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下的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困局待破

时间:2019-05-14 00:21: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智慧城市下的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困局待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智慧城市下的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困局待破》。

第一篇:智慧城市下的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困局待破

智慧城市下的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困局待破

不动产登记的政策‚雨点‛似乎越下越大。去年出台的重磅文件《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余热未散,今年年初,在征求意见结束近9个月后,千呼万唤的《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也终于发布,据悉,《细则》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然而,与日趋加快的政策步伐形成对比的是,却是相对滞后的不动产登记机构整合进度和发证数量。‚目前全国范围内总共发出去的不动产证大概只有10万多份,可以说是寥寥无几,一些不动产登记机构仅仅只是成立,很多都还没开始运转,这与政策要求的2017年全国各级不动产登记单位要发完所有证的目标之间有进度差距。据个人预测,不动产登记这件事至少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山东正元数字城市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正元数字公司‛)GIS研发中心工程师李新锋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他同时强调,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不动产登记数据平台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但是当下不动产登记在数据信息化整合等方面都存在难题。

只挂牌没运转:目前只发出去10万多张证

2014年5月7日,国土部正式挂牌成立了不动产登记局,标志着不动产登记拉开序幕。此后,不动产登记推进的时间表明确,不动产登记在稳步推进中。李新锋介绍说,山东正元数字公司是从去年初开始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以及相关技术的研发,‚在不动产登记之前,老百姓要办证得去各个不同的分管部门,有时一下要办十几个证,不动产登记的功能把这些证件合为一体,实现‘多证合一’。而像正元这样的公司主要做的就是信息整合工作,把国土、房产、草原、农业甚至海域等各个领域的地理信息等整合起来。‛李新锋对记者说。

据悉,目前山东正元数字公司在贵州、黑龙江、山东等地方城市均有在建项目,‚已经完成的项目不是很多,毕竟不动产登记工作现在还处于初期建设阶段,大部分项目属于在建阶段,但是项目周期大多不算很长,例如黑龙江省同江市,从年初开始进行,在4月份就可以完成信息整合工作并发出‘第一张证’。‛李新锋说。

记者自国土部获得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335个市(地、州、盟)、2789个县(市、区、旗)完成职责机构整合,占比分别达到100%和98%。表面看起来,不动产登记的机构整合进度似乎并不慢。但李新锋却告诉记者,事实情况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乐观,在机构的整合上地方政府的滞后性还是比较强,很多不动产登记机构只是成立,但并没开始运转,‚许多仅仅是挂了个牌。成立一个不动产管理局要从各个部门抽调资源,包括相关人员也要整合过去,这需要一个过程。从全国的发证量就能看出端倪。‛李新锋坦言,目前全国范围内总共发出去的不动产证大概只有10万多份,可以说是寥寥无几。

不过,《细则》的出台似乎显示了国家层面的整合力度和决心,也有望促进不动产登记工作更快一步,‚相比暂行条例,《细则》为不动产登记工作提供更加翔实和可操作的法律依据。‛李新锋表示,《细则》的出台也标志着不动产登记将在地市、县执行层面全面落地实施。

而按照国土部部长姜大明在部署2016年工作时提出的要求,今年力争年底前所有市县颁发新证、停发旧证。对此,李新锋持保守态度,‚据我预测不动产登记这件事至少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标准不一数据整合难

毫无疑问,《细则》的出台将指导各地全面推进不动产登记,与此同时,不动产登记的数据移交整合亦是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的前提。

据悉,截至目前,国家层面的不动产登记资料移交已经完成。但在此过程中,相关专家也指出,各部门、地方的数据标准不一,导致了数据的整合性较差。

而落地到地市县级别,这部分数据整合就更显复杂了。‚以目前在进行的一个烟台的项目为例,其不动产登记的最大难点是不动产登记的数据整合问题,烟台的房屋和土地信息,在落到地图上时,不统一,存在一定的差异。‛

据李新锋介绍,一方面住房、土地、林地等分散各个部门登记,这么多年来,内容、标准上各不相同;另一方面,各市县的信息化存在差距,部分县市信息化较差,历史的房产、土地等信息仍以纸质为主,缺失和错误较多,仍需进一步完善。

