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工商总局通知全国检查问题燕窝
国家工商总局通知全国检查问题燕窝
工商总局部署检查
针对血燕亚硝酸盐严重超标的抽检结果,昨天下午,国家工商总局食品流通监管司通过官网发出通知,部署全国工商开展流通环节的燕窝市场专项执法检查。
亚硝酸盐具有毒性,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致癌物质,长期食用含有过量亚硝酸盐的食品将会增加患癌风险,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
工商总局要求,对燕窝市场加大巡查、检查和排查力度,发现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燕窝,一律责令经营者停止销售,下架退市,依法查处。市场检查中发现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当地政府、食安办和上级工商部门报告。
燕窝国家标准缺失
中国保健协会副秘书长张大超昨天向记者介绍,血燕等燕窝产品不是国家公布的保健食品,也不在国家药典的药品目录,目前它就属于普通食品范畴,是传统滋补食品。
张大超还介绍,燕窝产品我国没有相关标准,“缺乏质量控制体系”。由于没有标准,对什么是燕窝,什么是血燕就没有相关定义,因而无法通过标准来鉴别真假。至于亚硝酸盐,有的可能是后期加入,有的则可能是自身带有的,血燕一般是需要后期加工、去水等程序,没有国家标准下究竟参照什么限量,还需要参考后期加工的因素。
背景
马来西亚:市场血燕全为假
来自浙江工商局通报的消息称,马来西亚业内权威人士早已对血燕造假问题予以批露:马来西亚农业及农基工业副部长蔡智勇在www.xiexiebang.com《星洲日报》指出,市场上根本没有血燕窝,多数是色素染制。
马来西亚霹雳州燕窝公会署理会长苏志雄也在《厦门商报》上揭露燕窝陷阱:燕子吐血造窝,这是为谋求暴利捏造的谎言,市场上声称血燕产品100%是假的。
马来西亚燕窝商联合会主席马兴松在新加坡媒体披露,不良商家以燕子粪便将廉价燕窝熏至血红色,会含有超量亚硝酸盐。
市场反应
“燕之屋”不再卖血燕
知名的“燕之屋”在此次浙江省工商局曝光品牌中。记者昨天以消费者身份致电北京多家“燕之屋”专营店,得知他们已不再销售血燕。
“燕之屋”华贸中心店、海淀南靛厂店的工作人员都告知,现在店里只有白燕,血燕从上个月起就不再销售了。工作人员称,公司总部要求各店暂时停售,至于何时恢复,也在等总部的通知。
淘宝网上也搜索不到相关血燕产品的信息。一淘宝店员说,血燕假的多,查的严,没人敢卖。
北京庆和堂参茸有限公司的“庆和堂”牌血燕也在问题产品之列。截至发稿,记者未能联系上该公司负责人。
市场反应
药店仍多有血燕销售
记者走访并致电几家药店,暂未发现被浙江所曝光的血燕产品,而其他血燕产品仍有出售,产品就有来自马来西亚的。
国大药店大运村店的同仁堂专柜、同仁堂刘家窑药店,均有血燕销售,售价不菲。销售人员称,血燕所含铁元素更多些,比白燕价格高。同仁堂刘家窑店告知他们的血燕都是来自马来西亚,散装血燕每克218元。
同仁堂客服人员表示,同仁堂所售血燕不存在亚硝酸盐超标的问题,产品也是真的。对方称,浙江工商局已通过抽检证明同仁堂血燕产品没问题,进口来自印尼、马来西亚等多个地方。
第二篇:国家工商总局部署开展流通环节燕窝市场专项检查
国家工商总局部署开展流通环节燕窝市场专项检查
近日,一些地区工商部门在市场检查中发现,市场上销售的有些燕窝亚硝酸盐含量超标,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切实保障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严厉打击销售不合格和假冒伪劣燕窝的违法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切实维护食品市场秩序,国家工商总局近日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流通环节燕窝市场专项检查的通知》,部署全国工商系统开展专项执法检查。
《通知》要求,要迅速开展市场集中检查,切实维护燕窝市场经营秩序。各地要集中时间和执法力量,加大燕窝市场巡查、检查和排查力度。对发现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燕窝,一律责令经营者停止销售,下架退市,依法查处,该销毁的坚决销毁。对市场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当地政府、食安办和上级工商部门报告。
《通知》要求,要强化日常规范监管,切实健全燕窝市场长效监管机制。各地要进一步加强食品燕窝市场主体准入管理,坚持先证后照。要严格监督经营者严把进货关,切实履行进货查验和记录制度及经销台帐制度。要严格落实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的退市制度,对退市后的燕窝,按照有关规定依法处置,该销毁的要坚决销毁,防止再次流入市场。要加强日常巡查和检查,切实规范燕窝经营者经营行为。要严格落实基层工商所食品安全日常巡查和属地监管责任制,切实建立健全燕窝市场长效监管机制。
《通知》要求,要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燕窝的违法行为。各地要切实加大对销售假冒伪劣燕窝案件的查办力度。对大要案件实行领导包案,挂牌督办,限期办结,彻查到底。要加强部门间和地区间情况通报,跟踪查处。对涉嫌犯罪的,要及时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对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要坚决依法查处。
《通知》要求,要加强组织领导,狠抓检查落实。各地要在当地政府和食安办的领导及协调下,加强组织领导。要依据法定职责,做到任务到岗、责任到人。要加强督促、检查和落实,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严格工作纪律和信息管理,重大事项要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和上级工商部门,严禁迟报、漏报和瞒报。要加强与卫生、质检、食品药品、公安等部门的配合与协作,形成监管合力。
第三篇:国家工商总局关于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工商总局关于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
工商企字[2007]23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业主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将住宅变为经营性用房。业主将住宅变为经营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外,应当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的规定,为加强对企业(公司)、个体工商户住所(经营场所)的登记管理,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企业(公司)、个体工商户在设立(开业)或住所(经营场所)变更登记时,将住宅变为经营性用房的,除提交住所使用证明外,还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住所(经营场所)登记表》
