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是酒店竞争与发展的灵魂
创新是酒店竞争与发展的灵魂
一、靠创新的用人机制,为业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酒店管理第一位的工作,就是运用创新的作人机制,帮助酒店业主造就一支高素的员工队伍。这是因为,人是酒店的主体,酒店的一切存在都是由人来创造的;人是酒店文化的主体,酒店的文化的终极目的之一就是造就“酒店人”;人是活动的源泉,酒店文化最注重的因素,尊重人的价值,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是酒店众多资源中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是酒店的第一财富。在21世纪,酒店的经营与管理者都必须意识到,酒店在市场竞争中,主要是人才的竞争,“争天下者必先争人,取市场者必先取人”,无论哪一家酒店,要想在21世纪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归根到底要抓酒店的主体,?D?D酒店人。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首选将创新的用人机制这一理念,征得业主的理解、赞同和支持,取得共识和共鸣。其次在员工队伍的组建上,采取公开招聘,择优录用,实践检验,优胜劣汰的办法。一是坚持“三不原则”,即“不唯文凭看水平,不唯资历看能力,不唯亲疏看才干”,加大人才引进和开发力度,以竞争机制为业主培育一支思想好、素质高、作风硬、业务精的酒店制。即实行“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工资能高能低”的三能竞争机制,以打破“铁工资”,并向受聘员工灌输这样一个观点,即:打破“铁交椅”是为了让人才脱颖而出打破“铁工资”,是为了让大家得到更多的实惠。根据酒店管理岗位较多,人员分散的特点,我们在实践中还摸索了一个考察管理人员的标准,即五看:一看对上级的态度,是逢迎领导还是真抓实干;二看对同级的态度,是相互补合通力协作,还是互不买帐各自为政;三看对下级的态度,是关心尊重员工与之同甘共苦,还是盛气凌人高高在上;四看对工作的态度,是得过且过敷衍应付还是埋头苦干求新务实;五看对自己的态度是一分为二虚心学习,还是孤芳自赏唯我独是,实践证明;创新的用人机制,不仅盘活了人力资源,使员工队伍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和创造力,更促进了酒店产品质量和经营效益的提高。
二、靠创新的管理机制,输出万源酒店管理文化模式
我们在总结多年酒店管理实践的基础上,独创了一套酒店管理文化模式,这就是:万源精神:团结拼搏、求新务实、乐于奉贤、争创一流;万源作风:创新是灵魂,规范是基础;万源管理模式:领导爱兵如子,员工爱店如家;万源品牌战略:发自内心的微笑,精心做好每道菜肴;万源质量观: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以质量抢占市场;万源服务观是:99+1=1,100-1=0,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万源服务宗旨:把100%的满意留给宾客,把100%的困难留给自己;万源目标:将所管理的酒店建成开放的人才渠道、施展才华的舞台、培养人才的学校、文化特色的酒店。
在具体管理工作中,我们重点抓住四点:一是抓制度管理。在抓制度管理方面,我们除了为酒店业主制订酒店运转所必须的岗位职责、员工守则、规章制度外,重点为财务部门建立四大体系:即帐务核算体系、经济指标考核体系、采购管理重点体系和控制与监督体系。二是抓质量管理。质量管理重点抓住两点:首先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使所属各岗点员工掌握对客服务的过硬技能;其次重视质检工作,加大质检力度,树立质检威信,保证对客服务的高标准、严要求。三是抓效益管理。对酒店经营部门全面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对管理部门全面实行费用承包责任制,使酒店没有核算的空白点。为使降本增效工作从根本上落到实处,堵塞管理运行中的“跑、冒、滴、漏”,我们还在所管理的酒店中扎扎实实地开展“从我做起,从身边抓起,从小事抓起”的“三从”活动,成交十分显著。四是抓特色管理。我们推行“倒金字塔”管理,即领导在最底层,员工在最上层,员工是酒店的管理者,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开会时,员工在台上讲,领导在台下听,变被管理为主动管理。再如从部门来讲,也是“倒金字塔”管理,即管理部门在最底层,是二线,经营部门在最上层,是一线,我们变管理部门为服务部门,采取管理部门至一线部门挂钩的方式,提供全方面服务,并将挂钩成绩作为对中层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在酒店领班、主管、部门经理、总经理岗位推行“见习制”、“轮岗制”,实践证明,这种管理确实收至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靠创新的经营理念,创酒店火爆的经营局面
