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戴达远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答案
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
2013-12-16
第一章 导言
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稀缺性含义(P2)
2、机会成本(P3)
3、经济学的定义(P5)
4、生产可能性曲线(P4):曲线上的点表示全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曲线以内的点表示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存在失业现象;曲线以外的点,表示产量达不到。
二、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P5、6);理性人假定P6。
三、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P8、9)。
2、存量、流量(P11)。
第二章 均衡价格和弹性理论
第一节 需求
1、需求(P14)和需求函数(P17)的定义,线性需求函数:Qd=a-bP(-b为需求曲线的斜率),说明需求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影响需求的因素(P17,四个方面的主要因素)。
2、需求曲线(P16)、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P18)。需求曲线的移动的原因。(除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
3、需求定理(P16)。
第二节 供给
1、供给(P18)和供给函数(P20)的定义,线性供给函数:Qs=-c+dP(d为供给曲线的斜率),说明供给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化。→影响供给的因素(P20,四个方面的主要因素)。
2、供给曲线(P19)、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P21)。
3、供给定理(P19)。
第三节 均衡价格的决定
1、均衡价格及其决定(两曲线共同决定,由市场机制的作用)。(P21-23)
2、均衡价格的变动:⑴需求曲线的移动;⑵供给曲线的移动;⑶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同时发生移动(价格和产量怎样变化?)。以上要注意作图。(P23-24)
3、供求定理(法则)(P24)。
第四节 运用供求曲线的案例 ⑴最高限价(P25)。⑵最低限价(P25-26)。
第五节 弹性理论
1、弹性含义(P26)。
2、需求的价格弹性: ⑴含义(P27);
⑵点弹性的计算及几何意义(P27-
29、30);(点弹性几何意义要记住,其实从线性需求曲线上点弹性的特征就可以记住)
⑶孤弹性的计算,用算术平均数公式计算(P27-28); ⑷需求的价格弹性的五种情况;(P28-29)⑸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P31-33)⑹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P30-31);
3、需求的收入弹性(P33-34)。需求的收入弹性含义(P33);正常品和劣等品。
4、需求的交叉弹性(P34-35):含义(P34);互替品、互补品。(在什么情况下是替代品,在什么情况下是互补品?)
5、供给的价格弹性(P35-37):含义及计算公式;类型;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论)
第一节 基数效用分析
1、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P40-42)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P42-43);原因:一是生理或心理的原因,二是在物品有多种用途的情况下,人们总是先将物品用于最重要的用途上。
3、消费者均衡及条件(p44)
4、需求曲线的推导: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p44)
5、消费者剩余。概念(P45)
第二节 序数效用分析
一、无差异曲线
1、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P47、48)。
2、商品的边际替代率:⑴含义(49)要注意表示符号的含义(MRSXY=-△Y/+△X);边际替代率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MRSXY=。⑵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二、预算线
⑴含义:要说明在曲线上、曲线以内和曲线以外各点的情况(P51)。⑵变动。包括收入和价格都成比例的增加、单一商品价格变动。作图。
三、消费者均衡
1、含义(P52)
2、均衡条件
3、作图(P146)
第三节 价格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2、价格-消费曲线和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作图。
3、收入-消费曲线和恩格尔曲线。作图。
第四节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1、含义
2、政常品和劣等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计算:效用极大化时两种商品数量的计算(根据均衡条件),效用总量。
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
第一节 企业的目标和生产函数
企业的目标;生产函数;长期和短期。
第二节,生产函数
1、劳动的总产量、劳动的平均产量和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的关系(P65-69)。注意图。
2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要理解其内容。原因:各种要素之间有一个合理的比例关系。(69)
3、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P70)。作为简答题。
第三节 长期生产函数
1、等产量曲线:⑴含义(P71);⑵特点。(P172)
2、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⑴含义(P73);⑵是等产量曲线的斜率,还是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为负值。MRTSLK=-△K/+△L=-MPL/MPK。⑶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3、等成本线:⑴含义(P74);⑵特点。
4、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⑴均衡条件。(均衡时:MPL/ PL =MPk/ PK;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相切。)注意作图说明(两种情况)。⑵扩展线及意义。
第四节 规模报酬(P78-80)
1、含义;
2、规模报酬的三种情况;
计算:生产者均衡时的产量、成本和要素使用量
第五章 成本理论
第一节 成本的概念
1、显性成本(会计成本),隐性成本、2、经济利润、会计利润、正常利润
3、成本函数
第二节 短期成本
1、不变成本、可变成本和总成本含义及曲线。→注意各包含的内容(P84-85)
3、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含义、曲线。(边际成本曲线是什么的斜率)。MC、AVC、AC三条曲线之间的关系(作图)。
4、MC、AVC曲线和产量曲线的关系(P88-90)第三节 长期成本
1、长期总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231)。作图。
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P233)为什么其形状为U形?
3、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从短期边际成本曲线推导,但不是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生产者理论与消费者理论的比较
计算:从总成本函数得出边际成本函数。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中产量和价格的决定 第一节 市场类型和企业行为的概念
1、企业收益的含义(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
2、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全面理解)
第二节 完全竞争市场中产量和价格的决定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P98)条件(特征)(P98-99)
二、完全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2、完全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P99-100)注意与市场价格形成的关系。
2、完全竞争企业的收益曲线
AR、MR曲线和需求曲线三线重叠。
TR曲线(P100)。图形说明利润最大化的条件(101)。
三、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均衡
1、短期均衡:⑴均衡条件MR=MC=P;⑵短期均衡的五种情况(P102-104)。图形
2、短期供给曲线(P105)。
3、生产者剩余。
六、完全竞争企业的长期均衡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均衡条件MR=LMC=SMC=LAC=SAC,式中,MR=AR=P。此时,单个厂商的利润为0。
七、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分三种情况(P108-111)。
第三节 垄断市场中产量和价格的决定
一、垄断市场的含义及特征(P111);成因(111-112)。
二、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1、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P112)
2、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 AR等于P,二线重叠。
MR曲线(特别是直线性需求曲线对应的MR曲线);价格、边际收益和需求的价格弹性之间的关系:MR=P(1-),⑴ed﹥1,MR﹥0,TR随销量的增加而增加;⑵ed﹤1,MR﹤0,TR随销量的增加而减少;⑶ed =1,MR=0,TR达到最大点。作图。
三、垄断企业的短期均衡
1、短期均衡条件:MC=MR,注意的是,这里的MR≠P,P﹥MR。
2、短期均衡的图示和五种情况。
3、不存在垄断者的供给曲线。
四、垄断企业的长期均衡
长期均衡条件:MR=LMC=SMC。一般有超额利润。
六、价格歧视
1、价格歧视: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的含义;
2、三级价格歧视的价格和产量确定:
A、厂商根据MR1(Q1)=MR2(Q2)=MC(Q)来确定价格和产量; B、根据MR1=MR2可得到:
=,可知,厂商在需求的价格弹性小的市场上制定较高的价格;在需求的价格弹性大的市场上制定较低的价格。计算:利润最大化的条件计算:产量、利润;什么情况下经济利润等于零、等于最小AVC?亏损额是多少?
