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书记和校长:谁是大学的一把手
书记和校长:谁是大学的一把手?
书记和校长:谁是大学的一把手?分类:社会评论 | 标签: 书记
校长
一把手
2015-11-21 09:04阅读(11136)评论(0)【导读】11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迎来了新校长。中央任命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刘伟接替陈雨露(已调任人民银行副行长)担任人大校长。媒体和网民的注意力几乎全都集中在新校长的背景和履历上,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当前人大的书记和校长,年龄相仿(书记56年出生,校长刘伟57年出生),资历相当。而且,按照副部级干部60岁退休的规定,原则上书记和校长两个最高校领导都只能干满一届。这种领导班子的搭配是非常罕见的,也体现了中央的良苦用心。为了从学术上探讨领导班子搭配对大学治理的影响,“聂氏政经评论”(微信号:ruc_nie)将陆续推出几篇评论文章。今天推出第一篇,下一篇是《大学校长和书记如何实现“黄金搭档”?》,欢迎期待。——楼兰君 作者:聂辉华、蒋敏杰、张彧
一、校长vs 书记 “一把手”是一个中国特色的词语,表示一个单位里掌握实权的最高领导人。考虑到中国几千年的“官本位”和“人治”传统,“一把手”的权力宝座对于组织的成员来说显然具有无比的吸引力。因此,要了解一个组织,必须首先了解“一把手”,因为“一把手”往往决定了组织的目标、战略和行为方式。在中国现行体制下,党政机关的“一把手”是一目了然的。例如,一个地区的党委书记显然是“一把手”,省长、市长或区长只能是“二把手”。大多数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一把手”也是非常明确的。例如,国有企业的董事长或者总经理是“一把手”,他们通常兼任单位的党委书记,否则党委书记通常是“二把手”。但是,中国有一类事业单位的“一把手”却不是那么容易界定,这类单位就是大学。《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同时《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也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按照上述两个法律和规定,党委是大学的最高领导机构,校长必须对党委负责。而书记是党委的最高领导人,这就意味着书记是大学的最高领导机构的负责人。可是,《高等教育法》又同时规定,“高等学校的校长全面负责本学校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第四十一条),并且“高等学校的校长为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第三十条)。既然大学的主要职责就是教学和科研,而校长又是教学和科研的负责人和本校的法人代表,那么作为大学最高行政领导的校长成为“一把手”也是合情合理的。从纯粹学术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有趣的地方在于:既然校长和书记都可以是大学的实际最高领导,那么为什么在一些大学校长是“一把手”,而在另一些大学书记是“一把手”呢?更有趣的问题是,如果说根据“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书记应该是法律规定的“一把手”,即书记拥有“正式权力”(formal authority),那么在什么条件下身居次席的校长能够突破形式规定获取“真实权力”(real authority)呢?
二、“一把手”校长的特征 为了回答上述两个问题,我们搜集了中国所有“211工程”大学的有关资料,剔除了一些大学的分校之后,得到了数据比较完整的113个样本。这113所“211”大学覆盖了中国大陆所有内地省级地区,类型包括理、工、农、医、文、史、哲、师范、艺术以及军事等所有类型的高等学校,它们是中国的主要大学。我们的数据包括大学的基本特征,例如规模、地位、级别和类型,还包括了大学校长和书记的个人履历,包括姓名、年龄、教育背景、专业学术和行政任职等信息。我们在这篇文章中关心的主要问题是,谁是大学的“一把手”。公允地说,由于大学不是一个纯粹的党政机构,而是一种特殊的事业单位,因此要客观地认定校长或书记谁是“一把手”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为此,我们采取了一种非常保守的方法。我们识别“一把手”的第一个条件是,在大学的官方网站上,看校长和书记谁排在前面。假如我们发现校长在书记的前面或者左边,我们就认为该大学的“一把手”是校长。第二个条件是,在大学的官方新闻里,当校长和书记同时出现时,如果校长排在书记的前面,我们就认为校长是“一把手”。考虑到书记在当下的法律体系下很可能具有形式上的最高地位(即正式权力),因此书记排序在校长前面未必说明书记是真正的“一把手”,但是校长排序在书记前面,一定说明校长是真正的“一把手”。想想看,在一个政府机构中,市长怎么可能排在市委书记前面呢?换言之,我们估计的校长是“一把手”的样本数量应该是总体数量的下限。根据我们的识别方法,我们发现在113个样本大学中,最少有10所大学是校长担任“一把手”。10所大学中还包括4所校长和书记“一肩挑”的大学,我们也认为它们的“一把手”是校长。因为只有教育部或地方政府特别信任该校长,才可能放弃另外任命一位书记的安排。虽然看上去校长担任“一把手”的大学只有全部样本的10%,但是如前所述,我们估计的是一个底线。我们相信,根据我们了解的现实情况,如果可以获取更多信息,例如谁在主导该校的人事任命权,那么一定可以筛选出更多校长担任“一把手”的大学。现在可以初步回答我们的问题了。既然多数大学都是书记担任名义上或实际上的“一把手”,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少数大学是校长担任“一把手”呢?通过对比校长和书记的履历,并结合大学的特点,我们认为有以下四个原因。第一,是否在党政部门任职。