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工作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共五篇)

时间:2019-05-14 00:57: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秘工作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秘工作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第一篇:文秘工作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文秘工作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和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的兴起,秘书专业在全国各高等院校中开设,秘书专业毕业生数量也呈不断上升之势,人才供求矛盾也逐渐激烈化,尤其是社会对秘书人才的需求已趋于饱和。秘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非常紧迫,面临严峻的“就业寒冬”。本文主要对当前我国文秘工作的现状及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进而提出一些改善的建议,最后展望了文秘工作的发展前景。

一、文秘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

文秘是一种综合性极强,涉及领域甚广的职业。大到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小到地方私营,一切企业机关的运行都离不开文秘工作。而文秘行业的发展依托于中高等院校对文秘专门人才的培养,其中高职文秘专业,是文秘专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针对中小型企业培养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及服务一线需要的文秘人员。总而言之,它在管理人事、塑造形象、沟通内外、处理信息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市场经济日益变化且不断向前发展。虽然金融危机笼罩的迷雾仍未散尽,但从市场反映的情况看,并没有对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的就业形成明显的冲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给高职文秘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很大的就业几率。然而,就在这样一种就业的机遇下,供求关系错位依然是不争的事实,分析其深层原因:其一,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现状与社会的用人要求之间产生了矛盾。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脑技术已经在绝大多数行业及领域普遍运用。文秘工作也从一支笔、一张纸的“手 动”阶段逐步演变成自动化办公。新的办公手段提高了工作效率,对文秘工作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因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二,学生的就业期望与社会给予之间的矛盾。现在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没有经受过挫折,在没 有任何社会实践历练的情况下,往往自视过高,却不知如今的高等教育早已从“精英教育”转型为“大众教育”;其次,生活在象牙塔的学生往往在就业初期,对就业的期望带有理想色彩,一味地将自己的心理预期作为择业的唯一目标,只有当理想遭遇现实时才发现实际就业是受制于社会需求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很多院校纷纷创办文秘专业,就目前而言,文秘专业已经成为部分院校的传统专业,对学院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传统专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必然会受到一些社会导向或传统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1、文秘工作的现状表现 1.1教学手段及内容的滞后性

在很多高职院校,文秘专业是传统专业。在教学的过程中保留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手法。但是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该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做出调整。以前适用的做法不代表现在适用,以前好的教学模式不代表现在是好的。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很多学校都缺乏创新意识,不仅沿袭了一些旧模式、旧知识,而且在课程的设置中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比如重智育轻德育、重理论轻实践等。其次,文秘专业在实训方面投入不足,软硬件更新滞后。1.2学生综合素质的局限性

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从主客观因素分析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专业能力薄弱。主要反映在专业知识不牢靠、知识结构不健全、综合能力水平较低。和其他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高职学生文化功底较浅、人生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自律意识不强等。2)盲目自信,缺乏认识。很大一部分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经受过挫折,往往自视过高,对自己的能力认识不清,并且缺乏品质的锻炼和经验的 积累。3)缺乏择业的主动性。很多同学在择业的过程中走马观花,随意性较强,一些大学生在社会为其提供的就业机会面前顾虑重重,不能主动地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向用人单位展示自我、推销自我,依赖自身的努力去赢得用人单位青睐,而是寄希望于学校或依靠家长去四处奔波,缺乏择业的主动性,“等、靠、要“的思想依赖性很强,使自己在就业中处于劣势。1.3秘书行业存在“潜规则”

“潜规则”这一词近几年频繁出现在各大报纸杂志和互联网。据调查,“潜规则”已经存在于社会的各个行业,秘书行业也不例外。在用人单位招聘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文秘职业的特殊性,用人单位在招文员时,在注重能力的同时,长相外貌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用人单位的理由是秘书形象直接与企业形象挂钩,具备所谓的“亲和力”,能力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另外,传统的观念是文秘行业 以女性为主,认为女孩子温柔、心细,公关能力较强。而男性更适合做一些重体力的或理性思维强,有闯劲的工作。局限在一个固定的空间不适合男性对职业的追求,因而性别的偏重性在秘书行业是显而易见的。

2、现状出现的原因

对于文秘工作为什么会出现如今的现状,我对其原因做了简要的分析,具体因素如下:

2.1教材内容陈旧,课程体系不健全,造成学生某些方面能力欠缺。

文秘专业的专业教材有一些是传统的、过时的书本,书本中的有些内容些内容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而且大多数教材是由别的专业教材拼凑而成的,教材形式不一,如自考教材、本科教材、师范院校教材、高职高专教材等。目前,还没有系统的、成套的文秘专业的教材。

秘书人员要有一定的经济、金融、以及计算机编程方面的知识,没有一定的数学基础是很难学好的。法律课程的广度和深度不够,而仅停留在法律基础知识这一类公共课程上。秘书工作的重点是辅助管理,没有足够的法律知识是无法胜任的。此外,涉外文秘专业侧重于英语,适当时应通晓第二外语,对经贸、海关、投资方面知识要有比较深的了解,能够熟练写经济文书、协议书、备忘录、商务信函、考察报告、市场调查、中文秘书较强的中文功底,古文功底深,有一些具体工作部门对专业知识要求。军训和体育课、心理学等方面的课程对培养学生的意志,吃苦耐劳、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方面都有很强的作用,而这方面也是很多学校没有引起重视的,导致学生很多方面能力低下的现象。2.2、社会用人单位不重视,“市场准入”制度没有得到真证实施,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

秘书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由于认证体系不够健全,考试不尽合理等各方面的不完善,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高校文秘专业师生的高度重视和普遍关注。秘书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存在种种的弊病,诸如考试不具权威性,而且这种考试名不副实,把关不严,过于形式化,考核的知识内容,尤其是对职业道德和操作技能等的考核不合理,不能公正地考评出一个人的能力与水平等,此外它也没有得到社会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同和应有的重视,使“持证上岗”制度留于表面形式而末真正实施,加重了毕业生就业难度,据了解秘书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从教材到考法正在改革,大家都拭目以待,热切期望上述状况能有所改观,希望能打造出真正的品牌。

3、我的建议

3.1、对秘书专业教学进行改革(1)、加强培养目标的针对性

随着国家机构改革的深入,公务员制度的全面实施,以及高校扩招带来的高学历人才就业岗位的下移,高职秘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以民营企业为主,相应的,高职秘书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应顺应市场变化,从以培养行政秘书为主,向以培养企业秘书为主转变,在课程设置、授课内容、实训基地建设、社会实践安排等方面突出企业特色,这样才能培养出“下得去、用得上”的受企业欢迎的秘书人才。(2)、根据就业岗位特点设置课程和教学模块 中小型企业欢迎一专多能的综合型秘书人才,所以课程设置应突出“一专多能”。“一专”即明确并突出专业核心课程,如写作、沟通、会议组织、活动策划等。“多能”是指中小型企业秘书工作所需要的 多方面能力,如会计、人力资源管理、商务活动策划等。具体来讲,就是在专业课程方面应设置不同的教学模块以培养不同的职业能力。教学计划主要由专业基础和专业核心、相关技能、素质拓展、综合实 践技能等模块构成。

3.重视以学生发展为主线的软实力的培养

软实力很难靠证书、分数来衡量,其养成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学校也不是大学生软实力养成的唯一因素,家庭、社会等其他因素对大学生软实力的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从学校方面来讲,应主要围绕教学活动、学生管理、校园文化三方面进行。在教学活动中,要改善教学设计,丰富教学环节,改进教学环境,注重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管理应把学生基本文明的养成作为重点,在一点一滴的行为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操守。大学校园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基地,可以通过校园文化景点设计、学术讲座、社团文化活动等营造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工作态度、职业精神以及心理 素质,使其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团队精神。3.2、学生自身的提高