创新的经营理念,来源于对市场的超前预测和科学分析。我们认为:作为酒店来讲,餐饮是龙头,客户是支柱,工程是基础,康乐是配套。也就是说,餐饮聚人气,客户挣效益,餐饮旺、酒店兴。这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加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在会亲方友,亲朋相聚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去饭店。这给餐饮业的繁荣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客源,同时也给一直占据餐饮业主流地位的星级宾馆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过去,餐饮消费主要是团体消费、公款消费和少数富人消费为主导的市场。社会的巨变带来了消费主体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消费需求的变化。在这三大变化的推动下,应运而生的林林总总的社会餐馆象雨后春笋般的覆盖着城市的大街小巷,它们以其灵活的经营方式?“专”“特”“廉”的优势,取代了星级酒店曾经有过的辉煌,占领了餐馆的大部分市场。而一向以高档次、高口味而自豪的星级酒店大多如昨日黄花,经营一落千丈,虽凭借实力雄厚而得以生存,但危机日渐。如何走出困境,发挥星级酒店的优势,重新引领风骚,一直是酒店老总们研究的课题。我们万源酒店管理公司围绕着这个课题进行了探索。并在所管理的江苏万源酒店获得巨大成功。具体做法就是将星级饭店与社会餐饮的名种优势揉合起来,取长补短,独辟蹊径,以准确的市场定位,大胆创新的经营理念和规范化、个性化的超值服务,始终成为引人注目的亮点,成为消费者的消费热点。
我们在万源酒店开业之初就准确定位:要想在高手如林的餐饮业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以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工薪阶层为主要服务对象。只有公众的全面参与,才有可能产生大量、长期、频繁的消费,酒店经营才有可靠的规模基础,而只有当酒店成为广大民众可望又可及的日常消费场所后,酒店的发展才有了真正的质的飞跃。因此,我们果断地打起?“大众牌”,“吃家乡菜、喝家乡酒、说家乡话、叙家乡情、办家乡事”的广告语,一下子拉近了万源酒店与老百姓的距离,吸引了众多的普通老百姓来到酒店“潇洒走一回”,要想使普通老百姓能长期的,隔三差五地到酒店消费,就要不断设计出让老百姓“买得起,信得过”的产品。在这方面,我们在万源酒店采取“走出动,请进来”的方式,经常派人到社会餐厅学习取经,把更帖近老百姓口味的家常菜引进酒店,并不断变化翻新,将家常菜细做,使得一道道乡土菜成为微第毫秒年的精品菜;同时,还针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开发出一批具有保健功能的绿色菜肴,满足了人们吃出健康的需求,仅一年多,各种菜系的品种就达近二千种。大众化不等于低水平低质量。大多数客人在进入星级饭店消费时,更希望得到尊重,要能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和气派,个性化的需求越来越强,提供宾馆规范化服务,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赢得他们的信赖,也正是大多数的社会餐馆无法做到的。在这方面我们始终注意发挥星级宾馆的优势,在保持星级饭店规范化服务的标准的同时,还独创?“万源五心服务”,变低值服务,使每一位前来消费的客人能有居家畅饮的感觉,又能获得心理情感上的满足。此举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青睐,使得过去在社会餐饮的消费者,回到了星级宾馆,而人们置身于豪华气派的星级宾馆消费时,已经不再担?“店大欺客”了,星级饭店的餐饮要走大众化的道路,价格因素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这方面我们注意区别不同顾客制定高、中、低三档的价格标准,高档消费服务上规范、有特色;中档消费服务不断变化创新,保证有口味有内涵;低档服务价廉物美,服务到位。
四、靠创新的“人心工程”,增强酒店队伍凝聚力
进入21世纪,市场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能抢占市先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方面我们在酒店管理工作实践中一直予以高度重视,并探索出一些做法,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
(一)以事业留住人才?D?D实现人才的价值。首先,为人才制定发展目标,把人才的发展与酒店的发展结合起来,使人才在酒店发展中得到响应的发展,让人才感受到自己的利益与酒店的利益密切相关,自己的发展与酒店的发展息息相关,从而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为人才搞好职业生涯设计。要指导人才,根据不同的特点和专业特长,结合酒店发展目标,搞好人才的职业生涯设计,使人才形成不同的发展方向和职位晋升轨道。在此基础上,对人才必须充分信任,大胆使用,发挥特长,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二)以待遇留住人才?D?D实现人才贡献的回报。目前,在酒店人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我们必须采取更加灵活、更加有吸引力的措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探索建立激励的薪酬制度。根据“按劳分配,效率优先”的原则,确定人才薪酬,也可采取“特殊岗位特殊薪酬,特殊贡献特殊薪酬”的方法,拉开人才与普通员工的收入差距,拉开不同层次,不同贡献人才之间的收入差距,同时建立人才福利待遇沉淀制度,人才的福利待遇视作出的效益兑付,以达到鞭策人才不断奋进,为企业作出更大贡献,使人才与企业实?“双赢”的目的。
(三)以机制留住人才,?D?D营造人才成长的氛围。做到人才的竞争机制和人才的发展机制相结合,才能真正营造起人才成长的氛围。所谓发展机制,就是要让全体员工明白,企业要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发展,人才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发展。立志定好自己的位,走好自己的路,寻求自我发展空间。
