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康副主任在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4 00:38: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孙晓康副主任在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孙晓康副主任在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第一篇:孙晓康副主任在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经验交流会会议材料

创新农业标准化工作 服务现代农业发展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孙晓康

(2011年11月24日)

同志们:

自2008年开始,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部门和31个省市区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共同努力下,组织开展了第六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现1199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基本完成了各项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今年是启动第七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之年,又正值“十二五”开局之际,建设好第七批示范区,对进一步推动农业标准化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国家标准委决定召开这次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经验交流暨表彰会议,目的是为了总结经验,分析形势,明确方向,进一步提高农业标准化工作水平,以适应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今天,来自水利部、国家林业局、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华全国供销合 1 作总社等部门和各省区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工作部门的领导、负责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同志,优秀示范区和先进工作者的代表,共100多人出席本次会议。昨天,与会代表参观了河南漯河临颍县北徐生猪养殖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区、许昌鄢陵县苗木栽培标准化示范区和郑州新郑市精品大枣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刚才又对示范区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40个优秀示范区和76名先进工作者进行了表彰,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等3家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作了典型发言。现场参观和经验交流的形式,生动形象、印象深刻,开拓了大家的思路,明确了示范区建设的努力方向。表彰活动起到了鼓舞人心、坚定信心的作用。

多年来,农业标准化工作以服务农业发展为出发点,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在此,我代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向全国的农业标准化工作者和一贯支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工作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农业标准化工作面临的新命题,如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服务“三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所有农业标准化工作者必须思考的,也是必须要做好的一件大事。下面我就农业标准化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农业标准化工作成效显著

近年来,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高度重视农业标准化工作,会同各有关部门和地方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截至2011年10月,制修订农业国家标准2196项、行业标准3706项、地方标准16000多项,覆盖了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为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建设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758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248个,涉及全国2000多个县(区、市),涵盖了粮食、畜禽、水产、蔬菜、水果等大宗农产品和各地优势、特色农产品,有效地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成立了涉农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79个,集聚了近万名委员,开展农业标准化研究及标准制修订;积极组织农业标准的宣贯,带动广大农业从业人员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实践表明,农业标准化工作围绕建立统一权威的农业标准体系和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标准推广体系,开拓进取,努力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一)规范了农业生产、农产品的加工和贸易

示范区建设的意义在于发挥其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规范化管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天津市通过杂交粳稻示范区建设,制定了具有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标准化粳型不育系原种生产技术规程和杂交种制种技术规程,并通过组织集中学习、专题技术讲座、发放培训资料和现场观摩指导,规范了生产,提高了种子的纯度、净度和发芽率,使原种生产周期由4年缩短到3年。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葡萄示范区通过实施标准化,实现了产地环境无害化、基地建设规模化、生产过程规范化、质量控制制度化、生产经营产业化、产品流通品牌化,辐射带动葡萄产业的发展,从事葡萄生产的农户已发展到3000户,比示范前提高了42%。湖北省潜江市稻虾轮作示范区通过实施标准化,面积发展到18万亩,年产稻谷12.6万吨、产值2.52亿元,小龙虾2.16万吨、产值2.59亿元,小龙虾的养殖规模、加工能力、出口创汇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

(二)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

各地结合当地农业特点,通过农业标准的实施,规范生产,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如:江苏省针对雪山鸡的品种和生产特点,先后制定了《雪山鸡饲养技术规程》等9个标准,完善了标准体系,建立了雪山鸡全程质量管理和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确保了产品质量,“雪山”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节节攀升。浙江省金华市奶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区通过实施标准化,1175个奶牛养殖场(户)单产从项目实施前的5600公斤/头提高到6700公斤/头,乳蛋白率从2.94%提高到3.06%,乳脂率从 3.05%提高到3.24%,平均体细胞数从54万个/毫升下降到19万个/毫升。安徽省含山县双低油菜示范区油菜优质双低品率达99%,产品质量合格率达98%,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了保障。

(三)提高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坚持科学发展,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陕西省眉县猕猴桃示范区亩投肥量由07年的127公斤减少至64公斤,土壤PH值达到8.03,有机质含量由07年的12.8克/公斤提高到15.1克/公斤,示范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宁夏自治区压砂瓜示范区使100多万亩的沙地得到治理,有效控制和减轻当地及周边地区的风沙危害,减少灾害性天气对农作物的损失,降低沙尘天气的污染,改善了当地生产条件和环境质量。

(四)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通过实施标准化,把三次产业间相关联的技术和管理要求进行了有效融合,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农业观光旅游等环节形成有机的联系,实现了科技成果的效应迭加,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如山东省蓬莱市运用标准化管理,将葡萄栽培、葡萄酒酿造和葡萄观光旅游融为一体,通过三次产业标准化联动运作模式,规范了农业生产,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了旅游服务的质量,使一、二、三产业形成了有效融合,提高了葡萄产业链的整体效益。河南省鄢陵县以苗木栽培示范区为中心,形成了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中国腊梅园、百里花卉长廊、千亩莲池赏荷园、万亩樱桃园、陈化店茶文化一条街、花都温泉度假村等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娱乐为一体的特色精品生态景区,仅2011年就接待游客286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3.4亿元,标准化示范区的发展成果实现了最大 化。

(五)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多年来各地的实践表明,农业标准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在农业科技新成果转化的过程中,通过各个环节系列标准的制定实施,发挥标准化的复制、辐射和再优化作用,为科技成果的推广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手段。黑龙江省宁安市推行的水稻两段式育苗等技术,通过标准将科学技术普及到示范户,促进其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湖南省将水稻杂交技术转化为《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体系技术规范》系列地方标准,并在全省大范围组织宣贯和实施,使杂交水稻标准化制种面积占湖南省两系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的95%以上,占全国两系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的80%以上,成为助推优势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的成功典范。甘肃省玉门市围绕啤酒花栽培与加工技术研究制订标准,采取单项技术的组装配套与基地标准化综合示范相结合,总结出了包括新品种引进、割芽修根、整芽扶苗、间苗、引苗绑蔓、定苗、缠蔓布杈、疏叶、除草、施肥、灌水等一系列先进技术,使玉门啤酒花产业得到了不断壮大,在国内甚至在国际都处于领先地位。

(六)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实施农业标准化,使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及时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得到了农民群众、涉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例如,北京市通州芽菜生产 示范区制定芽菜工厂化生产技术标准,为北京地区芽菜生产提供依据,带动示范区农民致富,实现年纯收入增加了4000多元。山西省晋城高平推动标准化养殖,农民人均养猪纯收入达900余元,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吉林省东福米业经过多年来的标准实施,大米的价格最高达每公斤60元,每公顷比普通米增收6000~8000元,每户增收2000元,成为吉林省重点扶持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七)农业标准的实施和宣贯得到了广泛重视