(1)增强信心,提高思想认识水平。信心,是一个人成功的秘诀。不可轻视自我,或因自身学历层次低等缘故而对未来失去信心,产生自卑心理,否则非但对己无益,反而荒废了学业,失去了学习知识、技能的机会,到头来一场空。要树立起这样的信念:只要自己有真本领,真正掌握了文化知识,也一样会受欢迎的。

(2)努力掌握必要的秘书专业相关知识与技能,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把握好学习过程中的实训环节,培养各方面能力。作为领导的助手,秘书应当有较高的思想理论水平和政治修养,还要具备相当的谋略和辅助参与决策意识;根据兴趣,培养特长,扩大交往范围,增强处事能力,严格按照学校教学安排,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增强动手能力,为就业增加砝码。

(3)转变以往认为“国有企业不如外企”的观念,认为国企腐败现象较严重,待遇不高,发展前途不好,没有发展空间等片面认识,树立正确、科学的求职观和价值观,切不可误入“非外企不嫁”的歧途,一味地追求物质利益,那样只会加大就业难度。要认清形势,稳定心态,无论在外企,还是在国企,只要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只要是英雄,就会有用武之地的,就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同样能受到组织的重视。3.3 用人单位的改变

各企事业单位、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要切实加强秘书的选拔录用、秘书资格的评估考试考核等工作,配合各高校切实做好毕业生的考核与录用工作。用人单位要改变以往在招聘录用环节上,缺乏专业针对性或从单位内其它部门调任不具备秘书资格的相来人员等态度,严把“持证上岗”关,落实秘书人才“市场准入”制度;各级劳动部门也要根据形势的变化适时做好秘书资格认证考试考核方式及内容的改变调整,提高考试的含金量。某些用人单位在招聘、录用秘书人员时常常在本单位内部进行调节或到人才市场上招聘其它专业的人员,无疑减少了秘书专业毕业生的实际需求量。这种“不拘一格选秘书”的机制显然不符合“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原则。要避免产生“招聘不当――秘书专业学生没有学习动力毕业生素质低、知识缺乏――单位效益不高――招聘不到好秘书人才”这样的恶性循环。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全社会都讲要追求效益,付出与收入要成正比,要留住人才,重用人才,秘书行业也一样,不能守着那些老观念不改,要招揽、留住秘书人才,就要重视秘书的任职资格鉴定、提高秘书的社会地位,拉开各层次水平秘书的薪水、待遇,“行不言之教”让秘书专业的学生看到真才实学的价值,看到职业发展的光明前景。

21世纪秘书工作发展趋势是身份职业化、服务多元化、参谋深层化、手段现代化、管理科学化。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只有知识结构合理的现代化复合型秘书人才,才是适应时代发展,满足市场需求的。

二、文秘工作的发展前景

目前,我国不少职高设立了文秘专业,所培养的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但在基础理论,文化素养、知识结构、外语能力、管理能力、文字信息处理能力、内外关系的协调能力等方面都有待加强与提高。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高职文秘专业,正是适应二 十一世纪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高级人才市场迫切的需求应运而生的。

1、人才需求预测 1.1、文秘专业的社会背景

人才市场对于文秘专业究竟都有哪些方面的具体要求呢?根据整个社会形势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要求,发现各党政机关、各企事业团体所需要的文秘人才应当是现代意义上的复合型的文秘人才。这样的文秘人才既会直接动笔起草文件、撰写文章,也会运用电脑和其他办公自动化设备准确高效地处理各种文件资料;既能熟练地运用网络进行办公,也能运用网络进行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提炼等;既能熟练地使用各种办公自动化的设备,也能进行简单必要的维护甚至维修;既会独立而有序地处理各类办公事务,也能给主要负责人当参谋、搞策划;既能对内搞好组织协调、周到服务的工作,也能对外搞好社会交往、人际应酬的工作;既能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日常工作,也能完成一些特殊性质的任务(比如给领导开车、进行现场拍摄、进行危机处理、兼管某些财务工作等)。他们对于文秘人才提出如此多样的具体要求,既是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和工作手段变革的需要,也是用人单位一想提高办公效率,二想节约用人成本的需要。他们对于文秘人才所提出的要求既是合情合理的、可以理解的,也是必须接受的、应当研究的。

如果你的专业乃至学校能够紧跟市场、及时调整、不断改革,如果你的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仪器设备、师资力量、管理模式等各个方面能够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和欢迎,那么你的生源就一定是充足的,生源的质量也一定是上乘的;反之,一切情况将都是不堪设想的。你这个专业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和必要?不管哪一个专业,只要你能够通过不断的改革,紧跟时代的步伐,满足市场的需要,获得用人单位和广大学生及家长的由衷赞誉,那么你的工作就一定能够越做越顺心,越做越红火,你就一定能够使你的专业、你的学校兴旺发达起来。1.2、文秘专业的职业背景

文秘专业不是仅仅根据哪一个行业或少数行业的需要而设置的,而是依托社会发展的大形势和科技进步的大背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具体要求,根据大多数党政团体、企事业单位在文秘工作方面的现实性需求而进行专业定位的。该专业毕业的学生不可能成批地输送到哪一个用人单位,而只能个别地逐一地输送给具体的用人单位。每一个党政团体、企事业单位都是需要文秘人才,尤其需要现代意义上的复合型的文秘人才的,然而由于每一个党政团体、每一个企事业单位的行业背景、工作重点都有所不同,所以他们对于文秘人才的具体要求也就可能各有特点。不过由于文秘工作具有许多共同而独特的职业特点,文秘工作的性质不会因为行业背景、工作重点的不同而有什么根本性的改变,所以各个用人单位对于文秘人才的具体要求又都是大同小异的。正鉴于此,我们对于文秘职业的背景特点完全可以通过科学分析而准确地加以把握,我们完全可以根据文秘职业的背景特点,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地进行专业建设和专业改革。

文书、秘书、办公实务操作员或其他的办公室文员,都属于管理人员,都需要较高的综合素质,非现代意义上的复合型人才便不能很好地履行其诸多的职责。故此,现代意义上的文秘人才,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需要具备健康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职业素质,需要掌握广博的社会知识并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需要掌握丰富的生活知识并具有较强的生活能力,需要具备较为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本功底,需要具备运用不同手段进行写作的能力以及其他相关的文字处理能力,需要具备独立搞好文秘工作尤其是运用办公自动化设备处理办公事务的能力以及其他相关的能力,需要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人际应酬和组织协调的能力,需要具备能够较好管理现代企业、党政团体和其他公共事业的能力,需要具备对于社会信息和专业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归纳、综合运用的能力等等。以上各方面的知识要求、素质要求和能力要求,就是现代文秘工作的职业背景对于文秘人才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就某位个体而言,他不可能同时具备以上各方面的要求,但就专业的建设者和改革者而言,他就不能不尽量全面地考虑以上各方面的现实需求。所以,文秘专业的具体改革必须紧紧围绕文秘职业的背景特点务求实效地有序进行。

2、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预测分析

目前阶段,我国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将会逐步成熟起来,党政企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正在进一步深化,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又为各项事业的发展插上了竞飞争翔的翅膀;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许多单位都非常需要用全新的知识、现代的技能和先进的思想武装起来的功底扎实、业务精湛、能力全面、道德高尚、综合素质优良、善于开拓创新的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复合型的文秘人才。

3、文秘专业的就业前景

3.1、内部环境分析。(1)优势:文秘的社会需求量大,不管是政府行政部门还是各企业事业单位都需要文秘帮助领导处理一些烦琐的事务,协会组领导处理好上下左右的关系,搜集整理信息,管理日常工作。相对于别的专业它的就业范围相对较宽,门路比较广。(2)劣势:文秘专业的起点较低,这个职位薪俸很低,且不容易作出成绩,升职的希望很渺茫。并且它对人的忍耐力、气度、胸襟要求很高,因为文秘要经常做夹心饼干,受气包、出气筒,并且不能有很大的野心与抱负,不甘寂寞与做配角的人是不适合做文秘的。

