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指导学生搜集使用作文素材三法
指导学生搜集使用作文素材三法
[作者]林玲云
[内容]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教师最感困难的是怎样指导学生搜集、使用作文素材的问题。
许多学生反映,生活面很窄,从家门到校门,从书房到课堂,没什么可写。是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然而,这是一种很片面的看法。一方面,学生生活确实比较单调枯燥,不象进入社会的青年那样复杂;然而,中学生的生活也有丰富多采的一面,也有丰富的感情世界和广阔的社会生活,关键是语文教师怎样在作文教学中帮助、指导学生发现、整理、搜集和提炼这些可贵的素材,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我在作文教学中常用的三种方法是:深掘、分类和提炼。
一是深掘法。学生的生活,表面看是很平淡的,但要从平淡的地方,寻找不平淡的意境来。比如我们天天都要接触父母、亲友、同学,每天上学都经过同一条道路。这些亲友、同学、街道其实都在变化,经常都有新鲜的事情发生,关键是引导学生发现美、发现改革开放的新变化。比如,每天经过的街道突然拓宽了,两旁盖起了摩天楼,一家一家的餐馆、发廊在开张,货架上的货品也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这可以《我每天走过的那条街》为题,指导学生观察、搜集、深掘素材,从而提高学生作文的质量。平时,也要尽量利用节假日和社会实践的机会,组织学生旅游、回乡探亲或进行社会调查,以扩大写作素材的来源。我就常要求学生假期多探亲访友,使自己进入一个全新的境地。或是去农村探亲,目睹农村近几年来的变化;或是听海外、港台归来的亲属讲述在异国他乡的经历;或是到一个当普通民警、村长、工人、清洁工的亲戚家去作客,也会搜集到你平时无法挖掘到的材料。如果能利用双休日,到车站、码头、餐馆等去参加劳动实践、做好人好事,那搜集的素材会更丰富;而学校组织的社会活动、劳动实践的机会,更不能轻易放过,尽量和工人、农民、战士多接触、聊天,短短十多天中发掘的材料也许是你几年也搜集不到的。
二是分类法。学生作文的素材往往大多凭记忆储备,而这是很容易遗漏的,应该指导学生养成用笔记录的习惯,及时将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用笔记录下来,以备作文时运用。一般指导学生运用的方法有三种:即卡片、活页纸和日记本。用卡片可简单地记录书名、篇名和较短小的材料。用活页纸则可以随时将听到的一两句幽默有趣的对话、景色、场景、速写、心理等描叙下来。用日记本则显得更加全面和详尽,让学生每天或每周晚上,利用一段时间,将搜集到的有趣的材料写在日记里。利用这些宝贵的素材,有时即可写出很漂亮的作文。无论是卡片、活页纸或日记,往往记录的材料显得很散乱,最好能指导学生进行分类归纳、收集,以便于查找和使用。
作文材料分类,可因人而异,因年级而异,但大致可分为人物篇、景物篇、事物篇、情感篇和格言篇等。人物篇可记载父母、亲友、师长、同学等;景物篇可记载山水日月、四季风云、校园小景等;事物篇可记载亭台楼阁、日用物品、新旧建筑等;情感篇可记载喜、怒、哀、乐、思、颂等;格言篇可分立志、勤学、爱国、奉献、惜时等。
