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近代史论文之人物读后感之蒋经国
仕途,从这里开始
1引言
蒋经国,广受台湾人民尊敬,被认为是对台湾民主、经济、民生等各方面贡献最大的领导人。在台湾经济蓬勃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的同时,我们来探究这位集中国宫廷、苏联共产主义、美国民主价值、台湾岛经验四种文化于一身的传奇人物,究竟有着怎样的个人魅力和经历?他的早期仕途是否也是一帆风顺?该论文主要探究蒋经国30到40岁之间也就是他在大陆的仕途经历。本文的事例大多来自《亲历者讲述蒋经国》,采取以评论为主,事例为辅的立论方式。
2主体
曾经,蒋经国在我脑海中,仅仅为他是蒋介石的儿子,反对台独,希望统一的单薄形象;去年播放的影视作品建国大业,由陈坤饰演的蒋经国也只是带给我蒋的忧郁、一代枭雄的形象感觉。而前不久,当我涉猎了《亲历者讲述蒋经国》,他的形象顿时变得鲜活而圆润。我似乎理解、懂得了他的一腔抱负,他的正义凛然,当然还有他的无奈。
蒋经国出生于浙江奉化溪口,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南的柔情赐予了蒋经国知书达理、礼仪孝顺。他对父亲蒋介石的敬重可谓达到极致,这完全可以从之后蒋经国做重大决定时体现。蒋13岁时,作为一名爱国青年,顺应时代潮流,飞往苏联取经,求救国之道。苏联的13年把蒋经国塑造成了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正义感、有幽默感的青年。期间最有名的一件事是蒋经国写给父亲的蒋介石的公开信,指责父亲反革命。这是多么的勇敢啊,撇开苏联单
方面给蒋经国这位共产党员的压力,让一个孝顺之人公开指责父亲,并扬言要断绝父子关系,这已经让众人感到他是个正气凛然之人,中国有此辈必将最终获得革命的胜利。
当西安事变爆发,蒋经国带着妻儿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的怀抱。作为蒋介石的爱子,蒋介石对经国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他让党国元老教经国读书,而所教的文化大多为中国传统文化。很多人在受到外来文化的熏陶后,都会不自觉地偏向外来文化,喜欢标新立异,进而开始排斥本土文化。而经国在去苏联留学13年后,面对文化的冲击,仍然热爱并乐意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而且非常尊敬老师,值得后生学习、效仿。也许就是因为此段时间给了经国遐想未来的充裕时间,也为之后的仕途生涯积累了深厚的底蕴。
仕途的起步应该是从1937年9月开始。抗战的风声越来越紧,特别是上海沦陷后,杭州开始遭敌机轰炸。老蒋为了爱子的将来,让经国到后方江西避难,并且当个一官半职好让蒋氏王朝有个延续。当时江西省长熊式辉为了讨好老蒋,便让蒋经国当上了江西省保安处副处长。因为他是老蒋的儿子,身份的特殊让他变成特殊,蒋太子的称号也应运而生。其实副处长是个虚职,没有多少工作,但是蒋经国仍然对工作兢兢业业。有人叙述到:有一天清晨六时,他单独一人到驻防在南昌市区内的保安第一团去视察。他身穿便服,也不说明身份,到团部要求见团长,第一团的执勤官兵对这位新上任的副处长都不认识,就说:“时间这么早,团长还未起床,不会客。”蒋耐心地问:“团长何时会客?”“七点钟之后!”蒋说:“我在会客室等一等好吗?”卫士见
他不走,只好开了会客室的门让他进去,既不倒茶,也不去报告团长,蒋在会议室里一直等到八点,团长才姗姗来迟。第一团团长见蒋经国已经在此空等2个多小时,急的面红耳赤,坐立不安。而蒋经国当时对他并未加责备,说话客客气气,团长内心非常过意不去,从此他自动整顿团务,加强防卫。而其他团听说此事,也纷纷效仿。这个消息一传出去,街头巷尾传为佳话。
也许是受苏联文化的影响,蒋经国素来平易近人,在闲暇时经常下乡,不坐汽车,不带随从,穿着朴素,与普通老百姓一样,谁也看不出他是来头不小的人物。这一切令人倍感亲切,即使是几十年之后的读者也会被当事人的叙述所感动。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你对他随和真诚,他便会对你掏心掏肺。蒋经国就是这么一个人,这也是他之后能建立起自己庞大人脉的重要原因。
当刘已达下课,蒋经国临危受难,当上了江西省第四行政区专员兼保安司令,官职不容小觑,事业可谓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建设新赣南一时成为佳话,虽然建设新赣南在各种不利条件下最终夭折,但是,但是蒋经国的政治主张别具一格,注重青年军的培养,推崇集体婚礼,以除暴安良为口号,禁赌、禁烟、禁娼,力争建立五有社会,甚至人人都要求背诵《新赣南家训》,这是一场建家运动。从现代人角度看来,蒋经国的治家运动的确有不足之处,但是整个路线方针则是先进的,是高瞻远瞩的,他所反对的不正是我们现代人所深恶痛疾之事物吗?