中国的大学相当于党政机关的一个分支,因此大学的发展特别依赖于其“一把手”在党政机关的背景。一言以蔽之,背景决定资源,资源决定权力。一个在教育部甚至中央任职的校长或书记在高层拥有良好的人脉,能够获取普通的大学校长或书记不能获取的政府资源,能够给本校教职工和学生带来巨大利益和发展空间,当然会在本校拥有一言九鼎的最高权力。因此,假如一所大学的校长是从教育部重要部门空降下来的,能够带来大笔经费,而书记缺乏这些条件,那么校长成为拥有“真实权力”的“一把手”也就理所当然了。第二,是否两院院士。大学是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的最高学府,而中国科学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则代表一个科学家的最高学术荣誉。在一个理工科大学,如果校长是两院院士,那么学术权威首先就不言自明了。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校长成为“一把手”似乎是合乎逻辑的。但中国理工科大学众多,为何只有少数几所理工科大学的“一把手”是校长呢?这就需要结合第一个原因来理解了。假设在一所大学,校长是院士,但是书记来自教育部或者更高层(例如担任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那么此时学术背景就要让位于党政背景了。毕竟,中国大学的最重要资源不是学术本身,而是政策空间。第三,是否校友。校友是维系学生和母校的感情纽带。因此,一些国外著名大学,例如哈佛大学,董事会在遴选校长时通常强调校长必须是本校校友。除了感情纽带,校友也意味着资源纽带。从本校毕业的学生,如果自己不是毕业后留校工作,那么至少有一批同学留校工作。实际上,能够担任大学校长的人,很多都是毕业后留校工作的,这就意味着他们在担任校长之前已经有了较好的群众基础。这种校友身份显然有利于校长上任后立即熟悉工作,选贤举能,并针对本校现状开出合格的药方。在我们的样本中,在校长和书记其他条件类似的前提下,校友身份显然给校长担任“一把手”加了不少分。第四,是否主流学科。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特色学科和特色专业。学科实力越强,在“学而优则仕”的文化背景下,该学科的学者被提拔为行政领导的概率就越高。从累积概率来看,从该学科中走出来的领导干部也越多,这又形成了一种正反馈效应。在一所以理工见长的大学,文科出身的校长或者书记要成为“一把手”,在缺乏强势政治背景的前提下,这种概率应该很小。在我们的样本中,凡是校长成为“一把手”的大学,校长所学专业都是该校的主流学科,有几个甚至就是本校主流学科毕业的校友。上述分析还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个是遗漏变量问题,即可能存在另外一些重要的决定“一把手”地位的因素,例如校长或书记在本校任职的时间、本校的权力分配传统等。限于时间和数据,我们暂时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另一个是样本选择问题,即我们是根据校长成为“一把手”的样本来归纳原因的,这些原因也可能是书记成为“一把手”的原因。尽管我们对校长或书记成为“一把手”的一般原因也感兴趣,但是在缺乏对比样本的情况下,我们的归纳更可能陷入样本选择的陷阱。比如,几乎所有的“一把手”——无论是校长还是书记,都是中共党员,但我们不能推断党员身份是成为“一把手”的主要原因,它最多是一个必要条件。为了减轻第二个问题的严重性,我们也来分析一下书记成为“一把手”的原因。
三、党委书记的背景 在全部113所大学样本中,有103所大学的党委书记在拥有“正式权力”的同时很可能也拥有“真实权力”,即他们很可能也是真正的“一把手”。这是根据我们的识别方法得到的上限比例。一些人也许认为,书记是搞思想政治工作的,因此不容易获得实权。这种观点是一种偏见。实际上,现在的大学党委书记,很多也是专家学者出身,也有海外留学背景,并且担任过大学副校长等“实职”。我们不妨将书记与校长进行一些对比,在概括大学党委书记背景的同时,试图确认前面概括的校长获取“真实权力”的原因。首先,从学历上看,有40位大学党委书记拥有博士学位,超过全部样本的三分之一,并且在“985工程”高校中也是如此。相比之下,超过80%的大学校长拥有博士学位。这一方面说明,现在的书记学历并不低,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绝非一般单位的政工干部可比。另一方面还说明,在目前大学领导的年龄阶段(校长平均年龄55岁,书记56岁),博士学位本身并不是成为“一把手”的主要原因,因为差别不大。因为党委书记中没有两院院士,所以将是否为两院院士作为校长主政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是合理的。其次,从任职经历上看,在担任“一把手”的书记中,有将近一半曾在政府部门任职,例如曾担任地方政府的教委副主任,还有大约五分之一曾在教育部任职。在那些没有上述任职经历的书记中,有少数也曾担任过副校长职位。这说明,担任党政领导职位是成为大学“一把手”的主要原因。而且,在那些校长是两院院士的情况下,书记既没有党政部门任职经历,又未担任过副校长的样本极少,不到10%。再次,从教育背景上看,在担任“一把手”的书记中,只有三分之一是本校校友。而担任“一把手”的校长几乎都是本校校友。这说明,是否校友对于校长主政很重要,但对于书记主政并不很重要。因此,我们前面将校友身份归纳为校长成为“一把手”的原因之一,这也是合理的。最后,从专业上看,在担任“一把手”的书记中,有一半都是学文科出身,其中文史哲类占了大约三分之一。与担任“一把手”的校长对比,学科优势并不明显。这可能与党委书记的工作有关。做思想政治工作,可能文科出身更有优势,尽管文科出身在理工类或综合类大学中并非主流专业。综上所述,党政任职背景是校长或党委书记成为“一把手”的共同因素,这对于由教育部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建设的“211”大学来说,也是理所当然的原因。此外,院士身份、校友身份和学科优势的确是校长成为“一把手”的主要原因。当然,由于“一把手”校长的样本较少,并且存在识别的困难,我们希望在将来的分析中努力解决这一难题。
第二篇:谁是一把手,校长和党委书记?