作文材料分类的另一种方法是将素材分别记在几个记事本上,这些记事本分别标上“抒情”、“说明”、“记事”、“写人”等。然后再细分成小类。总之,以广泛搜集为原则,以使用查找便利为原则,以实用、质高为原则。
三是提炼法。指导学生将作文材料挖掘、分类好以后,目的是为了使用,使用不当也产生不了好的效果,因此提炼就显得十分重要了。首先是指导学生拟题。有了好素材,一定要有好题目,拟好了题目,文章就成功了一半。拟题的原则是角度要小,尽量要从小角度切入,如“一次有意义的活动”这类大范围的题目只能作为框架,而要指导每个学生从这一范围内拟出自己所适用素材的题目,如“那晚红红的篝火”、“月夜情思”、“他教会了我端盘子”等,这样就显得新颖、贴切、有特色,使人一看题目就知道内容。二是立意要新。要在与同类文章中出新意,在提炼主题时,应尽可能考虑其材料作文已达到的高度,争取立意上有新的突破,如“一次有意义的活动”这一半命题性质的题目,每个同学在立意上均要争取有新的突破,不要仅仅限于一般的“有意义”,而希望在人生追求、哲学、美学上的“有意义”给他人以生活的启迪。三是要体现时代精神。指导学生提炼素材时,一定要考虑现实的需要,为社会主义四化建设服务。也就是说主题要闪耀时代光辉,展示和体现时代精神。如当今有些人物欲横流、见死不救、道德沦丧,就可指导学生从多方面搜集正面典型人物的素材,拟出“乐于助人的大妈”、“做好事不留名的人”以及“致见义勇为者的一封信”等作文题,引导学生深刻挖掘生活内涵,从中提炼出富有时代精神的主题,从而写出一篇篇佳作。
第二篇:记事作文指导三法
“过渡”与“照应”都是作文中常见的技巧方法。尤其在叙事类作文中,同学们要格外注意“过渡”与“照应”。
所谓“过渡”,就是事物由一个阶段转入另一个阶段。为了使作文中各段落之间自然衔接,连绵一体,我们往往使用过渡技巧,写上过渡语。过渡语,可以是段落,也可以是句子,甚至是一个词语。那么,怎样写过渡语呢?其实,我们可以用设问、反问的形式,或者用平铺直叙的语言,用上关联词语,串起上下文内容。这样,就能自然地从一个阶段转入另一阶段。
“照应”,就是指在文章的全篇行文过程中,必要的、或明或暗的照顾、呼应和反映再现。“照应”,为的就是使文章首尾一体、融汇贯通。
同学们,我们在写作文时不能写了前面不管后面,也不能写了后面忘了前面,而应该前后配合、首尾照应。
前后配合,首尾照应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1、开头与结尾相照应。
2、内容上的前后配合。作者前面写的事情,后面要有个圆满的交代;后面出现的事情,前面都要有根据,不能写得没有来由,使人感到突然;更不能漏洞百出,使人疑惑不解。
3、行文和标题的相照应。一般说来,标题能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中心思想,因而在行文中注意与标题相照应,能起到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因此,处理好“过渡”和“照应”能使文章显得环环相衔、浑然一体。同学们,不妨你们也试试。
一.内容求真
从历年来的中考作文来看,选材的雷同是最大的通病。作文材料缺乏现实性,没有新鲜的时代感,缺乏个性化的处理,事件公式化,人物脸谱化,给人以“千佛一面”的感觉。如在写《生活告诉我》时,有许许多多的学生或写父母下岗、或遭车祸、或身患癌症、或残疾瘫痪等等。为了达到符合作文要求,不惜“牺牲”自己的父母以表明自己能够承受生活的磨难,这种“为赋新词强说愁”式的情感,缺乏生活基础,不仅不能激起读者的共鸣,反而让人大倒胃口。许多老师阅卷之后摇头调侃:“想不到在这些孩子眼中,国人大多还是‘东亚病夫’!”
