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人物解读:一代奇人——梁启超(五篇)

时间:2019-05-12 20:40: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近代史人物解读:一代奇人——梁启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近代史人物解读:一代奇人——梁启超》。

第一篇:近代史人物解读:一代奇人——梁启超

一代奇人——梁启超

坊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如果说曾国藩的离世预示着中国传统旧道德的没落,那么梁启超的出生,则象征着中国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个以追求自由和民主为目标的时代。若打上作为政治家的光环,梁启超因其“流质多变”而多为后人诟病。但在我看来,作为中国近代的大思想家、大学问家,梁启超先生的治学理念是值得后人学习与崇尚的。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且来谈一谈梁任公先生最引发争议的观点“不惜以今日之我,难昔日之我”,分别在政治家的光环和大思想家的光环下的理解。

近代中国史上,梁启超无疑是政治立场最不坚定的一位。从呼吁变法到提倡君主立宪,再到反对复辟帝制,梁启超的兴奋点始终与时代的脉搏保持一致,其内心的矛盾和政治主张的“多变”,也完整地记录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历程。在后人多指责其善变是一种道德缺陷的时候,却很少有人深入思考梁启超的这一种善变究竟是源自何处,是翻天覆地的近代社会,还是他变幻莫测的内心世界。而事实上,梁启超是一个十分有自知之明的人,他对自己的认识甚至超过了旁人对他的认识。一个对自己有着清醒认识的人,纵使白口谤之,对他而言也并无损伤。梁启超自己也毫不讳言自己的善变,他在《清代学术概论》这本书中提到自己“然其保守性与进取性常交战于胸中”,自言道“不惜以今日之我,难昔日之我”。在我看来,梁启超每一次立场的改变都是他深思熟虑的决定,有他不可不变的理由,而并非人云亦云,只是世人甚少关注这些理由罢了。

作为大思想家、大学问家的梁启超,提出“不惜以今日之我,难昔日之我”的治学理念是具有其先进性的。“今是昨非,不敢自默”他认为他今天的选择是对的,以前的认识或看法是不对的,但是他不愿意沉默,不愿意把自己的转变放在心里,他愿意跟大家交流;“其为思想之进步乎,抑退步乎?吾欲以读者思想之进退决之”,他愿意把自己思想的变化写出来交给读者,由读者来判断他的这种思想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最后提出“不惜以今日之我,难昔日之我”,他是很善于用这种办法的,用今天的思想来质疑昨天的思想。能够以这样的开阔的思想与胸襟,来接纳新思想、新观念,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他的人生对于我们来说仍然太短暂,他逃过了慈禧的魔爪,却死于一个庸医之手,不能不让人惋惜。今天,梁启超的墓碑悄悄地立在北京香山植物园里。墓碑上没有装饰、没有头衔、没有生平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论。就是这块朴实的墓碑,承载了一个时代的历史变迁,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第二篇:一代国学大师梁启超教子满门

[转帖]一代国学大师梁启超教子满门俊秀

梁启超作为清末戊戌变法的领导人之一,作为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已是众所周知。但是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是一名出色的教育家,他不但留下了大量的时事论文、学术专著,也为我们留下了数量可观的教子宝典。梁启超的9个子女个个成才,细细品读《梁启超教子满门俊秀》一书,将解开其中的奥秘。

中国是一个深受家族制度影响的国度,名门望族的后代一直为人们所关注。但相对于政治上的豪门和商业上的巨族而言,文化名门的崛起、发展更受当代中国社会的青睐。梁启超家族就是文化名门。每当我们追念起梁启超继而谈到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三院士时,心中总是为梁启超“家学”的浓厚底蕴及对儿女的成功教育而叹服。一家出了三个院士,这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这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进而探讨其中的成因。

梁启超作为历史人物被追忆,不单纯只是一种历史上的定位,更意味着他再次进入当代人的精神生活中去。因为人们总是以当前的生存环境及需求为支点,借助与历史人物的对话来获得思想的资源与实践的方向。梁启超苦心教子及满门俊秀的成功实践,无疑为当代中国人的子女教育提供了厚重的借鉴意义。

梁启超十分崇拜墨子的人格,自号“任公”,努力发扬墨家的根本精神,以天下为己任,吃苦耐劳,不断奉献其才华和心血。他有感于国人的某些不足,写下了《中国之武士道》,发掘古代的尚武精神、刚性文化。他以百科全书式的大学问和大气派,把终极关怀寄托于中华民族自强自立,寄托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梁启超的政治热望和人文取向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儿女们。梁家涌现出数位学者、专家,并且无一例外地“学而优不仕”,其力量源泉显示出自其一以贯之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梁家的文化取向贯穿了中西并重思想。梁启超具有较好的国学根底,在青年时期即全面接触西方文化,眼界大开,这使得他的学术思想站在了时代的最前列。梁家子女受家学熏陶,对中国传统文化怀有深厚感情,后来的留学经历,又使他们掌握了西方文化的科学理念和有效技术,在较好地解决了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之后,儿女们又在各自领域打造了东方文化精神,作出了开创性的世界级贡献。