是的,我们不能责怪一个30岁的人在建设新社会上没有任何过失
和不足。而所有这一切都将是今后执政的宝贵经历。
正当建设新赣南进行地如火如荼,三年计划加速进行时,蒋经国离开了赣南,也许是华北东北告急,危急江西,这里的种种猜测也值得我辈慢慢品味。而我认为,离开赣南是迟早的事情,而抗日的进行只是推进了离开的步伐。
之后发生了著名的上海“打虎”事件。当时,国民政府肆意印刷金币,通货膨胀格外严重,物价飞涨,商家囤货,百姓苦不堪言,就在上海人民处在水生火热中时,蒋经国采取了一些列措施,来控制经济。其中,蒋经国在以杜聿明为首的商人的压力下,依然决定大义灭亲,要不是蒋介石和宋美龄从中作梗,堂弟孔令侃想必也成为刀下魂了。而因此,政治扶持经济也就宣布了死刑。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蒋经国确实有一定的魄力,在各种压力下,他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到处抱怨。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出,蒋介石对蒋经国的限制,蒋经国,出于对父亲的尊重和爱戴,确实不能大展身手,鸿鹄之志也就暂时沉寂下来。立论
古人有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蒋经国在这段时间内事业不能说非常成功,也处处碰壁。然而,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蒋经国在大陆执政期间所积累的经验及养成的品质,不正是他在日后得到的一笔宝贵财富吗?“没有永远的执政党”的精辟言论在台湾也就有它的一席之地。“一次革命,两面作战”(革命不仅需要对外,更重要的是对自身内部的整顿)赢得了多少热血青年的赞同。我认为天将
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因此挫折真的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挫折带来的负面影响:意志的消磨,信心的破灭。只要一个人足够坚强,有强大的信念支撑,那么他失败后必定是勇敢地崛起,精彩的地创造辉煌,进而被人永久地铭记和怀念。蒋经国——作为国民党的领导人,在风雨中奋斗,接受人民的考验。蒋经国,凭借他独特的人格品质及魅力,包括他的爱国、正直、正气、敬业,平易近人,以及他独特的政治主张,创造着新的一片天!
第二篇:近代史之圆明园读后感
圆明园
圆明园,延续了几十年的话题,对我们来说依然那么清晰,或许应该说、沉痛。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必然为自己的祖国能创造如此雄伟的奇迹而自豪,但我们也不得不为他的毁坏而痛惜、而愤怒、而反思。
痛惜。课上看了视频,课后网上查了一些资料,圆明园的魅力绝不亚于世界上任何一座建筑,不说内容,单看修筑时间,一个半世纪的经营也无疑使他站到了世界的顶峰!5000多亩的园林土地上不仅汇集了中国江南的大部分园林胜景,还创造性地西方园林建筑,引用百度百科对圆明园的一段描述——“园中有宏伟的宫殿,有轻巧玲珑的楼阁亭台;有象征热闹街市 的“买卖街”,有象征农村景色的“山庄”;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 台、武陵春色等。可以说,圆明园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不仅如此,圆明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 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 类文化的宝库之一,也可以这样说,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馆。”这样的描述对于圆明园不但丝毫不过,却仍显得有些乏力,或许雨果的一首诗能让我们廖解安慰: 请您用大理石
汉白玉
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 用雪松做屋架
披上绸缎
缀满宝石
这儿盖神殿
那儿建后宫
放上神像
放上异兽 饰以琉璃
饰以黄金
饰以脂粉
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 添上一座座的花园
一方方水池
一眼眼喷泉 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 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
不管怎样,他的历史总是让我们的想象力,让我们的文字变得如此单薄,我们无法估量他的一切,脑海里只剩下一个字:美!然而现在只有剩下一座废墟的他,静静地躺在我们的都城,聆听百年沧桑。不知我们中国人,或许全世界的人都应该为这座世界博物馆级的园林毁灭而哀悼。
愤怒。就是这样一座园林,1860年的10月,为了暴利而来的英法联军彻底在洗劫圆明园后,一把火毁掉了。清室史料表明,圆明园内当时仅陈列和库存的欧洲各式大小钟表即达441件,劫后幸存的只有一件大钟。事后查缴被土匪抢走和侵略军“委弃道途”的一部分失散物件即达1197件,这充其量只不过是园内物件的千分之一二。据当时《泰晤士报》一则通讯称:“据估计,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万镑”。实际上,被英法侵略军抢走和破坏的物件,有很大一部分实属无价之宝。这摧残人类文化的滔天大罪,实在令人发指!这的确已经变成了历史,但我们也不得不表示我们的愤怒,殖民者们在创造自己的领地,得到所谓的“财富”的同时,毁灭了世界财富!
