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AA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推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范文
在滨海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推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8年3月19日)
同志们:
今天这次会议,是经区政府研究同意召开的。今年5月份,我区的国家级无公害绿茶标准化示范区将迎接上级的考核验收,日前AA镇的绿色食品板栗项目又被国家标准委批复为第六批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所以今天的会议既是对绿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推进工作的调度会议,又是对新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动员会议,意义非常重大。刚才,有6个部门单位做了交流发言,A局长代表区政府对验收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分工,市质监局的A科长作了技术辅导。下面,我就下一步的示范区建设工作,重点讲三点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年来,全区各级各有关部门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工作部署,积极主动地围绕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做文章,切实加强标准管理、技术推广和农资保障等工作,形成了“政府大力推动、市场正确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农民积极实施”的良好工作格局,初步实现了示范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目前,我区茶园面积已发展到9.7万亩,2007年投产茶园7.7万亩,鲜叶总产27576吨(干茶产量6128
吨),总产值3.95亿元,面积、总产量和总产值分别占全省的41.99 %、77.7%和59.8%,分别占全市的64.67%、80.18%和91.67%。全区茶叶加工企业发展到278家,其中5000斤加工能力以上的企业97家,加工量占总产量的96%,加工增值达11.76亿元。我区已成为海州绿茶主产区、全省绿茶面积最大的区县和江北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中国北方茶叶示范区、全省放心茶基地建设示范区。我区日本栗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2007年,总产量达2000吨,产值达1800万元,面积、总产量、总产值分别占全省的87%、91.3%和94%,分别占全市的97%、91.7%和94.2%,已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最大的日本栗生产基地。总体来看,我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已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使用统一的标准规范茶叶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建立健全了茶叶标准体系,茶叶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愈来愈强,可以说,我区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工作中也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茶叶为主题开展的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没有几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绿茶示范区作为增补项目,建设周期不足;整体工作推进不平衡,该项目启动以来,个别乡镇、部分龙头企业仍未做好示范园区确定的基础性工作。目前绿茶示范区考核验收工作在即,时间紧,任务重,各级各部门单位要进一步增强做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将各项基础性工作落到实处,确保以扎实的工作、精细的管理、优良的技术,顺利通过国家标准委的考核验收。
二、强化工作措施,切实打造特色产业的示范优势
茶叶、蔬菜、板栗、桑蚕等四大产业板块,是我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和优势,要尽快在巩固绿茶示范区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工作经验,做好面向板栗、蔬菜、桑蚕以及水产和畜牧养殖业的推广应用。
(一)广泛宣传引导,搞好培训服务。要广泛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和农技教育推广渠道,强化对示范区建设的宣传,广泛普及标准化知识,强化骨干培训,培育建立一支基层农业标准化技术队伍,增强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标准化意识,引导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示范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加快修订技术规定,推进实施标准化生产。要组织实施好种子、产地环境(包括水、土、气)、种植、农田水利、生态农业等方面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细化无公害和绿色生产的地方规范,对示范区的种植、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和加工工艺、检验指标、标识包装等内容做出详细的规定,监督指导其贯穿于示范区生产的各个过程;要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应用,让农户亲眼看到农业标准化的作用,自觉贯彻执行农业标准化。要引导龙头企业建立标准化体系,形成以技术标准为核心,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相结合的企业标准体系,充分发挥龙头企业标准化生产的示范带头作用和辐射效应,并通过合作、包产协议等方式,进一步带动农户实施标准化生产。
(三)加强品牌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度。要围-3-
绕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进一步扩大示范区域,增加示范品种,做到区有样板镇,镇有示范村,村有重点户。要立足优势特色农产品,努力将农产品标签化流通与农产品质量认证标志、地理标志、产品商标等结合起来,做好品牌塑造和认证,逐步实现基地培育品牌、品牌促进基地发展的良性循环。要加强对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过程的质量安全监控,有效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四)落实激励政策,完善资金保障。要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示范区建设中重要而又紧迫的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对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在编报预算时要优先考虑,重点安排,争取从农业发展资金中挤出一部分,在科技三项费用中安排一部分,同时将各项农业项目资金捆在一起使用,对用于水质、土壤、空气的普查检测经费要首先安排在示范区,从各方面向示范区建设倾斜。积极争取国家标准委等上级部门对国家级示范区建设的经费补助,扩大资金来源,实行专款专用。按照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思路,鼓励企业和社会团体进行投资,满足示范区建设的经费需要。
