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贵州公车改革方案:最高每月补1950元
贵州公车改革方案:最高每月补1950元
贵州省将取消一般公务用车,适当发放交通补贴,设立了每人每月500元至1950元不等的公务交通补贴“上限区间”。
根据《贵州省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贵州省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上限为:厅级每人每月1950元,处级每人每月1200元,科级每人每月750元,科员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
同时,同一市、州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各市、州之间最高一级补贴标准差距不得超过20%。参加公车改革的单位可以从公务交通补贴中划出一定比例作为单位统筹部分,集中用于解决不同岗位之间公务出行不均衡问题。
贵州省要求各地不得以公务交通补贴名义变相发放福利,公务人员不得既领取公务交通补贴,又违规乘坐公务用车。
此外,贵州省鼓励交通服务运输企业参与公务交通保障服务,按照市场化运营方式由交通服务运营企业提供有偿普通公务出行用车保障。
相关阅读:贵州省公车改革将有效遏制“车轮上的腐败”
8月27日,贵州省召开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动员大会,会议明确:贵州省将取消一般公务用车,适当发放交通补贴,设立了每人每月500元至1950元不等的公务交通补贴“上限区间”(厅级每人每月1950元,处级每人每月1200元,科级每人每月750元,科员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这将有效遏制公车使用,减少公务用车腐败案件的发生。
《贵州省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指出:各地不得以公务交通补贴名义变相发放福利,公务人员不得既领取公务交通补贴,又违规乘坐公务用车。
此次公车改革,紧紧锁定“社会化、市场化”的方向,一改“养车养人”为“养事”,对普通公务出行,实行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鼓励交通服务运输企业参与公务交通保障服务,按照市场化运营方式由交通服务运营企业提供有偿普通公务出行用车保障,这样,既不需一般公务用车的配备、维修、保养,也不再需配备专人司机,大大降低了公务出行的成本;而更为关键的,将有效的遏制以此将假公济私的“车轮上的腐败”。
第二篇:公车改革方案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根据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指导意见和省直属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工作目标。按照中央例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总要求,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创新公务交通保障机制,公务活动出行实行社会化,采取报销公务交通费用或其他符合规定的社会化方式保障公务出行,实现本单位公务交通保障高效、费用节约、成本下降和管理规范。2018年12月底前,完成本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二)基本原则。坚持中央精神,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关于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有关要求,确保改革有序进行。坚持厉行节约,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按规定确定公务交通费用报销额度。坚持制度创新,改革公务用车实物供给方式,确保正常工作不受影响。坚持统筹兼顾,完善各项配套政策,确保新旧制度平稳过渡。
二、组织领导
成立公务用车改革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公务用车改革工作,人员组成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成员:
三、改革范围
在编在岗的工作人员全部参加改革。
四、改革方式
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不保留任何车辆。对参改人员实行以按规定报销公务交通费用为主的办法,个别特定岗位确需发放公务交通补贴的,应根据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和出行频率等多方面因素从严从紧核定。公务交通费用报销额度,按照不高于同地区、同级别机关相应层级公务员交通补贴标准的原则从严确定。不得既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又报销公务交通费用。
五、车辆处置及司勤人员安置
没有公务用车,不存在取消和保留车辆情况,也不存在司勤人员安置问题。
六、工作安排
按照省统一部署,本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于2018年12月底前报省车改办,经批准后实施。
2018年12月底前,完成取消车辆封存工作,并从封存当月起报销公务交通费用。
七、经费测算
1.处级干部 人,公务交通费用按报销额度不高于同地区、同级别机关相应层级公务员交通补贴标准 元/月测算,计 万元/年;
2.科级级干部 人,公务交通费用按报销额度不高于同地区、同级别机关相应层级公务员交通补贴标准 元/月测算,计 万元/年。
八、组织实施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要高度重视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明确任务分工,落实工作责任。正确把握改革方向,明确改革工作任务,督促落实到位;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明确专门机构人员,精心组织实施,严格按照要求做好本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
