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中外社会福利制度
浅析中外社会福利制度
2012年11月份,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里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保障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将社会保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就社会保障而言,在党的纲领性文献中其地位是空前的。
会议内容中表明,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逐步做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工作,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做好优抚安置工作。
此次会议的召开是对我国过去发展社会福利的一种肯定和认可,也为继续、加强社会福利在中国的发展确立了方向、指明了道路。那什么是社会福利制度呢?
一.中外对社会福利的定义
社会福利,英文写作“Social Welfare”,是国家或社会为其成员提供某些物质或服务,以期提高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保证其生活质量的代名词。其目标是“抵消市场出于种种原因给那些难以满足基本需要的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一种处理人们在一生中遇到的如生病、残疾、失业以及年老等危机的方法。
国际上,将社会福利的体系分成两大部分: 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安全体系)和其他社会福利体系。社会保障体系中包括社会救助体系和社会保险体系;其他的社会福利体系中包括公共福利,地方公共福利和社区服务,职业福利,公司的集体福利和国际社会的捐助等。
美国著名的社会政策专家米几利把社会福利定义为:“在社会问题得到控制、人类需求得到满足和社会机会最大化时,人类正常存在的一种状态。”而国内学者基本上同意将社会福利做狭义和广义之分:“在中国,社会福利仅仅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狭义社会福利范畴,”“确切阐述社会福利是件非常困难的事。通常有广义、狭义和专指三种。”“广义的‘社会福利’制度指国家和社会为实现‘社会福利’状态所做的各种制度安排……狭义的‘社会福利’则指为帮助特殊的社会群体,针对社会病态而提供的社会服务。”
在中国,与国际化社会福利制度相比,中国的社会福利覆盖面有限,社会福利制度尚不成熟。经济决定政治,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关于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还需自身慢慢去探索。目前我国的福利制度尚不成熟。
纵观中外诸家,可以说在学界,对社会福利的概念理解差别很大。但对于其中最基本的一点,即将社会福利限制在对不能依靠自己满足个人和家庭需要而提供的收入和服务保障上。不仅因为这是社会所理解的民政部门的最主要职责,也是民政部门运用最多的一个含义,同时还因为社会福利产品总是相对的概念,而不断变化的社会福利制度就是为达到上述目的而做出反应的制度安排。
二.数国福利制度的利弊
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基本上是为了弥补“市场的缺陷”而向公平靠拢的制度安排。凯恩斯曾写道:“对政府来说重要的不是去做那些私人已经正在做的事情,把它做得更好一些或者更坏一些,而是去做那些根本没人做的事情。” 谈到社会福利制度就不得不先谈英国,在本文所定义的社会福利框架内,社会福利制度就相当于英国的社会服务制度,在对残疾人和有儿童的家庭进行帮助方面的基本政策是,尽可能帮助有工作能力的个人和家庭,通过就业来摆脱贫困,而对确实无能力的个人和家庭,则提供更为慷慨的福利救济,让他们也能过上体面的生活,对于老年人尽可能把他们留在家里进行照顾,社会只是提供建议与帮助。政府还加大反歧视立法的力度等积极措施,鼓励和方便有能力者积极参与劳动力市场活动,英国非常重视对儿童的帮助。
美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结构与西欧国家不同。首先,社会保险项目与社会福利项目界限比较分明。保险开支完全采用基金化运作来支付,社会福利项目则完全由公共开支来负担,与社会保险没有直接的关系,在西欧国家,公共开支占社会保险开支的三成左右,所以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之间的界限没有美国这么明确。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却是介于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之间的一种制度。而西欧则是面向全民的“国民医疗保健制度”。多数西欧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基本上覆盖全民,美国的覆盖面就要窄得多,与西欧国家相比,美国的社会福利项目更加有针对性,为确保社会福利确实流向需要的人群,美国的社会福利项目采取了比较严格的条件限制和资格审查制度,同时尽可能采用非现金支付形式,避免社会福利资源的流失。
日本的社会福利概念基本与本文相同,它是以不能进行正常生活的人们为对象的,主要是通过救济、保护、预防等援助,使那些人能维持一般的生活。在日本对于老年人、残疾人、孤儿等主要社会福利对象都以立法形式加以保障。如在其儿童宪章里明确了儿童作为一个人应该受到尊重,儿童也有自己的权利,同时提出培养儿童不仅仅是其监护人的责任,而且也是国家的责任。对于残疾人其基本理念是要求残疾人克服自身的障碍,积极融入社会,同时要求社会为所有残疾人提供参与社会各个领域活动的机会。对老年人也是规定要尊敬老年人,促进和确保老年人参与社会的机会。并且都明确规定国家及地方公共团体有义务使该理念具体化,并要求全体国民进行合作。其费用全部由国家财政或地方团体财政负担。
三.看中外实例,谋社会福利制度与经济发展
在一般民众的观念里,都会认为社会福利制度是和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联的,认为经济水平越发达,社会福利和社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不仅仅是经济能力问题保障制度就越发达。这里面也涉及一个普遍的问题,也就是发展社会福利的费用从哪里来的问题。穷国怎么拿得出钱来搞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其实,这是关于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存在的常见认识误区。
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不仅仅是经济能力问题。首先,经济发展未必和社会福利制度具有必然的关联。并不存在这么一条相关曲线,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不仅仅是经济能力问题影响着着人均国民产值增加,社会福利的发展水平就会立即水涨船高,相应增加。比如在发达国家内部,美国的人均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不仅仅是经济能力问题产值高于许多欧洲国家,但是美国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水平却远远低于大多数西欧和北欧国家。美国常常被研究社会福利的专家称为“社会福利领域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不仅仅是经济能力问题第三世界国家”。同样,日本也比一些欧洲国家更加富裕,但是社会福利水平也低于许多欧洲国家。
其次,经济发展可能与社会福利发展是同步的,但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不仅仅是经济能力问题好就行的,也可能是不同步的,甚至有时候双方的发展趋势相反,也就是经济发展了,社会福利制度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倒退了。比如英国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由于新自由主义开始大行其道,英国逐步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不仅仅是经济能力问题得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但是在同一时候,社会福利和公共支出被大幅度削减,贫困人口特别是老年贫苦人口迅速上升。美国在里根政府的执政下也出现过同样的局面。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但是一段时间在某些社会福利和公共产品领域,却没有同步的发展,比如农村的合作医疗系统在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初期覆盖90%以上的农业人口,但是在1989年却迅速下降到覆盖不足10%的农业人口,整个农村合作医疗系统几乎解体。90年代的教育产业化浪潮也让中国的公共教育制度出现偏差。以上的事实说明了经济发展和经济繁荣未必会让全民获利,或是未必能让最贫困阶层的百姓从中获利,这是我们必须严肃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综上所述,一个国家能否建立社会福利制度,不是、至少不完全是能力问题和经济问题,而主要是国家意愿和政府意志的问题。这意味着,不是能与不能的问题,而是政治意愿够不够的问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不仅仅是经济能力问题。
四.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如何发展
1、改造政府福利。一方面,对政府举办的现有福利项目进行改造,使之与新型福利项目接轨。如保留残疾人福利项目,以原有的社会收养和相关福利待遇为基础分别设置老年人福利、儿童福利、妇女福利等项目,将相当规模的财政性价格补贴转化为社会津贴项目并补助上述福利项目;另一方面,打破封闭,将政府举办的各项福利设施向全社会开放,使之真正成为社会性的福利,以适应社会成员对福利的普遍性需求。通过类似改造,政府举办的现行福利通过发展壮大即会逐渐转化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化福利。
2、实现福利与就业分离。即遵从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将劳动者与企业或用人单位的关系简化为较为单纯的劳动工资关系,剥离国有单位等的绝大多数福利设施或相关福利项目,由社会公益事业团体或社会机构具体承办,使之成为社会化的福利设施和福利项目。这样,职工在付出劳动的同时,只从企业或用人单位获取相应的工资报酬,其对福利方面的要求主要通过社会化的福利设施或项目得到解决。
3、建立统一的管理与监督机构。社会福利事业需要统筹规划,而现阶段的福利事业却分别由民政部门、财政部门、劳动部门、工会的有关部门、建设部门、教育部门等政府部门和一些半官方机构(如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分别管理,各行其是。在政府统一管理、监督下,采取官办、民办、官助民办等多种方式,促进社会福利事业沿着有新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道路全面、健康地发展下去。
小结:
社会福利制度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建立满足人类需要提升人类福祉,它包含人类对美好,幸福,平等,公正的向往,是人类追求理想的产物。如何进一步完善,需要国外的借鉴,需要自身的改革,同时需要大众本身的自觉性,为未来的社会铺垫一条光明大道。
参考资料:
1.《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黄能建编著,改革出版社,1995年出版)2.《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穆怀中编著,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出版)3.陈良瑾,中国社会工作百科全书[M].中国社会出版社1994年版。4.Midgley, James 1997 Social Welfare in Global Context, London: Sage.5.黄元龙,社会福利制度创新刍论[A].民政论坛[J].2001(4).6.尚晓援,“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再认识[A].中国社会科学[J].2001(3).7.转引自刘燕生,社会保障的起源、发展和道路选择[M].法律出版社,2001.8.中国民政统计年鉴(2002)[M].9.唐钧、王婴,中国老年福利服务改革:调查与思考[A].中国人口科学[J].1999(3).10.朱庆芳,社会保障指标体系[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11.孙炳耀、常宗虎,中国社会福利概论[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版。12.时正新,中国社会福利与社会进步报告(2001)[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3.「日」橘木俊诏:《日本的贫富差距》,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14.考斯塔.艾斯平-安德森著:《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5.「德」路德维希.艾哈德:《大众的福利》,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第二篇:社会福利制度
234.022.1
社会福利制度
(Institution of Social Welfare)
学分数 3 周学时 3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课程性质:社会工作一年级学生的专业基础课。
基本要求:社会福利制度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入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把握社会福利的基本架构和重要主题、培养他们对社会福利的分析能力。具体而言,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社会福利的基本概念,领悟社会福利中的需求、贫穷及其关系,把握社会福利的影响机制,分析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和了解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
二、教学方式:
教师对社会福利主要内容的讲解,福利对象的经验分享,福利机构的考察;学生结合讲课内容、现实福利议题或考察结果进行讨论,完成专业论文。
三、主要参考文献:
王卓祺、Alan Walker(1998)。西方社会政策概念的转变及对中国福利制度发展的启示。载「社会学研究」 第5期,44-50。
王思斌(1999)。「社会工作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保险研究所(2000)。「世纪抉择――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构架」。北京: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
张世雄(1996)。「社会福利的理念和社会安全制度」。台北:国顺图书公司。周永新 著(1990)。「社会福利的观念和制度」。香港:中华书局。周永新(1994)。「社会保障和福利争议」。香港:天地图书公司。
林万亿 著(1994)。「福利国家 ―― 历史比较分析」。台北:巨流图书公司。迪帕.纳拉扬 等著(2000)。付岩梅 等译(2001)。「谁倾听我们的声音?」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唐文慧、王宏仁(1994)。「社会福利理论:流派和争议」。台北:巨流图书公司。顾东辉(2001)。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求职行为:上海的案例研究。「社会学研究」第4期。北京。梁祖彬、颜可亲著(1996)。「权威和仁慈:中国的社会福利」。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Federico, R.C.& Whitaker, W.H.(1997).Social Welfare in Today’s World.(2nd ed.).New York: McGraw-Hill.Johnson, L.C.(1992).Social Work Practice: A Generalist Approach(4th ed).Boston: Allyn & Bacon.Macarov, D.(1995).Social Welfare: Structure and Practice.London: Thousand Oaks.Sharma, A.(1990).Concept and Measurement of Poverty.New Delhi: Anmol Publications.Taylor – Gooby, P.(1991).Social Change, Social Welfare and Social Science.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Townsend, P.(1993).The International Analysis of Poverty.New York: Harvester Wheatsheaf.Zastrow, C.(1996).Introduction to Social Work and Social Welfare(6 ed).Pacific Grov: Brooks/Cole.th
四、教学内容:
PART A / 第一讲
社会福利的基本概念(Basic Concepts of Social Welfare)(第1、2周)
PART B PART C A 定义 B 功能
C 要素 D 类型 E 社会福利制度 F 分析架构
主题讲座(第3周)
人类需要和贫穷(Human Needs & Poverty)
第二讲
人类需要(Human Needs)(第4、5周)
A 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
B 需要不足的社会前提
第三讲
贫穷(Poverty)(第6、7周)
A 不同定义
B 社会问题 C 原因 D 对策
讨论(I):长期病患者的个人需要和贫穷(第8周)
社会福利的影响机制(Dynamic Factors)
第四讲
动机(Motivation)(第9、10周)
A 个人原因
B 政治原因 C 经济原因
第五讲
资源(Resources)(第10、11周)
A 个人资源
B 组织资源 C 社会资源 D 市场资源
第六讲
历史(Development)(第12周)
A 西方社会福利的发展
B 影响社会福利发展的因素
C 社会福利的策略 D福利国家和福利改革
第七讲
意识形态(Ideology)(第13周)
A 马克思主义
B 新右派 C 中间路线
D 民主社会主义
实地考察福利机构(第14周)PART D / 第八讲
中国的社会保障(Social Welfare in PRC)(第15周)
A 分析架构
B 主要内容
讨论(II):中国社会保障的动机和资源(第16周)
PART E / 第九讲
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Introduction to Social Work)(第17周)
A 社会工作的定义
B 社会工作的组成: C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机动(第18周)
五、评分标准:
学生成绩由四部分合成:讨论表现20分,学术论文20分,期末考试60分。
六、学生参与部分:
目标:通过讲座、考察、讨论和论文的形式,帮助学生弄清社会福利的主要概念及相关内容,加深理解,并对与课程有关的某一议题有系统深入的把握。
形式:采用四种形式:(1)校外人员主题讲座一次,(2)实地考察福利机构一次,(3)讨论两次,(4)每个同学完成小论文一篇。
讨论:本学期有两次讨论,分小组进行。讨论必须结合讲座或参观的内容,弄清讲授中的重点和疑点,由学生自行决定所需分析的案例。第一次讨论由小组中大约一半同学共同主持,其余同学负责主持第二次讨论。讨论内容由该几位同学自行分工,但每个同学必须至少主持其中一个部分。每个同学通过阅读课外资料,对资料及讲课中主要内容有所把握。主持同学应该说明讨论内容的重点所在,对供讨论的问题有充分准备,相互配合并推吸引和推动其他同学参加,并借助临场发挥促使讨论顺利进行。其他同学也必须有所准备并积极参与整个讨论过程。每次讨论须递交讨论记录。
论文:选题须与本课程的概念、理论及议题有关,论文题目及大纲必须经各小组的导师同意。论文须言之有物,正文字数2000字左右,打印与手写均可。
评分:讨论和论文在本课程总分中占40分。(1)讨论参与20分,每次10分。基于公平原则,某学生的讨论得分主要由本组其他学生对其贡献、主持、回应等多方面表现予以评分,但导师有权根据自己的判断作适当调整。(2)论文20分,由各组导师评判。论文早交者不加分;迟交一星期之内者,每迟交一天扣除论文分1分;迟交超过一星期者,论文部分不得分。
第三篇:中外福利制度英文演讲
美国社会福利制度简介
introduction to social welfare system american 发布于: 2007/11/04 12:58 am published: 2007/11/04 12:58 am 引用 quote 社会福利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相当全面完善。了解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有助于您在移民后合理地利用于自己有利的福利措施,争取和保障自己应有的权益。social welfare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our daily life, america social welfare system is veryperfect.to understand the america social welfare system, help you after the migration toexploit for their favorable welfare measures, strive for and protect their own rights.美国现行的社会福利制度是从1936年社会安全法案(social security act)实行之后,逐步完善起来的。社会安全法案包含如下几类福利措施:
america current social welfare system is from the social security act of 1936(social securityact)after the introduction, gradually improve.the social security act contains the followingbenefits:
1、联邦社会保险
1, the social insurance 联邦社会保险是为就职人士设立的,在职或曾经工作过的本人及其家属都可参加,主要包括退休金(retirement benefits)、抚恤金(survivor’s benefits)、伤残金(disability benefits)和医疗福利(medicare benefits)等。
