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
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富有成效的文化创新是推动我院其他各项生产、管理创新、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企业文化已经成为我院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精神支撑和强大前进动力。
一、我院企业文化创新现状及内外环境分析
1.我院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回顾。在市公司目标愿景和光耀渝州及国网公司建设统一企业文化的指引下,我愿在积极开展党建创新、组织创新、设计创新、制度创新的同时,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创新。
回顾近年来我院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是在传承、积淀我院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围绕我院创新发展的中心任务,适应我院发展环境变化,不断深化、创新的过程,初步实现了三个转变,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运作模式。
(1)“三个转变”。一是企业文化建设定位的转变。逐步由我院关心员工身心健康、有效开展党的群众工作的手段载体转变为我院战略规划和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企业文化建设重心的转变。逐步由组织开展企业文化活动、营造良好文化氛围转变为围绕中心任务、服务创新发展、推动重大工作的开展。三是企业文化建设方式的转变。逐步由我院组织发动转变为全员参与。
(2)企业文化运作模式
▲党建领先:我院党委的统一领导、扎实有力的党建工作、基层党组织、群众组织和党员骨干作用的有效发挥,是我院企业文化建设持续开展的根本保障,也是推进我院企业文化创新的重要优势。党建文化和真情文化成为我院文化的特色和亮点。
▲ 文化为媒:企业文化作为拓展传统党建工作范围和内涵的重要媒介,逐步融入我院经营管理各个环节,成为凝聚来自五湖四海的全体员工的重要因素。
▲ 上下联动。在塑造形成统一的共同价值观和核心理念体系的同时,鼓励支持党支部遵循我院战略和基本理念,自主开展企业文化创新,在满足一致性的同时,丰富我院文化的多样性。
▲ 树魂育人。近年来,我院党委先后提出了“心、制、行”一体的诚信责任等一系列文化理念,在加强宣贯的同时,挖掘和涌现了一批身体力行我院文化理念的先进团队和员工典型,文化是我院发展之魂的作用逐步体现。
(3)文化特征。在我院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和谐团结、稳健合规、注重人文关怀和人性化管理的文化氛围,使得员工有较强的凝聚力、归属感和安全感。然而,由于缺少强烈的客户意识、创新、竞争等市场化要素,员工没有足够压力和危机感,缺乏活力、激情和创造力。这种文化形态,渐渐显示出不适应日趋深刻的市场变化和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的一面。因此,破除制约我院发展的思想瓶颈和观念束缚,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全面实施文化创新刻不容缓。
2.企业文化创新内外环境分析。2009年以来,我院发展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均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外部环境出
现了重大变化,我院员工对于加快企业文化创新步伐,以优秀企业文化稳定队伍、鼓舞士气、提升信心的需求更为迫切。这是我院推进企业文化创新必须认真审视和客观分析的重要依据。
(1)我院人员结构的变化。2007年以来,我院员工招聘和人才引进的步伐明显加快,一大批应届毕业生和引进人员入职到岗后,需要经历对于我院文化了解、认知、接受的过程,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理念的冲撞、磨合必然存在。同时,大量新鲜血液的加入,将给我院文化带来新的活力,也为企业文化创新提供了更多素材。
(2)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持续推进。我院荣誉体系修订实施工作基本就绪,我院企业文化工作小组已基本完成了我院企业文化纲要起草和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会的筹备工作,并着手开展我院核心理念提炼、为下一阶段企业文化创新做好准备。
(3)我院市场形象和品牌需要恢复。当前,我院对外形象和品牌的重塑应作为企业文化创新的一项内容,通过加强文化理念宣贯、我院整体形象推介,重塑和恢复我院市场形象,并为我院品牌注入新的文化内涵。
二、企业文化建设比较与实证分析
目前,市公司已经对企业文化形成较为一致的认识,即加强三个建设、包括四好领导班子建设、四强党组织、四优共产党员、五个好党委、五个好党支部等,建设“四统一”
企业文化等,根据对系统范围同业文化创新的调查,我们获得对我院企业文化创新的启示
1、企业文化的创新发展是有步骤的,它需要与企业的发展周期相统一,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相协调,需要有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发展路径,同时,还需要有专门的机构来管理。
2、要坚持企业文化精神层(企业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等)、制度层(各种规章制度和员工对规章制度的认同程度等)、行为层(企业的外观、内部小环境、产品的外观、服务等)和社会层(企业文化的对外传播)的统一发展,重视有效宣贯和品牌塑造。
3、企业文化的发展需要创新和整合,需要从物本和人本上找到契合点,需要市场和客户的多重反馈,更需要理念、行为和价值的逐一落地和一贯坚持。
三、我院企业文化创新对策和措施建议
企业文化创新,不仅包括观念的创新、内容的创新、价值的创新,也包括形式的创新。而一切的创新思路,都必须落实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各项实际工作中,指导具体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1.我院企业文化创新的特征描述。为适应我院新阶段战略目标、功能定位和市场发展需要,我院企业文化创新应具有以下特点:(1)企业文化创新,必须符合我院发展的需要;(2)企业文化创新,是我院实施其他创新的前提条件;(3)企业文化创新,是指导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2.我院企业文化创新对策措施。开展企业文化创新,要在对传统企业文化思考审视的前提下,以理念充实为突破、制度顺畅为管道、员工和谐为基础、动态长效为目标,通过充实文化理念、推动行为落地和构建长效机制,对构成企业文化的诸要素包括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管理制度等进行全方位系统性地弘扬或重建,并贯穿于学习培训、持续宣贯和绩效考评等过程,使之与企业生产力的发展步伐和外部环境变化相适应。
