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学习笔记12

时间:2019-05-14 00:26: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学习笔记1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学习笔记12》。

第一篇: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学习笔记12

第一章 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 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概念

1、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识记)

2、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识记)

第二节 心理健康的标准

1、心理健康标准制定的依据(识记) 统计常模

根据统计学的正态分布曲线,可认为处于总体平均标准范围内者为心理正常,偏离这一范围者就是异常。

 社会规范

以社会规范作为心理健康状况的标准,并以此判断一个人的行为和心理是否异常。

 生活适应

以生活适应作为判断人们心理正常与否的标准,是以个体是否表现出与生活环境及需要相一致的情感、言语、思维、行为等依据的。

 临床诊断

以本人或他人是否观察或检测到某些心理疾病的症状和致病因素,来判断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 主观经验

以个人的主观经验或感受来判断其心理健康状况。

2、我国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代表性观点(领会)

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当约束自己的言行、保持情绪的平衡与稳定、正确认识周围环境、保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完善自我的发展目标。

3、心理健康标准的科学界定(应用)智力正常是基础,关系协调是关键,情绪状态是表现,人格完善是结果。心理健康的标准是:

智力水平正常、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和谐、生活平衡积极、社会适应良好、情绪乐观向上、人格统一完整、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第二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与目标 第一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识记)

2、心理健康教育与相邻概念的关系(领会)

心理健康与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相似之处:

它们都是从心理上帮助人、教育人的过程;常采用相一致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工作范围常是相似的;在强调帮助来访者成长和改变方面是相似的;都注重建立助人者和求助者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认为这是帮助求助者改变和成长的条件。

心理健康与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不同之处:

 就工作对象和工作者而言:心理健康、心理辅导的对象是正常的学生,心理咨询的对象是某些适应和发展方面有心理困扰或轻、中度心理障碍的正常人,心理治疗的对象是指患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的人;

就功能而言: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重在突出工作的主动性、超前性,也即重发展和预防,心理咨询与治疗相对来说工作具有被动性与滞后性,心理咨询重在预防与矫治,心理治疗重在矫治与重建;

 就内容而言: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在认知和行动上做文章,心理辅导注重资料的提供与获得,心理咨询与治疗侧重于当事人的情感活动以及人格的重建与发展。

 就工作方式而言:心理健康教育与

辅导多在非医疗情境(学校、有关教育机构)中进行,心理咨询多在非医疗情境中进行,心理治疗多在医疗情境中进行。

 就时间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

出现问题前进行预防性培养,心理辅导伴随整个教育过程,心理咨询是有来访者有问题后进行的求助,心理治疗师患者患病后求医治。 就解决问题的深度而言:心理健康

教育与辅导只是处理一般情境中的问题即表层性问题,心理治疗则要深入人格结构的深层,即无意识层面问题,心理咨询介于两者之间,即解决通往深层的中层面问题,也关涉表层与深层的问题。 就工作模式而言:心理治疗是医学

模式,心理咨询是教育和发展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是教育模式。

 就工作任务而言:心理健康教育与

辅导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心理治疗是解决某一局部问题,心理咨询整合局部与整体的问题。

 就实施过程而言:心理健康教育与

辅导的工作是主动的,心理治疗肯定是被动的,心理咨询工作可以是主动的,也可以是被动的。

 就运作模式而言:心理健康教育与

辅导室一种义务工作,是非经营性的,心理治疗是经营性的,心理咨询可以是非经营性的,也可以是经营性的。

第二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与意义

1、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促进措施(领会)(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能力(2)突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有利于减轻学习负担、有利于实施创新教育(3)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

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社会局面安定和谐

2、心理健康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作用(领会)

基础与中介作用、操作与动力作用、激励与增效作用

3、心理健康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应用)

(1)心理健康与德育

不同点:理论基础不同、学生观不同、目标侧重不同、工作内容不同、工作原则不同、方法手段不同。

相同点:都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工作对象都是正在成长发展的学生,根本目的都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

(2)心理健康与智育

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智育的科学化和效率的提高。只有科学的即符合教学规律

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智育活动,才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积极作用。(3)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

体育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奠定了必要的生理和体能基础,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的身体健康获得了必要的条件。体育的目的在于增进体质,促进健康。在具体的过程中,也可以锻炼人的毅力、塑造人的性格。

(4)心理健康教育与美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是美育的基础,美育应该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美育,就会带有明显的不足和缺陷。就人的美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就是美的基础和条件。

第三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原则

1、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领会)

心理健康的目标可以分为基础目标、基本目标和终极目标三个层次。心理健康的基础目标是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由于心理疾病的产生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实现。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识记)

心理健康的具体目标包括: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与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领会) 面对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

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 向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补救性和矫治性的心理咨询与辅导。

 面对教师和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

育工作,从而间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3、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识记)

教育性原则:

是指教育者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积极中肯的分析,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全体性原则:

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所有学生,全体学生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和参与者,学校的一切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设施、计划、组织活动,都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需要和普遍存在的问题。

差异性原则:

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形似多样、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主题性原则:

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所有工作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同时要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实在的体现,把教师的科学教育与辅导和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真正有机结合起来。主体性原则集中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特征。

整体性原则:

是指在心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指导教育工作,注意学生心理活动的有机联系和整体性,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作全面考察和系统分析,防止和克服教育工作中的片面性。

发展性原则:

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以发展的观点来对待学生,要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发展为重点,促进全体学生获得最大程度发展。

活动性原则:

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重视通过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保密性原则:

是指在心里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有责任对学生的个人情况以及谈话内容等予以保密,学生的名誉和隐私权应受到道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护。保密性原则是心理健康教育极其重要的原则,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和建立相互信任的心理基础,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格及隐私权的最大尊重。

第三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西方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1、心理卫生的推动(领会)

当代心理卫生运动是从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精神病及患者开始的。法国著名的精神科医生皮内尔在担任巴黎比萨托精神病院院长是,把医院中所禁闭、封锁的精神病患者全部解放,病给予人道主义的治疗和待遇。皮内尔也因此成为现代心理卫生最著名的倡导者。

对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做出直接贡献的先驱者当属美国人比尔斯。

2、心理测量运动的影响(领会)

比奈的贡献在于使用心理测量解决实际问题的想法得以变成现实,因而成为现代心理测量的先驱者。

3、职业辅导运动的贡献(领会)

在早期的职业辅导运动中,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是帕森斯。帕森斯强调职业辅导包括职业的方向定位、个人的分析和咨询服务三个方面。帕森斯的理论,对今天的职业辅导乃至心理咨询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他所创立的波士顿职业局,成为现代心理辅导诞生的标志,其个人也被誉为“心理辅导之父”。

维特默还创立了第一个弱智儿童的临床心理教育学校,并与同年创办了第一本临床心理学杂志。由于维特默在这方面的贡献,他被人誉为“美国学校心理学之父”。

第二节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1、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起也是起源于心理卫生运动和职业辅导运动。

第四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自我意识的教育与辅导

1、自我认识的教育与辅导是训练个体对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进行正确的认识,培育和发展个体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和良好的自我概念。(识记)

2、自我意识的教育与辅导的措施(领会)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

批评来认识自我。

3、自我接纳的教育与辅导

所谓自我接纳,就是对自己的本来面目抱认可、肯定的态度。是否接纳自己是能否发展健康的自我体验的关键和核心。

具体措施(领会)

自尊心的培养(教会学生学会自尊自重、教师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自信心的培养(给予学生积极评价、因材施教发掘潜能、自我竞赛获得自信、创造机会发挥特长、集体评说相互尊重)

4、自我完善教育与辅导

自我完善的教育与辅导,是指教育学生如何确立现实的有价值的自我目标及适当的志向水平,引导学生合理掌握时间,妥当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追求自我价值和理想的实现,同事引导学生自觉控制自我,学会处理自我意识问题上的困扰,努力改善自我。

自我完善的教育与辅导措施(领会)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自我设定与自我激励、自我监督与自我控制、自我体验与自我强化

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教育与辅导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之间的关系,它是交往双方彼此心理上的依恋与心理距离的一种反映,实质上是交往双方的需求在交往过程中是否得到满足以及满足程度的体现。

1、师生关系的教育与辅导措施

更新教育观念,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注重师生互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促进师生的自由交往;采取民主的教育态度,促进自身的教育行为;了解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2、同伴关系的教育与辅导措施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促进同伴之间的互动;了解学生同伴关系的现状,公正及时地处理同伴之间的冲突;建立班级活动的规则,重视和利用非正式团体;创设积极向上的班风,促进良好的同伴关系;提高人际认识水平,调整交往认知结构;学习社会交往技能,主动参与交往活动。

3、亲子关系的教育与辅导措施

亲子关系的教育与辅导就是教育青少年学生更多地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并帮助他们有效地与父母沟通;同事也使父母更好地理解孩子,满足孩子的合理需要,正确处理代沟的问题,以形成和谐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问题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父母的教养态度和子女的心理需求之间的冲突,在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阶段表现的尤为突出。主要措施:(领会)

父母学会理解和尊重孩子、子女学会理解和尊重父母。

4、异性关系的教育与辅导

教师和家长应在了解青少年性意识发展的基础上,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异性交往的原则,并教育他们学会以正确的方式方法与异性同学大方相处。(识记)青少年学生的异性交往教育(领会)正确认识青少年的异性交往;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自然、适度原则);青少年异性交往的方法(克服羞怯、真是坦诚、留有余地);引导学生区分友谊与爱情。

第三节 学习问题的教育与辅导

1、学习动机的教育与辅导

所谓学习动机的教育与辅导,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成就动机进行心理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认识成就动机对学习的重要作用,进而树立恰当的抱负水平。(识记)具体策略:(领会)

阐述知识的意义与价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成就动机;进行归因训练,促使学生努力学习。

2、学习策略的教育与辅导

学习策略的教育与辅导就是要教会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使他们学会学习。(识记)具体措施:(领会)

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组织策略(列提纲、做示意图、利用表格)、精细加工策略(记忆术、做笔记、联系生活实际、利用背景知识))、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知识、元认知控制)、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统筹安排学习时间、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灵活利用零碎时间)、努力管理策略(情绪管理、动机控制、环境管理)。

3、考试焦虑的教育与辅导

考试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现象,考生在考试期间紧张、不安、担心、忧虑、恐惧等情绪反应,都可称之为考试焦虑。(了解)主要措施:(领会)

端正应试动机,减轻心理负担;做好充分准备,形成良好的应试状态;冷静处理“怯场”。

第四节 生活问题的教育与辅导

1、情绪教育与辅导

情绪辅导又称情感教育,是指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认识、接纳和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识别他人的情绪并能有效地沟通,掌握疏导不良情绪的适当渠道和方式,防止和克服消极、冲突的情感,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的一种教育活动。(识记)情绪辅导主要包括:情绪认识、情绪识别、情绪沟通、情绪控制、情绪熏陶。

2、休闲教育与辅导

休闲辅导是指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休闲观念和态度,获得必备的休闲知识与技能,学会选择安排有益的休闲活动方式,拥有充实而丰富的休闲生活,发展自己的才能与个性的一种教育活动。(识记)休闲辅导的措施:认识休闲的功能、学会休闲的选择、懂得休闲的伦理。

3、职业教育与辅导

职业辅导是根据个人的能力、兴趣、价值观等个性特点,结合国家需要和有关职业信息,帮助个体选择恰当的职业,以便为今后的升学就业做好准备。(识记)

第五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

第一节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涵义与特征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形式,它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它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探讨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与相关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即涉及如何进行课程设计、课程组织或实施、如何进行课程评价以提高课程的质量等问题。(识记)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征(领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最本质特征是“人本化”,即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提供不同的学习经验,协助学生发展其价值观、责任感、知识和能力,以此陶冶其健全人格。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属于人本主义的课程类型。

 从教育目标看:要让学生变得健康、快乐、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 从教育内容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解决成长中的问题;  从教学方法看:重在引导学生参与;

 从教学关系看:重视师生之间的平等真诚、理解尊重、信任合作;  从教育效果看:强调“三重”:重参与、重过程、重转变。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原则(领会)以团体教育、团体训练等主要方式来开展各项有关的教育教学活动。

要坚持:发展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全体性原则、体验性原则、相容性原则。

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的意义(领会)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优化课程的结构;有利于完善课程的功能;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第二节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类型

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是传授较为系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基础知识的一种课程形式,它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课程体系的基础部分。

1、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的性质(领会) 知识性: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是以课堂教学的形式来进行的,它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给学生必需掌握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的知识。 基础性: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传授给学生的是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教育最基础的知识。

 问题逻辑性: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的内容选择和编排应遵循问题逻辑性。

2、心理健康的活动课程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生主体性的活动项目和方式,使学生心理品质受到实际锻炼,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一种课程形式。(识记)

3、心理健康活动课程的性质(领会)活动性、系统性、主体性、互动性

4、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课程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关于心理发展方面的非公开性教育经验的一种课程形式。

5、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课程的特点(领会)全局性、导向性、陶冶性、规范性

6、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指在学校常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传递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注重挖掘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中的内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并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认知和技能、情意特质和人格素养,从而完善心理机能的一种课程形式。(识记)

