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西老年社会福利制度的差异

时间:2019-05-15 11:27: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中西老年社会福利制度的差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中西老年社会福利制度的差异》。

第一篇:浅析中西老年社会福利制度的差异

浅析中西老年社会福利制度的差异

章思思

【摘要】 老年社会福利制度是基本社会福利制度之一,它同时是社会保障制度中重要的一部分。并且,现在的社会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老年人作为弱势群体,在为社会做出贡献后是否能够安享晚年,这成为许多国家的政府面临的一重大考验。因此,老年社会福利制度成为人口老龄化危机的“缓冲器”,它在我们的社会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随着社会福利制度的不断发展,老年社会福利制度在不同的国度里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化模式。多元化和多样化的同时带来了不同国家关于老年社会福利制度的差异。本文运用比较的方法对西方的几种典型国家的老年社会福利制度和我国的老年社会福利制度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就西方的老年社会福利制度对我国的思考和借鉴。

【关键词】 “社会福利制度”; “老年社会福利制度”

“中西差异 ”;

“启示”

Title: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old age

social welfare system Abstract:

Old age social welfare system is one of the basic social welfare system,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And now the aging of the society popul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 and older persons as a vulnerable group, in making a contribution to society can enjoy their twilight years after, many Governments faced a major test.Therefore, the old age social welfare system as the population ages crisis “bumpers”, it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our society.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welfare system, old age social welfare systems in the different countries presents pluralism and diversity patterns.Pluralism and diversity brought about differences in the old age social welfare systems in different countries.Using comparative methods typical of the western country’s old age social welfare system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ces of the old age social welfare system, and on the effects of the old age social welfare system of Western thought and reference.Key words:

“ social welfare system”;“old age welfare system” “ the difference of Chinese and Western”;“enlightenment”

一、社会福利制度与老年社会福利制度

福利一词的英文翻译是“welfare”,来自于拉丁文中的“well”和“fare”,分别表示“好”和“生活”的意思;因此,福利的英文意思是安乐的人生和良好的生活状态。而关于社会福利这个词的一个准确的定义,至今还没有。在国内和国外的学者对这个词的定义都有不同的见解。综合所查的的资料,社会福利可以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来理解。狭义的社会福利通常是指国家政府部门通过财力和政策手段保障特殊人群的生活并且使其社会生活得到改善,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的一种制度措施。广义的社会福利制度包括了各种具体的社会福利制度,涉及到各个方面,它的对象不再是指特殊群体,而是广大公民,它是指支撑社会福利制度并确保其有效运行,以满足福利对象需求的一整套相互联系的观念主张和资源、制度、组织、人员、程序和技术安排。

从广义的社会福利制度可以知道,它包括很多方面,它是一个立体的概念,可以反映到人们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作为其中重要一部分的老年社会福利制度,也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指给伤残的、患有疾病的、无法自理的、无人照顾老年人的一种的福利制度,还指所有的老年人享受的福利待遇:不仅指满足老年人的物质需求,还指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和精神需求。因此,老年社会福利制度在各个不同的国家有着重要的地位。

二、西方国家几种典型的老年社会福利制度模式

(一)英国的终身型老年福利模式

从1601伊丽莎白《济贫法》再到1942年的《贝弗利奇报告》,英国开创了福利国家的先河。英国推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政策。英国的老年人普遍认为子女有自己的家庭需要照顾,父母不应当成为子女的累赘。英国的子女成年以后大多数选择与父母分开居住,因此英国的子女与老年人共同生活的同住率很低。那么,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全被政府来解决。在英国,只要达到一定的法定年龄,就可以享受国家给予的一切福利待遇。在英国,老年人享受公费医疗,有专为老年人设置的老年人医院,并且,它的医疗机构与社区结合,配备老年人健康访问员,按照医生的建议的指导定期到老年人家中探视,提供治疗康复等方面的建议。除此之外,还有家庭服务员,提供饮食服务,办老年人俱乐部等。

