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加强体育外事出访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

时间:2019-05-14 00:48: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加强体育外事出访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加强体育外事出访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

第一篇: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加强体育外事出访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

【发布单位】国家体育总局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9-04-23 【生效日期】1999-04-2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加强体育外事出访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

(1999年4月23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

随着体育对外交往的不断扩大以及地区、部门间横向联系的加强,体育外事工作中出现了一引起新情况、新问题。为进下步加强体育外事审批管理工作,坚决制止用公款出国(境)旅游,特作如下规定:

一、国家体育总局系统组织的外事出国(境)团组,必须经外联司审核、报批。

二、对于各单位组团出国(境)进行考察、研讨和访问的,要从严审核、报批。

三、各单位组织出访团要有明确的公务目的和实质内容,人员要少而精,出国(境)执行的任务要属于组团单位的业务范围。如出国(境)任务涉及其他部门主管的业务,必须事先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

四、组织跨地区、跨部门团组(以下简称“双跨团组”),必须严格按规定的审批程序报批并办理出国(境)手续,不得将同一团组化零分头审批。

五、各单位报请外联司审批双跨团组出访时,须书面说明出国(境)的具体任务、费用来源和收费标准等情况,并提供外方邀请函电和日程安排。双跨团组在国(境)外期间的组织管理工作,由组团单位负责。

六、组织双跨团组,组团单位不得以广泛散发通知、作广告、给予报酬或回扣等办法招揽参团人员。否则,追究组团单位领导的责任。

七、严禁以营利为目的组织公费出国(境)团组。组团单位应严格执行财政部有关临时出国(境)人员费用标准和管理办法。超标准收费要严厉查处,追缴全部违纪收入,并追究组团单位领导的责任。

八、各单位不准与旅行社合作组织公费出国(境)的考察团、观摩团、助威团;不准公费参加旅行社组团出国(境)。

九、各单位不准把出国(境)执行公务当作一种待遇,搞轮流派出或照顾派出。出国(境)人的专业与出访任务不相符的,对外联络司不予审批。

十、因公出国(境)团组出访的国家、路线、时间,应严格按照出国(境)任务批件执行。凡未经批准绕道旅行。增加与任务无关的国家、延长在外时间,增加的费用一律由个人自付,并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

十一、各单位组织出访欧洲申根协议国家时,严禁利用申根签证(有其中一国的签证,可前往十个申根协议签订国家旅行,无需其他签证)的便利搞公费旅游。

十二、国家体育总局挂靠在中体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单位所属人员出国(境)执行公务,有关单位组团时,须由中体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出具无经济问题的证明和人事隶属关系书面说明。

十三、有违纪、违法嫌疑的人员,不得批准其出国(境)。

十四、凡国家体育总局下发的出国(境)任务批件,按规定必须由对外联络司办理护照签证事宜,各单位一律不得绕过对外联络司擅自委托其他地区、部门有出国任务审批权的单位办理,否则,追究有关单位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

十五、国家体育总局下发的出国(境)任务批件,只能办理一次护照、签证事宜,不能重复使用。凡出访任务延期的,须报对外联络司审批后,才能办理有关出国(境)手续。

十六、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办理外事出访流程

办理出访流程

(一)、需要准备的材料(一式两份)

1、邀请函

2、(市委书记、市长批示)、正处以上领导干部因公出国审批卡

3、给省外办请示,给市外办请示,费用明细,日程安排

4、申报因公出国个人情况登记表(身份证,工作证复印件,白底小2寸彩色照片12张)

5、党政干部因公出国经费审核意见表

6、因公出国赴港澳审批表

7、市政府给省政府发文

(二)、送市外办审核,市外办出具给省外办的函

(三)、送省外办审核,省外办领导签字

(四)、从省外办拿上件送省政府秘书处,领导批示后下达任务批件

(五)、从省政府拿上任务批件和文件后到是外办出具政审名单并送市委组织部综合科

(六)、市委组织部填表,处级领导由市委组织部批示,厅级领导送省委组织部综合科

(七)、处级领导进行半天的出国培训

(八)、在培训的同时到省外办办手续

(九)、做护照、领护照

出访回来准备的材料

(一)、七日之内将通行证,出访报告、出访成行表交省外办市外办各一份

第三篇:2012国家体育总局社会课题

2012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

项目编号 负责人

1608SS12001 冯潮 安徽省徽州民俗体育流变研究

1609SS12002 王敏 体育场馆公共服务的内容、标准和核算方式 1610SS12003 温文 国家队运动员微博管理制度与体育危机事件管理机制研究 1611SS12004 薛继升 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模式的研究

