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市场调研偏差及纠正
不同的研究人员对市场调研步骤的划分虽说“大同小弄”,但不同之处可体现出研究人员对市场调研的认识差弄。而有些认识的偏差我认为是需要及时纠正的。
把市场调研这样复杂的工作,简单清晰地分为若干步骤,其本身是有误导作用的。但为了书面沟通的需要,我们不得不这样做。至于工作步骤划分有粗有细,也十分正常的。然而,我发现对市场调研步骤的划分出现了各种偏差,当这些偏差常见诸于报刊书籍时,其误导作用更显得不容忽视,窃以为应该迅速加以纠正。以下列出了几条市场调研的步骤的偏差: 偏差之一:为追求步骤的具体化,而把某种特殊调研方法的步骤当作一般的市场调研步骤。最常见的是把问卷访问法(Questionnaire)的步骤具体化,称之为市场调研的步骤。这样就很容易使读者和刚进入该行业的同仁误以为问卷访问就是市场调研。市场调研方法常用的有二手资料收集法(Secondary Research)、访问法(SurveyResearch)和实验法(ExperimentaI Research)。而问卷访问只是访问法的一种而已。如果我们更进一步地严格认真的话,实际上,问眷访问只是一种收集信息的技术,早已有更多的调研技术可与之平起乎坐,如观察法(Observation)、态度量表法(Attitude Scales)、投射和深度访谈(ProJective Techniques and Depth lnterviews)等等。出现这种认识偏差的同仁,可能是对市场调研没有全面了解,对先进的调研方法和技术知之甚少。
偏差之二:详述次要环节,丢弃重要步骤。
我见到这样的调研程序设计,其第一步骤便是“调研方案设计与提交”。我还见过这样的调研程序,第一步是“客户的要求”,第二步便是“计划建议书的提交”。我认为这些操作者属于就调研而调研的人士,他们忽视了市场调研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市场调研的目的是为经理人员更好地决策提供有效信息。调研程序设计中缺少“背景情况的认识”和“调研问题的明确”这两个重要步骤,恰恰反映出现阶段大量的调研不能帮助经理们决策的原因所在。我认为正确的市场调研步骤应该这样设计划分:
1.明确客户所面临的管理决策问题,也就是背景情况的认识。这一步骤在经理人员无法清楚理解和表述其问题所在时显得尤为重要。有时,客户似乎提出了其面临的决策问题,但还是要根据背景情况分析。H国一著名汽车厂家要在我国投资建立一摩托车生产厂,他们一开始提出的决策问题是“哪里投资环境好?”,并且把浙江萧山定为调研对象,这是个实地考察的调研方案。然而,调研刚开始就发现他们的决策问题首先应该是“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摩托车政策是什么?”,从而成为一个只需二手资料收集法就能解决的问题。2.把管理决策问题转化为市场调研问题,也即调研问题的明确。
管理决策问题是指经理人员要做的决策,而调研问题是指能帮助更好地决策的信息提供。浙江省一软件开发商推出一个家教软件,同时他开始面临投资多少资金开发市场的决策问题。市场调研公司要帮他收集什么信息呢?这次的调研问题是:国内家庭电脑拥有量是多少?愿意购买家教软件的比例是多少?对该类软件的接受价位如何? 然而,你可能已经发现了其中的毛病。第一个问题应该改为:国内在用并且配置能支持该软件的家庭电脑有多少?第二个问题也得改为:其中愿意购买正版家教软件的比例是多少? 调研问题的明确决定了调研数据是否精确有效,而在调研设计中把这一重要环节“省略”的操作者,正是无效调研报告的始作涌者。3.调研方案设计。在这里,我们要估计调研信息的价值,确定提供什么精度的信息,选择收集信息的方法和测量技术,根据调研方法确定地点、对象、抽样规则等,还要确定数据分析方法和报告提交方法。当然,时间、费用和人员安排也是不可缺少的。最后,把所有这些内容写入调研提案。
4.现场收集信息。现场不仅可以是被访者家里,也可以是商业区,也可以是自己公司的监控室里,甚至任何合适的地方。5.信息处理分析。指信息从现场回到项目研究经理手上以后到报告撰写前的所有处理程序,又根据不同的调研方法会有不同的步骤。如,座谈会有审核、分类、编码、整理音像带、补充、统计(半自动)、制图表、打印、归档等。问卷法有审核、分类、编码、录人、缺失检验、分维度统计、制图表、打印、存档等等。
6.报告形成、提交。分析报告的形成也非一成不变,尤其是很多客户会提出,要在现场部分’工作完成后,数据处理前先提交中期报告。有的客户则会要求项目经理作解释讲演,那就需要一份讲演稿。这些形式的报告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最终报告均有较大区别。
7.总结反馈。这一步骤也是很多同仁“省略”的对象,似乎交了报告就一了百了,全然不顾调研的真正目的是否达到,也不顾客户对调研的意见和建议。这不仅使自己失去进一步提高的机会,而且往往也失去了客户的订单。最后,我想说明,咱们如此罗嗦地计较市场调研步骤的设计和划分,目的在于想让广大同仁正确认识“市场调研的目的在于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而不是为调研而调研”。
一、房地产市场调研的含义:房地产市场调研是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了及时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和营销决策,而客观、系统地收集、整理、研究、分析房地产市场有关信息资料,将其转化为决策所需信息的工作过程。房地产市场调研的作用:
1)有助于企业发现新的市场机会,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 2)有利于房地产企业适时开发新产品,抢占新市场; 3)有利于企业制订正确的营销策略;
4)有利于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经营管理,提升市场竞争力。
二、房地产市场调研的内容
(一)宏观投资环境调查
(二)城市房地产市场概况
(三)目标客户群消费行为与市场需求容量调研
(四)项目基本状况调查
(五)项目所在区域市场状况
(六)项目开发策略建议
(七)营销策划和营销推广、销售执行阶段的市场调研 宏观投资环境调查
1、政治环境
2、经济环境
3、社会文化环境
政治环境:政治环境主要包括政府思想观念、办事效率、政策法规等。一个国家、地区和城市的政治环境如何,将直接影响房地产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
经济环境: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的发展状况;能源和资源状况;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人口分布、区域划分;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状况、金融、证券市场情况;商业零售与贸易状况、居民消费结构、居民储蓄和信贷情况等。
社会文化环境:居民受教育程度、文化水平、职业构成、民族分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观念等。社会文化往往对整个社会有深刻影响,尽管文化有相对稳定性,但不是固定不变的,特别是生活习惯,审美观念往往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城市房地产市场概况
1、一级市场土地出让情况,包括土地出让数量及其规划用途、土地价格、土地出让金收缴情况;
2、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竣工面积、销售面积、销售金额、空置面积及结构;
3、全市房地产价格走势,不同区域和物业类型的价格情况;
4、全市主要发展商开发销售情况,包括开发量、竣工量、销售面积及销售金额;
5、三级市场交易情况;
6、当地房地产业相关政策法规。
三、目标客户群消费行为与市场需求容量调研
1、消费者行为调研
2、市场需求容量调研
消费者行为调研
消费者包括房地产商品的现实购买者与潜在购买者。消费者行为调研内容包括消费者社会阶层与数量、年龄构成、收入构成、家庭人口构成、居民居住现状与住房消费倾向、房地产购买偏好、购买动机、购买特点等。市场需求容量调研 需求容量,是指有支付能力的市场需求容量。只有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才是现实的市场容量。商品住宅市场需求容量调研,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城市人口、家庭数量及变化趋势;
2)购买力,包括居民收入水平、储蓄余额、财产状况;
3)居民居住现状及改善目标,包括自有住房成套率、居住房型、人均居住面积等; 4)居民日常消费支出水平与消费结构;
5)不同社会阶层和收入水平的居民数量及其对不同类型房地产商品的数量、品质、功能、价格的需求特点。
四、项目基本状况调查(1)宗地基本状况资料
包括宗地界址、面积、土地附着物分布、权属、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项目历史与现状资料、项目合作开发条件、土地获得成本、用地规划条件、与项目有关的投资及开发经营税费政策;
(2)项目所在区域市场状况
项目所在区域城市功能、区域建设发展规划、人口分布、居民收入水平、商业、文化氛围、项目周边环境、市政管网设施、交通状况、公建配套与生活服务设施、项目所在区域房地产市场供需状况与竞争水平,主要竞争对手所提供产品与服务的种类、数量、品质、特点、营销手段、销售状况等,潜在竞争对手出现的可能性。
