简单,因为在开发的时候就会考虑跟自己其他产品的接口。但是实际上各个软件公司都有自己的产品,都有自己的主导方向,单一公司的产品难以满足整个企业的信息化需求,比如金碟软件公司主要是ERP方面的产品,开目公司主要是CAPP方面的产品。在信息化的软件引进中不可避免的采用不同厂商的产品。这样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就存在不同厂商产品之间的接口问题和数据集成问题。实践表明,企业的IT部门将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起到核心作用。IT部门与其它业务部门的关系
随着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增加,IT部门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对IT部门和其它业务部门的关系也应该正确认识,只有正确处理业务部门和IT部门的关系,才能确保业务部门与IT部门明确各自的职责,相互协助,正确处理信息化建设中的各种问题,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信息签名相关法律的制定,必然促进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推动业务部门的生产效率。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该是以业务为主导,信息应该是服从业务的流程。同时信息也促进业务的标准化,规范业务流程。如果信息系统不能满足业务的需求,那就应该首先是调整系统,再考虑业务的调整。五 结论
综上所述,在制造型企业中,IT部门应该是一个全局性、综合性的管理服务部门,也对生产自动化起推动作用。它对企业的计算机、网络等基础设施进行规划建设,提高了企业生产管理的效率。它对本企业、本行业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使企业高层等能够依靠它进行科学管理和决策,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它能够规划生产制造自动化,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IT部门在企业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推动和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它对企业信息资源进行规划,也负责信息化的具体实施。IT部门能够从全局角度考虑设计和生产的整合,使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信息的唯一性。制造业信息化已经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那个企业不重视信息化,那必然会被市场所淘汰。
现代制造企业的IT部门应当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独立部门开展工作。作为企业信息化关键部门的IT部门应该赋予相应的管理权力,这样才能使企业信息化的工作顺利开展。
第二篇:制造业IT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
IT对一个公司企业来说是很重要,如果搞好了可以提高公司运营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它主要控制的是信息流。通过合理的规划IT可以高效的让信息在公司内部流动,从而提高公司的管理经营效率。这才是IT的关键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认识到,信息是基础,IT是为了信息而服务的。如果IT的网络上没有信息流的话,那么这网络就没有什么实际的价值。
如何合理规划信息的传递,如何保证在信息的流动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反馈,这是IT主管们应该仔细思考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提经营管理效率的目标。
IT部门的作用
IT部门是技术支持和服务部门
IT部门是企业信息化的规划部门
IT部门是实施信息化的推动部门
IT部门是企业信息集成的核心部门
IT部门与其它业务部门的关系
综上所述,在制造型企业中,IT部门应该是一个全局性、综合性的管理服务部门,也对生产自动化起推动作用。它对企业的计算机、网络等基础设施进行规划建设,提高了企业生产管理的效率。它对本企业、本行业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使企业高层等能够依靠它进行科学管理和决策,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它能够规划生产制造自动化,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IT部门在企业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推动和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它对企业信息资源进行规划,也负责信息化的具体实施。IT部门能够从全局角度考虑设计和生产的整合,使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信息的唯一性。制造业信息化已经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那个企业不重视信息化,那必然会被市场所淘汰。
现代制造企业的IT部门应当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独立部门开展工作。作为企业信息化关键部门的IT部门应该赋予相应的管理权力,这样才能使企业信息化的工作顺利开展。
1:IT主动的参与到业务当中去.进行更充分的部门间的交流,以了解公司的业务.据我所知很多公司的IT都是被动接受项目的.2:从关心技术转换到关心应用.IT部门并不是单纯的电脑部,仅从字面翻译我们就可以知道它是信息技术的简称.从信息收集,信息布署,信息分析,信息存放,信息安全等等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而真正需要技术仅在上述问题的实现阶段.3:关心核心业务,建造核心流程.这是目前IT外包与否的关键判别指标.而我们的IT也必须将精力集中到公司的核心业务流程上去.这样才可以使我们和别人有不同点.4:重视沟通,重视信息的共享:IT是缩短部门间交流距离的媒介,通过IT项目的实施,让各部门对目前的业务流程,部门间交流进行重新的思考,这无疑是IT重要职责.比一个项目的成功与否更具有长远的受益.5:思考项目的评估,80%IT的项目从帐面上看都是负收益的,但是IT项目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效益,加速决策方面带来的收益都是隐性的.所以我们需要根据各个公司的不同情况尽量测算一个IT项目在其生命周期中带给公司的隐性收益.这样我们的工作就更具说服力.
