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的制度考核

时间:2019-05-14 05:06: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完善的制度考核》,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完善的制度考核》。

第一篇:完善的制度考核

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

考核是企业实现年度目标和加强团队建设的主要方法,也是企业管理和薪酬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更是激励团队、实现公平分配、促进完成任务的重要途径。

但国内的大多数企业,考核机制并不健全,普遍偏重于任务考核,对于过程、日常管理和综合能力考核不够重视,致使过程管理混乱,日常管理松懈,团队的综合能力不能提高。这种不科学、不全面的考核机制使团队只为完成销售任务而努力,其他的工作都应付了事。

时间长了,企业的凝聚力涣散、员工的责任心弱化、团队的整体素质下降、优秀人才流失,直接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笔者认为,一个完善的考核机制应该包括五个方面,即阶段工作考核、终端达标考核、日常管理考核、销售任务考核和综合能力考核。

1、阶段工作考核。

与阶段性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相对应,阶段性考核主要是督促团队各级人员按时完成阶段性工作计划和达到规定的目标。并通过阶段性工作考核,对这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进行纠正,以改进下一阶段的工作。同时,通过阶段性考核,对团队各级人员的能力素质、责任心、工作效率、工作成绩有一个较全面的评定,便于进行阶段性的奖励,也有利于发现并观察有潜力的人才。

2、终端达标考核。

不同的企业、不同的产品、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对终端工作的目标是不一样的。终端工作是一项最基础性的工作。一个产品在特定的市场、特定的时间内铺货率、优位陈列率、价格维护、终端建设、终端宣传、终端促销活动等都要有一个考核的标准,有利于团队按目标开展终端工作,以考核的形式促使团队重视终端的基础工作。

3、日常管理考核。

好多企业对日常管理绩效考核不够重视,甚至忽略了,多数是对没有按时上报各类报表进行单次的现金处罚,并没有纳入考核机制,使相关人员感到,日常管理没有按时完成,就是罚百十元而已,对管理工作不放在心上,造成日常管理工作弱化,组织纪律意识淡化,时间长了,团队就会懒散。

要将日常管理纳入考核机制,对每个员工的日常管理工作进行累计考评记分,除了单次违规处罚外,还要与阶段性、年度性的奖励和个人职务晋升结合起来。不但要对个人的日常管理行为进行考核,还要对各个团队进行日常管理的整体考核,做为团队责任人奖励的一个考核依据。这样才能促进各级人员重视日常管理,即要从自身做起,还要团队整体遵守日常管理制度。日常管理考核主要是团队管理,业务管理,例会制度,市场督查,人员培训,办事处管理等日常工作。

4、销售任务考核。

这方面各个企业做的最到位,也是最受重视。但多数是强调整体的销售任务考核,对于市场分销和纯销的考核就非常模糊,应该更加细化进行销售任务的考核分解和延伸,把销售任务的考核,从一级经销商延伸到二、三级商业分销考核,还要落实到终端纯销考核,这样的销售任务考核才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否则就是头重脚轻根底浅,会造成很多市场问题。

要根据认真的市场调研和分析,将销售任务在渠道分销并在终端进行纯销拉动。需要制定销售任务的三级考核指标,即一级销售回款考核,二、三级分销和终端纯销考核。每一级考核都要有相应的措施和目标,进行从上到下针对各个市场下达三级考核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销售任务的完成和保护市场。

5、综合能力考核。

这方面是企业长期以来不够重视和容易忽略的,好多企业的领导都有这样的观念,就是只要能完全销售任务就是好样的,就是有能力,其他都无所谓。这在市场和创业初期也许管用,但随着市场的规范和竞争的加剧,要提高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团队和各级经理的综合能力显得更为重要。综合能力包括教育背景、营销思想、市场分析、道德修养、心理素质、管理能力、工作绩效、总结筹划、计算机运用、团队培训、创新意识等许多方面。

个体差异比较大,各方面的表现也不尽相同,但要进行综合能力的考核。不进行综合能力的考核,员工会对自己放松要求,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下降,团队的整体素质就不会提高,企业的许多工作目标就难以顺利的落实和实现。这实际上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的工作。综合能力考核分基础能力考核和岗位能力考核两类。基础能力就是要求全体人员都要达到的,比如计算机运用、工作总结分析、业务知识和技能等。

岗位能力考核就是与一定的职级相对应,比如,从地区经理提拔到省经理,职务提高了,能力要求也要提高,考核的内容也相应增加。对各级经理,除了基础性考核外,要有营销方案策划、组织营销方案的落实、市场分析总结、团队管理、业务管理、渠道设计规划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规范的综合能力考核,能促使团队自觉的加强学习,努力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能够激发团队的活力和企业的竞争力。

这五个方面的考核要从一个整体来设计,每一项绩效考核都有合适的标准,都有相应的奖罚,以五项考核为基础形成企业的激励制度,使考核与奖励更规范,更完善,更科学。通过五项考核,使企业的整体营销和管理工作与团队的整体考核机制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企业和团队、营销和管理、考核与奖励和谐共处,互相促进。

第二篇:完善考核评价制度

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规划纲要明确了教育的方向,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

