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述家庭教育对独生子女个性特征的影响(论文)
据调查,自我国推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以来,独生子女已占98%以上。这个政策的推行让父母将自己所有的爱与期望都灌注在了这个唯一的孩子身上,使其在被过分宠爱、过度保护、过多照顾、过高期望情况下亦过早的承受着来自成人世界的心理压力,造成了孩子至高至尊又至性至弱的心理倾向,从而引起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对进入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干扰。由此可见,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培育新一代人的素质的大问题,而了解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是进行独生子女教育的一个主要先决条件。
一、独生子女个性特征形成的影响因素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因此,家庭因素是独生子女个性特征形成的一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这个因素中父母是孩子个性特征形成的第一个塑造师。由于一对夫妇只有一个孩子,父母的全部爱心都倾注在这个孩子身上,他们必然更加疼爱、关心孩子。幼小儿童的行为方式是没有定型的,意识的自我调节水平较低,他们的个性易受周围人、事、环境的影响,在这种娇生惯养的溺爱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自然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任性执拗的个性。同时由于父母的过度保护,处处对他们的行动加以限制,唯恐稍有不慎造成伤害。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孩子经不起丝毫的挫折和困难,往往表现得孤僻冷漠,胆小怯懦。
二、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
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2/3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与教师相比,家长往往更有条件了解自己的孩子,也更容易察觉孩子内心细微的变化,从而及早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伴随着人的一生,可以说是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有些教育家又把家长称为终身教师。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亲密性、早期性和长期性等特点的影响比学校教育的影响更持久、更深远。
马克思曾说:“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为了孩子,我们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因此新时代的家长必须是学习型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必须正确了解子女的个性特征,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其成为健康的、有能力的未来人才。
第一、平等尊重、科学方法原则。孩子虽然年龄幼小,可是他们的心是敏感而直接的,会自觉不自觉地模仿父母对他们的态度,因此父母要抛弃“儿子就得听老子的”陈旧观念,不能对孩子动辄呵斥,甚至打骂孩子。但相应的也不可以任孩子予取予求,奉行“儿子上帝,老子奴隶”的准则,一定要采取平等但正确的方式。古人云:“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关于家庭教育的常识、原则、途径、方法,可以通过培训学习等途径掌握一定的知识。不具备培训条件的,可以通过读书看报、与教师探讨交流来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第二、赏识信任、共同进步原则。孩子在生理、心理每时每刻都处在发育成长过程中,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出现一些在成人看来是幼稚而无理的问题。家长对于孩子成长期出现的问题,要充分相信孩子的能力,不要轻易的对孩子说:“你真笨”、“你不行”,以免挫伤孩子的好奇心、进取心。同时,“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固然好,但一个“不学无术、不求上进”的父母是无法给孩子树立一个健康的模仿榜样的。“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积极进取,真挚善良会给孩子以无形的力量。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孩子是父母一步一步地引入社会的,希望我们的父母应努力以自己的模范言行,为孩子们编写一部出色的教科书,一部让孩子可以引以为骄傲的教科书。”
二、放开手脚,给孩子一点自由支配的空间和时间。
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个不利条件就是缺少兄弟姐妹的交往。家长由于害怕孩子受到伤害,就束缚住他们的翅膀,将他们约束在自己为他们设置的安全网中。保护了他们的人身安全,却遏制了他们想象的天性。要知道,当今的孩子,生长在世纪之交的优美环境下,面对21世纪的蓝天,他们的空间是无限的。家长有理由有义务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外部空间。只有在同龄伙伴的交往中,他们才能体会到平等与公正,才能更客观的认识自己。为此,家长应多鼓励孩子出去闯闯,千万不可限制了孩子自由的心灵,只有在经历了苦难与挫折后,孩子才能培养出冒险与探索的个性、顽强的意志和耐力以及强壮的体魄、良好的体能和应付艰苦环境的技能。
三、结合学校教育,塑造健康个性
除了家庭之外,孩子的重要活动场所是学校,学习活动、集体活动成为孩子的主要活动。它们对孩子的个性塑造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的同时要充分利用集体的影响,在学校教育的相配合下,纠正孩子已有的不良习惯,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总之,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的经验都告诉我们,在独生子女的个性形成过程中,家庭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家庭教育赋于了孩子一生的心理基础,良好的性格受益终身;而不良的性格,则后患无穷,影响儿童的正常成长,甚至造成心理的畸形发展,导致心理变态。因此,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遵循现代的教育原则,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促进孩子良好人格的形成,营造融洽的家庭心理环境,帮助孩子健康、活泼、快乐的成长。
第二篇:浅述台湾问题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浅述台湾问题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08历史 刘国华
内容摘要: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已得到国际法和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决不允许其它国家以任何方式和方法进行干涉,并以此来对中国实施压力。中国政府不可能向任何势力低头和屈服。中美两国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就在台湾问题上进行博弈且一直影响两国关系,并且发挥着重要作用。台湾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到台海两岸的繁荣与稳定而且还关系到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关键词:中美关系、台湾问题、对华政策
一、台湾的历史与台湾问题的由来
纵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美国总统选举年,采取怎样的对华方针与政策是两党斗争的一个焦点,其中就少不了台湾问题—这张牵制中国的王牌。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而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的史料文献就有关于我国东南海滨有台湾的存在。三国时期吴国人沈莹在他的《临海水土志》中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记述,吴莹称台湾为“夷洲”。经过唐宋的发展,到元明清三朝都对台湾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特别是1885年清朝在台湾设立台湾省更加确立了台湾的地位并且正式列入中国的版图。1894年,中日两国爆发了甲午战争,腐朽无能的清政府战败了。在日本方面的威逼利诱下双方签订了《马关条约》,清政府为苟延残喘无欺地将台湾及澎湖列岛割给日本,开始了日本对台湾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台湾属于中国领土的法定地位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经历了一个过程。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开罗签署了《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窃取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①。1945年7月26日,以中、美、英三国名义正式发表了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告》以国际协定的形式确认《开罗宣言》中所规定的日本必须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归还中国的原则②1945年10月25日,台湾接受大员陈仪在台北正式接受日本军队在台湾的投降,并且代表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从今天起,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的一起土地、人民、政事皆以置于中国政府主权下”③至此台湾回到祖**亲的怀抱,彻底结束了被日本殖民统治的奴役史。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美国为维护自身的全球战略利益,悍然支持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美国出钱和出枪、出动军舰和飞机运送国民党军队到战略要地帮助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由于内战的不得民心很快失败。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权,蒋介石集团的部分军政要员败退台湾。正当中国政府要武力解放台湾时,美国的第七舰队闯入台湾海峡,公开阻挠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干涉中国内政,至此台湾问题产生了。台湾问题造成了台海两岸中华儿女的隔绝状态并且一直到今天也没有完全解决。台湾问题在产生之日起就深刻地影响中美两国的关系。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决不允许其它国家以任何方式和方法进行干涉并借此向中国政府和人民施压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中国政府和人民绝不可能向任何压力低头。
