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完善干部考核新机制
完善干部考核新机制 考出科学发展新动力
——解读省委省政府《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
“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善于领导推动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是关键。
引导各级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是关键。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围绕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深入广泛地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 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意见》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根本导向,把选好配强领导班子作为根本任务,把扩大考核民主作为基本途径,运用综 合考核评价办法,着力探索和完善组织评价、群众评价、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有机联系、互为印证的干部考核评价工作新机制。
创新干部考评机制——
让“指挥棒”施展更大作用
江苏的发展已经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把江苏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迫切需要把各级领导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善于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
然而,在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片面追求GDP,一味地想着上项目、盲目铺摊子、搞政绩工程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折射出现有 的干部考核评价工作还不够完善,比如,考核内容还不能鲜明地体现科学发展的导向,对老百姓真实感受的了解还不够深入,考核结果还没有能充分得到运用。
如何让干部考核这根“指挥棒”发出更加鲜明的导向作用?从年初开始,根据省委的统一部署,省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王国生牵头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在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中,对转变发展方式、改善民生等方面的考核还不够突出,对节能减排、环境资源保护的考核缺少刚 性标准,偏重考核发展速度特别是经济发展速度的问题还比较普遍。”参与调研起草的省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庄同保说,过去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一般只进行换届考 察和届中个别调整考察,存在平时考核不够的现象。
此外,对干部的民主测评虽然扩大了群众参与范围,但有的同志与考核对象的关联度不高,对考核对象不熟悉、不了解,很难做到“知情人说知情话”。民主推荐时,参与推荐人员对列入推荐名册的人选情况不够了解,难以进行比较和选择。
所有这些,呼唤着新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刚刚出台的《意见》对此逐一突破。
调整指标体系——
“三个突出”体现科学发展鲜明导向
《意见》对考评指标体系进行深度调整,进一步强化了对科学发展实绩的考核。
《意见》对近年来市县领导班子换届中重点考核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三大类18项指标进行了调整和完善,第一次提出“三个突出”,即突出考核推动经济发展的实际成效,既考核发展速度,更注重考核发展质量;突出考核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情况,
注重考核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情况;突出考核民生改善的情况,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实际成效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
围绕“三个突出”,新的指标体系中出现了一批“新面孔”:科技进步贡献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比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CΟD和 SΟ2排放量削减率、城乡绿化覆盖率,城乡人均收入实际增长及收入比、城镇登记失业率,城乡居民健康指数、万人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平安社会指数 等。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原有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实际到账注册外资情况等指标,被悄悄淡化。而人均GDP及增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单位GDP能耗降低率、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城乡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等指标因能较好反映科学发展情况得到保留。
此外,《意见》还明确对体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体现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体现环境资源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指标被赋予较大权重。城乡居民收入、节能减排等指标,更是被列为“核心指标”受到重点监测。
指标的增减释放出强烈信号。高邮市委书记陈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指标就是导向。《意见》传递给基层领导干部的信息就是,不仅要注重经济总量,更要注重经济结构的优化;不仅要注重经济发展,也要注重社会发展,更加重视改善民生。”
/> 今年以来,高邮市明确拒绝新上小化工、高耗能等产业项目,决定关闭15家“五小”企业。“关掉企业肯定会对高邮的经济总量产生影响,但是,对照新的考 核指标,这点总量的减少不会影响高邮的位次排名,我们可以甩掉包袱,更好地根据高邮实际发展更高层次的产业。”陈?说。
完善群众满意度测评——
硬规定让更多人选干部、评干部
建立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群众满意度测评体系,干部干得好不好,由群众来评判,这是《意见》的又一亮点。
《意见》不仅明确了满意度测评的方式--民意调查,而且还对测评的时机作了硬性规定--每年年初各级人大、政协会议期间进行,参加评价人员包括部分党 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其他群众代表,测评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布。《意见》还明确提出,换届选举产生的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各级政府组成部门正职,要通 过新闻媒体向社会作出“目标承诺、责任公示”,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和评价。考核内容、考核程序、考核方式等都要以适当的方式向群众公布。
“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实绩如何,群众感受最真切;对科学发展实绩的评价,群众最有发言权。”庄同保说,江苏在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尤其 是民主推荐和测评的参与人员范围不断扩大。但是,范围扩大不代表测评结果一定准确。以往的民意调查,内容设置不够贴近群众生活,定性选择的题目比较多,不 便于老百姓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意见》调研起草过程中,如何反映老百姓真实感受成为省领导高度关注的问题,也是文件制定的难点。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是以完善民意调查为主要内容,构建“群众满意度测评体系”。
