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述台湾问题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浅述台湾问题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08历史 刘国华
内容摘要: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已得到国际法和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决不允许其它国家以任何方式和方法进行干涉,并以此来对中国实施压力。中国政府不可能向任何势力低头和屈服。中美两国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就在台湾问题上进行博弈且一直影响两国关系,并且发挥着重要作用。台湾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到台海两岸的繁荣与稳定而且还关系到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关键词:中美关系、台湾问题、对华政策
一、台湾的历史与台湾问题的由来
纵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美国总统选举年,采取怎样的对华方针与政策是两党斗争的一个焦点,其中就少不了台湾问题—这张牵制中国的王牌。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而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的史料文献就有关于我国东南海滨有台湾的存在。三国时期吴国人沈莹在他的《临海水土志》中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记述,吴莹称台湾为“夷洲”。经过唐宋的发展,到元明清三朝都对台湾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特别是1885年清朝在台湾设立台湾省更加确立了台湾的地位并且正式列入中国的版图。1894年,中日两国爆发了甲午战争,腐朽无能的清政府战败了。在日本方面的威逼利诱下双方签订了《马关条约》,清政府为苟延残喘无欺地将台湾及澎湖列岛割给日本,开始了日本对台湾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台湾属于中国领土的法定地位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经历了一个过程。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开罗签署了《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窃取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①。1945年7月26日,以中、美、英三国名义正式发表了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告》以国际协定的形式确认《开罗宣言》中所规定的日本必须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归还中国的原则②1945年10月25日,台湾接受大员陈仪在台北正式接受日本军队在台湾的投降,并且代表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从今天起,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的一起土地、人民、政事皆以置于中国政府主权下”③至此台湾回到祖**亲的怀抱,彻底结束了被日本殖民统治的奴役史。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美国为维护自身的全球战略利益,悍然支持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美国出钱和出枪、出动军舰和飞机运送国民党军队到战略要地帮助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由于内战的不得民心很快失败。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权,蒋介石集团的部分军政要员败退台湾。正当中国政府要武力解放台湾时,美国的第七舰队闯入台湾海峡,公开阻挠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干涉中国内政,至此台湾问题产生了。台湾问题造成了台海两岸中华儿女的隔绝状态并且一直到今天也没有完全解决。台湾问题在产生之日起就深刻地影响中美两国的关系。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决不允许其它国家以任何方式和方法进行干涉并借此向中国政府和人民施压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中国政府和人民绝不可能向任何压力低头。
二、20世纪70年代的“乒乓外交”使中美关系开始趋向缓和,但台湾问题依然是影响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20世纪进入中叶以来,因为台湾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被美过一直作为西部太平洋防御线的重要环节。像以此来遏制“赤色中国”向东北亚和东南亚推行“共产主义扩张”。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由于苏联处于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他进行改革优先发展重工业中与军事有关的工业使得苏联的军事力量迅速抬升。这样就使得自二战以来美国称雄全球的优势受到来自苏联方面的严重威胁。1969年尼克松上台执政,他当选美国总统时,他所面临的国内国际局势不容乐观。一方面,国内反战情绪异常高涨。另一方面,国际上美苏争霸开始出现“苏攻美守”的不利态势。为了从根本上扭转美国所处的劣势地位。美国政府开始着手两个方面的外交工作,一是积极谋求从越南撤军。二是开始改变以往支持台湾遏制大陆的政策,进而以此来试探中国的态度,改善中美关系。尼克松执掌白宫后,根据美国的国家利益的需要,最先提出改变传统的外交政策,他这样的提法的实际目的之一就是改变同中国僵持的关系。这样做就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为了扭转美国在美苏争霸中的守势地位。尼克松执政后,特别感到来自苏联方面对美国的强大压力,苏联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强大、有力和咄咄逼人的竞争者”,渴望通过改善中美关系来增加抗衡苏联的筹码。尼克松在1969年3月访问法国时对戴高乐总统说:将来美国“同苏联对话时,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④1971年美国国务卿罗杰斯在给尼克松的一份备忘录中十分清楚地说:“美国对中国采取主动行动的最大好处,也许就对苏联影响。美国要用自己的对华政策向莫斯科显示一下“同我们达成协议对他们是有利的。他们必须考虑美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的可能性”⑤另一方面美国迫切的想摆脱越战泥潭。尼克松执政后把尽快终结越战作为最急迫的外交问题来处理。他曾公开表态说:“美国在越战中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我的尽早并尽可能地结束战争。”基辛格则更为露骨地说:“向中国开门可能帮助我们结束那场战争的苦难。”⑥此时此刻美国已不再是无与伦比的超级强国。尼克松观察战后世界局势发生巨变自认为世界上出现了五大力量中心,即美国、西欧、日本、苏联、中国,他把中国列入其中不是空穴来风。从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封锁、孤立、包围的政策,不但没有出现他们预想的效果反而是中国在成立20年后已经发展壮大成为世界上不可忽视且影响力巨大的国家之一。它的发展壮大使世界力量关系发生质的变化,美国被形势所迫不得不对中国刮目相看。如何尽快早日结束语中国的冰冻状态已经提到了美国政府的具体一是日程。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如何解决台湾问题成为一个棘手而又急迫的问题。尼克松企图用“双轨”政策来打开局面。1969年8月8日美国官员罗杰斯提出:“我国认为台湾的中华民国和大陆的共产党中国都是生活中的事实。”⑦在此基础上美国开始有意识的调整中国和台湾的关系。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始终面临这美苏两个超级强国的威胁。由于在苏共“二十大”中国共产党表达了与苏联的不同意见导致中苏关系恶化但并未马上公开。60年代末期中苏关系急剧恶化,尤其是“珍宝岛事件”后,中国领导人更加明显感到来自苏联的压力与威胁已经成为国家安全最大失误危险。中国方面也有希望打破中美关系的僵局以抵御苏联的威胁。与此同时也从国家统一的高度出发,也迫切希望中美关系解冻以有利于台湾问题的早日和平解决。
