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连杆设计说明书
连杆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要求:
1.了解活塞、连杆、曲轴的设计基准、工艺基准、和加工基准。2.正确的表达零件的形状,合理布置试图。3.正确理解和标注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4.能读懂图样上的技术要求。5.正确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6.熟练掌握AutoCAD绘制工程图纸。连杆的作用
连杆的作用是将活塞承受的力传给曲轴,并使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连杆由连杆体、连杆盖、连杆螺栓和连杆轴瓦等零件组成,连杆体与连杆盖分为连杆小头、杆身和连杆大头。连杆小头用来安装活塞销,以连接活塞。连杆大头与曲轴的连杆轴颈相连。一般做成分开式,与杆身切开的一半称为连杆盖,二者靠连杆螺栓连接为一体。连杆轴瓦安装在连杆大头孔座中,与曲轴上的连杆轴颈装和在一起,是发动机中最重要的配合副之一。常用的减磨合金主要有白合金、铜铅合金和铝基合金。
连杆机构中两端分别与主动和从动构件铰接以传递运动和力的杆件。例如在往复活塞式动力机械和压缩机中,用连杆来连接活塞与曲柄。连杆多为钢件,其主体部分的截面多为圆形或工字形,两端有孔,孔内装有青铜衬套或滚针轴承,供装入轴销而构成铰接。连杆是汽车发动机中的重要零件,它连接着活塞和曲轴,其作用是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并把作用在活塞上的力传给曲轴以输出功率。连杆在工作中,除承受燃烧室燃气产生的压力外,还要承受纵向和横向的惯性力。因此,连杆在一个复杂的应力状态下工作。它既受交变的拉压应力、又受弯曲应力。连杆的主要损坏形式是疲劳断裂和过量变形。通常疲劳断裂的部位是在连杆上的三个高应力区域。连杆的工作条件要求连杆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抗疲劳性能;又要求具有足够的钢性和韧性。传统连杆加工工艺中其材料一般采用45钢、40Cr或40MnB等调质钢。
连杆组
连杆组包括连杆体、连杆盖、小头衬套、连杆瓦、连杆螺栓、连杆螺母等。在三维造型时,可以将连杆体、盖、螺栓等作为一体,因小头衬套材料为铜铅合金,可以分开造型,然后组装成一体进行分析。
一般认为连杆小头随活塞组作往复运动,连杆大头作随曲拐作旋转运动,连杆杆身作复杂的平面运动。
将连杆组件的质量转换成集中于活塞销中心的往复质量m1和集中于曲柄销的旋转质量m2。根据力学原理:质量转换必须满足下列3个条件: ① 质量不变:简化前后的质量不变; ② 质心位置不变:系统质心与连杆组质心重合。
③ 系统对质心的转动惯量不变:简化的质量对质心的转动惯量之和应等于原来的转动惯量; 连杆的受力
连杆是汽车发动机中的重要零件,它连接着活塞和曲轴,其作用是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并把作用在活塞上的力传给曲轴以输出功率。连杆在工作中,除承受燃烧室燃气产生的压力外,还要承受纵向和横向的惯性力。因此,连杆在一个复杂的应力状态下工作。它既受交变的拉压应力、又受弯曲应力。
连杆螺栓
连杆螺栓是连接连杆大端与轴承座的至关重要的连接螺栓。连杆螺栓的受力:
二冲程柴油机的连杆螺栓:预紧力。
四冲程柴油机的连杆螺栓:预紧力,惯性力拉伸,大端变形产生附加弯矩; 材料:选用韧性好,强度高的优质碳钢或合金钢;
结构:耐疲劳的柔性结构(增加螺栓长度,减小螺栓杆部直径以增加螺栓柔 度);精细加工螺栓螺纹;断面变化处及螺纹处采用大圆角过渡;保证螺 栓 头与螺母支承平面与螺纹中心线垂直。
连杆螺栓的类型:用螺帽连接与不用螺帽连接两类。
连杆螺栓的安装: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安装预紧力的大小、预紧方法、预紧次序等)。
连杆损坏形式
连杆的主要损坏形式是疲劳断裂和过量变形。通常疲劳断裂的部位是在连杆上的三个高应力区域。连杆的工作条件要求连杆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抗疲劳性能;又要求具有足够的钢性和韧性。传统连杆加工工艺中其材料一般采用45钢、40Cr或40MnB等调质钢,但现在国外所广泛采用的先进连杆裂解(conrod fracture splitting)的加工技术要求其脆性较大,硬度更高,因此,德国汽车企业生产的新型连杆材料多为C70S6高碳微合金非调质钢、SPLITASCO系列锻钢、frACTIM锻钢和S53CV-FS锻钢等(以上均为德国din标准)。合金钢虽具有很高强度,但对应力集中很敏感。所以,在连杆外形、过渡圆角等方面需严格要求,还应注意表面加工质量以提高疲劳强度,否则高强度合金钢的应用并不能达到预期果。
对连杆的要求:
①连杆应耐疲劳、抗冲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②连杆长度应尽量短,以降低发动机的高度和总重量。
③要求连杆轴承工可靠寿命长重量加工容易拆装维修方便。
连杆的工艺特点
(1)连杆体和盖厚度不一样,改善了加工工艺性。连杆盖厚度为31mm,比连杆杆厚度单边小3.8mm,盖两端面精度产品要求不高,可一次加工而成。由于加工面小,冷却条件好,使加工振动和磨削烧伤不易产生。连杆杆和盖装配后不存在端面不一致的问题,故连杆两端面的精磨不需要在装配后进行,可在螺栓孔加工之前。螺栓孔、轴瓦对端面的位置精度可由加工精度直接保证,而不会受精磨加工精度的影响。
(2)连杆小头两端面由斜面和一段窄平面组成。这种楔形结构的设计可增大其承压面积,以提高活塞的强度和刚性。在加工方面,与一般连杆相比,增加了斜面加工和小头孔两斜面上倒角工序;用提高零件定位及压头导向精度来避免衬套压偏现象的发生,但却增加了压衬套工序加工的难度。
(3)带止口斜结合面。连杆结合面结构种类较多,有平切口和斜切口,还有键槽形、锯齿形和带止口的。该连杆为带止口斜结合面。
精加工基准采用了无间隙定位方法,在产品设计出定位基准面。在连杆杆和总成的加工中,采用杆端面、小头顶面和侧面、大头侧面的加工定位方式;在螺栓孔至止口斜结合面加工工序的连杆盖加工中,采用了以其端面、螺栓两座面、一螺栓座面的侧面的加工定位方法。这种重复定位精度高且稳定可靠的定位、夹紧方法,可使零件变形小,操作方便,能通用于从粗加工到精加工中的各道工序。由于定位基准统一,使各工序中定位点的大小及位置也保持相同。这些都为稳定工艺、保证加工精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连杆加工的工艺流程
连杆加工的工艺流程是:拉大小头两端面——粗磨大小头两端面→拉连杆大小头侧定位面→拉连杆盖两端面及杆两端面倒角→拉小头两斜面→粗拉螺栓座面,拉配对打字面、去重凸台面及盖定位侧面→粗镗杆身下半圆、倒角及小头孔→粗镗杆身上半圆、小头孔及大小头孔倒角→清洗零件→零件探伤、退磁→精铣螺栓座面及R5圆弧→铣断杆、盖→小头孔两斜端面上倒角→精磨连杆杆身两端面→加工螺栓孔→拉杆、盖结合面及倒角→去配对杆盖毛刺→清洗配对杆盖→检测配对杆盖结合面精度→人工装配→扭紧螺栓→打印杆盖配对标记号→粗镗大头孔及两侧倒角→半精镗大头孔及精镗小头衬套底孔→检查大头孔及精镗小头衬套底孔精度→压入小头孔衬套→称重去重→精镗大头孔、小头衬套孔→清洗→最终检查→成品防锈。
设计小结
本次设计是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它在我们大学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我对本次课程设计非常重视。
我们这次的设计、学习是分阶段进行的,还不能做到全局把握,面面俱到,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和缺点。通过对本次课程设计过程及老师指点的回顾和总结,可以系统地分析一下整个设计、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通过总结,还可以把平时听课时还没有弄懂、弄透的问题加以学习巩固,以获得更多的收获,更好的达到课程设计的预期目的和意义。
此次课程设计对给定的零件图分析并进行CAD绘图,考查了我们对零件图的读图能力以及CAD的使用能力,利用近两个星期的课程设计,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助于今后工作。本次课程设计使我更加熟练的掌握了AUTOCAD的使用方法,并获得了很多以前没有学到的使用技巧。
第二篇:发动机连杆设计说明书
发动机连杆设计说明书
学
院:
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年级:
交通班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2011
年X月
X日
连杆的设计
1.1
连杆的工作情况、设计要求和材料选用
1、工作情况
连杆小头与活塞销相连接,与活塞一起做往复运动,连杆大头与曲柄销相连和曲轴一起做旋转运动。因此,连杆体除有上下运动外,还左右摆动,做复杂的平面运动。
2、设计要求
连杆主要承受气体压力和往复惯性力所产生的交变载荷,因此,在设计时应首先保证连杆具有在足够的疲劳强度和结构钢度。如果强度不足,就会发生连杆螺栓、大头盖或杆身的断裂,造成严重事故。
所以设计连杆的一个主要要求是在尽可能轻巧的结构下保证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为此,必须选用高强度的材料;合理的结构形状和尺寸。
3、材料的选择
为了保证连杆在结构轻巧的条件下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采用精选含碳量的优质中碳结构钢45模锻,表面喷丸强化处理,提高强度。
1.2
连杆长度的确定