《意见》把民意调查的具体方式扩大到会议调查、个别访谈、社区征询、电话调查、网络调查等多种形式,更加强调突出老百姓感受,选取群众看得见、摸得 着、关注度高、感受性强的具体内容,突出民生保障与社会和谐、干部形象与作风状况等内容,调查题本的项目要求具体、形象、直观,既有选择性项目,又有提问 性项目,让参与人看得懂、评得准,必要时还要组织群众评议。
“党委、政府为老百姓办了哪些实事?领导干部作风怎么样?工作上有哪些明显起色?社会治安状况是否满意?子女入学、看病、交通难不难?通过这种开放式的调查,力求原汁原味地获取老百姓真实感受,进而准确评价干部实绩。”庄同保说。
盐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章大李认为,满意度测评体系的完善,解决了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统一,群众有权决定领导干部的命运。“你解决了老百姓关心的 问题,他们肯定说你好。”陈扬也认为:“群众的评价直接影响对政绩的评价,不为群众着想,老百姓这一关很难通得过。”
强化考核结果运用——
考评结果成为干部选用重要依据
把考评结果运用到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各个环节,《意见》里的规定,让不少基层领导干部眼前一亮。
省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过去考核多在换届或提拔前,存在“不换届不考察,不提拔不考察”现象,考核结果用于选拔任用多、用于日常管理少。
针对这一现象,《意见》一方面对经常性考核进行了强化,加强对干部一贯表现的跟踪了解,建立起干部动态考核机制;另一方面,对把考核结果运用到干部的日常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
考核结果运用到管理中,将会带来什么?该负责人介绍,以考评结果为依据,科学发展实绩突出、埋头苦干的干部将得到重用,并有针对性地安排其接受教育培训、挂职锻炼、轮岗交流,促进其全面发展。不思进取、投机钻营、弄虚作假的干部将受到教育和惩戒。
《意见》明确规定,凡列为考察人选的,必须是民主推荐位于前列,民主测评、个别谈话和群众满意度测评公认度比较高的。对不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办事,搞 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造成不良影响的,对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社会稳定、安全生产等方面发生严重问题的,严格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进行诫勉谈话和严 肃惩戒,必要时实行组织调整。
章大李说,过去的年度考核,干部填填表,个个都称职。现在加强经常性考核,把干部的升迁、奖惩 与平时和关键时候的表现相挂钩,这将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更能激励干部干实事、干好事。
135480 回复 3 楼 2014-04-29 完善干部考核新机制 考出科学发展新动力
——解读省委省政府《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
“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善于领导推动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是关键。
引导各级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是关键。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围绕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深入广泛地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 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意见》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根本导向,把选好配强领导班子作为根本任务,把扩大考核民主作为基本途径,运用综 合考核评价办法,着力探索和完善组织评价、群众评价、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有机联系、互为印证的干部考核评价工作新机制。
创新干部考评机制——
让“指挥棒”施展更大作用
江苏的发展已经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把江苏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迫切需要把各级领导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善于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
然而,在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片面追求GDP,一味地想着上项目、盲目铺摊子、搞政绩工程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折射出现有 的干部考核评价工作还不够完善,比如,考核内容还不能鲜明地体现科学发展的导向,对老百姓真实感受的了解还不够深入,考核结果还没有能充分得到运用。
如何让干部考核这根“指挥棒”发出更加鲜明的导向作用?从年初开始,根据省委的统一部署,省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王国生牵头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在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中,对转变发展方式、改善民生等方面的考核还不够突出,对节能减排、环境资源保护的考核缺少刚 性标准,偏重考核发展速度特别是经济发展速度的问题还比较普遍。”参与调研起草的省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庄同保说,过去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一般只进行换届考 察和届中个别调整考察,存在平时考核不够的现象。
此外,对干部的民主测评虽然扩大了群众参与范围,但有的同志与考核对象的关联度不高,对考核对象不熟悉、不了解,很难做到“知情人说知情话”。民主推荐时,参与推荐人员对列入推荐名册的人选情况不够了解,难以进行比较和选择。
所有这些,呼唤着新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刚刚出台的《意见》对此逐一突破。
调整指标体系——
“三个突出”体现科学发展鲜明导向
《意见》对考评指标体系进行深度调整,进一步强化了对科学发展实绩的考核。
《意见》对近年来市县领导班子换届中重点考核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三大类18项指标进行了调整和完善,第一次提出“三个突出”,即突出考核推动经济发展的实际成效,既考核发展速度,更注重考核发展质量;突出考核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情况,
注重考核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情况;突出考核民生改善的情况,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实际成效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
围绕“三个突出”,新的指标体系中出现了一批“新面孔”:科技进步贡献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比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CΟD和 SΟ2排放量削减率、城乡绿化覆盖率,城乡人均收入实际增长及收入比、城镇登记失业率,城乡居民健康指数、万人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平安社会指数 等。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原有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实际到账注册外资情况等指标,被悄悄淡化。而人均GDP及增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单位GDP能耗降低率、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城乡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等指标因能较好反映科学发展情况得到保留。
