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食品安全管理手册
。。店食品安全管理手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餐饮企业的现行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和条例,分别为《食品安全法》(法律)、《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管理办法)。法律为基础,条例和办法为补充说明。蓝海酒店严格按照以上三个法律、条例和管理办法,结合酒店实际情况,特编制《,酒店食品安全手册》。
第一部分、《,酒店食品安全管理手册》 第二部分、《食品安全法》 第三部分、《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第四部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部分
《,酒店食品安全管理办法》,酒店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目录
1.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2.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3.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管理制度 4.从业人员工作服管理制度 5.食品进货查验记录管理制度 6.食品贮存管理制度
7.粗加工切配餐饮安全管理制度 8.烹调加工餐饮安全管理制度 9.面点加工餐饮安全管理制度 10.凉菜加工餐饮安全管理制度 11.裱花加工餐饮安全管理制度 12.现榨饮料管理制度 13.食品留样管理制度
14.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管理制度 15.食品用设备设施管理制度 16.餐厅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17.食品安全检查管理制度 18.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
19.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公示管理制度 20.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21、投诉管理制度
22、场所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23、餐饮服务单位餐厨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
1.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为规范,酒店务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凡在本单位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所有餐饮工作人员(包括厨师、服务员、洗碗工、采购员、库管员、管理员、餐厅领班等)均应遵守本管理制度。
二、新参加或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应经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餐饮从业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接受临时检查。
三、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四、从业人员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病症的,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并将有碍食品安全的病症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五、食品安全管理员要及时对在本单位餐饮从业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组织从业人员每年定期到指定查体机构进行健康检查。
六、食品安全管理员和部门经理要随时掌握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并对其健康证明进行定期检查。
七、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应随身佩带(携带)或交主管部门统一保存,检查
2.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为规范,酒店从业人员培训,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包括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餐饮服务工作。
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制定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和从业人员参加各种上岗前及在职培训。
三、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应针对每个食品加工操作岗位分别进行,内容应包括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食品安全知识、各岗位加工操作规程等。
四、培训方式以集中讲授与自学相结合,定期考核,不合格者待考试合格后再上岗。
五、建立餐饮服务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结果记录归档,以备查验。
3.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管理制度
为规范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头发不得外露,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带饰物。专间操作人员还应戴口罩。
二、从业人员操作前手部应洗净,操作时应保持清洁。接触直接入口食品时,手部还应进行消毒。
三、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操作人员在有下列情形时应洗手:
1、处理食物前;
2、上厕所后;
3、处理生食物后;
4、处理弄污的设备或饮食用具后;
5、咳嗽、打喷嚏或擤鼻子后;
6、处理动物或废物后;
7、触摸耳朵、鼻子、头发、口腔或身体其他部位后;
8、从事任何可能会污染双手的活动(如处理货项、执行清洁任务)后。
四、非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操作人员,在有下列情形时应洗手:
1、开始工作前;
2、上厕所后;
3、处理弄污的设备或饮食用具后;
4、咳嗽、打喷嚏或擤鼻子后;
5、处理动物或废物后;
6、从事任何(其他)可能会污染双手的活动后。
五、专间操作人员进入专间时应再次更换专间内专用工作衣帽并佩戴口罩,操作前双手严格进行清洗消毒,操作中应适时地消毒双手。不得穿戴专间工作衣帽从事与专间内操作无关的工作。
六、个人衣物及私人物品不得带入食品处理区。
七、不得在食品处理区内吸烟、饮食或从事其它可能污染食品的行为。
八、进入食品处理区的非加工操作人员,应符合现场操作人员卫生要求。
4.从业人员工作服管理制度
为规范,酒店从业人员工作服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所有从业人员上班时间必须统一着单位配发的工作服。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工作服式样。
二、工作服(包括衣、帽、口罩)宜用白色或浅色布料制作,专间工作服宜从颜色或式样上予以区分。
三、工作服应定期更换,保持清洁。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从业人员的工作服应每天更换。
四、从业人员上厕所前应在食品处理区内脱去工作服。
五、待清洗的工作服应远离食品处理区。
六、每名从业人员不得少于2套工作服。
5.食品进货查验记录管理制度
为规范食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采购记录行为,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指定经培训合格的专(兼)职人员负责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采购记录。专(兼)职人员应当掌握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法律知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基本知识以及食品感官鉴别常识。
二、采购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当到证照齐全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或批发市场采购,并应当索取、留存有供货方盖章(或签字)的购物凭证。购物凭证应当包括供货方名称、产品名称、产品数量、送货或购买日期等内容。长期定点采购的,与供应商签订包括保证食品安全内容的采购供应合同。
三、从生产加工单位或生产基地直接采购时,应当查验、索取并留存加盖有供货方公章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复印件;留存盖有供货方公章(或签字)的每笔购物凭证或每笔送货单。
四、从流通经营单位(商场、超市、批发零售市场等)批量或长期采购时,应当查验并留存加盖有公章的营业执照和食品流通许可证等复印件;留存盖有供货方公章(或签字)的每笔购物凭证或每笔送货单。
五、从流通经营单位(商场、超市、批发零售市场等)少量或临时采购时,应当确认其是否有营业执照和食品流通许可证,留存盖有供货方公章(或签字)的每笔购物凭证或每笔送货单。
六、从农贸市场采购的,应当索取并留存市场管理部门或经营户出具的加盖公章(或签字)的购物凭证;从个体工商户采购的,应当查验并留存供应者盖章(或签字)的许可证、营业执照或复印件、购物凭证和每笔供应清单。
七、从食品流通经营单位(商场、超市、批发零售市场等)和农贸市场采购畜禽肉类的,应当查验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原件;从屠宰企业直接采购的,应当索取并留存供货方盖章(或签字)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复印件和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原件。
八、采购乳制品的,应当查验、索取并留存供货方盖章(或签字)的许可证、营业执照、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复印件。
九、批量采购进口食品、食品添加剂的,应当索取口岸进口食品法定检验机构出具的与所购食品、食品添加剂相同批次的食品检验合格证明的复印件。
十、采购集中消毒企业供应的餐饮具的,应当查验、索取并留存集中消毒企业盖章(或签字)的营业执照复印件、盖章的批次出厂检验报告(或复印件)。
十一、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采购入库前,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查验所购产品外包装、包装标识是否符合规定,与购物凭证是否相符,并建立采购记录。采购记录应当如实记录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应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
十二、按产品类别或供应商、进货时间顺序整理、妥善保管索取的相关证照、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和进货记录,不得涂改、伪造,其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6.食品贮存管理制度
为规范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贮存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贮存场所、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设置纱窗、防鼠网、挡鼠板等有效防鼠、防虫、防蝇、防蟑螂设施,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用品。
二、食品和非食品(不会导致食品污染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工具等物品除外)库房应分开设置。同一库房内贮存不同性质食品和物品的应区分存放区域,不同区域应有明显的标识。
三、食品应当分类、分架存放,距离墙壁、地面均在10cm以上,并定期检查,使用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变质和过期食品应及时清除。
四、冷藏、冷冻柜(库)应有明显区分标识,设可正确指示温度的温度计,定期除霜(不得超过1cm)、清洁和保养,保证设施正常运转,符合相应的温度范围要求。
五、冷藏、冷冻贮存应做到原料、半成品、成品严格分开,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和水产品分类摆放。不得将食品堆积、挤压存放。
六、散装食品应盛装于容器内,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七、除冷库外的库房应有良好的通风、防潮设施。
7.粗加工切配餐饮安全管理制度
为规范,酒店粗加工、切配工作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迹象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
二、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应洗净,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水产品应分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消毒处理。
三、植物性食品原料要按“一择、二洗、三切”的顺序操作,彻底浸泡清洗干净,做到无泥沙、杂草、烂叶。
四、食品原料的加工和存放要在相应位置进行,不得混放和交叉使用,加工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水产品的操作台、用具和容器要有明显标志并分开使用。
五、切配好的半成品应避免污染,与原料分开存放,并应根据性质分类存放。已盛装食品的容器不得直接置于地上。
六、切配好的食品应在规定时间内使用。易腐烂变质食品应尽量缩短在常温下的存放时间,加工后应及时使用或冷藏。
七、加工结束及时拖清地面,水池、操作台、工用具、容器及所用机械设备清洗干净,定位存放,做到刀不锈、板不霉、整齐有序,及时清理垃圾,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八、在专用洗拖布池或洗拖布桶内涮洗拖布。不得在加工清洗食品原料的水池内清洗拖布。
8.烹调加工餐饮安全管理制度
为规范,酒店烹调加工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烹调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烹调加工。用水水质应符合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
二、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其加工时食品中心温度应不低于70℃。油炸食品要防止外焦里生,油炸食品时避免温度过高、时间过长;随时清除煎炸油中漂浮的食物碎屑和底部残渣,煎炸食用油不得连续反复煎炸使用。
三、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应严格按照标识上标注的使用范围、使用量和使用方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禁止超范围、超剂量滥用食品添加剂。使用完后,由专人专柜保存。
四、烹调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在清洁操作区凉透后及时冷藏,并标注加工时间等。
五、隔餐隔夜熟制品、外购熟食品必须在食用前充分加热煮透。不得将回收后的食品经加工后再次销售。
六、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各种工具、容器标识明显,分开使用,定位存放,保持清洁。加工后的直接入口食品要盛放在消毒后的容器或餐具内,不得使用未经消毒的餐具和容器。
七、灶台、抹布要随时清洗,保持干净。不用抹布擦拭已消毒的碗碟,滴在碟边的汤汁用消毒布擦净。按规定处理废弃油脂,及时清理抽油烟机罩。
八、工作结束后,调料品加盖,工具、用具洗刷干净,定位存放;灶上、灶下地面清洗冲刷干净,不留残渣、油污,不留卫生死角,及时清除垃圾。
9.面点加工餐饮安全管理制度
2.为规范,酒店面点加工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各种食品原料,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加工。
二、未用完的点心馅料、半成品,应冷冻或冷藏,并在规定存放期限内使用。
三、各种工具、用具、容器生熟分开使用,用后清洗干净,定位存放。各种熟食面点改刀要在专用的熟食板上进行,不得在面案上直接改刀。
四、当餐未用完的面点,应妥善保存,糕点存放在专用柜内,水分含量较高的含奶、蛋的点心应当在10℃以下或6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贮存,注意生熟分开保存。
五、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应严格按照标识上标注的使用范围、使用量和使用方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禁止超范围、超剂量滥用食品添加剂。使用完后,由专人专柜保存。
六、各种食品加工用具、设备如:面板、面案、容器、绞肉机、馒头机、豆浆机、和面机、面条机等,用后及时清洗干净,定期消毒。各种用品如盖布、笼布、抹布等要洗净、晒干备用。
七、加工结束后及时清理面点加工场所,做到地面无污物、残渣,用具、设备清洁。各种容器、用具、刀具等清洗干净后定位存放。
10.凉菜加工餐饮安全管理制度
为规范,酒店凉菜加工,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配制的凉菜,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加工。
二、固定专人加工制作,其他人员不得随意进出凉菜间,凉菜间工作人员进入专间前应二次更衣、洗手消毒,工作时应戴口罩。
三、个人生活用品及杂物不得带入凉菜间,不得在专间内从事与凉菜加工无关的活动。
四、专间每餐(或每次)使用前应进行空气和操作台的消毒。使用紫外线灯消毒的,应在无人工作时开启30分钟以上,开启空调,使室内温度不超过25℃,并做好记录。
五、供加工凉菜用的蔬菜、水果等食品原料,未经清洗处理的,不得带入凉菜间。
六、凉菜间的设备、工具、容器必须专用,用前消毒,操作过程中注意清洗、消毒,防止交叉污染,用后应洗净并保持清洁。
七、凉菜间内冰箱必须专用。熟食品用容器及保鲜纸密封保存于冰箱中,不得重叠存放。
八、各种凉菜装盘后不可交叉重叠存放,传菜从食品输送窗口进行,禁止传菜人员直接进入凉菜间端菜。
九、各种凉菜现配现用,尽量当餐用完,剩余尚需使用的应存放于专用冰箱中冷藏或冷冻,食用前需要加热的按规定进行再加热。
十、加工结束后,做好设备、工具、容器的清洗消毒,清理室内卫生,打开紫外线灯30分钟进行空气消毒。
11.裱花加工餐饮安全管理制度
为规范,酒店裱花加工制作,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的食品及原料,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加工。
二、固定专人加工制作,其他人员不得随意进出裱花间,裱花间工作人员进入专间前应二次更衣、洗手消毒,工作时易戴口罩。
三、其他人员不得随意进出裱花间,个人生活用品及杂物不得带入裱花间。不得在专间内从事与裱花制作无关的活动。
四、专间每餐(或每次)使用前应进行空气和操作台的消毒。使用紫外线灯消毒的,应在无人工作时开启30分钟以上,开启空调,使室内温度不超过25℃,并做好记录。
五、鲜蛋应清洗(必要时消毒)后再使用,冰蛋根据使用数量融化,当天融化、当天使用、当天用完。奶油要专柜低温保存。
六、裱花间的设备、工具、容器必须专用,用前消毒,操作过程中注意清洗、消毒,防止交叉污染,用后应洗净并保持清洁
七、蛋糕胚应在专用冰箱中贮存,贮存温度10℃以下。植脂奶油裱花蛋糕储藏温度在3±2℃,蛋白裱花蛋糕、奶油裱花蛋糕、人造奶油裱花蛋糕贮存温度不得超过20℃。
八、裱浆和新鲜水果(经清洗消毒)应当天加工、当天使用。
九、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应严格按照标识上标注的使用范围、使用量和使用方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禁止超范围、超剂量滥用食品添加剂。使用完后,由专人专柜保存。
十、加工结束后,做好设备、工具、容器的清洗消毒,清理室内卫生,打开紫外线灯30分钟进行空气消毒。
12.现榨饮料管理制度
为规范现榨饮料安全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现榨饮料是指以新鲜水果、蔬菜及谷类、豆类等杂粮为原料,在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条件下,现场制作的供消费者直接饮用的非定型包装饮品。分为现榨果蔬汁和现榨杂粮饮品,现榨杂粮饮品应烧熟煮透后方可供应。
二、制售现榨饮料,应设置布局合理的现榨饮料专用操作场所,配备无毒、无害且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现榨饮料专用设备、工用具,并由专人加工制作。
三、现榨饮料操作人员在操作前应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洗手并进行手部消毒;操作时应佩戴一次性口罩;操作中如接触其他不洁物品后应立即洗手消毒。
四、现榨饮料果蔬必须新鲜,无腐烂,无霉变,无虫蛀,无破损等。杂粮及其制品必须无霉变、无虫蛀、无腐败变质、无杂质等。现榨饮料不得使用非食品原料;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使用回收的食品作原料。
五、现榨饮料使用的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添加的冰块应符合GB2759.1《冷冻饮品卫生标准》要求。
六、饮料现榨应严格进行原料清洁整理,未经清洗处理的果蔬和杂粮不得使用,在压榨前应再次检查待加工的原辅料,发现有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使用。
七、饮料现榨操作前,应检查设备、工用具的清洁状况,现榨饮料的设备、工用具在每餐次使用前应消毒,用后应洗净并在专用保洁设施内存放。使用过程中更换榨汁品种时,接触食品的设备必须洗净、消毒。
八、现榨饮料应存放于加盖的容器中,加工后至食用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不得供应腐败变质、酸败、霉变生虫、混有异物、掺杂使假、隔顿隔夜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现榨饮料。
13.食品留样管理制度
为规范酒店食品留样工作,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学校食堂、集体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重大活动餐饮服务和超过100人的一次性聚餐,应对食品进行留样,以便于必要时检验。
二、留样的采集和保管必须有专人负责,配备经消毒的专用取样工用具和样品存放的专用冷藏箱。食品留样冰箱为专用设备,严禁存放与留样食品无关的物品。
三、留样的食品样品应采集在操作过程中或加工终止时的样品,不得特殊制作。
四、原则上留样食品应包括所有加工制作的食品成品,其它情况可根据需要由监管部门或餐饮服务提供者自行决定留样品种。
五、留样食品应按品种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闭专用容器内,防止样品之间污染;在冷藏条件下存放48小时以上,每个品种留样量应满足检验需要,不少于100g。
六、留样食品取样不得被污染,贴好食品标签,待留样食品冷却后,放入专用冷藏箱内,并做好留样记录,包括留样日期、时间、品名、餐次、留样人。七、一旦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应及时提供留样样品,配合监管部门进行调查处理,不得影响或干扰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14.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管理制度
为规范,酒店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工作,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设置专用的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区域(或专间)及设备,清洗消毒设备设施的大小和数量应能满足需要。
二、餐饮具清洗消毒水池应专用,与食品原料、清洁用具及接触非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容器清洗水池分开。采用化学消毒的,至少设有3个专用水池。各类水池应以明显标识标明其用途。
三、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餐饮具使用前应洗净并消毒,不得使用未经清洗、消毒的餐饮具。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餐饮具。
四、餐饮具做到当餐回收,当餐清洗消毒,不得隔顿、隔夜。
五、餐饮具应首选热力方法进行消毒,严格按照“除残渣、碱水(或洗涤剂)刷、清水冲、热力消、保洁”的顺序操作。使用化学药物消毒的严格按照除残渣、碱水(或洗涤剂)刷、清水冲、药物泡、清水冲、保洁的顺序操作,并注意要彻底清洗干净,防止药物残留。
六、消毒后的餐饮具表面光洁、无油渍、无水渍、无异味、无泡沫、无不溶性附着物,符合GB1493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
七、消毒后的餐饮具及时放入保洁柜密闭保存备用。盛放消毒餐饮具的保洁柜要有明显标记,保洁柜应当定期清洗,保持洁净。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饮具要分开存放,保洁柜内不得存放其他物品。
八、采购使用集中消毒企业供应的餐饮具,应当查验其经营资质,索取营业执照复印件、消毒合格凭证;清洗消毒餐饮具用的洗涤剂、消毒剂等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
九、洗刷消毒结束,及时清理地面、水池卫生,及时处理泔水桶,做到地面无积水,池内无残渣、泔水桶内外清洁。
十、定期检查消毒设备、设施是否处于良好状态,采用化学消毒的应定时测量有效消毒浓度。
十一、专人做好餐饮具清洗消毒及检查记录。
15.食品用设备设施管理制度
为规范,酒店食品用设备、设施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食品处理区应按照原料进入、原料处理、半成品加工、成品供应的流程合理布局设备、设施,防止在操作中产生交叉污染。
二、配备与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设施。主要设施应易于维修和清洁。
三、有效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及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加工与用餐场所(所有出入口),设置纱门、纱窗、门帘或空气幕,如木门下端设金属防鼠板,排水沟、排气、排油烟出入口应有网眼孔径小于6mm的防鼠金属隔栅或网罩;距地面2m高度可设置灭蝇设施。
四、配置方便使用的从业人员洗手设施,附近设有相应清洗、消毒用品、干手设施和洗手消毒方法标示。宜采用脚踏式、肘动式或感应式等非手动式开关或可自动关闭的开关。
五、食品处理区应采用机械排风、空调等设施,保持良好通风,及时排除潮湿和污浊空气。
六、用于加工、贮存食品的工用具、容器或包装材料和设备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无异味、耐腐蚀、不易发霉。食品接触面原则上不得使用木质材料(工艺要求必须使用除外),必须使用木质材料的工具,应保证不会对食品产生污染。
七、各功能区和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操作台、刀具、砧板等工用具,应分开定位存放使用,并有明显标识。
八、贮存、运输食品,应具有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要求的设备、设施,配备专用车辆和密闭容器,远程运输食品须使用符合要求的专用封闭式冷藏(保温)车。每次使用前应进行有效的清洗消毒,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
九、应当定期维护食品加工、贮存、陈列、消毒、保洁、保温、冷藏、冷冻等设备与设施,校验计量器具,及时清理清洗,必要时消毒,确保正常运转和使用。
十、用于食品加工操作的设备、设施不得用作与食品加工无关的用途。
16.餐厅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为规范餐厅食品安全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保持餐厅环境整洁。纱窗、纱门、纱罩、门帘、风幕、灭蝇灯等设施运转正常,鼠、蝇、蟑螂、蚊子密度不得超过国家有关要求。保证供用餐者使用的洗手设施运转正常。
二、必须使用消毒后的餐饮具,未经消毒的餐饮具不得摆台上桌。做好台面调料、牙签、台布、餐巾、餐具等清洁卫生工作,及时更换破损的调料盒、台布、餐巾、餐饮具等。
三、供顾客自取的调料,应当符合相应的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并做到及时更换,防止过期、霉变。
四、摆台后或有顾客就餐时不得清扫地面,餐具摆台超过当次就餐时间尚未使用的应收回保洁。
五、端菜时手指不得接触食品,分菜工具不接触客人餐具。
六、取冰块时应用工具,不用时应悬挂或放置于消毒水内。制冰机用水应经过净化处理。
七、客人用的小毛巾,必须及时回收清洗消毒,最好使用一次性消毒毛巾。
八、刀、叉、茶杯、酒杯等不得用台布或抹布擦拭。
九、食品上桌距开餐时间不超过2小时。
十、当发现或被顾客告知所提供的食品确有感官性状异常或可疑变质时,应立即撤换该食品,并同时告知有关备餐人员,备餐人员要立即检查被撤换的食品和同类食品,做出相应处理,确保供餐安全。
十一、备餐柜内不得放置与开餐无关的物品及个人用品。工作结束后及时做好台面、地面等的清扫整理工作。
17.食品安全检查管理制度
为规范酒店食品安全检查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餐饮服务活动,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保证食品安全,按照许可范围依法经营,并在就餐场所醒目位置悬挂或者摆放餐饮服务许可证,接受社会监督,承担主体责任。
二、建立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经过培训合格的食品安全管理员,对餐饮服务全过程实施内部检查管理并记录,落实责任到人,严格落实监管部门的监管意见和整改要求。
三、食品安全管理员须认真按照职责要求,组织落实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员工健康管理、索证索票、餐饮具清洗消毒、综合检查、设备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等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四、制订定期或不定期食品安全检查计划,采取全面检查、抽查与自查相结合的形式,实行层层监管,主要检查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
