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容县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工作(范文)
华容县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工作
陈达
我县地处洞庭湖腹地以及长江南岸,是全国棉花、水稻、油菜优势产业带。全县农业资源丰富,农业生产优势明显。近几年来,我县通过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开发,努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培育和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龙头企业实力增强,尽力将农产品生产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全县产业化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建立基地,带动农业产业发展
目前,我县已形成以粮、棉、油、蔬菜、特种养殖、速生林为主宗农产品的产业带。
1、主攻以优质稻为主的粮食产业。我县围绕建设国家优粮工程基地县的目标,坚持稳定并扩大粮食面积和优化品种结构,不断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全县以三封寺、东山、万庾、鲇鱼须、护城、终南、宋家嘴等乡镇为重点,粮食面积稳定在140万亩、产量60万吨、优质率90%以上。
2、壮大以优质棉为主的棉花产业。全县按照压缩分散产区、稳定主产区的原则,以长江、藕池河、洞庭湖沿线的团洲、幸福、插旗、注滋口、北景港、新河、东山等乡镇为中心,建好优质棉生产基地,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籽棉产量180万担。
3、狠抓特色蔬菜产业。我县充分利用自然气候适宜、水利条件比较好等优势,不断培育壮大特色蔬菜产业。目前,全县已重点发展插旗芥菜、护城黄白苔菜、华容豆角、潘家大辣椒等特色蔬菜,在区域布局上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化和集约
化的要求,努力打造蔬菜种植专业村。全县蔬菜面积稳定在3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万亩。
4、培育发展油菜产业。我县油菜种植规模大、品质优良,油菜籽的加工转化和产业链条延伸工作,也不断得到发展。目前,全县油菜面积保持在70万亩左右,双低油菜覆盖率达到100%。
5、强攻特种养殖产业。全县坚持龙头带动、协会联结、良繁体系保障和集约化适度规模养殖的发展思路,重点发展养殖小区,不断培育养殖大户。
6、发展以意杨为主的速生林产业。按照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发展思路,将意杨为主的速生林产业作为促进农民稳定增收的后续支撑产业。重点建设好洞庭湖湖洲、小集成垸、藕池河外滩及垸区行道林等意杨基地,加强管护工作,力争保有量达到30万亩。
二、加强投入,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一是多层次、多内容、多渠道发展龙头企业。多层次就是县、乡、村、户四轮驱动,共同发展;多内容就是从加工、销售、基地、服务、科技等多环节发展;多渠道就是合资、独资、股份、民营一齐上,形成共同发展龙头企业的氛围。2005年以来,我县已累计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211家,其中有一定规模的企业54家,省、市级龙头企业27家,收入过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10家,规模较大的棉花加工企业13家,粮油加工企业17家,蔬菜加工企业20家,基本形成了就地生产、就地加工的专业生产格局。二是着力构筑银企合作平台。组织银行、信用社和龙头企业定向合作,由银行定期对企业进行考察,对投放资金进行运行监测管理。2010年,县内相关银行以及信用部门对插旗菜业、龙腾纺织、华昌纺织、铭泰米业、福香米业、华生良棉、银华润华、华青纺织、福尔康卫材等多家龙头
企业共投放贷款近4亿元,有力地推进了企业发展。三是通过企业联合促进产业化发展。插旗镇蔬菜加工以前企业数量多、个头小,呈现出散、小、差相互恶性竞争,产品档次低,市场竞争力不强,造成资源浪费效益低下。近几年来,我们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法,建设了高标准的插旗芥菜工业园,并整合成股份制的插旗菜业有限责任公司。目前该公司已新上4条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加工生产线,基本实现了工厂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加工,列入了省级龙头企业的行列。四是争上项目,引进民间资本。湖南福尔康医用卫材主要是通过引进民间资本,并进行了重组。目前该企业项目总投资已达到3亿元,还新上了医用高分子材料和生物医药生产等项目。该项目是目前我省唯一一家医用脱脂棉项目,发展前景广阔。
三、组建平台,服务农业产业发展
一是通过财政支持、税收优惠、信贷扶持等措施,培育了插旗菜业、铭泰米业、龙腾纺织、华昌纺织、华青纺织、福尔康卫材、兴华啤酒等一批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优势企业。二是创名优品牌。目前我县已有“插旗”、“湘鱼”、“梅嫂”、“湘妃”等湖南省著名商标和湖南名优产品。三是创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示范基地。“华容芥菜”、“华容黄白苔菜”“华容芦苇笋”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四是利用现代传媒,建立科技热线,组建农业专家和新产品、新技术试验推广于一体的综合科技服务体系,坚持为民服务,解答农民技术咨询,建立农业科技手机短信平台,及时发送农业科技服务意见。
四、助农增收,带动农业产业发展
一是通过成立优质稻、棉花、油菜、养殖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使农民自主融入“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让农民享受到销售、加工等环节的效益。二是通过合作社组织各分社以及部分种植大户户主集中培训,印发生产以及病虫