谁是一把手,校长和党委书记?
一、校长PK 书记
“一把手”是一个中国特色的词语,表示一个单位里掌握 实权的最高领导人。考虑到中国几千年的“官本位”和“人治”传统,“一把手”的权力宝座对于组织的成员来说显然具有无比的吸引力。因此,要了解一个组织,必须首先了解“一把手”,因为“一把手”往往决定了组织的目标、战略和行为方式。在
中国现行体制下,党政机关的“一把手”是一目了然的。例如,一个地区的党委书记显然是“一把手”,省长、市长或区长只能是“二把手”。大多数国有企业和事
业单位的“一把手”也是非常明确的。例如,国有企业的董事长或者总经理是“一把手”,他们通常兼任单位的党委书记,否则党委书记通常是“二把手”。但是,中国有一类事业单位的“一把手”却不是那么容易界定,这类单位就是大学。《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
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同时《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也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按照上述两个法律和 规定,党委是大学的最高领导机构,校长必须对党委负责。而书记是党委的最高领导人,这就意味着书记是大学的最高领导机构的负责人。可是,《高等教育法》又
同时规定,“高等学校的校长全面负责本学校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第四十一条),并且“高等学校的校长为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第三十
条)。既然大学的主要职责就是教学和科研,而校长又是教学和科研的负责人和本校的法人代表,那么作为大学最高行政领导的校长成为“一把手”也是合情合理 的。从纯粹学术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有趣的地
方在于:既然校长和书记都可以是大学的实际最高领导,那么为什么在一些大学校长是“一把手”,而在另一些大学书记是“一把手”呢?更有趣的问题是,如果说
根据“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书记应该是法律规定的“一把手”,即书记拥有“正式权力”(formal authority),那么在什么条件下身居次席的校长能够突破形式规定获取“真实权力”(real authority)呢?
二、“一把手”校长的特征
为了回答上述两个问题,我们搜集了中国所有“211工 程”大学的有关资料,剔除了一些大学的分校之后,得到了数据比较完整的113个样本。这113所“211”大学覆盖了中国大陆所有内地省级地区,类型包括
理、工、农、医、文、史、哲、师范、艺术以及军事等所有类型的高等学校,它们是中国的主要大学。我们的数据包括大学的基本特征,例如规模、地位、级别和类
型,还包括了大学校长和书记的个人履历,包括姓名、年龄、教育背景、专业学术和行政任职等信息。我
们在这篇文章中关心的主要问题是,谁是大学的“一把手”。公允地说,由于大学不是一个纯粹的党政机构,而是一种特殊的事业单位,因此要客观地认定校长或书
记谁是“一把手”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为此,我们采取了一种非常保守的方法。我们识别“一把手”的第一个条件是,在大学的官方网站上,看校长和书记谁排
在前面。假如我们发现校长在书记的前面或者左边,我们就认为该大学的“一把手”是校长。第二个条件是,在大学的官方新闻里,当校长和书记同时出现时,如果
校长排在书记的前面,我们就认为校长是“一把手”。考虑到书记在当下的法律体系下很可能具有形式上的最高地位(即正式权力),因此书记排序在校长前面未必
说明书记是真正的“一把手”,但是校长排序在书记前面,一定说明校长是真正的“一把手”。想想看,在一个ZF机构中,市长怎么可能排在市委书记前面呢?换 言之,我们估计的校长是“一把手”的样本数量应该是总体数量的下限。根
据我们的识别方法,我们发现在113个样本大学中,最少有10所大学是校长担任“一把手”。10所大学中还包括4所校长和书记“一肩挑”的大学,我们也认
为它们的“一把手”是校长。因为只有教育部或地方ZF特别信任该校长,才可能放弃另外任命一位书记的安排。虽然看上去校长担任“一把手”的大学只有全部样
本的10%,但是如前所述,我们估计的是一个底线。我们相信,根据我们了解的现实情况,如果可以获取更多信息,例如谁在主导该校的人事任命权,那么一定可
以筛选出更多校长担任“一把手”的大学。现在可以初步回答我们的问题了。既然多数大学都是书记担任名义上或实际上的“一把手”,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少数大学是校长担任“一把手”呢?通过对比校长和书记的履历,并结合大学的特点,我们认为有以下四个原因。第
一,是否在党政部门任职。中国的大学相当于党政机关的一个分支,因此大学的发展特别依赖于其“一把手”在党政机关的背景。一言以蔽之,背景决定资源,资源
决定权力。一个在教育部甚至中央任职的校长或书记在高层拥有良好的人脉,能够获取普通的大学校长或书记不能获取的ZF资源,能够给本校教职工和学生带来巨 大利益和发展空间,当然会在本校拥有一言九鼎的最高权力。因此,假如一所大学的校长是从教育部重要部门空降下来的,能够带来大笔经费,而书记缺乏这些条
件,那么校长成为拥有“真实权力”的“一把手”也就理所当然了。第
二,是否两院院士。大学是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的最高学府,而中国科学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则代表一个科学家的最高学术荣誉。在一个理工科大学,如果校长是两
院院士,那么学术权威首先就不言自明了。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校长成为“一把手”似乎是合乎逻辑的。但中国理工科大学众多,为何只有少数几所理
工科大学的“一把手”是校长呢?这就需要结合第一个原因来理解了。假设在一所大学,校长是院士,但是书记来自教育部或者更高层(例如担任中央委员会候补委
员),那么此时学术背景就要让位于党政背景了。毕竟,中国大学的最重要资源不是学术本身,而是政策空间。第 三,是否校友。校友是维系学生和母校的感情纽带。因此,一些国外著名大学,例如哈佛大学,董事会在遴选校长时通常强调校长必须是本校校友。除了感情纽带,校友也意味着资源纽带。从本校毕业的学生,如果自己不是毕业后留校工作,那么至少有一批同学留校工作。实际上,能够担任大学校长的人,很多都是毕业后留校 工作的,这就意味着他们在担任校长之前已经有了较好的群众基础。这种校友身份显然有利于校长上任后立即熟悉工作,选贤举能,并针对本校现状开出合格的药
方。在我们的样本中,在校长和书记其他条件类似的前提下,校友身份显然给校长担任“一把手”加了不少分。第 四,是否主流学科。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特色学科和特色专业。学科实力越强,在“学而优则仕”的文化背景下,该学科的学者被提拔为行政领导的概率就越高。从