其中竞争对手调研又包括竞争对手的经营管理水平、资源状况、市场竞争地位、产品地理位置、种类、开发规模、产品品质、成本、价格、营销水平、销售状况、物业管理水平,创新能力与发展新产品的动向。(3)项目开发策略建议
1、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调研;
2、产品定位,包括产品类型、功能、品质、项目总体规划研究;
3、开发策略分析,包括项目开发规模、开发周期、成本控制、价格策略等。
五、营销策划和销售执行阶段的市场调研
1、宏观经济环境研究
2、市场供需与竞争对手动态调研
3、消费者调研,包括:消费者对本企业产品、服务包括物业管理的评价、意见和要求,客户满意度调研;
4、企业自身产品与服务调研,包括:产品优劣分析,在满足客户需求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产品市场竞争地位分析,本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及销售潜力分析;
5、价格调研,包括:产品最适宜的售价、新产品的定价、老产品价格调整及消费者和竞争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本企业产品价格与竞争企业同类产品价格的差异分析。
六、房地产市场调研程序
(一)调研准备阶段
(二)正式调研阶段
(三)结果处理阶段 调研准备阶段
1、确定调研目标
2、初步情况分析
3、制定调研计划 正式调研阶段
1、确定资料来源
2、确定资料收集方法
3、调查表及调查问卷设计
4、抽样调查
5、现场实地调查 结果处理阶段
1、资料整理分析
2、编写调研报告
七、房地产市场调研方法
(一)调研方法
1、全面调查法
2、重点调查法
3、抽样调查法
(二)资料收集方法
1、二手资料的收集方法:查询、交换、购买、索取、委托情报网收集
第二篇:纠正偏差发言稿
验收发言稿
各位领导、来宾: xxxxxxxxxxxx工程主体结构现已施工完毕,今天进行主体结构验收,我谨代表xxxxxxxxxxxx有限公司对各位领导和来宾的光临,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工程自2012年03月01日开始施工以来,本着“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结构质量尤为重要的原则,严格执行建筑法律、法规、施工规范及强制性标准条文。严格执行报验程序,对于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工序,坚决返工重做,直至符合验收规范要求。
现将结构的施工及自评情况分别汇报如下:
一、工程概况 xxxxxxxxxxxx工程由xxxxxxxxxxxx建设,由xxxxxxxxxxxx设计,由xxxxxxxxxxxx勘察,由xxxxxxxxxxxx监理,由xxxxxxxxxxxx承建。xxxxxxxxxxxx建筑面积为15681m2,基础采用独立基础,主体采用框架结构,建筑层数为18层,建筑耐火等级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七度。
二、质量控制资料情况
砼均由xxxxxxxxxxxx有限公司提供,用于搅拌砼所用的原材料、出厂合格证及检验报告全部符合要求,砼试块按要求进行见证取样送检结果全部符合要求,经评定试块全部合格。填充墙砌体采用xxxxxxxxxxxx生产的砼普通砖、多孔砖及烧结多孔砖,按要求进行见证取样送检,结果全部符合要求,砌体砂浆为m5.0水泥混合砂浆,砂浆试块因部分龄期未到,故暂定合格,钢筋、水泥、砂等材料出厂合格证齐全,经见证取样送检结果全部符合要求。钢筋焊接接头经见证取样送检全部符合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要求进行工序和质量控制,实行三级检查:班组自检、项目部复检、公司质检科核查评定。着重于进场原材、成品、半成品的验收及检验,钢筋、砼及空心砖工程的施工质量,保证上道工序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施工时同步做好质控资料、隐蔽验收签证、砼施工记录、技术交底、技术复核、各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评定内业资料收集、整理。
经核查,质量控制资料齐全、有效。
三、安全和功能检验情况
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采用微破损方法进行检测,偏差均在规范允许范围内;现浇
结构板厚经钻孔实测,偏差均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建筑物标高、全高、垂直度经现场见证测量偏差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同条件养护砼试块经折算评定合格。沉降观测按主体每上一层进行测量一次,经测量统计,沉降均匀。
经抽查安全和功能检测全部符合要求。
四、观感验收情况
现浇结构表面平整度、垂直度及结构尺寸经实测均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无蜂窝、麻面、缺棱掉角等缺陷。填充墙砌体组砌方式正确,上下错缝,灰缝饱满,表面平整度、垂直度经实测均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经检查,观感质量符合要求。
五、验收评定情况
综上所述,xxxxxxxxxxxx主体分部已按设计文件和国家现行施工规范及建筑工程施工强制性条文要求完成施工。施工质量符合设计及规范规定要求,质量控制资料齐全、有效,有关安全及使用功能检测均符合要求,观感质量一般,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进行评定,质量等级暂定为合格。? 结束词:
同时借此机会,我谨代表xxxxxxxxxxxx对各参建单位在施工中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也恳请与会各方给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对于工程中的一些不足之处,我们一定认真地加以总结,不断完善、努力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把好工程质量关。谢谢大家,汇报完毕!篇二:质量发言稿2016 质量发言稿2016 质量发言稿2016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在现代国际社会,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产品的竞争,而产品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质量上。世界著名企业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们始终围绕产品质量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这一主题,改善经营管理,发展新技术,从而生产出质量更高的产品。
(1)美国摩托罗拉公司运用西格玛公式控制产品质量。
美国摩托罗拉公司于80年代中期将西格玛管理公式应用到质量管理之中。西格玛是一个统计学符号:标准偏差值。把这一概念应用到质量管理上就成了:西格玛指标越高,则达到质量标准的产品所占比例越高或次品所占比例越低。例如,假设公司要生产1mm厚的锡盘,误差不能超过0.1mm,再假定有95%的锡盘达到了这个标准,按常理说已经很不错了,但却只达到2个西格玛,即每100万个锡盘中有4.5个厚度误差超过了0.1毫米,而要达到6个西格玛,不达标的锡盘只能有3.4个,这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质量管理上的巨大飞跃。目前摩托罗拉质量管理已达到6个西格玛,也就是说它们生产的每100万个产品只仅有几个次品。实行6个西格玛管理方式的关键是收集两种信息:即顾客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和公司产品的构成。第一项工作一般是通过调查来完成;第二项工作则需要把一个组织的工作分解为具体的过程,然后再测定每一过程的残次率。摩托罗拉公司在应用西格玛管理公式中,先培训一批工人骨干,教给他们先进的统计技术,然后再由这些工人把这种管理方式推广到整个公司。西格玛管理公式使摩托罗拉质量管理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的质量管理方式是通过检查最终产品来中国范例测定产品质量,而西格玛管理公式旨在控制整个生产过程。用企业管理的术语来讲,实行西格玛管理意味着从可接受的管理水平上升到统计过程控制的水平上。摩托罗拉产品是由成百上千个元件构成的,把质量控制的焦点从最终产品转向整个生产过程,大大减少了次品数量,提高了电子产品的精度要求。
(2)杜邦公司的1%=100%质量管理公式。
在杜邦公司的高层决策和经营人员中,流传着一个公式:1%=100%。这一看似荒谬的公式,却直接道出公司对待产品质量的严谨态度。他们认为,如果企业100只产品中99只优良,只有一只有差错,只能算一等品(在杜邦的质量等级上,一等品是列为不良品的),那么,在买到这1只有差错产品的消费者的心目中,你的产品质量并不高,经过他的宣传,就会有更多的人认为你所有产品都有问题。为此,杜邦公司不断升级产品质量实现目标。80年代后,杜邦公司提出了实现质量零差错目标,要求以消灭不良品为原则,使所有的杜邦产品100%地达到优良等级。从那以后,他们借助科学管理,运用先进机械设备,特别是注重引入电脑控制机制,使产品质量优良率不断上升,很快就实现了零差错的质量目标.