五、食品安全管理员每天在操作加工时段至少进行一次食品安全检查,检查各岗位是否有违反制度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告知改进,并做好食品安全检查记录备查。
六、各岗位负责人、主管人员要服从食品安全管理员检查指导,每天开展岗位或部门自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从业人员违反制度要求操作的行为。
七、食品安全管理员每周1-2次对各环节进行全面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限期改进意见,做好检查记录。
八、检查中发现的同一类问题经两次指出仍未改进的,按本单位有关规定处理。
九、各种检查结果记录归档备查。
18.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
为规范食品添加剂安全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专店购买
采购食品添加剂,应当到证照齐全的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单位或市场采购,实行专店购买,并应当与供应商签订包括保证食品添加剂安全内容的采购供应合同。对采购的食品添加剂应当索取并留存许可证、营业执照、检验合格报告(或复印件)以及购物凭证。购物凭证应当包括供应者名称、供应日期和产品名称、数量、金额等内容。采购进口食品添加剂的,应当索取口岸进口食品法定检验机构出具的与所购食品添加剂相同批次的食品检验合格证明的复印件。
二、专账记录
建立食品添加剂专用采购台账。食品添加剂入库应当如实记录食品添加剂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单位、生产批号、保质期、供应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建立食品添加剂专用使用台账。食品添加剂出库使用应当如实记录食品添加剂的名称、数量、用途、称量方式、时间等,使用人应当签字确认。食品添加剂的购进、使用、库存,应当账实相符。
三、专区存放
设立专区(或专柜)贮存食品添加剂,并注明“食品添加剂专区(或专柜)字样”。
四、专器称量
配备专用天平或勺杯等称量器具,严格按照包装标识标明的用途用量或国家规定的用途用量称量后使用,杜绝滥用和超量使用。
五、专人负责
由专(兼)职人员负责食品添加剂采购。采购人员应当掌握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法律和相关食品添加剂安全相关知识以及食品感官鉴别常识。餐饮服务单位主要负责人与负责食品添加剂采购和餐饮加工配料的人员分别签订责任书。食品安全管理员、厨师长定期检查食品添加剂采购、索证索票、台账记录、贮存及使用等情况。
食品添加剂专用采购台账、使用台账以及索取的相关证照、产品检验合格证明等要妥善保管,不得涂改、伪造,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19.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公示管理制度
为规范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公示管理工作,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需要公示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包括: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所有食品添加剂,酱油、醋、盐、八角等各种香料。
二、需要公示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基本信息包括:品名、生产厂家、生产许可证编号、供货单位等。
三、公示的基本信息要与实际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相符,不得提供虚假信息误导消费者。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有变化的要及时更换公示信息。
四、采购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要专店采购、专账记录、专区存放、专器称量、专人负责,并按照有效期使用。严禁采购和使用无合法生产资质以及标签不规范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
五、公示栏应按照规定悬挂,便于公众了解相关信息。
20.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为规范食物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及时高效、合理有序地处理食品安全事故,把损失减少到最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领导小组
成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应急处置程序
(一)及时报告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有关人员立即向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报告;
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封存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及用具、设备设施和现场。自事故发生之时起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部门(联系电话:)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联系电话:)报告,报告内容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地址、时间、中毒人数及死亡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可能引起中毒的食物等。并按照相关监管部门的要求采取控制措施。
(二)立即抢救
在第一时间组织人员,立即将中毒者送医院(120)抢救。
(三)保护现场
发生食物中毒后,在向有关部门报告的同时要保护好现场和可疑食物,病人吃剩的食物不要急于倒掉,食品用工具容器、餐具等不要急于冲洗,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大便)要保留,提供留样食物。
(四)配合调查
负责人及有关工作人员,要配合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如实反映食品安全事故情况。将病人所吃的食物,进餐总人数,同时进餐而未发病者所吃的食物,病人中毒的主要特点,可疑食物的来源、质量、存放条件、加工烹调的方法和加热的温度、时间等情况如实向有关部门反映。
三、事故责任追究 对事故延报、慌报、瞒报、漏报或处置不当的,要追究当事人责任;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要组织力量做好中毒人员的安抚工作,确保不让事态扩大,任何个人不得自行散布事故情况信息,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21、餐饮服务单位餐厨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
一、安排专人负责餐厨废弃物的处置、收运、台账管理工作;
二、将餐厨废弃物分类放置,做到日产日清;
三、严禁乱倒乱堆餐厨废弃物,禁止将餐厨废弃物直接排入公共水域或倒入公共厕所和生活垃圾收集设施;
四、餐厨废弃物应当实行密闭化运输,运输设备和容器应当具有餐厨废弃物标识,整洁完好,运输中不得泄漏、撒落;
五、禁止将餐厨废弃物交给未经相关部门许可或备案的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置单位或个人处理;
六、不得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餐厨废弃物喂养畜禽;
七、建立餐厨废弃物产生、收运、处置台账,详细记录餐厨废弃物的种类、数量、去向、用途等情况,并定期向餐饮服务监督管理部门及环保部门报告;
八、企业负责人应实时监测单位餐厨废弃物的处置管理,并对处置行为负责。
22、餐饮服务单位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一、餐馆内环境整洁、地面干净,并设置果壳臬、痰盂和垃圾箱等。
二、卫生清扫有专人负责,保持餐厅内桌、椅、台等清洁,坚持餐后和每日打扫卫生,保持室内环境卫生做到“六面光”。
三、餐饮单位场所保持通风换气,空调送、排风口过滤网应经常擦洗,保持清洁,表面无积尘与霉斑。各种容器应每天清理、及时清洗消毒。
四、废弃物用密闭容器存放,不得外溢且保持外观清洁卫生,防止有害昆虫的孳生。
五、应定期进行除虫灭害工作,防止害虫孳生。经营场所视野内无苍蝇、老鼠和蟑螂害虫。
六、有完善的防尘、防蝇、防虫和防鼠设施。
七、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检查,并有记录。
23、消费者投诉举报管理制度
一、设立并向社会公开食品安全举报电话,食品安全管理员负责受理投诉举报工作,对每起投诉举报要认真记录并及时处理。对重要案件和重大事件要立即报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二、食品安全管理员对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督办的投诉举报,要进行督查、督促有关责任人尽快处置,并收集汇总已调查处理的食品安全事故情况,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三、餐饮服务单位接到的投诉,要根据内设部门职能,由内设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并将办理结果及时报食品安全管理员。
四、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由经营单位第一责任人负责牵头组织内设相关部门成立联合小组配合相关行政单位,开展调查处理工作。
第二部分 《食品安全法》
现行《食品安全法》是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一、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下列活动,应当遵守本法:餐饮服务(以下称食品经营)需遵守《食品安全法》法律规定;
二、第三条 食品安全管理原则:实行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建立最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
三、第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负总责。
四、第三十二条 国家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制定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
五、第三十五条 食品经营的总体要求。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
(二)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生产经营设备或者设施,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
(三)有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四)具有合理的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五)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应当洗净、消毒,炊具、用具用后应当洗净,保持清洁;
(六)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
(七)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餐具;
(八)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生产经营食品时,应当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销售无包装的直接入口食品时,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售货工具;
(九)用水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十)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
六、第三十六条 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
(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二)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生物毒素、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
(三)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
(五)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六)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
(七)未经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八)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
(九)标注虚假生产日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十)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
(十一)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十二)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要求的食品。
七、第三十九条 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并执行原料验收、生产过程安全管理、贮存管理、设备管理、不合格产品管理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保证食品安全。
(一)原料采购、原料验收、投料等原料控制;
(二)生产工序、设备、贮存、包装等生产关键环节控制;
(三)原料检验、半成品检验、成品出厂检验等检验控制;
(四)运输、交付控制。
八、第四十三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患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
九、第四十九条 食品经营者采购食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证明文件。
食品经营企业应当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食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十、第五十一条 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十一、第五十二条 食品经营者贮存散装食品,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食品经营者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以及生产经营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
十二、第五十四条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制定并实施原料采购控制要求,不得采购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原料。
餐饮服务提供者在制作加工过程中应当检查待加工的食品及原料,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或者使用。
十三、第五十五条 餐饮服务提供企业应当定期维护食品加工、贮存、陈列等设施、设备;定期清洗、校验保温设施及冷藏、冷冻设施。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要求对餐具、饮具进行清洗消毒,不得使用未经清洗消毒的餐具、饮具;餐饮服务提供者委托清洗消毒餐具、饮具的,应当委托符合本法规定条件的提供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的单位。
十四、第五十九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的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在食品生产经营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十五、第六十四条 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的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公布。
十六、第七十四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定期对本单位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检查评价。生产经营条件发生变化,不符合食品生产经营要求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立即采取整改措施;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潜在风险的,应当立即停止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十七、第七十六条 食品广告的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对其食品广告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保健食品广告还应当经生产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取得保健食品广告批准文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公布并及时更新已经批准的保健食品广告目录以及批准的广告内容。
十八、第七十八条 国家鼓励建立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支持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参加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具体办法由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制定。
十九、第八十三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不得实施免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食品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样检验,并依据有关规定公布检验结果。进行抽样检验,应当购买抽取的样品,不得收取检验费和其他任何费用。
二十、第九十八条 国务院组织制定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期检查本企业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
二十一、第九十九条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事故发生单位和接收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应当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隐匿、伪造、毁灭有关证据。
二十二、第一百二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散布虚假食品安全信息。
发布的食品安全信息可能对社会或者食品产业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事先向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实情况。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需要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等部门协助核实的,相关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责予以配合。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可能误导消费者和社会舆论的食品安全信息,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专业机构、相关食品生产经营者等进行核实、分析,并及时公布结果。
二十三、第一百二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吊销许可证;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十五万元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五倍以上三十倍以下罚款:
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
二十四、第一百二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一)生产经营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生物毒素、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
(二)生产经营过程中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三)经营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四)经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或者生产经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的制品;
(五)经营未经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生产经营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六)生产经营标注虚假生产日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或者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七)生产经营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八)餐饮服务提供者未依照本法第五十四条第二款规定检查待加工的食品及原料,或者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仍加工、使用;
(九)利用新的食品原料从事食品生产或者从事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生产,未经过安全性评估;
(十)生产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添加剂;
(十一)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本法第七十五条第五款规定责令其召回或者停止经营后,仍拒不召回或者停止经营。
二十五、第一百二十六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一)经营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
(二)生产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三)食品生产者采购、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四)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食品中添加药品;
(五)餐饮服务提供者未依照本法第五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制定、实施原料采购控制要求;
(六)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条件发生变化,未依照本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处理。
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存在瑕疵但不影响食品安全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下罚款。
二十六、第一百二十七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一)食品生产者未对采购的食品原料和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行检验;
(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未按规定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或者未按规定培训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三)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添加剂经营者未按规定建立并遵守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出厂检验记录制度;
(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未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
(五)餐饮服务提供企业未依照本法第五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定期维护、清洗、校验设施、设备;
(六)安排患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七)未按规定要求贮存、销售食品或者清理库存食品;
(八)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货时未查验许可证和相关证明文件;
(九)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未经洗净、消毒或者清洗消毒不合格;
(十)食品生产经营者未定期对食品安全状况开展自查;
第三部分
《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55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已经2009年7月8日国务院第7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 理
温家宝
二○○九年七月二十日
一、第二十条 设立食品生产企业,应当预先核准企业名称,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取得食品生产许可后,办理工商登记。县级以上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审核相关资料、核查生产场所、检验相关产品;对相关资料、场所符合规定要求以及相关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要求的,应当作出准予许可的决定。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和餐饮服务许可的有效期为3年。
二、第二十二条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组织职工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其他食品安全知识,并建立培训档案。
三、第二十三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和健康档案制度。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人员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将其调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进行健康检查,其检查项目等事项应当符合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
四、第二十四条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六条第二款、第三十七条第一款、第三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法律规定记录的事项,或者保留载有相关信息的进货或者销售票据。记录、票据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五、第三十一条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制定并实施原料采购控制要求,确保所购原料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餐饮服务提供者在制作加工过程中应当检查待加工的食品及原料,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或者使用。
六、第三十二条 餐饮服务提供企业应当定期维护食品加工、贮存、陈列等设施、设备;定期清洗、校验保温设施及冷藏、冷冻设施。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要求对餐具、饮具进行清洗、消毒,不得使用未经清洗和消毒的餐具、饮具。
七、第四十三条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对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设备等,应当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并自事故发生之时起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八、第五十六条 餐饮服务提供者未依照本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制定、实施原料采购控制要求的,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六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餐饮服务提供者未依照本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二款规定检查待加工的食品及原料,或者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仍加工、使用的,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九、第五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一)餐饮服务提供企业未依照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定期维护、清洗、校验设施、设备的;
