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追尾事件(舆情)

时间:2019-05-14 00:30: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动车追尾事件(舆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动车追尾事件(舆情)》。

第一篇:动车追尾事件(舆情)

舆情:

关于动车追尾事故的反思

最近的人们无法将视线从“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中转移,这次事故造成35人死亡,192人受伤,任何一个生命的残缺与陨落所带来的痛楚,都不是我们要的。事故的原因还在调查中,这是我国高速铁路自运行以来的第三次伤亡事故了。有一份资料:

中、日、法、德高速铁路运行安全比较:(1)我国高速铁路自2007年投入运营,至今4年多发生3起人员伤亡事故,其中7.23事件是最严重的一起。(2)日本新干线自1964年正式运营,至今47年没有发生过人员伤亡事故。(3)法国高铁TGV自1981年正式运营,至今30年造成2起人员伤亡事故。(4)德国城际特快ICE自1991年正式运营,至今20年,除了在1998年发生特大脱轨事故造成101死88伤外,无其他伤亡。

6月30日投入京沪高铁自6月30日投入运行半个月发生了5次故障。

相比日本、德国、法国,我国高速铁路发生伤亡事故频率明显较高,而京沪高铁半个月内5次故障,也使得全社会对高铁运营安全问题高度关注。国家领导胡锦涛、温家宝也立即安排人员过去调查问责,只是这一切,都是这件事故的受难者用伤痛换来的。为何别的国家可以在这么长时间里控制伤亡事故发生的频率呢?而我们只能在事发后做些弥补,加以重视,是不是该反思?

在这件事情上,希望有关部门能在铁路运行安全问题上更加重视,采购设备时请严把安全关。工作安排细化,责任到人。真的做到将生命安全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悲剧不再发生。因为伤不起的不只是生命还有民心啊!

第二篇:7.23动车追尾思想汇报

思想汇报

——7.23动车追尾

据新华网报道,23日晚发生在浙江温州境内的动车追尾事故,受伤人数上升到210人,死亡人数上升至39人,有19人身份得到确认。遇难者中有10名女性,有外国籍人士2人。23日20时27分,北京至福州的D301次列车行驶至温州市双屿路段时,与杭州开往福州的D3115次列车追尾,造成D301次列车4节车厢从高架桥上掉落。

受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委派,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率有关部门负责人赶赴温州,指导“7·23”动车追尾事故救援、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工作。

事故发生时当地正值雷暴天气,下过暴雨。记者凌晨2时赶到事故现场时,现场一片泥泞,积水最深处达30厘米,加上该路段本来就在修路,堆满了碎石,挖掘机、工程车、救护车等救援车辆艰难前行。

事故现场,D301次列车的第一、第二节车厢从高架上坠落后叠在一起,最下面则露出动车的子弹头,第四节车厢像蜡烛一样直直插在地上。高架上还有两节车厢的车体由于巨大的撞击力已经嵌合在一起,消防官兵说,这是D301次列车的第五节车厢冲进D3115次列车最后一节车厢所致。

温州市长赵一德介绍,截至凌晨1时,跌落桥下的车体已经完成第一轮搜救。但是两节挤压在一起的车体里可能还有乘客,因此消防官员不顾生命危险,携带生命探测仪,用绳子吊着进入垂直吊挂着的车体中进行检测,但未发现生命迹象。

温州消防支队排长余作帅说,他们9点不到就赶到了现场,由于事发地点位于温州市区,围观和救援的群众很多,现场喊声一片,夹杂着旅客微弱的呼救声和哭泣声。

余作帅带领28个官兵进入横卧着的一节车厢,由于是高速行驶中撞击坠落,车厢严重破损变形,用辟斧等切割工具才能进入,车厢已经看不出原来的样子,许多旅客是被座位和行李压迫在下面,有的人是挤压死的。旅客的呼救声很微弱,因为被压迫得无法发出声音。余作帅带领的官兵救出了10多名乘客。