此外,《意见》还明确对体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体现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体现环境资源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指标被赋予较大权重。城乡居民收入、节能减排等指标,更是被列为“核心指标”受到重点监测。
指标的增减释放出强烈信号。高邮市委书记陈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指标就是导向。《意见》传递给基层领导干部的信息就是,不仅要注重经济总量,更要注重经济结构的优化;不仅要注重经济发展,也要注重社会发展,更加重视改善民生。”
今年以来,高邮市明确拒绝新上小化工、高耗能等产业项目,决定关闭15家“五小”企业。“关掉企业肯定会对高邮的经济总量产生影响,但是,对照新的考 核指标,这点总量的减少不会影响高邮的位次排名,我们可以甩掉包袱,更好地根据高邮实际发展更高层次的产业。”陈扬说。
完善群众满意度测评——
硬规定让更多人选干部、评干部
建立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群众满意度测评体系,干部干得好不好,由群众来评判,这是《意见》的又一亮点。
《意见》不仅明确了满意度测评的方式--民意调查,而且还对测评的时机作了硬性规定--每年年初各级人大、政协会议期间进行,参加评价人员包括部分党 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其他群众代表,测评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布。《意见》还明确提出,换届选举产生的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各级政府组成部门正职,要通 过新闻媒体向社会作出“目标承诺、责任公示”,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和评价。考核内容、考核程序、考核方式等都要以适当的方式向群众公布。
“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实绩如何,群众感受最真切;对科学发展实绩的评价,群众最有发言权。”庄同保说,江苏在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尤其 是民主推荐和测评的参与人员范围不断扩大。但是,范围扩大不代表测评结果一定准确。以往的民意调查,内容设置不够贴近群众生活,定性选择的题目比较多,不 便于老百姓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意见》调研起草过程中,如何反映老百姓真实感受成为省领导高度关注的问题,也是文件制定的难点。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是以完善民意调查为主要内容,构建“群众满意度测评体系”。
《意见》把民意调查的具体方式扩大到会议调查、个别访谈、社区征询、电话调查、网络调查等多种形式,更加强调突出老百姓感受,选取群众看得见、摸得 着、关注度高、感受性强的具体内容,突出民生保障与社会和谐、干部形象与作风状况等内容,调查题本的项目要求具体、形象、直观,既有选择性项目,又有提问 性项目,让参与人看得懂、评得准,必要时还要组织群众评议。
“党委、政府为老百姓办了哪些实事?领导干部作风怎么样?工作上有哪些明显起色?社会治安状况是否满意?子女入学、看病、交通难不难?通过这种开放式的调查,力求原汁原味地获取老百姓真实感受,进而准确评价干部实绩。”庄同保说。
盐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章大李认为,满意度测评体系的完善,解决了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统一,群众有权决定领导干部的命运。“你解决了老百姓关心的 问题,他们肯定说你好。”陈扬也认为:“群众的评价直接影响对政绩的评价,不为群众着想,老百姓这一关很难通得过。”
强化考核结果运用——
考评结果成为干部选用重要依据
把考评结果运用到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各个环节,《意见》里的规定,让不少基层领导干部眼前一亮。
省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过去考核多在换届或提拔前,存在“不换届不考察,不提拔不考察”现象,考核结果用于选拔任用多、用于日常管理少。
针对这一现象,《意见》一方面对经常性考核进行了强化,加强对干部一贯表现的跟踪了解,建立起干部动态考核机制;另一方面,对把考核结果运用到干部的日常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
考核结果运用到管理中,将会带来什么?该负责人介绍,以考评结果为依据,科学发展实绩突出、埋头苦干的干部将得到重用,并有针对性地安排其接受教育培训、挂职锻炼、轮岗交流,促进其全面发展。不思进取、投机钻营、弄虚作假的干部将受到教育和惩戒。
《意见》明确规定,凡列为考察人选的,必须是民主推荐位于前列,民主测评、个别谈话和群众满意度测评公认度比较高的。对不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办事,搞 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造成不良影响的,对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社会稳定、安全生产等方面发生严重问题的,严格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进行诫勉谈话和严 肃惩戒,必要时实行组织调整。
章大李说,过去的年度考核,干部填填表,个个都称职。现在加强经常性考核,把干部的升迁、奖惩 与平时和关键时候的表现相挂钩,这将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更能激励干部干实事、干好事。
第二篇:完善新机制
完善新机制
德育工作要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德育队伍、课程、基地、制度等方面的基础建设。基础夯实,才能给德育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为优化德育管理队伍,先后确立两位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教师进入学校 领导班子,为建设了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队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了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五个如何”联系我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展开讨论,并把大讨论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3、加强德育基地建设。我校有德育基地 南岗头惨案遗址。在建好德育基地的同时,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教育,充分发挥德育基地的育人作用,引导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区服务和劳动锻炼,在实践中自主学习、自我教育、主动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4、加强德育制度建设。各学校依据法律法规,不断改善德育工作的规章制度。一健全德育工作管理制度。突出管理的强制性,制定“几个不准”,作硬性规定。二是健全德育工作的激励制度。进一步总结、完善和开展德育先进学校和先进个人的评比表彰制度,克服“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评比表彰中,以学习成绩好代替三好的不良倾向。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对各学校德育工作考评细则,丰富了德育考评内容; 三是健全德育工作的督导评估制度。德育督导评估纳入整体教育工作的督导,在对学校工作督导体系中强化德育评估的权重,促进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工作中重要地位的落实。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培养千百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合格接班人,是我们共同肩负的历史责任,我们将勤奋工作,开拓进取,开创我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第三篇:如何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新机制
郑风田:如何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新机制?