(二)餐饮服务提供者未依照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对餐具、饮具进行清洗、消毒,或者使用未经清洗和消毒的餐具、饮具的。
第四部分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已于2010年2月8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
部 长 陈 竺
二○一○年三月四日
一、第八条 餐饮服务提供者必须依法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按照许可范围依法经营,并在就餐场所醒目位置悬挂或者摆放《餐饮服务许可证》。
二、第九条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三、第十条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从事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人员患有《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应当将其调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
四、第十一条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组织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培训,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食品安全知识,明确食品安全责任,并建立培训档案;应当加强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食品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
五、第十二条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采购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
餐饮服务提供者从食品生产单位、批发市场等采购的,应当查验、索取并留存供货者的相关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等文件;从固定供货商或者供货基地采购的,应当查验、索取并留存供货商或者供货基地的资质证明、每笔供货清单等;从超市、农贸市场、个体经营商户等采购的,应当索取并留存采购清单。
餐饮服务企业应当建立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采购记录制度。采购记录应当如实记录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或者保留载有上述信息的进货票据。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产品品种、进货时间先后次序有序整理采购记录及相关资料,妥善保存备查。记录、票据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六、第十五条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食品安全标准采购、保存和使用食品添加剂。应当将食品添加剂存放于专用橱柜等设施中,标示“食品添加剂”字样,妥善保管,并建立使用台账。
七、第十六条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严格遵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餐饮服务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在制作加工过程中应当检查待加工的食品及食品原料,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或者使用;
(二)贮存食品原料的场所、设备应当保持清洁,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应当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食品原料,并定期检查、处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
(三)应当保持食品加工经营场所的内外环境整洁,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
(四)应当定期维护食品加工、贮存、陈列、消毒、保洁、保温、冷藏、冷冻等设备与设施,校验计量器具,及时清理清洗,确保正常运转和使用;
(五)操作人员应当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六)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当在冷却后及时冷藏;应当将直接入口食品与食品原料或者半成品分开存放,半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
(七)制作凉菜应当达到专人负责、专室制作、工具专用、消毒专用和冷藏专用的要求;
(八)用于餐饮加工操作的工具、设备必须无毒无害,标志或者区分明显,并做到分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洗净,保持清洁;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设备应当在使用前进行消毒;
(九)应当按照要求对餐具、饮具进行清洗、消毒,并在专用保洁设施内备用,不得使用未经清洗和消毒的餐具、饮具;购置、使用集中消毒企业供应的餐具、饮具,应当查验其经营资质,索取消毒合格凭证;
(十)应当保持运输食品原料的工具与设备设施的清洁,必要时应当消毒。运输保温、冷藏(冻)食品应当有必要的且与提供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保温、冷藏(冻)设备设施。
八、第十七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开展抽样检验时,被抽样检验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配合抽样检验工作,如实提供被抽检样品的货源、数量、存货地点、存货量、销售量、相关票证等信息。
九、第二十一条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期检查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
十、第二十二条 餐饮服务提供者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应当立即封存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及用具、设备设施和现场,在2小时之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按照相关监管部门的要求采取控制措施。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配合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按照要求提供相关资料和样品,不得拒绝。
十一、第二十七条 食品安全监督检查人员对餐饮服务提供者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对下列内容进行重点检查:
(一)餐饮服务许可情况;
(二)从业人员健康证明、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和建立档案情况;
(三)环境卫生、个人卫生、食品用工具及设备、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卫生设施、工艺流程情况;
(四)餐饮加工制作、销售、服务过程的食品安全情况;
(五)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和索票索证制度及执行情况、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制度及执行情况;
(六)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食品添加剂等的感官性状、产品标签、说明书及储存条件;
(七)餐具、饮具、食品用工具及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的清洗、消毒和保洁情况;
(八)用水的卫生情况;
(九)其他需要重点检查的情况。
十二、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二款、第十六条第(二)、(三)、(四)、(八)、(九)项的有关规定,按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十三、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八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十四、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十项的规定,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一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十五、第四十三条 餐饮服务提供者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三款规定,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二条第二款进行处罚。
,,,,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二〇一六年,月,日
第二篇: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规范化管理手册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规范化管理手册
目录
(一)学校食堂应建立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制度
(二)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分管校长岗位职责
(三)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四)学校食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从业人员管理规范
(五)学校食堂食品原料采购管理规范
(六)学校食堂原料库房贮存管理规范
(七)学校食堂食品加工用具及餐具洗消操作管理规范
(八)学校食堂食品原料切配操作管理规范
(九)学校食堂食品烹制操作管理规范
(十)学校食堂粗加工间管理规范
(十一)学校食堂食品留样管理规范
(十二)学校食堂食物中毒防范及处置管理规范
(一)学校食堂应建立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制度 1.采购食品原料索证、索票验收制度; 2.食品库房管理制度; 3.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 4.粗加工管理制度; 5.烹调加工管理制度; 6.配餐管理制度; 7.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8.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制度; 9.餐具用具清洗消毒、保洁制度; 10.食品安全检查制度;
11.生熟食品控制交叉污染安全管理制度; 12.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管理制度; 13.食品留样管理制度。
(二)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分管校长岗位职责 1.组织成立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组织; 2.组织制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
3.组织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学习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
4.组织对学校食堂开展食品安全检查,实行考核奖惩制度; 5.配合食品安全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 6.负责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事故的预防、报告、处置。
(三)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1.具体制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 2.制订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3.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依法将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调整到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
4.制订食品安全检查计划,明确检查项目及考核标准,并做好检查记录;
5.组织制订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期检查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
6.建立食品安全检查及从业人员健康、培训等管理档案。
(四)学校食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从业人员管理规范 1.持有效健康证上岗;
2.勤洗澡、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洗手,保持良好个人卫生; 3.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凡出现腹泻、手外伤、咽喉疼痛、发热、呕吐等症状应暂停接触食品工作;
4.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5.厨房、加工区域内不得吸烟、吃东西、喝水; 6.从业人员加工制作食品时,禁止佩戴饰物。
(五)学校食堂食品原料采购管理规范 1.采购食品原料时进行感官检查; 2.宜定点采购食品原料,并与供货商签订食品安全协议;
3.所采购的食品原料入库前应认真查验,并按要求进行登记,登记内容齐全,不得缺项;
4.采购食品原料时,索取食品流通许可证(由生产厂家直接采购的索取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合格证、检验检疫单等,并复印存档,同时保留每笔进货票据;从超市、农贸市场、个体经营商户等处临时采购的食品原料,应当索取并保留购货票据; 5.禁止外购熟肉、酿皮、裱花蛋糕等熟食品;
6.食品原料采购人员需经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六)学校食堂原料库房贮存管理规范
1.设置专用贮存食品的库房,并安装机械通风装置,库房入口应设置金属防鼠板;
2.食品贮存应分类分架、离地隔墙均在10cm以上;
3.各类食品分区域存放,并有明显标示,食品添加剂应专人采购、专柜保存、专人保管,有使用记录,并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备案,在食堂内公示;
4.散装食品应使用专用容器存放,并有载明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内容的标签;
5.食品库房不得存放有毒有害及个人生活用品。
(七)学校食堂食品加工用具及餐具洗消操作管理规范 1.设置相对独立的加工用具及餐具清洗、消毒间或区域;
2.消毒间(区域)内应划分待洗区、清洗区、消毒区、保洁区,并有明显标示;
3.采用化学消毒的,至少设有3个专用水池。采用人工清洗热力消毒的,至少设有2个专用水池。各类水池应以明显标识标明其用途。4.物理消毒。包括蒸汽、煮沸、红外线等热力消毒方法。
1煮沸、蒸汽消毒保持100℃,10分钟以上。○2红外线消毒一般控制温度120℃以上,保持10分钟以上。○3洗碗机消毒一般控制水温85℃,持续冲洗消毒40秒以上。○5.化学消毒。主要为使用各种含氯消毒药物
1使用浓度应含有效氯250mg/L(又称250ppm)以上,餐用具全部浸○泡入液体中5分钟以上。
2化学消毒后的餐用具应用净水冲去表面残留的消毒剂。○6.保洁方法
消毒后的餐用具要自然滤干或烘干,不应使用抹布、餐巾擦干,避免受到再次污染。
消毒后的餐用具应及时放入密闭的餐用具保洁设施内。
(八)学校食堂食品原料切配操作管理规范
1.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确认无异常后再行操作; 2.盛放未清洗处理的原料与已清洗处理的原料容器分开使用,并有明显标示;
3.已处理但未使用的原料直接放入专用容器;
4.已处理但未使用的原料应及时放入容器,用保鲜膜密封,冷藏或冷冻存放; 5.及时收集、清扫废弃物,不许有隔餐垃圾存放;
6.加工结束后及时对切配区进行清扫,保持清洁,并对容器用具进行清洗、消毒。
(九)学校食堂食品烹制操作管理规范
1.烹饪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确认无异常后再进行烹饪加工; 2.不得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加工食品; 3.食品应烧熟煮透,中心温度达70℃以上; 4.加工后的成品应与半成品、原料分开存放; 5.烹饪后至食用前的时间应控制在2小时内; 6.禁止对学生销售隔餐食品、凉菜、外购熟食品等。
(十)学校食堂粗加工间管理规范
1.设置相对独立的食品原料粗加工间或区域,且不得露天; 2.粗加工间(区域)内划分待洗区、清洗区、净菜区,并有明显标示; 3.盛放未清洗处理的原料与已清洗处理的原料容器分开使用,并有明显标示;
4.食品原料、食品工用具及容器均不得落地存放; 5.购进的食品原料应去掉外包装后放入专用容器内;
6.加工结束后及时对粗加工间(区域)进行清扫,保持清洁,并对容器用具进行清洗、消毒。
(十一)学校食堂食品留样管理规范
1.设置专用留样冰箱,并上锁,专人管理; 2.每餐给学生供应的所有食品均需留样; 3.留样容器应密闭并专用,使用前需清洗、消毒; 4.留样时限为48小时,数量为100克以上;
5.留样时,留样容器上需标明留样日期及时间、品种、数量,并注明留样人、监督人;
6.留样样品为同时加工供学生食用的食品,不得另外制作。
(十二)学校食堂食物中毒防范及处置管理规范
1.制定“食物中毒处理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员工演练。2.制定预防食物中毒学习培训计划,按计划培训员工,并有考试成绩;
3.加工食品时应注意避免污染、控制温度、控制时间、控制加工量、加强清洗消毒;
4.加强消毒剂、洗涤剂、杀虫剂、灭鼠药的安全管理,专柜存放,上锁,专人管理;
5.加强食品添加剂管理,严格执行“四专一准确”的操作规范; 6.加工食品时,应烧熟煮透。禁止使用发芽土豆、鲜黄花等原料加工制作食品;
7.库存食品应分类分架、离地隔墙、通风干燥,防止受潮霉变。
临夏县学校食堂食品安全
规 范 化 管 理 手 册
临夏县教育局编印 二○一二年九月
第三篇:食品安全知识手册
食品安全知识手册
食品的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食品
《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条对“食品”的定义如下: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食品工业基本术语》对食品的定义:可供人类食用或饮用的物质,包括加工食品,半成品和未加工食品,不包括烟草或只作药品用的物质。从食品卫生立法和管理的角度,广义的食品概念还涉及到:所生产食品的原料,食品原料种植,养殖过程接触的物质和环境,食品的添加物质,所有直接或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设施以及影响食品原有品质的环境。
根据食品安全检测制度把食品分为:粮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调味品,肉制品,乳制品,饮料,方便食品,饼干,罐头,冷冻饮品,速冻食品,薯类和膨化食品,糖果制品(含巧克力及制品),茶叶及相关制品,酒类,蔬菜制品,水果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蛋制品,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食糖,水产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糕点,豆制品,蜂产品,特殊膳食食品,其它食品。
二、什么是食品安全以及食品质量主要有哪几项基本要求?
食品安全(food safety)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也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品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
质量安全标志
食品质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有营养价值;(2)有较好的色、香、味和外观形状;(3)无毒、无害,符合食品卫生质量要求。
三、什么是健康食品
健康食品Healthy food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其原材料也主要取自天然的动植物,经先进生产工艺,将其所含丰富的功效成分作用发挥到极至,从而能调节人体机能,适用于有特定功能需求的相应人群食用的特殊食品。
健康食品按功能可分为:营养补充型、抗氧化型(延年益寿型)、减肥型、辅助治疗型等。其中,营养素补充剂的保健功能是补充一种或多种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而功能性健康食品,则是通过其功效成分,发挥具体的、特殊的调节功能。总之,无论是那种类型的健康食品,都是以保健为目的,不能速效,而需要长时间服用方可使人受益。
四、什么是无公害食品 无公害食品指产地生态环境清洁,按照特定的技术操作规程生产,将有害物含量控制在规定标准内,并由授权部门审定批准,允许使用无公害标志的食品。无公害食品注重产品的安全质量,其标准要求不是很高,涉及的内容也不是很多,适合我国当前的农业生产发展水平和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对于多数生产者来说,达到这一要求不是很难。当代农产品生产需要由普通农产品发展到无公害农产品,再发展至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跨接在无公害食品和有机食品之间,无公害食品是绿色食品发展的初级阶段,有机食品是质量更高的绿色食品。
五、什么是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概念是我们国家提出的,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由于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事物国际上通常都冠之以“绿色”,为了更加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生态环境,因此定名为绿色食品。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是绿色食品的特征。无污染是指在绿色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通过严密监测、控制,防范农药残留、放射性物质、重金属、有害细菌等对食品生产各个环节的污染,以确保绿色食品产品的洁净。
为适应我国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及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发展水平与国际市场竞争,从1996年开始,在申报审批过程中将绿色食品区分AA级和A级。A级绿色食品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验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AA级绿色食品系指在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验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A级有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AA级绿色食品标准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的有机食品的基本要求。
六、什么是有机食品
有机食品是国际上普遍认同的叫法,这一名词是从英法Organic Food直译过来的,在其他语言中也有叫生态或生物食品的。这里所说的“有机”不是化学上的概念。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给有机食品下的定义是:根据有机食品种植标准和生产加工技术规范而生产的、经过有机食品颁证组织认证并颁发证书的一切食品和农产品。国家环保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认证标准中有机食品的定义是: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认证标准生产、加工、并经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等。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有机食品与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的最显著差别是,前者在其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合成色素、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后者则允许有限制地使用这些物质。因此,有机食品的生产要比其他食品难得多,需要建立全新的生产体系,采用相应的替代技术。
七、什么是绿色无公害食品
绿色无公害食品是出自洁净生态环境、生产方式与环境保护有关、有害物含量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经过专门机构认证的一类无污染的、安全食品的泛称,它包括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在绿色无公害食品认识上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绿色无公害食品未必都是绿颜色的,绿颜色的食品也未必是绿色无公害食品,绿色是指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事物,如绿色和平组织、绿色壁垒、绿色冰箱等。
(2)无污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食品中所含物质是否有害也是相对的,要有一个量的概念,只有某种物质达到一定的量才会有害,才会对食品造成污染,只要有害物含量控制在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就有可能成为绿色无公害食品。
(3)并不是只有偏远的、无污染的地区才能从事绿色无公害食品生产,在大城市郊区,只要环境中的污染物不超过标准规定的范围,也能够进行绿色无公害食品生产,从减轻农用化学物质污染的作用分析,在发达地区更有重要的环保意义。
(4)并不是封闭、落后、偏远的山区及没受人类活动污染的地区等地方生产出来的食品就一定是绿色无公害食品,有时候这些地区的大气、土壤或河流中含有天然的有害物。
(5)野生的、天然的食品,如野菜、野果等也不能算作真正的绿色无公害食品,有时这些野生食品或者它们的生存环境中含有过量的污染物,是不是绿色无公害食品还要经过专门机构认证。
八、什么是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生物技术改良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所制造或生产的食品、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物等。针对某一或某些特性,以一些生物技术方式,修改动物、植物基因,使动物、植物或微生物具备或增强次特性,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食品或食品原料的价值。目前,全球的科学家们还无法为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在短时间内下一个定论。虽然存在争议,但有一点是要提醒您的,那就是各类转基因食品必须在商标中明示。
九、什么是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保健(功能)食品的本质仍然是食品,虽有调节人体某种机能的作用,但它不是人类赖以治疗疾病的物质。
对于生理机能正常,想要维护健康或预防某种疾病的人来说,保健(功能)食品是一种营养补充剂。
对于生理机能异常的人来说,保健(功能)食品可以调节某种生理机能、强化免疫系统。
保健食品标志为天蓝色图案,下有保健食品字样,也就是我们大家俗称的“蓝帽子”。原保健食品的审批机关为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文号为“卫食健字(2位或4位年份代码)第××××号”(国产)和“卫食健进字(2位或4位年份代码)第××××号”(“卫进食健字(2位或4位年份代码)第××××号”)(进口)两种。从2003年6月12日起,卫生部停止受理新的保健食品申报,移交由国家食品药监局统一审批和监管。2003年10月10日,国家食品药监局正式受理保健食品申报,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标识方式为“国食健字G+四位年份代码+四位顺序号”和“国食健字J+四位年份代码+四位顺序号”。“国”代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代表国产,“J”代表进口,至此,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标识方式也固定在了“国食健字”的格式上,它的审批部门为国家食品药监局。如果批准文号格式不符合上述规律,则有可能是假冒保健食品。
十、健康食品的界定标准
一提起健康食品,人们通常都会马上联想到蔬菜、水果,而视油腥为大敌。实际上,很多肉类、油料作物、动物内脏也对人体健康的维持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但直至现时为止,香港或其它西方国家如美国和澳大利亚在法律上并没有对健康食品下定义,而台湾就把健康食品定义为“提供特殊营养素或具有特定之保健功效,特别加以标示或广告,而非以治疗矫正人类疾病为目的之食品”。因此,现时在市场上所谓的健康食品包括食物补充品、功能食品和天然食品等。虽然卫生署及食物环境卫生署监管健康食品上的卷标、营养声称和营养素功能声称,但是消费者委员会曾发现市场上部分产品有夸张失实的声称,更有部分不乎合世界卫生组织的水平。消费者必须查看清楚产品的来源、性质及功能,亦不要尽信售货员的推销,应咨询有关专业人士的意见。直至现时为止,香港或其它西方国家如美国和澳洲在法律上并没有对健康食品下定义,而台湾就把健康食品定义为“提供特殊营养素或具有特定之保健功效,特别加以标示或广告,而非以治疗矫正人类疾病为目的之食品”。现时在市场上所谓的健康食品包括食物补充品、功能食品和天然食品等,虽然卫生署及食物环境卫生署监管健康食品上的卷标、营养声称和营养素功能声称,但是消费者委员会曾发现市场上部分产品有夸张失实的声称,更有部分不乎合世界卫生组织的水平。消费者必须查看清楚产品的来源、性质及功能,亦不要尽信售货员的推销,应咨询有关专业人士的意见。
十一、什么是食品污染?有哪些环节导致食品污染以及其防制措施有哪些?