三、搞好协作配合,认真做好绿茶标准化示范区的迎查工作 建立国家级绿茶标准化示范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加强配合,按照各自的工作分工,切实做好各项迎查准备工作。各试点镇要主动承担起有关示范区建设的组织落实责任,精心挑选优势园
区,协调促进龙头企业与村户签订产地购销合同,推行“统一施肥、-4-
统一防治、统一采摘、统一建档”的“四统一”标准化生产。要优化园区环境条件,设立明显标志,形成示范推广优势。质监部门要积极搞好整体工作的组织协调,抓好茶叶标准化生产规范制定、质量监督、市场准入和农产品名牌的申报立项工作,收集汇总各项迎查资料。农业、林业等部门要加强农业标准化的组织实施,制定相关农业技术规范,完善农业标准化管理人员和农民的培训指导记录。工商部门要加强市场农产品及相关产品、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完善销售市场的检测手段,确保示范产品质量安全。农资供销部门要全力做好农业投入品的物资保障,确保农业投入品的质量过关,供应充足。财政部门要积极研究财政资金支持和贷款扶持政策,完善地方资金的配套资料。科技部门要做好农技推广工作,将属于科技攻关的项目列入科研计划,并将先进的农业标准列入科技进步奖励范围。新闻部门要加大农业标准化和示范区建设的宣传造势工作,积极收集图像视频资料,编制相关专题节目报道。有关龙头企业要按照优质优价原则,同示范区农户建立购销关系,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严把无公害产品质量关。
同志们,迎接国家级无公害绿茶标准化示范区的考核验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迅速行动起来,扎扎实实地做好当前的各项工作,确保顺利通过国家标准委的考核验收。
第二篇: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考核方案
XX椪柑(脐橙)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考核验收会方
案
一、考核验收时间
2010年7月30日上午9:00开会,半天
二、考核验收地点
1、开会地点:XX政府会议室 302会议室
2、示范区现场:XX椪柑(脐橙)种植基地。
三、考验验收会参加人员
1、省局人员:XX处长、XX调研员。2人
2、市局人员:XX局长、XX机关党委书记、XX科长、XX主任科员。4人
3、市级评审专家:XX科长(市经作站站长,研究员)。1人
4、X县政府分管县长及相关领导、县农业局、局分管的局领导及示范区项目建设负责的股长及经办同志、县质监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股长和经办同志。XX人
四、会议议程
1、考核组XX处长主持。介绍考核组成员及考核验收要求。
2、椪柑示范区领导小组领导汇报开展示范区建设工作情况。
3、考核验收组分组按各自分工对照《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考核表(种植业及其加工类)》,查阅文字资料和进行现场考核。
4、考核验收工作组按《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考核表(种植业及其加工类)》进行逐项打分,并提出考核结论。
5、考验考核工作组向示范区领导通报考核情况和结论。(1)、考核验收工作组分组通报各自承担考核项目的考核评分情况。
(2)、考核验收工作组宣读考核的结论意见。
6、X县政府领导讲话。
7、X市局XX局长讲话
8、省局XX处长讲话。
五、午餐
就餐地点:XX食府
第三篇:阿勒泰 推进我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思考
推进我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思考
阿勒泰地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宋新昌
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石,是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和调节农产品进出口的重要手段。推进农业标准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要求,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和消费安全的基本前提,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进产业化经营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
而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是把政府推动和市场导向有机结合的一个有效办法,是地方政府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手段。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主要工作目标是:在示范区内,围绕优势主导产业,以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推动示范区内标准化进程,形成示范效应,带动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全面开展。
一、我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基本慨况
近年来,我区以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为平台,围绕地区的优势特色产业,于1998年开始申请建立了福海县阿勒泰羊和青河县绒山羊两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并分别于2000年和2003年顺利通过了国家验收,其中青河县绒山羊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以94.5分的好成绩名列全疆第一,荣获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先进单位,通过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的延伸,被自治区畜牧厅命名为“新疆青格里绒山羊”,被中国特色之乡评审委员会誉为“中国绒山羊之乡”。2004年,我区申请建立了青河县阿魏菇、福海县白斑狗鱼、阿勒泰市无公害阿山甜瓜、哈巴河县花芸豆4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阿勒泰市无公害蔬菜、吉木乃县春小麦2个自治区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并于2007年8月全部通过国标委验收,其中,青河县阿魏菇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以98.5 分的好成绩名列地区6个示范区项目之首。截止目前,我区已建立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6个,自治区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据此次验收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统计数据显示,示范区无论建设规模和社会经济效益都取得显著成绩,示范区项目通过实施,平均单产与总产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农牧民收入明显提高,比如,青河县阿魏菇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示范后三年比示范前三年平均单产增长了43.6%,年均总产量增长185.71%,人均年增收1250元,三年累计实现产值5600万元,年均增长了23.3%;福海县白斑狗鱼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示范后三年比示范前三年平均单产增长了22.3%,年均总产量增长42.9%,人均年增收2750元;阿勒泰市无公害阿山甜瓜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示范后三年比示范前三年平均单产增长了37.5%,年均总产量增长91.26%,人均年增收5500元。切实为农牧民增收、农业增效发挥了较好的示范作用。但从总体看,对农业标准化的认识仍在初级水平,农业标准化实施与推进的手段仍不丰富,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与管理水平仍亟待进一步提高。