严格要求,规范管理。加强报销方式规范管理,按照改革要求,结合实际,探索事业单位公务出行按次按距离包干公务交通费用的报销制度。
严肃纪律,强化监督。要严肃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和公务用车管理使用纪律,不得公车私养、私车公养,不得既领取公务交通补贴、又违规乘坐公务用车或报销公务交通费用。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本方案及公务用车管理规定的行为,严肃查处当事人,并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第三篇:公车私有化改革方案
关于拟推行公车私有化改革 和员工购车补助方案的通知
一、公车私有化改革方案:
(一)为合理平衡公司现有部分小型车辆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关系,规避公司与员工在“公车私用”或“私车公用”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对车辆使用费用的归属不够合理的矛盾,公司决定拟对现有部分小型车辆以折价转让的方式,过户给目前实际使用该小型车辆的员工个人。
(二)对现有部分在用小型车辆的转让价格,将在综合考虑该车辆的原始购置价值、已使用年数、已行驶里程数等车辆成新率指标基础上,再根据实际车况按适当幅度的折价比率来确定协商转让价格。
(三)员工在确定购车后,须按协商转让价格一次性交清购车款。公司将与购车员工签订车辆转让协议,并负责办理车辆正式过户手续。
(四)公司在推行本次公车私有化改革方案后,原公车使用者每月的油耗报销指标将维持不变,即仍然采取由公司办公室负责集中购买油卡的方式,将“油卡”按月发放到“私车公用”的员工个人手中。
(五)在部分小型车辆实施“公车私有化改革”方案后,鉴于原车辆的所有权已转移,除油费之外的其他任何车辆使用费用,包括保险、修理、保养、车辆年检、违章罚款等项费用,公司不再给予报销;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赔偿责任也将由车主个人承担,与本公司无关。
二、员工购买私家车补助草案:
(一)鉴于本公司地处徐州市郊区,为方便员工上下班出行,公司对今后有购买私家车需求、且在本公司连续工作三年以上的员工,拟采取分期发放购车补助款的方式,提倡并鼓励员工私人购车。
(二)对员工新购买私家车的补助,拟按员工所购新车价款的20%给予补助(注:计算补贴的新车价款中不含任何购车附加费用,且仅限一辆)。购车补助金额的最高限额为人民币5万元,车款补助将分四年按月支付,即每年支付应付补助款的25%,公司每月以工资补贴的方式,随当月工资按时发放到享受购车补贴员工的个人银行卡账户。
(三)若已享受购车补助的员工,在购车后四年内主动提出辞职离开本公司,则该员工须退还前期已收到的购车补助款;如不退还公司有权从其未领取的工资薪酬中扣除,同时还将保留对该离职员工追索该项资金的法律诉讼权利;若员工在享受购车补助四年之后离开本公司,或公司主动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则均无须退还购车补助。
三、本“车改方案”为征求意见稿,具体实施时间另行通知。
二O一三年元月二十九日
第四篇:广东公车改革方案获批 正厅级每月补贴1690元
广东公车改革方案获批 正厅级每月补贴1690元
2015年05月12日 03:03
来源:新快报
广东公车改革方案获批,省直机关下月底前完成改革 广东公车改革将于今年完成。近日,广东省纪委机关刊物《广东党风》刊发了广东公车改革的最新举措,披露的《广东省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下称方案)广东公车改革方案获批,省直机关下月底前完成改革
广东公车改革将于今年完成。近日,广东省纪委机关刊物《广东党风》刊发了广东公车改革的最新举措,披露的《广东省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下称方案)显示,今年6月底省直机关将率先完成公车改革,各地级以上市、县(市、区)于9月底前完成,各乡镇于年底前完成。
中央规定,中央和国家机关车改补贴标准是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地方补贴标准不得高于上述标准的130%。
广东车改补贴标准严格按照这个规定执行,记者了解到,今年4月,《广东省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具体补贴标准为:正厅级1690元,副厅级1500元,正处级1000元,副处级800元,正科级600元,副科级450元,科员300元,科员以下250元。同一地市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不同地市最高补贴标准差距不得超过20%。
广东省监察厅原副厅长、第三届广东省监察学会会长谢谷粱说,目前的车补是通过对交通费进行测算,经过认真调研出来的,比较合理、可行,容易取得社会共识,各地必须按照中央的精神不折不扣地执行。
车补车补比预估的低?计算方法相对合理!
在货币化公车改革模式中,车补额度无疑最受关注。根据方案,广东省直机关公车改革方案中的车补额度与之前大多专家预估的2000多元标准有出入,相对珠三角一些城市来说,是否偏低了点?
对此,谢谷粱表示,由于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如工作的忙闲不均,外出的比例不同,路途的远近不等等,很难精确计算出每个人实际所需的动态的公务交通里程。目前采取的只是一个相对合理、便于操作的计算方法。从方案也可看出,车补标准根据职位由高到低。此前,有人认为职务越高的官员出门公干并非越多,级别越低的普通干部不代表出门就越少,车补根据职位来一刀切是“益了处长苦了科长”。
谢谷粱认为,公车改革不等于发放交通补贴,之所以会有少数人对交通补贴的级差感到心里不平衡,主要是“车改”后,把暗补变为明补,容易刺激人们的神经。
以货币化改革来说,公车改革属职务消费改革,交通补贴是解决取消公车后公务活动所需的交通费用,并非生活福利补贴。
实际上,车改前往往是给领导干部配一台车,折旧费、养车费加上司机费用,每年要6万-8万元左右。而科员、办事员并不会与领导争车坐;车改后领导领取的交通补贴,只是原来费用的一小部分,而对于中层以下干部,本来用车机会就不多,“车改”后有一定数额的交通补贴,大多数人满意。
这样看来,公车改革是“变着法子”剥夺了领导干部的某些特权。监督对特殊用车喷涂公车标识,举报有奖!
