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名义借款人和实际借款人(相关法律和案例)
名义借款人和实际借款人
案情简介:
银行与甲企业签订了借款合同,银行根据甲企业的指令将贷款直接付给实际用资人乙企业,后乙企业向甲企业出具还款计划,偿还了部分款项,并发函给甲企业承诺上述款项系其所用,发生诉讼一切损失由其承担,后甲企业、乙企业均未能还清贷款,银行提起诉讼,要求甲企业、乙企业共同还款并承担连带责任。甲企业辩称其并非真正用款人,不应承担还款责任。
笔者认为:一般来讲,名义借款人与银行之间形成借贷法律关系,实际用资人与名义借款人、银行之间又形成其他法律关系。根据合同的相对性,应由名义借款人承担还款责任,至于实际用资人与名义借款人、银行之间的其他纠纷应另案处理。
最高法院2个类似判例持有上述观点。
1、借款合同关系不因实际用款人为合同当事人以外的人而改变原有的借贷法律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2002)民二终字第207号民事判决书本院认为:中科信公司虽然与南通投资公司签订了债券承销协议,但并未实际履行,而是直接将1940万元人民币分别汇入长城公司和诚信公司的帐户,形成了事实上的借贷法律关系。南通投资公司与该笔款项的借贷无关,不应承担偿还责任。鉴于中科信公司将其中的1455万元作为长城公司的项目投资款直接汇入诚信公司帐户,系根据长城公司给其出具的划款申请代其划入的,故应认定该1455万元系长城公司所借。作为上述款项实际使用者的诚信公司虽然向中科信公司出具还款计划,偿还了部分款项,并发函给长城公司承诺上述款项系其所用,发生诉讼一切损失由其承担,但上述行为并不能改变中科信公司与长城公司之间形成的借贷法律关系。诚信公司与长城公司之间形成的是另一法律关系,与本案并不构成必要的共同诉讼。
2、对于借款合同纠纷与不同性质的法律关系,不可合并审理并互相抵消债务,依资金流向追加诉讼当事人,只审理借款关系即可。
中国建设银行太原市并州支行与山西南都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等借款合同纠纷上诉一案(最高人民法院[2004)民二终字第23号民事判决书)。
最高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系美元贷款合同纠纷。案件争议焦点为,深圳国投公司应否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到本案中来,该公司在本案中应否承担民事责任。并州支行起诉请求南都公司偿还两份美元贷款合同项下的贷款,南都公司抗辩其并非真正用款人,不应承担还款责任。原审判决应当围绕该借款合同法律关系进行审理,查明南都公司是否将所有贷款予以偿还,明确该公司的民事责任。但是,原审判决依据南都公司的抗辩理由,将本诉的借款合同法律关系抛开,转而审理并州支行与深圳国投公司之间的美元存款合同关系,确认深圳国投公司所收取的1831766.39元系违法收取的高息,并判令深圳国投公司承担返还责任。原审判决对该笔款项的认定偏离了本诉法律关系,超出了原审原告并州支行的诉请范围,证据采纳方面亦不符合我国民事诉讼的有关法律规定,缺乏法律和事实依据,本院予以纠正。深圳国投公司有关其不应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到本案中来的上诉理由成立,本院予以支持。对该笔欠款,应由南都公司自行承担偿还责任。如果南都公司因该笔款项与深圳国投公司存在争议,应由南都公司另案起诉。
——奚晓明主编、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编:《民商事审判指导》2004年第2辑(总第6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185~200页。
附:承办法官对本案事实与法律的分析本案是并州支行依据其与南都公司的两份美元贷款合同提起的诉讼,根据南都公司在一审中对并州支行的抗辩(该公司并非实际用款人,应由实际用款的两汽巴公司及深圳国投公司承担还款责任),原审法院列了三个第三人,并由本诉的借款合同关系到货币调期协议、保证金存款关系及美元存款关系,均进行了审理,作出由其中一个第三人深圳国投公司承担主要还款责任的判决。
深圳国投公司就本案实体与程序均提出了上诉。而并州支行因未交纳上诉费不具有上诉人地位。围绕深圳国投公司的上诉意见,首先应当解决的是程序问题,即该公司应否作为第三人加入到本案中来;其次是实体问题,即该公司应否承担还款责任、承担多大范围的还款责任。’