累积概率来看,从该学科中走出来的领导干部也越多,这又形成了一种正反馈效应。在一所以理工见长的大学,文科出身的校长或者书记要成为“一把手”,在缺乏
强势政治背景的前提下,这种概率应该很小。在我们的样本中,凡是校长成为“一把手”的大学,校长所学专业都是该校的主流学科,有几个甚至就是本校主流学科 毕业的校友。上述分析还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个
是遗漏变量问题,即可能存在另外一些重要的决定“一把手”地位的因素,例如校长或书记在本校任职的时间、本校的权力分配传统等。限于时间和数据,我们暂时
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另一个是样本选择问题,即我们是根据校长成为“一把手”的样本来归纳原因的,这些原因也可能是书记成为“一把手”的原因。尽管我们对校
长或书记成为“一把手”的一般原因也感兴趣,但是在缺乏对比样本的情况下,我们的归纳更可能陷入样本选择的陷阱。比如,几乎所有的“一把手”——无论是校
长还是书记,都是中共党员,但我们不能推断党员身份是成为“一把手”的主要原因,它最多是一个必要条件。为了减轻第二个问题的严重性,我们也来分析一下书 记成为“一把手”的原因。
三、党委书记的背景
在全部113所大学样本中,有103所大学的党委书记 在拥有“正式权力”的同时很可能也拥有“真实权力”,即他们很可能也是真正的“一把手”。这是根据我们的识别方法得到的上限比例。一些人也许认为,书记是
搞思想政治工作的,因此不容易获得实权。这种观点是一种偏见。实际上,现在的大学党委书记,很多也是专家学者出身,也有海外留学背景,并且担任过大学副校
长等“实职”。我们不妨将书记与校长进行一些对比,在概括大学党委书记背景的同时,试图确认前面概括的校长获取“真实权力”的原因。首
先,从学历上看,有40位大学党委书记拥有博士学位,超过全部样本的三分之一,并且在“985工程”高校中也是如此。相比之下,超过80%的大学校长拥有 博士学位。这一方面说明,现在的书记学历并不低,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绝非一般单位的政工干部可比。另一方面还说明,在目前大学领导的年龄阶段(校长平均
年龄55岁,书记56岁),博士学位本身并不是成为“一把手”的主要原因,因为差别不大。因为党委书记中没有两院院士,所以将是否为两院院士作为校长主政 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是合理的。其次,从任职经
历上看,在担任“一把手”的书记中,有将近一半曾在ZF部门任职,例如曾担任地方ZF的教委副主任,还有大约五分之一曾在教育部任职。在那些没有上述任职
经历的书记中,有少数也曾担任过副校长职位。这说明,担任党政领导职位是成为大学“一把手”的主要原因。而且,在那些校长是两院院士的情况下,书记既没有
党政部门任职经历,又未担任过副校长的样本极少,不到10%。再次,从教育背景上看,在担任“一把手”的书记中,只有三分之一是本校校友。而担任“一把手”的校长几乎都是本校校友。这说明,是否校友对于校长主政很重要,但对于书记主政并不很重要。因此,我们前面将校友身份归纳为校长成为“一把手”的原因之一,这也是合理的。最后,从专业上看,在担任“一把手”的书记中,有一半都是学文科出身,其中文史哲类占了大约三分之一。与担任“一把手”的校长对比,学科优势并不明显。这可能与党委书记的工作有关。做思想政治工作,可能文科出身更有优势,尽管文科出身在理工类或综合类大学中并非主流专业。综
上所述,党政任职背景是校长或党委书记成为“一把手”的共同因素,这对于由教育部和地方ZF共同出资建设的“211”大学来说,也是理所当然的原因。此
外,院士身份、校友身份和学科优势的确是校长成为“一把手”的主要原因。当然,由于“一把手”校长的样本较少,并且存在识别的困难,我们希望在将来的分析 中努力解决这一难题。
第三篇:青海大学书记、校长接待日制度
青海大学书记、校长接待日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学校民主管理水平,及时听取和解决全校师生员工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广泛听取广大师生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和批评,接受师生咨询,受理师生诉求,切实帮助广大师生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推动学风建设,努力打造“高水平、有特色”的高原名学校,经校长办公会研究,特制定青海大学书记、校长接待日制度。
一、接待时间
每单周星期一15时至16时为书记、校长接待时间(节假日除外)。
二、接待领导
由学校办公室负责安排接待领导,每次一名,并安排做好接待记录(填入“青海大学书记、校长接待日记录簿”)。
三、接待地点
畅源楼二楼
四、接待对象
全校广大师生
五、接待事项
全校师生在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学习、生活、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对学校建设和发展等方面的意见、建议。
六、相关服务
由校团委负责安排好接待日相关服务,主要包括:
1、提前一周在全校范围内做好接待领导公布,并公布相关接待领导主要负责工作,以便广大师生有针对性的来访。
2、负责接待室的布置。
3、负责整理收集主要来访意见。
4、负责公示处理意见。
七、接待要求
1、负责接待的校领导要按时到位,耐心听取接待对象所反映的各种问题,并做好记录。
2、对广大师生员工反映的问题,属一般性问题且在职权范围内能解决的,应尽快予以解决;不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应在一个工作日内转至相关领导,尽快解决;不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应立即向接待对象做好解释工作,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力争得到解决;重大事项应在反映后的第一次校长办公会时提交以求研究解决。
3、对广大师生员工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能解决的要明确解决时限,因条件等各种原因所限暂时不能解决的,应在五个工作日内予以回复。
4、在接待过程中,师生员工反映出的在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接待领导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师生员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5、学校办公室负责在接待日的当日填写完“青海大学书记、校长接待日记录簿”,接待领导负责填写“处理意见”一栏内容,要求据实填写,若属立即解决的问题应写明解决办法;若属转至其他相关领导或处室解决的问题,应写明所转的领导或处室;若属党委会或校长办公会研究解决的问题,也应注明。