1612SS12005 周青山 中国职业体育劳资法律问题研究 项目名称 安徽广州国家吉林湘潭1613SS12006 蔡文菊 当代实用体育礼仪研究

1614SS12007 曹莉 儒家人文精神与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1615SS12008 柴荣 政府体育公共服务内容及标准体系研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的绿道体育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1616SS12009 陈华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1617SS12010 陈慧敏 治理理论视角下中国公共体育场馆改革与发展中的政府职能 1618SS12011 陈玉凤 武陵山区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与流动儿童体质健康促进研究 1619SS12012 储志东 赛事产业化视域下2014青奥会对南京城市竞争力影响研究 1620SS12013 答邦俊 文化视野中的兴奋剂现象

1621SS12014 戴福祥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教育与学籍管理研究

后奥运时代的国际体育赛事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

1622SS12015 党芳莉

跨文化传播的视角

1623SS12016 党挺 中外反兴奋剂立法比较研究

1624SS12017 丁玲辉 西藏节庆文化与藏族传统体育发展模式研究 1625SS12018 董伦红 海峡两岸体育服务市场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研究 1626SS12019 董晓虹 浙江省残疾人群众体育组织结构创新研究 1627SS12020 房蕊 青少年自主健身行为研究——以阳光体育为背景 1628SS12021 冯火红 “大部制”背景下我国区(县)体育行政改革路径研究 1629SS12022 高志丹 伦敦奥运会国家奖励标准研究

1630SS12023 何丰 我国城市体育游憩空间的精明增长机制研究

由生存体育迈向享受体育——

1631SS12024 何艳华

中国体育发展战略转型的研究

1632SS12025 洪浩 太极拳养生思想研究

1633SS12026 胡卫红 基于WebGIS国民体质与全民健身工程信息集成与分析平台的研究

体育院校特色化目标管理的实证研究——

1634SS12027 黄浩军

以武汉体育学院为个案 北京曲阜北京广州华南吉首南京南阳苏州上海西安西藏深圳浙江曲阜沈阳国家上海吉林河南山东武汉

1635SS12028 黄宽柔 中国团体操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1636SS12029 黄若涛 构建重大体育赛事媒介传播效果的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1637SS12030 黄文辉 湘鄂渝黔边区民族民间体育资源与特色旅游开发的融合研究 1638SS12031 姜涛 大型综合体育赛事的政府职能研究 1639SS12032 金昶 国内大型体育赛事综合效益研究

1640SS12033 赖爱萍 《体育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以战略性的视点》的编译与研究 1641SS12034 李丽 我国体育事业公共财政保障的优先顺序研究

华南

首都

吉首

吉林

淮南

浙江

江汉

完善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组织管理体系研究——

1642SS12035 李荣日

以上海杭州市为例 1643SS12036 李实 篮球裁判员临场执裁评价系统(CAA)的设计与实现 1644SS12037 梁汉平《身体的民主:群众体育哲学》翻译与研究

我国民间体育赛事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1645SS12038 刘林箭

以浙江省民间体育赛事调查为例

1646SS12039 刘志民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竞技体育强国研究——以两德统一后的德国为鉴1647SS12040 柳友荣 公共治理视域里农村社区体育对留守儿童心理成长干预研究 1648SS12041 卢黎东 龙舟文化国际传播的对策研究

1649SS12042 潘雯雯 公共服务视野下体育非营利组织研究——以浙江为例 1650SS12043 邱建钢 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路径研究

1651SS12044 曲小锋 高校大学生体育健康促进与体育健康管理网络平台研究 1652SS12045 饶平我国体育发展生态回归的政策学研究 1653SS12046 尚迎秋 对我国反兴奋剂问题的对策研究

1654SS12047 史进 创建中国红色体育博物馆及其社会文化价值研究

地方政府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655SS12048 宋伟

基于苏州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证研究

基于均等化视角下中部地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实证研究——

1656SS12049 苏亚君

以山西实施农村体育场所全覆盖工程为例

1657SS12050 孙庆国 中国式摔跤赛事市场化运作模式研究 1658SS12051 孙庆祝 政府体育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构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1659SS12052 谭仲秋 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体育权利的法律保护 1660SS12053 田志友 大型体育赛事质量管理标准研究