关于深圳国投公司在本案中的诉讼地位(并州支行对另外两家汽巴公司也提出了同样异议,只是二审对此不予审理罢了)。原审被告南都公司在一审中的抗辩涉及其与深圳国投公司及两家汽巴公司的关系,以及三个第三人与并州支行的关系。如何处理借款合同资金流向上之当事人的诉讼法律地位,二审法院在审理过程中有两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是,法院只应审理原、被告之间的借款合同关系,查明并州支行与南都公司之间是否存在委托贷款关系(这是南都公司抗辩的根本原由所在)、款项是否贷出以及是否如数偿还等事实,即可认定民事责任;至于被告南都公司在一审中的抗辩,应另案解决,可由南都公司另行起诉第三人。第二种意见是,不告不理原则,决定了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被动性,贷款人起诉请求借款人偿还借款,借款人抗辩应由其他实际用款人承担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必须审理该抗辩是否成立。尽管深圳国投公司与并州支行的存款合同关系与本诉的借款合同属于不同的法律关系,但是,该存款合同之签订履行情况与该借款合同是否属于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直接相关,深圳国投公司(及两家汽巴公司)与本案存在利害关系,故原审法院依南都公司请求,将深圳国投公司(及两家汽巴公司)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追加到本案中来,并不违反国家的民事诉讼程序的规定。深圳国投公司关于原审判决将其列为本案第三人、超越原审原告诉讼请求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应支持。需要说明的是,有证据表明,还应当将万海公司与华夏银行列为第三人,才能真正调查清楚本诉两笔款项的实际责任人,只是鉴于并州支行没有上诉人的法律地位,该行对其与两家汽巴公司关系的异议,二审不予审理,因此,二审只应围绕深圳国投公司所收取的183万余元,审理并州支行与深圳国投公司的美元存款关系以及深圳国投公司与南都公司的财务顾问协议。
在讨论过程中,考虑到第二种意见下的最终判决将可能对诸多法律关系中某个环节法律关系中可能发生的诉讼产生影响,且列第三人过多导致法律关系过于复杂,反而不易分清责任,最后,最高法院判决采纳了第一种意见,即只审理深圳国投公司的上诉请求,认定该公司不应成为本案第三人,其民事责任的有无,有待于南都公司另行起诉决定。这样一种审判思路,实际意味着对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不应依资金流向无限追加诉讼第三人,只审理借款关系本身即可。
——李京平:《借款合同纠纷能否依资金流向追加诉讼当事人——中国建设银行太原市并州支行与山西南都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等借款合同纠纷上诉一案》
(一)基本案情
2011年1月1日,被告王栓为了农业经营需要,向原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支行请求贷款。因根据原告有关农户小额联保贷款的政策规定,对每一农户发放贷款额度为50000元,被告王栓为筹集更多资金,遂找到亲戚王军、曹利霞,请求组成联保小组向原告贷款,承诺全部本息由自己个人归还。出于亲戚关系考虑及王栓的承诺,被告王军、曹利霞便分别以自己名义与原告办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申请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农户贷款借款合同》、《记账凭证》等相关贷款手续,而原告所发放的银行卡则均由被告王栓一人领取。同时出于原告要求,原告与被告马小宁签订了农户联保补充协议,约定马小宁自愿为被告王栓向原告借款承担连带保证责任,王栓还为王军、曹利霞找到了马丽、张强作为其各自贷款的保证人,原告向被告王栓、王军、曹利霞分别贷款50000元,约定贷款年利率13.5%,借款时间为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还款方式为借款前八个月按月偿还当月利息,不还本金,后四个月按照等额本息还款方法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后借款到期后被告王栓仅偿还了前八个月的利息,剩余贷款及利息均未偿还。原告遂起诉至法院,要求被告王栓、王军、曹利霞及保证人马小宁、马丽、张强承担贷款的归还责任。
(二)裁判结果
榆林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认为,根据被告王栓、王军、曹利霞与原告签订的贷款合同,被告王栓、王军、曹利霞对各自贷款的金额偿还责任,担保人承担保证责任,但是从被告王栓庭审中的陈述能够证实,被告王军、曹利霞的真实意图是出面代被告王栓借款,而不是自己借款。被告王军、曹利霞及保证人辩称所发放资金均由被告王栓一人领取,被告王栓系该贷款资金的真正受益者,实际借款人应为被告王栓,被告王军、曹利霞为名义借款人不应承担还款责任。本案争议的焦点问题就是名义借款人与实际借款人责任的承担问题。虽然根据合同的相对性,应由名义借款人承担还款责任,实际借款人与名义借款人之间的纠纷可另案处理。但被告王军、曹利霞对贷款也有过错,被告王军、曹利霞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对使用自己本人身份资料并亲自与原告签订借款合同产生的法律后果应当能够预见,因此应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虽然被告王栓同意一人承担归还责任符合法律规定,但是从更好的维护金融安全角度出发综合考虑,被告王军、曹利霞应承担连带归还责任为宜。作为连带保证人在补充合同中签字的马小宁、马丽、张强应承担相应的保证责任。