7、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领会)

整合性、潜隐性、依附性、融合性

第三节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与方法

1、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的目标在于促使学生认识自身的心理,实现对自己心理的“认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目标着眼于心理品质的“训练”;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课程的目标着眼于心理品质的“陶冶”;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侧重于与某种学科的学习及某种形式的活动相关心理品质的认识与训练。(识记)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结构主要包括五个基本要素:认知经验要素、意志品质要素、情感经验要素、社会经验要素、生活经验要素。(识记)

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组织方式

逻辑式组织:采用螺旋式上升的形式来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心理式组织:以学生为本位,注重学生的兴趣与需求。

一般来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育内容应采取折衷式组织。

4、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领会) 认知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

式(讲授法、阅读和讲故事、艺术欣赏、参观访问)

 操作法:通过学生的言语和动作的操作活动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叙事法、测验法、游戏法、作业法、演讲法)

 集体讨论法:对某一专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述自己的意见,进行研讨的一种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辩论式讨论、配对式讨论、脑力激荡法)

 角色扮演法:扮演或模仿一些角

色,部分场景,使学生以角色的身份,充分表露自己或角色的人格、情感、人际关系、内心冲突等心理问题,进而起到增进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发展心理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哑剧表演、角色互换法、镜像法、空椅子表演、小品表演)

 行为改变法:通过奖惩等手段来建

立和消除某些不良行为(示范学习、行为训练)

5、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应用)(1)一般而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是按照课时一节一节地进行的。对于每一节课的进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课程的引入、课程的开展、分组讨论、课程的升华、课程的延伸。

(2)心理课程的评价体系是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顺利实施的支持系统之一。课程评价集中在三个方面:课程起始评价、课程实施过程评价、课程实施结果评价。

第四节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案设计(应用)确立主题名称、确定主题的教学目标、确定课时和教学场地、选择教学活动方式、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拟定教学活动程序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组织(应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组织是指为完成特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任务,师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课不同于传统的学科教学,它的教学过程应体现出自身明显的特点:强调学生的自我探索。

学校教育要交给学生三方面的知识:关

于自然的、关于社会的、关于自己的。 课前准备:了解学生、建立关系、确立教学专题;

 课程导入:热身法、发问法、案例

或故事导入法、自我测试法、开门见山法、引导回忆法;

 课程开展:引导、反馈、面质、明

朗、连接;

 课程结束:回顾与反省、计划与展

望、祝福与道别。

第六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咨询辅导 第一节 心理咨询的涵义与过程

1、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涵义

心理治疗的开山鼻祖是弗洛伊德。心理辅导源于20世纪初帕森斯的职业指导运动,他所创立的波士顿职业局,成为现代心理辅导诞生的标志,其个人也被誉为“心理辅导之父”。心理咨询则源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创立的“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并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一词交替使用。

心理咨询与辅导室一个专业化的助人自助的过程。它是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员应用心理学的原理及技术和方法,帮助来访者了解自己,引导他适应环境,与人建立和谐关系,发挥长处,成为一个内心平和、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识记)

2、心理咨询的种类与形式(识记)直接咨询与间接咨询、个别咨询与小组咨询、门诊咨询、信函咨询、现场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

3、心理咨询的过程与环节(领会)

信息收集阶段(了解来访者的基本情况、来访者的社会文化背景、来访者的心理困扰)、分析诊断阶段、目标确立阶段、方案探讨阶段、行动实施阶段、结束阶段

4、心理咨询关系的确立(应用)

心理咨询员主动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有利于来访者的成长与改变。良好的咨询关系式咨询员与来访者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接纳、相互信任、携手共进的关系。这种良好的咨询关系的形成与发展,要求咨询员自始至终具有较强的、内化在观念和态度中的专业能力。这些专业能力包括:

 同感:指咨询员放弃自己的立场,从来访者的角度设身处地体验和感觉;

 尊重:体现了咨询员对人所持有的根本观念和态度,也是咨询员与来访者能否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的核心与关键;

 真诚:指咨询员表里一致,人格和

谐统一,真心诚意地对待来访者; 积极关注: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员

应将注意力聚焦在来访者身上,关注来访者所表现出的微小的变化与改变,无条件地给予支持与鼓励,以提供温暖、安全的心理环境,使来访者感到被重视,逐渐积聚起成长与改变所需要的心理能量,从而催化心理咨询进程。

第二节 心理咨询的问题评估

1、问题及评估

心理评估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来评估人的心理状态、心理差异以及行为表现,并确定其性质和程度。

问题的基本类型:智能评估、行为评估、人格评估(识记)

评估的一般过程:第一阶段:预约并进行初次会谈,第二阶段:对来访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第三阶段:在咨询过程中和咨询结束时进行评估。(识记)问题评估的方法:观察法、测验法、访谈法、调查法,常用的方法:会谈、心理测量。

2、会谈评估(应用)

会谈是通过谈话搜集有关资料的方法。 设计会谈提纲:会谈根据咨询进程以及评估目的的不同,主要可以划分为搜集资料式会谈、诊断式会谈、治疗式会谈;一般会谈提纲涉及:开始、促进、深入、结束四个阶段。

 会谈中的提问技术:提问有两种方式: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在双方信任关系尚未建立之前,咨询员宜多采用开放式提问;提问既要注意时间、场合、气氛,更要关注来访者的表情、动作,尊重和保护来访者的个人隐私权,所以咨询员要有理、有利、有节地使用提问技术。

3、使用心理测验的意义(应用)

心理测验可以帮助咨询员界定来访者的基本情况和主要问题;心理测验有助于咨询员提出具体的、符合来访者情况的咨询目标和咨询计划;心理测验有助于咨询员判断是否需要把来访者转介到其他机构;心理测验有助于咨询员及时了解和调控咨询过程,并检验咨询的有效性。

在心理咨询中最常用的测验是:智力测验、人格测验。

4、使用测验的注意事项(应用)

防止心理测验滥用、合理解释测验结果、测量工具和测验材料的保密问题。

第三节 心理咨询的干预技术

心理咨询中常用的干预技术主要分为三大类:情感干预技术、行为干预技术、认知干预技术。

1、情感干预技术(应用)

运用情感干预技术帮助来访者疏通情感通路。情感干预的方法主要有:情感表达技术、情感辨析技术、情感整合技术。情感表达技术:是指在心里咨询中,咨询员通过积极关注、倾听和回应,促使来访者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方式宣泄和表达被否定、被压抑的情绪及情感的方法。情感辨析技术:指咨询员启发或激发起当事人的自我觉察后,使当事人辨析自己的情感状态,深入探索和澄清情感来源、挣扎及矛盾的方法。

情感整合技术:指咨询员帮助来访者整合内心各种情感、处理好自我与外界环境的关系的方法。

2、行为干预技术(应用)

行为干预技术可归为三类:一是提高行为发生率的技术,二是降低行为发生率的技术,三是培养良好行为的技术。提高行为发生率的技术包括(强化、行为契约、代币系统);降低行为发生率的技术(消退、隔离、反应代价、矫枉过正);培养良好行为的技术(塑造、渐隐、连锁)

3、认知干预技术(应用)

认知干预技术是指咨询员对来访者的不合理的思维、不正确的假设以及认知歪曲所采取的一系列治疗和改变的方法。认知改变技术(去灾难法、再归因法、排除自我中心法、理解特殊意义法、质

疑绝对化法)

自我管理技术(家庭作业、活动规划表、渐进性作业)

第四节 团体心理咨询

团体咨询是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员带领小组,在保密的原则下营造一种安全、支持的环境,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不断观察、学习和体验,主动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努力学习新的学习态度和行为方式,发展良好生活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识记)

1、团体咨询与活动的功能(识记)

教育的功能、发展的功能、预防的功能、治疗的功能

2、团体咨询的作用机制(领会)

在良好的氛围中获得归属感、集体环境给人以希望、集体给人自我表达和宣泄的机会、了解组员间的共性,增加信心、组员间可相互交流和学习、通过帮助他人以帮助自己。

3、团体咨询的主要技术(领会)(1)入组前的准备工作

确定小组的性质与目标,设计活动计划,确定小组规模,筛选组员,规定活动场地、时间及频率,准备必要的资料和教具,组长的知识、能力的准备,团体咨询效果的评估。

首要的准备就是确定团体的性质和目标。一般分为三类团体:发展性团体、预防性团体、治疗性团体。(2)小组成员间的同质性

为确保小组咨询效果,尤其是初学者做组长,考虑组员的同质性是非常必要的。(3)小组的构成与活动规律

小组的人数、封闭与开放、活动频率与时间、场所的要求

(4)团体咨询的一般方法

团体讨论、角色扮演法、行为训练、心理剧、4、团体咨询的运行过程(领会)

任何一个团体咨询都会经历从启动、过渡、成熟到结束的发展过程。在整个咨询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是连续的、相互影响的。

准备阶段:指团体建立之初的起始阶段,通常是整个小组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小组发展中比较困难和具有挑战性的时期。

实施阶段:小组成员积极投身于小组活动中,试图找到自己在他人眼中和在团体中的位置。

结束阶段:是团体咨询过程的最后阶段,也是总结团体成效和处理离别情绪的不容轻视的阶段。

5、团体咨询组织者的作用(领会)组长的基本职责(注意调动全体成员的参与积极性、适度参与引导、提供恰当的解释、创造接纳融洽的气氛)、组长的人数及要求(一般团体由组长1人担任)、咨询组长常犯的错误(事无巨细,包办代替;权威自居,说教过多;过渡自我开放,角色混淆)

6、团体咨询中的常见问题(应用)在团体咨询过程中,小组成员身上会出现一些常见的行为问题。主要有:沉默行为、支配行为、审讯行为、依赖行为、顺从行为。这些行为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团体的发展,干扰当事人和其他成员的进步。

第七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

第一节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的关

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与技术,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活动的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和发展。

1、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领会)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途径。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有机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主要有: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实施潜能开发、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锻炼人际交往的能力、塑造乐观开朗的性格。

2、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领会)

要遵循以下原则:主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差异性原则、灵活性原则、愉悦性原则、激励性原则。

3、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领会)

全体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科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第二节 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科渗透的实施

1、社会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领会)

通过剖析课文主题队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分析人物命运的描写和一些细节描写来揭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通过作文、日记等作业的批改队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自然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领会)

在教材内容中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通过课堂教学过程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3、艺体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领会)

适当整合教学目标;创设参与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实践;准确把握渗透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科渗透的保障

1、提升学科教师的专业能力(领会)树立现代课程与教学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情感沟通为桥梁,以真诚、尊重、理解的态度与学生交往,建立起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掌握必备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首先,要挖掘教材中心里健康教育因素,其次,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第三,恰当运用心理咨询技能);运用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2、课堂心理气氛的涵义(领会)

课堂心理气氛是班集体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气氛,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一般认为,课堂心理气氛主要受到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教学的时空环境三个因素的影响。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学风的好坏是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在通常情况下,课堂心理气氛可以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对抗的三种类型。

3、课堂心理气氛的营造策略(应用) 评估策略:准确评估课堂心理气氛是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的前提和基础。评估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心理测量法。

 期待策略: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期待的自我实现预言效应是确实存在的。

 情感策略: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在理智与情感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

 威信策略: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 信息策略:教师所传递的信息也是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 交往策略:课堂教学中,围绕教学活动形成了师生、学生之间的多向度的交往。教师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多向交往,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 维持策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心理状态反映了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稳定的状况与水平,是直接影响其学习效率和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条件。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激发,更要重视这种状态的维持。

4、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领会)职业因素:教师教书育人,责任重大,有外在的期望压力,有内在角色冲突; 社会因素:社会发展使当今教师面临更多的选择;

学校因素:学校的管理策略与组织气氛、竞争与激励、学生的行为与教师的教学环境;

个人因素:如遗传、人格特征、意志品质、成长经历以及自我认识与调节的能力等;

5、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应用)(1)优化社会环境,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增强教师的职业满意度

首先,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其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重塑教师形象,最后,搞好教师的职前和在职培训,提高教师心理承受能力。(2)完善学校管理,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开展健康有益的休闲活动

首先,学校要努力创造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其次,学校领导要端正领导作风,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多激励,多鼓励,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第三,学校要建立健全有效地竞争和激励机制,实行科学的考核与评估,第四,优化学校的人际关系,第五,积极倡导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

(3)注重心理的自我调节和维护,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首先,教师应该树立正确而且稳定的自我概念;其次,教师要保持乐观积极地心态;第三,教师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第四,教师要掌握一些压力应对的策略和方法,形成自己的“压力免疫”机制,避免职业倦怠的消极影响。

第八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庭实施

第一节 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心

1、家庭在心里健康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领会)

(1)家庭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家庭教育不能喝学校教育配合是学校教育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式孩子的第一间教室。(2)家庭是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石 家庭为孩子提供温暖和保护,使孩子获得了最初的安全感。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父母的关心、爱护和鼓励。家庭不仅提供给孩子关心和爱护的情感支持,也给孩子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和场所,从而保障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总之,父母养育和保护孩子,协助子女获得需要的满足,不仅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而且包括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家庭承担着促进子女智力发展、提供情绪支持、促进子女社会化、学会悦纳自己和悦纳别人等许多重要的功能,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基础和基石。