在对特殊公务用车的保障问题上,方案提出,“允许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机关适当保留部分调研接待用车”,“执法执勤用车配备严格限制在一线执法执勤岗位”,“筹建跨部门行政综合执法执勤用车平台,并在两年内完成”。尤其是对公检法部门应该保留多少用车,可以说是这次车改“难啃的骨头”。在公车改革中,对这些特殊车辆该如何监管?
谢谷粱表示,从工作实际出发,的确需要适当保留部分执法执勤用车。从过去“车改”的实践来看,严格控制保留用车的数量和加强管理监督,是必须关注的两项重点工作,就是为了防止有的人“车改”后“补贴照领,公车照坐”。
谢谷粱建议,对保留下来的执法执勤用车(公安、国安等部门需要执行特殊任务的除外),统一喷涂明显的公车标识,以便于群众监督。同时,建立公务用车工作日记,车管部门和司机对每次出车的任务、人员、时间、地点一一登记,以利于内部监督,而每台公车也安装GPS记录仪,通过科技手段实时监控行车记录。
另外,规定节假日公车一律封存在指定的停车场,特殊情况需要用车必须经过批准并办理用车手续。同时,制定并严格执行违反公车使用规定的纪律追究和经济处罚办法,并鼓励群众监督,奖励有效举报,形成全社会监督的局面。
安置公车司机何去何从?可安排五条出路!随着货币化公车改革的推进,公车司机将何去何从?谢谷粱坦言,在公车改革中受冲击最大的是两类人,一是领导干部,二是单位司机。前者被触动的是面子,后者被触动的却是饭碗。
谢谷粱介绍,公车司机属于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工勤人员,一般占行政编制的10%-15%。司机队伍中来自部队退伍兵、志愿兵的不少,而且是经过严格考察后选调进来的,一般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都比较高。“车改”后大部分司机无车可开,需要转行或另谋出路。
根据试点经验,在坚持做好深入细致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对司机去向可以安排五条出路:一是本人具备条件的,鼓励其报考公务员或转任其他岗位;二是成立社会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机关出租车队,安置一批司机;三是已到或接近退休年龄的,可按政策办理退休或提前退休;四是愿意退职后自谋职业的,按有关政策办理并提供帮助;五是对临时工、合同工按合约规定解除雇用关系。
目前,不少政府部门都有接送员工上下班的班车,公车改革后,这部分车辆的使用将会取消,让不少公务员颇有微词。谢谷粱建议,在“车改”中,有条件的单位要重视解决员工上下班路途较远的交通问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保留接送员工集体上下班的通勤车,或向公交公司租赁此项服务,所需费用由乘车人负担。
效率为省钱少出门?考核不合格得不偿失!
取消公车后,外出办事改乘公交车或摩托车、自行车,会否降低工作效率?也有人担心,个人领取交通补贴后,可能会有人为了节约费用而少出门、不出门。
对此,谢谷粱认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车改”后干部普遍买不起小车,外出办事只好坐公交车或摩托车、自行车,效率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但对于珠三角等经济较发达地区,不少机关大院停放的私家车远超过原来公车数量。理论上来说,的确有为节省交通费减少出门办事的可能性,但他认为,大多数党员干部的觉悟不会那么低。同时,交通补贴在使用中的刚性也很强,如上班、开会不能迟到、缺席,外出办事没有正当理由不能不去。如果有人为了“心疼交通费用”影响了工作,导致考核不合格,那就得不偿失了。
■新快报记者黄琼整理
第五篇:公车改革方案实施细则全文
公车改革方案实施细则全文
《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全文如下。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推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加快建立新型公务用车制度,有效降低行政成本,根据《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和原则(一)总体目标
围绕建设节约型、廉洁型机关的要求,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转变传统的公务用车运行管理方式,合理有效配置公务用车资源,创新公务交通分类提供方式,实现公务出行便捷合理、交通费用节约可控、车辆管理规范透明、监管问责科学有效,为全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作出示范。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制度创新、保障公务出行。改革公务用车实物供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方式由公务人员自行选择,实行社会化提供并适度补贴交通费用,从严配备定向化保障的公务用车。
2.坚持统筹兼顾、注重政策配套。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正确处理改革涉及的各方面利益关系,科学制定改革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增强可行性和协调性,确保新旧机制有效转换。
3.坚持统一部署、分类分步推进。率先推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其所属参公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驻地方的中央垂直管理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按照属地化原则推进,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非参公事业单位、中央企业和中央金融企业参照本方案制定相关改革政策,坚持先易后难,分类分步稳妥推进改革。
二、主要任务(一)参改范围
1.机构范围:中央纪委机关和中央各部门,全国人大机关,国务院各部门,全国政协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各人民团体、群众团体,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参公事业单位。
2.人员范围:在编在岗的司局级及以下工作人员。3.车辆范围: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机要通信、应急、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符合规定的一线执法执勤岗位车辆及其他车辆。
(二)改革方式