1661SS12054 佟远堂 我国冰雪项目运动员文化教育模式构建的研究 1662SS12055 王必琪 城市学龄儿童休闲运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1663SS12056 王国祥 “健康日本21”实施现状译评及对我国启示 1664SS12057 王健 国家体育总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方法论分析

杭州

天津

贺州

湖州

上海

池州

上海

浙江

成都

汕头

衡阳

北京

西安

中国

山西

天津

南京

成都

上海

长春

山东

苏州

天津

1665SS12058 王俊奇 秦汉三国体育文化史

1666SS12059 王龙飞 我国体育场馆的公共财政支持体系研究

1667SS12060 王平体育文化发展的定位与策略——基于我国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 1668SS12061 王翔 体育强国目标下县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路径创新研究 1669SS12062 王雄飞 城市体育场地设施空间分布对居民体育行为影响研究

我国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素质、组织效率提高途径研究

1670SS12063 王学如

南昌

河南

江苏

韩山

陕西

哈尔

——以黑龙江省为例

1671SS12064 王运武 我国老龄化社会多元化体育公共服务与供给的策略研究 1672SS12065 王振 侨校侨缘优势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国际化推广与华文教育研究 1673SS12066 魏磊 美国中学篮球联赛的组织和运作研究

欧洲职业足球联赛传播视野下的我国体育传播研究

1674SS12067 吴坚

——以中国乒乓球、武术为例 1675SS12068 吴建依 公用体育事业特许经营的规范研究

1676SS12069 夏小慧 甘肃省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研究 1677SS12070 肖鸿波 77年《申报》体育传播研究

1678SS12071 谢英 基于资源观的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研究 1679SS12072 胥群 新疆兵团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1680SS12073 许之屏 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过程中的社会认同与影响因素研究 1681SS12074 阎小良 促进教育模式与女大学生健身活动及体质健康研究 1682SS12075 颜下里 砖楼村民族传统体育内源性发展研究

1683SS12076 杨芳 休闲体育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的文化价值研究 1684SS12077 杨茜萍 发展体育事业的政府公共职能研究

1685SS12078 叶朝忠 长三角地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能力评价研究 1686SS12079 袁建国 城市化进程中新城市居民体育权利均等化研究 1687SS12080 张建三 国家蹦床队文化建设研究

1688SS12081 张立 基于二经普数据的我国体育组织机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1689SS12082 张锐 哲学视野下的休闲体育精神文化研究 1690SS12083 张薇 不同层次优秀运动员的个性化教育研究

1691SS12084 张杨 我国职业体育参与人权益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1692SS12085 张永虎 京杭运河体育旅游创意开发研究

1693SS12086 赵爱国 国际政治视角中的中美体育体制与政策 1694SS12087 赵国华 我国竞技篮球职业化发展战略研究

1695SS12088 赵蕴 我国独立建制体育院校综合排名的指标体系研究 1696SS12089 郑汉山 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监控体系构建的创新研究 1697SS12090 周建社 中国健美操竞赛演变历程及发展研究

滁州

华侨

上海

上海

宁波

兰州

上海

西安

石河

湖南

湖北

内江

西安

天津

浙江

温州

天津

国家

北京

清华

陕西

聊城

国家

宁波

武汉

广州

湖南

1698SS12091 周雪蕾 构建体育强国背景下的体育宣传体系——基于关系和文化的视角 1699SS12092 周振华 我国长距离竞技运动项目人才开发与资源配置模式研究 1700SS12093 朱琳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法律保障研究 1701SS12094 朱元利 构建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研究 1702SS12095 陈茵 外籍教练的知识转移绩效研究

1703SS12096 房晓伟 韩国射箭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研究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实证调研——

1704SS12097 黄晨曦

成都

湖南

西南

西安

北京

北京

苏州

以苏州为例 1705SS12098 霍德利 大型体育赛事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研究

1706SS12099 李柏 “点轴网”对我国城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布局优化的应用研究 1707SS12100 李骁天 体育赛事与体育旅游互动发展对北京建设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推动研究1708SS12101 梁伟 我国男子足球项目职业化经济收益分配机制研究

1709SS12102 刘高福 健身服务品牌形象影响会员品牌信任及忠诚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1710SS12103 刘哲石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适度市场化机制研究

