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的提案(共5则)

时间:2019-05-14 00:33: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的提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的提案》。

第一篇: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的提案

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提案第0654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 由: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农业部会同商务部,财政部办理 提 案 人:民建中央 主 题 词:农业,产业政策 提案形式:党派提案 内 容: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是提高农业竞争力,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一、农业龙头企业的整体实力偏低,产业集群覆盖面较窄,集聚能力不强。我国的农业产业化起步较晚,发展过程较短,尚未形成数量众多、实力雄厚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农业产业化的覆盖面只有50%左右,而发达国家中的美国、日本、荷兰等国则早已超过80%。虽然已出现一些龙头企业,并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品牌产品比重不高,缺乏竞争能力,因而带动辐射力有限,加之企业往往各自为战,没有形成有效的合作体系,难以真正形成集群发展的市场格局。

二、产业链不完整,集群产业系统化和特色化不足。产业化集群在纵向形成产加销产业链条的同时,相关产业配套服务的系统化、促进同类加工企业的集聚和农业生产基地式布局发展能力不足。从我国中部某农业大省现状来看,农产品的就地加工、农工商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链还没有完全建立。因为农业产业链较短,初步形成的农业产业化集群集而不群,更多的只是同类之间的简单扎堆,彼此之间并没有明显的专业化分工,集群内各个企业之间同构现象严重,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及经营体系并没有真正建立,没有明显的特色竞争优势。

三、农业技术创新能力不高,发展政策缺乏适用性、针对性,资金瓶颈制约突出,影响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一是存在着农业技术水平低,创新研发能力弱,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以及农业技术和知识传播慢等问题。据测算,价值1元的初级农产品,经加工处理后,在美国可增值3.7元,日本为2.2元,而我国只有0.3元;二是财政扶持资金有限,难以发挥引导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作用;三是农村基层金融供给以短期或流动性资金贷款为主,无法满足中长期投资贷款的需要,制约农业产业集群发展。

为促进我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建议如下:

一、创新体制机制,为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各级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协调处理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并成立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参考;二是探索完善产业化集群内龙头企业、相关产品生产者和物流企业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及上下游产业链的运作机制,着力打造纵向和横向的产业联盟,推进产业化集群高效融合发展;三是按照“政府扶持、公司承办、风险互助、市场运作”的原则,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农业保险制度的方法和途径,在农业集群区域进行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试点,并引导农业集群上下游产品生产者建立互保制度,逐步形成以保险公司、担保公司为主体,产品生产者互保为补充的农业保险和融资机制。

二、加大资金、政策投入,加快农业产业集群的公共服务平台、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对符合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在备案、核准、审批等方面优先办理有关手续,优先申请国家专项资金支持;二是支持产业化集群建立科技研发平台,充分发挥集群内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支持龙头企业联合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进行广泛的产学研合作,着力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在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研究上取得新突破,强化科技对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支撑作用;三是支持产业化集群加快“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循环经济圈建设,发展与集群建设相配套的畜禽粪污消纳、种植食用菌、饲养蚯蚓、生产有机肥、沼气发电等产业,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促进农牧有机结合、良性互动发展。

三、建立和制定农产品质量标准化生产经营控制体系,推行按标生产。农产品质量是影响其竞争力的关键,也是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要建立和制定具有整体性、系统性、标准性的生产质量管理控制体系,形成包括生产、加工、包装、储运和检测检疫等环节在内的质量标准制度,全面推行生产档案、产地编码等质量追溯制度,在集群发展的每个环节推行农产品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确保农产品质量和卫生安全。要在加强质量管控的同时,大力做好各项生产质量标准的宣传贯彻工作,做到人人懂标准,事事按标准,真正实现农产品的无害化生产。

四、大力培育新型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实施名牌战略。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是推动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骨干力量。一是要积极支持承包土地向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二是要综合运用政策资源,引导同一产业、从事同一类生产内容的农业龙头企业进行横向合作,通过兼并重组、市场竞争和资产扩张,形成集团型龙头企业;三是要鼓励指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品牌战略,将品牌发展成为名牌,充分发挥名牌农产品的联动效应,推动农业产业集群发展。

五、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提升农业产业集群效率。一是要加强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通过专业市场把更多的农产品生产者、经济组织、机构等相关的产业链紧密联结起来;二是要培育农产品市场营销主体,形成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经纪人等农产品营销主体之间既相互协作,又相互竞争的经营氛围;三是大力建设农产品物流体系,构建集中统一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平台,对农产品流通信息进行全面、及时、科学的收集、加工、分析、整理和发布;四是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创新农产品物流平台,以高效运作的农产品市场带动农业产业集群快速发展。

来源:中国政协网

第二篇: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

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根本是要把农民与市场连接起来,使丰富的农业资源通过加工、流通、增值,从而解决农产品加工转化和产品销路的问题,实现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分的大市场的有机对接,增强农业经济的生命力,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推进农业的两个根本性转变,稳定发展农业的一项长期的战略措施,是当前农村经济新的增长重点。

一、当前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由于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农产品全面短缺的局面已得到很大改变,但农产品结构性矛盾逐步显露出来,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突出矛盾。目前部分农产品供大于求,低水平结构过剩,这是产量增加、消费制约、国际市场冲击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在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出现上述问题也有着许多客观和主观的原因。

(一)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制约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关键因素。几十年来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农业经营模式束缚了广大农民的手脚,在“十年浩劫”期间甚至把多种经营作为“资本主义尾巴”割掉。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农民的思想观念有些改变,但还没有从根本上实现从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的转变。农民种什么只能按照政府的安排去落实,而且也只负责农产品生产,而后面的加工与销售则是二三产业的范畴,部分农产品的收购加工由政府统一组织,造成农民与市场的严重脱凶。这

种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经营模式客观上助长了农民的依赖性,削弱了广大农民的市场意识、风险意识。多年来各级政府对农业生产的领导也只停留在催收、催种和催管上,工作的重心是提高产量,保障供给,缺乏对市场信息的研究和引导,也没有在品质改进、深度加工和市场营销上做好文章。与此同时,我们农村基层干部的市场意识和风险意识也相当淡薄。