二、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大力推进示范区建设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强调,没有农业标准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食品安全保障。要坚持政府大力推动、市场有效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农民积极实施,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重点,推进农产品清洁生产、节约生产、安全生产,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全面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把农业标准化建设作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把示范区建设作为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抓手,明确示范区建设的目标,按照促进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养)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示范区建设。鼓励引导农业企业、经济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积极参与示范区建设与管理,发挥带头作用和辐射效应,积极推行“公司(协会)+基地(农户)+标准(规范)”等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标准化推广模式,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示范、培训、推广体系,拓宽示范领域,扩大实施标准化生产面积。努力实现“选好一个项目、建立一个体系(标准)、形成一个龙头、创立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标。
第一,要充分认识推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是当前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就是农产品的商品化、批量化、规模化、集约化,最终提高产出率,提高经济效应。建设现代农业要以标准的形式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对生产的全过程实行标准化的管理和监测。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学技术,通过制订和实施标准,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管理的轨道。要通过标准化,带动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促进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等多种形式把适用技术、管理经验用标准的方式传播给千家万户分散着的农民,促进产销衔接和农业结构调整,实现传统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实践证明,推进农业标准化正是建设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第二,要充分认识实施农业标准化是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需要。这是客观规律,谁违背,谁就要吃亏。一是由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已对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增长方式提出了需求,这一需求要求我国农业必然要走产业化的路子。标准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二是在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农业面临着与国际接轨的挑战。国内农产品市场与国际农产品市场对接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技术标准的对接,没有了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就无法取得与国外农产品公平竞争的资格。
第三,要充分认识实施农业标准化是我国政府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积极倡导、努力推进的重要战略工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加快农业标准化工作,健全检验检测体系,强化农业生产资料和饲料质量管理,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通知》就农业标准化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2004-2006年三个中央一号文件也都强调了农业标准化在农业产业化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要充分认识实施农业标准化是合作经济服务“三农”的桥梁和纽带。没有农业标准化就不会有农业产业化,要认识到专业合作社这种组织形式有利于农业标准化的推进。我国农业生产与销售的显著特点是千家万户面对千变万化,这种分散生产与销售的方式,不可能普遍运用农业标准。而专业合作社通过将农民组织起来合作生产,不仅有效降低了单个农民无法承担的实施标准化的成本,解决了“不愿意”的问题;更为统一指导农民实施标准化提供了可能,解决了“不能够”的问题。
三、加快推进我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农业标准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以标准为纽带,把千家万户的农民和龙头企业联系起来,通过标准将市场需求和科技成果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最终达到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生产规模效益形成,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通过近年来,我区开展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笔者认为,要实施好这一工程,必须要加强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力度: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示范区推进力度
示范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由各级政府负责,质监、农业、林业、渔业等部门共同组织实施,任何大的活动都离不开统一有效的指挥。各级政府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成立领导(协调)组织,在各级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统一组织下,形成管理规范、综合协调、分工负责的工作推进机制。质监部门要加强业务协调管理,农业、林业、渔业等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共同推进示范区建设。要充分发挥农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的积极性,形成政府推动、市场拉动、企业带动、农民主动的工作实施格局。同时,要落实目标责任制,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责任人员要专心抓,还要成立相应的机构长期抓,要借助其他部门和全社会的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抓好。目