虽然国际局势发生最大变化,中美两国领导人也都有打开僵局的愿望,但台湾问题仍是影响中美关系的一个最重要而敏感的因素。1970年11月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
汗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在这个过程中,他向周恩来总理转达了美国总统尼克松准备派一两名人员在任何时候和地方同中国进行磋商和对话。周恩来立即明确回答说:“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你,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不容外人干预。美国武装力量占领台湾和台湾海峡,是中美关系紧张的关键问题。如果尼克松真有解决上述关键问题的愿望和办法中国政府欢迎美国总统特使来北京商谈”⑧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成为打开僵持了近20年的中美关系开始出现转机。1972年尼克松成功访华并同中国政府共同发表了《中美上海联合公报》,迈出了关系解冻的重要一步。为了对中国示好以表现改善两国关系的诚意,美国在台湾问题上采取了一些比较积极的作为,但非常有限。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中,美国显示“认识到”而不是“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没有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而且还比较巧妙的阐明了美国对有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对于美国来说,台湾仍是它在亚洲地区重要利益所在。他绝不会轻易放弃对台湾的控制和干预。美国的态度还反映在它支持台湾当局的联合国席位保留问题。1971年8月2日罗杰斯发表声明:“美国将支持今年秋天联合国大会上要求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席位的行动,同时美国将反对任何驱逐中华民国的行动,或以其它方式剥夺它在联合国的代表权的行动。” ⑨这番言论的实质是在搞“两个中国”的阴谋的公开显现。针对这番言论中国外交部立即发表声明,指出要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就必须要驱逐台湾当局代表出联合国,这是一个问题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中国政府决不允许在联合国出现“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局面。尽管美国政府费尽心机,但历史的发展潮流是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美国政府的如意算盘落空了,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以压倒性多数的票数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驱逐蒋介石集团的议案,美国的“双重代表权案”就根本没能付诸实施,但是美国仍然从其它方面帮助和支持台湾。根据联合公报的要求,美国应开始从70年代逐步减少对台湾在军事方面的帮助,特别是在对台军售方面。但在同一时期,美国加强了对台军售。1974年比1972年增加了一倍。更为重要的是,美国加强了对台的经贸往来,从1973、1976年在台湾分别设“美国贸易中心”、“美台经济委员会”,通过以上机构来助推美台的经贸联系。从上述来看可以了解到尼克松执政后,为美国自身的国家利益逐步放弃了敌视中国的政策,从而使中美关系破冰。但却依然保持着同台湾的各种关系,企图采用“双轨”政策来游刃于中国和台湾之间。事实上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由于美国的原因,台湾问题依然是影响中美关系进一步发展重要因素。
三、虽然美方接受了中方提出的关于台湾问题的原则立场,但台湾问题并没有最终解决,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出于多方面的考虑迫切希望尽快解决中美两国的正常建交事宜。首先,美苏争霸过程中,美国出于劣势,希望同中国进一步改善关系以增加同苏联进行战略武器的谈判筹码;其次,苏联的控制势头咄咄逼人,先后插手安哥拉、越南、阿富汗三国的事务,美国希望同中国合作以便于抵抗苏联;再次,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美国希望发展中美关系,以促进美国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和平与了解”;最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它本身就是一个有巨大消费潜力大市场。这对于美国的许多企业来说他们是非常愿意政府与北京建立良好关系因为这样就便于他们进入中国这个大市场。综上诸因素美国切实加快了同中国建交的步伐。出于维护全球战略利益的角度考虑,美国在尽可能多的保留美台关系的前提条件下,接受了中方关于台湾问题的三原则—“废约”、“撤军”、“断交”。1978年12月16日,中美发表建交公报,宣布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交,同时美国断绝与台湾的一切联系。中美建交不仅开创了两国关系的新阶段,而且对世界的局势也有积极意义。特别两国的经贸往来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不足,中美建交台湾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美国并没有从根本上放弃“两个中国”的政策,反而变本加厉地搞“双轨”政策。仅仅在卡特总统公开宣布中美建交两个半小时后,美国的高官布津热斯基就明目张胆的发表电视讲话,强调“我们并没有放弃台湾”。卡特总统也在电视讲话中提到,“当共同防御条约失效后,要台湾出卖防御性武器”。⑩1979年3月,美国国会高票通过了《与台湾关系法》,该法令明确规定了两个主要原则:第一,美国公开承诺保卫台湾所谓的“主权、稳定与繁荣;”
第二,作为条件,台湾必须实施“人权”,沿着美国式的民主制度发展。《与台湾关系法》对美台关系作了十分详细的规定,其主要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台湾问题必须和平解决,换言之,台海两岸的统一大业不能诉诸武力解决。第二部分是美国对台湾出售所谓的“防御性”武器。该法令的实质就是美国通过国内立法的形式搞“一中一台”,干涉中国的内政问题。该法令严重违反了中美建交公报的原则和基础,美国也公开违背它关于中美建交时美国同意建交原则和基础的诺言,充分体现了美国外交政策的“两面性”。对于祖国统一大业的问题我国一贯的立场是:采用何种方式时台湾回归祖国、完成国家统一,这完全是祖国的内政,美国或其他反华国家都无权干涉。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阐明了中国政府的原则立场:中国是愿意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但我们不
11至于《与台湾关会把自己的手捆起来,因为那样反而不利于台湾网问题的和平解决。○系法》的出台,中国政府认为,它的很多条款都违背中美建交公报的原则。实际上是把台湾当作“主权”国家来对待。邓小平更是一针见血的指出此法令就是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中国外交部也照会美国驻华使馆,表示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立场是不会也不可能改变,美方如果一意孤行继续在台湾问题上蓄谋干涉中国主权,那样只能使中美关系倒退,不会给双方带来任何益处。为了同美国早日解决对台军售问题,中方曾多次与美方交涉,经过友好磋商,双方与1982年8月17日中美发表“8·17”公报。美国答应逐步减少对台武器出售,经过一段时间使这一问题最终解决。邓小平请美国驻华大使转告里根总统:所说“一段时间”是有时间限制的,不应推到遥