十八届三中全提出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点:第一,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构建的关键是加强工农城乡互动。第二,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必须改变二元户籍制度,让进城农民享受平等的公共品服务。第三,城乡一体化要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让农村集体土地直接入市。第四、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该赋予农民集体土地的处臵权、抵押权和转让权。第五,要城乡生产要素平等交换,就应该破除目前单向的抽水机体系,引导城乡要素的平等双向交流。
新型城镇化如何破题?城乡一体化如何真正实现?土地制度改革怎么推进?《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已正式公布,有诸多相关这点。主要包括: 第一,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强调工农、城乡互动。近年来我国一直把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中来抓,提出“以工补农,以城带乡”,通过大量的对农补贴,来着力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此次十八届三次全会,在总结过去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些调整,三中全会公报概括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建立新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从单纯关注“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从“以工补农”到“以工促农”,“工农互惠”,把工农并在更平等的地位上来看,城乡关系从“以城带乡”到“城乡一体”,更完成地表述了城乡关系。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农业支持工业的需要,我国逐渐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改革开放以来,资源迅速向城市集中,城乡差距越拉越大,带来诸多问题。其一是二元结构导致资源过分集中在大都市,带来大城市病。我国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四个大都,每个都市都有上千万岁的流动人口,城市资源承载出现问题,堵城等都市病难以克服。其二,二元结构过大也导致农村大量空心化出现。不少农村成了386199部队,未来谁来种地成为大问题。其三,二元结构差距过大,农民“相对剥夺感”显化,影响社会稳定。“相对剥夺感”是一种不平衡的心理状态或心理感受。这种心理状态或心理感受来自对自身利益损失的判断和评价,是社会比较的结果。如果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农民“相对剥夺感”显化,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就有可能导致各种极端行为发生,仇富心理增强,对社会的不信任感也逐渐增强,引发社会动荡,影响社会稳定。
四位一体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确定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新方向。以工促农,就是让工业促进农业发展,为农业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技术,带动农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实行偏向型的工业发展政策,通过剪刀差为工业的发展打了基础。目前我国已到了工业反哺农业阶段,以工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的发展。以城带乡,应该是让更多的农民进城,带动农村的发展。工农互惠,就是农业的发展与升级换代,同样也能让工业带来更大的关系,他们的关系是互惠的,并不是单一的工补农问题。城乡一体,是纠正过分地发展城市导致的乡村衰败,城乡其实是连在一起的,要把二者放在一起来配臵资源,不存在消灭乡村建设城市问题。要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需要中央和地方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推动农村综合改革,将城乡作为一个有机的发展整体进行规划和整治,大力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公共服务向着城乡均等化的目标发展,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城乡一体化建设逐步展开。近年来我国持续增加对三农的投入,效果显著。例如,在教育方面,国家推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现了在农村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目标,让更多的农村孩子圆了“读书梦”和“上学梦”。在社会保障方面,国家建立健全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对外出打工农民的基本权利进行了法律保障,在多个地区进行试点,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国家推行了“村村通”公路建设、农村饮水安全设施建设、农村电网改造、沼气池和清洁能源应用普及以及耕地保护政策,农村的生产生活设施逐步完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逐渐缩小,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得到了提高,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第二,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必须改变二元户籍制度,让进城农民享受平等的公共品服务。