一是各级政府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7个省将农业标准化作为全省的工作重点列入地方党委政府文件。二是企业实施标准化管理的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实施良好农业规范和推行标准化生产。三是农民学标准、用标准、讲标准的意识不断提高。据统计,示范区内90%以上的农民都接受过不同形式的标准化培训。例如:国家林业局平江油茶示范区举办了标准化育苗、施肥、修剪、果实采收等一系列油茶标准化技术培训班21期,培训技术人员2000余人次。供销总社安徽广德蚕桑生产标准化示范区编制了3000余册科技手册和4万余份技术资料,无偿发放给蚕农,开展技术培训300余次,举办培训班63期,参训蚕农1万余人次,并建立跟踪服务卡近万份。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旗根据牧民生产生活的特点,把奶牛饲养管理标准汇编成册,对牧民进行奶牛养殖、疫病防治、饲草种植等培训,大大提高了标准实用效果。云南省德宏 麻竹示范区通过印发《德宏麻竹种植加工综合标准》10.6万份,举办宣传贯彻培训班511期,培训农民46432人次,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顺利推广打下了坚实基础。

回顾过去,农业标准化工作确实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农业标准化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地区重视还不够,主观能动作用不强,甚至还存在畏难情绪;二是农业标准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标准研究不够,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农业标准化管理和能力建设亟待加强,水平需要提升;四是农业标准化工作创新不够,服务“三农”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二、标准化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十一五”期间,在各部门、行业、地方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国家标准体系建设工程进展顺利,体系逐步建立;标准化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标准制定更加科学合理,适用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增强;制修订步伐明显加快,批准发布国家标准13000余项,标龄由10.2年缩短到5年,制修订周期由平均4.5年缩短到3年,标准老化、缺失和滞后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标准化试点示范取得良好成效,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达到3519个,辐射和带动作用有效发挥;国际合作与交流广泛开展,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能力和水平显著增强,以我国技术和标准为基础形成国际标准数量不 断增加,我国继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常任理事国后,今年又在75届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理事大会上顺利当选为常任理事国;标准化人才队伍和技术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新组建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497个,为标准化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标准化工作已从三次产业向社会事业领域拓展,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

当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从国际环境新趋势看,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孕育新突破,国际治理结构进入调整期,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标准作为创新技术产业化、市场化的关键环节,成为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保障产业利益和经济安全的重要手段。世贸组织框架下,标准与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等共同构成技术性贸易措施,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更趋频繁。标准已成为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制高点。从国内环境新特征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加快,科技创新势头迅猛,对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国家标准委正在编制《国家标准化事业“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我国标准化事业发展的发展目标、基本要求、重点任务和改革措施。

发展目标是:标准整体水平明显提升,标准体系进一步优 化,标准化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国际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加强,标准化法制环境初步形成,标准化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全社会标准化意识普遍增强。

基本要求是:系统管理、重点突破、整体提升。重点任务是:巩固农业标准化基础,服务现代农业;提升制造业标准化水平,促进制造业改造升级;拓展服务业标准化领域,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工作,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提高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国际标准化工作,为我国标准化发展做出新贡献。

改革措施是: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推进标准分类管理;强化标准制修订管理;加强标准实施反馈及效益评价;构建标准化科技支撑体系;改进和加强技术委员会管理;加强标准化技术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健全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推动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等。

其中,农业标准化工作作为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等方面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多年来,农业标准化工作一直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03年召开全国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会后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通知》。2007年4月23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没有农业标准 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要进一步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国家十一五中长期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近几年中央1号文件中均对农业标准化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为此,国家标准委在《国家标准化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对今后一个时期农业标准化工作目标,提出了“两个体系、两个机制、一个创新”的初步设想:

“两个体系”是:围绕现代农业基础设施、产业体系及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建设,建立完善以国家标准为主体,行业、地方标准相配套,企业标准为补充,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现代农业标准体系和现代农业标准化服务与推广体系。

“两个机制”是:形成科研与标准的紧密协同机制,将农业科研与标准的制定紧密衔接,使标准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同时通过农业科研提升标准的技术水平;形成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政策激励机制,加大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投入,促进农业标准化工作者的积极性。

“一个创新”是:围绕主导农产品、特色农产品、区域综合农业标准化和现代农业标准化服务与推广创新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实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和项目绩效考核,全面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着力抓好当前农业标准化工作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们要站在新的起点,形成新气象,开创新局面,在巩固已取得成果的同时,放开眼界,拓展思路,创新发展。今后,要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提高认识,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农业标准化工作 农业标准化工作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掌握了这个抓手,就抓住了农业发展的关键;做好了这项工作,就能够为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抓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大意义,加强并持之以恒地开展工作。

首先,农业标准化工作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业发展,正是增加农民收入,为广大农民谋求发展的有效手段。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农业内部分工,实行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的目标。

其次,农业标准化工作对于提升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发挥好农业标准化的作用是改变传统农业经营理念,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消费安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和增值,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手段。

第三,农业标准化工作对于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抓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建设,积极采用国际标准 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打破国外技术壁垒,打造我国“标准化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知名度,扩大农产品出口,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有着重要意义。

(二)加快标准体系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首要目标,围绕高标准现代农业基础设施、产业体系及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涉及农、林、牧、渔,产前、产中、产后以及服务于农业的水利、气象等相互配套衔接的现代农业标准体系。强化基础设施、投入品安全控制、农产品质量、农产品生产加工良好操作规范、农产品流通、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业社会化服务和现代林业等重点领域的标准制修订工作,提高农业标准技术水平。其中,国家和行业标准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农业基础设施、农业投入品安全控制、农产品质量、农产品生产加工良好操作规范、农产品流通、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业社会化服务、现代林业以及生物农业等方面内容;地方标准体系建设的重点是:本地区主导产业、特色产品的品种改良、安全高效生产技术规程、良好操作规范等方面内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在2013年初建成适应地区发展的地方农业标准体系,做到全面覆盖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等各个环节。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体系是标准化工作面临的一项新任务,要围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各项需要完善标准体系,加快 建立以规范和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质量为基础,涵盖农产品生产的产地环境、基础设施、机械器具、投入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包括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生产服务和流通服务、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等各方面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体系。

(三)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强示范区管理

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和管理方面要创新思路,加强管理。当前,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对示范区建设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要在总结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服务区域性优势主导产业发展、特色产品生产和综合示范为重点,规范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提高示范区产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一方面,要大力开展以增强区域性农业标准化综合实力为主的示范市、县建设。重点是:围绕“稳粮、增收、重基础、强民生”,以稳定发展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生产为重点,加强示范区建设;大力推动以大宗作物区域化布局、园艺产品集约化生产、畜牧水产规模化养殖、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加强示范区建设;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培育农产品品牌为主,加强示范区建设;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原则,加强农业循环经济试点建设。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各地要结合当地农业发展实际,以当地主导农产品为主,开展农业生产服务、农技推广服务、农产品质 量监管服务、动植物疫病防控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服务、农产品流通服务、农业信息化服务等试点工作。以产业链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为主,专项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为辅,逐步探索开展区域性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推动区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要依据示范区的不同模式,实施分类管理。对政府承担的示范区,把工作重点放在部门的协调配合和齐抓共管上;对龙头企业承担的项目,把工作重点放在指导企业建立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上;对出口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区,与出口创汇的农产品龙头企业建立标准信息快速反应渠道;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承担的项目,指导其培育农产品市场,制定农产品分等分级标准,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与农户签订合同,体现农产品优质优价,通过利益驱动来引导农民自觉按标准生产农产品。