二、20世纪70年代的“乒乓外交”使中美关系开始趋向缓和,但台湾问题依然是影响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20世纪进入中叶以来,因为台湾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被美过一直作为西部太平洋防御线的重要环节。像以此来遏制“赤色中国”向东北亚和东南亚推行“共产主义扩张”。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由于苏联处于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他进行改革优先发展重工业中与军事有关的工业使得苏联的军事力量迅速抬升。这样就使得自二战以来美国称雄全球的优势受到来自苏联方面的严重威胁。1969年尼克松上台执政,他当选美国总统时,他所面临的国内国际局势不容乐观。一方面,国内反战情绪异常高涨。另一方面,国际上美苏争霸开始出现“苏攻美守”的不利态势。为了从根本上扭转美国所处的劣势地位。美国政府开始着手两个方面的外交工作,一是积极谋求从越南撤军。二是开始改变以往支持台湾遏制大陆的政策,进而以此来试探中国的态度,改善中美关系。尼克松执掌白宫后,根据美国的国家利益的需要,最先提出改变传统的外交政策,他这样的提法的实际目的之一就是改变同中国僵持的关系。这样做就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为了扭转美国在美苏争霸中的守势地位。尼克松执政后,特别感到来自苏联方面对美国的强大压力,苏联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强大、有力和咄咄逼人的竞争者”,渴望通过改善中美关系来增加抗衡苏联的筹码。尼克松在1969年3月访问法国时对戴高乐总统说:将来美国“同苏联对话时,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④1971年美国国务卿罗杰斯在给尼克松的一份备忘录中十分清楚地说:“美国对中国采取主动行动的最大好处,也许就对苏联影响。美国要用自己的对华政策向莫斯科显示一下“同我们达成协议对他们是有利的。他们必须考虑美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的可能性”⑤另一方面美国迫切的想摆脱越战泥潭。尼克松执政后把尽快终结越战作为最急迫的外交问题来处理。他曾公开表态说:“美国在越战中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我的尽早并尽可能地结束战争。”基辛格则更为露骨地说:“向中国开门可能帮助我们结束那场战争的苦难。”⑥此时此刻美国已不再是无与伦比的超级强国。尼克松观察战后世界局势发生巨变自认为世界上出现了五大力量中心,即美国、西欧、日本、苏联、中国,他把中国列入其中不是空穴来风。从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封锁、孤立、包围的政策,不但没有出现他们预想的效果反而是中国在成立20年后已经发展壮大成为世界上不可忽视且影响力巨大的国家之一。它的发展壮大使世界力量关系发生质的变化,美国被形势所迫不得不对中国刮目相看。如何尽快早日结束语中国的冰冻状态已经提到了美国政府的具体一是日程。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如何解决台湾问题成为一个棘手而又急迫的问题。尼克松企图用“双轨”政策来打开局面。1969年8月8日美国官员罗杰斯提出:“我国认为台湾的中华民国和大陆的共产党中国都是生活中的事实。”⑦在此基础上美国开始有意识的调整中国和台湾的关系。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始终面临这美苏两个超级强国的威胁。由于在苏共“二十大”中国共产党表达了与苏联的不同意见导致中苏关系恶化但并未马上公开。60年代末期中苏关系急剧恶化,尤其是“珍宝岛事件”后,中国领导人更加明显感到来自苏联的压力与威胁已经成为国家安全最大失误危险。中国方面也有希望打破中美关系的僵局以抵御苏联的威胁。与此同时也从国家统一的高度出发,也迫切希望中美关系解冻以有利于台湾问题的早日和平解决。
虽然国际局势发生最大变化,中美两国领导人也都有打开僵局的愿望,但台湾问题仍是影响中美关系的一个最重要而敏感的因素。1970年11月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
汗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在这个过程中,他向周恩来总理转达了美国总统尼克松准备派一两名人员在任何时候和地方同中国进行磋商和对话。周恩来立即明确回答说:“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你,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不容外人干预。美国武装力量占领台湾和台湾海峡,是中美关系紧张的关键问题。如果尼克松真有解决上述关键问题的愿望和办法中国政府欢迎美国总统特使来北京商谈”⑧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成为打开僵持了近20年的中美关系开始出现转机。1972年尼克松成功访华并同中国政府共同发表了《中美上海联合公报》,迈出了关系解冻的重要一步。为了对中国示好以表现改善两国关系的诚意,美国在台湾问题上采取了一些比较积极的作为,但非常有限。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中,美国显示“认识到”而不是“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没有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而且还比较巧妙的阐明了美国对有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对于美国来说,台湾仍是它在亚洲地区重要利益所在。他绝不会轻易放弃对台湾的控制和干预。美国的态度还反映在它支持台湾当局的联合国席位保留问题。1971年8月2日罗杰斯发表声明:“美国将支持今年秋天联合国大会上要求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席位的行动,同时美国将反对任何驱逐中华民国的行动,或以其它方式剥夺它在联合国的代表权的行动。” ⑨这番言论的实质是在搞“两个中国”的阴谋的公开显现。针对这番言论中国外交部立即发表声明,指出要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就必须要驱逐台湾当局代表出联合国,这是一个问题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中国政府决不允许在联合国出现“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局面。尽管美国政府费尽心机,但历史的发展潮流是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美国政府的如意算盘落空了,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以压倒性多数的票数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驱逐蒋介石集团的议案,美国的“双重代表权案”就根本没能付诸实施,但是美国仍然从其它方面帮助和支持台湾。根据联合公报的要求,美国应开始从70年代逐步减少对台湾在军事方面的帮助,特别是在对台军售方面。但在同一时期,美国加强了对台军售。1974年比1972年增加了一倍。更为重要的是,美国加强了对台的经贸往来,从1973、1976年在台湾分别设“美国贸易中心”、“美台经济委员会”,通过以上机构来助推美台的经贸联系。从上述来看可以了解到尼克松执政后,为美国自身的国家利益逐步放弃了敌视中国的政策,从而使中美关系破冰。但却依然保持着同台湾的各种关系,企图采用“双轨”政策来游刃于中国和台湾之间。事实上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由于美国的原因,台湾问题依然是影响中美关系进一步发展重要因素。
三、虽然美方接受了中方提出的关于台湾问题的原则立场,但台湾问题并没有最终解决,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出于多方面的考虑迫切希望尽快解决中美两国的正常建交事宜。首先,美苏争霸过程中,美国出于劣势,希望同中国进一步改善关系以增加同苏联进行战略武器的谈判筹码;其次,苏联的控制势头咄咄逼人,先后插手安哥拉、越南、阿富汗三国的事务,美国希望同中国合作以便于抵抗苏联;再次,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美国希望发展中美关系,以促进美国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和平与了解”;最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它本身就是一个有巨大消费潜力大市场。这对于美国的许多企业来说他们是非常愿意政府与北京建立良好关系因为这样就便于他们进入中国这个大市场。综上诸因素美国切实加快了同中国建交的步伐。出于维护全球战略利益的角度考虑,美国在尽可能多的保留美台关系的前提条件下,接受了中方关于台湾问题的三原则—“废约”、“撤军”、“断交”。1978年12月16日,中美发表建交公报,宣布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交,同时美国断绝与台湾的一切联系。中美建交不仅开创了两国关系的新阶段,而且对世界的局势也有积极意义。特别两国的经贸往来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不足,中美建交台湾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美国并没有从根本上放弃“两个中国”的政策,反而变本加厉地搞“双轨”政策。仅仅在卡特总统公开宣布中美建交两个半小时后,美国的高官布津热斯基就明目张胆的发表电视讲话,强调“我们并没有放弃台湾”。卡特总统也在电视讲话中提到,“当共同防御条约失效后,要台湾出卖防御性武器”。⑩1979年3月,美国国会高票通过了《与台湾关系法》,该法令明确规定了两个主要原则:第一,美国公开承诺保卫台湾所谓的“主权、稳定与繁荣;”