3.2、外部环境分析。(1)机遇: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大批外国企业都看好中国的市场潜力,纷纷到这里投资,文秘的用武之地又有所扩大,我们不仅可以到国有大重型企业就业,也可到外企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威胁:其他专业的学生也能做文秘,有些企业宁愿要中文或经商专业的学生也不要文秘专业的,因为他们认为文秘学生不懂企业日常工作路径,缺乏相关的经济商业知识,很长时间不能真正荣辱工作中去,还需要专门的培训。

21世纪的企业文秘不再是简单的行政事务人员,而是企业人力资源团队中十分重要的角色。企业拥有优秀的文秘人员,不仅可以提升组织的工作效能,还能大大增强文秘人员作为企业对外窗口的形象。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思想上的轻视,针对企业文秘的职业培训较少,许多文秘工作人员往往都是半路出家,摸着石头过河,极少参加专业化的系统培训。随着全方位竞争时代的来临,企业文秘人员的职业化需求呼之欲出。文秘专业是一个传统的人文类基础性专业,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整个社会对文秘人才的需求状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民营企业在不断崛起的过程中,急需中高级文秘人员。用一位民企老总的话说:像我们这样规模较大、发展较快的民营企业要选几名“像样”的文秘人员都很难,其他中小企业更难了。这说明许多民营企业都想拥有“像样”的文秘人才。那么,民营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文秘人才?他们急需的文秘人才应具备哪些素质和职业能力、知识结构? 通过调查得知:文秘人才的需求前景乐观,民营企业对文秘人才的需求十分注重素质和能力需要。

综合分析: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文秘专业的就业前景还是比较宽泛的。

第二篇:浅谈java语言现状和发展前景

浅谈java语言现状和发展前景

内容摘要:作为一种最流行的网络编程语言之一,java语言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Java语言具有面向对象、跨平台、安全性、多线程等特点,这使得java成为许多应用系统的理想开发语言。java应用在各种各样的系统开发中,它的跨平台特点为开发人员提供了很大的方便。Java现如今在众多编程语言中排名第二,足以反映出它的重要性。Java现如今主要应用在B/S,④C/S领域。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B/S将不足以满足社会需求,C/S将会是社会发展趋势。随着Servlet技术的使用,java向Web和移动设备方向挺进。

关键字:程序设计、面向对象、跨平台、B/S、C/S

一、java语言的介绍与现状

Java是由Sun公司于1995年5月推出的Java程序设计语言和Java平台的总称。Java平台由Java虚拟机(Java Virtual Machine)和Java 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简称API)构成。

面向对象技术被称为程序设计思想的一场革命,它已成为计算机应用开发领域的主流趋势,java语言是面向对象技术成功应用的范例之一。Java语言的面向对象、简单性、安全性、跨平台等显著特点,使得java成为许多应用系统的理想开发语言。Java是一门完全的跨平台语言,它的程序跨平台运行时,对程序本身不需要进行任何的修改,真正做到“一次编写,到处运行”。随着Internet的产生和发展,Java语言的诸多优点引起软件开发人员极大的关注。这也注定了java必将成为最流行的网络编程语言之一。

Java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企业版(J2EE)、标准版(J2SE)、微型版(J2ME)。企业版(J2EE)是大型企业所应用开发,主要是基于网络的程序,方向为C/S ,web应用;标准版(J2SE)是为图形用户界面编程,主要是基于本地的编程;微型版(J2ME)该版本主要针对消费类电子设备,如可视电话、汽车导航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Java的社会市场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现在社会Java开发人员的市场需求有哪些呢?主要分为:Java工程师、Java软件工程师、Java程序员、Java高级程序员。在企业的职位可分为:软件工程师、系统架构师、售前技术工程师、技术经理、项目经理、测试工程师等。

现在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公司企业对Java技术人员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所以对于从事Java编程的人员来说,找到程序设计的工作并非难事。一般来说,对于那些刚参加工作的人员来说工资刚开始会比较低,在2K-4K之间。但随着经验不断的丰富、技术不断的提高,工资会不断提高,大概在5K-9K之间。所以从事Java编程的人员,将来的工资待遇还是比较不错的。

随着Java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现在Java主要涉及的知识领域包括以下部分:JDK、HTML、CSS、JavaScript核心、Oracle数据库、JavaSE、XML、java数据结构、JDBC、Servlet/Jsp、Ajax、Hibernate、Spring、Web系统架构、Struts开发。这些技术是java的必备法宝。Html、JavaScript、CSS实现web开发中,程序的界面的显示和美观;Oracle数据库是企业应用中用来存储大量数据的数据库;Servlet/JSP实现网页和Java语言的沟通,是二者的桥梁。Hibernate/、Spring、Struts是对程序进行架构设计,使程序架构分明,易于分析和维护。掌握这些技术,就可以在Java世界里大展身手。

二、java的前景

由于Java的诸多优点,java的发展前景十分广泛。比如,在我们中国的市场,Java无论在企业级应用,还是在面向大众的服务方面都取得了不少进展,在中国的电信、金融等关键性业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在中国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已经正式推出基于Java的无线增值服务,并在积极准备基于Java的3G增值服务。

现在社会向着更加信息化、更加智能的方向发展,java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它可以进行面向对象的应用开发;可视化、可操作化的软件开发;动态画面的设计和调试;数据库的操作和连接设计等。

由于Sun、IBM、Oracle等国际厂商相继推出各种基于Java技术的应用服务器以及各种应用软件,带动了Java在金融、电信、制造等领域日益广泛的应用。如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利用Java、XML和Web技术研制开发了多个软件平台,东方科技的Tong Web、中创的Inforweb 等J2EE应用服务器。由此可见,在巨大市场需求下,企业对于Java人才的渴求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Java 在Web、移动设备以及云计算方面前景广阔,随着云计算以及移动领域的扩张,更多的企业在考虑将其应用部署在Java平台上。无论是本地主机,公共云,Java都是目前最合适的选择。另外在Oracle的技术投资担保下,Java也是企业在云应用方面回避微软平台、在移动应用方面回避苹果公司的一个最佳选择。

Java可以参与制作大部分网络应用程序系统,而且与如今流行的 [3] http://!

第三篇:电动汽车国内外现状和发展前景

电动汽车国内外现状和发展前景

汽车是人们生活的重要交通工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购买汽车。但是,汽车的大量使用带来了能源消耗,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促使各大汽车公司竞相研制各种新型无污染的的环保车。而电动汽车是以电能为能源,通过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这完全符合研制零污染汽车的理念。因此,电动汽车作为解决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的重要途径,得到了快速发展。

早在1830年,苏格兰发明家Robert Anderson就成功将电动马达装在一部马车上。后来,1842年并与Thomas Davenport合作,打造出第一部以电池为动力的电动汽车,自此开创了电动车的历史。随着蓄电池技术的进步,很多西方国家陆续制造出了电动汽车。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动汽车在欧美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内燃机技术的大幅提高和石油的大规模开采,汽车市场迅速被内燃机车占领,电动汽车则因电池重量大、能量密度低、充电时间长、续航里程和使用寿命短以及制造成本高等原因逐渐淡出大众视野。从20世纪80年代末起,节能与环保问题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主要社会问题,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新型高能电池技术的发展,使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大大提高、充电时间大大缩短,电动汽车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开始步入实用化阶段。