防治资料,组织农技专家深入田间指导,社员以及广大农户的科技种植意识明显提高,单位产量较往年明显提高。三是加大合作社的科技开发力度。为提高农户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合作社与省级科研单位建立了紧密协作关系,明确了“创品牌、求发展”的方向。四是设立“绿色通道”。县内相关部门相互联动,严格按照中央、省、市的统一部署,确保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畅通无阻,确保县内农产品的及时外运。
五、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目前,我县农业产业化工作,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全县几个主导产业的生产虽然规模较大,但由于千家万户协调统一有难度,农户的生产水平也参差不齐,农户农产品质量差别大,优质农产品产业化面积规模较小,因此全县农业产业化程度明显偏低。
二是龙头企业流动资金不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多是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原料收购的季节性较强,收购期间对流动资金的需求量大而且集中。如果没有银信部门的大力支持,将造成企业流动资金短缺,制约企业的发展。
三是农业产业化科技含量不高。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签订的合同仅限于数量、价格等,对农户生产缺乏严格的质量要求;企业不能为农户提供优质的、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规格;企业对农产品的加工水平和原材料的利用率不高,产品档次低,包装、宣传和营销手段落后。
此外,我县农业产业化工作也还存在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结构比较松散,不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农业流动服务组织与农民联系不够紧密,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推力不足。
为切实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工作,我们建议:
1、建立规模基地。坚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大力发展专业乡镇、专业村组,实行区域化布局,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带多村、多村成基地的路子,在全县建成一大批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特色化的农业产业生产基地。
2、保证“订单”农业的严格执行。一方面要加强《合同法》知识的普及,实施担保、预交定金或保证金等制度,不断提高合同的严密性。另一方面要加强法制教育和诚信守法教育,确保合同有序的实施。
3、加强金融信贷支持力度。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建设,以及开发和推广安全、优质、高效、无公害农产品及技改项目的贷款需求,银信部门应及时进行项目论证,符合条件的应优先安排信贷资金。要协调好龙头企业与银行的关系,对龙头企业信誉度进行评估,对信誉好的企业,核定授信额度,简化贷款审批手续,及时发放贷款为企业在农产品收购期间提供资金保证。
4、围绕龙头企业积极组织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农民经纪人,在自愿与惠的基础上,引导农民和合作组织,组建农产品营销物流公司,创立名牌产品,实现农产品运销规模化、集约化;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真正让农民与企业联动起来。
作者系华容县人大常委会农村工作委员会
第二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04日 16:25
来源:《求是》期号:2006.2作者:林炎志
一、遵循发展规律,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大计吉林省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从“六五”到“十五”,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省粮食总产连续登上300亿斤、400亿斤和500亿斤三个台阶。2005年总产达到516亿斤,创历史新高。但是,多年来我们遇到的突出问题是:贡献很大收益小、产量不低效益低、增产不难增收难、产粮大县财政穷县。为破解这些难题,我们对省情和国情进行重新审视,从中认识到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四大趋势:一是市场需求由原粮向加工产品转变,二是生产供给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三是安全保障由粮食安全向食品安全转变,四是农民收入由农业增收向多元增收转变。基于这样的判断,全省上下形成了三点共识:一是解决农业问题必须跳出农业发展农业;二是解决农民问题必须通过减少农民富裕农民;三是解决农村问题必须用发展城镇的理念来运筹和思考。于是,我们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重点定位在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上,明确提出:在增产粮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养殖业,在种养业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加速推进种养加结合、贸工农一体,农工商配套的农业产业化经营。
经过十几年努力,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走过了三个阶段、实现了两次跨越。第一个阶段是“八五”时期的起步阶段。当时主要是针对“卖粮难”,组建了以肉鸡加工为主的德大、以玉米加工为主的黄龙等一批龙头企业,通过与基地农户联结,形成了“公司+农户”的产业化模式。第二个阶段是“九五”时期的快速发展阶段。省委、省政府出台政策措施,推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到2000年底,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300多亿元,比1995年翻了一番,实现了第一次跨越。第三个阶段是“十五”时期的整合扩张阶段。通过兼并、重组、扩建、技改等形式相继建成了以粮食加工和流通为主的吉粮集团,以玉米加工为主的大成、黄龙、赛力事达和红嘴集团,以肉牛加工为主的皓月和金昌,以肉猪加工为主的华正、金锣和四海,以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为主的吉绿,以乳业为主的广泽和九牛,以鹅业为主的吉发和正方,以鹿业为主的敖东和长双鹿业,以中医药加工为主的紫鑫、益盛和茂祥,以农作物