‚当房屋和土地等各种不动产单元分布数据在地图上叠加和显示时,存在问题就会一目了然地显露出来。‛李新锋指出,不动产数据的难点在于房产数据。‚房产数据既涉及宗地、建筑物,也涉及描述建物内部房产单元的楼盘表和分层分户图,数据量大且复杂,因房产单位面积的价值高而要求数据精度高。‛李新锋还强调说,房产登记涉及的权利人也比较广,且权利人具有流动性和非空间化特点。

智慧城市重要抓手:几年后正元仍有盈利空间

那么,不动产登记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究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众所周知,不动产登记是城市建设项目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不动产登记之前的竣工验收,是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及建(构)筑物数据更新的关键节点,可以利用不动产统一登记启动的最佳时机,建立多部门联合验收和竣工测量机制,既解决不动产登记的问题,也解决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及建(构)筑物数据更新问题,为城市运行管理及城市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实际上,在设计不动产登记相关信息平台的时候,就必须要求有一个信息共享查询系统,让所有其他部门都可以共享信息。‚这种共享虽然只是政府相关部门的内部活动,但也是城市实现大数据管理的重要一环,从这个角度讲,不动产登记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不动产登记最终实现的是一种信息化的管理,可以说它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部分,住建部曾发出过一个智慧城市的标准,其中有一部分是关于数据库的建设,第一项最主要的就是城市空间基础数据库,而不动产登记涉及的大多是空间数据很专业的部门,整合后的数据就可以作为智慧城市的城市空间数据,有了这样一个基础数据,再做智慧管网,智慧市政之类,进行数据叠加就可以。例如路灯、照明系统、监控等信息的叠加,相对就简单多了。‛李新锋对记者坦言。

‚这也是正元作为一个专注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公司会开始进行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研发的动力和原因。‛李新锋笑言,正元的优势就是提供一条龙的服务,不动产登记的重点是地理信息的整合,因为各个部门坐标系不一样,相互转换并不容易,而正元对各个部门的业务比较了解,相关信息化的工作开展得比较多,操作起来驾轻就熟。‚从数据加工到硬件开发,不动产管理局都要进行数据整合,如果选择正元,就不用把项目分成几个标段,就可以把整件事情全部做完,这样不动产登记局就不用专门派人再进行协调,软件和数据问题都可以归拢到一起。‛

谈到不动产登记未来的发展,李新锋表示,不动产登记目前还没有民间资本投入,都是政府投资,以后有没有社会资本注入仍是未知数,而对于不动产登记工作仅仅集中到这几年的说法,李新锋则摇摇头说,不仅仅只是几年的工作,之后不动产登记就是要面对公众,后续还有权籍调查,也就是说,如果有的人有房子要申请不动产证,不动产登记机构得去核实,测绘面积等,‚将来的持续性工作就在于此了,依然有第三方机构进驻的空间。‛李新锋说道。

此外,李新锋坦言,政府也可以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让正元之类的公司提供相关信息平台的服务而从中盈利。

第二篇:构建我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下不动产登记的性质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中国第一法律门户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构建我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下不动产登记的性质

杨盛秋

摘要:我国《物权法》明确了国家对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制度。不动产登记的性质是构建我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基础问题。本文借鉴了准物权理论、将不动产物权的类型一分为二,从而以“二分法”分析并重构不动产登记的性质,论证了构建我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下不动产登记的准行政行为性质。

关键词:不动产物权 准物权 不动产登记的性质 准行政行为

不动产物权变动制度是一个既重要又庞大,且错综复杂的体系,它基本上由民法实体法上的物权法部分和行政法上的不动产登记制度两个部分组成。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条件是划清政府与市场主体的各自活动范围,厘定政府职能界限。在经济管理领域,政府职能将限于核定社会成员准人市场的资格,明确民事权属状态,监督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动,营造并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查处各种有损于市场机制能动性发挥的违法行为等。由此可见,作为明确市场主体产权归属及其权利享有状态内容之一的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在政府各项职能中居于基础性地位。

《物权法》第10条规定,“不动产登记,由不动产所在地的登记机构办理。国家对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制度。统一登记的范围、登记机构和登记办法,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明确不动产登记的性质是构建我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基础问题。