(二)瑞典的福利型老年福利模式

瑞典是福利国家的典型代表国家之一,在丹麦籍作家埃斯平-安德森的《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中,它属于斯堪的纳维亚福利国家,是在那三个世界之中一种去商品化程度最高的。它是福利国家的“福利橱窗”,同时是北欧福利型模式的创始者。该模式有六个原则:1.普遍性的福利原则;2.有一个强大的公共执行部门;3.以国家税收作为福利基金的来源;4.公民和居民享受福利的权利受国家法律保护;5.待遇人人平等;6.有较高的社会津贴水平,老年人福利是瑞典社会福利的重要的部分之一。瑞典的老年福利政策的目标—让所有的老年人都有可靠的经济收入、良好的住房条件和必要的社会服务,并有机会参加各种有意义的社会活动。

(三)法国的完全型老年福利模式

法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社会国家,但同时它也是世界上有名的老年型国家。2011年,在新华网上显示法国的65岁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9.1%;总供养系数大,人口预期寿命高,法定退休年龄低。因此,公共退休金的支出加大。即使这样,法国政府依旧对本国的老年人福利待遇并没有减少,采取的仍然是完全型的老年福利模式,即对老年人的生活一切都由政府负责。但针对政府的财政在公共退休金的开支日益增大,法国政府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1.鼓励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2.鼓励生育减缓人口老龄化过程;3.设法吸收外国年轻工人入境,弥补国内劳动力的不足;4.建立和完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

(四)美国的国家—社区型老年福利模式

美国是一个仅有几百年历史的国家,它的社会福利事业却发展的并不比其他发达国家迟。1935年《社会保障法》的出台,标志着美国开始在社会保障这一部分投入重视。但是美国1944年就成为老年型国家,老龄化发展速度都比法国和瑞典快。美国政府为了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在本国设有老年保险、老年医疗保险、老年医疗救助、老年人养护之家(收养患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家中无人照顾的老年人)、养老院、老年公寓、对老年人的退休后的再就业给予鼓励和帮助。美国为老年人提供各种保险,养老方式偏重于社区照顾。因此,美国的老年福利模式称为国家—社区老年福利模式。

(五)日本的家庭—社会型老年福利模式

日本虽然的人口总数不多,但它的经济发展速度快,没有经过很长的时间,就挤进工业化发达国家行列。经济的发展迅速同时带来了新的问题—日本成为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在日本,老年人与子女一般情况下是住在一起的,这是他们的一种传统文化。因此,因为这种传统的文化,日本政府对日本老人推行的是家庭—社会型养老模式。1986年,日本政府发表《厚生白皮书》要求建立以个人自理自助为基础,以家庭和社会为依托,以国家为后援的“健全社会”。家庭—社会老年型福利模式给日本老年人一个舒适的晚年生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政府的养老负担。

三、我国的老年社会福利制度

我国的社会社会福利制度始于上世纪50年代,经历了还不到100年的发展历程,仅有60几年的发展历程。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历史,虽然没有西方国家的历史漫长,但是它的建立对我国的公民的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老年社会福利制度作为它其中的一部分,同样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且我国的老年社会福利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

我国的老年社会福利制度最开始的时候,它的保障形式单

一、保障对象狭窄和保障水平偏低。起初,它的保障对象只是国家工作人员,且只有实体形式的保障。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与完善,我国的老年社会福利制度的保障对象得到扩大,保障水平得到提高,保障形式得以多样化。现在我国的老年社会福利制度的内容包括以下内容:

(一)老年福利津贴。它是一种普遍养老金计划,这些计划为所有超过规定的法定年龄的社会成员提供养老金,而不管他们的收入、就业状况或者经济来源如何。这种发放方式使得养老金成为公民的一种平等权利。老年人福利津贴的发放对象适宜从高龄老人开始。

(二)社会养老。老年人能否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他们认为合适的生活方式,是衡量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最传统的养老方式是家庭养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再加上家庭的日益小型化和核心化,家庭养老方式越来越不足以承担起养老的重任,因此,家庭养老有着向社会养老演变的趋势。而社会养老则是由国家和社会为所有老年人提供生活保障以及必要的福利设施和服务,承担起养老的责任。

(三)居家养老。由于我国的家庭养老传统观念浓重,机构养老、社会养老不一定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但家庭养老又无法承担起完全养老的重任。因此,居家养老是一种最佳的养老选择。这种养老方式和日本的家庭—社会型养老模式相似。