第七章 垄断竞争和寡头市场中产量和价格的决定
第一节 垄断竞争市场中产量和价格的决定
一、垄断竞争市场的含义和特征
二、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两条)
三、垄断企业的短期均衡:MR=MC;D=d。
四、垄断企业的长期均衡:MR=LMC=SMC
AR=LAC=SAC 经济利润为零。
第十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国内女孩收入的概念
一、GDP的概念(P184)、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含义;(P184)。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P154)列入国民收入的内容,如P164第二题。
二、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P185);列入国民收入的内容(习题)。
三、名义GDP和实际GDP:两者的折算。(P185-186)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一、产出(指增值,新增的价值)总是等于收入、等于支出。(P186-188)(问答题)
二、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消费、投资的内容(P188-189);为什么转移支付、公债利息不计入(P189)。
三、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1、储蓄——投资恒等式:二部门:I=S;三部门:I=S+(T-G);四部门:I=S+(T-G)+(M-X)
2、为什么从国民收入核算的得出的I=S,并不意味着计划的投资等于计划的储蓄?(P191)
计算
⑴计算国民收入:支出法:Y=C+I+G+(X-M);收入法:要素收入。⑵名义GDP和实际GDP。GDP价格指数。
第十一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AE—NI模型
第一节 消费函数
1、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的含义。线性消费函数:c=a+by。
2、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于0而小于1,但平均消费倾向可以是大于、等于或小于1;APC﹥MPC。
3、储蓄函数、边际储蓄倾向、平均储蓄倾向的含义。线性储蓄函数:s=-a+(1-b)y。
4、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⑴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为互补函数,二者之和等于总收入;⑵APC和MPC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MPC;APS和MPS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S﹤MPS。⑶APC和APS之和等于1,MPC和MPS之和等于1。⑷如作图说明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的关系:一是与纵轴的距离数值相等,负号相反;储蓄曲线与横轴的交点对应于消费曲线与450线的交点。(P197-198)
第二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均衡产出及其条件
1、最简单的经济关系的假定:只有家庭和企业两个部门;投资不随产量和利率而变动;价格不变。
2、均衡产出的概念。公式为:y=c+i。(P199)条件:i=s。(P200)P212页第14题说将富者和一部分国民收入转给贫者将会增加总收入。理由是什么?
3、均衡产出的图示说明。(P200)
二、使用消费函数决定的国民收入
1、y=;
2、作图说明。(P201、202)
三、乘数原理:⑴含义(P202-203)(决定乘数大小的因素,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的关系。);⑵图示说明(P204)。
第三节,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
1、在求三国民收入决定代数式时,两部门的国民收入等于个人可支配收入,但三部门经济中,个人可支配收入(用Yd表示)要从国民收入中减去净纳税收t,因此,t要通过消费函数对国民收入发生作用。c=a+byd=a+b(y-t)。
(假定税收是比例税,T=t0+ty,消费函数、政府购买和投资给定,则: y=c+i+g=a+b(y-t0-ty)+i+g,则:y=)
2、三部门经济的均衡条件是:s+t=i+g
3、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作图(P205)。
4、三部门经济中的各种乘数。注意平衡预算乘数等于1。
第四节 潜在国民收入的缺口
1、潜在国民收入
2、三个缺口。计算: ⑴两部门经济:已知消费函数和投资,求均衡国民收入、消费和储蓄:从中民收入决定公式求得国民收入;从消费函数求c;从s=y-c求储蓄。
⑵三部门经济:已知消费函数、投资、政府支出和税收,求均衡国民收入、消费和各种乘数。例:设社会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I=50,政府购买G=200,边际税率为t=0.25,求:
(1)均衡的国民收入(2)各项乘数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第一节 货币、利率和投资
一、货币的需求
1、货币需求(流动性偏好)的含义(P213);货币需求的动机。
2、货币需求函数:L=L1+L2=ky-hγ。
二、货币的供给
1、含义(P205)
2、货币供给的四个层次。
2、货币创造乘数:⑴D=R/γ,(D代表存款总和,R代表原始存款,γ代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⑵简单的货币创造乘数:用k表示,则k=1/γ;⑶复杂的货币创造乘数:K=1/(γ+α)(α表示超额准备金与存款的比率,称为超额准备率);货币创造乘数K=1/(γ+α+β)(β表示现金在存款中的比率);⑷=(M为货币供给,H为基础货币)。→银行创造货币的做法是把超额准备金作为贷款放出。
三、利率的决定和投资函数
1、货币市场均衡的含义;M=L=(ky-hγ)P。图P218。
2、均衡利率及其变动。图P219。
3、投资函数(投资与利率反方向变化)。i=e-dγ(d﹥0)。
第二节 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
一、IS曲线的推导
1、两部门经济的IS曲线:含义(P221);代数式:y=
。三部门经济的曲线:y =-·γ,或:
2、两部门经济IS曲线的斜率:-;三部门经济:-或-。
3、IS曲线的移动。投资增加,IS曲线右移;储蓄增加,IS曲线左移。(移动的距离。)
三部门经济中:扩张性财政政策IS曲线右移;紧缩性财政政策IS曲线左移。
4、产品市场失衡的图示。P226
第三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
一、LM曲线的推导
1、LM曲线的含义(P227);LM曲线的代数式(P227)。
2、LM曲线的斜率:k/h。LM曲线的三个区域(作图说明P229)。
3、LM曲线的移动。M、P的变动。(LM右移表示在同一利率水平下y提高)
4、货币市场的失衡。图示。P231。
第四节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IS—LM模型
1、从IS曲线和LM曲线求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
2、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的变动(作图说明P234)。
计算:IS曲线代数式:y=衡收入和均衡利率。
;LM曲线代数式:M/P= kY-hr;求均第十三章 宏观经济政策
率一节 经济政策及其目标
1、经济政策的含义
2、经济政策的目标 第二节,财政政策
一、自动稳定器与财政政策工具
1、财政政策含义(P239)
2、自动稳定器。(P239)问答题: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作用是通过什么途径实现?(P239-240)
3、财政政策工具
二、平衡预算财政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
预算平衡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的含义(P241-242);功能财政思想是权衡性财政政策的指导思想。
三、挤出效应和财政政策的IS-LM分析
1、挤出效应:⑴含义(P243);为什么会产生挤出效应?⑵影响挤出效应和财政政策的因素(P243)。
2、财政政策的效果因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不同而不同。(作图)第三节 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的含义(P247)。
2、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再贴现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最重要、最常用的工具,公开市场业务的结果是什么?银行存款减少;市场利率上升;公众手里的货币增加等);法定准备率。
3、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灵敏程度;投资对利率变动的灵敏程度。(P250-251)(货币政策效果因IS-LM曲线的斜率不同而不同)
4、货币政策的局限性。(P251-252)
第四节 宏观经济政策的配合使用
1、两种政策对社会需求结构会产生不同影响,因此政府选择哪种经济政策,应考虑要刺激总需求中的哪一部分。
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不同组合。(P254)
第十五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一节 失业
1、失业、失业率(P272);失业的分类(摩擦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2、失业的代价(影响)(社会影响、经济影响)(P274-75)。
3、自然失业率(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P275);
4、关于充分就业的不同观点。第二节 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P276)、价格指数:消费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GDP折算(平减)指数。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从价格上涨的速度划分。