一.重构我国不动产登记的性质

不动产登记,也就是不动产物权登记,是不动产所在地的登记机构依申请将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在不动产登记簿上予以记载的制度。

(一)学界传统观点

目前学界有关不动产登记的性质,大体上有三种学说:

1、公法行为说,该说认为:不动产登记的性质,属于一种行政行为。如有学者认为:“它是一种行政确认,就是指行政主体根据相对人的申请,依法对某一特定的法律事实、法律资格或权利义务关系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确定、认可和证明的具体行政行为。”“国家登记机关对物权变动的登记正是属于行政确认登记的一种形态。”

2、私法行为说,该说认为,登记效力之发生在于登记之意思表示,登记效力之发生脱离申请人意思则难以发生效力。从登记所产生的效力来看,登记行为是产生私法效果的行为。

3、证明行为说,该说避免公、私法性质上的判断,认为房屋产权管理机关的职责范围也只是审查买卖双方是否具备办证(交付)条件,房屋产权变更登记本身,也只是对买卖双方履行买卖合同的结果进行确认和公示,而不是对房屋买卖合同的审查和批准。

笔者认为,不能笼统地判断不动产登记的性质,分析不动产登记的性质必须结合不动产物权登记的种类及物权的基本分类。

(二)不动产登记的性质之分析

笔者借鉴准物权理论,将我国的不动产物权一分为二,并以此为基础分别探讨不动产登记的性质,从而在此“二分法”前提下展开对构建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范围的研究。

1.我国的不动产物权的类型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和已颁布的《物权法》之规定,笔者认为,我国的不动产物权包括以下种类:

(1)不动产所有权: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私人和其他权利人的所有权。

(2)不动产担保物权:只有不动产抵押权。

(3)不动产用益物权:自然资源使用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

对于上述种类,借鉴准物权理论,可以将不动产物权分为准物权与典型物权。

典型物权如我们通常所涉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用益物权。在此主要讨论准物权问题。

准物权同典型物权相比具有较大的特殊性,但仍然属于物权范畴。对准物权概念的理解在学者之间有一定的差异。如有学者认为准物权是指某些性质和要件相似于物权、准用物权法规定的财产权,因而法律上把这些权利当作物权来看待,准用民法物权法的规定。属于准物权的财产权有:林木采伐权、渔业权、采矿权、狩猎权、先买权等。也有学者认为,水权、矿业权和渔业权等并非为民法所规定的物权,将准物权称为特别法上的物权。如王利明教授认为,特别法上的物权,公民、法人经过行政特别许可而享有的可以从事某种国有自然资源开发或作某种特定的利用的权利,如取水权、采矿权、养殖权等。当然,也有学者明确地使用准物权这一概念。如崔建远教授认为,准物权不是属性相同的单一权利的称谓,而是一组性质有别的权利的总称。按照通说,它是由矿业权、水权、渔业权和狩猎权等组成。为了论述的方便,笔者使用准物权这一表述。

准物权的客体一般具有不特定性,准物权的取得与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行政许可相联系。2004年7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规定,涉及有限资源开发利用的,应作为行政许可的事项(第12条规定)。由于准物权所指向的标的物是自然资源,而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并且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关,因此,准物权具有很强的公法色彩。

准物权由行政许可而取得,其客体具有不确定性,同时准物权上负有较多的公法上的义务,一般不能自由转让,准物权的行使一般不以对物的占有为必要。

2.我国不动产登记的性质

笔者认为,对于不动产登记之性质,应以“二分法”区别对待。依不动产物权类型的不同将登记主要分成两类:

一类是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许可或确认的物权之登记,如探矿权、采矿权、取水权等有关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的准物权。这一类准物权的登记,涉及公共利益和行政管理权关系密切。

另一类是通过合同、继承取得或者以土地出让方式产生的典型物权变动之登记,如房屋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地役权等。这一类基本上和行政管理权没有关系,主要是物权人通过登记机构的公示来确保自己的权利。