要不断提高示范区建设质量。首先,示范区通过建立标准体系,运用标准化的方法和手段形成自我完善机制,不断提升示范区建设质量;其次,要坚持政策引导、标准支撑、产业发展的原则,采取“再提升”的发展思路,在示范区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的推广应用,生态、环保等生产方式改进,产品质量,产业融合等方面不断提升,提高示范区建设水平;第三,要把示范区建设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农业科技 15 园区建设、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农产品认证和监督以及GAP认证、HACCP管理体系认证等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着力打造以标准化农产品确认及标志推广应用为形式的农产品品牌。

要加强示范区绩效考核。要规范示范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行为,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管理体系,形成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绩效考核制度。重点是设定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示范区管理工作的经济、效率和效益进行评价,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实施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提高示范区的管理水平,形成长效机制。2012年,按照财政部和质检总局的要求,农业标准化项目将要实施项目绩效管理,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按照要求严格抓好示范项目的绩效考核工作。

(四)普及农业标准,提高标准化工作水平

考察农业标准化的成效,关键是要看标准在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普及、推广和应用。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加大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领域重要标准的实施力度,大力普及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业各领域标准化生产、管理的覆盖率。要强化标准的实施与监督,建立各级农业标准实施的信息反馈制度。在生产领域,围绕产地环境和良好农业规范,强化农药、兽药、化肥、饲料等农业投入品合理使用准则和安全控制规范,以及动植物检疫防疫等标准的实施和反馈。在加工领域,围绕加工操作、16 安全卫生要求,严格全过程质量安全标准的实施和反馈。在流通领域,围绕农产品分等分级、标签标识、包装材料、运输器具、仓储设备、农产品市场准入。逐步建立农产品追溯制度,实现农产质量安全的可追溯性,确保流通安全和消费安全,规范农产品贸易。还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注意抓好与节水、节地、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等相关标准的实施和反馈。

同时,要加强农业标准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形成标准信息化服务网络,完善信息化服务体系,新技术、新品种等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标准,要及时向企业和农业从业人员提供。要建立和完善宣传培训机制,通过开展标准化教育、成果展示和知识竞赛等形式,广泛开展标准化宣传和培训,提高农业标准化人员的素质和全社会标准化意识;并积极建立多种形式的农业标准专业推广服务机构和队伍,提升标准推广实施能力和水平。

农业标准的普及和推广是标准化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一定要高度重视,希望各地、各部门积极探索。

(五)建立协同机制,加快农业新技术成果的转化 标准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同时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可以提升标准的技术水平,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只有将农业科研与标准的制定紧密衔接,特别是将科研项目和 标准项目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提升农业标准的技术水平。因此,要加强各级标准化管理部门与科技部门的联系:一是加强农业科研管理与标准化管理的衔接,建立科研与标准化管理的协调机制;二是强化农业科研中的标准化研究,明确科研项目中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要求;三是及时将成熟的科技成果引入标准,提高标准的技术水平,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

(六)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建立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激励机制

深入开展农业标准化需要地方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大力推动。取得重视,首先要依据当地农业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做好标准化发展规划,提出标准化工作推进措施;其次,要及时向地方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汇报农业标准化工作各方面的情况,争取得到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把农业标准化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发挥农业标准化统一协调的职能;再次与农业、水利、林业、供销和烟草等部门搞好协调和配合,发挥各农业主管部门的主力军作用,通力协作,各司其职,共同推进工作;还要创造条件争取各级地方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将农业标准化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设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标准的专项资金,加大农业标准体系和示范区建设投入,出台奖励措施,调动科技人员投身于农业标 准化事业的积极性。

同志们,农业标准化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责任重大而光荣。我们一定要振奋精神,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提高农业标准化工作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二篇:第七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第七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刺参育苗及底播增殖标准化示范区”

项目启动仪式讲话稿

左海军

2011年10月26日

尊敬的汤易局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秋高气爽,满载收获的季节里,我们北方海洋苗业公司迎来了第七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暨刺参育苗及底播增殖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启动仪式。这是省市县各级领导多年来对我们北方苗业的扶持和偏爱,是我们公司的幸运和荣光。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必将推动公司实现更大的发展。为此,我代表公司全体员工向多年来始终关注支持企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和新闻媒体的朋友们表示最真诚的谢意!

2011年是北方海洋苗业公司组建的第六个年头,经过六年的努力,公司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生态海参育苗生产基地,规模达到了10万亩、25万立方水体。自主研发的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海参生态育苗技术,结束了海参苗种完全依赖工厂化的历史,绿色、生态、环保的海参育苗体系已经形成。同时,以公司为龙头,以农户为牵动的大长山海参生态苗种基地建设初具雏形。年内公司向市场提供优质生态海参苗30万斤,2012年将达到100万斤。

我们知道,企业标准化是企业提高管理效率、提升竞争能力的重要支撑。通过刺参生态育苗及底播增殖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必将促进刺参生态育苗及底播增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实行标准化管理和控制,提高刺参育苗养殖管理水平和科技贡献率,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提升养殖效益,从而实现科学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生产。同时,对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促进海洋养殖行业的调整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我们绝不辜负各级领导对公司的期望,扎扎实实的实施标准化战略,科学用海、科学养海,为建设现代海洋牧场,为促进长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最后,祝愿各位领导和各位来宾平安健康,事事顺利。也祝奋战在一线的员工们健康进步,心想事成。

第三篇:在全国农业产业化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在全国农业产业化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在全国农业产业化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深化和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由全国农业产业化部际联席会议九部门共同召开的。会议的主题是,深入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农业结构战略

性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认真总结交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经验,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产业化工作十分重视。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和五中全会的决定,江总书记和朱总理的多次重要讲话,都充分肯定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方向。温家宝副总理去年在全国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今年以来又几次作出重要批示,对进一步做好农业产业化工作及开好这次会议提出了明确要求和重要的指导性意见。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农业产业化的指示精神,结合各地、各部门的实际贯彻落实。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和山东省及有关方面的领导同志,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并亲临会议指导,这是对开好会议和做好农业产业化工作的有力支持。

