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练习题(最终五篇)

时间:2019-05-13 23:31: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练习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练习题》。

第一篇: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练习题

二、单项选择题

1.投资的本质在于()。

A.承担风险

B.社会效用

C.资本增殖

D.确定性

2.国际投资中的长期投资是指()以上的投资。

A.三年

B.八年

C.一年

D.五年

3.世界银行给某一发展中国家贷款以该国开发牧业,这是属于:()。

A.公共投资

B.直接投资

C.私人投资

D.间接投资

4.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投资是:()。

A.二个相同的概念

B.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 C.相互包含交叉的两个概念 D.无法严格区分的两个概念

5.经济学家们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资本项目中,把资本要素的国际流动区分为:()。

A.短期资本和长期资本 B.经常项目和非经常项目 C.顺差项目和逆差项目 D.贸易项目和劳务项目

6.()是资本要素国际移动的主要方式、是国际投资的两种形式中的主要形式。

A.国际直接投资

B.国际间接投资

C.公共投资

D.私人投资

7.()是国际直接投资大发展的客观前提。

A.科技革命的发生

B.社会化大生产的大发展 C.国际分工的新发展

D.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

8.市场不完全理论首先是由美国学者()于1960年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的。

A.金德伯格 B.海默 C.巴克利 D.邓宁

9.市场不完全理论又称为垄断优势理论,它的核心是基于下列这样一个假设:()。

A.厂商具有技术优势 B.企业具有规模优势

C.企业处于不完全的市场条件下 D.企业具有全球区位经营观念

10.1966年,美国哈佛大学的佛龙教授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生产和贸易情况提出了(A.折衷理论