(四)以感情留住人才?D?D改善酒店的人文环境。俗语说“留人先留心”,欲想留住人才,首先要在酒店内部营造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关心员工、信任员工的氛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融洽的群体心理气氛。要畅通员工的思想交流渠道,更广泛地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领导爱兵如子,员工爱店如家”,成为酒店每位员工自觉行动和行为准则,为了共同的发展目标,真正做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第二篇:创新是发展的灵魂
一、注重培养,加强教育,注重发展党员的工作基础
1、拓宽培养选拔渠道。积极拓宽选拔培养视野,U郊区加大在工人、农民中,特别是在生产一线发展党员力度,重视在高知识群体、大学生和农民工中发展党员,积极做好在“两新”组织中发展党员工作。特别是在农村注重吸收大中专毕业生、致富带头人、复退军人等群体中的青年入党,重点将政治素质较好、“双带”能力强、3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吸收入党。因此,郊区发展党员工作方针是 “三个重点,一个难点”,即:重点在农村发展党员,重点在科研、生产、教学一线发展党员,重点在35岁以下的青年和妇女中发展党员,突出解决在全区农村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发展党员难的问题。
2、加大教育培养力度。
强化教育,提高综合素质。一是教育形式多样化。充分利用区委党校和乡、村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站点等教育培训主阵地,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二是教育内容有针对性。一方面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他们系统地对党的基本知识进行学习,端正他们的入党动机。另一方面,进行实用技术、现代科技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的教育,全面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素质。今年,全区各级党组织共举办积极分子理论培训班13期,培训人数达到400多人。按照“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的总体思路,坚持“实用、实际、实效”原则,积极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和技术服务,切实开展水稻种植技术、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家畜饲养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截
至目前,培训科技明白人3000余人次、科技致富能手120余人次,累计培养农村乡土人才400余人。
强化培养,促其尽快成熟。积极分子确定以后,把培养任务分解到每个支委、党员身上,统一要求,规范培养程序。培养联系人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和具体措施,经常与培养对象谈心沟通,了解掌握思想、工作、学习、作风等动态情况,实行多形式、全方位的培养。今年,在全区实行了《入党积极分子帮促制度》,400多名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人全部签订了帮促责任书,真正做到了包培养、包发展、包转正的三包制度。
强化管理,确保队伍质量。一是建立档案,跟踪管理。对每个入党申请人,党支部及时建立名单,经过半年以上的考察了解,对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建立专人档案。二是定期考察,严格管理。要求入党积极分子经常向党组织汇报思想。每半年由党支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表现情况进行一次考察。三是选优汰劣,动态管理。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滚动管理,每年进行一次分析排队,对那些经过一年以上培养教育和党组织全面考察,已具备党员条件的,列为发展对象,及时吸收入党。目前,全区共建立入党积极分子档案600余份,随着动态管理制度的推出,全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逐步稳定,人员数量、人员质量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转换观念,以人为本,注重发展党员的工作方法
只有新观念才有新思路、新方法,工作才有新起色、新成果。如果观念陈旧落后,发展党员工作必定跳不出旧框框、老模式。所以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观念。
1、更新观念,变“等上门”为“领进门”。为适应新时期发展党员工作的需要,改变一些基层党组织坐等入党积极分子交了入党申请书后再培养的传统做法,从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入手,帮助基层党员、干部从巩固党在基层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实践证明,通过党的组织活动、党员发挥作用的实例,都会增加党组织对广大群众的吸引力。