一、国内外电动汽车的发展概况

国内外电动汽车发展从动力技术上来说,目前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完全由二次电池(蓄电池)提供动力;燃料电池汽车以燃料电池作为动力源,利用燃料和氧化剂在催化剂作用下直接经电化学反应产生电能;混合动力汽车则采用内燃机和电动机两种动力,将内燃机与储能器件通过先进控制系统相结合。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加剧,世界各国在电动汽车的研发布局中,出现了三者并驾齐驱的局面,电动汽车正朝产业化方向一步步迈进。

1、国外电动汽车发展概况

在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由于新技术发展的推动和政府对汽车排放越来越苛刻,各大汽车公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电动汽车的开发,不断推出自己的新产品。为了促进电动汽车的发展,有关国家分别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如对电动汽车购买者的优惠政策,对燃油汽车使用者的限制政策,还有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和优惠政策等,这些政策都对电动汽车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美国

美国电动汽车的研究和开发,得到了来自法律、政府的资金和科研力量的支持。1976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电动汽车和复合汽车的研究开发和样车试用法令》,以立法、政府资助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加速发展电动汽车。1990年,加利福尼亚州在为防止大气污染而制定的限制法规中规定:到1998年,“零污染”汽车的销售额要占新车销售额的2%;到2000年,“零污染”汽车的销售额要占新车销售额的5%;到2003年,“零污染”汽车的销售额要占新车销售额的10%。随后,美国东部的10个州也都通过了相应的法规。法规的强力推行,促进了电动车小批量、商业化生产和实践应用。此后,美国还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开发生产电动汽车的政策。这些因素加快了美国电动汽车产业化的进程。

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在1991年签订协议,合作研究电动汽车车用先进电池,成立先进电池联合体,同年7月美国电力研究院参加了美国先进电池联合体,1992年,美国电力研究

院、克莱斯勒公司与南加州爱迪生公司共同开发50辆电动货车。统计数据表明,美国1995年有190家电动汽车生产企业,共有电动汽车2000多辆。福特汽车公司投资1.5亿英镑开发电动汽车,1993年研制成功,分赴美国各地进行试运行,采用480个钠硫单位电池,取代原来的铅酸蓄电池。福特公司还在德国投资3500万美元,成立欧洲研究中心,从事环保车的开发和研究,福特公司研制的燃料电池轿车P2000是以氢为燃料的电动汽车,它是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通用公司1990年在洛杉矶展出“冲击”牌电动轿车,1994年生产50辆。通用公司欧洲分公司还建立了一个全球代用燃料推进中心(GAPC),从事汽车燃料电池技术的开发和研究,他们在Opel Vauxhall Zafira轿车上装上燃料电池,采用甲醇作为燃料。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成功利用燃料电池技术,制成首辆可驾驶的零污染环保汽车—“NECAR4”。该车在充电后可连续行驶450Km,最高时速可达145Km。

出于成本和技术可行性的考虑,美国政府似乎逐渐将重心从清洁能源和燃料电池汽车转向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在奥巴马的倡导下,联邦政府为推进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计划出台了一系列强力的措施,并斥资140亿美元支持动力电池、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消费者购车补贴和政府采购。美国政府还设立了一个总额为250亿美元的基金,以低息贷款方式支持厂商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发和生产。美国政府的新能源政策,进一步明确了研发汽车新产品的方向和目标。预计到2012年,美国联邦政府购车中一半是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或纯电动汽车。到2015年,美国本土将有100万辆混合动力汽车投入使用。

(2)日本

从世界范围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现状看,日本是最早开始发展电动汽车的国家之一。日本国土狭小,石油资源匮乏,几乎完全依赖进口,油价很高。同时,日本工业发达,人口密度很大,城市污染严重。因此,日本政府特别重视电动汽车的研究和开发,很早就对电动汽车的发展做出了具体的布置和计划。日本政府将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清洁动力车、混合汽车、天然动力车都定义为新的下一代汽车。日本政府对购买环保车的消费者给予补贴,从日本政府对环保车的优惠政策来看,可以享受优惠政策的车型已经超过160种,占现在所有销售车型的80%以上。

1991年通产省制动了“第3届电动汽车普及计划”,用于推动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应用。1996年,日本通产省制定的电动汽车购买鼓励政策规定,电动汽车的购买者和租赁企业将获得相当于电动汽车与普通燃油汽车价格之差50%的补贴。自1998年开始,由日本环境厅提供给地方政府和私人企业的另一项电动汽车购买津贴的补贴额,分别达到了车辆成本的50%和25%。此外,在日本凡购买电动汽车的用户可减免汽车购置税、固定资产税、特别土地保护税等。优惠政策实施后,日本新能源汽车的销量现在出现了回升的势头,尤其是丰田的混合动力型汽车普瑞斯供不应求,年销量在百万辆以上。日本也通过法规刺激市场对电动汽车的需求,这主要体现在实施严格的车辆排放标准和制定严格的排放法规。

东京电力公司1988年联合日本电池公司共同开发“Iza”电动汽车,体现了当时最新技术水平:空载量1573Kg,装有288V镍镉电池,4台直流无刷电机,输出功率为100KW,最高车速176Km/h,每次充电后可以40Km/h行驶548Km。日本公司成功研制薄而轻的镍镉电池,用一组超薄电极配以高浓度溶液,散热性能好、质量轻、充电时间短,6min可充至40%的额定容量,15min完全充满。该电池已在日产公司的未来型电动汽车(FEV)上使用,该车一次充电后,能以72Km/h的速度行驶160Km。

1976~1991年日本大发公司生产各种电动汽车6253辆,成为拥有电动面包车生产线的惟一厂家,1993年已生产和销售1300辆电动面包车。

目前,日本新能源汽车的研发重点是混合动力汽车。日本是国际上在混合动力汽车技术

方面最成熟的国家。日本混合动力汽车已形成产业化,目前,丰田、本田、日本等日本厂商的混合动力汽车不仅在国内热销,在国际市场上也令其他国家厂商望其项背。日本业界普遍认为,锂离子电池作为未来的主流技术路线不容置疑,锂离子电池将在今年开始逐步取代镍氢电池。日本主要的汽车和电池企业纷纷投资建设车载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线。据日本汽车研究院预计,按照日本现在在混合动力车的普及程度推算,到2020年混合动力车将在日本国内将有360万辆。如果高性能锂电池在近几年得到更多的推广,到2020年,混合动力车与可能进一步到达720万辆。

(3)欧洲

欧洲历来重视节能和减排。欧盟委员会于2007年公布了“新欧洲能源政策”,其目标是2020年将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降低20%,将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提高到20%,同时将今后5年欧盟能源领域的研究开发预算提高50%。在替代燃料开发应用的发展方向上,生物燃料和氢燃料是重点。在亚洲、欧洲竞争对手对电动汽车热情日益高涨的情况下,欧洲汽车厂商没有固守自己的观念。宝马、奥迪相继推出混合动力汽车,主要面向北美市场。除欧盟委员会外,欧盟各国政府也根据本国情况制定了大量政策和措施,推动电动汽车的开发和消费。

德国政府积极倡导电动汽车,早在1994年,德国技术研究部就对电动汽车人开发补助了1.5亿马克。以后进一步对在吕根岛的新一代电动汽车试验进行了补助,对电动汽车给予超价补贴、低息贷款及减税等优惠。早在1972年,德国欧宝公司就开始研制电动汽车。

1981年与ABB公司合作改装电动轿车。20世80年代初期,奔驰生产电动大客车。1997年9月,在法国克福汽车展览会上推出一款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该车在奔驰A级轿车基础上改装而成,装有燃料转换装置,可使用甲醇为燃料。此外,奔驰也与美国著名电动汽车企业特拉斯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携手研发电动版斯玛特微车型。2009年8月19日,德国政府颁布了《国家电动汽车发展计划》,目标是到2020年使德国拥有100万辆电动汽车。德国政府希望借助这项计划突破诸多技术和基础设施瓶颈,使德国超过日本人成为电动汽车市场的领军者。