材料雷同的根源是失真。因为许多同学的应试准备是在考前背几篇作文(也有老师这样要求学生),然后根据不同的题目去套。因此,出现上述现象也就不奇怪了。要避免雷同,就要选用真实的材料,写属于自己的事,写自己眼中的世界。用自己独特的眼光“过滤”后的材料就有了独特性,当然不会与他人“撞车”了。
当然,在“真”的基础上要求健康积极,不能有病态、消极的思想内容,更不能有违法乱纪的思想观点和腐朽堕落的感情倾向,否则,就是最真、最切题也是不符合我国人才素质的要求的。如在《初中生活的苦与乐》中,有的考生写学习之“苦”,写早恋之“乐”,也有的写到校外桃园偷桃之“乐”。这种感情可能是真的,但是对一个初中生而言却是不适宜、不健康的。
二.形式求新
这里的“新”主要是指新异、独特。因为中考毕竟是选拔性考试,要求在几千份卷子中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要在长时间阅卷的疲惫中引起阅卷老师的兴
奋,最直接的手段就是选用新异独特的形式。
首先可以在题目上做文章。拟出一个不同凡响的题目,用新颖的题目来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如《成功要有怀疑精神》改用《成功在于“?”》是不是独特一些?当然这需要平时注意收集积累一些类似的好题,看得多了,拟题的功力自然也就增加了。
其次可以在结构上下工夫。如像冰心的散文《笑》那样的并列式结构;采用小标题的结构;采用倒叙式的结构;采用悬念式的结构;采用误会法式的结构等等。在考前选用几种反复加以练习,熟能生巧。再次,还可以在文体上做点文章。如记叙文、议论文是不是可以采用书信的格式?是否可以采用演讲稿的格式?此外,在题目下写上一段题记,也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主题求异
如果把结构比喻为文章的骨架,材料为血肉,那么主题就是
文章的灵魂,是至为重要的。
虽然说我们不能要求初中生对社会有深刻的思想认识,但在考试中,要“标新”要“立异”,就要出奇制胜。因为只有不落俗套的想法才会让阅卷老师为之心动。可以说文章的优劣,主要取决于立意的高下。
为了与众不同,最常见的是用“反弹琵琶”法,也即运用求异思维来立意,力避大众化的想法,以求在立意上独树一帜。如1990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要求考生对一段材料发表看法。材料主要写几个人对带刺的玫瑰花的对话。当绝大多数考生对玫瑰花的刺进行非议,把它喻为缺点、错误以至社会阴暗面的时候,有一位考生却提出了“采花莫怕刺”的中心,并运用道理和古今典型事例证明:如果说别人的“批评与劝告”是花,那么“言语犀利的批评”则是带刺的花,作为领导者,就要“善于听取下面的意见”,特别要听取带刺的意见。文章立意别出心裁,自然高人一筹。
当然,这种新颖的立意也并非空穴来风,需要自己平常注意收集积累一些新颖独特的观点,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惑是无可避免的四.文面求美
考试时,由于时间限制,许多考生忽略文面的美观,有的涂了又改,改了又涂;有的大段大段地删除或插入;有的反复用透明胶撕揭,以至“漏洞百出”;有的用修正液大片大片地遮盖,满目“疮痍”。看这样的卷子怎会有愉悦的心情呢?评卷时有明确的规定,字迹清楚美观的可以酌情加2~3分,而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的可以酌情扣除2~3分。里外相差就是5~6分,再加上阅卷老师的心情影响分,更非少数。可见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
下笔一定要慎重,不可随意。写了以后一般不要大段地删改(除非有致命的失误,如离题),有了一些小毛病尽量在下文补救,以求整体的美观。这虽然要靠平常养成习惯,但考前有意
识地进行训练也是必要的高考作文在全卷中占据“半壁江山”,这话一点也不夸张。据统计,每年因作文成绩不理想而与大学失之交臂的考生不在少数(“20%的考生因为作文写不好而落榜,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实施,意味着高考作文面临‘大革命’。”近日,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组长巢宗祺在宁召开的“作文大革命”会议上透露了明年高考作文的最新动向)。
决定高考作文成绩的因素尽管很多,但从评卷实践来看,制约作文成绩的最主要的因素是“语言表达”。因为,在审题、结构、内容等方面不出现“硬伤”的前提下,语言成为感动“特殊读者”(评卷人)的主要因素。试想,赤日炎炎,挥汗如雨之时,评卷教师每天要评阅大量的试卷,难免身心疲倦。读着语言无味的文章,更加重了疲惫感。评卷时“一个读者,两三分钟”,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要打动评卷人,文采显得尤其重要。因此,科学备考高考作文,就不能不重视文采训练。而且,文采训练也易见成效。那么,如何进行文采训练最有效呢?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善于联想,比喻描写。
语言无味,往往是由于缺乏联想,不善于比喻、描写。其实,直陈的效果,不能引人联想和想象,审美效果一定很差。如说“生活中处处有美,美是多姿多彩的”,很乏味。但如果善用比喻、描写,再辅之以排比,写出下面的句子,效果迥然不同。