三、通货膨胀的原因
1、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⑴含义(P279);⑵原因:实际因素和货币因素;(P280)图P279;⑶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主要是针对充分就业的情形提出的。
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⑴含义(P280);⑵原因(P280-281);⑶图示:供给曲线向左上移动。P280。
四、通货膨胀的经济影响:⑴再分配效应(三方面:货币收入者、储蓄、债权人债务人);⑵产出效应:产出增加;失业;经济崩溃。⑶效率效应(P282-285),
第二篇: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指导
《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指导
(成人专科;卷号:8503)
(2009.12)
第二部分课程考核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导言
重点掌握:
1.生产可能线的含义
2.选择所包括的三个基本问题
3.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根本区别
第二章需求、供给、价格
重点掌握:
1.需求、价格上限、价格下限的含义
2.需求曲线的含义与形状
3.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的区别
6.需求与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的影响
第三章弹性理论
重点掌握:
1.需求弹性与交叉弹性的计算
2.需求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
3.用弹性理论解释薄利多销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重点掌握:
1.边际效用的含义;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关系
2.消费者均衡的公式
3.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
4.消费可能线的含义和移动
第五章生产理论
重点掌握:
1.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
2.等成本线的含义
3.等产量线的含义与特征
4.内在经济的含义
5.范围经济的含义
第六章成本与收益
重点掌握:
1.短期与长期的含义
2.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以及各种成本的计算
3.各种短期成本及其变动的规律
4.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
5.利润最大化原则
第七章厂商均衡理论
重点掌握:
1.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
2.产品差别的含义
3.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的含义
第八章分配理论
1.生产要素需求的性质
2.劳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的含义;基尼系数与一国的收入分配状况。
第九章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重点掌握:
1.公共物品的特征
2.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的含义
第十章宏观经济学概论
重点掌握:
1.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2.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3.失业率的计算
第十一章长期中的宏观经济
重点掌握:
1.经济增长的含义
2.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
3.M1与M2含义与公式
4.自然失业的含义及其原因
第十二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重点掌握:
1.总需求曲线的含义与移动
2.总供给曲线的含义与移动
3.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及其运用
第十三章短期中的宏观经济与总需求分析
重点掌握:
1.平均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的含义与计算公式
2.投资函数的含义
3.乘数的含义与计算,乘数在经济中的作用
第十四章货币与经济
重点掌握:
1.准备金率的公式;商业银行如何创造货币;货币乘数的公式
2.货币政策工具
3.IS-LM模型的应用(投资变动对利率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
第十五章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
重点掌握:
1.周期性失业的含义及其原因,周期性失业与自然失业的区别。
2.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
3.紧缩性缺口与膨胀性缺口的含义
4.经济周期的含义与阶段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
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2.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3.财政政策的内容及其运用
4.货币政策及其运用
第十七章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
重点掌握:
1.开放经济的含义
2.对外贸易乘数的含义
请重点参考三套模拟试题!
第三篇: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答疑
《西方经济学》网上教学活动文本(2004.6.24)
期末复习答疑。
问: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期末复习的重点是那些章节,谢谢!
王社荣:各章中均有考试内容,请严格按照考核说明进行复习。建议做一做西方经济学自测练习上的习题。
问: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有那些?
王社荣: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第一,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
第二,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第三,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四,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
第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都是实证分析;
第三、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问:什么是消费者剩余?如何衡量?
王社荣:消费者愿意对某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就是消费者剩余。
在经济学中,消费者剩余是一个十分有用的概念,可以用来解释许多经济现象。同时,消费者剩余也是衡量消费者福利的指标。消费者从购买某种物品中得到的消费者剩余越大,说明生产与交易这种物品的活动给消费者带来的福利越大。在垄断的情况下,垄断者提高物价,这就减少了消费者剩余,即减少了消费者的福利。消费者剩余的增加就是消费者福利的增加。
问:什么是完全竞争?为什么完全竞争中的厂商不愿为产品做广告?
王社荣:完全竞争是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形成这种市场的条件是企业数量多,而且每家企业规模都小。价格由整个市场的供求决定,每家企业不能通过改变自己的产量而影响市场价格。
通过形成完全竞争的条件可以看出为什么厂商不愿意做广告的原因了吧。
问:请问复习重点
王社荣:阅考核说明。
问:周期性失业与自然失业有什么不同
王社荣:(1)自然失业是指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周期性失业又称为总需求不足的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2)自然失业是长期现象,周期性失业是短期现象。
(3)原因不同。引起自然失业的原因主要包括正常的劳动力流动(摩擦性失业)和一些制度因素(结构性失业)。引起周期性失业的主要原因是总需求不足。
问: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回答时是否以图说明更形象?
王社荣: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能够运用图形,说明你对该问题理解的较好。问:老师“围绕菲利蒲斯曲线的争论,不同的经济学派表明了他们对宏观经济政策的不同态度。”这到判断是对还是错?
王社荣:当然是对的喽!
问:我们学校没有定考核说明,你能大致给我说说吗?
王社荣:基本上与教材前面的一致。
问:在通货膨胀情况下怎样保证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不受影响?
王社荣:提高工资可能是一个办法。
问:西方经济学考试题中在模拟试题中有吗?
王社荣:模拟试题是过去考过的试题。
问:请讲解一些计算的解题的方法 ?
王社荣:主要是掌握公式,能够根据给出的数据代入公式并计算出结果即可。请参阅西方经济学自测练习上的计算题。
问:老师模拟题的内容是专科还是本科考试用的?
王社荣:专科的。
问:问答题是不是从重点掌握里出的?
王社荣:基本上是。问:填空、单选和判断是否都是自则练习中的
王社荣:只要自测练习中的题目都会做了,这部分考试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问:王老师,你挂在网上三套模拟试题仅仅是模拟,还是有一种考试倾向。
王社荣:西方经济学有6套模拟试题,都是过去考过的试题,仅供参考。(在中央电大教学资源中)
问:弹性的大小取决商品的价格吗?它的大小受到那些因素的影响?
