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4 00:43: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小编推荐]》。

第一篇:论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小编推荐]

论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杜甫称赞他的诗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种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确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特色。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在诗体上的贡献是卓越的,并且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

(一)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

李白的浪漫主义是有其丰富生活为基础的。他的诗歌往往呈现感情充沛,瞬息万变的特色。《行路难》第一首、《宣州谢兆楼饯别校书叔云》、《梦游天姥吟》等篇,已经可以看出这一点。他的名作《将进酒》也是这方面非常突出的例子。在诗里,他正在劝人开怀痛饮:“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好象他很安于颓废享乐的生活,但是,他那象黄河一样奔腾跳动的感情是这样变化莫测,他突然又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强烈的信心转眼又代替了消极的悲叹。他的《梁园吟》也有这种类似的情况,诗的前段尽情地描绘痛饮狂欢,甚至沉吟流泪地感慨功名富贵的无常,但是临到结尾,他突然又说:“歌且谣,意方远。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诗人的感情在转瞬之间竟判若两人。把矛盾复杂的思想感情,处理得这样洒脱灵活,并且达到艺术上的高度完美,在诗史上只有极少数的诗人达到这个水平。从这种跳脱变化的特点继续发展,于是他在有些诗篇里就同时运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创作方法。

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蜀道难》: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开篇,诗人就通过连声的惊叹,层叠的比喻,突出地表现了蜀道那不同寻常的险峻,然后又通过神话传说,夸张的笔墨写出了蜀道是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途,给险峻的天梯石桟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为进一步描写蜀道的艰险作了铺垫。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紫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此段极写山势高危。那太阳的六龙车到此也只得折回的突兀高峰,冲波击浪,曲折回旋于崇山峻岭的奔腾禾川,再加上黄难以飞过,猿猱发愁攀援的反衬,烘托了蜀道沿途的艰难。接着,诗人又以青泥岭上盘旋迂回、百步九弯,似枯藤缠绕危岩的道路,和行人在高处仿佛伸手可摸星辰的描述,使人紧张得屏住呼吸,只有抚膺长叹!通过历史上的险阻、峰岭的高峻、山路的崎岖等描写,蜀道艰险之状,似乎已经写尽,但诗人笔锋一转,以反问的句式,引出了一个新的境界:

问君西游何时还,长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这里侧重渲染蜀道沿途荒凉悲凄的气氛。山势险峻,森林荒凉,野鸟悲号,子规啼鸣,更何况群峰接天,枯松倒挂,深河飞瀑轰鸣,行人闻声失色,充分表现了蜀道的惊险,悲凉的空寂,由此而产生出了一种排山倒海,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最后,诗人由写蜀中要塞剑阁的形势险要,引发出对时局的隐忧和对人生的感慨: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此段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和左思《蜀都赋》中描绘剑阁雄险的名句,表现了地势的险要,进而奉劝人们吸取历史教训,警惕战乱的发生。最后,以再次重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主旋律作结,蕴藉了无限的感慨。

《蜀道难》形象雄伟,感情炽烈,想象丰富,语言夸张。诗人以变化莫测的笔法,通过从古到今,从总体到局部,从山路到行人,以及环境气氛的悲凉、政治局势的险恶等多方面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的艰险,展现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全诗色泽光怪陆离,结构回旋往复,节奏鲜明而富于变化,充分显示出积极浪漫主义的特色。故而李白的同代人殷璠《河岳英灵集》称之为“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

(二)在诗体上的贡献

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用他自己的诗句来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他写有大量的乐府诗,几乎占全部诗歌的四分之一,是唐代写乐府诗最多的诗人。他最擅长的七言歌行,其渊源本起自乐府;而用为唐代乐府的绝句也正是李白所运用自如的。这一切都说明李白的诗具有接近于歌谣的特点,实际上也就是使诗歌语言更多地从新鲜活泼的生活语言中得到充实和丰富,并加以提炼、升华。乐府诗自初唐以来没有多大发展,李白则融古朴森茂的汉魏乐府和清新明丽的六朝乐府为一炉,以其俊逸的才气创造了新鲜的诗歌语言。

他有很多诗篇的用语就是直接从乐府民歌中点化而来的,如《静夜思》系从《子夜秋歌》“秋风入窗里”一篇化出;而他的“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又显然受到南朝乐府《西洲曲》里“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的启发。他的《上三峡》诗则是以古代民歌《三峡谣》为张本改造而成。歌谣原词为:“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李白诗云:“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还有许多诗篇,虽然不是直接由民歌改造而来,却在语言风格上保持了率真自然、明朗流转的风格,深得民歌韵味。如: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宣城见杜鹃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但是,并不是说李白的诗歌语言局限在乐府民歌的范围,实际上,他也广泛汲取了前代文人诗歌的精华,形成通俗而又精炼,明朗而又含蓄,清新而又明丽的风格特色。他的“自然”并不仅仅是除去雕饰,浅显明白,而且是语近情遥,具有丰富的意味。总之,李白善于博采前人的成就而自成高格,堪称炉火纯青的语言大师。