B.追随领导者理论

C.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D.内部化理论

11.产业空心化又称经济空心化,它的直接表现是:()。

A.资本等生产要案流动的非合理化

B.国内投资增长率低于对外投资的增长率

C.国内物质产品供给能力落后于需求

D.国内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调

12.美国对外资奉行自由开放政策的理论代表人物是()。

A.邓宁

B.罗波克)。

C.尼克

D.卡森

13.只承认东道国的征税权,投资输出国放弃征税权的税收优惠政策称为()。

A.税收抵免 B.免税

C.税收饶让 D.延期纳税

14.从各种环境因素所具有的物质和非物质性来看,投资环境可以分为:()。

A.狭义投资环境和广义投资环境

B.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C.投资硬环境和投资软环境

D.自然环境与人为环境

15.()是国际投资活动的众多因素中最直接、最基本的因素,也是国际投资决策中首先考虑的因素。

A.自然环境

B.经济环境

C.政治环境

D.法律环境

16.投资环境等级评分法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首先提出来的。

A.罗伯特·斯托伯 B.伊西阿·利特法克 C.被得·班廷 D.闵建蜀

17.抽样评估法的最大优点是:()。

A.具有定量分析的特点 B.不需要高深的数理知识 C.资料易取得易于比较

D.使调查人得到第一手信息资料

18.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又称为()。

A.听取专家意见法

B.调研法

C.市场指数法

D.数学校型法

19.首先求得各方案的最小收益值,然后从各最小收益值中选取收益值最大的方案,这种不确定型决策方法被称为()。

A.折衷决策法

B.等概决策法

C.悲观决策法

D.乐观决策法

20.契约进入模式也可称为()。

A.间接出口进入模式 B.持许专营 C.管理合同 D.许可证交易

21.国际直接投资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最初阶段是:()。

A.机会研究

B.初步可行性研究

C.可行性研究

D.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22.制造业跨国公司发展阶段中的第三阶段是:()。

A.间接或暂时出口

B.积极出口或许可

C.积极出口和从事许可证贸易,在外

国工厂进行股权投资

D.全球跨国营销与生产

23.()是跨国经营企业对外国市场进入程度最低的一种方式。

A.出口进入模式 B.契约进入模式 C.投资进入模式 D.购买进入模式

24.股票须由()以上的董事签名盖章并经有关机构批准后才可发行。

A.二个

B.三个

C.五个

D.七个

25.()代表了公司最主要的所有权和最重要的控制权。

A.普通股

B.优先股

C.认股权证

D.债券

26.美国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数共包括()种股票。

A.11种

B.30种

C.48种

D.65种

27.用于判断股票价格动向的指标是()。

A.股票价格收益率

B.委托保证金串

C.信用交易周转天数 D.平均股息率

28.债券的利率实际上就等于()。

A.债券的面值收益率 B.债券的当时收益率 C.债券的预期收益率 D.债券的到期收益率

29.国际直接投资的突比特点是()。

A.投资方式灵活多样 B.投资利润高 C.投资风险大

D.投资者拥有有效控制权

30.国际直接投资折衷理论是由()于70年代后期提出的。

A.巴克利

B.佛农

C.邓宁

D.海默

31.下列国际市场几种进入方式中,()是对国外市场的介入程度最小的—种。

A.出口进入模式 B.契约进入模式 C.投资进入模式 D.许可证交易

32.普通股的股息属于()。

A.固定收益

B.半固定收益

C.变动收益

D.选择收益

33.世界直接投资地区大三角格局是指()。

A. 美国、德国、日本 B. 英国、美国、日本 C. 美国、欧共体、日本 D. 日本、法国、德国

34.福建华福公司在伦敦发行的日元债券属于()。

A. 外国债券

B. 欧洲债券

C. 扬基债券

D. 武士债券

35.在国际投资环境因素的稳定性分析中,人为因素是()。

A. 相对稳定的 B.中期可变的

C.短期可变的 D.根本不变的 36.在国际市场进入方式中,容易培养潜在的竞争对手的是()。

A.出口进入模式 B.契约进入模式 C.投资进入模式

E. 契约进入模式和出口进入模式

37.在现实的股票行市上,股票价格()。

A.与股票的面值一致

B.时而高于股票面值,时而低于股票面值 C.高于股票面值 D.低于股票面值

38.跨国企业内部化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海默

B. 弗农 C. 科斯

D. 巴克利和卡森

39.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间接投资的基本区分标志是()。

A.前者可用实物进行投资,而后者则不行

B.能否有效地控制作为投资对象的海外企业

C.前者是个别经营单位进行的投资,后者是政府进行的D.前者属于长期投资,后者居于短期投资

40.在国外分公司或子公司对总公司或母公司的关系上()。

A.国外分公司的债务对总公司不具备连带责任

B.国外子公司的债务对母公司具备连带责任

C.国外分公司的债务对总公司具备连带责任

D.国外分公司或子公司的债务对总公司或母公司都不承担连带责任 41.一国政府或企业在国境外发行的国际债券包括外国债券和()。

A. 美洲债券 B. 欧洲债券 C. 世界债券 D. 国际债券

42.投资者将影响投资环境的重要因素列举出来、以表格的方式逐级确定分数,然后按表中的各项比较进行评分,并以得分多少来评价一国投资环境优劣的方法称为()。

A.障碍分析法

B.多因素简单评分法 C.冷热国对比法 D.动态分析法

43.由公司董事会决定何时支付股票利息以及支付多少股利的股票属于()。

A. 记名股 B. 不记名股 C. 普通股 D. 优先股

44.跨国公司有不同的名称,而且同一名称的定义也不尽相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所依据的标准不同

B.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所定义的公司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

D.生产力的发展阶段不同

45.较为完善成熟的跨国企业的国际化生产体系是处在以下哪种形态()。

A.独自存在 B.简单一体化

C.国际一体化生产 D.区域经济一体化

三、多项选择题 1.()都属于公共投资。

A.某国政府投资为第二国兴建机场

B.某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到某一国家兴办合资企业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某国贷款以开发该国的矿业资源 D.香港某共同基金投资中国股票市场 2.短期资本流动包括以下()。A.暂时周转用的相互借贷 B.国际存款

C.六个月内到期的汇票 D.二年期企业债券

3.市场的不完全性表现在()。

A.信息不产生费用

B.政府价格管制

C.没有贸易障碍

D.反托拉斯法

4.防御性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包括以下几种观点:()。

A.获取自然资源

B.追随领导者

C.对市场的依赖

D.发展中求生存

5.从政治制度分析政治环境的是一国的;()。

A.基本力量

B.制度的弹性

C.政权交替方式

D.政府形态等

6.对外国投资者实行的歧视性政策包括()。

A.限制工业制成品进口

B.限制提成费汇

C.对当地的股权比例要求过高

D.要求有当地人参预企业管理

7.国际直接投资环境中的关键项目包括()。

A.币值稳定程度

B.法律健全程度

C.允许外国所有权比例

D.当地资本的供应能力

8.契约式进入模式在扩展跨国经营方面有以下一些缺陷:()。

A.控制程度低

B.无法克服东道国对进口和外国直接投资的限制

C.培养潜在的竞争对手

D.许可证交易本身在使用上的限制

9.出口进入模式作为一种国际市场进入方式,它有以下这些缺陷:(A.受到贸易和非贸易壁垒的阻碍

B.信息反馈不及时

C.不能满足跨国企业的全球战略目标的实现

D.风险过大

10.跨国经营企业创建国外企业从企业性质角度可以划分为:()。A.国外分公司 B.国外子公司

C.国外避税地公司 D.独资公司

11.货币证券是对货币享有请求权的证券,它包括:()。

A. 本票 B. 提单 C. 汇票 D. 支票

12.有价证券的属性包括:()

A.稳定性

B.长期性

C.分权性

D.收益性

13.下列几种因素中,()能带来系统性风险。

A.某企业生产原料供应短缺

B.市场通货膨胀

C.政府提高利率

D.某行业工人罢工)

14.反映企业资产管理效率的指标有:()。

A.总资产周转率

B.销售收益率

C.速动比率

D.平均应收帐款周转率

15.当代国际投资的新动向包括()等特点。

A.国际间接投资在国际投资总额中的比重迅速增加

B.国际投资来源全球化和“大三角’国家的对外投资集聚化 C.国际投资市场以工业发达国家为主

D.国际直接投资主要流向制造业、服务业等高技术产业部门

16.在进行收购与创建两种方式选择时、跨国公司选择创建方式是因为()。

A.本公司拥有最新技术或垄断性商标 B.目标公司约所在国工业化程度较高 C.本公司历史悠久而增长率较低

D.目标公司所在国有较严格的反托拉斯法

17.国际投资与国内投资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A.国际投资的跨国性 B.国际投资的政府性 C.国际投资的风险性更大 D.国际投资所体现的民族性

18.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间接投资的区别在于:()。

A.国际直接投资能够有效控制投资对象的外国企业,而国际间接投资则不能

B.国际直接投资的投资者拥有所投资企业的10%的投票股,而国际间接投资的投资者只掌握低于10%的表决股

C.国际直接投资的性质和投资过程比国际间接投资来得复杂

D.国际直接投资的风险要大于国际间接投资 19.现代经济理论认为,生产要素可分为()。

A.资本 B.土地 C.劳动力 D.技术

20.国际经济一体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生产国际化

B.资本国际化

C.国际分工的加强

D.生产关系国际化和经济调节国际化

21.根据折衷理论,企业想对外直接投资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A.企业特有的优势

B.内部化的优势

C.国家特有的优势

D.厂商垄断优势

22.现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商标协定有:()。

A.巴黎条约

B.巴黎工业资产保护条例 C.工业资产保护条约 D.马德里协定

23.通常根据国际投资环境的构成因素将投资环境分为:()。

A.广义的投资环境和狭义的投资环境

B.硬环境和软环境

C.自然、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等五部分

D.自然因素、人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24.海默--金德伯格的理论认为垄断优势来自()。

A.市场不完善

B.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

C.要素禀赋

D.特定的区位因素

25.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投资()。

A.是同一概念

B.是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严格区别的概念 C.两者相比,前者比后者包含的内容更广泛 D.两者相比,后者比前者包含的内容更广泛