动车追尾事件对于国人来说是一个悲剧,像汶川地震一样,同属国难,很多人听说后都表示很悲愤,因为事件的背后,伴随的是那么多鲜活的生命,那么多的妻离子散,那么多的家破人亡。很多人都在寻求真相,虽然做了赔偿,但是有多少人会发现还有很多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当前面的动车不能正常运转的时候不及时向站台报告?根据官方的说法是因为信号发不出去,所以大家没接收到。好,这算是一个理由,那为什么不想其他的办法,很多人为很多办法都可以阻止这场悲剧的发生的,只是最后还是没有避免。这就说明在此之前在这方面没有做好防护措施。

许多灾难和事故是难免的,生命有时候难免的会遭遇危险,重要的是人们感如何面对这些灾难,如何的去思考生命离去之后的日子,重要的是人们应该带着对生命的尊重与珍惜之心去做好该做的事情,每个人都应该体会到自己活着的责任。

一次次事故与灾难给我们的不会只是伤感和悲痛,也回有对国家的责难与愤慨,但是我们的情绪是否就能证明我们是美好的公民。生命的离去所引起的、所激发的、所反映的很多东西和我们面对事件的评论、思考,这一切也许都将被忘记,我们面对事故的关怀、责任、爱心、伤心、无奈、愤怒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远去,有些东西忘记就是那样轻易。事故发生后,很多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满和抱怨,其实想想,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国人都值得信任,如果自私、残酷等一些词都不被用来形容中国,那么人们还会有不满么?如果国家尽职尽责把该做的事情尽量的做好了,那么人们还会有不满么?现在就是这样,中国不可能每一个人都活的舒服,都受到国家的关注,大部分人们都活的委屈,时代过于复杂,变化太快,社会信息多样杂乱,人们本来就不容易幸福,不说这个时代,就是以前的时代人们也不见的就很容易幸福,不舒服,不幸福那么人们还会有不满,想发泄。好了,我们把自己的问题转嫁给国家,我们把自己的不好归于国家的不好,我们对外在的环境要求那样高,那我们是否就值得去要求别人,要求国家呢?

今天温总理的温州之行似乎让我看清了一些东西。病中的总理在废墟现场的烈日下坚持了五十多分钟诚恳地答中外记者问,而铁道部的路永生和王勇平都是坐着答记者问的。温总的言行瞬间地提高了中国政府的公信力。更关键的是,温总竟然首先就划清了中国政府和铁道部的责任界限,“在事故发生以后,胡锦涛主席当即指示要把抢救人命放在第一位,我得到这个消息立即给铁道部负责人打电话,他可以证实我只说了,两个字,就是救人。铁道部门有关方面是否做到这一点,要给群众一个实事求是的回答”。温总代表的是中国政府和党中央,他用行动和言语诠释了一个信号:这件事情的全部责任在于铁道部内部,中国政府仍是一个好的政府,中国共产党依然也是一个好的党。

同时,由于事故发生突然,一时间温州各大医院血液库存纷纷告急,所有血型都非常紧缺,正在参与救援的新华员工获知消息后毫不犹豫的挽起袖子,赶往温州市开太献血点无偿献血,踊跃献出自己的一份热血。“昨天正午时分,地面温度高达35℃,我们血站一下子来了六七百人要求献血。由于采血车空间有限,几百个人就顶着烈日排队等待。我在血站工作了十几年,还是头一次亲眼目睹这么感人的场面”。让我们看到了这个社会的真情大爱。

我相信,所有死难者生前都过着属于自己的美好的生活。死亡是突然的,是没有任何预兆的,他们离开这个世界,就想树叶从枝丫上缓缓落下一样简单。但人们永远不会忘记

7.23事故。

安全大检查、大反思个人剖析材料

安全是铁路运输永恒的主题,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不动摇,“xxx”列车追尾事故的发生,暴露出铁路基础管理薄弱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作为基层管理人员,我清醒的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长效性,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全面强化和落实各项安全措施,迅速扭转运输安全的被动局面,确保运输安全特别是旅客列车的绝对安全。现就安全生产工作自我剖析如下:

