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题-1-1[范文模版]
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是
经济人
和
信息完全。
2.宏观经济学是以
国民经济 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宏观经济有关
总量 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 有效配置。说明国家与政府如何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调控经济的整体运行。
3.吉芬商品一般是指低档的生活必需品,在某种特定条件下,这种商品具有价格上升,需求
下降
的特点。4.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量成__反_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量成__同__方向变动。
5.由于竞争与垄断程度的不同,市场被划分为四种市场结构即
完全竞争市场
、_垄断竞争市场___、__寡头市场__和_完全垄断市场___。
6.恩格尔增定律是指随着收入加,用于
食物 中的支出在整个货币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
低。
7.洛伦茨曲线:是用来衡量社会收入
分配
的曲线。
8.国内生产总值是
经济社会
指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
最终产品
的 劳务 之总和
9.中央银行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的商业银行在所吸收的存款中必须保持的准备金的比率叫做
法定准备金率
。10.周期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衰退中 总需求不足
引起劳动力需求小于劳动力供给时的失业,是一种非自愿失业。
11.知某商品的Ed=2,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卖者要获取更多的总收益,他应该使其价格
下降。12.工会迫使资本家提高工资的主要方法是 增加对劳动的需求、减少劳动估计、最低工资法。13.如果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为零,则意味着这种商品的总效用达到
最大。
14.已知某商品的Ed=2.5,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卖者要获取更多的总收益,他应该使其价格
下降
。15.一般地,生活必需品的弹性系数Ed的取值为 0
边际收益
等于
边际成本。
17.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满足程度的高低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
序数 来表示。
二、判断题
1、需求曲线的斜率越大,需求的弹性越小。F
2、一般来讲,生活必需品的弹性是小于1的,这说明消费者在此类商品低价时的总支出将小于高价时的总支出。T
3、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可以通过收人效应和替代效应来加以解释。T
4、实证经济分析与规范经济分析的区别在于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位基础。T
5、一种商品在其既定的需求曲线上,需求弹性肯定是相同的。F
6、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会出现资源浪费现象。F
7、需求的价格弹性是大于1的商品更适合于薄利多销。T
8、某种产品的价格下限一定高于其均衡价格。T
9、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F 10.对于消费者均衡,如果从序数效用论和基数效用论这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则结果肯定不同。F
11、预算约束线上的每一点代表了当收入一定时,消费者可能购买的不同数量的商品组合。T
12、如果一个人选择继续升学而不是参加工作,他的机会成本是他在学习期间的学费。F
13、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T
14、如果边际效用递减,则总效用下降。F
15、在一条等产量线的上部,其代表的产量大于该等产量线的下部所代表的产量。F 16.商品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从其本身用途的多样性结果来解释。T
三、选择题
1.在价格不变的基础上,消费者收入增加需求曲线则会(C)。
A.增加
B,减少
C.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D向左下上方平行移动 2.当消费达到饱和点时,总效用曲线呈(C)。
A.向右上方倾斜
B.向右下方倾斜C.水平状
D.向左上方弯曲
3.当产品A 的价格下降,产品B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应归结为(A)
A.A和B是替代品
B.A和B是互补品
C.A是次品,B是优质品
D.A、B都是次品
4.某地区的居民收入从去年的1亿元上升到今年的1.5亿元,对X商品的需求数量基本保持不变,该种商品是(A)
A.必需品
B.奢侈品 C.低等品
D.吉芬商品 5.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公式是(D)。
A.价格变化的百分比除以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B.价格下降的绝对值除以需求量增加的绝对值 C.需求量变化的绝对量除以价格变化的绝对量 D.需求量变化的相对值除以价格变化的相对值
6.政府为了扶持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价格是(C)A.价格上限
B.均衡价格
c.价格下限
D.市场价格
7.在保持既定产量下,减少的一种投入量与增加的另一种投入量的比率是(C)。
A. 机会成本
B.商品替代率
C.边际技术替代率
D.成本替代率
8.在一般情况下,厂商得到的价格若低于以下哪种成本将停止营业(B)。
A.平均成本
B.平均可变成本 C.边际成本
D.平均固定成本
9.已知商品X的价格为1.5元,商品Y的价格为1元。如果消费者从这两种商品得到最大10。效用的时候商品Y的边际效用是30,那么商品X的边际效用应该是(A)。
A.20
B.30 C.45
D.60 10.假如增加1单位产量所增加的边际成本小于产量增加前的平均成本,那么在产量增加后平均成本(A)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都可能 11.现有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人的欲望这一事实称为(A)A.资源的稀缺性
B.机会成本 C.规范经济学
D.生产什么的问题 12.下列属于规范表述的是(D)。
A.由于收入水平低,绝大多数中国人还买不起汽车 B.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拥有小汽车的人会越来越多 C.鼓励私人购买小汽车有利于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D.提倡轿车文明是盲目向西方学习,不适于我国国情
13.同一条曲线,价格与需求量的组合从A点移动到B点,这是(C)A .需求的变动
B.价格的变动
C.需求量的变动
D.需求和价格变动
14.某消费者逐渐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直至达到了效用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该商品的:(C A.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增加
B.总效用不断下降,边际效用不断增加 C.总效用不断增加,边际效用不断下降
D.总效用与边际效用均不断下降 15.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B)
A.边际成本大小于边际收益
B.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C.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
D.与边际成本无关 16.经济学家认为,工会的存在是:(A)
A.对劳动供给的垄断
B.对劳动需求的垄断 C.对劳动供求双方的垄断
D.不能构成对任一方的垄断)17.根据基尼系数的大小,比较下列几个国家哪一个国家的分配最为平均:(A)A.甲国的基尼系数为0.1
B.乙国的基尼系数为0.15 C.丙国的基尼系数为0.2
D.丁国的基尼系数为0.4 18.寡头垄断厂商的产品是(C)
A.同质的 B.有差异的C.既可以是同质的也可以是有差异的 D.以上都不对 19.公共物品具有以下哪个特点(A)
A.外部性
B.排他性 C.竞争性
D.以上都是 20.以下现象属于市场失灵的是(D)
A.收入不平等
B.自然垄断 C.市场控制
D.以上全是
四、名词解释
1.需求弹性: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之绝对值 需求的价格弹性是用来说明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性。
2.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是有效供给。3.恩格尔定律:是指的是视频恩格尔曲线的特征,即随着消费者收入得增加,花费在食品上的支出比例将减少。4.基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是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5.等产量线:是用来表示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等量产品的两种能相互替代的可变生产要素的所有可能投入量的组合
五、计算题
1.在商品X的市场中,市场的需求函数为D=10-2P;供给函数为S=4P-2。
(1)在同一坐标系中,绘出商品X的市场需求函数和市场供给函数并表示出均衡点。
(2)求出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销量。
(3)假定消费收入增加了,其个人需求曲线向右移动6个单位,求收入变化后的市场需求函数及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销量。
(4)假定生产者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供给曲线向右移动6个单位,求技术变化后的市场供给函数及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销量。解:
(1)图略
(2)令D=S
则,10-2P=4P-2
得:P0=2,Q0=6
(3)令D=S
则,10-2P+6=4P-2 得:P0=3,Q0=10
(4)令D=S
则,10-2P=4P-2+6 得:P0=1,Q0=8
2.设某水泥厂的需求函数为Q=400-2P,问:
(1)该厂计划每日销售水泥180吨,价格应为多少?