1711SS12104 刘正 微博时代我国体育组织新闻发言人队伍建设探析

我国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改革路径研究

1712SS12105 柳鸣毅

——基于青年奥运会创办理念的思考

1713SS12106 南尚杰 中日政府竞技体育管理职能转变方式的比较及启示

产业融合视角下运动休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互动研究

1714SS12107 邵明虎

——以杭州为例 1715SS12108 王东敏 社会参与和社会保障对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影响 1716SS12109 王芳 转型期我国草根体育NPO发展研究

1717SS12110 王桂红 中美政府休闲体育服务的政府责任比较研究 1718SS12111 王霁霞 兴奋剂纠纷解决机制研究

1719SS12112 王妍 远东运动会与近代东亚社会的发展

1720SS12113 王应春 公共服务均等化视野下的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1721SS12114 王紫娟 我国与冬季体育运动强国的差距及路径选择研究

1722SS12115 杨丽芳 西部地区户外休闲运动发展方式研究——以健康重庆为例 1723SS12116 张长念 中国武术全面国际化传播的举国战略研究 1724SS12117 张辉 我国布局城市校园足球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 1725SS12118 张若 体育需求与消费的经济学模式及实证检验

清华

大连

首都

暨南

江西

湖南

北京

武汉

沈阳

浙江

北京

北京

沈阳

北京

苏州

西安

哈尔

重庆

首都

沈阳

中央

第四篇:国家体育总局“大武术观”

树立“大武术观”要从建设体育强国、提高国家软实力的角度出发,以战略思维和面向世界的眼光,充分认识和发挥中华武术的时代价值、特殊功能和优势特色,推动中华武术事业的大发展。

从事业到产业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标志,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是民族认同和民族凝聚的基础。失去了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就失去了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软资源。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其蕴含的积极因素和民族精神在历史上为中国社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天,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文化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新型战略课题。文化的竞争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角力场,是国家软实力的根本体现。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彰显了党致力于“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决心,对公民文化权益的尊重以及对文化传统的关切提升。这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好的历史机遇,也为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目前,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协调,或者说,文化产业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共融性不够。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地方政府没有把它摆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应有的位置,没有实现与整个经济的同步安排,同步推进。

从文化事业到文化产业的转变,表面看是一字之差,但更深层次的分析,是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政府职能的转变,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文化产业的大发展的前提,是政府角色的适时改变。以前是政府站在台前办文化事业,现在都应该转到幕后为文化产业提供各种服务。)

十二五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第一节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公共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纪念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鼓励扶持少数民族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注重满足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农村基层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改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建设和改造文化服务网络。完善城市社区文化设施,促进基层文化资源整合和综合利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重要新闻媒体建设,重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建设、运用、管理,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传播能力。加强文物、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保护,拓展文化遗产传承利用途径。依法推进语言文字工作。建立国家文化艺术荣誉制度。

第二节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强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演艺娱乐、数字内容和动漫等重点文化产业,培育骨干企业,扶持中小企业,鼓励文化企业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和重组,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文化科技创新,研发制定文化产业技术标准,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加快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影院建设。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以多种形式进入文化产业领域,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构建以优秀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对外开放格局,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

第五篇:中国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研究工作总结-国家体育总局

中国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研究工作总结

各位领导,各位评审专家:

受课题组委托,我将课题研究工作总体情况向各位进行汇报。

2006年5月,正式启动的“中国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研究”课题,到2007年8月完成。从准备这项工作开始,我们课题组首先感到了身上的责任和压力,认识到这次研究,是我国体育产业实践和发展中的一个重大任务。

一、课题研究工作的背景和必要性

我们认为,体育产业统计研究是基于几个方面的需求 第一,是体育产业的发展的需要。

众所周知,体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现代社会,体育的功能和价值是综合的。近年来,作为第三产业组成部分的体育产业蓬勃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的贡献日趋显现。但是基础工作薄弱与体育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指导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最基础、最必要的体育产业统计工作却一直滞后不前。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没有统计的产业门类是不能称之为成熟的产业。因此,产业发展的形势迫切需要产业统计。

第二,是制订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的需要。

由于无法掌握我国体育产业的基本情况,体育产业在国 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对社会经济的作用不能得到很好反映。这给我国体育产业的宏观管理、战略规划造成了很大困难,影响了国家体育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进展。因此,急需进行研究,形成一个各方认可的基本理论框架。