下面,我代表会议主办单位讲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重大意义的认识

跨入新世纪的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从国内看,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主要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同时也出现了农产品卖难、价格下跌、农民增收困难等新的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农业的基础地位就不能巩固,来之不易的供求基本平衡的局面就会逆转,扩大内需的方针就难以落实。为此,必须加大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力度,这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从国际看,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和农村经济将直接参与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我们必须在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同时,按照WTO农业规则调整国内相关政策,积极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农业经营体制和农村经济运行机制。

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适应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关键是要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找到既符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具体形式和路子。实践证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带动力量。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解决分散的农户适应市场、进入市场的问题,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难点和成败的关键。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具备开拓市场、赢得市场的能力,是带动结构调整的骨干力量。从某种意义来说,农户找到龙头企业就是找到了市场。龙头企业带领广大农户闯市场、农产品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就可以有效地降低市场风险,减少结构调整的盲目性,同时也可以减少政府对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的行政干预。近年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对优化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带动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哪里的产业化经营搞得好,哪里的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就主动,就能够真正做到调得动、调得准、调得深、调出成效。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在农产品供求关系变化的情况下,农业一般意义上的增产并不能使农民增收,这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一个突出矛盾。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有效地延长农业产业链条,通过对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增加农业的附加值,使农业的整体效益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通过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还可以把农业“后续车间”的利润返还到“第一车间”,使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民不但从种养业生产中获益,还可以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增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各地的情况都证明,凡是产业化经营搞得好的地方,那里的农民收入就会有明显的增加。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有力措施。当今的国际农业竞争已经不是单项产品、单个生产者之间的竞争,而是包括农产品质量、品牌、价格和农业经营主体、经营方式在内的整个产业体系的综合性竞争。应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农业产业化经营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有利于把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联结起来,把分散经营的农户联合起来,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按照国际规则,把农业标准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全面引入到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的全过程,创出自己的品牌;有利于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全面增强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农业产业化经营

第四篇:在农业产业化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在农业产业化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深化和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由全国农业产业化部际联席会议九部门共同召开的。会议的主题是,深入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认真总结交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经

验,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产业化工作十分重视。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和五中全会的决定,江总书记和朱总理的多次重要讲话,都充分肯定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方向。温家宝副总理去年在全国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今年以来又几次作出重要批示,对进一步做好农业产业化工作及开好这次会议提出了明确要求和重要的指导性意见。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农业产业化的指示精神,结合各地、各部门的实际贯彻落实。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和山东省及有关方面的领导同志,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并亲临会议指导,这是对开好会议和做好农业产业化工作的有力支持。

下面,我代表会议主办单位讲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重大意义的认识

跨入新世纪的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从国内看,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主要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同时也出现了农产品卖难、价格下跌、农民增收困难等新的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农业的基础地位就不能巩固,来之不易的供求基本平衡的局面就会逆转,扩大内需的方针就难以落实。为此,必须加大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力度,这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从国际看,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和农村经济将直接参与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我们必须在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同时,按照农业规则调整国内相关政策,积极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农业经营体制和农村经济运行机制。

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适应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关键是要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找到既符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具体形式和路子。实践证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带动力量。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解决分散的农户适应市场、进入市场的问题,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难点和成败的关键。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具备开拓市场、赢得市场的能力,是带动结构调整的骨干力量。从某种意义来说,农户找到龙头企业就是找到了市场。龙头企业带领广大农户闯市场、农产品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就可以有效地降低市场风险,减少结构调整的盲目性,同时也可以减少政府对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的行政干预。近年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对优化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带动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哪里的产业化经营搞得好,哪里的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就主动,就能够真正做到调得动、调得准、调得深、调出成效。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在农产品供求关系变化的情况下,农业一般意义上的增产并不能使农民增收,这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一个突出矛盾。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有效地延长农业产业链条,通过对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增加农业的附加值,使农业的整体效益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通过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还可以把农业后续车间的利润返还到第一车间,使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民不但从种养业生产中获益,还可以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增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各地的情况都证明,凡是产业化经营搞得好的地方,那里的农民收入就会有明显的增加。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有力措施。当今的国际农业竞争已经不是单项产品、单个生产者之间的竞争,而是包括农产品质量、品牌、价格和农业经营主体、经营方式在内的整个产业体系的综合性竞争。应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农业产业化经营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有利于把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联结起来,把分散经营的农户联合起来,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按照国际规则,把农业标准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全面引入到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的全过程,创出自己的品牌;有利于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全面增强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基本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农村改革确立的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

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制度基础,必须长期坚持不变。随着农业的市场化、国际化和农村分工分业的发展,农户仅仅有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已经不够了,必然要求有跨社区的各类市场主体和组织提供更加广泛的服务。以公司农户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突破了原有社区的局限,丰富了为农户服务的内容,扩大了服务的领域,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实现

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农户找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联合与合作的新形式,有效地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对双层经营体制的补充、丰富和完善,是坚持和完善我国农业基本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决不能照搬别国的模式,既不能盲目追求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也不能走政府高额补贴农业的路子,必须立足我国国情。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可以在不改变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情况下,为提高农业的整体规模效益开辟新的道路,为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吸纳先进生产要素和科学管理提供适宜的组织载体,有效地解决分散经营的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既适合中国国情,又符合世界农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一种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的好形式,是在长期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各地的实践充分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极大地解放和发展我国农村社会生产力,代表了我国农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了最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深化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认识,努力把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认真总结和推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功经验

近年来,尤其是去年全国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指导,在制定扶持政策,培育龙头企业,加强基地建设,完善经营机制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各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年底,全国的个县(区、市)有产业化经营组织万个。到年底,多个县(区、市)有产业化经营组织万个。平均每个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固定资产规模增长%,销售收入增长%。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区域布局呈现新的变化。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和特色农业的发展,西部地区的农业产业化有了长足的进步。年西部地区产业化组织数量占全国总量的比重,比年提高了近个百分点;东部地区龙头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在全部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中,东部地区占。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完善。在各种利益联结机制中,合作制和股份合作制的比重显著上升,年,两者之和比年提高了个百分点。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的农户数量增加,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年,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共带动农户多万户,占全国农村总户数的%,平均每户增收元。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正是通过实践,人们才逐步认识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代表农业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正确选择;正是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农业产业化经营才从局部地区的探索走向全国,成为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趋势,从来自基层和农民的创造性实践,上升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政策导向。在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今天,我们仍然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认真总结各地的成功经验,使我们的认识不断从感性认识得到理性升华,再用对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来指导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克服思想上的片面性,减少实践上的盲目性,确保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近年来,各地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造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概括起来看,比较突出的主要有以下五条:

第一,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地创办和壮大龙头企业

培育有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前提条件。我国产业化经营还处在初期阶段,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创办和壮大龙头企业不可能是一个模式。山东等地的成功经验表明,创办和培育龙头企业,必须坚持多种途径和多种方式;坚持不分地区、行业和所有制限制,谁有能力谁牵头;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像我们在这里开会的潍坊市,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专业批发市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培育了一批各种类型的外向型龙头企业,提高了农业生产组织化和标准化程度,几年来开发、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多项,有多种农产品及加工产品出口近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亿多美元,初步形成了外向型农业的格局。江苏、浙江等省注意引导龙头企业对现有加工能力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避免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有些地方还创造了批发市场、经纪人等流通组织创办龙头企业的经验。