王社荣:弹性分为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需求弹性又分为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与需求的交叉弹性。
问:老师西方经济学考试的题型中每个题型有多少题,每个题型占多少分?
王社荣:填空题20分(20×1分)、单项选择题20分(10×2分)、判断正误题20分(10×2分)、计算题10分(2×5分)、问答题30分(2×15分)。
问:西方经济学考试中是否有案例分析题?
王社荣:没有。
问:西方经济学的计算题是否包括期末复习题上的全部类型,还是只要求掌握部分计算,有没有重点掌握的计算类型。
王社荣:考核说明中重点掌握和掌握部分的内容,凡是涉及到计算的都要求掌握。
问:在完成论述题时,如果题目没有要求作图分析,是否可以理解为不需要作图?还是只要题目的问题有图的就必须作图分析而不管是否要求作图。
王社荣:不要求的就不必画图。
问:西方经济学哪几章是考试的重点?
王社荣:每一章均有考核内容。除第一章外,其余各章均有可能出现问答题。
问:如何理解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
王社荣:要理解“劳动供给取决于工资变动所引起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王社荣:
填空题的回答要求
在题目中的空格上填入正确答案即可。如:
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那么,它的需求量_________。
这个题目只需在空格上填入“减少”即可。
判断正误题的回答要求
判断所给命题是否正确。若论点正确,则划“√”;若论点错误,则划“×”。
如:充分就业就是指人人都有工作。由于这个命题是错误的,因此,在题目中的括号中填入“×”即可。
计算题的答题要求
要求列出公式,并计算出结果,只列公式或只写结果都不完整。如:
某种商品在价格由8元下降为6元时,需求量由20单位增加为30单位。用中点法计算这种商品的需求弹性,并说明属于哪一种需求弹性。
答案:a.已知P1=8,P2=6,Q1=20,Q2=30。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得-1.4。(由于显示的原因,略去)
b.根据计算结果,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故该商品的需求富有弹性。王社荣:问答题的答题要求
问答题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题目是考核有关基本理论掌握情况的,一种是考核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现实中问题的能力的。在回答这种题目时,要求列出基本要点,并加以解释和说明,只列要点只能获得应得分数的60%。需要用图形说明的一定要画出图形来解释。下面举两个例子。
例1.(偏重于基本理论)总产量、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何根据这种关系确定一种要素的合理投入?
答案要点:(1)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含义。
(2)总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以后,当边际产量为负数时,总产量就会绝对减少。
(3)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是递增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是递减的,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
(4)根据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在使平均产量最大和总产量最大之间。
在理解该问题时,最好结合教材中的图5-1。
例2.(偏重于应用)1999年,某国农业歉收,这对该国农产品的价格与交易量有什么影响?对该国的经济有什么影响?
答案要点:
第一、该国遭受自然灾害,不影响需求,只影响供给;
第二、自然灾害使农产品的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第三、画图说明,当需求曲线不变时,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会引起农产品的价格上升,交易量下降,此时有些人就要挨饿,对该国的经济也不利。
王社荣:选择题的答题要求
在所给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不需要作出解释。
例:下列哪一种情况引起汽车的需求量增加()A.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
B.出租车的价格下降;
C.汽油降价;
D.汽车本身价格的下降。
在这个题目中,根据所学的知识可以判断出D为正确答案,因此,只需把D填入题后的括号即可。
王社荣:期末考试命题主要依据考试说明
重点掌握的部分要占65%左右,掌握的部分占30%左右,一般了解的部分原则上不作为考试内容,如果涉及,最多不超过5%。在考试内容上,导言、上篇和中篇大体上占60%左右,下篇大体上占40%左右。在试题的难易程度上,最基本的知识大体占60%左右,稍灵活一点的题目占20%左右,较难的占20%左右。
第四篇: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西方经济学
微观 第一章 导论
1、资源稀缺性决定了必须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可归纳为三个基本经济问题:(1)生产什么。生产什么要解决如何选择用总量既定的生产资源来生产哪些产品,并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的问题。
(2)如何生产。如何生产要解决在生产同一种产品的多种方法中如何选择一种最有效率的方法的问题。这既要从技术角度考虑,也要从经济角度考虑。(3)为谁生产。这在相当程度上是一个收入分配问题,对此,不同社会制度、不同风俗习惯、不同道德规范有不同的看法。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1)研究对象不同(2)解决的问题不同(3)研究方法不同。
(4)基本假设不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经济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
(5)中心理论与基本内容不同。
第二章 需求
1.满足需求具备的条件:(1)购买欲望。2)支付能力。2.影响商品需求的因素:
(1)商品本身的价格。一般来说,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反之,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价格与需求量的这种反方向变化关系称为需求规律。(2)消费者收入水平。对于一般商品,当收入水平提高是,就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反之,当收入水平下降时,就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即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与商品需求量呈同方向变化。对于低档商品,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与商品的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化。
(3)相关商品的价格。商品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一种是互补关系,另一种是 供求理论
替代关系。(4)消费者的偏好。
(5)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当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上升时,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反之,当预期价格会下降,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不过对消费者需求量影响的预期因素不仅有价格预期,还有对未来收入的支出预期、对政府政策倾向的预期等。
3.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所谓“其他条件不变”是指除了商品本身的价格之外,其他影响需求的因素都是不变的。
供给
1.满足供给具备的条件:(1)供给意愿(2)支付能力。2.影响商品供给的因素:
(1)商品本身的价格。一般来说,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反之,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小。价格与供给量的这种正方向变化关系称为供给规律。(2)生产的成本。一般情况下,成本上升会减少利润,使供给量下降;反之,成本下降,供给量上升。
(3)生产的技术水平。一般情况下,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可降低成本使利润增加,从而供给量上升。
(4)相关商品的价格。商品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一种是互补关系,另一种是替代关系。
(5)生产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
3.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即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所谓“其他条件不变”是指除了商品本身的价格之外,其他影响需求的因素都是不变的。
4、均衡价格 :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与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1)均衡价格是需求与供给这两种力量相互作用而使价格处于一种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
(2)需求与供给对于均衡价格的形成作用不分主次。
(3)市场上的均衡价格是最后的结果,其形成过程是在市场背后进行的。弹性理论
5、需求的价格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价格变动的比率
(1)价格是自变量,需求是因变量。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程度,或者说是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
(2)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是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与价格变动的比率的比值,而不是需求量变动的绝对量与价格变动的绝对量的比值。
(3)弹性系数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但为方便起见,一般取绝对值。(4)同一条需求曲线上不同点的弹性系数大小并不相同。
6、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因素(1)商品可替代性。(2)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3)商品对于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4)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5)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
7、需求的交叉弹性(简称需求的交叉弹性)【名词解释】: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它相关商品的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和他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比率的比值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1、效用特点:
(1)效用是对物品的主观感受;(2)效用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特点:
(1)边际效用(MU)的大小与欲望的强弱成反比。
(2)边际效用(MU)的大小与消费量(Q)成反比。当边际效用(MU)=0是,总效用(TU)达到最大值。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特定时间的效用(U)。由于欲望具有再生性和反复性,边际效用也具有时间性。
(4)边际效用(MU)是决定产品价格的主观标准,产品的性情价格不取决于总效用(TU),而取决于边际效用(MU)。消费量(Q)少,边际效用(MU)大,价格就高;反之则低,即“物以稀为贵”。
3、消费者剩余【名词解释】:指消费者购买一定数量的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总额与其实际支付的价格总额之间的差额。
4、无差异曲线含义(等效用曲线)【名词解释】: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效用函数:U=f(X1,X2)=U0 式中,X1、X2分别表示两种商品的数量;U0是常数,表示某个效用水平。
5、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1)同一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的效用水平越高。无差异曲线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2)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理由在于:根据定义,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是不同的效用水平,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代表同样的满足程度。
(3)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就是说,无差异曲线不但向右下方倾斜,而且以凸向原点的形状向右方倾斜。(4)如图,为无差异曲线图:
6、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1)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原因在于:消费者对某一商品拥有数量较少时,对其偏爱程度高;而拥有量较多时,偏爱程度较低。
(2)边际替代率递减的几何意义。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表示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决定了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凸向原点。
7、消费者均衡的含义:即消费者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用一定的收入购买与消费各种物品,使自己总效用达到最大时的状态。
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
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报酬递减率)【名词解释】: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若其他生产要素固定不变,只连续投入一种要素,这种要素的边际产品最初可能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势必出现递减趋势。
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相互之间的关系(1)总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
A.当边际产量上升时,总产量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当边际产量为负值时,总产量绝对减少;
B.某一点的边际产量就是该点总产量函数的导数; C.边际产量等于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值。
3、等产量曲线含义【名词解释】: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的所有不同组合点的轨迹。
4、等产量曲线的特点:
(6)距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表示的产量水平越高;反之则越低。(7)同一平面坐标上的任何两条等产量曲线不会相交。因为每一条产量曲线代表不同的产量水平。
(8)等产量曲线上任何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为负值,因此,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5、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含义【名词解释】:是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数量是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6、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名词解释】:是指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该要素每一单位所能替代的另一种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7、等成本线【名词解释】:是在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8、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亦称生产者均衡)【名词解释】:是指在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或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
9、规模报酬(收益)的含义【名词解释】: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动所引起的产量变动。第三章 成本理论
5.3短期总产量和短期总成本 5.3.1生产函数与成本函数
1.产量和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在资本投入量不变的条件下,厂商可以通过对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的调整来改变产量水平。5.4长期成本函数
5.4.3影响长期平均成本变化的因素
1.规模经济【名词解释】:是指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
2.规模不经济【名词解释】:是指企业由于规模扩大使得管理无效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上升的情况。第四章 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6.2完全竞争基本假定
6.2.2 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1.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特征:
(1)完全竞争厂商的平均收益AR曲线、边际收益MR曲线和需求曲线d是重叠的,它们用一条水平线d来表示。这是因为对于完全竞争厂商来说,在既定市场价格下的任何需求量上都有P=AR=MR,而完全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本身就是一条由既定市场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
(2)完全竞争厂商的总收益TR曲线是一条由原点出发呈上升趋势的直线。其斜率之所以不变,是因为每一销售量上的边际收益值是相应的总收益曲线的斜率,即MR=dTR/dQ,而完全竞争厂商的边际收益是不变的,它等于既定的市场价格。
6.3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和行业的短期均衡 6.3.4短期生产者剩余
1.短期生产者剩余【名词解释】:是指所有生产单位边际生产成本和商品市场价格之间差额的总和,它表示某一生产者边际成本曲线以上和市场价格以下的那部分面积。
6.4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和行业的长期均衡 6.4.1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与短期均衡的区别 1.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与短期均衡的区别:
(1)在短期内,厂商的规模和数目是不变的;在长期内,厂商的规模可以调整,数目可以增减。
(2)长期生产中对全部要素的调整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a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b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选择。
(3)短期平均收益大于平均变动成本,则可以开工生产,长期则不能这样做。因为产品的平均收益能够弥补平均总成本,即平均变动成本加平均固定成本。如果长期调整不能改变厂商的亏损状态,则退出该行业,而转入平均收益可以弥补其平均成本的行业。第五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7.2 垄断竞争 7.2.1垄断竞争的特点 1.厂商众多。2.互不依存。3.产品差别。4.进出容易。
5.可以形成产品集团。7.3 寡头
7.3.2寡头市场的特征及价格与产量决定
1.寡头市场价格与产量的决定相当复杂,具有不同于其他市场的特点:(1)很难对产量与价格的决定做出像前三种市场那样确切而肯定的答案。(2)价格和产量一旦确定之后就有其相对稳定性。
(3)寡头企业之间的相互依存性使它们之间更容易形成某种形式的勾结。第六章 要素价格决定理论
8.1 生产要素的需求
8.1.2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
1.使用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称为边际收益产品(Marginal Revenue Product,缩
写MRP),或称为边际收益产量、边际产品收入,是指生产要素追加一单位投入所能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化。边际收益产品等于投入生产要素所带来的边际产量MP和边际收益MR的乘积,MRP=MP·MR。
2.可用边际产品价值(Value of Marginal Product,缩写VMP)来衡量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出。边际产品价值是以投入生产要素所生产铲平的价格乘以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VMP=MP·P。
3.边际要素成本(Marginal Factor Cost,缩写MFC)是指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成本,也被称为边际支出(Marginal Expenditure,缩写ME),MFC=MRP=MP·MR。第七章 一般均衡分析和福利经济学
9.1 一般均衡分析 9.1.1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1.市场达到一般均衡的条件:
(1)消费者在要素市场上提供各类生产要素,从而获得要素报酬收入,然后在产品市场上购买各类消费品。每个消费者都在既定的收入下达到效用的最大化。(2)厂商在要素市场上够买各类生产要素,使用要素生产产品后,再在产品市场上销售各类产品。每个厂商都在既定的产品需求、技术情况、投入价格等条件约束下达到利润最大化,而且都只是获得了正常利润。
(3)所有市场同时出清,也就是说,每个市场都达到供求平衡。9.1.2一般均衡的基本思想
1.一般均衡理论认为在经济体系中存在着这样的价格系统:
(1)每个消费者都能在既定价格下提供自己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并在各自的预算限制下购买产品来实现自己的消费效用极大化。
(2)每个企业都会在既定价格下决定其产量和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来实现其利润的极大化。