(2)每吨水泥售价150美元,每日能销售多少?
(3)价格提高至多少,销售量为0?
(4)每吨水泥价格P=120美元时的价格点弹性。
解:
(1)Q=400-2P
180=400-2P P=110美元
(2)Q=400-2P=400-2*150=100吨
(3)Q=400-2P=0
P=200美元
(4)P=120
Q=400-2*120=160
QQQP120Ed21.PPQ160P3.若某人对X商品和Y商品的边际效用如下:
MUX=20-2X
且 PX=2元 MUY=40-8Y
且PY=4元
现此人有24元且想全部用完,请问他对X商品和Y商品的购买量各是多少? 解:
MUXMUYPXPY202X408Y2410X102Y(1)X2Y2X+4Y=24
(2)得:Y=3,X=6
4.某企业总的固定成本为1000万元,平均总成本50万元,平均可变成本为10万元,求企业现在的产量。解:TC=FC+VC
50Q=1000+10Q
Q=25单位
5.假设某人把价值1000万元的政府债券卖给中央银行,并将这1000万元存入银行A。这种新存款最初增加了1000万元的货币量。另各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为0.2,。该笔存款引起的货币扩展过程(部分)如下表。单位:万元 第n轮 新存款 2 3 1)请将货币扩展过程填入下表,2)计算货币乘数。
计算这笔存款在对整个银行体系造成的最终货币增加量是多少?解: 1000 新贷款
800
新准备金
200
1000 货币增加量
累积的货币增加量 1000 7 第n轮 新存款 新贷款
800 640 512
新准备金
200 160 128
货币增加量 累积的货币增加量 2 3 1000 800 640
1000 800 640
1000 1800 2440 货币乘数115
存款准备金0.2货币增加量1000货币乘数5000万元
六、问答题
1.简述什么是通货膨胀,在理解通货膨胀的概念时应注意哪些方面,通货膨胀的衡量方法是什么?
通货膨胀一般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理解时需要注意:
第一,通货膨胀是在纸币流通下所特有的经济现象。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一般不会产生 通货膨胀。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纸币本身没有价值,缺乏自动调节纸币供给量的功能;政府可以强制纸币进入流通并在技术上具有无限供给的可能性,这就可能使纸币中的供给大大超过对它的需求,造成纸币供给量的过多,引起通货膨胀。
第二,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密切相关,但不等同。通货膨胀的必然结果是物价上涨,但是物价上涨并不一定反映通货膨胀。物价的上涨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商品供不应求、商品内在价值量的上升、货币本身价值的下 降以及商品价格的人为上调等。这些因素引起的物价上涨,不能看作通货膨胀。另外,物价不上涨也并不一定 不存在通货膨胀。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严格控制物价和工资,并实行商品的票证化、强制性储 蓄和商品供应不足等所造成的物价不上涨的纸币供应量过多现象,称作隐蔽性或变相的通货膨胀。因为只要政 府放松物价管制,物价即刻就会上涨。
第三,“通货膨胀”中的“物价”,是指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不包括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以及其他 金融资产。
第四,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的、普遍的上涨过程。因而,季节性、暂时性或偶然性原因引起的部 分商品价格上升,则不应视为通货膨胀。
第五,通货膨胀的不同时期,对物价影响的程度不一样。在初期,物价上涨现象并不明显。随着通货膨胀 的发展,社会公众意识到通货膨胀的来临,便会将餐余的纸币尽可能地转换成商品,社会购买力由此增加,物 价即呈上升趋势。通货膨胀严重时期,政府无限制地增加纸币供给,社会公众对纸币丧失了信心,开始抢购、囤积商品,从而使银行储蓄急剧下降,物价暴涨。
第六,通货膨胀期间,各种商品价格上涨程度并不一致。物价上涨最快的是那些与社会公众生活密切联系 的消费品,然后才逐步涉及其他商品。从地区看,一个国家不同地区的物价上涨幅度也存在差别。纸币集中投 放地区,物价上涨最快,而后,纸币流向物价低的地区或商品流向通货膨胀严重的地区,这时,物价低的地区 因纸币的大量流入或商品的大量流出,引起物价上涨;而原来通货膨胀地区,则因纸币流出和商品流入,使物 价上涨明显趋缓。由于商品和纸币的盲目流动,造成通货膨胀期间地区间不同的价格水平。
衡量方式:
度量的基本方法分两大类:指数度量和直观度量: 第一类,指数度量。通货膨胀既然是一个物价持续上涨的过程,那么,测算物价上涨水平也就是度量通货 膨胀。测算物价上涨水平的指数大致有:
(1)消费物价指数。是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水电煤等劳务费用的价格而编制成的 综合性价格指数,用以反映商品和劳务价格变动对纸币购买力的影响。
(2)货币购买力指数。这是消费物价指数的倒数,用以反映一定时期内单位纸币实际能够买到的商品和 劳务的数量。单位纸币购买力与物价成负相关。
(3)批发物价指数。这是根据商品的批发价格编制而成的物价指数,用以反映不同时期商品从生产进入 流通时价格变动的情况,也称生产者价格指数。
(4)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这个指数较为特殊,它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与按不变价格计 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用以描述通货膨胀的程度。
第二类:直观度量。在不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受到人为的管制,不能反映纸币供给的具体情况,因 此还需 要采用直观度量方法测量通货膨胀的程度。
(1)市场商品官价与黑市价的背离程度,用背离程度的大小,说明通货膨胀的加重或缓和。
(2)储蓄率的升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增加,银行的储蓄存款会稳步增长。若无其他原因,储蓄率急 剧波动,则反映可能出现通货膨胀。当储蓄率急剧下跌,可能就是通货膨胀严重引起存款的大量提取。
(3)价格补贴状况。政府为缓和通货膨胀压力,往往通过对某些商品的价格补贴来稳定市场。价格补贴涉及 的商品数量和金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通货膨胀状况。
此外,国民生产总值、商品供应量的增长与纸币增长量的比率、商品库存的变化以及纸币流通速度增减率 为指标,也都可以用来推算通货膨胀的程度 2.简述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异同:
区别:基数效用论由马歇尔提出,认为效用可以计量,并且有较为苛刻的假设条件,采用边际效用的分析法。向量的模长可以直接比较,这是基数效用论的方法。
而序数效用论由希克斯提出,认为效用不可计量,但是可以进行比较,其假设条件也较为宽松,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来考察消费者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推导需求曲线。物的效用向量可以表示为:Ux=U(x1,x2,x3,…,xn)。多个向量可以复合成一个总的向量,或者一个总的向量可以分解成多个、多组向量,这是序数效用论的方法。
联系: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是消费者行为理论中两个重要的理论。序数效用论的缘起,在于分析效用会相互影响的不同商品之间的关系,无差异曲线最早是从效用曲线得来的,而效用曲线本来是基数效用论中的概念。序数效用曲论是基数效用论的完善和补充。
第二篇: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
1、实证经济学:研究经济问题时超脱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它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2、规范经济学:研究经济问题时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3、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这时该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称为均衡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称为均衡数量。
4、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对某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就是消费者剩余。
5、基尼系数:、是根据劳伦斯曲线计算出的反映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
6、外部性又称外部效应:指某种经济活动给与这项活动无关的主体带来的影响,这就是说,这些活动会产生一些不由生产者或消费者承担的成本(称为负外部性),或不由生产者或消费者获得的利益(称为正外部性)。
7、国内生产总值:(英文缩写GDP)是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8、自然失业率:是指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自然失业率是衡量自然失业状况的指数,可以用自然失业人数与劳动力总数之比来表示
9、内在稳定器:某些财政政策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具有自动地调节经济,使经济稳定的机制,被称为内在稳定器,或者自动稳定器。