2、影响心理健康发展水平的家庭因素(领会)

 家庭结构:所谓家庭结构,是指家

庭的外在形态特征,如家庭结构的完整性、兄弟姐妹的多少、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等。

 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交往关系,具体包括父亲与子女之间的交往、母亲与子女之间的交往。它是人生中形成的第一种人际关系,也是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它影响着孩子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在于和谐稳定的亲子关心。

 教养方式:指父母关于如何教育子

女的信念、情绪和行为构成的统一体,它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包括:父母的情绪、父母的行为、父母的信念。

3、家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应用)

从父母自我改变做起、身教重于言教、提供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自己成长、快乐比成功重要。

第二节 亲子沟通的态度与技巧

1、有效亲子沟通的基本态度(领会)尊重与信任、民主与平等、理解与关心。

2、了解孩子不良行为的目的(领会)心理学家认为孩子表现不良行为,是因为其追求价值感的导向错误,父母的任务在于帮助孩子用建设性的方法重新获得价值感,孩子不良行为通常有四种目的:获得注意、争取权力、报复和自暴自弃。除了这四种目的外,青少年的不良行为往往还有3个原因:寻求刺激、表现优越感、寻求同伴接纳。

3、积极倾听(应用)

积极倾听是指听孩子说话的时候,让他们明白父母已经理解他们所说的话,已经觉察到隐含他们话后面的感受,使孩子感觉到被了解、被接纳,从而能够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问题,协助他们建立一个解决问题的基础。这源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同感技术。

4、问题所有权(应用)

如何界定问题所有权?可以依据三项原则:

一、若孩子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属于孩子的问题;

二、若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但妨碍了父母的权利或职责,属于父母的问题;

三、若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且不妨碍父母,这时亲子关系没问题,皆大欢喜。

一个总的指导原则是:对于孩子的问题,父母需要积极倾听;对于父母的问题,父母可以表达自己的信息,让孩子了解他的行为对父母造成了困扰。

5、表达我的信息(应用)

如何表达我的信息呢?通常包括三部分:描述行为(只描述而不评价),指出行为的后果,说出对这个行为后果的感受。

第三节 鼓励与批评孩子的方法

1、鼓励与批评的作用(领会)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离不开批评与鼓励,鼓励与批评既是一种手段,又是一门艺术。鼓励是鼓舞的力量,促使孩子勇敢地向前走。批评是鞭策的力量,要求孩子正确地向前走。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鼓励,讨厌别人的批评。

2、鼓励与称赞的区别(领会)

称赞只是奖励的一种,着重于比较和竞争,孩子必须表现优异、有超群的成绩,才能得到称赞。而鼓励,则会不时地出现在孩子的任何进步和努力中。鼓励可以肯定孩子自我能力的发挥,而无须和别人比较。总之,称赞的话语专注在 的评价和优秀,教孩子和别人比较,只为个人所获而努力。而鼓励则重视内在的评价和贡献,鼓励型的父母能使他们的孩子接纳自己不够好的地方,对自己有信心并让他人知道他是有用的人。

3、鼓励的原则(应用)

真诚接纳孩子、着眼积极的一面、重视努力和进步、肯定个别能力、从自我鼓励做起

4、批评孩子的方法(应用)

批评孩子要注意方法、批评孩子要注意尺度、批评孩子要注意场合、批评孩子要陈述理由、批评孩子要避免重复。

5、订立适当的规范(应用)

称职的父母对孩子不仅有无条件的爱,也提供适当的保护与限制,并赋予适合其发展阶段的任务。

适当的教导、亲子协商订立原则、行为后果的处理、温和而坚定的态度、教育的一致性、适当的弹性。

第九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支持

第一节 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环境的关心

1、社会环境在心里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领会)

社会环境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社会是学校和家庭之外的大课堂,我们在这里学习和成长、耕耘和收获。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补充和延续,保持和强化这种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社会教育系统承担着优化社会心理环境,为个体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的任务。

2、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领会)

社会环境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时代性和社会性。社会生活事件影响心理健康、社会发展变化影响心理健康、社会整体氛围影响心理健康。

第二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优化

所谓社会环境的优化,就是指充分利用社会现有的条件,或者创造良好的必备条件以达到社会环境的最佳状态。(识记)

1、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的必要性(领会)

尽管家庭和学习啊偶是个体社会化的首要动因,但是我们每个人都置身于复杂多样的社会环境之中,这些环境对于塑造我们的人格和社会行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会环境包括很多方面,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社会环境仅仅局限于物理环境、硬件设施,但是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来说,物理环境固然重要,但更要的是有意义的、积极向上的心理环境。社会组织环境主要指社会各个机构、社会组织制度所形成的整体风气和氛围,各相关机构携手并肩所创造的环境。社会舆论也是大家所熟悉的,也是环境因素中非常关键的因素。通过积极地社会舆论宣传,培育和建设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2、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优化的方法与途径(应用)

保障前提,优化组织环境(政策支持,提供制度保障;社区宣传,各机构共同协作)

舆论引导,营造良好氛围(传统媒体、网络舆论)

3、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优化的前景展望(领会)

(1)媒体作用的适度发挥

首先,从内容上,可以有意识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的内容。其次,从程度上,一些虚假的或虚张声势的信息以及过度描述的信息都有可能在无意中对公众产生重大影响,从而产生严重的后果。最后,从方向看,媒体应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清楚这些舆论对民众产生的后续影响。

(2)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化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也逐渐认识到了信息化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认识到信息化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需要,以及信息化社会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冲击问题,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整合的要求。(3)“三位一体”模式的构建和协调 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

第三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网络

在具体实施预防的过程中,要遵循“三早”原则:早进行、早准备、早干预。

1、传统心理卫生的三级预防(领会)传统的心理卫生三级预防包括:初级预防:向人们提供心理卫生的知识,以防止和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二级预防:尽早发现心理疾病患者,并提供心理和医学的干预;三级预防:防止住院病人的心理异常转为慢性,使他们尽快回到社会生活中去。

2、学校组织体系的三级预防(领会)心理社团学生和社会工作者或心理系学生、学生辅导员与班主任、心理咨询中心专兼职老师共同组成的心理健康的三级预防网络。

3、心理教育对象的三级预防(领会)初级预防对象:是针对一般学生和适应困难学生进行一般辅导;

二级预防对象:针对濒临偏差行为边缘的学生进行较为专业的辅导咨询;

三级预防对象:针对偏差行为和严重品行困难学生进行专业的矫正咨询和身心

康复。

第十章 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

第一节 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涵义与价值

1、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涵义(识记)狭义的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是指对个体心理发展变化特点、心理测验结果、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纪录等材料的集中保存,这些资料按照一定的程序排列,组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体系,如实反映学生的心理面貌。

2、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的原则(领会)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的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一般遵循七条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教育性原则、保密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

3、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的价值(领会)可以为学校的科学管理提供宏观的决策依据;有利于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及科学研究水平。为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动态的监测手段。

第二节 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资料搜集

1、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资料的种类(识记)团体资料和个人资料、专项资料和综合资料、量化资料和非量化资料。

2、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资料的搜集方法(领会)

主要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心理测验法。(1)观察法

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观察学生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表现,对所观察的事实加以纪录和客观的解释,以了解学生心理和行为特征的一种方法。

为使观察法所获得的资料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在运用观察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执行观察的人要经过专门的训练;观察应有明确的目的;不要以任何方式干扰观察对象的行为;应建立特殊的观察代码;在记录观察结果时,应注意记录行为出现的情境。(2)访谈法

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搜集对方有关心理和行为特征等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

按访谈内容和过程有无统一的设计要求,分为:结构访谈和非结构访谈; 按访谈时是否借助一定得中介物,分为: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

按访谈对象的特点,分为:一般访谈和特殊访谈。(3)问卷法

是研究者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搜集研究对象有关心理和行为特征等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

按问卷中提出的问题的结构程度可以将问卷划分为:结构化问卷和非结构化问卷;

按问卷传递的方式分为:发送问卷、访问问卷和邮寄问卷。(4)作品分析法

是研究者借助学校的各种评定和记录以及学生的作品,来搜集研究对象有关心理和行为特征等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5)心理测验法

是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中最主要和最

为常用的方法,其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测验量变进行施测。

第三节 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

1、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内容

是指能从中揭示或了解到得有关学生心理状况、心理特点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过程、效果等方面的资料。一般包括:学生本身的有关资料(学生综合资料、心理测评资料、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关资料。

2、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程序(应用)统计及结果解释、提出教育对策与建议、撰写测评报告、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

第四节 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使用与管理

1、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使用原则(领会)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使用应严格控制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手中,使用应遵循保密性原则,要研究并确定档案保密类别和保密等级。只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才有权建立和处理,如一定要知道学生个案内容,专业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个案重新加工、重新编制,这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有效保证。

2、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使用的形式(领会)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资料来源主要有测验资料和非测验资料。对资料的处理方式有机械的和非机械的两种方式。

3、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使用的策略(领会)首先,根据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反映出来的不同年级学生的能力、人格、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特点来进行分班、分组,选拔学生干部,制定教学计划,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而提高教育效益。其次,根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中所提出的教育培养建议,积极地有针对性地做好个别辅导工作。

最后,根据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工作。

4、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管理(领会)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室;建立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管理制度;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

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 第一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制

1、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的模式(领会)目前在学校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主要有五种模式:

教研组模式、教科室模式、德育管理模式、班主任工作模式、独立模式、全面渗透模式

2、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领会)校长室、教导处、政教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家长(社区)委员会

第二节 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设立

1、心理健康教育室的设置(应用)心理健康教育室的设置应选择明亮、舒适、安静、隔音和稍具隐蔽性的地方。设备的购置要视学校的经济状况和教育室的面积大小,不过一般最基本的设备是应具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室内的布局对整个心里咨询与辅导的气氛协调是有影响的,布局整齐、协调则有助于提高教育效果。心理健康教育室的开放时间可视人员数量和经费情况实行定期和不定期开放,全天开放和择时开放。

2、心理健康教育室的管理(领会)心理健康教育室的投入与经费:是一个服务机构,非经营性的赢利机构,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来支持和保障它的运行。

心理健康教育室的收费:对学生是免费的;家长、一般社会其他人员,收取一定的费用。

3、心理健康教育室的组成与职能(领会)心理咨询室:接待咨询;心理测量室:进行各种心理测量;心理阅览室:提供心理资料的阅读;心理松弛室:心理放松和调整训练;心理活动室:小组咨询与辅导而设置的心理活动场所。

第三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绩效评估

1、心理健康教育绩效评估的涵义(识记)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和目标,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搜集信息、资料分析和整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完善和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2、心理健康教育绩效评估的功能(识记)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改进功能、研究功能、管理功能。

3、心理健康教育绩效评估的原则与过程(领会)(1)原则

客观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发展性原则(2)过程

建立评估组织、确定评估目标、设计评估指标体系、搜集评估信息(听取汇报、查阅材料、实地考察、座谈讨论、问卷调查、考查测验)、整理评估信息、形成与利用评估结果

4、心理健康教育绩效评估的内容(应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评估、活动场地与设施评估、档案材料评估、课程评估、组织管理评估。

第十二章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

第一节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与任务

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职责(识记)为学校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教师和家长服务

2、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任务(识记)围绕着服务于学校、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师和家长,它涉及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但核心仍然是学生心理的发展、心理健康的维护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第二节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人格特征(领会)

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依赖于教育者优秀的人格特征,而不仅仅是教育者个人的知识和技巧,人格比技术更重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具备8项人格特征:爱心、热情、耐心、宽容、敏锐、乐观、幽默、负责。

2、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技能(领会)

专业素质是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前提和条件,没有必要的专业技能,是很难保持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的。从广义上说:专业技能包括:心理测评的技能、设计并实施团体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技能、设计并实施个别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技能、心理治疗与行为矫正的技能。从狭义上说:专业技能指:

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技能。

3、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作用(领会)

首先,对心理心里健康教育工作加以保护,保证其按照规律和要求运作;其次,可以调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部的各种意见,消除彼此间的争议。第三,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供必要的保护。第四、可以为当事的来访者提供保护自己的法律依据。

第三节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培养

1、美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培养(识记)

资格与学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接受研究生以上学历教育。

培养模式:一是科学家—实践者模式,二是应用职业心理学家,三是科学家—学术型模式,一般而言,第一、三类模式训练的学生,最终获得的学位是哲学博士学位,他们一般从事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工作,通过第二类模式的学生,最终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从事心理咨询等临床实务工作。

2、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培养(领会)

教育部门心理健康教育的在职培训;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才培养;社会机构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培训。

第四节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自我成长

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自我成长的意义(领会)

几乎初学心理辅导与健康教育的人,都认为学习中最重要的是掌握某些特别的新技术或更高明的方法。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个人的自身成长。只有自己是一个体验着成长并具有成长功能的人,才可能接受别人的成长,才可能体会到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内在需求,也才可能真正促进他人的成长。

2、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自我成长的重要课题(应用)