2、落实责任,变“一般号召”为“与奖惩挂钩”。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强化各级党组织的责任意识,加强对党员发展工作的宏观领导和具体指导,制定发展党员工作规划,结合“四培养工程”把发展党员工作列入到基层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各乡镇党委普遍建立发展党员工作联系点,对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和薄弱环节做到及时发现,认真解决。同时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党建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与经济、精神文明建设一起考核,与年终目标管理奖惩兑现挂钩,增强各党委、各支部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责任感,确保发展党员工作得到扎实有效的开展。目前,全区共建立发展党员工作联系点11个,今年在党员发展工作中为基层党委解决实际问题16个。接受群众咨询150多人次。
3、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变“党组织单独抓” 为“党群组织共同抓”。为了开阔视野,拓宽渠道,使更
多的入党积极分子向党组织靠拢,我们注重发挥群团组织的优势。一方面,明确分工,要求团组织负责30岁以下青年的培养和推优工作;妇联组织负责30岁以上妇女的培养和推优工作。结合群团组织各自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启发他们的入党愿望,为党组织提供入党积极分子来源。另一方面,建立党群组织联络会议制度,定期沟通培养教育工作情况,共同分析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解决办法,使发展党员工作形成了党组织牵头总抓、群团组织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在具体工作中,还要坚持“三个倾向于”的工作方针,即:倾向于从村干部和村长中发展党员;倾向于从率先致富又能带领和帮助群众致富带头人中发展党员;倾向于从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管理人员和退伍军人中发展党员。2009年经团组织、妇联推优发展的党员达到58名,其中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12名,非公有制企业高层管理人员3名。女性党员11名。
三、创新思路,破解难题。注重发展党员的工作实际 发展党员工作有无特色、有无创意,取决于广大组工干部的工作思路。因此,工作思路创新是工作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发展党员工作创新要做到三个方面:
一是创新模式,规范工作程序。在发展党员工作中,要全面推行“123”(一推、两票决、三公示)工作模式,严把程序关,努力构建“无缝衔接、规范透明”的发展党员工作格局。“一推”,即:党支部根据上级下达的发展计划,组织全体党员和群众代表以无记名投票的形式,从积
极分子中推荐发展对象初步人选,经支委会研究同意,确定为发展对象。“两票决”,即:在召开支部大会通过接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时,有表决权的党员进行无记名投票,党员赞成 人数超过应到会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的半数,才能通过决议。“三公示”,即:每发展一个党员,要先后进行三次公示,即对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接收预备党员、预备党员转正工作分别进行公示。今年,为规范发展党员工作程序,区委组织部举办由党群书记、组织员参加的发展党员理论培训班3期。参学的党务工作者达58人,参学面达到85%。
二是创新方法,加强农民工入党工作。针对当前农民工入党这一难点和薄弱环节,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研究制定在流动人口中发展党员的工作方案,切实加强农民工入党工作。建立健全在流动人口中发展党员工作机制,探索建立流出地、流入地两地“选苗”、两地培养、两地考察、两地公示发展农民工党员的措施和办法。建立农民工入党积极分子跟踪培养机制,输出地党组织成员要与农民工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结对培养,并采取返乡集中学、邮寄资料、网上助学、委托培训等形式,进行经常性的教育培训。采取委托考察、直接考察、函调考察等方式,加强对农民工发展对象的考察工作,确保农民工发展党员质量。2009年全区共发展农民工党员35名,培训农民工积极分子110名。
三是创新措施,破解在农村和非公有制企业中发展党员难题。
当前,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中,由于少数村党支部书记私心较重,担心“培养了苗子,丢了位子”,极力阻挠优秀青年入党或只发展自己的亲属入党,导致个别村发展党员工作滞后和“发展党员近亲繁殖、家族式支部”的现象,削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要创新工作举措,切实加强对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全程监督和指导,不断规范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一要强化监督把关。规范村干部亲属入党工作,村干部不得利用职权和工作关系影响发展党员过程。二要强化全程指导。采取派驻党建指导员的方法,全程指导农村党支部的发展党员工作。目前,全区派驻乡、村的各级党建指导员110人,为基层农村解决实际问题35个,听取群众好的建议13条。