10、GDP平减指数的一篮子固定物品包括经济中所有的物品与劳务,是某一年的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
二、简答题
1、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答:包括价格(商品本身的价格和相关商品的价格)、收入、消费者嗜好及预期等。相关商品有两种。一种是互补品,另一种是替代品。互补品是指共同满足一种欲望的两种商品,它们之间是相互补充的。两种互补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替代品是指可以互相代替来满足同一种欲望的两种商品,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替代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同方向变动。
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这就表明,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为了得到相同的总效用,在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时,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消费。两种商品不能同时增加或减少。
第二,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代表相同的效用,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不同的效用。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 表的效用越大;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小。
第三,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因为在交点上两条无差异曲线代表了相同的效用,与第二个特征相矛盾。
第四,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这是由边际替代率递减所决定的。
3、简述利润最大化原则以及原因
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无论是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还是小于边际成本,企业都要调整其产量,说明这两种情况下都没有实现利润最大化。只有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企业才不会调整产量,表明已把该赚的利润都赚到了,即实现了利润最大化。企业对利润的追求要受到市场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实现无限大的利润。这样,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就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企业要根据这一原则来确定自己的产量。
4、通货膨胀包括哪些类型?
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按照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以将其分为三类:
第一,爬行的通货膨胀,又称温和的通货膨胀,其特点是通货膨胀率低而且比较稳定。
第二,加速的通货膨胀,又称奔驰的通货膨胀,其特点是通货膨胀率较高(一般在两位数以上),而且还在加剧。
第三,超速通货膨胀,又称恶性通货膨胀,其特点是通货膨胀率非常高(标准是每月通货膨胀率在50%以上)而且完全失去了控制。
5、简述垄断的利与弊
经济学家认为垄断对经济是不利的原因在于:第一,生产资源的浪费。这就表现为,与完全竞争相比,平均成本与价格高,而产量低。第二,社会福利的损失。垄断企业实行价格歧视,消费者所付出的价格高,就是消费者剩余的减少。这种减少则是社会福利的损失。
垄断也有其有利的一面。首先,在一些行业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其次,垄断企业可以以自己雄厚的资金与人才实力实现重大的技术突破,有利于技术进步;最后,尽管在一国内是垄断的,有效率损失,但在国际上有竞争力,有利于一国世界竞争力的提高。
6.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解释劳动的供给曲线为什么是向后弯曲的?(1)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指起先随工资上升,劳动供给增加,当工资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随工资上升,劳动供给减少的劳动供给曲线。
(2)劳动供给取决于工资变动所引起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随着工资增加,由于替代效应的作用,家庭用工作代替闲暇,从而劳动供给增加。同时,随着工资增加,由于收入效应的作用,家庭需要更多闲暇,从而劳动供给减少。当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劳动供给随工资增加而增加;当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劳动供给随工资增加而减少,一般规律是,当工资较低时,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当工资达到某个较高水平时,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因此,劳动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
7、公共政策制定者经常想减少人们吸烟的数量。有人认为政策可以达到这一目标的方法有两种。请你根据所学的供求原理来分析一下这两种方法是什么? 一种方法是使香烟和其他烟草产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如公益广告、香烟盒上有害健康的警示以及禁止在电视上做香烟广告等,都是旨在减少任何一种既定价格水平时香烟需求量的政策。如果成功了,这些政策就使香烟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这是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另一种方法是,政策制定者可以试着提高香烟的价格。例如,如果政府对香烟制造商征税,烟草公司就会以高价的形式把这种税的大部分转嫁给消费者。较高的价格鼓励吸烟者减少他们吸的香烟量。在这种情况下,吸烟量的减少就不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相反,它表示为沿着同一条需求曲线移动到价格更高而数量较少的一点上。这是影响需求量变动的因素。
8、什么是公共物品?公共物品为什么会引起市场失灵?
公共物品是集体消费的物品,它的特征是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这种特征决定了人们不用购买仍然可以消费,这样公共物品就没有交易,没有市场价格,生产者不愿意生产。如果仅仅依靠市场调节,由于公共物品没有交易和相应的交易价格,就没人生产,或生产远远不足。但公共物品是一个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这样,市场调节就无法提供足够的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供小于求是资源配置失误,这种失误是由于仅仅依靠市场机制引起的,这就是市场失灵。
9、简述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
第一,支出法。又称产品流动法、产品支出法或最终产品法。这种方法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计算出该年内生产出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第二,收入法。又称要素支付法,或要素收入法。这种方法是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即把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土地所得到的地租,资本所得到的利息,以及企业家才能所得到的利润相加,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第三,部门法。部门法按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10、为什么化妆品可以薄利多销而药品却不行?是不是所有的药品都不能薄利多销?
化妆品之所以能薄利多销,是因为它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小幅度的降价可使需求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从而使总收益增加,而药品是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价只能使总收益减少。并不是所有的药品都不能薄利多销。例如一些滋补药品,其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可以薄利多销。
三、计算题
1、已知某种商品的需求函数为D=350—3P,供给函数为S=--250+5P。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解:根据均衡价格概念可知D=S
350-3P=-250+5P
8P=600
P=75
D=350—3×75=125 均衡价格为75,均衡数量为125
2、根据下表计算
面包的消费量总数量120230
3边际效用206(1)消费第二个面包时的边际效用是多少?(2)消费第三个面包的总效用是多少?