(1)充实文化理念,完善核心价值。必须紧紧把握以诚信、责任、创新、奉献为主要特征的企业文化创新要求,紧紧把握提高我院核心竞争力“绿色设计、经济设计”这一主要任务,在总结继承我院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行业竞争力等外部因素,不断完善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
(2)融于我院发展,推动行为落地。在文化理念上取得高度认同后,企业文化创新必须融入到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强调知行合一,推动行为落地。企业文化创新的出发点就是为了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员工凝聚力,这就需要将企业文化创新与企业发展和员工成长紧密地结合起来,有效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凝聚、激励、约束、辐射与稳定的作用。
(3)建立长效机制,促进价值体现。在理念认知和行为落地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企业文化创新工作的总结、评估和完善,建立企业文化创新的长效机制,推动企业文化创新工作向深度、广度发展,逐步实现企业文化价值目标。
第二篇:创新是企业发展壮大的灵魂
创新是企业发展壮大的灵魂
——对卫东公司发展壮大的分析
龙岩一中高一(16)班张 煦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企业增添活力,提升竞争力的不竭动力。近年来,龙岩市新罗区的企业自主创新氛围日益浓厚,涌现出一家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卓越新能源公司,7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如卫东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锐硬质合金公司、三德水泥厂等和一批省级科技型企业如海德馨特种电源车厂、丰力粉碎机械公司等。是什么因素促使这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逆水行舟,力争上游,迅速发展壮大呢?怀着一颗好奇的心我走近了他们当中杰出的一员——福建卫东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环保设备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创办仅10年时间,近年来,他们立足市场,勇于开拓创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十分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企业迅速崛起,产值连年翻番,在全省乃至全国众多的环保企业中脱颖而出,2005年产值近亿元,一跃成为福建省的高科技企业。公司的成长壮大,再次展现了创新的无穷魅力,我仔细分析了其中的奥秘,总结如下:
第一、体制创新,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基础。
福建卫东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四家企业合并而成的,那四家企业的资产只有十几万、几十万元不等,各自为阵,分散经营,规模小,力量单薄,产品档次低,品牌单一,市场开拓能力差;还有家族式民营小企业普遍存在的用人机制不活,管理不规范,制度执行难等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四家企业的创业者们转变观念,放弃私营主普遍存在的“宁为鸡头,不为牛后”的思想,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企业合并,组建了龙岩卫东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使企业初具规模。2003年,该公司进一步解放思想,按照规范化“股份有限公司”的要求,设立了公司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并由股东大会委托处理该企业的经营管理事宜.吸引社会资金,增资扩股,整体改制为福建卫东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当年不但增资1500万元,还实现产值翻番。企业的合并,有利于把劣势转化为优势,实现了生产的集中和优化,提高了总体效益。卫东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第二、管理创新,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保证。
企业管理,关键在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是企业经营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企业中处于中心地位、统一指挥、全面负责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卫东公司未合并前,都是一个“家长”带着一、二十号人,难以形成权责明确的经营班子。合并以后,公司搭建了经营班子,建立了运作机制,仍然存在各自为阵、工作不协调、指挥不灵、管理不到位等问题。2003年,他们严格按照股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招聘了2名高级经济管理师、注册会计师,重新组建经营团队,并重新制定了公司的发展宗旨、中长期目标、经营方针、营销策略和基本规章制度。首先,该企业从全局出发,维护整体利益,自觉地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处理好了企业和国家的关系;同时治理结构合理规范,三位副总分别重点负责市场营销、资本运作与财务管理,技术开发董事会负责制定企业战略,同时还提高企业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高层管理人员分工明确,权责清晰,公司运转协调,管理到位;而且企业还正确处理好与职工的关系,关心群众生活,照顾群众现实利益,充分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生产积极性,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一系列的管理创新使其获得了更大的发展。
第三、技术创新、集成创新,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核心。