反思。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挨打!屈辱的近代史给了我们教训。主宰世界的不是牛顿,是达尔文!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从来都不只是生物界的原理,它一直左右着世界,1950年的朝鲜战争、1961年的越南战争、1999年的南斯拉夫战争„„我们必须警醒!虽然现在的新中国已经在国际上有了一定的分量,但是绝对不可放松,教科书、钓鱼岛、端午节、super junior、靖国神社„„我们依然危机四伏!
沧海桑田,风雨坎坷,伟大的祖国历尽磨难。我们肩负着跨世纪的历史使命,我们不甘心落后于前人,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行者留给我们不怕困难,开括前进的大无畏精神。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与未来,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的领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
莫忘国耻,振兴中华!
第三篇:山东交通学院近代史复习资料之人物篇
山东交通学院近代史复习资料 曾国藩清代民族英雄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符抚,晚号俟村老人等,福建省侯官人,是中国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1838年9月20日,湖广总督林则徐奏陈严禁吸食鸦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虎门硝烟。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841年6月28日,林则徐被贬新疆伊犁。
林则徐用心谋求兴国之道,是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思想家,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者。他十分注意了解和研究外部世界,最先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评价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2)近代中国始终面临两大主题:一是抵御列强侵略,捍卫国家主权;二是推翻封建统治,寻求符合世界潮流的富强之道。林则徐享有崇高地位,得到后人的尊敬和普遍赞誉,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他在认识和处理中国近代这两大历史主题上,走在了同时代人的前列。(3)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第一位带头起来反抗西方殖民主义侵略的民族英雄,是言行一致的爱国者。他领导的禁烟斗争,向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对鸦片烟毒的深恶痛绝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表明中国人民是一个酷爱自由、不畏强暴的民族,也揭开了中国近代
民主革命的序幕。
谭嗣同近代民主革命先烈
1,秋瑾(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字璇卿,号旦吾,浙江省绍兴)人,近代女民主革命志士,提倡女权, 2,秋瑾生于福建省厦门,留学日本后改名瑾,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7年1月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3月间回绍兴,与徐锡麟等创办明道女子学堂。3,1907年7月15日于浙江省绍兴古轩亭口英勇就义,得年31岁。着有《秋瑾集》。1930年于绍兴轩亭口建立了秋瑾烈士纪念碑,至今未变。
4,对于为推翻满清专制帝制、创立民国而英勇献身的女中豪杰秋瑾,孙中山和宋庆龄都曾给予很高的评价。1912年12月9日孙中山致祭秋瑾墓,撰挽联:‚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1916年8月16日至20日,孙中山、宋庆龄游杭州,赴秋瑾墓凭吊,孙中山称:‚光复以前,浙人之首先入同盟会者秋女士也。今秋女士不再生,而‘ 秋风秋雨愁煞人’之句,则传诵不忘。‛
袁世凯
1,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汉族,字慰亭,号容庵,项城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北洋新军的创始人,早年在朝鲜驻军,击败日军,归国后在天津小站督练新军。
2,清末新政期间推动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溥仪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统一国家,并当选为第一任中华民国大总统,选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在位期间袁世凯积极发展实业,统一币制,创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
3,1914年5月23日,袁世凯改革全国地方官制,1914年6月30日,袁世凯下令各省‚都督‛变‚将军‛。1916年建立年号为洪宪的中华帝国,未能成功。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因被孙中山带领的保路运动抗郁郁而死,时年57岁,同年8月24日正式归葬于河南安阳市。
4,功过影响:袁世凯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有功之人。袁世凯从1903年起在中国搞军事现代化,在华北组建了6个师的新军,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支新式军队。虽然袁有个人野心,也热望贯彻他自己在中国政体应该如何组织这个问题上所持的观点,但他还不是极端利己主义者,不要求别人屈从和谄媚。他冷酷无情,为了政治目的杀人如草菅。, 5,历史无情地嘲弄了袁世凯:他本来要追求世袭的绝对的独裁权力,结果却使他的一切既得权力都丧失殆尽。
中外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不少妄想扭转历史车轮前进的丑角,这类丑角没有一个不是以身败名裂而告终。袁世凯的历史又一次证明:凡是不顾社会历史发展的要求,违背人民意志而倒行逆施的人,无论他是多么骄横跋扈,显赫一时,其最后的结果必然是被抛入历史的垃圾堆。慈禧太后