(3)美国%公司提出宁愿不当第一,但是质量要第一的质量口号。宁愿不当第一,但是质量要第一口号的意思是说,在产品开发上,可以不争先,不超时髦,但是产品的质量一定要保持优良。美国hp公司深深懂得产品的优良是赢得信誉、提高竞争力、占据市场的最有力的武器。为此,公司的质量管理是从产品的设计、研制阶段开始抓起,贯彻到生产与销售的全过程中去,并反馈回设计部门。质量发言稿2016质量发言稿2016。这种闭路网络状的管理,要求设计、生产和销售部门共同对质量负责,绝非检验部门一家之责。在设计与生产阶段,技术人员常把产品正常工作的温度、湿度、振动等极限参数加在产品上,有意使产品出现故障,然后分析失效过程与机理,获得排除产品隐患的重要线索,采取正确措施,使产品在正常的工作条件下质量得到长期的保证。hp公司在世界60多个国家设有180多个经销处,公司规定必须定期报告对产品质量的反映,提供有关质量分析报告,这些信息很快反馈回设计部门,使新型号产品在质量上更上一层楼。
(4)美国西方电讯公司从客户的眼光中寻找产品的质量缺点。西方电讯公司是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所属的电话设备制造公司,公司对质量的重视程度之高,令人难以想象。产品检验经理布雷斯直言不讳地说,必须从产品上找出缺点,才算尽到职责,所谓产品是否有缺点,是由客户的眼光来决定的,而不是生产者。为此,电讯公司专门雇用1100名检查人员,监督生产线上的质量管理工作。监察人员定期检验产品零件的生产设备,把不合格的送回重修,并把所有发现错误的数量,列成统计图表,以了解产品状态。如果错误太多,监察人员就把这些情形报告督导,督导可以立刻停止生产作业,直到找出症结,加以修整后才恢复生产。监察人员随时了解生产线上的作业情况,向督导作详细确定的报告,督导则须负起维护产品质量和产量的双重责任。质量管理人员检查过的产品,由产品检查人员再次做最彻底的检验,除质量管理部门外,在佐治亚州的首府还设有维护中心,负责修理和检验产品。每5个星期,产品检验部门根据检验经过,写出2份报告,一份送工厂主管和执行厂务经理,一份转送公司总裁。由于产品检验制度的完备,客户们对产品根本不需再次验收。西方电讯公司本身由于重视改进质量,从而在客户中建立了良好的信誉。
(5)奔驰汽车公司精益求精的质量原则。100多年来,精益求精一直是奔驰汽车公司的经营宗旨。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从产品构思、工艺设计、样车研制、批量生产直至售后服务,精益求精四个字一直贯彻始终。为保证产品质量,真正做到不合格的零部件坚决不用、不合格的成品坚决不出厂,在奔驰汽车公司,从上到下形成了一个质量控制、监督网,各厂、车间、班组层层设立了质量保证机构,派有专人检验质量。在奔驰汽车公司的工厂中,搞生产的工人有1炖7是进行质量控制和检验的,单一个引擎就要经过42道检验。随着专业化协作的加强,奔驰公司许多零部件由协作厂提供,而零部件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汽车的质量,为此,奔驰公司检查协作厂商所提供零配件的工作人员有1300多名,并规定:如果一箱里有一个零件不合格就全部退货。由于长期严格坚持这一制度,协作厂商都能自觉地提高零部件质量。为帮助协作厂共同提高质量,奔驰公司也经常组织技术力量对协作厂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坚持精益求精的原则还体现在奔驰汽车公司高质量的售后服务上。(6)日本精工企业集团的全球质量保证书。人们都知道精工牌产品质量好,这与精工企业集团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是分不开的。精工电子工业公司常务董事长永田保洁说,竞争越激烈,越需要生产出物美价廉的商品,否则就无法生存。精工企业集团从50年代开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各个公司和工厂都设立了质量管理机构,从总经理到一般职工,从生产领域到销售部门都开展质量管理活动。质量发言稿2016 第一:老教师是我们学校进行教科研工作的宝贵财富,在实践经验上,老教师积累了数十年教书育人的宝贵经验。老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积极探索并掌握了丰厚的处理问题的规律,所以说,老教师的知识和经验最丰富又最实用,最有发言权,在学校教科研工作中老教师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晰的认识到年老教师由于时代原因,所掌握的知识层面有一定的局限性,教育观念陈旧,有些跟不上新的教育理念,导致教学方法落后这一特点。
第二、年轻教师知识面广、教育理念新,敢于接受新鲜的事物,有一定的创新精神,但我们有时候会比较浮躁。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们有时候是凭一股傻劲,想法很有创新但在现实中不一定行得通。
第三、针对以上两点,我们要想全面提高本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必须进行科学而有效地整合,发挥各自长处,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教学质量的提高他不是一两个环节,他是多个环节环环相扣的结果。质量发言稿2016演讲稿。现就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我的做法与看法: 第一:日常管理工作,抓好学校的备课、上课、作业设置及批改、听课、评课等问题的督促强化管理。
㈠备课:针对我镇的集体备课制度,大力宣传发动老师们积极参与的基础上,抓住全镇间周一次的业务活动,促使教师进一步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大多数村小都是一个年级一个班,所以我们可以以低级部、中级部、高级部进行划分,实行以级部为单位的备课。这样不但有利于教师对教材的进一步把握,而且更有利于教师对教材的年级段的衔接。
质量发言稿2016 一.总结经验,持续改进
二.深化质量管理,各项管理齐头并进
以技术求进步,向管理出效益,就必须加强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以达到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减少损耗,实现增产增值的目的。公司xx年销售额xx万美元,新品开发达xx个,成品产量达xx万台,出厂产品质量均得到保证,取得了xx生产经营好的成绩。内部控(2016三八妇女节发言稿)制损耗、降低成本正深入开展。
三.加强职责分工,实行目标管理
为适应公司快速发展,对相关部门组织架构和职责作了调整和规定,符合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以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运作。xx底年公司制定了xx总的质量目标,各主要部门对公司总目标进行了分解,提出了部门xx质量及工作目标,并组织具体措施加以实施,深化了目标管理。目前各项主要目标已基本完成,公司07质量目标是适宜的。四.以人为本,加强培训
人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公司的质量方针:以人为本,科技创新,绿色优质,真诚服务,充分体现了对人才的重视。为提高公司综合竞争能力,xx年公司引进了一批优秀的管理人才,并积极组织开展内部管理培训,为提升广大员工素质、各项基础管理和生产效率打下了坚实基础,收到较好效果。
诚信、务实、开拓、进龋向管理要效益,沿着iso9000标准的要求开展工作,一年将比一年有进步、有发展。我们面临激烈的市场竟争,众多的客观困难和主观努力上的差距,深化管理还有大量的工作待开展,但我们有信心迎难而上,找出差距,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持续改进,力争xx公司能有一个更大的发展,去实现公司的方针目标。篇三:谈话发言稿 表态发言稿
各位领导:
非常感谢集团党组给我竞聘上岗的机会。集团决定成立三个区域纪检监察中心,不仅将对神华今后的纪检监察工作全局产生深远影响,而且对整个央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借鉴和示范意义。作为一名有着26年党龄和30年纪检监察工作从业经历的基层干部,这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点。我决心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在集团公司党组纪检组的领导下,认真履行职责,不断加强学习,创新工作方法,起好步,开好局,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一是抓程序、抓制度、抓规范。找准定位,明确职责,整章建制,健全程序,使中心的各项工作从成立之初就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及时出台巡视、招标监督、案件查办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使中心工作从一开始就做到起步高、标准严。加强与集团公司党组纪检组、总部各有关部门、被监管子分公司的联系沟通,为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环境。二是抓重点、抓突破、抓创新。着力抓好处级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核查、限额内重大工程建设和物资采购招投标监管、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廉洁从业、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的监督检查和巡视等项工作。突破重大案件,有效规范招投标活
动。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不断改进和创新.三是抓经验、抓亮点、抓巩固。突出实践应用,挖掘工作亮点,及时纠正偏差,提炼鲜活经验,形成具有理论前瞻性、实践指导性的纪检监察工作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努力培养复合型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以适应新形势下提升纪检监察工作科学化水平发展的需要。各位领导,越是新的工作岗位和新的工作环境,越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我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把这项工作干好、干出成绩。我将全力以赴履职尽责,绝不辜负集团党组的信任和重托。
谢谢。
二0一三年四月一日篇四:严以用权专题发言稿
严以用权专题发言稿
【篇一】严以用权专题发言稿
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总书记反复强调,始终做到秉公用权、不以权谋私,依法用权、不假公济私,廉洁用权、不贪污腐败,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这是领导干部践行三严三实,严以用权的官箴。
严格端正权力观。中央纪委近期通报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案件中,违规配备使用公车问题最为突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一些领导干部仍然在滥用权力。在一些领导干部那里,权力不是来自组织信任和人民重托,而是自己可以任意使用的私器。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言行上唯我独尊,作风上专断浮夸,生活上奢靡享乐。这些现象,无不折射出权力观的偏差、扭曲甚至倒置。(严以用权心得体会)
心中有戒不任性。心有戒尺,方知高低。面对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领导干部心中要有戒尺,把手中的权力用当其时、用得其所,才能一身干净、为官有为。权力是把双刃剑,用得其所能造福一方,胡作非为将权倾人亡。要心存敬畏,对待权力决不能趋之若鹜,更不能徇私枉法、以权谋私,要始终有平常之心、戒惧之意,淡泊名利、坦然处置,筑牢慎权慎行的防火线;要时刻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坚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底线,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置于群众监督的阳光下。
深知如何用权,遵从法纪规矩。对手中的权力,要有敬畏之心,有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保持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的约束,做到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要守好公与私的分界线,坚决防止市场交换原则渗透到党内政治生活中来,绝不搞权力寻租、权钱交易。