梁氏家庭是一个多子女传统家庭,梁启超一生生有并养育成人9个孩子。梁启超平等地对待儿女,尊重他们对生活、专业的选择,循循善诱而不是发号施令。他把传统的曾国藩式的“内圣”功夫发展成为独具梁家特色的“磨炼人格”。民国初年,梁家已经进入了上层社会,梁启超却刻意让子女们坚守“寒士门风”,希望子女养成上进、好学、勤俭、坚忍的性格。梁启超个人的思想、情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子女们。这种家庭显然有利于子女的发展和成才。

当下“教子立业”已成为全社会热点之一,梁启超对9个子女成功的教育,可以说是这方面尤为成功的典型范例。例如:梁启超曾经总结一个三步读书法,即鸟瞰、解剖、会通。鸟瞰即精略了解大概,明确重点;解剖即将各部分仔细钻研,重要处细解剖,疑难处细研究,有所得则记忆之;会通即上下左右贯通,将全书全面彻底了解而后已。这个

三步读书法,即通常所说的合—分—合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可操作性。

梁启超写文章,研究问题,历来都是有的放矢,从现实的情况出发,进行考虑,绝不是一个脱离政治、闭门造车的书呆子。在他的教育影响下,他的儿女们也是这样,专心研究学问,但并不脱离政治,有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的当了全国政协委员,有的还成为全国人大代表。

梁启超不仅是孩子们的慈父,还是孩子们的朋友。他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广博的知识和卓越的远见,对孩子们进行言教和身教。他精心培养每一个心爱的孩子,不仅努力培养他们成为有学问的人,还要他们成为有高尚品德,对社会有用的人。他希望孩子们充分享受人生的快乐,但他不强求孩子们都和他一样,而是相信孩子们最终将走自己的路。这些子女经过梁启超的教育和影响,个个成才,各有所长。

梁家的学术贡献薪尽火传之所以值得重视,不仅在于其学术成就本身,也在于文化体验和人生价值取向。在那个风雨如晦的时代,梁启超曾经不无伤感地预言:“十年之后当思我”。一百年过去,多少人躺下,多少故事云散烟消,多少人还在怀念着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

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尘世的功名利禄也会随着生命的结束而烟消云散,但人的思想、学术却可以长期、甚至永远地存在。梁家是一个和睦、幸福的文化大家庭,既积淀着中国的伦理传统,又不乏现代色彩。梁启超一生奔波、忙碌,而对家人总是眷念绵绵。有时他对家人倾诉着痛苦和喜悦。他既是家长、父亲,更是儿女们的朋友和导师。《梁启超教子满门俊秀》一书,梳理了大量史料,并融入了现代教育学的理念。读此书,会让你领略梁启超教子的“大手笔”风格,也会给你自己及朋友教育子女带来有益的启迪。

长女梁思顺(1893—1966):诗词研究专家

梁思顺出生于广东新会,毕业于日本女子师范学校。她自幼受到父亲的熏陶和教育,爱好诗词和音乐。梁启超在世的时候,她长期担任父亲的助手,并尽心照顾着自己的弟弟妹妹,深受梁启超喜爱。在梁启超流亡日本期间,她曾担任梁启超的日语翻译。梁启超逝世后,她精心保存了父亲的许多信件,后来成为《梁启超年谱长编》的重要素材。她还曾编有《艺蘅馆词选》,此书1908年初版,后多次再版,是研究梁启超学术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她操守高洁,在1938年丈夫周希哲去世后,她独自抚养四个孩子,虽然生活十分困难,但她却坚决不肯为日本人做事;抗战胜利以后,她又拒当“国大”代表,并向解放区捐赠衣物。她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曾参加北京女青年防痨协会。新中国成立后,已过花甲之年的她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并曾任北京市东城区政协委员和中央文史馆馆长。

长子梁思成(1901—1972):建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梁思成1915年进入清华学堂学习,1923年和林徽因一同赴美留学,后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获硕士学位。1928年回国后,他去了条件十分艰苦的东北大学,并在那里创办了我国北方的第一个建筑系。“九一八”事变前夕,他离开东北大学回到北平,加入了中国营造学社,从事中国古建筑的研究。他率先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我国的建筑进行了分析研究,为中国的建筑史研究开拓了道路。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编撰了我国第一部《中国建筑史》,并用英文为外国读者写了一本通俗易懂的《中国建筑史图录》,让中国建筑在国际上闪耀着灿烂的光辉。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深感国家建筑人才的缺乏,因而着手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解放后,他立即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中,亲自领导并参加了国徽图案及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指导整修了怀仁堂。

梁思成长期从事古建筑研究和教学工作,在建筑理论、建筑教育思想、城市规划理论方面都提出了不少超前的新观点,是我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也是我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1947年,他被推荐为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团的中国代表。同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因他在中国建筑学术上的重要贡献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1948年,他当选为第一届中国科学院院士、技术科学部委员。他是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1972年,在**中受尽屈辱和折磨的梁思成含冤去世。