基于此,笔者认为,前一类以不动产行政管理理论为基础的不动产物权登记属于行政行为范畴,应由行政许可或行政确认等加以规范;后一类与公民权益息息相关,以民法物权法理论为基础的登记应为复合性质的行为,应当是我们目前建立统一的不动产登记制度要讨论的重点。

综上所述,不动产登记行为的性质应以“二分法”论。目前实务界和行政法学界不分种类地笼统地只强调不动产登记行为性质的公法性或一味强调不动产登记行为的私法效果,又或是单以证明行为论,均不足以全面阐释内容丰富的不动产登记行为。

二.我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设计下的不动产登记的性质

《物权法》第10条规定,“不动产登记,由不动产所在地的登记机构办理。国家对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制度。统一登记的范围、登记机构和登记办法,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

如前所述,由于准物权登记的行政行为性质以及目前政出多门、管理分散的现状,准物权登记的统一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是不成熟的。要想统一绝非易事,所以暂且维持现状。

以民法物权法理论为基础的典型物权的登记应当是我们目前建立统一的不动产登记制度要讨论的问题。现阶段构建我国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范围应以这一类复合行为性质的不动产登记为限。这种复合性质的不动产登记,有两

重意义:一是公法上的意义,一是私法上的意义。前者的意义在于行政权力对不动产的监督管理和给国家税收提供依据;后者的意义在于通过权利状态的公示,保证交易的安全。

从法理上对公法和私法分类的各种理论来看:首先,虽然不动产登记是由申请人的申请行为而开始,但不容忽视的是,不动产登记中主要的行为主体是国家有关部门,即国家公权力介入了登记。而事实上,正是国家公权力的介入才赋予了不动产登记的强大公示效力。其次,不动产登记在利益平衡上是为了调节国家和整个社会的物权的秩序,从而保障交易的安全。最后,从登记行为本身而言,通过不动产的登记,不仅仅产生公示物权的私法果,而且国家能够更主动有效地管理和宏观调控不动产这一重要的社会资源,带有显著的行政色彩。

有学者认为这种复合行为性质的不动产登记“是一种准行政行为和证明行为”。笔者比较赞同这种观点。行政行为以法律效果的内容是效果意思还是观念表示为标准,分为行政行为与准行政行为。准行政行为是介于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之间的一种行为,“只以单一的判断、认识与观念等受动的精神作用为要素”,本身并不能直接为相对人设定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该种观念表示行为效果完全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而产生,并非基于行政机关的意思而产生。因此,有学者认为,行政登记属于准行政行为,只产生间接的法律效果,而不产生直接的法律效果。

该行为之所以属于准行政行为:其一,登记行为是一种观念表示,不包含登记机关的意思表示,只代表登记主体对客观事实的认知与判断,不动产物权登记的内容只是对申请人的不动产物权享有与处置情况进行核实、登录。其二,登记行为的效果基于法律的明文规定而非行政主体的意思表示,该行为表明的是国家对民事权利主体所享有的不动产物权的一种确认。从行政主体的意思参与程度讲,不动产物权登记中,行政主体一般无自由裁量余地,对于符合条件的申请,其负有登录的义务与职责,是对私权状况的予以证明而非干预。所以,这一种不动产物权登记行为应是一种准行政行为,同时也是一种证明行为,如梁慧星老师所言,“不动产登记在本质上是国家证明行为,而不是批准行为”。作为准行政行为的不动产物权登记具有两项功能:一是证明,登记行为在客观上产生一种公示效果,因此可以证明登记在不动产登记薄上的权利是正确、真实的,只有提供充足的反证,不动产登记薄中的登记内容才能被推翻;二是确

认,登记在不动产登记薄中的内容是经过行政机关的核实后所做的记载,代表着官方对权利主体所享有的不动产物权的确认,因此在客观上具有一定的公定力。

参考文献:

[1] 杨海坤、章志远.行政法学基本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第135——136页.[2] 谢伟东.试论我国不动产登记的性质和效力.社会科学论坛.2006,(9).第76——80页.[3] 王崇敏.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若干问题探讨.中国法学.2003,(3).第48——54页.[4] 崔建远.准物权的理论问题.中国法学.2003,(3).第76——85页.

