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人物摘要

时间:2019-05-14 00:26: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近代史人物摘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近代史人物摘要》。

第一篇:近代史人物摘要

人物篇:评价的时候,一般人都爱国

林则徐:清朝后期湖广总督,政治家、思想家、诗人。

虎门销烟,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组织翻译西方书刊。编成《四洲志》。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魏源:清朝后期著名学者,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官至尚书。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观点,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开创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新风。道光皇帝:清朝皇帝。

平定张格尔叛乱,严禁鸦片,鸦片战争战败后签订《南京条约》。

勤政节俭的皇帝,却鲜有作为,在其在位时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此处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奕的评价可以相互借鉴。李鸿章:清末直隶总督,授文华殿大学士。

镇压起义,洋务运动时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极大地促进了近代史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其思想过于封建,维护的依然是封建王朝。张之洞:晚清政治家,洋务派代表。

洋务运动时兴办近代企业,还发展河运、铁路、电讯,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总结了洋务派的基本纲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华民族工业发展的推动者,尤其是在中国教育由封建传统向现代化迈进过程中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无法估量,但其思想任有封建性,维护的任然是封建王朝。

曾国藩: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洋务运动时创立和统帅湘军,兴办近代工业,创办新式学堂;创立“湘乡派”;镇压太平天国,攻克天京。极大地促进了近代史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其思想过于封建,维护的依然是封建王朝。奕:咸丰、同治、光绪三朝的名王重臣,封恭亲王。

领导洋务运动,兴办近代工业,创办新式学堂,晚清新式外交的开拓者,建议并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正式外交机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

为中国近代工业创始和中国教育的进步作出了贡献;使清朝外交开始步入正轨并打开新局面;挽救清朝的危局,迎来同治中兴。但其思想任有封建性,维护的任然是封建王朝。

此处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和谭嗣同的评价,可以互相借鉴。共同的局限: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仍抱有幻想,惧怕人民群众。

康有为:晚清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官至工部主事,孔教会会长。公车上书;主要著作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介绍国外变法的经验教训;创办强学会;主持广州的万木草堂;百日维新反对专制体制,主张君主立宪;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梁启超:晚清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公车上书;著作《变法通论》;在长沙时务学堂人中文总教习;主笔上海的《时务报》;百日维新;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伟大的爱国者,但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仍抱有幻想,惧怕人民群众。但同时,他更是一位著名学者。在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严复:清末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翻译了大量西洋学术名著,代表为《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阐发救亡图存的思想;先后出任多校校长;主办天津的《国闻报》和湖南的《湘报》;首倡“信、达、雅”的译文标准。

近代开启民智的一代宗师,翻译巨匠,教育家。辛亥革命后,党附袁世凯,卷入洪宪帝制,基于对国情民性的独特把握,终身反对革命共和,时持犯众之论,既不获解於当时,更致聚讼于后世。谭嗣同:晚清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戊戌六君子”之一。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白日维新。爱国志士。

光绪:晚清皇帝。

主持戊戌变法;甲午战争主战失败,签订《马关条约》;

政治: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先驱者,变法是失败了,但对当时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打破了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禁锢;经济:接受维新派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主张,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文化教育:开办学堂,改革科举制度,派人出国留学、游历等,使知识分子扩大眼界,给长久封闭的国家带来了一些西方的先进思想、理论和技术。近代中国第一个效仿西方来变革中国的开明皇帝。孙中山: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国父”。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

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代表作《三民主义》,1911年辛亥革命。临时组阁、二次革命、护法运动、联俄联共。

推翻了中国历史上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专制统治,在彻底反封建的道路上坚守一生,促成西化民主派和共产主义派对中国未来建设的深入探索。(但对当时旧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状态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特点尚缺乏深入的研究,他对袁世凯、段琪瑞新旧军阀的两面派面目有失洞察,他对革命党内部严重的矛盾分歧团结乏力,他对建立革命军事力量的认识姗姗来迟等等),有其个人思想行为的局限性。但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未能彻底实现革命目标,是时代的局限和国情的制约,决非孙中山个人的思想行动所能左右;同理,中国近代史上这场旧民主主义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正是这场轰轰烈烈和正义悲壮的革命,为其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作出了演示、提供了经验、准备了条件。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宋教仁:近代政治家、革命家。

编写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宪法草案,筹组国民党,南北调和主张和平民主。

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的缔造者,是中华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

黄兴:近代民主革命家,实干家,同盟会庶务,临时政府陆军总长兼任参谋,与孙中山常被时人以“孙黄”并称。创建华兴会,同盟会实干家,民国捍卫者。中华民国开国元勋,革命家,实干家。

袁世凯:近代政治家,北洋军阀的领导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

在位时,废科举,积极发展实业,统一币制,创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主张建立强国和强大的中央政府。主张复辟帝制。

客观评价:袁世凯虽然处处投机,在位时又实行专制,甚至想要复辟帝制,但其却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有功之人。

胡适: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

领导新文化运动。出版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小说《一个问题》开启了中国现代小说的第一个流派“问题小说”。研究儒家、哲学、古典文学、禅宗、《水经注》等多个方面。胡适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开创者,更是人们眼中的自由主义斗士。

陈独秀:近代政论家,文字学专家、大学者。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首任总书记,一大至五大党的最高领袖。

提倡新文化,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领导文学革命,倡导民主与科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进行建党活动。

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和旗帜,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创始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尽管存在1927年中国大革命遭到失败,但是陈独秀作为共产国际斯大林主义路线的替罪羊,其灿烂的历史功绩是不能抹杀的。

第二篇:中国近代史摘要

1839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1842年 鸦片战争

1841年5月 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 19世纪40-50年代 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44年 《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851年 金田起义 太平天国建立

1853年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颁布 1856年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互相残杀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 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定《天津条约》1859年 洪仁玕向洪秀全进呈《资政新篇》

1860年 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 1861年 北京政变 1861年 总理衙门成立 1862年 京师同文馆成立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9世纪60-70年代 中华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883-1885年 中法战争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签定

19世纪90年代 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 黄花岗起义 1905年8月,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资产阶级政

党中国同盟会成立。在同盟会的领导下,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以推翻腐朽的清朝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武装起义,1911年4月爆发的黄花岗起义就是其中的一次。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2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其中72人的遗骸由潘达微等出面收葬于广州东郊红花岗。潘达微并把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这次起义因而被称为“黄花岗起义”。这些起义在不同程度上打击了清朝统治,为后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

1911年 保路运动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

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 清帝退位

1913年 二次革命 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於1913年发动的讨伐袁世凯的一场战争﹐又称“讨袁之役”、“癸丑之役”﹑“赣宁之役”。