(3)每个市场(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会在这套价格体系下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相等(均衡)。
9.2 资源配置与埃奇沃思盒状图 9.2.2帕累托最优条件与埃奇沃思盒状图
1.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名词解释】:是指当社会生产和收入分配状态既定时,通过产品在消费者之间交换使消费者效用达到最大化。
2.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名词解释】:是指当技术和社会生产资源总量既定时,通过要素在生产者之间进行交换,使生产者达到产量最大化。9.3 福利经济学与社会福利函数 9.3.1福利经济学
1.福利经济学【名词解释】:是在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条件下,研究整个经济资源配置与个人福利的关系,以及与此有关的各种政策问题。9.4 效率与公平第八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市场失灵【名词解释】:帕累托最优状态常常得不到实现,现实的市场机制在很多时候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这种状况被称为“市场失灵”。其原因是以下四点:垄断、外部性、公共品、不完全信息。10.1 垄断 10.2 外部性
10.2.1外部性的概念及分类
1.正的外部性(Positive Externality)【名词解释】: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导致其他经济主体获得额外的经济利益,从而带来外部收益。可以分为正的生产外部性和正的消费外部性。
2.负的外部性(Negative Externality)【名词解释】: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导致其他经济主体蒙受额外的经济损失,从而造成外部成本。可以分为负的生产外部性和负的消费外部性。10.3 公共品 10.4 不完全信息 宏观 第九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11.1 国内生产总值 11.1.1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
1.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缩写GDP)【名词解释】:是指一
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或劳务)的市场价值。一般简称为总产出,常用Y表示。11.3 核算国民收入的总量指标
4.国民收入【名词解释】: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各种生产要素所获得报酬的总和。第十章 简单的国民产出决定理论
12.4 三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12.4.2 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 2.税收乘数
税收乘数为负值,表示收入随税收增加而减少,随税收减少而增加。原因是税收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支出降低;税收减少,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从而消费支出增加。税收变动和总支出的变动的方向相反,税收乘数绝对值等于边际消费倾向与1减去边际消费倾向的差的比率,或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的比率。
4.平衡预算乘数【名词解释】: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增加或减少相同数量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支出变动的比率。
第十一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 13.1 投资的决定 13.1.2 资本边际效率
1.资本边际效率(Marginal Efficiency of Capital,缩写MEC)【名词解释】: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该资本在使用期内的各项未来收益折为现值之和等于该资本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4.1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14.1.1 财政政策和和货币政策
1.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名词解释】:是政府运用财政支出和税收等手段影响总需求,以达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以及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
2.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名词解释】: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
控制货币供应量,从影响利率水平,进而改变经济中的投资量,以调节均衡国民收入的政策。14.2 财政政策的效果 14.2.3 挤出效应
1.挤出效应(Effectiveness of Crowding Out)【名词解释】:反映了政府采取一定的财政政策后,对经济中其他主体行为的影响,进而使得政府政策效果减弱。第十三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15.1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15.1.2 价格稳定
1.价格水平【名词解释】:是指一个经济社会中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经过加权后的平均价格,在实践中,通常借助于价格指数即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加权平均值来衡量。
15.3 货币政策 15.3.1 中央银行的职能 2.中央银行的特征:(1)不以盈利为目的。
(2)不经营普通的银行业务,只与政府和各类金融机构往来,不办理厂商和居民的存贷款业务。
(3)具有服务机构和管理机构的双重性质,有执行金融监管、扶持金融发展的双重任务。
(4)处于超脱地位,在一些国家中甚至独立于中央政府,免受政治周期的影响。15.3.3 货币政策工具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名词解释】: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赋予的权限内,规定商业银行对于存款所必须保持的最低准备金的比率。
2.贴现率(Discount Rate)【名词解释】:实质上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的放款利率。思考题:
6.财政政策的局限性:(课本239页)(1)政策效应的不确定性;
(2)政策效应的时滞;(3)经济主体的预期。
7.货币政策的局限性:(课本246页)
(1)经济运行状况处于不同时期采取同一货币政策产生的效果会有所不同;(2)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通过增加或减少货币的供应量影响利率的高低是以货币的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的;
(3)货币政策存在的时滞也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第十四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16.1 总需求曲线 16.1.1 总需求
1.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缩写AD)【名词解释】:是指某一时期一个经济社会所计划或所需要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16.1.3 总需求曲线的性质
2.利率效应(Interest Rate Effect,凯恩斯效应)【名词解释】:物价水平越低,家庭为了购买想要的物品与劳务需要持有的货币就越少,可以用其他的货币去购买有利息的债券或者存入银行,从而使利率下降。当价格上涨时,利率会上涨,对家庭而言,现在消费会使未来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加,所以会减少消费支出;对企业而言,贷款成本会增加,投资会减少,因此,总需求会减少。反之,价格下跌,利率亦会下降,消费和投资会增加,总需求也会增加。
3.汇率效应(Exchange Rate Effect,蒙代尔-佛莱明效应)【名词解释】:当一国名义汇率不变时,若本国物价水平上升,将使本国货币实际升值,由此导致出口下降,出口也是总需求的组成部分,使总需求下降;若本国物价水平下跌,将使本国商品变得比国外商品便宜,将会增加本国产品的消费而减少进口,使总需求增加。16.2 总供给曲线
1.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缩写AS)【名词解释】:是经济社会所提供的总产量(或国民收入),即经济社会的基本资源所生产的产量。16.3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6.3.1 模型含义
1.凯恩斯主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在凯恩斯总供给情况下总需求的变动:总需求的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而价格水平不变;总需求的减少会使国民收入减少,而价格水平不变,即总需求的变动不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动,只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同方向变动。第十五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17.2 金融市场的开放 17.2.2 汇率与利率
3.汇率贬值政策【名词解释】:汇率贬值是本国的产品和劳务在国外的价格降低,并使外国的产品和劳务在国内的价格上升,会造成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内就业增加、国际收支赤字减少;反之,汇率升值则会造成出口减少,进口增加。进出口的变动又会影响国际收支中的经常项目,即一国货币的汇率贬值后,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会改善经常项目的收支情况,减少赤字或增加盈余。17.4固定汇率制度与宏观经济 17.4.1 固定汇率制度
1.固定汇率制度(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名词解释】:是指不同国家间的比值转换由政府直接干预设定的制度。17.5 浮动汇率制度与宏观经济 17.5.1浮动汇率制度
1.浮动汇率制度(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名词解释】:是指一国的中央银行不规定本国的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官方汇率,汇率完全由外汇市场供需决定,随外汇市场供需的变动而变动。第十六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18.2经济增长模型
18.2.1哈德罗-多玛经济增长模型 1.哈德罗-多玛模型假设
(1)整个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这种产品既可以作消费品,也可以作资本品。(2)只有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
(3)在一定时期内,技术水平不变,股资本-产出比率不变,规模收益不变,也就是说,生产规模扩大时不存在收益递减或递增的情况。
(4)在边际消费倾向不变的条件下,储蓄率不变。18.2.2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 1.索洛模型假设
(1)社会储蓄函数S=s·Y,s为储蓄率,Y为GDP;(2)劳动力按照一个不变的比率n增长;(3)技术水平不变;(4)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