(二)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分散使农产品形不成区域特色和区域优势。自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确实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提高,农村劳动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放,但客观上也造成了土地承包权的分散状态。农户承包的土地需要分成好几块,各家各户的种植品种、方式各不相同,给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现代化作业带来很大难度。农民对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的认识有很大差异,难于形成合力进行农业设施建设。乡镇企业虽然为部分劳动力提供了生产服务场所,但没有从分配上分离出去,因而乡镇企业的职工是亦工亦农,人均承包土地一直停留在1亩左右,土地经营分散状况尤为突出。

(三)农民科技素质较低,使农产品生产局限于低水平、小规模。从近几年农业产业化的实践看,决定产业化进程快慢的,往往并不是自然资源和资本投入,而是劳动者即人的素质。就目前的农村劳动力状况来说,文化知识水平相对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把发家致富的门路大多寄托在二三产业上,而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中老年劳动力,他们文化水平低,科技素质更差,只能满足于低水平小规模的小农经济,对大规模的农业土地经营和农产品加工销售既缺知识又缺资金,导致了目前

农副产品生产处于低水平饱和状态,难于形成各有特色的可以占领市场的优质品牌,造成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普遍较差。

(四)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与农民经纪人的组织发展缓慢,使农民与市场严重脱节。由于目前农产品市场处于相对低水平饱和状态,广大农民消费水平的制约,农立品的生产、加工与销售可获得的经济效益相对较低但风险较大,造成从事农产品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发展比较困难,农民与市场缺乏桥梁与纽带,更难于形成多环节的利益共同体。即使有一部分龙头企业与中介组织同农民存在一定联系,但也只是简单的买断关系,进一步发展的生命力比较脆弱。许多农民把农产品的加工与销售寄托在政府部门的包揽上,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的发展突飞猛进,但大多数乡镇企业没有能面向农村和农民,没有把大量农产品的开发、加工及推向国内外市场作为企业发展的重点,违背了乡镇企业发展的初衷。

(五)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滞后跟不上产业化农业发展的步伐。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对许多农业服务部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许多涉农部门难于适应,传统意义上的服务内容跟不上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对市场信息的调研、对科技含量较高的特种种养业技术辅导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需要,农技、农资、供销、农机及农经等乡镇为农服务部门还停留在农业生产的产中服务上,而对产前市场信息引导和产后加工销售的服务几乎是一片空白。所以农业经济服务体系建设的滞后也是发展现代产业化农业的一大障碍。

二、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对策

通过上述问题的提出和对其产生原因的分析,我们

不难看出,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沿有一定的难度,也可能会遇到许多挫折。从农村当前生产力的实际水平看,农业产业化将在今后很长的时期内,成为拉动农村经济增长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产业。所以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步伐,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农民的收入是我们应该做好而且必须做好的首要工作。针对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遇到的许多问题,结合我们启东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一些对策。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全面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首先转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在思维方法和工作思路上突破束缚,正确定位。具体来说,要做到“三个解放、四个转变,五个提高”,即:解放思想要从过去传统的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从过去的成功经验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小农经济,小生产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调整工作思路要从行政推动向行政引导,农民参与转变,从单纯注重产量向主要注重质量转变,从注重完成计划任务向注重适应市场需求转变;从注重研究生产向注重研究效益转变,农业发展的方向真正转到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和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水平,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农业产业率,商品率和资源利用率水平上来。

(二)加强对市场信息的研究,寻求科技上的“靠山”。没有现代农业科技作指导,农业产业化经营只能是低水平的传统意义上的副业生产而已。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是品种、质量,价格以及季节差的竞争,而支撑这种竞争的是科技。因此,在抓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

程中应十分重视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一是加强与科研单位协作。与各级农科教部门经常接触,共同探讨,将当地的产业资源优势与技术优势很好地结合起来。二是积极引进科技人才,不断提高农民特别是经营管理者的素质。经常邀请一些高科技人才实地进行指导,同时也应注重吸收一定数量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队伍中来。三是积极组建专业生产技术协作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涉及贸工农、产加销各个环节,加强专业技术协作是加快发展,优化组织,提高水平的有效途径。建立各种专业化、专业协会,让农民组织起来进入流通领域,分享流通环节的利润,农民合作流通组织使农业产业化经营能真正在市场经济和在环境下运转起来。

(三)大力培育和扶持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的龙头企业,培育农民经纪人组织。龙头企业与农民经纪人是农民与市场的桥梁纽带,是能否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今后农业工作的重点。通过扶持和引导,进一步提高他们驾驭大市场的能力,通过他们逐步把农副产品和广大农民的经营意识全面引向市场,大力扶持他们兴办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实现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形成利益上的共同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经营,增强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的抗风浪能力。特别是对一些原有初级生产规模较大,但在后道加工和经营上存在某些缺陷的农副业项目,要进一步动脑筋、跑市场,寻找出路,扩大规模,实现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现代化管理的一条龙。当然我们也要进一步寻找新产品、新项目,培育农业生产新的增长点,增强农业经济的生命力,使我们的农业经济能持续稳步健康地发展下去,全面实现农村和农业的现代化。

(四)加强农民素质教育。注重实用技术培训,增强科技兴农意识。要把加强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种养户代表的实用技术培训,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着子来抓,充分发挥起他们在产业化经营中的先导作用,同时在实用技术培训中,把狠抓科技教育,发展科技兴农提高科技种养水平,作为优化结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措施来抓。首先利用农民学校等教育阵地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其次依托农业科研院校,加强科技教育。聘请农业专家教授现场指导、田头会诊,联系实际开展适用性强的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工厂化优质育苗等技术讲座。

(五)进一步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各涉农部门要迅速转变职能,主动面向市场为农民提供包括科学和市场信息在内的全方位服务,特别是原来传统农业上农民无需要面对的市场信息和法律保障等内容。改变过去“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要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原来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水平已不适应产业化农业的需要,我们的各级涉农部门必须面对挑战,自我加压,加强学习,提高素质,适应新一轮农业产业革命挑战的需要,为全面实现农业产业化提供坚强的后盾。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道路、电力、环境建设关系到农业投资环境的好坏,是农业的基础性工程。由于几十年来传统农业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广大农民对改善农业投资环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还相当欠缺,所以我们必须尽快着手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要加强宣传和引导,向广大农民讲清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