前,我区及所属六县一市已逐步建立了农业标准化暨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及各示范区项目领导小组,建立了由自治区、地区、县三级农业、畜牧、水利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家库,确定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通力配合形成了工作合力,为示范区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技术保障。
(二)加大示范区建设资金投入力度
农业标准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技术支撑,是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要建立和完善标准体系、标准推广体系、产品监测体系、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和农业标准信息体系,需要大量的投入。投入问题不解决好,必然影响示范区的建设。我们要把农业标准化看成是改造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一场革命,看成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途径,要从多渠道筹措资金,要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切实加大投入,解决农业标准化中重要而又紧迫的问题。据调查,青河县阿魏菇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受到该县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加大资金投入,采取政府补助、企业投入、农牧民自筹等形式,累计投入1330万元,用于阿魏菇标准化大棚基础设施建设;福海县政府在示范区项目实施过程中,投资520万元,建立了乌伦古湖救护中心及标准化实验室,为示范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加大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力度
农业要发展,标准是关键。要按照 “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缺标补标”和“先急后缓”的原则,加快制定农业标准、技术推广、产品检测检验、农产品监管四大体系建设。标准是组织生产和检验的依据,搞标准化生产就得有标准,要安排专人收集标准,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制修订标准,在现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出从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到产品品质、加工包装等环节的一系列标准,要建立起能覆盖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标准体系,要认真总结农产品生产技术和经验,从控制农药残留入手,结合各地特点制定出符合国内外市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操作技术规程及有关标准,要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当地农民的生产水平,及时修订、完善和提高标准水平。使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纳入标准化管理的轨道,从而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全程标准指标体系。截止目前,我区已建立了阿勒泰羊、绒山羊、阿魏菇、无公害阿山甜瓜、花芸豆、白斑狗鱼、无公害蔬菜和春小麦等8个标准体系,共计160余项标准,制定了自治区、地区、县三级地方标准,基本覆盖了种植业、养殖业、渔业等农业的各个领域,贯穿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确保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四)加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力度
农业标准化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靠示范引导,通过示范带动促进面上工作平衡开展。要结合本地实际,建立自己的标准化示范基地,在基地内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加强监测管理,建立生产技术档案。通过示范基地建设,让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达到宣传推广农业标准化的目的。同时,要新规划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标准要求组织生产,使示范园内的每一个产品都达到无公害产品或绿色食品的标准,把示范园真正建成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样板园。我区在示范区开展工作中,建立了青河县阿魏菇标准化大棚430座;建立了福海县白斑狗鱼早繁大棚两栋及标准化实验室;阿勒泰市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示范园,为示范区项目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立农业标准化基地,就是要从基地抓起,实施源头控制,按标准组织生产,抓好生产过程控制,开展农业品牌建设,发挥示范园辐射带动作用。
(五)加大农业标准化推广实施力度
农业标准化工作关键在于组织推广实施,而农业标准化的实施有赖于全体生产者、经营者、服务者、消费者和组织管理者的共同参与。要大力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提高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农业、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要按照“各负其责,层层培训”的要求,多形式、多渠道搞好农业标准化知识培训,要把标准化
知识纳入绿色证书工程以及基层干部培训的范围,通过培训,农业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尽快掌握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技术和操作规程,提高运用标准化知识的能力。使标准落到实处,真正发挥作用。由于我区农牧民一家一户经营,住居分散,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根深蒂固,加之少数民族较多,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对一些专业性术语理解困难,为此,我区加大了宣传推广力度,充分利用各类形式举办培训班,结合当地农业生产,把农产品生产技术和质量标准汇编印制成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的小册子和“明白卡”作为教材,使广大农牧民和基层干部通过培训尽快熟练掌握标准内容,提高标准化生产技能和水平,三年来,全地区共举办各类标准化培训班300余期,培训农牧民达5万余人次。同时,我区还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我区农业生产面临的形势和实施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性,增强广大农牧民对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全区上下形成人人关注标准化、自觉实施标准化的良好氛围。
