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三大招聘网站市场份额分析
中国三大招聘网站市场份额分析
在中国,很少有一个行业能像招聘网站行业这样外资独大。目前,我国排名前三的招聘网站前程无忧、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分别由日本、澳大利亚和美国公司控股。
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前程无忧、智联招聘和中华英才网在目前的中国网络招聘市场中占据着超过80%的市场份额。
国内一位招聘网企业高管告诉本报,通过数据库来分析人才流动走势,能够大致了解中国的产业变化情况,中国的招聘市场被外资垄断,实际上对中国的产业安全构成威胁。
外资控股
本报获得的某专业机构整理的《我国网络招聘行业情况简报》(2012年版)中国网络招聘机构概况显示,在排名前15名的招聘网站中,纯内资企业仅有6家。
其中,排名前三的前程无忧、智联招聘和中华英才网分别被日本、澳大利亚和美国的公司控股,除6家纯内资企业外,余下的6家均为合资公司。
上述高管称,目前国内有数百家招聘网站,几乎每个地级市都有自己的人才招聘网站。但在赢利的网站中,外资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事实上,前程无忧、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三家网络招聘巨头在创立之始,均为内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被外资收购。
2006年4月,前程无忧向日本最大的招聘公司Recruit出售了15%的股份,根据双方协议,Recruit最多还可购入前程无忧网总计40%的股权。目前,Recruit所持有的前程无忧的股份超过41%。
两年后,“智联招聘”被澳州麦格理银行和澳大利亚最大的招聘网站seek.com以1.1亿美元联合并购,两家公司目前控制了智联招聘70%的股份。
2008年10月初,美国招聘巨头巨兽公司(Monster)宣布斥资1.7亿美元收购中华英才网55%股权,而在两年前,巨兽公司曾斥资5000万美元收购中华英才网45%股权。这样,巨兽公司总共花费了2.2亿美元获得了中华英才网及其近2000万的人才数据库,使得后者成为前者的全资子公司。
2011年,前程无忧实现营业收入13.7亿元人民币,利润3.9亿元人民币,该公司在2011年向24万多名独立雇主提供了招聘服务,客户数量增长了14%。
今年上半年,前程无忧总营收为3.6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网络招聘服务营收2.36亿元,同比增长17.6%;净利润为1.15亿元,比去年同期的0.84亿元增长了37.2%;毛利率为72.6%,高于去年同期的71.8%。
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2012年第二季度,前程无忧、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三家总营收的占比构成为前程无忧占54.9%、智联招聘占31.4%、中华英才网占13.7%。若据此测算,智联招聘今年上半年的总营收为约2亿元;中华英才网的总营收为约0.9亿元。
相比较而言,内资招聘网站中最大的一览英才网2011年的营收仅为0.8亿元左右。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排名第4到第15位的招聘网站的营收总和抵不上三巨头的营收。
隐忧
根据艾瑞咨询网民网络行为连续性研究系统iUserTracker数据显示,2012年Q2网络招聘类用户规模达到2.96亿人,同比增长15.5%,创造历史新高。主要综合性招聘网站的用户覆盖率达到78.2%,综合性招聘网站是求职者找工作的首选。而在中国的网络招聘领域内,优秀人才绝大多数均通过外资招聘网站来寻找国内工作机会。
一位资深互联网分析师称,网络招聘公司可以通过分析人才数据库的人才求职意向、企业的招聘需求等,来判断一个行业的走势,而中国的这些数据绝大多数被外资控制。
除了求职者的个人信息外,大量的招聘企业的需求信息将被一览无余。通过对这些招聘数据的分析,完全可以绘制出一个产业的战略布局图。“任何一个行业的变化肯定是人才先变动。通过对这种变动的分析,其实根本不需要复杂的情报,很容易就能提前分析出中国的产业变化,这样其他国家就能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对中国的产业安全构成威胁”。上述分析师说。