澄清个人的生命哲学观;探讨对重大生活问题的态度;解决个人生活中的“未完成事件”;高度的自我觉察能力;提升专业伦理水平。

3、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自我成长的主要途径(应用)

通过培训促进个人成长;通过建立归属感促进成长;通过研究促进个人成长;通过辅导实践自我探索;通过成长小组成长;督导与继续培训;自己接受心理辅导。

第二篇:2012年3月《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学习笔记1

第一章 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

1、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识记)

2、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识记)

保持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必须符正常、2、自我意识正确、3、人际关系和谐、4、生活平衡积极、5、社会适应良好、6、情绪乐观向上、7、人格统一完整、8、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标准是对心理健康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是以上各因素相互制约具有层级结构的整体,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第二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与目医疗情境中进行。

就时间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出现问题前进行预防性培养,心理辅导伴随整个教育过程,心理咨询是有来访者有问题后进行的求助,心理治疗师患者患病后求医治。就解决问题的深度而言: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只是处理一般情境中的问题即表层性问题,心理治疗则要深入人格结构的深层,即无意识育的美育,就会带有明显的不足和缺陷。就人的美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就是美的基础和条件。

1、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领会)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确立的依据:第一体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精神;第二促进个性的充分和谐发展;第三立足当前又面向未来;第四兼顾社会和个人需求。

合三项原则:

一、心理活动与客观环境的同一性原则;

二、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原则;

三、个性特征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一、心理健康标准制定的难处和制定的依据

1、心理健康标准制定的困难:(1)、心理健康是相对的,制定绝对的健康标准很难;(2)、对心理健康与否的判别还受社会环境、文化习俗、宗教信仰、意识形态、民族特点等的影响;(3)、心理健康标准是多学科共同关心和研究重要课题,它涉及到各相关学科研究所依据的技术和范围,分歧较大;(4)、制定需要通过大规模的人群调查(5)、标准的制定基础是对人类心理活动规律的正确认识和科学的分类,而这些尚在不断探索和研究之中。

2、心理健康标准制定的依据(识记)五个视角

统计常模 根据统计学的正态分布曲线,可认为处于总体平均标准范围内者为心理正常,偏离这一范围者就是异常。

社会规范 以社会规范作为心理健康状况的标准,并以此判断一个人的行为和心理是否异常。

生活适应 以生活适应作为判断人们心理正常与否的标准,是以个体是否表现出与生活环境及需要相一致的情感、言语、思维、行为等依据的。

临床诊断

以本人或他人是否观察或检测到某些心理疾病的症状和致病因素,来判断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主观经验 以个人的主观经验或感受来判断其心理健康状况。

二、1、西方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代表性观点: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和密特曼所提出的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影响深远;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大师罗杰斯认为心理健康标准12条。

2、我国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代表性观点(领会)

(1)中国儒家文化的心理健康观:佐斌1994年研究归纳为六个方面(1)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2)适当约束自己的言行(3)保持情绪的平衡与稳定(4)正确认识周围环境(5)保有积极的生活态度(6)完善自我的发展目标。

(2)我国现代学者的心理健康观:著名学者黄坚厚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影响广泛:它们是乐于工作、乐于交往、接纳自己、适应社会。

3、心理健康标准的科学界定(应用)

心理健康表述为:(1)智力正常是基础,(2)关系协调是关键,(关系协调分为四种关系:人-己关系、人-人关系、人-事关系、人-物关系)(3)情绪状态是表现,(4)人格完善是结果。内在的层级结构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

1、智力水平1 标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识记)准确科学的反映了我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

2、心理健康教育与相邻概念的关系(领会)

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人际关系,学校辅导人员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和服务,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认识环境,根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活目标,使其能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在学习、工作机人际关系等方面,调整自己的行为,增强社会适应,做出明智的抉择,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心理咨询:咨询者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与技能,通过语言、文字和其他信息传递方式,给来访者以帮助。启发和教育,以维护和增进其身心健康,促进其人格完善和潜能发挥的过程。

心理治疗:指在良好的治疗关系的基础上由进过专门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患者进行帮助,以消除或缓解患者的心理问题或障碍,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

心理健康与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相似之处:它们都是从心理上帮助人、教育人的过程;常采用相一致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工作范围常是相似的;在强调帮助来访者成长和改变方面是相似的;都注重建立助人者和求助者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认为这是帮助求助者改变和成长的条件。

心理健康与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不同之处:

就工作对象和工作者而言:心理健康、心理辅导的对象是正常的学生,心理咨询的对象是某些适应和发展方面有心理困扰或轻、中度心理障碍的正常人,心理治疗的对象是指患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的人;就功能而言: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重在突出工作的主动性、超前性,也即重发展和预防,心理咨询与治疗相对来说工作具有被动性与滞后性,心理咨询重在预防与矫治,心理治疗重在矫治与重建;

就内容而言: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在认知和行动上做文章,心理辅导注重资料的提供与获得,心理咨询与治疗侧重于当事人的情感活动以及人格的重建与发展。

就工作方式而言: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多在非医疗情境(学校、有关教育机构)中进行,心理咨询多在非医疗情境中进行,心理治疗多在层面问题,心理咨询介于两者之间,即解决通往深层的中层面问题,也关涉表层与深层的问题。就工作模式而言:心理治疗是医学模式,心理咨询是教育和发展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是教育模式。

就工作任务而言: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心理治疗是解决某一局部问题,心理咨询整合局部与整体的问题。

就实施过程而言: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工作是主动的,心理治疗肯定是被动的,心理咨询工作可以是主动的,也可以是被动的。

就运作模式而言: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室一种义务工作,是非经营性的,心理治疗是经营性的,心理咨询可以是非经营性的,也可以是经营性的。

1、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促进措施(领会)

(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能力

(2)突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有利于减轻学习负担、有利于实施创新教育(3)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 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社会局面安定和谐

2、心理健康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作用(领会)

基础与中介作用、操作与动力作用、激励与增效作用

3、心理健康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应用)

(1)心理健康与德育

不同点:理论基础不同、学生观不同、目标侧重不同、工作内容不同、工作原则不同、方法手段不同。相同点:都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工作对象都是正在成长发展的学生,根本目的都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2)心理健康与智育

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智育的科学化和效率的提高。只有科学的即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智育活动,才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积极作用。

(3)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

体育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奠定了必要的生理和体能基础,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的身体健康获得了必要的条件。体育的目的在于增进体质,促进健康。在具体的过程中,也可以锻炼人的毅力、塑造人的性格。

(4)心理健康教育与美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是美育的基础,美育应该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没有心理健康教

心理健康的目标可以分为基础目标、基本目标和终极目标三个层次。心理健康的基础目标是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由于心理疾病的产生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实现。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识记)

心理健康的具体目标包括: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与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领会)

面对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向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补救性和矫治性的心理咨询与辅导。

面对教师和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而间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3、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识记)教育性原则:是指教育者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积极中肯的分析,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全体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所有学生,全体学生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和参与者,学校的一切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设施、计划、组织活动,都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需要和普遍存在的问题。

差异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形似多样、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主题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所有工作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同时要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实在的体现,把教师的科学教育与辅导和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真正有机结合起来。主体性原则集中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特征。

整体性原则:是指在心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指导教育工作,注意学生心理活动的有机联系和整体性,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作全面考察和系统分析,防止和克服教育工作中的片面

性。

发展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以发展的观点来对待学生,要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发展为重点,促进全体学生获得最大程度发展。

活动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重视通过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保密性原则:是指在心里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有责任对学生的个人情况以及谈话内容等予以保密,学生的名誉和隐私权应受到道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护。保密性原则是心理健康教育极其重要的原则,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和建立相互信任的心理基础,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格及隐私权的最大尊重。理论研究;

4、加强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建设;

5、编撰出版了一大批心理健康教育的读物。

四、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问题:

1、思想观念上重视不够;

2、不同地区差异较大;

3、专业化队伍尚待建立;

4、理论指导力尚显不足;

5、实际操作规范化不高。

五、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展望:

1、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化;

2、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化;

3、心理健康教育的科技化;

4、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

5、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国化。

第四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自我意思、学生的学习;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促进师生的自由交往;采取民主的教育态度,促进自身的教育行为;了解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2、同伴关系的教育与辅导措施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促进同伴之间的互动;了解学生同伴关系的现状,公正及时地处理同伴之间的冲突;建立班级活动的规则,重视和利用非正式团体;创设积极向上的班风,促进良好的同伴关系;提高人际认识水平,调整交往认知结构;学习社会交往技能,主动参与交往活动。

3、亲子关系的教育与辅导措施 亲子关系的教育与辅导就是教育青少年学生更多地理解父母、尊重态;冷静处理“怯场”。

1、情绪教育与辅导

情绪辅导又称情感教育,是指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认识、接纳和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识别他人的情绪并能有效地沟通,掌握疏导不良情绪的适当渠道和方式,防止和克服消极、冲突的情感,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的一种教育活动。(识记)情绪辅导主要包括:情绪认识、情绪识别、情绪沟通、情绪控制、情绪熏陶。

2、休闲教育与辅导

休闲辅导是指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休闲观念和态度,获得必备的休闲知识与技能,学会选择安排第三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一、兴起受益于心理卫生、心理测量和职业指导的发展和推动

1、心理卫生的推动(领会)当代心理卫生运动是从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精神病及患者开始的。1793年法国著名的精神科医生皮内尔在担任巴黎比萨托精神病院院长是,把医院中所禁闭、封锁的精神病患者全部解放,病给予人道主义的治疗和待遇。皮内尔也因此成为现代心理卫生最著名的倡导者。

对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做出直接贡献的先驱者当属美国人比尔斯。

2、心理测量运动的影响(领会)比奈的贡献在于使用心理测量解决实际问题的想法得以变成现实,因而成为现代心理测量的先驱者。

3、职业辅导运动的贡献(领会)在早期的职业辅导运动中,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是帕森斯。帕森斯强调职业辅导包括职业的方向定位、个人的分析和咨询服务三个方面。帕森斯的理论,对今天的职业辅导乃至心理咨询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他所创立的波士顿职业局,成为现代心理辅导诞生的标志,其个人也被誉为“心理辅导之父”。维特默还创立了第一个弱智儿童的临床心理教育学校,并与同年创办了第一本临床心理学杂志。由于维特默在这方面的贡献,他被人誉为“美国学校心理学之父”。

二、西方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专家队伍和政府投入;

2、人才培养与资格要求;

3、服务领域与任务;

4、专业组织机构与学术期刊

三、西方心理健康教育的趋势:

1、教育工作者资格认定的职业化。高学历化取向;2教育内容的综合化、途径的多样化与整合化取向;

3、教育工作者培养的专业化、实践化与研究化取向;

4、心理健康教育的全球化与本土化取向。

第二节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一、兴起: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起也是起源于心理卫生运动和职业辅导运动。

二、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历程:

三、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成就:发展是在政府辅导下、自上而下地进行的;成就5个方面:

1、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领导;

2、各地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3、注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2 人际关系、学习考试、生活与职业等方面的内容,以促进青少年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的进取心态、良好的生活适用和合理的职业规划,从而保证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一、自我认识的教育与辅导是训练个体对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进行正确的认识,培育和发展个体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和良好的自我概念。(识记)

二、自我意识的教育与辅导的措施(领会)

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

三、自我接纳的教育与辅导

所谓自我接纳,就是对自己的本来面目抱认可、肯定的态度。是否接纳自己是能否发展健康的自我体验的关键和核心。

具体措施(领会)

1、自尊心的培养(1、教会学生学会自尊自重、2、教师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2、自信心的培养(1、给予学生积极评价、2、因材施教发掘潜能、3、自我竞赛获得自信、4、创造机会发挥特长、5、集体评说相互尊重)

四、自我完善教育与辅导

所谓自我完善即自我教育,是相对于被教育而存在的。它是指学生在实现自己的理想或目标的过程中,有意识的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自我完善的教育与辅导,是指教育学生如何确立现实的有价值的自我目标及适当的志向水平,引导学生合理掌握时间,妥当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追求自我价值和理想的实现,同事引导学生自觉控制自我,学会处理自我意识问题上的困扰,努力改善自我。

自我完善的教育与辅导措施(领会):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自我设定与自我激励、自我监督与自我控制、自我体验与自我强化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之间的关系,它是交往双方彼此心理上的依恋与心理距离的一种反映,实质上是交往双方的需求在交往过程中是否得到满足以及满足程度的体现。

1、师生关系的教育与辅导措施 更新教育观念,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注重师生互动,关注每一个

父母,并帮助他们有效地与父母沟通;同事也使父母更好地理解孩子,满足孩子的合理需要,正确处理代沟的问题,以形成和谐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问题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父母的教养态度和子女的心理需求之间的冲突,在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阶段表现的尤为突出。主要措施:(领会)父母学会理解和尊重孩子、子女学会理解和尊重父母。

4、异性关系的教育与辅导

教师和家长应在了解青少年性意识发展的基础上,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异性交往的原则,并教育他们学会以正确的方式方法与异性同学大方相处。(识记)

青少年学生的异性交往教育(领会)

正确认识青少年的异性交往;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自然、适度原则);青少年异性交往的方法(克服羞怯、真是坦诚、留有余地);引导学生区分友谊与爱情。第三节 学习问题的教育与辅导