经济发展的关系,引导农民自觉地投入农业基础建设的行列,形成一种强烈的氛围。要加强各级政府对农业基础建设的投资,引导和鼓励广大农民对农业基础建设的投资,同时要加强招商引资的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千方百计必变原来那种落后的农业基础现状,为现在和将业农业经济的大跨度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调优农业现有结构,发展市场农业,才能从根上改变农业增产不增收的状况。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品质,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关键要依靠科技。从本地的实际出发,立足产品的升级换代,大力引进优良品种,尤其要加大蔬菜、畜禽、水产、花卉品种的引进力度。要围绕品种更新要求,普及省工、节本、高效的栽培技术,农副产品保鲜技术等。启东市地处长江入海口,与上海仅一江之隔,光热资源十分丰富,土壤肥沃,广大农民素有精耕细作习惯,要充分发挥资源、区域、传统优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利用地理优势,依托大上海,开发大市场;利用沿海滩涂养殖优势,建设开发“海上启东”;利用现有的农民经纪人队伍,不断拓展市场;利用本地区土壤肥沃、精耕细作优势,不断开发种养业品种。另外,搞农业结构调整,抓市场经济,更需要各级领导优化服务。在市场农业新形势下,迫切需要培训一大批立志献身农业、刻苦钻研、勤奋工作、服务于市场农业的技术骨干,营造一个想市场农业所想,急市场农业所急,奋勇争先的氛围,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当然,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过程,还会不断遇到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有我们在工作中逐步分析和解

决。只要我们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踏实工作,我们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启农网)

第三篇: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摘要:通过分析农业产业化及县域经济内涵,明确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现实作用,进一步认识推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借鉴曲周县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成功范例,解析国家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政策机遇,并针对国内企业发展现状,有针对性的提出农产品输出大县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对策措施,为农产品输出大县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县域经济

在农产品输出大县,特别是无矿产资源的县,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推动工业立县、工业强县进程的极其重要的途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强弱直接体现着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农业产业化是农产品输出大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显得尤其重要,抓住了龙头,就抓住了重点,抓对了方向,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会对县域经济发展起到连锁反应。在此对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助推县域经济发展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发展县域经济中的作用

(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县域经济内涵分析

1、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化是指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资源开发为基础,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主导产品,按照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教、科、研一体化经营的原则,把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各个环节结成统一的利益共同体。它是我国实现农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商品化、市场化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它对于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村形势有着特殊的作用。

龙头企业涵盖三个产业,可以是生产加工企业、中介组织和专业批发市场等流通企业。它不同于一般的工商企业,肩负有开拓市场、创新科技、带动农户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只要具有市场开拓能力,进行农产品深精加工,为农民提供系列化服务,带动千家万户发展商品生产闯市场的,都可以当龙头。根据国家有关部委联合发的文件规定,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级的标准:一是我国东部地区的企业固定资产达5000万元以上;近3年销售额在2亿元以上;产地批发市场年交易额在5亿元以上。二是经济效益好,企业资产负债率小于60%;产品转化增值能力强,银行信用等级在A级以上(含A级),有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带动能力强,产加销各环节利益联结机制健全,能带动较多农户;有稳定的较大规模的原料生产基地。四是产品具有市场竞争优势。重点龙头企业应建成管理科学、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现代企业,成为加工的龙头、市场的中介、服务的中心。能够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带动商品生产发展,推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2、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地域依托,县域经济是实证性非常强的经济。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具有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县域经济不是封闭的“诸侯经济”,具有开放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县域经济已经突破了县级行政区划的约束,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不同于国民经济,县域经济不能“小而全”,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游”,注重发

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产业。县域经济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是县域经的发展主题和方向,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切入点。

(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发展县域经济中的作用

1、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促进县域经济繁荣的重要抓手。农业及农村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充分发挥县域传统农业优势,促进农产品加工升级和附加值转化的便捷道路,农业的产业化发展,特别是龙头企业的发展,农业的基础地位才更加巩固,城乡经济才能更加活跃,从而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同时,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也是农产品输出大县发展工业、繁荣工业,走向工业立县、工业强县的重要抓手和观念选择。

2、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载体。我国80%的人口在农村,如何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是必须长时间内要面对的突出问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将能够在这方面发挥作用。县城和小城镇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目的地。县城和小城镇又是农业产业化企业的集散地,让城镇成为务工经商的农民新的就业平台和稳定的收入来源。加快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可以避免农村人口过度集中到大中城市,可以再一定程度上缓解大中城市的就业压力和社会管理的压力,还可以降低社会发展成本。

3、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农业产业化是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民。在当前,农产品普遍存在加工深度不够,加工转变不够,加工难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严重阻止了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发展带动性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农产品输出大县来说,可以拉长产业链条,促进结构调整,拉动农业农资市场繁荣,使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增强,农民收入实现稳步提高。在当前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下,农业产业化由于有稳定的原料来源,农业产业化及其龙头企业的发展将有效推动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为农村提供更多的就业门路和就业机会,将成为农村增收的重要途径。

4、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县级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撑。农产品深加工使农产品大幅度增值,农产品加工企业大都具有效益好、发展快、带动力强的特点,是县级财政增收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农产品输出大县,支撑县财政作用显得尤为明显。

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曲周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成功范例

(一)、当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中存在的问题

1、规模较小,实力弱,缺乏较强的带动能力和辐射作用。在全国4.2万个龙头企业中,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仅占4.7%,销售收入百亿元以上更屈指可数。

2、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覆盖面才720多万户,不到全国总户数的百分之一。农产品加工产值在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还很低。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了90%左右,而我们国家仅仅在40%到50%左右。每价格一元的初级农产品加工值美国是3.72元,日本是2.25元,我国是0.38元。

3、科技含量低,农副产品在市场竞争力不强,市场占有份额小。农业装备水平有80%是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平均水平,15%达到90年代水平,只有5%达到了国家先进水平。

4、经营机制不健全。市场、企业、基地、农户间缺乏有机联系。利益连接机制是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机制,龙头企业和农户无法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农户作为独立的主体,但很多地方还停留在买断过程中,价格、质量等时刻影响利益连接的紧密度和双方的行为。

5、投入不足,龙头企业外向度低,这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突出问题。这些年各方面对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性逐步形成了共识,各级政府也制定了一些措施,一些地方存在着扶持政策不到位,没有给企业发展提供足够的服务。