次子梁思永(1904—1954):考古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梁思永出生于澳门,但其童年也是在日本度过的。1923年,梁思永自清华学校留美预备班毕业,赴美国入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考古学和人类学,研究东亚考古,曾参加印第安人古代遗址的发掘。其间,梁思永曾一度回国到清华学校国学研究所担任助教。1930年夏天,梁思永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后,回国参加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工作。同年秋季,他到黑龙江参加了昂昂溪遗址的发掘。1931年春,他参加了河南安阳小屯和后冈的发掘。同年秋季,他又参加了山东历城(今章丘)龙山镇城子崖的第二次发掘。他的工作提高了中国考古发掘的科学水平,使之纳入近代考古学的范畴。他还第一次从地层学证据上明确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两个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先后顺序及它们与商代文化之间的关系,这是中国近代考古史上一次划时代的重大发现。1934年,他主笔的《城子崖遗址发掘报告》出版,这是我国首次出版的大型田野考古报告集。抗日战争爆发后,梁思永跟随史语所撤退到长沙,后经桂林入昆明,最后到达四川李庄。1939年,他在“第六次太平洋学术会议”上提出的论文中,全面总结了龙山文化,该成果一直影响到目前对龙山文化类型的进一步划分。

梁思永一生致力于考古事业,是中国近代考古学和近代考古教育开拓者之一,是我国第一个受过西洋的近代考古学正式训练的学者,有《梁思永考古论文集》传世。他1948年当选为第一届中国科学院院士,1950年8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1954年4月2日,长期带病坚持工作的他心脏病发作在北京逝世,终年50岁。

三子梁思忠(1907—1932):英年早逝的炮兵上校

梁思忠从日本回国后不久又到了美国,先后在弗吉尼亚陆军学院和西点军校学习。20世纪30年代初毕业回国,加入了国民革命军。入伍后,由于留学资历和杰出才干,他很快升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炮兵上校。在1932年的淞沪抗战中,梁思忠表现相当出色。可惜此后不久,年仅25岁的他却因患腹膜炎服错了药、贻误了治疗而去世。

次女梁思庄(1908—1986):著名的图书馆学家

1925年,遵照父亲梁启超的嘱咐,梁思庄被大姐梁思顺带到加拿大读书,先是在渥太华中学学习,中学毕业后考入麦基尔大学攻读文学。1930年,她获得了麦基尔大学的文学学士学位。次年,她又至美国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院学习,并获得图书馆学士学位。1931年学成归国后,她立即投身于我国图书馆事业,先后在北平图书馆、燕京大学图书馆、广州中山图书馆从事西文编目工作。1936年,梁思庄重返燕京大学,在燕京大学图书馆任西文编目组长、主任。1943年~1946年,她在因战争而南迁的成都燕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1946年,燕京大学迁回北京后,她继续担任图书馆西文编目组组长,后任图书馆副主任。1952年,原燕京大学等院系调整后,梁思庄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她精通英、法、德、俄等语言,对各种西文工具书和书刊资料十分熟悉;她擅长西文图书的分类编目,被公认为我国图书馆西文编目方面首屈一指的专家;她奠定了燕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西文图书编目的基础,并且在目录学领域有独创;她一生致力于图书馆西文编目、参考咨询和教学工作,为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呕心沥血、默默无闻地工作了整整50年。1980年,已届古稀之年的梁思庄当选为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并代表中国图书馆学会赴菲律宾参加了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1981年4月,积劳成疾的梁思庄患上了脑栓塞。此后她因病卧床5载,于1986年5月20日去世。

第 7 楼

四子梁思达(1912—):著名的经济学家

1935年,梁思达从南开大学经济系毕业,随即考上该校的硕士研究生,并于1937年取得硕士学位。他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抗战期间曾在重庆中国银行总管理处和中国银行长沙支行任职,1949年调北京国务院外资企业局(后改为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秘书处,后在调研处任统计科科长,兼做内部资料的编辑工作。他曾经参加科学院经济所《中国近代经济史》的编写工作,并于1965年主编了《旧中国机制面粉工业统计资料》一书。他1972年退休,退休后一直住在北京。

2005-5-28 14:26:02http:// 中国投资资讯网欢迎您

天下人

等级:业余侠客

文章:377

积分:2366

注册:2003-12-9

第 8 楼

三女梁思懿(1914—1988):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梁思懿于1933年考入燕京大学医学预备班,准备三年后进入协和医学院学医。后来,为了参加革命,她转入燕京大学历史系,并自1935年下半年开始投身于学生运动。她思想活跃,积极进步,曾任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的大队长,是“一二·九”运动中的学生骨干,是燕大学生领袖,为“燕京三杰”之一。她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了平津流亡学生集训班,南下进行抗日请愿,后来被派往上海,在基督教女青年会劳工部从事女工工作。1941年,她同丈夫一起到了美国,在美国学习美国历史。1949年,在得知新中国即将诞生的消息后,也立即离美回国,先后任齐鲁大学女部主任、山东省妇女联合会主席,后调至北京任中国红十字会国际联络部副部长、顾问,长期从事对外友好联络工作,多次代表中国参加国际红十字会议。她还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88年病逝于北京。

