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之青年运动史感受

时间:2019-05-12 07:04: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近代史之青年运动史感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近代史之青年运动史感受》。

第一篇:近代史之青年运动史感受

近代史之青年运动史感受

一学期转瞬即逝,在这一学期中通过学习,我进一步了解了有关青年运动的历史,同时我深深地被这一群走在时代前列的热血青年所震撼和感动,其中最令我感动、印象最深刻的是“五四运动”和“大跃进”。当代青年要肩负起历史使命,就要勤于学习。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更加需要发扬五四先驱们倡导的科学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引,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科学文化的武装。要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和本领,都需要下苦功夫学习。青年一代也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和社会前进的步伐,为此就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习学习再学习。青年处在学习的关键时期,一定要珍惜大好时光,发愤学习,刻苦钻研,打牢人生成长进步的根基。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战败。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合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5月2日下午,获悉和会拒绝中国要求的消息,北京国民杂志社的各校学生代表在北大西斋饭厅召开了紧急会议,讨论对付方法,高工学生代表夏秀峰当场咬破手指写下血书。会议决定5月3日在北京召开学生大会。会上北大学生谢绍敏当场咬破了中指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十分悲壮。

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高等师范学校等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冲破军警的阻挠到天安门前集会演讲后举行游行示威,提出了“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遭到军警镇压,并逮捕了学生代表。学生游行活动受到广泛关注,各界人士给予支持,五四运动在全国迅速扩展,由学生罢课到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席卷全国。28日,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对德合约上签字,至此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五四运动中的青年爱国、有民族、不畏强权,用生命点燃未来,唤起了民族的觉醒,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勇敢坚持甚至舍弃生命。五四运动精神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体现,我在历史中看到满腔热血的青年。

五四运动的影响是很深远的,为了纪念五四运动,传承五四精神,我们还常常举办一系列活动——一如“五四青年歌手大赛”等活动,现在我们青年同样走在时代的前列,积极参加抗震救灾,积极参加西部建设,积极参加北京奥运志愿者服务,积极参加迎世博志愿者队伍,我在现实中看到了活力四射、多才多艺、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年。尽管生活在两个不同的时代却拥有同样的品质,同样的“五四精神”,任何时代的青年都忘不了“五四精神”,都受到“五四运动”的深深影响。

青年是满怀热情的,但有时他们的热情往往被人所利用做了错事,“大跃进”就是其中的典型。

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条总路线一方面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等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长期贫穷落后的现实使人们急于摆脱困境,以求国家早日富强,但另一方面却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处于时代先锋的青年的自然地走在了“大跃进”的前方,在“大跃进”中青年表现了极高的热情,做了很多好事,但也做了一些蠢事错事,这种违背客观规律,人为掀起的“大跃进”并未使青年的向往如愿以偿,带给他们的却是困惑和苦难。

爱国不能单靠自己的一腔热血,更需要的是理性,我们必须明白只有将理性和感性结合才能做到真正的爱国,而不会被坏势力所利用。

我不仅想到几年前小泉参拜靖国神社,顿时极少数隐藏于我国的敌对分子开始利用青年的热情挑起事端,有些青年四处高喊“抵制日货”的口号,有些甚至集会上街游行,见日货就砸,导致了一部分地区政治的动荡,交通阻塞,也影响了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其实,社会已经发展,我国已不是当初的闭关锁国,而是已经融入了经济全球化的大家族,经济互相依赖,谁也离不开谁,单纯的抵制日货反而会导致中国经济下滑,失业人员上升,政局变得更加动荡„„无论从哪方面观察我们应当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学会理性爱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的更好更快发展。

让我们更好地了解青年运动史,更好地解读,更理性地爱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承担起振兴中华的责任,使我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

第二篇:青年运动史感受

学青年运动史感受

一学期转瞬即逝,在这一学期中通过学习,我进一步了解了有关青年运动的历史,同时我深深地被这一群走在时代前列的热血青年所震撼和感动,其中最令我感动、印象最深刻的是“五四运动”和“大跃进”。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战败。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合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5月2日下午,获悉和会拒绝中国要求的消息,北京国民杂志社的各校学生代表在北大西斋饭厅召开了紧急会议,讨论对付方法,高工学生代表夏秀峰当场咬破手指写下血书。会议决定5月3日在北京召开学生大会。会上北大学生谢绍敏当场咬破了中指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十分悲壮。