第二,作为条件,台湾必须实施“人权”,沿着美国式的民主制度发展。《与台湾关系法》对美台关系作了十分详细的规定,其主要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台湾问题必须和平解决,换言之,台海两岸的统一大业不能诉诸武力解决。第二部分是美国对台湾出售所谓的“防御性”武器。该法令的实质就是美国通过国内立法的形式搞“一中一台”,干涉中国的内政问题。该法令严重违反了中美建交公报的原则和基础,美国也公开违背它关于中美建交时美国同意建交原则和基础的诺言,充分体现了美国外交政策的“两面性”。对于祖国统一大业的问题我国一贯的立场是:采用何种方式时台湾回归祖国、完成国家统一,这完全是祖国的内政,美国或其他反华国家都无权干涉。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阐明了中国政府的原则立场:中国是愿意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但我们不
11至于《与台湾关会把自己的手捆起来,因为那样反而不利于台湾网问题的和平解决。○系法》的出台,中国政府认为,它的很多条款都违背中美建交公报的原则。实际上是把台湾当作“主权”国家来对待。邓小平更是一针见血的指出此法令就是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中国外交部也照会美国驻华使馆,表示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立场是不会也不可能改变,美方如果一意孤行继续在台湾问题上蓄谋干涉中国主权,那样只能使中美关系倒退,不会给双方带来任何益处。为了同美国早日解决对台军售问题,中方曾多次与美方交涉,经过友好磋商,双方与1982年8月17日中美发表“8·17”公报。美国答应逐步减少对台武器出售,经过一段时间使这一问题最终解决。邓小平请美国驻华大使转告里根总统:所说“一段时间”是有时间限制的,不应推到遥
12中远的将来。;至于“最终解决”其含义只能是终止对台武器出售,不应有其它概念。○美先后总共签署了三个公报,即上海公报、建交公报、“8·17”公报。中美两国都同意者三个公报是两国关系的基础原则双方都必须遵守。但美国却对其内容肆意进行歪曲。美国声称,在拟定上海公报时措词是含混不清的,中美双方所强调的重点不同,建交公报美国更是极力淡化其内容,只希望利用“和平”的幌子继续干涉中国内政。“8·17”公报更是露骨。因为美国并没有严格遵守三个公报内容,使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受到严重干扰。但由于这一时期的国际形势,美国还想同中国合作一道抵抗苏联,所以美国在对台政策还比较低调。
四、台湾问题对未来中美关系的影响
在影响中美关系的诸多因素中,台湾问题一直影响两国关系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自中美建交以来,双方关系出现低谷时,绝大部分与台湾问题有关。我国政府历来非常重视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1979年元旦,邓小平在全国政协座谈会上指出,将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提上具体日程”;1980年1月,台湾回归祖国被列为我国80
131984年6月,邓小平又提出“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构想。年代的三件大事之一○我国面对以美国为首西方反华势力不断的插手台湾问题的行为,我国领导人表示:中国不可能因中美关系的重要性而将祖国统一大业无限期推迟下去。,如果“在台湾问题上
14美国将台湾称为“一艘永不沉没的航需要中美关系倒退的话,中国只能面对现实。”○母”,可见台湾在美国全球战略中重要作用。19世纪中期,美国海军少将佩里奉命带军舰巡航台湾,在基隆登陆,以访问为名对台湾进行间谍活动的调查。他回国后立即向美国政府建议占领台湾。他说:“台湾的地理位置非常适合于作为美国商业的集散点,从那里,我们可以建立对中国、日本、琉球、交趾支那、暹罗、菲律宾以及一切位于附近海面的岛屿的交通线。„„台湾在海军及陆战上的有利位置,是值得考虑的。另外一点,该岛直接地面对着中国的许多主要商业口岸,只要在该岛驻泊足够的海军,它不但可以控制这个
15。百余年来,佩里的观点一直影响美口岸,并且可以控制中国海面的东北入口„„”○国的历代领导人。因为这个原因,美国不可能轻易放弃对台控制。台湾问题牵涉中美两国的利益。中美关系的平稳发展主要取决这一问题解决的好与坏。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国,两国建立稳定的双边关系,不仅有利于中美两国,而且还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从美国的利益角度讲:它既不愿意看到中国顺利的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因为这样它会失去牵制中国的“台湾牌”。也不惜希望台湾宣布“独立”而引发战争,进而影响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利益。所以美国要维持现在的台海 “分而不离、独而不立” 状态,这样对美国最有利。美国就可继续实行“双轨”政策,进而根据不同时期的利益需要来调整政策倾斜程度。对于中国来说,祖国统一大业是没有任何回旋余地的事情。完成统一大业,是13亿中国人民的最大愿望,也是全球炎黄子孙的共同心声。祖国统一不仅仅是领土的简单回归也关系到民族传统、情感是发扬还是终止断裂的大事。鉴于中美双方对台问题的立场,可以预见,在祖国大陆统一前,台湾问题将始终是中美关系中的一个不稳定因素。但从总体上讲对中国的统一有利。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长,台湾问题顺利和平解决是一个必然趋势。在多样化的世界中,中美两国谁也不开说。在中国统一后,中美关系应当可以实现正常化。注释: ① 田恒 《战后中日关系文献集(1945—1970)》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年5月版第3页。② 张耀武 《中日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新华出版社2004年9月版第11页。③ 王芸生《台湾史话》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9月第11页。○12 韩念龙《④ ⑤ ⑥ ⑧ ○ 当代中国外交》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年版 第217、217、217、220、227、231页
⑦ ⑨ 李长久 《中美关系二百年》 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 第221页 ⑩ 资中筠、何迪 《美台关系四十年》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79页 13 ○14 《邓小平文选》 第二册 第154、240、377页 ○15赵宝煦 《台湾问题:影响中美关系的重要因素》 载《北大学报》1997(1)117页。○
第三篇: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论文
论文关键词:家庭教育心理健康
论文摘要:人的教育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部分构成。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亦是教育的基础,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家庭的结构、家庭的氛围三个方面来探讨了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
教育不仅影响个人的发展,家庭的和谐,甚至关乎国家及民族的命运。在大力提倡优化国民教育体系的时候,我们应该关注家庭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因为长期以来,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更加强调了学校教育,而忽视了家庭教育。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从这样简单的一句话中,也能窥见我国古代时很强调家庭教育。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也告之了我们家庭教育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同时,随着人们对家庭教育关注度的提高,我们发现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使孩子的身心得以更健康的发展,能够使孩子更好地接受学校教育。在我们生活中,一个人的成长,首先受到的影响就是来自家庭、来自父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而父母则扮演了孩子第一老师的角色。家庭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性真是不言而喻了。下面就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家庭的结构、家庭的氛围三个方面来谈谈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
一、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20世纪初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在《儿童教育讲座》中曾说过:“您自己的行为,是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东西。不要认为,只有当您与孩子谈话,或教导他,或命令他的时候您才在教育孩子”,“在您生活中的每一时刻,即使您不在家的时候,您都在教育着孩子”,“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重,父母对自己的一举一动的检点——这就是首要的和最主要的教育方法!”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以身作则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尤为重要。父母应从细节处做到以身作则,如信守对孩子的承诺,过马路时遵守交通规则等等。如果是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一定要注意和睦相处,做到长幼有序,给孩子留下文明、礼貌的做人之道。因为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性格、品行以及待人处事的态度等都是有影响的。子曰:“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对自己严格要求,事事处处为孩子做出好的榜样,才能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才会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还要有效地抓住教育时机。在孩子随着年龄增长,慢慢接触家庭之外的人和事物时,自然会受到所接触人和事物的影响。这当中既有积极正面的,也存有消极负面的。比如,当他人或自己取得成绩、做了好事的时候;对某一事物产生浓厚兴趣时;孩子没有做错事而被人误解,或好心办了坏事而被人责怪时等。在他们遇有这些难题时,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或教育,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家庭的结构
