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西兰的社会福利制度
嘉阳鑫解读新西兰福利制度
新西兰的社会福利制度由来以久,早在一八九八年为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就已引入了养老金制度。与其他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同,新西兰收入资助的资金来源于税收收入。在新西兰没有一个特别的基金会需要工薪族缴纳任何款项。
嘉阳鑫海外服务中心下面将解开新西兰福利制度的神秘面纱。
新西兰是全球实施最有效率税收制度的国家之一。作为一个新西兰居民,不论你的入息是在任何地方赚取都要向新西兰当局缴交入息税。而作为一个新西兰税务居民,所有入息包括个人工资薪金、投资利润、津贴和海外收入都要交税。新西兰税项包括入息税、商品服务税、扣缴税、意外赔偿税、附加福利税和赠予税等。此外,还有一些社会保障金也由税务局代为征收,如家庭补助金、儿童补助金等。
新西兰是个福利国家,有些评论家用一句囊括“新西兰人的生老病死全给国家包了”。绝大多数新西兰人顺理成章地接受政府提供的一切福利待遇,这是他们生来就有的权利,同时也是政府回报支持者的明证。因此,新西兰人的基本生活和普遍健康得到保障。所有公民都有权享受这种优厚的福利制度。
此外,新西兰人的基本工资、家庭津贴、医疗津贴和退休金,都按统一定额发放,无须事先进行个人经济状况调查。政府税收用来供给众多的津贴:由于国库主要来源于累进所得税,福利国家实际上也是一种收入再分配制度。其理论依据来源于“家庭是社会的重要成分”这一信念。
新西兰救济制度(拥有绿卡的人及本土居民):
抚养补贴 例如用于维持家庭生活的补贴,以及给予孤儿、丧偶者和无人抚养的儿童的补助。
病残抚恤 包括对病人和残疾人的补贴,甚至还向残疾人提供贷款,用于搬家、修理房屋和购买汽车。
养老金 在新西兰,60岁以上可以领取养老金(到2001年将改为65岁)。
失业资助 包括培训和失业救济,以及在寻找工作期间给予的补贴。
另外,还有儿童抚养补贴、葬礼津贴和康复补助等。
新西兰有关社会福利及其安康平安保证制度内容:
一、社会福利制度
收入赞助与其他国度的社会保证制度不同,新西兰收入赞助的资金来源于税收收入。在新西兰没有一个特别的基金会需求薪水族交纳任何款项。对那些契合赞助规范的人来说,承受现金救济是他们应有的权益。这些救济包括抚育补贴,例如用于维持家庭生活的补贴(赞助单独抚育孩子的独身父母)以及给予丧偶者和无人抚育的儿童的补助。
病残抚恤的内容包括对病人和残疾人的补贴,以至还向残疾人提供贷款,用于搬家、修理房屋和购置汽车。
随着人民均匀寿命的增长,社会福利部门的压力越来越大,新西兰正在逐步进步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据悉到今年会由以前的60岁上升到65岁,并且对超越一定数额的其他收入要征收附加税。但关于从私人养老保险机构或保险公司领取的养老金,其一半能够免征附加税。退伍军人的养老金与全国分歧。还有与工作相关的救济职业培训和失业救济。另外还有一种在寻觅工作期间给予的补贴。
其他的补贴方式有:儿童抚育补贴、葬礼津贴以及康复补助等。
新西兰的救济金每年调整一次,大局部是依据收往复几停止调整。某些收益人在得到救济金之前需求等一段时间。
新西兰全国的社会福利部门对那些需求救济和协助的人们效劳热情周到,寻求协助的人们普通都没有自卑的心理。
国际协议新西兰除了对外乡的居民实施福利救济制度外,还与澳大利亚、英国、爱尔兰、希腊和荷兰等国签有协议,允许某些救济金从一国转到另一国。领取新西兰养老金的人在澳大利亚、英国、爱尔兰、希腊和荷兰等国度寓居期间,能够得到其在新西兰养老金的一半;假如寓居在库尔克群岛、纽埃岛或托克劳,则可领取全部的养老金。
儿童和青少年事务部
新西兰社会福利部门还有一个儿童和青少年事务部,关怀和维护儿童,担任青少年法庭抚育等方面的事务。
关怀和维护儿童的内容包括提供恰当的家庭抚育补助;社会公益人员对青少年立功案的评价和调查;对受优待儿童提供监护和维护,并对此停止调查。
青少年法庭与立功青少年(16岁以下)的家庭一同展开工作。他们教育青少年对本人的行为担任,并鼓舞他们把本人培育成为具有义务感和被社会认同的人。
社区基金会
社区基金会是以社区为根底的,社会福应用各类保健机构。集资建造的社区房屋用来收容女性难民、处境艰难的青少年、肉体病人和智障者及有残疾者。新西兰在1992年至1993年财政年度期间,曾与该基金会订立了1.39亿新元的合同。
二、安康与平安保证
医疗卫生效劳设
新西兰4个地域卫生署运用政府按款为公众购置卫生和残疾康复设备,私人医院和意愿
人员组成的机构追求为公众提供费用合理而质量最美观医疗保健效劳。新西兰每年用在每个人身上的费用约为1750新元,而其中80由政府支付。地域卫生署承当本地域一切住院病人的治疗、妇女生育以及化验效劳等各项费用。其他费用,如药费和医院门诊要病人本人支付。对老年人实行长期家庭护理则要视基收入和财富而定。
新西兰人也能够选择办理私人安康保险,这样能够买到私人机构的安康保险和外科手术效劳。
来自地域卫生署的医疗给付,即意味着在某种水平内至少有一局部人能够取得补贴,而且对低收入阶级的补贴会比拟多一些。而16岁以下的人以及16—18岁的在校生或未独立的青少年,能够享用的牙科治疗。
各个医疗机构的委员会都要对其管理的专业医疗效劳人员停止注销注册,并担任检查他们能否到达合格的专业水准,以及对开业医生停止标准管理。一切的专业医疗效劳人员,包括脊椎指压师和营养师,需求持有开业证书或执照才干从事医疗行业的工作。
医院
新西兰全国有几万张病床,其中公立医院的占绝大多数。有十几家肉体病医院,隶属于公立医院的肉体病(或科)也有十多个。医生和护士持合格职业证书上岗,保证了医疗质量。
公共卫生
卫生部、地域卫生局以及中央政府的职责的是维护和进步各自社区的卫生程度,包括担任检查管道和排水系统、环境卫生和房屋日常情况。同时,他们还担任供水、食品卫生、污水和渣滓处置以及其他与卫生相关的事务。
新西兰有良好自然环境、卫生严环境,都得益于卫生部门的管理以及长期以来新西兰人构成的良好的卫生认识和习气。在新西兰,一切的出卖的食品都是经过严厉的卫生检疫的,人们基本不用担忧有乱扔乱吐的现象,也没有毁坏公共设备的现象,关于动植物,人们保护
有加。
不测事故赔偿保险-ACC
假如新西兰居民发作了不测事故,就会取得不测事故保险赔偿。新西兰的不测事故赔偿是一种强迫性保险,它能够提供全面的事故赔偿和康复效劳,保险金全由指定的部门托付。汽油税收和机动车执照费用于车祸事故的赔偿;雇员交纳的保险金用在工作场所发作的事故赔偿。在新西兰支出的事故赔偿费用中,很大一部份用于发作在家里的事故或是停止体育运动和文娱时形成的事故。
民事防务与防火平安
新西兰一切学校的在校学生要经常停止模仿地震学习,而出乎意料的火灾学习则让工人们经常坚持高度警觉。社区在民事防务意愿人员的辅佐下担任处置紧急突发事情,例如地震和洪水众多,所以一旦紧急突发事情发作,人们普通都不会惊谎失措,事故处置起来也是杂乱无章。
新西兰被分红265个“防火区”,其中246个由意愿消防员担任,这些人是消防效劳系统最根本的组成人员。
职业平安和安康保证
在新西兰,一切雇主必需为雇员提供一个安康的工作环境,要对有害的风险状况停止检查监视,并且要对雇员处置不测状况的才能停止培训。雇员也必需对工作场所的平安担担任任,不充许做危害本人或别人安康和平安的事。假如雇主或雇员违背了职业平安和安康保证条例,都遭到相关水平的处分以至被起诉。
新西兰优厚的福利制度尤其表现在对儿童和老人给予更多的关注。社会福利部下属儿童福利厅为儿童提供广泛的照顾。公民退休或是达到一定年龄(尤其是妇女)以后由国家负责安排他们的晚年生活。养老金是社会福利开销最大的项目,其发放形式有两种,受益人可以
任择其一:第一种是老年津贴,享受对象是所有60岁以上的退休者和部分55岁以上的妇女。老年津贴不用交税,而且享受老年津贴的公民还可以额外工作挣钱;另一种是普通养老金,享受对象是所有65岁以上持有居留证的公民,普通养老金同老年津贴等值。
第二篇:社会福利制度
234.022.1
社会福利制度
(Institution of Social Welfare)
学分数 3 周学时 3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课程性质:社会工作一年级学生的专业基础课。
基本要求:社会福利制度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入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把握社会福利的基本架构和重要主题、培养他们对社会福利的分析能力。具体而言,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社会福利的基本概念,领悟社会福利中的需求、贫穷及其关系,把握社会福利的影响机制,分析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和了解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
二、教学方式:
教师对社会福利主要内容的讲解,福利对象的经验分享,福利机构的考察;学生结合讲课内容、现实福利议题或考察结果进行讨论,完成专业论文。
三、主要参考文献:
王卓祺、Alan Walker(1998)。西方社会政策概念的转变及对中国福利制度发展的启示。载「社会学研究」 第5期,44-50。
王思斌(1999)。「社会工作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保险研究所(2000)。「世纪抉择――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构架」。北京: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
张世雄(1996)。「社会福利的理念和社会安全制度」。台北:国顺图书公司。周永新 著(1990)。「社会福利的观念和制度」。香港:中华书局。周永新(1994)。「社会保障和福利争议」。香港:天地图书公司。
林万亿 著(1994)。「福利国家 ―― 历史比较分析」。台北:巨流图书公司。迪帕.纳拉扬 等著(2000)。付岩梅 等译(2001)。「谁倾听我们的声音?」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唐文慧、王宏仁(1994)。「社会福利理论:流派和争议」。台北:巨流图书公司。顾东辉(2001)。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求职行为:上海的案例研究。「社会学研究」第4期。北京。梁祖彬、颜可亲著(1996)。「权威和仁慈:中国的社会福利」。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Federico, R.C.& Whitaker, W.H.(1997).Social Welfare in Today’s World.(2nd ed.).New York: McGraw-Hill.Johnson, L.C.(1992).Social Work Practice: A Generalist Approach(4th ed).Boston: Allyn & Bacon.Macarov, D.(1995).Social Welfare: Structure and Practice.London: Thousand Oaks.Sharma, A.(1990).Concept and Measurement of Poverty.New Delhi: Anmol Publications.Taylor – Gooby, P.(1991).Social Change, Social Welfare and Social Science.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Townsend, P.(1993).The International Analysis of Poverty.New York: Harvester Wheatsheaf.Zastrow, C.(1996).Introduction to Social Work and Social Welfare(6 ed).Pacific Grov: Brooks/Cole.th
四、教学内容:
PART A / 第一讲
社会福利的基本概念(Basic Concepts of Social Welfare)(第1、2周)
PART B PART C A 定义 B 功能
C 要素 D 类型 E 社会福利制度 F 分析架构
主题讲座(第3周)
人类需要和贫穷(Human Needs & Poverty)
第二讲
人类需要(Human Needs)(第4、5周)
A 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
B 需要不足的社会前提
第三讲
贫穷(Poverty)(第6、7周)
A 不同定义
B 社会问题 C 原因 D 对策
讨论(I):长期病患者的个人需要和贫穷(第8周)
社会福利的影响机制(Dynamic Factors)
第四讲
动机(Motivation)(第9、10周)
A 个人原因