12中远的将来。;至于“最终解决”其含义只能是终止对台武器出售,不应有其它概念。○美先后总共签署了三个公报,即上海公报、建交公报、“8·17”公报。中美两国都同意者三个公报是两国关系的基础原则双方都必须遵守。但美国却对其内容肆意进行歪曲。美国声称,在拟定上海公报时措词是含混不清的,中美双方所强调的重点不同,建交公报美国更是极力淡化其内容,只希望利用“和平”的幌子继续干涉中国内政。“8·17”公报更是露骨。因为美国并没有严格遵守三个公报内容,使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受到严重干扰。但由于这一时期的国际形势,美国还想同中国合作一道抵抗苏联,所以美国在对台政策还比较低调。
四、台湾问题对未来中美关系的影响
在影响中美关系的诸多因素中,台湾问题一直影响两国关系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自中美建交以来,双方关系出现低谷时,绝大部分与台湾问题有关。我国政府历来非常重视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1979年元旦,邓小平在全国政协座谈会上指出,将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提上具体日程”;1980年1月,台湾回归祖国被列为我国80
131984年6月,邓小平又提出“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构想。年代的三件大事之一○我国面对以美国为首西方反华势力不断的插手台湾问题的行为,我国领导人表示:中国不可能因中美关系的重要性而将祖国统一大业无限期推迟下去。,如果“在台湾问题上
14美国将台湾称为“一艘永不沉没的航需要中美关系倒退的话,中国只能面对现实。”○母”,可见台湾在美国全球战略中重要作用。19世纪中期,美国海军少将佩里奉命带军舰巡航台湾,在基隆登陆,以访问为名对台湾进行间谍活动的调查。他回国后立即向美国政府建议占领台湾。他说:“台湾的地理位置非常适合于作为美国商业的集散点,从那里,我们可以建立对中国、日本、琉球、交趾支那、暹罗、菲律宾以及一切位于附近海面的岛屿的交通线。„„台湾在海军及陆战上的有利位置,是值得考虑的。另外一点,该岛直接地面对着中国的许多主要商业口岸,只要在该岛驻泊足够的海军,它不但可以控制这个
15。百余年来,佩里的观点一直影响美口岸,并且可以控制中国海面的东北入口„„”○国的历代领导人。因为这个原因,美国不可能轻易放弃对台控制。台湾问题牵涉中美两国的利益。中美关系的平稳发展主要取决这一问题解决的好与坏。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国,两国建立稳定的双边关系,不仅有利于中美两国,而且还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从美国的利益角度讲:它既不愿意看到中国顺利的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因为这样它会失去牵制中国的“台湾牌”。也不惜希望台湾宣布“独立”而引发战争,进而影响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利益。所以美国要维持现在的台海 “分而不离、独而不立” 状态,这样对美国最有利。美国就可继续实行“双轨”政策,进而根据不同时期的利益需要来调整政策倾斜程度。对于中国来说,祖国统一大业是没有任何回旋余地的事情。完成统一大业,是13亿中国人民的最大愿望,也是全球炎黄子孙的共同心声。祖国统一不仅仅是领土的简单回归也关系到民族传统、情感是发扬还是终止断裂的大事。鉴于中美双方对台问题的立场,可以预见,在祖国大陆统一前,台湾问题将始终是中美关系中的一个不稳定因素。但从总体上讲对中国的统一有利。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长,台湾问题顺利和平解决是一个必然趋势。在多样化的世界中,中美两国谁也不开说。在中国统一后,中美关系应当可以实现正常化。注释: ① 田恒 《战后中日关系文献集(1945—1970)》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年5月版第3页。② 张耀武 《中日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新华出版社2004年9月版第11页。③ 王芸生《台湾史话》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9月第11页。○12 韩念龙《④ ⑤ ⑥ ⑧ ○ 当代中国外交》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年版 第217、217、217、220、227、231页
⑦ ⑨ 李长久 《中美关系二百年》 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 第221页 ⑩ 资中筠、何迪 《美台关系四十年》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79页 13 ○14 《邓小平文选》 第二册 第154、240、377页 ○15赵宝煦 《台湾问题:影响中美关系的重要因素》 载《北大学报》1997(1)117页。○
第二篇:中美关系和台湾问题
当代大学生解读当前政治
姓名:郑思妮
班级:会计电算化一班
学号:1002110152
一.中美关系
从1979年到1989年,中美两国之间共同对付苏联的战略基础存在,中美关系大大发展,包括经贸交流、美对中技术转让。这一阶段堪称“中美关系黄金时期”。邓小平访美把两国之间刚刚建立的外交关系提到了很高的高度,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大家对刚刚建立的中美关系抱着很大的热情,充满很大的希望。
中国同美国的关系可分为三个阶段:1949年~1971年是对抗时期;1972~1989年是合作为主的时期;1989年6月以后是“若即若离”的时期,对抗不时占据主要方面。当前中美关系中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人权、最惠国待遇、贸易不平衡、台湾等问题上。
美两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同,发展程度也不同,在“人权问题”上必定各有自己的标准和理解。中国政府一再声明,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从来不是建立在共同的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基础上,而只能是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发展国家关系要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但美国从尼克松开始,历届政府对华政策中均带有相当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但在80年代中期以前,出于当时“联华制苏”的战略利益,美国就“人权问题”并没有同中国正面交锋,该问题在中美关系中一直处于相对次要的位置
从利害角度来分析中美关系,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因为中美两国既面临着许多共同的威胁,也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所以中美关系总体会向着友好合作的方向上发展
<1>中美两国所面临的共同威胁有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疾病传染、恐怖主义、跨国犯罪、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能源短缺等等。加强合作,联手消除这些威胁是中美双方的共同愿望。<2>中美两国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经济具有巨大互补性,发展两国的经贸合作能让两国都可从中获得巨大的利益。
美国对华的商品和服务出口支持了美国高工资、高生产率行业的就业机会。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以及对美国金融资产的投资则帮助抑制了美国的通货膨胀和利率上升,为美国经济快速增长和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创造了条件。
对中国来说,美国是重要的产品出口国和外资投资来源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利用外资,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美建交30多年来,两国经贸合作越来越深入。双方已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由建交时的24亿美元发展到2007年的3000多亿美元,30年间增长了120多倍。中美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使得两国拥有越来越多的共同利益,这就使得两国关系越来越紧密。