四女梁思宁(1916—):光荣的革命军人

梁思宁生于上海,早年曾就读于南开大学。1937年日军轰炸南开,她被迫失学。1940年,在三姐梁思懿的影响下,梁思宁投奔了新四军,在新四军123支队司令部工作,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初期,陈毅元帅曾对建筑学家梁思成说:“当年我手下有两个特殊的兵,一个是梁启超的女儿,一个是章太炎的儿子。”陈毅元帅所说的梁启超的女儿即是指梁思宁。1948年,由于“左”的思潮影响,梁思宁被开除党籍,自此蒙冤35载,一直到1983年才恢复党籍。离休后,梁思宁一直住在济南某军休所内。

五子梁思礼(1924—):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梁思礼出生于北京,1941年随三姐思懿赴美留学,在普渡大学电机工程系主修无线电,后又学了自动控制。在普渡大学期间,他仅用两年的时间就修

完3年的课程,并于1945年取得了该校的学士学位。随后,他又获得了辛辛那提大学(Cincinnati)硕士(1947年)和博士学位(1949年)。1949年10月1日回国后,他被安排在邮电部电信技术研究所和通信兵部电子科学研究所从事技术工作,并参加了国务院组织的“12年科学远景规划”,负责起草我国运载火箭研制的长远规则。1956年,他调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导弹系统研究室主任。此后,他先后领导和参加了多种导弹和运载火箭的控制系统研制试验。他是我国自行设计并于1964年实验成功的第一个地-地导弹的控制系统负责人之一,并在以后改进的型号中领导研制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惯性制导系统;他参加了1966年10月27日在我国国土上进行的震惊世界导弹核武器试验;他还是我国向南太平洋发射的远程液体火箭和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副总设计师、控制系统研制工作的负责人;在他主持下,我国首次把集成电路用于弹上计算机,并首次以此进行全弹自动化测试;他还参加了1980年向太平洋发射远程火箭的飞行试验。

梁思礼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7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994年当选为国际宇航联合会副主席,1996年10月获“何梁何利奖”,1997年9月荣获“中国老教授科教兴国贡献奖”。此外,他还曾获“何梁何利基金奖”,担任过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第三篇:近代史人物摘要

人物篇:评价的时候,一般人都爱国

林则徐:清朝后期湖广总督,政治家、思想家、诗人。

虎门销烟,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组织翻译西方书刊。编成《四洲志》。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魏源:清朝后期著名学者,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官至尚书。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观点,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开创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新风。道光皇帝:清朝皇帝。

平定张格尔叛乱,严禁鸦片,鸦片战争战败后签订《南京条约》。

勤政节俭的皇帝,却鲜有作为,在其在位时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此处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奕的评价可以相互借鉴。李鸿章:清末直隶总督,授文华殿大学士。

镇压起义,洋务运动时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极大地促进了近代史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其思想过于封建,维护的依然是封建王朝。张之洞:晚清政治家,洋务派代表。

洋务运动时兴办近代企业,还发展河运、铁路、电讯,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总结了洋务派的基本纲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华民族工业发展的推动者,尤其是在中国教育由封建传统向现代化迈进过程中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无法估量,但其思想任有封建性,维护的任然是封建王朝。

曾国藩: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洋务运动时创立和统帅湘军,兴办近代工业,创办新式学堂;创立“湘乡派”;镇压太平天国,攻克天京。极大地促进了近代史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其思想过于封建,维护的依然是封建王朝。奕:咸丰、同治、光绪三朝的名王重臣,封恭亲王。

领导洋务运动,兴办近代工业,创办新式学堂,晚清新式外交的开拓者,建议并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正式外交机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

为中国近代工业创始和中国教育的进步作出了贡献;使清朝外交开始步入正轨并打开新局面;挽救清朝的危局,迎来同治中兴。但其思想任有封建性,维护的任然是封建王朝。

此处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和谭嗣同的评价,可以互相借鉴。共同的局限: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仍抱有幻想,惧怕人民群众。

康有为:晚清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官至工部主事,孔教会会长。公车上书;主要著作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介绍国外变法的经验教训;创办强学会;主持广州的万木草堂;百日维新反对专制体制,主张君主立宪;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梁启超:晚清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公车上书;著作《变法通论》;在长沙时务学堂人中文总教习;主笔上海的《时务报》;百日维新;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伟大的爱国者,但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仍抱有幻想,惧怕人民群众。但同时,他更是一位著名学者。在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严复:清末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翻译了大量西洋学术名著,代表为《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阐发救亡图存的思想;先后出任多校校长;主办天津的《国闻报》和湖南的《湘报》;首倡“信、达、雅”的译文标准。

近代开启民智的一代宗师,翻译巨匠,教育家。辛亥革命后,党附袁世凯,卷入洪宪帝制,基于对国情民性的独特把握,终身反对革命共和,时持犯众之论,既不获解於当时,更致聚讼于后世。谭嗣同:晚清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戊戌六君子”之一。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白日维新。爱国志士。

光绪:晚清皇帝。

主持戊戌变法;甲午战争主战失败,签订《马关条约》;

政治: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先驱者,变法是失败了,但对当时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打破了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禁锢;经济:接受维新派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主张,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文化教育:开办学堂,改革科举制度,派人出国留学、游历等,使知识分子扩大眼界,给长久封闭的国家带来了一些西方的先进思想、理论和技术。近代中国第一个效仿西方来变革中国的开明皇帝。孙中山: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国父”。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