6、“青海大学书记、校长接待日记录簿”由学校办公室负责在接待日第二天内整理好并根据接待领导提出的处理意见,将转办和会议研究解决的问题做好登记,该转办的应在收到登记表的第二天转至相关领导或处室;该会议研究研究解决的,一周内整理移交党委会或校长办公会讨论。凡属转办的问题,相关领导或处室最迟在五个工作日内作出答复,一般性问题可口头答复,涉及原则性问题应书面答复,然后由承办人或承办部门在“承办情况”一栏写明答复情况,并由接待对象签字认可。书面答复材料一式三份,承办方、接待对象各一份,另一份和“青海大学书记、校长接待日记录簿”一起交回学校办公室存档。属会议研究解决的待召开会议研究后由学校法人在“处理意见”一栏做出批示,并明确由谁答复,然后交回学校办公室,按转办的方法进行办理,此类问题最迟应该在10个工作日内做出答复(从接待日算起)。
7、承办领导和承办部门要以对学校、对教职工高度负责的态度办好所承办的每一件事。学校办公室要跟踪督办检
查,定期将接待日所反映的问题的办理情况反馈给校团委,由校团委在全校范围内做好公示工作,接受师生监督。
8、每学期结束时,学校办公室必须对本学期书记、校长接待日工作做出总结,并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宣读。
八、本制度2011年9月15日起试行。经教代会讨论通过后执行。
第四篇:校长对照检查材料(书记)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顶新小学校党支部书记 郭浪
(2014年8月)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自己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总要求,认真参加学习讨论,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按照“三严三实”要求,认真查摆“四风”突出问题,比标先进典型,深入查找问题,深刻剖析根源,明确了今后努力方向。现对照检查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照总书记列举的“四风”问题25表现,中央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梳理的37条问题、省委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1+8”方案中列举的问题、省委提出的正风肃纪要重点解决的9个方面问题,对照省委王东明书记在建党93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我认真查摆、深刻反思,查找出以下十个方面的问题:
(一)政治立场、纪律等方面的问题。
1.忧患意识差。对改革开放条件下我们党所面临的“四大危险”、经受的“四大考验”等问题,平时思考和研究太少,制度,抓工作有时会重安排、部署,轻跟进、检查,有时候只传达精神,深入基层搞调研、抓落实不够。
5.贯彻落实群众路线仍不够。工作中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的思想,以管理层自居,和教师的沟通缺乏主动性,不够深入,没有做到关心教师真正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要什么,如在本学期开学工作中,只是简单的把开学工作交给教导处办理,没有深入教师中调查、走访、谈心,导致本期开学局面较混乱。
6.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不到位。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过程中,各方面也均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比如,在征求教师意见和调研工作时,有时会走马观花,深入调查力度不够,情况掌握不充分,给予教师的帮助较少;在教师有急事需指导和帮助时,仍有因各种原因不能给教师及时答复的情况;在业务接待方面,仍有关键时刻要花钱才能办大事的观点,在培训学习的开支上,偶有超标现象。
(二)“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表现
7.形式主义方面的问题。常忙于业务,集体学习时间不充分,学习内容不深入,缺乏深层次思考,没能真正达到通过学习服务学校事业发展的目的。传达学校精神、转发上级文件多,认真部署、深入检查、狠抓落实少。对学校教职工的考核没有形成一套健全的机制,部分管理人员和教师分工不明确,没有
财。纯粹的家人、朋友小范围聚会,均是自己或家人、朋友结账买单。三是个人及家属子女从业方面。妻子:XX,岁,为XX小学校教师;儿子:XXX,岁,大学一年级学生;父亲: 岁,务农;母亲: 岁 务农,他们均没有利用我的职务影响违规经商办企业和谋取私利。四是个家庭住房方面。个人现有一套房。五是其他方面。自己从未插手过学校工程建设,从未有过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行为。没有收受群众红包礼金,没有办事吃拿卡要。
我郑重承诺:今后不会出入私人会所、不接受和持有私人会所会员卡,不接受红包礼金,不插手工程项目。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理想信念动摇。“四风”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缺“钙”。认为当了多年的校长,资格老、经验足,多年来时刻在接受党的教育和考验,对持续改造世界观有所放松,同时也淡化了对党章和政治理论的学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发生了偏差,逐渐淡忘了当初入党时的誓言,对党的事业奋斗,特别是服务群众的理想逐渐淡化,对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和不良风气,特别是“趋炎附势者得势,投机专营者得利”等,从刚开始的不耻、抵制,慢慢变得麻木、漠视,到最后竟习以为常。通过对照党章党纪,对标好榜样,深深感到自己在精神世界、理想信念上存在很大
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对照党章,深刻反思,深感差距很大,必须认真反省,直面自己存在的党性不强,先进性不够,没有真正用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来严格要求自己等问题。
(四)政纪意识较差。公生明、廉生威,党员干部只有严于律己、恪尽职守,才能真正成为群众响应看齐的榜样,成为社会风清气正的标杆。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是严格自律方面没有跟上,部分班子成员有时把自己混同一般老百姓,对政治纪律和政治学习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在工作中个人主义和主观主义思想有所抬头。另一方面是班子成员间互相批评与监督力度不够,存在“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现象,对不属于职责分工范围内的事项则比较淡然,一旦牵涉到自身职责的工作时又抱着“不出事”的原则,处理刻板,过于制衡,导致工作推动不力,某些学科成绩不尽人意。