2.由于中美两国历史文化传统存在巨大差异,政治制度又迥然不同,现实中还存在若干利益纠纷,这就使得中美之间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若干分歧,因而便会不停地发生一些矛盾冲突,某些时候还会相当激化。
3.因为相对于中美之间所面临的共同威胁和所拥有的广泛的共同利益来说,中美之间的分歧毕竟是很次要的,所以中美关系总体会朝着友好合作的方向发展。
二.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一词及其相关概念,最早出现于当时寓居美国之中华民国“代总统”李宗仁之《对台湾问题的具体建议》一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因袭此一词语,并因强力宣传而通行于中国民间与国际社会迄今。但在台湾内部,此一词语反而从未存在;相关概念或者叫“台海问题”或者“两岸问题”。
台湾问题不仅仅是由尚未正式完结的国共内战所导致,台湾问题得以成形,实际上离不开文化间冲突、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间的意识形态对立(冷战)、以及美国等列强在亚太地区的利益等原因。台湾问题在形成初期,海峡两岸纠结于“中国的代表权问题”,方有“台湾地位未定论”的法律模糊点;同时,中国国民党作为“台湾新的统治政权”及“旧中国的偏安政权”在台湾长期威权统治、中国共产党担忧被颠覆而长期闭锁中国边境并进行文化改造,从而使两岸差异、隔阂、误解、乃至仇视日益加深。1990年代中华民国不再否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放弃武力反攻大陆。某些人士认为至此以后,台湾问题的症结已由“中国的代表权问题”转化为统一与独立之争、专制独裁与自由民主之争、中国化与去中国化(台湾本土化)之争,并且外国势力的介入从未减轻。除了这种为过于强烈的二分法,也有人认为还有第三种中间路线的存在——采用邦联制或联邦制等来解决,欧盟模式是为典型;同时去中国化也不必排斥中华文化;民调也显示,多数台湾民众支持维持现状。
对于台湾问题,双方长期维持所谓的刻意“模糊”政策。对于海峡两岸的“现状”,即台湾目前的政治及法律地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立场与见解,甚至对历史本身也有不同的认知与解读。而“维持现状”,既可理解为反对宣布独立(反对实际台独或法理台独),也可理解为反对合并统一(中华民国一直就是主权独立国家,并从未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两岸分立分治、互不隶属),当然也可理解为同时反对独立与统一(维持目前的“模糊”状态)。正因为台湾内部以及两岸之间对“现状”有各自不同的定义及表述,才使各方都能够接受“现状”,不致冲突。但是,此“现状”并未明确定义台湾的政治及法律地位或说明未来安排,因此这种模糊政策也被批评为危险的策略,任何冒险的擦边球或误算都可能导致冲突或全面战争。
台湾问题”的称呼,是从台湾外部的视角来讲,是中国大陆与国际上的用法,台湾仅在报道这些外部言论时才使用。在台湾,探讨类似问题的领域分布在:统独争议、国家定位、大陆政策、两岸关系。
三年来,马英九在推动党务改革、改善党政关系、提升施政成效及发展两岸关系上取得较大进展,但仍未能有效摆脱发展困境。尽管国民党在“五都”选举中达成“保三”的目标,但在总得票率上却输给民进党40万票,被视为“赢了面子输了里子”。在“大选”前极为关键的一年里,马英九仍将面临三大难题:一是泛蓝势力整合难度较大。近几次“立委”补选及两次地方性选举表明国民党浅蓝选民流失严重。亲民党、新党对马英九“排斥异己”的处理方式极为不满,宋楚瑜甚至公开为曾为民进党籍的杨秋兴站台,在被时任国民党秘书长金溥聪以妨害名誉起诉后,与国民党矛盾升级。而一些地方派系对国民党支持也出现松动,尽管马英九以金溥聪辞职来缓和与国民党本土派关系,但成效并不明显。2011年,马英九若不能成功整合泛蓝势力,必将会影响到2012年“大选”。二是南部选民翻盘可能性较低。岛内南北对立、贫富悬殊的现状,使南部民众逐步形成了国民党“重北轻南”、“重商轻农”的负面印象,也使南部选民“选党不选人”倾向更趋明显。在2010年底“五都”选举中,国民党在南部二市用力甚深并论文联盟www.xiexiebang.com整理期待翻盘,但结果却在南部大输对手70多万票。台学者认为,连曾是民进党的杨秋兴都抢不到绿营的票,蓝营就更难争取到南部选民的支持。对2012年“大选”而言,马英九要想在南部获得2008年一样的支持率,可能性大幅降低。三是政党改革收效甚微。一方面,未能改变基层民众的不良观感。民众普遍感到,国民党是财团政党,只重视财团利益、不顾百姓利益,国民党官员平时高高在上,与基层民众互动少,执政时存有“傲慢”心态,常常脱离民意。另一方面,暴露出国民党人才不足的缺陷。尤其是在中南部,以“五都”选举为例,国民党台中市长人选除了已第三次参选的胡志强外,难以推出有竞争力的参选人;在台南市和高雄市,国民党推出的参选人明显缺乏竞争力。四是社会矛盾仍然突出。在经历激烈的族群争斗后,岛内民众对当局治理能力、执政能力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能否解决让国民党深陷执政危机的经济民生问题将是马当局不得不面对的重大考验。如果马英九不能积极推动让更多民众满意的政策,解决好经济增长、失业率、贫富差距等一系列社会问题,2012年“大选”将难免遭遇严厉挑战。
第三篇: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
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本不该成为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然而,在冷战的背景下,中国领土台湾被美国当做其国际棋盘上的一个棋子来摆布,台湾问题已成为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
冷战结束后,台湾分离主义势力试图扩大所谓“国际生存空间”,而美国右翼势力又将台湾视为其牵制中国发展的一张牌。美国对华政策围绕台湾问题的摇摆,引起中美关系屡次跌宕起伏。1992年,美国政府决定售台150架F-16战斗机;1994年,又宣布所谓“对台政策调整”,就是其中两例。1995年,李登辉访美,大肆从事分裂活动,中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开展了反分裂、反“台独”的斗争。1997年~1998年,中美首脑高层互访达成重要共识:(1)双方决定致力于发展“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2)美国重申了在台湾问题上的“三不”承诺,即: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加入任何须具主权国家资格才能参加的国际组织。
此后,美国政要担心“台独”可能会危害美国自身的国家利益,一度热衷酝酿“三部曲”式的对两岸政策调整方案:(1)“台湾不独立”;(2)“大陆不动武”;(3)美国设法促成两岸“中期协议”。但美国政策调整的实质是:促“谈”不求“统”;谋“和”不逼“合”,其目的只是维持现状、防止冲突,而并不是从根本上解决台湾问题。这与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有着原则的分歧。
李登辉抛出“两国论”之后,不仅严重地阻碍了两岸统一事业的发展,也给中美关系带来极大的麻烦。美国官方表态,称其对海峡两岸政策有“三个支柱”:(1)一个中国原则;(2)非武力解决问题;(3)挽救两岸对话。美方表示,克林顿政府奉行的一个中国政策和“三不”的承诺没有改变;美国对两岸局势“严重关切”,担心两岸关系“擦枪走火”;美国呼吁海峡两岸尽快恢复交流与对话,及早缓解紧张局势。但美国政策具有其内在的矛盾与两面性:美国政府一方面表示对李登辉将两岸关系界定为“特殊的国与国”关系而感到“意外和不解”,但另一方面又决定售台价值5.5亿美元的预警飞机和其他装备。
上述回顾给人若干启示:(1)世纪之交的国际关系格局中,尽管存在霸权主义的掣肘,但和平与发展仍是主流。一个中国原则已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任何国际势力企图支持所谓“台独”,就必将冒着破坏亚太地区稳定甚至和平的巨大风险。(2)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大国之间尽管存在各种矛盾,但也有利益的融合点。各方都力图将争执点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使之不至于失控。(3)在美国国际战略的棋盘上,美国的国家利益大致可分为三类:生死攸关的利益,重要的国家利益,以及一般利益。美国所要维护的,必然是它自己最大的国家利益。美国未必情愿被轻易拴在“台独”的战车上。两岸关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自和平统一祖国的“一国两制”方针确立以来,祖国大陆一直不断进行着切实的努力,充分照顾海峡两岸各方利益,既考虑历史,又顾及现状,希望促成中国最终的和平统一。