B 政治原因 C 经济原因
第五讲
资源(Resources)(第10、11周)
A 个人资源
B 组织资源 C 社会资源 D 市场资源
第六讲
历史(Development)(第12周)
A 西方社会福利的发展
B 影响社会福利发展的因素
C 社会福利的策略 D福利国家和福利改革
第七讲
意识形态(Ideology)(第13周)
A 马克思主义
B 新右派 C 中间路线
D 民主社会主义
实地考察福利机构(第14周)PART D / 第八讲
中国的社会保障(Social Welfare in PRC)(第15周)
A 分析架构
B 主要内容
讨论(II):中国社会保障的动机和资源(第16周)
PART E / 第九讲
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Introduction to Social Work)(第17周)
A 社会工作的定义
B 社会工作的组成: C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机动(第18周)
五、评分标准:
学生成绩由四部分合成:讨论表现20分,学术论文20分,期末考试60分。
六、学生参与部分:
目标:通过讲座、考察、讨论和论文的形式,帮助学生弄清社会福利的主要概念及相关内容,加深理解,并对与课程有关的某一议题有系统深入的把握。
形式:采用四种形式:(1)校外人员主题讲座一次,(2)实地考察福利机构一次,(3)讨论两次,(4)每个同学完成小论文一篇。
讨论:本学期有两次讨论,分小组进行。讨论必须结合讲座或参观的内容,弄清讲授中的重点和疑点,由学生自行决定所需分析的案例。第一次讨论由小组中大约一半同学共同主持,其余同学负责主持第二次讨论。讨论内容由该几位同学自行分工,但每个同学必须至少主持其中一个部分。每个同学通过阅读课外资料,对资料及讲课中主要内容有所把握。主持同学应该说明讨论内容的重点所在,对供讨论的问题有充分准备,相互配合并推吸引和推动其他同学参加,并借助临场发挥促使讨论顺利进行。其他同学也必须有所准备并积极参与整个讨论过程。每次讨论须递交讨论记录。
论文:选题须与本课程的概念、理论及议题有关,论文题目及大纲必须经各小组的导师同意。论文须言之有物,正文字数2000字左右,打印与手写均可。
评分:讨论和论文在本课程总分中占40分。(1)讨论参与20分,每次10分。基于公平原则,某学生的讨论得分主要由本组其他学生对其贡献、主持、回应等多方面表现予以评分,但导师有权根据自己的判断作适当调整。(2)论文20分,由各组导师评判。论文早交者不加分;迟交一星期之内者,每迟交一天扣除论文分1分;迟交超过一星期者,论文部分不得分。
第三篇:西方社会福利制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现代远程教育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题目西方社会福利体系探究及借鉴意义
英文题目
学生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2012年4月
中文摘要
上世纪70年代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面临着经济停滞局面,社会福利制度也陷入了重重困境。西欧发生“福利国家危机”,美国出现“福利困境”,日本惊呼21世纪年金制度将要“崩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出了“福利国家在危机中”的警告。不仅是国外,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形势严峻,各种医疗、养老、社保等诸多问题引起社会矛盾加深,针对这些现象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发现,西方社会福利结构存在较多问题,比如。在各西方“福利国家”中,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公共支出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普遍大幅度下降,有些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从而使社会福利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出现严重的失衡。另外,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西方各国政府的预算赤字都在不断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各国政府都开始考虑要削减社会福利支出,改革社会福利制度。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希望通过对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研究探索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道路,从而推动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全面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西方社会; 社会福利制度;借鉴研究
目录
引言·······························································5 第一章: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现状·····································6
(一)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历史演变······························6
(二)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内容······························6 1.社会保险制度·················································6 2.社会补助制度·················································6 3.教育、培训、住房、医疗等福利制度·····························6
(三)社会福利、社会政策及社会保障的基本关系······················6 第二章: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长处及存在的问题·························8
(一)西方国家现行社会福利制度面临的问题··························8 1.公共开支比重大,政府财政负担加重·······························8 2.福利收益水平偏低··············································8 3.福利依赖严重··················································8(1)用“选择性原则”替代“普遍性原则····························8(2)明确社会福利享受者的权责关系,推行与就业相关联的激励制度·····8(3)加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以减少公共开支·························8
(二)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改革措施··································9
1、弱化政府在社会福利制度中的作用································9
2、增收节支······················································9
3、改进社会福利体系的受益规则,引入“工作福利”制度···············9
4、改善社会福利管理··············································9
5、调控社会福利基金的投资结构,加强社会福利基金的运营管理·········9 第三章: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运行与改革给我们的启示··················11(一)完善国家社会福利体系·······································11(二)弱化政府在社会福利制度中的作用·····························11(三)增收节支···················································11(四)尝试推行“工作福利”制度···································12
(五)加强社会福利方面的法制建设·································12 结论······························································13 致谢······························································15 参考文献··························································15
引言
在西方国家,社会福利是一个含义极为宽泛的概念,它是指国家或社会为提高国民或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而制定的一种经济和社会保障制度。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福利制度是在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后才形成的。具有“全面性”、“普遍性”特征的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在满足国民基本生活需要,降低贫困人口的比重,缓和社会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等方面无疑发挥着极大的积极作用;但西方国家现行的社会福利制度也存在不少问题,必须进行改革。
社会福利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象征。社会福利的水平、构成和分配既取决于国家的政治权力模式,也取决于经济的再分配模式和社会中的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不同,福利体制或社会福利制度也不尽相同。在全球化的今天,理解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相关的福利体制,对深化理解国家间的社会政策模式和经验有着重要的价值。在社会科学领域,比较研究正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过去20多年来,它对社会政策领域和福利制度的比较研究有着显著的影响。社会福利既是人类干预社会问题和改善公民生活质量实践的表现,也是一个社会特定文化和价值观发展的历史产物。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福利发展的不同形态,昭示了国家干预社会问题行动的理念,也显示出社会发展的某种普遍规律。
本论文分析了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着重分析西方福利制度的现实意义和对我国福利体系建设的借鉴意义。选定的题目属于西方社会学研究课题,研究方向是通过对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利弊双方的分析,从而得出对我国福利体制建设的有利的改革措施。
本论文的重点:通过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福利体系探究,探讨我国福利体制建设面临的问题及相关的改革措施,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本论文的难点: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长处以及其不足之处需要如何改进,以避免我国福利体制完善过程中重蹈覆辙。
第一章 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现状