与传统产业相比,环保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当前科技飞速发展,产品不断更新,生产工艺不断变化,因此污染治理工艺、技术、设备也必须相配套。环保产业需解决的技术难题特别多,而且多数大中型环保设备都是针对生产设备、原料、地域的不同特点和要求进行单体设计。只有有效地解决用户所面临的技术难题,使环保设备达到较高技术水平、污染治理效率高、成本较低、满足客户需求,才能获得环保设备订单。所以,攻破具体技术难题,设计高水平的单体设备,成为开拓市场的关键。集成创新,顾名思义就是把各方的优点集中起来加以创新。单项技术研发和单项技术创新是自主创新的重要内容,但以单项技术为主的研发,如果缺乏明确的市场导向及与其他相关技术的有效衔接,将很难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为了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卫东公司先后筹资上千万元,聘请了32名高、中级技术专业人才,先后成立了环保设备电源、本体和自动化控制三个研究所,并与多家国家级环保研究所和多所高等院校进行技术配合,集中机电一体化、计算机应用、通讯、测量等高新技术,进一步开发了电除尘器智能控制系统、DD双系统电源控制、GSM基站监控信号采集器、高效蓄能式电磁振打等配套产品,其主要产品工业用脉冲多极型电除尘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MZ系列煤粉专用除尘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大大提高了除尘器运行的可靠性、节能性和高效智能操作水平,不但可以实现高效节能、节电可达50%以上,同时可实
现更高的除尘效率。
第四、共享创新,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捷径。
长期以来,由于受主管部门和行政区划的限制,我国的科研成果、专利技术缺乏交流和沟通,更没有形成面向社会的数据共享,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也直接阻碍了我国的自主创新工作。2003年,福建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在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的同时,敏锐地察觉到这一薄弱环节,在全国首次创办了每年一次的“6.18”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为广大企业与科研院所搭建了共享创新的良好平台。卫东公司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平台,与多家国家级环保研究所和多所高等院校进行技术配合,先后取得了3个国家技术专利,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其主要产品工业用脉冲多极型电除尘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MZ系列煤粉专用除尘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共享创新不仅使卫东公司能够吸收多方面的经验,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而且还能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展现给全世界,充分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第五、营销创新,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应该面向市场自主经营。因为通过市场可以有效地调节社会资源分配,引导企业按照社会需要组织生产经营,并且可以对商品生产者实行优胜劣汰的选择。卫东公司正是找准了市场这一广阔的空间,将产品定位于中高端环保设备,价格定位于中、高价位,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定位于优质档次。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他们以高技术投入,高水平的技术成果作为保障,使营销策略得以很好实施,企业的产品先后成功打入了全国大型的发电厂,如广东台山电厂、上海宝山电厂,并出口国际市场。
卫东公司做到了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以最小的资源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合市场需要的商品和劳务,以其正确的营销策略和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实现了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领先地位,并日益壮大。
下一步,卫东公司正在紧张实施如下重大举措: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成功上市,着手组建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承担国家级脱硫技术攻关任务。卫东公司又一次证实了那句话——“创新是企业发展壮大的灵魂”。
展望未来,卫东公司必将步入高速成长期。我们祝愿它一路走好,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为天空重现蓝天白云,打造美好家园多做贡
第三篇: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和灵魂
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和灵魂
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于2014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更好地理解、执行新《安全生产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政策法规司发文解读了新法的十大亮点,其中第一大亮点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是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通俗地讲,安全文化是指企业全体人员在生产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规范。安全文化建设是指在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珍惜人的生命的基础上,以宣传、教育为手段,以现代企业安全管理技术为依靠,实现全员的安全自律,并形成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的一种管理方式。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是安全生产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最直接、最有效的最好体现,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和灵魂,是落实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安全生产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