教师的管理是对人的动态管理,人的自然因素就要在管理中得到充分的重视和体现,它的核心就是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的调动决定因素很多,有社会地位、工资待遇、领导重视、学生认可、人际关系、工作实效等等。但随着教育法制化的完善和教育科学体系的确立,评价和奖励机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甚至决定性的作用。

评价是对教师教育教学结果的鉴定,奖励又是评价的结果。根据教育评价原理,教师工作评价是指参与教育工作的人以教师教育教学业务水平为对象,根据教师工作的目标和统一的标准,采用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教师的工作现状及其效果进行测量和估价,比较并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及作用的价值判断过程。奖励是一种激励和促进的办法,不同内容的奖励以不同程度的评价为基础。

由于我国教育的发展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尊师重教有深厚的社会基础,教师的清贫乐道有长期的历史传统,重理想、重情感、重名誉、重成就可以说是教师群体的思想特点。这种重“义”轻“利”的思想决定了对教师评价的复杂性,既要科学、合理,又要最大限度地激励教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我们当前在评价、奖励制度上最大的不足是就考试分数评价的比重过大,有的地方甚至把它当成对教师评价的唯一标准。这种评价直接导致了教育功利思想和教育的短期行为,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危害不浅。因此,建立科学的评价和奖励机制在现代学校的教师管理中就起了关键作用。其表现在: 第一,导向作用。科学的评价奖励机制的导向作用主要表现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导向。“应试教育”的评价只重考试结果,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工作水平的唯一标准,导致教师只重知识的传授和考试“率”的追求。而适应素质教育的综合评价应导向教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重视按教育法规和规律办事,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第二,激励作用。以科学评价为基础的奖励可在不同的程度上激发教师的工作动机,使教师长时期维持工作的兴奋状态,以便向更高的目标进取。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都有争取达到目标的强烈愿望,人们都有力求超过别人取得优势地位的机会。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表彰、奖励,能够激发教师争先进、超他人的欲望和情绪,这种欲望和情绪只要引导得当,可促使教师身心长时期处在亢奋状态,促使教师精力充沛、思维敏锐,困难得到克服,潜能得到发挥,创造力得到增强,形成积极向上的教育工作氛围。

第三,检查作用。评价过程是分析和检查过程,科学的评价能够客观地衡量教师实际业务水平与合格教师或优秀教师应达到的业务水平之间的差距,促使教师不断缩小差距,从而得到提高。

第四,鉴定作用。鉴定实际上是对教师的工作水平合格与否进行评定,用一定的水平等级去鉴别一个教师的工作水平是否达到某种标准和程度,通过科学的综合评价,得出教师工作标准和程度的等级结论,是对教师进行表彰、职称评定、职务聘任以及安排教育教学

工作的依据,从而避免了教师管理中人为的、没有科学依据的指导、决策,使教师管理更加科学化。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评价、奖励机制必将不断完善,对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起推动作用。

总理在座谈会上说:“中小学教育是国家发展基础的基础,关键在教师。陶行知先生说过,在教师手里掌握着幼年人的命运,也就掌握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学校是乡村的中心,而教师则是学校和乡村的灵魂,乡村教育对启迪民智必不可少。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关键是中小学教师。”作为一名农村教育工作者,我感到肩上的责任更加重大,因为我们手里掌握着孩子、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同时我更深刻认识到教育规划纲要中“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根本要求”的重要意义。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作为教师要努力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健康成长。总理的讲话,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更加坚定了我们今后在工作中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有效教学、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改革。比如,在教育方法上,注重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发展方向上,要与时俱进,结合我国国情,放眼世界潮流,推进教育改革、优化教学

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塑造学生大爱、和谐的心灵。

温总理说,在农村,教育既是基础工程,也是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广大农民群众热切期盼办好教育。我们一定要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让农村所有孩子都能够上学,都能接受现代文明的教育。为此,教师必须努力钻研,学为人师。如今,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工作要求。

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教师,我们要热爱农村、热爱农民、热爱农村教育,要扎根农村教育,树立职业理想,提高职业道德,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让家长放心、人民满意的教育工作者,让我和我的同事们感到高兴,更加坚定信念的是: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把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当作重要的任务,并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阐述了改革和发展学前教育的措施,这让我们有机会将自己的理想与祖国教育事业的命运连接在一起。当前我们国家的学前教育事业正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尤其是我们的农村学前教育还很落后,这正是我把青春奉献给教育事业的大好机会,也是我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人生价值的良好时机。

开封市马头刘小学

2012年10月11日

第三篇:如何完善人大制度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当前,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进一步突出经济立法的重点,抓紧制定和完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法律,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安定的法律,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法律。

在现实生活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存在;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和执行难的问题时有发生;一些公职人员滥用职权、贪赃枉法、执法犯法,严重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形象,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进一步健全监督机制、完善监督制度,增强对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工作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支持和督促它们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办事,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2)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做到:

①进一步完善人大代表的选举。

②进一步加强人大的立法职能和监督职能。

③进一步密切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使人大代表更好地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并接受人民的监督。

④必须反对照搬西方的议会制和三权分立制。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一系列制度构成,如人大代表的选举,代表制度,组成人员制度和委员会制度等,要真正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功能,就必须要在制度上健全人大。目前存在的诸多弊端之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人大代表的选举和代表的素质问题。