第二,高度重视市场开拓,为农业发展赢得新的空间

市场制约是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在市场制约条件下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大力开拓市场,创造新的需求。各地在工作中十分重视市场调研,把握新的消费趋势;不断完善市场营销方式,在创名牌、建网络、发展连锁经营、完善售后服务等方面下功夫;并且把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和市场环境建设作为关键环节来抓。如河南莲花味精集团在开发市场时,采取先开市场、后建工厂的原则,组织有关人员超前进行市场调研和市场开发,由于准备工作充分,该集团生产的等级面粉、牛肉、牛奶等,一经投产就赢得了市场。内蒙古伊利集团注重绿色食品开发,先后推出多个绿色食品品牌,有效地提高了市场占有率,乳制品的销售量明显上升。一些省区市还根据物流方向,协商解决了农产品绿色通道,促进了农产品产销衔接。

第三,强化质量意识,提高产品质量标准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严格执行质量标准,是实现产业化经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提高产品质量的过程,实质上是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转换农业增长方式的过程,是产业化经营各个环节实现标准化生产和全程质量控制的过程。各地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愈来愈重视,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强化检测检验措施。吉林德大公司引进国际先进的药物残留检测设备,对养鸡户用药和饲料添加剂进行严格检测,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天津的王朝葡萄酿酒公司实行质量全员管理和全过程管理,制定了企业标准,定期在国内外开展人员培训,保证原料环节实现良种良法和无病毒化,加工发酵环节实现工艺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成品质量合格率基本达到%。云南西双版纳百果洲天然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按有机食品标准建设生产基地,规范生产和加工过程,其产品已经获得欧盟有机食品种植基地、加工和国际贸易三项认证,不但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扩大了市场份额,而且其价格在国际市场上也比同类产品高出%。

第四,因地制宜,建立多样化的利益联结机制

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是保障农业产业化顺利发展的根本所在。各地在这方面提供的经验是,因地制宜,允许多样化的利益联结方式存在;针对实际问题,帮助规范利益联结机制;因势利导,引导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向紧密型方向发展。许多省在有关政策文件中都明确提出,只要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起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不管什么形式,都一视同仁地给予支持。湖北龙发股份公司在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关系时,根据农户养殖规模的大小、与公司距离的远近等因素建立了合同制、合作制和股份合作制三种利益联结关系。北京市在推进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发展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这些组织在帮助农民同企业进行商业谈判、协调企业与农户的日常纠纷和帮助农民解决资金、物资的落实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各地围绕发展农民经纪人队伍、规范订单形式、完善订单合同内容、引导建立风险基金以及提供法律服务等,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好范文版权所有

第五,把政府的引导和服务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机结合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种市场行为,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让农户和企业当主角。同时,产业化经营也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服务,需要政府为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如何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各地在这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主要是:制定扶持政策,加大财政金融等支持力度;帮助企业解决具体困难,改善投资环境;主动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广东省委、省政府对农业产业化工作高度重视,省委全会专门作出关于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决定。陕西、四川等个省区市就发展和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制定了文件。年,全国省级财政扶持产业化经营的资金达到亿多元,今年增加到亿元。为了提供优质服务,一些地方改变过去按部门管理的办法,对产业化经营实行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个班子、一个办公地点、一套政策措施的管理方式,改善了对产业化经营组织的服务。安徽省组织省农行和家省级龙头企业举行银企座谈会,省农行选择了五家龙头企业进行公开授信,而授不授信、授信额度多少,由农行自主决定,政府不加干预。

各地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创造的成功经验十分宝贵,希望大家在会议期间进行深入的总结和广泛的交流。在认真总结交流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认识和开阔思路,进一步明确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攻方向和工作重点。

三、抓住关键环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总体上看,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仍处在初期阶段,任重而道远。龙头企业的实力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带动农户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利益联结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稳定和完善,政府扶持和引导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进而不断增强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十五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是实现十五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十五时期,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总体目标是:大力培育有竞争优势和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使产业化组织的产品质量、效益和加工增值能力有一个大提高;产业化组织的区域布局更趋合理,按照比较优势形成的农业产业带初具规模;利益联结机制和经营体制趋于完善,农民得到的实惠明显增加;产业化经营在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农业整体竞争力中的作用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根据这一总体目标,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思路是: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中心任务,以培育有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为重点,以提高农业生产的市场化和组织化程度为基础,以科技创新和重大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为动力,以建立与国际市场相适应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检验体系为保障,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牢牢抓住这四个关键环节,就是我们在新形势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攻方向和工作重点。

(一)加快发展有竞争优势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

培育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十五期间,在大力发展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同时,要加快培育一批有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在现有家的基础上,发展到家。培育龙头企业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抓住机遇,促进龙头企业有更大的发展。要抓住西部大开发、加入世贸组织和粮棉购销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有利时机,加快中西部地区龙头企业发展,促进东部地区龙头企业上水平,并积极推进粮棉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化进程。

二是龙头企业要进一步明确经营方针。龙头企业要立足农业求发展,把农业开发的文章做足做好。要在不断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努力提高农产品加工的精度和深度,努力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上多下功夫,防止盲目地多角经营、上项目、铺摊子。鼓励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行业的企业,在突出主业的前提下,通过兼并、联合、联营等方式,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国际竞争力。

三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发展龙头企业,企业家至关重要。龙头企业的经营者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学习,勇于实践,严于律己,开拓进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引导企业经营者正确处理与企业职工和广大农民的关系,为企业家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懂经营、善管理、办事公平、作风正派的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四是苦练内功,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龙头企业要继续深化改革,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搞活经营机制,完善监督机制,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名牌战略,用优质名牌产品开拓市场和占领市场。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努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五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龙头企业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工商企业,它与农民有着密切的联系,肩负着带动农户和农业生产基地的重任。龙头企业的兴衰,与农民的利益息息相关,与农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也关系到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支持农业,扶持农民。不管什么所有制和哪种类型的龙头企业,只要与农民有比较稳定合理的利益联结,能够带动农户和生产基地,使农民从中真正得到实惠,就应该一视同仁地给予扶持。当前要重点抓好两件事:一是继续抓好农业部等八个部门制定的关于扶持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政策的落实;二是按照规则的要求,研究新情况,采取新办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扶持龙头企业的各项政策措施。

(二)大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探索组织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是增强产业化经营组织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之一。十五期间,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的面,要争取平均每年提高个百分点。