美是游荡在寒冬中的几点残雪,美是漫步在蓝天上的几缕浮云,美是跳跃在湖面上的一抹夕阳,美是回荡在密林中的几声鸟鸣。
这几个句子的铺排,由于有了比喻、描写、排比的运用,将美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既点明了美“处处都有”,又表现了美的“多姿多彩”。十分形象,有感染力。
二、引用或化用古诗词
灿若星汉的古诗词,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我们在课内外积累了许多古诗词(或名句),考试作文中我们应该大力弘扬,善于引用或化用古代诗词,让诗词之花在作文中大放异彩!请看下面的文段:
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生命就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
这段文字直接引用古人诗词,阐释了生命的内涵,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另一种方式就是不直接引用,而是化用,这就有了自己的“创造”成分在里面了。如: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乐观就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这里分别化用了古人诗词,恰到好处,增强了句子的意蕴。
三、注入人文精神,增强文化含量。
在阐释某一概念的内涵,如果能在文章中把比喻和增加文章的文化含量或人文精神结合起来,就能使语言更有意蕴。可以在平时的写作中有意识地开掘和训练,这包括名人掌故、典故、名言警句等方面。如:
命运是项羽英雄末路自刎乌江时的那一声仰天长啸,命运是屈原留在汨罗江畔的那一串串沉痛的叩问,命运是贝多芬在双耳失聪时指尖下所击出的那一曲曲悲壮的交响,命运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双目失明后写下的那一页页辉煌的华章。这段文字,巧妙地将名人的事例从不同角度排比运用,构成了含意丰富、有文化意味的句子,构成了文章的文采,有感染力。
四、善用铺垫、映衬。在写作中,如果仅把要表达的意思直接传出,文句显得单调、乏味。其实,如果只有红花而无绿叶陪衬,花也将显得单调。作文时,我们何不采用铺垫、映衬手法?先确定好要表达的中心意思,然后展开联想,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铺垫,然后推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句,就更有韵味和文采了。如,要表达“真诚是友谊的桥梁”这一中心,就可以用这种方式组句——
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绿荫把夏天的门推开,硕果把秋天的门推开,飞雪把冬天的门推开,真诚把友谊的门推开。
文章的本意是要突出“真诚”的重要,却未直接道出,而是首先用四个形象生动的句子从四个方面铺垫,然后才“隆重”推出中心句。这种写法,避免了一览无余式的惯常写法,给人“柳暗花明”的感觉,拓展了语句的想象空间,使文意丰满、流畅,留有审美余味。
这种写法还可以先确定好中心句,再从其他角度反向展开,进行强调。如,要表达“生命因追求而美丽”这个中心意思,可以这样写——
生命因追求而美丽。(中心句)生命中如果没有追求,就像大地上没有群峰,就像山川内没有飞瀑,就像河流里没有了浪花。(反向强调)
五、巧用仿拟。仿拟,即仿照、摹拟。指有意仿照、摹拟已有的语言形式,创造出新的语言形式,表达新的思想内容的一种艺术手法。我们在课内外读了大量的名着名篇,考试时不要忘了借鉴、仿拟。请看下面一段文字:
“好”的学生,敢于购买各种资料,敢于要求的作业,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以老师为本,以加大作业量,来提高升学率,仅给学生们留下童年和青少年的空白,在这样的空白中,又给人感到无奈,维持着这所谓的学生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很明显,这段文字,完全仿拟了课本中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中的一段,形神毕肖,收到了良好的审美效果。
六、运用层递。即层层深入,造成语义上的不断深化,使之层次分明,有力度,有气势。例如:
宽容的朋友一定情同手足,宽容的家庭一定幸福美满,宽容的民族一定强盛不衰,宽容的世界一定和平美丽。
使文采焕然的方法很多,限于篇幅,挂一漏万,大家可以自己借鉴和不断总结,以求写出更好的文章。
第三篇:搜集的一些作文素材
(2012安徽省四校联考)春秋时期思想家常枞病重,老子看望他,常枞躺在榻上,张嘴给老子看问,我的舌头在吗?老子说,在。常问,我的牙齿在吗?老子说,不在。常问,知道原因?老子说,舌头存在是因为柔软,牙齿不在岂不是因为它刚硬吗”请以此作文
3):刘翔复出和姚明退役】刘翔和姚明,无疑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两位体育明星,伤病的困扰,没有让刘翔倒下;姚明的退役,则是一次暂新的重生。可以针对他们的不同选择,进行分析和论证。●适应话题:走于留 选择 明智