一览光伏英才网高管称,当初通过对光伏行业人才流动的统计,预测出光伏行业在2009年将会大热;2011年春节前后则已经预测出光伏行业将陷入困境。“因为2009年初很多水电、火电的专业人才都在开始向光伏行业转型,到2011年春节后,光伏行业的专业人才开始大规模的外流。”该高管称。
根据网站公布的数据,前程无忧拥有超过1800万份人才档案;中华英才网拥有超过1850万份人才档案;智联招聘拥有超过2200万人才档案,即便以一半以上的人同时注册了三家网站计算,则三大网站也至少掌握了3000万份人才档案。
第二篇:中国餐饮市场份额分析报告(模版)
报告简介
中国餐饮市场份额分析报告
引 言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得餐饮市场成为消费需求升温最为可观的市场.旺盛的消费信心推动了中国餐饮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2003年餐饮业营业额实现6065.7亿元,首次突破6000亿元大关.比2002年增长11.6%.连续13年以两位数的速度高速增长.连续3年跨千亿元台阶(2002年为5433亿元.2001年为4369亿元.2000年为3753亿元).占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13.2%.增幅比社会商品零售总额高出2.5个百分点.仍取得二位数增长的较好业绩.显示出我国餐饮业较强的增长态势。
2004年1—8月份.餐饮业营业额合计45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4%.增长速度比去年同期高15.1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5%.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9个百分点.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为22.5%。
但2003年我国餐饮企业发展中仍存在着如下问题:
1、市场规范比较薄弱.差异性仍很突出。
2、餐饮经营秩序和环境仍待规范.餐饮相关标准和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亟待加强。
3、一些地区的餐饮大店和特许连锁发展较快.企业支撑保障能力不足.出现经营被动局面。
4、专业人才仍较缺乏.成为企业发展中的共性要求.职业经理人和店长的后备队伍明显不足。
5、企业的品牌创新能力、科技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待提高等。
6、人才缺乏和管理薄弱的问题成为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制约因素。
7、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地区水平差异和企业水平差异的现象明显。
报告目录
中国餐饮市场份额分析报告
目 录
引言
1第一章 餐饮业现状分析 1
第一节 行业定义及分类 1
第二节 行业发展概况 1
第三节 行业市场现状 7
第二章 行业投资特性 22
第一节 产业政策及其影响 22
一、全国餐饮企业将推行明细菜单 22
二、餐饮、连锁企业价格管理规范 22
第二节 餐饮行业结构分析 23
一、产品结构 23
二、市场结构 23
第三节 行业集中度分析 24
一、企业集中程度 24
二、企业类型结构情况 28
三、地区集中程度 31
第四节 产业赢利能力分析 3
3第三章 餐饮行业成本分析 36
第四章 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39
第一节 市场竞争格局 39
一、竞争内容 39
二、竞争规模 39
三、竞争地域 40
四、竞争对象 40
第二节 市场竞争力分析 40
一、需求分析 40
二、消费群体分析
41三、消费情况 43
(一)社会整体消费状况 43
(二)餐饮消费状况 49
(三)餐饮消费特点 51
第三节 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51
一、营销手段分析 52
(一)广告营销 52
(二)宣传营销 55
(三)菜单营销 56
(四)形象营销 56
二、案例分析 56
第四节 经营策略分析 58
一、行业经营模式分析 58
二、连锁经营 59
三、特许经营 62
(一)概述 62
(二)案例分析 64
四、无店铺经营 68
五、集团化经营 70
第五节 市场潜力分析 75