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高等师范学校等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冲破军警的阻挠到天安门前集会演讲后举行游行示威,提出了“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遭到军警镇压,并逮捕了学生代表。学生游行活动受到广泛关注,各界人士给予支持,五四运动在全国迅速扩展,由学生罢课到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席卷全国。28日,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对德合约上签字,至此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五四运动中的青年爱国、有民族、不畏强权,用生命点燃未来,唤起了民族的觉醒,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勇敢坚持甚至舍弃生命。五四运动精神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体现,我在历史中看到满腔热血的青年。

五四运动的影响是很深远的,为了纪念五四运动,传承五四精神,我们还常常举办一系列活动——一如“五四青年歌手大赛”等活动,现在我们青年同样走在时代的前列,积极参加抗震救灾,积极参加西部建设,积极参加北京奥运志愿者服务,积极参加迎世博志愿者队伍„„,我在现实中看到了活力四射、多才多艺、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年。尽管生活在两个不同的时代却拥有同样的品质,同样的“五四精神”,任何时代的青年都忘不了“五四精神”,都受到“五四运动”的深深影响。

青年是满怀热情的,但有时他们的热情往往被人所利用做了错事,“大跃进”就是其中的典型。

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条总路线一方面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等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长期贫穷落后的现实使人们急于摆脱困境,以求国家早日富强,但另一方面却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处于时代先锋的青年的自然地走在了“大跃进”的前方,在“大跃进”中青年表现了极高的热情,做了很多好事,但也做了一些蠢事错事,这种违背客观规律,人为掀起的“大跃进”并未使青年的向往如愿以偿,带给他们的却是困惑和苦难。

爱国不能单靠自己的一腔热血,更需要的是理性,我们必须明白只有将理性和感性结合才能做到真正的爱国,而不会被坏势力所利用。

我不仅想到几年前小泉参拜靖国神社,顿时极少数隐藏于我国的敌对分子开始利用青年的热情挑起事端,有些青年四处高喊“抵制日货”的口号,有些甚至集会上街游行,见日货就砸,导致了一部分地区政治的动荡,交通阻塞,也影响了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其实,社会已经发展,我国已不是当初的闭关锁国,而是已经融入了经济全球化的大家族,经济互相依赖,谁也离不开谁,单纯的抵制日货反而会导致中国经济下滑,失业人员上升,政局变得更加动荡„„无论从哪方面观察我们应当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学会理性爱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的更好更快发展。

让我们更好地了解青年运动史,更好地解读,更理性地爱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承担起振兴中华的责任,使我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三篇:中国近代史感受

浅谈中国近代史感受我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按照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不断地向前发展着,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是,到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这种独立发展的进程中断了,资本主义列强用大炮、鸦片和廉价的商品,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并逐步和中国封建统治者勾结,来实现他们独霸中国的目的。从此,中华民族成了一个被压迫的民族。大大小小的战争,不断爆发,中国曾一度变得支离破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官僚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伟大胜利。历史不应该忘记,历史也不应该被忘却。从幼时发蒙那天起,重复在我耳畔的,便是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的道德逻辑,而正视如钉在板上的历史,更多的却是与长年所习教义不甚一致的悲剧。为了到哪都说不清白的毒品走私,竟明火执仗地打上人家,天下邪恶之最,可居第一;把图财害命的强盗拒之国门之外,应是最天经地义的正当之举,可结果总是邪恶者揣着占地索款的条约凯旋,正义者屈辱地舔怃着流血的创伤。广大农民为获得生存的空间,衣食的饱暖,揭橥天下第一家,共享太平的义旗,也是顺呼天而应呼人之事;而为了少数人的骄奢淫逸,把万千生灵残杀在血泊之中,这与正义何其相悖,可是道德逻辑依旧没有显示灵光。中华民族,是个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民族;一直以来,我都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虽然,在近代,我们的祖国忍受了太多的蹂躏、承受了太多的折磨,我们的国民被列强所歧视、侮辱,但,我依然深爱着他们。这种爱,包含着辉煌、包含着屈辱;包含着惜弱、包含着图强。这种爱,没有什么原因,却有千万个理由。这种爱,已经深深的植根于我的心中。这种爱,给了我无形的强大动力,使我们每个有良知、有责任的华夏儿女,为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为了洗却积压于胸的愤怒,为了我们的子孙不再有我们的尴尬,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都应努力的奉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没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没有一个繁荣的民族,作为个人,不论怎样,都逃不掉先辈的遭遇。在中国人的心中,被刺伤最深的,是我们的学生、近邻、狂妄自大而又狭隘的日本国。他们在我们国土上的兽行,已经深印我们脑海;他们对我们国民的敌视,更使我们愤慨。我相信,倘若现在谁要是能把日本给消灭了,那他将是中华民族的大英雄,遗憾的是,我们不能那样做。我们不能左右狭隘民族的狭隘观念,我们也不能忘却被称作支那猪的黑色的烙印。我们无法报复,更不能侵略。我们能做的,只能是,记住那段可耻的岁月,努力的发展我们的祖国,使他不再积贫积弱,不再任人宰割。经历了屈辱,便知道了灾难的沉重。现在,我们的祖国走出了阴霾,我们的人民,正在把伤口轻轻的掩埋;我们日益的强大,但绝不狭隘,我们尽力的丢掉过去,但绝不忘记历史;我们的民族,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但绝不去奴役;我们的人民,有着博大的胸怀,但也绝不会一味的容忍。为了那屈辱的岁月,我们将紧紧的团结;为了那屈辱的岁月,我们将发奋的努力;为了那屈辱的岁月,我们不再沉默;为了那屈辱的岁月,我们都更加深爱我们的祖国。中国人民一直没有停止过探索的步伐,康有为、梁启超,还是孙中山,都在这条路上奋不顾身探索过,有着新的思想、新的领导阶级。更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有了更好的发展,更明的道路。