6、农业科技人员匮乏,待遇低,留不住人才。

(二)、曲周发展的成功范例

1、推动天然色素产业集群发展。目前,曲周天然色素产量占全球25%、亚洲35%、中国50%,其中辣椒红色素产量居世界第一。被省政府命名为“河北省天然色素出口基地”。为做大做强这一产业,突出抓好打造产业龙头和培育产业集群两个方面。在打造产业龙头上,努力把晨光天然色素集团有限公司扶优扶强。晨光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中国食品添加剂行业百强企业,年产辣椒红、叶黄素等天然色素1500吨,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辣椒红色素生产企业。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3.1亿元,自营出口创汇3500余万美元。该集团正在谋划建设两个项目:一是利用晨光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建设国家级天然色素检测中心项目。二是致力开发新产品,提升竞争力,建设天然色素及天然提取物综合开发项目。在培育产业集群上,曲周县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谋划实施了总投资2亿多元的天然色素产业园项目。目前,已入区建设的项目有4个,到2010年整个产业园区建成后,全县天然色素年产量将达5000吨,年产值15亿元,利税3.9亿元,出口创汇6000万美元,可带动辣椒和菊花种植47.5万亩,农民增收2.6亿元。未来奋斗目标是打造“中国天然色素之都”,把曲周建成世界最大的天然色素生产和出口基地,形成“世界色素看中国,中国色素看曲周”的产业格局。

2、推动宇龙公司延伸产业链条。宇龙公司为曲周县一家以粮、油、食品加工为主的民营企业,注册资金7888万元,是农产品深加工行业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公司拥有食用油加工厂,年加工大豆油18万吨;小麦粉加工厂,年加工小麦21万吨,加工小麦胚芽油6400吨。公司在抓好日处理500吨大豆浸出油项目的基础上,积极谋划立县大项目。首先选上了总投资

1.3亿元的特种油脂面粉综合加工项目,建成日加工小麦600吨小麦胚芽油生产线。目前,该公司正在积极筹备总投资3.1亿元的30万吨玉米淀粉综合开发项目,主要产品是可降解塑料粒子,用于生产全降解塑料膜。公司与河南工程大学合作开发的麦麸面粉,实现全国首家小麦加工100%全利用。项目全部达产后,可有效带动曲周及周边县粮、麦种植,拉动全县GDP的快速增长。

3、推动金赛博公司产业升级。河北金赛博板业公司年产环保型中密度刨花板8万立方米,家具10万件(套),贴面板180万平方米,公司“赛博”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近年来,全县依托该公司发展订单商品林,建成商品林基地框架15万亩,年带动农民增收6300万元。围绕这一产业,谋划实施了总投资9.92亿元的林板一体化工程项目,其中包括4个子项目,是列入国家林业局六大工程的项目,也是与中国绿色长城公司的合作项目,新造速生丰产林框架4万亩。纯木浆高档铜版纸项目,年可产5万吨铜版纸,产值4亿元,利税

1.4亿元。自偶氧化清洁制浆项目,一期工程建成后,可年产漂白浆10吨,产值3.5亿元,利税8000万元。把林板一体化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实现由单一板材向林、板、纸一体化方向发展,实现产业升级。

4、推动棉纺行业做大做强。新润纺织有限公司是邯郸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总投资1.06亿元,具有6.5万锭的生产规模。目前,与广东客商合作总投资2.1亿元组建新兆源纺织有限公司,正在建设10万枚纱锭精梳生产线。项目全部建设后,可形成16万锭的生产能力。另有,华盛公司总投资5.8亿元的20万枚环锭纺、华银公司总投资7000万元的全自动气流纺等项目也正在建设之中。全县棉纺生产规模力争达到40万锭,带动优质棉种植30万亩。届时,曲周将建成冀南地区较大的棉纺织生产加工基地。

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思路对策

(一)国家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政策依据

1、财税政策。近几年来,国务院有关部门连续出台了《关于扶持农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意见》、《关于若干农业产业生产资料征免增值税政策的通知》、《关于明确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所得税征免问题的通知》、《关于提高农产品进项税抵扣率的通知》、《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等文件。这些文件中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具体财税政策

包括,财政支持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建设生产基地;暂免征收重点龙头企业初级产品加工的所得税;减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增值税负担,对部分农业生产资料免征增值税。

2、投资政策。中央出台了政策以降低龙头企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投资成本,促进投资模式多元化筹资渠道多样化,以及加大财政对企业投资的补助。这些政策包括:一是对部分进口农产品加工设备免征进口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二是鼓励多种投资模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社会资本、外资等投入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是鼓励重点龙头企业多渠道筹集资金。四是建立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投资资金。

3、金融政策。中央支持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政策主要有三个出发点,一是满足重点龙头企业的资金需求,二是降低重点龙头企业的融资成本,三是对农业产业化重点领域加大支持力度。在贯彻和落实有关中央文件精神时,相关部门制定了具体的支持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政策。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要把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在资金安排上给予倾斜。加大对农产品出口的金融支持力度。国有商业银行对农产品出口所需流动资金贷款按信贷原则优先安排,重点支持。

4、科技政策。主要有龙头企业技术开发费用在所得税前扣除的政策、购买国产设备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允许龙头企业申请使用国家有关农业科技的研发、引进和推广等资金。

5、贸易政策。政策主要有三点,一是鼓励产业化组织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竞争,提高产品竞争能力。二是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放宽审批条件,支持重点龙头企业扩大出口。三是出口退税。

以上五项大的政策措施都是针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而制定的鼓励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对企业发展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这里由于篇幅所限,这些政策可以通过许多方式获得,详细内容不再一一赘述。

(二)、发展对策、措施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业龙型经济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既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又需要有良好的环境,优质的服务,更需要依托县域传统的农业资源优势。因此,在政府宏观指导的基础上,多给政策优惠,加大资金投入,营造良好的企业成长环境,多措并举,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1、增加龙头企业数量,扩大龙头企业规模

针对县域农业资源优势,发动全民创业,优先发展农业产业化企业,尽快形成产业群体。在企业融资方面,鼓励和吸收海外资本、工商资本、民间资本进入农业产业化领域,打破地域界限、优化资源配置、相对集中发展、形成规模经济的原则,培育产业化的龙头。一要多渠道融资。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等方式,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发展成为大型农业龙头企业;鼓励打破地区、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实行强强联合,扶持龙头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二要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招商引资活动,广泛寻求合作伙伴。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项目,在坚持互利互惠的原则基础上,扩大合作领域,谋求共同发展。三要采用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多种形式发展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在所有制形式上,可多种所有制并存,也可以是单一型,在经营主体上,坚持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重点发展民营龙头企业。四要坚持外向型发展战略。龙头企业应向国际市场延伸,加快区域经济与国际市场对接的步伐,带动农民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要发展一批以出口创汇为重点,能够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龙头企业。地方一些农业产业化小型企业想要发展,实施扩张战略,参加国际竞争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