federal insurance office is set up for the people, working or have worked for himself and his family can participate in, including pension, pension(retirement benefits)(survivor sbenefits)(disability benefits), disability benefits and health benefits(medicare benefits).只要是遭辞退失业的,不管有无积蓄都可申请。一般补助期是6至9个月,按各州不同情况可能会有所延长。
as long as the laid-off unemployed, regardless of whether the savings can apply.generalgrant period is 6 to 9 month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states that may be extended.3、公共援助金(public assistance)3, public assistance(public assistance)专为低收入或无收入的失明者、老人、残障者及无收入的家庭而设。由州政府按各自生活条件发放,申请者将接受调查以证明有申领资格。
families.issued by the state government according to their living conditions, the applicant will be investigated to prove eligibility.4、孕妇与儿童福利
4, maternal and child welfare 为保护和增进孕妇及儿童的健康而设,并不分派现金,而是提供健康服务。
for the protection and promotion of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is not distributable cash, but to provide health services.社会安全法案是全国性的,为保障所有人的权益而设立。除公共援助金外,大部分福利措施是不论贫富人人皆得的。值得一提的是,社安局规定,领取社会安全金的人员不一定要住在美国境内,以方便生活在海外的退休人士。
the social security act is a national, set up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all.in addition to public assistance, the majority of welfare measures for all irrespective of who have.it is worth mentioning that, the provisions of the social security board, to receive social security payments for personnel do not live in the usa territory,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retirees living abroad.除了社会安全法案所包括的上述福利政策之外,美国还有很多涉及生活、工作各个方面的社会福利,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in addition to the welfare policy, including the social security act, there are a lot
一、工作保险
one, job(转载于:中外福利制度英文演讲)security
1、失业保险金(unemployment insurance)1, unemployment insurance(unemployment insurance)失业保险金是一种保险制度。每月从受保人工资中扣除部分来投保,受保人一旦失业即可获赔,获赔金额一般是原工资的一半。
awarded is half of the original salary.由雇主向州政府或保险公司投保,工人因工受伤即可申领。具体赔偿金额和时期由雇主所交的保费多少而定,同时也能报销一定的医疗费用。工人赔偿金非美籍人士亦可申请,且不会影响他日转换身份或入籍。
3、州立伤残保险金(state disability insurance)
3, state disability insurance(state disability insurance)全美只有加州、纽约州、新泽西州、夏威夷和波多黎各设有此类保险金,专为因短期疾病暂不能工作的人员而设。换言之,受保人在得病期间必须是受雇的,复原后重新开始工作,保险金就停止赔付。
the only california, new york, new jersey, hawaii and puerto rico have such insurance,designed for short-term illness temporarily unable to work due to the staff.in other words, the insured in the sick must be employed, and begin again the work of restoration, stop lossinsurance.1、粮食券(food stamp)1, food coupons(food stamp)美国联邦农业部拨款给州政府发放粮食券,只可换取美国出产的农作物,不能换取金钱,以救济收入低微的家庭。不过该补助只限美国公民。
2、学校提供的廉价或免费膳食(school lunch program)2, the school provides a cheap or free diet(school lunch program)这是政府为保证学童的身体健康而设立的全国性营养膳食计划。非美籍人士也可受益。this is the government set up to ensure the health of school childrens nutrition diet plan.non american people can also benefit.3、家居能源补助计划(home energy assistance program)3, home furnishing energy assistance program(home energy assistance program)专为低收入家庭减轻煤电费用而设,非美籍人士也能享受。能源补助除帮助支付煤电费外,还可代为修理暖炉、煤气管等相关暖气设备。enjoy.energy subsidies in addition to help pay the electricity fees, but also to repair the stove, gas pipes and other related heating equipment.这项福利有公共房屋、津贴房屋、租金津贴和廉价屋四种形式,申请人必须年满62岁或收入低微,其中一些房屋补助要求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the welfare of public housing, subsidized housing, rent subsidies and affordable
三、.医疗补助 three, medicaid.1、医药补助(medicaid)1, medical assistance(medicaid)不同于医疗保险,医药补助是一个保健计划,专为收入低微的家庭设立,可以同时享受医疗保险,但只限于美国公民。only usa citizens.2、家中照顾计划(in home support service)2, home care program(in home support service)由联邦、州和县政府联合负担,为65岁以上老人、失明者或残障人士提供家务和非医务性的照顾,使得受益人能在家安全地生活,无须住进养老院或公共医疗机构。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federal government, the burden of housework, provide and non-medical care for the elderly over the age of 65, the blind and the disabled, the beneficiary can live safely in the home, do not live in nursing homes or public medical institutions.一个国家的福利制度是个相当庞大而复杂的系统,三言两语很难叙述周到。本文只是给予读者一个了解美国社会福利的平台,能使您在做移民或留学美国的决策时有一个参考,仅此而已。
abroad america decisions,thats it.篇二:美国社会福利制度简介中英文对照
美国社会福利制度简介 introduction to social welfare system american 发布于: 2007/11/04 12:58 am published: 2007/11/04 12:58 am 引用 quote 社会福利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相当全面完善。了解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有助于您在移民后合理地利用于自己有利的福利措施,争取和保障自己应有的权益。social welfare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our daily life, america social welfare system is veryperfect.to understand the america social welfare system, help you after the migration toexploit for their favorable welfare measures, strive for and protect their own rights.美国现行的社会福利制度是从1936年社会安全法案(social security act)实行之后,逐步完善起来的。社会安全法案包含如下几类福利措施: america current social welfare system is from the social security act of 1936(social securityact)after the introduction, gradually improve.the social security act contains the followingbenefits:
1、联邦社会保险 1, the social insurance 联邦社会保险是为就职人士设立的,在职或曾经工作过的本人及其家属都可参加,主要包括退休金(retirement benefits)、抚恤金(survivor’s benefits)、伤残金(disability benefits)和医疗福利(medicare benefits)等。federal insurance office is set up for the people, working or have worked for himself and his family can participate in, including pension, pension(retirement benefits)(survivor sbenefits)(disability benefits), disability benefits and health benefits(medicare benefits).只要是遭辞退失业的,不管有无积蓄都可申请。一般补助期是6至9个月,按各州不同情况可能会有所延长。as long as the laid-off unemployed, regardless of whether the savings can apply.generalgrant period is 6 to 9 month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states that may be extended.4、孕妇与儿童福利 4, maternal and child welfare
一、工作保险 one, job security