三、今后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
(一)努力方向
校长的作风决定学校上下的风气,班子的履职能力决定学校未来能走多远,因此,解决“四风”问题的根本是班子队伍自身的建设,要以照镜正冠、洗澡治病的精神,打造一支立场坚定、为民务实、团结协作、敢于创新、清正廉洁的领导班子。
(二)整改措施
1.改进学风、转变作风,力避形式主义。的工作职责,克服人岗分离、编制与职责不统一等弊端,切实解决办事效率低下、办事推诿等问题,踏踏实实为教师服务。
3.群策群力,攻坚克难,力除享乐主义。
牢记艰苦奋斗是党的光荣传统和政治本色,作为一种精神,始终是我党前进的强大动力。面对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面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尤其是在学校面临发展瓶颈的特殊时期,班子成员要牢记“两个务必”,增强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坚决克服贪图享乐、得过且过的思想,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状态,群策群力,集中精力解决一些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要加强班子整体合力,开拓思路,坚决克服畏难情绪,全力以赴推项目、抓发展。要坚持深谋远虑做教育,坚决摒弃得过且过、吃老本的思想,要沉下心研究教育事业发展走向,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平衡短期考核目标与长远发展战略目标,给予基层单位和教师更多实质性的指导与帮助,引领学校持续健康发展。
4.以身作则,厉行节约,力扫奢靡之风。
要严格按学校各项制度办事,绝不违反学校的各种财务规定,不搞特殊化。要树立过紧日子、勤俭办事的思想,班子成员要严控各种接待开支,认真执行学校接待的标准,不组织调研为名义的变相公费旅游,不参与不必要的联谊及走访活动,坚决按照中央及省里有关要求规范个人职务消费行为,力求把
第五篇:校长书记职责
小学校长岗位职责
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行政负责人,校长主持学校工作并对政府主管教育部门承担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全部责任。校长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行政管理等各方面工作实行全面负责。
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令,认真执行上级党委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指示、决定,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护校.二、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构建学校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学校管理网络及规章制度,领导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人事、财务、等行政工作,对学校的重大工作负责决策并组织实施。
三、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坚持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认知特点组织教学,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
四、在核定的人员编制内,负责校内机构设置、人员调配、考核等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努力创造条件,提高学校教职员工的综合责质。
五、坚持管好、用好学校经费,提高办学条件。
六、主动接受学校党组织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对行政工作的监督,定期向学校党组织和教代会汇报工作。
七、坚持校长负责制的集体领导,坚持各行政管理部门和人员的团结合作。
八、主管学校安全工作,维护师生人身安全,保障正常教秩序。
后勤人员工作职责
一、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学校荣誉,关心集体。顾全大局,安心本职工作,服从组织安排,保证服务工作高效、优质。热爱后勤工作,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负责精神。团结协作,齐心协力,充分发挥主人翁作用。
二、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中途不离岗。虚心听取教师的合理化建议,不断改进工作,任劳任怨,积极肯干。
三、按划定的卫生区域,全天随时清扫,保持清洁。管理好校园公物、水电。
四、对伙房、餐厅经常打扫、拖洗,保持清洁。厅、室、墙保持洁净。食堂周围无杂草、垃圾和积水塘,每天打扫,每周大扫除。灶、锅炉内外煤灰天天出净。炊具、容器要及时冼净、消毒。餐厅内桌子天天洗抹干净,排放整齐。充分做好开饭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保证开饭及时。
五、保证质量。饭菜注意色、香、味好、新鲜可靠。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特别要防止食物中毒。
六、精打细算,讲究营养。爱护公物,节约用水,用电,用粮,用柴,不得铺张浪费,要勤俭持家。
七、服从总务处安排,完成指定的临时性工作和其它勤杂工作,无故不在办公室作长时间逗留。以免影响他人工作。
八、搞好个人卫生
1、常剪指甲,不随地吐痰。
2、工作时穿戴干净整洁的工作服。
3、定期参加体检。患有传染病的应主动报告领导,服从安排。
九、保管好各种工具。负责有关的安全工作。电器、锅炉使用操作规范。
学校办公室工作职责
在校长领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政务、管理事务、搞好服务,协助校长平衡、协调、检查、督促学校各处室工作。
一、负责行政会议议题的准备,会议记录及会务工作。
二、组织和拟定学校规章制度,以学校名义发布有关行政事项的布告、通告、通知等。
三、正确领会学校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意见,结合自身实际形成的各种实施方案、计划、决议和决定,及时了解学校各方面的落实情况。协调政教、教务、总务等处室的工作,收集意见,并综合整理,为校长决策提供依据。