(3)消费一个、两个、三个面包时每个面包的平均效用是多少? 答:(1)消费第二个面包时的边际效用是:30-20=10。(2)消费第三个面包的总效用是:30+6=36。
(3)消费一个、两个、三个面包时每个面包的平均效用分别是:20、15、12。
3、当自发总支出增加80亿元时,国内生产总值增加200亿元,计算这时的乘数、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
(1)乘数a=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量/自发总支出增加量=200/80=2.5。
(2)根据公式a=1/(1-c),已知a=2.5,边际消费倾向MPC或c=0.6。
(3)因为MPC+MPS=1,所以MPS=0.4。
4、社会原收入水平为1000亿元,消费为800亿元,当收入增加到1200亿元时,消费增加至900亿元,请计算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1)边际消费倾向MPC=△C/△Y=(900-800)/(1200-1000)=0.5;
(2)边际储蓄倾向MPS=△S/△Y=(1200-900)-(1000-800)/(1200-1000)=0.5。(也可以用1-MPC得出)
四、论述题(1、降价是市场上常见的促销方式。但为什么餐饮业可以降价促销,而中小学教科书不采用降价促销的方式。用需求弹性理论解释这种现象。
(1)餐饮业属于需求富有弹性(有替代品),中小学教科书属于需求缺乏弹性(由教育部门指定,无替代品)。(6分)
(2)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而言,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即降价可使总收益增加;对于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而言,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即降价会使总收益减少。(6分)
(3)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可以降价促销,而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不能降价促销。(3分)
2、试述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在短期内,企业不能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因此,从整个行业来看,有可能出现供给小于需求或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如果供给小于需求,则价格高,存在超额利润;如果供给大于需求,则价格低,则存在亏损。在短期中,均衡的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MC,这就是说,个别企业是从自己利润最大化的角度来决定产量的,而在MR=MC时就实现了这一原则。在长期中,各个企业都可以根据市场价格来充分调整产量,也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该行业。企业在长期中要作出两个决策:生产多少,以及退出还是进入这一行业。各个企业的这种决策会影响整个行业的供给,从而影响市场价格。具体来说,当供给小于需求,价格高时,各企业会扩大生产,其他企业也会涌入该行业,从而整个行业供给增加,价格水平下降。当供给大于需求,价格低时,各企业会减少生产,有些企业会退出该行业,从而整个行业供给减少,价格水平上升。最终价格水平会达到使各个企业既无超额利润又无亏损的状态。这时,整个行业的供求均衡,各个企业的产量也不再调整,于是就实现了长期均衡。长期均衡的条件是:MR=AR=MC=AC。
3.根据经济学家关于经济增长源泉的论述,我国应如何促进经济增长?(1)经济增长是GDP或人均GDP的增加。这个定义包含了三个含义: 第一,经济增长集中表现在经济实力的增长上,而这种经济实力的增长就是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即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所以,经济增长最简单的定义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第二,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第三,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
(2)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一是制度是一种涉及社会、政治和经济行为的行为规则。制度决定人们的经济与其他行为,也决定一国的经济增长。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经济增长的前提。资源。
二是资源包括劳动与资本。劳动指劳动力的增加,劳动力的增加又可以分为劳动力数量的增加与劳动力质量的提高。
三是技术。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技术进步主要包括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和知识的进展。
3、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展开论述
4、在不同的时期,应该如何运用货币政策?
在不同的经济形势下,中央银行要运用不同的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为了刺激总需求,就要运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其中包括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并放松贴现条件、降低准备率,等等。这些政策可以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刺激总需求。
在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为了抑制总需求,就要运用紧缩性货币政策,其中包括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提高贴现率并严格贴现条件、提高准备率,等等。这些政策可以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抑制总需求。
第三篇: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答疑
《西方经济学》网上教学活动文本(2004.6.24)
期末复习答疑。
问: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期末复习的重点是那些章节,谢谢!
王社荣:各章中均有考试内容,请严格按照考核说明进行复习。建议做一做西方经济学自测练习上的习题。
问: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有那些?
王社荣: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第一,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
第二,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第三,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四,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
第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都是实证分析;
第三、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问:什么是消费者剩余?如何衡量?
王社荣:消费者愿意对某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就是消费者剩余。
在经济学中,消费者剩余是一个十分有用的概念,可以用来解释许多经济现象。同时,消费者剩余也是衡量消费者福利的指标。消费者从购买某种物品中得到的消费者剩余越大,说明生产与交易这种物品的活动给消费者带来的福利越大。在垄断的情况下,垄断者提高物价,这就减少了消费者剩余,即减少了消费者的福利。消费者剩余的增加就是消费者福利的增加。
问:什么是完全竞争?为什么完全竞争中的厂商不愿为产品做广告?
王社荣:完全竞争是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形成这种市场的条件是企业数量多,而且每家企业规模都小。价格由整个市场的供求决定,每家企业不能通过改变自己的产量而影响市场价格。
通过形成完全竞争的条件可以看出为什么厂商不愿意做广告的原因了吧。
问:请问复习重点
王社荣:阅考核说明。
问:周期性失业与自然失业有什么不同
王社荣:(1)自然失业是指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周期性失业又称为总需求不足的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2)自然失业是长期现象,周期性失业是短期现象。
(3)原因不同。引起自然失业的原因主要包括正常的劳动力流动(摩擦性失业)和一些制度因素(结构性失业)。引起周期性失业的主要原因是总需求不足。
问: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回答时是否以图说明更形象?
王社荣: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能够运用图形,说明你对该问题理解的较好。问:老师“围绕菲利蒲斯曲线的争论,不同的经济学派表明了他们对宏观经济政策的不同态度。”这到判断是对还是错?
王社荣:当然是对的喽!
问:我们学校没有定考核说明,你能大致给我说说吗?
王社荣:基本上与教材前面的一致。
问:在通货膨胀情况下怎样保证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不受影响?
王社荣:提高工资可能是一个办法。
问:西方经济学考试题中在模拟试题中有吗?
王社荣:模拟试题是过去考过的试题。
问:请讲解一些计算的解题的方法 ?
王社荣:主要是掌握公式,能够根据给出的数据代入公式并计算出结果即可。请参阅西方经济学自测练习上的计算题。
问:老师模拟题的内容是专科还是本科考试用的?
王社荣:专科的。
问:问答题是不是从重点掌握里出的?
王社荣:基本上是。问:填空、单选和判断是否都是自则练习中的
王社荣:只要自测练习中的题目都会做了,这部分考试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问:王老师,你挂在网上三套模拟试题仅仅是模拟,还是有一种考试倾向。
王社荣:西方经济学有6套模拟试题,都是过去考过的试题,仅供参考。(在中央电大教学资源中)
问:弹性的大小取决商品的价格吗?它的大小受到那些因素的影响?
王社荣:弹性分为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需求弹性又分为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与需求的交叉弹性。
问:老师西方经济学考试的题型中每个题型有多少题,每个题型占多少分?