3、州立伤残保险金(state disability insurance)3, state disability insurance(state disability insurance)全美只有加州、纽约州、新泽西州、夏威夷和波多黎各设有此类保险金,专为因短期疾病暂不能工作的人员而设。换言之,受保人在得病期间必须是受雇的,复原后重新开始工作,保险金就停止赔付。the only california, new york, new jersey, hawaii and puerto rico have such insurance,designed for short-term illness temporarily unable to work due to the staff.in other words, the insured in the sick must be employed, and begin again the work of restoration, stop lossinsurance.2、学校提供的廉价或免费膳食(school lunch program)2, the school provides a cheap or free diet(school lunch program)这是政府为保证学童的身体健康而设立的全国性营养膳食计划。非美籍人士也可受益。this is the government set up to ensure the health of school childrens nutrition diet plan.non american people can also benefit.三、.医疗补助 three, medicaid.1、医药补助(medicaid)
2、家中照顾计划(in home support service)2, home care program(in home support service)福利制度缺点 在提供社会福利计划方面美国已经比其他发达国家落后。例如,第一个社会保障制度是19世纪80年代在德国首创的,比美国1935年开始实行这个制度早了大约50年。考虑到美国比较富裕,这一落后就令人吃惊了。根据威伦斯基(harold篇三:亚太经济演讲稿中英文
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有重大影响。王教授刚才谈到了美国和中国即将出现的领导人更换。我相信在11月8日发生的事,会比在11月6日发生的事来得重要。
世界现在比以往更依赖中国及其成功的经济转型;也更依赖中国的需求、中国作为投资来源、以及依赖中国来加强世界不同经济区域的互补性。最后,世界也更依赖中国来保持一个稳定的国际秩序。
中国正经历两个主要转捩点,或者更准确的说,是―拐点‖(inflextion points)。首先,是其经济的结构和驱动力;其次,是它对世界的影响力及领导世界的角色。在国内经济转型与在世界舞台所扮演角色的转变,中国皆面对重大转折点。
从剩余劳动力到劳动力萎缩
首先,在国内经济转型上,中国经济正从―旧常态‖过渡到―新常态‖。―旧常态‖着重于资本累积,国有企业扮演主导角色,是个家庭变相津贴生产者的体系。现在,它正逐步转移到一个更具竞争力、更依赖消费为成长驱动力、及更注重资本效益的―新常态‖。简而言之,是从注重资本累积转变为注重资本效益的模式。然而,这些改变要通过整体的复杂体制改革才能实现。
利用成长会计(growth accounting)来分析中国增长的经济学家,对中国过去30年的崛起已有很好的了解。使用的估计方式虽然不同,但一些基本的结论却很清楚。首先,大规模从低生产力农业转移到产业和其他城市化活动的劳动力,给经济增长带来巨大贡献。这是30年来增长的主要来源,就像日本、韩国和台湾早几十年前,和欧洲在二战前与二战后的情况一样。
其次,在工业化过程起步慢让中国得到不少优势,可以很快地跟上全球最佳实践经验。从世界各地注入的科技和点子,是促进增长的动力,让中国的―全要素生产力‖(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取得非比寻常的快速增长。
第三,中国是享有优势,但也只是在有限期间——经济自由化的头20年——以人口来看。在过去10年放缓前,它每年取得3%的快速劳动力增长。整体的劳动力增长,加速了劳动力从很低生产力活动转移到中等生产力及生产力更高的活动。
劳动力过剩的阶段就快过去了。中国沿岸省份在经济发展上肯定已到了经济学家所说的路易斯转捩点(lewisian turning point):它们再也享受不到廉价外来民工,而工资也急剧上升。中部和东北部省份还没有到达这个阶段。但大概不出10年,整个中国将发现依赖廉价劳工再也不是其工业竞争力和增长的基础。
此外,从一两年后开始,按绝对价值计算,中国的整体劳动力将在接下来数十年逐渐萎缩。同日本、韩国与台湾的发展经验比较,中国比它们更早来到这个阶段。中国目前的人均收入,大概是日本1980年及韩国和台湾约1990年的水平。这些经济体在达到中国今天的人均收入水平后,劳动力还持续增长了10到20年。日本的人口正在萎缩,但台湾和韩国的劳动力仍有小增长,就像新加坡和香港。中国即将经历的劳动力萎缩将是独特的,因为它仍是个发展中国家。这也同诸如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不一样,印度的劳动力在未来10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里,将持续显著增长。
这对中国来说不一定是不利的。但却意味着必须更重视资本的有效利用,和提高每个经济领域的生产力。为年长者建立一个健全的社会安全网也变成一项紧迫的工作。中国有提高生产力的巨大空间,这是我们对中国增长前景应该保持乐观的基本原因。中国的生产力只是美国的约15%-18%,或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的平均约25%,有不少空间来追上——透过新科技、新点子和国内经济更有效的资源分配。同日本及新兴工业化经济体比较,中国劳工的人均资本存量(capital stock per worker)也还处于低水平,有大量的空间提高生产力和收入。
人力资源发展:从数量到质量
这需要经济和社会领域策略的改变,并为重要的国内改革增添动力。首先,在人力资源上,中国正从讲究数量过渡到重视素质。在提供普遍的基本和中学后教育,中国是个成功的例子,尤其是同印度和其他大多数巨大的发展中区域相比。
但其教育体系质量参差不齐。就像世界银行所指出,寻求教育质量的平等,比寻求教育机会的平等,是中国教育制度未来更大的挑战。
确保毕业生受雇也是个棘手问题。中国培养了许多毕业生。中长期来说,毕业生可能供过于求。从数据来看,没有受雇的年轻毕业生超过9%,尤其是美术和数学系的毕业生。对理论过于注重,对同市场相关的技能不够重视是个问题。
更开放的经济
第二项挑战是通过贸易和投资,维持并加快中国经济的开放度。这在全球重新平衡的讨论中并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我们在谈论美国减少经常项目赤字及中国减少盈余时,解决方案不应该是中国把焦点放在内需,也就是从出口导向转为促进内需。更关键的增长解决方案是加速全球化,进一步开放贸易。按中国的情况并考虑到其发展阶段,若我们要减少盈余,增加进口是比减少出口更好的方法。
这是重要的,因为我们的考虑必须超越整体的不平衡。中国及东亚发展的动力,来自投入世界最先进市场所引入的点子和科技。符合最先进市场买家指定需求的外国直接投资及出口,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以像中国这样平均生产力仍然偏低的国家来说,优先考量应该依旧是通过双向的外贸和投资,尽量输入点子、最佳实践经验及科技。开放对长期增长很重要。出口和入口总流量的增长——也同样或甚至比贸易逆差更重要。
过渡到以市场为根本的融资
要更有效的使用资本,中国的第三个挑战,是在经济市场化取得进展。不论是以任何对比分析来看,中国都是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的明显成功例子。和其他新兴区域不同,中国自70年代末开始,便几乎每五年就提出并坚持新的改革。在实行上虽然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但它每五年便有重大的经济改革——印度、俄罗斯及其他大新兴经济体如巴西都没有这样做。
尽管增长有许多不符合效益的地方,中国的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的转型上,表现远比俄罗斯寡头出色。严重的不平衡存在,但这是没有导致重大混乱的增长故事,本身已是一项成就。
中国经济要进一步市场化,作为更有效率和平衡经济的基础,并改善家庭的福利,还得在未来进行重大改革。
在未来五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里,中国把重点放在这些改革。改革由国有企业开始。中国必须摆脱受到―指示‖的投资,反映投资的真正成本,来激励国有企业以真实的盈利率为决策的基础。与这相关的还有许多改变——股利政策改革、法律和会计上的改变及规制改革。
市场化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是金融界。中国希望建立更具竞争力、更健全及更多元化的金融领域,来补助发展更平衡及由生产力驱动的经济增长的努力。金融领域改革有五个紧密相连的因素——它们之间的关系显示了金融领域改革的复杂性。
首先是把信贷制度从非正式的方式往正式的方式转移,前者是对金融稳定的威胁。这包括让正式信贷制度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让国有企业以外的私企和家庭也可以受惠,尤其是更方便中小企业向银行借贷。银行从受指示的借贷转移到以盈利驱动的借贷过程中,必须建立有力的风险管理机制。
第二是发展资本市场,包括股票和债券市场,让金融系统更多元化,不过度依赖银行信贷。像中国这么大的转型经济体,有效管理资本市场是项重大挑战。市场必须逐渐由经济基本面驱动,而不只是投机情绪。如果成功了,资本市场可以反映筹集资金的真正成本,为大型企业提供有益的纪律。
第三是把利率市场化。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重要的措施,有秩序地过渡到由市场力量决定的利率。这可以让家庭和个人的储蓄赚取更高利息,也让借贷者更清楚实际的借贷成本。
第四是汇率。我相信,在接下来的5年-10年里,中国及大部分东亚地区逐步提高名义和实际汇率是有利的。为什么呢?因为这同把国内生产结构往高增值方向提升是一致的,尤其是在激励国内消费的中国。这同让汇率自由浮动以对短期资本流作出反应的呼吁是不同的。这样做是不明智的,也没有适当的经济理由。中长期逐步提高实际汇率可以帮助支持国内经济转型,对中国是有利的。与其让国内的通胀增速比世界其他地方快,倒不如提高实际汇率。
第五是持续逐步开放资本账户,鼓励双向投资。这也应该是渐进的以免造成金融体系的不稳定,但它是接下来5年-10年的重点考虑。
这五个改革元素缺一不可,也必须以同样的速度进行,尤其是不可能让对外开放的步伐远远超过国内改革的速度而不影响金融稳定。以过去五年来看,我得说中国把这极端复杂和平衡的工作处理得很好。然而,这过程中会有赢家和输家,既得利益也会抗拒未来的改变。这显示为什么经济改革是项艰巨的政治工作,既需要技巧,也需要政治决心。
从―供应震撼‖到―需求震撼‖
现在,让我谈谈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及领导世界的角色。
我们知道中国未来会是个重要需求来源。发达世界将经历长时间的去杠杆化,增长也因此可能低于潜能。另外一个考虑中国角色的方式是,中国在过去30年给世界经济带来了经济学家所称的巨大―供应震撼‖,未来却不只是―供应震撼‖,还会是个―需求震撼‖。―供应震撼‖是因为数目庞大的廉价但相对有效率的工人进入了全球市场体制。当工资日益增高及中国中产阶级消费快速增长时,便会为全球的生产者提供一个主要的新最终需求来源。在中国继续开放其经济的同时,这个―需求震撼‖的规模会很大。
但―供应震撼‖却还没有过去,而是改变了方式。中国正向价值链上游攀升,以往在价值曲线非常低端的―需求震撼‖,正转向中等水平工作,甚至一些如研发领域的高水平工作。因此,一系列的中产阶级工作,包括生产和其他白领行业,现在将面对竞争。发
达经济体及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的中等水平工作,将面对来自中国的竞争。这是中国对全球劳动力市场冲击的重大改变,虽然它也为世界提供了需求。
中国经济演化的同时,会给其他发展中经济体的其他低成本、劳工密集生产者带来许多机会。正如经济学家林毅夫在最近的一篇文章指出,中国一小部分劳工密集制造业向海外转移,就会给这些发展中国家带来巨大好处。比如,如果1%的中国成衣业转移到非洲,非洲国家的成衣出口将猛增50%。中国工资的上扬,将导致亚洲和其他发展中区域新的劳动分工。
全球领导能发挥作用吗?