(三)典型意义
首先,符合法律规定且充分尊重了当事人自由处分权。本案中由于原告方面政策性规定,被告王栓自身通过农户小额贷款无法筹集到自己所需金额,为达到筹集更多资金,才通过亲戚名义出面借款。事实上,原告在实务操作中对该情况已经知晓并默许。因为银行卡及资金均是由被告王栓一人领取,被告王军、曹利霞仅仅是履行相关手续办理。根据谁受益谁担责原则,被告王栓应承担归还责任。本案实际借款人被告王栓愿意承担该笔贷款的全部还款责任,被告王栓承担贷款的全部归还责任系在符合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充分尊重当事人的自由处分权。
其次,能够有效地维护金融秩序与安全。本案中实际借款人被告王栓愿意承担该笔贷款的全部责任,由被告王栓承担贷款的全部归还责任虽然尊重了当事人意思自治且符合法律规定,但如果不对名义借款人王军、曹利霞予以必要的警示,则难免让别有用心之人有可乘之隙,那么既会有损法律权威又会有害金融安全。被告王军、曹利霞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对使用自己本人身份资料并亲自与原告签订借款合同产生的法律后果应当能够预见,因此应承担所产生的不利法律后果。
再次,该判决有效的避免诉累并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情法间的平衡。因被告王军、曹利霞与原告间的借贷及与被告王栓间的贷款系两个相对独立的法律关系,如果单纯地判决由名义借款人承担责任,既然通过释法明理让当事人服判息诉,但当实际借款人仍未向两名义人归还借款时,那么利益受损的王军、曹利霞必然通过诉讼途径向被告王栓主张弥补,形成诉累。
贷款到手后又转手借给别人,当银行找到自己要钱时,却以借款不是自己所用为由拒绝还款。2月21日,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自己借款他人用的借款合同纠纷案,判决借款合同上的借款人归还借款。
李远与张静是生意场上多年的合作伙伴。2012年3月,张静由于资金周转急需20万元,但因其不符合借款申请条件,希望李远能代为出面向银行借钱。张静承诺,只要李远在借款合同上签字,借款及利息均由他来负责偿还。因碍于情面,李远很爽快地答应了张静的请求,出面替张静在银行借款合同上签了自己的名字。合同约定,借款期限1年。合同签订后,银行按合同约定向李远发放了20万元贷款。拿到20万元后李远随即就交给了张静。之后,张静按期归还了部分银行利息。但自2012年9月20日起,该借款已有多期利息未能偿还。银行依据借款合同约定,20万元借款提前到期,并起诉至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法院,要求判令李远立即归还借款本金20万元及相应的利、罚息。
庭审中,李远辩称,虽然与银行签订借款合同是事实,但20万元的借款实际上是张静使用的,他本人只是签了个名字,只属于名义上的借款人,银行不应该起诉他,而应起诉实际用款人张静,借款本金及利息也应由张静偿还。
苏州吴江区法院经审理认为:李远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对签订借款合同产生的法律后果应当是可以预见的。李远与银行签订借款合同,系其真实意思表示,且该合同内容并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故认定李远与银行之间的借款合同依法成立并有效。双方当事人理应严格按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银行按约发放借款后,被告李远理应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偿还借款本金、利息的义务。李远连续多期未能按约偿还利息,银行依据合同约定有权提前收回贷款本息。故银行要求李远偿还借款本息的诉讼请求于法有据,应予支持。关于被告李远该借款本息应由实际借款人张静偿还的抗辩意见,从证据来看,本案中并无张静的借款行为,从合同相应对性来看,张静并非借款合同当事人,因此,被告的上述抗辩意见于法无据,不予采纳。至于李远与张静之间的纠纷应另行处理。吴江法院最终作出判决:被告李远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归还银行借款本金20万元及按合同约定的支付相应利、罚息。(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第二篇:原创||以自己名义替他人借款,这笔借款由名义借款人还是实际借款人还?