第三篇:浅议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
公司理财概论论述题
浅谈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中心地位
学生姓名:王然
(学号:10031502专业班级:化学工程与工艺2010级5班)
摘要
“企业兴衰,财务为本”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资金的运动对企业有重大影响且企业的资金情况亦是企业情况的反映,故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运营效益 是 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的不断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的经营方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管理运行机制是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财务管理;企业管理
“企业兴衰,财务为本”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资金的运动对企业有重大影响且企业的资金情况亦是企业情况的反映,故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有重要的地位。企业管理必须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资金是企业从事各项经济活动的基本要素,是企业发展的必备要素。企业的资金状况既表明了企业的资源配置、数量和质量,同时也反映了企业的资本构成和产权关系。企业的生产经营、筹资投资和利润分配都是以资金为纽带,从起点到终点,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资金流量指标已经成为企业信誉评价、发展潜力、价值评估的重要指标,在有些地方,银行已开始把企业现金流量情况作为是否给企业提供信用的重要依据,有的甚至把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作为还款的担保。因此,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运营效益 是 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的不断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的经营方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管理运行机制是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
一、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是由财务管理的本质特点和内容决定的(一)财务管理的本质特点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作用之所以说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因为它是通过价值形态对企业资金运动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渗透和贯穿于企业一切经济活动之中。财务管理能够迅速反应企业的经营情况,兼有价值管理和行为管理,钱财的二重性,兼有独立于服务的二重地位。
(二)财务管理的内容
财务管理的内容是企业理财活动的具体表现,对资金的流转进行管理进行投资决策,筹资决策,运营资金管理和股利分配。对企业的方方面面有重大影响。只有好的财务管理才能使企业完成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需要建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管理体系
(一)现代企业的制度下的企业
现代企业制度又是与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相适应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在这种组织形式中,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将变得越来越复杂,不再是简单的货币收支,而是包括了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工作内容.特别是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理财环境的变化。财务管理工作显得更为重要。
企业成本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产品盈利能力的大小和竞争能力的强弱。现代企业制度下,“管理科学”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成本消耗水平。
(二)从我国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财务管理必须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 企业的目标功能也发生了变化,从国家角度看.由重视产品到重视财政收入,是资金的概念;从职工角度看,由大福利到货币化,仍然是资金概念。因此,市场经济要求重视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促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企业要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盈利的目的,必须从产、供、销各方面来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当前,摆在企业面前许多困难和矛盾,焦点是资金周转果滞,成本居高不下。企业仍然存在只要进度、要产值,而不顾经营效果,不计财务成果的倾向。事实证明,生产任务完成了,经济效益不一定好。,但是加强财务管理光靠财务部门是不够的,要通过分析和考核,找出问题的原因所在,充分发挥全体职工的积极性,树立起“全员成本,全面成本”的观念。
三、财务管理的作用对企业情况有重大影响
(一)财务管理为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提供良好条件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离不开资金,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合理地有效地筹集资金、运用资金、回收资金和分配资金,使资金处于良好的循环周转状态,就可以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增强财务管理的效率能合理组织资金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通过合理组织资金供应,制定消耗定额,控制生产消耗和资金占用量,就可以节约资金使用,减少资金占用,降低资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合理使用资金,就是尽量减少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把有限的资金用在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阶段,用在投资项目上,尽可能用较少的资金完成较多的产销任务,实现更多的盈利。
(三)加强财务管理能提高企业盈利水平
企业通过管理资金耗费,可以降低物质耗费,有利于合理使用资金,减少资金占用,提高企业盈利。成本盈利是互为消耗的关系,在财务管理中,节约使用资金,降低生产耗费,就是降低了产品成本而直接增加了企业盈利.通过对各项财务指标的分析研究,就可以找出降低成本、增加盈利的途径,制定相应的措施并付诸实践,从而提高企业盈利水平.