一、在安全意识方面

1、在思想认识上,“安全第一”的意识树立不牢。虽然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但不能每时每刻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不善于从他人的事故中吸取教训,不能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

2、在对待安全的态度上,对安全工作的长期性、反复性、复杂性认识不足。虽然经常告诫自己重看问题,轻看成绩,但安全长期稳定,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出现松懈,认为关键环节控制好了,可以松口气,不能从安全工作的实际出发,随时反省,检讨自身的工作,对安全生产没有时刻保持一种高度的敏感性和深入的洞察力。

二、在安全管理方面

1、管理的针对性不强。生产布局调整后,尽快理顺管理关系,尽快完善管理制度,尽快转变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虽然作了布置安排,但重点工作一多就转移了视线,车站、各大班组、班组三个管理层次职责不明晰,安全控制力弱化,新体制的优势受到限制。

2、管理持久力不够。表现在安全管理紧一阵、松一阵,现场管理还未进入规范有序状态,尤其是日常管理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车间、班组在这一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尤其是对班组长、党员骨干的教育管理流于形式,重点工作落实不力,影响了工作的实效性。

三、在工作作风方面

1、存在一定程度的好人主义。在安全考核上,虽然经济上的考核力度较大,发生问题批评教育多,责任制追究少,客观上存在着好人主义思想。

2、抓落实的力度不够。没有做到盯住不落实的人,追查、分析和处理每个在安全生产中的失职行为。没有狠抓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者的责任,查摆深层次原因,从而导致许多工作在落实过程中变了味,出现力度衰减,甚至出现中间梗塞,影响了管理的实效性。

四、对今后工作的打算及对策

1、全员反思,深入查整。以“xxx”严重违章为镜子,在全站范围开展“查领导、查管理、查设备、查职工作业”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大检查、大反思活动,认真传达学习刘部长在全路运输安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努力扭转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

2、强化安全意识。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不动摇,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正确地处理好“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的辩证关系,尤其是抓好现场作业控制等关键环节、关键处所的控制。

3、理顺管理关系。认真落实分工负责、逐级负责、岗位负责、专业负责制,全站干部职工要增强问题意识。

4、强化安全基础,把落实“天窗修”制度和“红线”管理制度作为保安全的根本制度抓好抓实,把建立新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新体制优势和建立关键环节强力卡控措施作为第一要务抓好抓实。

5、加快规范新体制下运输安全管理。结合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抓紧从规章制度、运行机制、检查监督等各个方面,全面规范新体制下的安全管理,限期达到目标要求。要结合这起事故,抓紧对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组织进行规范,尽快解决非正常情况下行车组织不规范、不到位的突出问题。要加强对结合部的规范管理,防止结合部出现失控现象,确保安全生产持续稳定

第三篇:动车追尾警示了什么

动车追尾警示了什么

作者:罗 时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04日 点击数: 【字体:小 大】 【收藏】 【打印文章】

自2011年7月份以来,一系列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接连不断发生,广西合山煤业八矿“7·2” 塌陷事故、贵州省平塘县牛棚煤矿“7·2”透水事故、湖北省仙桃市“7·4” 客车追尾翻车起火事故、山东省枣庄市防备煤矿“7·6”火灾事故、山东省潍坊市昌邑正东矿业有限公司盘马埠铁矿“7·10”透水事故、湖北省武汉市东神轿车有限公司“7·12”火灾事故、京珠高速河南信阳“7·22”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沪昆高速江西上饶段“8·6”特大交通事故……其中尤其是7月23日发生的甬温线动车列车追尾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造成40人死亡、192人受伤,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蒙受惨痛损失,在社会上造成恶劣的影响。这起事故连日来成为境内外媒体关注的热点,这一惨剧警示了什么?