种子为主的吉农高新等大型龙头企业集团,并辐射带动了一大批中小企业快速兴起。到2004年底,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670亿元,比2000年又翻了一番,实现了第二次跨越。2005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可实现1000亿元,不仅与汽车、化工产业呈三足鼎立局面,而且有后来居上之势,成为全省最具潜力和活力的支柱产业。
二、狠抓项目建设,着力培养大型强势企业
龙头企业上连市场,下连基地,辐射带动千家万户。龙头企业经济实力的强弱、科技含量的高低、带户功能的大小决定着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成效。因此,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我们始终注意把龙头企业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通过项目带动、改革驱动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在项目建设上,先后启动了农产品加工转化“213”工程(扶持已建成的20个,抓好在建的10个,新建改建扩建30个大型农产品加工项目)和“粮变肉”工程,并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在国债资金和软贷款投入上给予重点支持。据统计,仅2004和2005两年就新上较大规模农产品加工项目150多个,粮食加工能力提高50多亿斤,畜产品加工能力提高5000万头(只)。在深化改革上,我们坚持创新搞活,放手发展,主要是打破所有制、行业和地域界限,积极培育一批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具有高起点、大规模,经济实力强、科技含量高、辐射范围广等特点,能与国外同类企业相抗衡的“联合舰队”。经过十几年发展,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呈现群龙起舞、各显优势、多极增长的可喜局面。目前,全省具有较大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300多家,拥有固定资产520亿元。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家,省重点龙头企业150家。长春大成集团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加工能力居世界第二位,年产赖氨酸占世界销量的70%,2005年销售收入120亿元。皓月集团成为亚洲最大的肉牛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到牛50万头、肉羊20万只,居世界第四位,2005年完成销售收入50亿元。红嘴集团拥有粮食加工、食品制造等多个子公司,2005年完成销售收入70亿元。德大公司成为国内最大的肉鸡加工企业,年加工肉鸡1亿只,熟食品10万吨,还有稻米、酿造等产业,产品覆盖东南亚1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在全省年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有1户,50亿元以上的2户,10亿元以上的10户,1亿元以上的30户,辐射240
万农户,带动户均增收1200元。德惠、公主岭、敦化等一批产粮大县财政收入60%以上来自农产品加工业。
三、强化科技支撑,建设好标准化优质商品基地
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基地原料好坏直接关系着龙头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市场信誉。近些年,我们围绕发展精细种植业,大力推广增产配套技术;围绕发展精品畜牧业,大力推广标准化饲养技术;围绕发展精深加工业,大力开发和引进高新技术。目前,全省玉米、水稻、大豆三大作物全面完成了品种更新,肉牛、肉猪、肉鸡全面完成品种改良,其中五元PIC猪成为全国最好的品种。赖氨酸、化工醇玉米深加工技术世界领先,SOD提取技术、生化制药技术处于全国领先地位。通过推行标准化生产规程,主要粮食的优质品率超过90%,1000万亩水稻、800万亩大豆全部实现优质专用,专用特用玉米达到2000多万亩。在牧业小区示范带动下,畜禽防检疫水平进一步提高。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监控面积达到2500多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1%。现在全省已形成了中部黄金玉米带、东部特色产业带、西部优质杂粮和油料产业带、城市郊区高效复合型产业带,以及农区优质牧业基地,对龙头企业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四、突出品牌培育,全方位开发国内外市场
品牌是企业的形象、产品的嫁衣、产业的灵魂,象征着产业化经营的整体水平。从2000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实施名牌战略,通过评选吉林名牌农产品培育品牌,通过展会宣传品牌,通过联合重组整合品牌,通过开拓市场推介品牌,收到了较好效果。在培育品牌方面,坚持高标准、高质量,严格把关,动态管理,全省拥有吉林名牌农产品591个。在宣传品牌方面,我们连续5次成功举办了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会,积极参加北京农博会和上海绿博会,先后在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南非、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举办农产品展洽会,签订各类合作项目600多项,金额300多亿元人民币。在整合品牌方面,我们按照市场需求,对大米、人参等进行了兼并重组,集中捆绑使用“鼎吉大米”、新开河人参、皇封参等大品牌,较好地解决了品牌过多过乱的问题。在北京农博会上,吉林“鼎吉大米”每市斤售价18元,深受消费者欢迎。在开拓市场方面,我们确定了“南下、北上、东拓、西进”的发展思路。南下就是引导企业向南方沿海地区延伸,北上就是向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发展,东拓就是向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进军,西进就是向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挺进。通过四面出击、多点进攻,吉林省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份额不断增加。在千方百计开拓市场的基础上,我们还特别注重开发新产品,创新需求,引导消费。