2012南平质检)以《读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八百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请以《家.校》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请问这个要怎么立意
4):娜塔丽·波特曼:彷徨中成功】娜塔莉生于以色列耶路撒冷,一天,—个星探看中了她,幸运地赢得了《杀手里昂》女主角这个角色。开始了一边读书一边拍戏的生涯。2010年她凭借在《黑天鹅》获得了多项国际大奖。●适应话题:“变中求胜” 改变 冷静追求
2012上海浦东新区一模)父亲带儿子爬山,到达山顶后,父亲指着山下说:“看,那里多美!”儿子说:“既然如此,还爬上来做什么?”请你根据对上面材料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5):芙蓉姐姐:曾经的笑柄,今天的说话】2003年至今,芙蓉姐姐用8年时间,创造了一个神话。低俗也好,笑柄也罢,迄今没有一个网络红人的知名度可以超过芙蓉姐姐。她的个人演唱会最高票价1280元,堪比一线歌星。●适应话题:“变中求胜” 改变 冷静追求 请以“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2、不少于800字。
3、不得抄袭
请以“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2、不少于800字。
3、不得抄袭
第四篇:文案素材搜集
文案素材搜集:
建筑,是用结构来表达思想的科学性的艺术。———FL赖特
如果房间与自然界隔绝的话就无异于坟墓。———贝聿铭
天空的状态和我们所居住的建筑物的外表决不能凭它们自身的力量保证让我们畅享快乐或倍感凄然。构成幸福的关键因素并非是物质的或审美的,而永远是心理上的------阿兰·德波顿《旅行的艺术》
我相信有情感的建筑。“建筑”的生命就是它的美。这对人类是很重要的。对一个问题如果有许多解决方法,其中的那种给使用者传达美和情感的就是建筑。———路易斯•巴拉干
Imagin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Knowledge is limited.Imagination encircles the world.—— Einstein 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包围着整个世界。------爱因斯坦
Measure not the work until the day's out and the labor done.——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在没尽全力之前不作评价。---------伊丽莎白•巴瑞特•勃朗宁(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女诗人)
Don't bother just to be better than your contemporaries or predecessors.Try to be better than yourself.——William Faulkner / 别自寻烦恼的只想比你同时代的人或是先辈们出色,试着比你自己更出色吧。——威廉姆斯·福克纳(美国作家)
不想犯错?只要不再去想好的创意点子就行了。/ 广告没有永恒的成功。—— 李奥贝纳
We are so accustomed to disguise ourselves to others that in the end we become disguised to ourselves.—— Francois de La / 在人前我们总是习惯于伪装自己,但最终也蒙骗了自己。—— Francois de La(作家)
Comparing yourself with others will only give you two things: either you feel proud when you are above, or you feel jealous and intimidated when you are below.Be yourself.和人比较会带来两个后果:要么在你胜人一筹时感到自豪,要么在你比上不足时感到嫉妒和羞愧。做自己会轻松些。
When I wake up every morning, the greatest joy is gazing upon you and sunshine, that is the future I desire.每天早上睁开眼睛,看到你和阳光都在,这就是我想要的未来。
People cry not because love ends, but because still continues,Even if it's over.-----------人们伤心,不是因为爱情结束了,而是因为当一切都结束了,爱还在。
We are so accustomed to disguise ourselves to others that in the end we become disguised to ourselves.—— Francois de La / 在人前我们总是习惯于伪装自己,但最终也蒙骗了自己。—— Francois de La(作家)