警示了铁道部门公信力的透支

据2011年7月18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2011年7月上半月中央部委网络舆情热点事件排行榜”报道,境内外媒体7月上半月的网络舆情关注热度最高的10个中央部委中,铁道部为第一位;关注的热点事件为“京沪高铁开通后故障频出”。7月14日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通过媒体就此“向大家真诚致歉”。没料想离这一“真诚致歉”还不到10天,却发生“7·23”动车列车追尾惨剧。虽是动车不是高铁,但在公众眼里都是铁路系统一回事。

7月25日《钱江晚报》的言论《新闻发布会,少谈领导多拿诚意》指出,7月24日晚铁道部召开“7·23”动车追尾事故新闻发布会,面对媒体的诸多质疑,新闻发言人用大量时间详细回顾了铁道部如何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如何展开救援工作,措施如何得力。其实此时公众最想听到的是真相、诚意、道歉,是反思与悔改。当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表态说要坦诚地回答每一个问题,并问记者信不信时,居然没有一个记者正面回应,这是铁道部的尴尬。也许正是一次次信与不信的争论透支了铁道部门的公信力。

7月27日《京华时报》的言论《重树信任首要做到安全保障》指出,铁道部新闻发言人说:“中国高铁的技术是先进的,是合格的,我们仍有信心。”央视评论员说:“不能把技术先进,就等于合格,就等于拥有信心。”网上有声音说,追尾事故是动车不是高铁,不要把火烧到高铁身上。在各自语境里都有理,但是公众关心的是坐火车的安全,是敢不敢把身家性命交给这种高速行驶的列车。如果铁路部门不能给公众以这种安全的信任,坐火车就没有安全的信心。中国高铁当以安全为导向,遵循安全的规律与法则,把事故隐患排除出去。

8月1日中国评论新闻网发表评论员石述思的《为啥不信铁道部?》一文指出,孤立地看整个事故的处理,铁道部在倾尽全力——部长道歉,及时开发布会进行信息沟通,免了3个渉事局长,并配合当地政府展开积极救援。这一切努力被巨大的怀疑声浪包围。刚开始,铁路部门冒着遭天谴的危险将主要责任人锁定雷公,旋即成为网友恶搞的对象;后来人祸的因素在强大的外力推动下“渐露峥嵘”,使得这个多事的政府部门的公信力进一步透支。为了献礼提前通车的京沪高铁运行5天惊现6次事故,其实是对这个被冲昏头脑的部门最后的提醒,其中暴露的电力设施、服务、管理、应急问题都本应引起决策者的警惕,然而他们将最终提醒的权力交给了雷公,并搭上40条生命。

警示了政企不分的体制很难从事故中感受压力

7月25日凤凰网发表陈季冰的《铁路体制改革再没有借口拖延》一文指出,“7·23“动车追尾事故再次昭示:中国铁路体制改革已是刻不容缓。如果不改革,现行的这种政企不分的中国铁路体制决定了它内部是很难从一起又一起的事故中感受到压力、吸取教训、进而取得进步的。高铁与动车虽不能混为一谈,但接二连三的事故所揭示出来的技术、管理与责任心问题却是同样性质的。通行前几天之中京沪高铁集中发生的事故所幸没有出人命,但它们却促使人们联想,假如温州动车追尾发生在时速更高的高铁上,结果将会多么不堪设想!