【篇二】严以用权专题发言稿
总书记关于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是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准则和基本遵循。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的职能和特点,就是我们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切入点。我们要围绕严以用权、规范执法,高标准高质量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良好的作风服务市场主体、服务广大消费者。严以用权专题发言稿严以用权专题发言稿。
一、坚持立足职能特点,进一步提高对严以用权重要性的认识
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担负着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的重要职责,集市场准入、竞争执法、消费维权等诸多职能于一体,具有五级贯通的执法体系,行政执法特点突出。一是工作内涵丰富。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涉及面宽,既包括有形市场,又涵盖无形市场,具体工作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竞争执法、市场主体准入、商标广告监管、合同监管、打击传销和规范直销等。近年来各地推行综合执法改革,还增加了质量、特种设备、食品药品监管等工作。二是执法主体队伍大。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有几十万人的监管执法队伍,分布在省、市、县工商机关和基层工商所,各个层级都有一定的执法权力。三是 执法工作涉及面广。市场监管和消费维权涉及几千万家市场主体和13亿消费者,这些工作既与市场秩序密切相关,也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四是职责履行关系改革发展大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宽松平等的准入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意义重大,对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特点,充分反映了严以用权的重要性。第一,严以用权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严以用权最终要体现在依法行政、廉洁从政上,通过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促进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确保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第二,严以用权是履职尽责的基本要求。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的主要特点是监管执法,严以用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遵循。第三,严以用权是检验依法履职的重要标准。落实和履行市场监管职责,要坚持用权为民,按照规则和制度行使权力,进一步提高执法的规范性和权威性,保障各项改革措施落实。第四,严以用权是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严以用权专题发言稿节,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
二、坚持问题导向,认真剖析严以用权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广大干部严以用权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但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工作还有不满意之处,我们在严以用权上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深刻分析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加以纠正。
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在严以用权方面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严格依法行政落实不到位,执法不规范等现象还时有发生。有的干部法律意识不强,在实际工作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还存在;有的在秉公用权、公正执法方面还有差距,不能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存在执法畸轻畸重等现象;有的甚至以权谋私、执法犯法。二是利用案、费、证、照搞吃、拿、卡、要,以及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三是一些基层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还存在参与招商引资、征地拆迁、强制经营者从事某些当地政府重点发展的经营项目、强制经营者进入特定市场和产业园区经营等越位、错位现象。
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权力观发生偏差,不是敬畏权力,而是崇拜权力,向往权力带来的种种好处,把公共权力看作是谋取私利的工具。二是法治思维、法律素养有所欠缺,对法无授权不可为、依法行政、依法监管等法治要求理解不深、把握不准。有的对严以用权存在模糊认识,甚至认为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简政放权,制度越来越规范,程序越来越严密,会导致权力越来越小,不利于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工作开展。三是监督制约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配套的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适用有盲区,没能有效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目标。
对这些问题决不能放任不管,必须从思想上找根源,从措施上下功夫,认真加以解决。否则,不仅会影响政府部门威信,损害执法队伍形象,还会影响公平公正市场秩序的建立。
三、坚持知行合一,切实把严以用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各级工商和市场监管系统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在认识到位、行动自觉、监督有效上下功夫,切实发扬担当精神,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下功夫抓好严以用权的落实。
大力加强权力观教育。权力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原则问题。要教育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牢记严以用权就要坚持用权为民,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行使市场监管权力,一定要心中有杆秤,手中有戒尺。面对金钱,不起贪恋之心,不取不义之财;面对诱惑,不滥用手中权力,决不以权谋私、接受请托、徇私枉法。要正确处理公与私、情与法、义与利的关系,任何时候都要讲原则、守底线,不为私利所困,不为私情所惑,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用权。
严格规范权力行使。要强化法治思维,坚持法治原则,严格在法定范围内开展市场监管工作,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严以用权专题发言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个人对照检查材料_党的群众路线学习心得。扎实推进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的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积极推进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明确权力边界,切实解决缺位、越位、错位问题。要严格规范执法主体,坚持持证上岗制度,坚决杜绝执法主体违法。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决杜绝办人情案关系案。严格规范执法程序,明确具体操作流程,探索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对社会关注度高、影响较大的企业登记、反垄断、网络监管、商标监管等方面的重大执法决定进行法制审核,加强和改进行政处罚案件核审工作。严格落实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进一步规范自由裁量权行使。特别是在实施分级管理、综合执法、机构调整的地方,要强化执法统一,严格执法办案标准,统一规范执法程序和执法文书。
切实强化执法监督。要突出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中的立案销案、查封扣押、自由裁量权行使、涉案财物管理等重点环节的制约监督,着力解决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处罚畸轻畸重等问题,减少执法的随意性。严格实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自觉接受当事人和全社会的监督。要加强案件查办工作,强化责任追究,对滥用权力、违纪违法人员要发现一个查处一个,保持查办案件的威慑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防范廉政风险,促进广大干部秉公用权、廉洁自律。篇五:专家发言稿
关于节能减排的几点思考
国家?十一五?期间要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降低20左右和10。为完成这个被视为约束性的指标,国家和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以及强制性措施,各生产企业、第三产业也在组织保证、规章制度的制定、技术改造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通过加强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无疑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一个方面,但节能减排工作中却有许多经常被人忽视的方面,下面谈几点看法。1 节能减排是全民的责任
我国的能源消耗、污染物(含co2)排放大户,基本上集中发电、冶炼、有色、建材、石化等几大行业上。具统计,这些高耗能企业的能源消耗约占我国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的70%,但对gdp的贡献的百分比却很不乐观。这些耗能大户,无疑将是节能减排需要重点‘照顾’的对象,是主力。近来,许多专家、学者建议,应该限制这些高耗能企业的发展,重点发展第三产业。虽然这种论点一直有争议(反对的论点是:基础行业不可或缺,近年来国际市场上是中国需要什么、缺什么,什么涨价;什么产品丰收、盛产,是什么暴跌,不行就实行贸易壁垒或诉你倾销。因此,放弃基础产业这第一链条,等于把脖子伸出去让人卡),但第三产业确实是被冠以多种值得称羡的美誉:无烟产业、环保产业。因此,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专业化分工和提高社会效率为重点,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拓宽
渠道发展服务业;加大力度发展高科技产业,坚持走创新型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新技术手段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提高高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制订并随时更新应淘汰的高耗能产品目录,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的速度,这些都是决策者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尽管如此,并不是说节能减排就只是那些高耗能企业和污染物排放大户的事了。第三产业中,例如部队、学校、旅游业以及其它服务行业,在生活和工作中也是能源的消耗者,污染物的排放者。能够作到‘不浪费一滴水,不浪费一度电’实际上你已经为‘节能减排’作出贡献了。