1、学习动机的教育与辅导

所谓学习动机的教育与辅导,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成就动机进行心理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认识成就动机对学习的重要作用,进而树立恰当的抱负水平。(识记)

具体策略:(领会)阐述知识的意义与价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成就动机;进行归因训练,促使学生努力学习。

2、学习策略的教育与辅导

学习策略的教育与辅导就是要教会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使他们学会学习。(识记)具体措施:(领会)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组织策略(列提纲、做示意图、利用表格)、精细加工策略(记忆术、做笔记、联系生活实际、利用背景知识))、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知识、元认知控制)、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统筹安排学习时间、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灵活利用零碎时间)、努力管理策略(情绪管理、动机控制、环境管理)。

3、考试焦虑的教育与辅导

考试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现象,考生在考试期间紧张、不安、担心、忧虑、恐惧等情绪反应,都可称之为考试焦虑。(了解)主要措施:(领会)

端正应试动机,减轻心理负担;做好充分准备,形成良好的应试状

有益的休闲活动方式,拥有充实而丰富的休闲生活,发展自己的才能与个性的一种教育活动。(识记)休闲辅导的措施:认识休闲的功能、学会休闲的选择、懂得休闲的伦理。

3、职业教育与辅导

职业辅导是根据个人的能力、兴趣、价值观等个性特点,结合国家需要和有关职业信息,帮助个体选择恰当的职业,以便为今后的升学就业做好准备。(识记)

第五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形式,它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它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探讨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与相关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即涉及如何进行课程设计、课程组织或实施、如何进行课程评价以提高课程的质量等问题。(识记)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征(领会)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最本质特征是“人本化”,即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提供不同的学习经验,协助学生发展其价值观、责任感、知识和能力,以此陶冶其健全人格。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属于人本主义的课程类型。

从教育目标看:要让学生变得健康、快乐、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从教育内容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解决成长中的问题; 从教学方法看:重在引导学生参与;

从教学关系看:重视师生之间的平等真诚、理解尊重、信任合作; 从教育效果看:强调“三重”:重参与、重过程、重转变。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原则(领会)

以团体教育、团体训练等主要方式来开展各项有关的教育教学活动。要坚持:发展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全体性原则、体验性原则、相容性原则。

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的意义(领会)

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优化课程的结构;有利于完善课程的功能;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第二节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类型 从课程结构形式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划分为两大类:独立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其中独立型健康教育课程又分为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心

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课程三类;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又可以分为学科课程中的融合、活动课程中的融合和环境课程中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是传授较为系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基础知识的一种课程形式,它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课程体系的基础部分。认知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讲授法、阅读和讲故事、艺术欣赏、参观访问)

操作法:通过学生的言语和动作的操作活动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叙事法、测验法、游戏法、作业法、演讲法)

集体讨论法:对某一专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述自己的意见,进行研讨的一种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之父”。心理咨询则源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创立的“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并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一词交替使用。

狭义:心理咨询与辅导室一个专业化的助人自助的过程。它是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员应用心理学的原理及技术和方法,帮助来访者了解自己,引导他适应环境,与人建分为搜集资料式会谈、诊断式会谈、治疗式会谈;一般会谈提纲涉及:开始、促进、深入、结束四个阶段。

会谈中的提问技术:提问有两种方式: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在双方信任关系尚未建立之前,咨询员宜多采用开放式提问;提问既要注意时间、场合、气氛,更要关注来访者的表情、动作,尊重和保护

1、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的性质(领会)

知识性: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是以课堂教学的形式来进行的,它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给学生必需掌握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的知识。基础性: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传授给学生的是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教育最基础的知识。区别于专业心理学

问题逻辑性: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的内容选择和编排应遵循问题逻辑性。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 心理健康的活动课程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生主体性的活动项目和方式,使学生心理品质受到实际锻炼,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一种课程形式。(识记)

1、心理健康活动课程的性质(领会)

活动性、系统性、主体性、互动性 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课程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关于心理发展方面的非公开性教育经验的一种课程形式。

1、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课程的特点(领会)

全局性、导向性、陶冶性、规范性 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指在学校常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传递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注重挖掘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中的内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并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认知和技能、情意特质和人格素养,从而完善心理机能的一种课程形式。(识记)

1、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领会)

整合性、潜隐性、依附性、融合性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的目标:在于促使学生认识自身的心理,实现对自己心理的“认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目标:着眼于心理品质的“训练”;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课程的目标:着眼于心理品质的“陶冶”;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侧重于与某种学科的学习及某种形式的活动相关心理品质的认识与训练。(识记)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结构主要包括五个基本要素:认知经验要素、意志品质要素、情感经验要素、社会经验要素、生活经验要素。(识记)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组织方式: 逻辑式组织:采用螺旋式上升的形式来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心理式组织:以学生为本位,注重学生的兴趣与需求。

一般来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育内容应采取折衷式组织。

4、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领会)辩论式讨论、配对式讨论、脑力激荡法)

角色扮演法:扮演或模仿一些角色,部分场景,使学生以角色的身份,充分表露自己或角色的人格、情感、人际关系、内心冲突等心理问题,进而起到增进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发展心理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哑剧表演、角色互换法、镜像法、空椅子表演、小品表演)

行为改变法:通过奖惩等手段来建立和消除某些不良行为(示范学习、行为训练)

5、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应用)

(1)一般而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是按照课时一节一节地进行的。对于每一节课的进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课程的引入、课程的开展、分组讨论、课程的升华、课程的延伸。

(2)心理课程的评价体系是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顺利实施的支持系统之一。课程评价集中在三个方面:课程起始评价、课程实施过程评价、课程实施结果评价。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案设计(应用)

确立主题名称、确定主题的教学目标、确定课时和教学场地、选择教学活动方式、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拟定教学活动程序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组织(应用)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组织是指为完成特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任务,师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课不同于传统的学科教学,它的教学过程应体现出自身明显的特点:强调学生的自我探索。

学校教育要交给学生三方面的知识:关于自然的、关于社会的、关于自己的。(前两项在其他学科教学中体现和落实,第三项很少体现,心理健康教育课就是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在探索中逐渐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并解决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困惑和问题。)

课前准备:了解学生、建立关系、确立教学专题;

课程导入:热身法、发问法、案例或故事导入法、自我测试法、开门见山法、引导回忆法;

课程开展:引导、反馈、面质、明朗、连接;

课程结束:回顾与反省、计划与展望、祝福与道别。

第六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咨询辅导

1、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涵义

心理治疗的开山鼻祖是弗洛伊德。心理辅导源于20世纪初帕森斯的职业指导运动,他所创立的波士顿职业局,成为现代心理辅导诞生的标志,其个人也被誉为“心理辅导

立和谐关系,发挥长处,成为一个内心平和、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识记)

广义:心理咨询与辅导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访者在咨询过程学会了面对难题以及解决难题的基本原则,进而能够积极,均衡地发展自己的人生。

2、心理咨询的种类与形式(识记)直接咨询与间接咨询(对象)、个别咨询与小组或团体咨询(来访者的人数)、门诊咨询、信函咨询、现场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提供的场所和媒介)

3、心理咨询的过程与环节(领会)信息收集阶段(了解来访者的基本情况、来访者的社会文化背景、来访者的心理困扰)、分析诊断阶段、目标确立阶段、方案探讨阶段、行动实施阶段、结束阶段

4、心理咨询关系的确立(应用)心理咨询员主动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有利于来访者的成长与改变。良好的咨询关系式咨询员与来访者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接纳、相互信任、携手共进的关系。这种良好的咨询关系的形成与发展,要求咨询员自始至终具有较强的、内化在观念和态度中的专业能力。

这些专业能力包括:

同感:指咨询员放弃自己的立场,从来访者的角度设身处地体验和感觉;

尊重:体现了咨询员对人所持有的根本观念和态度,也是咨询员与来访者能否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的核心与关键;

真诚:指咨询员表里一致,人格和谐统一,真心诚意地对待来访者; 积极关注: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员应将注意力聚焦在来访者身上,关注来访者所表现出的微小的变化与改变,无条件地给予支持与鼓励,以提供温暖、安全的心理环境,使来访者感到被重视,逐渐积聚起成长与改变所需要的心理能量,从而催化心理咨询进程。

一、问题及评估

心理评估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来评估人的心理状态、心理差异以及行为表现,并确定其性质和程度。

问题的基本类型:智能评估、行为评估、人格评估(识记)

评估的一般过程:第一阶段:预约并进行初次会谈,第二阶段:对来访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第三阶段:在咨询过程中和咨询结束时进行评估。(识记)问题评估的方法:观察法、测验法、访谈法、调查法,常用的方法:会谈、心理测量。

二、会谈评估(应用)

会谈是通过谈话搜集有关资料的方法。

设计会谈提纲:会谈根据咨询进程以及评估目的的不同,主要可以划

来访者的个人隐私权,所以咨询员要有理、有利、有节地使用提问技术。

三、测验评估

(一)、使用心理测验的意义(应用)

1、心理测验可以帮助咨询员界定来访者的基本情况和主要问题;

2、心理测验有助于咨询员提出具体的、符合来访者情况的咨询目标和咨询计划;

3、心理测验有助于咨询员判断是否需要把来访者转介到其他机构;

4、心理测验有助于咨询员及时了解和调控咨询过程,并检验咨询的有效性。

(二)、在心理咨询中最常用的测验是:智力测验、人格测验。

(三)、使用测验的注意事项(应用)

防止心理测验滥用、合理解释测验结果、测量工具和测验材料的保密问题。

心理咨询中常用的干预技术主要分为三大类:情感干预技术、行为干预技术、认知干预技术。

1、情感干预技术(应用)

运用情感干预技术帮助来访者疏通情感通路。情感干预的方法主要有:情感表达技术、情感辨析技术、情感整合技术。

情感表达技术:是指在心里咨询中,咨询员通过积极关注、倾听和回应,促使来访者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方式宣泄和表达被否定、被压抑的情绪及情感的方法。

情感辨析技术:指咨询员启发或激发起当事人的自我觉察后,使当事人辨析自己的情感状态,深入探索和澄清情感来源、挣扎及矛盾的方法。

情感整合技术:指咨询员帮助来访者整合内心各种情感、处理好自我与外界环境的关系的方法。

2、行为干预技术(应用)

行为干预技术可归为三类:一是提高行为发生率的技术,二是降低行为发生率的技术,三是培养良好行为的技术。

提高行为发生率的技术包括(强化、行为契约、代币系统);降低行为发生率的技术(消退、隔离、反应代价、矫枉过正);培养良好行为的技术(塑造、渐隐、连锁)

3、认知干预技术(应用)

认知干预技术是指咨询员对来访者的不合理的思维、不正确的假设以及认知歪曲所采取的一系列治疗和改变的方法。

认知改变技术(去灾难法、再归因法、排除自我中心法、理解特殊意义法、质疑绝对化法)

自我管理技术(家庭作业、活动规划表、渐进性作业)

个别咨询也称为“一对一”式的咨询,适于较深入的探讨来访者个人化的问题,提供深层而持久的心理援助。

团体咨询是对有相似需求的人的小组提供短期咨询,适于小组成员共同探讨预防性、发展性和治疗性的话题,学习人际互动,感受同伴支持,以发展出良好的成长与适应能力。

团体咨询也称小组咨询,是在团体情景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具体就是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员带领小组,在保密的原则下营造一种安全、支持的环境,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不断观察、学习和体验,主动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努力学习新的学习态度和行为方式,发展良好生活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识记)

团体咨询与团体活动的特点:团体咨询是一种保密的助人关系,鼓励组员关注发展性、预防性和治疗性的课题。团体活动则是运用教育性、信息性和问题解决过程中组织一系列的活动。

共同点:

1、都是要帮助学生学习关心体贴他人的行为、问题解决的技能,以及很多合作和亲社会的品质。

2、咨询员要把自己的经验投入到重组教育过程中,以促进学生人格发展。

不同点:团体咨询是一种专业助人活动,团体活动则偏重于教育性,以提供信息和解决问题为主。具体不同:

1、人数不同(咨询6-8,年幼限制在5人以下)

2、内容不同

3、咨询者角色不同(咨询中即使领导者又是小组成员,活动中咨询者扮演了教师的角色)

4、依靠的力量不同(咨询依靠全体成员,活动依靠咨询员)

5、原理不同

6、所用方法不同

7、方式不同

8、效益不同

9、对咨询者的要求不同;

1、团体咨询与活动的功能(识记)教育的功能、发展的功能、预防的功能、治疗的功能

2、团体咨询的作用机制(领会): 在良好的氛围中获得归属感、集体环境给人以希望、集体给人自我表达和宣泄的机会、了解组员间的共性,增加信心、组员间可相互交流和学习、通过帮助他人以帮助自己。