1915年 护国运动开始护国战争(1915年—1916年)是发生在中国近代的内战,起因是袁世凯在1915年12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袁世凯的军队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后亦纷纷宣布独立。袁世凯在内外压迫后宣布取消帝制,并于数月后病逝。

1915年 新文化运动开始 新文化运动为

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一运动并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79年,即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分为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中国人民反抗斗争两个时期。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从1840年到1949年统称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中1840年到1919年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此间,所有的革命不是小资产阶级领导,就是资产阶级领导。1919年到1949年,此间的革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可见,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区别的最根本标志是领导权掌握在谁的手中。既然,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那么是在这个革命应该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呢?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说它是新

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16年 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7年 张勋复辟失败 张勋复辟,是 1917年6月,张勋利用黎元

洪与段祺瑞的矛盾,率5000‘辫子兵’,借‘调停’为名,于6月14日进北京。入京后,张勋急电各地清朝遗老进京,‘襄赞复辟大业’。同月30日,他在清宫召开‘御前会议’,并于7月1日撵走黎元洪,把12岁的溥仪抬出来宣布复辟,改称此年为‘宣统九年’,通电全国改挂龙旗,自任首席内阁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康有为被封为‘弼德院’副院长。这就是史家称的‘张勋复辟’或‘丁巳复辟’。结果复辟仅12天破产。

1917年 护法运动开始 护法运动是指1917年7月-1918年5月,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维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联合西南军阀共同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又称护法战争。所谓“护法”指的是护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打倒北洋军阀专政的虚假共和,重新建立新生共和的民主法统。

1919年5月4日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初 香港中国海员大罢工1922年1月12日,在第三次向

资方提出增加工资的要求被无理拒绝后,香港中国海员在海员工会联合总会的组织领导下,举行了香港海员大罢工。短短一个星期内,罢工规模迅速扩大,海员纷纷从香港返回广州。从2月初起,罢工从要求增加工资的经济斗争,发展成为反抗帝国主义压迫的政治斗争。3月8日,历时56天的香港海员大罢工宣告胜利结束。

1922年7月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这次大

会的中心议题是进一步讨论和确定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问题。1923年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3年2月7日在吴佩孚的命令下湖北督军肖耀南借口调解工潮,诱骗工会代表到江岸工会会所“谈判”,工会代表在去工会办事处途中,遭到反动军队的枪击,赤手空拳的工人纠察队当场被打死30多人、打伤200多人。反动军队还闯进工人宿舍,大肆搜捕,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它进一步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扩大了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影响。罢工虽然失败了,但是工人的生命和鲜血进一步唤醒了中国人民,使他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是中国人民的敌人

1924年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总结了过去革命斗争的经验,批评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立宪派、联省自治派、和平会议派以及商人政府派等各种错误的、反动的主张;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规定了民主革命的基本纲领以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为目标。从而把旧“三民主义”重新解释为革命的新“三民主义”。

1924年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

1925年 孙中山逝世 1925年 五卅惨案、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 五卅惨案(也称为五卅血案,或写作五·卅惨案)因发生于1925年5月30日而得名,是反帝爱国运动五卅运动的导火线。5月30日,上海学生两千余人在租界内散发传单,发表演说,抗议日本纱厂资本家镇压工人大罢工、打死工人顾正红,声援工人,并号召收回租界,被英国巡捕逮捕一百余人。下午万余群众聚集在英租界南京路老闸巡捕房门首,要求释放被捕学生,高呼“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英国巡捕竟开枪射击,当场打死十三人,重伤数十

人,逮捕一百五十余人,造成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1926年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北伐时国民革命军接管位于汉口的英国租界北伐战争,是1926年至1928年,由中华民国的广州国民政府及其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北进讨伐北京北洋政府及其领导下的各路军阀,使中华民国在形式上完成统一的战争。1926年7月9日蒋介石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进行北伐誓师,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奉吉黑三省由北洋政府五色旗改悬国民政府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改保安委员会为东北政务委员会,即东北易帜,至此北伐成功。

1927年3月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

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

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共产党的政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四一二”政变。

1927年7月15日 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927

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决定“在一个月内,开第四次中央全体会议,讨论决定分共的问题。在未开会以前,裁制共产党人违反本党主义政策之言论行动”。这就是七一五反革命政变。随后不久,汪精卫集团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展开了疯狂的大屠杀。汪精卫集团举行反共政变,表明第一次国共合作最后破裂,孙中山的三大政策被国民党完全抛弃。至此,国民革命遭到失败 1927年7月 国民革命失败

1927年4月 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中华民国国民政

府,简称国府(1925年7月1日—1948年5月20日),是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的中央政府机构与最高行政机关。由海陆军大元帅大本营改组,1925年至1928年与北洋政府相互对峙。北伐成功之后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至1948年改组成中华民国政府为止)。1937年起带领中国进行抗日战争,1948年5月20日蒋中正依《中华民国宪法》就任行宪后首任中华民国总统,国民政府改组为总统府,政府主席改中华民国总统,进入宪政时期。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义八一南昌起义,常简称南昌起义或者八一起义,国民党称南昌暴动、南昌兵变,指1927年8月1日,中国江西南昌,由中国共产党势力的军队针对中国国民党的分共政策而发起的武装反抗事件。由周恩来、谭平山、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中共人士和贺龙领导——贺龙在事件后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当中还有第20军的苏联军事顾问库马宁。南昌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继承孙中山的武昌革命起义,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8月1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

1927年8月7日 八七会议 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会议正式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把领导农民进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最主要任务,从而使全党没有在白色恐怖面前惊慌失措,指明了今后革命斗争的正确方向,特别是毛泽东在会上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1927年8月 湘赣边秋收起义 1927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边界领导发动的农民武装起义。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受中共中央的委派,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前往长沙,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8月

18日,改组后的湖南省委在长沙市郊的沈家大屋召开会议,讨论制定秋收起义的计划。毛泽东在会上着重阐述了枪杆子出政权的思想。会议决定要与国民党彻底划清界限,旗帜鲜明地以中国共产党的名义号召群众,并确定集中力量在湘东赣西发动以长沙为中心的武装起义。

1927年8月 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

1927年底 广州起义 中共党人发动的反抗国民党右派的广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次英勇反击,是在城市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大胆尝试,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很大的震动。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起义军民无比英勇的战斗精神,给了中国人民以新的鼓舞。起义的许多领导人和保留下来的武装力量,继续为中国革命事业而顽强战斗,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成部分。

1928年4月 井冈山会师 井冈山会师是指1928年4月28日(三

月初九),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贺龙领导的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的胜利会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根据中共湘南特委决定,两军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会师确保了革命的星星火种,乃至后来形成燎原之势。