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以来,我国实行了严格的独生子女政策。现在我国家庭结构以独生子女家庭为主。据调查,与同龄人相比,城市居民中独生子女的比例已经达90%了。由于只有一个孩子,独生子女的父母都竭尽所能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无论是智力教育还是素质教育,都是大量投入,这样就使这些孩子智力成熟比较早,兴趣爱好也比较广泛,知识面也相应更宽。同时,独生子女也因为
“独”而得到了父母全部的关爱,甚至有时是过分的“溺爱”,在成长过程中的家庭教育里,父母既不敢打,也不舍得骂,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由于家庭没有灌输他们要懂得关心别人,没有教会他们独立生存的能力,以致造成大量的独生子女常常以自我为中心,高高在上,或者上学后不会穿衣等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但关心爱护孩子要掌握好度的问题,不能关爱过度。所以独生子女父母不仅应该在注重对孩子智力的开发,更应利用有利的条件帮助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其独立生存的能力,使其能身心能得以健康发展。
三、家庭的氛围
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之一就是家庭的和谐美满。家庭的氛围在无形之中对人起着一种感染的作用。和谐的家庭氛围能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关爱,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也能让孩子体会到亲情的可贵,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拥有乐观的生活态度。亲密的亲戚关系,和睦的邻里关系,民主平等的父子、母子关系,在这样一种和睦融洽的家庭氛围中,父母懂得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又严格要求且积极鼓励孩子,能使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得以有效进行。在良好家庭氛围的熏陶与引导下,也有利于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得孩子在与人的接触过程中懂礼貌、讲文明、知书达礼。如果家庭关系不和谐,会给孩子造成极坏的影响,或使其心情压抑、或使其自我封闭、或使其性格扭曲、或使其生活态度悲观消极等,很多犯罪分子大都是生活在不和谐的家庭中的。由此可见,家庭氛围的好坏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及学业发展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一个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彼此关爱、地位平等、温馨和睦,无论孩子还是家长,都努力为和谐的家庭氛围添砖加瓦,这是我们最理想的家庭。我们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才能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和基础。家庭是社会存在的细胞,对社会稳定发展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随着经济的不断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也在日益增加。我们应当认识清楚其中的利弊,做到趋利抑弊,以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得以保证。
参考文献:
[1]吴式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下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2]鲁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第四篇:家庭教育对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论文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
姓名:李萍萍
学号:
班级: 10071414 10英二
论文摘要
良好的道德品质是社会发展对一个人的起码要求,在人品质的发展中,小学时期是一个关键时期,小学阶段是培养人良好的道德行为的最佳时期。家庭教育是人类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具有重要作用,而家庭教育方式又是家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侧面。因此,认识到家庭教育方式的重要性,用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实施教育,对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全面认识家庭教育入手,探讨了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品德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在家庭教育中要加强小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怎么才能实施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的建议。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探讨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品的形成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家庭教育方式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调查分析。第三部分,结合调查分析,提出了用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建议。
关键词:家庭教育,小学生,道德品质。
Abstract
A person should have good virtues;this is the fundamental to human beings with the advances of society.In the process of the virtue development ,primary school is a critical period,because this period is the best time when good behaviors are to be fostered.Family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all the human educational activities.It plays a key role in cultivating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good virtues.And the methods used in family education are an essential point.Therefore,the conscious awareness of the great importance of family education methods and their implementation is significant to cultivation of frimary school students’ good behaviors.Based on the all-round view of family of family education,this article address the importance of its methods to form students virtues.The article also proposes the strategy that parents should put much emphasis on developing their children’s good virtues and the suggestion how to carry out correct family education methods.The article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First,it researches the importance of family education methods to form students’good virtues.Second, it survey and analyzes the impact of family education methods upon th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behaviors.Third,it point out how to apply correct family education methods to cultivat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good behaviors.The key words:family education,pupil,moral trait.一.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品德形成的重要性(一)家庭教育及家庭教育方式
1.家庭教育的含义
家庭教育就是指人一生在家庭中所受到的教育与影响。教育,《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教,上所施下所效也。”①《辞海》中的解释是:“按照一定的目的②要求,对受教育者的德育,智育,体育诸方面施以影响的一种计划的活动。”《教
③育大辞典》中的解释是:“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由此可见,教育,其一就是对人施以影响:其二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其三具有一定的规范性,总是有一定的目的要求。