第二篇:跨国公司与国际技术转让

跨国公司与国际技术转让

摘要: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其他的国际经济合作业务领域,跨国公司都是主要的组织者和承担者,都是最主要的企业形式。跨国公司的发展,直接推动了国际技术交流。跨国公司作为技术输出方在技术转移中往往掌握着当今世界先进的科技成果,通过向外输出技术,可以获得高额的技术转让费用,同时还可以扩大技术的应用范围,进一步开发新的技术,进而获得更大的利益。我国应继续坚持吸收外商投资策略,注重引进技术的实用性与先进性,提高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创新。同时,在我国的为了吸引国外技术而牺牲市场的做法应该进一步改善。

关键字:跨国公司 技术转让 以市场换技术

正文:

一、跨国公司参与国际技术转让的原因分析

(一)国际技术转让是跨国公司实施全球化战略的重要手段

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其主要特征是以世界市场为目标着眼整天利益和长远利益,通过在全球范围的资源配置,实现跨国公司全球利益最大化。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的最核心部分,就是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技术垄断和技术竞争的策略。这既是为了不断推出新的产品,维持或扩大其市场份额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跨国公司为了争夺或保持其在该领域的垄断优势需要,是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技术革命在微电子技术、信息工程、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和太空制造技术等方面,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突破,并迅速应用于生产,导致世界性投资和生产的快速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跨国公司想在全球获得成功,被全球的客户接受,必须积极从世界各地吸收各种技术信息和研究成果,从而才能不断的进行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以保持自身技术的优势和领先地位。

(二)技术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技术更新加快

由于高科技产品的生命周期日益缩短,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成本昂贵,风险较大,如不抓紧利用已发展的技术,这些技术很快就会被新的技术所取代而丧失其价值。技术转让是跨国公司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为了延长技术的使用寿命,在具体进行技术转让时,跨国公司往往根据技术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通过贸易或者投资等方式将技术转让到发展中国家,从而提高技术利用的经济效益,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三)扩大商贸机会,抢先占领东道国市场

发展中国际队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弥补本国技术空白往往持鼓励态度,并制定了多种政策鼓励卡过公司的技术出口和技术投资行为。相应地,为了增加在吸收跨国公司技术出口和技术投资方面的竞争力,许多发展中国家制定了“以市场换技术”的政策,这有有利于跨国公司迅速进入东道国市场,并进一步促进了跨国公司的技术转让。

(四)利用所在国资源,增强竞争力,实现对技术的控制

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拥有比较完整的科研机构和研发体系在某些基础科学领域也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扩过公司通过将次新技术,即处于技术生命周期成熟阶段的技术转让到发展中国家,将当地的科技让人员自愿、自然资源和次新技术相结合,开发出适合当地需求的产品,增强竞争力,同时还可以按照其全球战略的安排,控制技术转移的时间,时间对技术的控制。

(五)实现产品的本地化

在影响经营换季的所有因素中,最为重要的是文化环境。在表面上看,跨国公司的国际技术转移与国际营销的文化环境关系不是很大。其实,任何一项技术成果或者创新产品,都被打上了深深的文化烙印。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建立了各种研发机构,并且还与东道国的有关企业建立各种联系,以便于缩小跨国经营中文化上的差异,实现产品本地化的目的。

二、跨国公司的技术转让策略和技术保护形势

(一)技术转让策略

跨国公司的技术转让策略主要体现在跨国公司向子公司或分支机构转让技术的策略上:

1.转让世纪策略。跨国公司对处于在寿命周期不同阶段 技术采取不同的转让策略。当技术处于创新阶段时不予转让;在技术发展的阶段,处于优势、有利地位的跨国公司也不予以转让;对成熟阶段的技术,大多数跨国公司会予以转让;当技术处于衰退阶段时,跨国公司会千方百计地寻找买主。跨国公司所采取的这种策略旨在延长技术的生命周期。

2.国家类型策略。跨国公司一般首先向发达国家转让技术,若干年之后再将同一技术向新兴工业国际转让,最后才向发展中国家转让。

3.转让方式策略。跨国公司在向发达国家转让技术时,常常采取联合研究与开发或技术互换等方式,而对发展中国家则以技术投资较多,而且往往转让的是成熟的技术或衰退的技术。

4.股权差别策略。跨国公司向全资子公司可以转让处于任何生命周期的技术,可以转让高新技术,而向合资企业和非附属企业只转让一般性技术。

5.以技术换市场策略。跨国公司以技术投资同东道国企业合资坚持经营时,东道国允许跨国公司占有的市场份额越多,它就越愿意转让比较先进的技术。

(二)技术保护形式

长期维持技术优势是跨国公司开展跨国经营的基础。

1.专利是法律授予的并且可以依法行驶的一种权利,其实质是专利申请人将其发明向公众进行充分的公开以换取对发明拥有一定期限的垄断权,保护范围限于所申请的国家和地区,专利期限一般为15年—20年。

2.企业内部保护实质对新技术发明通过在企业内部保密的办法来进行垄断,它是一种民间保护形式,不像专利那样具有法律效力。这种保护形势具有任意性、广泛性和长久性的特征。

3.商标是一种特殊标志,用以区别某一组织的商品和服务与其他相同组织相同或类似的商品和服务。商标通常是法律授予的永久性所有权,可以长期维护商标使用者的产品信誉和影响力。

三、中国经验之“以市场换技术”的多维博弈与对策

第三篇:国际海运跨国公司并购案例

国际海运跨国公司并购案例

一 案例简介

2003年4月10日,香港环球航运集团(BW集团)董事局主席苏海文先生宣布环球航运已持巨资并购挪威航运“老大”本格森集团。这是世界航运史上最大的一次并购。在2003之前,环球航运已实际掌握本格森10%以上股权,此次再收购本格森44.3%的股权,环球航运前后动用14亿美元、持有了本格森55%以上股权,成为世界航运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并购(1999年丹麦马士基并购美国海陆用了8亿美元)。