(四)老年福利机构。国家鼓励和扶持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兴办各种老年福利设施,如老年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老年医疗康复中心、老年人俱乐部、老年人文化活动中心等。这些福利机构的设立,为老年人陶冶情趣、驱除孤独、促进身心健康、发挥了重大作用,满足了老年人的各种生理和 精神需要,使他们能够安享晚年。

我国的老年社会福利制度所包括的内容是丰富的,可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老年社会福利制度已经完善。

四、我国的老年社会福利制度与西方的差异比较

不论是我国的老年社会福利制度还是西方的,都是为了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虽然西方的也还有完善的地方,但是他们国家的老年人生活质量明显比我国的高,我国的老年社会福利制度与西方的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国的老年社会福利制度在以下几方面与上面所列举的西方几个国家的老年社会福利制度存在的差异。

(一)保障的对象没有全覆盖。我国的老年社会福利制度的对象并没有保障到全体公民,只是保障了一部分,特别是农村的老年人没有老年保障。

(二)保障的水平较低。这一方面可以在日常照料方面、住房福利方面、医疗福利方面等具体方面来体现,我国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水平依然停留在“老有所养”的层面,即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水平。

(三)保障方式中精神方面比重过低。2011年,虽然我国老年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第十八条新增内容,“赡养人与老人分居的,应该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首次将老年人的精神赡养问题提升到法律层面,但是在实施方面仍然存在问题—老年人成为了最自杀率最高的人群、空巢老人死后几日尸体才被发现。这些事情的发生均说明保障方式过于单一,不注重老年人的精神层面。

(四)关于老年人的法律不够齐全和完善。我国只有一部关于老年人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而其他的关于老年人的专门法律法规就没有,而瑞典有《国民普遍年金保险法》、《未来的老年人政策:在老龄化社会中走向保障和发展的100步》,日本的《老年福祉法》、《老年保障法》,英国的《老年年金保险法》、《寡妇孤儿及老年年金法》等等。这些足以说明我国关于老年人的专门法律法规不够齐全与完善。

五、西方的老年社会福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的老年社会福利制度与国外的虽然差距很远,但不能盲目照抄照搬国外的经验,要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我国的人口基数大,老年人人口也在日益增多、综合国力不足以支撑福利型的社会福利制度、地区发展不均衡且城乡的贫富差距大等等。因此,联系这些我国的实际国情再借鉴国外的经验,才能真正弥补我国的不足,以下是从西方的老年社会福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一)政府与市场导向性老年福利模式。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法国的和瑞典的。我国的发达地区可以推行此模式—东部地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好,政府经济实力强,居民生活富裕,老年人的养老观念开放,对养老质量有较高的要求。近些年来,已有一些城市开始实行类似于这种模式的养老方式,比如上海的淞江福利院、广州番禹颐养园、浙江的浦江养老院等。(二)社区导向型老年福利模式。这一模式是借鉴了美国的国家—社区型老年福利模式的一些做法。此模式适合我国的中部地区,该地区的经济欠发达,政府经济实力有限,社区拥有一定的资源,老年人的观念也较为开放。因此,这模式可以在中部地区实行开来。(三)家庭导向型老年福利模式。这一模式是结合了日本的家庭—社会型老年模式中的一些做法。这种模式适合我国的西部地区,该地区政府经济实力相当有限,资源也相当有限,基本上只能照顾特殊的老年群体。从这次暑期调研的甘肃省的平凉市的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的结果来看,20%的老年人愿意去养老院养老,而80%的老年人依然愿意在家养老。这也就说明,在此地区的老年人家庭养老的传统观念浓重。因此,在西部地区,更适合家庭导向型老年福利模式。

参考文献: [1]埃斯平-安德森,福利资本主义的世界[M],商务出版社[2010] [2]戴建兵、曾艳春,社会福利研究综述[J],浙江科学社会报,2012(2)

[3] 刘静林,西方老年福利制度及我国的思考,2005

[4]黄淑欢,论我国的老年福利制度的完善[A],2012 [5]王建云,境外老年福利制度和经验的启示

第二篇:中西教育差异

中西教育差异

中西方存在巨大的差异,文化差异更为巨大,教育、宗教、饮食、礼仪、生活方式等,都是文化差异的不同体现形式。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西方这两片截然不同的文化大地,养育出了截然不同的中西方人。