(一)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历史演变
在西方国家,社会福利是一个含义极为宽泛的概念,它是指国家或社会为提高国民或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而制定的一种经济和社会保障制度。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福利制度是在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后才形成的。早期的社会福利与慈善几乎是同义的。提供者首先多为教会或教区,社会福利主要是以“专为社会弱者服务”的面目出现,对于无依靠的老人、残疾者以及孤儿等提供援助,实际上是为了解决日趋恶化的贫困问题。
19世纪末,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进入了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鼎盛时期,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物质财富的积累显著增加,现代国家功能日趋完备,这为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及政治基础。于是,政府便把济贫转化为经常性的社会福利项目,并逐步纳入政府的正常职能范围。社会福利制度就慢慢地成为了一项不是专为穷人而设计,而是具有稳定社会秩序、保障个人基本生活的制度。二战结束以后,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立即着手进行福利国家建设。
20世纪50~70年代,北欧等发达国家,仿效英国的做法,完善了其社会福利制度,使社会福利涉及到大多数人,甚至是社会全体成员。
(二)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内容
这里,我们所说的社会福利是广义的社会福利,也就是说包含社会保障在内。西方国家广义的社会福利制度,就其内容来看,是非常丰富的。例如:
1.社会保险制度
社会保险是西方各国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福利制度的“第一大支柱”。绝大部分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险是强制性的,即必须根据国家和各级政府的立法规定,由劳动者、企业或社区、国家三方共同筹资来开展社会保险。社会保险的主要目的是为劳动者及其家属在遇到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死亡或丧偶等风险导致收入减少、中断或丧失时,提供收入补充,以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
2.社会补助制度
社会补助与社会救助不同,社会救助强调针对性和个案性,社会补助则包含“普遍性”的意义。西方国家社会补助项目较多,如在英国,主要包括子女津贴、住房补贴、家庭补贴、病残看护补助等。在法国,家庭及儿童补贴就包括多子女补贴、家庭收入补贴、单亲补贴、孤儿补贴和最低家庭收入补贴等。
3.教育、培训、住房、医疗等福利制度
公共教育是一项比较重要的福利制度,西方国家一般都实行有年限规定的免费义务教育。如美国,初级、中级公共教育都是作为市民权益的基础部分而由政府免费提供。在德国,免费教育是人人在青少年时期可以享受的社会福利。住房福利是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内容之一,其目的是借助国家和社会力量来解决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西方国家一般是通过发放住房补贴来实现。也有建造公房并以低价租给穷人居住的,在此方面最有代表性意义的国家是美国。医疗卫生福利制度,在大部分西方国家是作为医疗保险制度的重要补充而存在。
(三)社会福利、社会政策及社会保障的基本关系
社会福利服务在各个国家都有悠久的历史,而在社会福利理论的构建当中,其知识体系与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渊源。它与哲学、历史学、经济学等基础学科的关系由来已久,而与社会政策、社会保障理论等交叉学科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厘清其中的基本关系将有助于加深对社会福利理论的认识、理解和评述。
社会福利理论与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的发展密不可分,因为他们都是为了提升人类的福利而存在。因此,社会福利、社会政策和社会保障三者都具有相同的目的性。无论是社会福利、社会政策还是社会保障其目标都是为了提升社会全员的福利,维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保障国家的平稳运行和社会秩序。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是社会政策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福利的主要服务内容为“边际服务”和“补残服务”。社会福利的服务对象是社会特殊群体和家庭而并非社会总体。这些服务给付的形式往往是非现金或实物的,例如生活照料、心理疏导、文化娱乐等。所谓“边际服务”是指相对于社会需求而言,社会福利服务政策只是提供其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的诸如生活照料的社会福利服务是由家庭、亲朋好友和邻舍提供的。例如在英国,任何时候地方社会服务机构的服务对象只包括:三分之一的85岁及以上的老人、不到4%的救助家庭儿童、不到2%的体障儿童以及不到10%的居住在社区中的精神残障人士。而所谓的“残补服务”则指的是社会福利帮助不仅所涉及的规模小,而且往往是作为最后的被动性救助手段,只有当诸如家庭、社会等服务手段都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才给予社会福利的帮助。而在社会保障领域,其服务的基本方式则是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津贴组成,覆盖绝大多数社会群体和个人,向他们提供例如失业保险、紧急救助金和津贴等以现金或者实物为主的帮助,这与社会福利有着明显的不同。
第二章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长处及存在的问题
(一)西方国家现行社会福利制度面临的问题
福利国家的理念在英国形成之后,便逐步渗透到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欧洲与北美国家。具有“全面性”、“普遍性”特征的社会福利制度,在满足国民基本生活需要,降低贫困人口的比重,缓和社会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等方面无疑发挥着极大的积极作用。但这并非表明,现行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十全十美。其实,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也存在不少问题。
1.公共开支比重大,政府财政负担加重
自2000年以来,欧洲国家原先引以为豪的福利制度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负。如英国的社会福利开支在60年代为81亿英镑左右,到1980年上升为221.5亿英镑,1999年更高达1000亿英镑。又如瑞典,自1991年开始连续3年经济衰退,退休金还要照付,各种社会保障开支也不能减少,这使得福利体制捉襟见肘。为了维持高额福利开支,政府只得大举借债,从而导致财政出现大量赤字。目前,瑞典政府的债务共有1.43 万亿瑞典克朗, 相当于1996年国内生产总价的84%。公共开支比重大,政府财政负担沉重是西方福利国家社会福利制度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福利国家社会福利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也是一个直接而重要的原因。
2.福利收益水平偏低
虽说西方国家公共开支比重大,但社会福利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福利收益水平却偏低,突出表现在西方国家贫困化现象相对严重。如英国是世界福利国家的典范,但目前英国生活在官方公布的贫困线以下和略高于贫困线的“贫困人口”估计接近1700万,约占其总人口的30%。在欧盟组织的其他国家中,贫困问题也同样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3.福利依赖严重
高福利损害了人们的就业动机,并导致福利依赖现象的产生。在西方国家,由于政府对失业者有较好的福利待遇,因此一些失业者不再积极地寻求新的就业岗位,而长期依赖社会福利的救助。虽西方各国对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总的来看,各国改革举措还是有许多共同之处,具体到反福利依赖方面的举措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用“选择性原则”替代“普遍性原则”
使社会福利切实流向最需要的人群。莫雷托教授曾把20世纪80年代各国普遍使用的反贫困方法归纳为,“传统的救助制度”是“使一定的资源就像经过漏斗一样进行分配”的制度。认为这种制度针对的是所有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穷人,但是最贫困的穷人却无法从中受益。正因如此,西方国家为了削减福利开支,提高社会福利的效率,大多采取了用“选择性原则”替代“普遍性原则”的办法,让社会福利真正发挥帮助穷人的作用,而不是平均分配的。
(2).明确社会福利享受者的权责关系,推行与就业相关联的激励制度
为了达到反福利依赖的目的,西方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激励措施,并制定了有关的制度。“以工作替代福利”项目的实施,在1985年一年,就使13万原来依靠社会福利生活的人找到了工作,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原来社会福利领取者的工作收入,抑制了美国公共财政开支增长的势头。由此看来,明确社会福利享受者的权责关系,推行与就业相关联的激励制度在反福利依赖方面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3).加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以减少公共开支
为了减少公共开支,西方国家通过扩大家庭服务,培养家庭护理员,建立保健医疗和社区服务体系等途径来加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个人如何利用自身资源为同学的成长服务,越具体越好。培训对个人今后生活观念与学习有什么影响。个人的其他感受和最突出的体会是什么等内容以总结的形式上交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心,籍此检验学员的个人成长与进
步。
(二)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改革措施 世纪70 年代末以来,西方各国实施的社会福利制度改革措施,归纳起来大致上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弱化政府在社会福利制度中的作用
随着高福利制度的进一步发展,西方各国政府普遍感到在社会福利财政支出方面力不从心,政府财政无力供给庞大的福利支出需要,因此,弱化政府在社会福利制度的作用,让更多的私人部门参与到社会福利制度中来,成为近年来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重要趋势。为了弱化政府在社会福利制度中的作用,各国都在努力让政府的社会福利责任逐渐向私营部门转移,实行社会福利制度“私人化”、“资本化”。“资本化”即鼓励私营部门以职业年金与私人养老计划、医疗计划形式参与福利资源的配置,导致福利管理中的合作主义(corporatism)的兴起②。“私人化”,即政府尽量缩小干预社会福利的范围和项目,把这些项目交由非政府志愿机关、工人合作社和其它社会团体承担。以瑞典为例,社会福利一直是以国家福利为主,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开始提倡和支持企业在国家福利的基础上开展补充保险、经营保险和行业保险,提倡和鼓励社会保险向“私有化”、“资本化”和“市场化”发展。
2、增收节支