当前,非公企业内需不需要党组织,需不需要发展党员,在企业业主、职工群众甚至党务工作者中仍然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发展党员工作受到党建工作、企业人员流动、员工价值取向和实用性等多方面制约, 一些私营企业主过度的注重企业经济效益,忽略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一些企业发展党员的工作方式,还不能够适应企业发展的新要求,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党组织对潜在发展对象的吸引力。因此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发展党员,不断扩大党员队伍。一是要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要让企业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丰富多彩的党员文化活动带动广大职工加入党组织的积极性。二是要争得私营企业主 的认可和支持。要通过义务献工、提出合理化建议等方式,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让企业主真正感觉到党组织在企业中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从而得到他们的认可和支持,实现企业和党组织双赢。三是要加大对企业党员的教育管理。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发挥作用为目标,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加强教育管理,突出抓好强化党员的角色意识和提高党员的岗位技能这两个环节,突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三篇:企业文化是酒店生存和发展的灵魂
企业文化是酒店生存和发展的灵魂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压力远远大于计划经济时期。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且有所发展,已成为每家企业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面对中国企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专家经过调研论证提出了“一流企业靠文化,二流企业靠管理,三流企业靠机遇”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并得到社会和各类企业家的普遍认同。
企业文化是什么呢?有人讲“它是一种经营观念、一种使命、一种思维及行为模式”;有人讲“它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经营理念和价值观的共识”;还有人讲“企业文化就是老板的文化”。这些说法虽不尽相同,但说明了一点:企业文化普遍客观的存在于企业中,每一家企业都拥有自己的企业文化,这就是独特的企业内涵。就酒店行业来说,产品品质形成品牌,品牌铸造品格,酒店星级相同,但产品品质不一定相同,品质相等,品格未必相等。究其原因,是酒店企业文化差异导致的最终结果。成功的企业文化是组织员工思想、行为的依据,是酒店经营管理成功的关键,更是酒店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在酒店经营管理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
首先,企业文化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通过企业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把企业员工引导到企业所确定的管理目标上来,促进企业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多年以来,我们酒店一直在努力营造“情满中豪”的氛围,充分发挥了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塑造了企业团队精神,树立了企业形象,创立了酒店知名品牌,培养了一批批勤奋敬业、锐意进取的员工,并通过他们提高了酒店产品的质量,促进酒店不断发展,树立了企业各类先进典型。举个例子,酒店李总上任以来,不仅尊崇前任领导的企业文化精神,并根据酒店现实状况,出台了管理准则和接待服务标准,提出了“三实两细两提高”这样务实的工作标准以及“规范加情感”的管理理念,不仅以身作则,并在企业内部管理、对外营销或其他活动中长期宣传灌输酒店的企业文化精神和理念,使员工和社会公众逐渐由认知、认同到遵从。她是我们全体员工学习的旗帜、前进的方向、看齐的标杆,是我们酒店的工作楷模。
其次企业文化具有无形但有效的约束作用。俗话说:“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捆死人”,而企业文化用一种无形的力量,形成一种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对员工起着有效的约束作用。正是因为这种无形的文化力量,从总经理到各位管理人员,处处能够以身作则,在每一次迎来送往的接待中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也正是因为这种无形的文化力量,每一位员工能够自觉加班加点、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更因为这种无形的文化力量,酒店能够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工作中能自觉遵守一步到位,到我为止,二线为一线,全员为宾客的服务原则,能够坚持扎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绝对服从、责权一致的管理原则。三是凝聚作用。企业文化一旦得到企业员工认同后,就会形成向心力和归属感,使员工感受到主人翁的地位。企业要发展,员工的凝聚力尤其重要,但凝聚力不是靠高工资、高福利,铁定的事实证明,靠高工资高福利留下的员工大多数不是最优秀的,最优秀的人有更高层次的追求,这种追求只有依靠优质的企业文化赋予。在人代会和大型会议期间,全体员工都能够坚守岗位,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千方百计为客人提供满意的服务,这正是企业文化凝聚力的具体表现。