二 公司简介

香港环球航运

隶属于香港主要的华资家族大财团—包玉刚家族财团。1955年,37岁的包玉刚看好世界航运业前景,成立环球轮船有限公司,拆资70万美元购入一艘27年船龄、载重8700吨的烧煤船,改名为金安号,迈开了创立环球航运集团的第一步。公司初创期,绝大部分船只以长期租约方式予日本航运公司。60年代中期,包玉刚借苏伊士运河关闭、日本对油船的需求激增之机,订造多艘10万吨级以上超级油轮,跻身“世界船王”之列。1979年,环球航运集团步及最昌盛时期,成为世界航运业中高居首位的私营船东集团,共有船舶20艘,总吨位2050万吨,超出排名世界第二的日本三光船务公司一倍,直逼前苏联全国商船总吨位。进入80年代后,在包氏弃舟登陆的方针指导下,公司船队减少至65艘,总吨位约800吨。集团在1986年以前由包玉刚本人亲自管理,1986年以后,由其大女婿苏海文负责管理。

本格森集团

本格森则是全球最大液化气、天然气运输商,总载重量1,230万吨。

本格森环球主业定位于石油、液化气、天然气、矿石、煤等能源运输业务。

三 并购动因

一 国际海运企业并购的外在原因

1战略上的调整和运输业务的重组是各大船公司之间实施收购或兼并的最

基本原因。通过与其他船公司的相互收购与兼并,可以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掌握市场的变化趋势与竞争对手的最新动态,把握市场机会,找准本公司在各航线上的综合竞争能力的位置,尽早的对未来航运走势做出准确的预测,从而巩固自己在某些航线上的地位。

2船公司的投资回报率持续低下亦是造成各大船公司相互收购兼并的重要原因。通过购并可以充分的利用被收购公司在航线上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地位,找准更细化的目标客户并加以渗透,对提高营运效益将起到很大的作用;通过相互购并还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改善航运服务、增加企业营业收入、提高航运企业竞争力,各家船公司之间的强强联合可实现资源共享、降低营运成本、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

3并购能有效遏止由于航线上运力严重过剩所引起的相互恶性杀价现象,保持航线的稳定健康发展,船公司也能得到良好的增长。

二 国际海运企业并购的内在原因

1获取垄断地位,取得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

一个海运企业通过合并或兼并另一家海运企业,不仅可能扩张自己的船队规模,而且可以消除潜在的竞争对手。规模效益是海运企业成败的关键,强强合作是增大规模效益、降低海运企业管理成本的有效手段。强强联盟是一种协作效应,使海运企业管理成本的降低,进而导致更大的利润产出。

2获取技术与管理人才,提高企业经营水平

常常有这种情况,一家具有发展潜力的海运企业因缺乏某种技术或管理人才而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如果这家海运企业不能得到这种技术或人才,或自己研究和开发的费用高于由合并、兼并所带来的成本,就要采用合并与兼并的方式来获得此种技术与人才。

3.合理避税,增加利润

税务考虑常常是合并、兼并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世界海运界流行着“税收损失结转”的做法,即某一海运企业因各种因素导致经营亏损时,可以享受所在国的税务结转的纳税救济。以税收考虑为目的的兼并不适用于控股公司。

四 结果

BW集团如今控制着150艘天然气运输船、原油和化学品船、干散货船和

FPSO船。

本格森于2006年以BW天然气运输公司的名称再次上市,如今这个全球最大的天然气海运企业和其他挪威船运公司一样,由于在监管规定变更后背负了沉重的税务负担而步履维艰。BW集团旗下的FPSO部门BW Offshore也在奥斯陆上市。

本格森是挪威最大的散货船公司,但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环球航运主要感兴趣的其实并不是本格森的散货市场份额,而是其液化气、天然气运输业务。他们把此次收购称为“双剑合璧”之作,因为此前环球航运是全球最大石油运输商,总载重量900万吨,本格森则是全球最大液化气、天然气运输商,总载重量1230万吨。并购成功后,新环球航运已将主业定位于石油、液化气、天然的运输。五经验

1是大量新技术在船舶建造和远洋航行控制上的应用,使造船技术更加成熟、船舶建造周期大大缩短,也使船舶的运营更科学、更便捷;

2是产业分工所造成的世界性产业转移,使船舶建造成本大大降低;是行业发展的成熟。其标志是行业内的分工更细、更专业。围绕航运,形成了非常专业的船舶管理、融资,船员的培训、管理、雇佣等市场。是船公司的并购,已不单单是市场战术,而完全是企业战略层面上的动作。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航运界并购不断。

六 启示

1环球航运并购本格森案再次启示我们,要在更高层次上诠释、理解“从拥有向控制转变”的思想,实现从产业控制到控制行业的转变。换句话说,不仅关注一条船、一个企业,甚至一个产业,而是要着眼于对整个行业的控制。

2并购企业选择很重要,横向并购风险相对于混合并购和纵向并购来说小一些,企业选择也更容易一些。横向并购企业选择应该根据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国际航运业趋于垄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并购是扩大公司世界市场份额和竞争力最有效也是最快的方式。选择和自己公司市场互补,运营航线互补的企业,可以帮助自己快速战略世界市场。并购后的整合也是很重要的,有效利用被并购公司的人力资源、客户资源,以及其他优势,可发挥多元化经营的优势。

第四篇:《从跨国公司财务管理谈国际避税》

《从跨国公司财务管理谈国际避税》

班级:

姓名:

学号:

年月日

摘 要:在华跨国公司国际避税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变得日益突出。目前我国反国际避税立法和实践还有许多不足。文章分析了跨国公司国际避税的一般形式及在华避税行为,揭示了我国反国际避税立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关键词:跨国公司; 国际避税; 法律适用