第六节 区域市场研究 76
一、广州 76
二、上海 79
三、北京 81
四、成都 84
五、天津 85
六、陕西 86
七、江西 87
八、兰州 88
第五章 产业相关性分析 91
第一节 宏观经济发展分析 91
一、宏观经济发展概述 91
二、社会消费情况 92
三、居民消费价格 93
第二节 居民收入情况 95
一、城市居民收支情况 95
(一)可支配收入情况 95
(二)消费支出情况 98
二、农民收支情况 99
(一)可支配收入情况 99
(二)消费支出情况 102
三、恩格尔系数 102
(一)指数介绍 102
(二)我国恩格尔系数 103
第三节 消费结构分析 104
第四节 旅游业 106
第五节 食品业 106
第六节 农业 107
第六章 行业著名企业分析 110
第七章 行业发展预测 146
第一节 行业发展预测 146
一、消费需求趋势 146
二、国内外餐饮业的发展趋势 149
(一)国内外餐饮业的发展趋势 149
(二)国内餐饮业的发展趋势 1
51三、餐饮竞争趋势分析 152
(一)行业集中程度将逐渐提高 152
(二)外资企业仍将占领大半壁市场 152
(三)外资企业纷纷进入中餐市场加剧行业竞争 153
四、餐饮营销趋势 153
五、餐饮经营趋势 159
第二节 行业SWOT分析 161
一、优势分析 161
二、劣势分析 161
三、机会分析 162
四、威胁分析 162
第三节 投资策略分析 163
一、定位策略分析 163
二、竞争策略分析 167
附 录
附录 2001年餐饮百强企业名单 175
附录2 2002中国餐饮百强企业名单 179
http://.cn
图 表
图表 2002-2003年各类型企业资产总额 3
图表 2002-2003年各类型企业门店数 4
图表 2002-2003年各类型企业营业面积 4
图表 2002-2003年各类型企业从业人数 5
图表 2002-2003年各类型企业配送中心数 5
图表 2002-2003年餐饮企业经济指标 10
图表 2002-2003年直营店经济指标 12
图表 2002-2003年加孟店经济指标 14
图表 2004年1-8月各月餐饮行业销售额 17
图表 2002年各类型餐饮企业构成情况 24
图表 2003年各类型餐饮企业构成情况 25
图表 2002-2003年各类型企业增减情况 25
图表 2003年各地区餐饮企业构成情况 26
图表 2002-2003年各地各类型餐饮企业增长情况 27
图表 2003年我国餐饮业经济类型结构 30
图表 2002年全国餐饮企业地区分布图 31
图表 2003年全国餐饮企业地区分布图 31
图表 2002-2003年全国餐饮业各地区企业情况 32
图表 2002-2003年各类型企业营业总收入 34
图表 2002-2003年各类型企业零售额 34
图表 2002-2003年各类型企业统一配送比重 35
图表 2002-2003年各类型企业利润总额 35
图表 2002-2002年各类型企业负债总额 38
图表 2004年1-5月份全国餐饮业销售额数据 50
图表 2004年2季度企业景气指数 76
图表 2004年2季度国内生产总值 92
图表 2004年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93
图表 2004年8月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 94
图表 2004年8月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收支基本情况 97
图表 2004年上半年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现金收入 101 图表 2004年上半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08
图表 2004年上半年各地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09
第三篇:2014年中国空冷行业市场份额分析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
2014年中国空冷行业市场份额分析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2004年之前,外资厂商基本垄断我国大型电站空冷系统市场。2004年之前,我国电站空冷行业处于发展初期。美国SPX、德国GEA两家外资厂商基本垄断当时我国大型电站空冷系统市场。