(1)人大代表的选举。我国的选举法规定,实行差额选举的比例是25%——50%;推荐代表候选人的单位有政党、团体和10人以上的代表联名。在实践中,选举法的这一规定在很多地方得不到落实,事实上只有政党提名,而没有团体和代表提名,提名的代表候选人比例远远不到25%,甚至不足10%的差额。

(2)代表的素质问题,即人大代表的专职化问题。目前我国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人员较为复杂,有各级党政机关的要员,有社会各阶层的先进分子,有为祖国添得荣誉的科学家、知识分子、体育健将,甚至还有“掏粪工人”——当然,这里没有看不起下层百姓的意思,只是人大代表如果不识字,不懂政治或对政治没有兴趣的话,就不是合格的代表。代表民意和表达利益要求是最为重要的政治范畴。因此,人大代表应该实行专职化,即人民代表至少应该是懂政治并对政治有兴趣的政治活动家。代表身份不仅仅是一种政治荣誉,更重要的是一种政治责任。

(3)党与人大的关系问题。如何处理好党与人大的关系,这是我国党政分开的关键所在。从政治原则和程序上说,党委的决定必须经过人大的法定程序,获得人大同意,变成国家意志,制定为法律,才能成为国家权力,才能对政府和全社会有约束力,同时,必须加强人大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和约束,使人大能够真正反映民意,代表民意,而不是标榜民主、为某些既定政策寻求合法性依据的橡皮图章。因此,必须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理顺党与人大的关系。篇二:如何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如何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它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是建立我国其他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针对如何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下我主要从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立法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重要职能。目前,我国生效的法律共231部,其中223部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制定的。这说明,改革开放30年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用30年的时间完成了其他国家需要几百年才能完成的立法任务,立法速度之快为世界所罕见,堪称世界立法史上的奇迹。法律体系的形成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成熟的标志。200多部法律的颁行,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这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人大作为立法机构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这项重大成果的来之不易,不仅在于立法的数量,更在于这些法律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是以中国国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两大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的法律体系在内容和作用上都不同于西方,我们不能用西方的法律体系来套中国的法律。外国法律体系中没有的法律,只要我们需要就及时制定;反之,外国法律体系中有的法律,如果不符合我国的国情和需要,我们就不搞。中国的法律体系是由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组成的。有些事项,用法律来规范尚不具备条件,可先依法制定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待条件成熟后再制定法律,这是中国特色。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但并非唯一手段。在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形成过程中,我们还充分运用伦理道德、习惯规则、行业自律、市场机制来调整社会关系,以便集中立法资源,更好地发挥法律的作用,这也是中国特色。

提高立法质量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自觉追求,而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提高立法质量的内在要求,必须贯穿于立法工作的全过程。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法律草案,要向社会全文公布,广泛征求意见。对法律草案中专业性强、各方面意见分歧比较大的问题,要通过立法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深入研究论证。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使制定的法律更加切实可行,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共同意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需要适应客观条件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加以完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生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建设日益重要。根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的精神,全国人大在继续完善经济立法的同时,更加突出了立法为民的理念,着力加强社会领域、民生领域的立法,这意味着中国立法正以关注民生的视角,开始了由经济立法向社会立法、民生立法的重要转型。

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我们要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目标,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走群众路线,抓紧制定在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法律,及时修改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法律规定,督促有关方面尽快制定和修改与法律相配套的法规,确保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加强权力的有效监督

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必然导致滥用和腐败。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任务。

监督权是我国宪法赋予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中最高层次、最具权威、最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人民行使国家管理的权力、实现国家机构之间相互制约、保证国家机关正常运作的重要方面。

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不可替代的。人大监督的实质,就是以权力制约权力,从制度上确保宪法和法律得到正确实施,确保行政权和司法权得到正确行使,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

人大监督包括法律监督、工作监督等方面,内容非常丰富,任务相当繁重,是大有可为的。人大对“一 府两院”的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人大与“一府两院”的关系既有监督,又有支持;既要依法监督,又不代行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人大依法搞好监督,有利于推动“一府两院”改进工作;“一府两院”依法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有利于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人大监督与“一府两院”的工作,不是相互掣肘,不是唱“对台戏”,都是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的集中体现。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发展,人大监督工作不断成熟,监督制度不断完善,监督渠道不断扩展,监督效果不断增强,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方法,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监督法将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使各级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更加规范化、程序化。监督法实施两年多来的实践证明,这是一部从我国国情出发、符合人大工作实际的好法律,充分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监督法,不断提高人大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前尤其要把推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作为人大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对经济工作和解决民生问题的监督,全面贯彻实施监督法,综合运用多种监督形式,督促和支持“一府两院”按照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做好各项工作,确保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的顺利完成。

权力必须在民主的监督下运行。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职权,确保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保障人民享有更加充分的民主权利,才能在实践中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另外,还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①正确处理党和人大的关系,坚持和完善党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领导。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要明确区分党的职能和人大职能的界限,党必须尊重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决议,接受宪法和法律的监督;

②加强组织建设。人民代表大会是由人民选举的代表所组成的,因此,选举制度的民主化是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人民普选出的代表应当是选民值得信赖的人,应当是能充分代表人民利益、密切联系群众的人。从机构上看,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应根据实际需要设立机构,增设沟通群众、行使职权的部门,以加强立法、法律监督和对行政部门的监督。在人员组成上,要逐步实现人民代表及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年轻化、职业化,以利于培养和选拔年轻干部。人民代表大会应当逐步增加专职委员的比例,全面考察人大代表的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不能仅从一方面考虑,使人大代表成为一种荣誉,克服片面性;