原创||以自己名义替他人借款,这笔借款由名义借款人还
是实际借款人还?
01 问题
以自己的名义替他人借款,这笔借款应由谁来还?是名义借款人,还是实际借款人?以自己的名义借款后,交付他人使用自己未实际使用,是否会影响借款人的认定? 先来看一则案例。02 案例
2013年4月,周某因资金周转需要,向农村信用社申请贷款15万元,因不符合放贷条件遭到拒绝。之后,周某找到朋友王某,希望其能以王某的名义从农村信用社贷款15万元。周某承诺贷款后的利息和本金由他来还,并给王某3000元作为好处费,王某便答应了。
2013年4月12日,王某与农村信用社签订个人借款合同一份,向农村信用社贷款15万元。农村信用社审核后即向王某的银行账户发放借款15万元,王某收到该笔借款即取出交给周某,周某向王某出具了15万元的欠条。借款期限届满后,周某与王某均未向农村信用社偿还任何借款本金及利息。农村信用社追计无果后,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王某还款。王某认为自己只是代周某贷款,没有实际使用贷款,应由实际使用人周某偿还,自己不应当承担还款责任。那么,这种情况下,这笔借款到底是由名义借款人偿还,还是由实际借款人偿还呢?对此可能会存在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由实际借款人偿还,理由是,根据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谁实际使用了该笔借款,谁承担清偿责任。第二种意见:由名义借款人偿还,理由是,根据合同相对性原则,谁与信用社签订了借款合同且信用社为其发放了借款,谁承担清偿责任。
该案的审理法院采纳的是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
1、王某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签订借款合同产生的法律后果应当是可以预见的。既然在借款合同上签字,且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可以认定该贷款行为是王某的真实意思表示,再者信用社实际发放的借款是打入了王某个人的银行账户,故王某与原告之间的借款合同依法成立并有效。
2、从合同相对性来看,本案中并无周某的借款行为,且周某并非借款合同当事人,王某作为借款合同的签订人,负有按借款合同约定向原告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的义务,故对原告要求王某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的诉讼请求,予以支持。
3、关于王某认为该借款本息应由实际借款人周某偿还的抗辩意见,从证据来看,王某提供了周某向其出具的借条,但这只能证明两人之间存在借贷关系,此与本案不属于同一法律关系,王某可另行主张权利。03 最高院意见
对于这个问题,最高人民法院是什么意见呢?本人以“借款人的认定 ”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随意点开了几份,并将裁判文书中与本文问题相关的部分摘录如下,相信大家看后,应该就有答案了。
最高人民法院(2014)民申字第1059号裁判文书摘录: 本案双方当事人对白治峰和其所在的彤阳公司是实际用款人和还款人的事实并无异议,争议焦点是借款人的认定问题,即张佳勋是否是诉争款项的借款人。
高天云出借款项并未签订书面借款合同,对于借款人的认定应依据借条出具、账户提供、用款还款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高天云持有张佳勋书写的借条原件,尽管白治峰也以借款人的名义出具了一张借条,但该张借条的原件由张佳勋持有,高天云并不认可白治峰是借款人;诉争借款虽直接划入白治峰担任法定代表人的彤阳公司账上,但该账户是由张佳勋提供给高天云。
鉴于借条和转款账户的出具主体均是张佳勋,再加之高天云是以张佳勋为被告提起本案诉讼,白治峰和彤阳公司属于一审法院根据张佳勋的申请追加的被告,这表明高天云认可的合同缔结对象是张佳勋而非白治峰和彤阳公司,故本案二审法院判令张佳勋与白治峰、彤阳公司共同偿还高天云借款本息,并无不当。张佳勋在承担还款责任后,可依法向白治峰、彤阳公司进行追偿。