李白运用的诗体很多样,但贡献最大的是七古和七绝。这两种诗体在当时也是最新最自由的,和他那自由豪放的个性也特别适应。他这方面的成就也很得力于学习乐府民歌。七古无须再谈,这里只举他几首脍炙人口的七绝: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沈德潜《唐诗别裁》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他说的这些特点,实际上也就是深得民歌天真自然的风致。即以《早发白帝城》一诗而论,全篇词意完全出于《水经注》“巫峡”一篇,但语言之自然,心情之舒畅乐观,与原文风貌,却迥然不同。他的七绝向来和王昌龄齐名,各具特色。但就接近民歌一点说,他却超过了王昌龄。他的五律,运古诗质朴浑壮气势于声律格调之中,往往不拘对偶,也很别具风格。如《夜泊牛渚怀古》、《送友人》等篇,历来为评论家所称引。

(三)思想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对后世的影响

李白对后世的巨大影响,首先是他诗歌中所表现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他那“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非凡自信,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独立人格,那“戏万乘若僚友,视同列如草芥”的凛然风骨,那与自然合为冥一的潇洒风神,曾经吸引过无数士人。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那种个体人格意识受到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中,李白狂放不受约束的纯真的个性风采,无疑有着巨大的魅力。他诗歌的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化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对后来的诗人有很大的吸引力,苏轼、陆游等大家,都曾受到他的影响。南宋大诗人陆游曾赞美李白的诗:“明窗数编在,长与物华新。”李白的诗对后代的影响是深远的。中唐韩愈一派诗歌就接受李白诗歌的创作经验,创造出自己崛奇横放,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风格。李贺的诗,更是接受了李白诗歌的影响,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形成了独特的浪漫主义诗风。宋代的大诗人苏轼、陆游也都借鉴李白的豪放诗风,表现自己的思想。一直到清代的龚自珍,许多诗人都从李白的诗歌中吸取营养,融汇到自己的诗歌创作中去。李白身后一千二百多年来,他的那些优秀诗篇,流传了一代又一代,至今仍被人们所喜爱,妇孺成诵,有口皆碑,不仅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光辉遗产,而且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第二篇:论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李白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高峰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论李白诗句的艺术成就,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李白诗句的艺术成就:

1、综述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句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句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句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句的巨大影响。

2、风格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

3、特征

李白的诗句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李白成功地在中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他的诗句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他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在诗中毫不掩饰、也不加节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对权豪势要,他“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劳动人民艰辛劳作时,他“心摧泪如雨”。当社稷倾覆、民生涂炭时,他“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南奔书怀》),那样慷慨激昂;与朋友开怀畅饮时,“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又是那样天真直率。总之,他的诗活脱脱地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倜(俶)傥不群的形象。

豪放是李白诗句的主要特征。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际诸因素外,李白诗句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体裁结构也是形成他豪放飘逸风格的重要原因。善于凭借想象,以主观现客观是李白诗句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重要特征。几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运用多种多样的想象。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常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一起,再现客观现实。他笔下的形象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内心主观世界的外化,艺术的真实。

4、手法

李白诗句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之一是把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将物比人。

李白诗句的另一个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点,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大胆的想象夸张。他的夸张不仅想象奇特,而且总是与具体事物相结合,夸张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迹;那么大胆,又真实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强化感情的作用。有时他还把大胆的夸张与鲜明的对比结合起来,通过加大艺术反差,加强艺术效果。

李白最擅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和绝句。李白的七言歌行又采用了大开大合、跳跃宕荡的结构。诗的开头常突兀如狂飙骤起,而诗的中间形象转换倏忽,往往省略过渡照应,似无迹可循,诗的结尾多在感情高潮处戛然而止。

李白的五七言绝句,更多地代表了他的诗句清新明丽的风格。如《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静夜思》等,妙在“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说诗晬语》上)

5、语言

李白诗句的语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语,有的豪放,不拘声律,近于散文,但都统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之中。这和他自觉地追求自然美有关。他继承陈子昂的文学主张,以恢复诗骚传统为已任,曾说“梁陈以来,艳薄斯极,沈休文又尚以声律,将复古道,非我而谁欤?”(孟棨《本事诗·高逸》)他崇尚“清真”,讽刺“雕虫丧天真”的丑女效颦,邯郸学步。他的诗句语言的自然美又是他认真学习民歌明白通俗的特点的结果,明白如话,通俗生动。

二、扩展知识:

1、个人简介: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汉族。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2、后世评价:

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杜甫:“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

辛弃疾:“当年宫殿赋昭阳,岂信人间过夜郎。明月入江依旧好,青山埋骨至今香。不寻饭颗山头伴,却趁汨罗江上狂。定要骑鲸归汗漫,故来濯足戏沧浪。”(《忆李白》)

杜甫:“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

贺知章:“谪仙”(《本事诗》)。

魏颢:“白与古人争长,三字九言,鬼出神入。” 许多文人都对李白有着很高的评价。

苏轼:“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书黄子思诗集后》)

韩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

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句、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

白居易:“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3、代表作品:望庐山瀑布,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侠客行。

第三篇: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第八讲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一、李白诗歌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