③加强制度的建设。人大行使职权进行工作的主要方式是举行会议。因此,建立和加强会议制度、代表巡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要在时间上予以充分的保障。同时,健全和完善各级人大的议事程序,使各级人大的工作有法可依。对于宪法规定的权利未具体化的,必须尽快立法予以具体化、程序化。强化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职能,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的各项工作制度,使之独立行使职权。行政机关在执行人大决议时情况发生变化需要变更的,要及时请示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批准。对于人事安排应经人大或其常务委员会批准同意,才能到职工作,也就是说应按人大的工作程序处理事务;

④加强思想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应当经常组织代表学习法律、政治和科学知识,明确人民代表的权利和义务,使代表能更好地参政、议政。同时应提高人民群众,特别是领导同志的民主意识。

综上所述,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一制度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必将越来越充分地展现出来。篇三:如何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七、如何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1.正确处理党和人大的关系,坚持和完善党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领导。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要明确区分党的职能和人大职能的界限,党必须尊重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决议,接受宪法和法律的监督。

2.加强组织建设。人民代表大会是由人民选举的代表所组成的,因此,选举制度的民主化是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人民普选出的代表应当是选民值得信赖的人,应当是能充分代表人民利益、密切联系群众的人。

从机构上看,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应根据实际需要设立机构,增设沟通群众、行使职权的部门,以加强立法、法律监督和对行政部门的监督。

在人员组成上,要逐步实现人民代表及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年轻化、职业化,以利于培养和选拔年轻干部。人民代表大会应当逐步增加专职委员的比例,全面考察人大代表的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不能仅从某一方面考虑,使人大代表成为一种荣誉,以克服片面性。

3.加强制度的建设。人大行使职权进行工作的主要方式是举行会议。因此,建立和加强会议制度、代表巡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要在时间上予以充分的保障。同时,健全和完善各级人大的议事程序,使各级人大的工作有法可依。对于宪法规定的权利未具体化的,必须尽快立法予以具体化、程序化。强化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职能,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的各项工作制度,使之独立行使职权。行政机关在执行人大决议时情况发生变化需要变更的,要及时请示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批准。对于人事安排应经人大或其常务委员会批准同意,才能到职工作,也就是说应按人大的工作程序处理事务。

4.加强思想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应当经常组织代表学习法律、政治和科学知识,明确人民代表的权利和义务,使代表能更好地参政、议政。同时应提高人民群众,特别是领导同志的民主意识。

第四篇:如何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

论文摘要: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是世界上权力最大的议会,可是,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人民代表大会却没有得到应该有的尊重,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人民代表在人民群众的心中的地位也没有得到体现。但这个世界上权力最大、人数最多的议会,其权力行使的效果却不甚理想,它具有许多重要的权力,却从不行使。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人大代表的素质不高,其原因是制度的缺陷。人是在制度中长大的,制度造成了人,也培养了人的素质。本文从七个方面阐述了对提高人大代表素质的探讨。

关 键 词:人大代表制度 问题解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腾飞,但是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人民代表大会却没有得到应该有的尊重,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人民代表在人民群众的心中的地位也没有得到体现。

其原因就在于人大代表制度本身的缺陷,要完善人大代表制度,就必须从相关制度本身的改革入手。

一、代表人数太多,应大量减少人数

我国选举法第15条规定全国人大代表不得超过3000名。选举法第9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代表名额基数为350名,省、自治区每15万人可以增加1名代表,直辖市每25000人可以增加一名代表;人口超过1亿的省,代表总名额不得超过1000名。我国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2970人,第八届代表为2978人,第九届代表为2979人,第十届代表超过了3000名。3000人左右的一个会议,如果让每个代表发言1分钟的话,就得3000多分钟,两天两夜多。再看地方,北京市人大代表名额为781人,河南省为957人,山东省为930人,最少的是青海省399人,宁夏423人,西藏445人。所以,在全体会议上,每个代表的发言只能是没有,大会的时间留给大会主席团来发言和主持表决,代表的作用也只能限于鼓掌欢迎举手通过了。

在一个议会里,代表人数越多,每个代表对全体会议上通过议案的作用就越微弱,代表

-1-的价值就越小。代表人数越少,每个代表对全体会议通过议案的作用就越大,代表的价值就越大。我国有些人大代表,对开人大会议的积极性是不高的。人大代表名额的多少,对于在人大会议上能否产生出热情洋溢的政治民主气氛实有着一种关键的作用。从议会便于开会讨论问题的角度来看,以200到300人为准,较为合适于开会,往上则呈饱和状态,人数再多,开会的效果肯定不好。从国外议会制度来看,只有极少数几个国家,如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它们的两院制议会中有一院是超过500人以上的,绝大多数国家,它们的议会中任何两院都没有超过500人以上的。

所以,有鉴于我国人大代表开会的现状和国外议会制度的建设经验,应当适量地将我国各级人大代表的名额进行压缩,将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压缩到400-500名。省级和省级以下的地方人大代表名额,压缩到200-300人,甚至更少。