2、提高产品的质量,强化龙头企业的科技含量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农业产业化企业往往是低层次、小领域的小企业发展而来的,一般企业的产品质量较低。产品质量严重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应在现有技术水平上,努力提高龙头企业的产品质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让质量赢得市场,让质量稳固市场。因此,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必须加强质量管理,狠抓产品质量,绝不能以次充好,以劣充优,搞短期行为。

不断增强龙头企业的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农业龙头企业应加快新技术、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步伐。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在消化中改进、创新。龙头企业应努力组建自己的科研和技术开发机构,通过多种形式与农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技术推广部门等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共同开发和推广新产品、新技术。要在生产、研发,实践完善、吸收新技术,改进工艺,努力建成集农业科技生产经营于一体、资金雄厚、技术先进、营销灵活的现代农业科技企业,提高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实力。

3、引进先进经营管理理念,推动企业管理创新

深化企业创新,进一步推进龙头企业经营机制和经营方式的创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多为民营企业,企业的急剧扩张、扩大,在完善经营机制方面,要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搞活经营机制,大胆学习、采用国内外企业先进管理经验,加快建立和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要以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使企业成为机制灵活、管理科学、运转高效的合作团队。在企业内部管理上,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一整套完备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一班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欲望。同时要不断学习、借鉴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管理成果,努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培养高素质的企业家和职工队伍。全社会和龙头企业应加强对企业家的培养工作,努力创造条件,培养出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同时,企业要把培养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放在重要位置,努力提高职工整体素质。

4、把握当地资源优势,建立企业农户利益连接机制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建立和发展必须依托当地丰富的农业资源。首先,龙头企业的选择要与当地的支柱产业挂钩,要围绕发展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的支柱产业来培育龙头企业。龙头企业要突出与种植业、养殖业密切关联的深加工、精加工企业的联系,使农业产业链适度延长,获得充足的原料来源,实现快速扩张,确实惠及广大农户,提高农业的综合收益,实现农业生产和农业龙头企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龙头企业要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保证企业的原料供应。首先,要着重发挥民间力量,依托建立各种农产品流通协会,鼓励发展各产业营销公司和民间中介组织,培养农产品销售经纪人和营销大户,形成便捷高效的营销网络。其次,在营销手段和营销方式上,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形式,提高企业农产品营销的先进化程度,降低生产成本。再次,要发展“订单农业”,搞好产销衔接,保护农业的经济利益,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展“订单农业”是龙头企业掌握原料来源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搞好产销衔接的主要形式。

5、发挥品牌效应,拓展市场空间

一是宣传品牌。要通过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项目推介会和招商活动,进一步扩大品牌宣传面。对急需扩大规模,又有市场前景的产品,鼓励和扶持企业筹集资金在有影响力的重要媒体上投放宣传广告,扩大品牌知名度。二是创新品牌。大力营造争创品牌氛围,帮助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申报农产品注册商标、条形码、绿色食品标志权,不断创立新的优势品牌、省级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等,做大企业无形资产。三是培育品牌。在不断提高质量的同时,注重企业的诚信意识、信用意识,树立诚实守用、信誉良好、服务优质的企业形象。四是注重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建设,积极推行网上交易、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式营销手段,并及时准确地向企业提供市场预测、价格、销售等信息。同时,认真研究国际市场需求,帮助龙头企业申报产品自营出口权,把产品做向海外,走向全球。

6、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为企业发展做好引导服务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企业发展搞好服务。政府应在资金投入、项目审批、工商登记、产品销售、税收、土地、用电、用水、科技、人才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支持农产品基地建设,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开通“绿色通道”,降低运输成本,为龙头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的政策宏观调整,强化品牌意识,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大力推行统一标识包装,分级包装等。同时,加强对产品流通等环节的监督管理,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违法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原地产品品牌,建好产地市场。进一步完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的建设,培育年交易额在亿元以上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市场。为企业提供充足的原料来源。积极鼓励和扶持原地产产品销售行业协会等中介服务组织,扩大“农民经纪人”队伍规模,充分发挥营销中介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7、突破体制障碍,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敢于与时俱进,有敢于承担改革失败的勇气,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大胆突破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例如,大力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帮助县一级逐步走出融资困境。在融资渠道上,逐步扩大县金融机构贷款权限,简化贷款手续;积极推动金融部门对口联系县重点企业,并开展对企业授信活动;建立由省市县共同组成的财政担保基金,或省担保中心直接为县担保中心进行再担保,为企业扩大融资创造条件。

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包括优惠的政策环境、稳定的行政环境、诚信的经营环境、安全的社会环境、公平的竞争环境、优质的公共服务环境、良好的人文环境等。环境是第一竞争点,优越的环境是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县一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和任务,因为在经济建设上,在软件上做文章、吸引人。

第四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04日 16:25

来源:《求是》期号:2006.2作者:林炎志

一、遵循发展规律,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大计吉林省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从“六五”到“十五”,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省粮食总产连续登上300亿斤、400亿斤和500亿斤三个台阶。2005年总产达到516亿斤,创历史新高。但是,多年来我们遇到的突出问题是:贡献很大收益小、产量不低效益低、增产不难增收难、产粮大县财政穷县。为破解这些难题,我们对省情和国情进行重新审视,从中认识到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四大趋势:一是市场需求由原粮向加工产品转变,二是生产供给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三是安全保障由粮食安全向食品安全转变,四是农民收入由农业增收向多元增收转变。基于这样的判断,全省上下形成了三点共识:一是解决农业问题必须跳出农业发展农业;二是解决农民问题必须通过减少农民富裕农民;三是解决农村问题必须用发展城镇的理念来运筹和思考。于是,我们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重点定位在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上,明确提出:在增产粮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养殖业,在种养业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加速推进种养加结合、贸工农一体,农工商配套的农业产业化经营。