电站空冷系统进入我国已经有较长时间,但是自2004年才开始大规模应用。电站空冷行业在我国经历了由外资企业主导逐步转向内资企业为主的发展过程。目前,我国的电站空冷行业由GEA、SPX、哈空调、双良节能、龙源冷却和首航节能六家空冷厂商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其余空冷系统厂商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2008年至2010年,上述6家主要空冷厂商在国内大型电站空冷系统市场(单机容量135MW以上)的合计市场份额一直保持95%以上,行业集中度较高,竞争格局较为稳定。
2004年之前,外资厂商基本垄断我国大型电站空冷系统市场。2004年之前,我国电站空冷行业处于发展初期。美国SPX、德国GEA两家外资厂商基本垄断当时我国大型电站空冷系统市场。
2004年至2005年,空冷系统国产化的进程开始。行业早期的产品市场价格由于外资垄断而居高不下,限制了大型电站空冷系统在国内的广泛应用。空冷系统国产化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004年至2005年,哈空调作为国内少数具备大型电站空冷系统供货能力的内资厂商,签订了乌拉山2×300MW、通辽1×600MW空冷订单,实现业绩突破。这是内资厂商首次签订大型电站空冷系统订单,标志着空冷系统国产化的开始。
2006年至2007年,3家内资厂商介入电站空冷行业,国产化进程加快。2006年至2007年,内资厂商开始快速发展。首航节能、龙源冷却、双良节能在2006年前后抓住机遇介入电站空冷行业。
2008年至今,我国电站空冷行业由外资厂商基本垄断转变为内资厂商占据国内大部分市场份额。根据投运数据,2008年、2009年、2010年,4家内资厂商在国内市场的合计份额为35%、49%、67%。内资厂商已经成为国内电站空冷市场的主力。
相关报告《2014-2019年中国电站空冷行业前景研究与产业竞争格局报告》
第四篇:宅急送快递市场份额分析
宅急送快递市场份额分析
2009-08-13
去年年底,连续亏损15个月的宅急送终于扭亏。将倾的大厦摇晃了几下后,陈显宝暂时找到了新平衡。不过,诸侯割据的市场中,宅急送还有多少机会? 宅急送变脸了。
老客户最先发现,宅急送包装的绿色袋子不见了,货品丢失的现象少了。宅急送的业务已经由四块变成两块,只保留了普通快件和小件业务。变化的背后,宅急送三个月大幅度转轨可谓冰火两重天。
“爆发点是去年10月份,工资都发不出来,宅急送就要关门了。”就像一个即将终结的王朝,陈显宝比喻。表面看起来是资金链断裂公司要关门,实际上是失去了“民心”。股东利益受到巨大伤害,员工长期看不到希望纷纷离职,不正之风蔓延,大厦之倾倒缺少的只是契机而已。
“写成书都是惊心动魄,跌宕起伏。”陈显宝回忆其仓促上阵,“除了一万多员工要吃饭,宅急送更是家族企业,兄弟们的钱全在里面,这种责任不能推卸。” 弥合断裂的资金链、让宅急送看到真金白银,是陈显宝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现金流依赖严重的快递行业,可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此前,宅急送一直急速扩张。不断建设网点、购买运输车辆,短短一年间员工从2007年的1万多人增至2万人,一个公司几乎扩充成三个公司,资金捉襟见肘。
除了董事会筹措并注入1亿多元资金救急外,全面缩减、裁员减薪是陈显宝为宅急送注射的一支强心针。
“过去宅急送把建设作为目标,现在要全面考核成本、收入和利润。”重新制定战略后,陈显宝大刀阔斧地裁员,仅人力成本就从原来的每年5000多万元减少至3000多万元。
以小件员为例,宅急送将7000多名减至3000多名,工资也降低了一半。此前宅急送小件员工资非常高,甚至高于顺丰等专注小件的快递公司。小件业务一半以上的收入都耗费在员工收入和繁冗的各级提成上。
公司大面积大幅度降薪难免动摇军心。除了不断做思想工作稳定员工信心,陈显宝先从自己下手。妻子原本负责宅急送仓库经营管理相关的业务,陈显宝让她带头辞职回家了。
“一切都以扭亏为目标”,除了减少人力成本,陈显宝甚至牺牲掉一些业务。宅急送曾开设许多物流专线班车,因为扩张得太急,业务量跟不上,不满载严重。为了节省成本,陈显宝逐步借用其它公司专线。第一批裁掉车辆30%,第二批裁掉50%,共计200多辆,每个月减少成本1000多万元。
以前所有快件外都有绿色包装袋,取消包装袋后,每个月减少成本100万。林林总总的浪费小细节被改良后,宅急送仅每月采购费用就节省500万。
利润就是这样一点点挤出来的。人力成本节省2000万元,运营成本节省1000万元,班车节省1000万元,加上采购等费用共计节省3700万元。以前至少每月
1.2亿元的开支少了三分之一。