二、改革人大代表审议议案由代表团分组审议,再交付大会表决制度

由于我国各级人大的代表过多,在全体会议上无法审议议案,所以人大代表审议议案只能交由代表团分组审议,再交付大会表决。以全国人大为例,代表团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的代表组成。代表团的作用是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组织本团代表对议案进行审议,也可以由代表团团长或者选派代表,在全体会议上代表代表团发言。

但代表团既是按地区来分类,代表团的团长往往就由该区的省委书记或省长等党政要员来担任。所以,一个议案的提起,往往先由团长作提示性发言,最后作总结性发言。全国人大代表从全国各地来到北京,除要监督中央各国家机关外,还要借助中央来监督地方,但在代表团团长由地方行政长官来担任的前提下,使得代表们的发言受到牵制,往往不谈问题,只谈成绩,不谈官员个人责任,而只谈地区自然条件差异等,成了一种表决心,展望未来的讲台。

所以,在不能立即修改选举法减少代表人数的情况下,分组审议时应该打破以地区为分组标准,改革为随机分组,选举组长进行主持。

三、改革我国人大代表兼职制度,实现人大代表的职业化

-2-在欧洲中世纪,议员是一项属于贵族的荣誉职业,一个重要原因是议会那时不是一个职业机构。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复杂化和民主参政意识的提高,议会的职能不断提升,议会立法不断取代由司法贵族制定的判例法。自从18世纪以来,英国下议院的地位不断提高,议员也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正式职业。如果你做议员,就可以从国家获得保障的体面收入。由于现代社会高度复杂,而法治国家的社会关系必须获得立法的及时调整,议员是一项很忙碌的专门职业,因而不允许从事“第二职业”。

中国的人大代表是一种荣誉,至今仍然是一项非正式职业,除了人大常委会正副主任外,绝大多数人大代表甚至人大常委会的普通委员都在从事着别的社会职业;参加人大只是其“第二职业”,因为她(他)要从其本职工作来拿工资的。立法是一项耗时费力且经常需要困难的利益妥协的工作,因而要求专门的注意力。人大工作机构有一些专职工作人员,但他们大多数人不是人大代表,不能代表选民的利益。

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组成全国和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要监督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但人大代表本身有相当一部分,却是来自于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官员。全国人大由主席团来主持会议,但主席团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国家领导人,他们主导了会议。所以,人大开会,成了国家领导人自己监督自己,在代表团中,成了地方领导人自己监督自己,整个人大的监督功能就落空了。

四、改革人大的会期制度,延长开会时间和次数

我国各级人大每届任期5年,但开会时间太短,5年之内只开5次会议,1年1次,每次2至3个星期。开会时间如此之短,使得人大代表大多数时间又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所谓人大代表的人民性,是指人民代表来自于人民,又复归于人民,在我国即是指采用兼职代表制,代表在每年1次的人大会议外,都有自己的工作,所以代表往往视每年一度人大会议只是自己繁忙工作之外一种消遣和放松。所以,任期太长,而开会时间太短,容易导致人大代表忘记了自己的职责。他对自己执行职务就会形成漫不经心的习惯,他来开会,只能感性地谈一下自己的日常生活,而不可能对某个议案有更深刻的洞察。

我国的人大制度跟西方议会制有一个区别的是,就是在人大全体会议下,设一个常务委

-3-员会。常委会在全体会议闭会期间继续工作,每二个月举行一次会议,一次一个星期左右。所以,把全国人大的开会时间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开会时间加起来,也不过九个星期,六十几天左右。议会是一个开会的地方。议会不开会,经常处于休会期间,议会的权力是无法体现出来的。从西方国家来看,法国宪法将议会的开会时间明确写进了宪法,“议会每年自行召开两次常会,第一次会议自十月二日开始,会期八十天。第二次会议自四月二日开始,会期不得超过九十天。”如西班牙宪法规定:“两院每年在两个固定期间召开会议:第一期间是九月至十二月,第二个期间是二月至六月。”议会开会的时间越长,就越能体现议会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力。从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度来看,绝大多数国家的议会会期至少都在3个月以上,另外,还有几个非洲国家的宪法规定,会期最长不超过4个月。

我国宪法有一个缺陷,就是没有对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的开会时间作出明确规定。欲要发挥人大代表监督政府的功能,就得使议会经常处于开会的时间,就得对人大代表参与开会有一定要求,不在会议时间,对人大代表考察民情,与选民保持密切联系也有一定要求,这些应由法律作出进一步的明确规定。

五、改革人大代表的选举制度,尽可能地实行直接选举

我国人大代表选举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并用原则,在县级和县级以下采用由选民直接选出的方法,而全国、省级和地市级则要用由下一级人大选出代表。间接选举使得代表代表民意性的可能性下降,尤其是由县级人大选出地市级人大代表,地市级人大选出省级人大代表,省级人大选出全国人大代表,越往上,多层次的选举使得民意层层过滤,而到最后几乎所剩无几。在乡级和县级的直接选举中,虽然由选民直接投票,但选民直接投票选出的代表每年却只能开一次会议,乡级人大不设常设机关,而只设主席一人,副主席二至三人,作为乡级人大闭会期间联系代表的机构。县级人大则设置了常务委员会,作为全体会议闭会期间的常设机关,每二个月开一次会议,但常务委员会由全体代表选出常务代表来组成,也属于一种间接选举的形式,其民意也被过滤了。