食品污染是指食品受到有害物质的侵袭,致使食品的质量安全性、营养性和或感官性状发生改变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化学物质的不断产生和应用,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来源也进一步繁杂,食品污染大致可分为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及放射性污染三大类。
食物从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烹调等每个环节,都可能受到环境中各种有害物质污染,以致降低食品营养价值和卫生质量,给人体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食用被污染的食品导致机体损害,常表现为:(1)急性中毒、慢性中毒以及致畸、致癌、致突变的“三致”病变。(2)造成急性食品中毒;(3)引起机体的慢性危害。
食品污染的防制主要有:(1)开展卫生宣传教育;(2)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全面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律和国家卫生标准;(3)食品卫生监督机构要加强食品卫生监督,把住食品生产、出厂、出售、出口、进口等卫生质量关;(4)加强农药管理;(5)灾区要特别加强食品运输,贮存过程中的管理,防止各种食品意外污染事故的发生。
十二、一般人群膳食指南10条
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共有10条,适合于6岁以上的正常人群。这十条是: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3.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
4.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5.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
6.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7.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8.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9.如饮酒应限量
10.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十三、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以下简称膳食宝塔)是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核心内容,结合中国居民膳食的实际状况,把平衡膳食的原则转化成各类食物的重量,便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行。
(一)膳食宝塔结构
食宝塔共分五层,包含我们每天应吃的主要食物种类。膳食宝塔各层位置和面积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新的膳食宝塔图增加了水和身体活动的形象,强调足量饮水和增加身体活动的重要性。
(二)膳食宝塔建议的食物量
膳食宝塔建议的各类食物摄入量都是指食物可食部分的生重。各类食物的重量不是指某一种具体食物的重量,而是一类食物的总量,因此在选择具体食物时,实际重量可以在互换表中查询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应用。
1、确定适合自己的能量水平 膳食宝塔中建议的每人每日各类食物适宜摄入量范围适用于一般健康成人,在实际应用时要根据个人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劳动强度、季节等情况适当调整。
2、根据自己的能量水平确定食物需要
膳食宝塔建议的每人每日各类食物适宜摄入量范围适用于一般健康成年人,按照7个能量水平分别建议了10类食物的摄入量,应用时要根据自身的能量需要进行选择。
3、食物同类互换,调配丰富多彩的膳食
应用膳食宝塔可把营养与美味结合起来,按照同类互换、多种多样的原则调配一日三餐。
4、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饮食习惯及物产不尽相同,只有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才能有效地应用膳食宝塔。
5、要养成习惯,长期坚持
膳食对健康的影响是长期的结果。应用于平衡膳食膳食宝塔需要自幼养成习惯,并坚持不懈,才能充分体现其对健康的重大促进作用。
十四、保健食品、普通食品、药品三者的区别
(一)保健食品与普通食品的共性和区别:
1.共性:
都能够提供人体生存必需的基本营养物质(这是食品的第一功能,能够提供人体所需的热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既可以是普通食品的形态,都具有特定的色、香、味、形(这是食品的第二功能)比如我们吃的馒头、米饭、蔬菜、水果,加工食品如蛋黄派,米老头,喝的各种奶制品、饮料、酒等都是普通食品,也可以使用片剂、口服液、胶囊、冲剂等新食品属性。
2.区别:
(1)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可以标示保健功能,而普通食品的标签不得标示保健功能。那是因为:保健(功能)食品含有一定量的功效成分(生理活性物质),能调节人体的机能,具有特定的功能(这也是食品的第三功能);而一般食品不强调特定功能,所以就无需标示出来。
(2)保健(功能)食品一般有特定的食用范围(特定人群),而一般食品无特定的食用范围。
在一般食品中也含有生理活性物质,由于含量较低,在人体内无法达到调节机能的浓度,不能实现功效作用。保健(功能)食品中的生理活性物质是通过提取、分离、浓缩(或是添加了纯度较高的某种生理活性物质),使其在人体内达到发挥作用的浓度,从而具备了食品的第三功能。
(二)保健食品与药品如何区别
保健食品:不能以治疗为目的,但可以声称保健功能,不能有任何毒性,可以长期使用; 药品:应当有明确的治疗目的,并有确定的适应症和功能主治,可以有不良反应,有规定的使用期限。
区别“药品”和“保健食品”首先要从批准文号的格式验定。“药品”的批准文号的格式为:国药准字+1位字母+8位数字。其中,1位字母代表药品的种类,8位数字代表药品的批准年限、行政区域代码及药品代号。如:“H”代表化学药品,“Z”代表中成药,“J”代表进口药品,“B”代表保健药品,“S”代表生物制品等。而“保健品”的批准文号的格式为,“国食健字”或“卫食健字”。二者的主要区别是:药品在批准文号中有“药准”字样,保健品在批准文号中有“食健”字样。从功能主治方面验定:“药品”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也就是说“药品”是用于治疗疾病的。而“保健品”是以调节人体某种机能为主要目的,它不是用于治疗疾病的物质。它没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只有“适宜人群”。对于生理机能正常、想要维护健康或降低某种疾病风险的人来说,“保健食品”是一种营养补充品;对于生理机能异常、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来说,“保健食品”可以调节某种生理机能以增进健康。
食品安全警示消费指南
一、食品安全消费警示
为预防食物中毒,避免各类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提醒消费者养成良好的消费食品行为。
1、食品采购
有证销售:要在持有《食品卫生许可证》的单位选购食品。
看清标识:选购食品时要查看标识,不买不符合标识要求的食品(定型包装食品的外包装和散装食品的销售区域都应标注品名、配料表、生产者和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限、保存条件等内容)。查明证明:选购肉品、熟食、豆制品和保健食品可分别查验检疫合格证、熟食送货单、豆制品送货单和保健食品批准证书。
辨别质量:不要购买感官性状异常的可疑食品。
2、外出就餐
不吃无证食品:外出就餐应选择持有《食品卫生许可证》的饭店,尽量不选择客流量较平时大量增加,可能导致超负荷供应的饭店。查看卫生状况:必要时可事先实地查看饭店的卫生状况,餐前洗手、使用公筷。
辨别食品:用餐时应注意分辨食品是否变质、是否有异物。不要暴饮暴食。
不吃违禁食品:少吃或不吃生食水产品,切勿超过保质期、腐败变质的违禁食品。
3、居家饮食
生熟分开:加工和盛放食品时,应避免生熟食品交叉污染。使用冰箱冷藏食品时,生熟食品应分层放置(熟上生下),且存放在容器中或用保鲜膜包好。
烧熟煮透:食品应当烧熟煮透,食品中心温度70℃以上。
生食要谨慎:不生食淡水水产品。
清洗消毒:生吃瓜果蔬菜一定要洗净消毒。
隔夜食品要回烧:冷藏或过夜的熟食、剩饭菜食用前须彻底加热。
4、投诉举报
收集证据:消费者发生食品卫生问题,应保存好购物、消费发票等有关凭证。就餐时保护好认为存在食品卫生问题的饭菜原状,并立即与饭店负责人交涉。造成健康损害的,及时就诊并保存病历卡、化验报告等相关证据。
及时投诉:任何有关食品卫生问题,特别是外出就餐发生食物中毒,均应及时向当地食品安全监管相关部门投诉,以便及时得到调查。
二、饮食安全十条黄金定律
1、食品一旦煮好就应立即吃掉。食用在常温下已存放四五小时的食品最危险。
2、未经烧熟的食品通常带有可诱发疾病的病原体,因此,食品必须煮熟才能食用,特别是家禽、肉类。
3、应选择已加工处理过的食品。
4、食品煮熟后难以一次全部吃完,如果需要把食品存放四五个小时,应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保存。
5、存放过后熟食必须重新加热才能食用。
6、不要把未煮过的食品与煮熟的食品互相接触。这种接触无论是直接的或间接的,都会使煮熟的食品重新带上细菌。
7、保持厨房清洁。烹饪用具,刀叉餐具等都应用干净的布揩干擦净。
8、处理食品前先洗手。
9、不要让昆虫、兔、鼠和其它动物接触食品,因动物常带有致病微生物。
10、饮用水和准备食品时所需的水应纯洁干净。如果怀疑水不清洁,应把水煮沸或进行消毒处理。
三、食品安全12条守则
1、尽量选择到正规的商店、超市和管理规范的农贸市场去购买食品。
2、尽量选择有品牌、有信誉、取得相关认证的食品企业的产品。
3、不买腐败霉烂变质或过保质期的食品,慎重购买接近保质期的食品。
4、不买比正常价格过于便宜的食品,以防止上当受害。
5、不买不吃有毒有害的食品;如河豚鱼、霉蘑菇、果子狸等。
6、不买来历不明的死物。
7、不买畸型的和与正常食品有明显色彩差异的鱼、蛋、瓜、果、禽、畜等。
8、不买来源可疑的反季节的水果蔬菜等。
9、不宜多吃国家卫生部提醒的以下10种食物:松花蛋、臭豆腐、味精、方便面、葵花籽、菠菜、猪肝、烤牛羊肉、腌菜、油条。
10、购买时查看食品的包装、标签和认证标志,看有无注册和条形码,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对怀疑有问题的食品,宁可不买不吃。购买后索要发票。
11、买回的食品应按要求进行严格的清洗、制作和保存。
12、厨房以及厨房内的设施、用具要按要求进行清洁管理。
四、消费中食品安全的保护措施有哪些?
1、买食品尽量到有信誉的正规商店、超市和管理健全的农贸市场去购买,注意观察其是否取得《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等资质。
2、尽可能购买正规企业生产的、有信誉的食品,不买注水肉、有农药残留的果蔬,要买放心肉、放心菜。
3、不买腐败霉烂、变质的或接近腐败霉烂、变质、生虫的肉类、鱼类、瓜果和蔬菜,不买过于便宜的粮、油、饮料及其他食品。
4、不买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禽类、畜类和水产类食品。不买死的黄鳝、河蟹、乌鱼和贝类。
5、不买畸形的鱼、蛋、瓜、果,绿骨猪肉、米猪肉,或色泽、外形等与正常食品有明显不同、看起来有“恶心感”、“恐惧感”的食品。
6、不买、不吃有毒有害食品,如河豚鱼、毒蘑菇、没有精练的棉籽油,已知被有毒农药浸泡的粮食、花生及用旧化肥袋装盛的食品。
7、不随意购买来源可疑的反季节的瓜果、蔬菜。
8、查看食品的包装、标签,看有无注册和条码,最主要的是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对于怀疑存在不安全因素的食品,宁可暂时不买。待弄清真相后再决定对策。不买不食无生产厂家名称、无厂家地址、无生产日期、保质期(“三无”)的食品。
9、不买不食未在产品包装上标注“QS”质量安全标志的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食醋、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糖、味精)、方便面、饼干、罐头、冷冻饮品、速冻面米食品、膨化食品等15类食品;不购买和食用已过保质期的食品,不购买和食用虽未超过保质期但因保管不善已经变质的食品。
10、买回的食品应按要求进行清洗、烹调和保管。
11、不买不食色素较重的食品。尽量不买不食散装食品,特别是无防尘、防蝇、温控设施和在日光下曝晒的散装食品。
12、尽量不买不食卫生条件差、无食品生产经营资质的小作坊、小商店、小摊贩经销的食品。
13、尽量不买不食疑似仿冒、假冒和虚假宣传的食品。
14、国家卫生部曾提醒10种食物不宜多吃,可作为选购食品时的参考。这10种食品是:松花蛋(皮蛋)、臭豆腐、味精、方便面、葵花籽、菠菜、猪肝、烤牛羊肉、腌菜、油条。
15、向经营者索要“发票”或购货凭证,用后保留产品的包装袋等。发票的内容要齐全、具体,并与所购食品相符。一旦发生食物中毒或其他食品安全事故,有一定的投诉举报依据。
16、尽量购买标有优质安全食品标志的食品。
五、如何获得食品安全的信息
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由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发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收集、汇总、分析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对国内食品安全形势做出分析,并予以发布;综合发布国家食品安全信息。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授权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向社会发布各部门的食品安全信息。其中,农业部门发布有关初级农产品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检测信息;质检、工商、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管四个部门联合发布市场食品质量监督检查的信息。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责地方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的发布。
因此,通过阅读相关报刊杂志、进入各级食品安全信息网和上述各级部门网站可以获得大量最新的食品安全信息。
六、科学认识食品添加剂
1、基本知识充电
⑴食品添加剂的定义:按国际粮农和卫生组织规定,食品添加剂是一种不以单独食用为目的,是为了改进食品的色、香味、口感;增进食品营养;防止食品变质、延长保质期,而加入到食品中的合成或天然物质。但必须经严格的毒理试验,确定其每天服用终生最安全的剂量。如大米中添加的防虫剂;小麦粉中加入的面粉处理剂;油脂中加入的抗氧化剂;豆制品中加入的凝固剂和消泡剂;酱油中加入的防腐剂;糕点、糖果和饮料中加入的着色剂和甜味剂等等。
⑵怎样审批:我国所有同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均经过申请并经过严格的毒理评价,首先由全国的医学专家对其毒理学进行评价预审,然后由全国各方面专家组成的国家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讨论审定,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由卫生部发布。所以列入使用名单的品种,均是慎之又慎才确定的。并规定了其使用范围和最高使用的限量。因而按照规定使用,安全性是有保证的。
⑶大致分类:按其功用主要有食用着色剂、食用香精、甜味剂、酸味剂、增鲜剂、防腐剂、营养剂、乳化剂、增稠剂、面粉品质改良剂等。我国迄今已批准的食品添加剂品种有22个门类近1500个品种。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品种达3000-4000种。
2、正确选择、适量使用,有益无害
在食品中正确选择,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并不会对人体健康有任何损害,而不按国家标准过量添加则有可能危害人体健康。
在很多被批准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中,如营养强化剂中的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大家容易理解它们对加入食品的好处。另有一些食品添加剂还具备防病抗病功能,且在2002年国家药物监督局批准的准字号药物名单中。例如:红曲米、辛葵酸甘油酯能调脂降脂;甘草甜能护肝;茶多酚、木糖醇能防龋齿;紫草红、乳链菌肽能抗炎抑菌;胡罗巴胶、木糖醇是糖尿病食品;低分子海藻酸盐能降血压。
3、食品防腐剂,没那么可怕!
⑴食品防腐的必要性 生鲜食品放久,细胞组织离析,为微生物滋长创造了条件。食物被空气、光和热氧化,产生异味和过氧化物,有致癌作用。肉类被微生物污染,使蛋白质分解,产生有害物腐胺,组胺,色胺等,是食物中毒的重要原因。
食物未进行保鲜处理保存在冰箱中,仍会腐败变质,只是速度放慢而已。
食品为防止微生物的侵袭,必须进行防腐处理,不过是除菌、灭菌、防菌、抑菌不同的手段而已。
⑵化学防腐剂的使用是安全的
全世界普遍采用的各种防腐剂中,仍以化学合成的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丙酸盐为主。我国规定的限量标准比国际标准还要严格得多。比如:苯甲酸钠在国际上ADI值为0-5,相当于60kg成人的终身摄入无害剂量,每天为300mg;而我国规定在饮料中为0.2g/kg,即一个成年人每天喝一升饮料,苯甲酸钠200mg,比国际规定的ADI值还低。⑶防腐剂认识的误区:
至今在社会上存在着一种对食物防腐保鲜的错误看法,认为纯天然食物就不应添加任何防腐抗氧剂。
其实市场上所有加工的食品,为了防止腐败变质,均经过了防腐处理,只是方法不同罢了。
例如罐头食品是经过高温杀菌、抽空密封保存的食品,当然不需要加任何防腐剂;又如用糖腌制的蜜饯和盐腌制盐干菜,由于高浓度的糖和盐,使微生物细胞脱水,而不可能在这类食物上繁殖;牛奶经乳酸菌发酵生成的酸奶,含有防腐作用的乳酸和乳酸菌素,所以不需添加防腐剂;以上食品均不需再添加任何防腐剂,也不必在包装上去注明“本产品不含防腐剂”。
有些消费者,每天喝着国际名牌可乐饮料,但可能不知道:全世界的可乐,均含有苯甲酸钠防腐剂!