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代表作《三民主义》,1911年辛亥革命。临时组阁、二次革命、护法运动、联俄联共。

推翻了中国历史上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专制统治,在彻底反封建的道路上坚守一生,促成西化民主派和共产主义派对中国未来建设的深入探索。(但对当时旧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状态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特点尚缺乏深入的研究,他对袁世凯、段琪瑞新旧军阀的两面派面目有失洞察,他对革命党内部严重的矛盾分歧团结乏力,他对建立革命军事力量的认识姗姗来迟等等),有其个人思想行为的局限性。但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未能彻底实现革命目标,是时代的局限和国情的制约,决非孙中山个人的思想行动所能左右;同理,中国近代史上这场旧民主主义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正是这场轰轰烈烈和正义悲壮的革命,为其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作出了演示、提供了经验、准备了条件。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宋教仁:近代政治家、革命家。

编写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宪法草案,筹组国民党,南北调和主张和平民主。

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的缔造者,是中华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

黄兴:近代民主革命家,实干家,同盟会庶务,临时政府陆军总长兼任参谋,与孙中山常被时人以“孙黄”并称。创建华兴会,同盟会实干家,民国捍卫者。中华民国开国元勋,革命家,实干家。

袁世凯:近代政治家,北洋军阀的领导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

在位时,废科举,积极发展实业,统一币制,创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主张建立强国和强大的中央政府。主张复辟帝制。

客观评价:袁世凯虽然处处投机,在位时又实行专制,甚至想要复辟帝制,但其却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有功之人。

胡适: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

领导新文化运动。出版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小说《一个问题》开启了中国现代小说的第一个流派“问题小说”。研究儒家、哲学、古典文学、禅宗、《水经注》等多个方面。胡适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开创者,更是人们眼中的自由主义斗士。

陈独秀:近代政论家,文字学专家、大学者。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首任总书记,一大至五大党的最高领袖。

提倡新文化,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领导文学革命,倡导民主与科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进行建党活动。

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和旗帜,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创始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尽管存在1927年中国大革命遭到失败,但是陈独秀作为共产国际斯大林主义路线的替罪羊,其灿烂的历史功绩是不能抹杀的。

第四篇:岷县近代史人物

岷县近代史著名人物

13通信工程班韩如贵(20131989)

张明远

岷县西寨镇坎铺塔村人。1927年在冯玉祥部高树勋师当兵,1931年12月参加了著名的“宁都起义”,编入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在红一方面军政治保卫局任特务队队长、侦察科长。1936年8月,红军长征到岷县,担任岷县苏维埃政府主席。

陈如平

字子衡,号迟园居士,岷州闾井人。生于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卒于民国四年(1915年)。自幼聪明好学,十三岁入岷阳书院攻读,光绪五年(1879年)中乙卯科举人。会试落第后,任文明书院山长。一生致力教育事业,擅长文学,熟谙历史,著有《迟园诗钞》,并编写《岷州续志采访录》。

左宗棠督办新疆,使人送银三百两,请他出口入幕。他以亲老为辞,躬耕垄亩,专心修志。在编修县志过程中,态度严谨,重视调查研究,经常跋山涉水,深入山村,亲自记录材料。不仅对岷县的山脉河流作过详细考证,而且考察民情风俗,对洮河两岸羌、藏和汉族语言流变史和人文科学提供了大量资料。

陈如平性格耿直,不与世俗为伍。在文明书院任教期间,受到官府排挤,遂弃教从医,为农民治病。后因生活困难,又在武山滩歌镇设馆教学,渭源等地学者慕名而来者甚多。五十岁回原籍,作诗抒怀,忧愤成疾,与世长辞。

於 敖

於敖,字伯度,号叠川,岷州城南中堡村人,明代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丙子科进士。任户部浙江主事,升山西大同府知府,直隶霸州副使。旋升山西布政使参政,调湖广廉访使,分察各道。寻任山西右布政使,拜佥都御史,经略易州,转右副都御史,巡抚辽东、昌平、大同等处。

於敖为人孝义,克已奉公,对下宽仁厚德,所过之处,人皆赞扬。嘉靖时,分守冀南,驻汾州。时强宗在内作乱,骄敌伺机入侵,人心惶惶,於敖创立外域及四方堡寨,外敌不敢来侵,百姓得以安宁。

於敖为人敦实,讲信义,好善乐施。乡党有困难,都能鼎力相帮。岷州百姓称他“於都堂”。去世后,葬于现今秦许乡上阿阳村山上。其诗作《铁城》至今广为流传:

列嶂崔 拥铁城,秋风拂马漫伤情。

无人肯说平戒事,禾黎夕阳鸟数声。

马万青

1905年生,岷县城关人,从小热爱武术,8岁开始走访名师,勤学苦练,精通刀、剑、枪、棍,特别是有别具一格的“梅花双刀”,有“陇南山区不老刀”的誉称。

1958年荣获甘肃省武术竞赛第一名。先后四次参加全国体育运动会、武术观摩交流会。1978年10月,代表甘肃省武术界赴京,受到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留影纪念。1979年9月被评为全国先进体育工作者,获国家第四届运动会奖章;1980年获“勇攀高峰”的全国体育竞赛优秀奖章。1982年获全国优秀武术辅导员奖章,并誉为“全国武林五寿星”之一。