(5)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劳动和资本是可以通过市场调节而充分地相互替代。
3.黄金分割率【名词解释】:要想使稳态人均消费最大化,稳态人均资本量的选择就应该是资本的边际生产率等于劳动色增长率与折旧率之和。第十七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19.2 通货膨胀理论 19.2.2 通货膨胀的原因
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名词解释】: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通货膨胀。3.结构性通货膨胀【名词解释】:是指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引起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4.(1)从生产率提高的角度来看,社会结构存在着一些部门生产率提高速度快,另一些部门生产率提高速度慢;
(2)从经济发展的过程看,社会经济结构存在着一些部门正在迅猛发展,另一些部门则日趋衰落;
(3)从同世界市场的关系看,社会经济结构存在着一些部门(开放部门)同世界市场的联系十分密切,另一些部门(非开放部门)同世界市场没有密切联系;(4)生产率提高速度快的部门工资水平提高快,而生产率提高速度慢的部门工资水平提高慢,处于生产速率提高速率慢的部门的工人要求“公平”,从而使得整个社会的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从而引起通货膨胀。19.2.3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1.通货膨胀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1)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2)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
(3)通货膨胀还会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产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2.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
(1)随着通货膨胀出现,产出增加,这就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刺激,促进了产出水平的提高,这种情况产生的前提条件是有一定的资源闲置。
(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引致失业,也就是说通货膨胀引起就业和产出水平的下降,这种情况产生的前提条件是经济体系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3)超级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崩溃。
第五篇: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参考资料
一、理解重要的知识点:考填空(以下划线为主)、单选、判断
1、稀缺性是指相对于欲望无限性的资源有限性。若没有稀缺性的存在就不会有经济学的产生。
2、选择的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3、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单个经济单位包括居民户和厂商);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4、实证经济学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经济学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二者的重要区别之一。
5、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斜率为负,表示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
6、影响需求的因素主要有四种(P29),其中,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对需求的影响是: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同方向变动。
7、需求曲线的移动是由商品本身价格以外的因素变动所引起的,例如收入、互补品价格变动。需求增加时,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需求减少时,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8、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斜率为正,表示商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成同方向变动。
9、需求与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的影响(理解,图形P44-45):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10、需求的价格弹性又称需求弹性,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根据需求弹性的弹性系数的大小,可以把需求的价格弹性分为五类,其中需求缺乏弹性(1>Ed>0指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如教科书);需求富有弹性(Ed>1指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如化妆品)。
11、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需求曲线较平坦),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可以薄利多销);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需求曲线较陡峭),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引起谷贱伤农)。
12、需求收入弹性指收入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13、效用(U)是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它是一种心理感觉,不同于使用价值。总效用(TU)。边际效用(MU)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14、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MU>0时,TU增加;MU=0时,TU达到最大;MU<0时,TU减少。
15、消费可能线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线。方程:Px·Qx+Py·Qy=M。理解商品价格和消费者收入变动会引起消费可能线如何变动(图形P99)。
16、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的切点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点,即消费者均衡的点。
17、消费者愿意对某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就是消费者剩余。
18、总产量(TP)和边际产量(MP)的关系:MP>0时,TP增加;MP=0时,TP达到最大;MP<0时,TP减少。平均产量(AP)与边际产量(MP)的关系:MP与AP相交于AP曲线的最高点,在相交前MP>AP,AP增加;在相交后MP 19、生产规模的扩大之所以会引起产量的不同变动,可以用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来解释。内在经济是指一个企业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内在不经济是指一个企业由于本身生产规模过大而引起产量或收益减少。 20、等成本线是一条表明在生产者的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的最大组合的线。方程:Pk·Qk+Pl·Ql=M。理解生产者的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动会引起等成本线如何变动(图形P132)。 21、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的切点是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点,也是生产者均衡的点。 22、经济学上所说的短期是指厂商不能根据它所要达到的产量来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短期与长期的区别是就在于是否能调整全部生产要素,而非具体时间长短,不能调整的成本就是固定成本。 23、会计利润=总收益—会计成本;经济利润=总收益—会计成本—机会成本 24、短期成本有三类:短期总成本STC(= 固定成本FC + 可变成本VC)、短期平均成本SAC(=平均固定成本AFC +平均可变成本AVC)、短期边际成本。FC平行于横轴,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VC从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STC从固定成本FC出发,向右上方倾斜;A VC、SAC、SMC都是先下降后上升的U形曲线(原因是边际收益递减)。长期平均成本(LAC)与长期边际成本(LMC)也是先下降后上升的U形曲线(原因是规模经济) 25、短期(或长期)平均成本与短期(或长期)边际成本的关系:SAC与SMC相交于SAC的最低点,在相点之左,SAC大于SMC,SAC递减;在交点之右SAC小于SMC,SAC递增;在交点上SAC等于SMC,SAC最小。(可以出问答题,则补充定义、作图) 26、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把各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包在其中,也称包络曲线。 27、利润最大化的基本原则: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MC。 28、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行业的市场集中程度(指大企业在市场上的控制程度,用市场占有额来表示);行业的进入限制;产品差别(指同一种产品在质量、牌号、形式、包装等方面的差别)。 29、完全竞争市场上有许多生产者与消费者,不存在产品差别。厂商只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决定者,原因是他的产量只占市场份额很小的一部分。只有在安全竞争市场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才相等,都和厂商需求曲线重合,是水平线。最接近完全竞争的市场是农产品市场。在其它三种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如垄断市场),平均收益大于边际收益。 30、垄断是只有一家企业控制整个市场的供给,其定价策略有:单一定价(垄断企业对卖给不同消费者的同样产品确定了相同的价格)与歧视定价(同样的商品向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31、价格歧视的三种类型:一级价格歧视(即完全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区别三种含义 32、垄断竞争是既有垄断又有竞争,垄断与竞争相结合的市场。垄断竞争形成的关键是产品差别的存在。最需要进行广告宣传的市场。 33、寡头是只有几家大企业的市场。寡头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几家寡头之间的相互依存性。厂商之间关系最密切的市场是寡头市场。 34、生产要素需求的性质:派生的需求、联合的需求或相互依存的需求 35、劳动供给和土地供给的特殊性:劳动的供给曲线是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劳动的供给量会先增加后减少;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垂直的线(供给固定) 36、洛伦斯曲线是用来衡量社会收入分配(或财产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根据洛伦斯曲线可以计算出反映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这一指标称为基尼系数(A /(A+B))。