五、实行多元统筹,加大组织领导和政策扶持力度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有产业上的分工协作,又有企业间的联合重组;既有区域间的市场竞争,又有经营上的合资合作。多年来,我们坚持实行多元统筹,科学指导,大力扶持,合力推进。在组织指导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亲自抓,全省上下形成了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氛围。在政策扶持上,省里相继制定两个政策性文件,在工商税收、招商引资、用地用电、产品流通、人才开发等方面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1997年确定省级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1.5亿元,2005年又安排5000万元,今年增加到1个亿,2007年以后达到2亿元。在强化合力上,省、市、县三级政府都成立了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主管领导负责,农委、发改委、财政、税务、银信等部门按职能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从不同角度加大工作力度。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已形成了分工协作、密切配合、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作者:中共吉林省委副书记)
第三篇:调研报告,法泗财政所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实现经济和财政的良性发展
——武汉市鑫农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调研报告
法泗财政所作为法泗镇经济管理的重要部门,为了搞好财源建设,做大我镇经济蛋糕,发挥财政在资源配置、宏观调控、收入分配和监督管理上的重要职能。我所始终以树立效益型财源观念,坚持围绕经济抓财政,立足财源谋发展,力争达到增加经济总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财政效益的良性循环的财源建设格局。财源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扶持经济发展,实现财政增收,最终形成规模和效益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经济和财政的良性互动。为了落实今年财源建设的目标,2011年年初我们所干部职工在所长左鹏飞带领下对对我镇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武汉市鑫农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进行了调研。
一、鑫农湖公司的基本情况
武汉市鑫农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位于江夏区法泗镇斧山村。法泗镇是江夏区的“鱼米莲藕之乡”是我省重要的汉莲种植基地。鑫农湖公司现有种植基地10000多亩(公司通过流转村名土地2300亩,挂钩农户7000多亩)。生产厂房5000平方米,各类设备150多台套。鑫农湖公司创建于2009年3月28日,现有注册资金1000万元,已经吸纳当地100多名村民就业,是一家集种、养、收购、深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企业。
从公司的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来看,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以市场需求为向导、注重品牌发展。鑫农湖公司以“两型农业”和高效农业为宗旨,通过籽莲加工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已成功研发生产了主打绿色食品:穿心红莲、穿心白莲、开边莲、莲心茶、荷叶茶等系列产品。鑫农户公司非常注重产品的品牌推广,所生产的“斧头湖”牌汉莲系列产品荣获第六届、第七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金奖和全国知名品牌农产品奖;2010年鑫农湖公司被授予“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称号。
二是注重辐射带动效应。鑫农湖公司通过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提供技术和资金等方式与农户结成利益的共同体,发挥了农业市场风险“减震器”的作用,实现了企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户增收的互动发展。公司为了提升企业发展的竞争力,垫付农户的种苗款、培训农户对莲子产品的初加工。结合目前市场需求,鑫农湖公司汉莲系列产品加工量为5-8吨,预计年加工量2000吨,生产用的莲子原材料产于法泗镇及周边,鑫农湖公司带动周边莲子种植面积近40000亩,为周边农户提供了就业机会,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三是注重深加工与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藕带作为莲子的附属产品,是广大市民餐桌上非常受欢迎的健康蔬菜,由于藕带从采摘到食用只有20个小时的保鲜期,这一特点严重制约了藕带的销路和价格。鑫农湖公司通过两年的科技攻关,解决了藕带的储藏保险问题,在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和添加剂的情况,对藕带进行风干后进行真空包装,可以是藕带的保险期延长到半