经过十几年努力,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走过了三个阶段、实现了两次跨越。第一个阶段是“八五”时期的起步阶段。当时主要是针对“卖粮难”,组建了以肉鸡加工为主的德大、以玉米加工为主的黄龙等一批龙头企业,通过与基地农户联结,形成了“公司+农户”的产业化模式。第二个阶段是“九五”时期的快速发展阶段。省委、省政府出台政策措施,推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到2000年底,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300多亿元,比1995年翻了一番,实现了第一次跨越。第三个阶段是“十五”时期的整合扩张阶段。通过兼并、重组、扩建、技改等形式相继建成了以粮食加工和流通为主的吉粮集团,以玉米加工为主的大成、黄龙、赛力事达和红嘴集团,以肉牛加工为主的皓月和金昌,以肉猪加工为主的华正、金锣和四海,以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为主的吉绿,以乳业为主的广泽和九牛,以鹅业为主的吉发和正方,以鹿业为主的敖东和长双鹿业,以中医药加工为主的紫鑫、益盛和茂祥,以农作物

种子为主的吉农高新等大型龙头企业集团,并辐射带动了一大批中小企业快速兴起。到2004年底,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670亿元,比2000年又翻了一番,实现了第二次跨越。2005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可实现1000亿元,不仅与汽车、化工产业呈三足鼎立局面,而且有后来居上之势,成为全省最具潜力和活力的支柱产业。

二、狠抓项目建设,着力培养大型强势企业

龙头企业上连市场,下连基地,辐射带动千家万户。龙头企业经济实力的强弱、科技含量的高低、带户功能的大小决定着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成效。因此,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我们始终注意把龙头企业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通过项目带动、改革驱动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在项目建设上,先后启动了农产品加工转化“213”工程(扶持已建成的20个,抓好在建的10个,新建改建扩建30个大型农产品加工项目)和“粮变肉”工程,并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在国债资金和软贷款投入上给予重点支持。据统计,仅2004和2005两年就新上较大规模农产品加工项目150多个,粮食加工能力提高50多亿斤,畜产品加工能力提高5000万头(只)。在深化改革上,我们坚持创新搞活,放手发展,主要是打破所有制、行业和地域界限,积极培育一批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具有高起点、大规模,经济实力强、科技含量高、辐射范围广等特点,能与国外同类企业相抗衡的“联合舰队”。经过十几年发展,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呈现群龙起舞、各显优势、多极增长的可喜局面。目前,全省具有较大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300多家,拥有固定资产520亿元。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家,省重点龙头企业150家。长春大成集团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加工能力居世界第二位,年产赖氨酸占世界销量的70%,2005年销售收入120亿元。皓月集团成为亚洲最大的肉牛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到牛50万头、肉羊20万只,居世界第四位,2005年完成销售收入50亿元。红嘴集团拥有粮食加工、食品制造等多个子公司,2005年完成销售收入70亿元。德大公司成为国内最大的肉鸡加工企业,年加工肉鸡1亿只,熟食品10万吨,还有稻米、酿造等产业,产品覆盖东南亚1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在全省年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有1户,50亿元以上的2户,10亿元以上的10户,1亿元以上的30户,辐射240

万农户,带动户均增收1200元。德惠、公主岭、敦化等一批产粮大县财政收入60%以上来自农产品加工业。

三、强化科技支撑,建设好标准化优质商品基地

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基地原料好坏直接关系着龙头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市场信誉。近些年,我们围绕发展精细种植业,大力推广增产配套技术;围绕发展精品畜牧业,大力推广标准化饲养技术;围绕发展精深加工业,大力开发和引进高新技术。目前,全省玉米、水稻、大豆三大作物全面完成了品种更新,肉牛、肉猪、肉鸡全面完成品种改良,其中五元PIC猪成为全国最好的品种。赖氨酸、化工醇玉米深加工技术世界领先,SOD提取技术、生化制药技术处于全国领先地位。通过推行标准化生产规程,主要粮食的优质品率超过90%,1000万亩水稻、800万亩大豆全部实现优质专用,专用特用玉米达到2000多万亩。在牧业小区示范带动下,畜禽防检疫水平进一步提高。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监控面积达到2500多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1%。现在全省已形成了中部黄金玉米带、东部特色产业带、西部优质杂粮和油料产业带、城市郊区高效复合型产业带,以及农区优质牧业基地,对龙头企业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四、突出品牌培育,全方位开发国内外市场

品牌是企业的形象、产品的嫁衣、产业的灵魂,象征着产业化经营的整体水平。从2000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实施名牌战略,通过评选吉林名牌农产品培育品牌,通过展会宣传品牌,通过联合重组整合品牌,通过开拓市场推介品牌,收到了较好效果。在培育品牌方面,坚持高标准、高质量,严格把关,动态管理,全省拥有吉林名牌农产品591个。在宣传品牌方面,我们连续5次成功举办了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会,积极参加北京农博会和上海绿博会,先后在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南非、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举办农产品展洽会,签订各类合作项目600多项,金额300多亿元人民币。在整合品牌方面,我们按照市场需求,对大米、人参等进行了兼并重组,集中捆绑使用“鼎吉大米”、新开河人参、皇封参等大品牌,较好地解决了品牌过多过乱的问题。在北京农博会上,吉林“鼎吉大米”每市斤售价18元,深受消费者欢迎。在开拓市场方面,我们确定了“南下、北上、东拓、西进”的发展思路。南下就是引导企业向南方沿海地区延伸,北上就是向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发展,东拓就是向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进军,西进就是向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挺进。通过四面出击、多点进攻,吉林省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份额不断增加。在千方百计开拓市场的基础上,我们还特别注重开发新产品,创新需求,引导消费。

五、实行多元统筹,加大组织领导和政策扶持力度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有产业上的分工协作,又有企业间的联合重组;既有区域间的市场竞争,又有经营上的合资合作。多年来,我们坚持实行多元统筹,科学指导,大力扶持,合力推进。在组织指导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亲自抓,全省上下形成了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氛围。在政策扶持上,省里相继制定两个政策性文件,在工商税收、招商引资、用地用电、产品流通、人才开发等方面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1997年确定省级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1.5亿元,2005年又安排5000万元,今年增加到1个亿,2007年以后达到2亿元。在强化合力上,省、市、县三级政府都成立了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主管领导负责,农委、发改委、财政、税务、银信等部门按职能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从不同角度加大工作力度。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已形成了分工协作、密切配合、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作者:中共吉林省委副书记)

第五篇:加快发展农业保险

加快发展农业保险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

作者:张 彪

[内容摘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我国城乡保险资源配置极不平衡,农村保险体系不完善,农业保险发展十分滞后,难以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风险管理的需要,已经成为我国保险功能在农村经济社会体系中的瓶颈和短板。大力推进农业保险发展,须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业保险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农业保险创新,满足差异化、多样性、多层次的农业保险需求;加大农业保险扶持力度,构建激励有效、政策配套的长效扶持机制。