1928年 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将军

当天向全世界通电,毅然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在东北将原北京政府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改为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宣布拥护国民政府的政治行动,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东北易帜”。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日本称满洲事变,因中国东北被日本称作满洲)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冲突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这次事件爆发后的几年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国耻日”。

1931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建立的中央政权机关,即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下设组织、军事、外交、劳动、财政、土地、教育、内务、司法、检察、政治保卫局等人民委员会。主要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带领各根据地人民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政权建设,发展根据地的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

1932年 一.二八事变、十九陆军抗战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了转移国际视线,并压迫南京国民政府屈服,日本侵略者于1932年初在上海不断寻衅挑起事端。1月28日晚,突然向闸北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发起攻击,随后又进攻江湾和吴淞。十九路军在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的率领下,奋起抵抗.1932年 伪满洲国成立 伪满洲国(Manchukuo)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利用前清废帝爱新觉罗溥仪在东北建立的一个傀儡政权。通过这一傀儡政权,日本在中国东北实行了14年之久的殖民统治,使东北同胞饱受了亡国奴的痛苦滋味。此傀儡政权“领土”包括现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全境、以及内蒙古东部与河北省承德市(原热河省)。当时中国南京国民政府不承认这一政权。当时国际上以日本为首的法西斯等国家或政府承认“伪满洲国”,国际联盟主张中国东北地区仍是中国的一部份,中国政府从未承认这一分裂中国领土的傀儡政权。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长征,指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

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

议。它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使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长征,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它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1935年 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 1935年8月1日,红军在长征

途中,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共中央在莫斯科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宣言》。八一宣言是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要文件,意味着中共关门主义的结束,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开始。

1935年10月 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

1935年 一二.九运动 1935年的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

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史称“一二·九”运动。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1936年10月 红军第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等地,长征结束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

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是1937年7月7日发生在中国北平的卢沟桥(亦称芦沟桥)的中日军事冲突,日本就此全面进攻中国。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

1937年 八一三事变 ”八一三“事变,又称 ”八一三“淞沪抗战,是抗日战争初期继 ”七·七“ 事变以后,1937 年 8 月 13 日上海军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军的壮烈战斗,日本帝国主义为扩大侵华战争在中国上海制造的事变,1937年8月13日爆发,即第二次上海事变。

1937年9月 凇沪会战 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起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前后共历时3个月,日军投入9个师团和2个旅团3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75个师和9个旅75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至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淞沪会战结束,中国军民浴血苦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并争取了时间,从上海等地迁出大批厂矿机器及战略物资,为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大作用。

1937年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是中国抗战史上的一个专有名词,指八路军115师3个团于于1937年9月25日在平型关伏击日本第5师团21旅团辎重队,歼其1000余人的战斗。他是中国开战以来第一个歼灭战,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平型关大捷不是也不能等同于平型关战役,第二战区组织的平型关战役基本是失败的,不能称为大捷,而八路军的伏击战

是成功的,才可以称为大捷,两者不可混用。

1937年秋 中国共产党陕北洛川会议 洛川会议是1937年8月

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洛川会议。会议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战区和敌后,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1937年12月 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

华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中国的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的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等战争罪行。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而日本学者则众说纷纭,但有部分人却试图抹杀事实。

1938年春 台儿庄战役 台儿庄大捷,又称台儿庄战役,台儿庄会战

和血战台儿庄。此次大捷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一次巨大胜利。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消灭了日寇大量有生力量。

1938年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抗战全面爆发后,在国民党内

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在共产党内,也有一些人寄望于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轻视游击战争。但是,抗战10个月的实践证明“亡国论”、“速胜论”是完全错误的。抗日战争的发展前途究竟如何?一时成了人们关注的问题。1938年5月,毛泽东写的《论持久战》初步总结了全国抗战的经验,批驳了当时盛行的种种错误观点,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

1940年3月 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

1940年 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八路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八路军的晋察冀军区、第129、第120师在总部统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战役发起第3天,八路军参战部队已达105个团,故中方称此为“百团大战”

1941年 皖南事变 1940年10月19日,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强令黄河以南的新四军、八路军在一个月内全部撤到江北;中国共产党从维护抗战大局出发,答应将皖南的新四军调离;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的支队9000多人由云岭出发北移;6日,行至皖南泾县茂林时,遭到国民党军8万多人的伏击;新四军奋战七昼夜,弹尽粮绝,除约2000人突围外,大部分被俘或牺牲;叶挺与国民党军队谈判时被扣押,项英、周子昆被叛徒杀害;皖南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愤然写下了“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

1942年 中国共产党开始整风

1945年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大会总结了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的经验,深刻地论述了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以及党的三大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统一的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投降

1945年 中共和谈代表毛泽东等飞抵重庆,重庆谈判开始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中囯共产党同国民党政府在重庆进行了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史称重庆谈判。整个事件过程从1945年8月29日开始,至10月10日结束,国共双方签订了《政府

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1945年 双十协定签字 1946年 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946年6月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1947年6月 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规模的反攻 1948年9月 辽沈战役开始 1948年11月 淮海战役开始 1948年11月平津战役开始

1949年春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毛泽东在报告中指

出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点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阐明在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由农业国家转变为工业国家,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基本途径。

1949年4月21日 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1949年4月23日 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亡 1949年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展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10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0年 中苏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0年 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长期以来,西藏实行“政教合一”的封建领主

专政制度,其代表人物是**喇嘛等宗教上层人士。比欧洲中世纪的制度还要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已经在雪域高原上延续了上千年。经过许多斗争和工作,挫败了美英等阻挠谈判的阴谋。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终于在1951年4月下旬抵京谈判,并于5月23日签署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共17条

1952年 土地改革基本结束,彻底废除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

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1953—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是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是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心的,是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而制定的,也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

1953年 朝鲜战争结束,抗美援朝胜利

1954年4月至7月 日内瓦会议 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苏、美、英、法、中5国外交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国联大厦举行。会议主要讨论如何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7月21日,与会各国签署了《越南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老挝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柬埔寨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会议最后发表了《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

1955年 万隆会议 万隆会议是1955年4月18-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反对殖民主义,推动亚非各国民族独立的会议。又称第一次亚非会议。中国总理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会议广泛讨论了民族主权和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及与各国经济文化合作等问题。会议一致通过了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和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等部分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确定了指导国际关系的10项原则。这10项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会议号召亚

非各国团结一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被称为万隆精神

1954年9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

共和国宪法>>颁布

1956年 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完成)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三大改造,是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

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957年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1958年 党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1961年春 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恢复发展生产 1964年10月16日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