人从出生之日起,为了生存和适应社会生活,必然要接受各种教育与指导,因而就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活的基本场所,人在那里接受了最初的和最长时期的教育与影响。家庭教育给予人初始的感染和上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其它类型的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因而它具有奠基性,感染性,针对性,长期性,灵活性和社会性等特点,特别在早期家庭教育中,可以对学校教育由于更对地考虑孩子的共性而教育效果较弱的方面,如对子女的品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等等进行弥补。如果说现代人必须在教育中生存的话,那么家庭教育便是现代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它对人一生的成长具有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重大作用。可见,现代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绝不可少。
2.家庭教育在人成长各阶段的作用
家庭教育在人成长的各个时期,其影响和作用的程度是不尽相同的,也就是说,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影响和作用力度在人成长的各时期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
(1)学龄前期的家庭教育
人在这个时期接受的教育中,家庭教育的影响最深,作用最大,是一切教育中最具有奠基性的教育,而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对人的影响则相对较弱。对于学龄前的儿童来说,家庭几乎是他的全部天地,父母是他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会在情绪情感,智力发展等方面对其产生影响,并起到教育作用。
(2)在学校读书时期的家庭教育
进入了小学,开始了人一生的重要时期,孩子首先感到“我是学生了”,并逐步扩大了对社会的接触。学校教育步入了儿童的生活中,但是对家庭的依赖仍然 ①②许慎著:《说文解字》,[B],中国书店1998年版。《辞海》(缩印本),[B],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第1469页。
③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第一卷),[D],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三页 很强。因此家庭的影响力仍然很大,家庭教育在各个方面,特别是在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上对儿童的影响作用十分重大。
3.家庭教育方式的含义
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教育方式是一个重要的侧面,笔者理解为:它是指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家长采取的态度和具体教育方法。
(二)小学生品德形成的特点及家庭教育的作用
1.小学生品德形成的特点
小学时期是培养一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时期,基础打得不牢,直接影响着人的一生,人的品德结构一般是由四部分组成,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根据我国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小学生品德心理发展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在道德认识上,小学生表现为从具体形象向逻辑抽象性发展的趋势。
第二,在道德情感上,小学生的道德情感特点表现于:(1)每个年级都有道德情感的五级水平。(2)小学三年级是道德情感发展的转折期。
第三,在道德意志行为上小学生在外部力量的作用下,道德意志控制力和自觉性会明显地表现出来。
2.家庭教育在小学生品德形成中的作用
人的道德品质是在长期的教育性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形成的。首先教育者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以教育影响,然后受教育者通过心理内部的矛盾运动,将外界教育影响转化为内部动力,并选择一定的行为方式,通过活动形成心理特征。总之,家庭教育在培养小学生道德行为上有德天独厚的条件,只要重视,会对培养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行为习惯起到重要的作用,塑造出良好品德的雏形。
3.家庭教育方式对小学生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
习惯是一种行为的动力定型,是经过反复练习而长期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是条件反射的长期积累,是反复强化的结果。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是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则会造成孩子心理上对教育力量的一种抵抗。
总之,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品德行为习惯的影响是巨大的,不能忽视。教育方式不同,效果就会截然不同。
二.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品德行为习惯的影响的调查及分析
(一)调查说明及设计
1.说明
该调查以小学生为对象,考察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小学生品德行为习惯的影响后果。
2.样本
选取哈尔滨市一所小学。
3.设计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设计问卷调查表。
(二)调查情况的统计及分析
发出的调查问卷200份,收回200份,有效问卷180份。在小学生的家庭教育中家庭教育方式的状况:
1.有接近一半的家长能采取基本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即民主型的家庭教育。2.采取放任自流型的家庭教育方式相对较少。
3.以粗暴型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家庭较多,不容忽视。
通过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家庭教育方式对小学生品德行为习惯的影响是存在的,它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小学生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有不同的影响。第二,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助于小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第三,在溺爱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教育下的小学生,品德行为中容易出现太看重
各人的利益。
第四,粗暴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教育下的小学生,容易出现说谎和随便拿别人东西,容易发火和不能很好控制自己情绪的不良品德行为习惯。
第五,在放任自流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教育下的学生,品德行为习惯中的不足方面表现于容易说谎和不自觉爱护公共卫生的习惯。
总之,如果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的话,会在自觉爱护公共卫生,学会控制自己情绪,自觉遵守纪律,勤做家务等方面更多地帮助小学生养成好的习惯。
三. 用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培养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建议
通过本文第二部分对家庭教育方式影响小学生品德行为调查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1)家庭教育方式是家庭教育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在对小学生进行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中,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可以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促成小学生品德行为习惯向好的方向发展;而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其教育作用就会大大削弱,甚至助长小学生形成一些不良品德行为习惯。
(2)家庭教育方式对小学生品德行为习惯的养生影响力十分巨大,家庭教育在这方面的作用应该大力加强。
因此,在大力提倡加强家庭教育的今天,家长们应注重以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教育孩子,特别要主动承担其培养小学生的道德行为的习惯的重任,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道德教育效果。为此,结合调查情况的分析,对家庭教育中要加强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怎样才能实施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提出以下建议。
(一)要在家庭中加强对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小学生已经逐步接触了社会,特别到了中,高年级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看法,这是将一些规范要求内化为自觉的行为的最好时期,也就是养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最好时期。
养成良好的骗你的行为习惯会使孩子受益终身,而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却会贻害无穷。有了好的品德行为,就会在别人心目中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教养,有风度的人,塑造出自己的人格个性。家庭应该成为小学生规范自己的品德行为,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的重要场所,父母应该担当起这个责任,这样才做到了对社会负责。