被诗化的纯净,被极致的蓝色,被梦幻的岛屿,心中的天堂,一直被无数人无限渴望。东郊半岛,不惜时间,不惜工本,以圣徒般虔诚追随地中海原初感动 ——《东郊半岛 楼书 》
Men can't wait but always say “I'll spend my life to wait for you”.Women can't wait either but they wait for the whole life.男人等不了,却时常说“等你一辈子”,女人等不起,却等了一辈子。
生活的意义是有一群彼此照应的朋友。在相聚的时候,大笑;在分开的时候,挂念;在别人面前,有彼此才知道的典故和笑话;在无聊的时候,可以找到发短信的人,即使有一天,终究要散落天涯。可是曾经,生命交汇过;曾经,为彼此的委屈伤心过;在悲伤的时候,忍住伤心,灿烂的微笑。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睛。——苏轼《定**》
世界上没有地方如地中海那般,可以摄取人的灵魂。因为数个世纪人性与建筑的贵族对话,因为对艺术与自然的敏感天性,因为绝不妥协的完美偏执,东郊半岛,用最美的花园平层,呈现您的地中海梦想。—— 东郊半岛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康德
We must accept finite disappointment, but we must never lose infinite hope.--Mattin Luther King 我们必须接受失望,因为它是有限的,但千万不可失去希望,因为它是无穷的。--马丁 • 路德 • 金
Try not to become a man of success but rather try to become a man of value.--A.Einstein 不要为成功而努力,要为做一个有价值的人而努力。--爱因斯坦
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罗曼 罗兰
现在向我们苏醒的灵魂道声早安,两个灵魂互相信赖,毋须警戒; 因为爱控制了对其他景色的爱,把小小的房间点化成大千世界。——约翰·多恩《早安》
Eternity is not a distance but a decision./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老人与海》海明威
世界上所有女人,没有一个不会在早晨醒来时,站在镜子前思考今天要穿什么。——《香奈儿》
The biggest enemy in love is not the intruder but the time.——在爱情中,我们的最大敌人不是第三者,而是时间。
一个女人要是不幸聪明得什么都懂,那就必须同时懂得怎么伪装成什么都不懂。——《理智与情感》
你一定要尊重两种人:一是年轻陪着男人过苦日子的女人;二是年长陪着女人过好日子的男人。Being single doesn't mean that you don't know anything about love.——单身,并不意味着你不懂爱情。
每个人也许都爱上过不爱他的人,永远忘不了那时掉过的眼泪和受过的委屈。许多年后,回头再看,他又有哪一点配得上我?在人生的长途比赛中,我是比他当时喜欢的任何一个人都要优秀许多,只是他不懂我的好!那时为什么没有告诉他:你总有爱我的一天,但是,到了那天,我早已经不爱你了。——张小娴
“爱情这东西,死活是个死,生活这东西,死活都得活,这两个东西一凑合,只能折腾的半死不活。”——韩寒
爱情其实是一种习惯,你习惯生活中有他,他习惯生活中有你。拥有的时候不觉得什么,一旦失去,却仿佛失去了所有。
假如我无缘得到那份荣誉、智慧和幸福,那么让别人得到吧。即使我要下地狱,但愿天国存在。——博尔赫斯
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 歌德
第五篇:综合实践活动课如何指导学生搜集资料
综合实践活动课如何指导学生搜集资料
收集资料是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研究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收集资料一方面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养成敏感的信息意识、形成收集利用信息的能力和信息道德。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一般在这么几个阶段有收集资料的活动:活动前收集资料——确定活动主题,在活动主题确定以前,学生能从平时收集到的资料中发现一些问题,挖掘活动主题;活动中收集资料——深化活动主题,解决具体问题,活动主题确定以后,要围绕主题来收集资料,与自己活动主题无关的资料要尽量舍弃,或者留着作为以后的活动材料,收集的资料为本次活动的主题服务;活动后收集资料——拓展活动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是可以继续拓展和延伸的,如果我们在活动中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新主题,可以继续深入研究下去。收集资料的另一目的是看看别人是怎样阐述有关问题的,从他们的阐述中得到启发,从而迸发出自己的思维火花。对所收集到的资料,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加以整理。对能进行统计分析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能作成图表的资料,将其画出来。这样将会更直观,不仅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也利于别人对学生研究的理解。