(四)加强财务管理能促使企业加强其它方面的管理
企业管理包括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物资管理、劳动工资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等多方面管理,其中。财务管理具有综合性的功能。因为它是一种价值管理,渗透和贯穿于一切经济管理活动之中,是对企业资金的全过程管理。它是企业内部各种管理关系的交叉点和枢纽,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是通过财务关系来处理和反映的,企业的经营成果最终也是通过各项财务指标来反映和体现的。
四、财务管理的职能使财务管理成为企业完成目标的保障
(一)财务决策对企业发展有重要影响
财务决策是对财务方案、财务政策进行选择和决定的过程。财务决策的目的在于确定最为令人满意的财务方案。只有确定了效果好并切实可行的方案,财务活动才能取得好的效益,完成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因此财务决策是整个财务管理的核心。
(二)财务计划对企业发展有一定指到和调整作用
财务计划通过调整经营活动的规模和水平是企业的资金可能取得的收益未来发生的成本费用相互协调以保证实现财务目标。计划工作的终点是预算。好的预算对企业的发展有相当大的指导作用。
(三)财务控制是预算得以事实的手段
预算是财务控制的起点。计划是控制的依据,控制是计划的手段。他们组成了财务管理的循环。
综上,财务管理贯彻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是企业管理的中心。企业首先做到要生存,即收支相抵,即使还债。但光生存仍然不够,还得发展着就得做到技术发展成本领先而这又需要资金的投入。企业的最终目标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就得获利,这就需要合理有效的使用资金。而这些都与财务管理息息相关。财务管理的本质特点和内容,作用和职能,以及现在的企业环境需要综合起来使财务管理处在企业管理的中心。
第四篇: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中的地位
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中的地位
中国企业的并购,自80年代伊始,其所涉及的领域,范围之广,可谓无所不包。但是并购本是一项高风险的游戏,可为什么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一经收购、兼并,然后再进行资产臵换、剥离,顿时都可以“稻草变金条,草鸡变凤凰”?这样的“奇迹”我们不应该沾沾自喜,而是应该高度警惕。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只有加强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的地位,才能为我国企业并购铺开一条光明的道路。
一、我国目前并购的现状
当我们国家还在把并购看作是一项“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不文明的万恶行为时,美国已经在1893-1904年完成了它的第一次并购的狂潮。而我国直到80年代才开始了企业并购的试点工作。这十几年来,我国的企业并购工作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隐患。
(一)我国企业的收购、兼并大多数是在政府的干预下完成,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的产权与利益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从历史的角度看,我国的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政府的附属物,政府既是行政管理,统筹决策者,又是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担负着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的职责。因此,企业并购时往往涉及到政府的利益,通常采用行政性手段完成。这就使企业的重组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重组后的产权仍然不能得到明晰。在国外,大部分的并购活动都是由投资银行策划完成的,企业真正地投身于市场中去,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运营,政府只是起一定的扶持和保护作用,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
(二)企业并购的具体操作,如目标公司的选择、并购的可行性研究、并购的前期调查、资产评估、资金融通等没有规范化、专业化的金融机构帮助其计划与运营
目前主要是由国家银行参与其中。因为大多数企业的运营资金都是来自国家银行的贷款,国家银行作为其最大的债权人,往往密切关注企业的发展与经营活动;另外,我国企业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亏损状况很严重,而国有银行也随之形成了大量的不良贷款,不良贷款问题已成为银行最为头疼的问题。因此,国有银行为了确保自己的债权利益,当企业并购申请成功时,往往积极参与、配合,帮助企业完成其前期调查、资产评估、价格谈判等工作,而这些工作原本应是投资银行的核心业务。
在国外,大多数的并购活动都是投资银行的杰作,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中起着咨询、策划与运营的作用,而在我国投资银行把大部分精力集中在了证券一级市场的承销和二级市场的交易上,名为投资银行,实为证券承销商。
(三)有很多企业收购、兼并只是为了追赶并购的浪潮,或为了通过并购重组达到上市或者实现其短期收益等目的,而不是为了缩小成本,增加销售渠道、扩大业务收入,实现企业的规模效益,以提高其在市场的竞争实力