1,慈禧太后(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玉牒全名‚叶赫那拉氏,安徽徽宁,出生于北京城,出身于满洲镶蓝旗,后抬入满洲镶黄旗的一个世袭官宦之家。清文宗咸丰皇帝的妃子,清穆宗同治皇帝的生母,以皇太后身分或垂帘听政或临朝称制,1861年至1908年间大清帝国的实际统治者。2,慈禧太后为独揽朝政大权,视载垣、端华、肃顺等赞襄政务王大臣为敌,联合恭亲王奕?发动北京政变,废除了八大臣,授奕?为议政王,慈安、慈禧开始垂帘听政。因此年为农历辛酉年,史称「辛酉政变」。
3,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又正值慈禧太后六十岁生日,慈禧不惜挪用海军军费重修颐和园,致使战败,割地赔款。光绪皇帝亲政,支持康梁变法。二十四年(1898年),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复垂帘于便殿训政」。囚光绪帝于瀛台,杀谭嗣同等六人于菜市口,取消一切新政。
4,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俄、美、英、法、日、德、意、奥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攻占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等逃往西安。《辛丑条约》签订后回到北京。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风起云涌。为抵制革命,慈禧太后又进行了假立宪,为期九年。但此时已74岁的慈禧太后,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二日,在光绪帝含恨死于瀛台的次日,也死于西苑仪鸾殿。5,慈禧当政的结果确实极多数得到负面评价。主要是中法战争后在许多清流文人眼中获得了胜利却仍要签订放弃越南的天津条约,以及甲午战争失败后令中国丧失重大利权的1895年《马关条约》、1901年《辛丑和约》等之缔结,以及1900年庚子拳乱之大祸。慈禧皇太后的执政及决策,于此二事件之发生,均有
不可推卸之责任。慈禧皇太后虽然在当时专制政治体制上非常干练,但其最高目的仍然是维系本身对中国的统治。吴佩孚
1,吴佩孚(1874年4月22日—1939年12月4日),字子玉,汉族,山东蓬莱人。
2,1898年投淮军,1906年任北洋陆军曹锟部管带,颇得器重,后升任旅长。护国讨袁运动兴起,随营入川镇压蔡锷领导的云南护国军。1917年7月,任讨逆军西路先锋,参加讨伐张勋复辟,同年孙中山组成护法军政府。
3,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吴曾多次通电反对在巴黎和会上签字,支持学生运动,颇得舆论的好评。11月吴与西南地方当局结成反段军事同盟。12月冯国璋病死。曹锟、吴佩孚继承了直系军阀首领的地位。
4,1920年5月,吴率军自衡阳北撤,布臵对皖军事。14日直皖战争起,在奉军配合下大败皖军。此后,直奉两系共同把持了北京政府。
5,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直军胜,奉军败退关外,吴佩孚成为北洋军阀的首要人物,操纵政局。
6,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起,吴任‚讨逆军总司令‛,前往山海关督战,为奉军及冯玉祥国民军所败。
7,1925年10月,浙江督办孙传芳发动反奉战争,吴出任‚讨贼联军总司令‛,派兵攻入河南,后与奉系沟通,南北夹击国民军。
8,1926年夏北伐战争起,吴从北方赶赴前方督战,在鄂南汀泗桥、贺胜桥连遭惨败。10月北伐军攻占武汉三镇,吴部主力被歼,从此一蹶不振。
9,1932年回到北平(今北京)。吴曾通电声讨溥仪充当伪满傀儡,拒绝日伪拉他下水。
10,1939年吴佩孚患牙病高烧不退。12月4日,日本牙医受命于土肥原谋杀吴佩孚,吴在牙医刀下当场身亡。时年65岁。国民党政府追认为陆军一级上将。11,吴佩孚一生饱读圣贤之书,人称儒帅。一生坚守三条信念:不敛财,不纳妾,失意后不进租界。这三条他都做到了。日本在侵华过程中不断拉拢他,都被他断然拒绝,抗战爆发后他积极为抗战出谋划策,虽然身陷日占区,但决不跟日伪同流合污,后在抗战期间病死。
吴佩孚维护民族大义,保持了晚节,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追赠为陆军一级上将。段祺瑞大家自己查查吧。徐向前
徐向前(1901年11月8日-1990年9月21日),原名徐象谦,字子敬,中国山西五台县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军事家、政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中唯一的北方人。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 广州起义
1927年8月1日,共产党在朱德、周恩来、叶挺等率领下发动南昌起义,第一次国共内战爆发。
南昌起义后,徐向前连夜转回武汉,又乘船到上海通过李楚白找到共产党组织,并被派往广州。
鄂豫皖苏区与前三次反围剿战争 第一次战略转移与川陕根据地
第二次战略转移 西路军突围
转战山西太行山区 进入河北平原 再战山东半岛 重返陕北后方
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
重组晋冀鲁豫军区部队与运城战役 临汾战役与晋中战役 太原战役
初期建设时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徐向前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徐向前指挥的经典战役(大多数是以少胜多)—— 名 称 年 月 兵力 敌兵力 歼敌数
01、杨平口战斗 1930.06 1200 1200 1200 02、花园夜袭战 1930.07 1200 1400 1400 03、四姑墩战斗 1930.08 红1师 共4个团 2个团大部又1个营 04、双桥镇战斗 1930.03 7000余 6000余 6000余
05、黄安战役 1931.11 3万 1师又1团又5个旅 1.5万余 06、商潢战役 1932.01 10个团 19个团 5000余 07、苏家埠战役 1932.03 2.2万 4万多 3万余 08、潢光战役 1932.06 3万 8个团近1万
09、西征转移之战 1932.10 2万余 30万 1万余
*(红四方面军突围时兵力2万余人,转战千里到达四川后还剩1.5万人,最大限度地保存了红军骨干)
10、反三路围攻 1933.02 1.8万 7万 2.5万
11、仪南战役 1933.08 9军及31军一部 田颂尧部 3000余
12、营渠战役 1933.09 9军、30军及4军一部 2万余 3000余
13、宣达战役 1933.10 10余个团 6个团 俘4000余
14、反六路围攻战役 1933.11 8万 25万 8.5万
15、强渡嘉陵江战役 1935.03 4个军 川军50余团及胡宗南1师 1万余
16、土门战役 1935.05 8万 17万余 1万余
17、包座战役 1935.08 30军及4军10师 守敌1个团及49师 5000余
18、响堂铺战斗 1938.03 129师3个团 2汽车中队及掩护队 400余(及180辆汽车)
19、临汾战役 1948.02 5.3万 2.5万余 2.5万余 20、晋中战役 1948.06 6万 13万 10万