增收节支是各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另一重要内容。各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提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上限,甚至取消上限;提高社会保险费率,包括提高职工的保险费率和雇主的保险费率;征收社会保障所得税,对退休金、疾病保险金、残疾补贴、失业救济金都收取一定的税。修订社会保障金的调整办法,过去普遍实行“社会保障金自动指数化”制度,即社会福利待遇标准自动随着物价、工资或生活指数的变化进行调整,现在改为限制保障金的增长,从而减少社会保障金的支出。各国增收节支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提高退休年龄。例如,美国规定67 岁退休,法国、意大利规定65 岁退休,瑞典将原退休年龄6067 岁。提高退休年龄一方面可以通过延长劳动者的工作年限来延长社会福利的缴费期限,对社会福利计划产生潜在的收入效应;另一方面,工作年限的
延长又会减少受保人领取年金的期限,从而减少社会福利计划的日常支出,增加社会福利基金储备。
3、改进社会福利体系的受益规则,引入“工作福利”制度
“工作福利”是指凡接受政府福利补助者,必须接受政府或立法规定的与工作有关的特定义务。例如,澳大利亚规定,失业救助金领取人必须努力寻找就业机会,并接受政府安排的再培训计划,否则剥夺救助金领取资格。引入“工作福利”制度后,社会福利金就由无偿给付转变为有偿领取。
4、改善社会福利管理
改变社会福利的管理体制,完善并增强社会福利的依法运行机制,使社会福利的行政管理、事务经办、监督控制三者分开,这是现代西方福利国家福利制度改革的一个共同取向。另外,各国还严格审查福利资金发放的资格条件,缩小覆盖面。比如,养老金支付的年限要求,疾病、失业的天数要求等。例如,荷兰、比例时等国采取对申领福利补助的公民规定一些附加条件,以促进相关人员的劳动愿望,减少非正常失业人口。
5、调控社会福利基金的投资结构,加强社会福利基金的运营管理
各国为了使社会福利基金保值增殖,并更好地支持资本市场的发展,纷纷通过立法对社会福利基金的投资结构和运营管理采取新的措施。转变社会福利资金支出,如削减公共福利
支出,限制国家退休金发放量等。虽然各国都采取了各种措施,旨在改革自己的社会福利制度,但严格意义上来讲,只是对原有社会福利制度的修补,原有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框架基本保持不变。这是因为,社会福利制度是垄断资本主义为了自身利益对经济进行广泛的国家干预和调节的手段之一。另外,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施的社会福利体系是经过去100 多年的发展演化而形成的,其基本框架的合理性与完备性勿庸置疑。这是各国保持原有福利制度基本框架不变的另一重要原因。
第三章: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运行与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一)完善国家社会福利体系
虽然近年来西方社会福利国家面临着巨大的“福利困境”,进行了很多福利制度方面的改革,但并未触及社会福利体系的基本框架。这些国家坚持原有社会福利体系的基本框架的原因有许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有的福利体系有其合理性和存在的必要性。我国的社会福利事业刚刚起步,我们完全可以借鉴西方福利国家现存社会福利体系中的精髓部分,为我所用。西方福利国家正式社会福利体系是由收入保障服务、医疗服务、教育、住房、社会工作服务和对个人的社会服务以及就业等六大制度项目共同组成。
我国当前实施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四大项目,即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狭义)和社会优抚涵盖了西方福利体系六大制度项目中的一部分。例如,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社会救助、社会保险所涵盖的福利项目与西方福利体系中的收入保障服务项目基本一致;社会福利(狭义)项目涉及到了西方福利体系中的教育、住房等方面的部分福利项目。但西方福利体系的六大基本项目中,还有许多内容是我国当前的社会保障体系所未涉及到的,如就业福利方面、社会工作服务方面、教育福利方面等。今后,我们应该加强在这方面的研究,努力借鉴西方福利体系基本框架,并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搭建起适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福利体系基本框架。
(二)弱化政府在社会福利制度中的作用
弱化政府在社会福利制度的作用,让更多的私人部门参与到社会福利制度中来,成为近年来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另一重要趋势。
我国同样也存在社会福利资金供给不足、财政支出压力过大的问题,因此,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这一改革趋势也值得我国借鉴。怎样弱化? 首先,我国应该选择合作体制,将各种社会福利的供给部分地转移给私人部门来经营,由政府和私人部门共同来供给和运营福利基金;其次,社会福利制度管理要引入市场经营原则和相应的利润导向、价格调节、成本控制等观念,实行市场化的运作,提高福利制度的供给效率;第三,政府应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制度建设上来,为社会制订和完善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目标、规划和政策法规以及监督评价体系。
(三)增收节支
增收节支是当今西方国家福利改革的另一普遍取向。由于社会福利供给具有很强的向下刚性,升来容易降来难。
我国近年来,由于医疗、住房、就业、教育等方面的改革在不断深化,公众对社会福利的需求越来越强。虽然我国当前的社会福利水平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包括GDP 总量、人均GDP水平)还是相适应的。但是,受当前我国公众对社会福利需求的强劲压力,我国未来社会福利支出扩大的预期很强。因此,我国政府在增加社会福利支出总量的同时,应该适当控制福利支出的规模与增长幅度,使社会福利水平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千万不能放任福利支出的过分膨胀,否则,今后我国也会陷入西方福利国家正在经历的“福利困境”之中。
在节支的同时,我国还应该注意增收。福利基金方面的收不抵支也是我国近年来所面临的困境之一。从当前的国情看,我国增加福利收入的途径主要有:征收社会保障税、提高社会保障方面的税费率、尝试发行社会福利债券、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作、提高基金投资收益率等。
(四)尝试推行“工作福利”制度
我国也可以尝试引入“工作福利”制度,让福利享受者在接受政府福利补助的同时必须接受政府或立法规定的与工作有关的特定义务、接受相关的就业培训、提供一定的社会服务等,使社会福利金由无偿给付转变为有偿领取。
(五)加强社会福利方面的法制建设
我国也应该像近年来西方国家福利一样,努力将社会福利制度的运行建立在比较完善的立法基础上,使社会福利制度的运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社会福利真正成为呵护社会的“安全网络”。但是,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社会福利方面的立法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有关社会福利的基本立法不足,缺乏系统性,未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现有的福利保障法规调整范围较窄;社会福利体制运行不符合法律要求,主要借助行政手段,如颁发通知、规定等来进行调控和管理,等等。由此可见,借鉴西方国家经验,尽快改变我国社会福利立法滞后性和不适应性,加快社会福利法制建设,是完善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法律保证。
总结
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目的,是克服传统福利制度的内在缺陷,矫正职业福利的异化,使社会福利能够适应发展变化了的现实社会,并沿着体系规范、水平较高、社会化实施、多层次发展的道路实现自我良性发展。本文通过对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研究,得到对我国福利体制建设有益的几点结论:
1、在体系建设目标方面,新型的社会福利制度应当符合社会成员的群体需求,福利事业的发展规律并具有中国特色,从传统模式下的板块状、封闭式和奇特的混合结构转变为融洽式、开放式、关系清晰、结构合理的完整体系。它应当以社区服务为基础,以各种社会化福利(包括残疾人福利、老年人福利、儿童福利、妇女福利、住房福利、教育福利、社会津贴等)为主体,以职业福利为补充。与传统福利体系相比较,新型体系将产生如下变化:一是三个层次取代了层次不分;二是摒弃了传统福利项目设置不规范,考虑了福利项目的分工与内在规律性,并适应了群体对象的需求,如将教育福利纳入新的社会福利体系,将职业福利界定为由企业或用人单位自主开办,以及设置老年人福利、儿童福利、妇女福利等项目以适应老年人、儿童、妇女等社会群体对社会福利的需求,等等,从而体现了福利项目设置的规范性。三是使福利项目的地位由主次颠倒走向合理,即职业福利项目被严格界定为由企业或用人单位自主开办,社会成员将主要依靠社会化的7 大福利项目和社区化的社区服务来获取社会福利保障,将来是由国家和社会而不再是由企业或用人单位来承担向社会成员提供福利的责任。四是项目体系由不完整走向完整,三个层次及所属若干具体项目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制度中的一个完整的社会福利子系统。因此,社会福利体系结构的创新并走向规范、定型,是其最终走向健康发展的基本依据,使社会福利制度能够从整体上加以推进并得到协调发展。
2、在保障目标方面,社会福利应当以不断改善和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为追求目标。换言之,社会福利在发展中要与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等社会保障子系统相区别,它提供的不是社会成员的生存保障,也不是基本的生活水平保障,而是侧重于满足社会成员较高水平或较高层次的社会保障需求,包括服务需求和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等;与此相适应,社会福利事业就不能只是无偿提供,也应包括有偿服务或低收费服务,当然,有偿与收费不能以赢利为目的。
3、在实施方式方面,社会福利应当社会化。一是各种社会福利设施应当走出板块状的自我封闭,对整个社会开放,并采取社会化的手段来发展社会福利事业;二是福利机构应当社
会化,即社会福利既不能由官方包办,也不能由企业或用人单位包办,而是必须通过广泛的社会公共组织或社团机构来具体实施,因此,应当逐步缩小官办福利和职业福利的规模,通过加快各种社会公共组织(或社团机构)的建设及其规范化管理、运作来使其承担起实施各种社会福利事务的主要职责。福利机构的公共化、非官方化应当成为中国社会福利事业实施方式的发展方向。
4、在服务水平结构方面,社会福利应当实现多层次化。即应当根据社会成员的不同需求和不同的生活水平,实现社会福利水平结构的多层次化,以便满足不同层次的社会成员对社会福利的多方面的、多层次的需求;同时给家庭、社区留有余地,以充分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目前一些有退休金保障即经济承受能力的老年人即使有进福利院的欲望,也往往因政府现有福利院的条件较差而止步。这就需要改变传统观念,根据老年人的需要和经济承受能力等来建设有差别的福利设施,否则,官办福利院就永远只能是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孤寡老人福利院而非真正社会化意义上的福利院,这是中国的现实国情所决定的。
在建设新型社会福利制度进程中,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某些传统特色,如物质保障与服务保障相结合、国家教授与群众互助相结合、救助生活与发展生产相结合、发展社会福利与巩固家庭保障相结合等,仍然应当得到体现。
致谢