在两岸交往过程中,祖国大陆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其政策体现出多方面的灵活性:(1)谈判的原则——将一个中国的原则与一个中国的内涵分别处理;(2)代表的名义——不将两岸会谈视为中央对地方的谈判,而是主张两岸“平等协商”;(3)统一的过程——祖国的统一目标可以分步骤实现;(4)统一的模式——与港澳模式相比较,与大陆统一之后,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台湾人士也可以到祖国内地担任行政职务等。两岸统一之后,可以共享一个国家的尊严与荣誉,共同建设一个新中国。总之,祖国大陆在实事求是地探索比港澳模式更为宽松的“一国两制”的台湾模式。这些探索和努力的依据就是对海峡两岸关系的三项基本认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海峡两岸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尚未统一。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两岸关系至关重要的基础。如果恪守一个中国的原则,两岸关系就存在着发展和改善的契机;反之,两岸关系就势必出现停顿甚至倒退的可能。1998年10月,第二次“汪辜会晤”达成了四项共识。这对于促进两岸的接触与对话,对于改善两岸关系的气氛,具有重要的意义。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在台湾民众中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回应。他们思安求稳,不希望两岸关系过度跌宕起伏。
但是,台湾政局的发展还存在诸多值得人们警惕的动向:(1)“显性台独”,即“公开台独”的危险。台湾政界一部分人热衷于“公投入宪”的活动,就是一例。(2)所谓“不宣实独”的“隐性台独”的危险。民进党的所谓“转型”,就显示了这种策略的变化。(3)“久拖不决”的“潜性台独”的危险。在国际上,台湾当局推行“务实外交”,企图制造“一中一台”或“两个中国”;在两岸关系上,台湾当局一直拒绝政治谈判,企图将两岸暂时分离的状况长期化和固定化。李登辉推出分裂国家的“两国论”,其目的是企图从根本上破坏台湾海峡的和平局面,破坏两岸关系的发展,破坏中美关系的改善,并且危及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中国政府和人民与“两国论”的斗争是维护还是分裂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斗争。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政府没有回旋余地。
面向未来的中美关系与两岸关系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在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亚太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等方面都负有重大的责任。两国的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深具潜力。双方应该本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异的原则,积极寻求国家利益的汇合点,扩大合作,缩小分歧。美国应该了解:在台湾问题上,中国并没有伤害美国的国家利益,而美国所伤害的正是中国最重大的国家利益和最根本的民族感情。冷战后,国际关系中有一个“合作安全”的新概念,即认为“合作”必须建立在“相互安全”之上。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美双方不应再损害彼此最为根本的国家利益。
台湾问题是事关中国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感情的大事,也是今后中美关系能否保持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围绕着台湾问题,世纪之交的中美关系最关键的问题包括:(1)防止台独。中国古语云:“防患未然”;英语中亦有“预防性防务”(preventive defense)的词汇。保持海峡安全与稳定的最好方式就是除去“台独”这个“导火索”。(2)减少对台军售。美国应该按照《“八·一七”公报》精神,逐渐递减对台军售,不将台湾纳入其战区导弹防御体系,也不通过所谓“加强台湾安全法”。(3)不干涉中国统一进程。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而且,就某种意义而言,通过“一国两制”方式实现中国的和平统一,与美国的利益并不冲突。
就两岸关系而言,实现祖国统一乃中华民族之大局所在、大理所在、大义所在。祖国大陆倡导通过“一国两制”方式实现祖国统一,就是实现这一历史目标的现实而又可行的模式。实现这一目标的措施可包括:(1)政治谈判。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作为第一步,两岸可先就正式结束敌对状态进行谈判。(2)实现“三通”。目前真正攸关台湾2100多万同胞和12亿大陆同胞权益的问题,就是实现两岸直接“三通”。(3)增加互信。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同根同源,不应该有什么根本的利害冲突不能解决。百年不遇的大地震之后,共同面对天灾的同胞之情再次拉近了海峡两岸的距离。江泽民主席在2000年元旦再次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下进行海峡两岸的对话与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台湾人民和各界人士的利益都将得到充分的考虑。1月28日,钱其琛副总理在纪念江主席《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讲话发表五周年座谈会上再次申明了两岸对话和谈判的几个方面。然而,“两国论”是两岸关系的绊脚石。海峡两岸僵局是否能被打破,还要看台湾当局的态度。
总之,展望未来,挑战与机遇并存。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可通过四个方面实现:(1)战略安全方面“互不为敌”;(2)经贸方面平等互利;(3)意识形态方面求同存异;(4)在中国统一问题上,美国不干涉中国内政。在事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问题上,任何人都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苦果”,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政府和人民实现国家统一的意志和能力。止戈为武,文武成斌。在台湾问题上,祖国大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统一。但为了防止“台独”和外来势力的干涉,中国政府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中国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不仅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
〈世界知识〉第5期
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
时间:2005-12-29 15:38来源:免费论文网 作者:佚名 点击: 1142次
2003年以来,围绕 “公投”,台海危机又一次升级。“台独分子”这次会走多远?政府会做出什么反应?美国政府又会怎样?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由于美国的态度历来对台湾当局起决定作用,“台独”分子的步伐也会根据美国的态度而定:美国反对,“台独”分子就会后退;美国不置可否,或默许、纵容,“台独”分子就会前进。粉碎“台独”阴谋,实现和平统一,主要是中美之间较量的结果,而不是和台湾当局。因此,把握美国的脉搏,对台湾问题的处理及彻底解决至关重要。美国对台湾的政策是服从于它的整体战略,把握美国对台政策的脉搏首先要把握其整体战略。
一、美国的全球战略与对华政策
“9.11”之后,美国的全球战略发生巨大变化,本土安全和“反恐”成为重中之重。美国已不再把中国当作接替前苏联的新敌人,而视为必须与之合作的国家。但同时,美国也把中国视为潜在的竞争对手。对中国,美国采取的是一种既拉拢又制约的政策。美国之所以一再宣扬现在 “美中关系处在最好时期”,是因为现在正是美国最需要中国帮助与合作的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处于最有利的时期,也是美国最可能满足中国要求的时期。