一要继续发展多样化的利益联结机制,适时引导向紧密型发展。企业需要稳定的原料供给,农户需要稳定的产品销路,这是双方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客观基础。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不能采取归大堆、大呼隆的办法,而要以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方式因发展阶段和产业的特点而不同,应允许企业和农户利益联结方式的多样化。无论哪种利益联结方式,都要坚持农民和企业自愿互利的原则,切不可强加干预。对于目前广泛采用的合同契约、订单农业、合同加服务、股份合作、资产入股等利益联结形式,都要注意总结经验,引导其向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有条件的,提倡发展紧密型的利益联结方式。

二要切实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通过各类龙头企业的带动,形成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不仅是促进农产品优质化、专用化的有力支撑,而且是提高我国农业组织化程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基地建设要充分调动农户、龙头企业、社区性合作组织和各方面的积极性,高起点规划,多渠道筹资,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农户家庭经营的基础上,走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

三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一个有效形式。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不断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凝聚力和经济实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加强对农户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服务,在产业化经营中发挥桥梁和纽带以及龙头带动作用。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示范章程和规章条例,明确合作组织的法人地位,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

四要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要继续探索和支持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在自愿互助的基础上建立的各种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行业协会要在市场准入、信息咨询、规范经营行为、价格协调、调解利益纠纷、行业损害调查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切实维护和保障行业内农户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的力度

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十五期间,要在产业化经营各个环节进一步普及先进适用技术,使科技进步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贡献率有明显提高。

一是龙头企业要通过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或自办研发机构,构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龙头企业要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步伐,积极引进、研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组建自己的研究开发机构,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逐步发展成为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强的现代农业企业或企业集团。

二是按照产业化的要求继续深化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体制改革。农业科研结构和大专院校,要面向生产实践的主战场,进一步明确科技攻关重点,优先研究开发一批关键技术,为产业化经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农技人员,要积极参与和投身到农业产业化经营第一线,通过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形式与龙头企业和农户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鼓励具有开拓市场能力的农业科研机构,逐步转制为农业科技企业,成为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农技人员创办和领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三是切实抓好科技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素质。要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采取多种形式,培养有关的专业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才,尤其要加强对生产基地农民的培训。在继续加强农业技术特别是成套农业技术培训的同时,还要通过培训提高农户的市场意识、合作意识、信用意识、质量意识等,使广大农户真正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四是继续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要多渠道增加对重大农业技术攻关、技术改造和支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投入,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国家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引进新品种、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面向基地和农户的技术推广。

(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我国已进入总体解决温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而且也是扩大出口和完善进口管理的重要手段。要充分认识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大意义,下大力气全面提高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发展产业化经营,是切实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切入点和有效途径。十五期间的主要工作目标是消灭无标生产,创造一大批优质农产品和名牌产品。为此,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要抓紧制定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结合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加快农业标准和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当前重点是制定国家或行业的农产品质量分级和专业标准,农药、兽药、鱼药残留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的卫生安全标准,农产品包装、储运、标识标准。龙头企业要率先执行国家制定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制定和完善企业标准,有条件的要积极实行国际标准,为推动我国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要建立和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加强各地质检中心建设,配置专用设备,培训检验人员,严格检验制度,加强抽检力度,首先从生产环节做起,实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力监控。龙头企业要主动把执行质量标准及相应的技术和农艺要求引入农户,带动农户和基地的标准化生产。重点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要尽快推行标明农产品产地、质量、等级的标识制度,建立可追溯的质量管理制度。

三要加强监管,严格市场准入。大力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行为。同时要严格市场准入,加强农业生产资料及各种辅助材料的质量监测、许可和认证工作,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要政府引导,增加投入。国家设置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无规定疫病区、出口农产品基地等建设项目,要更多的向产业化经营组织倾斜,吸引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基地和项目建设。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大对农产品质量标准制定、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设的投入。

总而言之,加快发展有竞争优势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大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的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既是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关键环节,也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工作抓手。抓好这四个关键环节,产业化经营就能够取得实质性进展,就能够取得新的突破。

四、认真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引导和服务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把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到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对加强党的建设做出了全面的部署,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认真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对于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做好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结合农业产业化工作的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明确基本政策,改进工作作风,加强部门合作,努力提高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的引导和服务水平。

第一,转变政府职能,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条件

农户和企业是产业化经营的主体,政府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为农户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要把保护和调动农户及企业的积极性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手让农民群众和龙头企业去实践、去创造,这是产业化经营保持旺盛生命力的群众基础,也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政策和扶持措施,为产业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要从农户和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及时提供信息、技术和产品销售等服务。要认真听取农民群众和企业的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坚决纠正和防止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各类农村投资项目的安排、技术引进和推广、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退耕还林还草等,要与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加大对产业化经营的支持力度。

第二,明确基本政策,尊重农户和龙头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尤其要尊重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在产业化经营中,农户和龙头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既要承担经营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也有获得相应收益的权利。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充分尊重农户和龙头企业的意愿,尊重他们的生产经营自主权。生产什么、多少生产、怎么生产,都要由农户和企业去自主决策。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接机制方式的选择,也必须尊重农户和龙头企业的意愿。政府要加强引导和提供帮助,但不能拔苗助长,更不能违背农户和企业的意愿搞行政命令、瞎指挥。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尤其要尊重农户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不允许以任何借口、任何方式侵害农民的土地承包权。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农业生产区域化、规模化和专业化,不能把农民的土地重新收归集体再进行转包。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是保障农民权益和保证农村发展的制度基础。家庭承包经营不仅适应传统农业,也能适应现代农业,必须长期坚持。土地使用权的流转,要坚持条件、自愿、有偿、依法、规范的原则,正确引导,加强管理,适应产业化发展的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

第三,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帮助农户和龙头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当前,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就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有关部门和各级干部,要带着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深厚感情,走出机关,深入基层,深入到农户和龙头企业中去,与农民和企业家促膝谈心,交朋友,有针对性的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解决具体问题。要注意发现先进典型,总结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加以推广;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办法。要急农户和企业之所急,尽可能帮助龙头企业和农户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要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情况,解放思想,勇于探索,把中央的政策与本地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第四,加强部门合作,形成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强大合力

扶持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涉及到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工作,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我们国务院九部门建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联席会议制度,是一个很有效的工作机制,为各部门发挥优势,形成合力,共同促进产业化经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要继续坚持下去,并不断加以完善。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和协调,从实际出发,支持和扶持产业化发展。农业部门要多做一些基础性、经常性的工作,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产业化经营的进展情况,共同为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作出新的努力。

同志们,农业产业化经营将进入全面提高水平的新阶段,实现新的发展目标,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要以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切实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团结一致,扎实工作,努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跃上新台阶,开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第五篇: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创建文明城市工作。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全面部署开展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为代表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20多年来,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深入开展,涌现出一批创建工作先进典型,评选出一批全国文明城市,示范带动各地掀起创建文明城市的热潮。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取得了新发展、开创了新局面。2015年2月28日,总书记亲切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先进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国创建热情空前高涨,创建水平显著提升。