XX老师在我完成本论文期间给予我无私的帮助和精心的指导,他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在此,特向他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戴维•波普诺:《社会学》,李强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
[3]丹尼斯•史密斯:《后现代性的预言家齐格蒙特•鲍曼》,萧韶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4].德永雄一郎等:《拒绝欺压:欺压现象及其心理分析》,王健英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5].杜芳琴、王政主编:《社会性别》第2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6].E.A.罗斯:《社会控制论》,秦志勇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7].E.卡西勒:《启蒙哲学》,顾伟铭等译,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8].Tennis:《共同体与社会》,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9。
[9].弗朗西斯•福山:《大分裂: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刘榜离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0].菲利普•柯尔库夫:《新社会学》,钱翰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1].弗兰克•梯利:《伦理学导论》,何意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刘精明译,译林出版社,2000。[13].富永健一:《社会学原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14].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5].Simmel:《金钱 性别现代生活风格》,顾仁明译,学林出版社2000。[16].Simmel:《时尚的哲学》,费勇等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17].Simmel:《社会学关于社会化形式的研究》,林荣远译,华夏出版社,2002。[18].雷蒙•阿隆:《社会学主要思潮》,葛智强等译,华夏出版社,2000。
第四篇:我国社会福利制度
目录
中文摘要与关键词„„„„„„„„„„„„„„„„„„„„„„„„„„1
一、社会保障的起源和发展„„„„„„„„„„„„„„„„„„„„„„2
(一)我国的社会保障„„„„„„„„„„„„„„„„„„„„„„„„2
(二)社会保障的分类„„„„„„„„„„„„„„„„„„„„„„„„3 1.社会福利„„„„„„„„„„„„„„„„„„„„„„„„„„„3 2.社会保险„„„„„„„„„„„„„„„„„„„„„„„„„„„3 3.社会优抚安置„„„„„„„„„„„„„„„„„„„„„„„„„4
二、我国社会保障部分项目基金支付风险严重„„„„„„„„„„„„„„5
(一)社会保障基金存在支付风险„„„„„„„„„„„„„„„„„„„6
(二)造成社会保障基金支付风险的主要因素„„„„„„„„„„„„„„6 1.信用风险„„„„„„„„„„„„„„„„„„„„„„„„„„„6 2.流动性风险„„„„„„„„„„„„„„„„„„„„„„„„„„6 3.利率风险„„„„„„„„„„„„„„„„„„„„„„„„„„„6 4.操作风险„„„„„„„„„„„„„„„„„„„„„„„„„„„6 5.法律风险„„„„„„„„„„„„„„„„„„„„„„„„„„„6 6.通货膨胀风险„„„„„„„„„„„„„„„„„„„„„„„„„6 7.环境风险„„„„„„„„„„„„„„„„„„„„„„„„„„„6 8.政策风险„„„„„„„„„„„„„„„„„„„„„„„„„„„6 9.国家风险„„„„„„„„„„„„„„„„„„„„„„„„„„„6
(三)社会保险“系统老龄化”„„„„„„„„„„„„„„„„„„„„7
(四)社会保障筹资渠道少„„„„„„„„„„„„„„„„„„„„„„7
(五)历史债务„„„„„„„„„„„„„„„„„„„„„„„„„„„7
(六)社会保险缴费基数不实„„„„„„„„„„„„„„„„„„„„„7
(七)社会保险利差损严重„„„„„„„„„„„„„„„„„„„„„„7
(八)社会保险待遇的非理性调整„„„„„„„„„„„„„„„„„„„7
三、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的对策建议„„„„„„„„„„„„„„„„„8
(一)实行分权式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模式„„„„„„„„„„„„„„„8
(二)创造第三方监督的有效实施机制„„„„„„„„„„„„„„„„„8
(三)加快法制建设,提高违法成本„„„„„„„„„„„„„„„„„„9
(四)推进监管的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健全信息披露制度„„„„„„„„„9 参考文献„„„„„„„„„„„„„„„„„„„„„„„„„„„„„„9
[摘要] 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和谐稳定的大局。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并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因此,必须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步伐,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顺利推进。
[关键词] 社会保障;发展现状;存在问题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支付风险研究
一、社会保障的起源和发展
社会保障,来源于英文“social security”一词,其最早出现在美国1935年的《联邦社会保障法》中。1944年在美国召开的第二十六届国际劳工大会上所通过的《费城宣言》的第6条中,使用“社会保障”代替了“社会保险”,自此之后,在国际社会及各国的法律文件中对“社会保障”一词的使用也逐渐频繁起来。1984年国际劳工组织在发布的《社会保障导言》中,将社会保障界定为“社会通过一系列的公共措施对其成员提供的保护,以防止他们由于疾病、孕娠、工伤、失业、残疾、老年及死亡而导致的收入中断或收入锐减引起的经济和社会困窘,对社会社会成员提供的医疗照顾,及对有儿童的家庭提供的补贴。”我国是在1986年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第七个五年计划中开始使用“社会保障”一词的。此后,在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又将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支柱之一。
(一)我国的社会保障
社会保险是由国家通过法律手段对全体劳动者强制征缴保险基金,用以对其中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劳动机会的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工伤事故保险等,由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管理。而商业保险是指保险公司按照自愿原则,根据保险合同向投保人收取保险费,并实现损失补偿和人身给付的一种经济保障活动。其中人身保险是在社会保险覆盖不到的领域和社会保险提供的保障水平之上发挥作用的一种自愿性商业保险活动,包括人事保险、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和伤害保险等四个部分。在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下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共同发展,对深化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保障职工群众生活,维持社会稳定和顺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关键环节,也是整体改革的突破口,关系亿万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企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按照国际标准,当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或者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时,社会就进入了老龄化。经测算我国在2000年时,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达10.7%,步入老龄型社会,在时间上比世界人口老龄化提前10年,在速度上比欧美国家快一倍。同时,按国际标准,退休金占工资总额比重达20%为警戒线,29%为社会承受的极限。据测算,我国在2015年左右达到警戒线,2025年前后达到极限,此后,15年时间维持在30%-40%之间,如果把乡镇和农村的养老问题一并考虑,任务更加艰巨。如何应付即将来临的老龄化问题,是对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的一次严峻考验,其改革已势在必行。
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是1986年为配合劳动合同制和企业破产法的实施而建立起来的。它在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保障群众生活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我国现行的医疗制度是50年代初期建立和实施的,总体上分成两个部分,即行政事业单位的公费医疗制度和国有企业劳保医疗制度。由于缺乏内在的利益约束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导致国家负担的医疗费用呈现几何级数递增。
我国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制度建立于50年代初期,在社会生活中曾起到积极作用。但是,长期的实践也表明,它存在着覆盖面不广、待遇偏低、没有科学的工伤评定标准和健全的劳动鉴定制度、缺乏强制性等弊端。
人寿保险是为人的生老病故伤残和失业等风险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商业性保险业务。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险的总水平还很低,通过大力发展人寿保险可以弥补社会保险的不足,健全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社会互助等内容。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部分
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社会保障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系统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总体。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这几项社会保障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的“安全网”,它对社会稳定、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社会保障的分类