第三篇:大数据与智慧城市[范文]

苏论道:大数据与智慧城市

2015-06-26尚尔刚

6月17日,由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计算机学会苏州分会联合主办的“大数据与智慧城市”主题报告会在苏大本部报告厅隆重举行。报告会由苏大科学技术与产业部常务副部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导朱巧明博士主持,苏州市各区县的经信委、发改委部分领导列席,计算机学会成员和苏大师生约200人出席。

中兴通讯大数据产品资深工程师尚尔刚在报告会上发表了同题演讲,介绍了大数据和智慧城市的相关技术,以及中兴通讯大数据平台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实践经验。下文是演讲的精编版。

各位来宾、领导、老师、同学们下午好,我非常荣幸有机会在这里能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大数据与智慧城市的一些知识观点。

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的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大数据的解读;第二部分主要对智慧城市做个简介,第三部分主要分享一下大数据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一些具体应用。

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麦肯锡:“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业界将大数据的特征归纳为4个“V”(量Volume,多样Variety,价值Value,速Velocity),或者说特点有四个层面:第一,数据体量巨大。大数据的起始计量单位至少是P(1000个T)、E(100万个T)或Z(10亿个T);第二,数据类型繁多。比如,网络日志、视频、音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等;第三,价值密度低,商业价值高,关于价值下面我们会进一步详细讨论;第四,处理速度快,谷歌的搜索,每月40亿小时的视频,4.25亿Gmail用户,150PB Web索引,却能实现0.25秒搜索出结果,足以看出大数据的处理速度是惊人的快。在大数据时代,三分技术,七分数据,得数据者得天下。无论国内国外目前看都是这样的,国内的有bat三家公司,国外的有谷歌,facebook,亚马逊,苹果等等公司都是因为掌握了大量数据,才成就了今天的巨无霸公司。

第一,情景辅助,操作基础

数据本身被记录下来,并非全部是为了长远的利益所用。很多记录其实发挥的作用是一种操作的基础,脱离了记录,后续的操作将难以进行。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假如我在炒股,突然有个消息,某某地方刮台风了,并且导致了当地损失惨重,那现在我不能快速判断对那些股票是利好那些是利空了,现在大数据可以帮忙。在美国有一家创业公司,研发了一款大数据软件,名字叫沃伦软件,该软件就是基于大量的金融数据,政治事件,交易数据,加以复杂的模型运算,能够快速的给出结果。

第二,情景复原,责任追究

数据记录也是对以前操作过程的一个虚拟备份,记录了各自多方不同的操作过程及次序,乃至不同环节的具体操作内容。这样一种作用可以看作是记录本身最被认可的初始价值。历史上的各种备忘录,金融记录(例如会计),甚至包括历史都是出于这样一种动机来加以记录的。记录让操作的当时情景有了复原的可能性,哪怕只是一种并非完整的复原。这种复原除了纪念意义等的考虑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价值就是事后的责任追究,是一种奖惩的基础。这样一种作用看似很微小,但却是人类社 会运作的基础。尤其是在连接时代的今天,不同主体之间的交互不断加剧,情景复原会让每个主体对自己的操作更为负责,让各种有效的连接成为一种可能。随着互 联网与线下实际经济行为的日益融合,一次鼠标点击有可能代表着很大的利益转移,结合网络协议的操作记录成为了大家网上操作时承担对应责任的依据。淘宝网鼓励买家与卖家在旺旺上聊天的时候将聊天记录保存下来。在具体的投诉环节,相互之间的聊天记录可以作为一种证据去为自己辩护。而包括中间买方下单,支付款项,卖家发货,快递公司名称以及单号,甚至包括该单在快递过程中的状态,时间,甚至有些快递公司将具体快递员的姓名和电话也记录在内,最后签收的方式 等都被详细的记录下来。所有这些记录发挥了一种情景复原以及事后追究责任的作用,从而确保了交易的正常进行。

第三,情景指引,方向微调

一个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有些时候也会出现一些跟平常不一样的差异所在。当这种差异所代表的数据通过极值等各种方式体现出来的时候,系统本身的原有平衡可能会被打破,内部各方面的环节或资源就有可能跟不上。这个时候适当的外力参与很有必要,以免出现系统崩溃的情况。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执行了很多年,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最近几年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未来一些年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会逐渐加强,劳动力短缺有可能成为中国的关键问题。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基于各种人口数据的不断变化,适当地进行人口政策的调整已经变成一种必须。但具体怎样调整,则需要根据数据来说话