中西文化一直还在传承,两者的差异也还存在。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文化和地域形成了不同的教育形式。中西教育的差异,传承了各自的文化,同时也延续了两者之间的差异。从学校教育来看,对比中国与西方的学生,中国的学生学的很多,甚至可以说是太多,自己却想的很少。西方的学生学的不多,该学的都学,自己想的比较多。学的东西太多,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怪不得中国学生厌学较多。中国社会教育思想重视打实基础,唯书是从。长期忽视学生的创造力,学生没有自己的想法,按部就班。西方的教育思想是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按着自己的兴趣去学习。

中国的课堂,是越整齐越好,还记得上小学时老师教过的上课时的标准坐姿,每个人都整齐划一,学生就认为这是对老师的尊重,中国的社会就是要强调“守规矩”,这思想在我们最容易接受事物的年纪就牢牢地灌输给了我们。西方的学校课堂上学生们可没有这样的规定,完全不可想象。

从家庭教育来看,中西方家庭教育思想的差异也甚为巨大。中国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家长本身的文化水平关系,自身也生活在这个东方文化的社会环境中等等各种因素,极少关心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内心的真正想法,总认为孩子的话没什么道理,自己想的一定是孩子要的。前几天在车上听到后座一位妈妈带着刚放学的孩子,孩子不大,因为知道生孩子很痛而说以后不要结婚,她妈妈说,你那么小不要想别的,现在最重要的就是给我想怎么考100分回来。中国家长的要求很多没有想到孩子实际的能力。西方家长鼓励教育孩子怎么做人,怎么尊重别人。两者差别巨大。

教育是培养,不是灌输。

第三篇:中西教育体制差异

人类获取知识的最佳模式和人体智力发育的自然规律,那就是:

一、人类获取知识的效率是与对该知识的兴趣有极大的关系。人类是天然具有好奇心的。而教育的作用就是如何诱导,刺激和引导这种好奇心。填鸭式和题海式教育是泯灭这种好奇心的天敌(必要的记忆背诵除外)。而且极易导致人对学习的反感心理以及对个人行为的其他负面影响。

二、儿童在宽松的环境中用他们天性中的好奇心加上想象的翅膀,充分地感受生活,积累对自然的认识。

西方教育基本上照顾到了这些自然规律。在初中(15岁)以前基本上不给学生施加任何压力。学生学得很放松。既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还可以让各种兴趣自由的生长,各种思想自由地发展。让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有一个十分健全的发育。但一过15岁进入高中阶段,学习迅速变得严格起来,而且学习负担和压力都有显著的增加。这种状态将持续增强直到大学毕业。结果到大学毕业时学过的总内容比中国的大学生有多无少。换句话说,在校学习强度与人的理解能力及智力发育保持同步增长。这是值得中国教育界好好借鉴的。

遵从教育自然规律与否才是中西方教育的根本差异,也是中国现行的教育方式中最深层次的,最实质性的,最难被人们注意到的要害问题。

在教育孩子上,西方的教育是:

第一:把孩子当人看,平等地看待他,给他选择的权利。

第二:从小让孩子独立,教会孩子如何在各种环境下生存的技能。

第三:让孩子快乐地成长,培养他一颗乐观的坚毅的心。

中国与美国在教育方面的确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美国教师给学生传授了许多人文的东西,提出了要守时、要注重仪表、人们都需要朋友、继母也是有爱心的、要爱自己、出错并不可怕等六个观点,将品德教育融入课堂,教人做一个懂得礼仪、诚实守时的人,体会父母的爱和朋友的帮助,更要学会爱自己,可谓润物细无声,比泛泛的说教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效果更为明显。

相比之下,中国的教育,侧重于分析字、词、句,如何划分段落层次,归纳中心思想。教给学生的无非就是做人要真诚、善良,要遵守时间,学生除了学到这些,还有小女孩们幻想着穿上玻璃鞋找到自己的王子,嫁到金碧辉煌的宫殿中去。

二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爱自己!近年来,经常看到这样一些报道:为了一些小事、小小的挫折,许多孩子竟然自杀,告别人世,惋惜之余,不禁感叹,现在小孩子的心理也太脆弱了。美国教师关于“没有一个人可以阻止你爱自己,如果你觉得别人不够爱你,你要加倍地爱自己;如果别人没有给你机会,你应该加倍地给自己机会;如果你们真的爱自己,就会为自己找到需要的东西--没有人能够阻止辛黛瑞拉参加王子的舞会,没有人可以阻止辛黛瑞拉当上王后,除了她自己。”的观点,正是需要我们来告诉中国的孩子的,要爱自己!不要保护自己的生命当儿戏。