设计连杆时首先要确定连杆大小头孔间的距离,即连杆长度它通常是用连杆比来说明的,通常0.3125,取,则。
1.3
连杆小头的结构设计与强度、刚度计算
1、连杆小头的结构设计
连杆小头主要结构尺寸如图1所示。
为了改善磨损,小头孔中以一定过盈量压入耐磨衬套,衬套大多用耐磨锡青铜铸造,这种衬套的厚度一般为,取,则小头孔直径,小头外径,取。
2、连杆小头的强度校核
以过盈压入连杆小头的衬套,使小头断面承受拉伸压力。若衬套材料的膨胀系数比连杆材料的大,则随工作时温度升高,过盈增大,小头断面中的应力也增大。此外,连杆小头在工作中还承受活塞组惯性力的拉伸和扣除惯性力后气压力的压缩,可见工作载荷具有交变性。上述载荷的联合作用可能使连杆小头及其杆身过渡处产生疲劳破坏,故必须进行疲劳强度计算。
图1
连杆小头主要结果尺寸
(1)衬套过盈配合的预紧力及温度升高引起的应力
计算时把连杆小头和衬套当作两个过盈配合的圆筒,则在两零件的配合表面,由于压入过盈及受热膨胀,小头所受的径向压力为:
(1)
式中:—衬套压入时的过盈,;
一般青铜衬套,取,其中:—工作后小头温升,约;
—连杆材料的线膨胀系数,对于钢;
—衬套材料的线膨胀系数,对于青铜;、—连杆材料与衬套材料的伯桑系数,可取;
—连杆材料的弹性模数,钢[10];
—衬套材料的弹性模数,青铜;
计算小头承受的径向压力为:
由径向均布力引起小头外侧及内侧纤维上的应力,可按厚壁筒公式计算,外表面应力
(2)
内表面应力
(3)的允许值一般为,校核合格。
(2)连杆小头的疲劳安全系数
连杆小头的应力变化为非对称循环,最小安全系数在杆身到连杆小头的过渡处的外表面上为:
(4)
式中:—材料在对称循环下的拉压疲劳极限,(合金钢),取;
—材料对应力循环不对称的敏感系数,取=0.2;
—应力幅,;
—平均应力,;
—工艺系数,取0.5;
则
连杆小头的疲劳强度的安全系数,一般约在范围之内[4]。
3、连杆小头的刚度计算
当采用浮动式活塞销时,必须计算连杆小头在水平方向由于往复惯性力而引起的直径变形,其经验公式为:
(5)
式中:—连杆小头直径变形量,;
—连杆小头的平均直径,;
—连杆小头断面积的惯性矩,则
对于一般发动机,此变形量的许可值应小于直径方向间隙的一半,标准间隙一般为,则校核合格。
1.4
连杆杆身的结构设计与强度计算
1、连杆杆身结构的设计
连杆杆身从弯曲刚度和锻造工艺性考虑,采用工字形断面,杆身截面宽度约等于(为气缸直径),取,截面高度,取。
为使连杆从小头到大头传力均匀,在杆身到小头和大头的过渡处用足够大的圆角半径。
2、连杆杆身的强度校核
连杆杆身在不对称的交变循环载荷下工作,它受到位于计算断面以上做往复运动的质量的惯性力的拉伸,在爆发行程,则受燃气压力和惯性力差值的压缩,为了计算疲劳强度安全系数,必须现求出计算断面的最大拉伸、压缩应力。
(1)最大拉伸应力
由最大拉伸力引起的拉伸应力为:
(6)
式中:—连杆杆身的断面面积,汽油机,为活塞投影面积,取。
则最大拉伸应力为:
(2)杆身的压缩与纵向弯曲应力
杆身承受的压缩力最大值发生在做功行程中最大燃气作用力时,并可认为是在上止点,最大压缩力为:
(7)
连杆承受最大压缩力时,杆身中间断面产生纵向弯曲。此时连杆在摆动平面内的弯曲,可认为连杆两端为铰支,长度为;在垂直摆动平面内的弯曲可认为杆身两端为固定支点,长度为,因此在摆动平面内的合成应力为:
(8)
式中:—系数,对于常用钢材,取;
—计算断面对垂直于摆动平面的轴线的惯性矩。;
将式(8)改为:
(9)
式中
—连杆系数,;
则摆动平面内的合成应力为:
同理,在垂直于摆动平面内的合成应力为:
(10)
将式(10)改成(11)
式中:—连杆系数。
则在垂直于摆动平面内的合成应力为:
和的许用值为,所以校核合格。
(3)连杆杆身的安全系数
连杆杆身所受的是非对称的交变循环载荷,把或看作循环中的最大应力,看作是循环中的最小应力,即可求得杆身的疲劳安全系数。
循环的应力幅和平均应力,在连杆摆动平面为:
(12)
(13)
在垂直摆动平面内为:
(14)
连杆杆身的安全系数为:
(15)
式中:—材料在对称循环下的拉压疲劳极限,(合金钢),取;
—材料对应力循环不对称的敏感系数,取=0.2;
—工艺系数,取0.45。
则在连杆摆动平面内连杆杆身的安全系数为:
在垂直摆动平面内连杆杆身的安全系数为:
杆身安全系数许用值在的范围内,则校核合格。
1.5
连杆大头的结构设计与强度、刚度计算
1、连杆大头的结构设计与主要尺寸
连杆大头的结构与尺寸基本上决定于曲柄销直径、长度、连杆轴瓦厚度和连杆螺栓直径。其中大头宽度,轴瓦厚度,取,大头孔直径。
连杆大头与连杆盖的分开面采用平切口,大头凸台高度,取,取,为了提高连杆大头结构刚度和紧凑性,连杆螺栓孔间距离,取,一般螺栓孔外侧壁厚不小于2毫米,取3毫米,螺栓头支承面到杆身或大头盖的过渡采用尽可能大的圆角。
2、连杆大头的强度校核
假设通过螺栓的紧固连接,把大头与大头盖近似视为一个整体,弹性的大头盖支承在刚性的连杆体上,固定角为,通常取,作用力通过曲柄销作用在大头盖上按余弦规律分布,大头盖的断面假定是不变的,且其大小与中间断面一致,大头的曲率半径为。
连杆盖的最大载荷是在进气冲程开始的,计算得:
作用在危险断面上的弯矩和法向力由经验公式求得:
(16)
由此求得作用于大头盖中间断面的弯矩为:
(17)
作用于大头盖中间断面的法向力为:
(18)
式中:,—大头盖及轴瓦的惯性矩,,—大头盖及轴瓦的断面面积,,在中间断面的应力为:
式中:—大头盖断面的抗弯断面系数,计算连杆大头盖的应力为:
一般发动机连杆大头盖的应力许用值为,则校核合格。
连杆螺栓的设计
2.1
连杆螺栓的工作负荷与预紧力
根据气缸直径初选连杆螺纹直径,根据统计,取。
发动机工作时连杆螺栓受到两种力的作用:预紧力和最大拉伸载荷,预紧力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保证连杆轴瓦过盈度所必须具有的预紧力;二是保证发动机工作时,连杆大头与大头盖之间的结合面不致因惯性力而分开所必须具有的预紧力[15]。
连杆上的螺栓数目为2,则每个螺栓承受的最大拉伸载荷为往复惯性力和旋转惯性力在气缸中心线上的分力之和,即
(19)
轴瓦过盈量所必须具有的预紧力由轴瓦最小应力,由实测统计可得一般为,取30,由于发动机可能超速,也可能发生活塞拉缸,应较理论计算值大些,一般取,取。
2.2
连杆螺栓的屈服强度校核和疲劳计算
连杆螺栓预紧力不足不能保证连接的可靠性,但预紧力过大则可能引起材料超出屈服极限,则应校核屈服强度,满足
(20)
式中:—螺栓最小截面积,;
—螺栓的总预紧力,;
—安全系数,取1.7;
—材料的屈服极限,一般在800以上[16]。
那么连杆螺栓的屈服强度为:
则校核合格。
小结
本文在设计连杆的过程中,首先分析了连杆的工作情况,设计要求,并选择了适当的材料,然后分别确定了连杆小头、连杆杆身、连杆大头的主要结构参数,并进行了强度了刚度的校核,使其满足实际加工的要求,最后根据工作负荷和预紧力选择了连杆螺栓,并行检验校核。
第三篇:连杆加工夹具设计说明书
目录
1、前言···································································· 2
2、设计任务及工况要求················································ 2
3、连杆零件分析························································ 2
4、设计条件······························································ 3
5、专用夹具的设计······················································ 4
5.1、本夹具的功用······················································· 4
5.2、设计方案分析比较·················································· 4
5.3、夹具工作原理······················································· 6
6、定位误差计算························································ 6
7、夹紧力的计算与强度校核············································ 7
7.1、夹紧力的计算······················································ 7
7.2、强度校核··························································
8、夹具特点及使用说明················································ 8
9、心得体会····························································· 9
10、参考文献···························································· 9
铣连杆小头油槽夹具设计说明书
1、前言
连杆在工作过程中,连杆小头油槽收集飞溅的润滑油,并通过连杆小头孔衬套上的小孔将润滑油引导到活塞销上,起到润滑、冷却活塞销和活塞小头孔衬套的作用。因此要求连杆小头油槽不仅要位于连杆小头顶部并铣穿,而且要有一定的对称度;但在整个连杆加工过程中,铣连杆小头油槽并不是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连杆小头油槽加工后形成的表面,在后续的工序中,不会用其做定位或夹紧使用,所以铣连杆小头油槽的加工精度要求不高。
2、设计任务及工况要求
运用所学机械制造工程学等基本理论知识,正确解决连杆在加工时的定位和夹紧问题,选择合理的方案,进行必要的计算,为492Q汽油机连杆的机械加工中的“铣连杆小头油槽”这一工序设计一套专用夹具,努力做到使其具有质优、高效、低成本的特点。