对台湾问题,美国认为维持台海两岸现状,对美国最有利:一方面,不其反恐大局;另一方面又可以长久地牵制中国。
对中国来说,台湾问题从长计议也未尝不可。随着时间推移,中国快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台湾在经济和生活水平方面的优势逐步丧失,对中国大陆的依赖将越来越深,民众中希望统一的情绪也会越来越强烈。届时,台湾回归将是水到渠成的事。
“台独”分子显然也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必须在“台独”还有一定市场时宣布独立,否则连尝试的机会都不会再有。
二、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谈判对象是美国,不是台湾当局
解决香港问题,中国是和英国谈成的;解决澳门问题,是和葡萄牙谈成的;解决台湾问题,该和美国谈了。美国才是解决台湾问题的谈判对象。一旦中美谈成,台湾当局面临的只是早一天还是晚一天接受的现实了。到时候,国际有的是自告奋勇前去斡旋的,根本不用中国费心。
现在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中国要对“台独”使用武力,台湾当局不害怕(认为美国会干预,会保护);倒是美国比较害怕(不愿与中国发生对抗,不愿因为台湾影响与中国的关系)。换句话说,中国要对“台独”动武,实际上是给美国施加压力,希望美国再向台湾施加压力。台湾当局怕美国,不仅在于它军事上依赖美国,而是它的生存就离不开美国。只有美国有能力压台湾接受“一国两制”。如果台湾不接受,如果美国对台湾进行制裁,台湾经济会怎样,人们心里都很清楚。
对“一国两制”,美国无法反对。第一,不改变台湾现行的社会制度,和美国所谓保护“民主制度”的承诺没有矛盾;第二,香港、澳门都实行“一国两制”,国际社会已接受了,美国也接受了。但是,对美国最有利的是继续维持台海两岸现状。如果台湾实行“一国两制”,美国就失去了牵制中国的砝码,又少了一个可以推销军火的对象,所以布什政府不会主动要台湾接受“一国两制”。我们不能因为鲍威尔表示不支持台湾“公投”就兴高采烈,要知道他同时还说“台湾是个民主的地方,可以自行决定要不要举行公投”。美国政府并没有支持中国,我们只有向其施加压力,以造成一种局面:在现实形势下,台湾接受“一国两制”是对美国最有利的选择。
面对陈水扁急不可待地推行“台独”,继续维持台海两岸现状已不再适应形势需要,对中国来说,这个底线已经过低,容易造成被动。在中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都大大提高的今天,该是把底线提高到台湾必须接受“一国两制”的时候了。
纵观陈水扁的策略,就是一方面利用中国政府“不愿中国人打中国人”的心理,步步紧逼,使中国始终面临着是否动武的抉择。另一方面利用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诱使中国与美国发生直接对抗。我们决不能让“台独”分子的阴谋得逞。我们一定要避免和美国发生“硬对抗”,而是采取“软对抗”的方式,让美国体面的后退,从而和中国一道压台湾当局接受“一国两治”。
三、“软对抗”的方式:不合作
中国先要向美国表明,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家统一的大事,希望美国积极主动配合,要求台湾当局接受“一国两制”,如果台湾不接受,美国应和中国一起采取行动,要求国际社会对台湾进行经贸制裁。如果美国不同意,中国将在国际事务和国际组织中采取与美国不合作的政策,今后在很多方面美国都不会再得到中国的支持与合作。
对美国采取不合作的政策,法国历来做的非常成功,值得我们借鉴。
采取这种方式究竞能不能达到目的?中美两国会受到什么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
对中国最大的影响可能就是美国的经贸制裁,其他都微不足道。目前,中国对“台独”已表示出不惜使用武力,不惜一切代价,不惜经济倒退若干年的决心,比较而言,为实现和平统一,冒一下美国制裁的风险又算什么。以中国现在的经济基础和综合国力,以超过11万亿元的生产总值和4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美国的制裁完全可以承受;在争取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的情况下,中国还可以通过同欧盟等其他地区和国家的经贸往来使美国制裁的损害降到最低。再者,经贸制裁也是一把双刃剑,能给中国带来损害,也会对美国造成损害和不便。如果美国的制裁中国能够承受,我们还有什么可担心呢?如果美国也认识到经贸制裁对中国作用不大,也不一定会采用。
对美国的影响
第一,不支持中国“一国两制”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美国会在道义上失分,在国际社会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处于孤立和被动的地位;
第二,没有中国合作,美国将在国际事务中困难倍增;
第三,由于中国拥有巨额外汇储备和大量美国国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美国经济;
第四,如果对中国进行经贸制裁,对美国的进出口贸易也会造成不利;
第五,今年是美国大选年,与中国关系恶化不利于竞选(每当美国大选时,就有人跳出来攻击中国,不如这次我们主动打“中国牌”,让他们知道一下厉害)。
这些,美国政府能承受吗?或者说,值不值得为台湾去承受。美国是一个非常务实的国家,它的每一项决策,都是根据其利益得失的大小作出的。
综上所述,在目前情况下,中美关系恶化,中国能够承受,美国承受起来难度较大。美国在世界上摊子铺得太大,许多事情都需要他国尤其是象中国这样的大国帮助与合作。因此,结论是:这样做,中国能够达到目的。
与此同时,中国还要广泛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主要是联合国、欧盟、东盟、阿盟以及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其中,法国、英国和日本的态度最为重要。
法国是当今最敢对美国说:“不”而美国又没办法的国家。作为欧盟主导国,法国的态度往往影响欧盟的立场。中法两国在国际事务中有很多共同点,都主张建立多极世界。今天,中法已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为其支持 “一国两制”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打下了坚实基础。法国支持,能带动很多国家支持。
英国作为美国最亲密的盟友,是唯一能对美国起到“劝说”作用的国家。争取英国的支持,使其对美国发挥特殊作用,对解决台湾问题非常重要。千万不要忽视英国的能量。
日本由于等原因,对台湾一直有很大影响。应告诫日本政府,要认清形势,在中国国家统一的大事上,不要和中国结怨。
中国应争取在联合国通过一项决议:如果台湾不接受“一国两制”,将对其进行制裁。把台湾问题国际化,就象朝核问题那样,也许解决起来对我们更有利。
再一点,对台商进行分化。凡支持统一的台商,欢迎前来投资设厂经商。凡支持“台独”的,一律不许在大陆投资设厂经商;已来投资设厂经商、仍支持“台独”的,限期关厂、撤资、走人。这样做,可能会使个别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这点影响微不足道。而对台湾,不仅在经济上,更会对民众的心理、立场产生重大影响。
四、在美国心目中并不重要
现在台湾对美国只有两个使用价值:一是牵制的砝码;二是销售军火的对象。以前有美国人说过台湾是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也不过是把台湾当做一艘美国可以利用的“军舰”。换句话说,台湾只是美国棋盘上众多棋子中的一粒。为了全局利益,有些棋子是可以丢弃的。这就是台湾在美国心目中的地位。而中国用鲍威尔的话来说,今天已成为一个应该重点战略关系的主要大国、是“一个担当全球角色”的国家(,见2004年1-2月号美国《外交》杂志)。台湾和中国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至于说美国不会抛弃“老朋友”,难道美国抛弃的“老朋友”还少吗?伊朗的巴列维、南越的阮文绍都是美国的“老朋友”。一旦美国认为继续维护这些“老朋友”已经不值得、代价过大时,就和他们分手了。
至于说美国在世界上要推行“民主”,阮文绍政权也是美国认定的“民主”制度。人们不会忘记阮文绍政权垮台时,大批美国军舰游弋在西贡附近海面,但不是为了救“民主”,而是为了把还留在西贡的美国人撤出。人们还会记得,炮火声中,美国大使是由直升飞机从房顶上接走的。美国就这样拒绝为保卫它所推行的“民主政权”再开一枪。