7月27日《羊城晚报》发表乔杉的《动车追尾倒逼铁路改革》一文指出,让一个垄断企业保留行政外衣,企业良心和权力良心会产生叠加效应,能够保证公众更多的利益。可事实证明,市场和权力既可以相互制约,也可能狼狈为奸,尤其是在市场机制不成熟,权力监督不完善的环境下。要想公众利益得到保护,方法只有两个,一是健全市场、完善监督;二是推动改革,走上去行政化道路。

《人民日报》的评论员文章认为,“过去发展靠建设,如今的发展要靠改革”。要解决铁路存在的众多问题,更需要改革。拿“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来说,不论最终原因如何,铁路部门应急的迟钝、管理的疏漏,显而易见,而这些问题很大程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长期权力思维的衍生。按照王勇平的说法,“中国高铁的技术是先进的”。可是,一流的技术得由一流的机制保证,不改革哪能有一流的机制?海外高铁历经市场洗礼,在应急、赔偿等各个方面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系统与标准,这是改革的样本,也说明改革的必要。但愿这起惨烈的追尾事故,能够倒逼铁路改革。倘能如此,也算是灾难的补偿,也算是对罹难者的告慰。

8月9日,中国评论新闻网发表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的《中国动车事故的制度反思》一文指出,没有一个好的制度,最好的技术也会导致悲剧的重演。反之,有了好的制度,就会最大可能地减少技术的局限性。很显然,在中国,制度比技术更为重要,对铁道部门来说尤其这样。因为在这个部门,各种技术都已经相当成熟。“7·23“动车追尾事故激起社会如此大的反应,可以说是处于一种“众怒”状态,不仅是因为其引起了全民的关注和参与,更为重要的是官方对此的反应,央视、政府一些部门内部也发出了不同的声音,让人感觉到体制内部也存在着深刻的矛盾。从反思的角度,人们至少需要讨论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总是发生类似的严重事件?第二,民众为什么会如此愤怒?现在是愤怒有余,反思不足。如从技术的角度看,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每天都有很多事故因为技术原因而发生。但动车事故导致了那么强烈的民众的愤怒,肯定是超出了技术原因。于是人们的目光转向了技术背后的发展模式,那就是“大跃进”式的铁路发展。“大跃进”式的发展,使得中国的铁路部门的产品“快”而“差”。不过,如把中国放在东亚发展模式里面,其实速度并不能说明问题。在中国之前,东亚社会的建设,先是日本,而后是“四小龙”,同样也取得了高速的发展奇迹。日本1945年战败,1964年就发展出了高铁,但从未发生过像中国那样的事故。既快又好或既好又快,是很多东亚社会发展的特色和经验。实际上,在很多方面,中国的发展速度远远比不上其他东亚社会。因此,和“技术论”一样,“速度论”同样不代表事情的本质。

警示了全面整改才能重树公信

7月27日《新民周刊》的《估计是“人祸”,而并非“天灾”》一文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铁路建设高级顾问王梦恕在接受《新民周刊》记者采访时解释,目前中国国内的高速铁路主要涵盖了3大重要的控制系统:其一,是人为控制系统;其二,是公网覆盖系统;最后是移动式自动闭塞系统,保障当两列列车车距进入危险范围时,在上述3个关键的安全控制系统中,公网覆盖系统和移动式自动闭塞系统发生故障的可能性都极小,而发生问题的最大可能性就出在人为控制系统上。如果没有这场温州动车追尾事故的发生,如果没有以鲜活生命为代价的血的教训,中国民众对于这种高速快捷的新型交通工具的信赖,或许难以撼动。短短一个月间,先是京沪高铁开行后发生过多次运营故障,而紧随其后的温州动车追尾重大伤亡事故,更让人对于中国高铁的安全性心存忧虑,中国正在疾步跨入高铁时代,一些事故隐患亟待总结。“自动闭塞系统在国际上是比较成熟的技术,在安全上应该是有多重的保险系数的。而这次追尾故障应该说是一个比较低级的错误。”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副院长罗雁云教授在接受《新民周刊》记者采访时亦表示,此次发生的温州动车追尾事故,确实是让人费解的,这次铁道部对相关主要领导的问责也已经表明,“在安全管理方面,肯定会存在一些问题。我认为,不仅仅是天灾,可能还有一些„人祸‟。”