(二)住所(经营场所)所在地居民委员会或业主委员会出具的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证明文件。
二、企业(公司)、个体工商户在设立(开业)或住所(经营场所)变更登记时,将住宅变为经营性用房的,股东(出资人)或企业(公司)、个体工商户应当在《住所(经营场所)登记表》上承诺,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的规定,并已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
三、企业(公司)、个体工商户在设立(开业)登记时,股东(出资人)应当在《住所(经营场所)登记表》上盖章(法人股东)或签字(自然人股东、个体工商户);住所(经营场所)变更登记时,企业(公司)应当在《住所(经营场所)登记表》上盖章、个体工商户应当在《住所(经营场所)登记表》上盖章或签字。
四、企业(公司)、个体工商户已向登记机关承诺遵守有关房屋管理的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的规定和经有利害关系有业主同意,而实际并未遵守有关房屋管理的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的规定和经有利害关系有业主同意的,属于提交虚假材料行为。
2007年11月6日
第四篇: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医疗机构登记问题的答复
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医疗机构登记问题的答复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三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对由国家核拨经费的医疗机构,可以不登记注册;凡国家不再核拨经费,实行企业化经营的事业单位,包括医疗机构,均应办理登记注册。
二、凡从事医疗业务的各类企业,包括实行股份制、独资、合资、合作经营的,均应办理登记注册。
三、上述医疗机构应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规定,先到卫生行政部门办理审查批准手续,取得设置医疗机构的批准后,再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登记注册,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
四、对应登记注册而不办理登记注册,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依照企业登记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民政部门有一个《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办法》。
卫生部门发放《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时要核定医疗机构的性质,既属“营利性”或“非营利性”,“营利性”办营业执照,“非营利性”办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
国务院第149号令《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九条、卫生部卫医发[2000]385号《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登记暂行规定》第六条明确规定:核定为‘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还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到工商行政管理、税务等部门办理相关登记手续。它明确了营利性医疗机构要进行工商登记。
从事营利性或非营利性医疗活动,由申请人申请,卫生部门核定。
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不得从事营利性活动,已取得《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的由民政部门管理;尚未
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从事营利性活动的工商部门可以管理。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号)第五条规定,除《企业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实施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39号),《国务院关于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新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实行过渡性税收优惠的通知》(国发[2007]40号)及本通知规定的优惠政策以外,2008年1月1日之前实施的其他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一律废止。各地区、各部门一律不得越权制定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原《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医疗卫生机构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0]42号)未列入继续有效的税收政策范围。
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医疗卫生机构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0]42号)规定,医疗机构需要书面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申明其性质,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进行设置审批和登记注册,并由接受其登记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核定,在执业登记中注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和“营利性医疗机构”。上述医疗机构具体包括:各级各类医院、门诊部(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急救中心(站)、城乡卫生院、护理院(所)、疗养院、临床检验中心等。从以上可以看出,非营利医院实际上主要是公立医院,实践中“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认定存在不够规范的问题。