090114049

汉本一班

朱晓彦

第四篇:中西文化教育差异

中西文化教育差异

中国的教育体制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多少显得有点窘破,在全国人民的强烈呼声之下,改革也是一种必然,但如何改革才能真正有所突破呢?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需要慎之又慎!今天我写为什么西方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功的文章是想警醒国人,继续发挥中国上千年来最大的传统美德:学其精华、弃其糟粕;把西方好的学习模式和教育方法引进来。希望咱们的改革能朝着最有利的方向发展。

一、学校的教育

1、中西方教育的本质区别:西方教育是一种尝试教育,先让学生尝试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发现难点,然后在解决难点中积累经验,最后,得出结论,那是真正属于自己研究的成果。中国教育是一种灌输式教育,先将成人的经验告知学生,让学生按已有成功经验去操作(并非所谓的真学习)按部就班,在经验的指导下学习实践,同样,也是可以得到自己的结论,但是往往很难跳出已有的固定模式。两者的最大差异就在于西方教育以人为本,从人的学习的本能出发,符合学习论,而中国教育是一种消除错误的“生产”教育,将学生当作产品,希望在生产线上生产出的是合格品,而不是次品。正是不能正视“学习是可以犯错的”这一规律,使得学生缺乏应有的创新思维。

2、从教师在课堂中所起的作用看中西方文化教育的差异: 西方教育大都是基于人文思想展开的,从小开始培养人的实践和分析能力,鼓励思想的自由,并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指引者,往往像朋友一般和学生一起去探讨问题,对于学生的疑问,经常一指图书馆,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资料,自己做出判断,尽可能的不去影响学生的自主思考。它最大可能的保护了人类创造力的根源——思想的自由和自主。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感觉开心,使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学习,这在西方是老师常常思考的问题。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积极发言,学以致用。在中国,课堂属于老师,老师在讲台上涛涛不绝的讲课,学生认真的听讲、记笔记,对课本的答案和教师的答案深信不疑,是一种倾向性的灌输式教育。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紧密沟通,造成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牢而不固。

3、考生成绩的计算方式也是中西方文化教育的一个显著差异 在西方学生成绩的计算方式是:课堂纪律和出勤率占15%,课余作业成绩占15%,小组互动讨论占20%,论文写作和答辩占50%,从这几个方面来综合评估学生的综合情况,比较客观和公正。由于西方教学的目的是运用,而不是分数,所以分数只是一个参考值。

在中国,成绩是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命根子,一切唯高分是从。一些综合分数低,而偏科成绩比较严重的学生,反而被埋没了。成绩主要以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来定,主要是笔试,比较单一,另笔试的成绩很容易被复制。像高考这种一考定终身的方式很容易因为发挥失场,而与大学教育失之交臂。高分低能那是我们国人的最大悲哀呀!

4、从知识层面来说,西方教育更容易发掘天才:

西方教育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注重对知识的灵活应用,重视“广”和“博”,对学生的教育是点到为止;西方的基础教育在达到最基本的要求的基础上,允许学生有较大选择的自由。比如,一位学生对物理、化学或生物不感兴趣,感觉有很大的困难,可以只选修比较基础的课程,而选修较多的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课程,只选修理、化、生其中的一门,同样可以达到高中毕业要求,也能进入顶尖大学,同样有机会成为“精英”。

中国教育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注重知识的灌输和知识的熟练掌握,重视“精”和“深”,以数学为例,中国教育使用题海战术,教师让学生重复练习,直至“炉火纯青”的地步;所以说,中国教育是“精英”教育,把那些不能把知识学得精深的人淘汰出去。中国教育要求数理化各科面面俱到,哪一科学得不好都有可能对人生前途造成致命的影响。

二、家庭的教育

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我们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家长学习的观念和做法——