(六)加大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力度
加强农产品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协调一致、技术先进、科学合理的原则,建立健全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监测机构,逐步建立起具备对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监控能力的监测体系,建立生产基地自检与农产品监督检验机构抽检相结合的检测制度。重点建立农产品准出制度、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靠制度抓落实,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实践表明,通过示范区的形式来开展农业标准化的推广应用工作,可以促进一个单位乃至一个地区,提高全社会的农业标准化意识,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建设步伐;提高生产经营规模,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打造一批新名牌,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先进技术的推广速度,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产品的单产和总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切实推动了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四篇: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年终工作总结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年终工作总结
2011年,在市、区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村党组的正确领导下, 坚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生产有规程,质量有标准,产品有标志,市场有监测”建设要求,经实施单位的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任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现将标准化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进一步完善了农业标准体系
建立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标准化体系。引用国家标准。今年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引用国家、行业产品标准22个,其中种植业标准22个。引用地方标准5个。引用企业标准2个。
二、大力发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1.积极申报国家、省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我们制订了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组织编写了水稻标准化种植技术资料1500余份,并对全村专业种植户进行了1600多人次的培训,在省、市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经过项目组的共同努力,项目实施进展顺利,较好地完成了示范区2011的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2.积极培植省级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点。为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我们根据省农林厅《关于开展全省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创建工作的意见》文件,启动了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点创建工作。
3.积极创建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11年,通过示范区建设的典型辐射,增加了农民标准化生产意识,激发了农民种养殖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
在示范区建设中,我们重点做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为各个示范区制作标牌,向社会公示农业标准化示范内容,建设社会监督;二是坚持试验、示范、推广、良种、良法良管的推广原则,积极推广应用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三是示范区严格按照“五统一”的模式进行管理,并向农户代表发放了种、种植业业生产记录本,为农产品质量溯源提供依据;四是加大示范区农产品产业化开发力度,积极组织农产品生产企业参与农业标准化建设,龙头企业负责对基地产品组织收购、加工、销售,最大限度保护农民利益,提高示范区经济效益。
三、开展农业标准化技术的培训
为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管理水平,我们利用广播、电视、召开现场会等形式,先后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培训,广泛宣传国家禁用、限用农业投入品的相关法规和技术要求,增强管理者和生产者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从生产环境治理、产地检测、投入品管理、标准化生产等方面,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全程质量控制与管理提高了企业和农户的标准化生产管理水平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农业标准化技术培训,充分利用了广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新型农民培训、科技入户等平台,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水稻标准化生产技术、农业投入品的正确使用等知识,增强农民共识。2011年开展培训65场次,示范区参训农民1950人次,发放资料2000余份。
第五篇:在示范区2011年现代农业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示范区2011年现代农业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现代农业的创新、发展、示范,是杨凌示范区的立区之本。历经两个多月的精心筹备,示范区现代农业建设工作会议今天召开了。党工委、管委会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对于我和社荣同志来说,刚加入示范区建设队伍不久,需要在较短的时间里了解区情。我们在熟悉了一些基本情况后,决心围绕国家赋予杨凌的使命和省上对示范区提出的目标要求,一以贯之地把现代农业这面旗帜树好。同时,我们按照姚省长在示范区2011年工作会议上提出的“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的要求,自我加压,调整内控指标;按照科技部张来武副部长来杨凌调研时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调整、梳理促进示范区跨越发展的举措。所以,用两个多月的时间认真准备今天的会议,我认为是值得的。