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意义重大。过去的城镇化被概括为地的城镇化,而缺少人的城镇化,多数农民享受不到平等的城市化待遇。目前统计的52%城镇化是半截子的城镇化,有17%的人口并没有城市户籍,享受不到城市的教育、医疗、社保、住房服务。未来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加快农民工融入城市。以下政策尤其重要:应尽快实行居住证制度,剥离户籍挂钩政策,这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基础制度。虽然户籍制度的作用在弱化,然而由于就业、社会保险、医疗保障、子女教育、社会福利、住房保障等与户籍紧紧捆绑在一起,让没有城市户口的农民工在享受公民权利上遭遇了排斥性,户籍不仅增加了农民工在城市生存和发展的成本,同时也因其所内含的不平等因素使得进城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社会,甚至带来市民化的中断。尤其是大都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每个城市都有上千万的农民工,对此这些地方,户籍制度的改革相对比较困难,但完全可以实行居住证制度,对于那些有稳定工作与收入的农民工,尽快融入与户籍人口的公共品服务差距。其二是应把农民工纳入城镇保障房体系。如果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一定要有居住场所。而目前农民工在城镇有房比率不到1%,60%自己租赁,49.8%的农民工住在集体宿舍。农民工由于收入低,租住城中村等“脏、乱、差”地方。如果不解决农民工在城里住房问题,农民工在城市难有安身之所,城镇化就成为一句空话。其二是应把农民工子女纳入城镇教育体系。1亿多农民工,4500多万留守儿童。如果不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农民工也难以融入城市。目前流动儿童受教育状况不及全国儿童的平均水平,失学率竟高达9.3%。城镇由于老龄化的加剧,公办学校生源不足,应强制把流动儿童纳入到城市教育体系中去。其三是解决农民工的医疗社保服务问题。新农合如何让农民工在城镇看病是一个大问题,应该让农民工享受到城市居民同等的医疗卫生公共服务。
第三,城乡一体化要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让农村集体土地直接入市。
城乡一体化建设需要有配套的土地制度改革,实现农村、城市土地“同地、同权、同利”,应该建立类似的土地交易机制,使农民分离城市化中的土地增值收益,使进城农民获得创业资本,这样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才是可持续的,才能够促进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其实已提了数年,尤其是上届三中全会,对土地政策迈出的步子很大,如给予农民长久的承包土地权等等。时光已过去五年,目前的确权颁证工作还没有完全解决,最新的一号文件相关部门给出的时间是五年,可见这个工作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面临的难度。如何真正落实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还需要更多的实质性政策来推动。有关农村非农建设用地能否真正做到同地同权同利,虽然各地已进行了诸多试点,如果没有全国性的纲领性文件,城乡统一还会继续争论下去。
目前我国数量庞大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普遍存在利用不合理、效率低下等问题。由于各种严格的限制,农民的承包地、宅基地、住房不能作为资本流动,很难带来财产性收入。但现实情况却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隐形市场活跃,违法用地屡禁不止,用地流转权利缺乏可靠保障,如何打破坚冰,让工业化与城镇化过程中农民也能够真正受益,需要进一步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必须让集体土地入市。集体土地入市,其实各地都在做。各农村建设用地直接入市,至少可以带来四大好处:拓宽了用地来源;增加了农民收入;探索了农村工业化的道路;化解了征地矛盾。早在十几年前,广东、浙江就有地方提出地方性的集体土地入市法规,全国不少地方也都在试点。有报道称:“广东农民的私下交易已较为普遍,并自发形成了一个宅基地流转的地下市场”,“一些村民在靠出租宅基地上所建房屋获得较为长期的稳定收益,而一些村民则将自己手中的宅基地使用权及其附在其上的建筑物通过各种形式出让、出租,再用这些钱在城里买房买车,过起城市人的生活”。
农地直接入市的全国潜力如何?百万亿元农村建设用地入市将带来多大的“农村沉睡资本”?据重庆市长黄奇帆测算,中国城市人口在城里需要的建设性用地是人均100平方米。而农民在农村的建设性用地大概是人均250平方米。如果有1亿农民进了城市,需要城市提供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农村建设用地大大节省出来了,所以18亿亩耕地红线不仅能够守住,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耕地可以变成20亿亩。全国城乡建设用地有20多万平方公里,至少可以承载二十几亿人,城镇建设并不缺地,但目前的土地利用方式太粗放太浪费了。据广东省调查,目前至少还有60多万亩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闲臵。如何解决实际占地2亿多亩,价值100万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建构全国统一的土地使用权体系,形成公开化的中国村镇房市和构建中国房市的全流通格局,是一个令人无限想象的大问题。