最高人民法院(2015)民申字第1571号裁判文书摘录: 本案借款合同是由农业银行镇巴支行与镇巴广电开发公司签订的,镇巴文广局前身即镇巴县广播电视局虽然在合同上盖有印章,说明镇巴文广局对这一借款行为是知情且认可的,但合同明确约定借款人是镇巴广电开发公司,并非镇巴文广局与镇巴镇巴广电开发公司的共同借款。二审判决关于镇巴文广局并非本案共同借款人的认定并无不当。最高人民法院(2015)民申字第73号裁判文书摘录: 关于本案实际借款人的认定问题。根据一审、二审判决载明的事实,林强峰向陈模斯提供的借款均已通过银行转账方式分次实际转入陈模斯的个人账。陈模斯申请法院调取的高远公司对其刑事诈骗案的报案材料,不能证明其并非本案借款人的事实,其申请法院调取的银行卡转账情况,不属于法律规定的不能自行调取的证据材料,且该证据亦不能证明其并非本案借款人的事实。一审、二审对其提出的上述调取证据申请未予准许,并无不当。
陈模斯主张本案借款的实际出借人并非林强峰而是建燊(扬州)房地产开发公司,实际借款人并非陈模斯而是高远公司,但就上述 主张未提供证据证明,且借款的实际用途对借款法律关系的认定并无影响。陈模斯主张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工程款的结算问题,与本案系不同法律关系,其所持本案借款 应由高远公司偿还的申请再审理由不能成立。04 省高院意见
本人选取了几个高院的文书摘录如下: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2015)鲁民申字第883号裁判文书摘录如下:借条本身是民间借贷合同的书面形式,借款人的认定应当是借条载明的当事人,至于借款人收到借款后由谁实际使用,不影响对借款主体的认定,除非申请人有证据证明其与实际借款人之间存在特定的委托、代理等法律关系。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2015)湘高法民一终字和193号裁判文书摘录:
对借款人的认定,应根据《借款合同》的当事人来认定,至于借款去向与还款来源并不影响对借款人的认定。本案中,李太君收到借款后,又将款项支付给雷土仙,以及雷土仙向润丰公司法定代表人支付一个月利息的行为均不足以证实《借款合同》的当事人是雷土仙,而只能李太君与雷土仙之间成立了其他的法律关系。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2015)川民终字第387号裁判文书摘录:
在中府公司取得银行贷款后,贷款的真实使用用途亦不影响中府公司与华夏银行之间借款关系的成立。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没有选取的高级人民法院存在不同的意见,只是因为篇幅所限罢了。通过上述案例,本人发现,谁是借款人的认定问题,原则上要看借款是以谁的名义借的,借款是转至谁的账上或到其指定的账户上。也就是看借款合同主要义务是由谁履行或向谁履行,至于借款到账后,借款人是自己使用,还是交给他人使用,借款的真实用途如何,均不能改变借款人身份的认定。当然,也不以一概而论,实践中还要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来综合认定。
所以,如果你已经替他人借款或担保,或者打算替他人借款,就要注意啦,因为对出借人来说,还款责任是你承担!你将要代实际借款人偿还到期借款本息,只是还款后可以找实际借款人追偿。
第三篇:名义借款人与实际借款人的责任如何承担
名义借款人与实际借款人的责任如何承担