然而,中国同全球关系的―拐点‖不限于经济,也关系到它在维持稳定国际秩序的角色与责任。我们正进入全球领导的独特阶段。这不是突然的改变,而是趋向一个新局势的渐进发展。它很可能是个多极化的世界,并出现一个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全球领袖。中国经济发展意味着它必须在共同领导世界上扮演重要角色。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将在数年后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然而,就人均收入而言,它并不是个富裕的国家。以发达国家水平来看,其大部分人口很可能继续处于贫穷状况。这是前所未有的情况。
中国上一次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达到高峰,是在明朝末期。据经济历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angus maddison)估计,中国150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约占全球gdp的四分之一。但那是世界经济还没有全球化的时代,中国也选择不主导世界。作为大部分人口仍不富裕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登上世界舞台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对有效的全球领导有什么意义呢?这对提供全球公共品来说尤为重要:维持自由与开放的贸易及稳定的国际货币与金融体系——或经济公共品;维持世界安全与确保核不扩散——或战略公共品;维持干净的全球环境和缓解气候变化——或环境公共品。这是专家学者进行研究的重要领域。
中国已经是全球经济和金融领域中一把重要的声音。它不光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第三大份额国和一个主要的资源贡献者,在布雷顿森林(bretton woods)体系也占据主要职位——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四年前成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其任期今年较早时届满;中国人民银行前副行长朱民在去年中出任imf副总干事。这些多边机制的管理必须继续演变,以反映新全球现实,包括中国与其他新兴市场新增的实力。此外,这也让我们可以建立更大的决心和能力,应对相互联系的全球经济的挑战。不过,中国的经济特质,特别是它的人均收入不高,以及它仍面对显著的内部失衡问题,必将影响它如何扮演全球领导的角色。面对全球课题时,它可能非常关注课题如何影响其国内脆弱性和国家所面对的挑战。
第四篇: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
论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
我国残疾人群体的生存状态很不乐观,面临的问题非常突出,主要是残疾人的绝对数量大,增长速度快;残疾人的贫困现象严重;残疾人在参与社会方面存在严重的障碍,参与程度极低。残疾人生存的物质环境和态度环境都急需要得到改善,残疾人主观去障碍方面的积极行动也十分缺乏。目前我国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不能有效地去除残疾人参与社会中遭遇的障碍,也不能为残疾人积极参与社会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和态度环境,某些制度还限制了残疾人实现基本的社会权利,是一种建立在救助模式基础之上的制度。救助模式的思想基础是医疗模式的残疾人观和自然整合理论,体现出的是对残疾人救助、救济的思想,它将残疾视作残疾人个人的不幸,将不能有效参与社会的问题根源归因到残疾人自身,导致制度的不健全和不合理。而国际社会对残疾人所持的观点正在从医疗模式的残疾人观转向社会模式的残疾人观,社会模式的残疾人观认为社会环境是残疾人融入社会的最大障碍,它认为残疾问题是人权问题,主张对残疾人赋权并给予社会支持。本文对社会模式加以发展,提出了增能型社会模式的残疾人观,即在认同改造社会环境的重要性、主张消除环境障碍的同时,还应强调残疾人个体对自己负责,充分发挥个体的能力去面对问题,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期待由外部力量来消除环境的障碍,是一种综合社会和个人两方面努力的残疾人观。在增能型残疾人观的视角下,国家除了尽力消除社会环境为残疾人带来的种种限制和障碍外,还应该采取措施帮助残疾人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积极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本文在增能型社会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去障碍”模式,该模式是对增能型社会模式的操作化,认为“障碍”往往来自两方面,即政策的缺失以及政策对残疾人参与社会所作的限制,要去除障碍,必须对政策进行调整和补充。本文采用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即采用了文献法中的二次分析和现存统计资料分析两种研究方法以及深度访谈的方法,文献法的运用主要是对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资料的数据、天津市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天津市残疾人康复需求和康复事业发展研究”课题调查数据、网络报刊的关于残疾人的新闻报导进行了分析。另外,还对众多研究者的论文、书籍等次级文献进行了分析,这些文献包括相关领域的博士生、硕士生毕业论文、期刊文献、网站转载的论文及数据、专著、研究合集、政策法规等。深度访谈法主要以生活在天津地区的30个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7个残联及社区工作人员作为访谈对象,获得了对残疾人生存障碍等方面更加直观的认识。在这30个残疾人中,主要是对视力残疾人、肢体残疾人进行了访谈,而对于精神残疾人、言语残疾人和智力残疾人,则主要是对这些残疾人的亲属进行了访谈。访谈按照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就业状况、收入、康复程度、法律援助、面临主要生活困难等方面来向残疾人提出问题。通过研究,本文认为社会环境是残疾人参与社会的最大障碍,社会环境包括态度环境、制度环境以及物质环境,态度环境贯穿于制度之中并决定着制度环境,制度环境反作用并强化着态度环境,并极大地影响着物质环境建设水平的 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 提高。残疾人不能良好地参与社会,主要是因为社会环境存在着四层次的障碍,其中三个层次的障碍存在于制度环境中,即残疾人生存层次的障碍、基本社会权利层次的障碍和权利保障机制的障碍,第四层次态度环境中的障碍是指健全人和残疾人的主观上分别存在的阻碍残疾人参与社会的障碍。障碍是指不利于残疾人参与社会的因素,它主要体现为制度的不合理和不健全。目前我国的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仍是以救助模式为主导的制度,它是一种以家庭及社会关系网络为基础、国家低度介入提供选择性救助的社会福利提供模式,它的产生源自中国独特的社会结构和传统的整合方式,正是因为其救助性和选择性的特点导致制度不能有效地去除残疾人参与社会的障碍。救助模式下的制度环境与残疾人的需求之间存在矛盾,不能提供良好的服务,制度形成阻碍残疾人参与社会的障碍,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促进残疾人自身的发展。我国的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应向以增能型社会模式残疾人观为基础的“去障碍”模式转型,即向以国家为主导并高度介入、第三部门和家庭作积极参与并致力于消除残疾人生存与发展障碍的社会福利提供模式转型。“去障碍”模式包括四个层次的内容,即残疾人维持生存层次的“去障碍”、残疾人实现基本社会权利层次的“去障碍”、残疾人权利保障机制层次的“去障碍”以及残疾人的主观“去障碍”。另外,帮助残疾人消除参与社会的障碍应采取分类的方式,从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残疾种类残疾人的需求出发消除障碍。
第五篇:西方社会福利制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现代远程教育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题目西方社会福利体系探究及借鉴意义
英文题目
学生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2012年4月
中文摘要
上世纪70年代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面临着经济停滞局面,社会福利制度也陷入了重重困境。西欧发生“福利国家危机”,美国出现“福利困境”,日本惊呼21世纪年金制度将要“崩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出了“福利国家在危机中”的警告。不仅是国外,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形势严峻,各种医疗、养老、社保等诸多问题引起社会矛盾加深,针对这些现象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发现,西方社会福利结构存在较多问题,比如。在各西方“福利国家”中,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公共支出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普遍大幅度下降,有些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从而使社会福利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出现严重的失衡。另外,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西方各国政府的预算赤字都在不断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各国政府都开始考虑要削减社会福利支出,改革社会福利制度。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希望通过对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研究探索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道路,从而推动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全面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西方社会; 社会福利制度;借鉴研究
目录
引言·······························································5 第一章: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现状·····································6