21、太原战役 1948.10(6万-8万-10万-25万)(8万-10万-8万-7万)13.5万余
对徐向前军事才能的评价——
运筹帷幄,指挥有方,智勇兼备,果断灵活,善于以弱敌强,以少胜多,运动歼敌(中共中央)
林彪
林彪(1907年12月5日-1971年9月13日),原名育蓉,字阳春,号育容。湖北黄冈人,中国现代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代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曾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中共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组成反党集团,有预谋地诬陷、迫害党和国家领导人,阴谋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失败后出逃苏联,于蒙古温都尔汗坠机身亡。1972年7月28日,中共官方公布前中共中央副主席林彪死讯。5 主要战役
5.1 龙冈伏击战
5.2 黄陂草台岗伏击战
5.3 飞夺泸定桥激战腊子口 5.4平型关战役
5.5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 5.6 辽沈战役 5.7平津战役 5.8 衡宝战役 5.9 广西战役 5.10 海南岛战役
蒋介石评价林彪时说:‚当代韩信‛
中华人毛泽东与林彪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评点林彪时说:‚林彪这个娃娃不仅有能力,而且是一代天才。像他这样的人,不仅能打巧仗,还能把整个局势都装在脑子里,将来我们的军队就需要这样的人来指挥 孙中山
1,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9时30分),本名孙文,谱名德明,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 2,孙中山出生在广东香山翠亨村(今广东中山),是中国政治家、医师、革命家、中华民族主义者。其流亡日本时,曾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化名‚中山樵‛,之后转化成为后世常用的‚孙中山‛惯称。曾任中国国民党总理、第一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等职,亦为三民主义思想的创建者。1892年7月23日,孙中山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在北京逝世,陵墓位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3,主要事迹
(1)1894年11月,孙中山从上海去檀香山,组织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1895年2月,建立香港兴中会。同年10月,兴中会密谋在广州起义,事泄失败(2)1905年8月,孙中山与黄兴等人,以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为基础,在日本东京创建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他所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宗旨被采纳为同盟会纲领。《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孙中山成为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臶。他领导的对改良派的批判,为辛亥革命的爆发作了有力的思想准备。
(3)从1906~1911年,同盟会在华南各地组织多次武装起义,孙中山为起义
制定战略方针,并在海外奔走,为起义筹募经费。各次起义都因缺乏群众基础、组织不够严密而失败,但革命党人前仆后继,英勇战斗,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给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特别是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黄花岗之役,在全国引起了巨大震动。
(4)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孙中山在美国得知消息后,于12月下旬回国,即被17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就职,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年2月12日,清朝宣统帝(溥仪)被迫宣布退位。中国结束长达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国。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3年3月,袁世凯刺杀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孙中山主张武力讨袁;7月发动二次革命,失败后再度出亡日本。1914年6月,孙中山在东京组织中华革命党。
(5)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孙中山主持了大会。大会通过新的党纲、党章,在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选出有中国共产党人参加的中央领导机构。在大会通过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孙中山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充实了反帝反封建的内容。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和革命事业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长州岛创立陆军军官学校,为建立革命军队打下基础。
(6)孙中山在1925年3月12日逝世前夕签署的遗嘱。
阐明他实行三大革命政策,坚持反帝爱国事业的坚定信念,表示希望中苏两国在争世界被压迫民族自由之大战中,携手并进,取得胜利。孙中山还诚挚地请宋庆龄代他到苏联访问,以实现他的遗愿。孙中山的遗嘱显示了他的爱国反帝和坚持三大政策的伟大革命精神。蒋介石
1,蒋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名中正,字介石。生于清朝末年浙江省宁波府奉化县。国民党当政时期的党、政、军主要领导人。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国民党政府总统等职务。1927年9月28日,蒋介石东渡求婚。1937年8月12日,蒋介石任海陆空军大元帅,1949年国民党和共产党内战失败后退守台湾,1975年逝世于台湾台北的住所士林官邸内。