3、团体咨询的主要技术(领会)(1)入组前的准备工作

确定小组的性质与目标,设计活动计划,确定小组规模,筛选组员,规定活动场地、时间及频率,准备必要的资料和教具,组长的知识、能力的准备,团体咨询效果的评估。

首要的准备就是确定团体的性质和目标。一般分为三类团体:发展性团体、预防性团体、治疗性团体。(2)小组成员间的同质性

为确保小组咨询效果,尤其是初学者做组长,考虑组员的同质性是非常必要的。

(3)小组的构成与活动规律 小组的人数、封闭与开放、活动频率与时间、场所的要求(4)团体咨询的一般方法 团体讨论、角色扮演法、行为训练、心理剧、4、团体咨询的活动设计:团体咨询的运行过程、团体咨询组织者的作用、团体咨询中常见的问题; 团体咨询的运行过程(领会)任何一个团体咨询都会经历从启动、过渡、成熟到结束的发展过程。在整个咨询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是4 连续的、相互影响的。

准备阶段:指团体建立之初的起始阶段,通常是整个小组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小组发展中比较困难和具有挑战性的时期。

实施阶段:小组成员积极投身于小组活动中,试图找到自己在他人眼中和在团体中的位臵。

结束阶段:是团体咨询过程的最后阶段,也是总结团体成效和处理离别情绪的不容轻视的阶段。

团体咨询组织者的作用(领会)组长的基本职责(注意调动全体成员的参与积极性、适度参与引导、提供恰当的解释、创造接纳融洽的气氛)、组长的人数及要求(一般团体由组长1人担任,人数过多可以设一名副组长)

咨询组长常犯的错误(事无巨细,包办代替;权威自居,说教过多;过渡自我开放,角色混淆)

团体咨询中的常见问题(应用)在团体咨询过程中,小组成员身上会出现一些常见的行为问题。主要有:沉默行为、支配行为、审讯行为、依赖行为、顺从行为。这些行为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团体的发展,干扰当事人和其他成员的进步。第七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 第一节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的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与技术,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活动的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和发展。

1、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领会)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途径。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有机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主要有: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实施潜能开发、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锻炼人际交往的能力、塑造乐观开朗的性格。

2、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领会)

要遵循以下原则:主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差异性原则(等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原则)、灵活性原则、愉悦性原则、激励性原则。

3、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领会)

全体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科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第二节 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科渗透的实施

1、社会学科(包括语文、历史、地理、思想品德、政治等)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领会)以语文教学为例:通过剖析课文主题队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分析人物命运的描写和一些细节描写来揭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通过作文、日记等作业的批改队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自然学科(包括数学、物理、生物、化学、生理卫生、自然常识

等)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领会)

以物理教学为例:在教材内容中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通过课堂教学过程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3、艺体学科(包括音乐、美术、体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领会)

以音乐可为例:适当整合教学目标;创设参与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实践;准确把握渗透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科渗透的保障:提升学科教师的专业能力;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1、提升学科教师的专业能力(领会)

树立现代课程与教学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情感沟通为桥梁,以真诚、尊重、理解的态度与学生交往,建立起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掌握必备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首先,要挖掘教材中心里健康教育因素,其次,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第三,恰当运用心理咨询技能);运用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2、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领会)

课堂心理气氛是班集体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气氛,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一般认为,课堂心理气氛主要受到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教学的时空环境三个因素的影响。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管理者,教师的教风的优劣是课堂气氛的决定因素;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学风的好坏是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在通常情况下,课堂心理气氛可以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对抗的三种类型。

3、课堂心理气氛的营造策略(应用):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包括创设和调控两层含义

评估策略:准确评估课堂心理气氛是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的前提和基础。评估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心理测量法。

期待策略: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期待的自我实现预言效应是确实存在的。每个学生都希望看到老师公平对待和赏识,也特别希望老师多关注自己;

情感策略: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在理智与情感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教师就必须增加情感投入,给只是、信息附加情感色彩,实施参与式和体验性教学,以教师自身的情感体验营造良好的气氛;

威信策略: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信息策略:教师所传递的信息也是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交往策略:课堂教学中,围绕教学活动形成了师生、学生之间的多向度的交往。教师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多向交往,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维持策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心理状态反映了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稳定的状况与水平,是直接影响其学习效率和课堂心理气

氛的重要条件。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激发,更要重视这种状态的维持。

积极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不仅仅是学生,也包括教师;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领会)职业因素:教师教书育人,责任重大,有外在的期望压力,有内在角色冲突;期望与现实的差距及职业成就的迟效性;

社会因素:社会发展使当今教师面临更多的选择;

学校因素:学校的管理策略与组织气氛、竞争与激励、学生的行为与教师的教学环境;人际关系; 个人因素:如遗传、人格特征、意志品质、成长经历以及自我认识与调节的能力等;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应用)(1)优化社会环境,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增强教师的职业满意度 首先,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其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重塑教师形象,最后,搞好教师的职前和在职培训,提高教师心理承受能力。

(2)完善学校管理,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开展健康有益的休闲活动 首先,学校要努力创造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其次,学校领导要端正领导作风,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多激励,多鼓励,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第三,学校要建立健全有效地竞争和激励机制,实行科学的考核与评估,第四,优化学校的人际关系,第五,积极倡导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3)注重心理的自我调节和维护,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首先,教师应该树立正确而且稳定的自我概念;其次,教师要保持乐观积极地心态;第三,教师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第四,教师要掌握一些压力应对的策略和方法,形成自己的“压力免疫”机制,避免职业倦怠的消极影响。

第八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庭实施

1、家庭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领会)

(1)家庭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家庭教育不能和学校教育配合是学校教育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式孩子的第一间教室。

(2)家庭是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石

家庭为孩子提供温暖和保护,使孩子获得了最初的安全感。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父母的关心、爱护和鼓励。家庭不仅提供给孩子关心和爱护的情感支持,也给孩子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和场所,从而保障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总之,父母养育和保护孩子,协助子女获得需要的满足,不仅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而且包括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家庭承担着促进子女智力发展、提供情绪支持、促进子女社会化、学会悦纳自己和悦纳别人等许多重要的功能,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基础和基石。

2、影响心理健康发展水平的家庭因素(领会)

家庭结构:所谓家庭结构,是指家庭的外在形态特征,如家庭结构的完整性、兄弟姐妹的多少、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等。

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交往关系,具体包括父亲与子女之间的交往、母亲与子女之间的交往。它是人生中形成的第一种人际关系,也是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它影响着孩子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在于和谐稳定的亲子关心。

教养方式:指父母关于如何教育子女的信念、情绪和行为构成的统一体,它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包括:父母的情绪、父母的行为、父母的信念。

3、家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应用)

从父母自我改变做起、身教重于言教、提供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自己成长、快乐比成功重要。

1、有效亲子沟通的基本态度(领会)

尊重与信任、民主与平等、理解与关心。

2、了解孩子不良行为的目的(领会)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表现不良行为,是因为其追求价值感的导向错误,父母的任务在于帮助孩子用建设性的方法重新获得价值感,孩子不良行为通常有四种目的:获得注意、争取权力、报复和自暴自弃。除了这四种目的外,青少年的不良行为往往还有3个原因:寻求刺激、表现优越感、寻求同伴接纳。

3、积极倾听与同感的表达

(一)积极倾听

倾听是指听孩子说话的时候,让他们明白父母已经理解他们所说的话,已经觉察到隐含他们话后面的感受,使孩子感觉到被了解、被接纳,从而能够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问题,协助他们建立一个解决问题的基础。这源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同感技术。

(二)问题所有权(应用)

如何界定问题所有权?可以依据三项原则:

一、若孩子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属于孩子的问题;

二、若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但妨碍了父母的权利或职责,属于父母的问题;

三、若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且不妨碍父母,这时亲子关系没问题,皆大欢喜。

一个总的指导原则是:对于孩子的问题,父母需要积极倾听;对于父母的问题,父母可以表达自己的信息,让孩子了解他的行为对父母造成了困扰。

(三)表达我的信息(应用)如何表达我的信息呢?通常包括三部分:描述行为(只描述而不评价),指出行为的后果,说出对这个行为后果的感受。

4、探索各种解决问题之道:即当孩子遇到难题或者亲子双方有冲突时,可一起衡量各种行为方案,彼此协调,选择合理的方案,并付诸行动。这种处理方式所体现的是民主的尊重子女的意见,而不是父母权威的指导或压制。步骤如下:利用积极倾听来了解并澄清孩子的情绪和感受;与孩子共同寻找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法;列出并评估这些方法;决定最佳的解决办法;付诸实行;追踪评估实施后的效果。第三节 鼓励与批评孩子的方法

1、鼓励与批评的作用(领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离不开批评与鼓励,鼓励与批评既是一种手段,又是一门艺术。鼓励是鼓舞的力量,促使孩子勇敢地向前走。批评是鞭策的力量,要求孩子正确地向前走。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鼓励,讨厌别人的批评。

2、鼓励孩子的方法:

鼓励与称赞的区别(领会)

称赞只是奖励的一种,着重于比较和竞争,孩子必须表现优异、有超群的成绩,才能得到称赞。而鼓励,则会不时地出现在孩子的任何进步和努力中。鼓励可以肯定孩子自我能力的发挥,而无须和别人比较。总之,称赞的话语专注在 的评价和优秀,教孩子和别人比较,只为个人所获而努力。而鼓励则重视内在的评价和贡献,鼓励型的父母能使他们的孩子接纳自己不够好的地方,对自己有信心并让他人知道他是有用的人。

3、鼓励的原则(应用)

真诚接纳孩子、着眼积极的一面、重视努力和进步、肯定个别能力、从自我鼓励做起

4、批评孩子的方法(应用)批评孩子要注意方法、批评孩子要注意尺度、批评孩子要注意场合、批评孩子要陈述理由、批评孩子要避免重复。

鼓励和批评作为家长最经常采用的教育方法,家长必须掌握其运用的艺术,使它们结合起来,恰当合理地使用,具体注意以下六个方面:鼓励面要宽,批评面要窄;鼓励宜直接,批评宜间接;鼓励宜多,批评宜少;鼓励要注意艺术,批评要严肃善意;鼓励和批评要符合客观实际;鼓励和批评要因地因时而不同。

5、订立适当的规范(应用)称职的父母对孩子不仅有无条件的爱,也提供适当的保护与限制,并赋予适合其发展阶段的任务。教养孩子不能忽略适当规则。限制的订立,订立时注意以下几点:适当的教导(要求孩子担负责任或遵守规范时,需注意该项工作是否符合孩子的能力、是否符合其发展阶段的需要)、亲子协商订立原则(需要做好沟通,真诚的协商,找出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法)、行为后果的处理(多鼓励的态度,行为的建立是渐进的,可以利用自然与合理的行为后果来处理)、温和而坚定的态度(让孩子了解父母有执行的决心,让孩子坚定的对待)、教育的一致性(父母的态度要一致)、适当的弹性(规则不要过于琐碎,避免过于僵化,避免给孩子动辄得咎的感觉)。

第九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支持

1、社会环境在心里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领会)

社会环境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社会是学校和家庭之外的大课堂,我们在这里学习和成长、耕耘和收获。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补充和延续,保持和强化这种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社会教育系统承担着优化社会心理环境,为个体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的任务。

2、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领会)

社会环境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时代性和社会性。社会生活事件影响心理健康、社会发展变化影响心理健康、社会整体氛围影响心理健康。

所谓社会环境的优化,就是指充分利用社会现有的条件,或者创造良好的必备条件以达到社会环境的最佳状态。(识记)

1、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的必要性(领会)

尽管家庭和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首要动因,但是我们每个人都臵身于复杂多样的社会环境之中,这些环境对于塑造我们的人格和社会行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社会环境包括很多方面,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社会环境仅仅局限于物理环境、硬件设施,但是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来说,物理环境固然重要,但更要的是有意义的、积极向上的心理环境。

社会组织环境主要指社会各个机构、社会组织制度所形成的整体风气和氛围,各相关机构携手并肩所创造的环境。

社会舆论也是大家所熟悉的,也是环境因素中非常关键的因素。通过积极地社会舆论宣传,培育和建设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2、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优化的方法与途径(应用)

保障前提,优化组织环境(政策支持,提供制度保障;社区宣传,各机构共同协作)

舆论引导,营造良好氛围(传统媒体、网络舆论)

3、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优化的前景展望(领会)

(1)媒体作用的适度发挥

首先,从内容上,可以有意识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的内容。其次,从程度上,一些虚假的或虚张声势的信息以及过度描述的信息都有可能在无意中对公众产生重大影响,从而产生严重的后果。最后,从方向看,媒体应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清楚这些舆论对民众产生的后续影响。

(2)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化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也逐渐认识到了信息化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认识到信息化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需要,以及信息化社会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冲击问题,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整合的要求。(3)“三位一体”模式的构建和协调

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

一、心理健康教育重在预防:在具体实施预防的过程中,要遵循“三早”原则:早进行(儿童时期就开始)、早准备(主动开展有益学生成长的活动)、早干预。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级预防网络:目前比较常见和通用的一种预防网络形式。

1、传统心理卫生的三级预防(领会)

传统的心理卫生三级预防包括:初级预防:向人们提供心理卫生的知识,以防止和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二级预防:尽早发现心理疾病

患者,并提供心理和医学的干预;三级预防:防止住院病人的心理异常转为慢性,使他们尽快回到社会生活中去。

2、学校组织体系的三级预防(领会)