第三、是履行政府职能的需要

作为政府部门,由于长期缺乏体育产业发展的数据,无法向社会提供产业的基本信息,更无法建立相应的信息发布制度。不利于引导社会投资和群众的体育消费。因此,需要尽快从落实政府职能的角度,做好这项基础工作。

第四,是国家通过推动行业统计完善统计制度的需要。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要求和部署,行业统计是完善统计制度的重要内容。体现了部门分工合作和协同的思想。体育行业如何做好这项工作,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第三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第三产业统计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很多行业还没能建立起长期的统计和信息发布制度。为全面、准确地把握第三产业总体规模,进一步指导第三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各级党政领导对其统计工作尤为重视,第三产业统计已成为我国政府职能部门和综合统计部门一项当务之急的工作,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文化、旅游、信息、海洋等第三产业部门相继开展了产业统计研究,并制定了相 关产业统计制度,为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管理和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因此,体育行业要按照国家统计制度的要求,其它行业经验,完善部门统计工作。

第五,是体育产业统计工作实践的需要。

迄今为止,尽管国内相继有十几个省市组织实施了该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由于缺乏科学、统一的分类标准以及全国整体领导和监控,造成各地体育产业统计各行其是,体育产业分类、统计口径不一,指标体系、实施办法等更是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有必要从总局层面,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统一引导和规划。

在以上背景和形势下,在国家统计局的法大力支持下,国家体育总局于2006年5月正式启动《中国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研究》项目。

二、体育产业统计研究的组织实施概况

(一)这次研究时政府主导的应用研究。研究工作框架的特点是:两局领导,职能部门具体组织,学术组织负责实实施。

根据这一框架,成立了由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统计局及各相关单位组成的课题领导小组,组建了以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牵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国家体育总局信息中心、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专家学者及各省市体育局有关人员共同参与的总课题组。

(二)研究坚持四个明确:第一,目的明确;第二,任务明确;第三,思路明确;第四,基本原则明确。

1、体育产业统计的目的

根据我国现今国情和体育产业发展的现实,当前我国开展体育产业统计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客观反映我国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明晰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二是准确、全面、系统地提供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状况的数据,为体育产业有关管理部门和投资主体科学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围绕总产出、增加值、GDP比例和就业人口几个关键数据进行课题研究。

2、体育产业统计研究的任务

为了实现我国体育产业统计工作的上述主要目的,本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是:①研究界定体育产业的概念;②制定“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目录”;③根据科学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制定“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指标体系”;④研究提出我国体育及相关产业核心指标统计方案。

3、体育产业统计研究的思路

首先,对国内外体育产业及国内其他行业统计实施情况进行研究,旨在了解国外体育产业统计动态,摸清国内现有省市体育产业统计概况,掌握国内其他行业现有统计制度,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其次,从经济统计的角度,对体育产业的概念问题进行探讨,旨在明确体育产业的内涵、框定体 育产业外延,为体育产业统计体系提供统一的调查范围和统计口径,为指标体系的建立提供科学、规范的结构框架;第三,在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框架下,建立一套规范的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旨在为各地区和有关部门的工作提供参考,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实情和政府实际工作的需要,在其中抽取部分指标,作为体育产业年报的核心指标;第四,针对以上年报核心指标,探索经济普查年份与非经济普查年份的指标获取方案,提出建立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制度的可行性方案。

4、体育产业统计研究的基本原则

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研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为依据,遵循以下原则:

——满足政府部门管理、决策需要和社会投资的信息需求。

体育产业统计工作作为一项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理所当然应该为体育部门的实际工作需要服务。因此,在体育产业统计的研究中应始终把握“满足政府部门管理、决策需要和引导社会投资”这一原则。

——与国家统计调查制度基本保持一致

国家统计局颁布的《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调查项目中的统计标准和分类必须与 政府综合统计部门规定使用的标准和分类相一致。涉及政府综合统计部门规定以外的专业标准和分类,要与有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相一致。尚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化科学及分类科学的原理进行归纳和设计,并在使用前征求政府综合统计部门的意见。”因此,在本次研究中,从体育产业概念的界定、分类到统计指标的设置及其统计调查的具体实施方案,都以与国家统计调查制度保持一致为基本原则,不另起炉灶,尽可能的使体育产业统计制度与国家统计制度接轨。