在推进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各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做法,主要是‚六个坚持‛,即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突出思想道德内涵,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坚持重在建设立破并举,久久为功务求实效;坚持创新内容手段载体,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坚持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形成合力保持常态。这些经验做法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力抓、坚持抓、一把手亲自抓。实践证明,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改善城市环境面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增进市民文明素质,塑造良好社会风尚,有力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进程。

同时也要清醒看到,一些城市在建设和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比如,有的城市规划先天不足,基础设施欠账较多,人为割断历史文脉,城市风貌缺乏品位特色;有的城市管理不到位,环境脏乱差,空气污染、交通拥堵、出行难、停车难、人员无序流动等‚城市病‛突出;有的城市市民文明素质有待提升,乱闯红灯、乱扔垃圾、排队加塞、损坏公物等不文明行为比较普遍;有的城市治安问题还比较突出,等等。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主动适应我国城市发展新形势、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顺应精神文明建设新要求,不断深化创建文明城市工作。

一、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做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城市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这个‚火车头‛,以城市的发展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也必须抓好创建文明城市这个‚火车头‛,以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带动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做好城市工作和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在地位作用上,强调城市发展带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推进城镇化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在宗旨原则上,强调市民是城市建设、城市发展的主体,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让城市成为人们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在目标任务上,强调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城市历史文脉;要大力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要全面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打造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要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对于引导城市科学发展,推动城市文明进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1.创建文明城市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战略目标,这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使命,也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任务。要认识到,城市快速发展并不意味着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就会随之自然提高。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能够使人们在参与中培养现代文明意识,形成良好文明习惯;能够有效改造城市环境面貌,改善市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带动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升。

2.创建文明城市是保证新型城镇化战略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抓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速度平均以每年一个百分点快速推进,从1978年的不足18%,发展到2016年超过57%。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新兴城市大批涌现,城市人口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对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城市化都不太成功,一些国家还产生了贫民窟这样严重的‚城市病‛。我国要避免这些问题,保证城镇化的正确方向和科学路径,就必须在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上深入研究、狠下功夫。通过创建文明城市,可以推动城市科学规划、合规建设、高效管理,实现城市生产发展、生活宜居、生态良好,实现城市以人为本、文明和谐、充满活力,助推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这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

3.创建文明城市是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创建文明城市顺应了群众愿望,以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推动各地为群众解难事、办好事、做实事,是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是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民心工程。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对追求文明美好生活的愿望更加迫切。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群众生活质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4.创建文明城市是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提高,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今年2月,总书记视察北京时强调,要立足提高治理能力抓好城市建设。深化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有利于推动城市治理模式和治理制度创新,建立常态长效管理机制;有利于强化城市依法管理依规治理,更好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城市治理顽症难题;有利于调动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推动形成政府、社会、市民多方参与、良性互动的现代城市管理格局。创建文明城市,既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体现。

经过多年努力,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取得了重大进步,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综合实力的显著提升,为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广大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为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撑。面对决胜全面小康、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创建文明城市任务更加繁重,同时也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当前,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承担的目标任务,可以概括为‚一个全面推进、四个着力提升、建设‘三个城市’‛。‚一个全面推进‛,就是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已经从改革开放之初整治环境脏乱差的起步阶段,到全社会‚讲文明、树新风‛的广泛铺开阶段,再到当前需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方面全面推进的阶段。‚四个着力提升‛,就是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着力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着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着力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建设‘三个城市’‛,就是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文化厚重的文明城市、和谐宜居的文明城市。

二、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设崇德向善的城市

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创建文明城市的灵魂工程。要坚持用核心价值观引领创建活动,在贯穿结合融入、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把核心价值观要求体现到创建工作各个环节、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塑造城市之魂,培育城市之德,使文明城市成为市民文明有礼、人际关系和谐、公共秩序井然、社会风尚良好的标杆。

1.增强市民文明意识。推进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既要见事见物,更要见思想见精神。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贯穿创建文明城市全过程,使创建工作更体现思想内涵和价值导向,更具有人文精神和情感关怀。要加强对广大干部群众的理想信念教育,牢牢把握理想信念这个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闪亮。要运用多种方式,在广大市民中持久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开展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宣传教育,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引导人们听党话跟党走,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群众有许多利益诉求。创建文明城市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多做统一思想、化解矛盾的工作,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工作,更好地疏导情绪、温润心灵,培育健康理性的社会心态。

2.规范市民文明行为。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市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学习工作和行为习惯,让市民群众在实践中感知领悟和自觉践行。要广泛开展文明社会风尚行动,加强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上网等教育引导,大力普及文明礼仪规范,引导人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诚信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要加强诚信教育,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在便民服务中倡导诚信、检验诚信,引导人们感知诚信、领悟诚信,同时建立完善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在全社会培育诚信精神,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风尚。学雷锋志愿服务是培育文明市民、树立文明风尚的重要抓手,创建文明城市要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特别是要依托社区培养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提倡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推动形成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要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抵制大操大办、炫富斗阔、奢靡浪费等不良现象,改变落后风俗习惯,树立现代文明理念。要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各类基层创建活动,激活城市文明的‚细胞‛,筑牢城市文明的基础。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不仅要靠自觉践行,还要靠制度约束。要倡导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鲜明法律规范的正确价值导向,善于运用法治手段和制度力量促进文明行为的养成。

3.营造城市文明氛围。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弘扬传播社会主流价值,需要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一是用好媒体宣传。要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大力宣传文明创建先进经验和有益做法,加强对价值观领域热点问题的有效引导,针砭背离主流价值的错误言行和丑恶现象,切实发挥新闻舆论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作用。二是做好公益广告。公益广告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文明新风的重要载体,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基本动作‛,也是十八大以来精神文明创建的一个工作亮点。全国人大新修订的《广告法》写入公益广告专门条款,有关部门联合出台了《公益广告促进和管理暂行办法》。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加大创意制作和刊播展示力度,推出一批导向鲜明、富有内涵、感染力强、出新出彩的精品力作,让公益广告在城市公园、广场、学校、商业街区、居民社区等公共场所随处可见、成为风景。三是抓好典型带动。要发挥先进典型在弘扬主流价值方面的榜样引领作用,在基层广泛发现和推选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善行义举、身边好人,突出表彰宣传其中作出重大贡献、群众认可度高、社会影响大的先进典型,形成群星灿烂与七星共明的先进群体格局,产生覆盖全面、远近皆宜的示范效应。

三、注重发挥文化的滋养涵育作用,建设文化厚重的城市

文化代表和反映着城市的特质品位和形象风格,也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魅力所在。创建文明城市,要把城市的文化建设摆上重要位置,用建筑风格提升城市品位,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用文化生活打造城市气质。