二、李白诗歌的意象往往是超越现实的

三、李白诗歌的生动、大胆的夸张

四、李白的诗歌的丰富奇特的想象

五、清新、豪放的语言艺术

李白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和杜甫一样,代表了唐代诗歌甚至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水平。他的诗歌创作不仅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而且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我们读李白的诗歌,都会感到他的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杜甫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此原因正是李白诗歌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

关于李白诗歌的艺术我们可以分以下几点来论述:

一、李白诗歌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塑造了诗人自己的形象。

李白诗歌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在许多作品中,我们都能感受到诗人的自我形象活跃在其中。例如《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我宿五松山,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彫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诗写诗人夜宿在山村的一个老媪家,女主人尽管贫困,但仍然热情招待。这令诗人十分感动,“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挚的感情。

即便是叙事或写景的诗篇,也能使人感到有诗人的形象活在其中。如《峨眉山月歌》:

峨嵋山月半轮秋,应如平羌江水流。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在半轮月色的映照之下,我们看到诗人孤舟疾进的身影。

他的诗有时宛若回旋的狂飙,喷谥的火山,狂呼怒叱,纵横变幻。即使在这种诗中,也可以见到诗人的感情和形象。比如他的有名的作品《蜀道难》,这首诗先借神话传说叙述蜀道的历史,接着就描写沿途的风物,呈现出一幅千奇万险的画面。《蜀道难》是李白的代表作,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噫吁哦!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首诗里极力描写蜀道的奇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在诗中三次出现,回旋往复,带有诗人强烈的感情色彩,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然而这首诗的气势却是豪放的,感情是激昂的,使人读了以后心情振奋,想去迎接和征服这大自然的艰险。读者读之则有神驰八极,心怀四溟的感觉。这正是因为诗中融合着李白的豪放性格的缘故。这是讲李白笔下的形象往往是个性化的,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的色彩。即使是在《蜀道难》这样的诗里,描写蜀道的艰险,可是也融入了李白的豪放的性格。

二、李白诗歌的意象往往是超越现实的。

李白诗歌的意象往往是超越现实的。他很少对生活过程作细致的如实的描绘,而是驰骋想象于广阔的空间,再穿插以历史、神话、梦境、幻境和大自然的景物,捕捉许多表面上看来没有逻辑联系的意象,运用独特的匠心,构成一幅幅惊心动魄的图画,表现跌宕起伏的感情。像《梦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等诗都是这样。还有一首有代表性的作品,即《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这也是李白著名的作品。诗是这样写的: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短短的十二句诗,感情几次跳跃,若断若续而又一气呵成,痛快淋漓地抒写了胸中的忧愤。“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这里的“昨日”“今日”两个意象,可以说是前人没有用过的,只有李白才能想得到,用得出。这两句是感叹时光的流逝和胸中的烦闷。陶渊明诗说:“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李白的这两句也就是这个意思。可是陶渊明的诗感情比较深沉,语气比较和缓,李白的这两句则感情比较激烈,语气比较急迫,话是冲口而出,连格律也顾不得了。这首诗本来是七言,但是一开头就打破了七言的形式。“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简直是两句散文化的句子,这是因为李白的感情很强烈,所以诗是冲口而出的,就顾不得什么格律了。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抛开我走了的是昨日之日,那昨日之日是留不住了,扰乱我心的是今日之日,今日之日有多少的烦忧呵。这是一首饯别诗,饯别诗的开头这样写,的确是不多见的。李白积在心中的烦忧太多了。他憋不住,于是借这个机会一吐为快。我们仔细琢磨,“昨日”“今日”的意象中,实则是“昨日之我”和“今日之我”,意象虽为二,所指之人则是一。我们也许以为李白会顺着这条思路接着往下写,可是不然,李白在第三句和第四句上,又换了一个角度:“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笔锋一转,转到这次饯别上来。面对一派秋色,正好可以在谢脁楼上痛饮一“酣高楼”,一方面固然是饯别他的族叔李云,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消愁。第五句和第六句又是一个跳跃:“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蓬莱文章”就是指汉代的文章,“建安骨”即指建安风骨,“小谢”就是指南朝的诗人谢脁。李白由上一句“酣高楼”的高楼(即谢眺楼),联想到谢脁的诗,又联想到汉代的文章,建安的风骨。那么这两句是不是在讲文学史呢?也许可以说是,但这两句诗的落脚点还是在自己。请大家注意:李白在这里用了“中间”这两个字,可见是要接着往下讲的。这就是后面的两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俱”是都的意思,“俱怀逸兴”是都怀着逸兴。那么应该包括哪些人呢?其上应该包括汉代的散文家、建安的诗人,其下应该包括李白自己。这样才有“中间”的小谢。李白写自己和他们一样,怀着不平凡的兴致,想要高高地飞翔,飞上青天去拥抱明月。这两句表现了李白凌云的壮志,奋发的感情,也概括了他自己诗歌的风格。以这样的志气和才情,李白在社会上竟没有出路,他怎么能不感到烦忧呢?所以诗又回到“愁”字上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朗散发弄扁舟。”