四是融合作用。企业文化融合了职工思想、行为等个性特征,有利于企业管理形成自身的一种共性。通过企业文化的教育,可以把一名社会人改变成为一名酒店人,把一名酒店人改变成为一名中豪的酒店人。所以在员工入职后,必然存在企业文化的适应和融合,在此过程中,部门管理和督导人员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从入职培训到上岗培训,管理人员首先要结合酒店的企业文化,引导员工思想。其次才是具体的岗位操作指导,这样才能提升员工精神境界,激发员工积极性,促进员工有效工作,增强创造性。
五是辐射作用。企业文化对外部环境有一种辐射力,既树立了企业自我形象,又对整
个企业建设产生极大的影响。通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酒店在自身文化的辐射过程中完成了与外界的有效沟通,从而树立了良好的酒店形象,创立了良好的品牌。如何让我们的品牌持续发展,需要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继续完善和升华。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是酒店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企业在注重企业经营管理的同时,要切实抓好企业文化建设,使之与企业经营管理相辅相成,创造出企业文化教育与经营管理相交融的工作环境,共同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服务。作为酒店的一分子,我们更应该用酒店精神激励自己,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通过企业文化的熏陶,不断提升个人的素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为酒店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篇:创新是统计教育发展的灵魂
创新是统计教育发展的灵魂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从1984年成立至今,国家统计局培训学院迎来了自己的二十五岁生日。二十五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对统计教育人来说却是一段不可忘却的岁月。在二十五年前,改革开放之风吹遍神州大地时,人们对知识的渴求无比强烈,尤其是在职干部培训和学历教育迫在眉睫,国家统计局统计培训学院的前身中国统计干部电视函授学院和它的分院应运而生,为当时的统计系统培训急需人才。历经二十五年的风雨历程,学院已由一个单纯的干部学历培训机构发展成为今天集从业资格培训、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及学历教育、职业技能证书培训等多种形式为一体的全国统计人才的培养基地。
山西省统计局统计教育中心同国家统计局培训学院有着一样的成长经历。回首山西省统计教育中心二十五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发展统计教育事业,需要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创新是统计教育发展的灵魂。
在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11次印刷的《新华词典》第121页上关于“创新”一词是这样注释的:创造革新。可以说,山西省统计局统计教育中心二十五年成长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革新的历史,是全体山西统计教育人共同体验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奋斗历程。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在推动教育的行动中,“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有行动之勇敢才有真知之收获。”二十五年来,山西统计教育的创业者们,一路开拓探索,一路播种收获,始终不离平凡而高尚的理想,辛勤耕耘统计教育沃土,无私奉献统计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终不悔,奋勇拼搏于尽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山西省统计局统计教育中心的前身是山西省统计局电视讲座办公室,1983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举办《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统计数学基础知识》电视讲座,当时全省统计系统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参加学习的多达26000人。
从成立的第一天起,统计教育中心就以服务统计中心工作、培养统计人才为宗旨,坚持发展创新。