1967年1月 全国各地掀起夺取党政各级领导权”一月风暴“ 1967年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9年11月12日 刘少奇逝世

1970年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1971年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1971年10月25日 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1971年7月 基辛格访华

1972年 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1972年 <<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1976年10月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8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全会的中心议题是根据华国锋主席的指示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两个凡是”,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思想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核心:实事求是)。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并形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1978年底、1979年初 安徽、四川部分农民试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度 1979年 中美建交

1980年 中共中央为刘少奇恢复名誉,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

1980年8月12日 刘少奇追悼会在首都人民大会堂召开 1982年 颁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982年9月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82年底 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基本结束 1990年 中国首次成功举办亚洲运动会

第三篇:岷县近代史人物

岷县近代史著名人物

13通信工程班韩如贵(20131989)

张明远

岷县西寨镇坎铺塔村人。1927年在冯玉祥部高树勋师当兵,1931年12月参加了著名的“宁都起义”,编入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在红一方面军政治保卫局任特务队队长、侦察科长。1936年8月,红军长征到岷县,担任岷县苏维埃政府主席。

陈如平

字子衡,号迟园居士,岷州闾井人。生于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卒于民国四年(1915年)。自幼聪明好学,十三岁入岷阳书院攻读,光绪五年(1879年)中乙卯科举人。会试落第后,任文明书院山长。一生致力教育事业,擅长文学,熟谙历史,著有《迟园诗钞》,并编写《岷州续志采访录》。

左宗棠督办新疆,使人送银三百两,请他出口入幕。他以亲老为辞,躬耕垄亩,专心修志。在编修县志过程中,态度严谨,重视调查研究,经常跋山涉水,深入山村,亲自记录材料。不仅对岷县的山脉河流作过详细考证,而且考察民情风俗,对洮河两岸羌、藏和汉族语言流变史和人文科学提供了大量资料。

陈如平性格耿直,不与世俗为伍。在文明书院任教期间,受到官府排挤,遂弃教从医,为农民治病。后因生活困难,又在武山滩歌镇设馆教学,渭源等地学者慕名而来者甚多。五十岁回原籍,作诗抒怀,忧愤成疾,与世长辞。

於 敖

於敖,字伯度,号叠川,岷州城南中堡村人,明代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丙子科进士。任户部浙江主事,升山西大同府知府,直隶霸州副使。旋升山西布政使参政,调湖广廉访使,分察各道。寻任山西右布政使,拜佥都御史,经略易州,转右副都御史,巡抚辽东、昌平、大同等处。

於敖为人孝义,克已奉公,对下宽仁厚德,所过之处,人皆赞扬。嘉靖时,分守冀南,驻汾州。时强宗在内作乱,骄敌伺机入侵,人心惶惶,於敖创立外域及四方堡寨,外敌不敢来侵,百姓得以安宁。

於敖为人敦实,讲信义,好善乐施。乡党有困难,都能鼎力相帮。岷州百姓称他“於都堂”。去世后,葬于现今秦许乡上阿阳村山上。其诗作《铁城》至今广为流传:

列嶂崔 拥铁城,秋风拂马漫伤情。

无人肯说平戒事,禾黎夕阳鸟数声。

马万青

1905年生,岷县城关人,从小热爱武术,8岁开始走访名师,勤学苦练,精通刀、剑、枪、棍,特别是有别具一格的“梅花双刀”,有“陇南山区不老刀”的誉称。

1958年荣获甘肃省武术竞赛第一名。先后四次参加全国体育运动会、武术观摩交流会。1978年10月,代表甘肃省武术界赴京,受到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留影纪念。1979年9月被评为全国先进体育工作者,获国家第四届运动会奖章;1980年获“勇攀高峰”的全国体育竞赛优秀奖章。1982年获全国优秀武术辅导员奖章,并誉为“全国武林五寿星”之一。

马万青从事武术80余载,为岷县培养了不少的武术人才。于1999年4月去逝,享年94岁。历任岷县政协委员、甘肃省武术协会副主任、国家武术辅导员。

宋志贤

(1936.10——2002.8)男,汉族,甘肃岷县人。中国民俗学会会员,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音乐家协会会员,定西地区文联委员,岷县文联副主席。1958年毕业于兰州师范,1961年调入岷县一中,长期从事语文及音乐教学工作,致力于对“洮岷花儿”的研究与整理,大量研究资料被《中国十大集成》等书录用,1974年完成大型组歌《理想壮歌振岷山》,1989年,论文“浅谈洮岷花儿的音乐特色”获十年民间文艺论文纪念奖,受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甘肃分会表彰。同年,以“从事音乐三十年,对甘肃音乐事业卓有贡献”而受到中国音乐家协会甘肃分会表彰奖励。1991年在国家艺术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及编纂工作中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受到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编

纂委员会表彰。1992年完成《中华民族民间乐器集成〃岷县卷》的编纂,在《中国曲艺志〃甘肃卷》编纂工作中评为先进个人,获艺术科学国家重点研究项目《中华民族民间器乐集成》二等奖,1995年,被录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大型权威辞书中,1997年为迎接香港回归创作大型组歌《当归谣》,获2001年第二届定西地区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一生对地方民俗、文艺、音乐、方言研究甚深,成果丰硕。著有《甘肃岷县民俗文化丛书》(《岷县民间故事》、《岷县民间歌谣》、《岷县民间谚语》、《岷县民间歌曲》、《岷县民间曲艺》、《岷县民间曲艺戏曲器乐曲》等)、及《甘肃岷县民俗文化丛书续集》(《岷县民俗》、《岷县方言》、《岷县民俗研究文选》)等作品,为繁荣地方文艺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马步斗

1944年出生于岷县,回族作家,岷县文化局专业创作员,现为岷县文联名誉主席、定西地市文联副主席、甘肃省作协副主席,1994年被定西地委授予优秀知识分子拔尖人才。著有长篇小说《大梁沟传奇》,该书的出版填补了定西市长篇小说创作的空白,并在第三次文学评奖中获优秀作品奖,1988年又获全国少数民族省区文艺读物优秀图书一等奖,参加了第二届国际图书博览会。1992年出版了27万多字的长篇小说《李家铺外传》,该书得到了文艺界评论的一致肯定,并获少数民族骏马奖。1999年又出版了第三部长篇小说《太平寨》,该书获敦煌文艺二等奖,甘肃省优秀图书奖,并被选用为宁夏大学回族教材,被甘肃文联遴选为甘肃五十年来十部优秀作品之一。

第四篇:中国近代史人物评析——孙中山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述评

报告书

题 目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述评》 姓 名 李秀秀 专 业 艺术设计 班 级 2011级(3+2)1班 学 号 201111310112