第四,情景研究,系统优化

对未来的预测功能是目前业界对大数据最看重的价值之一。基于之前记录下来的各种数据的深入研究,发现其中的规律特征,从而进行系统优化,甚至升级。如果前面的纠偏只是一些相对较小的指引的话,那么基于预测的情景研究和系统优化,则是相对较大的变动。这种基于预测的价值实现对系统(包括个人、企业机构,也包括各种电子性工具)的长远运行来说价值重大,其决定了一个系统是否具有长期的成长性和演变能力。

一个主体(系统)不但要考虑即时的运行,以及下一步的正确操作,更需要考虑长远的运行可能。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各种企业机构之间的竞争非常残酷。如何基于以往的运行数据,对未来的运行模式进行预测,从而提前进行准备或者加以利用、调整,对很多企业机构其实是一种生死存亡的问题。这样一种情况同样适用于国家级别。正因为这一点,目前无论是在企业级别还是国家级别都开始研究、部署大数据。

中国的粮食统计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中国的统计,虽然有组织、有流程、有法律,但中央的统计人员依靠省统计人员,省靠市,市靠县,县靠镇,镇靠村,最后真正干活或上报的是基层兼职的调查人员,由于众所周知的KPI考核导向的原因,层层加码,几乎没有人相信这个调查数据,而其中国家统计局的人是最不信的。在前两年北京的一个会议上,原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讲述了他们是如何做的。他们采用遥感卫星,通过图像识别,把中国所有的耕地标识、计算出来,然后把中国的耕地网格化,对每个网格的耕地抽样进行跟踪、调查和统计,然后按照统计学的原理,计算(或者说估算)出中国整体的整体粮食数据。这种做法是典型采用大数据建模的方法,打破传统流程和组织,直接获得最终的结果。

1948年辽沈战役期间,司令员林彪要求每天要进行例常的“每日军情汇报”,由值班参谋读出下属各个纵队、师、团用电台报告的当日战况和缴获情况。那几乎是重复着千篇一律枯燥无味的数据:每支部队歼敌多少、俘虏多少;缴获的火炮、车辆多少,枪支、物资多少……有一天,参谋照例汇报当日的战况,林彪突然打断他:“刚才念的在胡家窝棚那个战斗的缴获,你们听到了吗?”大家都很茫然,因为如此战斗每天都有几十起,不都是差不多一模一样的枯燥数字吗?林彪扫视一周,见无人回答,便接连问了三句:“为什么那里缴获的短枪与长枪的比例比其它战斗略高?”“为什么那里缴获和击毁的小车与大车的比例比其它战斗略高?”“为什么在那里俘虏和击毙的军官与士兵的比例比其它战斗略高?”林彪司令员大步走向挂满军用地图的墙壁,指着地图上的那个点说:“我猜想,不,我断定!敌人的指挥所就在这里!”果然,部队很快就抓住了敌方的指挥官廖耀湘,并取得这场重要战役的胜利。

第四篇:立体数据“绘制”智慧城市

立体数据“绘制”智慧城市

日期: 2015年11月17日

【文字大小:大 中 小】【打印】【关闭】

□ 金真

“智慧城市是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融合,实现对人、物的感知、控制和智能服务。要做好智慧城市,必须建设好时空信息基础设施,开发多种软件,挖掘测绘地理数据价值,更好地服务大众。”11月5日,在由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立得空间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移动测量万里行、智慧中国百城秀”首站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德仁谈及智慧城市的建设重点时如是说。

大数据是基础性资源

在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中,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渗透到城市的各行各业,给城市管理、服务带来了巨大变革,使“智慧”成为未来城市的建设方向。

2014年,我国出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将智慧城市上升为国家级战略规划,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必由之路。相关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100%副省级以上城市、89%的地级及以上城市、47%的县级及以上城市都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在这场席卷大江南北、以智慧为名义的城市升级运动之中,大数据的价值显得尤为重要。