法国电力供应充沛并且多用核能和水力发电,发电源清洁,电价也比较低。法国政府在政策上支持鼓励开发电动汽车和充分利用电力资源,而且为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资助。法国政府、法国电力公司、雪铁龙汽车公司和雷诺汽车公司签署协议,共同开发和推广电动汽车,并合资组建了电动汽车电池公司,由萨夫特(SAFT)公司承担电动汽车高能电池的研究和开发,以及电池的租赁和维修等工作。1990年,J-5和C-25电动货车投入生产,1995年,标致106和雪铁龙AX电动车投入生产。法国政府还与汽车制造商签订协议,在20个城市推广使用电动汽车。目前,法国已有10余个城市运行电动汽车,且具有比较完善的充电站等服务设施,政府机关则带头使用电动汽车。法国政府为了推广电动汽车的使用,还采取了“企业购买电动汽车的第一年可以免税”的政策。同时,电动汽车生产厂家每生产一辆电动汽车,法国电力公司将提供1万法郎的补助,以扩大电力的使用范围。目前,法国电动汽车的普及程度和保有量都位居世界前列。

英国是当今世界拥有较先进的电动汽车生产技术和电动汽车使用最广泛的国家,该国使用电动汽车的历史已有50年之久。英国政府投资2000多万英镑用于支持电动汽车的开发,实行多项电动汽车使用优惠政策,例如免收牌照税、养路费,夜间充电只收50%的电费等。英国国际汽车设计公司(IAO)从1979年开始研制电动汽车。1991年克罗德里蓄电池公司投资建立电动汽车生产集团,研制成MOL C3型混合驱动电动汽车,行程130Km。英国新能源汽车研发推广的重点是氢燃料汽车,政府对轻生产、氢能燃料汽车研制、燃料电池的研发进行直接投入。

其他国家和地区如瑞士、瑞典、丹麦、奥地利、捷克、匈牙利、俄罗斯、澳大利亚、墨西哥等都已开展和研制电动汽车。

2、国内电动汽车发展概况

国内电动汽车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但当时的研究开发都是零散和小规模的,投入也很少。自1980年开始,中国开始掀起电动汽车的研究高潮,电动汽车被国家列为“八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内一些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相继开始研究电动汽车,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如清华大学研制的16座电动中巴车,东风汽车公司研制的电动轿车,华南理工大学研制的轻型电动客车,远望集团公司研制的电动大客车,长江动力公司研制的电动双层大客车等都具有一定的水平,但与国外先进电动汽车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近几年,中国电动汽车的研究开发工作进入全面发展阶段,电动汽车市场已出入端倪。2001年9月30日,科技部组织召开了“十五”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可行性论证会,会议研究通过了电动车专项可行性研究报告,标志着电动汽车专项正式启动,这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有重大战略意义。专项确立了“三纵三横”的研发布局,其中“三纵”是指燃料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三种整车技术,“三横”指多能源动力总成系统、驱动电机、动力电池三种关键技术。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分别将“低能耗与新能源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技术”列入优先主题和前沿技术;2007年发布实施《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将电动汽车正式纳入国家汽车新产品公告管理;2008年北京奥运会应用了500多辆自主研发的电动汽车,发挥了大规模的示范作用。目前,中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电动汽车的法规、标准与管理体系,为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商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9年1月,国务院通过《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推动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提出“三年内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的目标。2009年2月,科技部、财政部、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召开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会议,共同启动“十城千辆”工程,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涉及公交、出租、公务、市政、邮政等领域,力争使全国新能源汽车的运营规模到2012年占到汽车市场份额的10%。2010年6月,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发改委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对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五城市私人购买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给予一次性补贴,最高补贴金额分别达到5万元和6万元。

随着示范运行的持续深入,企业对电动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投入显著增强,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为了争取政府的资源和政策倾斜以及“十城千辆”电动汽车示范应用工程的诱人订单,国内各大汽车厂商争先恐后地组建产业联盟,一汽、东风、上汽、长安、奇瑞、比亚迪等都已制定了电动汽车产品研发和产业化规划。与此同时,电池、电机等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全面跟进,生产配套能力显著增强。

经过不懈的努力,中国汽车研发呈现较好的发展局面,各大汽车厂商也通过积极投入人力、物力研发电动汽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虽然电动汽车呈现良好的发展状态,但是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在电动汽车发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从国内外电动汽车研发进展来看,许多没有完全解决的技术问题影响了电动汽车的整体性能,如驱动系统、电池供电系统等。从三种类型电动汽车的技术特点看,阻碍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原因也有所不同。其中最大的技术障碍是纯电动汽车的动力蓄电池,燃料电池汽车的燃料电池,以及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复合系统的优

化配置与控制。从环保节能角度看,电动汽车的节能减排具有相对性,并没有完全达到所设想的理念。

中国电动汽车发展所存在的问题:①技术方面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技术瓶颈有待突破。中国电动汽车发展较国外而言,发展还是比较缓慢的,这几年中国电动汽车研发领域是以孤军奋战,各自为政的模式开展,这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不利于攻克关键技术。②汽车研发重点方向不明确,有的观点认为传统燃料汽车与电动汽车同步研发,坚持两条腿走路,有的观点认为应该把精力和资金放在电动汽车研发上。这造成了目标的不统一,制度的不完善。③发展电动汽车的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大规模基础配套设施需要系统的筹划和巨额投资。④电能并不是一次能源,中国电源结构以火电为主,电动汽车所用的能源实质上来自煤炭,同时间接也产生温室气体排放,也会造成资源危机,这就违背了电动汽车的理念—零排放、无污染、低能耗。所以,电动汽车的环保效益并不明显。

国外电动汽车发展所存在的问题:①日本目前还面临一些技术难题,而在日本普及程度最好的新能源汽车就是油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如果改成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就会有成本和重量的增加,还有纯电动汽车存在电池成本问题、性能问题、行驶距离问题等,这些难题都需要加以解决。②美国电动汽车发展面临一些挑战:电池及其他相关技术尚未达到商业化的要求,美国不拥有高能电池所必需一些重金属和稀土元素,如铬、镍和锂等,这就有可能使美国从石油进口依赖走向对其他物资的进口依赖。电动汽车带来新的安全和污染问题。还有汽车更新换代的速率相对较低。

二、电动汽车发展前景分析

由于电动汽车在成本和性能上与燃油汽车相比差距较大,市场更倾向于选择后者,电动汽车目前尚不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发展的条件,中长期发展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尽管如此,目前社会各界对电动汽车都抱有极大热情,政府仍在电动汽车的示范推广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电动汽车推广的最核心问题是市场,这是政府支持难以解决的,必须依靠技术进步和降低成本。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主要取决于电池技术的突破,然而技术发明需要一个过程,不是可以规划的,也需要市场的推动。因此,电动汽车的发展之路还很漫长,需要市场的认可和时间的检验。

从中长期看,即使电池技术进一步成熟,燃油汽车和电动汽车两条技术路线仍然是并行的,只是适用于不同的环境。电动汽车适合城区短途运输,长途、大型客货运输仍将主要依赖燃油汽车。此外,随着电动汽车的技术进步,燃油机的效率也在不断提高。在仅考虑终端能源消耗的情况下,采用煤电作为能源来源的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的能源效率和碳排放相差无几,若考虑储运、转换等过程的损耗,电动汽车的表现要更差。电动汽车的商业化建立在新能源的产业化基础之上,只有电动汽车的动力完全来自清洁能源时,其节能和环保优势才能得到充分体现。有专家乐观估计,2020年电动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的份额将超过15%,以此为基准,按照国内汽车年产销量2000万辆计算,届时电动汽车保有量有望达到1000万辆。按照这一估计,电动汽车尽管能够替代上千万吨成品油消费量,但与数亿吨的成品油需求量相比,其比重尚不及5%。因此,借用美国前总统布什的说法,对于能源与环境问题而言,电动汽车“不是近期,也不是中期,而确实是远期的解决办法”。