7月29日《京华时报》的《查漏补缺才能重树公信》一文指出,28日上午,在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上海铁路局局长安路生表示,由于温州南站信号设备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遭雷击发生故障后,本应显示为红灯的区间信号机错误显示为绿灯,相关调度人员也没有及时发出预警,所以最终导致追尾事故。信号设备设计单位—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表示“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和铁道部的事故调查工作,敢于承担责任,接受应得的处罚。”值得注意的是,安路生在谈到铁路部门存在的问题时,既谈到电务值班人员安全意识敏感性不强,又谈到铁路部门对职工教育培训不到位;既批评铁路工作人员现场作业控制不力,也承认铁路部门的安全管理不到位……这种系统的自省,最终的指向就是,在这次事故中,铁路部门存在系统性的问题,不只是一个环节出了问题,甚至不只是一个链条出了问题。而既然铁路存在系统性问题,就需要全面整改。

这些言辞再次剑指铁道部门:在安全工作中必须全面整改才能重树公信。

警示了安全生产“坚决措施”必须落实到位

7月27日中国政府网的《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报道指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当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对“7·23”动车事故遇难者表示深切哀悼,对受伤人员和伤亡人员家属表示亲切慰问,决定采取坚决措施,以交通、煤矿、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等行业领域为重点,全面加强安全生产。会议强调,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党和政府形象和声誉。搞建设、谋发展都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安全、可持续的理念,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要坚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坚持以人为本,处理好速度、质量与效益的关系,把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落实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坚决守住安全生产这条红线。

7月28日人民网发表文海的言论《国务院加强安全生产六点“坚决措施”如何落实到位》指出,国务院部署的全面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全面落实和完善安全生产制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和监管能力建设、依法加强行政和社会监督、大力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等六项“坚决措施”,如能真正落实必能减少事故、打赢安全生产攻坚战。不过,从以往事例看,国务院的决定能否落实到位令人担忧。如六项“坚决措施”到下面变了样也就成了“口号”。所以,打赢安全生产攻坚战,关键在于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执行力。

8月3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铁道部召开铁路局局长、党委书记座谈会 盛光祖讲话》一文报道,8月2日上午铁道部召开铁路局局长、党委书记座谈会,铁道部部领导以及各铁路局局长、党委书记等共同参会。会议开始时全体与会人员起立,为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遇难者默哀。会上,铁道部部党组书记、部长盛光祖说,这起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教训极为深刻,全路干部职工都感到非常痛心和愧疚。“7·23”事故血的教训告诉我们,铁路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铁路事业发展,事关国家声誉。安全生产大如天,责任重于泰山。全路必须充分认识确保运输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充分认清当前运输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深刻吸取“7·23”事故教训,增强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理念,狠抓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稳定。

国家安监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于8月4日做客人民网与网友在线交流时指出,安全生产确实不是一句口号,来不得半点的马虎错误。不重视安全,到头来,必将受到事故的惩罚。目前,我国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主要弊端,仍然是严格不起来、落实不下去这个问题。对此,我们要通过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监督执法的力度,推动落实安全生产的企业主体责任、政府监管责任,确保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安全生产的责任制是安全生产的灵魂,没有责任就没有约束、就没有动力。许多网友在线交流时呼吁:将国务院加强安全生产的六项“坚决措施”落实到位,这是全国人民的一致心声。