有些食品营养丰富,水份又高,容易腐败变质,并且包装后要在货架上需停留一段时间,为了保证在保质期内不受微生物的破坏,就必须加入适量的防腐剂,这正是为了对消费者负责任。
千万不能理解成:“任何食品,不论什么环境下,不加防腐剂的食品,是最好的食品”。
4、哪些食品出现过食品添加剂超标的问题:
⑴甜味剂、防腐剂使用超标:蜜饯、果脯、山楂羹、茶饮料、易拉罐装碳酸饮料。
危害:有可能致癌。
⑵色素使用超标:酱卤类制品、灌肠类制品、休闲肉干制品、五彩糖。
危害:长期食入含有着色剂的食品后,人体健康会受到影响,过量的污染物还会对人体主要脏器造成损害。尤其对儿童的健康发育会有一定的危害。
⑶过氧化苯甲酰使用超标:面粉。
危害:过量使用过氧化苯甲酰会使面粉中的营养物质受到破坏,还会产生苯甲酸,苯甲酸需在肝脏中进行分解,过量食用对肝脏功能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七、聚焦儿童食品 家长购买注意事项
我国目前有14岁以下儿童近30万人,占总人口的23%。他们的食品安全是我国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政府历来十分关注儿童食品领域的安全问题,将儿童食品安全列入重中之重。但儿童食品安全问题仅靠社会的努力是不够的,每个家庭都应密切关注儿童的食品安全,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不断增加食品安全知识,防患于未然。
1、儿童饮食中可能有的生物性污染
生物性污染主要包括寄生虫性的、细菌性的、真菌性的、病毒性的和由此引起的有毒代谢产物对食品的污染。此类污染经常引起儿童食物中毒和胃肠疾病,是危险性较大的一类儿童食品安全问题。为避免此类污染,家长需特别注意:
⑴不给儿童吃生猛海鲜、涮羊肉。
⑵不食用除鱼脑以外的其他动物性脑组织。
⑶不吃不新鲜的蔬菜、水果。
⑷凉拌菜充分清洗、消毒。
⑸不让儿童吃剩饭剩菜。
⑹因微波炉加热的不均匀,慎用微波炉给儿童制作食品。⑺制作好的食物尽快食用,放置不超过两小时(夏季不超过一小时)。
⑻因一些菌在低温下可以繁殖,所以冰箱不是保险箱,存放食品有一定的期限。打开的罐头、果酱、沙拉酱在冰箱中存放后不给儿童直接食用;打开的果汁在冰箱中存放不超过一天。
⑼少给儿童食用含沙拉酱的夹馅面包。
⑽夏季谨慎食用冰棍、冰淇淋。
⑾不给儿童吃熟食肉制品及熟食凉拌菜。
⑿儿童的餐具经常消毒。
⒀不吃过期食品。
⒁不吃霉变甘蔗。
⒂科学制作儿童食物,加热彻底,尤其是海产品。
2、食品中的化学物质污染有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激素、食品添加剂、重金属等。农残、兽残和激素对儿童的危害是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失调、腹泻、过敏、性早熟等。因此,蔬菜、水果的合理清洗、削皮,选择正确厂家的动物性食品原料,不吃过大、催熟的水果等就显得十分重要。
3、食品添加剂的泛滥是儿童食品中化学污染的主要问题。微头巷尾的小摊小贩,学校周围的食品摊点,都在出售着没有保障的五颜六色的、香味浓郁的劣质食品。近年来医学界发现的中学生肾功能衰竭、血液病病例,已证实了儿童时期食用过多的劣质小食品的危害。
4、儿童的铅污染问题值得关注。与铅有关的食品是松花蛋、爆米花;有关的餐具是:陶瓷类制品、彩釉陶瓷用具及水晶器皿;含铅喷漆或油彩制成的儿童玩具、劣质油画棒、图片是铅暴露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儿童经常洗手十分必要。另外避免食用内含卡片、玩具的食品。
5、为儿童购买食品应注意以下六点:
⑴到正规商店里购买,不买校园周边、街头巷尾的“三无”食品。⑵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尽量选择信誉度较好的品牌。⑶仔细查看产品标签。食品标签中必须标注:产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等。不买标签不规范的产品。
⑷食品是否适合儿童食用。儿童食品至今尚无明确的定义,因此,为儿童选择食品谨慎为宜。
⑸不盲目随从广告,广告的宣传并不代表科学,是商家利益的体现。
⑹关注儿童食品的相关信息。如:我国已经启动了“儿童食品行业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此工作将为儿童食品的选择提供消费参考。
6、儿童不宜多吃的食物
儿童的食品范围是小于成人的食品范围的。儿童不宜多吃以下食物:糖果、甜食、巧克力、果冰、方便面、纯净水、洋快餐、冷饮、银杏果。儿童食用果冻导致窒息的事故时有发生;纯净水导致体内各种微量元素、化合物和各种营养素的流失。已有因饮用纯净水造成的全身乏力、掉头发或秃头、体内缺钾和钙的儿童病例。
7、婴幼儿的最好食品是母乳
对婴幼儿而言,母乳中所含的一些物质是任何动物乳汁所不能代替的,尤其有很多物质对神经发育有特殊的作用,对婴幼儿的大脑发育极为有昨。世界卫生组织一直提倡母乳喂养,母乳喂养也是我国一贯倡导的原则,但我国尚有30%的婴幼儿出生后不能吃到妈妈的奶,而采用母乳代用品畏养,因此带来一系列的婴幼儿食品安全问题。母乳喂养不但营养、安全,而且经济、方便,尤其适合在农村推广。假冒伪劣儿童食品和偏食的习惯正在造成更多儿童的营养不良,因此,应坚决抵制劣质食品、坚决纠正儿童偏食。中国儿童膳食指南指出:儿童应“少吃零食,饮用清淡饮料,控制食糖摄入”,因此,提供多样化、自然的均衡膳食,使儿童健康地成长。
常见食品消费知识
一、放心吃肉教你几招
1、选择哪种肉最好
⑴热鲜肉--就是我们熟知的“凌晨屠宰,清早上市”的畜肉,由于肉类营养价值很高,极易滋生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微生物,因此必须在现代化屠宰厂宰杀,并经快速分段冷却以保证肉品质量安全。由于热鲜肉本身温度较高,容易受微生物的污染,极易腐败变质,从而造成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一般认为,热鲜肉的货架期不超过1天。
⑵冷冻肉--是把宰后的肉先放入-30℃以下的冷库中冻结,然后在-18℃保藏,并以冻结状态销售的肉。冷冻肉较好地保持了新鲜肉的色、香、味及营养价值,其卫生品质较好。但在解冻过程中,冷冻肉会出现比较严重的汁液流失,会使肉的加工性能、营养价值、感观品质都有所下降。
⑶冷却肉--是指严格执行兽医卫生检疫制度屠宰后的畜胴体迅速进行冷却处理,使胴体温度在24小时内降为0~4℃,并在后续加工、流通和销售过程中始终保持0~4℃范围内的生鲜肉。由于冷却肉的生产过程始终处于严格监控下,卫生品质比热鲜肉显著提高,且汁液流失少。而且还经过了肉的成熟过程,其风味和嫩度明显改善。冷却肉会逐步发展为生肉消费的主流。
2、怎样鉴别伪劣肉?
⑴注水肉
注水牛羊肉:市场上注水牛羊肉较多,色泽鲜红、较湿润,看上去“很新鲜”,很多人单凭感官好看,青睐注水牛羊肉。其实,这种肉肌肉组织松软,血管周围出现半透明状红色胶,弹性差、切面闭合慢,且有明显切割痕迹,注意观察凭经验可以识别。
注水猪肉:色泽呈淡红色,较正常的猪肉要亮,其他特征同注水牛羊肉相似。
鉴别有方:肉经注水后,水会从瘦肉中渗出。割下一块瘦肉放在盘中,稍待片刻就会有水渗出;另外,用卫生纸或吸水纸贴在瘦肉上,用手紧压,待纸湿后揭下,用火柴点燃,若不能燃烧说明肉中注了水。
⑵米猪肉--即患有囊虫病的死猪肉,这种肉对人体健康有极大的危害性。感官鉴别米猪肉的主要手段是注意其瘦肉切开后的横断面,看是否有囊虫包的存在,在切面上如发现有石榴粒(或米粒)一般大小的水泡状物,即为囊虫包,可断定这类肉为米猪肉。
⑶有淋巴结的病死猪肉--这类猪肉的淋巴结是肿大的,其脂肪为浅玫瑰色或红色,肌肉为黑红色。切面上的血管可挤出暗红色的瘀血。而且脂肪呈灰红色、黄色、绿色等异常色泽。
3、新鲜猪肉巧鉴别
鉴别肉的新鲜与否需要“望、闻、问、切”。
外观鉴别--新鲜猪肉表面有一层微干的外膜,呈淡红色,有光泽,切断面稍湿,不粘手,肉汁透明;次鲜猪肉表面呈暗灰色,无光泽,切断面色泽稍逊于新鲜猪肉,有粘性,肉汁混浊;变质猪肉表面外膜极度干燥或粘手,呈灰色或淡绿色,很粘,肉汁严重混浊。
气味鉴别--新鲜猪肉气味正常;次鲜猪肉表面能嗅到轻微氨味、酸味或酸霉味,但在肉的深层没有这些气味;而变质猪肉无论是表面还是深层均有腐臭气味。
弹性鉴别--新鲜猪肉用手指压凹陷后会立即复原,肉面无粘液感;变质猪肉指压后凹陷不能复原,有时手指还能把肉刺穿,手摸有明显粘液感。
4、如何选购放心肉?
⑴到大型超市或副食品商场购买。大型商场管理制度比较健全,有可靠的进货渠道。
⑵销售环境要整洁卫生、井然有序,最好是在具备冰箱、冰柜等制冷设备的低温环境中进行销售。
⑶初步了解各种假冒伪劣肉及肉制品的识别方法,买肉之前别忘“望、闻、问、切”。⑷购买熟肉制品,要仔细查看标签。规范企业生产的产品包装上应标明品名、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执行的产品标准、配料表、净含量等内容。
⑸明确所购买的肉及肉制品的生产日期及保质期,而且要尽可能选择透明性的包装。
⑹如果是在集贸市场上购买生鲜肉要看检疫证明和标志;购买猪肉时,应首先看是否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胴体上是否有红色或兰色滚花印章;禽类和牛羊肉类是否有塑封标志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5、肉与肉制品的保藏与食用
⑴真空包装的产品比托盘包装的保质期要长。对于托盘包装的产品,最好是即买即吃,这类产品的保质期一般不超过1天。
⑵肉制品未打开包装之前可以根据标签提供的保存温度进行保藏。打开包装后,就要尽快食用。
⑶生鲜肉要在4℃的温度下保藏,并要用保鲜膜包裹;若购买量较大,需要长期放置,最好是冻藏,以确保肉的卫生质量。
⑷在进行烹调时所用的案板、刀具等一定要生熟分开,以免出现交叉污染。
⑸对于心、肝、肾等内脏器官是畜禽体内容易发生病变的部位,一定要煮熟、煮透才能食用。
⑹一旦发现肉及肉制品出现变质要立即处理掉以免被误食,或污染其它食物。
二、减少农药残留,吃放心蔬菜
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辅助食物之一,人们在购买蔬菜时,通常的选择标准是外观质量好的蔬菜,也就是说选择购买颜色好看的、新鲜的、比较嫩的、无虫眼的蔬菜,这是人们看得见的,从心里上容易接受的,那么看不见的问题像安全问题通常被人们所忽视,大多数人会说:“吃了几十年的蔬菜了,身体也没出现什么问题啊”。事实上,蔬菜的安全性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正是由于安全性具有隐蔽性、突发性的特点,平日生活中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一旦发生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近些年来,蔬菜的安全性问题特别是农药残留问题日渐突出起来,每年都有多起报道食用农残超标蔬菜而引起中毒的事件,甚至造成人员死亡。因此,正确地认识蔬菜的安全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是每一个消费者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
1、农药中毒的危害
中毒较轻:一次性吃入较少数量的农残超标蔬菜时,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但往往有头痛、头昏、无力、恶心、精神差等表现。
中毒较重:一次性吃入较多数量的农残超标蔬菜时,会出现明显的不适,如乏力、呕吐、腹泻、心慌等情况。严重者可能出现全身抽搐、昏迷、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的现象。
慢性中毒:残留农药可在人体内畜积,超过一定量后会导致一些疾病,如男性不育、消化功能紊乱、癌症、心血管疾病等,对孕妇而言,则会影响胎儿的发育,甚至会导致胎儿畸形。
2、易受农药污染的蔬菜
一般来讲,叶菜类容易出现农药残留超标现象,如北方的韭菜、油菜,南方的青菜、鸡毛菜、芥菜等。农业部门根据各地蔬菜市场农药检测结果综合分析,农药残留容易超标的有白菜类(小白菜、青菜、鸡毛菜)、韭菜、黄瓜、甘蓝、花椰菜、菜豆、芥菜、茼蒿、茭白等等。其中韭菜、油菜受到的农药污染比例最大。因为青菜虫抗药性较强,普通杀虫剂难以杀死害虫,农户为了尽快杀虫,会选择高毒农药。韭菜的虫害韭蛆常常生长在菜体内,表面喷洒杀虫剂难以起到作用,所以不少农户用大量高毒杀虫剂灌根,而韭菜具有的内吸毒特征使得毒物遍布整个株体。
农药污染相对较小的蔬菜为:茄果类蔬菜如青椒、番茄等,嫩荚类蔬菜如豆角等,以及鳞茎类蔬菜如葱、蒜、洋葱等。
近年来,国家及各地有关部门大力整顿了农药市场,制定的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有机蔬菜的生产环境、标准及操作规程亦正在全国推广普及,相信,蔬菜的农药使用将越来越规范,消费者将可以吃到越来越多的“放心菜”。
3、减少农药残留吃放心蔬菜
浸泡水洗法:蔬菜上沾染的农药主要为有机磷类杀虫剂,一般先用水冲洗掉表面污物,然后用清水浸泡30分钟,如此反复清洗浸泡2至3次,基本上可清除绝大部分残留农药。
碱水浸泡法:方法是先将表面污物冲洗干净,浸泡到碱水中(一般500毫升水中加入碱面5到10克)5到1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剂,重复3到5遍。
储存法:蔬菜上的残留农药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缓慢地分解。冬瓜、南瓜等不易腐烂的蔬菜可以先存放1周再食用。
热水法:有些蔬菜瓜果可通过热水去除部分残留农药。常用于芹菜、菠菜、青椒、菜花、豆角等。先用清水将表面污物洗净,放入沸水中2到5分钟捞出,然后用清水洗一、二遍。
4、蔬菜的选购与贮存
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已相继制订实施了多个与蔬菜安全相关的标准及法规,对上市蔬菜的农药最大残留量作了详细规定,不符合规定的蔬菜是不能进入市场销售的。全国各地正在大力实施“放心菜工程”,目前,我国蔬菜的总体情况是令人满意的。
选购:选购蔬菜时其外观品质要具有可采食时应有的特征,成熟适度,新鲜脆嫩,外形、色泽良好,清洁,具有蔬菜自身特有的味道,无影响食用的病虫害,无机械损伤。
特别提示:节日前后,应避免抢购蔬菜,因为有的种植者为使蔬菜无虫害外观,会违法加重农药喷洒剂量,导致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应避免选购表面有药斑,或有不正常、刺鼻的化学药剂味道的蔬菜。消费者应尽可能到有正规进货渠道的超市选购具有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有机蔬菜标志的蔬菜,并注意标签上的货架期及其是否是在冷藏条件下存放的。
贮藏:新鲜蔬菜购买后应在低温下贮存,茄果类在8-12℃范围内贮存,叶菜类及根菜类可在1-5℃范围内贮存,贮存时间越短越好。
安全小知识:九种能引起人体安全问题的蔬菜,请勿食用--鲜木耳、鲜黄花菜、青西红柿、发芽土豆、鲜蚕虫、未炒熟的四季豆、腐烂生姜、鲜扁豆、变质白木耳。
三、如何选购新鲜的鸡蛋?
一看:看蛋壳的颜色、清洁程度、是否有裂缝等。新鲜的鸡蛋蛋壳完整,无光泽,表面有一层白色的粉末,手摸蛋壳有一种粗糙感觉。蛋壳的颜色很多,有的偏粉、有的偏黄、还有一些偏绿,其实营养都差不多。有人认为粉壳的鸡蛋最好,其实也不尽然。柴鸡蛋的壳是粉色的,但不是所有粉色的都是柴鸡蛋。蛋壳颜色的深浅与产蛋量有关,一般产蛋初期壳色最深,然后逐渐变浅。通过选育也可以改变蛋壳颜色的深浅;白壳蛋鸡和褐壳蛋鸡杂交,下出来的蛋也是粉壳的,营养价值与其他鸡蛋没什么差别。因此,说粉壳蛋是“柴鸡蛋”没有任何根据。此外,要仔细观察蛋面,如蛋面发乌或有粪便、裂缝,就不能买。同时,蛋面颜色不均匀,或有很多麻点的也不要买。
二晃:购买鸡蛋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鸡蛋摇晃,没有声音的是鲜蛋,有声音的就是坏蛋。如果没有声音,说明整个鸡蛋气室、蛋黄完整;有声音的则可能是陈蛋。
三光照:用手轻握鸡蛋,对光观察,好鸡蛋蛋白、蛋黄清晰,呈半透明状,一头有小气室。如果是不新鲜的鸡蛋,则呈灰暗色,且空室较大;陈旧或变质的鸡蛋会有污斑。
除此之外,如果要判断已买回家的鸡蛋是否新鲜,还可以用沉浮法。将鸡蛋放入清水中,尖头朝下的为新鲜鸡蛋。买回家的鸡蛋,如果表面不是特别的脏,最好别清洗,小头朝下,放在冰箱中冷藏即可。
四、选购食用油的要领是什么
选购食用油脂要掌握以下几点要领:
一要看颜色,色拉油浅颜色的要好一些,但太浅了以至于发白也不好。各种植物油都会有一种特有的颜色,所以我们才看到植物原油有深浅不同的颜色,经过精炼,会将它们清除一些,但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精制到一点颜色也没有,有点颜色对身体无害。
二是要看透明度,要选择澄清、透明的油,透明度越高越好。知名品牌的瓶装油都应符合这个标准。
三要嗅无异味,取一、二滴油放在手心,双手摩擦发热后,用鼻子闻不出异味(哈喇味或刺激味)。如有异味就不能食用。
五、蔬菜为什么不宜久存?蔬菜都要放进冰箱才可保存吗?
将蔬菜存放数日后再食用是非常危险的,危险来自蔬菜含有的硝酸盐。硝酸盐本身无毒,然而在储藏了一段时间后,由于酶和细菌的作用,硝酸盐被还原成亚硝酸盐,这却是一种有毒物质。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与蛋白质类物质结合,可生成致癌性的亚硝胺类物质。
蔬菜中硝酸盐来自肥料。由于有些蔬菜来不及把它们全部合成营养物质,只好以硝酸盐的形式留在蔬菜中,成为隐患。营养丰富的绿叶蔬菜中硝酸盐含量较根类、茄果类蔬菜更高。
新鲜的蔬菜含有较多的水分和维生素C,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分和维生素C都会急剧地减少。因此,适当的蔬菜保存法可以说是在于保存维生素C。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把蔬菜放入冰箱当然是比放在室温下要好,最理想的储存温度是5~7℃。
番薯冷藏时会引起低温障碍,所以不适宜放进冰箱。除此之外,其他的蔬菜放入冰箱保存,但是,其中也有些蔬菜适宜保存在10℃左右。在栽培时需要较寒冷气候环境的蔬菜,如:菠菜、椰菜、天津大白菜、莴苣等,保存在5℃左右更好。而在栽培时需要20℃生长环境的蔬菜,例如茄子、黄瓜等,在保存时就应该用10℃左右的温度。
六、怎样选购和保存面粉?
选购到好的面粉,可使用以下四招:
第一招,看色泽。面粉的自然色泽为乳白色或略带微黄色,若颜色纯白或灰白,则为过量使用增白剂所致。应选择色泽为乳白或淡黄色,粒度适中,麸星少的面粉。
第二招,嗅气味。正常的面粉具有麦香味。若有异味或霉味,则为增白剂添加过量,或面粉超过保质期,或遭到外部环境污染,已变质。因面粉的水分含量较高,还含有活性较大的酶,气温升高、保存不当等原因均会导致酸败变质。
第三招,用牙咬。消费者在选购面粉及其制品时,可先将少量面粉及其制品放在嘴里,用牙齿摩擦或用嘴嚼,如发现有泥沙感觉的,就不要购买。
第四招,看用途。要根据不同的用途选择相应品种的面粉。制作面条、馒头、饺子等要选择面筋含量较高,有一定延展性、色泽好的面粉;制作糕点、饼干则选用面筋含量较低的面粉。
面粉应保存在避光通风、阴凉干燥处,潮湿和高温都会使面粉变质,面粉在适当的贮藏条件下可保存一年,保存不当会出现变质、生虫等现象。在面袋中放入花椒包可防止生虫。
七、怎样选购和保存大米?