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这需要一个过程。电动汽车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难题,但总会出现新的方法来帮助解决难题,不能急于求成,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未来电动汽车的发展必定会有一个新的里程碑。

第四篇:影视文学现状和发展前景

广西南宁影视文化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影视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和国民经济中重要组成部分。本世纪来,国内外影视产业发展上升的势头,引起了各地的高度重视,不少地区为了借助影视产业的发展推动一方经济,扩大区域影响,纷纷兴建影视拍摄景地,介入影视行业。而南宁作为广西的首府城市,是广西区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综合优势,其作为影视拍摄基地的气候与氛围,已经日渐浓厚。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影视文化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调查研究,这对广西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南宁影视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在政府的扶持下,广西影视界充分利用广西独特的资源,大力打造广西影视精品品牌,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而最具代表性的是坐落于南宁的广西电影制片厂。广西电影始于1958年的广西电影制片厂(简称广西厂)建厂,而广西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故事片是广西厂1975年拍摄的《主课》。50多年来,广西厂共拍摄了电影故事片近130部,有19部获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金鸡奖、百花奖以及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等62项国内国际奖项,培养了张艺谋等有重要影响的电影艺术家,被誉为中国电影“第五代”和“探索片”的摇篮之一。在2005年中国电影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评选出的中国电影百年百部经典影片中,广西有《一个和八个》、《黄土地》、《血战台儿庄》、《周恩来》等4部入选。广西厂成为了广西的一张亮丽名片,为广西树立了一个品牌,为广西文化建设和繁荣我国电影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2006年底,广西厂完成了转企改制,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2007年与民营影视公司联合摄制影片三部;2008年自主摄制两部、与民营影视公司联合摄制一部,这是广西厂自1998年以来首次自主摄制影片,其中精品影片《冰雪同行》是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献礼片,今年4月被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列为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第一批10部重点国产影片之一;2009年将摄制影片五部。我区电影创作生产经过多年的低谷后得到了恢复,并步入了稳步的发展轨道。

为了适应影视业以数字化、网络化为重点的高新技术应用和影视业规模化的发展趋势,2000年7月,由南宁电视台引进的数字电视传播技术获得成功,实现了数字电视播放,为今后的跨越发展打下了技术基础。为了应对中国加入WTO后的市场竞争,广西注意整合资源,建造大舰队,集中力量,形成竞争实力。2001年11月22日,由广西电影公司联动各地市的8个电影公司共同投资组建广西新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广西电视台和广西有线电视台组建成新的广西电视台,以求增强竞争力。但是,以南宁影视产业为核心的广西影视产业仍面临着困境,主要是广西影视产业面临资金严重不足的困难;整体结构上缺乏影视业相关专业人才;电视节目的总体档次和品位不高;影视广告收入不高;本土民族特色优势发挥不够到位;影视媒体的产业规模、运作效率和科技含量上还远远落后于东部省市。这些因素已经成为制约南宁影视产业,乃至整个广西影视产业快速、健康、稳定地持续发展的“瓶颈”。尽管南宁的影视产业发展仍然面临着窘境,但其作为影视拍摄基地的优势仍很显著,发展前景较为乐观,这使我们有足够的信心把其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影视基地,进而推动整个广西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南宁影视产业的发展优势(一)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美。

作为影视基地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便捷的交通,可以为剧组的外景拍摄节省时间,减少经费,同时可以避免剧组人员因交通不便而产生的困顿,进而提高工作效率。而作为大西南出海通道的枢纽城市,南宁已形成了航空、铁路、公路、水路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运输网络。空中走廊已开通飞往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国内各大城市及越南河内、泰国曼谷的20多条国内、国际及地区航线;铁路运输通过全国最先进的电气化铁路南昆线及湘桂线与京广线等干线相通可直达全国各地,其中湘桂线终点号和越南接轨;公路运输纵横交错,通达广西各地、县、市和全国的公路共161条,其中桂林经南宁直通北海的桂海高速公路已建成575公里,是目前全国最长的省内高速公路。南宁便捷的交通,使外景拍摄地不仅局限于南宁本地,还可以面向全国的各个影视拍摄基地,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南宁还可以借助东盟博览会这一个友好平台,与东盟各国展开合作,便捷的交通是合作可以展开的首要条件。而南宁与东盟各国有着便利的交通连接,这正是它的优势所在。

优美的自然环境,可向剧组提供独特、自然、便捷的外景拍摄资源。南宁是座美丽的城市,全市绿化覆盖率近40%,被形容为“半城绿树半城楼”,有着“绿城”的称号。山、河、湖、溪与绿树鲜花交相辉映,南亚热带自然风光与现代园林城市的风貌融为一体,形成一个独具魅力的现代都市。同时,南宁也是一个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城市,有很多著名的景点,可向剧组提供独特、自然、便捷的外景拍摄资源。如南宁的十大景观:扬美古风、青山塔影、明山锦绣、望仙怀古、伊岭神宫、南湖情韵、龙虎猴趣、邕江春泛、凤江绿野、九龙戏珠,都可以为影视剧提供独特的外景。而且还有大小公园、游园、风景区、广场等供人们游玩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50多处;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顶蛳山贝丘遗址),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6处,这些资源都为南宁影视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作为一座具有1680年历史的城市,南宁经历了从秦汉、三国南北朝、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历史演变。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在经历了不同朝代更替、郡州县隶属的洗礼,形成了南宁独特的开放创新性很强的文化。南宁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具有鲜明的岭南文化和壮族文化特色,例如不孤书院、明秀园、黄氏古屋、扬美古镇、新会书院、伏波烟岚等都可为影视剧的制作提供外景拍摄。南宁还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主要居住着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水、彝、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各个民族拥有个性鲜明的文化特色,而南宁则是融合了多个少数民族的文化,拥有众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民俗风情等文化元素,特别是少数民族的人文内涵、神采风貌、风土人情、歌舞服饰等许多东部省区难得的文化资源。如对山歌、抛绣球、抢花炮、铜鼓舞和壮族歌圩、彝族跳弓舞、瑶族盘王节、京族哈节,以及壮剧、桂剧、彩调剧、邕剧等等。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丰富了南宁的影视题材,为制作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影视片提供了独具一格的创作素材,能使南宁影视异彩纷呈、赏心悦目,具有征服观众的极大魅力。

(三)文化创意,人才优势明显

南宁作为广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近几年,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着来自各地的各类人才,其中不乏影视创作人才。影视产业是一种文化创意产业,需要不断的创新和独特的想法,这就需要有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而各类高校聚集的南宁在这一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高校年轻的学生拥有着无限的创意,可以为影视剧本的创作提供新颖的构思,同时,还可以为影视产业培养优秀的演艺人员。如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师范学院等高校都可以提供这方面的人才。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也是吸引人才的宝地,通过各类高校的发展,吸引更多的创作人才,这也是南宁成为影视拍摄基地的优势条件之一,是广西区内其他城市无法与之相比的。此外,影视产业的发展与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近几年文坛“桂军”的兴起,给广西影视产业带来新的刺激,作家们也都欣然加入影视剧本的创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创作电影《天上的恋人》、《姐姐词典》的新一代广西剧作家东西,为张艺谋编剧《英雄》、《十面埋伏》的李冯,创作了电影《寻枪》、《理发师》的编剧凡一平,以及电影《幸福时光》的编剧鬼子等。他们的文学想象力为中国电影的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这些优秀的作品已经成为广西影视产业的名牌,而南宁也应该充分利用这个名牌,积极引进具有文学创作能力的人才。在人才引进方面,南宁有着明显的优势,首先是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人才的引进带来楔机;其次,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吸引了众多的文艺创作者;再次,拥有创作者发挥才智的平台,南宁最大的优势是广西电影制片厂近几年的重新崛起,吸引了众多的专业影视制作人才。而且《广西文学》、《南方文坛》、《红豆》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学杂志也为南宁吸引了众多的文学创作人才。因此,南宁在影视产业的发展上拥有区内其他城市无法比及的人才优势。