陈显宝摆脱了上任时的窘境:“宅急送现在不差钱,刚刚还了4000万元贷款,现在我们的钱用不完。”此外,宅急送账面上还留存着几亿的客户代收款,7天的账期让周转更轻松。陈显宝正打算逐步降低公司负债率。
缓解了资金链,宅急送又开始整顿公司纪律。此前公司战略不明确,人心惶惶,歪风邪气严重。宅急送严厉打击了几个偷货现象严重的下属分公司,换了6位省区总经理,并把一些已经形成“团伙”的偷货小组织送到公安局。客户丢货和管理投诉从过去的每月1000多起降到现在的100多起。
陈显宝承认:“调整肯定伤筋动骨。”和资金链断裂时相比,宅急送月销售收入下降了10%,不过成本节省了35%。2009年3月以后,宅急送每月盈利都将近千万元。
可惜的是,浴火重生的宅急送已经被各路诸侯大刀阔斧的扩张淹没了。
并购扩张、跑马圈地是快递业这几年司空见惯的事。四大巨头一直相机而动,UPS以1亿美元收购中外运位于国内20多个城市的快递独营资格,联邦快递以4亿美元收购大田快递国际国内的全部资源,TNT收购了中国最大的公路企业华宇集团。今年初,顺丰速运公司在“上海部分民营快递企业‘315’座谈会”上透露计划耗资1000万美元,购买2架二手货机,并将向民航总局申请成立航空货运公司。
宅急送曾经“大跃进”的国际快递业务已没什么市场机会。美国联邦快递
(FedEx)、UPS、中外运敦豪(DHL)和荷兰TNT四家外资巨头一直盘踞中国80%的国际快递业务。国内市场,圆通、申通等民营快递公司已是电子商务客户默认的快递公司,来自淘宝的业务占其业务总量的40%-50%;顺丰借助珠三角大本营IT产品的繁盛,做得有声有色。
2008年,宅急送营业收入12亿元,2009年大概与上一年持平。一位业内人士估算,以小件为主的顺丰、圆通公司年销售收入几十亿元,其市场份额至少是宅急送的三到五倍。
说“宅急送在这样的行业爆发期不作为”或许有失公道,其危局就来自这一期间的快速扩张。
“小件才是行业发展的方向。”宅急送创始人、前总裁、陈显宝的胞弟陈平此前曾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强调。他的判断没错,顺丰、圆通等民营快递公司就是依
靠小件服务崛起。中国快递协会副秘书长王宝华说:“小件业务是未来排名的决定因素。”
15年前,曾留学日本的陈平因享受到便捷的快递服务萌生创业念头,成了中国快递“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04年陈平转型宅急送,使其迅速成为大宗物流配送业龙头。不过2007年,陈平大动作改革开拓小件市场,却成了他的“滑铁卢”。
失败是因为他的改革太迫切。按照他的规划,完成转型的宅急送可迅速登陆资本市场。可惜时运不济,华平资本的大额融资未获商务部批准。高度依赖现金流的宅急送立即陷入亏损。
“专注原来的业务,宅急送照样可以达到年销售收入30亿到50亿元。”陈显宝难以认同陈平的扩张,“作为哥哥,私下会沟通。但发生很尖锐矛盾,就不仅是沟通的问题。”
兄弟两个性格迥异:陈平长在城市,陈显宝长在湖北农村;陈平留学日本,陈显宝一直在政府任职;陈平充满激情谈发展,陈显宝偏理性求效益。
“谁都没有错,只是我难过。”2009年2月21日的博客让人不禁联想到陈平数次提及的艰难守业和改革受阻。2009年3月陈平离开宅急送再次创业“星辰急便”公司专注于小件项目。陈显宝评价,“他就是这种性格,不成功便成仁。” 起死回生的宅急送盯准的也是小件。新邮政法取消了民营快递在“其他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上的限制,意味着书刊、杂志、复印材料等领域是民营快递公司的新发力点。但是船大难调头。顺丰、圆通、EMS速递的全国业务量中,150克以下小快件业务分别高达36%、45%、56%,在全日通、全成快递这样的同城快递公司业务中,150克小快件比重更是高达85%以上。因专注小件,其运营流程、网点架构等比此前专注大宗物流的宅急送更适宜。
“信件才是蛋糕上的奶油”,陈显宝难以抗拒小件快递高利润的诱惑。单件货物越轻利润越高,信件利润60%,快运利润占20%,物流利润只占8%。
中国快递市场竞争已趋近白热化,像国际市场几乎被四大快递公司垄断一样,未来能安逸生存的只有市场的前五名,小件业务是制高点。民营快递天天快集团总裁、中国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认为,宅急送要想三年内在快件领域进入市场前列,每年至少要投入5亿元。相比之下,宅急送现在的投入太少。
“宅急送,你离联邦快递有多远?”北京兆维大厦宅急送总部这张知名海报已和陈平一同被历史封存。陈显宝逐鹿小件的策略是突出服务的概念,希望宅急送能成为“中国的UPS”。