马万青从事武术80余载,为岷县培养了不少的武术人才。于1999年4月去逝,享年94岁。历任岷县政协委员、甘肃省武术协会副主任、国家武术辅导员。

宋志贤

(1936.10——2002.8)男,汉族,甘肃岷县人。中国民俗学会会员,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音乐家协会会员,定西地区文联委员,岷县文联副主席。1958年毕业于兰州师范,1961年调入岷县一中,长期从事语文及音乐教学工作,致力于对“洮岷花儿”的研究与整理,大量研究资料被《中国十大集成》等书录用,1974年完成大型组歌《理想壮歌振岷山》,1989年,论文“浅谈洮岷花儿的音乐特色”获十年民间文艺论文纪念奖,受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甘肃分会表彰。同年,以“从事音乐三十年,对甘肃音乐事业卓有贡献”而受到中国音乐家协会甘肃分会表彰奖励。1991年在国家艺术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及编纂工作中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受到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编

纂委员会表彰。1992年完成《中华民族民间乐器集成〃岷县卷》的编纂,在《中国曲艺志〃甘肃卷》编纂工作中评为先进个人,获艺术科学国家重点研究项目《中华民族民间器乐集成》二等奖,1995年,被录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大型权威辞书中,1997年为迎接香港回归创作大型组歌《当归谣》,获2001年第二届定西地区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一生对地方民俗、文艺、音乐、方言研究甚深,成果丰硕。著有《甘肃岷县民俗文化丛书》(《岷县民间故事》、《岷县民间歌谣》、《岷县民间谚语》、《岷县民间歌曲》、《岷县民间曲艺》、《岷县民间曲艺戏曲器乐曲》等)、及《甘肃岷县民俗文化丛书续集》(《岷县民俗》、《岷县方言》、《岷县民俗研究文选》)等作品,为繁荣地方文艺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马步斗

1944年出生于岷县,回族作家,岷县文化局专业创作员,现为岷县文联名誉主席、定西地市文联副主席、甘肃省作协副主席,1994年被定西地委授予优秀知识分子拔尖人才。著有长篇小说《大梁沟传奇》,该书的出版填补了定西市长篇小说创作的空白,并在第三次文学评奖中获优秀作品奖,1988年又获全国少数民族省区文艺读物优秀图书一等奖,参加了第二届国际图书博览会。1992年出版了27万多字的长篇小说《李家铺外传》,该书得到了文艺界评论的一致肯定,并获少数民族骏马奖。1999年又出版了第三部长篇小说《太平寨》,该书获敦煌文艺二等奖,甘肃省优秀图书奖,并被选用为宁夏大学回族教材,被甘肃文联遴选为甘肃五十年来十部优秀作品之一。

第五篇:中国近代史人物评析——孙中山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述评

报告书

题 目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述评》 姓 名 李秀秀 专 业 艺术设计 班 级 2011级(3+2)1班 学 号 201111310112

枣庄学院教务处、思政部

二〇一二年四月

内容简介:

孙中山,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他最大的成就是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孙中山是20世纪站在时代前列的一位伟大人物,他发动和领导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终结了中国封建专制统治,推开了中国跻身现代化国家的藩蓠;他提出和倡行“三民主义”主张,关注民族、民权、民生问题,开凿了实现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先河;他坚持实业救国,致力于变封建农业国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构筑了中国未来经济现代化的蓝图;他传承先进文化,努力用近代文明荡涤封建主义思想意识污秽,推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进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本报告主要从孙中山的人物简介、早期革命活动、主要成就、历任职务 及历史评价来评析孙中山这一伟大历史人物。

目录索引:

导言-----------------------4

孙中山人物简介-----4

早期革命活动-----------4

主要成就------------5

人物名言-----------5

历任职务-----------------------5

历史评价--------------------6

参考文献-------------------10

正文:

导言:

孙中山是20世纪站在时代前列的一位伟大人物,他发动和领导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终结了中国封建专制统治,推开了中国跻身现代化国家的藩蓠;他提出和倡行“三民主义”主张,关注民族、民权、民生问题,开凿了实现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先河;他坚持实业救国,致力于变封建农业国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构筑了中国未来经济现代化的蓝图;他传承先进文化,努力用近代文明荡涤封建主义思想意识污秽,推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进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关键词:民主; 革命; 中华民国; 封建专制

这个学期学习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温了中国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迹,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近现代的重要历史人物——孙中山。

通过我对孙中山的了解及学习,我想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是一样的,有对的方面也有其错的方面。我们应该客观的来评价他们,毕竟人无完人,每个都是一样的,历史伟人也一样。

人物简介:孙中山,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他最大的成就是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早期革命活动:

1、孙中山建立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联络海外华侨在檀香山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并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这之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革命团体,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渐渐形成,为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作好了准备。

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纲领: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小团体,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4

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同盟会的成立,推进了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领导了多次革命活动:黄花岗起义等,宣传了革命思想,鼓舞的志气,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4、提出了三民主义: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大主义,称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的提出极大的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主要成就:他最大的成就是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人物名言:

▲驱除鞑虏,振兴中华。▲天下为公。▲五权宪法乃兄弟我所独创。▲君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物色有志学生,结为团体,以任国事。▲凡百事业,收效愈速,利益愈小;收效愈迟,利益愈大。

▲疾风然后知劲草,盘根错节然后辨利器。▲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

▲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心信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

▲努力向学,尉为国用。▲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危难无所顾,威力无所畏。[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

▲事功者一时之荣,志节者万世之业。▲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

▲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学者贵知其当然与所以然,若偶能然,不得谓为学。

▲自己应为之事,勿求他人;今日应为之事,勿待明日。

▲古人进步最大的理由,是在能实行。能实行便能知,到了能知,便能进步。

▲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历任职务:

1900年1月————1905年8月20日 兴中会会长 英属香港 伦敦蒙难记

1905年8月20日——1912年8月25日 中国同盟会总理 日本东京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中国南京 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8月25日——1914年7月8日 国民党理事长 中国南京 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 1914年7月8日——1919年10月10日 中华革命党总理 日本东京 孙中山与宋庆龄结婚 1917年9月10日--1924年3月21日 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 中国广州 护法运动 1919年10月10日 – 1925年3月12 中国国民党总理 中国广州 中国国民党全国第一次代表大会

1921年5月5日 – 1922年6月16日 中华民国大总统(非常时期)中国广州 第二次护法运动

历史评价: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特别是在学医行医期间结识了不少国际友人华人华侨等为以后革命奠定了基础与支持。孙中山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国政府的革命家之一。由于孙中山早年即接受西方教育,认识西方世界较深,通晓外语,有医生学历,在中国内外都享有知名度;故被多数外国人视为革命领袖。而在国内,多数革命者也认为他的声望与能力足以成为革命组织的代表人物,也因此孙中山在武昌起义后顺利被选为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去世后,蒋介石领导他创建的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在名义上完成中国的统一。由于当时参与革命的主要领导人物,特别是蒋介石、汪精卫两人,均为孙培育出来的领导人物,故当时的国民政府当以孙为最高的精神领袖,并推举三民主义为治国的最高指导。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孙成为蒋介石之外,凝聚全国向心力的象征人物之一。国民政府与旗下将领也往往以“保障孙总理的革命成果”为号召,鼓动人民建设和将士作战。因此到战争中后期,孙中山很自然被推举为中华民国的国父。孙中山亦为中国政治经济现代化之重要阶段性人物。他较全面地整合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重要成分,包括宪政民主,人民主权(选举、罢免、创制、复决),权力分立制衡,与社会主义等等。另加上其个人认为有必要保留的中国传统制度机构——监察权与考试权,形成五权宪法学说。对西方重要思想在中国的普及,具有推动者的作用,促成西化民主派和共产主义派对中国未来建设的深入探索。而孙中山在其中采取某种折衷立场,却坚持共和民主之宪政体制,至今仍有其价值。

因此经历史证明孙中山确实是近代倡导共和革命,成功组织成分复杂的各种反满势力,并注入西方现代政治理论与宪政思想成分的领导人。孙中山与历代反抗封建王朝的农民起义英雄和同代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之显著不同之处在于:一是通过其他方式独到的认真学习和深入思考,将欧美资本主义制度之精华 6

与中国落后封建专制制度之国情相结合,从“以民为本” 的宗旨出发,不仅提出了“三民主义”基础学说,同时还就改造落后旧中国的伟大目标,从国体、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诸方面作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设想和规划,形成了系统化的革命理论;二是他自发动和组织革命伊始,终其一生,在领导整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程中,始终不渝地坚持彻底的反封建立场和坚定的革命方向,面对满清朝廷的通揖、反动军阀的围攻、帝国列强的威逼、维新保皇派的论战、阵营内部的叛乱、同党战友的分歧,在极其艰难充满风险的环境中,几番组织和改造革命政党,多次发动武装起义,“愈挫愈奋,再接再厉”,不屈不挠,战斗不息;三是他始终坚守“一心为公” 的崇高精神境界,从建立兴中会、同盟会,发动广州、惠州、黄花岗等十次武装起义,到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临时政府、举行二次革命,到组织和改造国民党、组建黄埔军校、实施国共合作,直至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抛却个人名利,大公无私,一生操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孙中山的理论学说、立场信念和品德情操,可说是独秀一枝,也正是由于孙中山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与革命理论的宣扬,才使得广大中国民众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走出对民主共和的“反动”政治思想认识误区,有力的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扩大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影响,使得民主共和深入人心。但是孙中山虽亦重视掌握领袖权力,但较具理想色彩,能为制度建设之需要而放弃政治资源。孙中山虽倡导武力推翻君主专制,武力弭平军阀割据,但使用之手段较为温和,善后措施较为宽容,不采彻底铲除之作法,与蒋介石或毛泽东等强调组织纪律而严厉惩处反对者不同。

孙中山之让位于袁世凯,是导致袁世凯窃国、革命政权旁落、共和制度倒退的起始成因,有些史论、史说由此引申出“孙中山一大失误”的评价,似乎顺理成章。然而,从客观现实来看,把此事件放在当时清末民初的历史大范围和社会大环境中考察,却自然而然地得出截然相反的评价——孙中山之让位于袁,不仅 7