一看:看大米的色泽和外观。正常大米大小均匀、丰满光滑,有光泽、色泽正常。
二闻:新米有天然清香味,色亮;陈米色暗,有霉味;严重的有臭味,呈黄绿色。
三尝:尝大米的味道。取几粒大米放入口中细嚼,正常大米微甜,无异味。
四洗:虫蛀米加水后漂浮于水面,霉变严重的大米淘洗后水呈绿色。
家庭储存的大米要放在阴凉、通风、干燥处,避免高温、光照。用容器(米桶或米缸)装米时,在装米前,先用纸点火烘干、消毒容器。大米买回后,装进米桶或米缸把盖盖好,放在离地面一尺高的干燥、通风之处。
八、哪些水产品不宜吃?
不宜吃的水产品主要有以下6类:
(1)死鳝鱼、死甲鱼、死河蟹不能吃,因为它们的肠胃里带有大量的致病细菌和有毒物质,一旦死后便会迅速繁殖和扩散,食之极易中毒甚至有生命危险,所以不能吃
(2)皮青肉红的淡水鱼不应吃。这类鱼往往鱼肉已经腐烂变质,由于含组胺较高,食后会引起中毒,故绝对不可食用。
(3)反复冻化的水产品应少吃。有些水产品销售时解冻,白天售不出去晚上再冻起来,这不仅影响了水产品的品质、口味,而且会产生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质,故购买时需加以注意。
(4)染色的水产品切勿吃。有些不法商贩将一些不新鲜的水产品进行加工,如给黄花鱼染上黄色,给带鱼抹上银粉,再将其速冻起来,冒充新鲜水产品出售,以获厚利。着色用的化学染料肯定对人体健康不利,所以购买这类鱼时一定要细心辨别。
(5)用对人体有害的防腐剂保鲜的水产品不宜吃。有些商贩将些死鱼泡在亚硝酸盐或经稀释的福尔马林溶液中,或将少量福尔马林注入鱼体中,甚至将鱼在含有毒性较强的甲醛溶液中浸泡,以保持鱼的新鲜度。这类水产品对人体危害是很大的,不吃为妙。
(6)各种畸形的鱼不能吃。各江河湖海水域极易受到农药以及含有汞、铅、铜、锌等金属废水、废物的污染,从而导致生活在这些水域环境中的鱼类也受到侵害,使一些鱼类生长不正常,如头大尾小、眼球突出、脊椎弯曲、鳞片脱落等。购买时要仔细观察,发现各种畸形的鱼以及食用时若发现鱼有煤油味、火药味、氨味以及其他不正常的气味时就应毫不犹豫地弃掉,以保安全。
九、煎炸油不能反复使用吗?
煎炸油不能反复使用。这是因为食用油反复用于煎炸食品,油中必需脂肪酸含量会越来越少,而饱和脂肪酸、杂质和过氧化物含量越来越多,质量变差,且极易变质。变质的食用油不仅味感差,丧失营养,而且还有毒性,因此在一般情况下,高温煎炸时间既不宜过长,食用油反复使用也不应该超过2次。
十、油炸、烧烤食品不能常吃吗?
食物经高温油炸后,其中的各种营养素被严重破坏。因为高温使蛋白质炸焦变质而降低营养价值, 而且还会破坏食物中的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妨碍人体对它们的吸收和利用。同时,油脂反复高温加热后,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经高温加热后所产生的聚合物——二聚体、三聚体,毒性较强。由于肉类食物直接在高温下进行烧烤,被分解的脂肪滴在炭火上,再与肉里蛋白质结合,就会产生一种叫苯并芘的致癌物质,人们如果经常食用被苯并芘污染的烧烤食品,致癌物质会在体内蓄积,有诱发胃癌、肠癌的危险。同时,烧烤食物中还存在另一种致癌物质——亚硝胺。亚硝胺的产生源于肉串烤制前的腌制环节,如果腌制时间过长,就容易产生亚硝胺。此外,油炸食物脂肪含量多,不易消化,常吃油炸食物会引起消化不良,以及饱食后出现胸口饱胀、甚至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常吃油炸食品的人,由于缺乏维生素和水分,容易上火、便秘。
十一、清洗水果、蔬菜上的农药残留方法有哪几种?
清水浸泡洗涤法:主要用于叶类蔬菜,如菠菜、生菜、小白菜等。一般先用清水冲洗掉表面污物,剔除可见有污渍的部分,然后用清水盖过水果蔬菜部分5厘米左右,流动水浸泡应不少于30分钟。必要时可加入水果蔬菜洗剂之类的清洗剂,增加农药的溶出。如此清洗浸泡2~3次,基本上可清除绝大部分残留的农药成分。
碱水浸泡清洗法:大多数有机磷类杀虫剂在碱性环境下,可迅速分解。一般在500毫升清水中加入食用碱5~10克配制成碱水,将初步冲洗后的水果蔬菜置入碱水中,根据菜量多少配足碱水,浸泡5~15分钟后用清水冲洗水果蔬菜,重复洗涤3次左右效果更好。
加热烹饪法: 常用于芹菜、圆白菜、青椒、豆角等。由于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会随着温度升高而加快分解,一般将清洗后的水果蔬菜放置于沸水中2~5分钟后立即捞出,然后用清水洗1~2遍后,即可置于锅中烹饪成菜肴。
清洗去皮法:对于带皮的水果蔬菜,残留的农药的外表可以用锐器削去皮层,食用肉质部分,这样既可口又安全。
储存保管法:某些农药在存放过程中会随着时间推移缓慢地分解为对人体无害的物质。所以有条件时,应将某些适合于储存保管的果品购回存放一段时间(10~15天)。食用前再清洗并去皮,效果会更好。
十二、吃海鲜要注意什么?
有人喜欢生吃海鲜,还有将海鲜时稍一煮开或旺火快炒,没等到肉完全熟就吃,其实,这样对人体有很多危害。
因为大多数海鲜含有致病性很强的细菌,食用前最好先将海鲜放在4℃环境下冷冻一两个小时,然后在淡盐水中浸泡,以达到杀菌目的。
烹调海鲜时应掌握好时间,要有一个短时间高温加热的过程,这样利用高温杀菌。但也不应蒸煮过长,否则不但影响口感,还会使蛋白质变性,降低营养价值。
螺贝蟹类海鲜在烹饪之前一定要洗净,目的是将它们体内的一些脏物和部分细菌清除掉。
海鲜食物一般都属于寒凉阴性类食品,所以在食用时最好与姜、醋等作料共同食用。因为姜性热,与海鲜放在一起可起到中和寒热、防止身体不适的作用。而醋也有很好的杀菌作用,对海鲜中一些残留有害细菌能起到一定杀除作用。
另外还应注意,活鱼被杀死后,不宜马上蒸煮,最好过15分钟、等到鱼的肌肉变软后再做,这样有利于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容易被人体吸收,味道和口感也是最好的。
十三、尽量少用一次性餐盒
一次性餐盒,因使用方便而受到了人们的喜爱,日常生活随处可见。目前市场上的一次性快餐盒大多是由石油中提炼的聚苯乙烯原料加上发泡剂,加热发泡而成。聚苯乙烯是一种使用极为广泛的高分子材料,具有毒性较低、熔点较高、可塑性强、生产简便等特点,因而成了制一次性快餐盒的首选材料。
1、一次性餐盒的危害。一次性餐盒从起初的发泡型到现在的可降解型,一次性餐盒的使用量有增无减。上班族、学生是使用一次性餐盒的主要人群,大部分人都知道一次性餐盒不管是从卫生角度还是环保角度都存在着诸多争议,然而就是图其方便,才会一直使用。专家提醒您,市面上的一次性餐盒并不是全都符合国家标准,长期使用不合格的餐盒是会对身体带来不良影响的,自备饭盒才是首选。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又被称为一次性发泡聚苯乙烯快餐盒。其中降解发泡塑料快餐盒所用的原料聚苯乙烯及发泡剂、光敏剂等原辅材料对人体的有害隐患不容低估。用聚苯乙烯做原料,其制品中的游离单体苯乙烯若受热释放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对中枢神经、肾脏、肝脏都有一定危害,甚至致癌,因此若长期使用会增加患病危险。
2、肉眼看餐盒质量、颜色。大多数人会认为白色的餐盒才是干净的,卫生的,但可降解餐盒却不是这样。一般的可降解餐盒是选用纸或植物作为原材料,而它们本身的颜色都不是白色的,我们日常所用的纸张也都经过了漂白。像淀粉制成的餐盒就会发灰色,其他类的餐盒颜色也稍深,不是纯正的白色,一些合格餐盒也可能为了加强美观性,在后期制作过程中加入了可食用的助剂。一些劣质餐盒本身会带有一定的刺鼻气味,这是由于在加工过程中加入了一些有害的化学试剂或工业添加剂。质地合格的餐盒本身会带有一定的“韧性”,不会很脆、一捅就破,应该具有较高的强度。
3、专家提醒。(1)平时应少用、慎用一次性餐盒,最好是自己携带饭盒既卫生又经济。(2)不要用一次性餐盒进行微波加热,这样会导致餐盒中的一些助剂进入到食物中,污染食物,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3)对于商贩所用的发泡塑料餐盒应拒绝使用。
十四、常见的掺假掺杂的食品有哪些?
化肥豆芽:用过化肥催长的豆芽,根短或无根,豆芽发蓝。将豆芽折断,断面会有水分冒出,有的还残留有化肥的气味。
鲜鱼灌水:表现为肚子大。如果在腹部灌水,可将鱼提起,就会发现鱼肛门下方两侧凸出下垂,用小手指插入肛门,旋转两下,手指抽出,水就会立即流出。
牛肉灌水:牛肉灌水以后单从外观上看,反而更加好看,但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牛肉上面有水冒出,干纸张贴上去后很快就会湿透。
假辣椒粉:假辣椒粉常以小包装出售。色泽淡红,辣椒子较少。如用热水冲泡,优质辣椒粉呈土黄色,可看见有很多的辣椒皮块和辣椒子;假辣椒粉则呈淡红色,多用糠粉染红,加少量的辣椒末混合而成。
鲜肉:肉质呈灰白色或淡绿色,无光泽;外表潮湿而粘性,起腐粘;肉质松软无弹力,指压后不能复原。
动物内脏:呈深红色或绿色,肌肉松软,无弹性。有异味、有酸味不可食用。
消费者购买食品时要注意食品标签是否完备,是否有生产批号、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我国已将米、面、油、酱油、醋、肉制品、奶制品、调味品、方便食品、饮料、茶叶等16类食品纳入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范围,强制检验加贴“QS”(质量安全)标志后才能进入市场。消费者在购买以上商品时一定要注意是否具有“QS”标志。
十五、如何判别伪劣食品?
伪劣食品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人们在日常购物时却难以识别。《伪劣食品防范“七字法”》,以通俗易懂易记的方式引导消费者强化食品安全自我防范,以期使伪劣食品因缺乏市场而退出市场。防范“七字法”:即防“艳、白、反、长、散、低、小”。
一防“艳”。对颜色过分艳丽的食品要提防,如目前上市的草莓象蜡果一样又大又红又亮、咸菜梗亮黄诱人、瓶装的蕨菜鲜绿不褪色等,要留个心眼,是不是在添加色素上有问题?
二防“白”。凡是食品呈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十有八九会有漂白剂、增白剂、面粉处理剂等化学品的危害。
三防“长”。尽量少吃保质期过长的食品,3℃贮藏的包装熟肉禽类产品采用巴氏杀菌的,保质期一般为7—30天。四防“反”。就是防反自然生长的食物,如果食用过多可能对身体产生影响。
五防“小”。要提防小作坊式加工企业的产品,这类企业的食品平均抽样合格率最低,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往往在这些企业出现。
六防“低”。“低”是指在价格上明显低于一般价格水平的食品,价格太低的食品大多有“猫腻”。
七防“散”。散就是散装食品,有些集贸市场销售的散装豆制品、散装熟食、酱菜等可能来自地下加工厂。
十六、如何分清食品保质期和保存期
保质期(最佳食用期)是指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在一定时间内食品依然可以食用。
保存期(推荐最后食用日期)是指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预计的终止食用日期,超过保存期的食品不宜食用。
十七、购买牛奶需注意,教你四项小知识
1、到牛奶场或流动零售点购买生牛奶不安全
牛乳营养价值很高,微生物也很容易繁殖,未经降温的奶在较高温度下极易变质;在挤奶过程中虽然有严格的要求但也不可避免在乳中混有牛毛、尘埃、草根以及体细胞等杂质;另外会有人畜共患的疾病传染危险,由联合国专门会议上提出的在公共卫生方面人畜共患病约有90种,例如布鲁氏菌(流产)、分支杆菌(结核)、口蹄疫病毒等可通过乳腺进入牛乳中,威胁着人类健康。
而现代化的乳品厂在收购中要求牛奶必须降温到4-7℃,抑制细菌繁殖。其次,对各项理化和卫生指标的检查,可保证牛乳的卫生和安全,并通过净乳机将牛奶中肉眼看不见的杂质离心除掉,这些现代化的技术措施要求,在牛奶场或个体生乳零售点是无法保证的。所以消费者应购买加工好的牛奶。
2、酸奶、乳酸菌饮料和酸性饮料的区别
⑴酸奶不仅保存乳中原有的成分,并通过乳酸菌的作用,使酸乳具有较多的保健功能,特别是选用双岐杆菌、嗜酸乳杆菌作发酵剂。首先可在肠道内抑制有害菌的生长,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强人体的免疫系统。其次,使乳蛋白有一定的降解,变得容易被人体吸收,并在乳酸菌代谢过程中会合成一些维生素和降解约30%左右的乳糖,从根本上消除“乳糖不耐症”。再次,具有降低血浆胆固醇和产生胞外的酶SOD,有利于表皮细胞的代谢和延缓细胞衰老。酸奶可分搅拌型和凝固型两大类,具有较高的乳成分,蛋白质含量≥2.7%。
⑵乳酸菌饮料是以酸奶为原料,加入一定量的水、糖、果汗、香料、稳定剂等辅料。调配均质后制成,含有一定数量活性乳酸菌,但乳成分相对较少,蛋白质含量≥0.7%,属于饮料范畴。
⑶酸性饮料是属于非发酵型的酸饮料,以鲜奶或奶粉为原料,添加糖、水、稳定剂、有机酸、果汗等辅料调制而成,其蛋白含量≥1%。
3、如何防止饮奶后出现腹胀或腹泻症状出现
牛乳中约有4.5-4.8%的乳糖,在正常情况下,饮奶后乳中的乳糖在乳糖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而被人体小肠吸收。但在亚洲人群中,常会因乳糖酶的缺乏,导致乳糖消化吸收障碍而引发腹胀、腹泻、腹痛等临床症状。据调查乳糖不耐受性在亚洲人群中占75-95%,消费者中如有自我感觉饮奶有腹胀、腹泻等症状,可食用酸乳、干酪或低乳糖奶,食用牛奶时应避免空腹或大口猛喝。
4、怎样选购优质乳制品
⑴企业:选购的乳制品必须是正规的,由良好信誉和知名度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
⑵标签:要仔细观看产品的标签,应有产品名称、配料表、营养成分、净重量、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代号、标签认可证号以及公司名称和地址。
⑶包装:对包装要上下四周检查一下,特别是长货架期产品。包装是对该食品,制造一种有利贮存和保质的小环境,可使该食品能避光,阻断空气、保持水分、处于无菌条件等,包装的破损会使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条件下食用,从而危害身体健康。
⑷建立科学消费概念:掌握选择食品的原则是“安全、营养、方便”。并根据自身特点来选择食品和了解基本情况。
小常识:怎么识别假奶粉
试手感:假奶粉颗粒较粗发出沙沙声
辨颜色:假奶粉颜色较白细看有结晶和光泽
闻气味:假奶粉没有乳香味
尝味道:假奶粉放入口中很快溶解不粘牙甜味浓
看溶解速度:假的溶解迅速
掌握假品特征:有结晶、有光泽、粉粒粗、很快溶解或沉淀
安全小知识
⑴袋奶采用85℃左右的巴氏灭菌法,没有高温瞬间灭菌彻底,故袋奶中残留有细菌。因此,喝袋奶必须煮开了再喝。
⑵空腹饮牛奶会使肠蠕动增加,牛奶在胃内停留时间缩短,营养素不能被充分吸收利用。因此,喝牛奶最好与馒头、面包、玉米粥、豆类等同食。
⑶牛奶不宜与含鞣酸的饮食同吃,如浓茶、柿子等,这些食物易与牛奶反应结块成团,影响消化。牛奶与香菇、芹菜、银耳等配合食用,对健康大有益处。
⑷喝牛奶以每天早、晚为宜。清晨饮奶能充分补充人体能量;晚上睡前喝奶具有安神催眠功效。
十八、关于植物油的几大误区
误区一:橄榄油最贵,所以营养价值也最高
因为橄榄油提炼起来比较困难,其生产的劳动价值高,所以价格也就水涨船高了。当然,橄榄油有很多好处,比如,它可以软化血管,对心脑血管疾病能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还可以降低糖尿病人的血糖含量,预防癌症和老年失忆症等。橄榄油还能促进上皮组织的生长,可用于烧伤烫伤的创面保护,而且不留疤痕。橄榄油的维生素含量是最高的,它所含的欧米伽—3脂肪酸也是不可替代的。
尽管如此,也不能光吃橄榄油,因为每一种植物油都有自已的独特之处,因此,最好的选择是各种油换着吃。其他的植物油如葵花油、大豆油和玉米油也是佼佼者。它们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改善皮肤状况,加速胃溃疡的痊愈,降低血压和胆固醇,是大脑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原料。
误区二:精炼才是植物油质量的保证
提炼(包括精炼和脱臭)过程可以去掉植物难闻的气味,还能去掉由于保存不当而进入种子中的有毒物质。但是在去除这些杂质的同时,许多维生素等对身体有益的物质也随之失去了。
误区三:永远告别动物油
人们认为吃动物油易引发冠心病、肥胖症等,因而青睐植物油,其实这很片面。
动物油(鱼油除外)含饱和性脂肪酸,易导致动脉硬化,但它又含有对心血管有益的多烯酸、脂蛋白等,可起到改善颅内动脉营养与结构、抗高血压和预防脑中风的作用。猪油等作为脂质还具有构成人体饱腹感和保护皮肤与维持体温,保护和固定脏器等功能。
光吃植物油会促使体内过氧化物增加,与人体蛋白质结合形成脂褐素,在器官中沉积,会促使人衰老。此外过氧化物增加还会影响人体对维生素的吸收,增加乳腺癌、结肠癌发病率。过氧化物还会在血管壁、肝脏、脑细胞上形成,引起动脉硬化、肝硬化、脑血栓等疾病。
正确的吃法是植物油、动物油搭配或交替食用,其比例是10:7。动植物油混吃还有利于防止心血管疾病。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对防止动脉硬化有利。所以用动物油1份、植物油2份制成混合油食用,可以取长补短。
误区四:标有不含胆固醇字样的油才是好油
不含胆固醇这个标记只不过是一个广告用语而已。在植物油里原则上是不可能没有胆固醇的!在生物化学中,胆固醇及其衍生物质是构成一切机体结构的基本成分。动物对它的需求量十分巨大,对植物而言也不能说完全就用不着。
在精炼植物油的过程中,胆固醇不可能从油脂中被去掉。但是,在植物油中,胆固醇的含量与猪油和黄油相比,其数值还是很低的,动物油的胆固醇含量大概是植物油的10-25倍左右。但即使这样,也不能说植物油中根本就不含胆固醇!