世界上没有两国的税制完全相同,各国税制的差异性给跨国公司的国际避税活动提供了空间。跨国公司每年都要制定全球税务计划,把公司的税负安排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发生,从而实现其全球税负最小化的目的。

跨国公司是指分布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的企业实体,各个实体通过一个或数个决策中心,在一个决策系统的统辖之下开展经营活动。由于经营的跨国性、战略的全球性、管理的集中性以及母子公司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产生了跨国公司国际避税这一特殊的法律问题,即跨国公司跨国境或税境,利用各国税法规

定的差别和漏洞,以种种公开的、不违法的手段,减轻其总体税负的行为。主要手段有:

1.转让定价,指跨国公司违背市场公平定价,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订立有关商品、资本、技术、劳务、信贷等的内部交易价格,从而使跨国公司总体税负大大减少。它是国际避税中最常见的一种手段。

2.利用避税港避税,指跨国公司在避税港注册一个只具法人实体形式而不作实质经营的基地公司,将在避税港境外的财产和所得汇集到基地公司的账户上,从而实现避税的目的。

3.实施资本弱化,指跨国公司利用国际市场上债权融资税负低于股权融资的优势,把本来应以股份形式投入的资金转为采用贷款方式提供,从而逃避或减轻其本应承担的税负。

4.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指跨国公司利用一些国家吸引外资的税收优惠政策避税,这种形式在发展中国家运用较多。

法国一家跨国钢铁公司在英国从事经营活动,但是为了避免成为英国居民纳税企业,曾这样安排:第一,英国股东不参与企业管理活动,选择非英国居民从事管理工作;第二,不在英国召开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公司有关材料、档案、报告等都放在英国以外的地方;第三,不用英国电话、传真发布指令;第四,专门成立一家独立服务性公司处理公司有关事务。经过这样安排,该公司成功地避免成为英国居民纳税人,12年里在英国避税额达8000万美元。

苹果最近被指逃税,甚至苹果CEO蒂姆?库克也被请到了国会。库克在听证会上称,苹果实际上是美国最大纳税大户外,国会所指责的行为只是苹果的合理避税而已。

苹果行为的确合法。多少年来,很多公司采用这样或那样的“避税港”方式,使税收资金尽量不要那么惊人,但苹果的问题是:它采用的手段已经高明到超越大部分人想象。

四年里,苹果把近300亿美金利润倒入一个爱尔兰的子公司,以达到避税目的。因为按爱尔兰政策,谁实际控制公司谁需要缴税,跨境企业的子公司不需向爱尔兰当地缴税。与此同时美国政策规定,只有公司地址在美国的企业才需要缴税。

换言之,苹果这部分利润在爱尔兰和美国都没有交税,而大部分企业实施的“避税港”终归要在一个地方落地,通常做法是:哪个地方税率低,就把利

润放到哪边去。

有趣的是,库克还向国会提出了三点建议,包括将美国企业的营业税由现在的35%降为25%等。他说:“我们将这件事视为一次机会而不是曝光,因为它可以帮助人们理解真正的问题所在。”

美国公司CEO或总裁因为一些事情被召到国会其实常见,但他们往往:第一,否认不当行为;第二,否认个人责任。比如说公司太大,有些事情是其下属干的,而他不知情;第三,采取“第五修正案”,其规定政府不能强迫个人去说一些伤害自己的话,即有权不连累自己。

应对国际避税之坚盾

国际避税活动的主要制约因素就是世界各国的反避税规则。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促使世界各国都对反避税工作开始重视起来。

1.弥补税法漏洞

很多国家在弥补税法漏洞方面,设立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款即假交易条款。这个条款对于区分有真实商业经营需要的交易和纯粹为了避税目的交易意义重大。假交易就是指利用合法的假交易形式来实现其避税的目的。比如在国际避税地或低税国建立一家“发票公司”,从而在购买者和销售者之间充当交易中介,使部分利润能够享受低税率优惠。各国税法中赋予税务管理机关对假交易进行处理的权力不一样,美国和英国很早就采取了这一种规则,并赋予税务机关认定并处罚假交易的权力。

2.打击转让定价

几乎所有的国家,在税法中都有专门的应对转让定价规则。这些规则允许税务机关检查跨国公司与关联企业和个人间交易的价格,并对那些异常的价格进行调整,调整的依据就是没有关联关系的企业间独立竞争价格。如果没独立竞争价格作为参考的,那么可以分别依次按成本加价法、转售价格法、利润分劈法、可比利润法、交易净毛利法进行调整。

由于某种特殊原因而导致可比非受控制价格不能获得时,比如集团公司内部转让的中间原材料、半成品等,大多数国家都采用成本加价法和转售价格法。成本加价法是从供应商发生的原有成本开始适当地加价来确定公平的市场价格;转售价格法则从另一端出发,从产品卖给无关联关系的企业的价格出发,减去一个合理的毛利来确定。当然这两种方法也都要求在交易的两端存在独立竞争价格。如果交易两端的独立竞争价格也不能获得,有些国家则采用利润分劈法,这一方

法也就是把在受控制的交易中产生的利润在交易双方间分配,以使得双方都能得到在正常的独立交易情况下能取得的利润。可比利润法和交易净毛利法偏离传统的独立竞争价格比较远,实际是根据企业的资产、成本、销售收入等因素来估计企业可能会取得的一个合理的利润水平,所以它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

3.国际社会反对有害税收竞争

避税地给跨国公司提供的巨大避税机会已经引起了发达国家的广泛关注。经合组织、欧盟都认为,国际避税地为了增加本国或本地区的税收收入,吸引外来资本,采取不合理的低税率或优惠待遇,扭曲了国际资本的流动,对世界各国都不利。由发达国家所组成的国际性组织正在采取措施,要求那些典型的国际避税地国家或地区消除不当的税收制度,否则可能会对其进行经济制裁。