六、改革代表名额的比例,实现宪法权利的平等

-4-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选举法》。1982年宪法颁布后,全国人大对选举法进行了三次修正。1982年的修正对每个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作了有利于少数民族的调整。1986年的修正对少数民族所代表的人口数作了进一步调整。1995年的修正表达了逐步提高妇女代表比例的设想,并缩小了城乡选民的选举权上的差别。

选举法第6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中,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妇女代表,并逐步提高妇女代表的比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归侨人数较多地区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应当有适当名额的归侨代表。”从以上规定看,似乎在分配福利而不是在参与政治生活。

选举法第16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第5条规定,“人民解放军单独进行选举,选举办法另订。” 第十七条规定,“全国少数民族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参照各少数民族的人口数和分布等情况,分配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选出。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应有代表一人。”这是平等的宪法权利吗?可能不平等。

根据第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决定,第九届全国人大(1998—2003年),农村人口为每88万人一名代表,城市人口每22万人一名代表,解放军则每1万人一名代表,其代表人数占人大代表总人数的1/10,是城市人口比例的22倍,是农村人口比例的88倍。如此巨大的代表比例差异是否具备宪法理由?这肯定不符合中国宪法的平等原则。

民主选举的首要原则是一人一票、平等竞争。他所关注的对象是“公民”,而不论其种族、性别、职业、财富。

七、改革人大代表候选人产生方式,使候选人真正体现民意

候选人的产生是选举的一个关键,它决定了可供选民自由选择的范围,决定了人大代表的素质。选举法第29条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候选人,按选区或者选举单位提名产生。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选民或者代表,十人以上联名,也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推荐者应向选举委员会或者大会主席团介绍候选人

-5-的情况。”从法律规定来看,候选人提名有两种方式:组织提名和代表联合提名。但代表联合提名实际上受很大限制,有些地方已经名存实亡。影响联合提名的主要因素包括不给代表发提名表、不允许代表进行“串联”酝酿提名、不允许代表进行任何形式的会下活动和跨团提名,同时又把代表团划的很小,使代表很难在本代表团内征集到联名所需要的人数等。

从推选到产生正式候选人,中间有一个颇为讲究的协商确定过程。在各选民小组最初推荐候选人时,选举工作人员已经把内定范围告诉了他们,例如“一个处级干部、一个非党员科技人员、一个非党员的女同志。”实际上,代表通过在性别、党派等不同特征的人中分配名额来实现、协商确定过程以及候选人的确定标准违背了平等的宪法原则。在西方,候选人一般时是通过一定数量的选民提名并进行预选而产生的。因此,在进行最终选举之前,各候选人已经充分爆光,关心选举的选民对候选人的政策立场已经相当了解,因而具备相关信息以作出适当选择。相比而言,中国的各级人大代表的候选人几乎完全由选举委员会或人大主席团确定。尤其是地方人大换届改选,人大主任一般是一线领导退居二线时进行过渡的职位。试想,这样产生的人大代表有民主性吗?其素质谁能保证?在人大代表的选举中,应当打破不允许竞选的禁忌,尤其是放宽政党对候选人提出的控制权,让真正能够代表民意候选人能够当选。

我在上中学时亲身经历了两次基层人大代表的选举,我们学校和另外一个学校是一个选区,第一次选举推荐的候选人是学校行政领导兼党组书记,第二次选举推荐的候选人是学校副职行政领导兼党组成员,在目前中国国情下,谁敢组织十人以上联名推荐另外的候选人与单位党政领导竞争?另外,选举中存在另一个普遍的问题是厌选情绪严重,我看到超过一半的人不愿意参加选举或抱无所谓态度,这些人无论受教育程度如何,都认为选举与自己无关。我从18岁至今已30多岁,就参加了2次选举,而平时根本就没人提。现在参选率虽然接近100%,但是靠行政命令和代为投票实现的。甚至有选民认为,都内定好了,何必演戏啊。

“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应当尽快改革我国选举相关制度,实现真正的民主,尽快推进县级以上各级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选举出能够代表老百姓说话的人代表。加强对人大代表的培训制度、改革人大代表的组成人员,使人大代表真正合格,有履行代表职责的能力。只

-6-有改革相关制度,进一步完善制度中的薄弱环节,才能提高人民代表的素质,提高人大监督各种国家机关的职能。相反,现行制度的不完善,使得高素质、有民主意识的候选人无法当选,而使素质不合格的人当选上,人大制度的功能也随之无法发挥了。

参考文献:

1、浦兴祖著:《人大制度20年的五个启示》,载于2002年3月20日《南风窗》。

2、王禹著:《大制度改革刍议》。

3、张千帆著:《宪法学导论——理解与应用》,法律出版社。4、2004年11月12日人民网《关于优化人大代表结构的几点看法》。

5、人大研究2004年第6期《举手表决应该取消吗》。

第五篇:完善制度加强监督

全省检察机关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经验材料

完善制度 加强监督

推进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的执行

杭州市人民检察院

我市检察机关从2004年开始全面推行自侦案件讯问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2005年,经省院纪检和反贪部门联合检查,我市两级院自侦案件讯问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率达到79%,远高于全省20-30%的平均水平。2006年,自侦案件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率达到90%以上。2007年,市院纪检部门会同反贪、技术部门,对全市各院当年立案的127件自侦案件执行讯问全程录像制度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结果表明基本做到了逢审必录、全程录像、审录分离,并且执行制度的规范性也在不断增强。从目前情况看,执行该项制度在我市不仅有着较为扎实的基础,也逐步形成了良好的现实环境,对讯问活动实时录像已成为自侦办案工作的自觉习惯和基本规范。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统一认识,强化保障,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的实施排除思想和技术障碍