第四篇:食品安全知识手册
食品安全知识手册
食品的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食品
《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条 对“食品”的定义如下: 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食品工业基本术语》对食品的定义:可供人类食用或饮用的物质,包括加工食品,半成品和未加工食品,不包括烟草或只作药品用的物质。从食品卫生立法和管理的角度,广义的食品概念还涉及到:所生产食品的原料,食品原料种植,养殖过程接触的物质和环境,食品的添加物质,所有直接或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设施以及影响食品原有品质的环境。
根据食品安全检测制度把食品分为:粮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调味品,肉制品,乳制品,饮料,方便食品,饼干,罐头,冷冻饮品,速冻食品,薯类和膨化食品,糖果制品(含巧克力及制品),茶叶及相关制品,酒类,蔬菜制品,水果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蛋制品,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食糖,水产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糕点,豆制品,蜂产品,特殊膳食食品,其它食品。
二、什么是食品安全以及食品质量主要有哪几项基本要求?
食品安全(food safety)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也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品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
质量安全标志
食品质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有营养价值;(2)有较好的色、香、味和外观形状;(3)无毒、无害,符合食品卫生质量要求。
三、什么是健康食品
健康食品Healthy food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其原材料也主要取自天然的动植物,经先进生产工艺,将其所含丰富的功效成分作用发挥到极至,从而能调节人体机能,适用于有特定功能需求的相应人群食用的特殊食品。
健康食品按功能可分为:营养补充型、抗氧化型(延年益寿型)、减肥型、辅助治疗型等。其中,营养素补充剂的保健功能是补充一种或多种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而功能性健康食品,则是通过其功效成分,发挥具体的、特殊的调节功能。总之,无论是那种类型的健康食品,都是以保健为目的,不能速效,而需要长时间服用方可使人受益。
四、什么是无公害食品
无公害食品指产地生态环境清洁,按照特定的技术操作规程生产,将有害物含量控制在规定标准内,并由授权部门审定批准,允许使用无公害标志的食品。无公害食品注重产品的安全质量,其标准要求不是很高,涉及的内容也不是很多,适合我国当前的农业生产发展水平和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对于多数生产者来说,达到这一要求不是很难。当代农产品生产需要由普通农产品发展到无公害农产品,再发展至 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跨接在无公害食品和有机食品之间,无公害食品是绿色食品发展的初级阶段,有机食品是质量更高的绿色食品。
五、什么是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概念是我们国家提出的,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由于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事物国际上通常都冠之以“绿色”,为了更加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生态环境,因此定名为绿色食品。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是绿色食品的特征。无污染是指在绿色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通过严密监测、控制,防范农药残留、放射性物质、重金属、有害细菌等对食品生产各个环节的污染,以确保绿色食品产品的洁净。
为适应我国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及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发展水平与国际市场竞争,从1996年开始,在申报审批过程中将绿色食品区分AA级和A级。A级绿色食品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验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AA级绿色食品系指在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 成物质,按特定的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验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A级有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AA级绿色食品标准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的有机食品的基本要求。
六、什么是有机食品
有机食品是国际上普遍认同的叫法,这一名词是从英法Organic Food直译过来的,在其他语言中也有叫生态或生物食品的。这里所说的“有机”不是化学上的概念。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给有机食品下的定义是:根据有机食品种植标准和生产加工技术规范而生产的、经过有机食品颁证组织认证并颁发证书的一切食品和农产品。国家环保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认证标准中有机食品的定义是: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认证标准生产、加工、并经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等。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有机食品与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的最显著差别是,前者在其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合成色素、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后者则允许有限制地使用这些物质。因此,有机食品的生产要比其他食品难得多,需要建立全新的生产体系,采用相应的替代技术。
七、什么是绿色无公害食品
绿色无公害食品是出自洁净生态环境、生产方式与环境保护有关、有害物含量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经过专门机构认证的一类无污染的、安全食品的泛称,它包括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在绿色无公害食品认识上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绿色无公害食品未必都是绿颜色的,绿颜色的食品也未必是绿色无公害食品,绿色是指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事物,如绿色和平组织、绿色壁垒、绿色冰箱等。
(2)无污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食品中所含物质是否有害也是相对的,要有一个量的概念,只有某种物质达到一定的量才会有害,才会对食品造成污染,只要有害物含量控制在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就有可能成为绿色无公害食品。
(3)并不是只有偏远的、无污染的地区才能从事绿色无公害食品生产,在大城市郊区,只要环境中的污染物不超过标准规定的范围,也能够进行绿色无公害食品生产,从减轻农用化学物质污染的作用分析,在发达地区更有重要的环保意义。
(4)并不是封闭、落后、偏远的山区及没受人类活动污染的地区等地方生产出来的食品就一定是绿色无公害食品,有时候这些地区的大气、土壤或河流中含有天然的有害物。
(5)野生的、天然的食品,如野菜、野果等也不能算作真正的绿色无公害食品,有时这些野生食品或者它们的生存环境中含有过量的污染物,是不是绿色无公害食品还要经过专门机构认证。
八、什么是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生物技术改良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所制造或生产的食品、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物等。针对某一或某些特性,以一些生物技术方式,修改动物、植物基因,使动物、植物或微生物具备或增强次特性,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食品或食品原料的价值。目前,全球的科学家们还无法为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在短时间内下一个定论。虽然存在争议,但有一点是要提醒您的,那就是各类转基因食品必须在商标中明示。
九、什么是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保健(功能)食品的本质仍然是食品,虽有调节人体某种机能的作用,但它不是人类赖以治疗疾病的物质。
对于生理机能正常,想要维护健康或预防某种疾病的人来说,保健(功能)食品是一种营养补充剂。
对于生理机能异常的人来说,保健(功能)食品可以调节某种生理机能、强化免疫系统。
保健食品标志为天蓝色图案,下有保健食品字样,也就是我们大家俗称的“蓝帽子”。原保健食品的审批机关为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文号为“卫食健字(2位或4位年份代码)第××××号”(国产)和“卫食健进字(2位或4位年份 代码)第××××号”(“卫进食健字(2位或4位年份代码)第××××号”)(进口)两种。从2003年6月12日起,卫生部停止受理新的保健食品申报,移交由国家食品药监局统一审批和监管。2003年10月10日,国家食品药监局正式受理保健食品申报,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标识方式为“国食健字G+四位年份代码+四位顺序号”和“国食健字J+四位年份代码+四位顺序号”。“国”代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代表国产,“J”代表进口,至此,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标识方式也固定在了“国食健字”的格式上,它的审批部门为国家食品药监局。如果批准文号格式不符合上述规律,则有可能是假冒保健食品。
十、健康食品的界定标准
一提起健康食品,人们通常都会马上联想到蔬菜、水果,而视油腥为大敌。实际上,很多肉类、油料作物、动物内脏也对人体健康的维持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但直至现时为止,香港或其它西方国家如美国和澳大利亚在法律上并没有对健康食品下定义,而台湾就把健康食品定义为“提供特殊营养素或具有特定之保健功效,特别加以标示或广告,而非以治疗矫正人类疾病为目的之食品”。因此,现时在市场上所谓的健康食品包括食物补充品、功能食品和天然食品等。虽然卫生署及食物环境卫生署监管健康食品上的卷标、营养声 称和营养素功能声称,但是消费者委员会曾发现市场上部分产品有夸张失实的声称,更有部分不乎合世界卫生组织的水平。消费者必须查看清楚产品的来源、性质及功能,亦不要尽信售货员的推销,应咨询有关专业人士的意见。直至现时为止,香港或其它西方国家如美国和澳洲在法律上并没有对健康食品下定义,而台湾就把健康食品定义为“提供特殊营养素或具有特定之保健功效,特别加以标示或广告,而非以治疗矫正人类疾病为目的之食品”。现时在市场上所谓的健康食品包括食物补充品、功能食品和天然食品等,虽然卫生署及食物环境卫生署监管健康食品上的卷标、营养声称和营养素功能声称,但是消费者委员会曾发现市场上部分产品有夸张失实的声称,更有部分不乎合世界卫生组织的水平。消费者必须查看清楚产品的来源、性质及功能,亦不要尽信售货员的推销,应咨询有关专业人士的意见。
十一、什么是食品污染?有哪些环节导致食品污染以及其防制措施有哪些?
食品污染是指食品受到有害物质的侵袭,致使食品的质量安全性、营养性和或感官性状发生改变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化学物质的不断产生和应用,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来源也进一步繁杂,食品污染大致可分为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及放射性污染三大类。
食物从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烹调等每个环节,都 可能受到环境中各种有害物质污染,以致降低食品营养价值和卫生质量,给人体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食用被污染的食品导致机体损害,常表现为:(1)急性中毒、慢性中毒以及致畸、致癌、致突变的“三致”病变。
(2)造成急性食品中毒;(3)引起机体的慢性危害。
食品污染的防制主要有:(1)开展卫生宣传教育;(2)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全面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律和国家卫生标准;(3)食品卫生监督机构要加强食品卫生监督,把住食品生产、出厂、出售、出口、进口等卫生质量关;(4)加强农药管理;(5)灾区要特别加强食品运输,贮存过程中的管理,防止各种食品意外污染事故的发生。
十二、一般人群膳食指南10条
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共有10条,适合于6岁以上的正常人群。这十条是: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3.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
4.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5.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
6.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7.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8.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9.如饮酒应限量
10.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十三、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以下简称膳食宝塔)是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核心内容,结合中国居民膳食的实际状况,把平衡膳食的原则转化成各类食物的重量,便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行。
(一)膳食宝塔结构
食宝塔共分五层,包含我们每天应吃的主要食物种类。膳食宝塔各层位臵和面积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新的膳食宝塔图增加了水和身体活动的形象,强调足量饮水和增加身体活动的重要性。
(二)膳食宝塔建议的食物量
膳食宝塔建议的各类食物摄入量都是指食物可食部分的生重。各类食物的重量不是指某一种具体食物的重量,而是 13 一类食物的总量,因此在选择具体食物时,实际重量可以在互换表中查询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应用。
1、确定适合自己的能量水平
膳食宝塔中建议的每人每日各类食物适宜摄入量范围适用于一般健康成人,在实际应用时要根据个人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劳动强度、季节等情况适当调整。
2、根据自己的能量水平确定食物需要
膳食宝塔建议的每人每日各类食物适宜摄入量范围适用于一般健康成年人,按照7个能量水平分别建议了10类食物的摄入量,应用时要根据自身的能量需要进行选择。
3、食物同类互换,调配丰富多彩的膳食
应用膳食宝塔可把营养与美味结合起来,按照同类互换、多种多样的原则调配一日三餐。
4、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饮食习惯及物产不尽相同,只有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才能有效地应用膳食宝塔。
5、要养成习惯,长期坚持
膳食对健康的影响是长期的结果。应用于平衡膳食膳食宝塔需要自幼养成习惯,并坚持不懈,才能充分体现其对健康的重大促进作用。
十四、保健食品、普通食品、药品三者的区别
(一)保健食品与普通食品的共性和区别:
1.共性:
都能够提供人体生存必需的基本营养物质(这是食品的第一功能,能够提供人体所需的热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既可以是普通食品的形态,都具有特定的色、香、味、形(这是食品的第二功能)比如我们吃的馒头、米饭、蔬菜、水果,加工食品如蛋黄派,米老头,喝的各种奶制品、饮料、酒等都是普通食品,也可以使用片剂、口服液、胶囊、冲剂等新食品属性。
2.区别:
(1)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可以标示保健功能,而普通食品的标签不得标示保健功能。那是因为:保健(功能)食品含有一定量的功效成分(生理活性物质),能调节人体的机能,具有特定的功能(这也是食品的第三功能);而一般食品不强调特定功能,所以就无需标示出来。
15(2)保健(功能)食品一般有特定的食用范围(特定人群),而一般食品无特定的食用范围。
在一般食品中也含有生理活性物质,由于含量较低,在人体内无法达到调节机能的浓度,不能实现功效作用。保健(功能)食品中的生理活性物质是通过提取、分离、浓缩(或是添加了纯度较高的某种生理活性物质),使其在人体内达到发挥作用的浓度,从而具备了食品的第三功能。
(二)保健食品与药品如何区别
保健食品:不能以治疗为目的,但可以声称保健功能,不能有任何毒性,可以长期使用;
药品:应当有明确的治疗目的,并有确定的适应症和功能主治,可以有不良反应,有规定的使用期限。
区别“药品”和“保健食品”首先要从批准文号的格式验定。“药品”的批准文号的格式为:国药准字+1位字母+8位数字。其中,1位字母代表药品的种类,8位数字代表药品的批准年限、行政区域代码及药品代号。如:“H”代表化学药品,“Z”代表中成药,“J”代表进口药品,“B”代表保健药品,“S”代表生物制品等。而“保健品”的批准文号的格式为,“国食健字”或“卫食健字”。二者的主要区别是:药品在批准文号中有“药准”字样,保健品在批 准文号中有“食健”字样。从功能主治方面验定:“药品”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也就是说“药品”是用于治疗疾病的。而“保健品”是以调节人体某种机能为主要目的,它不是用于治疗疾病的物质。它没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只有“适宜人群”。对于生理机能正常、想要维护健康或降低某种疾病风险的人来说,“保健食品”是一种营养补充品;对于生理机能异常、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来说,“保健食品”可以调节某种生理机能以增进健康。
食品安全警示消费指南
一、食品安全消费警示
为预防食物中毒,避免各类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提醒消费者养成良好的消费食品行为。
1、食品采购
有证销售:要在持有《食品卫生许可证》的单位选购食品。
看清标识:选购食品时要查看标识,不买不符合标识要求的食品(定型包装食品的外包装和散装食品的销售区域都应标注品名、配料表、生产者和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限、保存条件等内容)。
查明证明:选购肉品、熟食、豆制品和保健食品可分别查验检疫合格证、熟食送货单、豆制品送货单和保健食品批准证书。
辨别质量:不要购买感官性状异常的可疑食品。
2、外出就餐
不吃无证食品:外出就餐应选择持有《食品卫生许可证》的饭店,尽量不选择客流量较平时大量增加,可能导致超负荷供应的饭店。
查看卫生状况:必要时可事先实地查看饭店的卫生状况,餐前洗手、使用公筷。
辨别食品:用餐时应注意分辨食品是否变质、是否有异物。不要暴饮暴食。
不吃违禁食品:少吃或不吃生食水产品,切勿超过保质期、腐败变质的违禁食品。
3、居家饮食
生熟分开:加工和盛放食品时,应避免生熟食品交叉污染。使用冰箱冷藏食品时,生熟食品应分层放臵(熟上生下),且存放在容器中或用保鲜膜包好。
烧熟煮透:食品应当烧熟煮透,食品中心温度70℃以上。
生食要谨慎:不生食淡水水产品。
清洗消毒:生吃瓜果蔬菜一定要洗净消毒。
隔夜食品要回烧:冷藏或过夜的熟食、剩饭菜食用前须彻底加热。
4、投诉举报
收集证据:消费者发生食品卫生问题,应保存好购物、消费发票等有关凭证。就餐时保护好认为存在食品卫生问题的饭菜原状,并立即与饭店负责人交涉。造成健康损害的,及时就诊并保存病历卡、化验报告等相关证据。
及时投诉:任何有关食品卫生问题,特别是外出就餐发生食物中毒,均应及时向当地食品安全监管相关部门投诉,以便及时得到调查。
二、饮食安全十条黄金定律
1、食品一旦煮好就应立即吃掉。食用在常温下已存放四五小时的食品最危险。
2、未经烧熟的食品通常带有可诱发疾病的病原体,因此,食品必须煮熟才能食用,特别是家禽、肉类。
3、应选择已加工处理过的食品。
4、食品煮熟后难以一次全部吃完,如果需要把食品存放四五个小时,应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保存。
5、存放过后熟食必须重新加热才能食用。
6、不要把未煮过的食品与煮熟的食品互相接触。这种接触无论是直接的或间接的,都会使煮熟的食品重新带上细菌。
7、保持厨房清洁。烹饪用具,刀叉餐具等都应用干净的布揩干擦净。
8、处理食品前先洗手。
9、不要让昆虫、兔、鼠和其它动物接触食品,因动物常带有致病微生物。
10、饮用水和准备食品时所需的水应纯洁干净。如果怀疑水不清洁,应把水煮沸或进行消毒处理。
三、食品安全12条守则
1、尽量选择到正规的商店、超市和管理规范的农贸市场去购买食品。
2、尽量选择有品牌、有信誉、取得相关认证的食品企业的产品。
3、不买腐败霉烂变质或过保质期的食品,慎重购买接近保质期的食品。
4、不买比正常价格过于便宜的食品,以防止上当受害。
5、不买不吃有毒有害的食品;如河豚鱼、霉蘑菇、果子狸等。
6、不买来历不明的死物。
7、不买畸型的和与正常食品有明显色彩差异的鱼、蛋、瓜、果、禽、畜等。
8、不买来源可疑的反季节的水果蔬菜等。
9、不宜多吃国家卫生部提醒的以下10种食物:松花蛋、臭豆腐、味精、方便面、葵花籽、菠菜、猪肝、烤牛羊肉、腌菜、油条。
10、购买时查看食品的包装、标签和认证 21 标志,看有无注册和条形码,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对怀疑有问题的食品,宁可不买不吃。购买后索要发票。
11、买回的食品应按要求进行严格的清洗、制作和保存。
12、厨房以及厨房内的设施、用具要按要求进行清洁管理。
四、消费中食品安全的保护措施有哪些?