年,解决了长途运输问题,是产品可以远销海内外。公司通过创新研发生产的莲心茶、荷叶茶和风干荷叶,通过这项改进,原来生产中丢弃的莲心、荷叶,现在变废为宝。每亩莲子可以增加收入500-800元,且产品供不应求,农户得到了实惠。
二、鑫农湖公司发展壮大面临的困难
尽管我镇对农业产业化公司的发展非常重视,但调研发现鑫农湖公司还是面临了一定困难和问题。
一是企业后续发展资金缺口比较大,通过了解鑫农湖公司在后续购置设备中缺口资金达100多万元,通过贷款融资,手续繁杂、时间长、费用高。
二是鑫农湖公司基础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2010年罕见的洪涝灾害袭击湖北大部份地区,法泗镇受洪涝灾害,莲子减产严重,公司生产生产原材料出现了短缺。鉴于这种的情况,水利设施改造和新建不可避免。公司位于斧山村,道路交通非常偏僻,可喜的是,通过镇党委政府的努力和协调,斧山村到马法公路的新建道路已经开工,预计今年10月可以通车。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增加企业发展后劲。资金不足是制约鑫农湖公司发展的重要瓶颈。为此我们认为,首先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我所今年争取为鑫农湖公司争取财政专项资金15万元,帮助企业发展。其次加强信贷资产支持,通过各方协调,努力解决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
二是抓大放小,拓宽经营方式。通过出租、入股等多种方式剥离公司中一部分非主营业务,例如鸭场、水产养殖等,从而可以有效地回笼资金、人力从而把莲子产品更好做大做强。
三是引进莲壳栽培食用菌项目,莲子的副产品莲壳、莲蓬、莲叶、莲杆富含多种营养元素,是栽培食用菌的好材料。用于栽培凤尾菇、平菇、香菇、金针菇、灵芝、茶树菇均可获得较高的生物效率。通过公司示范,带动农户栽培,鑫农湖公司通过收购优质的食用菌进行风干包装,提高产品附加值,帮助农户增收。
法泗财政所
2011年4月1日
第四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作者:陈宗琼 赖廷锋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16期
近几年来,我县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利用企业技术、资金、市场等资源优势,引领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优势支柱产业和生产基地,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极大地增加了农民收入,这就是我县几年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缩影。截止2010年底,全县共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北海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1家。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65个,其中在县工商局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61家,种植业25个,水产畜牧养殖业15个,服务性质21个;具备经营功能的经济协会12家;不具备经营功能的互助协会(用水者协会)92家。仅自治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资产总额18亿元,年销售额达40亿元,占全县农业增加值的87%,上交税金2577万元,税后利润3.76亿元,分别比2009年增10.5%、11%、13.4%;其中有恒兴、粤海、北联等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5家,年加工生产能力6.5万吨,年销售总额2.8亿元。建立生产基地150多个,面积5.64万亩;公司从农民采购量占加工总量的比率达99%,直接带动农户8.58万户,其中带动区内农户数6.6万户,带动区外农户数
1.98万户,利益联结方式绝大部分是按照保护价收购农产品形式带动农户,全县发展订单农业
4.5万份,其中种植业订单2.21万份,种植业订单面积15.5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19.4%。;2010年培训农民2.4万人次,比2009年增2632人次,增12.3%。通过各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全作组织的带动,全县建立了对虾、罗非鱼、三鸟、水果、木薯、甘蔗、速生林、蔬菜等优势支柱产业,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2010年从事产业化经营农户户均增加收入6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19元,比全县人均纯收入增加681元,增12%。
回顾几年来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历史,之所以初具规模的格局,主要是采取了如下措施:
1、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多年来,合浦县委、县政府对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非常重视,把发展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引导、鼓励、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1)积极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成立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意义,促进了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增强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2)注重培养。根据《北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意见》(北政发〔2004〕58号)的文件精神,我县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做到发现一个,培养一个,使其成熟发展,并每年发动企业申报不同级别的重点龙头企业和对其经营进行定期监测。(3)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包括组织形式,运行机制及财务制度。(4)积极开拓市场,搞好流通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架起