从电讲办到函授学院;从统计干部培训班到县级统计局长研讨班;从统计函授中专学校、统计职业技术教育到在全省中专、职业技术学校的经济专业中开展统计上岗资格证书教育;从单一的统计学自考专科到统计学自考本科、经济学自考本科、开放教育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专、本科、再到高级工商管理培训班;从统计专业职称考试培训到统计从业资格培训、NIT培训、调查分析师培训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从统计教育工作的蹒跚起步到成为全国统计教育培训工作的先进单位„„统计教育中心走过了二十五个春秋。
二十五年风风雨雨,二十五年坎坎坷坷,面对每一次变革,我们都能够在局党组和国家统计局培训学院的正确领导下,冲破旧有体制束缚,勇于创新,大胆实践,逢山开路,攻关夺隘,在改革中迎来了山西统计教育的一个又一个春天。可以说我们走过的二十五年,就是不断发展创新的二十五年。
二十五年来,我们在培训理念上不断发展创新: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探索统计教育规律,从过去的以学历教育为主到今天的以岗位培训为主,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教学方式从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发展到今天的以学生为中心,使受教育者从过去的要我学变为今天的我要学。
二十五年来,我们在办学形式上不断发展创新:举办电视讲座、开办学校、集中培训、广泛开展合作办学等,先后与省自考办、省电大、省成教处、省职教处、省委组织部以及香港公开大学等多家教育培训机构合作,开展了多渠道、多层次的培训,为统计人员学习统计理论、完善知识结构、提升学历层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教育培训工作。
二十五年来,我们在培训手段上不断发展创新:从过去的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发展到今天的现代远程教育,各种媒体手段相结合,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为学生打开了更多的业余学习之门;根据学生的特点完善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增添了现代教学设备、开辟了多媒体教室、增加了服务项目。通过提高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树立了良好的办学声誉。
二十五年来,我们在培训项目上不断发展创新:统计人员岗位培训为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力地保障了统计人员的基本业务素质;继续教育培训使持证
人员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促进了统计工作的发展;在职学历教育通过开办自考专、本科、开放教育专、本科等项目,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十五年来,共有20万人次参加了我们组织的各类教育培训,其中有近3万人获得了国家认可的中专、大专及本科学历。他们中的大部分已成为各级统计部门的业务骨干或主要领导,成为了山西统计事业进一步发展的极为重要的人才资源。
二十五年风雨路更加让我们认识到,山西统计教育的今天,源于创新;山西统计教育的明天,系于创新。我们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以人为本,为统计人才提供更广阔的成长平台;为统计事业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我们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专业、规范的管理,更加先进的统计教育文化和更加成熟的规划,实现统计人才培养的超常规发展。在新世纪实现二次创业的腾越,为构筑和谐发展的统计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提高统计服务水平,人才是根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十一五”时期统计改革与建设,进一步扩大山西的对外开放,加快山西经济的发展,我们统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任务艰巨而紧迫。“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统计改革与建设的关键时期。新时期、新形势,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统计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发展统计事业一靠科技,二靠法制,归根到底靠人才。落实科学发展观,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统计干部队伍,为统计事业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是摆在我们统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这是开放的时代,发展的时代,创新的时代。这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是文化大沟通的时代。努力为社会、为统计工作提供更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机遇,是时代交给我们的重任。我们相信:有国家统计局培训学院的正确领导,有全体统计教育人的拼搏和奋斗,咬定发展不放松,坚持创新不动摇,我们的发展一定会气势如虹,我们的活力一定会迸发四射,我们的面貌一定会焕然一新,我们的前景将会更加美好,我们的未来将会更加辉煌!