2,主要思想:批评西方经济学的‚个人主义‛,认为中国经济学应是养民与保民。主张国家主导经济,反对经济自由放任,批评杜绝个人经济自由的马克思主义。重视控制军队,认为有军则有权,有军就有党,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在军队建设上,强调精神建军,重视军官培养,注意吸收外国军事制度和军事技术,发展空、海军和机械化部队 3,事迹概述
1908年赴日本并加入同盟会,1924年担任黄埔军校校长;1926年蒋介石先后制造‚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4.12事件‛,打击共产党和革命势力。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
1928年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继续进行新军阀混战。1931年 ‚9〃18‛事变后,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围攻红军革命根据地。1936
年‚西安事变‛后,被迫接受抗日主张,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1938年任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
抗日战争期间,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发动了‚皖南事变‛
在1937年—1945年期间,蒋介石成为中国最高抗战统帅,蒋介石领导200多万国民革命军坚持8八年抗战,蒋介石纵有千错万错,也不应该将其丑化矮化,也不应该将其全盘否定,蒋介石虽然有其过失之处,但仍不失为民族的领袖,不夸张地说,蒋介石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伟人;1943年参加美、英、中三国领导人参加的开罗会议。抗日战争胜利后,与中共代表团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1946年撕毁《停战协定》、《政协决议》,命令进攻共统区,召开制宪国民大会,通过宪法。1948年召开第一届国民大会,当选中华民国政府第一任总统。
1949年,蒋介石父子退居台湾之后一直反对台独,反对美国分裂、‚托管‛台湾。
纵观中国近现代史,如果没有蒋介石,当时中国的台湾、东北被日本占领,中国将被各地军阀分割小国家,当时在中国当时唯一可以控制有全国各地军阀、中央军、黄埔系、准嫡系和嫡系拥有几百万军力的国民政府党、政、军非蒋介石,没有第二人,所以蒋介石的存在促进了中国领土完整的重要作用。张学良-国民革命军将领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5日),字汉卿,号毅庵,中华民国陆军元帅,中国奉天省(今辽宁)海城人,生于台安县桑林,人称‚少帅‛,奉系军阀领袖张作霖之子,‚民国四公子‛之一。
2,先于奉系军中担任要职,‚皇姑屯事件‛之后,继任为东北保安军总司令,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坚持‚东北易臶‛,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曾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二次合作。西安事变以来,遭蒋介石、蒋经国父子软禁长达五十余年。2001年10月15日逝世,享年101岁。墓地座落在美国檀香山附近日本寺院的山腰间,人称‚神殿之谷‛。
3,张学良有功有过,但终究功大于过,张学良是现代爱国主义者的典范,他为祖国和平统一,为东北的建设,为抗日复土的民族解放大业所立下的丰功伟绩,以及那种心地纯洁的爱国主义和举世罕见的牺牲自我精神将永垂青史。是让中国从内战走向了联合抗日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国人民内部的团结,为中国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四篇:近代史之读书笔记
学院:外国语学院
学号:2009154329
姓名:骆小林
班级:09英教三班
读书笔记:宋庆龄传记
一、提纲:
1.介绍宋氏家族三姐妹
2.姐妹情深留学海外
3.宋庆龄与孙中山
4.基金会和爱国主义奉献精神
5.我的感悟
中国近代史,“四大家族”是我们绕不开的话题,而宋氏家族,则是其中极重要的一分子。宋氏家族尤以“宋氏三姐妹”最为著名,大姐宋霭龄嫁给了国民党行政院院长孔祥熙,二姐宋庆龄嫁给了“国父”孙中山,小妹宋美龄则成为风光无限的蒋介石夫人数十年。宋庆龄嫁给孙中山。宋庆龄戴着“国家荣誉主席”的桂冠走完了近九十年的人生旅途„„
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父亲宋耀如是她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宋庆龄从小特别喜爱学习英语和文艺,曾参加学校的话剧排演和游艺会演出,演技颇受赞扬。在国内中西女塾的学习中,她的成绩为留学做了充分的准备。
1907年,姐妹俩来到美国,开始了留学生涯。一年后,宋庆龄顺利地考上了威斯理安女子学院的文学系,她喜欢阅读成年人的小说和各类政治历史作品,这远超出了同年龄层次普通女孩的口味,而总是跟在她身旁的美龄则爱读《兔子彼得》之类的童话。少年时代,她即负笈异域,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使她对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满怀憧憬。父亲源源寄来的书信与剪报资料,在她的心中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架起了桥梁。
如果说宋美龄是因为年龄小,而在威斯理安颇受关注的话,那么宋庆龄则是因为她娴静美好的气质而受到人们的欢迎。两朵姐妹花,一朵是灿烂的雏菊,一朵则是香味悠长的百合。宋庆龄爱思考,学习用功,又有理想,写的作文在整个班上是最好的,她还在校刊上发表过许多文章,如《留学生在中国之影响》、《近代的中国妇女》,这些都反映她关心中国革命、妇女命运的进步思想、拥护共和,是一名十足的革命拥护者。她在留学期间结交了许多好友,因此也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
留学生涯使三姐妹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而威斯理安学校最重要的是对她们人格成长的影响。她们接受到的熏陶是“宁静的高尚气质,是体谅他人,是 1
正直为人,是知识上的钻研,是交换人生所必要的观念和理想”,使她们摆脱了深锁闺阁的传统命运,成为新时代妇女的表率,成为20世纪中国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三姐妹都对母校的培养感念至深,并先后向学校进行了几次捐赠。