心理社团学生和社会工作者或心理系学生(作为学生自助与助人的预防网络中的骨干,能有效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范围)、学生辅导员与班主任(负责本院系、本年级的)、心理咨询中心专兼职老师(全校学生)共同组成的心理健康的三级预防网络。

3、心理教育对象的三级预防(领会):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预防网络的主体出发,对三级预防网络进行设臵

初级预防对象:是针对一般学生和适应困难学生进行一般辅导; 二级预防对象:针对濒临偏差行为边缘的学生进行较为专业的辅导咨询;

三级预防对象:针对偏差行为和严重品行困难学生进行专业的矫正咨询和身心康复。

三、学校三级预防网络的构建和实施:(应用)首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要明确自己的重要职责,建立自己的教育行政体系。其次指导中心要和校内其他部门有效协调,明确分工。最后除了充分发挥校内功能外,校外资源的发掘和利用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社会支持的重要一环。

第十章 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

1、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涵义(识记)

狭义的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是指对个体心理发展变化特点、心理测验结果、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纪录等材料的集中保存,这些资料按照一定的程序排列,组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体系,如实反映学生的心理面貌。是学校为了更好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每一个学生在心理方面建立起来的档案材料。

广义的心理健康档案还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有关资料。

2、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的原则(领会)

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的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一般遵循七条原则: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原则,需要做到:

1、测评工具选择的科学

2、施测遵循严格的程序

3、结果或信息要事实就是的描述)、系统性原则(整体性原则,要求做到:

1、全面系统的确定档案的内容

2、测评工具的前后一致

3、档案的建立定期进行)、动态性原则(发展性原则,要求做到:

1、发展变化的观点对待学生

2、档案随着学生心理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3、以动态的视野寻求其心理机制的运行轨迹和外部影响的发展

4、善于预测、发现刚刚出现的好品格)、多样性原则(要求做到:

1、常规搜索和随机搜索相结合2、定量搜索和定性搜索相结合)、教育性原则(要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要求做到:建档与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等工作结合起来

2、在建档过程中不允许给学生留下任何心理创伤)、保密性原则(道德性原则,要求做到:

1、不愿意公开,不利于发展的违反原则的内容必须保密

2、只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才有权建立和处理档案)和经济性原则(最佳经济原则)。

3、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的价值(领会)

可以为学校的科学管理提供宏观的决策依据;有利于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及科学研究水平。为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动态的监测手段。

1、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资料的种类(识记)

团体资料和个人资料、专项资料和综合资料、量化资料(定量研究获得)和非量化资料(定性研究获得)。

2、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资料的搜集方法(领会)主要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心理测验法。(1)观察法

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观察学生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表现,对所观察的事实加以纪录和客观的解释,以了解学生心理和行为特征的一种方法。观察法分类:按观察者是否参与学生活动,分为参与性观察法和非参与性观察法;按观察者是否借助仪器,分为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

观察法的使用:1.确定观察对象,对观察行为下一个操作性定义;

2、得到的资料用适当的方式记录下来。记录的方法:自编代码系统,项目检核表,频率记录法,等级评定法,轶事记录法。

为使观察法所获得的资料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在运用观察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执行观察的人要经过专门的训练;观察应有明确的目的;不要以任何方式干扰观察对象的行为;应建立特殊的观察代码;在记录观察结果时,应注意记录行为出现的情境。(2)访谈法

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搜集对方有关心理和行为特征等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

分类:按访谈内容和过程有无统一的设计要求,分为:结构访谈和非结构访谈;

按访谈时是否借助一定得中介物,分为: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 按访谈对象的特点,分为:一般访谈和特殊访谈。

特点:优点:可以灵活。有针对性的搜集学生的资料;使用范围广,可以获得丰富广泛的资料,有利于对人的各种心理与行为进行多层次和多方面的探索;搜集到的资料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访谈法的使用:

1、要编制访谈计划,设计访谈问题;

2、要了解访谈对象,接近访谈对象;

3、掌握访谈技术,实施访谈

4、做好访谈记录,记录方式有笔记法和录音记录法两种,笔记法分为速记、详记和简记。一般而言不愿意被录音。(3)问卷法

是研究者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搜集研究对象有关心理和行为6 特征等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分类:按问卷中提出的问题的结构程度可以将问卷划分为:结构化问卷和非结构化问卷;

按问卷传递的方式分为:发送问卷、访问问卷和邮寄问卷。特点:目的性更强,内容更加详细完整、设计更加精确科学、标准化程度更高,更加经济。

使用:关键是设计好问卷。问卷一般包括题目、前言和指导语、问题、选择答案和结束语等部分。实施问卷程序包括:被试选取、分发问卷、回收问卷、分析问卷和结果处理等。

(4)作品分析法

是研究者借助学校的各种评定和记录以及学生的作品,来搜集研究对象有关心理和行为特征等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日记分析法(日记是一种理解学生的重要方法,一般有个人日记和集体日记之分)、自传分析法(自传分为结构性自传和非结构性自传,还可分为主题式自传和综合式自传)(5)心理测验法

是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中最主要和最为常用的方法,其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测验量变进行施测。在选择合适的测评工具是首先考虑选择标准化测试,其次要明确测试的目的。功用和适用范围。

1、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又称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项目,是指能从中揭示或了解到得有关学生心理状况、心理特点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过程、效果等方面的资料。一般包括:学生本身的有关资料(学生综合资料、心理测评资料、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关资料。

(一)、学生综合资料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资料,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身体状况、家庭生活环境、社区生活环境、学校学习生活情况、重大社会生活事件。

(二)、心理测评资料反应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特点的资料,应记录心理测评的类型。日期。时间。场所。施测者与报告者、结果、分析、及教育建议等,主要包括:能力状况及教育建议、人格特征分析及培养建议、心理状况及辅导策略、学习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职业能力倾向类型分析及指导、(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是对学生产生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障碍,应做好心理咨询与辅导的个案记录,还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的阶段性记录集评价。

2、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程序(应用)

统计及结果解释、提出教育对策与建议、撰写测评报告、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

1、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使用原则(领会)

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使用应严格控制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手中,使用应遵循保密性原则,要研究并确定档案保密类别和保密等级。只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才有权建立和处理,如一定要知道学生个案内容,专业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个案重新加工、重新编制,这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有效保证。专

业教师使用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时一定要慎重,解释档案要科学。严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观念。

2、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使用的方式(领会)

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资料来源主要有测验资料和非测验资料。对资料的处理方式有机械的和非机械的两种方式。

3、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使用的策略(领会)

首先,根据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反映出来的不同年级学生的能力、人格、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特点来进行分班、分组,选拔学生干部,制定教学计划,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而提高教育效益。

其次,根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中所提出的教育培养建议,积极地有针对性地做好个别辅导工作。最后,根据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工作。

4、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管理(领会)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室;建立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管理制度;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

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

1、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的模式(领会)

目前在学校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主要有五种模式:

教研组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等同,政治课教师兼职,对早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却是的却是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对深入开展不力)、教科室模式(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臵于教科室的管理之下,心理教师摆脱了学科教师身份的束缚)、德育管理模式(将工作臵于学校学生处或政教处的管理之下,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德育工作的一部分或是德育工作的补充,是心理健康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与班主任工作,提升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身也得到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班主任工作模式(不设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政教处布臵,班主任直接完成)、独立模式(设臵独立的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侧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有利于心理健康课程的规范化)、全面渗透模式(工作提升到学校层面上来考虑,建立与学校其他处室平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室,由校长直接管理,)

2、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领会)

心理健康教育应在校长的领导下,由分管校长负责管理,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成员由分管教导主任、政教主任、年级组长、学生团队干部、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及部分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组成,中心主任由分管校长兼任,副主任由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担任,其他管理人员需要配备。具体组织:校长室、教导处、政教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家长(社区)委员会。在学校具体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类人员有校长、分管校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专职教师、班主

任、学科教师、家长等,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体系。

1、心理健康教育室的设臵(应用)心理健康教育室的环境设臵应选择明亮、舒适、安静、隔音和稍具隐蔽性的地方。设备的购臵要视学校的经济状况和教育室的面积大小,不过一般最基本的设备是应具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室内的布局对整个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气氛协调是有影响的,布局整齐、协调则有助于提高教育效果。心理健康教育室的开放时间可视人员数量和经费情况实行定期和不定期开放,全天开放和择时开放。

2、心理健康教育室的管理(领会)心理健康教育室的投入与经费:是一个服务机构,非经营性的赢利机构,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来支持和保障它的运行。

心理健康教育室的收费:对学生是免费的;家长、一般社会其他人员,收取一定的费用。原因:

一、可以通过收费来增加机构的经费收入。

二、收取一定的费用有助于心理辅导和咨询活动。

3、心理健康教育室的组成与职能(领会)

心理咨询室:接待咨询;心理测量室:进行各种心理测量;心理阅览室:提供心理资料的阅读;心理松弛室:心理放松和调整训练;心理活动室:小组咨询与辅导而设臵的心理活动场所。

1、心理健康教育绩效评估的涵义(识记)

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和目标,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搜集信息、资料分析和整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完善和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2、心理健康教育绩效评估的功能(识记)

导向功能(指明方向)、诊断功能(发现优缺点及存在的问题)、激励功能(评估结果直接影响学校形象荣誉和利益,激发被评者的成就动机)、改进功能(及时找出问题的关键,改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功能、管理功能(可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3、心理健康教育绩效评估的原则与过程(领会)(1)原则

客观性原则(客观的标准和明确的步骤)、可行性原则(可行性的角度)、全面性原则(全局的观点)、发展性原则(发展的观点)(2)过程

建立评估组织(组成:教育行政部门的分管领导和管理人员、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工作者、学校领导等)、确定评估目标、设计评估指标体系(一般大致分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场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搜集评估信息(听取汇报、查阅材料、实地考察、座谈讨论、问卷调查、考查测验)、整理评估信息、形成与利用评估结果(评估结果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文本报告、出版发表评估研究论著(论文),也可更具需要向被评者解释说明评估结论,从而推动进一步发展)

4、心理健康教育绩效评估的内容(应用)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评估(人数与比例、学历和职称、专业及培训、其他如性别、工作年限、年龄)、活动场地与设施评估、档案材料评估(工作情况材料、档案资料)、课程评估(课程设臵、教材及教师、教学发放和过程、课程效果)、组织管理评估(领导的重视程度、管理机构、管理过程)。

第十二章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主要是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有时也称心理辅导员或者心理健康教师。

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职责(识记):为提到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以实现其潜能的最大发挥。为学校服务(提供指导、参谋、咨询和决策服务,促使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更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学生服务(最主要职责,包括: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心理健康评估(测评)、心理教育与干预)、为教师和家长服务(改变或影响心理环境,从而间接帮助学生;培训、咨询、帮助)

2、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任务(识记)

围绕着服务于学校、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师和家长,它涉及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但核心仍然是学生心理的发展、心理健康的维护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人格特征(领会)

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依赖于教育者优秀的人格特征,而不仅仅是教育者个人的知识和技巧,人格比技术更重要。

受学生欢迎的心理教师一般具有8项特征:认真倾听学生诉说、对学生表示高度注意和关心、不轻率地命令学生、能自我评价,不将自我的价值观强加于学生、能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师生之间能融洽的交谈,又能保守学生的秘密、言行一致而又充满自信、具有幽默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具有以下8项人格特征:爱心、热情、耐心、宽容、敏锐、乐观、幽默、负责。

3、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技能(领会)

专业素质是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前提和条件,没有必要的专业技能,是很难保持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的。

从广义上说:专业技能包括:心理测评的技能、设计并实施团体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技能、设计并实施个别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技能、心理治疗与行为矫正的技能。从狭义上说:专业技能指: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技能。我国台湾学者宗亮东依照咨询的过程,将专业技能分为开始的技能、利用资料的技能、情感反应的技能、沉默的技能、引导的技能、恢复信心的技能、终结的技能等

4、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作用(领会)必要性(理解)首先,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以保护,保证其按照规律和要求运作;其次,可以调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部的各种意见,消除彼此间的争7

议。第三,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工和帮助);通过研究促进个人成长作者提供必要的保护。第四、可以(研究中使自己的视野更开阔,解为当事的来访者提供保护自己的决问题的思路更多);通过辅导实法律依据。也有局限性:历史、时践自我探索;通过成长小组成长;间的局限性、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督导与继续培训;自己接受心理辅以用道德来约束、会出现道德与法导。

律不和谐或矛盾、道德不具有预见性。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判断(领会):斯温逊4标准:个人和职业的诚实、以符合来访者的最大利益为原则、咨询者的行为不应有个人的欲望和图谋、能证明自己所采取的咨询行为是正当的;斯泰勒4方面:有益、无害、自主、公平。

1、美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培养(识记)通用的名称:学校心理学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

资格与学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接受研究生以上学历教育。

培养模式:一是科学家—实践者模式,二是应用职业心理学家,三是科学家—学术型模式,一般而言,第一、三类模式训练的学生,最终获得的学位是哲学博士学位,他们一般从事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工作,通过第二类模式的学生,最终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从事心理咨询等临床实务工作。