第五篇:酒店企业文化是酒店的灵魂(范文)
酒店企业文化是酒店的灵魂,是品牌、理念、形象的高度集中,是市场经济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的塑造和培育,是企业的战略大计,为此,特制定如下企业信条,以作为今后酒店发展的思想纲领:
企业宗旨:一切为了客人、一切为了效益;
企业精神:做系统一流“窗口”、树地区一流形象、争行业一流品牌、创企业一流效益;
企业管理理念: 人本管理、员工第一、亲情服务、宾客至上;
企业经营理念: 以心付出、以情奉献、以诚悦客、以信于民;
企业信条:企业永远不变的真理就是企业必须永远变化;
企业价值观:人才第一、效益第一、先创造企业员工、再创造企业财富;
企业工作作风: 令行禁止、雷厉风行、注重效率,日事日清;
企业宣传口号: 汇四海宾朋、聚五洲挚友;
企业的服务理念:心与心的沟通、想宾客所没想的、情与情的交融、做宾客所没想的;
企业的发展理念:学习、学习、再学习;
创新、创新、再创新;
企业的人才观念:在实践中选拔人才;
在工作中培养人才;
在管理中尊重人才;
在分配中奖励人才;
企业经营工作的基本原则:
以最低的经营费用,获取最高的经营利润,实现收益最大化;
以最佳的管理手段,严格控制经营成本,实现费用最小化;
企业文化价值观: 对宾客,不断创造惊喜;
对员工,不断创造欢乐;
企业思想观念:干部能上能下;工资能高能低;
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动能变。
企业经营形象:
品牌+价值+文化+理念
企业管理工作基本指导方案:
以人本管理为主线;
以规则管理为依据;
以分配管理为基础;
以质量管理为核心;
以文化管理为理念;
以收益管理为目的。
酒店的经营理念
企业目标: 打造诚信、优良而独特的企业品牌
企业发展观: 尊重科学、求实务实、开拓创新、循序渐进 企业风格: 以人为本、真诚友好、朴实宽容
企业精神: 自强不息、发奋进取、追求卓越
经营理念: 和谐管理+完善服务+诚信营销=赢得市场 管理理念: 规范管理+制度管理+情感管理=和谐管理 服务理念: 微笑服务+规范服务+个性服务=完善服务
管理人员工作观: 把工作当做个人事业,尽职尽责、尽心尽力 服务人员工作观: 用我们的微笑和劳动让顾客满意
厨房人员工作观: 让我们的每一个产品都是精品
厨房员工作风: 服从指挥、来历风行、用心做好每一件事 员工行为准则: 企业的利益就是我的利益
员工风貌: 诚实友爱、充满活力、能干善做
纪律观: 自觉服从、我和企业双赢
质量观: 工作的质量体现着人的质量
节约观: 节约是一份责任、节约从我做起
卫生观: 健康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人
部门管理
餐厅服务:从细微处做起、在规范中创造个性
厨 房: 严细成风、在创新中发展
保 洁: 我们的劳动就是为了干净
保 安: 完全第一、纪律至上
住宿部管理: 安全卫生、丝毫不能轻松
住宿部服务: 真诚友爱、笑迎善待、不卑不亢
后勤人员: 企业没有我们的工作不行、但没有我能行 工作观: 干好工作是应该的,干不好工作就意味着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