枣庄学院教务处、思政部

二〇一二年四月

内容简介:

孙中山,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他最大的成就是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孙中山是20世纪站在时代前列的一位伟大人物,他发动和领导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终结了中国封建专制统治,推开了中国跻身现代化国家的藩蓠;他提出和倡行“三民主义”主张,关注民族、民权、民生问题,开凿了实现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先河;他坚持实业救国,致力于变封建农业国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构筑了中国未来经济现代化的蓝图;他传承先进文化,努力用近代文明荡涤封建主义思想意识污秽,推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进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本报告主要从孙中山的人物简介、早期革命活动、主要成就、历任职务 及历史评价来评析孙中山这一伟大历史人物。

目录索引:

导言-----------------------4

孙中山人物简介-----4

早期革命活动-----------4

主要成就------------5

人物名言-----------5

历任职务-----------------------5

历史评价--------------------6

参考文献-------------------10

正文:

导言:

孙中山是20世纪站在时代前列的一位伟大人物,他发动和领导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终结了中国封建专制统治,推开了中国跻身现代化国家的藩蓠;他提出和倡行“三民主义”主张,关注民族、民权、民生问题,开凿了实现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先河;他坚持实业救国,致力于变封建农业国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构筑了中国未来经济现代化的蓝图;他传承先进文化,努力用近代文明荡涤封建主义思想意识污秽,推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进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关键词:民主; 革命; 中华民国; 封建专制

这个学期学习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温了中国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迹,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近现代的重要历史人物——孙中山。

通过我对孙中山的了解及学习,我想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是一样的,有对的方面也有其错的方面。我们应该客观的来评价他们,毕竟人无完人,每个都是一样的,历史伟人也一样。

人物简介:孙中山,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他最大的成就是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早期革命活动:

1、孙中山建立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联络海外华侨在檀香山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并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这之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革命团体,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渐渐形成,为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作好了准备。

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纲领: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小团体,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4

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同盟会的成立,推进了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领导了多次革命活动:黄花岗起义等,宣传了革命思想,鼓舞的志气,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4、提出了三民主义: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大主义,称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的提出极大的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主要成就:他最大的成就是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人物名言:

▲驱除鞑虏,振兴中华。▲天下为公。▲五权宪法乃兄弟我所独创。▲君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物色有志学生,结为团体,以任国事。▲凡百事业,收效愈速,利益愈小;收效愈迟,利益愈大。

▲疾风然后知劲草,盘根错节然后辨利器。▲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

▲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心信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

▲努力向学,尉为国用。▲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危难无所顾,威力无所畏。[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

▲事功者一时之荣,志节者万世之业。▲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

▲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学者贵知其当然与所以然,若偶能然,不得谓为学。

▲自己应为之事,勿求他人;今日应为之事,勿待明日。

▲古人进步最大的理由,是在能实行。能实行便能知,到了能知,便能进步。

▲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历任职务:

1900年1月————1905年8月20日 兴中会会长 英属香港 伦敦蒙难记

1905年8月20日——1912年8月25日 中国同盟会总理 日本东京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中国南京 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8月25日——1914年7月8日 国民党理事长 中国南京 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 1914年7月8日——1919年10月10日 中华革命党总理 日本东京 孙中山与宋庆龄结婚 1917年9月10日--1924年3月21日 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 中国广州 护法运动 1919年10月10日 – 1925年3月12 中国国民党总理 中国广州 中国国民党全国第一次代表大会

1921年5月5日 – 1922年6月16日 中华民国大总统(非常时期)中国广州 第二次护法运动

历史评价: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特别是在学医行医期间结识了不少国际友人华人华侨等为以后革命奠定了基础与支持。孙中山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国政府的革命家之一。由于孙中山早年即接受西方教育,认识西方世界较深,通晓外语,有医生学历,在中国内外都享有知名度;故被多数外国人视为革命领袖。而在国内,多数革命者也认为他的声望与能力足以成为革命组织的代表人物,也因此孙中山在武昌起义后顺利被选为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去世后,蒋介石领导他创建的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在名义上完成中国的统一。由于当时参与革命的主要领导人物,特别是蒋介石、汪精卫两人,均为孙培育出来的领导人物,故当时的国民政府当以孙为最高的精神领袖,并推举三民主义为治国的最高指导。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孙成为蒋介石之外,凝聚全国向心力的象征人物之一。国民政府与旗下将领也往往以“保障孙总理的革命成果”为号召,鼓动人民建设和将士作战。因此到战争中后期,孙中山很自然被推举为中华民国的国父。孙中山亦为中国政治经济现代化之重要阶段性人物。他较全面地整合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重要成分,包括宪政民主,人民主权(选举、罢免、创制、复决),权力分立制衡,与社会主义等等。另加上其个人认为有必要保留的中国传统制度机构——监察权与考试权,形成五权宪法学说。对西方重要思想在中国的普及,具有推动者的作用,促成西化民主派和共产主义派对中国未来建设的深入探索。而孙中山在其中采取某种折衷立场,却坚持共和民主之宪政体制,至今仍有其价值。

因此经历史证明孙中山确实是近代倡导共和革命,成功组织成分复杂的各种反满势力,并注入西方现代政治理论与宪政思想成分的领导人。孙中山与历代反抗封建王朝的农民起义英雄和同代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之显著不同之处在于:一是通过其他方式独到的认真学习和深入思考,将欧美资本主义制度之精华 6

与中国落后封建专制制度之国情相结合,从“以民为本” 的宗旨出发,不仅提出了“三民主义”基础学说,同时还就改造落后旧中国的伟大目标,从国体、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诸方面作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设想和规划,形成了系统化的革命理论;二是他自发动和组织革命伊始,终其一生,在领导整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程中,始终不渝地坚持彻底的反封建立场和坚定的革命方向,面对满清朝廷的通揖、反动军阀的围攻、帝国列强的威逼、维新保皇派的论战、阵营内部的叛乱、同党战友的分歧,在极其艰难充满风险的环境中,几番组织和改造革命政党,多次发动武装起义,“愈挫愈奋,再接再厉”,不屈不挠,战斗不息;三是他始终坚守“一心为公” 的崇高精神境界,从建立兴中会、同盟会,发动广州、惠州、黄花岗等十次武装起义,到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临时政府、举行二次革命,到组织和改造国民党、组建黄埔军校、实施国共合作,直至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抛却个人名利,大公无私,一生操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孙中山的理论学说、立场信念和品德情操,可说是独秀一枝,也正是由于孙中山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与革命理论的宣扬,才使得广大中国民众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走出对民主共和的“反动”政治思想认识误区,有力的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扩大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影响,使得民主共和深入人心。但是孙中山虽亦重视掌握领袖权力,但较具理想色彩,能为制度建设之需要而放弃政治资源。孙中山虽倡导武力推翻君主专制,武力弭平军阀割据,但使用之手段较为温和,善后措施较为宽容,不采彻底铲除之作法,与蒋介石或毛泽东等强调组织纪律而严厉惩处反对者不同。