就是台湾也曾两次被美国抛弃过。一次是在蒋介石从大陆溃败到台湾时,美国认为国民党政权已没有什么价值,就象甩包袱一样地抛弃了它。只不过由于朝鲜战争爆发,美军才重新回到台湾。第二次是中美建交,台湾又一次遭到抛弃。直到如今,台湾当局只能靠《与台湾关系法》撑腰,连被美国正式承认的资格都没有。孰重孰轻,一目了然。
台湾在美国心目中并不象有些人认为的那么重要。
美国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抛弃台湾,是因为它认为还没有到那个份儿上。当年中美能够建交,就是我们坚决坚持“有它没我”(即一个中国)的立场,决不后退的结果,使美国不得不让步。今天,如果我们在“一国两制”上仍然坚持“有它没我”,美国的选择只能是再次抛弃台湾,因为中国更重要。
五、宣布放弃以军事手段解放台湾的时机已经成熟
中国过去不放弃以军事手段解放台湾的选择,是因为以前中国的实力及国际地位还不足以令台湾当局接受和平统一的条件,必须以武力作后盾向其施加压力。现在,中国的实力及国际威望使其已经具有十分把握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今年1月,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明确表态“解决两岸问题的是依照香港和澳门的模式”。这说明“一国两制”方式已在美国政界得到高度认可。的形势,已经到了不是台湾当局宣布不宣布“独立”的问题,而是中国对台湾实行“一国两制”用什么尺度的问题。以前中国提出对台湾要比香港、澳门宽得多,今天来看大可不必。在台湾的保护者--美国,而且是总统候选人都决心推动“一国两制”时,台湾当局还有什么讨价还价的本钱。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对台湾的条件应随着形势的改变而改变。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继续保留“军事手段”的方式已弊大于利,反而会使台湾当局以“中国威胁论”来鼓惑民心,进口武器,制定出“毒蝎作战计划”,准备“先发制人”,对中国大陆也形成威胁。宣布放弃军事手段,倒可能使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速度加快。这是因为:
第一,符合中国“和平崛起”的大战略。
第二,有利于消除国际和台湾民众对中国的误解,从而更容易接受“一国两制”方案,同时使“台独”分子鼓吹的“中国威胁论”破产。
第三,使《与台湾关系法》名存实亡。从美国方面来说,已无协助台湾防卫的对象,再向台湾倾销军火,将在众目睽睽之下,成为制造台海危机的祸首;从台湾当局来说,再大肆购买武器装备,也无法向民众交代。
第四,变被动为主动。一是把台湾会不会独立,中国政府会不会动武的焦点改变为台湾会不会接受“一国两制”。如不接受,美国和国际社会就必须和中国一道采取行动,要求台湾接受(美国与国际社会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都认为台湾问题应和平解决,没有理由推卸和中国一道采取行动的责任);二是把对台的军事准备改为积极防御,部署的导弹及一切军事措施都是针对台湾“毒蝎作战计划”的,无需撤除,使其“先发制人”方案成为众矢之的。
宣布放弃以军事手段解决台湾问题,符合中国的最大利益。中国政府的本意就不打算对台湾使用武力。中国要收回的是一个富饶的宝岛,不是废墟。以中国与台湾如此悬殊的力量对比,和平统一一定是必然结局。在各方面条件都十分有利的今天,我们是能够做到让台湾 “完璧归赵”的,不要让它遭受战火的损害。
我们决不能被“台独”分子拖入战争。
中国应向全世界表明:我们之所以放弃以军事手段解决台湾问题,并不是没有这个力量,也不是害怕美国的军事介入,而是中国热爱和平,不愿使用武力,尤其不愿让中华民族自相残杀的悲剧重演。
退一步讲,如果陈水扁敢冒天下之大不讳,孤注一掷宣布台湾独立,中国就更有理由要求美国、要求联合国对其进行制裁,反而会使台湾加快实现“一国两制”。中国实在不必使用军事手段,只要继续坚持一个中国立场,就没有几个国家敢冒和中国断交的风险去承认台湾,既便是美国也不敢。当年,袁世凯的“洪宪”王朝就是在国内外的强烈反对下,短命而终。再看今天,世界上有几个国家支持台湾独立?台湾独立的下场必定和袁世凯一样悲惨。
虽然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但是中国已经具备了主导解决台湾问题走向的能力,不论是美国还是台湾都会按照中国的意志而行,中国和平统一的目的一定能达到。
第四篇:专题三 中美关系和台湾问题
专题三 中美关系和台湾问题
1.为什么说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 2.如何认识中美关系中的经济因素 3.一国两制的基本点是什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基本点: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和平谈判 4.中国对待台湾的基本战略是什么 5.中美关系经历哪些发展阶段 6.中美关系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有哪些 7.中美关系中存在哪些共同利益 8.影响两岸关系未来走向的因素有哪些 9.Trump上台后美国全球化战略有哪些变化 10.中美关系的特殊性表现在哪里
1.江泽民八项主张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我们不持异议 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
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要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以利于两岸经济共同繁荣,造福整个中华民族 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我们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 我们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 2.习近平“四个坚定不移” 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坚定不移坚持共同发展基础 坚定不移为两岸同胞谋福祉 坚定不移携手实现民族复兴
强调九二共识与反对台独,是两岸和平发展与政治对话和政治互信的基础;如果两岸关系基础不牢,则两岸关系就可能地动山摇 3.台湾自古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自古即属于中国
海峡两岸中国人为法对外国侵占台湾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 国际社会公认台湾属于中国
4.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基本点:一个中国 两制并存 高度自治 和平谈判 5.中美关系的影响因素 经济因素:中美关系的“稳定器“ 经贸摩擦和人民币汇率贸易保护主义 安全因素:中美关系的变量
伊朗和朝鲜问题;气候变化,核裁军和能源合作 政治因素:台湾问题—中美关系的雷区 人权;宗教;对台军售 6.中美关系中的不确定因素 ①人权问题上的对抗与对话
②“经济型政治“驱动下的中美贸易争端 ③中国的崛起和地区安全问题 ④最容易引发直接冲突的台湾问题 ⑤战略互相信任
⑥南海问题日益称为中美关系的突出问题 ⑦中美在网络安全问题上的互动先抑后扬 7.中美共同利益
维护世界和平与繁荣;保持亚太地区的稳定与成长;促进国际投资与贸易发展 防止人类环境恶化;解决贫困和油价稳定等;台湾问题上维持现状 新能源开发;反恐 8.美国在台利益分析
政治考虑:试图利用台湾的“民主化“来影响亚太地区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安全利益:美国要确保台湾的安全,实际上就是要显示它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影响力 经济利益:目前台湾是美国十大贸易伙伴之一。美国也是对台投资的第一大国,占台湾外资的1/4左右
外交策略考虑:利用台湾牵制中国,制约中国的发展 9.中美间议题不断增多
七十年代中美议题:反苏联霸权主义
八十年代中美议题:台湾问题,人权问题,西藏问题,反苏联霸权主义
目前中美议题:台湾问题,人权问题,西藏问题,汇率问题,能源清洁问题,气候变化问题,10.既爱又恨的中美关系:美国对中国认知的五个阶段
全面对抗(1949-1972)解冻建交(1972-1979)正常化交往(1979-1989)重重危机(1989-1996)**迭起(1996-2001)爱恨交替(2001至今)11.影响两岸关系未来走向的因素 ①美国的“不统,不独,不战,不和”台独 ②台独的分裂活动
③中国大陆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增强 ④台湾岛内民众的国家和民族认同 ⑤台湾岛内政局