(一)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历史演变······························6
(二)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内容······························6 1.社会保险制度·················································6 2.社会补助制度·················································6 3.教育、培训、住房、医疗等福利制度·····························6
(三)社会福利、社会政策及社会保障的基本关系······················6 第二章: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长处及存在的问题·························8
(一)西方国家现行社会福利制度面临的问题··························8 1.公共开支比重大,政府财政负担加重·······························8 2.福利收益水平偏低··············································8 3.福利依赖严重··················································8(1)用“选择性原则”替代“普遍性原则····························8(2)明确社会福利享受者的权责关系,推行与就业相关联的激励制度·····8(3)加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以减少公共开支·························8
(二)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改革措施··································9
1、弱化政府在社会福利制度中的作用································9
2、增收节支······················································9
3、改进社会福利体系的受益规则,引入“工作福利”制度···············9
4、改善社会福利管理··············································9
5、调控社会福利基金的投资结构,加强社会福利基金的运营管理·········9 第三章: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运行与改革给我们的启示··················11(一)完善国家社会福利体系·······································11(二)弱化政府在社会福利制度中的作用·····························11(三)增收节支···················································11(四)尝试推行“工作福利”制度···································12
(五)加强社会福利方面的法制建设·································12 结论······························································13 致谢······························································15 参考文献··························································15
引言
在西方国家,社会福利是一个含义极为宽泛的概念,它是指国家或社会为提高国民或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而制定的一种经济和社会保障制度。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福利制度是在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后才形成的。具有“全面性”、“普遍性”特征的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在满足国民基本生活需要,降低贫困人口的比重,缓和社会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等方面无疑发挥着极大的积极作用;但西方国家现行的社会福利制度也存在不少问题,必须进行改革。
社会福利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象征。社会福利的水平、构成和分配既取决于国家的政治权力模式,也取决于经济的再分配模式和社会中的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不同,福利体制或社会福利制度也不尽相同。在全球化的今天,理解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相关的福利体制,对深化理解国家间的社会政策模式和经验有着重要的价值。在社会科学领域,比较研究正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过去20多年来,它对社会政策领域和福利制度的比较研究有着显著的影响。社会福利既是人类干预社会问题和改善公民生活质量实践的表现,也是一个社会特定文化和价值观发展的历史产物。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福利发展的不同形态,昭示了国家干预社会问题行动的理念,也显示出社会发展的某种普遍规律。
本论文分析了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着重分析西方福利制度的现实意义和对我国福利体系建设的借鉴意义。选定的题目属于西方社会学研究课题,研究方向是通过对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利弊双方的分析,从而得出对我国福利体制建设的有利的改革措施。
本论文的重点:通过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福利体系探究,探讨我国福利体制建设面临的问题及相关的改革措施,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本论文的难点: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长处以及其不足之处需要如何改进,以避免我国福利体制完善过程中重蹈覆辙。
第一章 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现状
(一)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历史演变
在西方国家,社会福利是一个含义极为宽泛的概念,它是指国家或社会为提高国民或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而制定的一种经济和社会保障制度。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福利制度是在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后才形成的。早期的社会福利与慈善几乎是同义的。提供者首先多为教会或教区,社会福利主要是以“专为社会弱者服务”的面目出现,对于无依靠的老人、残疾者以及孤儿等提供援助,实际上是为了解决日趋恶化的贫困问题。
19世纪末,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进入了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鼎盛时期,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物质财富的积累显著增加,现代国家功能日趋完备,这为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及政治基础。于是,政府便把济贫转化为经常性的社会福利项目,并逐步纳入政府的正常职能范围。社会福利制度就慢慢地成为了一项不是专为穷人而设计,而是具有稳定社会秩序、保障个人基本生活的制度。二战结束以后,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立即着手进行福利国家建设。
20世纪50~70年代,北欧等发达国家,仿效英国的做法,完善了其社会福利制度,使社会福利涉及到大多数人,甚至是社会全体成员。
(二)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内容
这里,我们所说的社会福利是广义的社会福利,也就是说包含社会保障在内。西方国家广义的社会福利制度,就其内容来看,是非常丰富的。例如:
1.社会保险制度
社会保险是西方各国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福利制度的“第一大支柱”。绝大部分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险是强制性的,即必须根据国家和各级政府的立法规定,由劳动者、企业或社区、国家三方共同筹资来开展社会保险。社会保险的主要目的是为劳动者及其家属在遇到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死亡或丧偶等风险导致收入减少、中断或丧失时,提供收入补充,以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
2.社会补助制度
社会补助与社会救助不同,社会救助强调针对性和个案性,社会补助则包含“普遍性”的意义。西方国家社会补助项目较多,如在英国,主要包括子女津贴、住房补贴、家庭补贴、病残看护补助等。在法国,家庭及儿童补贴就包括多子女补贴、家庭收入补贴、单亲补贴、孤儿补贴和最低家庭收入补贴等。
3.教育、培训、住房、医疗等福利制度
公共教育是一项比较重要的福利制度,西方国家一般都实行有年限规定的免费义务教育。如美国,初级、中级公共教育都是作为市民权益的基础部分而由政府免费提供。在德国,免费教育是人人在青少年时期可以享受的社会福利。住房福利是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内容之一,其目的是借助国家和社会力量来解决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西方国家一般是通过发放住房补贴来实现。也有建造公房并以低价租给穷人居住的,在此方面最有代表性意义的国家是美国。医疗卫生福利制度,在大部分西方国家是作为医疗保险制度的重要补充而存在。
(三)社会福利、社会政策及社会保障的基本关系
社会福利服务在各个国家都有悠久的历史,而在社会福利理论的构建当中,其知识体系与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渊源。它与哲学、历史学、经济学等基础学科的关系由来已久,而与社会政策、社会保障理论等交叉学科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厘清其中的基本关系将有助于加深对社会福利理论的认识、理解和评述。