第四篇:近代史之读书笔记

学院:外国语学院

学号:2009154329

姓名:骆小林

班级:09英教三班

读书笔记:宋庆龄传记

一、提纲:

1.介绍宋氏家族三姐妹

2.姐妹情深留学海外

3.宋庆龄与孙中山

4.基金会和爱国主义奉献精神

5.我的感悟

中国近代史,“四大家族”是我们绕不开的话题,而宋氏家族,则是其中极重要的一分子。宋氏家族尤以“宋氏三姐妹”最为著名,大姐宋霭龄嫁给了国民党行政院院长孔祥熙,二姐宋庆龄嫁给了“国父”孙中山,小妹宋美龄则成为风光无限的蒋介石夫人数十年。宋庆龄嫁给孙中山。宋庆龄戴着“国家荣誉主席”的桂冠走完了近九十年的人生旅途„„

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父亲宋耀如是她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宋庆龄从小特别喜爱学习英语和文艺,曾参加学校的话剧排演和游艺会演出,演技颇受赞扬。在国内中西女塾的学习中,她的成绩为留学做了充分的准备。

1907年,姐妹俩来到美国,开始了留学生涯。一年后,宋庆龄顺利地考上了威斯理安女子学院的文学系,她喜欢阅读成年人的小说和各类政治历史作品,这远超出了同年龄层次普通女孩的口味,而总是跟在她身旁的美龄则爱读《兔子彼得》之类的童话。少年时代,她即负笈异域,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使她对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满怀憧憬。父亲源源寄来的书信与剪报资料,在她的心中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架起了桥梁。

如果说宋美龄是因为年龄小,而在威斯理安颇受关注的话,那么宋庆龄则是因为她娴静美好的气质而受到人们的欢迎。两朵姐妹花,一朵是灿烂的雏菊,一朵则是香味悠长的百合。宋庆龄爱思考,学习用功,又有理想,写的作文在整个班上是最好的,她还在校刊上发表过许多文章,如《留学生在中国之影响》、《近代的中国妇女》,这些都反映她关心中国革命、妇女命运的进步思想、拥护共和,是一名十足的革命拥护者。她在留学期间结交了许多好友,因此也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

留学生涯使三姐妹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而威斯理安学校最重要的是对她们人格成长的影响。她们接受到的熏陶是“宁静的高尚气质,是体谅他人,是 1

正直为人,是知识上的钻研,是交换人生所必要的观念和理想”,使她们摆脱了深锁闺阁的传统命运,成为新时代妇女的表率,成为20世纪中国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三姐妹都对母校的培养感念至深,并先后向学校进行了几次捐赠。

1894年,孙中山在宋家第一次见到了一岁多的宋庆龄,谁也不知道,21年以后,宋庆龄会不顾父母反对,和她相差27岁的“革命之父”孙中山结为夫妻。1913年9月16日,她从美国前往日本横滨与姐姐宋霭龄团聚,也恰恰是此时,宋庆龄在姐姐家中遇到了孙中山,这一次邂逅决定了他的一生。其实,除了年龄差距悬殊外,孙中山还有过家室,所以这是一桩在宋家家长看来颇为不合适的婚姻,殊不知,正是宋庆龄与孙中山的婚姻,两人相濡以沫,为革命献身,开启了宋氏家族的传奇篇章,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走向。宋庆龄先生是宋家离经叛道的“黑羊”,可她又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受人尊敬的女性,她为中国人民的民主与富强奉献了一生。

而为纪念宋庆龄而崛起的宋庆龄基金会,又是一项崇高而神圣的的事业。宋庆龄置身于这项事业,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始终遵循“增进国际友好,促进祖国统一,发展少儿事业”三项宗旨,得到了海内外友好组织和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在国内外都取得了可惜的成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作为一名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爱国主义战士,爱国成了她全部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她把自己的民主思想带到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实践中,启示我们只有凝聚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才能克服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才能众志成城,抗战到底!