目前,宅急送重点发展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区域。“过去我们是全国撒胡椒面,现在是抓重点。”陈显宝说,更广泛的网点可能会考虑以加盟方式建设。这只是其布局小件网络的必经之路。
市场竞争已经刺刀见红。长三角快递竞争已经很充分,价格便宜。两年前上海同城快递就降至5元,宅急送8元,可以说竞争优势并不明显。珠三角是顺丰的大本营,宅急送未见得会和顺丰硬碰硬。
2009年3月,顺丰开通了京沪即日快递,触角深入宅急送的老根据地北京。其它民营快递公司也在加速打通北方长三角、环渤海两大经济区。
中国快递协会副秘书长邵钟林评价:“宅急送此前的改革,是出现亏损,没有办法下的改革。”对宅急送来说,最紧迫的难题不是锦上添花,而是如何在激烈的市场中站住脚跟。
第五篇:2005-2006年中国内衣市场份额调查分析报告
2005-2006年中国内衣市场份额调查分析报告 报告目录
第一章 内衣行业的现状分析 1
第一节 内衣行业相关定义及分类 1
第二节 内衣行业发展概况 3
第三节 内衣行业市场现状 7
第二章 内衣行业的投资特性 23
第一节 内衣行业的投资特征 23
第二节 产业集中度分析 26
第三节 产业赢利能力分析 27
第三章 行业产品分析 28
第一节 产品产销情况 28
一、中国内衣供给总量与区域分布 28
二、2005年1-9月中国针织内衣销售情况 29
第二节 产品进出口状况 29
一、中国内衣进出口分析 29
二、中国内衣出口的主要贸易壁垒及应对措施 47
第四章 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53
第一节 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53
一、中国内衣市场的总体竞争格局 53
二、加入WTO对中国内衣市场竞争格局的影响 57
三、中国内衣市场未来竞争趋势 61
第二节 品牌市场占有率情况 63
一、地区销售情况 63
(一)全国 63
(二)上海 64
(三)武汉 67
二、不同内衣销售情况 68
(一)保暖内衣 68
(二)针织内衣 76
第三节 市场竞争力分析 79
一、市场需求分析 79
(一)影响内衣需求的因素分析 79
(二)内衣需求发展趋势 91
二、内衣消费者分析 94
(一)内衣目标市场构成 95
(二)内衣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 100
(三)内衣的消费心理 107
(四)内衣消费者购买偏好分析 117
第四节 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120
一、中国内衣销售渠道构成 120
(一)传统内衣销售渠道 120
(二)调整内衣在美容院开辟销售新路 122
(三)内衣企业要学会利用展会 124
二、国外内衣销售渠道对中国内衣企业的借鉴 125
三、内衣销售渠道未来发展趋势 132
(一)复合营销网络 132
(二)实施品牌经营 132
(三)无店销售 135
(四)与零售业结成联盟 135
(五)直销 136
(六)专业化销售 138
四、品牌营销正当时 138
第五节 区域市场分析 139
一、汕头 139
二、深圳 140
三、香港 140
四、温州 141
五、广东 141
第六节 国际市场研究 1
41第五章 行业著名企业分析 143
第一节 国际著名企业 143
第二节 国内著名企业 169
第六章 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策略 196
第一节 中国内衣市场发展趋势 196
一、内衣市场将趋向细分化 196
二、品牌策略的重要性日趋明显 197
三、女性内衣,一衣多用,越位出击 197
四、男式内衣日益新潮、性感、款式多样 197
五、针织内衣发展趋势 199
第二节 内衣企业的国际化趋势 203
第三节 内衣面料发展趋势 204
一、纺织品的总体流行趋势 205
二、保暖内衣面料发展趋势 208
第四节 内衣新科技 209
第五节 内衣新产品开发方向 212
一、功能性内衣 212
二、舒适型内衣 213
三、环保型内衣 213
四、智能型内衣 214
五、运动内衣 21
4六、塑身内衣 214
七、保暖内衣的发展方向 215
第六节 行业SWOT分析 216
图表目录
图表 2005年-2006年男内裤进口情况 29
图表 2005年-2006年男内裤进口数量变化情况 30
图表 2005年-2006年男内裤进口金额变化情况 30
图表 2005年-2006年男内裤出口情况 31
图表 2005年-2006年男内裤出口数量变化情况 31
图表 2005年-2006年男内裤出口金额变化情况 32
图表 2005年-2006年胸罩进口情况 32