●西方家长从小就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他们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摩托车,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此外,还要外出当杂工,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天铲雪、秋天扫落叶等。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孩子逐渐成长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中国的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因而超越孩子实际水平的高要求、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在家庭里到处弥漫。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生活上加倍关心外,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似乎学习好就是万能的,而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识等则关心甚少,有的甚至完全不顾。从孩子出生到成年,家长几乎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了下来,做饭、洗衣服、打扫、攒钱供孩子读大学、出国、结婚、养儿育女等。尽管我们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幸福,而这样的家庭教育既不可能令孩子成才,也难以让孩子得到幸福,因为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

●西方的家长更加重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因而很注意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家长把快乐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来实施。他们经常和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也愿意跟家长商量。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对于孩子的成才和健康人格的塑造至关重要。

而中国家长对子女的关心基本上集中在孩子的生理需要方面,很少关心甚至根本无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忽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和性格、意志的磨炼。其结果是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过低,以至经不起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能使他沮丧、颓废、自暴自弃,动辄离家出走,甚至轻生厌世。

●西方家长重视从日常行为与情感中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注重从内心情感去尊重别人,看重的是日常生活的行为与习惯的培养。而我国家长和幼儿教师往往脱离孩子心理发展的实际,例如幼儿园时就提出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伟大理想主义的教育,忽视基础的行为习惯、良好的人际交往等与孩子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做人的教育”。我们一直谈教育要循序渐进,这不仅适用于智力教育、知识教育,同样适合于做人做事的道德教育。现在我们的孩子道德观念淡漠,社会性发展差,这与家长忽视对孩子最基础的“做人教育”不无关系。

●西方家长“鼓励创新”,鼓励孩子去超越前人,相信孩子具有同成人一样的独立研究和动手的能力,能以宽容的心态去营造一个利于培养孩子创造力的环境和氛围。他们对孩子所做的种种探索行为往往持积极、肯定的态度,鼓励孩子在生活中提出不同的见解,并对其中的疑问进行积极的探索。即使家长认为孩子的某一行为并不具有积极的效果,他们也不会过多地干涉,而是让孩子在自己进行的探索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予以纠正。而中国家长往往“满足于克隆”,教导孩子在前人面前止步。对孩子的探索活动大部分是持否定态度的。他们往往把孩子自己进行的“探索活动”视作“胡闹”而加以制止。例如美国孩子拆了家里的闹钟,若能装回,多数家长会称赞孩子,若是装不回,许多家长会与孩子一道把闹钟装上,甚至鼓励孩子再拆、重装一次。但中国孩子若拆了家里的闹钟,就算自己能装回,恐怕也没几个敢告诉家长的。孩子往往在家长的严格管教下被熄灭了创造性火花。从以上的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中西方的家庭教育从宏观到微观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外国家长重视的恰恰是中国家长忽视的。西方家长教导孩子:跌倒了自己爬起来,做错事自己纠正,自尊并尊重别人,全身心锻炼,按兴趣学习。他们鼓励孩子成为梦想家,成为自己心目中的成功者。中国的家长们,您不妨借鉴一下。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中国最缺的,是责任教育!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对社会、民族负责!教育不是只在学校,还在家里,在周围环境,在社会氛围。而现在,常见到家长,学校,周围环境在推卸责任。来看看美国,经常可以见到大人教育小孩,而那个小孩并不是他的孩子,大人也不是什么教师。为什么?就是因为:“美国人把每一个孩子都当作是自己的孩子,教育自己的孩子是每一个美国人的责任”;在英国,每一个欧巴桑的威力大家都知道,她们总是在自觉的监督年青人的行为,好像警察一般。这两个国家已经把教育下一代的责任交给了每个公民,每个公民也在为国家的未来负责。而在国内,又有谁把教育下一代国人视为自己的责任呢?看到不认识的小孩有不对的地方,又有谁会上前去教育他,指出他的错误呢?教育制度不完善,官员贪污腐、、、、这些问题的存在,管理者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你,我,所有国人,甚至包括受教育者,谁可免责?如果每人都确实负起自己的责任,又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

第五篇:中西差异案例

中国人重“内”,西方人崇“外”。

中国人通过节庆活动企盼丰收、享受喜悦,而西方人则更偏向借此发泄个人情绪、张扬个体人格。

思维模式,西方重唯理、思辩细节分析;中方重经验、直觉整体综合。

隐私方面,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在一起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故而中国人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空间,不愿意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例如:中国人第一次见面往往会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儿女,职业,甚至收入,在中国人的眼里这是一种礼貌,但在西方人眼里则认为这些问题侵犯了他们的隐私。