“抽刀断水水更流”这一句是比喻他的忧愁,这个比喻是多么奇特,又多么恰切;音调又是多么流畅,节奏又是多么鲜明。这种音调和节奏,让人联想起不尽的流水和流水般不尽的忧愁。李白在世上的忧愁既然无法消除,那他只好浪游江湖,去过隐居的生活:“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可以说明,李白的诗歌常常捕捉一些表面上看来互相没有逻辑联系的意象,可是他居然能把这些表面看来没有联系的意象组织成一首完整的诗歌。意象之间的跳跃,恰好表现了他跌宕起伏的感情。像这首诗,短短的十二句,感情几次跳跃,一会儿说这个,一会儿说那个;一会儿说昨日,一会儿说今日,若断若续,可是又一气呵成。这是李白诗歌的——个很突出的艺术特点。

刚才我说过李白的诗歌的意象往往是超越现实的,很少对生活过程作细致如实的描绘,关于这一点。《古风》第十九首是很能说明这个问题的。

这首诗写道: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这首诗是写什么呢?初看,似乎在写游仙的内容,但从最后几句我们可以看出来,诗人是在写时事,是在写安禄山叛乱,在洛阳称帝这样一个历史事实。可是李白的写法不是对这件政治事件作如实的、细致的描写,他是把这件事放到一个游仙的题材里,从高高的天上去俯视世界,通过游仙揭示了时局的变化。开头几句都是写游仙,他登上莲花山,飞升上天,从高高的天上往下看,看到洛阳一大群一大群的“胡兵”,即安禄山的军队。战争使很多人伤亡,“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那些豺狼都做了官了。李白不是写地上这个现实的政治事件,而是从天上这个角度,从游仙的角度去写。所以我说李白诗歌的意象是超越现实的,是驰骋想象于广阔的空间,穿插了神话、幻境,用这种方式来描写现实的生活。这与杜甫对于安史之乱的描写完全不同。杜甫是在地上釆写人间的生活,来写现实的政治。李白的这首诗是从天上来观察,这是两个人很不相同的地方。李白是浪漫主义的,杜甫是现实主义的。

三、李白诗歌的生动、大胆的夸张。

李白诗歌的夸张随处可见,在其写景诗中表现最为突出。如:

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横江词》)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配侍御叔游洞庭》)

千杯绿酒何辞醉,一面红妆恼杀人。(《赠段七娘》)

这些夸张虽然大胆,但生动,形象鲜明,谁见过“巴陵无限酒”可以“醉杀洞庭秋”,但读者只觉得形象生动、鲜明,并不感到突兀和不可信。

我们说李白诗歌的夸张是最大胆的,但他的夸张又最容易为人所接受。比如他的《秋浦歌》的第十五首:

白发三丈千,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诗写自己满头的白发,说 “白发三千丈”,这是极度的夸张,谁有过这样长的白发?谁又见过这样长的白发?可是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们并不感到李白这样的描写不能接受,不可信,我们反而感到很自然。“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为什么这样长呢?是因为我的忧愁太多了。“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当时李白正在照镜子,一照镜子,看到镜子里面是一片秋霜似的白发,他就问:明镜里哪里来的这么多的秋霜呢? “白发三千丈”,这是乍对明镜时的一种惊呼和感叹:我头发这么白得这么了,真似乎有“三千丈”长了!像这样的夸张只有李白才能,也才敢于这样写,而且写出来很能够被读者所接受。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像《北风行》里,李白说:“燕山雪花大如席”。燕山当然很冷,有雪,雪花也很大,但是怎么大也不会像席子那么大吧?可是李白敢这样写:“燕山雪花大如席”。我们读了以后觉得并不突兀,而且感到很好。关于这句诗,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是并不离开真实,燕山的确寒冷,的确下雪,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就不真实了。鲁迅的意思是说,夸张不能离开真实,像李白的这首诗,虽然是夸张,虽然夸张得很大胆,但是它还是真实的。类似的例子还有《横江词》里的“一风三日吹倒山”,《蜀道难》里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些例子都是明显的夸张,而又不险怪、不真实。

四、李白的诗歌的丰富奇特的想象。

李白的诗歌具有丰富的奇特的想象力,有的诗让我们读起来觉得真是一种奇想。比如他有一首送别诗,题目叫《金乡送韦八之西京》。他说:“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朋友到咸阳去,到长安去,我的心也跟着一起去了。怎么去的呢?我的心是杯狂风吹去的,并且西挂到咸阳树上。李白可以想象自己的心被狂风吹起,吹得那么遥远,吹到了咸阳,不但心被狂风吹到咸阳,而且自己的心可以挂在咸阳的树梢上,好像一个断了线的风筝一样。这样的送别诗,读了以后真让人拍案叫绝。还有一首诗,题目叫《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其中有这样两句:“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我的愁心被大雁带走了。这当是李白和夏十二登上岳阳楼的时候,看到一群大雁从天上飞过。他说:大雁把我的愁心也带走了。看到这样辽阔的景象,自己的忧愁也被大雁引带而去,消失了,故说:“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傍晚的时候,月亮从东山上升起来。他不说月亮从东山上升起来,他说山衔着一轮美好的月亮来了。给我送来了这样一轮美好的月亮。他还有一首著名的七言绝句,题目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朋友王昌龄被贬官到龙标,他听到这个消息,诗人当然为朋友的降职而感到忧愁,就写了这首诗寄给王昌龄,诗曰: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在一个暮春的季节,杨花已经落尽了,子规鸟叫起来了,这个时候我听说你要降职到龙标,到龙标要越过五溪,我不能够送你去,我只能够把我的愁心寄托给明月带走,陪着你一直走到夜郎的西边。因为龙标在西南的偏远地区,月亮是从东边升起来,向西边落下去的,所以李白想象可以把自己的愁心托明月捎走,让明月带着我的愁心陪伴你,一直到你贬官的龙标那个地方去。李白想象自己的心可以离开身体,飞向远方,或者是随着狂风,或者是随着大雁,或者是随着明月。在这样天真的想象里,表现了深厚的感情。