王社荣:填空题20分(20×1分)、单项选择题20分(10×2分)、判断正误题20分(10×2分)、计算题10分(2×5分)、问答题30分(2×15分)。
问:西方经济学考试中是否有案例分析题?
王社荣:没有。
问:西方经济学的计算题是否包括期末复习题上的全部类型,还是只要求掌握部分计算,有没有重点掌握的计算类型。
王社荣:考核说明中重点掌握和掌握部分的内容,凡是涉及到计算的都要求掌握。
问:在完成论述题时,如果题目没有要求作图分析,是否可以理解为不需要作图?还是只要题目的问题有图的就必须作图分析而不管是否要求作图。
王社荣:不要求的就不必画图。
问:西方经济学哪几章是考试的重点?
王社荣:每一章均有考核内容。除第一章外,其余各章均有可能出现问答题。
问:如何理解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
王社荣:要理解“劳动供给取决于工资变动所引起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王社荣:
填空题的回答要求
在题目中的空格上填入正确答案即可。如:
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那么,它的需求量_________。
这个题目只需在空格上填入“减少”即可。
判断正误题的回答要求
判断所给命题是否正确。若论点正确,则划“√”;若论点错误,则划“×”。
如:充分就业就是指人人都有工作。由于这个命题是错误的,因此,在题目中的括号中填入“×”即可。
计算题的答题要求
要求列出公式,并计算出结果,只列公式或只写结果都不完整。如:
某种商品在价格由8元下降为6元时,需求量由20单位增加为30单位。用中点法计算这种商品的需求弹性,并说明属于哪一种需求弹性。
答案:a.已知P1=8,P2=6,Q1=20,Q2=30。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得-1.4。(由于显示的原因,略去)
b.根据计算结果,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故该商品的需求富有弹性。王社荣:问答题的答题要求
问答题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题目是考核有关基本理论掌握情况的,一种是考核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现实中问题的能力的。在回答这种题目时,要求列出基本要点,并加以解释和说明,只列要点只能获得应得分数的60%。需要用图形说明的一定要画出图形来解释。下面举两个例子。
例1.(偏重于基本理论)总产量、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何根据这种关系确定一种要素的合理投入?
答案要点:(1)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含义。
(2)总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以后,当边际产量为负数时,总产量就会绝对减少。
(3)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是递增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是递减的,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
(4)根据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在使平均产量最大和总产量最大之间。
在理解该问题时,最好结合教材中的图5-1。
例2.(偏重于应用)1999年,某国农业歉收,这对该国农产品的价格与交易量有什么影响?对该国的经济有什么影响?
答案要点:
第一、该国遭受自然灾害,不影响需求,只影响供给;
第二、自然灾害使农产品的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第三、画图说明,当需求曲线不变时,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会引起农产品的价格上升,交易量下降,此时有些人就要挨饿,对该国的经济也不利。
王社荣:选择题的答题要求
在所给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不需要作出解释。
例:下列哪一种情况引起汽车的需求量增加()A.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
B.出租车的价格下降;
C.汽油降价;
D.汽车本身价格的下降。
在这个题目中,根据所学的知识可以判断出D为正确答案,因此,只需把D填入题后的括号即可。
王社荣:期末考试命题主要依据考试说明
重点掌握的部分要占65%左右,掌握的部分占30%左右,一般了解的部分原则上不作为考试内容,如果涉及,最多不超过5%。在考试内容上,导言、上篇和中篇大体上占60%左右,下篇大体上占40%左右。在试题的难易程度上,最基本的知识大体占60%左右,稍灵活一点的题目占20%左右,较难的占20%左右。
第四篇: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西方经济学
微观 第一章 导论
1、资源稀缺性决定了必须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可归纳为三个基本经济问题:(1)生产什么。生产什么要解决如何选择用总量既定的生产资源来生产哪些产品,并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的问题。
(2)如何生产。如何生产要解决在生产同一种产品的多种方法中如何选择一种最有效率的方法的问题。这既要从技术角度考虑,也要从经济角度考虑。(3)为谁生产。这在相当程度上是一个收入分配问题,对此,不同社会制度、不同风俗习惯、不同道德规范有不同的看法。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1)研究对象不同(2)解决的问题不同(3)研究方法不同。
(4)基本假设不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经济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
(5)中心理论与基本内容不同。
第二章 需求
1.满足需求具备的条件:(1)购买欲望。2)支付能力。2.影响商品需求的因素:
(1)商品本身的价格。一般来说,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反之,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价格与需求量的这种反方向变化关系称为需求规律。(2)消费者收入水平。对于一般商品,当收入水平提高是,就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反之,当收入水平下降时,就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即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与商品需求量呈同方向变化。对于低档商品,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与商品的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化。
(3)相关商品的价格。商品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一种是互补关系,另一种是 供求理论
替代关系。(4)消费者的偏好。
(5)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当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上升时,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反之,当预期价格会下降,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不过对消费者需求量影响的预期因素不仅有价格预期,还有对未来收入的支出预期、对政府政策倾向的预期等。
3.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所谓“其他条件不变”是指除了商品本身的价格之外,其他影响需求的因素都是不变的。
供给
1.满足供给具备的条件:(1)供给意愿(2)支付能力。2.影响商品供给的因素:
(1)商品本身的价格。一般来说,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反之,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小。价格与供给量的这种正方向变化关系称为供给规律。(2)生产的成本。一般情况下,成本上升会减少利润,使供给量下降;反之,成本下降,供给量上升。
(3)生产的技术水平。一般情况下,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可降低成本使利润增加,从而供给量上升。
(4)相关商品的价格。商品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一种是互补关系,另一种是替代关系。
(5)生产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
3.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即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所谓“其他条件不变”是指除了商品本身的价格之外,其他影响需求的因素都是不变的。
4、均衡价格 :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与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1)均衡价格是需求与供给这两种力量相互作用而使价格处于一种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
(2)需求与供给对于均衡价格的形成作用不分主次。
(3)市场上的均衡价格是最后的结果,其形成过程是在市场背后进行的。弹性理论
5、需求的价格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价格变动的比率
(1)价格是自变量,需求是因变量。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程度,或者说是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
(2)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是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与价格变动的比率的比值,而不是需求量变动的绝对量与价格变动的绝对量的比值。
(3)弹性系数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但为方便起见,一般取绝对值。(4)同一条需求曲线上不同点的弹性系数大小并不相同。
6、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因素(1)商品可替代性。(2)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3)商品对于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4)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5)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
7、需求的交叉弹性(简称需求的交叉弹性)【名词解释】: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它相关商品的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和他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比率的比值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1、效用特点:
(1)效用是对物品的主观感受;(2)效用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特点:
(1)边际效用(MU)的大小与欲望的强弱成反比。
(2)边际效用(MU)的大小与消费量(Q)成反比。当边际效用(MU)=0是,总效用(TU)达到最大值。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特定时间的效用(U)。由于欲望具有再生性和反复性,边际效用也具有时间性。
(4)边际效用(MU)是决定产品价格的主观标准,产品的性情价格不取决于总效用(TU),而取决于边际效用(MU)。消费量(Q)少,边际效用(MU)大,价格就高;反之则低,即“物以稀为贵”。
3、消费者剩余【名词解释】:指消费者购买一定数量的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总额与其实际支付的价格总额之间的差额。
4、无差异曲线含义(等效用曲线)【名词解释】: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效用函数:U=f(X1,X2)=U0 式中,X1、X2分别表示两种商品的数量;U0是常数,表示某个效用水平。
5、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1)同一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的效用水平越高。无差异曲线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2)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理由在于:根据定义,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是不同的效用水平,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代表同样的满足程度。