1.社会福利 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是实现社会保障的最高纲领和目标。它的目的是增进群众福利,改善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它把社会保障推上最高阶段;社会福利基金的重要来源是国家和社会群体。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是指政府出资为那些生活困难的老人、孤儿和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生活保障而建立的制度。为保障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权益,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城市孤寡老人、符合供养条件的残疾人和孤儿实行集中供养,对农村孤寡老人、符合供养条件的残疾人和孤儿实行集中供养与分散供养相结合;集中供养一般通过举办社会福利院、敬老院、疗养院、儿童福利院等福利机构进行;对于残疾人,通过政府的优惠政策来兴办多种形式的社会福利企业,帮助适合参加劳动的残疾人获得就业机会。
2.社会保险 就是社保,含五个险种;保障保护和配置劳动力功能。社会成员正常健康的生活是一个社会进步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优胜劣汰的竞争又是不可避免的,职业岗位稀缺而就业人口多,这就必然会导致部分劳动者可能要退出劳动力市场,使其及家属失去收入而面临生存危机。此时,社会保障就可以通过各种帮助,使这部分社会成员得以摆脱生存危机的困扰,维持最起码的基本生活需要,这样有利于保护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还可以通过建立全社会的统一的社会保障网络及健全的社会保险制度,解除社会成员因变换工作或家庭迁徒而带来的后顾之忧,从而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调节投融资功能。社会保障资金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如把经过几十年积累的社会保障基金合理地利用起来,其作用将不可忽视。目前,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运用都是在保证投资安全的情况下,投向可获较高利润的项目上以使其增值,但客观上也确实成为国家调节投资的一大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国家建设。分配的差异、收入的悬殊等,这势必会导致部分社会成员收入下降,生活出现困难。这时,社会保障就可以对低收入阶层给予生活所必需的给付,或者在养老、失业、伤病、残废,生育等情况发生之时实施必要的所得给付,就会对经济活动所造成的所得分配不均进行再分配,实现对国民收入的再调节,尽量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社会保障可以通过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对失业或没有生活来源者、贫者和一切工薪劳动者,在暂时或永远失去劳动能力以及暂时失去工作岗位者提供帮助,使其能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平,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其次,还具有社会稳定功能。众所周知,导致社会不安定因素有很多,其中,社会成员生活无保障是重要的致因。我国古代就有“民贫则奸邪生”的观点。因此,社会保障已普遍被认为是稳定社会政治秩序、保障社会安定的“安全网”和“减震器”。20世纪70年代盛行起来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虽然在某一时期出现了很高的失业率,但其社会秩序却比较稳定,这即是社会保障在发挥“安全网”的作用时的一种表现。国际劳工组织在总结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时指出:“没有社会的安定,就没有社会的发展;没有社会保障,就没有社会安定。”这一概括充分说明了社会保障的社会稳定功能。3.社会优抚安置 社会保障的特殊构成部分,属于特殊阶层的社会保障,是实现社会保障的特殊纲领。社会优抚安置目的是优待和抚恤;社会优抚的对象是军人及其家属;社会优抚的基本特征是对军人及其家属的优待;社会优抚的基金来源是国家财政拨款。保障优抚对象的生活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社会优抚制度的建立,对于维持社会稳定,保卫国家安全,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推动经济发展的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2010年9月19日从民政部获悉,民政部、财政部日前发出通知,再次提高部分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从2010年10月1日起,残疾军人(含伤残人民警察、伤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伤残民兵民工)残疾抚恤金标准,烈属(含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定期抚恤金标准、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生活补助标准,在现行基础上分别提高10%,在乡老复员军人定期定量补助在现行基础上每人每年提高480元,以上提标经费由中央财政承担。同时,此次国家还将享受待遇的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参战参试人员的生活补助标准由现行每人每月200元提高至220元,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比例承担经费。
调整后,一级因战、因公、因病残疾军人抚恤金标准为每人每年28690元、27780元、26870元,分别比2009年提高了2610元、2530元、2440元,一级因战残疾抚恤金标准达到了2009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的89%。
居住在城镇的烈属定期抚恤金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8730元,达到2009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1%;居住在农村的烈属提高到每人每年5240元,达到2009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02%。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及在乡西路军红军老战士和红军失散人员生活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19890元、19890元和8600元。
据介绍,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第17次提高残疾军人残疾抚恤金标准,第20次提高烈属定期抚恤金标准和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生活补助标准。今年中央财政继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此次提标共新增经费5.8亿元,全年共安排抚恤补助经费210.6亿元,惠及619万优抚对象。
二、我国社会保障部分项目基金支付风险严重
(一)社会保障基金存在支付风险
认为,“风险”就是存在于客观事物中的一种不确定性状态,是指发生伤害、毁损、损失的可能性。社会保障基金则是指国家为实施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法定程序,以各种方式建立起来用于特定目的的资金。社会保障基金管理风险就是发生在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中,可能针对社会保障基金发生的毁损或损失。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是在政府集中管理下由独立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具体实施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形成了两层委托—代理关系:第一,基金的实际所有者(社保对象)与地方政府的委托—代理关系;第二,地方政府与社保经办机构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关系实质是一种法律强制下的新型委托—代理关系,这种关系体现 着行政权力,代理方和委托方的地位不平等,容易导致被代理方利益受损。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就是要消除这种管理关系中存在的风险。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主要包括四大类:一是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社会统筹账户上的社保基金;二是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个人账户上的社保基金;三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四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其中,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专门负责管理,有较高的透明度。文中的社会保障基金限定在第三大类以外的其他三类基金。
社会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险事业的物质基础,在当前严峻的形势下,如果社保基金不能实现保值增殖,当出现支付危机的时候,社会保险基金的社会保障功能就有可能落空,社会保险制度将无法正常运行,势必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安定和团结。由此可以看出,投资并且获取较高的收益对于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具有重要的作用。
现行社会保障体系中的若干重要项目,由于制度设计的缺陷,基金长期平衡难以实现。根据作者长期的精算分析,部分社会保障项目的基金潜伏危机,影响制度持续健康运行。
(二)造成社会保障基金支付风险的主要因素
社会保险基金投资属于一种金融投资活动,因此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金融风险,一般来说,造成社会保障基金支付风险因素主要有:
1.信用风险 又称违约风险,指债务人不能或不愿履行债务而给债权人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或是交易一方不履行义务而给交易对方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信用风险存在于一切信用活动中,也存在于一切交易活动中。
2.流动性风险 指由于流动性不足给经济主体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保持流动性对企业和金融机构来说都至关重要,但并不是说流动性越高越好,因为流动性与盈利性是有矛盾的,因此,必须保持流动性与盈利性的平衡。
3.利率风险 指利率变动给经济主体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无论是金融企业还是非金融企业,只要其资产和负债的类型、数量及期限不一致,利率的变动就会对其资产、负债产生影响,使其资产的收益、负债的成本发生变动。
4.操作风险 又称运作风险,指由于企业或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不健全或失效、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的风险。
5.法律风险 指金融机构或其他经济主体在金融活动中因法律方面的问题而引致的风险。
6.通货膨胀风险 又称购买力风险,指通货膨胀可能使经济主体的实际收益率下降,或使其筹资成本提高。
7.环境风险 指金融活动的参与者面临的自然的、政治的和社会的环境的变化而带来的风险。
8.政策风险 指因国家政策变化而给金融活动参与者带来的风险。国家在货币政策、财税政策、产业政策等方面的调整,有可能给金融活动的参与者带来影响,不过这种影响可能是负面的,也可能是正面的。