五、负责学校行政公文、信函的收发处理的管理工作,及时搞好公文的分类、整理和归档。
六、负责草拟学校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和其他全局性文件,审核、修改各处室起草的文稿,负责筹备、组织学校召开的综合性会议。
八、协助校长办理拟报上级审批的有关事项,通报学校重大的活动和信息,作好一月工作安排。
九、负责组织安排节假日人员值班。
十、接待上级机关及有关部门来校检查人员和校外兄弟单位来校的领导干部(属政、教、总系统的,由相应处室负责人接待)。
十一、搞好对外宣传和联络工作。
十二、负责完成校长交办的其它临时性工作。
副校长职责
1、组织教师学习和贯彻国家有关教学指示、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制订学校教学计划、教学常规,建立正常教学秩序,以保证教学计划的执行。
2、直接领导教务处、教研组工作,审查两处的工作计划,检查和督促工作计划的落实。每学期考核教务处主任、教研组组长一次,做好记录,向校长报告考核结果。领导各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总结交流教学经验。
3、负责领导对教师教学工作考核评价工作。制定考核评价的方案,并指导教务处在实际工作中贯彻和实施.全面掌握教师的思想、业务专长和教学水平,每学期、学年开学前,妥善安排教师的教学任务。
4、对拟新调进的教师,进行业务考核,向校长提出报告。
5、从学校实际出发,提出学校教学改革方案和计划,并负责领导实施。负责提出每学年学科课时计划和教学人员的工作安排.要以主要精力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深入课堂 听课;参加学科教研活动;听取教科室及各教研组长工作汇报;检查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抽查教师教案和学生作业,每学期分年级召开学生座谈会一次,切实掌握教学第一手材料,听取对学校教学工作意见确定学校教学科研课题,并带领教研组成员从事学校教学科研课题的研究。
6、切实抓好教师队伍的建设,有计划、有措施,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组织和领导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试验,定期组织教师举行教学观摩课,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拟出以老带新方案,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7、统筹安排各年级开设各项兴趣小组活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8、认真检查执行体育教学大纲的情况,切实有效地提高艺术体育教育教学质量。检查“推标”“达标”情况。领导卫生保健工作,搞好近视眼和流行病的防治工作。
9、定期就全校教学工作做出总结,并向全体教职工汇报。
10、协助校长抓好全校的招生工作。
后勤副校长 岗位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学校总务后勤工作的政策、法规,认真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决议和指示。
2、协同校长制定学校建设发展规划,负责组织制定学校总务后勤管理工作规划、计划、制度、措施等,并切实抓好实施、检查、总结等工作。
3、做好总务后勤行政人员的管理工作,做到任人唯贤、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并抓好总务后勤人员的学习进修和提高工作,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团结合作,做好各项管理与服务工作,及时做好教育教学设备、物品等保障工作。
4、协调好总务处与教导处、年级组等各方面的关系,为总务后勤人员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
5、主持总务后勤行政工作会议,听取、收集各方面对后勤管理工作上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研究改进总务后勤工作。
6、协同校长做好学校财务和物品管理工作。严格财务工作纪律与制度;组织有关人员做好学校预算与决算;科学、规范地管理好学校设备、设施、物品等,充分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与作用,努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和教学环境。
7、领导与组织好校园校舍建设、维修及绿化、美化等工作。
8、组织好学校的“四防”安全工作。
9、完成党政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党支部书记岗位职责
党支部书记在党支部委员会的集体领导下 , 按照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的决议 ,负责主持党支部的日常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
一、负责召集支部委员会和支部党员大会 ; 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 , 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决议、指示 ; 研究安排支部工作 , 将支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及时提交支部委员会和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决定。组织制定和落实支部工作计划。
二、了解掌握党员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 ,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 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
三、检查支部的工作计划、决议的执行情况 , 按时向支部委员会、支部党员大会和上级党组织报告工作。
四、经常同支部委员、行政负责人以及工会和共青团等群众组织保持密切联系 , 交流情况,支持他们的工作 , 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指导和推动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文化、科学、知识学习和文体活动。
五、加强师德建设,抓好教职工的政治学习和思想教育工作;指导和推动学校的德育工作。
六、抓好支部委员会的学习, 按时召开支委民主生活会 , 搞好学校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 ,充分发挥支部委员会和学校行政班子的作用。