(3)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就是说,无差异曲线不但向右下方倾斜,而且以凸向原点的形状向右方倾斜。(4)如图,为无差异曲线图:
6、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1)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原因在于:消费者对某一商品拥有数量较少时,对其偏爱程度高;而拥有量较多时,偏爱程度较低。
(2)边际替代率递减的几何意义。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表示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决定了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凸向原点。
7、消费者均衡的含义:即消费者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用一定的收入购买与消费各种物品,使自己总效用达到最大时的状态。
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
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报酬递减率)【名词解释】: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若其他生产要素固定不变,只连续投入一种要素,这种要素的边际产品最初可能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势必出现递减趋势。
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相互之间的关系(1)总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
A.当边际产量上升时,总产量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当边际产量为负值时,总产量绝对减少;
B.某一点的边际产量就是该点总产量函数的导数; C.边际产量等于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值。
3、等产量曲线含义【名词解释】: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的所有不同组合点的轨迹。
4、等产量曲线的特点:
(6)距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表示的产量水平越高;反之则越低。(7)同一平面坐标上的任何两条等产量曲线不会相交。因为每一条产量曲线代表不同的产量水平。
(8)等产量曲线上任何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为负值,因此,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5、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含义【名词解释】:是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数量是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6、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名词解释】:是指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该要素每一单位所能替代的另一种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7、等成本线【名词解释】:是在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8、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亦称生产者均衡)【名词解释】:是指在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或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
9、规模报酬(收益)的含义【名词解释】: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动所引起的产量变动。第三章 成本理论
5.3短期总产量和短期总成本 5.3.1生产函数与成本函数
1.产量和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在资本投入量不变的条件下,厂商可以通过对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的调整来改变产量水平。5.4长期成本函数
5.4.3影响长期平均成本变化的因素
1.规模经济【名词解释】:是指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
2.规模不经济【名词解释】:是指企业由于规模扩大使得管理无效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上升的情况。第四章 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6.2完全竞争基本假定
6.2.2 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1.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特征:
(1)完全竞争厂商的平均收益AR曲线、边际收益MR曲线和需求曲线d是重叠的,它们用一条水平线d来表示。这是因为对于完全竞争厂商来说,在既定市场价格下的任何需求量上都有P=AR=MR,而完全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本身就是一条由既定市场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
(2)完全竞争厂商的总收益TR曲线是一条由原点出发呈上升趋势的直线。其斜率之所以不变,是因为每一销售量上的边际收益值是相应的总收益曲线的斜率,即MR=dTR/dQ,而完全竞争厂商的边际收益是不变的,它等于既定的市场价格。
6.3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和行业的短期均衡 6.3.4短期生产者剩余
1.短期生产者剩余【名词解释】:是指所有生产单位边际生产成本和商品市场价格之间差额的总和,它表示某一生产者边际成本曲线以上和市场价格以下的那部分面积。
6.4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和行业的长期均衡 6.4.1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与短期均衡的区别 1.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与短期均衡的区别:
(1)在短期内,厂商的规模和数目是不变的;在长期内,厂商的规模可以调整,数目可以增减。
(2)长期生产中对全部要素的调整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a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b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选择。
(3)短期平均收益大于平均变动成本,则可以开工生产,长期则不能这样做。因为产品的平均收益能够弥补平均总成本,即平均变动成本加平均固定成本。如果长期调整不能改变厂商的亏损状态,则退出该行业,而转入平均收益可以弥补其平均成本的行业。第五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7.2 垄断竞争 7.2.1垄断竞争的特点 1.厂商众多。2.互不依存。3.产品差别。4.进出容易。
5.可以形成产品集团。7.3 寡头
7.3.2寡头市场的特征及价格与产量决定
1.寡头市场价格与产量的决定相当复杂,具有不同于其他市场的特点:(1)很难对产量与价格的决定做出像前三种市场那样确切而肯定的答案。(2)价格和产量一旦确定之后就有其相对稳定性。
(3)寡头企业之间的相互依存性使它们之间更容易形成某种形式的勾结。第六章 要素价格决定理论
8.1 生产要素的需求
8.1.2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
1.使用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称为边际收益产品(Marginal Revenue Product,缩
写MRP),或称为边际收益产量、边际产品收入,是指生产要素追加一单位投入所能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化。边际收益产品等于投入生产要素所带来的边际产量MP和边际收益MR的乘积,MRP=MP·MR。
2.可用边际产品价值(Value of Marginal Product,缩写VMP)来衡量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出。边际产品价值是以投入生产要素所生产铲平的价格乘以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VMP=MP·P。
3.边际要素成本(Marginal Factor Cost,缩写MFC)是指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成本,也被称为边际支出(Marginal Expenditure,缩写ME),MFC=MRP=MP·MR。第七章 一般均衡分析和福利经济学
9.1 一般均衡分析 9.1.1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1.市场达到一般均衡的条件:
(1)消费者在要素市场上提供各类生产要素,从而获得要素报酬收入,然后在产品市场上购买各类消费品。每个消费者都在既定的收入下达到效用的最大化。(2)厂商在要素市场上够买各类生产要素,使用要素生产产品后,再在产品市场上销售各类产品。每个厂商都在既定的产品需求、技术情况、投入价格等条件约束下达到利润最大化,而且都只是获得了正常利润。
(3)所有市场同时出清,也就是说,每个市场都达到供求平衡。9.1.2一般均衡的基本思想
1.一般均衡理论认为在经济体系中存在着这样的价格系统:
(1)每个消费者都能在既定价格下提供自己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并在各自的预算限制下购买产品来实现自己的消费效用极大化。
(2)每个企业都会在既定价格下决定其产量和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来实现其利润的极大化。
(3)每个市场(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会在这套价格体系下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相等(均衡)。
9.2 资源配置与埃奇沃思盒状图 9.2.2帕累托最优条件与埃奇沃思盒状图
1.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名词解释】:是指当社会生产和收入分配状态既定时,通过产品在消费者之间交换使消费者效用达到最大化。
2.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名词解释】:是指当技术和社会生产资源总量既定时,通过要素在生产者之间进行交换,使生产者达到产量最大化。9.3 福利经济学与社会福利函数 9.3.1福利经济学
1.福利经济学【名词解释】:是在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条件下,研究整个经济资源配置与个人福利的关系,以及与此有关的各种政策问题。9.4 效率与公平第八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市场失灵【名词解释】:帕累托最优状态常常得不到实现,现实的市场机制在很多时候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这种状况被称为“市场失灵”。其原因是以下四点:垄断、外部性、公共品、不完全信息。10.1 垄断 10.2 外部性
10.2.1外部性的概念及分类
1.正的外部性(Positive Externality)【名词解释】: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导致其他经济主体获得额外的经济利益,从而带来外部收益。可以分为正的生产外部性和正的消费外部性。
2.负的外部性(Negative Externality)【名词解释】: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导致其他经济主体蒙受额外的经济损失,从而造成外部成本。可以分为负的生产外部性和负的消费外部性。10.3 公共品 10.4 不完全信息 宏观 第九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11.1 国内生产总值 11.1.1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
1.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缩写GDP)【名词解释】:是指一
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或劳务)的市场价值。一般简称为总产出,常用Y表示。11.3 核算国民收入的总量指标
4.国民收入【名词解释】: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各种生产要素所获得报酬的总和。第十章 简单的国民产出决定理论