连杆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关键零部件,使用量很大,在连杆加工工厂通常采用中批量或大批量生产,实行生产流水线作业。因此加工连杆小头油槽可以选用卧式铣床X51,液压夹紧。
3、连杆零件分析
连杆是汽车发动机的主要传动机构之一,在发动机缸体内将活塞与曲轴连接起来,实现活塞与曲轴之间力的传递,将活塞的往复直线运动可逆地转化为曲轴的旋转运动,并实现功率的输出。
连杆通常是一种细长的变截面非圆杆件,由从大头到小头逐步变小的工字型截面的连杆体、连杆盖、螺栓及螺母等组成。不同结构的发动机,连杆的结构略有差异,但基本上都是由活塞销孔端(小头)、连杆身、曲柄销孔端(大头)三部分组成。连杆大头孔套在曲轴连杆轴径上,为了便于安装,连杆一般自大头孔处分开成连杆体和连杆盖两部分,然后用连杆螺栓连接。为了减少磨损,大头孔内装有上下两片轴瓦;连杆小头孔与活塞销相连,小头孔内压入铜衬套,孔内设有油槽,小头顶部设有油孔,通过飞溅润滑实现。为了减少惯性力,并有一定的刚度,连杆身采用工字型断面。因此连杆工艺特点:外形复杂,不易定位;连杆的大、小头是由细长的杆身相连,故刚性差,易弯曲、变形;尺寸精度、形位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高。
连杆在工作过程中主要受三个方向的作用力:活塞顶上压缩气体力、活塞杆 2 组的往复运动惯性力,连杆高速摆动时产生的横向惯性力
连杆的主要加工表面:连杆大、小头孔;连杆大、小头端面;连杆大头剖分面及连杆螺栓孔等。
(1)大小端孔的精度要求:为了使大端孔与轴瓦及曲轴、小端孔与活塞销能密切配合,减少冲击的不良影响和便于传热,采用分组装配法。(2)大小端孔中心线在两个互相垂直方向的平行度:两孔轴心线在连杆轴线方向的平行度误差会使活塞在汽缸中倾斜,增加活塞与汽缸的摩擦力,从而造成汽缸壁损加剧。
(3)大小端孔的中心距:大小端孔的中心距影响汽缸的压缩比,所以对其要求很高。
(4)大端孔两端面对大端孔轴线的垂直度:此参数影响轴瓦的安装和磨
损。
(5)连接螺栓孔:螺栓孔中心线对盖体结合面与螺栓及螺母坐面的不垂直,会增加连杆螺栓的弯曲变形和扭转变形,并影响螺栓伸长量而削弱螺栓强度。
(6)连杆螺栓预紧力要求:连杆螺栓装配时的预紧力如果过小,工作时一旦脱开,则交变载荷能迅速导致螺栓断裂。
(7)对连杆重量的要求:为了保证发动机运转平稳,连杆大、小头重量和整台发动机上的一组连杆的重量按图纸的规定严格要求。
(8)轴瓦槽:对槽头的要求非常高。
由于连杆在工作中承受多种急剧变化的动载荷,所以要求其材料具有足够的疲劳强度及刚度要求,而且还要使其纵剖面的金属宏观组织纤维方向应沿连杆中心线并与连杆外形相符合,不得有裂纹、断裂、疏松、扭曲、气泡、气孔、分层和杂质等缺陷。
连杆成品的金相显微组织应为均匀的细晶结构,不允许有片状铁素体。
4、设计条件
加工工序中,在“铣连杆小头油槽”工序之前,已经完成了对连杆双端面和侧面的精加工,并且完成了连杆钻扩小头孔的加工工艺,因此在定位夹紧时可以选择已加工表面作为定位基准。
而连杆的加工在工厂实行生产流水线作业,进行大批量的生产,要求生产效率高,并且尽量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通用机床X51可以满足本工序的加工要求,因此可设计与X51工作台配套使用的夹具,并选用液压自动夹紧的方式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5、专用夹具的设计
5.1、本夹具的功用
在机床上进行加工工件工程中,为了使工件的表面以及各项指标能够达到图纸规定的尺寸、几何形状以及与其他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在加工前必须将工件定位、夹紧。本夹具主要用于铣连杆小头油槽,它采用通用的定位元件,使被加工的连杆在夹具的安装过程能够迅速实现定位夹紧。夹具只有安装到机床的工作台上才能实现被加工工件的加工工序,因此本夹具的另一功用是连接安装到卧式铣床X51的工作台上。
5.2、设计方案比较分析
根据本工序“铣连杆小头油槽”的加工工艺要求,选用卧式铣床X51,3mm盘状铣刀进行铣削加工。故被加工零件——连杆的定位夹紧,根据加工工艺方法,可以有多种方案。方案
一、定位元件:支撑板、圆柱销、削边销;
夹紧装置:液压自动夹紧,直压板;
定位夹紧原理如下图:
1、小头支撑板
2、削边销
3、加紧压板
4、大头支撑板
5、圆柱销
方案
二、定位元件:支撑板、圆柱销、定位块;
夹紧装置:液压自动夹紧,直压板;
定位夹紧原理图如下:
1、小头支撑板
2、可换定位销
3、夹紧压板
4、定位块
5、大头支撑板
方案一中采用“一面双销”的定位方式,能够限制使得夹具结构简单,但由于在本道工序之前,连杆大头孔还是毛坯面,没有进行加工,因此基准精度很低;且考虑到锻造连杆时的模型锥度,用圆柱销定位连杆大头孔,还存在定位可靠性差的缺点。
方案二采用大小头支撑板、定位销和定位块作为定位元件。在本道工序之前,连杆大小头双端面和侧面及连杆小头孔已经进行了精加工,选用上述已加工表面为定位面,基准精度较高,定位准确,可靠性高且安装方便,只是夹具夹具结构与方案一相比稍显复杂。
综上所述,方案二优点明显,好于方案一,故选用方案二作为本道工序“铣连杆小头油槽”的夹具设计方案。
5.3、夹具工作原理
本工序“铣连杆小头油槽”夹具设计原理方案如下图所示。大小头的支撑板支撑连杆端面,限制连杆的3个自由度;可换定位销套在连杆小头孔内,限制2个自由度;定位块与连杆大头侧面相连,限制1个自由度;因此本夹具可以实现“铣连杆小头油槽”工艺的完全定位。
1、小头支撑板
2、可换定位销
3、夹紧压板
4、定位块
5、大头支撑板
6、定位误差计算
由于位于小头顶部的定位面的定位尺寸为6.2±0.05,因此基准不重合误差ΔB为δ差
D/2。定位孔与轴可以在任意方向上接触,此种情况下,定位基准可以在任意方向上变动,其最大变动量为孔径最大与轴颈最小时的间隙,所以基准位移误
YDmaxdminDd式中,δD、δd、Δ分别为定位孔、轴的尺寸公差和孔轴配合的最小间隙。
由于ΔB和ΔY变化方向相反,所以定位误差 DYBDd2 6 带入数据:δD=0.012,δd=0.03,Δ=0.01,得到:ΔD=0.046mm。
7、夹紧力的计算和强度校核
7.1、夹紧力的计算
由【1】知:铣削切削力计算公式为:
P = Cp·t 0.86·Sz
0.7
2·D
-0.86
·B·z·kp
由于本工序“铣连杆小头油槽”使用卧式铣床X51,盘状铣刀,直径D为75mm,宽度B为3mm,模数m 为3.50;连杆材料为40Cr,属于中碳合金结构钢,σ为980MPa;
故由【1】知:
bCp = 808 N Sz = 0.01 mm D = 75 mm
0.8B = 3 mm z =12 kp =(σb/736)由连杆加工工艺图可知:t = 8.3 mm 所以可以得出:
P = Cp·t·Sz·D·B·z·kp
0.860.72-0.860.8 = 808×8.3×0.01×75×3×12×(980/736)N
= 200 N
由【2】知:钢与钢的摩擦因数μ=0.3,理论夹紧力F: 0.860.72-0.86F = F·μ 即 F = P/μ
所以可以得出:
F = P/μ = 200/0.3 = 667 N
由【1】知:夹紧力计算公式为:
Fk = F·K K = Ko·K1·K2·K3·K4·K5·K6
由工艺规程可知Ko = 1.4 K1=1.2 K3 = 1.0 K4 = 1.0 K5 = 1.0 K6 = 1.0
故可知实际所需夹紧力Fk:
Fk = F·K = F·Ko·K1·K2·K3·K4·K5·K6 = 667×1.4×1.2×1×1×1×1 = 1120 N 7.2、强度校核
压板强度校核:
由理论力学知识,对压板受力分析可知,压板所受的最大力矩M
M = Fk·L = 1120×0.86 N·m = 963.2 N·m
由于压板厚度厚度H 为20mm,压板宽度B2为50mm。所以弯曲应力σp为:
σp = M/S = M/(H·B2)= 963.2÷0.2÷0.5 = 9632 Pa
而压板材料为45钢材,【σp】 为600 MPa,故压板强度足够。
压板螺钉强度校核:
有理论力学知识可知,压板螺钉为M16,所受的拉力同为5880 N ,所以压板螺钉所受的拉应力σp为:
σp = Fk /(πr)= 1120÷π÷0.16 = 13926 Pa
而压板螺钉的材料 Q235 的【σb】为375—500 MPa,故压板螺钉的强度足够。228、夹具特点及其使用说明
本工序“铣连杆小头油槽”所用的夹具,定位元件由大小头支撑板、可换定位销、大头定位块组成,定位精确可靠,结构比较简单,安装使用方便;且由于使用液压自动夹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夹具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定期维护检测
9、心得体会
伴随着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设计的开始,我们也踏入了大学的最后一年。虽然我们进入了大四,虽然我们在开学时仅仅有这一项学习任务,虽然我们课程设计的要求不如机械设计制作系的高,但由于种种的原因,我还是感觉到时间的紧迫。还好这一切几乎都在计划中进行,虽不能说是忙而不乱,有条不紊,但还是渐渐地完成了各项任务。而这其中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设计则是其中一项比较有意义的收获。
我课程设计的任务是“铣连杆小头油槽”加工工序的夹具设计,虽然是较为简单的一项,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方案的设计制定,到定位元件、夹紧机构的选用,再到定位误差与夹紧力的计算与校核,每一个步骤都认真地查阅资料,从中收获颇丰。
这次课程设计不仅是对学过知识的复习与巩固,也是一种实践的检查和联系,更是一种对设计研究的探索和尝试。我们的大学生活,快要结束了,很快就要走上工作岗位或从事研究工作。我相信经过大学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课程设计,未来的路虽然很漫长,但我们有能力克服前进路上的一切困难,迎来胜利的曙光!