4.防止滥用税收协定规则

在很多国家税法中,防止滥用税收协定的一项重要条款就是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条款是指实质比形式更重要,也就是说哪怕纳税人交易的形式符合法律规定,但只要能找到依据认为这笔交易的真实动机是出于避税目的,那么税务机关有权对其进行调整。这也是普通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区别,在普通法系中,法律传统认为形式合法就合法,而在大陆法系中,法律传统认为实质比形式更重要。

参考文献

[1] 刘璐.从法律规制角度看跨国公司避税问题[EB/OL].[2] 白艳,李刚.国际避税问题浅析[J].理论导刊

[3] 高华.《国际避税与反避税法律问题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 殷雁双.《反跨国公司国际避税研究》[J].河北法学

[5] 刘英.外企避税与我国的反避税措施[D].大连海事大学

[6] 王佳.国际避税与反避税法律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

[7] 马龙.转移定价对税法的隐性削弱及规制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

[8] 应小陆.资本弱化税制:安全港规则的国际应用实践及启示

第五篇:跨国公司筹投资案例分析

跨国公司筹投资案例分析——可口可乐公司

一、公司简介

1、公司概况

可口可乐公司(Coca-Cola Company)成立于1892年,总部设在美国乔亚州亚特兰大,是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除全球最有价值品牌可口可乐外,可口可乐公司还生产全球前5大饮料中的另外3个,包括健怡可口可乐、雪碧和芬达,以及大量其他种类的饮料,包括无糖饮料、水、果汁和果味饮料、茶、咖啡和运动饮料等。通过全球最大的分销系统,200多个国家的消费者每日享用超过13亿杯可口可乐产品,拥有全球48%市场占有率以及全球前三大饮料的二项,在美国排名第一的可口可乐为其取得超过40%的市场占有率。

2、公司财务概况

作为一家世界型的大型跨国公司,可口可乐公司历年的财务状况都非常稳健。2005年,可口可乐在《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在第257位,年营业收入为219.62亿美元。截止2011年第二季度,该公司全年总营收465.42亿美元,同比增长33%;实现净利润85.72亿美元,较2010年的118.09亿美元下滑27.4%.可口可乐方面表示,业绩下滑主要与上年同期和公司的装瓶业务交易有关,“很多企业发生大额的一次性收益事件,业绩均会有大幅度的波动”。2010年3月份,可口可乐对外宣布,以130亿-15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旗下最大瓶装厂CCE的北美业务,而交易不涉现金,所涉股份价值34亿美元,完成收编后,可口可乐将承担其88.8亿美元的债务。

可口可乐公司在2011年全年销量增长5%,其中中国市场在第四季度及全年销量分别增长10%及13%,这意味着在过去10年中,已有9年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在北美,日本和德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市场实现稳定增长,并在关键的新兴市场如印度和中国实现两位数增长。具体到可口可乐公司在全球市场的5大区,其中欧亚及非洲大区,全年销量增长6%,净收入增长11%;欧洲地区销量增长2%,净收入增长4%;拉美地区销量增长6%,净收入增长16%;北美地区销量增长4%,净收入增长4%;太平洋地区销量增长5%。

3、跨国营销与本土营销并重——以可口可乐在中国为例

在中国,可口可乐是中国最著名的国际品牌之一,在中国软饮料市场上占主导地位,其系列产品在中国市场上是最受欢迎的软饮料。目前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市场有超过50种不同饮料,令消费者在各种场合都有丰富选择可以怡神解渴。可口可乐积极推进本地化进程,目前所有中国可口可乐装瓶厂使用的浓缩液均在上海制造,98%的原材料在中国当地采购,每年费用达8亿美元。可口可乐系统自1979年重返中国至今已在中国投资超过50亿美元。到2012年,在中国内地已建有41家装瓶厂。目前可口可乐中国系统员工已超过48000人,99%的员工为中国本地员工。可口可乐中国系统在中国已经捐资超过2亿元人民币,支持了众多全国性和地区性社会公益事业。

二、公司国际投资管理概况

1、在中国的投资情况

近10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在中国投资。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于2001年就吸收了外资446亿美元,是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是世界上第六大投资吸引国。可口可乐公司是最早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其早在20年前就开始了中国的历程,到现在,可口可乐已是无处不在,人人皆知了。可口可乐公司在刚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时,选择了中粮公司作为独家代理,以寄售方式销售给外宾,为可口可乐打开市场奠定了基础。随后,与中粮公司合作建立可口可乐灌装厂,同时,又同中国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几家雪碧和芬达灌装厂。

到1992年,可口可乐公司已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珠海、南宁、海南、厦门、杭州、南京、大连共11个省市,建成投产12家装瓶厂,覆盖3.8亿人口。截止至2009年,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累计投资16亿美元,与中粮集团、嘉里集团和太古集团紧密合作,在全国各地建立了数十个装瓶公司和工厂。最近3年,可口可乐联手在华装瓶合作伙伴太古集团和中粮可口可乐,共计投资总额已超过30亿美元。可口可乐在2012年至2014年的3年时间,公司及其装瓶合作伙伴将在中国市场再投入40亿美元。

可口可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穆泰康表示,中国是可口可乐的第三大海

外市场,这块业务正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中国现在的消费品市场仍然是处于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可口可乐面对具有了一定竞争力的中国饮料企业,如何继续扩大其影响力,是其投资的主要障碍和考虑。虽然可口可乐的品牌效应已经形成,但其仍然注重宣传与公益活动,进一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其在中国的投资提供了41万个就业机会,直接注入资金80亿元人民币,间接创造了220亿元人民币的增加值。可口可乐公司还向中国希望工程捐款3000万元人民币,捐建52所希望小学,使6万多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这些都为可口可乐公司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说是一种隐性的投资。

2、在其他国家的投资情况

可口可乐饮料于1886年诞生于美国,1892年Candler成立了可口可乐公司,被称为“可口可乐之父”。可口可乐已经成为了美国的民族精神的象征,到2001年,全美已经共有200万家商店、45万家餐厅及140万个贩卖机和冷藏柜销售可口可乐产品。