1.对参改的司局级及以下工作人员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自行选择公务出行方式,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城区)内公务出行不再报销公务交通费用。
2.按照节约成本、保证公务、便于操作、简化档次的要求,合理确定各职级工作人员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具体为: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从公务交通补贴中划出一定比例作为单位统筹部分,集中用于解决不同岗位之间公务出行不均衡等问题,比例原则上不超过补贴总额的10%。统筹资金使用要公开透明,具体管理办法由各单位自行制定。
3.公务交通补贴属于改革性补贴,列入财政预算,在交通费中列支、按月发放,用于保障公务人员普通公务出行。适时适度调整公务交通补贴标准。
4.执法执勤部门统一参加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按规定保留的执法执勤用车要严格配备在一线执法执勤岗位,执法执勤部门的其他一般公务用车一律纳入改革范围。
5.对未参改单位和人员,不得发放公务交通补贴。
(三)车辆处置
1.对取消的公务用车,由公务用车主管部门统一规范处置。
2.对取消的公务用车,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以评估价作为处置基准价,采取公开拍卖等方式进行公开处置,处置结果向社会公开。
3.处置公务用车所得收入,扣除有关税费后全部上缴中央国库。
4.取消车辆处置要防止甩卖和贱卖现象,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四)司勤人员安置
1.根据保留公务用车的实际需要,合理设置司勤人员岗位,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在现有在册正式司勤人员中,采用竞聘上岗、综合择优等方式确定上岗人员。
2.对其他司勤人员,按照以人为本、积极稳妥、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内部消化为主,通过内部转岗、开辟新的就业岗位、提前离岗等多种方式妥善安置,不得将其简单推向社会。
3.做好相关人员聘用合同或劳动合同的终止、解除工作,妥善处理该类用工形式司勤人员与单位的劳动关系,维护好相关人员合法权益。
4.人员安置工作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筹协调,所需支出由财政安排专项经费予以保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保留公务用车管理。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位根据编制总量和工作性质可保留5辆以内的机要通信、应急公务用车,由公务用车主管部门实行编制管理,编制数量和配备标准要根据各部门各单位实际工作情况科学确定,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执法执勤用车配备应当严格限制在一线执法执勤岗位,机关内部管理和后勤岗位以及机关所属事业单位一律不得配备。财政部要会同有关部门按规定对执法执勤用车进行核定和规范。除涉及国家安全、侦查办案等有保密要求的特殊工作用车外,执法执勤用车应当喷涂明显的统一标识。国管局会同中直管理局负责修订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办法,加强公务用车规范化管理。进一步精简公务用车管理机构。
(二)严格财务管理。财政部要严格交通费用预算管理。各单位要加强财务管理,按照在编在岗公务员数量和职级核定补贴数额,严格公务交通补贴发放,不得擅自扩大补贴人员范围、提高补贴标准。
(三)加强公务用车纪律检查和审计。严肃公务用车纪律,各部门各单位不得以特殊用途等理由变相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不得以任何方式换用、借用、占用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车辆,不得接受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赠送的车辆,不得以任何理由违反用途使用或固定给个人使用执法执勤、机要通信等公务用车,不得以交通补贴名义变相发放福利。公务人员不得既领取公务交通补贴、又违规乘坐公务用车。纪检监察机关负责对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纠正和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审计部门要对公务用车改革情况进行监督,并将改革后公务用车配备和运行维护费用、交通补贴发放、车辆处置情况等纳入日常和专项审计监督。
(四)切实保障公务出行。北京市要采取切实措施,健全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完善出租车市场化运营管理方式,增加社会化交通供给。及时解决公务出行遇到的问题,保障中央和国家机关普通公务出行。
四、加强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各部门各单位要成立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组,负责制定本部门本单位实施方案,报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后组织实施。已先行改革的单位要按照本方案规范执行。
(二)明确责任。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部门本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要认真研究部署,明确任务分工和责任,确定相关责任人员,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三)分步实施。本方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力争在2014年年底前基本完成。驻地方的中央垂直管理单位改革方案由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与地方改革同步推进。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非参公事业单位、中央企业和中央金融企业改革方案由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力争在2015年年底前完成。
(四)加强舆论引导。切实做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广泛宣传相关政策规定、典型经验和成效,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使广大公务人员和人民群众了解、支持改革,努力为改革营造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