单位节能改造为何‘举步为艰’
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许多单位也把节能减排列入年工作计划,有的甚至作为年终工作考核的指标之一。可是,通过调查和走访你会发现,各单位在节能减排方面调研论证的比较多,真正实行的比较少;典型范例比较多,全面普及比较少。做节能工作的人恐怕都有一个感触:节能好是好,利国利民。可就是需要投入的成本太高了。以华北电力大学第二校区中水处理为例,该校区500多亩,规划学生1万人,月消耗水量约4万吨,水费2.85元/吨。新建的中水处理中心预计每天处理水量1100吨/天,月处理水量为3.3万吨,年处理水量月30万吨(按10个月计算)。运行成本(电、添加剂、人工、设备维护等)1.3元/吨,即1320元/吨.天,每月4万元。学校按10个月计算,全年运行成本40万元。厂房及设备投资约260万元。现在学校的水价为2.85元/吨,年用水量约40万吨,按年处理30万吨 计算,年再生用水可节约300000×(2.85-1.3)=46.5万元.大约六年可收回成本,按设备可靠运行15年计算,剩余9年创造利润约418万元。这只是对于新建的建筑群而言。如果要对其它学生公寓和生活设施进行改造,改造成本至少增加30%,投资收回的周期还要延长,这里还不包括一直要涨价的电费、人工等因素。另外一个例子是照明灯具的改造。目前一个全套的led的路灯,包括全封闭的灯头,太阳能集热板、转换器、蓄电池、8米锥型钢管造价约的1.5万元,集热板寿命25年(不包括下比较大的冰雹),led的灯头6万小时,蓄电池组3~5年,按照现在的电费(0.47元/度)恐怕要1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收回成本。产品确实是节能,80w的led灯相当于250w的高压钠灯,可价格也太高了点,真正是心里爱你口难开。还有最近比较火爆的t5稀土三基色荧光灯替代t8(卤化物荧光粉)系列荧光灯,22w替代目前的36w,而且照度、显色性、频闪特性、输入电流等技术参数都有明显改观,可是前期投资一支要50元左右,要换1万支就要50万元,这还不包括线路改造的费用。在能源消费环节,象使用太阳能、风能、水能、海洋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确实是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的,我国虽然已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但很多配套措施尚未落实,尤其在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等方面支持力度欠缺,审批程序过于繁杂,很多企业、单位不知道地方政府在节能方面和谁联系、有什么优惠政策。因消费者不能得到政府补贴,生产商也不能得到政策支持,要想将节能减排工作开展下去,其难度可想而知。3 谁为节能新产品买单
我们这里的新产品当然是指的是节能降耗产品。任何企业,无不希望自己的产品贴上绿色环保的标签。降低单位产品的能耗,其实就是提高单位产品的利润。可是实际上是这样吗?应该说,对于规模越小,产值越低的企业,节能降耗的任务是比较容易办到的。但对于大型的企业,节能降耗的任务就比较艰巨了。现在的大型企业,生产线多数是自动化或半自动化。对于那些耗能高的,想要对它进行节能改造或干脆更换能耗更低的设备、关键是对于这些专业性比较强的设备,并不是所有使用企业都有技术力量、有能力去对它进行节能的技术革新的。而一个生产线的更新换代从论证、研发、设计到生产试运行,是要有一个比较长的周期的。我们经常在新闻报道中看到,某个企业对某件设备进行了改造,结果生产率大大提高,企业因此单位产品节约了多大成本等。告诉你,那多数是该生产线链条中的一个环节,而且需要有几个条件;该生产线或该设备可停顿或解列供你研究;企业主管能够对你的行动从人力、财力等各方面予以支持;你可能需要在电气原理、材料力学以及机械制造等方面均有涉猎。试问,有多少生产企业,有多少生产企业中的技术人员能够作到这一点呢?另一方面,即使是市场上有可升级换代的生产线,如果是仅仅对其中某个环节进行改造,并且更换的时间、资金都能满足要求,我想大多数企业会乐于改造的。企业最怕的是该类生产线或设备被列入国家高耗能或淘汰的产品目录,那它的命运无非是关、停、并、转。没有多少企业在非强制条件下,说市场上有更新的节能设备了,我们把在用的废了吧,换新设备,上新生产线。打个比方:我们家的电脑每台现在市场 价在5000元左右,它基本上5—10个月就有更高配置的新机型出现,有的已经用了三、四年了,无论上网速度慢得多么令人无法忍受,可我们总是去换换内存条吧,或者换个大点的硬盘吧,实在不行换个主板吧!就是不想整个换个新的,他在算成本,在算这个东西为我出了多少力,还有多大的利用价值,更何况一个大型企业呢?而减排就更不用说了,设备的购置、运行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实际上是它的产品成本增加了,所以环保部门和企业之间的猫捉老鼠的游戏是永恒的话题。最近很多省份都推出了?碧水蓝天?活动,对于那些采用节能减排的设施的单位,基本上采取地方政府在资金上予以补助或者是进行奖励的措施。我想,国家或地方还应加大对节能降耗行为的扶持和奖励力度,不单是从资金上,在政策、技术上都应给予大力支持。以华电为例,学校在能源使用上被列入第三产业类。学校在用水、用电、用煤在保定市前三十名之内,全校年用水100万吨左右,月用电量100万度左右,约50万元,年消耗煤近万吨。领导每月都盯着这个月的水电气等的消耗量,我们要进行同期对比,要进行能源消耗分析,否则领导是不签字的。学校也非常重视节能技术的改造,例如在今年新建的一、二校区浴室,共计约500个喷头,供热采用集管式太阳能热水系统,以燃煤蒸汽锅炉作为补充。联集管式太阳能热水系统采用计算机智能监控,性能可靠,使用方便。同时具有定温出水、循环加温、防冻控制、辅助加热等功能,实现全自动运行。与传统的锅炉供热水方式相比,年节约资金月3.2万元。该节能项目材料已经报河北相关部门,作为新能源利用范例进行推介。
第三篇:初中生道德行为偏差成因及纠正策略
初中生道德行为偏差成因及纠正策略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道德行为偏差的初中学生。所谓道德行为偏差,是指违反《初中生日常规范》中道德行为要求的一些表现。例如:沉溺网吧、打架斗殴、涉足早恋、吸烟严重、服饰怪异、抗拒教育、偷窃财物、参与赌博等等。对这些学生的教育,已成为我们班主任工作的一大难题。下文,笔者就初中生道德行为偏差的成因及其纠正对策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初中生道德行为偏差形成的原因
(一)外部因素
1、不良社会风气影响。“社会上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诈活动等有所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成为社会公害;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例如:现在的游戏有暴力、色情、赌博、无限升级等特点,这些对初中生有非常大的吸引力,致使部分学生丧失意志、无心学习。
2、不良家庭影响。
(1)问题家庭对学生的影响。问题家庭包括:单亲家庭、无父母家庭、父母冲突型家庭、留守型家庭、犯罪型家庭等。这些家庭的普遍特点就是学生在家庭中得不到温暖,缺少亲情,学生心灵受到严重伤害。学生得不到家庭的温暖而结交了社会上有劣迹的青少年,继而道德行为发生偏差。
(2)家长的不良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有的学生家长自身素质差,沉溺于在家中打麻将赌博,有时甚至还叫孩子上阵,使孩子形成赌博的恶习。
(3)家长忽视对孩子的管教。有的家长忙于自身的工作,对孩子疏于教育,听之任之,放任自流。
3、学校教育工作的失误。
(1)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目前的初中生中相当部分本来就是品德较差、学习基础薄弱。对他们的教育,有的班主任不是施以爱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是产生烦恼厌恶情绪,甚至采取过火批评和体罚等错误的手段。结果使这些学生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恶化。
(2)没有形成良好的班集体。班级风气不正,好的思想和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的肯定和表扬,为不良道德行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二)内部因素
1、有较强的模仿性和依赖性。由于初中生阅历少,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容易受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例如:部分初中生出于对一些演艺明星崇拜心理,认为染发、留奇异发型、佩戴首饰等行为非常时髦,模仿他们染发、留奇异发型、佩戴首饰。虽然班主任不断进行劝导、教育、处理,但个别学生仍是我行我素,效果并不显著。
2、对事物的认识具有较大的片面性和表面性。虽然初中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局限性,思维方法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对什么是真正的友谊,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什么是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等等还未真正认识理解。
3、道德结构不成熟和不稳定性。部分初中生感情容易冲动,不善于用意志去控制感情,好胜心强,遇事缺乏冷静思考,不问是非,处事不顾后果。发生小事往往不是沟通化解矛盾而是用“打架”方法解决。
二.初中生道德行为偏差纠正对策
根据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初中生受到各种负面因素的影响而道德行为发生偏差,归根结底是学生(内因)起主要作用。教育心理学认为:道德行为是学生品德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构成完整的品德结构。这几方面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是相互联系的。所以,笔者认为可从学生的道德认 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三个方面去探讨初中生行为偏差的纠正对策。
(一)提高初中生道德认识水平
道德认识是学生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综观初中道德行为偏差的表现,他们的不良道德行为大多数是在无纪律的自由观、低级庸俗的乐趣观、个人主义的英雄观、哥们义气的友谊观下产生的。因此,对于初中生来说,提高他们的 道德认识水平,是纠正不良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如何提高他们道德认识水平,笔者认为:
1、结合初中教育的特点对初中生进行道德认识能力的培养和教育。班主任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道德教育。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教 师要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教育学生明辨是非、去伪存真、辨别美丑,在增强学生识别力、免役力、抵制力 等方面下工夫。
2、在班集体中营造良好的舆论风气和对初中生进行道德认识能力的培养。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尤其是这个集体的舆论氛围是学生道德认识形成的重要基础。我们看到:班风好的集体,—些不良的道德行为就不易蔓延,没有市场。即使发生了,也能得到及时的纠正。班风不好 的集体,违纪现象不断,道德行为偏差的学生不但不感到孤立,反而在错误的舆论中得到鼓舞。在这样的班级,要对道德行为偏差的学生进行转化,难度是很大的。我们应该加强班集体的建设.形成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舆论氛围,这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我校开展了行为规 范达标活动,以争当文明学生、争创文明班级为基本形式,将初中生日常行为规范具体化,坚持每天检查,每周评比。这样做既将养成教育落到了实处,又加强了班集体的建 设,对于道德行为偏差学生的转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培养初中生健康的道德情感