工会主席岗位职责
一、根据上级工会的指示及工会委员会的决议 , 制订并认真实施工会委员会工作计划。
二、在党支部领导下 , 配合学校各个阶段的主要工作 , 有效地组织生动、丰富、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 增强教职工的事业心、责任心。
三、组织教职工参政、议政 , 依法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利。
四、关心教职工生活和身体健康。负责协助和督促行政领导努力解决教职工健康和安全的问题 , 办好教职工集体福利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五、维护女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 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和女教职工的保健工作。
六、管好用好工会经费 , 民主理财 , 开源节流。
七、抓好工会自身建设 , 指导工会小组的工作。
八、定期向党支部书记汇报工会工作。
九、工会委员协助工会主席工作。
学校德育处工作职责
1.抓好班级管理工作,负责组织班级工作计划的制定、与检查。
实施2.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制定教育措施,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3.建立特殊学生转化档案,做好特殊学生转化工作。4.搞好学生班干部的培养、培训工作。
5.抓好校外教育,充分发挥驻村工作人员的作用。6.指导班主任工作,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掌握班主任工作情况,指导、考核班主任工作。
7.做好优秀班主任、优秀班级、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的评选工作。
8.做好宣传工作,积极组织开展有意义的活动。9.抓好安全教育,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10.加强学生的常规训练,落实《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一日常规检查细则》,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协助校长制定每学期的德育工作计划,并组织检查落实及实施情况。
二、与教导处一起,协助校长选任班主任。了解班主任工作情况,组织他们学习有关文件和材料,提高班主任的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素质,帮助他们搞好年级和班级工作。
三、指导班主任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并负责实施检查、奖惩;指导、检查班主任搞好班级常规管理和班风建设;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及时总结交流工作经验。
四、协助校长完成校园文化建设、校风校纪建设,负责组织校内的板报宣传工作。健全校纪检查制度和师生值日制度。
五、指导少先队和班级开展工作,抓好学生干部的培养和使用,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治、自理能力;指导各班争创“文明班级”,保证正常教学秩序。
六、组织好每周一的升旗活动,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国旗下讲话成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主阵地。
七、了解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协助班主任处理偶发事件,研究德育规律,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每学年组织开展各类评优、评先工作,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创建和谐校园。
团支部书记岗位职责
一、传达贯彻上级团委和学校党支部的指示精神 , 认真制订并具体
实施团支部工作计划。
二、加强团支部自身建设 , 做好团干部的选配、培养和使用工作 , 创新思路 , 开拓进取。
三、做好团支部日常管理工作 , 健全团的各项规章制度 , 科学管理团组织。
四、加强对团员的教育和管理 , 主动关心他们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情况。
五、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团员活动 , 寓教于乐 , 丰富广大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六、积极指导支部开展富有成效的工作 , 增强支部工作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七、加强对少先队工作的指导 , 充分发挥团带队的作用。
八、加强和兄弟学校团组织的联系。
九、按照有关规定 , 组织人员负责对团支部工作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并按期上交给学校档案室。
十、团支部委员协助团支部书记开展工作。
小学功能室管理人员职责
第一条 熟悉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规格、性能和使用方法。建立必要的入帐、利用、出借、报销和赔偿制度,帐目清楚,仪器、设备等实物与帐目相符,并按上级要求有分类编号。第二条 在学生上课时,辅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课前课后做好仪器的发放、清点工作。
第三条 积极为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创造条件,按指导教师要求做好准备工作,不断提高学生兴趣,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第四条 及时做好每次电教或实验后的仪器、设备的清理工作,严格做到仪器摆放规范。对仪器、设备要经常检查,保持完好。
第五条 注意节约,做好保养、维修工作,掌握仪器、设备、药品的库存情况,做好补充预算。
第六条 完善消防、防盗等安全措施。室内必须设置防火安全用具,经常检查其有效性,并能掌握使用方法,具有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下班前检查室内的水、电、门窗,保证安全。第七条功能室各种设备不能外借,使用空调时必须以节约为原则。
第八条认真做好功能室的使用登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