二战后,可口可乐跟随美军一起登陆日本市场,但当时主要是为在日本的美军供应,并不销售到日本国内。可口可乐公司瞄准日本市场后,开始在美国政府和日本政府之间活动,当时对自由化相当谨慎的日本政府允许在一定的条件下进口可口可乐原液。日本国内清凉饮料界强烈反对可口可乐的进入,纷纷向政府提出异议。但是,可口可乐公司还是顺利地进入了日本市场,在东京成立东京可口可乐公司,井在1961年日本撤消外资进入限制之后,一口气设立了16处分公司,以可口可乐独特的品质和方式在日本经营销售,而日本国民也很快地接受了可口可乐。除日本外,可口可乐也顺利进入了欧洲市场,占了市场份额的50%。近来,可口可乐公司公司计划自2012年至2016年在俄罗斯投资30亿美元,以保证公司在俄业务的可持续增长。穆泰康表示,俄罗斯市场潜力巨大,可口可乐饮料在俄销量已连续六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

除了欧洲和日本,可口可乐公司还在世界各大洲的其他国家进行了投资。可口可乐公司从2010年开始在非洲每年的投资额将增加一倍,达到10亿美元。可口可乐(南非)公司总裁威廉.艾格比向路透社透露,每年增加的投资额将用于增加公司自身的各项能力建设,以便满足非洲大陆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非洲的销售额目前约占可口可乐公司全球收入的7%。艾格比表示,该公司的目标是在未来十年之内将此比例增加一倍。此外,可口可乐也在东南亚加大了的投资,以越南为例,目前,可口可乐越南公司分别在胡志明市、河内及岘港三个城市兴建了工厂,工作人员达1600人。可口可乐越南公司2010年增长率达愈26%,越南消费者已饮用9亿个可口可乐饮料产品。10年以来可口可乐公司已经对越投资

2.8亿美金, 本公司拟从现在至2013年继续对越追加2亿美元投资金额。

三、问题和建议

问题:

一、可口可乐公司对自身产品安全问题的处理不能自己监管自己,自己裁判自己。可口可乐公司内部员工通过微博爆料,消毒用的含氯处理水混入公司9个批次12余万箱价值约500万元人民币的可口可乐产品中,部分产品已被当作合格产品销往市场。该新闻在经过长时间的发酵后才促使可口可乐公司展开自查,但让人奇怪的是我们在这里却没有看到食品监管机构的影子。为何如此重大的事件却无法刺激监管机构应有的嗅觉?

无论可口可乐公司如何为自己的产品辩解或展开补救措施都不过是一种面对公众的自我反省和自我裁判。此种行为的公正性和权威性显然很难得到保证。

二、可口可乐公司对问题产品的保守处理不够规范。可口可乐公司对问题产品采取的是更换政策。此种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在消费者发现问题产品的质量隐患时有权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或食品安全法要求销售者给予赔偿而非简单的产品更换。而对于已经销售出去的问题产品如果被饮用显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产品的危害问题。

三、在隐患问题出现后,可口可乐公司并未将问题迅速上报主管部门,对食品安全隐患的控制无法起到实质作用。

可口可乐问题产品处理暴露了我国在食品安全问题处理上的程序漏洞。正是这些漏洞导致一些食品安全问题出现后无法发现并追究真正行为人的法律责任。收购汇源公司案例:

2008年9月3日,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与旗下全资子公司Atlantic Industries联合宣布,将以每股12.20港元、合计179.2亿港元(约合24亿美元)的代价,收购汇源果?­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汇源果?­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此外,还计划收购汇源果?­公司所有可转换流通债券和期权,交易总价值达196亿港元(约合25.1亿美元)。合计持有汇源果?­公司66%股份的汇源果?­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汇源控股公司)、法国达能集团和美国华平基金三大股东表示接受并做出不可撤回的承诺。这不仅是我国食品及饮料业有史以来的最大交易,也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一宗外资并购。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饮料公司,可口可乐为何要耗费巨资并购汇源果?­公司?汇源果?­公司的三大股东,尤其是实际控制人朱新礼,缘何接受并购?“以身试法(2008年新版《反垄断法》)”的并购双方,各得其所的胜算有多大?该并购案有哪些值得我们反思的呢?

一、可口可乐公司的并购动机

可口可乐公司是软饮料销售市场的领袖和先锋,亦是全球最大的果?­饮料经­销商。透过全球最大的分销系统,可口可乐产品畅销200多个国家及地区,拥有全球软饮料市场48%的市场占有率。其品牌价值已超过700亿美元,是世界第一品牌。以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公司,创下可口可乐公司1927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最大手笔的收购纪录,也是其自1892年成立以来的第二大收购案。那么,可口可乐为何要高价并购汇源果?­公司呢?

1.饮料市场呈现的态势。目前,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饮料市场正面临着很大的经­营压力:碳酸饮料的销售下降,可乐的市场份额被百事赶超,纯净水方面无法与娃哈哈抗衡,在果?­市场输给了汇源,茶饮料上则输给了康师傅和统一。尽管棕色带汽的可乐产品永远是可口可乐公司的立身之本,但非碳酸饮料,特别是果?­饮料在健康和营养方面更胜一筹。如美国超市所出售的饮料中,超过2/3都是果?­饮料,尤以营养丰富的100%纯果?­最受欢迎­。虽然我国的多数消费者仍喜欢直接食用新鲜水果,但随着消费习惯的改变,人们对果?­饮料的接受度将急剧上升。为此,可口可乐公司制定了全方位发展饮料业务、加大非可乐市场特别是果?­市场的经­营战略。