12.4 三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12.4.2 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 2.税收乘数
税收乘数为负值,表示收入随税收增加而减少,随税收减少而增加。原因是税收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支出降低;税收减少,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从而消费支出增加。税收变动和总支出的变动的方向相反,税收乘数绝对值等于边际消费倾向与1减去边际消费倾向的差的比率,或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的比率。
4.平衡预算乘数【名词解释】: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增加或减少相同数量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支出变动的比率。
第十一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 13.1 投资的决定 13.1.2 资本边际效率
1.资本边际效率(Marginal Efficiency of Capital,缩写MEC)【名词解释】: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该资本在使用期内的各项未来收益折为现值之和等于该资本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4.1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14.1.1 财政政策和和货币政策
1.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名词解释】:是政府运用财政支出和税收等手段影响总需求,以达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以及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
2.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名词解释】: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
控制货币供应量,从影响利率水平,进而改变经济中的投资量,以调节均衡国民收入的政策。14.2 财政政策的效果 14.2.3 挤出效应
1.挤出效应(Effectiveness of Crowding Out)【名词解释】:反映了政府采取一定的财政政策后,对经济中其他主体行为的影响,进而使得政府政策效果减弱。第十三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15.1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15.1.2 价格稳定
1.价格水平【名词解释】:是指一个经济社会中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经过加权后的平均价格,在实践中,通常借助于价格指数即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加权平均值来衡量。
15.3 货币政策 15.3.1 中央银行的职能 2.中央银行的特征:(1)不以盈利为目的。
(2)不经营普通的银行业务,只与政府和各类金融机构往来,不办理厂商和居民的存贷款业务。
(3)具有服务机构和管理机构的双重性质,有执行金融监管、扶持金融发展的双重任务。
(4)处于超脱地位,在一些国家中甚至独立于中央政府,免受政治周期的影响。15.3.3 货币政策工具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名词解释】: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赋予的权限内,规定商业银行对于存款所必须保持的最低准备金的比率。
2.贴现率(Discount Rate)【名词解释】:实质上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的放款利率。思考题:
6.财政政策的局限性:(课本239页)(1)政策效应的不确定性;
(2)政策效应的时滞;(3)经济主体的预期。
7.货币政策的局限性:(课本246页)
(1)经济运行状况处于不同时期采取同一货币政策产生的效果会有所不同;(2)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通过增加或减少货币的供应量影响利率的高低是以货币的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的;
(3)货币政策存在的时滞也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第十四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16.1 总需求曲线 16.1.1 总需求
1.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缩写AD)【名词解释】:是指某一时期一个经济社会所计划或所需要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16.1.3 总需求曲线的性质
2.利率效应(Interest Rate Effect,凯恩斯效应)【名词解释】:物价水平越低,家庭为了购买想要的物品与劳务需要持有的货币就越少,可以用其他的货币去购买有利息的债券或者存入银行,从而使利率下降。当价格上涨时,利率会上涨,对家庭而言,现在消费会使未来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加,所以会减少消费支出;对企业而言,贷款成本会增加,投资会减少,因此,总需求会减少。反之,价格下跌,利率亦会下降,消费和投资会增加,总需求也会增加。
3.汇率效应(Exchange Rate Effect,蒙代尔-佛莱明效应)【名词解释】:当一国名义汇率不变时,若本国物价水平上升,将使本国货币实际升值,由此导致出口下降,出口也是总需求的组成部分,使总需求下降;若本国物价水平下跌,将使本国商品变得比国外商品便宜,将会增加本国产品的消费而减少进口,使总需求增加。16.2 总供给曲线
1.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缩写AS)【名词解释】:是经济社会所提供的总产量(或国民收入),即经济社会的基本资源所生产的产量。16.3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6.3.1 模型含义
1.凯恩斯主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在凯恩斯总供给情况下总需求的变动:总需求的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而价格水平不变;总需求的减少会使国民收入减少,而价格水平不变,即总需求的变动不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动,只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同方向变动。第十五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17.2 金融市场的开放 17.2.2 汇率与利率
3.汇率贬值政策【名词解释】:汇率贬值是本国的产品和劳务在国外的价格降低,并使外国的产品和劳务在国内的价格上升,会造成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内就业增加、国际收支赤字减少;反之,汇率升值则会造成出口减少,进口增加。进出口的变动又会影响国际收支中的经常项目,即一国货币的汇率贬值后,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会改善经常项目的收支情况,减少赤字或增加盈余。17.4固定汇率制度与宏观经济 17.4.1 固定汇率制度
1.固定汇率制度(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名词解释】:是指不同国家间的比值转换由政府直接干预设定的制度。17.5 浮动汇率制度与宏观经济 17.5.1浮动汇率制度
1.浮动汇率制度(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名词解释】:是指一国的中央银行不规定本国的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官方汇率,汇率完全由外汇市场供需决定,随外汇市场供需的变动而变动。第十六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18.2经济增长模型
18.2.1哈德罗-多玛经济增长模型 1.哈德罗-多玛模型假设
(1)整个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这种产品既可以作消费品,也可以作资本品。(2)只有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
(3)在一定时期内,技术水平不变,股资本-产出比率不变,规模收益不变,也就是说,生产规模扩大时不存在收益递减或递增的情况。
(4)在边际消费倾向不变的条件下,储蓄率不变。18.2.2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 1.索洛模型假设
(1)社会储蓄函数S=s·Y,s为储蓄率,Y为GDP;(2)劳动力按照一个不变的比率n增长;(3)技术水平不变;(4)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
(5)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劳动和资本是可以通过市场调节而充分地相互替代。
3.黄金分割率【名词解释】:要想使稳态人均消费最大化,稳态人均资本量的选择就应该是资本的边际生产率等于劳动色增长率与折旧率之和。第十七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19.2 通货膨胀理论 19.2.2 通货膨胀的原因
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名词解释】: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通货膨胀。3.结构性通货膨胀【名词解释】:是指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引起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4.(1)从生产率提高的角度来看,社会结构存在着一些部门生产率提高速度快,另一些部门生产率提高速度慢;
(2)从经济发展的过程看,社会经济结构存在着一些部门正在迅猛发展,另一些部门则日趋衰落;
(3)从同世界市场的关系看,社会经济结构存在着一些部门(开放部门)同世界市场的联系十分密切,另一些部门(非开放部门)同世界市场没有密切联系;(4)生产率提高速度快的部门工资水平提高快,而生产率提高速度慢的部门工资水平提高慢,处于生产速率提高速率慢的部门的工人要求“公平”,从而使得整个社会的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从而引起通货膨胀。19.2.3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1.通货膨胀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1)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2)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
(3)通货膨胀还会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产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2.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
(1)随着通货膨胀出现,产出增加,这就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刺激,促进了产出水平的提高,这种情况产生的前提条件是有一定的资源闲置。
(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引致失业,也就是说通货膨胀引起就业和产出水平的下降,这种情况产生的前提条件是经济体系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3)超级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崩溃。
第五篇: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⒈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⒉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⒊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⒋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
⒌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⒍吉芬商品:需求量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的特殊商品。