一、资料来源
资料的收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三个途径去获得所需要的资料:一是直接由已经出版的各种文献资料;二是影视媒体、电子出版物(光盘资料)、网络中获得网络资料;三是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表中获得的原始资料。
1、文献资料查阅
广义的文献是指文字和数字记载的资料。文献资料的类型很多,一般按照文献的固有形式和文献的来源划分。按照文献的固有形式可分为文字文献、数字文献、声音文献和图象文献。包括书籍、期刊、报纸、剪报、特种文献、统计年鉴、统计表格、唱片、磁带、地图、图片等;按照文献的来源划分,可分为一手文献、二手文献。对于查阅文献资料而言,最理想的场所是图书馆。也可在班级组织读书活动和借阅活动,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读书资料。
2、查找网络资料
网络资料查找也是资料查找的重要来源。然而网络信息良莠不分,教师在指导学生查找网络资料时要指导学生理性地处理信息。
3、进行调查访问
即使文献、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信息资料,最完整的资料来源仍然是人。作为学生,研究经验欠缺,请教有关领域的专家,获取资料是很重要的方法。在调查访问过程中,作为初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编制问卷、调查表、访问等多种调查方式,获取资料。
二、收集资料的方法
1、文献资料收集
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或项目研究过程中,要搜索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主要有如下几种途径:
(1)对课题提出一系列的疑问,然后分析这些疑问与课题的关系,以确定搜集资料的范围。
(2)根据这些问题或信息的性质选择检索工具,即确定是通过百科全书等参考性工具书,还是通过报刊索引等检索性工具书进行查找。在选择查找工具书时,一方面要根据需求解答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取适当的工具书,二一方面,要选择最新版本的工具书;三方面,要了解在信息检索中常常用到的工具书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参考工具书,另一类是检索工具书。参考工具书是指汇集某一方面的知识与资料,按一定方式编排,供解难释疑时查考的图书,如词典、百科全书、年鉴、手册、表谱、图录等。它们属于一次文献。检索工具书是比较完备汇集某一方面资料,按照特定的检索方法加以编排,内容比较概括,供检索文献线索时参照的书籍。它不仅提供准确的资料,而且提供经过筛选和条理化了的文献出处和内容线索。常用的检索性工具有书目、索引、文摘。参考工具书与检索工具书具有不同的功能。参考工具书直接提供具体知识与资料,而检索工具书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文献资料的线索,指引指导学生从何处下手去查询资料。要想获得进一步的信息,指导学生还得根据检索工具书提供的信息,到原始文献中去查找。
(3)确定检索途径,即去本校的图书室,还是去本地区的图书室,或者向老师或有关专家咨询.(4)选定检索方法,即从最近出版的书籍和期刊开始往前查,还是限查某几年的书籍和期刊等.(5)利用检索工具书所提供的查找线索进行查找.(6)一旦查到指导学生所需要的文献,就可以去索取该文献.(7)阅读文献,得到指导学生的需要的信息.总之,查阅文献并不是一件很容易做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技能,而这一技能是随着指导学生的不断查阅而积累起来的,指导学生必须亲自去尝试才能得到它,任何人都不能替代指导学生。查阅文献时不仅需要耐心、细致、仔细,还需要经过慎重考虑,并按照一定的程式去做,下面这位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主题研究进行资料查找时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2、网络资料收集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互联网是因特网(Internet),;因特网资源丰富,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网络资料的收集,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资料记录方法