智慧城市建设带来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城市每时每刻都会产生海量的数据,如测绘地理数据、交通流数据、人口流数据、生产数据以及环境监测数据等。这些数据直接反映城市、居民当下的现状,是一种新的、基础性的战略资源,为政府决策与实施、城市的产业布局和规划,城市的运营和管理、经济的发展与升级等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的参考依据,在城市运行管理、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李德仁向记者谈及数据的价值时说道:“我们在对‘一带一路’沿线的夜光进行遥感动态分析时发现,大部分夜光影像处于增长态势,特别是中国、印度、东南亚等国,说明这些国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中国的夜光总量超过俄罗斯,成为该区域的第一名。这些夜光数据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是相匹配的,从另一个方面为我们打开一扇经济分析的大门。”

移动测量,立体式采集信息

当前,交通数据、人口数据、政务数据、医疗数据……等海量数据资源撑起智慧城市的大数据框架,实现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融合。测绘地理信息作为城市大数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用于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公安、应急、交通、旅游等多个领域,在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中,占据举足轻重的支撑地位。

“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如何构建时空信息构架,如何快速采集、处理、发布和更新海量的地理信息,一直是测绘科技人员需解决、创新的突出问题。”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维森表示。

移动测量技术可采集地面二维、三维、实景等数据,还可应用到时下流行的无人机上,实现天地两栖联动移动测量,立体式地采集城市的宏观信息和微观信息,丰富了大数据的类型。

李德仁在介绍移动测量的技术特点时表示:“移动测量有别于传统的测绘技术,通过在机动车上装备全球定位、视频、惯性导航、航位推算系统等先进传感器和设备,在车辆高速行进中,快速采集道路及两旁地物的空间位置数据和属性数据。惯导导航技术是移动测量的‘心脏’。上世纪90年代,此项技术一直被国外掌握。我们经过多年研究,于2004年将此项技术应用在移动测量产品上,打破国外在惯性导航等关键技术上的垄断与封锁。”

作为国内率先发明移动测量系统的企业,立得空间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晟表示:“除了研制移动测量产品,我们还将云计算技术运用于数据生产、加工环节,构建高效的生产体系;采集200多个城市的实景三维数据,在城市管理、旅游、交通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李维森表示,移动测量是未来测绘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将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扩大数据应用范围

谈及移动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郭晟表示,未来移动测量技术将更加轻便灵活,不仅可以集成到机动车上,也可以集成到轨道车、轮船、飞机等不同的载体上。移动测量会由地面发展到空中,最终形成天地一体化的数据大融合。

数据采集方式的创新也会不断丰富数据应用领域。当前,技术人员已通过车载的移动测量系统,快速获取道路以及两边建筑、物体的位置、属性信息;未来,这些数据会同步存储在云端,经过云端对多源数据的处理、存储、管理、发布,实现数据的共享与服务。这些数据会是高精度电子地图、实景三维地图数据等各种专题数据。这些数据将用于无人驾驶、城市管理等领域。

“目前,我们希望通过移动测量万里行活动,3年内走遍全国200多个城市,将采用巡演、研讨会、案例实地观摩等活动,推广移动测量、实景三维时空信息云平台、大数据融合等前沿科技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促进智慧城市大潮下的新业态的形成与发展,扩展数据应用范围,更好地为智慧城市服务。”郭晟表示。

第五篇:智慧城市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办法(简)

东海县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办法

为促进政务数据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推动政府部门之间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切实提高行政效能、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适用范围

本县行政区域内政务数据资源采集、归集和共享活动适用本办法。

二、管理原则

1、规范采集。各单位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采集和处理数据。

2、无偿提供。各单位无偿为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及其他单位提供政务数据共享。

3、平台归集。共享数据归集到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统一向需求单位提供数据共享服务。

4、按需共享。各单位不得超越职能获取和使用其他部门的数据资源。未经数据提供单位同意,使用单位不得擅自向社会发布或公开所获取的共享信息。

5、安全可控。各单位应当加强政务数据资源安全管理,不得滥用、非授权使用、未经许可扩散所获取的政务数据资源。

三、数据采集

1、各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工作采集数据,及时提供给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并及时维护更新相关数据,确保共享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