孙中山之让位于袁世凯,是导致袁世凯窃国、革命政权旁落、共和制度倒退的起始成因,有些史论、史说由此引申出“孙中山一大失误”的评价,似乎顺理成章。然而,从客观现实来看,把此事件放在当时清末民初的历史大范围和社会大环境中考察,却自然而然地得出截然相反的评价——孙中山之让位于袁,不仅 7

不是失误或局限性,相反,是促成清帝退位和推翻封建专制制度,促使民主共和旗帜飘扬和革命思潮深入民心的一大历史功绩。

他所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被采纳为同盟会纲领。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同盟会的成立,有力地促进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但是他同样对当时旧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状态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特点尚缺乏深入的研究,他对袁世凯、段琪瑞、陈炯明、一类新旧军阀的两面派面目有失洞察,他对革命党内部严重的矛盾分歧团结乏力,他对建立革命军事力量的认识姗姗来迟等等,都是他个人思想行为的局限性。但是,与当时旧中国的历史大范围和社会大环境的客观现实相比照,他个人的这些局限性皆属局部性的和微不足道的失误,无碍于整个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方向大局和历史轨迹,更无损于他创立革命学说、领导革命运动和开创历史新篇的光辉形象。

所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未能彻底实现革命目标,是时代的局限和国情的制约,中国近代史上这场旧民主主义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正是这场轰轰烈烈和正义悲壮的革命,为其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作出了演示、提供了经验、准备了条件。故而,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孙中山先生有过一句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孙中山追逐世界潮流,结合中国情,在政治理论上提出了一些颇有新意的思想。第一,民族主义思想内容的发展民族主义是中国的传统思想;第二,民主政治思想的丰富。提倡“直接民权”批判“代议政体”,提出“权能分离”思想,提出训政时期的构想。当然,其思想也有局限性:经济思想切合国情不足。国家资本主义思想是研究西方社会经济的产物,对民生主义有两个办法: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节制资本”节制私人资本主义,发展国家资本主义不利于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原因:其一,当时中国近代工业极其落后,急需扶植民营工业,调动 8

人民大众的投资积极性。其二,当时国家财产极端困难,无法筹集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的大量资金。在政治谋略上的主要失误:缺乏摧毁传统的皇权专制主义思想的有效措施论战;革命三十年,为建立自己的革命军队,直到皇埔军校建立;整治活动也缺乏行之有效的谋略。理论基础:进化论,互助论。在思想方面主张道德政治。在政治活动方面,孙中山相信人类进化靠互助,而不是靠竞争;他不是从人类为追求利益、充满竞争的现实状态出发,而是从仁义道德互助的愿望出发,观察并解决实际问题。他看不到事物的复杂性,忽视了行之有效的军事政治谋略的建构。

总之,孙中山是一个伟大的革命领袖,他一生都在为革命事业做贡献,虽有一些在革命上的不足,但是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这些事无法避免的,故他是一个令人敬仰的革命前辈。参考文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高等教育出版社

国父的传奇人生:《天下为公——孙中山传》 „„„„„„„„„„„„„„„„„„ 华文出版社 李菁 著

《孙中山全传》 „„„„„„„„„„„„„„„„„„„ 江西人民出版社 李守鹏 汪鹏生 倪三好 著

2012年4月30日

第五篇:中国近代史纲要摘要

Generated by Unregistered Batch DOC TO PDF Converter 2011.3.804.1511, please register!近代史

1、《南京条约》:1842 年8 月29 日,中英代表在南京签订了近代中国历史上第 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有:

一、开放广州福州上海宁 波厦门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二、割让香港给英国。

三、赔偿2100 万元给英国。

四、进出口税率由中英双方共同协定。

五、废除“公行”制度。《虎门条约》:南京条约签订后,由于需要议定关税率及其他有关问题,中英在 广州继续谈判。1843 年10 月8 日双方又在虎门签订了《虎门条约》,英国获取 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权。

2、列举鸦片战争前后学风转变的5 个代表性人物及其著作:林则徐《四洲志》 魏源《海国图志》姚莹《康輶纪行》徐继畲《瀛环志略》梁廷枂《海国四说》

3、照旧交粮纳税:太平天国时期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 的,为了适应现实的迫切需要,太平天国的领袖们不得不实行“照旧交粮纳税” 的政策,仿照清朝的办法,即地主是田赋的主要交纳者,征收地丁银和糟粮。

4、辛酉政变:咸丰皇帝死后,6 岁的载淳即位,其母尊为慈禧太后。慈禧太后 变发生在农历辛酉年,故称“辛酉政变”。

5、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后期,政权的封建性越来越浓厚,领袖们的思想作风由 朴素转变成对名利和奢侈生活的追求,领袖们之间的关系逐渐疏远。1856 年9 月天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了公开的分裂,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相继丧命。天 京事变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是天平天国从进攻到防守的转折点。

6、《资政新篇》:1859 年洪仁玕总理太频天国朝政,向洪秀全提出了一个统筹全 局的方案——《资政新篇》。这个建议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色彩,比起原有的平均思想主义是一大进步。他在“向西方学习”这点上超过了同时代的地主阶级知 识分子。但《资政新篇》除洪秀全表示大多赞同外,在太平天国内部没有引起积 极反应,也没有实行过。

7、湘军的组建:1853 年初,由于攻打太平军的八旗、绿营的溃败,咸丰皇帝下 令各省组织地主反动武装。曾国藩受命在湖南以湘勇为基础,略仿明戚继光的成 法,募练了一支不同于绿营制度的军队——湘军。湘军用知识分子为营官,以同 乡和伦常的封建情谊为纽带,实行严格的封建隶属关系,对士兵进行思想教育,军纪教育和军事操练。

8、清流派:洋务运动时期,由于洋务派在军机处占了多数,属于顽固派的李鸿 藻感到势单力薄,于是笼络一批御史和翰林在自己周围,以壮大声势。这批人也 以依附李鸿藻为进身之阶,以议论朝政、抨击权贵相标榜,号称“清流”。

9、洋务运动的内容:洋务运动的范围非常广,包括编练新式海军和陆军、制造 Generated by Unregistered Batch DOC TO PDF Converter 2011.3.804.1511, please register!枪炮船舰、建立外交机构、兴办近代工矿交通企业、设立学堂、派遣留学生等。

10、洋务时期的几次大争论:

1、第一次大争论的焦点是:要不要学习西方近代 科学技术,制船造炮以资“自强”;西方诸国是不知礼义的蛮夷,还是科学进步、政教昌明的国家。争论实质是统治集团内部守旧与开明的不同政见之争。

2、第 二次大争论因同文馆添设天文算学馆掀起,实际上是要不要办洋务,要不要学习西方现代科学技术的一场政治斗争。

3、第三次大争论因刘铭传建议修建铁路引 起,洋务派支持而顽固派不但反对修铁路,也反对一切近代的机器制造工业,最 终以洋务派的失败告终。11、19 世纪60-80 年代边疆危机:沙俄入侵新疆后被收复,但通过中俄《伊犁 条约》沙俄共割占我国7 万多平方公里土地;日美侵犯台湾;英法入侵云南,中 国被迫签订《烟台条约》;英俄进窥西藏。

12、《马关条约》:中日甲午战争后期,随着日军的步步逼近,清军的接连败溃,慈禧太后急切求和。1895 年李鸿章和日本代表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 关条约》,主要内容有:

1、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

2、割让辽东半岛和台 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3、赔偿军费二万万两白银。

4、增开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商口岸,日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5、允 许日本臣民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只按进口货纳税,并准在内地设 栈寄存。《马关条约》是日本在西方列强的支持下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13、维新运动时期的康有为变法理论: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 知识,中国儒家的今文经学的“三统”、“三世”说是康有为的两个政治思想来源。他根据这个思想学说构筑了自己的维新变法理论体系,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 《孔子改制考》。这两部书的维新变法的重要理论根据。这两部书都是利用古书 古人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向西方寻找救国真理。

14、东南互保运动:义和团和清军在北部中国的反帝斗争,使帝国主义胆颤心惊,英美等国害怕义和团势力发展到他们所控制的长江流域,于是与东南督抚勾结,策划了“东南互保”,清政府也默许这个运动。“东南互保”表现了东南地区当权 的洋务派官员与西方列强合作抵制义和团的意向,并在推行过程中保全了西方列 强在长江流域和华南的利益,维护了这些地区督抚的势力。他们之间的勾结破坏 了东南各省人民反帝斗争的发展,同时利于帝国主义集中兵力镇压义和团。

15、邹容与《革命军》:辛亥革命时期民主思想的宣传品中影响最大的其中一部 就是邹容与《革命军》。邹容以满腔的热情歌革命,歌颂民主,论述中国进行民 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他提出建立“中华共和国”的口号,把推翻清朝专制 统治与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联系起来,指出只有打到帝国主义的“奴隶总管”清王 朝,中国人们才能获得民族的独立和社会的进步。

Generated by Unregistered Batch DOC TO PDF Converter 2011.3.804.1511, please register!

16、清末新政开展的步骤、主要内容:慈禧太后挟光绪逃亡西安期间发布“罪己 诏”和“改革”谕旨;1901 年4 月清政府成立督办政务处,从此逐步推出各项 “新政”,主要包括改革管制、改革兵制、改革学制、奖励工商四项内容。

17、评价同盟会:在孙中山的推动下,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 会在东京正式成立。同盟会成立后知识分子比重大大增加,设计了一套比较完善、系统的组织方案,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归 结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同盟会具备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 政党的规模,并成为当时领导全国革命运动的中心。但是同盟会仍存在不少弱点: 成员对纲领的态度并不一致,同盟会所设计的组织系统也始终没有完备地建立起 来,各地分会往往处于分散的、各自为战、各行其是的状态。

18、张勋复辟:张勋复辟是指由张勋一手策划,于1917 年7 月拥护清朝废帝溥 仪在北京复辟的政变,前后历时共十二天。1917 年5 月黎元洪总统“府院之争”。日本表示支持段祺瑞,英国、美国等支持黎元洪、冯国璋。黎元洪将段祺瑞免职,段祺瑞则令属下各省督军宣布独立。黎元洪乃电召安徽督军张勋入京调停。6 月 张勋率五千辫子军北上。密谋复辟,段祺瑞则欲利用他对黎元洪而支持其入京。7 月1 日溥仪正式登基后召致全国反对,段祺瑞于是组成讨逆军讨伐,12 日溥仪 退位,这场复辟丑剧仅12 天就迅速破产了。现代史

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 发后,欧洲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民国初年,在孙中山的支 持下,南京临时政府在中央设立实业部并办法一系列保护工商业的法令规章,鼓 励人们兴办实业,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它在整个国民经 济中所占的比例依旧很小,仍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轻工业多,重工业少。小工厂多,大工厂少。

2、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工 人阶级力量的成长壮大,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 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为五四爱国运动兴起创造 了条件。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导火索),进一步步激化了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军阀与人们大众的矛盾,终于酿成了 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具有与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 命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正真的群众运动,促进马克思主 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正因为五 四运动具备了以上几个历史特点,它也就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Generated by Unregistered Batch DOC TO PDF Converter 2011.3.804.1511, please register!

3、试论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崩溃:国民党进行改组、创办黄 埔军校、成立广东革命政府,并在共产党和俄国共产国际的合作下,在全国工人 农民的支持下,进行了两次东征,统一两广,采取各个击破战略取得北伐战争的 胜利,消灭了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军,其余地方军阀都转向拥护国民 政府,北洋军阀统治崩溃。此时人民解放运动高涨。但战后汪、蒋集团与共产党 的决裂使国民革命遭到彻底失败。

4、试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特点:在保持党在政治上、组织上独立性的前提下,全体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党内合作”的形式把国民 党改造成各革命阶级的联盟。这是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马林提出并促成的。国民 党一大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从而把旧民主主义发展成新民主 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5、北伐战争进军过程及其胜利原因:北伐战争的序幕是援湘战争,接着北伐军 先后在两湖、江西、福建取得胜利。之后北伐军东路军入浙江,中路军向苏皖推 进,西路军入豫,均取得胜利,最后北伐军会攻河南。在北伐胜利军进军的形势 下,其余各省军阀都转向拥护国民政府。由于中共合作、苏俄帮助与国民党改组、黄埔军校兴办壮大了革命军的力量,而各路军阀之间不间断的明争暗斗,促使北 伐迅速取得胜利。

6、南京国民政府是怎样建立的?北伐后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清 共”和打击国民党左派,为建立一个由他控制的国民政府做准备。1927 年4 月 17 日中央政治会议决定国民政府于18 日在南京办公,宣告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7、南京国民政府初期“改订新约运动”述评:国民党政权初期,向列强提出改 订新约问题,即就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问题与各国交涉,中国关税自主权 得到承认,但取消领事裁判权问题没有取得成果。国民政府改订新约的目的一方 面在于制造国家独立自主形象,借以缓和革命人民反帝和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的 斗争;另一方面是以此取得各国的承认。