一、案情2009年9月,被告何某杰在深圳投资开办模具厂,因需资金周转,遂找到原告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衡东县支行请求贷款。因根据原告有关农户小额贷款的政策规定,对每一农户发放贷款额度为30000元,被告何某杰为筹集更多资金,遂找到堂兄何某云、何某伟,请求组成联保小组向原告贷款,承诺全部本息由自己个人归还。出于亲戚关系考虑及何某杰的承诺,被告何某伟、何某云便分别以自已名义与原告办理《中国农业银行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申请表》、《中国农业银行农户贷款借款合同》、《记账凭证》等相关贷款手续,而原告所发放的惠农卡则均由被告何某杰一人领取。《中国农业银行湖南省分行农户小额贷款联保小组情况表》上的签名系被告何某杰一人代签。同时出于原告要求,何某伟、何某云的妻子分别出具书面承诺为自己丈夫贷款一事承担共有责任。2009年9月17日,原告分别向被告何某杰、何某伟、何某云名下发放的贷款30000元、25000元、20000元,约定正常年利率为6.372%,超期利率为7.646%,2010年9月16日到期,还款方式为利随本清。所发放资金由何某杰一人领取。后因被告何某杰办厂亏损,未能按约还本付息,构成违约。原告遂起诉至法院,要求被告何某华、何某云分别承担自己名下的贷款归还责任,并承担他人名下贷款的担保责任。
二、分歧
本案中,因联保小组情况表上签名系被告何某杰一人所为,而被告何某伟、何某云辩称对联保一事并不知情,且原告未能提供其它证据证明,因此在原告主张何某伟、何某云承担他人名下贷款的担保责任不予支持的观点上没有异议。但在名义借款人与实际借款人的责任承担问题上出现了三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名义借款人承担责任。名义借款人与银行之间形成金融借款合同法律关系,实际借款人与名义借款人之间形成民间借贷法律关系。根据合同的相对性,应由名义借款人承担还款责任,至于实际借款与名义借款人之间的纠纷应另案处理。
第二种意见认为,实际借款人承担责任。被告何某华、何某云的真实意图是出面代被告何某杰借款,而不是自己借款。并且这种真实意思表示已经从庭审中能够得到证实,因为原告在办理该笔贷款时对三人间的约定(即被告何某杰的承诺)完全知情,且所发放资金均由被告何某杰一人领取。被告何某杰系该贷款资金的真正受益者,尽管本案存在多方面法律关系,但何某杰是该贷款归还责任的最终承担者。现被告何某杰又同意一人承担归还责任,显然直接由被告何某杰承担归还责任有利于避免诉累,即何某华、何某云无须再另行起诉何某杰。
第三种意见认为,名义借款人与实际借款人分别承担责任。其一被告何某伟、何某云有过错应承担相应责任。被告何某伟、何某云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对使用自己本人身份资料并亲自与原告签订借款合同产生的法律后果应当能够预见,因此应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其二根据上述第二种意见,因被告何某杰同意一人承担归还责任符合法律规定,那么从更好的维护金融安全角度出发综合考虑,被告何某伟、何某云仍应承担连带归还责任为宜。
三、评析
笔者同意第三种意见,其主要理由如下:
首先,符合法律规定且充分尊重了当事人自由处分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本案中由于原告方面政策性规定,被告何某杰自身通过农户小额贷款无法筹集到自己所需金额,为达到筹集更多资金便于工厂运转目的,才通过堂兄弟何某伟、何某云名义出面借钱。事实上,原告在实务操作中对该情况已经知晓并默许。因为惠农卡及资金均是由被告何某杰一人领取,被告何某伟、何某云仅仅是履行相关手续办理,何况联保情况表上签名是被告何某杰一人所为。根据谁受益谁担责原则,被告何某杰应承担归还责任。况且,从另一角度用言,被告何某杰与何某伟、何某云间存在代理关系。《合同法》第四百零二条规定,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在委托人的授权范围内与第三人订立合同,第三人在订立合同时知道受托人与委托人之间的代理关系的,该合同直接约束委托人和第三人,但有确切证据证明该合同只约束受托人和第三人的除外。故,被告何某杰承担贷款的全部归还责任符合法律规定。至于该项委托贷款是否违反原告方自定的有关规定,则可由原告内部进行处分,但并不影响合同的效力。本案实际借款人被告何某杰愿意主动承担该笔贷款的全部归还责任,且原告考虑到自己在发放贷款时确有存在漏洞,亦表示同意,因此,由被告何某杰承担贷款的全部归还责任系在符合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充分尊重当事人的自由处分权。