10、参考文献
【1】 《机床夹具设计手册》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系
【2】 《机械零件手册》 周开勤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机械制造工程学》 李伟、谭豫之 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4】 《切削用量简明手册》 艾兴、肖诗 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四篇:小连杆设计任务说明书-朱闫05131073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机电学院
课 程 设 计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及装备课程设计 设计课题:小连杆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专业:机械工程
班级: 0513107
姓名: 朱闫
学号: 051310732
评分:
指导老师:(签字)
2016年 6 月 20日
绪论
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古老而永远充满生命力的行业“机械制造工艺”和“机床夹具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重要实践性环节之一。这次设计是我们在学习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和专业课程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走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对所学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复习。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也是我们大学的全部所学的考察。
就个人而言,我希望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将来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的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处理生产工艺问题的能力。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和机床夹具设计的方法。从而进一步巩固有关的理论知识,提高独立工作的能力,为将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好基础。当然无法期望通过一次课程设计就成为合格的工程师。但起码可以籍此领略机械工程专业的大概,为今后参加工作打好基础。由于能力有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请各位评申老师给予指正。
目录
第1章零件工艺的分析
1.1零件的分析-----1 1.1.1零件作用的分析------------------------------1 1.1.2零件的工艺性分析----------------------------1 1.2工艺规程设计----2 第2章拟定零件加工的工艺路线
2.1定位基准的选择---2
2.1.1粗基准的选择--2 2.1.2精基准的选择--3 2.2制定工艺路线-----4 第3章机械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的确定
3.1确定毛胚的尺寸---4 3.2 铣端面---------6 3.3 钻ф7.94mm孔---6 3.4 钻倒角----------7
3.5钻φ3.15mm孔---7 3.6 钻φ3.7孔-------7 3.7 铣1mm槽-------8 3.8攻螺纹-----------8 3.9钻φ2.5mm孔-----9 3.10 工时定额-------9
第4章
夹具设计
4.1专用钻床夹具设计----------------------------18 4.1.1 定位方案---18 4.1.2 夹紧机构---18
结论----------------19 参考文献----------21
第1章零件工艺的分析
1.1零件的分析
图1 1.1.1零件作用的分析
题目所给的零件典型零件的一种—连杆。连杆在机械运动中起着传递动力和连接运动的重要作用。其在各类机械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车辆的转向连接处、起重机的推杆等等,而且他还可以承受一定的拉力,具有良好的平均载荷的能力。连杆的截面积很小,但是,却可以传递很大的力,且加
工简单,因此,在传递动力的场合大多选用连杆
1.1.2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连杆结构总共有两类加工表面。现分述如下; 1.两连杆接头处的平面,即图中尺寸8和尺寸14两个厚度以及期间的距离1100.15.都是在加工两端面的过程中要考虑到的。其中尺寸线都出自小端的一边可以将该面作为端面加工的基准从而对与其相联系的相关尺寸进行控制及验收。
0.0162两个主要受力面即两个∮7.940的孔,两个孔是本零件的关键尺寸,和其位置尺寸39.35±0.1需首要保证的。以它们为基准加工其他部分才能保证本件的正确性。再就是三个润滑孔Ф
1、Φ2.5、Φ3.7和M3.5×3.5-H。由以上分析知道,对于这两组加工面而言,可以先半精加工其中两个Φ0.0167.940的面,找到该零件的精基准,然后借助于专用的夹具加工另一组表面,和打润滑孔,从而保证它们之间的位置精度要求。
3两个φ7.94mm 孔的孔面平行度应为 100:0.1;φ7.94mm 孔与外圆之间的同轴度为 0.006mm。
1.2工艺规程设计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零件材料为45钢,零件为连杆用来承受一定的拉压力并且受变换的载荷,再者考虑其生产纲领为大批量生产。而且它,的内外形状亦非太复杂,而且外型尺
寸不大。故选用金属型浇注成型,其大体形状铸出。
第2章拟定零件加工的工艺路线
2.1定位基准的选择
2.1.1粗基准的选择
粗基准的选择主要影响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以及加工表面的余量分配。选择粗基准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 如果必须首先保证工件上加工表面与不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精度要求应以不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如果工件上由很多不需加工的表面则应以其中与加工表面的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表面作为粗基准。
② 必须首先保证工件上的某种要表面的加工余量均匀则应选择该表面作为粗基准。
③ 选作粗基准的表面应尽量平整光洁不应有飞边、浇口、冒口等缺陷。
④ 粗基准一般只能使用一次。
按照粗基准的选择原则,为保证不加工表面的和加工表面的位置要求,应选择不加工表面为粗基准,故此处选择杆壁左侧(无凸出)为第一毛基准;在加工φ7.94mm 孔时,为保证孔壁均
匀,选择φ12mm 的外圆表面为第二毛基准。
2.1.2精基准的选择
精基准的选择应重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特别是加工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来考虑,同时也要考虑到装夹方便,夹具结构方便。选择精基准应遵循下列原则;
①“基准重合”原则:即应尽可能选用设计基准作为精基准。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误差。
②“基准统一”原则:即应尽可能选择加工工件的多个表面时都能使用的一组定位基准作为精基准。这样就便于保证各加工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避免基准变换说产生的误差并能简化夹具的设计制造。
③“互为基准”原则:当两个表面相互位置精度以及他们自身的尺寸与形状精度都要求很高时。可以采取互为基准的原则,反复多次进行加工。
④“自为基准”原则:有些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要求加工余量小而均匀,再加工时就应尽量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精基准,而该表面与其他表面之间的位置精度则有先行工序保证。
综上所述,在φ7.94 mm 两孔加工以后,各工序则以该孔为定位精基准.这样就满足了基准重合的 原则和互为基准的原则.在加工某些表面时,可能会出现基准不重合,这时需要进行尺寸链的换算。
2.2制定工艺路线
由于大批大量的生产,故采用专用的夹具及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以降低成本。
工序1:下料 工序2:铸造 工序3:调制 工序4:磁性探伤
工序5:同时粗铣2-ф12mm的一端面 工序6:同时粗铣2-ф12mm的另一端面
工序7:精铣小头ф10mm的一端面至Ra20μm,大头ф10mm的一端面至Ra2.5μm 工序8:精铣小头ф10mm的一端面至Ra2.5μm,大头ф10mm的一端面至Ra20μm 工序9:钻、扩、铰ф7.94孔至ф7.94~7.956mm、Ra12.5μm 工序10:钻、扩、铰另一个ф7.94孔至ф7.94~7.956mm、Ra12.5μm 工序11:倒角至0.5mm、Ra10μm 工序12:钻ф3.15mm孔,扩孔至ф3.7mm 工序13:铣1mm槽 工序14:加工螺纹M3.5mm 工序15:钻ф2.5mm孔
工序16:清洗 工序17:检验、入库
机械加工工艺卡片见附录。
第3章机械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的确定 3.1确定毛胚的尺寸
此小连杆材料为 45钢。毛坯铸出后应进行调质,消除应力。查机械加工工艺手册确定铸件主要尺寸的公差,调整过后的零件毛胚图如下:
图2 零件的毛胚图
3.2 铣端面
端面由粗铣、精铣两次加工完成,采用三面刃圆盘铣刀(高速钢),铣刀的规格为φ80*12(齿数为10)。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查得精加工余量为0.5mm,粗加工余量为2.5mm。取粗铣的每齿进给量为0.2mm/z,取精铣的每转进给量为0.5mm/r,粗铣走刀一次αe=2.5mm,精铣走刀一次αe=0.5mm。取粗、精铣的主轴转速分别为235r/min和475r/min,又由前面选定的刀具直径φ80mm,故相应的切削速度分别为:
υ粗=πDn/1000=π*80*235/1000m/min=59.06 m/min υ精=πDn/1000=π*80*475/1000m/min=119.38 m/min 3.3 钻ф7.94mm孔
由钻扩铰加工完成,采用高速钢钻头,直径分别为φ7.5mm,φ7.94mm,尺寸8mm由钻模保证。钻孔:查文献(1)表5-21得进给量f=0.20mm/r,切削速度为20m/min。
转速n=1000v/πD=1000*20/π*7.5=848.83r/min 钻床为Z5025,九级主轴转速:250,300,420,620,740,850,1400,1800,2600。因此由机床选取实际转速为850r/min
实际切削速度为v=πDn/1000=π*7.5*850/1000=20.03m/min 扩孔:同上得f=0.20mm/r,n=850r/min v=πDn/1000=π*7.94*850/1000=21.20m/min 3.4 钻倒角
f,n与钻ф7.94mm孔相同
v=πDn/1000=π*8.5*850/1000=22.70m/min 3.5钻φ3.15mm孔
钻削加工,采用直径φ3.15mm高速钢钻头,尺寸8mm由钻模保证。查文献(1)表5-21,由工件材料为45钢,碳含量约为0.42%~0.50%,得进给量f=0.13mm/r,切削速度为20m/min。转速n=1000v/πD=1000*20/π*3.17=2021r/min 由机床选取实际转速为1880r/min 实际切削速度为:
v=πDn/1000=π*3.15*1880/1000=18.60m/min 3.6 钻φ3.7孔
钻削加工,采用直径φ3.7mm高速钢钻头,尺寸8mm由钻模保证。查文献(1)表5-21,由工件材料为45钢,碳含量约为0.42%~0.50%,得进给量f=0.13mm/r,切削速度为20m/min。
转速n=1000v/πD=1000*20/π*3.7=1721r/min 由机床选取实际转速为1880r/min 实际切削速度为:
v=πDn/1000=π*3.7*1880/1000=21.85m/min 3.7 铣1mm槽
1mm的槽面可用盘铣刀加工,铣刀规格为φ80*10。取每齿进给量为0.1mm/z,αp=1mm,αe=1mm;取主轴转速为375r/min,则相应的切削速度为:
υ=πDn/1000=π*80*375/1000m/min=94.25m/min 3.8攻螺纹
采用φ3.5mm精度6h的高速钢机动丝锥加工,尺寸8mm由钻模保证。由文献(1)表5-37,切削速度v=5~10m/min 由表5-38:选用精度高的高速钢机动丝锥,另v=9m/min,底孔为φ3.15mm,背吃刀量a =3.5-3.15=0.35mm,进给量即螺距,f=0.35mm/r.主轴转速n=1000v/πD=1000*9/π*3.5=812r/min 由机床选取实际转速为850r/min 实际切削速度为:
v=πDn/1000=π*3.5*850/1000=9.35m/min
3.9钻φ2.5mm孔
钻削加工,采用直径φ2.5mm高速钢钻头,尺寸8mm由钻模保证。查文献(1)表5-21,由工件材料为45钢,碳含量约为0.42%~0.50%,得进给量f=0.08mm/r,切削速度为20m/min。转速n=1000v/πD=1000*20/π*2.5=2546r/min 由机床选取实际转速为2600r/min 实际切削速度为:
v=πDn/1000=π*2.5*2600/1000=20.42m/min
3.10 工时定额 3.10.1铣削
3.10.1.1粗铣端面
A.机动时间
由文献<1>表5-43得铣削的计算公式为 T=(L+L1+L2)*i/fMz L1=【αe(D-αe)】0.5+(1~3),L2=2~5,L为铣削长度 fMz为工作台的水平进给量 fMz=nf,i铣削次数
D=80mm,αe =2.5mm,αp=10mm,n=235r/min,f=2mm/r,i=1;取L1+L2=17mm
Tb =(10+17)*1/(2*235)=0.06min B.辅助时间由文献<1>确定 开停车 0.015min 升降铣刀 0.015min 对刀 0.02min 主轴运转 0.02min 清除铁屑 0.04min 卡尺测量 0.10min 装卸工件 1min 所以辅助时间
Tα=(0.015+0.015+0.02+0.02+0.04+0.1+1)min=1.21min C.作业时间
TB= Tb+ Tα=(0.06+1.21)min=1.27min D.常量工作场地时间Ts取α=3%,则 Ts= TBα=1.27*3% min =0.038min E.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Tr取β=3%,则 Tr=TBβ=1.27*3% min =0.038min F.单件时间
Tp=2*(Tb+Tα+ Ts+ Tr)=2*(0.06+1.21+0.038+0.038)min=2.69min 3.10.1.2 精铣端面
D=80mm, αe =0.5mm,αp=10mm,n=475r/min,f=0.5mm/r,i=1;
取L1+L2=12mm 同理
Tb =(10+12)*1/(0.5*475)=0.09min Tα=1.21min TB=0.09+1.21=1.3min Ts=1.3*3%=0.039min Tr=1.3*3%=0.039min Tp=2*(Tb+Tα+ Ts+ Tr)=2*(0.09+1.21+0.039+0.039)min=2.76min 3.10.1.3 铣1mm槽
D=80mm, αe=1mm, αp=1mm,n=375r/min,f=1mm/r,i=5 由文献<1>表5-44 L1+L2=11mm Tb=(10+11)*5/(1*375)=0.27min Tα=1.21min TB=0.27+1.21=1.48min Ts=1.48*3%=0.044min Tr=1.48*3%=0.044min Tp= Tb+Tα+ Ts+ Tr=0.27+1.21+0.044+0.044)min=1.57min
3.10.2 钻削
3.10.2.1钻ф7.94mm孔
钻孔: A.机动时间
由文献<1>表5-43得钻削的计算公式为 T=(L+L1+L2)/fn L1=(1/2)Dcotk +(1~2),L2=0 D=7.5mm, k =15°,f=0.2mm/r,L=8mm;Tb =(8+(1/2)7.5cot15°+1)/(0.2*850)=0.14min B.辅助时间由文献<1>确定 开停车 0.015min 升降钻杆 0.015min 主轴运转 0.02min 装工件 0.5min 所以辅助时间
Tα=(0.015+0.015+0.02+0.5)min=0.55min C.作业时间
TB= Tb+ Tα=(0.14+0.55)min=0.69min 扩孔: A.机动时间
由文献<1>表5-43得扩孔的计算公式为 T=(L+L1+L2)/fn L1=(1/2)*(D-d)cotk +(1~2)
D=7.94mm, k =15°,f=0.2mm/r,L=8mm,a =(7.94-7.5)/2=0.005mm,查表得L2=3mm;Tb =(8+(1/2)*(7.94-7.5)cot15°+1)/(0.2*850)=0.07min B.辅助时间同上 C.作业时间
TB= Tb+ Tα=(0.07+0.55)min=0.62min 铰孔: A.机动时间
由文献<1>表5-43得绞孔的计算公式为 T=(L+L1+L2)/fn f=0.2mm/r,L=8mm,a =(0.016)/2=0.008m,查表得L1=0.1mm,L2=11mm;Tb =(8+0.1+11)/(0.2*850)=0.11min B.辅助时间同上 C.作业时间
TB= Tb+ Tα=(0.11+0.55)min=0.66min 总的:
D.常量工作场地时间Ts取α=3% Ts= TBα=0.69*3% min
E.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Tr取β=3%,则 Tr=TBβ=0.69*3% min F.单件时间
Tp=(1+6%)*(0.69+0.62+0.66)min=2.24min
3.10.2.2 钻φ3.15mm底孔
A.机动时间
由文献<1>表5-43得铣削的计算公式为 T=(L+L1+L2)/fn L1=(1/2)Dcotk +(1~2),L2=0 D=3.15mm, k =15°,f=0.13mm/r,L=14.2mm;Tb =(14.2+(1/2)3.15cot15°+1)/(0.13*1880)=0.09min B.辅助时间由文献<1>确定 开停车 0.015min 升降钻杆 0.015min 主轴运转 0.02min 装工件 0.5min 所以辅助时间
Tα=(0.015+0.015+0.02+0.5)min=0.55min C.作业时间
TB= Tb+ Tα=(0.09+0.55)min=0.64min
D.常量工作场地时间Ts取α=3%,则 Ts= TBα=0.64*3% min E.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Tr取β=3%,则 Tr=TBβ=0.64*3% min F.单件时间
Tp=(1+6%)*(0.64)min=0.68min
3.10.2.3 钻φ3.7mm孔
A.机动时间
由文献<1>表5-43得铣削的计算公式为 T=(L+L1+L2)/fn L1=(1/2)Dcotk +(1~2),L2=0 D=3.7mm, k =15°,f=0.13mm/r,L=4mm;Tb =(4+(1/2)3.7cot15°+1)/(0.13*1880)=0.04min B.辅助时间由文献<1>确定 开停车 0.015min 升降钻杆 0.015min 主轴运转 0.02min 清理铁屑0.04min 卡尺测量0.10min 卸工件 0.5min
所以辅助时间
Tα=(0.015+0.015+0.02+0.04+0.10+0.5)min=0.69min C.作业时间
TB= Tb+ Tα=(0.04+0.69)min=0.73min D.常量工作场地时间Ts取α=3%,则 Ts= TBα=0.73*3% min E.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Tr取β=3%,则 Tr=TBβ=0.73*3% min F.单件时间
Tp=(1+6%)*(0.73)min=0.77min
3.10.2.4 攻螺纹
A.机动时间
由文献<1>表5-43得铣削的计算公式为 T=(L+L1+L2)/fn+(L+L1+L2)/fn L1=(1~3)p,L2=(2~3)p L1=2p=0.7mm,L2=2p=0.7mm,f=0.35mm/r,n= n =850r/min,L=10.5mm;Tb =2*(10.5+0.7+0.7)/(0.35*850)=0.08min B.辅助时间由文献<1>确定 开停车 0.015min 升降钻杆 0.015min
主轴运转 0.02min 清除铁屑 0.04min 卡尺测量 0.10min 装卸工件 1min 所以辅助时间
Tα=(0.015+0.015+0.02+0.04+0.10+1)min1.19min C.作业时间
TB= Tb+ Tα=(0.08+1.19)min=1.27min D.常量工作场地时间Ts取α=3%,则 Ts= TBα=1.27*3% min E.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Tr取β=3%,则 Tr=TBβ=1.27*3% min F.单件时间
Tp=(1+6%)*(1.27)min=1.28min
3.10.2.5 钻φ2.5mm孔
A.机动时间
由文献<1>表5-43得铣削的计算公式为 T=(L+L1+L2)/fn L1=(1/2)Dcotk +(1~2),L2=0 D=2.5mm, k =15°,f=0.08mm/r,L=2.1mm;
Tb =(2.1+(1/2)2.5cot15°+1)/(0.08*2600)=0.04min B.辅助时间由文献<1>确定 开停车 0.015min 升降钻杆 0.015min 主轴运转 0.02min 清除铁屑 0.04min 卡尺测量 0.10min 装卸工件 1min 所以辅助时间
Tα=(0.015+0.015+0.02+0.04+0.10+1)min1.19min C.作业时间
TB= Tb+ Tα=(0.04+1.19)min1.23min D.常量工作场地时间Ts取α=3%,则 Ts= TBα=1.23*3% min E.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Tr取β=3%,则 Tr=TBβ=1.23*3% min F.单件时间
Tp=(1+6%)*(1.23)min=1.30min 第4章
夹具设计
从前述的基准选择的分析及制定的工艺规程和工序卡。现选 择工序5工序9和工序10工序13来设计对应的专用夹具。
我的夹具是工序9的。
4.1专用钻床夹具设计
4.1.1 定位方案
由于工件被加工孔的轴线对两端面没有严格的垂直度要求, 为了简化夹具结构,采用大端台阶端面作为主要定位基准,在小端端面采用辅助支承,以此限制三个自由度;另选择工件外形两端圆弧在活动V形块和固定V形块之间定位。活动V形块限制一个自由度,固定V形块限制两个自由度.实现工件正确定位.对于两个加工孔φ7.94 而言,固定 V 形块,活动 V 形块定位基准都与工序基准重合,定 位误差Δdw(2-φ7.94)=0 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定位方案合理,可行.4.1.2 夹紧机构
针对大量生产的工艺特性,此夹具利用固定手柄压紧螺钉和活动V形块的一套夹紧机构把工件夹紧.本夹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大量生产小型连杆类零件
结论
为期两个星期的课程设计结束了,在本次设计中,我查了大量的资料,在网上也搜索了很多相关的典型零件的工艺规程等内容,在我设计困难的时候,我得到了我的指导老师
和多位同学的指导和帮助,同学们也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和启发,因此,我的设计与老师同学的帮助是分不开的,在这里,我对帮助过我顺利完成课程设计的老师和同学表示真挚的感谢。我的课题题目是,小连杆的工艺规程,这是我第一次全方位的对所学科目的运用,从中发现了很多以前没有注意到的问题,也学到了很多的处理生产问题的技巧和方法,我觉得本次课程设计对我而言非常重要。既是对我大学三年的学习总结,也是为以后在工厂工作打下基础。在本次设计中,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完成了本次设计,学习了新的知识,很感谢学校为我创造这个学习设计的机会。本次设计中,我查阅了大量的书籍,在此:对所有机械书籍的作者表示感谢。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不可能完成我的课程设计。由于我的知识有限,而且设计中实际生产的知识,因此,有很多缺点和错误,希望答辩时专家和老师们能给我指出,对此表示感谢。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将设计主要分为两大部分进行,工艺编制部分和夹具设计部分。在工艺部分中我们涉及到要确定各工序的安装工位和该工序需要的工步加工该工序的机车及机床的进给量,切削深度,主轴转速,和切削速度,该工序的夹具,刀具及量具,还有走刀次数和走刀长度,最后计算该工序的基本时间,辅助时间和工作地服务时间。其中,工序机床的进给量,主轴转速和切削速度,需要计算并查手册确定。在夹具设计部分,首先需要对工件的定位基准进行确定,然后选择定位元件及工件的夹紧,在对工件夹紧的选择上,我用了两种不同的夹紧方法,即粗铣下平面用的是螺钉压板夹紧机构,粗铣前后端面时用的是气动夹紧机构,两种方法在生产中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但都广泛运用在生产中。然后计算铣削力以及夹紧工件需要的夹紧力,这也是该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对大学三年所学的知识有了一次全面的综合运用也学到了许多上课时没涉及到的知识。尤其在利用手册等方面,对今后毕业出去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在这次设计当中,指导老师武星老师在大多数时间牺牲自己的宝贵休息时间,对我们进行细心的指导,我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老师,您辛苦了。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基本完成了课程设计的任务,达到了课程设计的目的,但是,我知道自己的设计还有许多不足甚至错误,希望老师们能够谅解谢谢.