1894年,孙中山在宋家第一次见到了一岁多的宋庆龄,谁也不知道,21年以后,宋庆龄会不顾父母反对,和她相差27岁的“革命之父”孙中山结为夫妻。1913年9月16日,她从美国前往日本横滨与姐姐宋霭龄团聚,也恰恰是此时,宋庆龄在姐姐家中遇到了孙中山,这一次邂逅决定了他的一生。其实,除了年龄差距悬殊外,孙中山还有过家室,所以这是一桩在宋家家长看来颇为不合适的婚姻,殊不知,正是宋庆龄与孙中山的婚姻,两人相濡以沫,为革命献身,开启了宋氏家族的传奇篇章,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走向。宋庆龄先生是宋家离经叛道的“黑羊”,可她又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受人尊敬的女性,她为中国人民的民主与富强奉献了一生。
而为纪念宋庆龄而崛起的宋庆龄基金会,又是一项崇高而神圣的的事业。宋庆龄置身于这项事业,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始终遵循“增进国际友好,促进祖国统一,发展少儿事业”三项宗旨,得到了海内外友好组织和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在国内外都取得了可惜的成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作为一名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爱国主义战士,爱国成了她全部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她把自己的民主思想带到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实践中,启示我们只有凝聚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才能克服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才能众志成城,抗战到底!
年近暮年,身体虚弱。1981年5月14日,身为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的宋庆龄患的冠心病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恶化。1981年5月29日20时18分病逝于北京。宋庆龄先生的父母安葬在“薤露园”时期的万国公墓,1981年初,病中的宋庆龄表示病故后葬在父母墓的东侧即可。而在十年浩劫中,宋氏夫妇墓地严重受损,几经周折,修复了宋氏墓地,后修建了宋庆龄陵园,纪念宋庆龄同志。
爱国主义贯穿抗日战争,是民族之魂,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光辉旗帜,是推进社会主义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五十六个民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当代,除了学习宋庆龄对于知识和人民的热爱,我们仍应该继承这种伟大的思想,学习宋庆龄赤诚的的爱国主义热忱、执着的社会主义信念,无私无畏地为中国的独立富强和人类进步事业不懈奋斗,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第五篇:近代史之中国同盟会
谈谈对中国同盟会的认识
一、同盟会成立的历史背景
1、外部条件:
(1)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瓜分中国的狂潮加深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到1911年辛亥革命的七十年间,世界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了多次侵略战争,战争的结果。均以帝国主义列强的胜利和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帝国主义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除割地赔款以外,还在中国掠取了许多特权,如通商、传教、驻兵、开矿、设厂、筑路以及划分势力范围等等,其中掠夺路矿权,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落后。这样帝国主义的侵略魔爪就直接伸进了中国的内部,干涉中国的内政,特别是1900年义和团运动失败以后所签订的辛丑条约,更使中国完全置于帝国主义的宰割之下,清政府完全成了“洋人的朝廷”,帝国主义“以华制华”扶植清政府。中国社会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2)西方的民主思想和启蒙思想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国人思想的解放和进步
2、内部条件
(1)矛盾激化: 晚清政府的腐败统治使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并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3)阶级基础:国内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4)思想条件: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5)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1894年,由孙中三组
织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1904年,由黄兴、宋教仁组织在长沙建立华兴会;1904年由蔡元培组织在上海建立光复会;1906年由刘静庵组织在武昌建立日知会
(6)人为因素:孙中山和黄兴等人的努力
(7)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先后失败,革命任务落在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上
(8)时代要求:革命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二、中国同盟会成立
1905年8月;地点:日本东京;领导人:孙中山、黄兴、宋教仁
三、同盟会的主要革命活动
1.在思想战线同改良派展开原则的斗争,即空前规模的论战,批驳了保皇谬论,广泛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
2.在群众反清斗争的推动下,多次策划武装起义,包括黄冈起义、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为辛亥革命打下了必要的基础,提供了必需的条件
3、提出了一个顺应历史潮流的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政纲
4:同盟会在国内外建立组织,筹集经费,联络华侨、会党,争取新军等方面都作了大量的工作