实行新企业所得税法后,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十四条、第八十五条、《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营利组织企业所得税免税收入问题的通知》(财税
[2009]122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123号)等规定,非营利组织的下列收入为免税收入:一是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捐赠的收入;二是除《企业所得税法》第七条规定的财政拨款以外的其他政府补助收入,但不包括因政府购买服务取得的收入;三是按照省级以上民政、财政部门规定收取的会费;四是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孳生的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五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收入。民办非营利医院经有关部门认定为非营利组织后,可以按以上规定享受非营利组织的有关税收政策。
第五篇:国家工商总局【2010】51号令
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
第 51 号
《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已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11月13日起施行。
局 长 周伯华
二○一○年十月十三日
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当事人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合同违法行为,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利用合同,以牟取非法利益为目的,违反法律法规及本办法的行为。
第三条 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
第四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职权范围内,依照有关法 律法规及本办法的规定,负责监督处理合同违法行为。
第五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监督处理合同违法行为,实行查处与引导相结合,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推行行政指导,督促、引导当事人依法订立、履行合同,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
第六条 当事人不得利用合同实施下列欺诈行为:
(一)伪造合同;
(二)虚构合同主体资格或者盗用、冒用他人名义订立合同;
(三)虚构合同标的或者虚构货源、销售渠道诱人订立、履行合同;
(四)发布或者利用虚假信息,诱人订立合同;
(五)隐瞒重要事实,诱骗对方当事人做出错误的意思表示订立合同,或者诱骗对方当事人履行合同;
(六)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
(七)恶意设置事实上不能履行的条款,造成对方当事人无法履行合同;
(八)编造虚假理由中止(终止)合同,骗取财物;
(九)提供虚假担保;
(十)采用其他欺诈手段订立、履行合同。
第七条 当事人不得利用合同实施下列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一)以贿赂、胁迫等手段订立、履行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
(二)以恶意串通手段订立、履行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
(三)非法买卖国家禁止或者限制买卖的财物;
(四)没有正当理由,不履行国家指令性合同义务;
(五)其他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违法行为。
第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情况下,为他人实施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规定的违法行为,提供证明、执照、印章、账户及其他便利条件。
第九条 经营者与消费者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经营者不得在格式条款中免除自己的下列责任:
(一)造成消费者人身伤害的责任;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失的责任;
(三)对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依法应当承担的保证责任;
(四)因违约依法应当承担的违约责任;
(五)依法应当承担的其他责任。
第十条 经营者与消费者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经营者不得在格式条款中加重消费者下列责任:
(一)违约金或者损害赔偿金超过法定数额或者合理数额;
(二)承担应当由格式条款提供方承担的经营风险责任;
(三)其他依照法律法规不应由消费者承担的责任。
第十一条 经营者与消费者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经营者不得在格式条款中排除消费者下列权利:
(一)依法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权利;
(二)请求支付违约金的权利;
(三)请求损害赔偿的权利;
(四)解释格式条款的权利;
(五)就格式条款争议提起诉讼的权利;
(六)消费者依法应当享有的其他权利。
第十二条 当事人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处以违法所得额三倍以下,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三条 当事人合同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应当依法不予行政处罚;主动消除或者减轻危害后果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经督促、引导,能够主动改正或者及时中止合同违法行为的,可以依法从轻行政处罚。
第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涉嫌犯罪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0年11月13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