8、试论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根据地建设:各个革命根据地建立后都进行 了土地革命斗争。根据中共中央规定,经过实践摸索,形成了进行土地革命的具 体政策,先后出台的法规确立了“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土地分配给农 民个人所有”的制度。土地革命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生产力和参军参战的积 极性,推动了根据地的发展和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9、“九一八”事变后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及其特点: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 主义加紧了对华侵略扩张,国内政治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中日两国的矛盾转化为 Generated by Unregistered Batch DOC TO PDF Converter 2011.3.804.1511, please register!主要矛盾,反对日帝国侵略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要求。国民党采取不抵抗政策,其内部处于动荡危机当中。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国民党独裁统治 加强。中共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发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成立,这 是不符合全国形势发展要求的,与团结抗日总任务相违背。

10、废两改元和法币政策述评:1933 年国民政府发布“废两改元”训令,中国 银本位制度确立,简化了币制,促进了商品交换和贸易的发展。但是不久之后由 于外币贬值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经济衰退。1935 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统一全国货币,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和统一国内市场,利于国内外贸易发展和金融 改造,刺激了农工商业的发展。但同时法币和英镑美元形成固定比价,成为了它 们的附庸。

11、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七七事变后,全国掀起了抗日救 亡热潮。必要性:只有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才能救 国。共产党主战但军事实力不够强大;国民党具备军事实力但是具有妥协性,两 党合作才能去的抗战的胜利。可能性:反对日本侵略是全民族的共同要求。共产 党站在民族利益角度希望国共合作,壮大抗日力量;日本侵略危及到国民党的统 治,以及迫于全国舆论和党内要求国共合作的呼声,此时国共合作成为国民党最 好的选择。

12、为什么说抗日战争的持久战,最后胜利的是中国?: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 国,强国弱国的对比,这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 落后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而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并且中国已经有了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 人民根本利益的、在政治上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人民军 队。因此,最后胜利是属于中国的。

13、试论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的抗日战争是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坚 持持久抗战,抗击和牵制着日本陆军主力,打打减轻了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压力,为同盟国军队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条件。中国作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盟军对日作战 的重要后方基地,还未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质和军事情报。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为了自己的解放,为了帮助各同盟国,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伟大贡献。抗日 战争的的胜利大大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影响和推动了各国 特别是别压迫民族的进步。

14、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其伟大意义:原因:

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 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结合马克思列宁主义形成毛泽东思想;抗日民族统一战

Generated by Unregistered Batch DOC TO PDF Converter 2011.3.804.1511, please register!线;共产党人献身精神)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 的民族抗争,是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军队与老百姓相结合;地雷战、地道 战、麻雀战等)

3、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仗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 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意义:

1、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 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免遭殖民奴役的厄运。(结束台湾50 年的殖 民统治)

2、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 所未有的高度。(万众一心、不畏强暴、开拓创新)

3、促进了民族大团结,弘扬 了中华民族是伟大精神。

4、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提高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15、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形势:战后,国民党政权通过受降和接收日伪产业,国 家垄断资本空前增长,垄断地位大大增强。但是在接收过程中,从抗战后期形成 的国民党官僚机构的腐败行为暴露无疑。国民党在政治上失去了民心。由于抗战 中的保存与发展,美国的帮助和接收的日军装备,国民党军事实力达到最高峰。与此同时,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空前壮大。虽然军工生产能力薄弱,但是中 共的政治声望大大提高,根据地已经成为新中国的雏形,解放军主力均能机动。中共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日益巩固和扩大,为战胜蒋军,建立新中国打下坚实的 基础。

16、国共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的简要过程:1945 年8 月28 日毛泽东等人前往重 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经过多次具体商谈,与10 月10 日签署双十协定。1946 年1 月10 日,国共双反下达停战令。同一天,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31 日 会议结束。

17、三大战役述评:1948 年秋,在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军委的领导和指挥下,在 人民群众的热烈支援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前后历时4 个月零19 天,国民党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三大战 役无论是战争规模还是取得的成果,在中国战争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战争史上 也是罕见的。这是人民战争的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

18、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内容及其召开的意义:1949 年3 月中共在西柏坡召开了 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在会议中指出党的工作中心必须从农村转到城市,规定了 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措施,指出了中国由农 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毛泽东 还告诫全党必须警惕糖衣炮弹的攻击,保持优良的党风。这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 意义的会议,它提出的重要理论思想和确定的各项方针政策,为党夺取全国胜利,以及胜利以后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在政治上和思想上作了准 备。

下载近代史人物摘要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近代史人物摘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摘要2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摘要、 辨析题 1,近代中国社会贫穷落后的根源是中国资本主义未能得到充分发展 错误。 因为近代中国社会贫穷落后的根源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

    近代史人物简介[优秀范文五篇]

    中国近代史人物简介1.林则徐:封建地主阶级代表。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者。 (1)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2)到达广州暗访密查,缉拿烟贩。(3)强迫外商交出鸦片二百多万斤。......

    中国近代史人物研究——蒋介石

    中国近代史人物研究论文 ——蒋介石 姓名:XXX 学号:XXX 系别:XXX 专业:XX 班级:XX 摘要: 20世纪的中国历史波澜壮阔,产生过很多叱咤风云的人物。这其中,毫无疑问蒋介石是非常重......

    2012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摘要及颁奖词

    2012感动中国10大人物事迹简介 总有一种力量让人泪流满面。在2012年度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人物的节目录制现场,无论是观众,还是主持人、受访者,似乎都被一种无声的精神力量......

    红楼人物生辰摘要(小编整理)

    元春,太祖太爷: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日也不白过,大姐姐占了去。怨不得他福大,生日比别人就占先。又是太祖太爷的生日。 宝钗:正月二十一(22回) 黛玉、袭人:二月十二(62回) 王夫人:三月......

    山东交通学院近代史复习资料之人物篇

    山东交通学院近代史复习资料 曾国藩清代民族英雄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符抚,晚号俟村老人等,福建省侯官人,是中国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

    近代史论文之人物读后感之蒋经国(五篇)

    仕途,从这里开始 1引言 蒋经国,广受台湾人民尊敬,被认为是对台湾民主、经济、民生等各方面贡献最大的领导人。在台湾经济蓬勃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的同时,我们来探究这位集中国宫......

    近代史人物解读:一代奇人——梁启超(五篇)

    一代奇人——梁启超 坊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如果说曾国藩的离世预示着中国传统旧道德的没落,那么梁启超的出生,则象征着中国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个以追求自由和民主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