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企业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古语云“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能唤起人们对安全生产的高度关注和责任,从保护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基本目的出发,强调人的因素在保证安全上的主导地位,促进每位员工都密切关注安全,形成人人“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
2.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素质。企业安全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力量,是一种软规范。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能使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观,提高对安全生产的认知水平,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引导员工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
3.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安全管理效能。安全文化建设根植于安全管理全过程,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可有效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组织效能,发动员工参与安全管理,接受员工监督,促使员工在生产过程中自觉、主动采取安全行为,化解安全风险,弥补安全管理缺陷,保障安全生产,引领企业安全、和谐、健康、持续发展。
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路径和方法
如何贯彻、执行好新的《安全生产法》,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开展好安全文化建设?本文以江苏黑松林粘合剂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黑松林)为例,探讨基层生产企业如何在新时期下加强安全意识培育,提升员工队伍安全素质,规范员工安全行为,夯实安全管理工作。
黑松林是一家专门从事粘合剂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通过独具特色的安全文化建设,打造了安全和谐企业,保障了企业的安全生产,自1986年设立以来,企业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其安全文化建设实践成果被国家安监总局评为“中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典型案例”。国家安监总局网站、江苏安监网、《江苏安全生产》和《陕西安全》等对公司的安全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典型报道。
1.完善安全战略指导机制,提升安全文化建设的领导力
文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是一种把战略转换为全员思想和行动的有效管理手段。黑松林从战略高度重视安全文化建设,将安全战略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在加强安全生产硬件建设的同时,提升安全文化建设的领导力,围绕文化建设的各种载体进行长期导向,把公司主要负责人的理念变成团队理念,再把团队理念变成全体员工理念。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前提下,黑松林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了“关注安全、关注细节”的安全理念和“打造本质安全,保障员工健康”的安全目标,并自上而下层层落实责任,分解安全目标,确保安全文化建设贯穿于全员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之中,落实到党支部、工会、妇团组织及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中,真正使安全文化落地生根接地气。
为强化责任意识,在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的基础上,黑松林每年还与全体员工签订安全承诺书,明确员工在安全工作中应尽的义务和享受的权利,承诺规范作业,杜绝“跑、冒、滴、漏”,自觉加强安全责任心,掌握本岗位安全技能,为最大限度发挥“人”在安全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奠定了基础。
2.完善安全理念传导机制,提高安全生产的预警力
安全理念是群体对安全的总的价值选择,主导和影响着人的思想、思维、思路及决策。黑松林在制订安全理念、安全愿景、安全规划、安全目标的基础上,利用电子显示屏、宣传图片、板报、信息窗等建成企业安全文化长廊;利用每天晨会诵读企业精神、安全理念,做好安全警示教育。同时,公司工会还编印了《安全文化小故事》、《安全文化手册》、《安全工艺流程卡》等,定期组织培训,全方位进行理念传导和安全技能提升,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修养,改进安全意识和行为。
人的心态和情绪是影响安全行为的重要因素,许多安全事故并非由于人的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知识不够,而是因为人的过度情绪化所致,黑松林工会为此专门设立了“员工情绪气象台”。每天上岗前,员工用“黄、红、绿”三种不同颜色在“情绪气象台”上标注出自己当时的心情,绿色表示心情好,黄色表示心情不佳,红色表示心情极度不稳定。当出现“黄”色或“红”色标注时,企业负责人及时采取跟进措施,了解情况,调整岗位,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最大限度地化解不良情绪,让员工身心愉悦地从事生产活动。
黑松林还通过“安全双环钟”、“安全制度牌”、“安全漫画牌”、“安全警示牌”等看得见的目视管理方式,将安全理念具体化、操作规程形象化、安全要求可视化,让安全工作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用文化浇筑了一枚全员安全管理之盾,规范了员工安全生产行为,提高了安全生产的预警力。
3.完善安全投入机制,提高安全生产的保障力
安全生产的实现要靠投入保障作为基础,同样,安全文化建设也必须需要投入保障。黑松林建立了科学的安全投入机制,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一方面抓思想意识和业务能力上的软投入,加大培训教育力度,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作业能力。另一方面从硬件上舍得真投入,多方筹措资金,在企业工会的监督下,加强安全设施的投入,保障了安全生产的各项硬条件建设和员工安全工作环境提升。近几年,公司投入200多万元,将原先建设的原料储罐区进行了拆除,另选他址建设了规范的原料储罐区;投入80多万元,迁移了锅炉房;投入20多万元,建设了空气浓度报警装置、生产装置超温超压连锁自动报警紧急切断装置,以及可移式接地报警装置等,构建了安全生产的立体式防护墙、预警网,提高了企业安全生产的保障力。