今天会议开得比较成功,区内两所大学做了积极的呼应和表态,杨陵区区长董胜利同志也做了积极的表态,宝平同志传达了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会议还表彰了去年现代农业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与有关单位签订了目标任务书,社荣同志全面总结了近年来现代农业建设工作,对2011年工作进行了周密安排,讲得非常全面,我完全同意。会后,考核办要将社荣同志安排的各项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全面推动工作落实。下面,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深化认识,坚定不移地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什么是现代农业?目前从理论层面可能没有标准答案,但基本方向有。一般指用现代工业装备、现代科技武装、现代组织管理方式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现代农业可以归纳为四句话,即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2007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我国要发展现代农业,概括为“六个用”: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我国目前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历史阶段,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现代农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今年,中央把“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按照“三化同步”的要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并把“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大力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我省“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
杨凌为什么要发展现代农业?对于示范区来说,发展现代农业既是光荣使命,也是出路所在。国务院《批复》要求杨凌“以科技创新、科技创业推广服务、产业化示范、国际合作为重点,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四位一体”的使命都关系现代农业。这是国务院交给杨凌的任务。省委、省政府《意见》要求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建设涉农工业战略高地和农业科技创新型城市,两项任务都离不开现代农业的引领。加快推进杨凌的“三化同步”,我个人认为农业现代化是引擎,工业化是主线,城镇化是保障。现代农业建设事关全局,关系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城乡统筹的质量和进度。可以说,现代农业是示范区的一面旗帜,任何时候都要高高举起。
经过不懈探索,我们找到了自身发展与对外示范的最佳结合点,这就是发展现代农业。
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增强了核心示范能力,带动了涉农工业发展。实践证明,“围绕示范做大产业,依托产业搞好示范”的思路行得通,“现代农业看杨凌”的口号叫得响。可以说,发展现代农业是示范区的根本出路,发展到哪一步都不能忘记。
当前,示范区发展现代农业面临大好机遇、具备坚实基础。省上提出要充分发挥杨凌的辐射带动功能,在全省建设5个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和5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共建部委高度重视杨凌现代农业发展,开春以来,农业部韩长赋部长,科技部张来武副部长、曹健林副部长等领导相继到杨凌视察,指导现代农业建设。近年来,我们以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带动了创新能力、产业化示范效应、科技创业推广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有力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现代农业使杨凌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示范能力不断增强,正在成为“看得见、学得会、带得走、用得上”的示范样板,“核心示范、周边带动、广泛辐射”具备了较好的基础。这些都要予以充分肯定。
当然,我们也不回避问题。虽然现代农业发展势头很好,但大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目前只是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产前、产中、产后紧密结合还处在量变阶段,需要加把劲,才能实现质的飞跃;示范内容的针对性还不强,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需求还有差距;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方兴未艾,我们拥有的人才和技术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在杨凌落地的不多;种植、养殖业占比重较大,尚未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等等。这些问题都要在今后现代农业建设中着力解决。
发展现代农业,不仅是杨凌跨越发展的需要,更是履行国家使命的必然要求。在现代农业建设的征程中,我们决不能动摇、不能懈怠、不能观望,必须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加以推进,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出经验、出杨凌模式,为国家和省上出成绩,为示范区的老百姓出成绩,不断开创示范区跨越发展的新局面,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抓住重点,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刚才,社荣同志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杨凌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和目标,从杨凌的长远发展和全局出发,统筹安排了六项主要任务。发展现代农业,就需要这样的视角和魄力,要跳出农业看农业,跳出种植、养殖看农业,跳出园区做示范。杨凌发展现代农业,不仅要建好100平方公里的核心示范园区,更要着眼全省,满足广大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需求;不仅要实现农业大发展,而且要带动杨凌涉农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这些任务是辩证的统一体,必须同步推进。