参考文献
[1]陈蔚芳、梁睿君 主编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 2014年1月
[2] 叶文华 陈蔚芳 马万太 主编 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1年2 月出版
[3]机械夹具设计手册 电子版
[4] 于大国 主编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与工艺学课程设计教程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3年6月出版
[5] 任青剑 主编 精密机械制造工艺设计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3年4月出版
[6] 刘品 张叶晗 主编 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基础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 2013年3月出版
[7] 徐龙祥 主编 机械设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1月 [8] 吴拓 主编 现代机床夹具设计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
第五篇:毕业设计(论文)柴油机连杆加工工艺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论文)柴油机连杆加工工艺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机械051 姓名 下发日期 200-3-10 题目 12V180C柴油机加工工艺设计
艺设计
要 内 容 及 要
求 设计内容首先仔细分析所要加工零件的结构技术要求生产纲领等内容从而制定一套该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认真分析该加工工艺规程的优点进而绘制出各个主要工序的工序卡片设计主要工序的机床夹具分析计算定位误差设计机床夹具的主要零件
要求根据给定的12V180系列柴油机零件图制定出符合加工技术要求的加工工艺工艺规程并对所制定的加工工艺规程进行可行性和优化性比较从而制定出较好的加工工艺设计重要工序的工艺装备要求的图纸量折合为零号图后不少于四张设计说明书不少于三万字
度
主要技术参数 进 主
专题
12V180柴油机加工工及 完 成 日 期
3月30日至4月10日2周 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查阅资料完成外文翻译工作
4月13日至4月24日2周 绘制连杆零件图熟悉连杆的结构初步确定连杆的加工工艺过程
4月27日至5月8日2周确定连杆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计部分工序的工艺过程
5月11日至5月22日2周了解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原则绘制重要工序夹具简图
5月25日至5月29日 1周 绘制重要工序的夹具图 6月1日至6月12日2周 编写设计说明书 6月15日至6月21日1周 修改整理资料打印资料 6月22日至6月23日2天 答辩
任签字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字 日 期
导 教 师 评 语
教学院长签字 日 期 教研室主
指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指 定 论 文 评 阅 人 评 语
评阅人
年 月 日
定 成
绩 指导教师给定 成绩 30 评阅人给定 成绩 30 答辩成绩 40 总 评 答辩委员会主席 签字
答 辩 委 员 会 评 语 评
连杆机构中两端分别与主动和从动构件铰接以传递运动和力的杆件例如在往复活塞式动力机械和压缩机中用连杆来连接活塞与曲柄连杆多为钢件其主体部分的截面多为圆形或工字形两端有孔孔内装有青铜衬套或滚针轴承供装入轴销而构成铰接连杆是汽车发动机中的重要零件它连接着活塞和曲轴其作用是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并把作用在活塞上的力传给曲轴以输出功率连杆在工作中除承受燃烧室燃气产生的压力外还要承受纵向和横向的惯性力因此连杆在一个复杂的应力状态下工作它既受交变的拉压应力又受弯曲应力连杆的主要损坏形式是疲劳断裂和过量变形通常疲劳断裂的部位是在连杆上的三个高应力区域连杆的工作条件要求连杆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抗疲劳性能又要求具有足够的钢性和韧性连杆是柴油机的主要传动件之一本文主要论述了连杆的加工工艺及其部分工序夹具设计确定加工的生产纲领及生产类型确定的毛坯材料及尺寸确定毛坯加工余量设计加工工艺确定部分重要工序所用的工艺装备和设备计算部分重要工序的切削用量和基本时间设计重要工序所用的夹具连杆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以及位置精度的要求都很高而连杆的工作环境恶劣刚性比较差容易产生变形因此在安排工艺过程时就需要把各主要表面的粗精加工工序分开逐步减少加工余量切削力及内应力的作用并修正加工后的变形才能最后达到零件的技术要求
关键词 连杆变形加工工艺夹具设计Abstract At both ends of linkage with the active and passive components in order to convey movement and the hinged edge of the bar For example in reciprocating piston compressor and power machinery to connect the piston with connecting rod and crank Connecting rod for steel parts the main part of the cross section for the round or shaped both ends have a hole or holes with needle bearing bronze bushing for the pin into and constitute a hinged axis Linkage is an important automotive engine parts it is connected to the piston and the crankshaft its role is to the reciprocating piston movement into rotary movement of the crankshaft and the role of the force in the piston to the crankshaft to the output power Link at work in addition to gas produced by the combustion chamber under pressure also have to face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inertia force Therefore the connecting rod in a complex work under the stress state It is subject to alternating stress of tension and compression but also by the bending stress Link the main form of fatigue damage and excessive deformation Usually the site of fatigue fracture in the connecting rod on the three regions of high stress Requirements of the working conditions of connecting rod connecting rod has higher strength and fatigue performance also requires adequate and toughness of steelThe connecting rod is one of the main driving medium of diesel engine this text expounds mainly the machining technology and the design of clamping device of the connecting rod The precision of size the precision of profile and the precision of position of the connecting rod is demanded highly and the rigidity of the connecting rod is not enough easy to deform so arranging the craft course need to separate the each main and superficial thick finish machining process Reduce the function of processing the surplus cutting force and internal stress progressively revise the deformation after processing can reach the specification requirement for the part finally Keyword Connecting rod Deformination Working environment Processing technology Design of clamping device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录 III 第1章 绪论 1 11机车柴油机简介 1 com 柴油机概述 com油机简介 2 12连杆简介及连杆加工工艺分析 4 com作用 4 com械加工工艺技术关键分析 4 com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连杆加工工艺规程 21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简介 6 com工工艺规程的作用 6 com工工艺规程的制定程序 6 22计算产品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6 23审查零件图样工艺性 24选择毛坯 7 25工艺过程设计 8 com准的选择 8 com段的划分与工序顺序的安排 10 com艺路线 11 26 确定毛坯加工余量及毛坯尺寸 13 com算连杆机械加工余量的方法 13 com 设计毛坯图 27 部分重要工序设计 15 com分重要工序介绍 com分重要工序工序尺寸 16 com削用量及基本时间 17 第3章 夹具设计 28 31机床夹具的分类基本组成及功能 28 31 1机床夹具的分类 28 com具的基本组成 28 com用夹具的主要功能 28 com用夹具设计的基本要求 29 32 12V180C 系列柴油机连杆铣剖分面夹具设计 com指出 29 com 夹具设计 30 33 12V180C系列柴油机连杆镗大小头孔夹具设计29
com 问题的指出 com 夹具设计 32 结论 34 参考文献 35 致谢 36 附件1 37 附件2 62
第1章 绪论 11机车柴油机简介 com 柴油机概述
柴油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它以柴油为燃料将柴油燃烧而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柴油机广泛应用在工农业交通运输国防及人民日常生活中柴油机的型式很多一般可按下述几种方式分类
①按工作方式二冲程四冲程 ②按汽缸数单缸多缸
③按汽缸直径95105135 mm 等
柴油的特点是自燃温度低所以柴油发动机无需要火花塞之类的点火装置它采用压缩空气的办法提高空气温度使空气温度超过柴油的自燃测试这时再喷入柴油柴油喷雾和空气混合的同时自己点火燃烧从性能上说国内传统柴油机一直给人以体积笨重振动噪声大以及排放污染严重的印象因此国产轿车基本都采用汽油发动机然而近年来国外知名车商开始将一些最新的柴油机技术引入到中国大大改善了国人对柴油机的偏见譬如一汽大众刚刚推出宝来TDI柴油发动机其环保性动力性以及平顺性都不逊于汽油机同时又具有柴油机特有的巨大扭力和超低油耗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2柴油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结构柴油机由燃烧室组件动力传递组件机体和主轴承配气机构燃油系统和调速器润滑系统冷却系统起动系统构成
工作原理柴油机工作时一般分为吸气压缩爆发排气等步骤开始时活塞从上止点下行到下止点将新鲜空气吸入气缸然后从下止点上行到上止点将吸入的气体压缩使其压力及温度升高当接近上止点时气体温度已超过柴油燃点此时由喷油嘴将柴油喷入迅速燃烧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下行做功之后活塞再次从下止点上行将废气排出气缸完成一个循环活塞往复不停地工作带动连杆使曲轴转动就从曲轴上把动能传输出来1机车柴油机概述