4.完善安全制度落实机制,提高安全生产的执行力。
安全文化建设需要安全制度作为保证。黑松林注重安全制度的制定落实工作,积极对照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先后共制定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程序43项,安全操作规程12个,安全记录85个。在每一项安全管理制度出台前,黑松林都先将讨论稿交员工自由讨论,评议,畅所欲言,再作出完善、修订、使安全制度人人能理解,个个能执行,员工既有价值观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和固化,真正让制度规程从墙上、纸上走进员工心上,形成了“没有不执行的制度,没有一成不变的制度,没有执行不了的制度”。
为使全员参与到安全生产管理中来,黑松林编排了全员安全轮值表,保证每名员工每季度至少做一天安全值班员,参与企业的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巡视企业重要部位的安全情况,记录企业当天安全管理的点点滴滴,养成了良好的安全生产行为习惯,构建了“群防、群治、群控”的网络,提高了安全生产的执行力。
人是安全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建设,是保障企业本质安全的重点工程。
胡宏,江苏黑松林粘合剂厂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办公室主任,***
第四篇: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
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主要指的是技术创新。从广义上来讲,技术创新是指技术变化引起的一系列营销、管理、金融、技术、市场、组织变化乃至产业和经济体系的演变。
组织需要创新,是因为
(一)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动力。首先,企业经济增长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依靠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投入而使总量增加,即数量型增长;另一种是依靠技术进步提高要素的生产效率来使总量增加,即质量型增长。这两种增长方式的根本区别在于技术作用不同。在数量型增长方式中,要素投入是主要的,总量增长只是要素投入的倍数。在不考虑边际效益递减情况下,两倍于原来要素投入将获得两倍总量,而技术在其中的作用是微乎其微。在质量型增长方式中,在相同要素投入的情况下,依靠技术进步可以获得产出数量持续不断地增长。其次,技术创新之所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最关键因素,是因为一般说来,一项发明甚至重大科技成果,如果不能市场实现,就不能推动经济增长;而当一项技术创新,经过大面积推广和扩散,由于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使其获得比平均利润更高的利润,这就必然引起众多的企业效仿,从而又牵动了新一轮更高更多的技术创新。如此不断循环,推动经济增长。
(二)技术创新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创新不仅导致首先使用新技术的企业生产效率提高,而且能使更多模仿者的生产效率提高。在印刷企业中,正是计算机在印前技术中的成功的应用,由 “铅与火”发展到“光与电”,促使整个产业生产效率提高,最终引起传统印刷产业结构的改善,完成产业结构的升级。
(三)技术创新有利于企业生存与发展。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企业只有获利才能生存。技术创新就是使企业在竞争中占有优势,获得高于平均利润的最重要的途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企业之间的竞争将超规模、超国界,对企业来讲,要么死亡,要么创新。
创新组织有以下特征:(1)共同的远景规划和共同的创新意愿:管理层有清晰的理念和创新目标。(2)适当的组织结构:有利于组织创造和学习、互动的组织设计。(3)核心人物:推动创新的角色。(4)有效的团队:集中优势的专业团体。(5)持续性和拓展型的个人发展环境:致力于人员的终身教育与培训。(6)广泛的沟通:组织内外的充分沟通。(7)创新的广泛认可和积极参与:组织创新活动的持续性和参与性。(8)外部良好的关注与评价:善于发现市场需求与变化。(9)创造性氛围:鼓励创新的制度和机制。(10)良好的组织学习:积极探索、发现、体验、解决问题,并分享获得的知识和经验。
中兴企业发展20年来,从一个原始投资300万元的小企业发展成为一个总资产增值1000倍、年销售额达340亿元的国家重点高科技企业,并且逐渐成为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和中国最大的本地无线产品供应商。在国内通信标准领域,中兴通讯主导了800MCDMA、移动软交换、光传输、宽带接入、IP视讯、网络管理等通信领域标准的制订,在国际通信行业标准领域,中兴通讯目前已加入了ITU、3GPP、3GPP2、CDG等40多个国际标准化组织,这些技术自主创新结果正是中兴成就的关键,而这些自主创新能力是公司的研发团队、研发组织、市场策略、管理战略等多方配合才得到的。
中兴十分重视资源投入和全球化研发战略的布局,这些都是为了跟踪和开发最先进的技术这一目标,因为中兴明白,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在于技术。中兴在全国范围乃至全球范围内公司都不断建立技术研发的根据地,进行100多种产
品的研发,同时中兴各个工作站的人才可以通过网络媒介以及派遣的方式互动学习,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中兴的研发区域不仅限于国内,他们还在全球范围内设立了13个研发开发机构,分别跟踪世界范围内的最新技术成果。除技术研发基地的硬件条件外,中兴还有一支高质量的员工队伍,逐渐建立起了一支高学历、高素质、年轻化、专业化、全球化的人才队伍。他们大都相当年轻,有精力,有激情,有创新能力,在这样一批人才的组合下,中兴的发展潜能越来越显示出来。中兴的技术创新有其研发成果的充分支撑,同时也有公司管理决策上的战略支撑。公司的技术研发除了通过自身研发努力外,还通过和各国同行、研发机构和高等院校等的积极配合不断获得成果。中兴和合作组织进行了产品的互补研究,与IBM、INTELDI、爱立信、高通、微软、TI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充分结合了多方的研发实力,弥补了各自的弱势,真正实现了多赢的结果。中兴的自主研发成就还有赖于他们对市场营销的重视。中兴有一个著名的“50%原则”,即要求所有人员都必须将50%的工作时间用到深入市场第一线,了解客户需求,并根据市场需求决定产品开发取向或重新确定项目的优先次序和资源分配,同时将市场需求管理贯穿产品研发的始终,产品开发管理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角度考虑。这样一来,市场、物流、财务等部门就在相互协同下有效帮助了产品的自主研发。中兴的技术自主创新不仅创新技术,还创新技术的保障,从法律、社会等各个方面保证了技术的最大效益,这才是自主概念的完全展示。
第五篇:企业创新文化建设
企业创新文化