其次,能够有效地维护金融秩序与安全。本案中实际借款人被告何某杰愿意主动承担该笔贷款的全部归还责任,且原告表示同意,由被告何某杰承担贷款的全部归还责任虽然尊重了当事人意思自治且符合法律规定,但如果不对名义借款人何某伟、何某云予以必要的羁绊或者警示,则难免让别有用心之人有可乘之隙,那么既会有损法律权威又会有害金融安全。被告何某伟、何某云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对使用自己本人身份资料并亲自与原
告签订借款合同产生的法律后果应当能够预见,因此应承担所产生的不利法律后果。同时,被告何某伟、何某云与原告间的借贷及与被告何某杰间的贷款系两个相对独立的法律关系,撇开其它因素从单纯的法律关系而言,被告何某伟、何某云对该笔贷款难逃干系。如何某伟、何某云不承担任何责任,则无疑会在被告何某杰无偿还能力的情况下致使原告的债权处于“空头支票”境地,必然影响金融正常秩序与安全。可见,在何某杰承担偿还责任的基础上,由何某伟、何某云承担连带责任,实际上为原告债权的可实现加上了一把保险锁。
再次,避免诉累并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情法间的平衡。因被告何某伟、何某云与原告间的借贷及与被告何某杰间的贷款系两个相对独立的法律关系,如果单纯地判决由名义借款人承担责任,既然通过释法明理让当事人服判息诉,但当实际借款人仍未向两名义人归还借款时,那么利益受损的何某伟、何某云必然通过诉讼途径向被告何某杰主张弥补,形成诉累。而第三种意见则一案一并处理完毕,即何某伟、何某云如果替何某杰承担了归还责任,那么在被告何某杰未向其清偿时,则无须另行起诉,而是可直接追偿,显然少了再诉之累。综观本案,由于三被告系亲戚关系,借钱时系出于亲帮亲的考虑,这是人之常情所在,亦中华传统道德所涵,如不因出现变故自不会酿成诉讼之争,故该美德应予以保护。现被告何某杰虽暂无偿还能力,但其愿意承担全部责任,且态度诚恳。被告何某伟、何某云借钱未用钱官司爱牵连,落得个好心无好果之下场,在自责法律意识不强之外仍难免感到委屈。如果真正面对面对簿公堂,对双方亲情而言则系二次伤害,甚至决裂。是故,第三种意见为最佳处理结果。
应提及的是,本案中名义借款人的妻子因亲自出具书面承诺,亦应认定具有过错,与名义借款承担相同责任,故不展开阐述。另外,由于本案是名义借款人与实际借款人均亲自到场,贷款人事实上知道名义借款人与实际借款人间的约定而未加拒绝,故本案才按第三种意见处理。如果行为人以他人名义借款,或者名义人借款后再转借给他人则与本案案情有所差别,则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予以区别处理。
第四篇:借款协议书(借款人适用)
借 款 协 议 书
(适用于借款人,测重保护借款人利益)
出借人(甲方):
借款人(乙方):
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友好协商的基础上,达成以下协议:
一、乙方向甲方借款人元整。
日起至年月日止。
三、借款期限届满,乙方保证返还借款,否则愿意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四、甲方在本协议书签订后二日内将借款交付乙方。
五、甲方未按时将款交付乙方或者乙方未按时还款,违约方应当向守约方支付违约金元。
六、本协议一式二份,自甲、乙双方签名并加盖公章(是单位的加盖公章)之日生效,甲、乙双方各执一份为凭。
甲方:乙方:
年月日
备注∶本合同重实务、简单、适用。由著名律师,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业务处主任魏镇胜注册律师提供,欲详细咨询者,请直接至电010—51667757 与魏律师联系。
第五篇: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协议书