四、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1内容: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三名主义)(1)“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有两层意思:一是推翻清朝的统治,废除清朝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二是独立,即推翻作为帝国主义走狗的清朝,暗寓了反帝意愿。需强调:“反满”是指反对清朝统治者及其特权,非所有满族人;“反帝”旗帜不鲜明,只把对帝国主义的仇视集于其代理人满族统治者身上,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2)“创立民国”,有三层意思:一是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帝制;二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三是防止封建君主制复辟。需强调:这一主张不仅批判了保皇派君主立宪的谬论,也打破了(3)“平均地权”,孙中山想通过“核定地价”,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资产阶级的“土地国有”。这种通过“核定地价”在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条件下,实现土地国有来解决土地问题,实际上是做不到的,但它表明资产阶级已开始注意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符合历史要求的。
2性质: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第一次公开提出摆脱民族危机、建立符合本阶级要求的国家的设想,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革命纲
五、对同盟会的评价:
中国同盟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成立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活动进入新阶段。从其自身的各方面来看,这个正规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远非先前的革命团体所可比拟。
1、功绩
(1)同盟会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确认为斗争纲领。这个纲领,不仅要推翻现存的政权,宣布两千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的废除,而且要建立资产阶级的共和政体。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制度,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象这样的革命纲领,在中国历史上它还是第一次。其革命意义巨大。(2)同盟会在组织方面也大有改进。它效法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政党,组织机构采取了三权分立的原则,设立了评议、司法、执行三部,总理则由会员每四年公举一次。秘密会社的封建宗法习气彻底消除,同盟会具有了近代政党的形态。(3)同盟会员的骨干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作为其所隶属阶级的政治思想代表,他们胜任政治指导者的角色。大量的革命知识分子加盟,增加了同盟会的能量和活力,同时,也密切了同盟会与国内的联系。
(4)在同盟会内部形成了以孙中山为首的领导集团。这个领导集团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基本上承担起领导的重任。事实表明,近代政治运动要求领导是群体而非个人。
(5)同盟会制定了比较完整的方针和政策。1906年秋冬,孙中山与黄兴、章太炎等起草了同盟会的《革命方略》。它包括八个重要文件:《军政府宣言》(通称《同盟会宣言》)、《军政府与各处国民军之关系》、《招军章程》、《略地规则》等。这些文件供各地革命党人武装起义时应用,成为革命党人在斗争中所遵循的准则。
(6)同盟会是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政党。除本部外,同盟会在国内设置了东(上海)、西(重庆)、南(香港)、北(烟台)、中(汉口)五个支部以及隶属于各支部的各省分会。在国外,设置了南洋、檀香山、欧洲和美洲四个支部。仅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加盟者就达万人。
(7)同盟会,是辛亥革命的主要组织者。在民主革命浪潮汹涌澎湃的年代,它不愧为“革命之中枢”,同盟会的建立有力地推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同盟会的组建成为革命新高潮的起点。
2、局限性
同盟会毕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而且是在中国资产阶级发展还不很成熟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资产阶级政党。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因而在它的全部革命活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表现出许多的弱点(1)同盟会带有它所代表的阶级的软弱性及其他缺陷,并表现为自身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芜杂涣散。不少同盟会会员对三民主义纲领缺乏全面的理解和信仰,他们实际上是“一民”主义者或“二民”主义者。这种政治上、思想上的不统一,严重削弱了同盟会的战斗力。同样,组织上的涣散现象也是明显的。
(2)同盟会没有建立一支由自己控制指挥的革命武装。同盟会曾发动了十次武装起义。每次都把主要力量放在联络国外华侨、国内会党和驻防新军方面。同盟会的革命家们对会党和新军的革命性认识不足,不深入到他们中去做艰苦的工作,而只是利用他们。同盟会从它一开始就很重视革命暴力,但它却不懂得怎样组织和使用革命暴力。这充分说明,同盟会是一个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的和不成熟的革命党。
(3)同盟会没有很好解决革命的前途问题。参加同盟会的人,主要是由知识分子、华侨对残酷的民族压迫的反抗,至于民主共和的观念在他们的头脑中是十分淡薄的
(4)同盟会没有发动和依靠广大的农民群众。农民问题在中国始终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根本问题。同盟会的革命家们在这个问题上无论从理论上 或实践上都没有很好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