12.台湾局势中应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九二共识(底线)
1992年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香港举行商谈时达成的一个口头共识,即“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992年10月28日至30日,第一次汪辜会谈
警告民进党“九二共识”是不可替代的政治互信基础,抛弃“九二共识”两岸沟通不可能有成果 13.当前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 1.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增强
2.“一国两制”方针充分考虑到各方的利益
3.香港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未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 4.祖国统一时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5.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了联合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
第五篇: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
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本不该成为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然而,在冷战的背景下,中国领土台湾被美国当做其国际棋盘上的一个棋子来摆布,台湾问题已成为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
冷战结束后,台湾分离主义势力试图扩大所谓“国际生存空间”,而美国右翼势力又将台湾视为其牵制中国发展的一张牌。美国对华政策围绕台湾问题的摇摆,引起中美关系屡次跌宕起伏。李登辉抛出“两国论”之后,不仅严重地阻碍了两岸统一事业的发展,也给中美关系带来极大的麻烦。美国官方表态,称其对海峡两岸政策有“三个支柱”:(1)一个中国原则;(2)非武力解决问题;(3)挽救两岸对话。美方表示,克林顿政府奉行的一个中国政策和“三不”的承诺没有改变;美国对两岸局势“严重关切”,担心两岸关系“擦枪走火”;美国呼吁海峡两岸尽快恢复交流与对话,及早缓解紧张局势。但美国政策具有其内在的矛盾与两面性:美国政府一方面表示对李登辉将两岸关系界定为“特殊的国与国”关系而感到“意外和不解”,但另一方面又决定售台价值5.5亿美元的预警飞机和其他装备。
在两岸交往过程中,祖国大陆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其政策体现出多方面的灵活性:(1)谈判的原则——将一个中国的原则与一个中国的内涵分别处理;(2)代表的名义——不将两岸会谈视为中央对地方的谈判,而是主张两岸“平等协商”;(3)统一的过程——祖国的统一目标可以分步骤实现;(4)统一的模式——与港澳模式相比较,与大陆统一之后,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台湾人士也可以到祖国内地担任行政职务等。两岸统一之后,可以共享一个国家的尊严与荣誉,共同建设一个新中国。总之,祖国大陆在实事求是地探索比港澳模式更为宽松的“一国两制”的台湾模式。这些探索和努力的依据就是对海峡两岸关系的三项基本认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海峡两岸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尚未统一。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两岸关系至关重要的基础。如果恪守一个中国的原则,两岸关系就存在着发展和改善的契机;反之,两岸关系就势必出现停顿甚至倒退的可能。1998年10月,第二次“汪辜会晤”达成了四项共识。这对于促进两岸的接触与对话,对于改善两岸关系的气氛,具有重要的意义。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在台湾民众中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回应。他们思安求稳,不希望两岸关系过度跌宕起伏。
但是,台湾政局的发展还存在诸多值得人们警惕的动向:(1)“显性台独”,即“公开台独”的危险。台湾政界一部分人热衷于“公投入宪”的活动,就是一例。(2)所谓“不宣实独”的“隐性台独”的危险。民进党的所谓“转型”,就显示了这种策略的变化。(3)“久拖不决”的“潜性台独”的危险。在国际上,台湾当局推行“务实外交”,企图制造“一中一台”或“两个中国”;在两岸关系上,台湾当局一直拒绝政治谈判,企图将两岸暂时分离的状况长期化和固定化。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在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亚太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等方面都负有重大的责任。两国的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深具潜力。双方应该本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异的原则,积极寻求国家利益的汇合点,扩大合作,缩小分歧。美国应该了解:在台湾问题上,中国并没有伤害美国的国家利益,而美国所伤害的正是中国最重大的国家利益和最根本的民族感情。冷战后,国际关系中有一个“合作安全”的新概念,即认为“合作”必须建立在“相互安全”之上。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美双方不应再损害彼此最为根本的国家利益。
台湾问题是事关中国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感情的大事,也是今后中美关系能否保持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围绕着台湾问题,世纪之交的中美关系最关键的问题包括:(1)防止台独。中国古语云:“防患未然”,保持海峡安全与稳定的最好方式就是除去“台独”这个“导火索”。(2)减少对台军售。美国应该按照《“八·一七”公报》精神,逐渐递减对台军售,不将台湾纳入其战区导弹防御体系,也不通过所谓“加强台湾安全法”。(3)不干涉中国统一进程。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而且,就某种意义而言,通过“一国两制”方式实现中国的和平统一,与美国的利益并不冲突。
就两岸关系而言,实现祖国统一乃中华民族之大局所在、大理所在、大义所在。祖国大陆倡导通过“一国两制”方式实现祖国统一,就是实现这一历史目标的现实而又可行的模式。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同根同源,不应该有什么根本的利害冲突不能解决。百年不遇的大地震之后,共同面对天灾的同胞之情再次拉近了海峡两岸的距离。江泽民主席在2000年元旦再次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下进行海峡两岸的对话与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台湾人民和各界人士的利益都将得到充分的考虑。然而,“两国论”是两岸关系的绊脚石。海峡两岸僵局是否能被打破,还要看台湾当局的态度。
总之,展望未来,挑战与机遇并存。在中国统一问题上,美国应不干涉中国内政。在事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问题上,任何人都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苦果”,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政府和人民实现国家统一的意志和能力。止戈为武,文武成斌。在台湾问题上,祖国大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统一。但为了防止“台独”和外来势力的干涉,中国政府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中国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不仅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