关键词:农业保险;农村经济;加快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保险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与农民、农业、农村的关系十分密切。由于二元经济结构的长期存在与制约,我国城乡保险资源配置极不平衡,农村保险体系不完善,经营体制机制不健全,扶持政策不到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十分滞后,难以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风险管理的需要,已经成为我国保险功能在农村经济社会体系中的瓶颈和短板。大力推进农业保险发展,加强和改善农村保险服务,为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效的保险支持十分必要和紧迫。

一、加快农业保险发展,须坚持政策扶持、适度竞争、市场化取向原则

发展农业保险的目的在于利用保险机制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支持和服务。鉴于当前我国农业保险市场的现状及特点,加快农业保险发展,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政策扶持原则。由于农业保险的服务范围、服务对象和服务方式有其特殊性,存在高成本、高风险和低收益的特点,与城市保险相比,农业保险的财务可持续问题较为突出,农业保险保费支付成本高。目前,国家已对政策性农业保险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但支持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性、制度性政策还很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财税、监管和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在资金引导、巨灾风险补偿、市场准入与退出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采取综合性配套措施,形成政策合力,逐步建立农业保险发展的长效机制。应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政策扶持措施并实现制度化、长期化,充分发挥扶持政策对推动农村保险发展的导向激励作用。

(二)适度竞争原则。垄断不利于提高农业保险服务效率与水平。要在综合分析和评估各地试点农业保险的市场情况看,垄断经营不利于提高效率和服务,会给政府带来更大的负担;经营有效益,成本会很大,甚至有的地方不记成本,因为很多地方的农业保险试点是政府委托办理的,当风险损失高时,经营单位同样会“孩子哭了抱给他娘”,搞的地方政府左右为难。应根据市场规律,在政府严格监管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放宽农业保险市场准入。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原则,鼓励国内外各类社会资本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进入农业保险市场。在坚持产权关系清晰、组织形式多样化原则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支农专业性保险公司或农村互助合作保险社等新型农村保险机构,逐步构建适度竞争的农业保险市场体系。

(三)商业可持续原则。我国农村人口占比大,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如果完全依靠国家政策扶持,国家财政难以负担其庞大的支出,农业保险将难以为继。应坚持商业化经营,财政根据惠农政策的需要给以税收或保费补贴,这样才可能实现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农业保险风险较高,农业保险机构要实现完全商业化经营,难度很大,根据国外情况看机会不可能。这就需要在一定政策支持的前提下坚持费率覆盖风险的原则,否则,不仅农村保险机构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造成急需保险的农民群体得不到保险。实践证明,对涉农保险执行市场费率,有利于保障农民获得保险的权利。对于农村保险机构开办的政策性保险业务,在国家给予适当政策扶持(如保费补贴)后仍然也需要坚持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四)市场化取向原则。无论是农业保险机构的产权制度,还是组织形式的选择,都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我国农村地域辽阔,自然地理条件复杂,人文风俗多样,除全国性的大公司外,还需要类似农村互助或合作社性质的、中小规模的、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区域性农业保险机构。在农业保险的改革发展中,应充分考虑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充分尊重农业保险机构股东和法人的自主选择权。现阶段,坚持农业保险改革发展市场化原则的核心就是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以省,甚至以县或市为单位的农业保险法人机构。

二、加快农业保险发展,须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业保险服务体系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是农业保险供给严重不足,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保险服务体系十分紧迫。

(一)组建农村或农业再保险公司。该公司由国家财政出资设立,参照信用保险公司,应属于政策性保险公司,以此为载体建立起国家政策支持的农业再保险体系和巨灾风险保险体系,并与商业保险公司、专业农险公司和各类新型农业保险机构建立再保险关系,解决农村巨灾风险的损失补偿问题。

(二)强化商业保险公司的支农责任。按照“政府推动、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公司经营”的原则,强化商业保险公司特别是国有控股商业保险公司的支农责任,可根据保险主体的市场规模,承担适当的农业巨灾保费分享和责任分担,这样有利于处理好服务“三农”和商业运作的关系,完善经营管理体制,加强经营机制转换,充分利用资金、网络、专业优势,切实加大对县域乡镇农业保险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国有控股的商业保险公司成为保险服务“三农”的重要支柱和载体。

(三)发挥专业农险公司主力军作用。目前,保监会已批设上海安信农业保险公司、安华农业保险公司、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和国元农业保险公司等四家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这些专业农险公司以服务“三农”为重点,实行商业性经营和政策性经营相结合,业务范围涉及农村种养业保险、城乡财产保险和责任保险等。应进一步支持和鼓励专业农险公司扩大业务规模,拓宽覆盖面,发挥专业农险公司的主力军作用。

(四)积极培育新型农业保险机构。积极稳妥地推进设立新型农村保险机构的试点,引导各类社会资本,特别是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农民出资设立适合“三农”特点的村镇保险公司、农村保险互助合作社等新型农村保险机构,鼓励支持各类保险公司到农村地区设立分支机构,不断改善农村保险服务体系,进一步激活农业保险市场。

三、积极推进农业保险创新,满足差异化、多样性、多层次的农业保险需求

创新是农业保险发展的动力,也是提升农村保险服务水平和竞争力的关键。从当前农业保险服务来看,重点要加大四方面的创新,不断满足差异化、多样化、多层次的农村保险服务需求。

(一)创新发展模式。造成当前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的原因之一是农业保险机构长期粗放经营。农业保险机构要改变粗放经营的发展模式,必须更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科学发展意识,注重优化结构、提高质量,要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和自身特点来制订自身的科学发展战略,确立差异化内涵发展模式。把规模的扩张建立在政府的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上,在此基础上提高经营管理质量和讲求效益,做到规模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实现又好又快科学健康发展。

(二)创新经营机制。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农民保险需求的不断增长,保险交易电子化、保险产品多元化、保险服务个性化的发展趋势要求农业保险机构必须积极推进机制创新,首先要发挥好已设保险网点的作用,建立保险产品的交叉销售机制,改进政策性“三农”保险的运作机制。其次要充分发挥农信社、邮政储蓄网点和其他农村服务组织的优势代理各种农业保险业务。第三要推行农村小额贷款和小额保险的联动机制,降低农村信贷风险。