“农村土地入市”须明确产权主体及权益分配机制,建立统一的产权交易市场。农村集体建设土地入市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但前提是须明确产权主体及权益分配机制,防止公权力侵占。目前我国的农村土地普遍存在主体虚位、主体混乱问题,未来应该确权发证,明确农民的权益,在此基础上建设产权交易市场,开启农村沉睡的资本。当地各地农地直接入市试点也有不少问题,比如随意占用耕地出让、转让、出租用于非农建设,低价出让、转让和出租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随意改变建设用途,用地权属不清等。这些都应该在未来试验中逐步完善。
“农村土地入市”还需引入竞争机制。农村集体土地的上市,显然不宜走政府拍卖的老路,必须以打破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为目标,并与政府土地拍卖形成分庭抗礼的竞争态势,地价才有望不受操控。
第四、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早应该赋予的是农民集体土地的处臵权、抵押权和转让权。目前官方界定的农民财产权利主要包括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资产受益权。遗憾的是,目前农民的这个财产权利是受到各种约束,真正给农民带来的受益很小。比如以农村建设用地来看,我国所有城镇建设用地是2.5亿亩,给城镇居民带来巨大的财产收益,农村的非农建设用地其实也有2.5亿,但给农民带来的收益极少。农民目前的整体收入中,来自财产权利的收入不足3%,但由于各种制度障碍,农村巨大的土地资产,目前基本上处于沉睡状态,给农民带来的财产性收入很低,这和农民拥有的巨量财产其实是不相适应的。公报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臵,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这个内容也是此次公报三农方面最大的亮点。农民在农村的房子在家让老鼠住,自己在城里打工却只能住老鼠窝。农民的宅基地、承包地不能进行抵押贷款,城市资金进入不了农村,农民只能陷入衰落之中。
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就应该打破目前的各种障碍,让农民的财产真正为农民带来收益。农民拥有的最大的资产是土地,通过确权颁证,应该允许农民进行抵押贷款,进行出租转让。应该逐步缩小征地范围与面积,允许农民带地迈向工业化与城镇化。改革开放之初,广东珠三角农民建设工厂用来出租出借,至今不但继续拥有增值后的土地与厂房,而且还得到巨大的借金分红。而后来全国一刀切的强制性的低价征地高价卖出,受益的只是地方政府与老板。仅征地一项,改革开放后几十万亿的土地增值收益离开农村,农民却受益不多。未来应该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土地的增值收益。通过确权颁证,让农民承包的农用土地获得抵押、转让、处臵权,可以唤醒农村巨大的沉睡土地资本。目前农民最重要的资产就是土地,但这些土地却是残缺的,农民既不能用它来抵押贷款,也难以出租出借,进城打工的农民也只能两头挂。如果授予农民承包土地抵押权,将启动农村金融市场,给农村发展带来巨大契机。构建平等的土地市场,让城乡建设用地同地同权同利,可以打破目前的二元土地分割。目前的二元土地制度,导致现有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低下,土地规划与用途管制没有实质性建立起来,巨量小产权房尴尬存在,要通过新的制度设计,消解这些问题。还应该通过建立土地财产税、土地资产经营管理制度与融资制度,改变目前基层政府单纯卖地的土地财产行为,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第五,要城乡生产要素平等交换,就应该破除目前单向的抽水机体系,引导城乡要素的平等双向交流。我国城乡巨大差距的核心原因是长期以来城乡要素的不平等交换,是农村资源要素向城市单向流动的结果,未来应该改变目前不平等的要素单向流动,允许城市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实行城乡互动的双重循环,让农民分享现代化的成果。
城乡二元结构是目前制约我国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也是我国城乡差距愈拉愈大的主因,这种制度不但使城乡生产要素交换不平等,而且形成一个巨大的抽水机系统,单向地把农村生产要素抽向城市:每年高考,数百万的农村青年通过考学离开农村,每年还有近千万的农村青年在完成义务教育后离开农村到城市及沿海地区打工,这些人力资源的输出几乎是单向的,回归的比例极低;另外农村大量的资金通过邮政储蓄及设在农村的金融机构网点输向城市,而农村居民因为主要财产承包地与宅基地难以进行抵押从而很难得到金融贷款;农村每年大量的土地被低价征收用于工业与城市建设,而给予农民的补偿却极低。目前巨大的城乡公共品服务“势差”更加剧农村宝贵的人力、物力、财力大量单向地流入到城市,农村失血比造血多,长此以往,只能造成城市畸形繁荣,农村陷入衰落。
过去几千年来我国城乡差距一直不大,主要原因是城乡双重循环制度在起作用。中国特有的科举制度让农村的有志青年通过赶考流到城市,退休之后一般还会告老返乡,解甲归田,臵数亩良田,成为乡坤。这种城乡的人力双重循环使乡村不至于陷入衰落。我国目前出现的空心村等农村衰落现象都是因为单向的资源流动造成的,必须在制度上进行探索,让城乡要素实现平等交换,城乡互动,实现城乡双重循环回复的链接,让城里的人力、物力、财才也能够向乡村转移,从而真正地实现城乡一体化梦想。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第四篇:如何完善干部平时考核机制
如何完善干部平时考核机制
党的十八大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的执政骨干队伍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要求我们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方法,进一步建立完善干部平时考核机制,不断提高干部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