李白的丰富想象,还表现在大自然的人格化和个性化上。他有一首诗,题目叫做《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斛斯是他一个朋友的姓,是一个复姓),在这首诗里有这样两句:“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傍晚时从青山上走下来,山月跟着我一块儿回来了。我们读这两句诗的时候,总觉得诗人还像个小孩一样。我们小时候,走路时,常感到月亮是在与人一道前行,常常有这种疑惑:月亮为什么老跟着我走呢?李白这诗的想象很天真,他保持了孩子的童心,同时也把山月人格化了,山月好像是他的同伴,和他一起从终南山下来。他还有一首诗,题目叫《月下独酌》,其中有这样两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一个人喝闷酒,总希望有人作伴,那么谁来跟他作伴呢? “举杯邀明月”,请明月来跟我作伴。不但有明月作伴,而且还请自己的身影也来作伴(甽月照着白己会在地上留下了身影)。这样,“举杯邀明月”,对影就成了三人。“三人”是指自己、明月和自己的身影。这也是把明月和身影都人格化了。还有一首诗叫做《待酒不至》,其中有这样一句:“山花向我笑。”这句诗简直就是白话。山花会笑吗?当然不会。但开放的山花就如人的笑脸,山花也被人格化了。在李白的笔下,大自然常常是具有生命的。我们再看他的一首著名的五言绝句,题为《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了鸟,看到了云,可是时间一久,渐渐的”鸟飞尽”了,云也到什么地方自去消闲了,“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剩下的只有敬亭山了。而这个敬亭山是既不会飞走,也不会去消闲,只有这敬亭山与诗人相对而坐,“相看两不厌”。“两不厌”,不仅敬亭山李白看不厌,对于李白,敬亭山也看不厌。人看山,山也看人;人爱山,山也爱人。这是诗人独自久坐产生的遐想。我们曾经学习过南朝著名诗人谢灵运的山水诗,如果把李白的这一类诗和谢灵运的山水诗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出两个人的诗风是很不相同的。谢灵运只是客观描写刻画山水容貌姿态,不太见到诗人自己的性灵、性情。而李白则总是把大自然人格化、个性化,大自然是他的朋友。风格迥然不同。

五、清新、豪放的语言艺术。

李白语言的主要特点是清新、豪放。他不拘于格律,不雕琢字句,一切统一于自然。他有两句诗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的这两句诗,恰好可以用来说明他自己的语言特色。例如他的很有名的一首诗《子夜吴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天来到了,妇女都在捣衣。捣衣做什么呢?是为了做衣服;为什么要做衣服呢?因为已经到了秋天,天气寒冷了,而丈夫却远在边关。做成衣服以后,要送给远在边疆的丈夫御寒。“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整个的长安城,在夜里,在月光之下,到处都听到妇女捣衣的声音。这种捣衣声,“秋风吹不尽”,秋风是不能把它吹尽的,暗示着捣衣妇女之多,也暗示着戍边的士兵之多。而且这捣衣声里传达出一种感情,即思念“玉关”的之情。“玉关”就是玉门关。唐朝时在玉门关驻扎有戍边的军队。捣衣妇女的丈夫正在玉门关驻扎着,要把寒衣送到那里去,所以在这捣衣声中总是流露着思念玉门关的感情 所以最后两句说:“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什么时候能取得战争的胜利?自己的丈夫能够回家呢?像这样的语言,的确是很清新的,很自然的,没有任何的雕琢和修饰。再如他的另外一首有名的七言绝句《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些诗都是用很简单纯自然而又豪放有力的语言表达了极其深厚的感情。前二句语带夸张,但纯然白话;后二句形容轻舟之快,亦明白如话。《早发白帝城》诗是用了《水经注·江水注》的典故的,可是我们读起来,并不感觉李白是在用典,他的自然就能达到这种地步。另外,李白决不使格律来束缚自己的感情,当感情达到高潮的时候,往往冲破格律的限制,出现一些散文化的诗句。比如“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襄阳歌》),“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就打破了七言的格式。又如“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难》)这简直就是散文的句子。又如在《江夏赠韦南陵冰》这首诗里,他说,“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我倒却鹦鹉洲。”(我替你捶碎黄鹤楼,你替我把这个鹦鹉洲掀倒。)这也是散文化的句子李白在感情达到高潮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一些散文化的诗句,好像他已经忘记是在作诗了。李白还很注意学习民歌的语言和吸取当时的口语。比如《长干行》,显然是受了《孔雀东南飞》和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的影响。《江夏行》则带有南朝民歌“西曲”的情调。他的《横江词》:“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别人都说横江好,我说横江不好)“侬”是我的意思,在现代的吴语里,“侬”是第二人称“你”,但在南朝民歌和李白的这首诗里,“侬”是第一人称“我”。又比如:“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又如:“一回一叫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这些诗都是运用了生动的口语,很富有民歌的风味。李白诗歌那变幻莫测的想象,壮丽而优美的意象,清新明快的语言,以及豪放飘逸的风格,在当时就产生广泛的影响,不但受到同时代的贺知章、杜甫等诗人的盛赞,而且“新诗传在宫人口,佳句不离明主心”(任华《杂言寄李白》),至贞元时其诗集已“家家有之”(刘全白《李君碣记》),在社会各界都享有盛誉。李白的诗对后代影响更为深远,中晚唐的韩愈、孟郊、李贺、杜牧,无不深受其影响,并对其推崇备至,如韩愈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宋代的苏舜钦、王令、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黄景仁、龚自珍等,都深受李白诗的影响,从而使浪漫、豪放、俊爽的诗风得到不断地发扬。