课程设臵: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方法课程、选修课程4类

服务与职责:哲学博士学位:高等学校主要是大学生和其他与学校有关人员;心理学博士学位:大学或者规模较大的中学;心理学硕士或者接受心理咨询专业培训的一般教师主要是中小规模的中小学从事兼职咨询工作。

2、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培养(领会)心理健康教育处于初级阶段,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师资队伍比较薄弱,表现在两方面:专业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专业人员质量有待提高。

教育部门心理健康教育的在职培训;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才培养;社会机构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培训。

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自我成长的意义(领会)

几乎初学心理辅导与健康教育的人,都认为学习中最重要的是掌握某些特别的新技术或更高明的方法。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个人的自身成长。只有自己是一个体验着成长并具有成长功能的人,才可能接受别人的成长,才可能体会到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内在需求,也才可能真正促进他人的成长。

2、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自我成长的重要课题(应用):身为心理辅导与教育者,我们带领来访者探索的深度,并不会超过我们对自己生活的探索深度。

我们需要面对和处理好的个人重大课题:澄清个人的生命哲学观;探讨对重大生活问题的态度;解决个人生活中的“未完成事件”;高度的自我觉察能力;提升专业伦理水平。

3、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自我成长的主要途径(应用)

通过培训促进个人成长;通过建立归属感促进成长(新旧朋友,沟通探讨,取得理解和认同,获得支持

第三篇:心理健康教育笔记整理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笔 记 整 理

1.健康:是一种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匿迹,而且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

2.心理健康:是指旨在充分发挥个体潜能的内部心理谐调与外部行为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

3.p14心理健康的标准(重点阅读)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依托并结合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5.p29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相邻概念的关系(重点阅读理解)6.“人是生理,心理,社会的统一体”从这个角度看,人的渎职结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生理素质,主要包括身体形态的发育状况,生理机能水平,运动能力,对外部环境和外部刺激的适应能力等低格方面,二是心理素质,主要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构成。三是社会文化素质,主要包括科学素质,道德素质和审美素质。这三个层次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构成了人的整体素质结构。7.p85-86王国维《论教育之宗旨》文中„ 8.p95“从年龄层次面考虑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中各个年龄层次有代表性的特征(阅读了解)9.从教育效应层面考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可以看成由以下三个层次的子目标所组成的目标所组成的目标体系:

*基础目标:是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基本目标: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终极目标: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实现。10.p124学习心理指导(重点阅读理解)11.p138智力训练(阅读了解)在谈到智力训练是,我国学者刘华山指出,帮助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认识智力的实质、智力发展的制约因素、智力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正确了解自己的学习潜能,对与提高学习成效、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认为,对学生的智力训练内容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使学生了解智力发展是一种动态过程。(2)使学生正确认识智商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3)使学生正确认识男女智力差异。(4)使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潜能。(5)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参加智力训练。1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针对性原则,立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尊重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活动性原则,成功性原则,全体性原则。

13.尊重性原则:

尊重是指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学生的权利、承认学生的独立性,承认学生与教育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在心教工作中贯彻尊重原则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尊重学生个人的尊严,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每个学生都看作是有独特价值和潜能的人,师生之间的交流应该是平等的,双向的,不应该是权威的,单项的)*尊重学生的选择。(承认学生都是自主的,具有选择的能力和做决定的权利,具有选择目标及达到目标手段的自由)

*对学生一视同仁。14.活动性原则:

是根本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视通过活动来促进心理发展。(人的心理品质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没有社会性的活动和交往,个体的心理就只能停留在动物的水平上。)贯彻活动性原则要注意一下两个方面:

*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要能够与学生的年龄特质相适应。*要注意通过系列活动让学生重复参加与各种训练和联系。15.p210心理诊断概述(重点阅读理解)(概念,特点,过程)16.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一)心理诊断:

即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并明确其心理健康问题的性质和程度。﹫观察法特点: 优点:(1)运用广泛(2)自然真实(3)简便易行。缺点:(1)表面性(2)被动性(3)虚假性(4)限制性 ﹫会谈法特点: 优点:(1)在会谈过程中,诊断者能逐步引导学生谈论所需要了解的内容,并可根据与所提问题有关的线索随时发问,刨根究底

(2)由于诊断者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随时调整谈话内容,因而不易产生误解或者答非所问的局面。

(3)诊断者除能直接聆听学生的言语外,还可有机会充分观察学生的非言语信息,从而直接获得或者发现一些重要信息。

缺点:*1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状态常制约了会谈的结果

*2当会谈对象较多时,将要花费很多时间 *3 调查信息量较为狭窄

*4对于诊断者的素质与技巧有较高的要求

*5对谈话的结果常常只能采用经验的或者逻辑的方法研究,只能从感性的,现象的水平上认识问题。

﹫问卷法特点:

优点:*1简便易行、省时省力、调查面广、信息量大,且便于整理和进行统计处理,因而适合与进行区域性的或面上问题的现状调查和诊断

*2问卷法可以采用不记名的方法,可以得到客观真实的材料。

缺点:*1问卷调查的质量主要取决于问卷题目的质量,若问卷题目设计的不理想,则得不到有效的材料。

*2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紧靠问卷法不能得到深入的信息资料。﹫心理测验法

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二)心理教育

﹫认知改变法:就是俗语说的说服,它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端正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并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主要形式: *1讲授*2谈话*3报告*4讨论*5参观访问*6启迪*7位移*8阅读

﹫榜样示范法:是以别人的优良心理品质和模范行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主要形式: *1典范*2示范*3模范 ﹫心理训练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的心理品质的方法。

主要形式:*1练习*2纪律*3制度*4委托*5活动*6训练

﹫心理修养法:是指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为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增进心理健康、开发心理潜能,而自觉地进行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控的过程。

﹫环境陶冶法:是指通过创设良好的情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方法。25.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三)心理干预:

是在心理学的理论知道下,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施加策略性影响,使之发生指向预期目标的变化。

学校心理干预的要求主要有:

*1面向全体学生*2重视特殊对象*3针对心理问题 *4完善心理诊断*5加强自身建设 ﹫强化干预:

强化物:社会强化物 活动强化物 反馈强化物 物质强化物

(代币券+P319代币制)代币券优点:*可以自由交换,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可以立即兑现。

缺点:实施相对困难

代币制使用进行心理干预时,应注意: *选择适当的代币 *编制代币使用规则 *认真执行使用规则 *促进向自然情景过渡 ﹫模仿干预

基本类型:*真实性榜样*符号性榜样*内隐性榜样 ﹫厌恶干预:又称惩罚干预,是指采用惩罚性的厌恶刺激来减少或者消除一些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

﹫放松干预:它是有意识、有系统地训练肌肉动作逐步达到松弛,并使呼吸减缓,目的在于获得控制身心活动强度的能力。

﹫系统脱敏干预:又称缓慢暴露干预、交互抑制干预,是指用强化一种行为,以达到抑制或减弱另一种与之不相容反应目的的干预方法。

﹫满灌干预:又称暴露干预、冲击干预和快速脱敏干预,它是强制学生直接接触引起恐怖、焦虑的情景,坚持到恐怖、焦虑反应消失的一种快速行为干预方法。

﹫角色扮演:又称行为排演,它是指角色承担者按其特定地位和所处情景,遵循角色期待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角色行为。

心理剧:p347了解 ﹫理性情绪干预:(人通过自己的理性思维,可以用新的观点和认识去取代旧的非理性的观点和认识。)

ABC理论:艾里斯解释个体心理障碍的基本理论,其核心要点是:个体的情绪障碍或不良行为(即C)并非由某一外部诱发事件(即A)本身所引一起,而是由于个体对该事件的解释和评价(即B)所引起。

﹫支持性干预:又称精神支持性干预,是指不伴随其他心理干预,而仅以提供支持为主要内容的心理干预方法。

﹫家庭干预:与其说是一种干预方法不如说是一种干预取向,一般认为,家庭干预是把家庭作为干预对象而实施的心理干预,它旨在通过改变家庭成员之间的交互作用来造成学生个体的变化。36.p528心理咨询的一般技巧(阅读了解)

第四篇:12幼儿园教育笔记

幼儿教师教育笔记――给你一颗香香豆户外活动时问,是孩子们最兴奋的时刻。当我带他们到楼下的时候,在楼道里、楼梯上他们高兴地说呀、笑呀,走路都是蹦蹦跳跳的。总是感觉孩子们这样过于兴奋,隐藏着许多的安全隐患,让我提心吊胆的。又一次户外活动,在活动前,我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单纯告诉孩子:“谁能安静下楼梯,谁就能下去玩!”长时间的重复,对孩子已经起不到什么制约作用了。我神秘地对他们说:“今天,宋老师这里有许许多多的香香豆,现在老师想把这些香香豆送给嘴巴能闭紧的小朋友,因为这样,他才不会!将香香豆丢到地上。老师马上就要开始寻找这样的小朋友了。”

这个时候,孩子出奇得安静。“请悄悄地张开你的嘴巴。”我尽量压低声音告诉孩子们。所有的孩子都安静地张开了嘴巴。样子都是那般的虔诚、可爱。我把双手放在嘴巴下,张开嘴巴,做出了吐香香豆的动作,郑重地将手握紧,又放到每一个孩子的嘴里。

“赶紧闭上嘴巴。千万不能将嘴巴张开呀,不然,香香豆就会掉到地上去的。”孩子们都紧紧地闭上嘴,神气地环顾四周的小朋友,似}乎嘴里含的真的是一颗又香又甜的香香豆。到了楼底下时,我示意孩子们都站好了,然后,我请小朋友一起将嘴巴张开,学着我刚才的样子,将嘴里的香香豆吐出来,还到了我的手里。我对他们都能很好地保管好我送给他们的香香豆表示了感谢。孩子们露出了自豪的笑容。然后我们就投入到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中了,令我惊讶的是这次的秩序比平时好了许多。

我曾经以为,大班的孩子对于游戏并不感兴趣,可在我试过“香香豆”的游戏之后发现,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孩子到了大班之后,理解能力与想象能力较之中班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当老师用一种形象丰富的语言,给儿童讲解游戏的时候,他们能更好地理解游戏的内容,并且能够加上自己的许多有趣的想象和丰富的生活经验,更好地投入到游戏中去。所以,对于大班的孩子,只要老师有心,在组织各个环节的时候,能用心设计出一些新颖的游戏来,孩子的兴趣会更高。快乐孩子,轻松老师,何乐而不为呢?

第五篇:学习笔记12

党风“廉洁”学习笔记

这学期我们党支部组织我们党员进行学习党风“廉洁”,其中提到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令我深有感触。

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对于注重仪表的人,在上班前最终要的一件事就是照照镜子。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本人认为,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里不单单要注意个人在外形象,在思想上更要时时督促自己进行“照镜子、整衣襟、洗洗澡、治治病”;并做到在照镜子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整理思想的“衣襟”,如果“脏”了还得“洗洗”,如果病了更要及时“治好病”。

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中规定,党员、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都必须按照廉政准则规定的“八禁止”及“52不准去严格要求自己。以《廉政准则》为镜,可以知可为和不可为。对照《廉政准则》中“八禁止、52不准”,党员、领导干部就对自己什么话不能说、什么事不能做了然于胸,从而确保我们“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当官、踏踏实实做事”,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能够不为所动,起到一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通过党风“廉洁”的学习,我认识到要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就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预防的方针,按照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要求,加强教育,健全制度,强化监督,深化改革,严肃纪律,坚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周光敏:通过学习,让我认识到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本准则办,禁止脱离实际,弄虚作假,损害群众利益和党群干群关系。禁止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保障,是新时期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正确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的重要基础。

我们党员只有始终保持职务行为的廉洁性,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才能把我们应该做的工作有效地落实到实处。

2013/12/20

下载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学习笔记12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学习笔记1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概论》的心得体会范文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概论》的心得体会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精神状态。心理健康的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也表示它的相反方向--心理问题。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概论知识的......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大纲

    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培训达标测试 第一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第一篇基本原理 第一章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 一、 健康的涵义【识记】 健康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复习提纲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己关系,即主体我和预防性培养,德育的途径,巩固了德健康的含义:健康客体我之间的关系,(2甚至是终生性的;心理育的基础,强化了德育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人—人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心得体会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心得体会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秋季法学专科 江赛芳)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学校教育途径以外,家庭、社区、社会环境等都......

    2013年4月最新自学考试(5615)《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学习笔记[共5篇]

    第一章 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 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概念 1、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识记) 2、心理健康是指个......

    开放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概论学习心得体会(大全)

    《开放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概论》学习心得体会 快乐幸福的源泉——心理健康 安徽舒城电大2014秋季学前教育专科班近一段时间我用心学习了王传旭老师的《开放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笔记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笔记 第一章 心理健康与成长发展 第一节 什么是心理健康 一.健康及其标准 1. 健康:实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都臻于完美的状态,不......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作业及答案

    第1题 单选题 (4分) 职业倦怠最为集中也是最多的年龄段是( ) A 23岁之前年龄段的人群 B 23至27岁年龄段的人群 C 27至45岁年龄段的人群 D 处于即将退休的年龄段的人群 您的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