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协议书
甲方(实际出资人):
乙方(名义出资人):
经甲乙双方协商,就甲方以乙方名义投资设立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目标公司)事宜达成协议如下,以便双方遵照执行:
一、目标公司及名义股东
1.目标公司以乙方名义出资
元,但实际出资人为甲方。
2.目标公司由乙方自愿接受甲方的委托,以名义出资人即名义股东和名义法定代表人之身份,登记于目标公司的公司章程、股东名册以及其他工商登记材料中。
二、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甲方权利和义务
1.权利
(1)甲方享有依据《公司法》及其相关法律规定的股东权利和法定代表人权利,并有权行使《公司法》及其相关法律规定的股东权利和法定代表人权利。
(2)甲方在认为乙方不能诚实履行受托义务时,有权随时依法解除对乙方的委托,并有权要求乙方将所持目标公司股份无条件的转至甲方或甲方指定的第三人。
2.义务
(1)甲方有义务完成对目标公司的出资,确保资本金到位。
(2)甲方作为目标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以其对目标公司的出资额为限对外承担有限责任,并履行作为股东的全部义务。
(3)甲方要求乙方配合行使股东权利时,应当予以提前通知。
(4)因甲方行使股东权利,造成乙方发生的必要费用,由甲方承担。
(二)乙方权利义务
1.权利
(1)乙方在按照甲方要求配合行使股东权利所产生的必要费用,有权要求甲方承担。
(2)乙方不承担对目标公司的出资义务。
2.义务
(1)乙方完全认可甲方为实际出资人的身份,完全认可甲方实际行使股东权利和法定代表人权利。乙方对公司、其他股东明确甲方的实际股东地位和身份。
(2)乙方不享有《公司法》及其相关法律规定的股东权利和法定代表人权利,且乙方不得主动行使《公司法》及其相关法律规定的股东权利和法定代表人权利,但甲方授权乙方行使的除外。
(3)乙方应当按照甲方要求,主动配合甲方行使作为目标公司股东的股东权利。若目标公司须该公司股东行使股东权利,乙方应与获知该信息的当日通知甲方。
(4)乙方应当对甲方为目标公司实际出资人的情况予以严格保密,未经甲方允许,乙方不得向第三人披露甲方为实际出资人。
(5)乙方不得利用目标公司名义股东身份和名义法定代表人身份对外牟取私利,不得利用该名义股东身份和名义法定代表人身份从事对目标公司存在任何竞争性或者损害性的行为。
(6)未经甲方同意,乙方不得将其名义所持股权及收益擅自进行转让、质押或者对该股权施加其他财产负担。
(7)因乙方自身债务或者其他行为,导致乙方在目标公司持有的名义股份以及收益被查封、冻结、拍卖、变卖或者转让的,甲方有权向乙方追讨全部损失。
三、协议终止以及违约责任
(一)本协议因下述原因终止:
1.目标公司解散、破产、清算、注销、吊销的终止情形; 2.甲、乙任何一方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
3.协议任何一方要求终止或者解除协议的;
4.发生其他协议终止情形的。
(二)协议终止后,乙方以名义股东持有的股份,应当重新由甲方持有或者甲方指定第三人持有。如发生协议终止第(2)种情形的,由相关继承人继续按照本协议约定的原则,将股权重新交由甲方或者甲方的继承人享有。
(三)因乙方怠于履行本协议约定的义务,给甲方造成损失的,乙方应承担赔偿责任。
四、其他
甲乙双方可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相冲突的条款,以补充协议为准;未冲突条款,仍按本协议执行。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五、成立及生效 本协议一式二份,在甲乙双方签字之后成立生效。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
(签
字)
:
乙方(签字):
年
月
年
日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