(三)创新保险产品。基于农村现行的经济运行的现状,以及农户保险缴费能力较弱、保险标的较分散等特点,首先要积极开发保障适度、保费低廉、受农民欢迎、政府有意愿扶持的农业保险产品,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保障需求。其次要以农户为单位,设计开发适合“三农”特点的组合式或捆绑式农业保险产品,农户根据保险需求和缴费能力自由选择。第三要适应部分农民先富起来的要求,设计开发既具有较高保障,又具有投资理财的新型农村保险产品,以满足部分农民的多样化需求。

(四)创新服务方式。农业保险机构要牢固树立以农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按照便民、利民、惠民原则,简化承保理赔服务流程,充分利用计划生育员、乡村医生、农技推广及植保员、治安员等提供承保和理赔服务。同时要发挥移动通信和电视网络等优势,在农村地区开发手机保险、电视保险等,提高保险服务的便利度,为农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保险服务。

四、加强农业保险监管,建立有效性、持续性、前瞻性的农村保险监管体系

农村保险是整个保险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农村保险监管是困难最多、压力最大、任务最重的领域,风险为本的监管制度是促进农村保险稳健发展最重要的任务。

(一)加强监管能力建设。要推进政府监管、企业内控、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农村保险监管体系。加强对农村保险机构全方位多层面的监管,健全监管指标体系和风险监测体系,落实现场联动检查、非现场监管的联动机制,按照高风险、严监管的原则加强对重点机构、重点领域的现场检查,提高现场检查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合理配置监管资源,增加县域保险监管力量,改善信息披露制度,增强信息披露透明度,加大社会监督力度。

(二)开展审慎的分类监管。针对农业保险经营主体的不同和农村保险经营环境的差异,对农业保险机构实施审慎性监管的同时采取分类监管措施。对商业保险公司开展的农业保险业务,重点监管其偿付能力和保险服务;对专业性农险公司开展的农村保险业务,重点监管国家政策的落实情况和农村保险的服务;对农村互助或合作性质的保险机构,实行社员的自律管理,积极探索以自律管理为基础,保险监管机构监管为主体,地方政府风险处置为保障,社会监督为补充的既分工协作又相互配合的监管格局,确保新型农村保险机构持续健康发展。

(三)加强对重点领域监管。当前,农业保险主要存在投保逆选择风险、巨灾风险、现金管理操作风险、理赔服务道德风险,在有针对性地加大对投保逆选择风险和操作风险监管力度的同时,重点要做好资本监管、公司治理监管、内部控制监管等重点领域的监管,从源头上铲除各类风险产生的土壤。首先要突出补充资本约束和纠正制度,限期达到偿付能力监管目标,促进农业保险机构审慎经营和理性扩张。其次要突出企业分工合理使之明确清晰的公司治理架构,健全相互制衡的运作机制,提高科学决策水平。第三要突出建立渗透各项业务流程和操作环节,覆盖所有人员和岗位,由全体人员共同参与的内控体系和保险文化,有效防范化解风险。

五、加大农业保险扶持力度,构建激励有效、政策配套的长效扶持机制

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仍将处于二元经济结构的转轨时期,农村经济欠发达、自然风险大、农民抵御风险能力差的特点决定了现今农业保险的问题就是经营成本比较高,风险比较大,收益率比较低,这些问题造成农业保险机构资产质量较低,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要积极借鉴各国扶持农业保险的政策,加大财税政策、货币政策、市场准入政策的扶持力度,逐步构建积极有效、协调配套的长效政策扶持机制。

(一)加快农业保险立法。推进农业保险立法,有利于农业保险的长期稳定发展。农业保险法应主要涵盖农业保险的运营主体、政府在农业保险中的职责、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农业保险的风险状况、保障风险和保障水平、保险费及分担机制等基本内容。另外,农业保险立法需要配套政策的支持,即在农业保险立法的同时提供财政、再保险等各项配套支持措施,包括异常灾害条件下超过总准备金的赔款和处理方式、税收优惠规定、资金运用规范、农业保险再保险机构扶持等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保障农业保险正常运转。

(二)加大财政补贴力度。财政补贴可分为对农民保费的补贴和对经营主体的补贴两个层次,也可采取支持建立农业保险基金或购买再保险等方式。对参加农业或农村保险的农户可优先给予信贷支持。

(三)实施农险税收减免。鉴于农业保险的高成本、高风险、低收益的特点,在对农业保险减免营业税的同时,减免所得税,鼓励保险公司开拓农村保险业务。所减免的税收转入专项农业保险基金,用做应对农业大灾的补偿积累。

(四)加大监管支持力度。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实施创新的监管措施,适时适度放宽资金准入、机构准入和业务准入门槛,吸引各类资本投资农村保险。要研究农村保险机构差别化监管的收费制度和政策,发挥好监管政策对农村保险的引导作用。

下载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的提案(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的提案(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经营及发展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

    菜篮子基地无公害仿生态养殖工作总结 一、企业工作简介 宁波市伊甸园现代农渔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现有员工32名。公司在2012年底被奉化市商务局评为菜篮子基地,企业位于......

    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思考

    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思考 . 2006-10-13宋丽萍 农业产业化,就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

    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情况介绍

    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情况介绍一、企业基本情况安徽泾县三百里农业循环经济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11月,注册资金500万元,集农业生态循环、畜禽养殖、销售、服务及农产品开发......

    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基本情况

    商丘市黑牛化工有限公司发展农业产业化 基本情况 商丘市黑牛化工有限公司根据企业的发展、政策扶持需要,特向商丘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申请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现将公司......

    XXXX公司发展农业产业化经验交流材料

    XXXXXXXXXXXX有限公司发展农业 产业化经验交流材料 一、公司发展情况 XXXXXXXXXXXX有限公司由是集制茶、研发无公害农副产品、副食品加工、批发和零售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产品......

    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若干思考

    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若干思考 在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过程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直被当做重要的引领力量。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仍有一些重要关......

    粮库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做法

    **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做法**自成立以来,按照“储备稳库、经营兴库、管理强库”的发展思路,发扬“团结、协作、求实、创新”的企业精神,聚精会神抓管理,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以服......

    大华发展农业产业化汇报材料(合集五篇)

    山东沂源大华永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农业产业化汇报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感谢给我公司这次和大家交流的机会,下面我把大华永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情况简要汇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