摘要:目前我国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存在诸多弊端,突出表现为创新意识的匾乏,进而忽略企业的创新文化建设。具体表现为我国企业管理人员创新意识普遍薄弱,企业创新文化理论欠缺等等。企业是国家经济的核心,从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普遍较弱以及和国际上的企业对比可以看出,想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必须重视企业创新文化建设。对企业来说,要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既要构建科技创新的战略,更要注意培育与自主创新战略相适应的企业创新文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和保护广大员工特别是科技人员的创新激情与活力,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
关键词:创新文化 企业文化 发展
一、企业创新文化概述
一、企业创新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理论产生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企业创新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种类型,其定义也众说纷纭,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创新文化是以一种初始方式,在某一特定时期为了满足创新思想数量最大化的需要而培育的一种行为模式。
创新文化能引发几十种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公司内创造、发展和建立价值观和态度,能够唤起涉及到公司效率与职能发展进步方面的观点和变化,并且使这些观点与变化得到接受和支持,即使这些变化可能意味着会引起常规和传统行为的一种冲突。创新文化需要满足以下四种价值观和态度:公司管理者乐于冒险、公司所有员工的参与、激发创造性、共同的责任。
创新型文化是具有长期的、多样化、创造性和强风险意识等特点的,并以未来发展为导向的文化。
创新文化是一种培育创新的文化,这种文化能够唤起一种不可估计的能量、热情、主动性和责任感,来帮助组织达到一种非常高的目标。
创新文化是指建立一种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无论是技术创新、知识创新,还是制度创新、组织创新,都需要有相应的机制体系和文化环境。
所谓企业创新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创新及创新管理活动中所创造和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创新精神财富以及创新物质形态的综合,包括创新价值观、创新准则、创新制度和规范、创新物质文化环境等。
创新型文化就是能够激发创造力和创新的文化,有利于组织内创新行为的发生,能够适应复杂环境变化的组织文化。因此我们对创新文化做出如下定义:创新文化就是指能够激发和促进企业内创造新思想、创新行为和创新活动的产生,有利于创新实施的一种组织内在精神和外在表现相统一的综合体,主要包括有利于创新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制度等。
二、企业创新文化的内涵
企业创新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创新和创新管理活动中所创造和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以及物质形态的总和。它拥有相当广泛的内涵。任何企业创新活动都是创新人才思想火花的结晶,以各企业只有占有相当数量的创新人才,企业的创新及创新行为才能得以发生与维持。企业创新文化就是一种吸引与培养创新人才,支持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创新效率的提高和创新成果的取得的企业文化。它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加强企业创新文化建设,就是要大力营造有利于吸引与培养创新人才的创新文化环境,推动企业的全面创新。
创新是企业生命之所在,能力之所在,希望之所在。创新文化是企业生存意识、危机意识、发展意识的集中体现,包括丰富的内涵。主要有:观念创新。观念创新是企业创新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其他创新的先导,没有观念创新,其他创新便无从谈起。观念创新最主要的是要求企业树立起知识价值观、竞争优势观、知识更新观等与时代进步相适应的新观念。技术创新。瞄准世界的科技前沿,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调动企业广大干部、职工尤其是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持之以恒地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不断地吸收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成果,逐步缩小以至消除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这是众多企业的成功之道。它告诉我们,只有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才能永葆企业青春之活力。产品创新要求从产品的整体概念出发,重点是进行产品标准创新,产品品种、花色、式样创新,产品包装创新,产品品牌创新,产品服务创新。组织结构创新。即由过去的高耸结构逐渐向扁平结构转变,以加速信息传播速度,精简管理人员,提高经营管理效率,降低经营管理费用。决策方式创新。即由传统的家长,专家决策模式向集团决策、程序决策等现代决策模式过渡,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可靠性、降低风险。
三、企业文化、企业创新与企业创新文化间的联系
企业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增强企业生存发展能力。企业创新文化主要是指服从、服务于企业创新,并推动企业创新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包括企业和员工的创新精神、创新氛围、创新工具体系等,其特质表现为: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富于竞争、持续创新等。企业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和不断的自我否定、变革,从而提高企业生产力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企业创新、企业创新文化三者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企业文化包含企业创新文化,但企业文化有先进的企业文化与落后的企业文化之分,而企业创新文化强调的是一种先进的、积极的文化形态;企业文化是企业创新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制度保障,先进的企业文化,尤其是企业创新文化,对企业创新起到重要、直接的推动作用,同时,企业创新又会促进企业文化或企业创新文化的变革和发展。