我国企业在并购后的整合、管理中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92年以来,我国企业并购风起云涌,甚至连各大院校也开始了规模的大比拼。有些企业为了达到上市圈钱的目的,不惜多方兼并,多次重组。当然也有很多企业是出于股东利益最大化,实现企业长期发展或扭亏为盈的动机,但是由于其并购后的整合不佳,管理混乱,反而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问题。甚至使企业濒临倒闭或破产的境地,尤其是那些国有企业,政府为了实现它们的扭亏为盈,强行把一些负债累累的企业塞给那些良性发展的企业,使那些还能健康运行的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四)关于企业并购的法律还不健全
不完善的法律体制,使许多投机行为有空可钻。国家1997年才出台了《证券法》,而《基金法》经过六、七次的讨论,千呼万唤尚未出来;关于企业并购的法律法规除了《关于企业兼并的暂行办法》(里面有太多政府干预的色彩)外,仍是一片空白,对相关的交易活动难以实现充分效的约束,而且没有任何一部法律可以对投资银行的所有业务做出具体的界定,因此企业并购作为投资银行的核心业务,在我国并不能得到广泛的开展。
二、确立投资银行的地位充分发挥其在并购中的作用
企业收购、兼并什么样的企业,或是被什么样的企业并购,应该服从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符合企业生存发展的长期利益。这就需要企业摆脱政府的干预,同时也需要一个金融机构,来为其承担咨询、策划、运营和并购后的整合等一系列工作。目前,只有投资银行符合这样的条件,只有投资银行能够担当起这样艰巨的历史使命。
(一)从宏观角度分析,政府和国有银行应该把“企业并购战略策划者”的职位让给投资银行
政府的职责应该是制定相关政策以协调各方的利益,制定各种法规以规范投资银行的业务范围,并给予其在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为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而投资银行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中的“高智慧含量”金融机构,最了解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的现状和问题,了解欧、美发达国家的成功的经验和先进的并购模式。作为一个咨询顾问,有能力胜任“战略策划者”这一职位,它可以避免企业盲目为了重组而重组,彻底解决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资本结构等一系列更深层次的问题。另外,投资银行是经营“企业”的企业,它应该站在比企业更高的位臵来看并购的问题,从战略上来帮助企业进行总体策划,帮助企业建立资本经营机制,优化资本结构。
(二)从微观角度分析,投资银行作为财务代理顾问,应该帮助企业进行具体的并购活动的运作
1、投资银行作为并购企业的财务顾问,应该帮助企业物色目标企业,对物色的对象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筛选和比较,选择产业相关度合适,收购价格合理和规模相适宜的对象,作为最终的目标企业,制定收购建议书,包括收购价格、收购时间、收购条件,以及资金安排等;对目标企业进行进一步的调查评估,和董事会成员就有关收购条件,收购方式进行磋商和讨论;编制并购的有关公告,向并购公司董事会汇报有关收购情况,并且向目标公司阐明收购的条款;利用“杠杆收购”为公司筹集足够的资金,实施并完成收购计划;进行并购后的整合工作。成功的收购、兼并目标企业只是并购成功的一半,并购后的整合工作也至关重要。
2、作为目标公司的财务顾问,投资银行应该协助董事会对收购条款进行详尽的分析,判断收购是否“公平合理”。投资银行主要应该考虑以下因素:并购企业是善意并购还是恶意并购;对方的收购价格高于还是低于企业的资产净值,收购价格是否能够反映目标企业的市场价值;并购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否有利,是否会影响目标企业的股价波动;并购是否对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进行了合理安排等。
目标企业也可能请投资银行帮助其提供策略,抵制并购企业的收购。这时,投资银行应该制定各种策略提高并购企业的并购成本,或是降低并购企业的并购收益。如提出反收购诉讼,股份回购,寻找白衣骑士等都是提高收购成本的防御措施,“皇冠上的珍珠”、“毒丸计划”等都是为了降低收购的收益,而“焦土战术”则是一种两败俱伤的保全策略。
(三)国家应该加快建立健全《投资银行法》、《企业并购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界定投资银行的业务,规范企业并购的具体活动
在国外,投资银行涉及三种业务:传统型业务、创新型业务、引申型业务。而创新业务主要指企业的并购业务,它是投资银行的核心业务。而且国外投资银行的资金来源灵活,实力雄厚,政府也给予一定的支持。而在我国投资银行主要从事一级市场的发行和二级市场的交易,即从事的还是传统型的业务。而且我国对其资金的来源和使用方向也有限制,致使其规模小,抗风险力弱。我国尚无一部法律法规对投资银行的创新业务进行全面的界定。而企业并购作为一种资本经营的主要方式,也亟待有一个像投资银行这样的机构来对其进行战略设计和具体运作,使其逐步规范化。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只有投资银行才有资格成为企业并购的“战略策划者”、“具体操作者”,带领我国企业走出“并购”的谜堆,结束为了“重组”而盲目重组的误区。真正实现各个企业,各个行业之间的“弱弱联合”“强弱联合”和“强强联合”,从而达到真正的资本运营目的。实现企业的资本结构优化,降低成本、扩大销售渠道、达到规模效益,加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能力,迎接来自世界各方的挑战!