基尼系 数等于零时,收入绝对平均;基尼系数等于一时,收入绝对不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37、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 38、外部性又称外部效应,指某种经济活动给与这项活动无关的主体带来的影响。负外部性指一项经济活动给与这项活动无关的主体带来的不利影响。当某项经济活动给与这项活动无关的主体带来好处时,这就产生了正外部性。 39、信息不对称就是双方拥有的信息数量与质量不相同,在此情况下会发生道德风险,即拥有信息多的一方以自己的信息优势来侵犯拥有信息少的一方的利益,实现自己利益的可能性。 40、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理解P246-247五点,哪些可以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41、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主要有支出法、收入法、部门法。其中最基本的是支出法。用支出法计算P247,将国民生产总值分成: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即C+I+G+(X-M)。 42、失业率是失业人口与劳动力的比例。掌握公式会计算: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 43、经济增长的含义:经济增长是GDP或人均GDP的增加;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 44、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制度、资源与技术。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起了最重要的作用。 45、货币可分为M1(狭义货币)与M2(广义货币)。M1=通货+商业银行活期存款 M2=M1+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 46、失业有两类:周期性失业(总需求不足引起的,属短期失业)和自然失业(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属长期失业)。消灭了周期性失业的就业状态就是充分就业,此时还存在自然失业。 47、总需求指一个经济中对物品与劳务的需求总量,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与国外的需求。总需求曲线是反映总需求与物价水平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示总需求与物价水平成反方向变动。当物价不变而其它影响总需求的因素(如消费、投资等)变动时,总需求曲线平行移动:增加时向右上方平行移动;减少时向左下方平行移动。(P287图形) 48、总供给是一个经济中对物品与劳务的供给总量。短期总供给曲线是反映短期中总供给与物价水平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向右上方倾斜,表示总供给随物价水平上升而上升;另一部分短期总供给曲线是向上垂直的,表示总供给要受经济中资源和其它因素的制约,不可能随物价上升而无限增加。(P289图形)。生产成本增加(如石油涨价)引起短期总供给曲线上移;反之,下移。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表示总供给与物价水平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的垂直的线,技术进步经济增长时会向右方平行移动,发生自然灾害或战争时会向左移动(P294图形)。长期总供给也就是充分就业的总供给,即充分就业GDP或潜在GDP。 49、如何运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宏观经济:理解P297-299例 一、例二和例三(理解图形、掌握结论,可以出问答题) 50、平均消费倾向APC=C/Y,平均储蓄倾向APS=S/Y,两者和为一。边际消费倾向MPC=ΔC/ΔY,边际储蓄倾向MPS=ΔS/ΔY,两者和为一。(定义见P303) 51、投资函数是指投资与利率之间的关系。投资与利率之间是反方向变动,即利率上升投资减少,利率下降投资增加,因此投资函数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52、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表明: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由总支出决定的。总支出与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同方向变动,消费C与国内生产总值同方向变动,储蓄S与国内生产总值反方向变动。(P314-315) 53、乘数是指自发总支出的增加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的倍数。乘数a=1/(1-c),c指MPC。MPC越大,乘数越大。乘数发生作用的条件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乘数的作用是双重的。P317 54、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工具主要是:公开市场活动、贴现政策以及准备率政策。这些工具也称为货币政策工具。理解这三个工具发生作用的机制P329-330 55、IS曲线是描述物品市场达到均衡,即I=S时,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自发总支出(如自发消费、自发投资等)增加时,IS曲线会向右上方平行移动,自发总支出减少时,IS曲线会向左下方平行移动。P337图形 56、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L=M时,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同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货币供给量增加时,LM曲线向右下方平行移动,货币供给量减少时,LM曲线向左上方平行移动。P338图形 57、紧缩性缺口(指实际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时,二者之间的差额)导致周期性失业。膨胀性缺口(指实际总需求大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时,二者之间的差额)导致需求拉上通货膨胀。 58、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P349) 59、经济周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及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其中心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波动;共同之点是每个周期都是繁荣与衰退的交替。 60、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稳定,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减少经济波动和实现经济增长。 61、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有:需求管理(调节总需求,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供给管理、国际经济政策。 62、国际收支的三个主要项目: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官方储备项目 63、开放经济中的乘数称为对外贸易乘数,这一乘数小于封闭经济中的乘数。 二、计算题类型: 1、需求价格弹性及总收益的计算:做自测练习P64第9题 例:某种商品原先的价格为1元,销售量为1000公斤,该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为2.4,如果降价至0.8元一公斤,此时的销售量是多少?降价后总收益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增加或减少了多少? 已知:P1=1元,Q1=1000公斤,Ed=-2.4,P2=0.8 元,求:(1)Q2=?(2)TR2-TR1=? 解:(1)根据公式:Ed=(Q2 – Q1)/ Q1/(P2-P1)/ P1 将己知代入上式,可得Q2=1480公斤 (2)TR2-TR1=P2·Q2-P1·Q1=0.8×1480-1×1000=184元 即降价后总收益增加了184元。 2、用支出法计算GDP:做自测练习P182第2题 3、MPC、MPS、乘数的计算:做自测练习P228-229第1、3、4题 4、商业银行创造货币量的计算:做自测练习P244第1题 5、失业率的计算:失业率是失业人口与劳动力的比例。计算公式: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做自测练习P184第7题) 三、问答题 1、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区别?(要求作图) (1)引起变动的原因不同: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动。(2)曲线表现不同: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移动。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作P32-33图形(可以联系实际考,题目比较灵活。例如相关商品:互补品、替代品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变动,有关例题上课已经讲过,要求掌握) 2、用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解释“薄利多销”的原因:(1)总收益是指厂商出售一定量商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也就是销售量与价格的乘积。(2)“薄利多销”中的“薄利”就是降价,降价能“多销”,“多销”则会增加总收益。(3)只有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才能“薄利多销”。因为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来说,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从而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会增加。(4)总收益的增加不一定等于利润的增加。在薄利多销的情况下,企业应使价格的降低不仅能增加总收益,而且还能增加利润。(可以联系实际考) 3、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见自测练习P82第3题 4、等产量线的含义与特征:见自测练习P99第9题 5、作图说明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参考自测练习P117第7题 6、运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宏观经济:理解掌握教材P297-299三个例子(答案参考自测练习P216第8、9、10题。(可以联系实际考,题目比较灵活。例如:居民购买住房支出增加即投资增加,会引起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又例:中东局势动荡,石油减产引起油价上升,从而成本增加,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有关例题上课已经讲过,要求掌握) 7、用IS—LM模型说明财政政策(自发总支出、投资变动)或货币政策(货币量变动)对利率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见自测练习P247第6、7题 8、财政政策及其运用:见自测练习P277第2题 9、货币政策及其运用:见自测练习P278第7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