2.汇源品牌的吸引力。可口可乐公司赶超我国本土品牌的最好手段,除了利用其强大的品牌优势,就是凭借其经­济实力和娴熟的资本运作,并购知名的本土品牌,加速本土化的布局。而汇源果?­公司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是我国最大的果?­供应商和出口商,在纯果?­和中浓度果?­市场稳居领导地位,所占份额分别高达42.6%和39.6%。其汇源品牌又是我国果?­行业的第一品牌,被评为“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中国最具影响力品牌”、“消费者心目中理想品牌第一名”等。如果收购成功,可口可乐公司将取得汇源果?­公司引以为傲的品牌价值、市场份额、市场潜力和营销网络,再加上可口可乐公司在低浓度果?­市场上的优势,二者的产品将形成良性互补。因此,倚仗两者的品牌效应和渠道协­同,再辅以出众的资源整合能力、国际市场营销手段和产品研发优势,可口可乐公司在与我国同类企业的竞争中,无疑将占得先机。

反思:

1.品牌意识的培育。品牌是国际公认的无形资产,支配着企业的生命力。一个区域或某个产业的知名品牌只有经­过长时期的历史积淀,并能带来民族自豪感,才算得上是民族品牌,而要从民族品牌跨越为世界性品牌,则必须得到世界的认可。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消费者的忠诚度和文化归属感,还需要企业家的忠诚度和归属感,两者缺一不可。因此笔者认为,企业家对处于上升周期的民族企业和民族品牌,应当有长远的发展眼光,而不是将其轻易出售。虽然跨国公司的并购行为有助于企业融入国际市场,但很难想象一个国家不存在自己的民族品牌乃至世界性品牌。我们有必要建立一个整体的民族品牌发展战略,营造一种尊重本土品牌的人文环境,不仅使民营企业家能够得到更多的社会价值认同,而且在产业政策、金融政策、财税政策和资本市场等方面要积极支持民族品牌的发展。

2.民族品牌的保护。我国的《反垄断法》还是一部新法,对民族品牌的保护力度还不够大,将很难阻止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果?­这一类针对国内行业龙头祭出的“斩首”行动。而民族品牌的兴衰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弱,还影响到国家形象和民族信心。当初美国百

事公司将以300亿欧元并购达能集团的传言甫出,即在法国引发了一场“达能保卫战”。因为达能被视为“法国工业的瑰宝”,收购达能等于是夺走了法国的工业之魂,会对国家经­济造成连锁性的负面影响。此后,法国作出政策调整,使政府有权禁止具有战略意义的企业被外国公司控制。为了防止民族品牌的流失,美国也制定了一系列完备的政策性保护和扶植措施,如对内有《购买美国产品法》,规定美国联邦政府机构除特殊情况外,必须购买本国产品,而且工程和相关服务也必须由国内供应商提供;对外有著名的“301条款”,规定美国可以对任何损害本国商业利益的国家进行贸易制裁,从而为美国本土品牌提供庇护。因此,我国要改变制造大国、品牌小国的形象,除了需要努力培育民族品牌外,还需要国家政策提供必要的保护。

3.企业家的退出机制。我国目前的企业家退出模式不外乎四种情形:一是因企业破产倒闭无奈退出;二是企业家的子女接班;三是因企业被并购而出局;四是企业家自然死亡。朱新礼出售汇源果?­公司,固然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但他本人其实也是无奈的。我们需要的不是简单地阻止一两项收购的进行,也不是对企业家的经­济活动施加道德评判,而是应以此为契机,着手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经­理人治理模式,从而为企业家退出提供正常的平台,也减少企业家退出带来的产生冲击。

建议:可口可乐公司应该事先做下调查,了解一下中国人民对汇源公司的支持程度和政府的关于收购方面的政策。

第一是阐明与战略计划相关的财务措施,然后以这些措施为基础,设定财务目标并且确定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应当采取的适当行动。

第二步,在客户和消费者方面也重复该过程,在此阶段,初步的问题是“如果我们打算完成我们的财务目标,我们的客户必须怎样看待我们?”

第三步,让员工们明白客户和消费者转移价值所必须的内部过程。然后CCBS的管理层问自己的问题是:自己是否具备足够的创新精神、自己是否愿意为了让公司以一种合适的方式发展而变革。经过这些过程,CCBS能够确保各个方面达到了平衡,并且所有的参数和行动都会导致向同一个方向的变化。但是,CCBS认为在各方达到完全平衡之前有必要把不同的步骤再重复几次。

下载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练习题(最终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练习题(最终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企业与跨国公司投资纠纷的法律思考

    我国企业与跨国公司投资纠纷的法律思考 何家芳 (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北京101416)摘要:本文结合达能与娃哈哈并购纠纷案例,分析在跨国公司投资过程当中我国企业与其产生纠纷的原因......

    国际货物运输练习题范文

    国际货物运输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对北美出口货物通常所使用的运输单据是。A、铁路运单正本B、承运货物收据C、海运提单D、航空运单2.按《UCP500》解释,若信用证条款中未......

    《国际市场营销》练习题

    《国际市场营销》练习2 一、名词解释 1、国际市场细分——就是根据顾客的购买习惯和购买行为的差异,将具有不同需求的消费者群划分成若干个子市场。 2、无差异营销策略——无......

    国际商法思考与练习题答案

    第二章 3.为什么大量投资者愿意采用个人独资形式? 相对于合伙制的其他类型,普通合伙、有限合伙和有限责任合伙等合伙制的其他类型,个人 独资的优点主要表现为: 1、 设立程序简......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

    跨国公司的跨文化管理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发展中作用越来越明显,跨国公司也显得愈发活跃。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跨国公司仍有一个巨大的问题要去面对,文......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 一、 名词解释 1、 资本国际化是指资本越出民族国家的界限,子啊国际范围内不断的运动的过程。 2、 股权式合资企业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国民或企业......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案例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案例 组员:毛方舟、张贝希 戴姆勒·克莱斯勒的中国之行 【概要】 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由原德国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与美国克莱斯勒汽车......

    国际投资讲稿

    租赁业以租赁渗透率为主要指标考核一国的租赁发展程度。国际上目前有两种计算租赁渗透率的方法:1、设备租赁额占用一国(地区)设备投资总额的比例;2、租赁额占一国(地区)GDP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