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能够在我市检察机关顺利推行,既有赖于党组的高度重视,也得益于不规范办案带来的沉痛教训。在省院要求实行自侦案件首次讯问同步录音录像制度时,一些院也曾有过模糊认识和畏难情绪,有的反贪部门领导包括少数分管检察长还存有抵触心理。2003年,富阳市院发生了严重违规办案、不文明办案的情况,导致当事人到处上访,给检察机关执法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市院党组紧紧抓住这一反面典型,在严肃处理有关责任人员的同时,深入剖析问题发生的原因,把没有严格执行讯问同步录音录像制度作为导致这起不规范办案事件的重要原因和深刻教训加以吸取,进而引导广大干警特别是各级领导统一思想认识,把执行讯问同步录音录像制度提到保障依法办案、提高案件质量、强化干警自我保护的高度认真对待,走出认识误区,克服畏难情绪,下大决心抓好制度的执行。

2004年,省院提出地市级检察院自侦案件必须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有条件的基层院要进行试点。借助这一契机,市检察院向全市各院明确提出,要把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作为一项硬任务,在各院普遍推行,不能只停留在试点上。同时要求各基层院限期完成院内讯问室数字化改造,抓紧建设看守所检察讯问室,一时条件不具备的,架摄像机也要保证全程同步录音录像,不得以装备、硬件、技术等方面的困难为由推延制度的执行,从而进一步将该制度的执行推上了各院重要工作日程。

思想认识统一后,解决同步录音录像的经费和技术问题成了关键。为此,我市检察机关结合推进科技强检战略,将院内讯问室数字化改造和看守所检察讯问室建设作为科技强检的重点项目 之一,主动争取各级党委、人大和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想方设法筹集资金,优先解决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实行过程中所必需的基础设施与科技装备问题,努力为该制度的顺利实施提供基础保障。到2005年底,全市两级院专门为同步录音录像制度投入的保障资金就达420余万元,所有院均完成了院内讯问室数字化改造,13个院在当地公安看守所建立了检察讯问室(滨江区公安局无看守所),绝大多数院都按照省院确定的技术标准配置了手提电脑、刻录机、移动硬盘和UPS不间断电源等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音像摄录、刻录、复制和存储设备,院内讯问室普遍安装了电子监控、时间温度显示器、视频数据传输及远程指挥操作系统,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的全面实施创造了充分条件。

二、建立制度,完善流程,不断增强执行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的规范性

为强化同步录音录像工作管理,防止实施过程中出现随意性,全市检察机关以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为契机,通过明确责任、建立规范、制定措施、完善流程,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工作规范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一是构建制度执行管理机制。明确规定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自侦、技术部门共同作为制度实施及开展监督的职能部门,并作了相应分工。自侦部门主要负责对该制度的执行管理和日常督促,规定必须把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纳入办案工作责任制,案件承办人在制定侦查计划时,首先要考虑执行全程同步录 音录像工作。每次讯问前,由自侦部门通知技术部门专职人员做好录音录像准备。讯问过程中,审录人员相互配合,共同确保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犯罪嫌疑人羁押期间,每次提审由专职录像人员伴随录像。技术部门主要负责对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录制和技术保障,由专职人员进行同步摄录并对装备设施进行维护保养,重点确保音像资料的清晰度、完整性、稳定性以及证据价值。同时,对音像资料及时进行一式两份光盘刻录,实施三方签字后,一份由技术处存档,一份交反贪局作随案移送。监察室主要负责协调自侦、技术部门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二是规范操作流程。为使录音录像资料能够真实地反映讯问全过程,防止出现录像内容不全程、不连贯、与笔录不吻合的情况,市院结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制定完善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近年来,市院先后制定了《检察机关讯问室、看守所检察讯问室管理使用办法》、《安全办案若干规定》、《监控室工作守则》、《录像资料管理及移送若干规定》等规章制度,明确了讯问活动的具体要求。针对近两年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去年市院又相继制定了《关于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技术工作的若干规定》、《讯问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工作实施办法》、《杭州市人民检察院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技术工作流程》、《杭州市人民检察院同步录音录像资料保管办法》等具体操作规范,进一步理顺了相关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逐步实现了从 首次讯问到办案侦结各环节全程录音录像工作的顺利流转和音像资料的有序管理。

三是强化业务考核。市院自侦部门在制定业务工作考核细则时,将各院执行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情况作为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实行系统评优评先“一票否决”。对考核发现未全面执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案件,认真查明原因,合理区分责任,对人为因素造成的问题,对当事人进行问责。对不依法、不文明讯问活动的投诉控告,如讯问方不能提供相应的音像资料作佐证,将视同存在不规范讯问行为进行处理。同时,市院反贪局专门建立了基层院反贪局执行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上报备案制度,统一制作下发《检察机关讯问室同步录像登记表》和《看守所检察讯问室同步录像登记表》,要求基层院每季度上报备案,便于上级业务部门审查监督,进一步增强了执行全程讯问同步录音录像的刚度。