(二)家长要对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有科学的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能采用基本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即民主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小学生实施品德行为教育的家长占调查总数的不到一半,说明我们家长的急需要对小学生品德行为教育中采取的态度和具体教育方法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它会有助于小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就小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而言,无论什么样的教育方法,都应该包含以下具体的内容: 1.家长言行一致,给予孩子榜样示范
家长的言行会成为子女效法的榜样,模范行动会成为教育的表率。正如马卡连柯之处的:父母“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在你们(指父母)生活的每一书剑,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教育者儿童。”“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对自己一举一动的检点:这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教育方法。”①严氏家训中也认为:“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弟不恭。”②家长要做好榜样示范,特别是在家长言行有误时,千万不要回避,要承认错误,立即纠正,这样就给孩子树立了勇于承认失误和改正错误的榜样。
2.严格要求孩子,及时批评孩子的错误
正确的教育方式决不是要排斥在教育中队孩子的严要求和必要的批评,相反,这是正确的教育方法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今天的家庭教育中,为了培养出能适应新世纪激烈竞争社会的下一代,要学会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同时还要让孩子在受挫折(或失败)中经历磨练和锻炼,让孩子在严格的教育中成长为有品德良好,意志坚强的人。
3.要善于鼓励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
家庭教育的方法一定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使之易于为孩子接受。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家长要善于创设家庭教育的环境,在游戏中,在读书,讲故事中让孩子接受教育。哪怕对待孩子的严重错误,也不能完全的说教和严厉的惩罚来完成教学任务,要让孩子在家长的爱心中,在自己最能接受的方法中,心悦诚服地认识到错误,这样实施的改正效果才能最好,也达到了教育的最终目的。
(三)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对孩子教育的重要因素,也有利于家长采用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环境是指家庭生活的氛围,包括家庭的精神生活环境。家庭生活环境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由家庭气氛和家庭生活方式对子女进行熏陶感染,产生极为深刻的教育作用,即所谓“无意识”教育。正如古代教育家所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③所以要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的和睦,特别是父母的和睦是首要的。
①② 《马卡连柯全集》 第四卷,[B],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400页 《 严氏家训》,转自韦茂荣编著《颜氏家训与现代家庭教育》,[D],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6年5月版,第59页。③ 《墨子》,转自李承武主编《现代教育学》,[B],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版,第160页。综上所述,通过调查研究可见: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教育方式的选择,对小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小学时期是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父母应该站在只是经济时代的高度,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承担起家庭教育的重任,为造就品德高尚,博学多才,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的一代新人而尽职尽责。
本文提出了家庭教育对小学生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的看法,如果能对家长在教育方式的选择上助一臂之力,就能达到笔者的初衷。无论在调查中还是在思考中,都还存在一些不足,有些观点还有进一步探讨和深入,恳请各位专家指正,以期获得进一步完善。
第五篇: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论文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论文(精选3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论文1【摘要】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德育影响是非常大的,家庭作为最小的教育单位对于学生的德育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重视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思想道德的建设都有很大的帮助,本文我们主要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这两个方向出发,对家庭教育进行一系列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家庭教育 中学生德育 影响
家庭教育是学生接受一切教育的基础,对学生的启蒙思想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社会充斥着不良的因素,学生通过家庭教育获得良好的思想道德的建设对于学生未来的道德发展非常重要,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一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的和谐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学生在校的精神面貌和学习质量,处在中学阶段的学生采取合理正确的家庭教育对其行为进行相关的引导和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家庭教育环境和观念分别对学生德育产生的重要影响。
1.家庭教育环境对学生德育的影响。
首先从家庭教育环境来看,家庭教育环境又分为两种大方向,一种是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一种是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对于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可以很好的培养中学生的健康思想和美好到的品德,家庭教育环境反映着现实的社会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变社会的风貌,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尤其是对中学生未发展完善的心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中,家长能够清晰的认识到孩子在学习和道德上的缺失,对学生采取正确合理的引导方式帮助孩子走出困境,对于孩子道德的培养具有很大的帮助,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他们的德育素质,在这种良好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孩子能够感受到家庭成员对其的爱,在学校中,学生能够以一个更好的精神面貌和态度来面对学习面对未知的困难。但是在不良的家庭环境的影响下,对于学生道德素养和健康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阻碍作用,尤其是中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学生很容易因此培养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跟不良社会青年结交,最终走上不可逆转的道路,他们对于父母的爱是未知的,因为从小他们就远离父母,根本体会不到父母的爱,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怎么会培养出一个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怎么能教导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去关爱别人帮助别人,最终的结果只会导致学生道德素养的低下,身心上的不健康。
2.家庭教育观念对学生德育的影响。
合理的家庭教育观念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下,家长往往只是单纯的认为中学生只需要学习成绩好就行了,不需要关注其他方面的提升,甚至孩子在学校中的其他不正确的行为也不管不问,甚至有的家长告诉孩子只要在中学的课程中学习成绩好就可以,诸如孩子早恋等行为也不进行监督,这样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孩子走上错误的道路,对于中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产生了阻碍的效果。虽然这样的教育观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孩子有一个好的成绩,但是孩子在心理上和德育上存在的问题是无法察觉到的,导致目前出现的一系列宿舍残害事件的发生大多都是这种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所培养出来的孩子,在这个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中学阶段,一定要采取合理的家庭教育环境来培养学生。