9.国家风险 指由于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重大变化而给经济主体造成损失的可能性,这主要针对的是海外投资。
(三)社会保险“系统老龄化”
这是指在社会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内的参保人群中,实际缴费人群相对减少、享受人群相对扩大的趋势。这种现象,显然与全社会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有关,但是这还与我们的制度设计和运行环境有关。根据我们的研究,这一现象不仅发生于社会养老保险中,而且也会出现在社会医疗保险之中。因为老年人群的医疗消费支出高于其他群体,而且社会医疗保险基金通常采用现收现付制的筹资模式,因而参保人群的年龄结构对于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在“退休人员不缴费”的政策之下,社会医疗保险“系统老龄化”的问题值得高度重视。还有一点,我们国家的法定退休年龄过低,而不少地方实施提前退休的政策,进一步加剧了社会保险的“系统老龄化”。
(四)社会保障筹资渠道少
以职工的社会保险为例,筹资主要依靠用人单位和参保者个人缴费,财政和其他渠道筹资较少,从而造成用人单位缴费的费率偏高。从长远看,用人单位(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力成本偏高、负担过重,将影响经济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五)历史债务
随着社会养老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筹资模式由现收现付制向统账结合的部分积累制转变,社会保险制度的历史债务显性化了。当时政策制定者的意图是由新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运转过程中自行消化历史债务,而不采取其它处理措施。这就使得当代在职人员既要为自己未来养老和医疗费用储备资金,又要为原制度下的退休人员全额支付养老金和医疗费用,形成双重负担。这也是现阶段用人单位缴费率偏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六)社会保险缴费基数不实
缴费基数是影响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的重要因素。但是,近几年缴费基数不实的现象普遍存在,据地税部门的估计,目前各地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综合打折率在50-60%之间。因此,规范基金征缴行为,做实缴费基数对于改善基金状况,并营造公平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十分重要。
(七)社会保险利差损严重
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例,该项制度实施10多年来,全国大多数地区的记账利率高于基金投资的实际回报率,这一严重的利差损必然导致未来的基金缺口。更有个别地区出现了一种耐人寻味的现象: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做实个人账户后,统筹基金出现亏空,只好依靠贷款支付养老金,而贷款利率高于个人账户基金的投资回报率。
(八)社会保险待遇的非理性调整
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例,虽然该项制度中有一个养老金待遇自然增长机制,譬如,基础养老金的发放标准已与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相挂钩。但从近五年的实践看,连年大幅度调高基本养老金待遇标准,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养老金待遇过分悬殊的矛盾,但这种非理性的决策破坏了养老金待遇的正常调整机制,大大增加了基金的支付压力,造成了企业在职人员工资与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倒挂现象,也进一步扩大了社会保障领域的城乡差距。
三、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的对策建议
(一)实行分权式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模式
分权式保险基金管理模式是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一个好的选择。在该模式下,社会保障基金的行政管理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资产管理权与负债管理权相分离,统筹账户资产负债管理权和个人账户资产负债管理权相分离。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享有社会保障基金的行政管理权,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下属的社会保障经办机构负责除基金管理以外的其他事务,独立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委员会享有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资产的经营权。
在中央设立统管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运营的委员会,其直接受国务院领导,对国务院负责;在各个统筹层次,分别设立相应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委员会,其直接受上级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委员会的行政领导下,按照法律的规定经营社会保障基金,其不受本级人民政府的行政领导和干预,但要受其监督。该委员会的主任由上级委员会任命,其成员包括社保部门、雇员、企业主代表以及专家,实行委员会制度,委员会下设专业的经营机构;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派驻一个副厅(局)级领导监督委员会的工作。统筹账户的负债经营权交给财政部门,由其直接在社保部门的指令下,按时足额划出给付资金进入职工在商业银行的个人账户。
(二)创造第三方监督的有效实施机制
必须创造有利于第三方监督的实施机制,使监管起到实效。所谓第三方,是指社会公众,以及代表公众利益的非政府组织和独立机构。为避免分散性,社会公众必须借助组织和机构去行使集体监督;这些组织和机构应该是以社会公共利益为导向的非政府组织。
非政府组织凝聚了社会分散的力量,使单个的社会意思,变成了统一的集体意思;并且,许多 研究社会保障,关心社会公共利益的法律、金融、审计、行政管理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新闻记者的加入,也为非政府组织履行监督的职能提供了条件。国家应在法律上给予这类组织以特定的法律地位,使其免受行政机关的非法干涉。法律应规定涉及社会保障管理和监督的行政机构,对于此种组织要求提供相关信息资料的要求必须满足;对于此种组织提供的建议和意见,必须给予认真对待。如果对于该类组织指出的违法、违规行为不及时改正,该类组织则可以向上级监督机构提出举报,并代表公共利益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维护公共利益。
(三)加快法制建设,提高违法成本
与社会保障基金监管制度相关的法律制度包括三个层面:一是社会保障基本法,二是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的专门法律,三是与社会保障基金相关的其他配套的法律法规。社会保障基本法应该专章规定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与监督,作为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与监督的最高准则,包括对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与监督机构和体制的规定,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的权限,基金管理委员会的法律地位和职责,基金投资的比例和方向等内容。律是对社会保障基本法有关社会保障基金监管内容的具体化和细化,它包括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及其产生方式、职权、考核,专门的监督机构及其产生方式、职权,基金具体运营的机构(公司)及其选择、考核,以及对有损社会保障基金安全行为的具体规定和处罚等内容。
此外,提高违法成本,实行司法保护对社会保障基金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只对“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情节严重的”给予定罪处罚,对于社会保障基金的挪用没有具体的规定,致使挪用的成本非常的低,因此,专门规定挪用社会保障基金的罪,以确保社会保障基金制度监督的有效性。
(四)推进监管的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健全信息披露制度
社保基金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信息的不对称,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获取和传导机制,基金的所有者无法了解到基金管理的真实信息,上级监管部门不了解下级管理部门的真实情况,由于基金多样性和分散性,甚至一些管理部门对自己所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的真实情况都不了解,零散和不完整的数据使监督变得非常的困难。
为此,推进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的信息化建设,建立起劳动与社会保障、财政、税收、企业和银行等之间横向以及上下级部门之间纵向的统一规范的信息管理系统。该管理系统的终端设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每个下级部门按照当地的社会保障基金构成定期上传相关的信息,并由上级部门定时到相关的银行检查账户情况是否属实。该数据库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以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参考文献] [1]林义.社会保险[M].中国金融出版社北京.2003 [2]李珍.社会保障原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3]黎民.公共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赵曼.社会保障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5]胡晓义.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与监督[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第五篇:浅析中外社会福利制度
浅析中外社会福利制度
2012年11月份,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里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保障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将社会保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就社会保障而言,在党的纲领性文献中其地位是空前的。
会议内容中表明,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逐步做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工作,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做好优抚安置工作。
此次会议的召开是对我国过去发展社会福利的一种肯定和认可,也为继续、加强社会福利在中国的发展确立了方向、指明了道路。那什么是社会福利制度呢?