三、整合力量,强化监督,确保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落到实处

实行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固然是保障依法规范办案的重要举措,但毕竟是一项持续时间长、耗费精力多、价值表现不直接的工作,因此实际执行制度中容易出现时紧时松的情况,有的办案人员还会根据案件繁简程度和犯罪嫌疑人认罪态度进行选择性录像。要真正做到有讯必录、录必全程,还必须对制度规定执行情况进行经常检查监督,努力确保全程录像工作不留死角。近几年,我们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开展检查监督:

一是依托各院自查自纠。在执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情况备案审查制度的基础上,规定各院自侦办案部门根据市院制定下发的《自侦案件讯(询)问录像情况登记表》,将一个阶段以来办理案件数量、全程同步录像情况、首次讯问录像情况、未录像的件数及原因等内容如实进行登记,交部门领导和分管检察长审查后统一上报市院,由部门及分管领导对同步录音录像制度执行情况先行掌握和把关,以增强该制度对办案人员的约束力。同时,要求各院纪检监察部门每年必须对本院自侦案件执行同步录像情况逐案进行检查,并及时向自侦部门反馈情况。对涉及讯问活动的举报投诉,要求纪检监察部门必须审查涉案的光盘音像资料进行核实,及时做好澄清或查处工作。

二是参与业务系统督查。从全市推行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以来,自侦部门在召开工作部署会议、系统例会时,院领导和部门负责人都会对执行该项制度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具体要求,形成了年初有部署、季度有检查、半年和年终有讲评的工作格局。为加大检查督促力度,从2005年开始,市院纪检监察部门直接参与市院反贪局组织的每季一次的执行同步录音录像制度情况检查。为提高检查质量,市院还采用各基层院交叉检查监督的方法,既相互挑“刺”,又相互借鉴。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全市各院下发通报。涉及业务建设内容的,纳入各院业务工作考核依据;涉及办案规范、办案制度、办案安全方面的,责令相关 院认真整改,并由所在院纪检部门进行跟踪监督。

三是联合开展专项检查。为确保执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的连续性,防止不规范执法问题出现反弹,从2005年开始,市院纪检监察部门每年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全市各院执行该制度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检查主要采取两种形式:一是从基层院抽调人员,分组对各院当年立案案件执行同步录音录像制度情况进行逐案检查。二是市院纪检、反贪、技术部门直接对各院执行该项制度情况进行联合检查。通过核查各院日常登记资料、实地查看院内讯问室和看守所检察讯问室、比对犯罪嫌疑人提押证及讯问笔录与实际录像次数是否吻合、指定审看或随机抽查录音音像资料等办法,重点掌握是否逢审必录、录像是否全程、讯问有无超时、有无不规范不文明言行、提押时间与录像时间是否一致以及讯问场所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情况。实行审录分离制度后,市院还专门设置了同步录音录像质量和技术方面的检查项目,并将实行自侦案件同步录音录像情况一案一登记。针对检查中发现的不规范情况,及时向受检单位反馈,督促做好整改;对执行制度过程中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在会同自侦、技术部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及时形成检查情况报告,向院领导提出相关改进建议,并督促各院进一步抓好相关要求和措施的落实。

虽然执行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在我市检察机关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但在看守所讯问设施功能的更新完善、讯问与摄录的衔接、录音录像质量、音像资料的管理及随案移送等方面 也还存在一些不统一、不完善的地方,执行该项制度的随意性在个别案件上还有一定的表现,审录分离后,在责任的确定和落实上存有不同认识,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也还不够实时经常。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院有关要求,把全面执行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作为确保依法办案、促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健全制度,完善措施,规范方法,强化监督,努力将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落实到每一个案件、每一次讯问过程,不断推进我市检察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

下载完善的制度考核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完善的制度考核.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完善制度机制文档

    建立和完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对于推动基层党组织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切实加强教育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职代会制度-完善职代会制度

    职代会制度-完善职代会制度 篇一:坚持完善职代会制度建设 坚持完善职代会制度建设 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中铁九局集团第一工程公司工会 (2016年6月) 中铁九局第一工程公司自企......

    浅论如何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

    浅论如何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 作者:佟静怡 匡宗平发布时间:2012-11-30 14:58:37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也是党的群众路线在人民司法工作中的具......

    如何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当前,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进一步突出经济立法的重点,抓紧制定和完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制度完善细则

    制度完善细则 《机电工程学院分团委工作章程》张佑铭 《机电工程学院机构设置及各职能部门分工》厂效益 《机电工程学院分团委成员职责》张佑铭 《机电工程学院分团委管理及......

    如何完善绩效评价制度

    实施绩效工资的本质是追求县域内的校际间的公平,缩小教师与公务员以及城乡间教师工资收入的差距,提高教师的待遇。绩效评价与考核是实施绩效工资的基础,也是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

    完善制度1

    完善制度,加强监管,不断提高证券期货业反洗钱工作水平( 2010年5月) 同志们: 今天,由银行XX市中心支行在这里组织召开我市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会议,总结去年以来我市开展反洗钱工作......

    完善补贴制度

    完善补贴制度,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绝不能让物价上涨影响低收入群众的正常生活。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今年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