⒎完全竞争市场是指竞争充分而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一切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市场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第一,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第二,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完全同质的;第三,所有的资源有完全的流动性;第四,信息是完全的。
⒏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
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⒐充分就业是指在某一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接受工作的人,都获得了就业机会,充分就业并不等于全部就业或者完全就业,而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失业。
⒑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11.潜在GDP(也称潜在产出或潜在国民收入)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可供利用的经济资源在充分利用的条件下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也就是该国在充分就业状态下所能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
二、简答题
1.简述需求价格弹性和总收益的关系,解释“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1)需求价格弹性和总收益的关系
当一种商品的价格P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需求量Q的变化情况,进而提供这种商品的厂商的销量收入P·Q的变化情况,将必然取决于该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大小。①对于ed>1的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相反,提高价格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即厂商的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反向的变动。
②对于ed<1的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相反,提高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增加,即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
③对于ed=1单位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或提高价格对厂商的销售收入都没有影响。(2)“薄利多销”是指低价地利扩大销售的策略。
“薄利多销”中的“薄利”就是降价,降价就能“多销”,“多销”就能增加总收益。在销售市场有可能扩大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单位产品的利润来降低商品的价格,虽然会使企业从单位商品中获得的利润量减少,但由于销售数量的增加,企业所获得利润总额可以增加。只有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才能“薄利多销”。实行薄利多销的商品必须满足商品需求价格弹性ed>1,此时需求富有弹性。因此,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来说,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从而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增加。(3)谷贱伤农
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存在着这么一种经济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这种现象在我国民间被形象地概括为“谷贱伤农”。
造成这种“谷贱伤农”经济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往往是小于1的,即当农产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农产品的需求往往是缺乏弹性的。就会 出现这种增产不增收的现象。
2.简述边际收益(产量或报酬)递减规律及其原因(1)内容: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也可以叫做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或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这就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2)原因:
对于任何产品的短期生产来说,可变要素投入和固定要素投入之间都有着一个最佳的数量组合比例。
在开始时,由于不变要素投入量给定,而可变要素投入量为零,因此,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远远没有达到最佳的组合比例。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逐渐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逐步接近最佳组合比例,相应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呈现出递增的趋势。一旦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达到最佳的组合比例时,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在这一点之后,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继续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越来越偏离最佳的组合比例,相应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了。
3.为什么说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的?
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是指社会的总需求和总供给达到平衡状态时的总需求。但是在这种均衡状态下未必能够满足整个社会的充分就业,因为商品的供给通常是稳定的,而需求的变化却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也就是往往会存在着有效需求不住的状态。
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流动偏好陷阱。人们持有货币往往出于三种动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在经济社会中,如果货币的供应量能够满足前两个动机的需求,继续增加货币的供应会导致投机动机的出现。在这种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再导致利息率的下降,这样会造成利率刚性,投资成本趋于稳定,不能再吸引投资的增加,造成就业的不充分。第二,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人们在收入增加的同时,由于消费习惯的稳定,使得消费/收入的比例减小,造成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效应使得消费的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造成消费需求的相对减少,对就业构成压力。第三,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资本家在生产要素的投入过程中,考虑到由于产品的增多,售价会下降,从而造成未来预期的收益率降低。所以就会谨慎投资,造成投资需求不足,从而导致不充分就业。4.简述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以及央行如何利用三大工具干预经济。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1)再贴现率政策(2)公开市场业务(3)法定准备率
我们知道影响货币供给的,一是货币乘数;另一是基础货币。从货币乘数看,中央银行可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准备率来降低或提高货币乘数,从而在基础货币不便时影响派生存款量。从基础货币看,一方面中央银行可通过变动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数量,从而影响准备金;另一方面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直接增加或减少基础货币。中央银行买进公债券时,市场上基础货币量就会增加,卖出债券时则基础货币量就会减少。5.什么是无差异曲线以及特征。(1)定义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果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2)特征
①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天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②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③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6.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措施,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这就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在货币政策方面,当总支出不足,失业持续增加时,中央银行要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提高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从而刺激总需求,以缓解衰退和失业问题;在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持续上涨,中央银行就要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即削减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降低总需求水平,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这就是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7.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及其应用。(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
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2)原因
效用是消费者的心理感受,消费某种物品实际上就是提供一种刺激,使人有一种满足的感觉,或心理上有某种反应。消费某种物品时,开始的刺激一定大,从而人的满足程度就高。但不断消费同一物品,即同一种刺激不断反复时,人在心理上的兴奋程度或满足必然减少。或者说,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效用不断积累,新增加的 消费所带来的效用增加越来越微不足道。
8.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主要是包括再分配效应和产出效应。(1)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表现为:
其一,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其二,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
其三,通货膨胀可以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一般地,通货膨胀靠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
(2)通货膨胀对产出的影响可以通过各种情况来说明,这里只说明三种主要的情况。
第一种情况:随着通货膨胀出现,产出增加。这就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刺激,促进了产出水平的提高。
第二种情况: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引致失业。第三种情况:超级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崩溃。9.简述市场失灵的原因。
现实的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这种情况被称之为“市场失灵”。原因:(1)垄断(2)外部影响(3)公共物品(4)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
由于它们对完全竞争的破坏,所以资本主义的资源配置不能达到理想的最优状态,即存在着市场失灵的情况。
10.什么是支持价格、限制价格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