进一步明确平时考核的重点。一是考核干部的德。通过平时考核,从干部在贯彻落实上级重大决策部署、完成重大任务、面临重大考验、应对突发事件、对待个人职务的进退留转等方面的表现,以及个人日常学习、家庭生活、情趣爱好、人际关系等情况,了解分析干部的个人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二是考核干部的工作实绩。重点了解干部在平时工作的现实表现,掌握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效率和所产生的效益,用第一手资料,实景式真实具体地观察干部、判断干部的工作实绩。三是考核干部的勤。通过干部履行工作职责的情况和平时的表现,了解干部的责任心、工作作风、精神面貌、学习态度、实干精神。
科学运用平时考核方法。一是与目标监控相结合,在工作目标运行中了解干部。组织部门要与目标管理部门建立密切联系,掌握不同部门、不同班子、班子每个成员承担的具体工作任务和职责,参与到平时目标运行监控工作中去,记录干部的工作目标完成情况,通过目
标完成情况来量化比较干部的实绩,考察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二是专项工作考核,在完成重点工作、重大任务中识别干部。对涉及全局的重大活动、重点工作、中心性任务等,在检查、观摩、评比时,组织部门应参与进来,现场了解干部的表现,了解干部在具体工作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出了哪些思路、用了什么样的办法、工作取得的实际成效,从中评价干部的德才素质。三是建立组织部联系领导班子制度,在近距离接触中考核干部。按行业、系统把考核权限内的单位分片划组,组织部门采取科室分包或选派,选派思想政治素质好、有一定工作经验和组织协调能力、熟悉组织人事工作、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的同志分包联系的方式,通过参加所联系单位的民主生活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班子会、定期到联系单位走访、座谈、开展工作调研等,了解领导班子的运行情况,掌握干部的现实表现,发现优秀干部,掌握存在的问题。
建立完善平时考核的配套机制。一是建立干部实绩公示制度。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上级部署,承担的工作目标及完成情况、组织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的表现等,定期在一定范围公示,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二是横向联系制度。建立组织部门与目标管理机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重点工作或中心性工作的组织机构,以及人大、政协、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统计、环保等职能部门建立定期联系通报机制,系统收集、综合各部门的统计数据、评价意见,掌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评议、视察意见,变组织部门考核为多部门联动。三是建立平时考核分析制度。平时考核了解掌握的情况,要及时进行
分析、总结,能定量的定量作出评价;考核、换届考核、任职考核时要与平时考核结果相对照,互相印证;平时考核发现的不良行为或苗头性问题,及时采取组织谈话、函询或交相关部门作出进一步处理。四是建立平时考核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平时考核参与者的责任,对参与的相关部门、组织部的考核成员要明确相关责任,谁考察谁负责,每一项考核结果都要有理有据,对在考核中不坚持原则、不认真负责,甚至徇私情、隐瞒事实真相造成考核结果失真失实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增强平时考核的严肃性、可信度。
第五篇:民政局局长完善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新机制的思考
村级组织是服务“三农”的最基层最直接的一级组织。如何建设一支依法办事、凝聚民心、发展经济、解决问题的“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高素质村级干部队伍,是值得基层党委、政府深入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立足农村、服务“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我认为,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应从五个方面进行创新,建立新机制。
一那一世小说网 穿越小说网 网游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创新新机制
选任一批“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和能致富、能带领致富的能人到村干部岗位,这是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的紧迫任务。从平昌县现有村干部队伍来看,主要存在“三不”问题:一是年龄偏大思想不活。据统计,我县村“三职”干部年龄在45岁以上的879人,占61%。由于年龄普遍偏大,思维缓慢,思想不活,缺乏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应对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大多时候都是凭经验办事、搞老一套,“跟着感觉走”。二是技能缺乏能力不强。对于农村实用技能掌握不多,绝大多数走的是传统农业种植之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较为普遍,能带头致富和带领致富的村干部较少,基本上是传统体制上的管理型干部。三是资源匮乏更新不快。由于市场经济浪潮的影响,农村年富力强的青壮年大都外出创业,村级组织后备人才储备有限,村干部资源十分匮乏,有的村甚至出现“断层”现象,一年接着一年干,年年都是老面孔、老模样。