机车柴油机locomotive diesel engine是指用于内燃机车内燃车组或内燃动车的柴油机机车柴油机具有高功率强化柴油机的典型特征一般为四冲程V型机以12缸16缸最为普遍也有直列式6810缸的柴油机的宽度和高度受铁路机车车辆限界标准的限制机车的允许轴重对柴油机重量也有一定的限制现代机车柴油机不断提高增压度见内燃机增压同时加大气缸排量大功率柴油机的单机功率已达5000千瓦平均有效压力为13~20兆帕燃料消耗率为200~225克千瓦²时柴油机的附件如冷却水散热器风扇和空气滤清器等均布置在机车厢内机油滤清器机油换热器一般也布置在机车厢内柴油机几乎都采用电起动方式只有个别的采用空气起动调速系统大多采用液压全速调速器并装有超速停机油压保护和超温卸载等自动安全保护装置
2对机车柴油机的性能要求
机车在铁路上运行时线路状况不时变化又需要按计划时间运行因而要求机车柴油机的转速和功率在相当宽的范围内变化从运行工况的时间比例来看部分负荷约占50%空转占40%左右而标定工况的使用时间很少铁路分布地区广泛列车运行时的自然环境条件也在改变这就要求柴油机具有广泛的适应能力
对机车柴油机的性能要求是不仅在标定工况下而且更重要的是在部分负荷和空转时燃油和机油的消耗量小经济性应与机车牵引特性相适应有一个经济性最好的最低空载稳定转速性能指标随环境条件的变化小噪声低排气烟尘和有害成分少冷机或热机均能连续可靠起动一般在5℃气温时起动时间不超过10秒
2机车柴油机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柴油机发明后屡经研究试图将柴油机用于铁路牵引1913年瑞典最先制造了以55千瓦 75马力 柴油机为动力的第一台电力传动内燃动车但在1950年以前铁路车辆的牵引动力主要仍是蒸汽机车50年代内燃机车因有较好的能源利用率可以改善列车牵引经济性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步取代了蒸汽机车到80年代初世界上内燃机车已占机车总数的23 中国于1958年自行制造内燃机车 长辛店机车车辆厂制成了国产第一台内燃机车---建设型直流电力传动调车内燃机车机车装有2台B2-300型柴油机总装车功率为2³300马力最高速度80kmh该机车基本上是按从匈牙利进口的ND1型内燃机车仿造试制的
1969年1970年和1977年四方厂戚墅堰厂和资阳内燃机车厂以下简称资阳厂先后制造了6台4500马力等级的东方红4型货运液力传动内燃机车机车装用2台16V200ZL型柴油机最高速度100kmh 1970年四方厂开始生产援助坦-赞铁路和越南等国的装用12V180ZJ型柴油机的1000马力的DFH1345型和2000马力的DFH2型液力传动内燃机车总数达163台这是最早走出国门的国产内燃机车本文所研究就是12V180ZJ型柴油机气缸盖的加工工艺过程
1999年8月戚墅堰厂和浦镇车辆厂合作制成了M9T双M编组的新曙光号电力传动双层内燃车组媒介动力车机车装用1台12V280ZJ型柴油机车组总功率为2³3750马力席位1140个最高速度180kmh试验时达到1904kmh其他工厂的内燃动车也正在试制开发当中 内燃动车组的发展不仅提高了铁路在国内运输市场的竞争能力还提高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也为21世纪初叶我国铁路客运提供了新的运输工具
3机车柴油机发展方向
机车柴油机发展重点是在机车车辆限界和机车轴重允许的条件下不断提高功率一个重要的趋势是采用低压缩比与二级增压相配合的方法提高功率提高可靠性和耐久性以延长柴油机寿命提高经济性特别是改善部分负荷过渡工况和空转时的经济性应用电子技术实现运行工况优化和故障自动监控降低噪声和减少排气中的有害成分防止污染改善机车用柴油机增压器的跟随性等
内燃机车可靠性与可维修性设计也是国外大功率内燃机车的一个发展方向经验表明大功率交流传动内燃机车无故障运行能力要比传统的直流传动内燃机车大40%左右可靠性提高除通过结构方面的改进外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叫可靠性技术的应用提高内燃机车可靠性问题不只是通过对薄弱零件改进来解决而且要将可靠性技术贯穿于内燃机车设计试验制造使用维修和管理等各个环节中形成一个系统工程在设计中除采用概率统计方法把影响应力和强度的各因素视为随机变量运用可靠性理论保证所设计的零部件具有规定的可靠度外还要进行可靠性规划与设计主要包括建立可靠性模型将系统可靠性指标分配给各级组成部分进行可靠性分配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可靠性预测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MECA及故障树分析FTA等找出影响可靠性安全性的关键部件及薄弱环节国产第4代内燃机车应具有可靠性维修性及模块化设计
图1-1活塞连杆组
连杆是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变成曲轴旋转运动的中间构件
连杆由连杆小头杆身连杆大头三部分组成连杆小头承受着活塞组产生的往复惯性力杆身承受着气缸内燃机气压力所产生的压应力以及往复惯性力产生的拉应力由制造误差产生的杆身断面偏移也会在杆身上形成附加弯曲应力连杆大头承受着往复惯性力和不包括连杆盖在内的连杆离心惯性力
对连杆的基本要求是
1连杆小头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使连杆小头轴承比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2杆身应具有足够的疲劳强度尽可能小的质量良好的锻造工艺性 3连杆大头应具有足够的刚度以减小运转时的变形防止轴承热熔接连焊轴承应具有足够的承载面积
4连杆螺栓应具有足够的疲劳强度和一定的超转速工作能力
本论文主要研究大内容主要有 确定加工的生产纲领及生产类型
确定的毛坯材料及尺寸确定毛坯加工余量 设计加工工艺
确定部分重要工序所用的工艺装备和设备 计算部分重要工序的切削用量和基本时间 设计重要工序所用的夹具 第2章 连杆加工工艺规程 21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简介 com工工艺规程的作用
1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组织车间生产的主要技术文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车间中一切从事生产的人员都要严格认真贯彻执行的工艺技术文件按照它组织生产就能做到个工序科学的衔接实现优质高产和低消耗
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生产准备和计划调度的主要依据有了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在产品投入生产之前就可以根据它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如原材料和毛坯的供应机床的调整专用工艺装备如专用夹具刀具和量具的设计制造生产作业计划的编排劳动力的组织以及生产成本的核算等有了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就可以制所生产产品的进度计划和相应的调度计划使生产均衡顺利的进行
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新建或扩建工厂车间的基本技术文件在新建或扩建工厂车间时只有根据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生产纲领才能准确确定生产所需机床的种类和数量工厂和车间的面积机床的平面布置生产工人的工种等级数量以及个辅助部门的安排等
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原始资料主要是产品图样生产纲领生产类型现场加工设备及生产条件等设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程序一般为
1分析加工零件的工艺性主要包括审查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及了解零件的各项技术要求分析产品的装配图和零件的工作图熟悉该产品的用途性能及工作条件明确被加工零件在产品中的位置和作用等
2熟悉和确定毛坯 3拟定加工工艺路线 4工序设计 5 编制工艺文件
180C柴油机的该产品年产量为150台设其备品率为10机械加工废品率为1现制定该活塞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N Qn 1αβ 150 1101 166件年
连杆的年产量为166件现已知该产品属于轻型机械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11-2生产类型与生产纲领的关系可确定其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
零件图样的视图正确完整尺寸公差及技术要求齐全 24选择毛坯
连杆在工作中承受多向交变载荷的作用要求具有很高的强度因此连杆材料一般采用高强度碳钢和合金钢如45钢55钢40Cr40CrMnB等近年来也有采用球墨铸铁的粉末冶金零件的尺寸精度高材料损耗少成本低随着粉末冶金锻造工艺的出现和应用使粉末冶金件的密度和强度大为提高因此采用粉末冶金的办法制造连杆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制造方法
连杆毛坯制造方法的选择主要根据生产类型材料的工艺性可塑性可锻性及零件对材料的组织性能要求零件的形状及其外形尺寸毛坯车间现有生产条件及采用先进的毛坯制造方法的可能性来确定毛坯的制造方法根据生产纲领为大量生产连杆多用模锻制造毛坯连杆模锻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体和盖分开锻造另一种是将体和盖锻成体整体锻造的毛坯需要在以后的机械加工过程中将其切开为保证切开后粗镗孔余量的均匀最好将整体连杆大头孔锻成椭圆形相对于分体锻造而言整体锻造存在所需锻造设备动力大和金属纤维被切断等问题但由于整体锻造的连杆毛坯具有材料损耗少锻造工时少模具少等优点故用得越来越多成为连杆毛坯的一种主要形式总之毛坯的种类和制造方法的选择应使零件总的生产成本降低性能提高
目前我国有些生产连杆的工厂采用了连杆辊锻工艺图1-2为连杆辊锻示意图.毛坯加热后通过上锻辊模具2和下锻辊模具4的型槽毛坏产生塑性变形从而得到所需要的形状用辊锻法生产的连杆锻件在表面质量内部金属组织金属纤维方向以及机械强度等方面都可达到模锻水平并且设备简单劳动条件好生产率较高便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适于在大批大量生产中应用辊锻需经多次逐渐成形
图连杆辊锻示意图
图给出了连杆的锻造工艺过程将棒料在炉中加热至1140~1200C0先在辊锻机上通过四个型槽进行辊锻制坯见图然后在锻压机上进行预锻和终锻再在压床上冲连杆大头孔并切除飞边见图锻好后的连杆毛坯需经调质处理使之得到细致均匀的回火索氏体组织以改善性能减少毛坯内应力为了提高毛坯精度连杆的毛坯尚需进行热校正
连杆必须经过外观缺陷内部探伤毛坯尺寸及质量等的全面检查方能进入机械加工生产线
辊锻制坯
在连杆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中大部分工序选用连杆的一个指定的端面和小头孔作为主要基面并用大头处指定一侧的外表面作为另一基面这是由于端面的面积大定位比较稳定用小头孔定位可直接控制大小头孔的中心距这样就使各工序中的定位基准统一起来减少了定位误差具体的办法是如图15所示在安装工件时注意将成套编号标记的一面不
图连杆的定位方向
与夹具的定位元件接触在设计夹具时亦作相应的考虑在精镗小头孔及精镗小头衬套孔时也用小头孔及衬套孔作为基面这时将定位销做成活动的称假销当连杆用小头孔及衬套孔定位夹紧后再从小头孔中抽出假销进行加工 为了不断改善基面的精度基面的加工与主要表面的加工要适当配合即在粗加工大小头孔前粗磨端面在精镗大小头孔前精磨端面
由于用小头孔和大头孔外侧面作基面所以这些表面的加工安排得比较早在小头孔作为定位基面前的加工工序是钻孔扩孔和铰孔这些工序对于铰后的孔与端面的垂直度不易保证有时会影响到后续工序的加工精度
在第一道工序中工件的各个表面都是毛坯表面定位和夹紧的条件都较差而加工余量和切削力都较大如果再遇上工件本身的刚性差则对加
工精度会有很大影响因此第一道工序的定位和夹紧方法的选择对于整个工艺过程的加工精度常有深远的影响连杆的加工就是如此在连杆加工工艺路线中在精加工主要表面开始前先粗铣两个端面其中粗磨端面又是以毛坯端面定位因此粗铣就是关键工序在粗铣中工件如何定位呢一个方法是以毛坯端面定位在侧面和端部夹紧粗铣一个端面后翻身以铣好的面定位铣另一个毛坯面但是由于毛坯面不平整连杆的刚性差定位夹紧时工件可能变形粗铣后端面似乎平整了一放松工件又恢复变形影响后续工序的定位精度另一方面是以连杆的大头外形及连杆身的对称面定位这种定位方法使工件在夹紧时的变形较小同时可以铣工件的端面使一部分切削力互相抵消易于得到平面度较好的平面同时由于是以对称面定位毛坯在加工后的外形偏差也比较小
com段的划分与工序顺序的安排
连杆的主要加工部位是大小头端面大小头孔次要加工部位是各种螺纹孔及倒角除机械加工外还有调质处理划螺纹孔线探伤等另外在机械加工过程后还安排了钳工倒角去毛刺并对连杆进行喷丸处理为连杆的组装做好准备
加工阶段的划分 连杆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加工基准面粗钻铣大小头平面及大小头孔调质处理半精钻铣大小头平面及大小头孔分离连杆和连杆盖精铣基准面并进行磨削钻铰锪各种孔精钻铣大小头平面及小头孔和大头轴瓦研磨重要孔的支撑面钳工倒角去毛刺探伤后钳工清洗组装