时间观,西方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是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它们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并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而中国人则属于多向时间习惯的国家,在时间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一般不会像西方人那样严格的按照计划进行。

客套语,中国人注重谦虚,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把这看作一种美德,这是一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在别人赞扬我们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谦虚有礼。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接受。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我们认为西方人过于自信,毫不谦虚;而当西方人听到中国人这样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者听到他们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甚至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时,会感到非常惊讶,认为中国人不诚实。

餐饮习俗,中华民族素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在交际场合和酒席上,热情的中国人常常互相敬烟敬酒。中国人宴客,即使美味佳肴摆满一桌,主人也总习惯讲几句“多多包涵”等客套话。主人有时会用筷子往客人的碗里夹菜,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多吃菜、多喝酒。而在西方国家,人们讲求尊重个人权益和个人隐私,所以他们不会做强人所难的事。吃饭的时候,绝不会硬往你碗里夹菜,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他们也不会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喝酒,不会非要你喝醉了为止。

行为规范,比如中国人轻拍小孩子的头部表示一种友好,而在西方国家,这是一种极不尊重小孩子的做法,父母会对此非常愤怒。

风俗习惯,中国人对龙有着至高无上的尊重,认为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西方有一个“打龙节”,龙被视为恶。中国人将红色视为“喜庆”“吉祥”的象征,而白、黑两种颜色为“不吉利”的颜色。因此在重大节日或者婚礼上会穿红装、挂红灯笼、贴红“喜”字。而在丧礼中,人们都会穿黑或白颜色的衣服,代表对已经过世人的哀悼。但西方人则非常喜欢白和黑这两种颜色。外国新娘则穿白色,表圣洁,参加晚会时中国女性一般穿黄色或紫色的衣服,表高贵,而外国女性则穿黑色的衣服,表典雅。(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不断深入,中国人的一些观念也在悄悄发生转变会穿白色婚纱)

饮食文化,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中国则是一种美性的饮食观念,中国人对饮食追求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即使用人们通常所说的“色、香、味、形、器”来把这种“境界”具体化,也难以涵盖全部。

宗教信仰,中国以儒学为核心,以佛教为宗教的文化体系和西方以基督教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带来了不同的文化特色。国传统文化则认为双数是吉利的数字“666”在中国是吉祥数却是魔鬼复活的日子。

下载浅析中西老年社会福利制度的差异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中西老年社会福利制度的差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福利制度

    234. 022. 1 社会福利制度 (Institution of Social Welfare) 学分数 3 周学时 3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课程性质:社会工作一年级学生的专业基础课。 基本要求:社会福利制度是社......

    中西媒体意识形态差异

    湖南商学院课程论文 文化价值观的差异看中西新闻报道 [内容摘要]新闻报道是大众传播者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和加工,向受众进行信息传播的活动。随着中国国际影......

    中西婚礼差异英文版

    中西婚礼差异英文版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Marriage Custom and Western Marriage Custom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procedures in Chinese marriage custom. The bo......

    中西新年差异论文

    论中西方文化差异 —春节与圣诞节 王俪颖 一.摘要 中国和西方文化存在着各个方面的差异,而传统节日文化是其中重要的一项,中西方的传统节日文化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节日,是世......

    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

    论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 我国残疾人群体的生存状态很不乐观,面临的问题非常突出,主要是残疾人的绝对数量大,增长速度快;残疾人的贫困现象严重;残疾人在参与社会方面存在严重的......

    西方社会福利制度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现代远程教育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题目西方社会福利体系探究及借鉴意义 英文题目 学生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2012年4月 2 中文摘要 上世纪70年代以后,发......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

    目录 中文摘要与关键词„„„„„„„„„„„„„„„„„„„„„„„„„„1 一、社会保障的起源和发展„„„„„„„„„„„„„„„„„„„„„„2 (一)我国的社会保......

    中西饮食差异比较范文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性的具体表现 2008-03-01 18:41:03| 分类: 饮食文化|字号 订阅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性取决于各自文化母体的特性,特别是文化创造者的思维特性。总体而言,中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