2、各单位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应当主动通过智慧城市公共 信息平台与其他单位的相关数据进行比对,发现数据不一致时,要及时据实修改。

3、各单位应当以数字化方式采集、记录和存储数据,同时将具备条件的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并通过数据库进行管理,非数字化数据应当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开展数字化改造。

4、对文书类、证照类数据加盖全县统一的电子印章,以保证数据不可更改。

四、数据共享应用

1、各单位应主动通过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获取履行职能所需要的数据,以联机方式实现与其他单位的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

2、各单位应当通过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发布共享数据,并在目录系统中注册受限或非受限共享数据目录。

3、各单位通过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的目录系统检索、发现、定位和申请履行职能所需要的数据,受理其他单位使用本单位受限共享数据的申请。

4、使用非受限共享类数据,需通过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选取,即时完成共享实施。

5、使用受限共享类数据,需要通过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向数据提供单位提出申请,数据提供单位及时审核办理。

6、各单位应当利用共享的基础数据库或专业数据库,清洗、比对本部门业务数据库。对不一致的数据或错误的数据,进行核查或纠错。

7、各单位通过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获得的加盖电子印章的文书类、证照类等政务数据,与纸质文书具有同等效力。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

五、安全管理

1、各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内部工作程序、管理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工作。

2、各单位要切实完善安全技术保障体系,确保共享数据的安全。

3、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管理部门应当严格执行信息网络安全和保密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并按国家技术规范和标准,定期对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进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排查安全风险和隐患,建立身份认证、存取访问控制、审计跟踪等机制,确保共享数据可用、完整、安全、保密。要主动接受县委保密局对信息保密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六、监督考核

1、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工作纳入智慧城市建设目标管理。县智慧城市建设主管部门定期对各部门提供的数据数量、质量及更新、使用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公布评估结果、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落实。

2、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工作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不按要求及时响应数据共享的单位,由县智慧城市建设主管部门定期督查通报,并由县财政局停止其所有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和运维费用的拨付。

七、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附:东海县各单位信息资源共享责任分解表

下载智慧城市下的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困局待破word格式文档
下载智慧城市下的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困局待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智慧城市大数据领域领军企业

    智慧城市大数据领域领军企业 智慧城市大数据领域的龙头企业, 杭州天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全球综合实力领先的智慧城市建设和服务供应商。公司总部位于中国杭州,在成都、重庆、......

    大数据时代下贵阳建设智慧城市

    大数据时代下贵阳建设智慧城市 2013年11月15日,第四届中国意大利创新论坛在北京召开,作为本届论坛六个平行圆桌会议之一的“贵阳智慧城市建设专题研讨会”吸引了国内和意大利......

    大数据在智慧城市的10大应用

    大数据在智慧城市的10大应用 大数据是智慧城市各个领域都能够实现“智慧化”的关键性支撑技术,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大数据。建设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范式和新战略。大数......

    干货丨智慧城市与城市数据运营大全

    干货丨智慧城市与城市数据运营 来源:DT财经 时间:2016-06-14 15:44:49 作者:王鹏 PPT干货:五环和六环之间,藏着另一个北京 王鹏:非常有幸跟大家分享一下同衡在智慧城市和城市数据......

    智慧城市与大数据 课程的考试

    智慧城市与大数据课程的考试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

    宁夏银川市建设智慧城市开启大数据时代

    银川智慧城市研究院暨中兴(银川)智慧产业有限公司揭牌仪式、银川中兴大数据中心建设启动仪式在宁夏银川市举行。这标志着银川市在培育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战略新兴产业和......

    水务局2021年度智慧城市和大数据产业发展工作总结(精选五篇)

    水务局2021年度智慧城市和大数据产业发展工作总结按照《关于报送xxxx年度智慧城市和大数据产业发展工作总结的通知》要求,结合x市xxxx年度智慧城市和大数据产业发展工作考核......

    24.智慧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动态更新的探索(潍坊局)

    智慧潍坊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动态更新探索 刘树亮 赵娉婷 刘乾忠 刘晓婧 袁学旺 (1 潍坊市国土资源局 潍坊市奎文区新华路26号 261041) 【摘 要】本文以探索智慧潍坊基础地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