连杆的大小头平面及大小头孔的技术要求都很严格所以对于这些端面安排了粗铣半精铣精车铣对于180C柴油机连杆进行粗加工时以大小头两端面作为精基准所以先粗加工大小头端面然后再加工其他各主要表面各种孔的加工集中在连杆与连杆盖连接处所以将各种孔加工完之后再精铣大小头端面以保证重要加工表面不被破坏或划伤
连杆盖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连杆盖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半精铣对接面划孔线车孔精铣对接面钻铰各孔磨螺钉面修正圆角钳工组装划瓦槽铣瓦槽钳工组装
对于连杆盖进行粗加工时以连杆盖一侧的一端面作为粗基准然后以对接端面作为精基准加工其他的重要表面
二工序安排
在连杆加工中有两个主要因素影响加工精度
1连杆本身的刚度比较低在外力切削力夹紧力的作用下容易变形
2连杆是模锻件孔的加工余量大切削时将产生较大的残余内应力并引起内应力重新分布
因此在安排工艺进程时就要把各主要表面的粗精加工工序分开即把粗加工安排在前半精加工安排在中间精加工安排在后面这是由于粗加工工序的切削余量大因此切削力夹紧力必然大加工后容易产生变形粗精加工分开后粗加工产生的变形可以在半精加工中修正半精加工中产生的变形可以在精加工中修正这样逐步减少加工余量切削力及内应力的作用逐步修正加工后的变形就能最后达到零件的技术条件
各主要表面的工序安排如下 1两端面粗铣精铣粗磨精磨
2小头孔钻孔扩孔铰孔精镗压入衬套后再精镗 3大头孔扩孔粗镗半精镗精镗金刚镗珩磨
一些次要表面的加工则视需要和可能安排在工艺过程的中间或后面 制定工艺路线即工序设计其主要内容包括机床与工艺装备的选择加工余量的确定工序尺寸的确定切削用量的确定时间定额的确定等在此先确定工艺路线再在后面详细论述机床与工艺装备的选择加工余量的确定工序尺寸的确定切削用量的确定时间定额的确定等内容
制定柴油机加工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其能够合理保证气缸盖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在小批量生产的生产纲领下可以考虑广泛采用技术水平较高的数控机床及加工中心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除此之外还应当综合考虑零件特点和技术要求工艺设备与装备的具体使用条件及经济因素等可初步确定其加工工艺路线为
制定180C柴油机连杆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使连杆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得到合理保证在中批生产的生产条件下可以考虑采用通用夹具和部分专用夹具等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除此之外还应当考虑经济因素以降低生产成本 因此经过综合考虑最终确定180C柴油机连杆加工工艺过程如下表2-1连杆盖的加工工艺过程如下表2-2 表2-1 180C柴油机连杆加工工艺过程 序号 工序名称 定位基准
面
面 铣一步大平面及小平面 大小头平铣二步小头平面
大小头平2 铣二步大平面 大小头平面钻小头孔66
大小头平面 铣小头孔至695上偏差01 大铣另一侧面188±
9小头平面铣工艺面94±01 大小头孔
01 基面和一侧面粗镗大头孔134 基面和一侧面以及小头孔 铣工字型副板
铣落刀槽14两侧 基面和一侧面精铣外形 基面和一侧面精铣盖顶面及螺钉面 锯开 精铣一14 半精铣对接面钻扩铰各孔攻丝
步大平面 基面和一侧面精铣另一大平面及小平面 基面和一侧面半精镗大小孔 基面和铣R25R5818 精铣另一小头平面 基面和一侧面
一侧面以及大小头孔 基面和一侧面 铣两面肋 基面和一侧面 铣R75 基面和一侧面 车1795下偏差-02车185 侧面 24 车大端156165及148 25 磨两平面 基面和一铣瓦槽 基
3026 精镗大小头孔 基面和一侧面以及大小头孔 钻2-6油孔
面和一侧面以及小头孔 铣小孔倒角 铣7°斜
配重
钢质锻模件的机械加工余量按JB3835-85确定根据估算的锻件质量加工精度及锻件形状复杂系数由《机械制造工艺简明手册》表22-25可查得除孔以外各内外表面的加工余量孔的加工余量由《机械制造工艺简明手册》表22-24查得表中余量值为单面余量
1锻件质量 根据零件成品质量估算锻件质量为1352kg 2加工精度 零件表面均为精加工和磨削加工精度 3机械加工余量 用查表法确定机械加工余量 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第一卷 表3225 表3226 表3227平面加工的工序余量mm 平面加工的工序余量mm 单面加工方法 单面余量 经济精度 工序尺寸 表面粗糙度
125
粗铣 IT12 69
125
精铣
毛
坯
06 IT10 678 32 08 粗磨 03 IT8 672 16
精磨 01 IT7 67 则连杆两端面总的加工余量为
A总
A粗铣A精铣A粗磨A精磨2 150603012 mm 2连杆铸造出来的总的厚度为H 67 72mm 一确定毛坯尺寸公差
连杆的锻件质量1352kg形状复杂系数S242CrMoA中合金元素含量大于30按《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22-11锻件的材质系数为M2采取平直分模线锻件为精密精度等级则毛坯的公差可从《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22-1422-17查得
连杆毛坯的尺寸公差如表2-2毛坯的同轴度误差允许值为12mm残留飞边为12mm 毛坯图表2-连杆锻件尺寸公差mm 零件尺寸 单面加工余量 锻件尺寸 偏差
Φ137 15 Φ134 1795 425
188
Φ77
Φ66 70 1 72
1 65
com分重要工序介绍
一连杆两端面的加工
采用粗铣精铣粗磨精磨四道工序并将精磨工序安排在精加工大小头孔之前以便改善基面的平面度提高孔的加工精度粗磨在转盘磨床上使用砂瓦拼成的砂轮端面磨削这种方法的生产率较高精磨在M7130型平面磨床上用砂轮的周边磨削这种办法的生产率低一些但精度较高
连杆大小头孔的加工
连杆大小头孔的加工是连杆机械加工的重要工序它的加工精度对连杆质量有较大的影响
小头孔是定位基面在用作定位基面之前它经过了钻扩铰三道工序钻时以小头孔外形定位这样可以保证加工后的孔与外圆的同轴度误差较小
小头孔在钻扩铰后在金刚镗床上与大头孔同时精镗达到IT6级公差等级然后压入衬套再以衬套内孔定位精镗大头孔由于衬套的内孔与外圆存在同轴度误差这种定位方法有可能使精镗后的衬套孔与大头孔的中心距超差
大头孔经过扩粗镗半精镗精镗金刚镗和珩磨达到IT6级公差等级表面粗糙度Ra 为04μm大头孔的加工方法是在铣开工序后将连杆与连杆体组合在一起然后进行精镗大头孔的工序这样在铣开以后可能产生的变形可以在最后精镗工序中得到修正以保证孔的形状精度 连杆螺栓孔的加工
连杆的螺栓孔经过钻扩铰工序加工时以大头端面小头孔及大头一侧面定位 为了使两螺栓孔在两个互相垂直方向平行度保持在公差范围内在扩和铰两个工步中用上下双导向套导向从而达到所需要的技术要求
粗铣螺栓孔端面采用工件翻身的方法这样铣夹具没有活动部分能保证承受较大的铣削力精铣时为了保证螺栓孔的两个端面与连杆大头端面垂直使用两工位夹具连杆在夹具的工位上铣完一个螺栓孔的两端面后夹具上的定位板带着工件旋转1800 铣另一个螺栓孔的两端面这样螺栓孔两端面与大头孔端面的垂直度就由夹具保证
连杆体与连杆盖的铣开工序
剖分面亦称结合面的尺寸精度和位置精度由夹具本身的制造精度及对刀精度来保证为了保证铣开后的剖分面的平面度不超过规定的公差003mm 并且剖分面与大头孔端面保证一定的垂直度除夹具本身要保证精度外锯片的安装精度的影响也很大如果锯片的端面圆跳动不超过002 mm则铣开的剖分面能达到图纸的要求否则可能超差但剖分面本身的平面度粗糙度对连杆盖连杆体装配后的结合强度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剖分面铣开以后再经过磨削加工
大头侧面的加工
以基面及小头孔定位它用一个圆销小头孔装夹工件铣两侧面至尺寸保证对称此对称平面为工艺用基准面
确定工序尺寸的一般方法是由加工表面的最后工序往前推算最后工序的工序尺寸按零件图样的要求标注当无基准转换时同一表面多次加工的工序尺寸与工序或工步的加工余量有关当基准不重合时工序尺寸应用工序尺寸链解算 确定各主要面的工序尺寸
圆柱表面多次加工的工序尺寸只与加工余量有关前面根据有关资料已经查出本零件各圆柱面的总加工余量毛坯余量应将总加工余量分为各工序加工余量然后由后往前计算工序尺寸中间工序尺寸的公差按加工方法的经济加工精度确定
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 表229 表234 1大头孔各工序尺寸及其公差铸造出来的大头孔为55 mm 工序名称 工序基 本余量 工序经济
精度 工序尺寸 最小极限尺寸 表面粗糙度
1375 16 半精镗 1
137 16 134 134 125
精镗
04
1375136
二次粗镗 2 扩孔 136 63 一次粗镗 2 132 132 2小头孔各工序尺寸及其公差
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 表229表230 工序
名称 工序基本余量 工序经济 精度 工序
尺寸 最小极限尺寸 表面 粗糙度
精镗
02
Φ7749 Φ7749 16
半精镗 02
Φ7729Φ7729 64
Φ68 二次粗镗 9 Φ68
125
Φ771 Φ771 125 一次粗镗 锻至Φ68 1铣连杆大小头平面 选用X52K机床
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表2481选取数据
铣刀直径D 100 mm 切削速度Vf 247 ms 切削宽度 ae 80 mm 铣刀齿数Z 6 切削深度ap 3 mm 则主轴转速n 1000vD 475 rmin 根据表3131 按机床选取n 500 min 则实际切削速度V Dn1000³60 267 ms 铣削工时为按表2510 L 3 mm L1 15 50 mm L2 3 mm 基本时间tj Lfm z 32003 500³018³6 038 min 按表2546 辅助时间ta 04³045 018 min 粗磨大小头平面 选用M7350磨床
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表24170选取数据 砂轮直径D 40 mm 磨削速度V 033 ms 切削深度ap 03 mm fr0 0033 mmr Z 8 则主轴转速n 1000vD 1588 rmin 根据表3148 按机床选取n 100 rmin 则实际磨削速度V Dn1000³60 020 ms 磨削工时为按表2511 基本时间tj zbknfr0z 03³1 100³0033³8 001 min 按表3140 辅助时间ta 021 min 铣大头两侧面
选用铣床X62W 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表2477 88 选取数据
铣刀直径D 50 mm 切削速度V 064 ms 铣刀齿数Z 3 切削深度ap 4 mm af 010 mmr 则主轴转速n 1000vD 611 rmin 根据表3174 按机床选取n 750 rmin 则实际切削速度V Dn1000³60 078 ms 铣削工时为按表2510 L 40 mm L1 15 85 mm L2 25 mm 基本时间tj Lfmz 408525 750³010³3 023 min 按表2546 辅助时间ta 04³045 018 min 粗镗大头孔 选用镗床T68 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表2466选取数据
铣刀直径D 135m 切削速度V 016 ms 进给量f 030 mmr 切削深度ap 30 mm 则主轴转速n 000vD 47 rmin 根据表3141 按机床选取n 800 rmin 则实际切削速度V Dn1000³60 272 ms 镗削工时为 按表253 L 38 mm L1 35 mm L2 5 mm 基本时间tj Lifn 38355 030³800 019 min 按表2567 辅助时间ta 050 min 铣开连杆体和盖 选用铣床X62W 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表2479 90 选取数据
铣刀直径D 63 mm 切削速度V 034 ms 切削宽度ae 3 mm 铣刀齿数Z 24 切削深度ap 2 mm af 0015 mmr d 40 mm 则主轴转速n 1000vD 103 rmin 根据表3174 按机床选取n 750 rmin 则实际切削速度V Dn1000³60 247 ms 铣削工时为 按表2510 L 17 mm L1形容词节点甲 飞机 3 节点乙 鱼片 形容词节点丙 飞机 3 节点乙 鱼片 形容词节点甲 飞机-1 节点丙 飞机 A C not_a_blind_slot 甲乙丙
图4 步骤 图5 盲步骤 图6 焊盘 图7 洞 图8 盲孔
一种原始的功能是通过合并形成的边界面孔的原根的功能突变的成员根本特点和成员的边界将面临着一个家庭的一个原始的特征[ 16 ] 原始功能中可能存在三个礼仪 一独立 二与另一原始功能形成一个复杂的功能或 iii 与其他复杂的功能形成一个高层次复杂的功能下一水平的塑料制品的特点是复杂的功能这是所形成的相互作用的两个原始的塑料产品功能
有四种类型的功能互动边界脸边界面临 bb 段的相互作用根面临边界面临经常预算的相互作用根面临根面居民的相互作用和边界面临根面巴西的相互作用在BB心跳的互动这两个功能有一个共同的边界脸在经常预算的互动边界面对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