要有效做好村干部的选任工作,我认为,第一,乡镇党委要解放思想,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尤其是必须破除过去求稳怕乱、多用老干部、少用新人的思想。第二,乡镇党委要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同时,切实推进“公推直选”工作,真正让群众选出自己的“带头人”。第三,乡镇党委要引导群众走出“本村干部本村选”的认识误区,有效推行“异地选拔”,切实推进“组织选派”、“村民海选”相结合的选人方法。要借鉴过去的成功经验,有针对性地派一批能力强、思维新的机关干部到村任职,选派一批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乡镇干部兼任村“三职”干部,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第四,乡镇党委要抓好“源头建设”,注重村级后备干部的培训和选拔。针对村级干部队伍面临严重“断层”危险,乡镇党委政府必须立足选拔优秀人才,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重点将各个村的退伍军人、返乡青年、致富能人纳入后备干部管理范围,多形式加强对后备干部的培训和培养。
二、创新教育培训机制
对村干部的培训教育不能仅停留在理论上,而应注重在实践中锻炼提高。首先在思想上,要有目的地选一些村支书、村主任,到发达地区和现代农业发展较好的村镇参观学习,接受新理念。其次在教育模式上,要注重创新,积极探索县、乡、村一体化教育机制。县委党校要立足于村干部的培养,开展一些实用技术培训,发挥主阵地作用。乡镇要重点推进村级干部“上派锻炼”,选送30岁以下青年干部到乡镇机关和县级有关部门轮流跟班学习。村级要重点组织一些村级后备干部到发达地区打工学技术、学经验。
三、创新监管机制
加强对村班子的监管,是建设高素质村干部队伍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从现行村干部管理情况看,制度不规范、监督不力,是造成村级财务混乱、干群关系紧张、矛盾突出、问题复杂的重要根源。如何加强村级班子的有效监管,我认为必须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一是建立村民自治、民主决策制度。坚持重大村务行召开村民大会提出方案,然后村党支部会议研究与村委会联席会议讨论决定;并坚持先党内后党外、先党员后群众的原则,凡重大事项先经党员大会讨论,再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进行讨论决定。二是建立民主理财制度和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村级财务一直是敏感的问题,也是干群关注的焦点。要通过建立村级民主理财小组,确保村级民主理财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确保村级财务账目有效实现“乡镇代管”,确保村级财务、村务公开的内容真实、及时。三是建立经常性审计制度。实行审计、任期审计、离任审计和针对重大经济活动及群众反映突出问题的专项审计相结合,并将其结果作为村干部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四是建立民主评议制度。每年组织村民代表对村干部的责任承诺、工作情况和综合表现进行民主评议,并及时将评议结果公开,扩大群众和知情权和参与权。
四、创新待遇保障机制
做到“干有所酬,退有所养”,是调动村级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关键所在,也是改变“能人不愿当村干部”现状的有效举措。首先,必须优化村干部的绩效考核方式,实行激励工资制。打破工资包干使用、吃大锅饭的办法,将村干部工工资实行“七三”开,即基本补贴70%,奖励补贴30%,对奖励补贴部分,根据工作实际发放,以充分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其次,必须落实村干部的政治待遇。县委、县政府每年应表彰一批优秀村“三职”干部,对群众公认、成绩显著的村干部给予适当的政治荣誉。同时,按照现行干部人事政策规定,应不定期选聘一些优
美女学院的禁书 异体——我的绯色天空 理工大风流往事 我的老婆是杀手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秀村干部到行政事业机关工作,以此激励工作积极性。第三,必须切实落实村干部的养老保险制度。村级干部的养老一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也是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因此,我认为在村干部养老保障上:一是建议县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参照企业职工进社保做法并形成制度,推进村干部养老社会化保障,确保村干部“退有所养”;二是全县要形成一个规范性文件,对那一世小说网 穿越小说网 网游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养老保险的对象、标准、资金来源作出统一规定,县级财政要予以重点支持。
五、创新乡村联运机制
一个地方要获得发展,人心是一个关键因素。从工作层面讲,乡村应该是一个互为联运、互为一体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乡镇党委、政府发挥的是核心作用,而各村则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乡镇党委、政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帮带”作用,帮助村级发展经济,增强实力,着力营造一个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党风政风“气候”,以乡镇干部的模范行为带动村干部加强自身建设。
美女学院的禁书 异体——我的绯色天空 理工大风流往事 我的老婆是杀手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