在引导学生查找资料的同时,要要求学生随时将有用的信息记录下来,根据收集信息的方法不同,资料记录的方法也有一定区别,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要求掌握的笔记记录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做摘录
做摘录主要记录资料原文的重要、精彩之处,以作为今后的引证、论证之用。做摘录还要注意注明出处,包括书名或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出版单位、时间等。做摘录可尝试制作资料卡的方法。制作资料卡是查询资料中常做的一件事,目的在于:1.便于以后的再次查找;2.使文献的主要内容一目了然。
2、做提要
做提要,就是将原文的基本内容、主题思想、观点、数据等方面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写下
来。需要注意的是,做提要不要改变原来作者的观点。
3、做札记
做札记就是随时在笔记本上将自己读书的感受以及读书时的各种想法记录下来。
4、做文献综述
编写文献综述即将收集的资料,按照主题研究的需要,加工成概述性的文献。需要注意的是文件综述即不要参加评论,也不要提出自己的看法。此外,文献综述的条理也是很重要的。如何做到有条理呢?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列小标题。例如,某同学在收集“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有关文献材料中,列出了几个小标题来进行整理综述:
酸雨对农作物的影响;酸雨对森林的影响;酸雨对土壤质地的影响。
5、复印法
复印法就是通过复印获得资料。复印省时、省力,但要点不够突出,还受财力限制。
四、将资料分类
对资料进行分类时要注意,每次分类要用同一个标准。例如:从资料来源来分,可以分为:网上资料、书本资料、观察体验资料;从表现形式上分,可以分为:文字资料、图象资料、录音资料。
五、分析资料
分析资料的方法可以有定量分析方法和定性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有很多,有因果分析法、功能分析法、区位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从问卷量表中指导学生可以获得大量数据用于指导学生的定量分析。指导学生可以将这些数据转化成图表,利于指导学生的分析。要记住,一个课题中不是只采用一种分析方法。有时候,根据所获取的资料和指导学生的研究目的,可以采用多种分析方法。特别是在综合实践活动总结阶段,老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分析,形成结论。
六、整理资料
整理资料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是承上启下的一环,在主题活动开展之初,教师可要求学生同时对资料及时进行整理,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分门别类的整理;在主题活动进行的每个过程中,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及时将资料进行阶段性整理。这样,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初步掌握并运用整理信息资料的方法,并在学生自主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深化了对问题的认识,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对资料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和审视,通过对资料的判读、分类、整合与提炼,体验到了研究的喜悦与乐趣。
七、交流资料
学生收集了许许多多的材料,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进行概括,并引导学生,根据各个小组收集材料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集体交流。如,有位教师引导学生开展了《走近中秋节》活动,交流资料时发现,关于中秋节,学生收集的资料有如下几个方面:⑴ 军中歌谣《十五的月亮》、童谣《爷爷为我打月饼》、闽南歌谣《月亮月光光》;⑵ 关于描写中秋月亮的诗歌:《古朗月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静夜思》……⑶ 中秋节的由来——《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鼓浪屿皓月园半山腰“搏饼台”;⑷ 中秋节相关活动——金厦对放焰火,学生在环岛路放风筝、漂流瓶、气球等;⑸ 神话故事:《嫦娥奔月》、《月亮上的中秋》;⑹ 大量民谣,关于月饼的广告、传单以及月饼包装盒;家乡民俗活动等。这样,学生通过交流资料,获得更多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