二、如何采取正确的家庭教育提升中学生德育素质
上面我们已经对目前家庭教育环境和观念下对学生德育素质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可以看出对于中学生而言,正确合理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环境对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主要来看一下如何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来提升中学生的德育素质。
1.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中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下,正确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学生德育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应当树立正确有效的家庭教育观念,家长应当尽可能营造一个和谐、欢快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家庭环境下能有一个快乐安逸的成长环境,家长适当的通过孩子的寒暑假可以与孩子多进行学业、生活上的沟通,及时发现孩子目前所存在的一些困惑或生活中的一些难题,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为孩子提供一些帮助,帮助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其次还可以适当的带着孩子多参加一些关于德育教育的讲座等,帮助孩子理解德育素质的重要性,使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引导孩子德育素质的提升。
2.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已经不能满足于目前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对于只看成绩的传统家庭教育观念,家长应当首先做出转变,在关注学生考试成绩的同时,多关注学生在校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中学阶段,孩子已经能够对一些事情做出自己的判断,家长若与孩子产生不同的见解不能下意识的否定孩子的思考方法,应当首先尊重孩子的想法,其次帮助孩子思考他们的想法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以正确的观念引导孩子选择合理有效的想法。最后,家长的教学观念不能存在传统的棍棒教育,随着目前社会的发展,棍棒教育已经不适合当前教育体制,家长应当适时的与孩子进行合理的沟通,通过正确有效的沟通来确保孩子走正确方向和道路。
三、总结
综合上文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合理有效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环境对中学生德育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家长应当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孩子在中学阶段的德育素质提升上能跟上社会的步伐,从而保证孩子在中学阶段能从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全慧.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德育的影响研究[J].速读(中旬),2015,(11):233.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论文2【摘要】
中学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的个体身心发展和个性特征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是在这个阶段,学生的个体心理也容易出现问题。家庭因素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影响重大,作为父母,应当准确的了解子女在中学阶段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这就需要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对中学生进行民主科学的家庭教育,提升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预防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健康 家庭因素 对策
一、引言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中学生在生理上逐渐的成熟,中学生的心理状态也相应的发生变化,表现出成人感与幼稚感并存、闭锁性与开放性并存的发展特点。中学生在这一特殊时期,面对高强度的学习压力,还存在人际交往与青春期等心理问题的矛盾,在家庭中,父母作为子女的第一监护人,也与子女生活在一起,对子女的影响也最大。
二、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分析
1.家庭关系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首先,夫妻关系,父母与学生长时间居住在一起,对中学生的影响也最大,夫妻关系在整个家庭环境中对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十分重要的影响。家长之间产生冲突,很容易导致子女的心理机能产生变化。学生在这个成长的关键时期,心理十分的细腻,容易造成创伤。尤其是家庭离异的子女,子女容易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容易给子女造成潜在的精神压力,不利于中学生成长。其次,亲子关系,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内心矛盾多,对父母较为敏感,但是内心深处仍然十分依赖父母,学生内心深处存在的矛盾都需要父母的配合才能很好的解决。在这个阶段,双方在这个时期需要进行良好的沟通,否则就会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父母在这个关键时期,需要站在子女的角度思考问题,多多给予子女关爱,促进子女健康成长。
2.家长期望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首先,教育期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是家庭教育功能的主要核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在家长的期望中,孩子的成绩好坏意味着将来要进入名牌大学,就是优秀的孩子。但是由于家长的期望,很少有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追寻梦想,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脱离了孩子的实际情况,容易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其次,人际关系期望,在中学阶段,同学之间的关系在人际关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家长对子女的朋友干涉较高,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破坏了子女的人际关系。在中学阶段,学生往往会对异性产生好奇心,这个时候父母担心子女的早恋问题影响成绩。家长不能过于干涉子女的交往,需要通过正确的引导子女建立合理的人际关系,培养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
3.教育内容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长往往看重子女的知识学习能力,忽视子女的心理健康。缺乏对子女心理素质的培养,这样会严重影响子女健全人格的完善和心理素质水平的提高。处于青春期的阶段的中学生的心理最容易出现问题。但是家长最注重的就是关注子女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情况,缺乏对子女的青春期教育,忽视对子女独立能力的培养,使得中学生缺少独立性。
三、提升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家庭策略研究
1.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优化家庭氛围。
根据研究显示,中学生的家庭关系比较亲密的,测试的心理健康状况都比较高。而那些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中学生,往往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是十分的亲密。因此,在每一个家庭中,家庭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家长之间要彼此和睦爱护,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父母与子女之间要营造美好健康的成长氛围。另外,家长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的好坏也影响着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需要建立和谐稳定的亲子关系,需要不断的沟通,父母要主动和子女进行沟通,尊重子女的想法,站在子女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帮助子女提升他们自身的认知能力,要引起孩子的共鸣,家长和子女之间要保持良好的沟通能力,优化家庭氛围。
2.提高家长自行素质,转变教育观念。
家长自身的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随着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一些社区活动,提升家长的对学生的教育能力,需要家长掌握子女的心理,需要广泛的'阅读关于教育的书籍,对不同时期的心理发展特征和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中学生是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需要家长定期的开导,不要给子女施加压力,关注子女的心理特征。
3.加强子女青春期教育与生命教育。