图表 2005年-2006年胸罩进口数量变化情况 33
图表 2005年-2006年胸罩进口金额变化情况 33
图表 2005年-2006年胸罩出口情况 34
图表 2005年-2006年胸罩出口数量变化情况 34
图表 2005年-2006年胸罩出口金额变化情况 35
图表 2004年1-11月男内裤进出口情况 35
图表 2003-2004年我国内衣进口金额情况 36
图表 2005年-2006年胸衣进口情况 36
图表 2005年-2006年胸衣进口变化情况 37
图表 2005年-2006年胸衣出口情况 37
图表 2005年-2006年胸衣出口变化情况 38
图表 2005年-2006年男式长睡衣进口情况 38
图表 2005年-2006年男式长睡衣进口变化情况 39
图表 2005年-2006年男式长睡衣出口情况 39
图表 2005年-2006年男式长睡衣出口情况 40
图表 2005年-2006年女式睡衣进口情况 40
图表 2005年-2006年女式睡衣进口变化情况
41图表 2005年-2006年女式睡衣出口情况 41
图表 2005年-2006年女式睡衣出口情况 42
图表 2005年-2006年男式浴衣进口情况 42
图表 2005年-2006年男式浴衣进口情况 43
图表 2005年-2006年男式浴衣出口情况 43
图表 2005年-2006年男式浴衣出口情况 44
图表 2005年-2006年女式浴衣进口情况 44
图表 2005年-2006年女式浴衣进口情况 45
图表 2005年-2006年女式浴衣出口情况 45
图表 2005年-2006年女式浴衣出口变化情况 46
图表 2005年-2006年女式长衬裙进口情况 46
图表 2005年-2006年女式长衬裙出口情况 46
图表 2005年-2006年女式长衬裙出口情况 47
图表 2004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内衣品牌综合占有率情况 63 图表 2005年上半内衣销售额市场占有率排名情况 64
图表 2004年上海市内衣销售额市场占有率排名情况 64
图表 2004年11月上海亿元商场女士内衣品牌零售额情况 65 图表 2004年11月上海亿元商场针织内衣品牌零售额情况 65 图表 2004年11月上海亿元商场成人内衣品牌零售额情况 66 图表 2004年12月上海少儿内衣品牌零售额情况 67
图表 2006年武汉市亿元商场针织内衣销售占有率 67
图表 2004年12月武汉市亿元商场针织内衣销售占有率情况 68
图表 2006年华北地区大型商场保暖内衣品牌市场综合占有率情况 68 图表 2006年东北地区大型商场保暖内衣品牌市场综合占有率情况 69 图表 2004-2006年重点大型商场保暖内衣销售排行(东北地区)69 图表 2006年东北地区重点大型商场保暖内衣综合市场占有率情况 70 图表 2004-2006年重点大型商场保暖内衣销售排行(华北地区)71 图表 2006年华北地区重点大型商场保暖内衣综合市场占有率情况 71 图表 2004-2006年重点大型商场保暖内衣销售排行(华东地区)7
2图表 2006年华东地区重点大型商场保暖内衣综合市场占有率情况 72 图表 2004-2006年重点大型商场保暖内衣销售排行(西北地区)73 图表 2006年西北地区重点大型商场保暖内衣综合市场占有率情况 73 图表 2004-2006年重点大型商场保暖内衣销售排行(西南地区)74 图表 2006年重点大型商场保暖内衣销售排行(西南地区)74
图表 2004-2006年重点大型商场保暖内衣销售排行(中南地区)75 图表 2006年中南地区重点大型商场保暖内衣综合市场占有率情况 75 图表 2005年1-9月全国重点大型百货商场针织内衣裤销售情况 76 图表 2005年1-9月全国重点大型百货商场针织内衣裤销售变化情况 76 图表 2004年1-12月全国重点大型百货商场针织内衣裤销售情况 77 图表 2004年全国重点大型百货商场针织内衣裤销售变化情况 77 图表 2006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针织内衣品牌占有率情况 78 图表 2006年针织内衣十大主销零售商场 78
图表 1990-2005年我国男性人口变化情况 96
图表 1990-2005年我国女性人口变化情况 97
图表 1990-2005年我国城镇人口变化情况 98
图表 1990-2005年我国乡村人口变化情况 99
图表 2003年我国各地区总人口和性别比 99
图表 服装代销与买断之比较 129
附录:
附录
一、消费者最喜爱的内衣品牌 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