了市场与农民、企业与农民的桥梁,增加了农民生产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减少流通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5)以订单农业为导向,引导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6)加大扶持力度,使合作经济组织做强做大。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扶持其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县有合浦县家禽协会、廉州镇大江村蔬菜协会、合浦县常乐农副产品流通协会、合浦县崟丰果蔬产业股份合作、合浦县兴农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等5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单位得到中央及自治区项目扶持资金,累计金额达85万元。(7)加大农业科技培训力度。县相关农业部门派出农业技术人员到合作组织培训,提高业务人员及会员农业科学技术种养水平,推动农业生产发展,加速了农业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转化率。
2、认真落实农业产业化优惠政策。根据《北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意见》(北政发〔2004〕58号)的文件精神,一是抓好企业营业所得税的减免工作;二是落实企业贴息、低息贷款优惠政策;三是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扶持;四是对龙头企业实行“六制”服务:“保姆式”服务制、“一站式”包办制、首问负责制、跟踪办结制、“绿卡”优惠制、检查批准制。在积极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同时,我县坚决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组织提供优惠,积极协调组织地税、国税、工商等相关部门,给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优质服务,促进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激发广大农民参加合作组织的积极性。
3、建立示范基地,推动农业先进技术广泛应用。各龙头企业均建立了自己的示范基地,以示范基地带动当地农户发展生产。广西凤翔集团畜禽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无公害麻鸡生产基地,广西建邦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瘦肉型良种养猪基地,合浦县常乐洪兴农副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了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等。通过示范基地的带动,加速了农业先进技术的应用。
4、搞好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种养技术。各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十分重视农业技术培训工作,每年全县举办各种培训班多达100期,培训农民2.4万多人次。认真组织相关部门及农产品经纪人50多人进行培训学习,选送10多人参加区供销合作联社举办的培训班学习。
5、积极推广良种,普及良种覆盖率。几年以来,广西凤翔集团畜禽食品有限公司推广养殖的“叮当”鸡、广西鸿雁食品有限公司引进的德国的“朗德鹅”、合浦县西场永鑫糖业有限公司引进的新台糖系列及桂糖系列、合浦县常乐洪兴农副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进玉豆新品种双青35号,辣椒新品种农丰41号、黑美人、大平甫肉菜等,由于各龙头企业致力于良种引进推广,加速了我县的良种良法进程。
6、努力发展订单农业,带动农民致富。在县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挥连接市场与农民的桥梁作用,努力发展订单农业,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据不完全统计,全县2010年发展订单农业4.5万份,其中种植业订单2.21万份,种植业订单面积15.5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19.4%。企业通过订单农业,回收农户生产的农产品进行加工或销售,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格局。
7、打造品牌,创造品牌效益。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不惜投入资金,努力打造自己的产品品牌,创造品牌效益,给企业和农户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广西凤翔集团家禽食品有限公司2003年9月打造的“凤翔麻鸡”品牌获广西家禽品种审定委员会核定为新品种,并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 2004年打造的“叮当”牌鸡;2008年“叮当牌”桂香鸡在香港国际农产品博览会上获得“国际金奖”、“国际优质产品”称号;合浦县利康花生油厂1994年创造的“浦康牌”花生油,并于当年获中国博览会金奖和广西新产品百花奖,1995年获广西名优产品称号,2002年被评为全国五类食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产品;已通过ISO9001国际标准质量体系认证,成为消费者信得过产品。全县有15万亩花生无公害生产基地和11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已通过自治区认定,45000吨菜豆和17500吨花生通过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