二、构建企业创新文化的必要性
创新型国家、创新型企业与企业创新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科学分析国际竞争形势和国内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把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一、企业创新文化建设的意义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时代,而且未来的社会还会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发展和变化。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富兰克林说过:“停止了创新思维,便是停止了生命”。21世纪将是一个智力竞争、科技竞争,特别是创新竞争的时代。创新是现代企业经济活力之源,技术创新一直是经济发展和生产率增长的基本驱动力。但企业的技术创新不是孤立进行的,总要依赖创新环境条件。企业技术创新环境是企业技术创新潜力转化为实际创新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及动力所在,企业创新活动需要具有创新本质的文化来支撑,企业创新文化对企业技术起着内在的、无形的推动作用,加快企业技术创新首先要建设企业创新文化。
二、企业创新文化建设的功能
(1)导向功能 企业创新文化对企业整体及每位员工的价值及行为取向起到引导作用,赋予它们创新精神,使之符合企业所确定的创新目标。企业创新文化为全体职工确立的基本价值观、道德规范、企业精神等虽然是一种无形的准则,却创造了一个共同的文化氛围,能够把职工的个体行为引导到群体行为上来。企业创新文化一旦建立,就等于企业形成了自身系统的价值和规范标准。(2)约束功能 企业创新通过一种观念的力量、氛围的影响、群体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等区约束、规范、控制职工的个体行为的。企业创新文化的约束,不是硬约束,而是一种内在的软约束,一旦一个企业的群体意识、内部风气和风尚等精神文化内容具有了创新的特点,就会造成强大的、使个体行为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产生心理共鸣,进而自我调整、控制自己的行为,自觉展开技术创新活动。(3)凝聚功能 企业创新文化被企业员工共同认可并接受之后,就会把全体员工团结在创新目标之下,调动企业内部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力量,进而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创造的群体意识,它所包含的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目标、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内容,均寄托了企业全体员工的理想、希望和要求,以及他们的命运和前途。(4)激励功能 企业文化把尊重人作为它的中心内容,以人的管理为中心,它对人的激励不是一种外在的推动,而是一种内在的引导,是通过企业文化的塑造,在员工心目中树立起创新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使每个员工从内心深处自觉产生为企业技术创新而拼搏的献身精神,形成对于企业创新发展的强烈使命感和持久驱动力量,激励企业全体员工不断追求技术创新。
企业创新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种,它无处不在,无时没有,企业的一切现象,无不深深地打上该企业特有的文化烙印。它是企业一切创新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一切创新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
三 我国企业创新文化建设概况
一、我国企业创新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管理人员创新意识较薄弱
企业管理者的创新意识基本和管理者的学历成正比,和管理者的年龄成反比,但相比发达国家管理者的创新意识,还很薄弱。企业家调查系统通过对不同学历的经营者调查的结果是,平均有46.52%把创新作为主要的企业家精神;对不同年龄的经营者进行调查的结果是,平均有49.53%把创新作为主要的企业家精神,两者均未过半。在发达国家,绝大多数企业家均把创新作为成功企业家的典型特质,使企业家的核心精神,由此说明,我国企业管理人员对创新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2 企业内没有形成创新氛围
企业没有意识要创新必须使创新扎根于企业文化,使企业上下、全体员工都形成创新的文化氛围,因为企业创新文化是最利于创新的土壤,能够加速企业创新的发展,增强企业活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经营业绩的提高。由于企业创新文化是一个常常被忽略的课题,所以,关于建立企业创新文化的主体总是不明确。许多企业的员工都把企业文化的建树和创新归结为企业或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工作,认为企业或企业高层管理者是建立企业创新文化的主体,实际上这是一个片面的认识。建立企业创新文化的主体应是企业全体员工,只由依靠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企业内形成勇于创新、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勤于创新的创新氛围,从而建立企业创新文化。缺少创新经费的保障
目前,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没有建立企业创新文化的专项经费,而只对部分立项的科研创新项目有一定的经费支持,其支持额度与科研创新所需的实际经费相比仍是远远不足。我国总体创新经费的欠缺,使得创新成果缺乏,创新发展举步维艰,造成了整体创新能力不足,从而没有在全社会形成创新的文化氛围。4 缺乏有利于创新文化形成的社会环境
虽然有的人具有创新的思维、想法,但由于缺乏创新文化的大环境,他们怕失败、怕创新不能达到既定的结果、怕在企业中提出了自己的创新想法结果却导致的失败,使得许多创新思维在萌芽阶段就被迫流产,导致社会总体创新意识不足、创新人才欠缺、创新经费缺乏、创新成果稀缺,整体社会缺乏开放的创新文化环境,而在大环境欠缺的情况下要发展企业创新文化是非常困难的。
五、企业创新文化建设的内容
一、给员工自由
允许“来去自由”,多种成分杂交,为自由创新提供了自由竞争的条件,营造了有利于企业创新的文化环境,最大限度减少了妨碍信息流通和迅速行动的组织构造层次障碍,打破雇员间死板僵硬的只能按企业组织层次进行互动的模式。人与人之间可以自由交叉相互沟通,允许非正式群体的存在,使他们在自由沟通中产生创造的火花,企业文化有利于“创新个人”或“创新小组”给他们以特别鼓励和保护以保证成员的新思想及时得到研究和开发,奇妙的设想才有可能迸发出来,并因而付诸实施。企业意识到了给员工自由的时间去做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情,必要时可以得到公司资金或人力方面的资助,这种自由融入到了企业的创新文化氛围中。