年近暮年,身体虚弱。1981年5月14日,身为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的宋庆龄患的冠心病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恶化。1981年5月29日20时18分病逝于北京。宋庆龄先生的父母安葬在“薤露园”时期的万国公墓,1981年初,病中的宋庆龄表示病故后葬在父母墓的东侧即可。而在十年浩劫中,宋氏夫妇墓地严重受损,几经周折,修复了宋氏墓地,后修建了宋庆龄陵园,纪念宋庆龄同志。

爱国主义贯穿抗日战争,是民族之魂,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光辉旗帜,是推进社会主义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五十六个民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当代,除了学习宋庆龄对于知识和人民的热爱,我们仍应该继承这种伟大的思想,学习宋庆龄赤诚的的爱国主义热忱、执着的社会主义信念,无私无畏地为中国的独立富强和人类进步事业不懈奋斗,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第五篇:近代史之中国同盟会

谈谈对中国同盟会的认识

一、同盟会成立的历史背景

1、外部条件:

(1)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瓜分中国的狂潮加深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到1911年辛亥革命的七十年间,世界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了多次侵略战争,战争的结果。均以帝国主义列强的胜利和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帝国主义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除割地赔款以外,还在中国掠取了许多特权,如通商、传教、驻兵、开矿、设厂、筑路以及划分势力范围等等,其中掠夺路矿权,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落后。这样帝国主义的侵略魔爪就直接伸进了中国的内部,干涉中国的内政,特别是1900年义和团运动失败以后所签订的辛丑条约,更使中国完全置于帝国主义的宰割之下,清政府完全成了“洋人的朝廷”,帝国主义“以华制华”扶植清政府。中国社会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2)西方的民主思想和启蒙思想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国人思想的解放和进步

2、内部条件

(1)矛盾激化: 晚清政府的腐败统治使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并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3)阶级基础:国内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4)思想条件: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5)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1894年,由孙中三组

织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1904年,由黄兴、宋教仁组织在长沙建立华兴会;1904年由蔡元培组织在上海建立光复会;1906年由刘静庵组织在武昌建立日知会

(6)人为因素:孙中山和黄兴等人的努力

(7)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先后失败,革命任务落在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上

(8)时代要求:革命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二、中国同盟会成立

1905年8月;地点:日本东京;领导人:孙中山、黄兴、宋教仁

三、同盟会的主要革命活动

1.在思想战线同改良派展开原则的斗争,即空前规模的论战,批驳了保皇谬论,广泛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

2.在群众反清斗争的推动下,多次策划武装起义,包括黄冈起义、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为辛亥革命打下了必要的基础,提供了必需的条件

3、提出了一个顺应历史潮流的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政纲

4:同盟会在国内外建立组织,筹集经费,联络华侨、会党,争取新军等方面都作了大量的工作

四、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1内容: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三名主义)(1)“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有两层意思:一是推翻清朝的统治,废除清朝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二是独立,即推翻作为帝国主义走狗的清朝,暗寓了反帝意愿。需强调:“反满”是指反对清朝统治者及其特权,非所有满族人;“反帝”旗帜不鲜明,只把对帝国主义的仇视集于其代理人满族统治者身上,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2)“创立民国”,有三层意思:一是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帝制;二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三是防止封建君主制复辟。需强调:这一主张不仅批判了保皇派君主立宪的谬论,也打破了(3)“平均地权”,孙中山想通过“核定地价”,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资产阶级的“土地国有”。这种通过“核定地价”在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条件下,实现土地国有来解决土地问题,实际上是做不到的,但它表明资产阶级已开始注意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符合历史要求的。

2性质: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第一次公开提出摆脱民族危机、建立符合本阶级要求的国家的设想,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革命纲

五、对同盟会的评价:

中国同盟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成立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活动进入新阶段。从其自身的各方面来看,这个正规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远非先前的革命团体所可比拟。

1、功绩

(1)同盟会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确认为斗争纲领。这个纲领,不仅要推翻现存的政权,宣布两千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的废除,而且要建立资产阶级的共和政体。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制度,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象这样的革命纲领,在中国历史上它还是第一次。其革命意义巨大。(2)同盟会在组织方面也大有改进。它效法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政党,组织机构采取了三权分立的原则,设立了评议、司法、执行三部,总理则由会员每四年公举一次。秘密会社的封建宗法习气彻底消除,同盟会具有了近代政党的形态。(3)同盟会员的骨干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作为其所隶属阶级的政治思想代表,他们胜任政治指导者的角色。大量的革命知识分子加盟,增加了同盟会的能量和活力,同时,也密切了同盟会与国内的联系。