社会福利理论与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的发展密不可分,因为他们都是为了提升人类的福利而存在。因此,社会福利、社会政策和社会保障三者都具有相同的目的性。无论是社会福利、社会政策还是社会保障其目标都是为了提升社会全员的福利,维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保障国家的平稳运行和社会秩序。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是社会政策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福利的主要服务内容为“边际服务”和“补残服务”。社会福利的服务对象是社会特殊群体和家庭而并非社会总体。这些服务给付的形式往往是非现金或实物的,例如生活照料、心理疏导、文化娱乐等。所谓“边际服务”是指相对于社会需求而言,社会福利服务政策只是提供其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的诸如生活照料的社会福利服务是由家庭、亲朋好友和邻舍提供的。例如在英国,任何时候地方社会服务机构的服务对象只包括:三分之一的85岁及以上的老人、不到4%的救助家庭儿童、不到2%的体障儿童以及不到10%的居住在社区中的精神残障人士。而所谓的“残补服务”则指的是社会福利帮助不仅所涉及的规模小,而且往往是作为最后的被动性救助手段,只有当诸如家庭、社会等服务手段都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才给予社会福利的帮助。而在社会保障领域,其服务的基本方式则是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津贴组成,覆盖绝大多数社会群体和个人,向他们提供例如失业保险、紧急救助金和津贴等以现金或者实物为主的帮助,这与社会福利有着明显的不同。
第二章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长处及存在的问题
(一)西方国家现行社会福利制度面临的问题
福利国家的理念在英国形成之后,便逐步渗透到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欧洲与北美国家。具有“全面性”、“普遍性”特征的社会福利制度,在满足国民基本生活需要,降低贫困人口的比重,缓和社会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等方面无疑发挥着极大的积极作用。但这并非表明,现行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十全十美。其实,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也存在不少问题。
1.公共开支比重大,政府财政负担加重
自2000年以来,欧洲国家原先引以为豪的福利制度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负。如英国的社会福利开支在60年代为81亿英镑左右,到1980年上升为221.5亿英镑,1999年更高达1000亿英镑。又如瑞典,自1991年开始连续3年经济衰退,退休金还要照付,各种社会保障开支也不能减少,这使得福利体制捉襟见肘。为了维持高额福利开支,政府只得大举借债,从而导致财政出现大量赤字。目前,瑞典政府的债务共有1.43 万亿瑞典克朗, 相当于1996年国内生产总价的84%。公共开支比重大,政府财政负担沉重是西方福利国家社会福利制度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福利国家社会福利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也是一个直接而重要的原因。
2.福利收益水平偏低
虽说西方国家公共开支比重大,但社会福利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福利收益水平却偏低,突出表现在西方国家贫困化现象相对严重。如英国是世界福利国家的典范,但目前英国生活在官方公布的贫困线以下和略高于贫困线的“贫困人口”估计接近1700万,约占其总人口的30%。在欧盟组织的其他国家中,贫困问题也同样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3.福利依赖严重
高福利损害了人们的就业动机,并导致福利依赖现象的产生。在西方国家,由于政府对失业者有较好的福利待遇,因此一些失业者不再积极地寻求新的就业岗位,而长期依赖社会福利的救助。虽西方各国对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总的来看,各国改革举措还是有许多共同之处,具体到反福利依赖方面的举措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用“选择性原则”替代“普遍性原则”
使社会福利切实流向最需要的人群。莫雷托教授曾把20世纪80年代各国普遍使用的反贫困方法归纳为,“传统的救助制度”是“使一定的资源就像经过漏斗一样进行分配”的制度。认为这种制度针对的是所有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穷人,但是最贫困的穷人却无法从中受益。正因如此,西方国家为了削减福利开支,提高社会福利的效率,大多采取了用“选择性原则”替代“普遍性原则”的办法,让社会福利真正发挥帮助穷人的作用,而不是平均分配的。
(2).明确社会福利享受者的权责关系,推行与就业相关联的激励制度
为了达到反福利依赖的目的,西方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激励措施,并制定了有关的制度。“以工作替代福利”项目的实施,在1985年一年,就使13万原来依靠社会福利生活的人找到了工作,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原来社会福利领取者的工作收入,抑制了美国公共财政开支增长的势头。由此看来,明确社会福利享受者的权责关系,推行与就业相关联的激励制度在反福利依赖方面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3).加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以减少公共开支
为了减少公共开支,西方国家通过扩大家庭服务,培养家庭护理员,建立保健医疗和社区服务体系等途径来加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个人如何利用自身资源为同学的成长服务,越具体越好。培训对个人今后生活观念与学习有什么影响。个人的其他感受和最突出的体会是什么等内容以总结的形式上交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心,籍此检验学员的个人成长与进
步。
(二)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改革措施 世纪70 年代末以来,西方各国实施的社会福利制度改革措施,归纳起来大致上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弱化政府在社会福利制度中的作用
随着高福利制度的进一步发展,西方各国政府普遍感到在社会福利财政支出方面力不从心,政府财政无力供给庞大的福利支出需要,因此,弱化政府在社会福利制度的作用,让更多的私人部门参与到社会福利制度中来,成为近年来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重要趋势。为了弱化政府在社会福利制度中的作用,各国都在努力让政府的社会福利责任逐渐向私营部门转移,实行社会福利制度“私人化”、“资本化”。“资本化”即鼓励私营部门以职业年金与私人养老计划、医疗计划形式参与福利资源的配置,导致福利管理中的合作主义(corporatism)的兴起②。“私人化”,即政府尽量缩小干预社会福利的范围和项目,把这些项目交由非政府志愿机关、工人合作社和其它社会团体承担。以瑞典为例,社会福利一直是以国家福利为主,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开始提倡和支持企业在国家福利的基础上开展补充保险、经营保险和行业保险,提倡和鼓励社会保险向“私有化”、“资本化”和“市场化”发展。
2、增收节支
增收节支是各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另一重要内容。各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提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上限,甚至取消上限;提高社会保险费率,包括提高职工的保险费率和雇主的保险费率;征收社会保障所得税,对退休金、疾病保险金、残疾补贴、失业救济金都收取一定的税。修订社会保障金的调整办法,过去普遍实行“社会保障金自动指数化”制度,即社会福利待遇标准自动随着物价、工资或生活指数的变化进行调整,现在改为限制保障金的增长,从而减少社会保障金的支出。各国增收节支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提高退休年龄。例如,美国规定67 岁退休,法国、意大利规定65 岁退休,瑞典将原退休年龄6067 岁。提高退休年龄一方面可以通过延长劳动者的工作年限来延长社会福利的缴费期限,对社会福利计划产生潜在的收入效应;另一方面,工作年限的
延长又会减少受保人领取年金的期限,从而减少社会福利计划的日常支出,增加社会福利基金储备。
3、改进社会福利体系的受益规则,引入“工作福利”制度
“工作福利”是指凡接受政府福利补助者,必须接受政府或立法规定的与工作有关的特定义务。例如,澳大利亚规定,失业救助金领取人必须努力寻找就业机会,并接受政府安排的再培训计划,否则剥夺救助金领取资格。引入“工作福利”制度后,社会福利金就由无偿给付转变为有偿领取。
4、改善社会福利管理
改变社会福利的管理体制,完善并增强社会福利的依法运行机制,使社会福利的行政管理、事务经办、监督控制三者分开,这是现代西方福利国家福利制度改革的一个共同取向。另外,各国还严格审查福利资金发放的资格条件,缩小覆盖面。比如,养老金支付的年限要求,疾病、失业的天数要求等。例如,荷兰、比例时等国采取对申领福利补助的公民规定一些附加条件,以促进相关人员的劳动愿望,减少非正常失业人口。
5、调控社会福利基金的投资结构,加强社会福利基金的运营管理
各国为了使社会福利基金保值增殖,并更好地支持资本市场的发展,纷纷通过立法对社会福利基金的投资结构和运营管理采取新的措施。转变社会福利资金支出,如削减公共福利
支出,限制国家退休金发放量等。虽然各国都采取了各种措施,旨在改革自己的社会福利制度,但严格意义上来讲,只是对原有社会福利制度的修补,原有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框架基本保持不变。这是因为,社会福利制度是垄断资本主义为了自身利益对经济进行广泛的国家干预和调节的手段之一。另外,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施的社会福利体系是经过去100 多年的发展演化而形成的,其基本框架的合理性与完备性勿庸置疑。这是各国保持原有福利制度基本框架不变的另一重要原因。
第三章: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运行与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一)完善国家社会福利体系
虽然近年来西方社会福利国家面临着巨大的“福利困境”,进行了很多福利制度方面的改革,但并未触及社会福利体系的基本框架。这些国家坚持原有社会福利体系的基本框架的原因有许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有的福利体系有其合理性和存在的必要性。我国的社会福利事业刚刚起步,我们完全可以借鉴西方福利国家现存社会福利体系中的精髓部分,为我所用。西方福利国家正式社会福利体系是由收入保障服务、医疗服务、教育、住房、社会工作服务和对个人的社会服务以及就业等六大制度项目共同组成。