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是一个渐进过程,在培养初中生道德情感方面,要做到如下二点:
1、丰富初中生的道德观念。初中阶段正是积累知识,学习人生经验的时期,他们在判断力和抉择力都还不够,个性品质、能力、志趣、爱好、思想和行为特征等还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有待于在学校、社会教育和生活实践中不断完善与成熟起来。因此,学校教育需要及时调整他们的价值追求与实际追求之间的关系,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自我形象和合理的社会角色,从而在原有的自尊感、友谊感、集体荣誉感的基础上,衍生出公民感、人际感、社会责任感等更加广阔的情感范围和更加丰富的情感层次。
2、引导初中生道德感情的升华。教师要引导初中生多看一些健康、向上的书刊影视,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袭,教育他们不与社会上那些道德败坏、作风不正的人交往;对于青少年男女交往,学校要组织一些有益于身心发展的文体和各类兴趣活动,充实初中在校内的生活。教师要注意多引导他们参加一些集体活动,通过坦然、淡然的正常交往,建立起纯真的友情。教育他们在异性交往中,要注意避免单独、过深的相处,特别要注意防止因一时的冲动而做出一些违法或遗憾一生的事,必须保持头脑冷静,珍惜友情的纯洁。
(三)锻炼初中生的道德意志
道德行为本质上是一种意志行为或意志行动,因此,锻炼初中生的坚强意志,尤其重要。
1、提高初中生的自觉性。初中生在意志行动上缺乏的正是自觉性,表现出没有坚定的意志力,很容易受别人的影响而动摇道德认识,做出不符合遵德准则的事情。这种情况,在道德行为偏差的初中生中经常出现,有的学生本来已经痛改前非,但因自觉性不高,稍受影响又重蹈覆辙。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对这些学生要进行必要的督促和帮助,将重点放在启发他们的自觉性和理智地调节自己行为上。现在,我校实行德育辅导员制度,教师和道德行为偏差学生开展“结对子”活动,落实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事实证明:通过谈心,了解情况,沟通思想,交流感情,从挖掘学生内在积极因素入手,这对于做好思想转化工作,训练学生提高纠正不良行为习惯的意志力,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2、培养初中生的自制能力。自制力是关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与之相反的是冲动、任性、不能控制自己。有些初中生的道德行为偏差就是在情绪失控时发生的,教师要准确把握这个特点,把培养学生自控能力和控制冲动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会善于调节控制冲动的本领,学会预料行为失控可能带来的后果。
总之,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广大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初中生道德行为偏差的反复性和教育的艰巨性,尢其是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大量存在,学校以外的不可控因素的大量存在,同时,还要看到对道德行为偏差的初中生的教育更不是一朝一夕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我们只要摸准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对症下药,从上述几方面努力,那么,纠正初中生不良道德行为的工作就一定会取得较大的成效。
第四篇:家长会:如何纠正孩子的心理偏差
山东省济南市王京宝
勇于实践才能改变怯怕
一个孩子胆小怕事,就不敢做事。积极实践勇于面对,就能调整其心理偏差。比如:参加夏令营活动,让他们积极地去参与,相信别人能做的,自己也能行。江苏省南京市练红宁
找到症结打开心结
家长要和孩子多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沟通,和孩子一起分析他们成长
中的“困惑”,再结合侧面观察了解的情况,综合分析判断,找到产生心理偏差的症结所在。对不同的心理偏差施以不同的纠正方法。
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辛永胜
创造一个轻松的生活环境
治疗孩子心理偏差,关键应该考虑以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如带孩子到野外、动物园等他们爱去的地方,在一个宽松自然的环境中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认真倾听孩子的真实想法并给予真诚帮助。
第五篇:我国行政执法理念偏差表现及其纠正研究
我国行政执法理念偏差表现及其纠正研究
(一)政协福州市委员会 陈小刚
一、行政执法理念的内涵和特征
“理念”为:“一种理想的、永恒的、精神性的普遍范型。本人认为,“理念”是指人们对事物进行价值判断、认识客观规律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观念、思想和价值的集合体,属于理性认识范畴,是一个依赖于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并不断更新其内容的概念。
那么,行政执法理念的涵义又是什么呢?行政执法上的指导思想是指执政党所持的体现其统治阶级意志的管理国家或社会的方针、政策和理论观点,较之理念更表面化、更具政治含义。行政执法理念的特征主要有:
1、主体特定性。行政执法理念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即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而不是所有人都应当具备这种理念。
2、阶级性。由于行政执法理念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其表象是执行法律法规,但深层次是实现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即执政党的意志,体现的是执政党的观念、思想和价值,因此具有明显的阶级性。
3、抽象性。行政执法本身是具体的,是可以通过具体的程序而为人所见所知的。而行政执法理念是一系列观念、思想和价值的集合体,具有抽象性或假定性,是不可见但可以被假设存在的,是一种人类不断探索和企望的理想目标模式。
4、社会性。行政执法理念依赖于特定的社会物质基础条件,是某一历史阶段行政主体所具备的,因此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不同的物质条件会产生不同的执法理念,如我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执法理念多是压民、挠民,不会有以人为本或法律至上理念。再如我国80年代和90年代,由于传统计划经济和片面强调国家、政府利益的观念而忽视对民众正当权益的尊重与保护等。
二、当前我国行政执法理念偏差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一)当前我国行政执法理念的偏差表现
我国行政执法机关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总体上坚持了依法行政,并逐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理念,但是一些基层政府和部门仍然较为普遍地存在执法理念偏差或理念错误,进而不时产生违法执法、知法犯法、人情执法、钓鱼执法等现象。比较典型的执法理念偏差表现有:以官为本理念、法律是工具理念、执法谋利理念、行政管制理念。
1、以官为本理念
长期以来,法律在我国被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受法律工具主义观念影响,一些行政执法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或将权力替代法律、压制法律,“有利时用,不利时弃”;或滥用权力,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或法律虚无,认为“我不做坏事,法律与我无关”,有人甚至说“不用时讲党性,需要时讲法律”。一些行政执法人员在该观念影响下,执法时对自己有利的部分严格执行,不利的不执行或变通执行,甚至有些法律特别是其中的约束行政机关条款,制定了多年却从不被执行,造成该法律或一些重要条款的名存实亡。如城市拆迁中,一些地方政府或部门为了尽快体现政绩,一纸会议纪要就可以放任或协助开发商未批先建、未补偿先拆除、遇到阻力不走法律途径而是先行政强制执行,遇到集体抗议或上访时,就采取一手压制、一手代替开发商出面谈补偿方式,造成一些项目骑虎难下,欲速不达。如震惊全国的2004年湖南省嘉禾拆迁事件,该县委、县政府为建商贸城而在未依法批地、未补偿、未依法听证情况下,责令相关部门大面积违法强拆,不仅对被拆迁户动粗,还实行干部“株连”政策,完不成任务的不能回单位上班,同时打出“谁影响嘉禾一阵子,我就影响他一辈子”的横幅。受法律工具主义观念影响,还有一些行政执法机关大搞“运动执法”,如2009年发生的河南焦作创卫事件,该市在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期间,各职能部门动用行政权力,临时关闭大量中小饭店、报刊亭、中小理发店,并责令路边店“转行”,而新挂上旅行社、建材门市部、舞蹈培训班等招牌,检查结束又恢复原状。
3、执法谋利理念
执法谋利,是指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部门,在履行国家赋予的职责过程中,运用行政权力谋求或追求执法活动中部门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不恰当利益。行政执法利益至上、执法趋利、片面的发展观,是我国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现实问题。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公共财政保障体制的滞后和区域经济差异,公共财政对一些行政执法机关的经费保障存在着不保障、保障不好或者虽有保障但难以到位等问题。在这种以“自找皇粮、自种皇粮”为特征的经费保障模式主导下,一些行政执法机关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特别是保证生存、提高生活质量的客观需要,其执法行为就有可能甚至不可避免地要发生种种趋利动机。在文件制定过程中突出部门利益,如国土资源、建设、水利等部门为争城市地下热水的收费管理权而相互发文争管辖;难管事项或执法成本高的事项不作为,如九龙治水难管水;为罚款而执法办案;滥用自由裁量权,罚与不罚的尽量罚,少罚与多罚的尽量多罚,单罚与并罚的尽量并罚;收费养人、罚款养人,如上海曝光的“钓鱼执法”;以罚没款多少考评执法办案力度,如交警下达处罚指标。
4、行政管制理念
行政管制理念认为行政执法就是管制,而管制就是收费和处罚。行政执法缺少服务,重审批轻服务。一些行政执法人员没有真正理解权力的来源和执法的目的,对人民群众的权益漠不关心,麻木不仁,情感缺位、移位、错位,有意无意地形成了对群众感情的真空地带。在执法过程中习惯于简单粗暴地把老百姓的要求拒于千里之外,不解释、不说明,置老百姓的情感于不顾。如 2009年5月1日凌晨,河南林州陵阳镇政府组织工作人员,连夜铲掉该镇农民约200亩麦田。铲田的原因是陵阳镇要在该村南边开辟一条道路,需要占用一部分农田,由于大多数村民不愿接受,随之引起镇政府强制铲田。一些部门只要钱收到位,不出大的纰漏,可以不处罚也不过问其他社会危害后果,甚至一些部门成为企业违法产品的“保护伞”。如本人工作过的闽北某县的环保局、土地局和水利局,在五年期间没有一起行政处罚案件,是没有违法行为吗?非也,因为同时期该县城区违章建筑到处可见。而实际处理措施就是:有关系的,罚款一下,被动地补办手续;没关系的罚款一下,因没钱也不去补办手续,留下尾巴。
(二)行政执法理念偏差原因分析
当前行政执法中存在各种不科学、不正确、偏差的行政执法理念,我认为除制度建设有待加强、执法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外,其深层原因还在于认识有误区,如对民主社会权力与权利关系的认识不到位,对民主社会法的认识有不到位,错误的权力观、政绩观,以及现行行政体制设置及运行的缺陷等。
1、对民主社会权力与权利关系的认识不到位