不是失误或局限性,相反,是促成清帝退位和推翻封建专制制度,促使民主共和旗帜飘扬和革命思潮深入民心的一大历史功绩。

他所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被采纳为同盟会纲领。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同盟会的成立,有力地促进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但是他同样对当时旧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状态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特点尚缺乏深入的研究,他对袁世凯、段琪瑞、陈炯明、一类新旧军阀的两面派面目有失洞察,他对革命党内部严重的矛盾分歧团结乏力,他对建立革命军事力量的认识姗姗来迟等等,都是他个人思想行为的局限性。但是,与当时旧中国的历史大范围和社会大环境的客观现实相比照,他个人的这些局限性皆属局部性的和微不足道的失误,无碍于整个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方向大局和历史轨迹,更无损于他创立革命学说、领导革命运动和开创历史新篇的光辉形象。

所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未能彻底实现革命目标,是时代的局限和国情的制约,中国近代史上这场旧民主主义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正是这场轰轰烈烈和正义悲壮的革命,为其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作出了演示、提供了经验、准备了条件。故而,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孙中山先生有过一句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孙中山追逐世界潮流,结合中国情,在政治理论上提出了一些颇有新意的思想。第一,民族主义思想内容的发展民族主义是中国的传统思想;第二,民主政治思想的丰富。提倡“直接民权”批判“代议政体”,提出“权能分离”思想,提出训政时期的构想。当然,其思想也有局限性:经济思想切合国情不足。国家资本主义思想是研究西方社会经济的产物,对民生主义有两个办法: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节制资本”节制私人资本主义,发展国家资本主义不利于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原因:其一,当时中国近代工业极其落后,急需扶植民营工业,调动 8

人民大众的投资积极性。其二,当时国家财产极端困难,无法筹集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的大量资金。在政治谋略上的主要失误:缺乏摧毁传统的皇权专制主义思想的有效措施论战;革命三十年,为建立自己的革命军队,直到皇埔军校建立;整治活动也缺乏行之有效的谋略。理论基础:进化论,互助论。在思想方面主张道德政治。在政治活动方面,孙中山相信人类进化靠互助,而不是靠竞争;他不是从人类为追求利益、充满竞争的现实状态出发,而是从仁义道德互助的愿望出发,观察并解决实际问题。他看不到事物的复杂性,忽视了行之有效的军事政治谋略的建构。

总之,孙中山是一个伟大的革命领袖,他一生都在为革命事业做贡献,虽有一些在革命上的不足,但是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这些事无法避免的,故他是一个令人敬仰的革命前辈。参考文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高等教育出版社

国父的传奇人生:《天下为公——孙中山传》 „„„„„„„„„„„„„„„„„„ 华文出版社 李菁 著

《孙中山全传》 „„„„„„„„„„„„„„„„„„„ 江西人民出版社 李守鹏 汪鹏生 倪三好 著

2012年4月30日

下载近代史人物解读:一代奇人——梁启超(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近代史人物解读:一代奇人——梁启超(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近代史人物简介[优秀范文五篇]

    中国近代史人物简介1.林则徐:封建地主阶级代表。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者。 (1)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2)到达广州暗访密查,缉拿烟贩。(3)强迫外商交出鸦片二百多万斤。......

    中国近代史人物研究——蒋介石

    中国近代史人物研究论文 ——蒋介石 姓名:XXX 学号:XXX 系别:XXX 专业:XX 班级:XX 摘要: 20世纪的中国历史波澜壮阔,产生过很多叱咤风云的人物。这其中,毫无疑问蒋介石是非常重......

    三国演义人物对比解读

    谈《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对比 内容提要:对比是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在艺术创作中的具体运用,它是一种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技巧。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把对比手法运用得非常得......

    西游记人物解读——精辟版doc

    文学名著导读讲稿 题 目 西游记人物解读 学 院 教育科学学院 相信同学们都有了解过西游记,特别是86年版的老版西游记,堪称经典,大家应该都看过。其中温文尔雅的唐僧,神通广大的......

    人物外貌怎么写解读

    人物外貌怎么写 活动目的: 1 、学习人物外貌描写的写作方法,2、 掌握外貌描写的修改手法。活动准备 :外貌描写的例文各一篇。 活动过程:一、导课 。 1.教师:同学们,我们写人物时......

    《奋斗》剧中人物解读

    有争议,有看点,有炒作的噱头。于是,我趁着这次休假哪儿都没去就在家做宅女的当儿,从头至尾完完整整地看了一遍《奋斗》,并且有话要说,还不得不说。 说实话,看了开头两集,我气得想......

    2013最新热点人物素材解读

    2013最新热点人物素材解读 ○素材一郭敬明:少点敬畏之心 2012年,《咬文嚼字》杂志发动广大读者“围观名家博客”,专家和网友“咬”上了80后著名作家郭敬明。从他的博客中随机选......

    解读红楼梦人物5则范文

    十二金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李纨、妙玉、史湘云、王熙凤、贾巧姐、秦可卿。 十二丫环:晴雯、麝月、袭人、鸳鸯、雪雁、紫鹃、碧痕、平儿、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