中学时期学生的心理最重要,因此,在这个时期需要和学生有血缘关系和高度信任关系的父母是是最佳教师。家长在这个时期需要有意识的和子女谈论一些生理方面的常识,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指导。教育子女进行正常的交往,顺其自然的解开对异性的好奇心理。在这个时期,学生往往对学习和人际交往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这样产生的压力无法排解容易使得学生产生挫败感,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需要加强强调生命的重要性,通过沟通排解子女的压力,让子女学会尊重和热爱生命。综上所述,父母应当重视家庭的各种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及时的了解中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对子女进行健康科学的家庭教育,预防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国芳,李丽芳.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研究综述[J].枣庄学院学报.2009(01).[2]吴惠娟,沈鉴清,骆宏.家庭环境对初高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差异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5(08).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论文3摘要: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属于心理逐渐发育成熟的特殊时期。这阶段的孩子家庭教育会对其今后的发展乃至一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然而在我国当今的教育大环境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父母及老师都将焦点放在放在了孩子的成绩及升学率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被巨大的学业压力所覆盖,绝大多数的老师及家长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中学教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问题
中学时期是孩子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心理变化错综复杂,趋近于成熟,但仍缺少经验,青春期的一些表现随之而来,因此这阶段的孩子极其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或埋下心理疾病的隐患。随着大学生自杀以及青少年犯罪率的逐年升高,青少年心理问题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学生心里问题的存在以及他们心理发展情况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家庭是孩子来都世界所接触的最为基础的教育环境,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家庭的教育以及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亲密度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起着极大的作用。
1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1.1父母强烈期盼影响学生的心里健康:父母过分的重视孩子的学习,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心理焦虑、情绪不稳定心里不平衡、对他人表现出敌对情绪、抑郁、学习压力大、适应不良。由于父母过分的对学生学习状况以及成绩的重视,一旦孩子没有达到预期的标准轻则进行说教。重则打骂,从而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极其容易导致孩子出现焦虑厌学的情况。由于对孩子的学习过分的关注,因此大部分的父母都会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优秀的孩子进行对比,并在孩子面前对那些成绩好相对优秀的孩子大加赞扬,这回对孩子造成极大的挫败感,很有可能因为这样的情形导致学生自暴自弃。
1.2父母过度的惩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研究表明父母过分的严厉、惩罚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极其不良的影响。主要由于父亲惩罚孩子的过程中不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在接受惩罚之后迫于父亲的威严,不敢将自己的愤怒及不满表达出来,将这种怨怼情绪压抑在内心深处,这样负面的情绪长时间积累得不到宣泄久而久之便会产生心理问题。而母亲的惩罚往往会伴有言语上的说教,孩子同样不敢宣泄不满及愤怒因此同样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据统计大部分经常被父母惩罚的孩子成绩都不理想,有的甚至厌学、抗拒考试;还有一些孩子易怒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常与人发生争吵、缺乏自信、更有甚者会对生活以及未来失去希望等一些抑郁症的表现。
1.3父母过度的干涉保护孩子影响心理健康发展:由于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因此在家里都被是若珍宝。父母以及家庭中其他长辈出于疼爱的心理过分的对孩子进行保护及干涉,以至于限制了孩子独立、自主、勇敢精神的发展。一部分孩子出现懦弱、焦虑、面对失败与挫折毫无承受能力。家长的过分干涉保护有时也会给孩子带来不良的体验,他会认为父母这样的行为是在故意与自己作对,并且将他人的好意也视为敌意。于是会产生逆反心理常常做出违背父母意愿的事情,表现以及思想偏执,人际关系紧张等等不良后果。
2家庭教育正确的做法
2.1父母加强自身素养提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都将影响到孩子。要想教育出优秀的孩子,首先要让自己变得优秀。心胸狭隘的父母,很难教育处胸怀宽广的孩子。如果父母的心胸狭隘,没有容人之量,对孩子也是指指点点吹毛求疵,久而久之在长期的责备声中孩子就会产生强烈自我怀疑。有些父母常常抱怨孩子散漫、不喜欢读书等等。其实父母在抱怨孩子之前首先应想下自己,是否这些毛病都源于自身!因此父母的文化素养是对孩子社会化影响最为重要的因素,父母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理想、情操、道德水准、家庭关系、生活方式等等都取决于父母文化素养。因此家长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与人为善、诚实守信、建立高度的责任心、对工作对他人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从而在生活中感染孩子,更好的实行家庭教育,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2.2创设和谐氛围建立良好沟通的亲子关系:家庭中良好亲自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有利于父母将他们的健康理念、社会目标传达给孩子,有助于中学会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使其树立良好的公德心及正确的价值走向,促进其良好习惯的培养。人的一生会面对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亲子关系是人生社会关系的起点,中学生在与父母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获得成功愉悦的体验,将会对其面对其他社会关系建立信心以及积极的影响。良好亲子关系建立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正确对待工作生活带来的压力,给孩子展现出积极乐观、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从而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也是良好亲自关系建立的重要保障。作为家长应该尽量抽出时间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充分了解孩子的性格、思想动态、以及看问题的态度、观点,真正的走进其内心世界了解孩子,有针对性的对孩子进行引导。是孩子真正的感受父母的关心、包容、理解、信任、体会家庭的温暖,把父母当作朋友。这样自然会喜欢与父母分享心事,父母给予的建议才会很容易的接纳。
2.3合理要求适当管理:热爱尊重孩子但不代表放纵,对于初中阶段的孩子来讲不过分干预约束,但也要适当的要求。由于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因此父母的爱及呵护很容易过度。多数的父母都想尽最大努力为孩子铺平道路,生怕孩子吃一点点苦。但他们忘了在成长的道路上谁打磨练、痛苦荆棘是他们必须要经历及承受的。在这样的思想作用下父母对孩子的生活起居衣食住行无不亲力亲为,这样过多的干涉影响了孩子独立生活及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父母应多给孩子一些空间,还给他们自由的权利。圈养在笼子里的鸟儿永远学不会飞翔,长在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要想培养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首先将他置于社会大环境中去接受磨练,培养其面对困难,应对问题的能力,再一次次的挫折与失败中成长培养起坚强的意志力及耐力,从而为未来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3结语
要想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孩子,只依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家庭教育也极其关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接触社会认识社会的起点。因此在中学时期孩子身心成长的这一特殊时期家长正重视家庭教育,及时了解子女的心理发展特点,对孩子进行科学的引导,提升自身素质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探知子女的真正需求,建立平等的亲子关系从而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雪梅.初中生心理问题与家庭环境因素影响的研究[J].教育技术报,2012.
[2].初中生亲子关系性格特征及相关的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