从我县的情况看,当前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不紧密。许多龙头企业实际组织带动农户数较少,利益关系相对松散,不能很好与农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社员联结松懈,社员积极性不高,甚至有一些合作组织改变集体性质,逐步变成私有化,缺乏监督力度。从总体上看,我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其发展形态绝大部分仍然是属于合伙性质的经济形态,在叫法上带有浓厚的习惯色彩。总而言之,在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农民没有真正享受产业链延长而增值的成果。
2、基地建设明显滞后。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分散,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低,基础设施不配套,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跟不上等因素,制约了龙头企业的发展。
3、工作指导不适应产业化快速发展的要求。管理体制不顺畅,政策不配套,按照市场规律指导企业发展的水平和能力与产业化发展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运作来看,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制度不完善、财务不够规范、管理较为粗放等问题。
4、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收购资金贷款难。龙头企业收购资金一次性需求量大、占用时间长,一般商业性贷款难以满足,影响了农产品收购和农民增收。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外部环境看,影响和制约因素较多,特别是资金不足,服务滞后的问题比较突出。
5、县级专项财政扶持资金缺乏,影响了农业产业化工作的正常开展。
6、抗御风险能力低。大部分龙头企业都没有建立稳固的抗风险机制,也就是说没有建立风险基金,市场如果变动较大,合同兑现就出现较大风险,影响了农民收入,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根据我县目前现状,为进一步搞好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今后应注意如下工作:
1、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要坚持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抓好市场开拓和产销衔接。把发展“订单农业”作为龙头企业掌握原料主要来源的重要举措,努力和农户提高履约率,积极引导和带动农民增收。
2、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要在发展中不断提高竞争力。主要是抓好科技创新、质量安全、品牌打造等,特别作为一个企业,有其品牌,对提升企业收益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要在发展中不断增强带动力。主要是抓好坚持为农民服务的方向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农业产业化必须以农民利益为核心,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和收益。农民得到实惠,反过来,也为龙头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央扶持龙头企业,是要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作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应该始终立足农业、服务农民,和农民发展“订单农业”,与农户在自愿互利的前提下,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在产权上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更有效地带动农民增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增强凝聚力,当前大部分合作组织的具体管理和经营比较松散,基本上还是各自为政,增强凝聚力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基础。
4、建立风险基金,增强抵抗力。所谓抵抗力就是抵御各种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抵抗力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发展的关键。由企业从收入中按一定比例每年提取风险金,以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第五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__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典型材料、赵宇)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 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赵 宇
近年来,临武县委、县政府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现代化,用工业化的手段推进农业现代化,着力建设大龙头、大基地、大市场、大品牌,全县农业现代化建设快速推进。目前,全县初步形成以临武鸭、临武优质水果、临武香芋、大冲辣椒等为主导的七大农业产业。农业产业链由原来的基地生产型逐步发展为“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生产模式,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链条。尤其是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快速成长,共发展县级以上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其中国家级1家、市级7家。2010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12.87亿元,增长5.8%,其中现代农业产业经营产值9.35亿元,增长14.7%,占农业总产值的72.6%。