(4)在同盟会内部形成了以孙中山为首的领导集团。这个领导集团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基本上承担起领导的重任。事实表明,近代政治运动要求领导是群体而非个人。

(5)同盟会制定了比较完整的方针和政策。1906年秋冬,孙中山与黄兴、章太炎等起草了同盟会的《革命方略》。它包括八个重要文件:《军政府宣言》(通称《同盟会宣言》)、《军政府与各处国民军之关系》、《招军章程》、《略地规则》等。这些文件供各地革命党人武装起义时应用,成为革命党人在斗争中所遵循的准则。

(6)同盟会是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政党。除本部外,同盟会在国内设置了东(上海)、西(重庆)、南(香港)、北(烟台)、中(汉口)五个支部以及隶属于各支部的各省分会。在国外,设置了南洋、檀香山、欧洲和美洲四个支部。仅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加盟者就达万人。

(7)同盟会,是辛亥革命的主要组织者。在民主革命浪潮汹涌澎湃的年代,它不愧为“革命之中枢”,同盟会的建立有力地推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同盟会的组建成为革命新高潮的起点。

2、局限性

同盟会毕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而且是在中国资产阶级发展还不很成熟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资产阶级政党。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因而在它的全部革命活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表现出许多的弱点(1)同盟会带有它所代表的阶级的软弱性及其他缺陷,并表现为自身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芜杂涣散。不少同盟会会员对三民主义纲领缺乏全面的理解和信仰,他们实际上是“一民”主义者或“二民”主义者。这种政治上、思想上的不统一,严重削弱了同盟会的战斗力。同样,组织上的涣散现象也是明显的。

(2)同盟会没有建立一支由自己控制指挥的革命武装。同盟会曾发动了十次武装起义。每次都把主要力量放在联络国外华侨、国内会党和驻防新军方面。同盟会的革命家们对会党和新军的革命性认识不足,不深入到他们中去做艰苦的工作,而只是利用他们。同盟会从它一开始就很重视革命暴力,但它却不懂得怎样组织和使用革命暴力。这充分说明,同盟会是一个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的和不成熟的革命党。

(3)同盟会没有很好解决革命的前途问题。参加同盟会的人,主要是由知识分子、华侨对残酷的民族压迫的反抗,至于民主共和的观念在他们的头脑中是十分淡薄的

(4)同盟会没有发动和依靠广大的农民群众。农民问题在中国始终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根本问题。同盟会的革命家们在这个问题上无论从理论上 或实践上都没有很好地解决。

下载近代史之青年运动史感受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近代史之青年运动史感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近代史作业4原创感受

    近代史4.10 对于香港自古以来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一历史事实,确实是无可辩驳的,1841年英国强占中国领土、1860年、1898年英国利用自己的帝国主义霸权,与我国软弱无能的清政府签订......

    感受中国近代史[最终版]

    感受中国近代史 陈超 在我们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中,有辉煌,也有屈辱。对于辉煌,我们感到无比自豪,对于屈辱,我们感到无比失落,这学期我们开始学习中国近代历,老师说这是一段屈辱史。......

    读中国近代史感受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的屈辱史,它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青年学生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人民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民族,中国......

    近代史之圆明园读后感

    圆明园 圆明园,延续了几十年的话题,对我们来说依然那么清晰,或许应该说、沉痛。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必然为自己的祖国能创造如此雄伟的奇迹而自豪,但我们也不得不为他的毁坏而痛......

    学《近代史纲要》之感悟

    学《近代史纲要》之感悟 学习了近代史是一件非常愉快又轻松的事情,老师激动的精彩讲解是学近代史最享受的时刻。老师可以侃侃而谈,道古论今,她的历史知识达到了具有深度,广度的层......

    学习中国近代史感受(全文5篇)

    学习了中国近代史,我感触颇深。一方面,我对中国近代的这一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另一方面,我自己也有深刻的体会。 中国近代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通过对中国进......

    论中国近代史之抗日战争

    论中国近代史之抗日战争 摘要: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雪洗了中华民族百年来同侵略者屡战屡败的耻辱,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转折点,分......

    读中国近代史之有感

    读中国近代史之有感 ——落后就要挨打 自古以来,有国必有防,无防国不立。强烈的国防观念,,也是构成一个国家综合国防实力的重要因素,全民国防观既是衡量一个民族生存的重要标志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