三、南宁电影产业未来发展的思考

南宁影视产业的发展有其特有的优势,但在优势上的利用不足,又面临着资金严重不足的困难;整体结构上缺乏影视业相关专业人才;电视节目的总体档次和品位不高;影视广告收入不高;本土民族特色优势发挥不够到位;影视媒体的产业规模、运作效率和科技含量上还远远落后于东部省市等问题,使其发展速度较为缓慢。针对南宁的影视产业发展现状,我们必须对其未来的发展做出思考,进一步研究出对策对其进行合理规范和结构调整,促使其健康发展。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市场观念,积极推进南宁影视文化体制的深化改革。1.以市场化引导影视文化的产业化,使文化企业在市场中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同时,要加快培育、发展和规范影视文化市场。实现影视剧生产的集团化,使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手段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提高市场竞争力。

2.强化精品意识,鼓励影视创作的创新,影视精品的文化定位要注意兼顾各文化层次观众的需要。逐步建立有利于优秀艺术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实行精品剧目、电视节目的投标制,演职员、节目主持人竞争上岗制等。同时,还创造各种条件,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人才训练和培养,重点培养创作骨干,特别是导演、编剧、策划人等艺术带头人。

(二)充分利用本土独特的文化资源,走有民族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开发民族影视产品。实现影视产品的民族化,就是要树民族文化品牌,坚持走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主的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挖掘南宁个性鲜明、形态丰富的文化资源,制作具有民族文化内蕴的影视作品,经过节目主持人明星化运作和南宁国际民歌节、旅游大篷车等大型活动的策划宣传,借助张艺谋、郭宝昌、陈凯歌等广西影视文化名人的知名度,对特色鲜明的电视节目、电影片进行精品包装和宣传推广,树立民族知名品牌。

(三)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影视的产业集团化、传播规模化发展,实行异质媒体之间的信息、传播联动与整合,实行跨媒体跨区域合并重组。1.南宁影视发展,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借鉴东部发达省份以及国外的成功经验,利用网络经济的提升作用,进一步优化电视资源配置,推行媒介联动经营,战略性地形成少数几个大型电视电影传播网。

2.实行异质媒体行业兼并,与报业、出版业、音像业兼并重组,形成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减少广西媒介资源的内部竞争和资费,降低成本,提高对外竞争力。

3.远期还可以实现西部跨省市大区域影视集团化战略,避免与西部其他省区传播“小而全”、平行机构过多、栏目趋同化的弊端,更利于电视频道专业化,拓展频道市场、网络市场、节目市场、广播电视技术市场、信息服务市场以及人力资源市场,从而实现大区域影视传媒资本市场空间的有效配置。

(四)开展跨媒体的资本融合。进行资本运营,通过融资操作,迅速扩大媒体的控制力,增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把南宁影视产业做大做强。在这一点上可以解决面临的资金不足问题。

(五)加快以数字化、网络化为重点的高新技术应用,将成为提升南宁影视产业综合竞争力的主要技术方向。抓紧实施影视数字化平台方案和电影节目DVD生产线建设,着手建设电影电视数字化制作、数字素材库、数字影院线和家庭影院传送平台三大系统,通过电子化市场推广模式,发展多层次应用平台,拓展电影电视市场。

(六)可以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在东盟博览会上开设“中国-东盟影视展区”,对影视产品进行宣传,拓宽国际市场。积极推进在南宁建立中国-东盟影视基地的提案,这对南宁乃至整个广西的影视产业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五篇:俄罗斯电力工业现状和发展前景

俄罗斯电力工业现状和发展前景

俄罗斯的电力改革和发展历经磨难、艰难曲折,一直倍受世界各国关注。俄总统普京今年4月26日在《国情咨文》中提出要大力发展国家的电力能源建设,计划到2020年电力生产要增加2/3,需要国家和私营企业投资12万亿卢布(约4670亿美元),建设新的电站和改扩建电网基础设施。6月10日普京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宣称,俄电力行业将全面对外开放,欢迎外国投资者参与俄电力建设。6月26日,俄“统一电力系统”股份公司总裁丘拜斯在被称为最后一次的公司股东大会上宣称,随着俄旷日持久的电力改革任务的终结,俄“统一电力系统”股份公司也计划在明年注销,完成了其历史使命。看来,俄电力市场化的步伐正在加快推进,与此同时,俄国家杜马目前正在审议《国家电力监管法》,俄新型的电力发展和管理体系也正在形成。

一、俄罗斯电力工业概况

1991年2月前苏联成立了燃料动力部,同年12月前苏联解体后,在国有企业私有化股份化改造高潮中,于1992年8月在燃料动力部基础上组建了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股份公司。该公司拥有72个地方电力公司,37个州电力厂,供电服务遍及俄罗斯全部11个时区。俄统一电力系统由大区联合电网组成。西北电网装机1950万千瓦,中部电网装机5270万千瓦,北高加索电网装机1090万千瓦,中伏尔加电网装机2390万千瓦,乌拉尔电网装机4110万千瓦,西伯利亚电网装机4550万千瓦,远东尚未与全国联网,装机为1150万千瓦。但地区联合电网之间的联络线的输送能力很薄弱,如西北电网与中部电网的联络线的输送能力只有180万千瓦,中部电网与北高加索之间的联络线的输送能力只有190万千瓦。“统一电力系统公司”现有职工约58万名、440座发电厂和200万英里的输电线路,这个庞大的“电力帝国”,生产了俄罗斯所需电力的70%以上。

俄罗斯电力分布大致可分为三个区域:欧洲区、西伯利亚区、远东区。俄罗斯电力工业装机容量的72%在欧洲区部分,主要是火电和核电,以及伏尔加河上的梯级水电站;而西伯利亚区能源有一半是水电,还有7个100万千瓦以上的火电厂;远东区的电力装机占整个俄罗斯装机比重的7%,只有几个小的火电厂。

1、装机容量

根据俄联邦国家统计局2006年统计年鉴资料,截至2005年底,俄罗斯电力工业的总装机容量为2.19亿千瓦。其中:火电1.50亿千瓦,占68.5%;水电4590万千瓦,占21.0%;核电2370万千瓦,占12.5%。核电主要集中在欧洲区的中部地区、东伏尔加和西北地区,而近一半的水电位于西伯利亚地区。

2、电力生产

根据俄联邦国家统计局2006年统计年鉴资料,2005年俄全口径电力产量为9530亿千瓦时(度)。其中:火电6290亿度,占66.0%;水电1750亿度,占18.4%;核电1490亿度,占15.6%。2005年俄“统一电力系统”股份公司的电力建设投资为20亿美元。

3、火电及燃料构成凝汽式发电厂占约48%,热电厂约占52%,气候寒冷的区域热电厂分布较多,如在西北系统中,热电占70%以上的比重。

欧洲部分的火电厂主要是燃用天然气(80%),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火电厂主要是燃煤(85%)。

4、供电、供热情况

供电情况:大约54%为工业用电,其他占46%左右,其中约15%为居民用电;供热情况:约43%为工业用热,其他约占57%,其中约35%为居民生活用热。

5、调度结构

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采取分级调度结构:分为中央调度局、联合电网调度所和地区电网调度所三级。