第四篇: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作为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歌从形象塑造,体裁选择到手法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特征。

一、风格即人,李白成功地在风格中塑造了一个“慷慨自负,不拘常调”、瑰奇宏廓、拔俗无类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大鹏展翅九万里是他的凌云壮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他的激情宣泄。鲜明生动的塑造了一个豪放不羁、倜傥不群的艺术形象。不仅如此,他笔下的客观外物,无论是历史人物还是自然山水,也都带有他鲜明的个性色彩。这是李白诗歌的卓越成就。

二、凭借想象的翅膀,驰骋古今,翱翔八荒,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运用想象的彩笔,描绘神话,点化事物、渲染意境,是李白诗歌鲜明的艺术特色。

1、善于把神奇瑰丽的想象与江河奔泻、火山迸发似的感情宣泄结合起来。他的有名的作品《蜀道难》,这首诗先借神话传说叙述蜀道的高险,歌颂了劳动人民开凿混沌、劈山架路的悲壮业绩:然后用细和回车,鸟兽愁度星宿可揽等神话想象,强调蜀道的高峻奇险等。全诗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惊叹穿插于首中尾,形成一唱三叹的韵味。

2、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是其二。

以月为例,李白任真率直,嗜月如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从此李白与月结下了不解之缘“月出峨眉照苍月,与人万里长相随。”,故乡之月与他万里相随。他与月对话,“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这样的想象是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毫无做作之态。

3、想象与比兴象征和拟人夸张有机的结合起来是其三。

想象与比兴相结合增添了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如远别离中的“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将人君失权,奸臣篡夺的情景及后果表达的可怕而明确。李白还把神奇的想象与大胆的夸张结合起来,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这样的夸张如放大镜把诗人要强调的借助想象加以放大,是艺术美得以凸显

三、以感情的抒发为线索,诗歌的结构跳跃跌宕,纵横开阖是李白诗歌的又一显著特征。

开端为例,有横空起势者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有引用神话传说离奇恍惚着如“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又如诗的中间,常常现实与梦境交错,神话与史实结合有纵横跌宕的特点。如梦游天姥吟留别

又如结尾,有在感情最高处戛然而止者如“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有的在内容或感情的陡然转折处突然煞尾如“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作结表明身虽沉沦,壮志犹在。

四、李白擅长乐府歌行和七言古诗。,他的律诗与他的乐府歌行相比稍逊一筹,他雄豪奔放的风格主要体现在他的乐府七古中,而清新俊逸的风格主要体现在五七言绝句中。

他的乐府歌行和七古创造性的把乐府杂言的散文化句式和楚骚的句式结合起来。如远别离“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具有楚辞句式错中飞扬的美感。他的五绝,清新隽永,王伟可与比肩,他的七绝,俊爽淳美,王昌龄可与并驾。但他五七绝兼长,则非二人所及。

五、李白继承了陈子昂的文学主张,鄙薄六朝的绮糜诗风。倡导清新自然的文风。所以他的诗歌豪放也罢、飘逸清新也罢,都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而自然白描、朴实真率则是其诗歌语言的总体特征。

总之,李白以其天才的艺术创造力,丰富了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发展了浪漫主义的艺术方法和技巧,开拓了诗歌艺术的新境界,是他的诗歌成为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浪漫主义的新高峰,成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诗坛中的一朵奇葩。

第五篇: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他是中国继屈原之后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在李白的诗歌作品把盛唐诗歌的气来情来,神采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气势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他的诗歌具有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因此我们在学习、研读、欣赏李白的诗歌过程中,一定要善于抓住李白诗歌的特色。李白诗歌有哪些方面的艺术特色呢?