城市建筑是城市风貌的外在表现。打造一个城市的建筑特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要注重塑造风貌,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明确城市风貌定位,突出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处理好功能与品位、现代与传统、人文与自然的关系,解决‚千城一面‛的问题,建设宜居、生态、现代城市。二要注重个性特色,提高单体建筑设计水平。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功能分区,编制城市重要节点、重要地段的局部规划,做到既个性突出又整体协调。单体建筑不在体量大小,关键要有风格,风格是建筑的灵魂,有风格的建筑年代越久远越有味道。要对城市单体建筑设计进行引导和指导,改变大城市到处都是玻璃幕墙、小县城到处都是卷帘门的状况。三要注重色彩协调,增强建筑立面装饰美感。如同家庭装修一样精心设计,搞好城市建筑的风貌改造和色彩搭配,使建筑色调与自然色彩相协调,形成鲜明的城市色彩基调,既不能色彩斑驳,又不能死气沉沉。四要注重历史传承,丰富城市文化内涵。精心保护承载城市文化的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传承和展示各地的民族特色、地域风情和文化传统,不能做‚拆真古迹、建假古董‛那样的事,也不能简单复制其他地方建筑样式,盲目模仿欧陆建筑风格,搞不伦不类的‚山寨版‛。这也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文化生活能够彰显一个城市特有的气度风韵。创建文明城市,要把丰富文化生活作为重要内容。要立足文化惠民、改善文化民生,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一手抓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影剧院等专业性文化设施建设,一手抓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提高文化设施利用效率和服务效能,不断完善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市民的文化需求。要看到,群众具有蓬勃的文化创造活力,风靡城乡的广场舞就是群众自发兴起的。要创造条件,引导群众广泛开展各具特色、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既丰富文化生活,又促进身心健康。浓浓的书香味最能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气质,要大力倡导全民阅读、终身学习,扶持实体书店发展,利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开设贴近群众的读书场所,创新便民利民的阅读方式,激发群众读书兴趣,努力打造书香城市。今年初,党中央下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认真抓好落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道德建设、文化创造和生产生活,传承发展传统戏剧戏曲、民族文学音乐、乡土文化习俗,不断提升群众的传统文化涵养。中央文明办在去年的文明城市测评中,将戏曲进校园作为重要指标内容,推动各地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组织专业院团到中小学校进行戏曲演出,收到了很好效果。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的集中体现。要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底蕴和人文特色,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文化韵味,培育具有标志性的城市精神。

四、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和谐宜居的城市

城市的核心是人。创建文明城市必须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把让群众生活得更舒适这一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之中,为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进步和变化,不断提高城市的宜居程度,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1.抓好规划建设,打造合理城市空间。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规划科学是最大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忌讳。要把规划建设水平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评价标准,进一步细化指标,推动各地不断提高规划的科学性。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要求,加强对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要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的理念融入规划全过程,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要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战略引导和刚性控制作用,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做到一张蓝图干到底。同时,要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反哺能力,以城市发展带动乡村发展,以城市新风带动文明乡风,以城市优势文化资源支持农村文化建设,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让城乡居民共享文明创建成果。

2.强化精细管理,提供良好公共服务。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是创新城市治理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我国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迫切要求。城市管理能不能做到精细,既关系到克服粗放管理带来的弊端,也考验各级干部管理城市的眼光见识和能力水平。要综合运用市场、法律、行政等手段,建设智慧城市、创新城市,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细的城市管理和良好的公共服务。要按照中央要求改革城市管理体制,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市政设施运行管理、交通管理、应急管理,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推动解决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看病上学、养老托幼、市政设施、公交出行、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民生问题,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要加快补齐短板,抓在实处、抓出成效,努力让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让群众切实感受到身边的变化。要针对城市老旧小区困难人群集中、整体环境较差、基础设施落后、物业服务缺失等难点问题,加强环境整治和设施改造,提升服务能力,增进群众福祉。

3.突出综合治理,创造干净整洁环境。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必须强化问题导向、开展综合治理。一个城市的脏乱差问题不是小事,事关群众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事关群众的安全和健康。创建文明城市之初的重要突破口,就是整治脏乱差。要把整治脏乱差、建设‚洁齐美‛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任务,广泛开展城乡清洁行动,抓好‚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违章乱建、污水乱排、工地乱象‛等突出问题治理,抓好公路、铁路、河道沿线和城市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等重点部位的集中治理,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和垃圾减量行动,让城市更整洁、更干净、更宜居。脏乱差问题容易反复,稍有松懈就会死灰复燃,要坚持不懈地抓,形成常态机制,不能搞‚一阵风‛,否则退回去群众不会答应。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针对生态退化、环境恶化、水体污染、空气雾霾等问题,全面推进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工作,建设绿色城市、节能城市、海绵城市,让文明城市成为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之城,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创建文明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领域宽,涉及部门多,必须加强组织领导。要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城市党委要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把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一把手亲自抓,党政领导共同抓,为创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各级文明委要在党委领导下,发挥统筹规划和督促指导作用,把文明委成员单位的力量整合起来,汇聚起创建文明城市的强大合力。教育、公安、环保、住建、交通、文化、卫生计生、新闻出版广电、安监、食药监等与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关系密切的部门要发挥各自优势,为创建文明城市贡献力量。要突出创建工作的群众性,群众的事同群众多商量,大家的事人人参与,激发市民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尊重市民对城市发展的知情权监督权,齐心创造美好生活,共同建设美丽家园。要加强对创建工作的实践总结,深化规律性认识,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的有效做法,不断提升创建工作水平。

下载孙晓康副主任在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孙晓康副主任在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农业标准化现场会上的发言

    在农业标准化现场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今天,市质监局张玉然副局长和兄弟县市质监系统的各位领导莅临扶沟,召开全市农业标准化工作扶沟现场会,这是对扶沟开展农业标准化......

    第六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局(部)文件 供销科标字„2007‟19号 转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关于做好第六批全国农业标准化 示范区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

    在AA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推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范文

    在滨海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推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8年3月19日)同志们: 今天这次会议,是经区政府研究同意召开的。今年5月份,我区的国家级无公害绿茶标准化示范区将......

    在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精选合集)

    我们要落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思想宣传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

    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上的讲话材料

    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上的讲话材料同志们:刚才,X、X同志分别宣读了《“绿美X”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全县河湖清理行动方案》《美丽“城中村”创建实施方案》和《春季村庄绿化......

    在全市农业局长会上的讲话

    【2006.2】全市农业局长会议材料 在全市农业局长会上的讲话 黄成林 (2006年2月17日) 同志们: 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刚刚结束,今天下午,我们紧接着在这里召开全市农业局长会,目的是......

    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上的讲话

    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农村会议精神,总结2013年“三农”工作,安排部署今年工作。刚才,唐调......

    回良玉在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回良玉在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2012年7月3日)同志们:今年,对合作社事业发展来说是很不寻常的一年,是合作社事业发展进程中大事喜事多、重要活动多、社会关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