“以官为本”理念实际上忘记或违背了执法权力来源于人民权利让渡和法律授与的基本原理,造成公权力在具体运用中出现异化,这是对民主社会权力与权利的正确关系存在认识误区,同时是对权力运行目的淡忘。在现代民主社会,权力与权利是一对紧密联系的概念,权力源于权利的让渡,也进一步保障权利的正常享受。在宪政学上,政府的权力源于宪法的授予,而从宪法的产生和功能来看,宪法的首要职责是限制政府的权力,它对政府授权的目的是要政府保障民众的权利,所以说政府从事某一行为是因为其享有权力不如说是因为其要履行职责。对这一性质的正确认识有助于防止政府行为的失控,防止政府成为践踏人民权利的工具。执法权力是政治权力的一种,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执法权力具有权威性、支配性、强制性、扩张性、排他性,但是它的基础来源于社会经济关系。从我国政治上和法律上而言,人民是公权力包括执法权力的最终所有者,任何部门或任何个人的权力运用,都必须充分体现权力的公共化取向,全心全意为社会、为人民服务。“以官为本”理念抹杀了权力来源于权利的本性。权力作为一个政治范畴的概念,不是人类的本质属性;它是伴随着国家的建立而产生,社会的发展而分化的;它是由国家的暴力机器作后盾,由公职人员按职分级行使管理国家内外事务的权威力量。权力取得的方式有强力征服式、世袭传承式、法律赋予式。现代民主社会国家,权力取得的方式主要是法律赋予式。但由于一些行政执法机关对权力的本质属性认识不清或有意模糊,在权力运用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衍生出谋取部门(个人)利益这个“副产品”,形成“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个人化”的现象,从而导致公权力产生异化。
2、对法治社会“法”的认识不到位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行政文化中强调法律工具主义思想,也就是注重“人治”而排斥“法治”,其根源是对法治社会“法”的性质与作用认识不到位,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的欠缺。法治社会“ 法”的性质是统治阶级领导下的人民意志的体现。法的作用是指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具体体现在法与社会的交互影响中,直接表现为国家权力的行使。法的作用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其中规范作用主要有指引作用、评价作用、教育作用、预测作用、强制作用;社会作用主要表现为法具有政治职能(通常说的阶级统治职能)和社会职能(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规范作用是手段,社会作用是目的。可见,法律具有工具性,但更是为一定的目的服务。法律是工具主义者只强调或看到法具有政治职能,也就是通常说的阶级统治工具,而忽视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职能。正是对法治社会“法”的性质与作用的片面认识,把法律当作单纯的专政工具观念,可有可无,就产生了运动执法、情绪执法等现象。同时,行政执法人员由于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的欠缺,一些基层公务人员尤其是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相对淡薄,知法犯法、执法犯法的事例时有发生。如计生执法中,一些基层计生执法人员为完成任务,明知不合法也违法强制堕胎;再如一些执法人员放纵企业的质量监督,导致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频繁。此外行政执法人员的权力意识强,而责任意识差。正如马怀德教授在一次全国法制宣传日座谈会上所说:“虽然普了很多法,很多官员也掌握了诸多法律,但是,公务人员更多关注的是法律赋予的权力,比如说审批权、许可权、发证权、收费权等,但对法律确立的责任和义务理解不够,理解不深。”
3、错误的权力观和政绩观的影响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要求领导干部要“着力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发展。”当前仍有部分干部没有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把创造“政绩”作为个人晋升的筹码,大搞“政绩工程”。为政绩而野蛮执法、违法执法,滥用执法权,违法强制拆迁,如湖南省嘉禾县拆迁事件;违法不整治,造成矿难履发;虚报瞒报,如湖南省耒阳市某些基层单位在计生工作中弄虚作假,甚至花钱守在医院门口买些“三陪”小姐冒名顶替做引流产手术,以完成任务。一些执法人员甚至官商勾结,充当保护伞,如2009年春节发生的长乐网吧火灾。
4、目前行政体制设置及运行的缺陷
执法谋利为什么会出现?执法收费、以罚养人等行政执法趋利现象为何能长期存在?主要是行政体制设置及运行的缺陷,如财政体制的保障不足、对执法权监督无力等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作为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不但影响和支配着各类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行为,而且对承担着调控市场经济活动的行政执法机关也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诱惑。特别是由于历史、经济、体制的原因,我国行政执法机关普遍面临财力保障还不到位的情况,很容易形成执法趋利化倾向,如湖南溆浦县环保局超编80人和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环保局超编100%,正式工和超编人员的工资待遇全部靠排污费和罚没收入。也就是说,由于财政体制的保障不足和对执法权的监督无力等,行政执法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价值取向,可能会直接或间接体现在维护自身利益和解决生存上,使部门与利益紧密挂钩,使权力体现为利益。
我国行政执法理念偏差表现及其纠正研究
(二)(三、纠正行政执法理念偏差并践行科学执法理念的建议
我国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就必须摒弃偏差的、错误的行政执法理念。我国行政执法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科学、正确理念?正确的行政执法理念到底又有哪些构成要素呢?目前学理界对此有些探讨,如前文所述,但尚无比较权威的定论。《解放思想转变行政执法理念》一文提出要树立四种理念:“第一、必须树立行政执法服务经济建设的理念,第二、必须树立行政执法爱民富民的理念,第三、必须树立行政执法诚实守信的理念,第四、必须树立行政执法以人民满意为标准的理念”。[6]还有人提出人性化执法理念、公众参与执法理念、寓执法于服务理念、协商型执法理念等等。上述这些所谓的执法理念中,有些是行政执法的原则如合法性、合理性;有些是行政执法的要求,如行政执法服务经济建设或寓执法于服务;有些是行政执法的方式,如协商。本人认为,当前我国行政执法理念,至少应当确立三个理念,即法律至上、以人为本、公平正义,从而防止偏差的执法理念进一步误导行政执法行为。
(一)“法律至上”的执法理念
“法律至上”应作为我国行政执法理念的构成要素之一。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首次确立了依法治国的纲领。1999年宪法修正案又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江泽民同志 1996年2月8日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一个重要任务是要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公民自觉守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和自身权益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法律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依法治国的进程。”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2005年3月31日上午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学习讲座上也说:“依法治国,最根本的是依宪治国;依法行政,最根本的是依宪行政。各级政府都要把宪法作为根本的行为准则,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所有政府工作人员都要学会并善于依法处理经济社会事务,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1、“法律至上”执法理念的内涵
“法律至上”是我国对社会主义法治内涵的最新概括,维护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法律至上”是指整个社会调控系统中,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比较,具有最大的权威和最高的效力,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服从法律,严格依法办事。[7]在我国,为了管理和执法的需要,任何社会的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都被赋予一定的权力和权威,但法治社会中的政府权威是置于法律授权和法律权威之下的权威。宪法和法律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是否真正享有最高权威,是一个国家是否实现法治的关键。在现代法治国家,有的宣布宪法和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有的宣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都把树立法律权威作为实现法治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法律权威要通过立法建立具有客观性、确定性、稳定性和可预期性的法律制度。如果法律可以随时随需而改,因人因地而异,根本没有法治可言。另一方面,法律权威要通过执法、司法和守法来保证任何个人、组织和国家机关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特别是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严格依法办事,违法必究,有效地防止任何人或组织享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我国宪法第五条对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做了明确的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因此,“法律至上”的执法理念,是指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中坚持把法律精神和法律规定作为执法的基本准则,维护法制统一,反对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反对把领导个人意志或组织凌驾于法律之上,也就是要树立法律权威的观念。
2、践行“法律至上”执法理念的建议
行政执法人员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理念,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前提,没有法律至上的理念也就不可能有法治社会可言,依法行政就是一句空话;是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的体现,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并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还是防止特权思想、法律工具主义、人治思想和维护人民利益至上的重要武器。树立“法律至上”执法理念,需要长期的过程。当前重点是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培养全民特别是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在当代中国,主要抓住以下环节:首先,对全体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更深层面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知识教育,将法律知识考试纳入执法人员考核和晋升范畴,使每个执法人员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理念,主动依法执法。其次,要继续完善行政立法,使行政法律法规更具有严密性和细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更加有效地规范和制约现代社会生活的运转。建立健全现代化行政执法、行政管理机制,使执法者意识到其必须依法行政,所行使的行政权力是管理社会和为民服务的服务行政,消除“法律只治百姓”的传统观念;逐步完善国家公务员考试制度和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选拔高素质和懂得法律知识的人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公职。再次,要深化法律宣传机制,通过各种渠道和各种形式传播法律知识,要经常不断地运用各种典型实例,有选择地借鉴国外有益的实例,向社会各个角落进行传播,使每个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升华于这种法治氛围之中。最后,要完善法律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加大对违反法律规定的执法行为惩处力度,让执法人员不得不依法办事。