我们能否扛起农业现代化和现代农业发展这杆“大旗”,关键看能不能紧扣工作主线。我认为就是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不同于传统的种植、养殖业,是个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体系。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形成,既是农业纵向延长产业链、价值链,又是横向扩展产业幅度的过程。一般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农产品生产体系,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二是多功能产业体系,体现农业的生态保护、休闲观光等功能,形成循环农业、特色产业、生物能源产业、乡村旅游业和农村二、三产业等;三是现代农业支撑产业体系,涉及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加工、市场流通、信息咨询等为农服务的相关产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示范区今年工作的主线,这是实现“现代农业看杨凌”目标的根本途径。杨凌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的过程,既是技术创新、产业化示范、推广服务的过程,也是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还伴随着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重点要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一)强化科技支撑。胡锦涛总书记2004年4月视察杨凌时指出:“解决农业问题还是要靠科学技术,要开辟我国农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关键还在于农业的科技进步”。杨凌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科技的强力支撑。农业科技力量雄厚,是杨凌的比较优势,我们有一大批农业专家教授和技术成果。但长期以来,由于杨凌的现代农业产业没有发展起来,区内技术推广不足,成果难以落地生根,形成了墙里开花墙外红的现象。杨凌要承担起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任,就要走科技引领现代农业的路子,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集聚各地的科技成果为我所用,以集聚为手段,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有了科技成果还不够,还要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长效机制。据统计,示范区R&D(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超过了中关村,高达6.6%。然而,研发投入主要在大学,企业投入的研发经费很少,实现产业化的科研成果屈指可数,较高的研发投入未能有效转化为发展动力。其中的原因不在大学,大学是科学家探索、发现真理的地方,这里主要从事科学研究,由于缺乏市场和利益驱动,出不了产业技术。从经济管理的层面讲,要把实验室的成果真正转化为商品、形成产业,离不开企业的应用和市场导向。R没有走到D,研究没有转化为发展,问题在于从R到D的体系没有健全或者是片段化。看来,我们把实验室技术转化为产业技术,中间有断层和缺位,缺的是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转化平台,缺的是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和创业环境,“创新驱动、内生发展”的机制远未形成。江苏省江阴市没有一所大学,但是聚集的海外创业团队就有340个、1000多名海外归国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人才就有22人,而且全部在企业。前不久由我带队赴江苏招商了解到,江苏已经走上了“以人为核心,带动技术转化”之路。回过头看杨凌,真正的创业团队几乎没有,5名“千人计划”人才没一个在企业。我们要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创新能力,必须以人才、资本、产业组织、企业组织等平台来促进技术成果转化,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二)培育核心企业。我们身处市场经济环境中,必须对市场经济有足够的敬畏。我为什么用“敬畏”这两个字?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什么都能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即使工作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用了计划体制下的政策和工具,往往就会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所以,必须明晰市场环境下的主体是企业。企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核心示范和对外带动都离不开企业。企业和市场结合是最紧的,比农民、比合作社与市场的对接紧密得多。我注意看了一下,最近出现蔬菜滞销现象的都是企业比较少的地方。企业的资金要比农户雄厚,组织化程度和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都比较先进,企业和农户、合作社建立合作关系后,有利于现代农业发展。我们的生猪养殖、肉牛繁殖、食用菌、花卉、果树和园林绿化育苗等产业,都以龙头企业为依托,没有这些企业的进入,这些产业都成不了大气候。产业链推广要靠企业,以企业为推广主体,更容易实现双赢,形成推广服务的长效机制。就推广而言,示范区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条是大学的公益性推广模式,这是美国的一种模式,我们要继续推动。另一条是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用企业动力体系来推动推广体系。企业来源有招商和培育两类,任何地方都要经历招商引资阶段。但各地经验表明,凡是对地方贡献大、发展更持久的企业,一般都是自身培育起来的。建设有杨凌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就要占据现代农业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抓住关键点,带动企业集聚,重点是大力发展种业,打造市场品牌。荷兰的农业非常发达,奶牛养殖业及奶制品加工业全球第一,花卉出口量很大。据说有一家从事切花生产的企业,其农业工人年人均产值超过10万欧元。这说明在企业带动下发展农业产业,其产出效益可以与二、三产业比拼。近三个月来,我和同志们一起研究葡萄酒产业发展,就是出于这个考虑。该到下决心改进发展方式的时候了,要从培育核心企业抓起,构建一个以企业为主体,以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用结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三)拓宽投入渠道。现代农业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产业,一靠科技,二靠投入。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在补贴农民建设设施农业的同时,捆绑支农资金,用于园区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极大改善了生产条件。企业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发挥了投入主体的作用,广大农户投入现代农业的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没有这些投入,没有农民投入的积极性,就没有今天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的局面。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离不开充足的资金投入,仅靠政府投入远远不够。企业依然是投入的主体,符合市场体制的投入机制才能形成产出,实现再投入、再产出。要通过成立园中园公司、参股民营企业等方式,创新投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现代农业。还要通过农村金融改革创新,解决广大农户资金不足的问题,让农户成为现代农业投入的重要力量。要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满足不断增长的农村金融需求,建设农村信用体系,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小额信贷,大力发展农业保险业。因为农业金融与工业金融有很大不同,由于受气候条件、疾病风险以及市场价格波动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农业相对其他产业是一个弱势产业,必须有现代金融的改造过程,必须建立现代农业所依附的金融系统,这是一系列重要政策引领下的一个体系建设。