编辑 边 安

第四篇:动车追尾事故拷问应急机制

动车追尾事故拷问安全责任的落实

7.23动车追尾事故再一次给人们的心灵强烈的震慑,39条鲜活的生命从此消失了,人们在追讨事故责任的同时,也对各方面进行着反思,尤其是对安全责任的落实。暴露的电力设施问题、服务问题、管理问题、应急问题都本应引起决策者的警惕,中国铁路提速的浪潮也许不可逆转,但安全第一、生命至上是唯一前提。报道还援引人民网评《缺乏安全的发展不要也罢》中的话说,动车追尾造成的惨剧,据称是“雷击造成设备故障导致的”,耐人寻味的是,铁道部4天前就曾警告近来雷电对设备安全造成较大威胁。报道说,这则人民网评称阻止铁路事故发生的新安全措施一直未能落实到位,报道认为,这暗示中国铁路没有应对列车被雷电击中的应急计划。日本媒体普遍认为,造成事故的真正原因是列车运行安全管理的缺失和管理体制的人浮于事。这个观点现已被收录到维基日本的“2011年温州市鉄道衝突脱線事故”字条内。(有根有据的嘛)

第五篇:关于动车事故彻查结果的舆情信息

××镇对国务院对“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处理结果的舆情信息

××镇

国务院近日批复了“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经调查认定,“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是一起因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上道使用审查把关不严、雷击导致设备故障后应急处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副部长陆东福、总工程师何华武、原副总工程师兼运输局原局长张曙光等54名事故责任人员受到严肃处理。××镇群众对此主要有以下反映:

一、对国务院的处理结果表示满意和欣慰。调查结果显示信号系统存在严重设计缺陷是导致事故的根本原因,刘志军、张曙光负主要领导责任,因另有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问题,案件一并处理。国家对于重大事故毫无隐瞒,实事求是,对责任人严肃处理的态度,让群众深感欣慰,也告慰了在事故中失去生命的亡者之灵。

二、国家应该重视制度的缺陷。在这次事故中,制度缺陷凸显无疑。在发生事故后的几个小时里,现场换乱,救援不及时,信息不透明等一系列问题暴露了制度上的缺陷。这些都加剧了群众们的愤怒,从而从大局上影响了稳定。国家

应该从这件事情上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三、国家应该“量力而行”。我国国情如此,不能一口吞下一个大象,大项目应该严禁谨慎,一步一个脚印的做好每一件事。在这次事故中就涉及到了赶工期,抢功劳的现象,我们不能因为个别人的蛮干而影响了国家之大局。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扎实的推进高铁的发展,为民生作出贡献。

下载动车追尾事件(舆情)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动车追尾事件(舆情).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铁追尾事件分析报告

    上海地铁十号线追尾事故分析报告 一、 事故概述 2011年9月27日14:10分,上海地铁10号线新天地站设备故障,交通大学至南京东路上下行采用电话闭塞方式,列车限速运行。期间14:51分列......

    从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看中国安全形势

    从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看外部对中国的威胁7月23日发生了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事故过后,群情激奋。民众的因人身安全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而产生的怒火立即指向了铁道部的官员。这些......

    7.23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原因分析及思考

    7.23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原因分析及思考 在7.23动车追尾事故中,根据列车正常的时刻表显示,D301次正点抵达温州南站的时间为19点42分,D3115次列车正点到达时间则是19点57分。在永......

    动车调查报告

    温州动车事故调查报告(全文) 目录 一、基本情况 3 (一)事故线路情况 3 (二)事故列车及司机情况 4 (三)事故相关设备情况 5 (四)事故地区气象情况 6 (五)事故地段治安......

    动车追尾问责玄机:定责过程存微妙政治考量

    动车追尾问责玄机:定责过程存微妙政治考量 http://.cn2011年09月13日 10:38《财经》杂志微博 若以技术设备、调度管理为界,前者事关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及关联利益企业,而后者责......

    麦当劳事件舆情分析

    麦当劳事件舆情分析 事件描述:央视“3·15”晚会曝光麦当劳三里屯店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如牛肉饼掉在地上不经任何处理接着二次销售,鸡翅、吉士片、甜品派等存在超时存放问题。......

    动车事故调查报告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目录一、基本情况 3(一)事故线路情况 3(二)事故列......

    动车检修毕业论文

    动车检修毕业论文范文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专注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论文写作300起,具体价格信息联系 二、论文范文参考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