一、李白诗歌的主观浪漫主义色彩强

李白诗歌除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李白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如《上李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以大鹏自喻可已非庄子式的逍遥以自适的大鹏,而是要引起震动惊怪的大鹏,足见其气势不凡,在这不凡的浩大气势里,体现出傲世独立的气概和人格力量。他在《行路难》中说:“行路难,行路难”说明作者面对眼前的现实的时候,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岐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使作者感到自已前途一片茫然。但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由于他有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最终使他再次摆脱了岐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将会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此诗句在气势上波澜起伏,跳跃纵横,既显示了诗人对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苦闷、愤郁和不平,又突出表现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暴发强烈的感情,使李白诗抒情方式有鲜明特点。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这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飚和喷溢的火山。如《宣州谢眺楼饯别》: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流水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追求功名是李白一生的理想。在当时危机四伏的社会现实中,腐败王朝的江河日下,李白被权贵排挤出朝来。诗人感到徒有回天之志,却毫无用武之地。只好在诗中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郁愤情怀。又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一开始便把浓烈的情怀抒写出来。接着便是抑制不住的感情浪潮的喷发:“君不能狸膏全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满腔忿慨喷薄而出,滚滚滔滔。抒发了对当时社会是非不分、黑白颠倒的强烈愤慨。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李白应永王李璘的招聘加入永王幕府。本想以平叛立军功,却不料永王被肃宗认定为叛乱。永王兵败被杀,李白以“附逆”被判流放夜郎。在《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苗》诗中写道“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这首诗表明他对国家的眷恋,对这次遭流放的绝望。返回长安,报效国家的机会再也没有了,他像一个在沙漠中无望地跋涉的人。对生活还充满向往却自知无望,忧伤和悲苦充溢于他的胸怀中。此时所有心中的委屈和复杂的感慨,只好借助于这首诗抒发出来。又如:“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开宗明义表达了自己阔大的胸襟,也表示了对政治前途的失望。“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一吐心中的郁闷之气,不仅表现出他对权贵们的极端蔑视与抗争,更在于与黑暗朝政的彻底决绝。

二、李白诗歌的想象特色与喷发式的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

李白诗歌的想象非常丰富瑰丽、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带有一种随意生发的狂放精神。如:“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这首诗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还有诗人的想象忽又升腾到天堂西王所居的群玉山、瑶台。通过丰富的想象,以天边绚丽云彩的飘逸和鲜花吐艳的娇美,赞美杨贵妃的天姿出色。“青泥何盘盘,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瑞瀑流争喧豗,石水崖转石万壑雷。”(《蜀道难》)诗人运用天马行空的想象,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同时也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在李白诗中想象更为非凡的还有《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湖月照我影,送我到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干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螟。熊咆龙吟殷宕泉,粟深林兮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这些诗句通过奇橘瑰丽的想象,生动地描绘出一个令人神往梦境仙界。这些想象之辞,奇幻之笔,或神奇,或瑰丽,或诞幻,或壮美,无不都是天马行空,奇幻交织。又如:“西岳峥嵘可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巨灵咆哮擘西山,洪波喷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庐山谣寄卢侍御虚丹》)“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夜泊牛渚怀古》)。“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其十五)。“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真是想落天外,匪夷所思。

李白诗的想象,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常随情思的流动而变化万端。一个想象与紧接着的另一个想象之间跳跃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离奇惝恍,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

三、李白诗意象的壮美和优美

李白诗的壮美意象

李白诗的壮美意象与作诗的宏大气魄和想象力非常丰富相关联,李白诗中有许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他对体积庞大的壮观事物颇为倾心,他喜欢吟咏的对象常是大鹏、巨鱼、长鲸,以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李白将它们置于异常方阔的空间背景下加以描绘,构成雄奇壮美的诗歌意象如《关山月》中的“明月出天山,苍海云海间。长风儿万里,吹度玉门关”。“明月出天山,苍海云海问”。以凌空欲飞之笔,生动展现了一轮明月在云海苍茫、气势磅

的天山云雾间冉冉升起的壮观景象。举目去,那浩浩长风从遥远天山吹来,以不可抵挡之势横跃万里山川,一直吹到玉门关内。由天山明月、苍海云海、万里长风所构成的境界是何其雄奇和阔大。又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西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这首诗着重写出浩浩荡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有巨大的约束力和反作用。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了无数的回旋,形成了波涛汹涌的奇观丽景,境界何其开阔。“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谣寄卢御虚舟》)。诗人豪情满怀,笔墨酣畅,将长江景色写得境界高远,气象万千,何等雄伟,何待壮美!这些雄伟壮美的意象的组合,给人以一种崇高感。“山道平野尽,汇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意象亦极为阔大壮观。还有《望庐山瀑布》中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首诗写一座顶天立地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远远看云,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三川之间,瀑布从高空直落,势不可挡。李白笔下的这些山水景物,构成了雄伟壮丽的意象。