(四)培育新型农民。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即使到2050年,按照国家的测算,我国在农村的人口大致还有3亿人,这相当于1949年建国时的人口总量。如果现在在村庄里劳作的都是妇女、儿童、老人,那么我们还会有会经营现代农业的基本力量吗?统筹城乡发展,并不是将农村人口全部都转移到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归根结底是人力结构的调整。现代农业会促进部分农民从一产转向二、三产业,从农村迁入城镇。无论在大地上从事种植养殖,还是在工厂、市场从事加工、流通服务,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必不可少。杨凌要在现代农业发展上做示范,必须以人为本,培育新型农民。要通过创业培训,让农民成为老板。要以“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重点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生产大户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等为主体,采取就业培训与创业培训相结合、务工培训与务农培训相结合等方式,提高农民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比如,可以组织一批新型农民创业的先进典型,巡回演讲,现身说法,教育引导更多的农民加入到创业者的队伍当中,使得一大批农民依靠创业变成企业家。我们的两所大学尤其是杨凌职院,怎么能够通过教育体制改革,帮助区内农家子弟在没有考上大学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享受到高职教育的阳光,然后在这片土地上创业就业。通过调研不难发现,我们有些地方农民经济富裕了,但思想观念依然落后,打牌赌博之风盛行,封建迷信活动死灰复燃。因此,培训不能仅限于提高技能,在构建农民培训机制时,应坚持两条腿走路,切实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农民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勤劳致富、扶贫济困的社会风尚。
(五)创新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土地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标准化。我国的国情决定,发展现代农业始终要解决好广大农户的利益和包产到户的小块土地问题。我们在促进土地流转、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民进城等生产关系层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运作还不规范。土地银行不是法人实体,干部没有激励机制,和农户签订的合同也不完善,一旦出现租金纠纷,就不好处理。农民专业合作社多为自发形成,规模较小,连接市场、抵御风险能力很弱。随着城中村改造拆迁和小城镇建设,农民进城后的生活就业、市民权益、生活方式转变等问题越来越突出。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日本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4%,却有25%的人口住在农村,这意味着有21%的人口是从城市转移到农村居住,这里面有11%的人口是富裕阶层和老年人。这种城乡居民双向流动的现象值得我们思考。这是生产关系层面的问题,要通过不断探索来破解,最终形成杨凌模式的重要内容。
三、齐心协力,开创现代农业建设新局面
建设现代农业非一时之功,也非一己之力能完成。需要全区上下,方方面面的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和共同努力。
一要举区一致,协力推动。建设现代农业是所有杨凌人肩负的使命,不是杨陵区或者农业局的任务,需要示范区各部门、需要两所大学、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承担建设任务的部门和单位要认真研究工作任务,制订得力措施,“扑下身子抓落实,放下架子搞协调”,按时限和质量完成好各自任务。相关部门要树立“一盘棋”思想,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作配合,在全区形成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要加强学习,改进作风。现在都讲“转方式、调结构”,其实最难的是调整自我结构。我们发展现代农业,如果农业、科技、建设等部门对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对新型农民,对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经济体量之间的互动关系不熟悉,那么“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结构”就是一句空话。所以,“转方式、调结构”必须从自身做起。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打开封闭的心境,保持良好学风,善于博采众长,并结合实践不断提炼总结,在解决新问题中提升能力。因为我们不可能采取美国的机械化农业模式,也不可能采取日本生物农业的发展方式,中国特定的地理空间环境和农民环境,要求我们自身必须探索出一条新路。国家赋予杨凌的责任和使命,我认为这条路首先要靠在座的各位去努力探索。对此,大家要有信心和决心,要有学习和拼搏精神,要有顽强的作风。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要积极参加学习培训活动,多学现代农业经营理念、生产技术及管理知识。各级干部特别是杨陵区和农业部门的干部,要防止出现思想松懈、缺乏主动性、工作满足于一般化等问题,继续发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深入基层,真心干事,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多做少说,以主人公的姿态,设身处地帮助群众解决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工作。
三要扩大开放,勇于创新。无论一个地区发展,还是建设现代农业,都需要开放的胸襟和创新的思维。这次去江苏招商的同志对此应深有感受,国际合作不但能引进新技术、新品种,还能引进新观念,提高创新意识。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吸纳各地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吸引农业龙头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资金。在管理体制机制、农村生产经营方式、营造创新创业环境、统筹城乡建设等方面,在企业、合作社、农户直接利益平衡等环节,要不断探索,积极创新,真正做到出新招、求实效。
同志们,示范区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要以现代农业建设为突破口,推进示范区走上“三化”同步发展道路。另一方面,要围绕国家任务,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的杨凌模式,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作出示范。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以只争朝夕、争创一流的精神状态,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高质量地完成好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奋力开创示范区“十二五”现代农业建设新局面,为推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