理:在企业并购中涉及资本结构的改变,以及大量融资等多方面的工作,投资银行作为资本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专业的财务分析能力和管理能力,以及融资能力,在重新组合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臵,为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中,可以较好地解决目前企业并购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助于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分工合理、责权明确的并购交易体系,使企业并购真正成为企业通过经济活动追求自身利益的种自发行为。
对企业并购中的买方来说,投资银行的并购业务可帮助它以最优的方式用最优的条件收购最合适的目标企业,从而实现自身的最优发展。而对企业并购中的卖方来说,投资银行的积极作用则表现为帮助它以尽可能高的价格将标的企业出售给最合适的买主。对敌意并购中的目标企业及其股东而言,投资银行的反并购业务则可帮助它们以尽可能低的代价实现反收购行动的成功,从而捍卫目标企业及其股东的正当权益。在我国,投资银行积极参与企业并购还能够产生重大的宏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投资银行能在企业并购中发挥导向作用
投资银行能够配合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及政策导向的实施,在企业并购中发挥导向作用。目前我国正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的艰巨任务,通过投资银行催化企业进行并购活动是实现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投资银行依据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导向,在企业并购与重组中能起到导向作用,投资银行利用其业务的灵活性和创新性,慧眼识珠,能寻找合适的并购对象,充分发挥参与并购各方的优势,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宏观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
2、投资具有强大的筹资功能
投资银行具有强大的筹资功能,具备动员和调度全社会资金的能力和手段,使企业并购与重组得到资金支持。我国有数万家国有企业,凝固了几十年的巨额存量资产要流动和重组,至少需要上万亿的资金投入,如此庞大的资金量,决非银行系统所能单独承担的。因此,需要投资银行以资本市场为依托来发挥其筹资功能,动员全社会的资金,比如发行股票、企业债券、投资基金等进行筹资,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社会资金的运行效率,而且还能有效地引导社会游资的资金流向,有助于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
3、投资银行能改善金融环境,为企业并购开辟新的融资渠道
我国金融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尤其是利率尚未实现市场化,因而金融与企业并购、资产重组的融合度低。这突出表现在,企业并购一方面使存量和增量资本流动起来,并在资本市场上进行有偿转让和交易;另一方面,这种转让和交易由于利率受到管制从而又难以按照市场价值规律来进行。投资银行则能够利用灵活的运行机制,设计出多种融资手段和融资方式,如股权融资、债权转股权等,突破目前融资环境的限制,开辟一条新的融资渠道,以收到“金融杠杆”的效果。
4、通过投资银行实现资产证券化,能有效减少并购的交易成本
从我国企业资产的表现形式上看,大部分存量资产是以实物性或实体性的形式存在,这不仅造成了资产的凝固化和不流动,而且也增大了损耗和贬值,尤其是相当多的资产处于闲臵状态,资产利用率较低。相反,如果通过投资银行运用多种融资手段和方式,将实物资产转化为证券形态,比如类似于产权证等,则可以大大地方便和简化资产流动的形式和过程,便于实物资产的买卖交易,从而大大提高资本流动性,使整个社会资源得以充分利用,资源配臵更加趋向合理。
第五篇: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
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
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社会,企业的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成功以至于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过去和现在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不仅与资产的获得及合理使用的决策有关,而且与企业的生产、销售、管理发生直接关系。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其目标取决于企业的总目标,同时受财务管理自身特点的制约。企业作为营利性组织,其目标就是要实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获利,要求财务管理要完成筹措资金,并有效地投放和使用资金的任务。
三、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对项目投资缺乏科学论证
一是片面追求“热门”产业,不顾客观条件和自身能力,无视国家宏观调控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二是对项目的投资规模、资金结构、建设周期以及资金来源等缺乏科学的筹划与部署,对项目建设和经营过程中将要发生的现金流量缺乏可靠的预测,仓促上马。一旦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收紧银行信贷,使得建设资金不能如期到位,企业就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甚至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二)融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初步建立了较为独立、渠道多元的融资体系,但是由于投资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偏低,在融资的过程中遇到许多的困难,为此制约中小企业的发展。其主要原因:第一,中小企业规模小,自有资金不足、信誉不高,负债过多,融资成本高,风险大,造成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第二,国家没有专设中小企业管理扶持机构,国家的优惠政策未向中小企业倾斜,使之长期处于不利地位。第三,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与此相关的资金周转率较低,往往缺乏严密的资金使用计划,在库存管理和交易结算等方面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随意性较大。加之中小企业规模有限,结构单一,不具备大型企业那种内部资金调度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