二、鼓励创新和宽容失败
企业创新文化建设是由若干个连续不断的创新项目组成的。企业的创新项目是企业经营管理者或企业员工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对产品、工艺、原材料、市场、组织以及制度等提出的更能适合企业持续发展的建议。对这些建议进行研究、实施便形成了企业的创新项目。既然是创新,就存在着成功与不成功两种可能性。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了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不仅能够接受一些奇思异想,鼓励创新,更能够宽容创新失败。传统的失败观,往往以成败论英雄,认为失败给企业带来的只是损失。能够正确对待失败的失败观,是指全方位、多角度,从新的视野去看“失败”,认为“失败”是新的起点,是合理的是机会是财富。所谓起点,是因为每次“失败”就意味着此路不通,另找一条路是一个新的起点会使人们离目标的距离越来越近。“合理”指创新环境的不确定,创新本身难度与复杂性,失败是难免的,也是合理的。所谓“机会”指如果坦然面对失败,人们就会大胆冒险,从而创造出更多的机会来。所谓“财富”是指失败中的经验与教训,恰恰是组织中非常宝贵的。所以要创新,企业就应当创造出一个自由宽松的人文环境,让“接收失败容忍失败”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理念。
三、决策机制公平民主
创新思想更容易在宽松、民主、愉悦的环境下孕育和产生。透明、公平、民主的决策机制让创新者直抒胸臆,坦诚相见,而不会由于惧怕权威而压抑自己内心的思想。公平、民主的决策机制体现了企业内员工竞争的公平,能够让员工通过自己对企业的贡献不但能获得满意的物质追求,更能获得人生价值的体现。从而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活员工的创新思想。哈佛管理杂志提出:要笼络员工的心,公平民主的决策过程比加薪更重要。
四、企业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企业创新文化建设的核心,并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导向、规范作用。其凝聚力体现在企业的吸引力上,是一种能够使企业的大多数员工自觉地为企业奋斗的内在动力;而其导向和规范作用则体现了企业所提倡的最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崇高的价值取向所具有的一切硬性管理都不可比拟的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只有具备了积极向上、开拓进取、敢于胜利的企业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思想即出路”,创新精神是创新事业成败的关键,思想观念的创新是企业创新活动的先导。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并发展、知识经济扑面而来的重要转型期,谁能首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谁就能抓住变革时代所蕴涵的宝贵机遇而迅速发展。五、建设学习型企业
科技创新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无论组织还是个人,如果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想搞好科技创新是不可能的。企业是由人组成的集合体,很显然,要完成企业的科技创新目标,仅靠个体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还远远不够,群体的能动性、创造力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科技创新成效的大小。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和调动企业全员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呢?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个人的梦想只有通过组织才能实现,组织的发展必须以个人的发展为基础。换句话说,通过共同价值观念和目标的引导,科技创新群体将不仅仅是相互利益需要而聚集起来的集体,而是由具有共同的价值观、理想追求和精神状态的人凝聚成的团队。这样的团队成员对企业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科技创新充满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们将个人利益同企业利益、国家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三者形成了命运共同体,这个命运共同体将不断激发出强大的创新力量。
因而,在建设企业创新文化的过程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把企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有机统一起来;把广大科技人员的信仰、理想和心理、思维、道德等因素整合成企业共同愿景、创新理念、团队精神;把科技人员的奋斗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汇合成企业强大的科技创新动力,把企业建设成一个学习型的企业,在学习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学习。这样,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就会不断推进。
结 论
当前我国企业创新文化建设还存在众多的问题,如企业领导缺乏开拓意识,企业员工缺乏创新精神等。而企业是国家经济的核心,从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普遍较弱以及和国际上的企业对比可以看出,想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必须重视企业创新文化建设。企业创新文化建设的研究还是一个前沿课题,而且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大多数的企业还是在摸索中建设企业创新文化。我国企业创新文化的建设整体处于一个落后的状态,但创新文化建设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日益明显。企业创新文化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应当始终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相伴。企业创新文化的建立需要理论的支撑,更需要企业制度的保证以及领导、员工的同心协力。企业创新文化的建设实际上是在营造一种激励员工不断创新的适宜氛围,在这个创新氛围中推动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在创新的发展中形成企业所特有的创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