一.中外对社会福利的定义
社会福利,英文写作“Social Welfare”,是国家或社会为其成员提供某些物质或服务,以期提高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保证其生活质量的代名词。其目标是“抵消市场出于种种原因给那些难以满足基本需要的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一种处理人们在一生中遇到的如生病、残疾、失业以及年老等危机的方法。
国际上,将社会福利的体系分成两大部分: 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安全体系)和其他社会福利体系。社会保障体系中包括社会救助体系和社会保险体系;其他的社会福利体系中包括公共福利,地方公共福利和社区服务,职业福利,公司的集体福利和国际社会的捐助等。
美国著名的社会政策专家米几利把社会福利定义为:“在社会问题得到控制、人类需求得到满足和社会机会最大化时,人类正常存在的一种状态。”而国内学者基本上同意将社会福利做狭义和广义之分:“在中国,社会福利仅仅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狭义社会福利范畴,”“确切阐述社会福利是件非常困难的事。通常有广义、狭义和专指三种。”“广义的‘社会福利’制度指国家和社会为实现‘社会福利’状态所做的各种制度安排……狭义的‘社会福利’则指为帮助特殊的社会群体,针对社会病态而提供的社会服务。”
在中国,与国际化社会福利制度相比,中国的社会福利覆盖面有限,社会福利制度尚不成熟。经济决定政治,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关于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还需自身慢慢去探索。目前我国的福利制度尚不成熟。
纵观中外诸家,可以说在学界,对社会福利的概念理解差别很大。但对于其中最基本的一点,即将社会福利限制在对不能依靠自己满足个人和家庭需要而提供的收入和服务保障上。不仅因为这是社会所理解的民政部门的最主要职责,也是民政部门运用最多的一个含义,同时还因为社会福利产品总是相对的概念,而不断变化的社会福利制度就是为达到上述目的而做出反应的制度安排。
二.数国福利制度的利弊
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基本上是为了弥补“市场的缺陷”而向公平靠拢的制度安排。凯恩斯曾写道:“对政府来说重要的不是去做那些私人已经正在做的事情,把它做得更好一些或者更坏一些,而是去做那些根本没人做的事情。” 谈到社会福利制度就不得不先谈英国,在本文所定义的社会福利框架内,社会福利制度就相当于英国的社会服务制度,在对残疾人和有儿童的家庭进行帮助方面的基本政策是,尽可能帮助有工作能力的个人和家庭,通过就业来摆脱贫困,而对确实无能力的个人和家庭,则提供更为慷慨的福利救济,让他们也能过上体面的生活,对于老年人尽可能把他们留在家里进行照顾,社会只是提供建议与帮助。政府还加大反歧视立法的力度等积极措施,鼓励和方便有能力者积极参与劳动力市场活动,英国非常重视对儿童的帮助。
美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结构与西欧国家不同。首先,社会保险项目与社会福利项目界限比较分明。保险开支完全采用基金化运作来支付,社会福利项目则完全由公共开支来负担,与社会保险没有直接的关系,在西欧国家,公共开支占社会保险开支的三成左右,所以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之间的界限没有美国这么明确。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却是介于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之间的一种制度。而西欧则是面向全民的“国民医疗保健制度”。多数西欧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基本上覆盖全民,美国的覆盖面就要窄得多,与西欧国家相比,美国的社会福利项目更加有针对性,为确保社会福利确实流向需要的人群,美国的社会福利项目采取了比较严格的条件限制和资格审查制度,同时尽可能采用非现金支付形式,避免社会福利资源的流失。
日本的社会福利概念基本与本文相同,它是以不能进行正常生活的人们为对象的,主要是通过救济、保护、预防等援助,使那些人能维持一般的生活。在日本对于老年人、残疾人、孤儿等主要社会福利对象都以立法形式加以保障。如在其儿童宪章里明确了儿童作为一个人应该受到尊重,儿童也有自己的权利,同时提出培养儿童不仅仅是其监护人的责任,而且也是国家的责任。对于残疾人其基本理念是要求残疾人克服自身的障碍,积极融入社会,同时要求社会为所有残疾人提供参与社会各个领域活动的机会。对老年人也是规定要尊敬老年人,促进和确保老年人参与社会的机会。并且都明确规定国家及地方公共团体有义务使该理念具体化,并要求全体国民进行合作。其费用全部由国家财政或地方团体财政负担。
三.看中外实例,谋社会福利制度与经济发展
在一般民众的观念里,都会认为社会福利制度是和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联的,认为经济水平越发达,社会福利和社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不仅仅是经济能力问题保障制度就越发达。这里面也涉及一个普遍的问题,也就是发展社会福利的费用从哪里来的问题。穷国怎么拿得出钱来搞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其实,这是关于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存在的常见认识误区。
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不仅仅是经济能力问题。首先,经济发展未必和社会福利制度具有必然的关联。并不存在这么一条相关曲线,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不仅仅是经济能力问题影响着着人均国民产值增加,社会福利的发展水平就会立即水涨船高,相应增加。比如在发达国家内部,美国的人均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不仅仅是经济能力问题产值高于许多欧洲国家,但是美国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水平却远远低于大多数西欧和北欧国家。美国常常被研究社会福利的专家称为“社会福利领域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不仅仅是经济能力问题第三世界国家”。同样,日本也比一些欧洲国家更加富裕,但是社会福利水平也低于许多欧洲国家。
其次,经济发展可能与社会福利发展是同步的,但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不仅仅是经济能力问题好就行的,也可能是不同步的,甚至有时候双方的发展趋势相反,也就是经济发展了,社会福利制度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倒退了。比如英国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由于新自由主义开始大行其道,英国逐步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不仅仅是经济能力问题得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但是在同一时候,社会福利和公共支出被大幅度削减,贫困人口特别是老年贫苦人口迅速上升。美国在里根政府的执政下也出现过同样的局面。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但是一段时间在某些社会福利和公共产品领域,却没有同步的发展,比如农村的合作医疗系统在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初期覆盖90%以上的农业人口,但是在1989年却迅速下降到覆盖不足10%的农业人口,整个农村合作医疗系统几乎解体。90年代的教育产业化浪潮也让中国的公共教育制度出现偏差。以上的事实说明了经济发展和经济繁荣未必会让全民获利,或是未必能让最贫困阶层的百姓从中获利,这是我们必须严肃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综上所述,一个国家能否建立社会福利制度,不是、至少不完全是能力问题和经济问题,而主要是国家意愿和政府意志的问题。这意味着,不是能与不能的问题,而是政治意愿够不够的问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不仅仅是经济能力问题。
四.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如何发展
1、改造政府福利。一方面,对政府举办的现有福利项目进行改造,使之与新型福利项目接轨。如保留残疾人福利项目,以原有的社会收养和相关福利待遇为基础分别设置老年人福利、儿童福利、妇女福利等项目,将相当规模的财政性价格补贴转化为社会津贴项目并补助上述福利项目;另一方面,打破封闭,将政府举办的各项福利设施向全社会开放,使之真正成为社会性的福利,以适应社会成员对福利的普遍性需求。通过类似改造,政府举办的现行福利通过发展壮大即会逐渐转化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化福利。
2、实现福利与就业分离。即遵从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将劳动者与企业或用人单位的关系简化为较为单纯的劳动工资关系,剥离国有单位等的绝大多数福利设施或相关福利项目,由社会公益事业团体或社会机构具体承办,使之成为社会化的福利设施和福利项目。这样,职工在付出劳动的同时,只从企业或用人单位获取相应的工资报酬,其对福利方面的要求主要通过社会化的福利设施或项目得到解决。
3、建立统一的管理与监督机构。社会福利事业需要统筹规划,而现阶段的福利事业却分别由民政部门、财政部门、劳动部门、工会的有关部门、建设部门、教育部门等政府部门和一些半官方机构(如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分别管理,各行其是。在政府统一管理、监督下,采取官办、民办、官助民办等多种方式,促进社会福利事业沿着有新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道路全面、健康地发展下去。
小结:
社会福利制度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建立满足人类需要提升人类福祉,它包含人类对美好,幸福,平等,公正的向往,是人类追求理想的产物。如何进一步完善,需要国外的借鉴,需要自身的改革,同时需要大众本身的自觉性,为未来的社会铺垫一条光明大道。
参考资料:
1.《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黄能建编著,改革出版社,1995年出版)2.《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穆怀中编著,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出版)3.陈良瑾,中国社会工作百科全书[M].中国社会出版社1994年版。4.Midgley, James 1997 Social Welfare in Global Context, London: Sage.5.黄元龙,社会福利制度创新刍论[A].民政论坛[J].2001(4).6.尚晓援,“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再认识[A].中国社会科学[J].2001(3).7.转引自刘燕生,社会保障的起源、发展和道路选择[M].法律出版社,2001.8.中国民政统计年鉴(2002)[M].9.唐钧、王婴,中国老年福利服务改革:调查与思考[A].中国人口科学[J].1999(3).10.朱庆芳,社会保障指标体系[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11.孙炳耀、常宗虎,中国社会福利概论[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版。12.时正新,中国社会福利与社会进步报告(2001)[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3.「日」橘木俊诏:《日本的贫富差距》,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14.考斯塔.艾斯平-安德森著:《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5.「德」路德维希.艾哈德:《大众的福利》,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