——兼顾与国际接轨及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趋势 为了使我国体育产业统计数据有可能与国外进行国际间比较分析,在体育产业概念界定、产业分类及统计范围上适当考虑与国际接轨。另外,要兼顾到未来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趋势,为未来我国体育产业出现的新的产业活动或新的业态的统计留下必要的空间。

——在满足统计目的前提下,立足现实、抓大放小,节约成本

在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的国情条件下,任何一项统计工作都会有一个统计成本的约束条件,体育产业统计也不例外,体育产业统计工作的成本将直接关系到开展体育产业统计工作的可行性。因此,要本着切合实际的原则,充分了 6 解我国现有统计制度及体育产业发展的实情,在满足既定统计目的前提下,尽量节约统计成本。

三、课题研究过程和成果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总课题组与各分课题组成员针对体育产业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查阅学习了大量中外文献;走访了国家统计局、国家旅游局、中宣部、信息产业部、商务部、商业联合会、汽车工业协会、纺织协会等体育系统外近10个相关部门,分别就国家宏观经济统计制度以及旅游、文化、流通、信息等领域产业统计制度进行了调研,并就一些难点和问题,组织专家赴上海、浙江、天津、安徽等省市进行考察,深入了解了上述各省市体育产业专向调查的具体实施方案及现有的统计数据情况;此外,根据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课题组还先后召开了多次总课题成员会议,针对课题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为课题的顺利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进一步做好课题研究工作,总课题组加强了对课题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室,聘用了专职秘书,并在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网站上开辟了专栏。此外,为了研究需要,总课题组还制定了包括课题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简报制度、例会制度、检查与监督制度、结项审定制度等一系列科研制度。

这次研究共设立了5个分课题,历时四百多个日日夜夜 的研究,直接参加研究的人员40多人,间接参加研究的人员超过200人,召开了大小20多次的研讨和论证会,20余次赴10几个省区市进行调研座谈,访谈人员近百人,编写了17期成果要报和简报,在团队和各方面的努力支持下,最终形成8个课题研究成果,累计近百万字的研究报告。

研究成果可以概括为:一是提出了统计角度体育产业的概念,以及内涵、外延;二是提出了体育产业分类标准;三是提出了体育产业的统计标准体系;四是提出了实施方案,并且已经经统计部门认可付诸实施。

总结这次研究得以顺利推进,课题组有着深刻的体会:一是离不开统计部门和发改委等经济部门正确的领导;二是离不开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三是离不开各级体育部门的全力参与;四是以上海体育学院为代表的各个科研单位、院校的全力付出,并形成了一支团结、敬业、作风一丝不苟的研究骨干队伍。

研究体育产业统计课题,推动体育产业工作,是体育行业多年来的一个任务,也是每一位正在和曾经从事产业实践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同志的心愿。

在大家的努力下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研究终于结出硕果。在此我代表课题组对各位领导、相关部门的支持表示真心的感谢;向给予这项工作大力支持的各省市代表表示感谢;最后向课题组各位同仁的奉献精神和一丝不苟的而研究 表示感谢。

我的汇报完毕。下面,请课题组副组长、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秘书长张林教授就课题主要研究成果进行汇报。

下载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加强体育外事出访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加强体育外事出访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印发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章管理的规定的通知

    关于印发《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章管理的规定》的通知 体办字[2003]43号 各司、局,各直属单位: 现将《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章管理的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体育总局办公厅......

    外事管理工作规程(精选5篇)

    SXGS01—QD—189 外事管理工作规程第 1 页共 2 页 外事管理工作规程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市国税系统工作人员因公、因私出国(境)的外事管理工作 作业流程及要求 2.1 因公出国(境)......

    2011年度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指南

    附件: 2011年度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指南 北京奥运会以后,全国体育界牢固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

    2008年度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指

    附件: 2008年度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指南一、体育与经济社会发展 体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改革开放30年来,中华......

    2012年度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指南

    附件: 2012年度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 研究项目课题指南 2012年,国家体育总局将继续以服务体育实践、促进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为宗旨,组织广大理论工作者开展多层......

    国家体育总局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办法

    国家体育总局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国家体育总局(以下简称总局)科研课题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科技部有关财务和科研管理制度,结......

    国家体育总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国家体育总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国家体育总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在1999.10.01由国家体育总局颁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国家体育总局直属事业单......

    国家体育总局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范文)

    国家体育总局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国家体育总局(以下简称总局)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提高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效益,根据国家科研和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