中央调度局除管辖下属电网之外,还管辖装机100万千瓦以上的直调电厂以及调度联合电网之间的联络线;下一级为联合电网调度所。联合电网有其所属的容量为30万以上的直调电厂,调度地区电网间的联络线和直属电厂;再下一级为地区电网调度所,调度地区内的电厂,最下一级为发电厂和配电网的调度所。

二、俄罗斯电力工业改革

俄罗斯电力体制改革始于1992年,经历了四个大的阶段。1992年—1994年是第一阶段,1995年—1997年是第二阶段,2000年6月至2000年12月是第三阶段,2000年12月至今是第四阶段。

1、第一次电力改革

1992年俄罗斯电力系统经历了一次激进式的改革,一夜之间实现了股份制,由国家所有制转变成股份制,成立了“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股份公司(РАО “ЕАС России”)。该公司拥有100万千瓦以上的火电厂、30万千瓦以上的水电厂以及地区联合电网之间联络线100%的股份,还拥有地区电力公司51%的股份(这种地区级的股份公司全国有71个)。电力系统的科研单位、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还有大区的调度所也100%属于РАО “ЕАС России”。其所有制结构为:国家股份占52.6%,私人占5.5%,外国投资者占30.7%,国内投资者占11.2%(大型用户、缺电的公司)。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两个电力市场:趸售市场和零售市场。出售趸售电能的市场主体是火电厂、水电厂和功率过剩的地区电业局。在改革方案中,原则上大型用户可直接向趸售市场按合同购电,但这种情况很少。国家成立了两级调控单位,由联邦调控委员会负责调控趸售电价,地区调控委员会负责调控零售/居民电价,每季度审核一次。买卖双方在趸售市场的中央调度局订立销售合同,合同由联邦委员会审核批准,联邦委员会不仅审核合同,同时也调控电价。

2、第二次电力改革

1995年—1997年,俄又出台了一个改革方案,但由于论证不够充分,遭到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所以没有得到实施。

3、第三次电力改革

2000年6月,俄统一电力系统股份公司出台了一个新的改革方案。该方案打算放弃国家控股的统一电力公司的国家垄断地位,将下属发电厂出售改造为独立的发电公司(核电除外),国家只保留电网、调度控制权,停止干预电价,在电力的生产和销售环节展开竞争,由市场自由定价,发电公司之间实行竞价上网。该方案的出台引起全国上下热烈讨论,并遭到许多专家的反对。

4、第四次电力改革

2000年12月15日,俄政府为电力工业改革召开了专门的会议。2001年1月7日,俄总统普京决定成立电力工业改革工作组,工作组的成员来自各个不同单位,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任务是在现有电力改革方案的基础上,吸取国外改革的经验,最终形成一个新的改革方案,还组成了一个六人总统顾问委员会。普京总统委托包括科学院、州政府、电力工业部、原子能工业部等在内的十一个代表不同利益的单位,提出十一个改革方案,考虑照顾到各方面的利益。在这十一个方案的基础上,将讨论形成最后的方案。工作组计划2001年5月中下旬向普京总统提交工作组报告,以便确定最终的改革方案。直到2002年俄杜马才一读通过了统一电力系统公司提交的改革方案,并决定在2003年1月继续审议该方案和有关电力改革的一揽子法律文件。

三.俄罗斯电力工业发展前景展望

俄罗斯经济已经连续8年保持快速增长,带动了国内电力的消费需求猛增。在俄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莫斯科市、莫斯科州等俄欧洲部分的几个州区,以及乌拉尔和西西伯利亚一些地区,已出现了电力能源紧缺的情况。根据预测,2007年俄国内对电力的需求将会增长5.2%,而某些地区的电力需求将会增长10%以上。因此,俄电力市场化的步伐必须加快,以便吸引大量的国内外投资,新建和改扩建现有电力基础设施,已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

俄政府已经通过了一项大规模电力建设计划,到2010年俄将对电力建设投资1150亿美元,新增发电能力将达到4100万千瓦,而到2020年新增发电能力将达到1.8亿千瓦。普京在今年的总统《国情咨文》中称,俄将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大力发展新型的火电能源,并将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建设大型的水电站,在未来的12年内还将建设26座现代化的核电站(普京4月28日已经签署命令,组建俄联邦核工业集团,要求年底前组建完毕)。

俄政府为了吸引外国投资者和本国的私人投资大规模参与俄电力建设,提出了放开电力市场的时间表。市场化的核心,首先是出售俄罗斯的“非核发电厂”。这些发电厂将重新组合成21个新的电力公司,几乎每一个电力公司(包括水力发电公司)都要实行私有化。新的电力公司包括14个地区性电力公司和7个跨地区的电力公司,其多数股份将进行公开投标出售。目前,一些世界著名的电业巨头已经准备向俄罗斯的电力工业大规模投资。这些巨头包括芬兰的富腾集团、意大利的国家电力公司、德国的E.ON公司、西班牙的国家电力公司、法国电力公司、美国的AES能源公司。其中许多公司已经进入俄罗斯市场,国外专家预期,俄电力实行私有化之后,电力公司股票的价值总体上将上升,如果俄罗斯电力部门赶上其他国家电力部门的效率,它目前的股票价值将增加一倍。这一点似乎已经得到了验证,据6月27日《俄罗斯报》报道,在刚刚于日前结束的俄统一电力系统公司股东大会上宣布,2006年该公司实现利润7450亿卢布(约合290亿美元),而这利润的绝大部分(7170亿卢布)就是来自于公司资产重新评估的增值收益,而不是“现钱”。

今年3月俄首先出售了OGK-3电力公司,吸引了一些俄罗斯公司和外国公司参与投标,它们包括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法国天然气公司(Gaz de France)、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Enel)、芬兰的富腾能源公司(Fortum)和3个本地公司。最终获胜者是俄罗斯炼镍巨头诺里尔斯克镍公司(Norilsk Nickel),它支付了31亿美元获得了OGK-3电力公司38%的股份。但可以期待,不远的将来会有大规模的外资参与到俄电力市场化改造的进程中来。

下载文秘工作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秘工作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展览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共5篇)

    中国展览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中国展览业经历了30年的缓慢发展,20年的追赶式发展,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由展览引发形成的会展经济目前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崭新亮点。一个行业 或......

    文秘专业就业现状

    现在企业中,办公文秘专业在企业中是一项不可或缺的职位,也是很重要的岗位之一,目前,文秘专业正成为热门职位,岗位职责目前分为秘书、行政、助理等一些相关职位。文秘专业就业现状......

    中国清洁生产现状和发展前景

    中国清洁生产的现状和发展前景马梦娇(石家庄经济学院工程学院07级环境工程一班)摘要分析了清洁生产的问题,我国清洁生产的现状,从资源能源的利用水平及污染物排放量两个方面进行......

    藏医药现状发展前景(最终五篇)

    藏医药现状发展前景 1949年以来,在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卫生工作方针的指引下,蒙医药事业的发展得到了有关地区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使蒙医药无论在机构建设还是学术......

    中俄关系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中俄关系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驻俄罗斯大使李辉在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的演讲 (驻俄罗斯使馆供稿)2010/04/28 (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2010年4月22日) 尊敬的哈列耶娃校长, 各位老......

    临床药理学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临床药理学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临床药理学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康尼尔大学Harry Gold提出。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就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临床药理学研究, 于1947年被授予美国科学院院士称号。他......

    浅谈委外催收现状和发展前景

    浅谈委外催收现状和发展前景 一市场概况 随着国内信贷市场急速的扩张和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大量的信用卡、消费金融、P2P、小额贷款、车贷等逾期账款开始涌现,给金融机构带来......

    生物技术制药现状及其发展前景分析

    . 编号:本 科 毕 业 论 文 题 目:生物技术制药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学 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 业:生物技术 年级:2009级 姓 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3年 4 月1日 目录 . . 开题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