我国当前实施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四大项目,即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狭义)和社会优抚涵盖了西方福利体系六大制度项目中的一部分。例如,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社会救助、社会保险所涵盖的福利项目与西方福利体系中的收入保障服务项目基本一致;社会福利(狭义)项目涉及到了西方福利体系中的教育、住房等方面的部分福利项目。但西方福利体系的六大基本项目中,还有许多内容是我国当前的社会保障体系所未涉及到的,如就业福利方面、社会工作服务方面、教育福利方面等。今后,我们应该加强在这方面的研究,努力借鉴西方福利体系基本框架,并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搭建起适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福利体系基本框架。
(二)弱化政府在社会福利制度中的作用
弱化政府在社会福利制度的作用,让更多的私人部门参与到社会福利制度中来,成为近年来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另一重要趋势。
我国同样也存在社会福利资金供给不足、财政支出压力过大的问题,因此,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这一改革趋势也值得我国借鉴。怎样弱化? 首先,我国应该选择合作体制,将各种社会福利的供给部分地转移给私人部门来经营,由政府和私人部门共同来供给和运营福利基金;其次,社会福利制度管理要引入市场经营原则和相应的利润导向、价格调节、成本控制等观念,实行市场化的运作,提高福利制度的供给效率;第三,政府应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制度建设上来,为社会制订和完善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目标、规划和政策法规以及监督评价体系。
(三)增收节支
增收节支是当今西方国家福利改革的另一普遍取向。由于社会福利供给具有很强的向下刚性,升来容易降来难。
我国近年来,由于医疗、住房、就业、教育等方面的改革在不断深化,公众对社会福利的需求越来越强。虽然我国当前的社会福利水平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包括GDP 总量、人均GDP水平)还是相适应的。但是,受当前我国公众对社会福利需求的强劲压力,我国未来社会福利支出扩大的预期很强。因此,我国政府在增加社会福利支出总量的同时,应该适当控制福利支出的规模与增长幅度,使社会福利水平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千万不能放任福利支出的过分膨胀,否则,今后我国也会陷入西方福利国家正在经历的“福利困境”之中。
在节支的同时,我国还应该注意增收。福利基金方面的收不抵支也是我国近年来所面临的困境之一。从当前的国情看,我国增加福利收入的途径主要有:征收社会保障税、提高社会保障方面的税费率、尝试发行社会福利债券、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作、提高基金投资收益率等。
(四)尝试推行“工作福利”制度
我国也可以尝试引入“工作福利”制度,让福利享受者在接受政府福利补助的同时必须接受政府或立法规定的与工作有关的特定义务、接受相关的就业培训、提供一定的社会服务等,使社会福利金由无偿给付转变为有偿领取。
(五)加强社会福利方面的法制建设
我国也应该像近年来西方国家福利一样,努力将社会福利制度的运行建立在比较完善的立法基础上,使社会福利制度的运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社会福利真正成为呵护社会的“安全网络”。但是,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社会福利方面的立法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有关社会福利的基本立法不足,缺乏系统性,未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现有的福利保障法规调整范围较窄;社会福利体制运行不符合法律要求,主要借助行政手段,如颁发通知、规定等来进行调控和管理,等等。由此可见,借鉴西方国家经验,尽快改变我国社会福利立法滞后性和不适应性,加快社会福利法制建设,是完善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法律保证。
总结
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目的,是克服传统福利制度的内在缺陷,矫正职业福利的异化,使社会福利能够适应发展变化了的现实社会,并沿着体系规范、水平较高、社会化实施、多层次发展的道路实现自我良性发展。本文通过对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研究,得到对我国福利体制建设有益的几点结论:
1、在体系建设目标方面,新型的社会福利制度应当符合社会成员的群体需求,福利事业的发展规律并具有中国特色,从传统模式下的板块状、封闭式和奇特的混合结构转变为融洽式、开放式、关系清晰、结构合理的完整体系。它应当以社区服务为基础,以各种社会化福利(包括残疾人福利、老年人福利、儿童福利、妇女福利、住房福利、教育福利、社会津贴等)为主体,以职业福利为补充。与传统福利体系相比较,新型体系将产生如下变化:一是三个层次取代了层次不分;二是摒弃了传统福利项目设置不规范,考虑了福利项目的分工与内在规律性,并适应了群体对象的需求,如将教育福利纳入新的社会福利体系,将职业福利界定为由企业或用人单位自主开办,以及设置老年人福利、儿童福利、妇女福利等项目以适应老年人、儿童、妇女等社会群体对社会福利的需求,等等,从而体现了福利项目设置的规范性。三是使福利项目的地位由主次颠倒走向合理,即职业福利项目被严格界定为由企业或用人单位自主开办,社会成员将主要依靠社会化的7 大福利项目和社区化的社区服务来获取社会福利保障,将来是由国家和社会而不再是由企业或用人单位来承担向社会成员提供福利的责任。四是项目体系由不完整走向完整,三个层次及所属若干具体项目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制度中的一个完整的社会福利子系统。因此,社会福利体系结构的创新并走向规范、定型,是其最终走向健康发展的基本依据,使社会福利制度能够从整体上加以推进并得到协调发展。
2、在保障目标方面,社会福利应当以不断改善和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为追求目标。换言之,社会福利在发展中要与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等社会保障子系统相区别,它提供的不是社会成员的生存保障,也不是基本的生活水平保障,而是侧重于满足社会成员较高水平或较高层次的社会保障需求,包括服务需求和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等;与此相适应,社会福利事业就不能只是无偿提供,也应包括有偿服务或低收费服务,当然,有偿与收费不能以赢利为目的。
3、在实施方式方面,社会福利应当社会化。一是各种社会福利设施应当走出板块状的自我封闭,对整个社会开放,并采取社会化的手段来发展社会福利事业;二是福利机构应当社
会化,即社会福利既不能由官方包办,也不能由企业或用人单位包办,而是必须通过广泛的社会公共组织或社团机构来具体实施,因此,应当逐步缩小官办福利和职业福利的规模,通过加快各种社会公共组织(或社团机构)的建设及其规范化管理、运作来使其承担起实施各种社会福利事务的主要职责。福利机构的公共化、非官方化应当成为中国社会福利事业实施方式的发展方向。
4、在服务水平结构方面,社会福利应当实现多层次化。即应当根据社会成员的不同需求和不同的生活水平,实现社会福利水平结构的多层次化,以便满足不同层次的社会成员对社会福利的多方面的、多层次的需求;同时给家庭、社区留有余地,以充分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目前一些有退休金保障即经济承受能力的老年人即使有进福利院的欲望,也往往因政府现有福利院的条件较差而止步。这就需要改变传统观念,根据老年人的需要和经济承受能力等来建设有差别的福利设施,否则,官办福利院就永远只能是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孤寡老人福利院而非真正社会化意义上的福利院,这是中国的现实国情所决定的。
在建设新型社会福利制度进程中,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某些传统特色,如物质保障与服务保障相结合、国家教授与群众互助相结合、救助生活与发展生产相结合、发展社会福利与巩固家庭保障相结合等,仍然应当得到体现。
致谢
XX老师在我完成本论文期间给予我无私的帮助和精心的指导,他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在此,特向他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戴维•波普诺:《社会学》,李强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
[3]丹尼斯•史密斯:《后现代性的预言家齐格蒙特•鲍曼》,萧韶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4].德永雄一郎等:《拒绝欺压:欺压现象及其心理分析》,王健英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5].杜芳琴、王政主编:《社会性别》第2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6].E.A.罗斯:《社会控制论》,秦志勇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7].E.卡西勒:《启蒙哲学》,顾伟铭等译,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8].Tennis:《共同体与社会》,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9。
[9].弗朗西斯•福山:《大分裂: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刘榜离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0].菲利普•柯尔库夫:《新社会学》,钱翰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1].弗兰克•梯利:《伦理学导论》,何意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刘精明译,译林出版社,2000。[13].富永健一:《社会学原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14].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5].Simmel:《金钱 性别现代生活风格》,顾仁明译,学林出版社2000。[16].Simmel:《时尚的哲学》,费勇等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17].Simmel:《社会学关于社会化形式的研究》,林荣远译,华夏出版社,2002。[18].雷蒙•阿隆:《社会学主要思潮》,葛智强等译,华夏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