一、做牢农业基础,改善现代化条件
县委、县政府多方筹集建设资金,近五年来累计投入水利建设资金2.6亿元,用于病险库、骨干山塘治理、水渠水坝维修、灌区配套工程建设等,有效改善了农业灌溉条件。加强立项争资工作,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对基本农田改造、渠系配套、机耕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加大农村土地流转步伐,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全县完成土地流转面积10.2万亩,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42家,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坚持以农业产业化为依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双溪新农村示范乡和32个县级以上示范村建设,基本上形成了玉美—龙坪—小湾—寺冲、五星—曹家冲—田里、黄皮山—邝家—贝溪—莲塘等产业化新农村示范带。
二、做大基地规模,促进集约化生产
商品基地建设是基础,规模开发出效益。我县坚持以“拓规模、求发展、促增收”为主线,围绕龙头建设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重点抓好临武鸭养殖带、商品蔬菜种植带、红薯淀粉原料生产带、优质水果种植带、山羊养殖带、楠竹和桉树种植带等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共建成各类规模以上种养基地289个,面积达到35万亩,其中临武鸭基地1.6万亩,年养殖临武鸭1000万羽以上;淀粉红薯基地3.5万亩;商品蔬菜8万亩,优质水果5.1万亩,玉米6万亩,优质水稻1.5万亩,油茶林1万亩。比较典型的基地主要有广宜、南强万亩脐橙基地,三合万头养猪场,双溪乡万亩香芋基地,广宜、花塘万亩油茶林基地,土地、楚江等7个乡镇的万亩优质稻基地,三合、麦市等2个乡镇的万亩玉米基地。
三、做强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进程
龙头企业是处于上连市场、对接基地、下连农户的关键环节,龙头越活,带动能力就越强。我县准确定位,瞄准市场上项目,建成了以舜华鸭业公司、金福科技公司、小徐瓜瓜食品厂、舜丰源芋业公司、鸿源果业公司、恒丰竹业公司、湘港茶油公司、金江沙田牛业公司等龙业龙头。2010年各加工企业实现加工产值4.9亿元,其中舜华鸭业公司年加工910万羽,加工销售产值3.56亿元,上缴税收1000多万元。同时,进一步巩固“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延伸拉长产业链条。各农业龙头企业共联结基地13.7万亩,带动农户6.5万户。特别是舜华鸭业公司通过养鸭协会与农户签订养殖合同,免费供种苗、供饲料、供饲养技术,统一收购,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实现年出笼临武鸭1000万多羽,年产值2.3亿元;金江沙田牛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养牛基地230个,年加工肉牛1万头,加工鲜产品1250吨,年产值9360万元。
四、做活流通市场,实施品牌化战略
市场既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只有市场宽广,农产品销售顺畅,农民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增收才有保障。我县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坚持从优质种苗抓起,从农业标准化建设着手,全方位打造精品名牌,以品牌闯市场。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14.3万亩,涌现出舜华临武鸭、舜溪临武香芋、舜珠水果、舜湘乌梅、舜峰食品、大冲辣椒、沙田牛巴等一批品牌产品,其中舜华临武鸭品牌连续五年获湖南省农博会金奖,连续两年被湖南省消费者协会评为“消费者信得过品牌”,被定为第四批全国知识产权试点单位。为把特色品牌推向全国各地,我县坚持多轮驱动、多措并举,不断扩大市场占有量:发展订单活市场。共落实种植业订单面积5.6万亩,养殖业订单600万头(羽),订单产品流向广东、深圳、长沙等城市。组建协会闯市场。先后组建了香芋营销协会、蔬菜营销协会、小水果营销协会、山羊养殖协会等农村专业合作协会42家,会员达6000余人,成为市场营销的主力军。健全网络拓市场。各行各业与全国11个省市68家客户建立了稳定的销售关系,销售网点达1500个,大大拓宽了农产品销售空间,实现外销产值4.1亿元。其中临武鸭已享誉省内外,2010年公司相继在武广高铁、长沙、广州、北京等地新开连锁门店30多家,特产店总数达到120多家,“尖椒炒临武鸭”作为湘菜代表摆上上海世博会的餐桌,使临武鸭品牌知名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临武香芋占领了广东江南市场70%的份额;临武大冲辣椒酱进入了广东、湖南等大中城市;红心桃、乌梅、蜜枣等优质水果深受消费者青睐。
五、做出特色亮点,实现科学化发展
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也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有了“脱胎换骨”的转变,它是以资本高投入为基础,以工业化生产手段和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用社会化的服务体系相配套,用科学的经营理念来管理的农业形态。经过这些年来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我县现代农业发展呈现出了四大特点:一是逐步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逐步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协调布局,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逐步突破了传统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四是逐步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作者系中共临武县委副书记、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