(二)“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
“以人为本”是我国行政执法理念的第二个构成要素。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温家宝总理在一次全国政府系统秘书长办公厅主任会议上也说:“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三次学习会上还说:“所有政府工作人员都要认识到,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这些都要求行政执法人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法理念。
1、“以人为本”执法理念的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我们党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的基本原理提出来的。王书道先生认为“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中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8]因此,“以人为本”执法理念是指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时,坚持把人民的正当合法利益放在首位,以是否符合大多数人民的利益、是否便利人民群众作为执法的准则之一,在确需行政处罚或强制时,尽可能采用影响其权益小的方式的一种观念。实践中,就是要避免野蛮执法、运动战执法。
2、践行“以人为本”执法理念的建议
在行政执法中确立以人为本执法理念,是坚持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还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着力提倡打击违法与保护权益并重的观念,增强以人为本、文明执法的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就要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与评价体系。首先,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评价政绩的主体。领导干部的政绩如何,最有发言权的是人民群众,应当由广大群众评说和裁定,因此必须真正把人民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评价干部政绩的根本尺度。其次,要把科学的发展观融入政绩考核当中。再次,完善政绩监督制度。要建立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学者(智囊团)咨询制度,实行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确保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要拓宽监督渠道,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监督、民主党派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要建立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对制造“政绩工程”造成重大损失的干部进行责任追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要加快立法步伐,运用法律手段来惩治“政绩工程”上的腐败,从而加大热衷于搞“政绩工程”者自身的成本投入,使其不敢腐败。法制手段的强化,将有力地减少和消除“政绩工程”,真正树立起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为国家和人民创造真正的政绩。
(三)“公平正义”的执法理念
“公平正义”应作为我国行政执法理念的第三个构成要素。《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 “要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树立社会主义法制权威。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公民权利和自由。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健全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行政复议、行政赔偿制度”。因此,“公平正义”执法理念在当前中国显得尤其重要。
1、“公平正义”执法理念的内涵
“公平正义”执法理念的内涵是什么?一般而论,“公平”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法律、道德、政策等)、正当的秩序合理地待人处事,是制度、系统、重要活动的重要道德品质。公平包含公民参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其他生活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分配公平。“正义”则是公正的义理,包括社会正义、政治正义和法律正义等。公平正义是每一个现代社会孜孜以求的理想和目标,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价值取向,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准,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指出:“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因此,就法律层面而言,“公平正义”执法理念主要是指各级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时始终坚持公民的权利平等、程序正当和公平合理的原则,有效防止“人情执法”和执法腐败,让人们获得同等对待和礼遇的观念。
2、践行“公平正义”执法理念的建议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动和利益关系的多元化,社会公平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实现公平正义的执法理念,就要求各级行政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坚持三条原则:一是公平合理原则,二是及时高效原则,三是程序正当原则。
(1)坚持公平合理原则。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合理行政,即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偏私、不歧视。行使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行政目的的,应当避免采用损害当事人权益的方式。我国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充分体现了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本身就蕴含了公平正义的精神,所以任何执法活动都必须严格符合法律的规定。同时,基于各地情况的千差万别和社会迅速进步的客观需要,我国法律赋予了执法人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但这一权力的行使必须符合法律授权的目的,绝不允许被滥用而损害公平正义。为了保证行政执法的权力运行规范有序、公开透明、减少说情,各级执法机构必须开展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工作,量化、细化以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为主的行政自由裁量权,不断提高以法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如福建省各级行政机关在同级纪委、效能办和政府法制办的组织下,开展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工作,量化处罚标准和细化许可标准,形成规范性文件对外公布执行,同时制定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在内部审批环节上增加由法制机构负责审核把关,从而全方位监督约束执法行为,有效地保证合理执法。
(2)坚持高效便民原则。坚持公平正义理念就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坚持效率的前提下,注意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高效便民就要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服务质量是考核服务型政府绩效最主要的标准。对服务质量最有效的测量,就是请公民对政府所提供的服务进行综合评价,让他们的满意度成为最主要的判断依据。高效便民还要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长期以来,我国行政审批程序上“小吏大权”、“吃拿卡要”、“熟人快、生人慢”等现象,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效率,也产生了不公平。企业过去一提到“跑审批”就头疼不已,手续繁杂、时日漫长、互相推诿的现象比比皆是。为此要进一步转变行政方式,优化审批程序、减化审批时限。如天津市南开区建立“超时默许”的新型审批方式,变人工督办为电脑操控,对“官衙”作风进行强制性矫正,将原来15天至93天的办理时限缩短为5天,让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政府的诚信、优质、高效服务。
(3)坚持程序正当原则。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也提出程序正当的依法行政要求,即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一般应当公开,注意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要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与行政管理相对人存在利害关系时,应当回避。在所有的执法活动中,只有通过法定的程序让人民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公正,只有让执法的过程成为当事人感受公平正义的过程,以程序公正确保实体公正,才能增强公民与社会对法律裁决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例如,随着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大规模的改造和重建,在人民群众集中关注的房屋动拆迁问题上,如何按照有关法规给予补偿安置,就不仅涉及法规的条款本身,还涉及到法规实施的整个过程。如果这一过程没有严格的程序规定,如评估、听证、公示、时限等等,就很可能影响到法规的公正,使群众产生种种不应有的疑虑,甚至激化成新的社会矛盾。如最近上海市出台的“阳光动迁”若干程序性规定,受到群众普遍欢迎。
综上所述,我国行政执法存在的一些理念误区和偏差,影响和制约了行政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依法、正确行使权力。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有必要纠正执法人员已有的理念偏差并树立正确的行政执法理念,践行法律至上、以人为本和公平正义的执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