李白诗的优美意象

李白诗里亦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如“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风,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夜泊牛渚怀古》)这些诗句写的是牛渚夜景。牛渚夜景是碧海青天,万里无云,廖廓空明的天宇和苍茫浩渺的西江。这些都在夜色中溶为一体,在我们面前展现是一幅空阔渺远,多么优美的境界!还有《庐山谣寄卢御虚舟》中的“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这些诗句写九叠云屏的彩如锦绣般四布,彩云的影子倒映在明净的湖里泛出波鳞鳞红光。九叠云屏有三叠泉水势三折而下,好像银河挂在石梁上。翠绿的倒影、绯红彩霞映衬着一轮红日。这些由屏风、云、明湖、银河、香炉、瀑布、翠影、红霞、朝日等景物已构成一幅非常清新明丽的意象如《赠孟浩然》中的“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这些诗句中松云、明月、迷花、高山、清芬等景物也构成一幅优美的意境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肖溪行》)。“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苍苍横翠微,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下终南山过斛斯山入宿置酒》)。“绿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秋浦歌》十三)。“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别储邕之剡中》)。“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这些由清溪、明月、白鹭、绿竹、白露等明净景物构成的清丽意象,极大地丰富了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

李白对白色的透明体,有一种本能的喜欢。“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谣寄卢待御虚舟》)“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梦游天姥吟留别》)。“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送友人》)。“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登金陵凤凰台》)。“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白波、白鹿、白水、白鹭洲、白帝等这些都是白色的透明体。因此在他的诗中用得电多的色彩字是“白”。其次是金、青、黄、绿、紫等。如“金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宴梅道士山房》)。“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客中作》)。“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军行》)。“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访戴天山道士不遇》)。“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送友人》)。“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下终南山过斛斯山入宿置酒》)。“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秦中感秋寄远上人》)。“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三首》其一)。“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春思》)。“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浪至此回”(《望天门山》)。“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秋浦歌》)。“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望庐山瀑布》)。从这些诗句可以看出李白也甚喜欢金、青、黄、绿、紫等色彩的事物。但在李白诗歌里,最感亲切的东西就是月亮了。月的形象在他的诗歌民反复出现。其《月下独酌》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俳徊,我舞影零乱。”“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长相思二首》其一)。“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郝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秋浦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子夜吴歌》)。“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宿王松山下荀媪家》)。李白诗歌中出现有明月的诗句又何止这些。李白天性开朗,喜欢的是明丽的色调,不喜欢灰暗色。

四、李白诗歌清新明快的语言风格

李白诗歌的语言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如《听蜀僧浚弹琴》中的“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这首诗语言写得极其清新明快,似乎一点也不费力。即使是对仗、用典都经过一番巧妙的安排,只是不着痕迹罢了。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又如《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诗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怀才不遇的郁愤情怀。语言自然奔放,似脱口而出,全无拘束。诚如清人赵翼所道“全以神运,自不悄束缚于格律对偶,与雕绘者争长”《瓯北诗话》。又如《登金陵凤凰台》中的诗句“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首诗写出了作者自己的独特感受,抒发了忧国忧时的情怀。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总之,李白这些脱口而出,不加雕饰的诗句,常呈现出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光彩,反映了他开朗的性格,率真的情感,以及洒脱的气质,不肯苟同于世俗的中那种个体人格意识,在正统文化传统思想的压抑中,李白狂放不受约束的纯真个性风采,无疑有着巨大的魅力。他的诗歌的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化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对后人也有很大的吸引力。由于他以才力写诗,凭气质写诗,他的诗风事实上是无法学习的。但只要我们多阅读、多欣赏李白诗歌作品,就会受到他在诗歌中反映出来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所感染。这对提高我们个人文化修养,思想品德修养,人生修养是大有益处的。

下载论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 摘要:李白在青年时代,沐浴的盛唐时的时代氛围,具有豪迈、乐观、昂扬的感情,希冀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及时建功立业,完成平生的远大抱负。后又有在居之不易的......

    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让人怎能不爱“他” ——李白诗的艺术特色浅析 云安县镇安中学 谢丽兰 摘要:李白的一生,经历了唐最繁盛的时期,他乐观、昂扬,希冀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实现抱负;后在“居之不易”的......

    论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论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诗仙李白,作为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凭借其狂傲的独立人格,广阔的伟岸胸襟,不羁的豪放气度和自由的浪漫情怀,充分展示了盛唐的魅力,体现了唐代诗人的......

    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摘要:李白在青年时代,沐浴的盛唐时的时代氛围,具有豪迈、乐观、昂扬的感情,希冀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及时建功立业,完成平生的远大抱负。后又有在居之不易的......

    毕业论文《浅谈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浅谈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内容摘要] 李白的诗歌是盛唐气象的典型代表,他的诗歌代表了唐代诗歌甚至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水平。他的诗歌具有神奇的艺术魅力,内容丰富多彩,......

    论李白诗歌

    论李白诗歌 学院:文学艺术学院班级:汉文姓名:杜佳彦学号: 2012级2班 2012504010 唐诗专题课程论文论李白诗歌 摘要:李白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具有神奇的艺......

    论汉乐府诗歌的艺术成就

    论汉乐府诗歌的艺术成就 两汉乐府诗歌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最初用楚声演唱的乐府诗是《安世房中歌》。继《......

    杜甫诗歌艺术成就

    浅谈杜甫诗 “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表现着诗人对艺术的热爱和苦心追求的精神;“毫发无遗憾”、“新诗改罢自长吟”,这表现着诗人的辛苦锤炼和一丝不苟的创作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