1、买食品尽量到有信誉的正规商店、超市和管理健全的农贸市场去购买,注意观察其是否取得《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等资质。
2、尽可能购买正规企业生产的、有信誉的食品,不买注水肉、有农药残留的果蔬,要买放心肉、放心菜。
3、不买腐败霉烂、变质的或接近腐败霉烂、变质、生虫的肉类、鱼类、瓜果和蔬菜,不买过于便宜的粮、油、饮料及其他食品。
4、不买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禽类、畜类和水产类食品。不买死的黄鳝、河蟹、乌鱼和贝类。
5、不买畸形的鱼、蛋、瓜、果,绿骨猪肉、米猪肉,或色泽、外形等与正常食品有明显不同、看起来有“恶心感”、“恐惧感”的食品。
6、不买、不吃有毒有害食品,如河豚鱼、毒蘑菇、没有精练的棉籽油,已知被有毒农药浸泡的粮食、花生及用旧化 肥袋装盛的食品。
7、不随意购买来源可疑的反季节的瓜果、蔬菜。
8、查看食品的包装、标签,看有无注册和条码,最主要的是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对于怀疑存在不安全因素的食品,宁可暂时不买。待弄清真相后再决定对策。不买不食无生产厂家名称、无厂家地址、无生产日期、保质期(“三无”)的食品。
9、不买不食未在产品包装上标注“QS”质量安全标志的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食醋、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糖、味精)、方便面、饼干、罐头、冷冻饮品、速冻面米食品、膨化食品等15类食品;不购买和食用已过保质期的食品,不购买和食用虽未超过保质期但因保管不善已经变质的食品。
10、买回的食品应按要求进行清洗、烹调和保管。
11、不买不食色素较重的食品。尽量不买不食散装食品,特别是无防尘、防蝇、温控设施和在日光下曝晒的散装食品。
12、尽量不买不食卫生条件差、无食品生产经营资质的小作坊、小商店、小摊贩经销的食品。
13、尽量不买不食疑似仿冒、假冒和虚假宣传的食品。
14、国家卫生部曾提醒10种食物不宜多吃,可作为选购食品时的参考。这10种食品是:松花蛋(皮蛋)、臭豆腐、味精、方便面、葵花籽、菠菜、猪肝、烤牛羊肉、腌菜、油 条。
15、向经营者索要“发票”或购货凭证,用后保留产品的包装袋等。发票的内容要齐全、具体,并与所购食品相符。一旦发生食物中毒或其他食品安全事故,有一定的投诉举报依据。
16、尽量购买标有优质安全食品标志的食品。
五、如何获得食品安全的信息
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由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发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收集、汇总、分析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对国内食品安全形势做出分析,并予以发布;综合发布国家食品安全信息。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授权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向社会发布各部门的食品安全信息。其中,农业部门发布有关初级农产品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检测信息;质检、工商、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管四个部门联合发布市场食品质量监督检查的信息。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责地方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的发布。
因此,通过阅读相关报刊杂志、进入各级食品安全信息网和上述各级部门网站可以获得大量最新的食品安全信息。
六、科学认识食品添加剂
1、基本知识充电
⑴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按国际粮农和卫生组织规定,食品添加剂是一种不以单独食用为目的,是为了改进食品的色、香味、口感;增进食品营养;防止食品变质、延长保质期,而加入到食品中的合成或天然物质。但必须经严格的毒理试验,确定其每天服用终生最安全的剂量。如大米中添加的防虫剂;小麦粉中加入的面粉处理剂;油脂中加入的抗氧化剂;豆制品中加入的凝固剂和消泡剂;酱油中加入的防腐剂;糕点、糖果和饮料中加入的着色剂和甜味剂等等。
⑵ 怎样审批:我国所有同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均经过申请并经过严格的毒理评价,首先由全国的医学专家对其毒理学进行评价预审,然后由全国各方面专家组成的国家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讨论审定,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由卫生部发布。所以列入使用名单的品种,均是慎之又慎才确定的。并规定了其使用范围和最高使用的限量。因而按照规定使用,安全性是有保证的。
⑶ 大致分类:按其功用主要有食用着色剂、食用香精、甜味剂、酸味剂、增鲜剂、防腐剂、营养剂、乳化剂、增稠剂、面粉品质改良剂等。我国迄今已批准的食品添加剂品种有22个门类近1500个品种。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品种达3000-4000种。
2、正确选择、适量使用,有益无害
在食品中正确选择,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并不会对人体健康有任何损害,而不按国家标准过量添加则有可能危害人体健康。
在很多被批准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中,如营养强化剂中的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大家容易理解它们对加入食品的好处。另有一些食品添加剂还具备防病抗病功能,且在2002年国家药物监督局批准的准字号药物名单中。例如:红曲米、辛葵酸甘油酯能调脂降脂;甘草甜能护肝;茶多酚、木糖醇能防龋齿;紫草红、乳链菌肽能抗炎抑菌;胡罗巴胶、木糖醇是糖尿病食品;低分子海藻酸盐能降血压。
3、食品防腐剂,没那么可怕!
⑴ 食品防腐的必要性
生鲜食品放久,细胞组织离析,为微生物滋长创造了条件。
食物被空气、光和热氧化,产生异味和过氧化物,有致癌作用。
肉类被微生物污染,使蛋白质分解,产生有害物腐胺,组胺,色胺等,是食物中毒的重要原因。
食物未进行保鲜处理保存在冰箱中,仍会腐败变质,只是速度放慢而已。
食品为防止微生物的侵袭,必须进行防腐处理,不过是除菌、灭菌、防菌、抑菌不同的手段而已。
⑵ 化学防腐剂的使用是安全的
全世界普遍采用的各种防腐剂中,仍以化学合成的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丙酸盐为主。我国规定的限量标准比国际标准还要严格得多。
比如:苯甲酸钠在国际上ADI值为0-5,相当于60kg成人的终身摄入无害剂量,每天为300mg;而我国规定在饮料中为0.2g/kg,即一个成年人每天喝一升饮料,苯甲酸钠200mg,比国际规定的ADI值还低。
⑶ 防腐剂认识的误区:
至今在社会上存在着一种对食物防腐保鲜的错误看法,认为纯天然食物就不应添加任何防腐抗氧剂。
其实市场上所有加工的食品,为了防止腐败变质,均经过了防腐处理,只是方法不同罢了。
例如罐头食品是经过高温杀菌、抽空密封保存的食品,当然不需要加任何防腐剂;又如用糖腌制的蜜饯和盐腌制盐干菜,由于高浓度的糖和盐,使微生物细胞脱水,而不可能在这类食物上繁殖;牛奶经乳酸菌发酵生成的酸奶,含有防腐作用的乳酸和乳酸菌素,所以不需添加防腐剂;以上食品 27 均不需再添加任何防腐剂,也不必在包装上去注明“本产品不含防腐剂”。
有些消费者,每天喝着国际名牌可乐饮料,但可能不知道:全世界的可乐,均含有苯甲酸钠防腐剂!
有些食品营养丰富,水份又高,容易腐败变质,并且包装后要在货架上需停留一段时间,为了保证在保质期内不受微生物的破坏,就必须加入适量的防腐剂,这正是为了对消费者负责任。
千万不能理解成:“任何食品,不论什么环境下,不加防腐剂的食品,是最好的食品”。
4、哪些食品出现过食品添加剂超标的问题:
⑴ 甜味剂、防腐剂使用超标:蜜饯、果脯、山楂羹、茶饮料、易拉罐装碳酸饮料。
危害:有可能致癌。
⑵ 色素使用超标:酱卤类制品、灌肠类制品、休闲肉干制品、五彩糖。
危害:长期食入含有着色剂的食品后,人体健康会受到影响,过量的污染物还会对人体主要脏器造成损害。尤其对儿童的健康发育会有一定的危害。
⑶ 过氧化苯甲酰使用超标:面粉。
危害:过量使用过氧化苯甲酰会使面粉中的营养物质受到破坏,还会产生苯甲酸,苯甲酸需在肝脏中进行分解,过量食用对肝脏功能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七、聚焦儿童食品
家长购买注意事项
我国目前有14岁以下儿童近30万人,占总人口的23%。他们的食品安全是我国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政府历来十分关注儿童食品领域的安全问题,将儿童食品安全列入重中之重。但儿童食品安全问题仅靠社会的努力是不够的,每个家庭都应密切关注儿童的食品安全,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不断增加食品安全知识,防患于未然。
1、儿童饮食中可能有的生物性污染
生物性污染主要包括寄生虫性的、细菌性的、真菌性的、病毒性的和由此引起的有毒代谢产物对食品的污染。此类污染经常引起儿童食物中毒和胃肠疾病,是危险性较大的一类儿童食品安全问题。
为避免此类污染,家长需特别注意:
⑴ 不给儿童吃生猛海鲜、涮羊肉。
⑵ 不食用除鱼脑以外的其他动物性脑组织。
⑶ 不吃不新鲜的蔬菜、水果。
⑷ 凉拌菜充分清洗、消毒。
⑸ 不让儿童吃剩饭剩菜。
⑹ 因微波炉加热的不均匀,慎用微波炉给儿童制作食品。
⑺ 制作好的食物尽快食用,放臵不超过两小时(夏季不超过一小时)。
⑻ 因一些菌在低温下可以繁殖,所以冰箱不是保险箱,存放食品有一定的期限。打开的罐头、果酱、沙拉酱在冰箱中存放后不给儿童直接食用;打开的果汁在冰箱中存放不超过一天。
⑼ 少给儿童食用含沙拉酱的夹馅面包。
⑽ 夏季谨慎食用冰棍、冰淇淋。
⑾ 不给儿童吃熟食肉制品及熟食凉拌菜。
⑿ 儿童的餐具经常消毒。
⒀ 不吃过期食品。
⒁ 不吃霉变甘蔗。
⒂ 科学制作儿童食物,加热彻底,尤其是海产品。
2、食品中的化学物质污染有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激素、食品添加剂、重金属等。农残、兽残和激素对儿童的危害是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失调、腹泻、过敏、性早熟等。因此,蔬菜、水果的合理清洗、削皮,选择正确厂家的动物性食品原料,不吃过大、催熟的水果等就显得十分重要。
3、食品添加剂的泛滥是儿童食品中化学污染的主要问题。微头巷尾的小摊小贩,学校周围的食品摊点,都在出售着没有保障的五颜六色的、香味浓郁的劣质食品。近年来医学界发现的中学生肾功能衰竭、血液病病例,已证实了儿童时期食用过多的劣质小食品的危害。
4、儿童的铅污染问题值得关注。与铅有关的食品是松花蛋、爆米花;有关的餐具是:陶瓷类制品、彩釉陶瓷用具及水晶器皿;含铅喷漆或油彩制成的儿童玩具、劣质油画棒、图片是铅暴露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儿童经常洗手十分必要。另外避免食用内含卡片、玩具的食品。
5、为儿童购买食品应注意以下六点:
⑴ 到正规商店里购买,不买校园周边、街头巷尾的“三无”食品。⑵ 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尽量选择信誉度
较好的品牌。
⑶ 仔细查看产品标签。食品标签中必须标注:产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等。不买标签不规范的产品。
⑷ 食品是否适合儿童食用。儿童食品至今尚无明确的定义,因此,为儿童选择食品谨慎为宜。
⑸ 不盲目随从广告,广告的宣传并不代表科学,是商家利益的体现。
⑹ 关注儿童食品的相关信息。如:我国已经启动了“儿童食品行业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此工作将为儿童食品的选择提供消费参考。
6、儿童不宜多吃的食物
儿童的食品范围是小于成人的食品范围的。儿童不宜多吃以下食物:糖果、甜食、巧克力、果冰、方便面、纯净水、洋快餐、冷饮、银杏果。儿童食用果冻导致窒息的事故时有发生;纯净水导致体内各种微量元素、化合物和各种营养素的流失。已有因饮用纯净水造成的全身乏力、掉头发或秃头、体内缺钾和钙的儿童病例。
7、婴幼儿的最好食品是母乳
对婴幼儿而言,母乳中所含的一些物质是任何动物乳汁所不能代替的,尤其有很多物质对神经发育有特殊的作用,对婴幼儿的大脑发育极为有昨。世界卫生组织一直提倡母乳喂养,母乳喂养也是我国一贯倡导的原则,但我国尚有30%的婴幼儿出生后不能吃到妈妈的奶,而采用母乳代用品畏养,因此带来一系列的婴幼儿食品安全问题。母乳喂养不但营养、安全,而且经济、方便,尤其适合在农村推广。
假冒伪劣儿童食品和偏食的习惯正在造成更多儿童的营养不良,因此,应坚决抵制劣质食品、坚决纠正儿童偏食。中国儿童膳食指南指出:儿童应“少吃零食,饮用清淡饮料,控制食糖摄入”,因此,提供多样化、自然的均衡膳食,使儿童健康地成长。
常见食品消费知识
一、放心吃肉教你几招
1、选择哪种肉最好
⑴ 热鲜肉--就是我们熟知的“凌晨屠宰,清早上市”的畜肉,由于肉类营养价值很高,极易滋生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微生物,因此必须在现代化屠宰厂宰杀,并经快速分
段冷却以保证肉品质量安全。由于热鲜肉本身温度较高,容易受微生物的污染,极易腐败变质,从而造成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一般认为,热鲜肉的货架期不超过1天。
⑵ 冷冻肉--是把宰后的肉先放入-30℃以下的冷库中冻结,然后在-18℃保藏,并以冻结状态销售的肉。冷冻肉较好地保持了新鲜肉的色、香、味及营养价值,其卫生品质较好。但在解冻过程中,冷冻肉会出现比较严重的汁液流失,会使肉的加工性能、营养价值、感观品质都有所下降。
⑶ 冷却肉--是指严格执行兽医卫生检疫制度屠宰后的畜胴体迅速进行冷却处理,使胴体温度在24小时内降为0~4℃,并在后续加工、流通和销售过程中始终保持0~4℃范围内的生鲜肉。由于冷却肉的生产过程始终处于严格监控下,卫生品质比热鲜肉显著提高,且汁液流失少。而且还经过了肉的成熟过程,其风味和嫩度明显改善。冷却肉会逐步发展为生肉消费的主流。
2、怎样鉴别伪劣肉?
⑴ 注水肉
注水牛羊肉:市场上注水牛羊肉较多,色泽鲜红、较湿润,看上去“很新鲜”,很多人单凭感官好看,青睐注水牛羊肉。其实,这种肉肌肉组织松软,血管周围出现半透明状红
色胶,弹性差、切面闭合慢,且有明显切割痕迹,注意观察凭经验可以识别。
注水猪肉:色泽呈淡红色,较正常的猪肉要亮,其他特征同注水牛羊肉相似。
鉴别有方:肉经注水后,水会从瘦肉中渗出。割下一块瘦肉放在盘中,稍待片刻就会有水渗出;另外,用卫生纸或吸水纸贴在瘦肉上,用手紧压,待纸湿后揭下,用火柴点燃,若不能燃烧说明肉中注了水。
⑵ 米猪肉--即患有囊虫病的死猪肉,这种肉对人体健康有极大的危害性。感官鉴别米猪肉的主要手段是注意其瘦肉切开后的横断面,看是否有囊虫包的存在,在切面上如发现有石榴粒(或米粒)一般大小的水泡状物,即为囊虫包,可断定这类肉为米猪肉。
⑶ 有淋巴结的病死猪肉--这类猪肉的淋巴结是肿大的,其脂肪为浅玫瑰色或红色,肌肉为黑红色。切面上的血管可挤出暗红色的瘀血。而且脂肪呈灰红色、黄色、绿色等异常色泽。
3、新鲜猪肉巧鉴别
鉴别肉的新鲜与否需要“望、闻、问、切”。
外观鉴别--新鲜猪肉表面有一层微干的外膜,呈淡红色,有光泽,切断面稍湿,不粘手,肉汁透明;次鲜猪肉表面呈暗灰色,无光泽,切断面色泽稍逊于新鲜猪肉,有粘性,肉汁混浊;变质猪肉表面外膜极度干燥或粘手,呈灰色或淡绿色,很粘,肉汁严重混浊。
气味鉴别--新鲜猪肉气味正常;次鲜猪肉表面能嗅到轻微氨味、酸味或酸霉味,但在肉的深层没有这些气味;而变质猪肉无论是表面还是深层均有腐臭气味。
弹性鉴别--新鲜猪肉用手指压凹陷后会立即复原,肉面无粘液感;变质猪肉指压后凹陷不能复原,有时手指还能把肉刺穿,手摸有明显粘液感。
4、如何选购放心肉?
⑴ 到大型超市或副食品商场购买。大型商场管理制度比较健全,有可靠的进货渠道。
⑵ 销售环境要整洁卫生、井然有序,最好是在具备冰箱、冰柜等制冷设备的低温环境中进行销售。
⑶ 初步了解各种假冒伪劣肉及肉制品的识别方法,买肉之前别忘“望、闻、问、切”。
⑷ 购买熟肉制品,要仔细查看标签。规范企业生产的产品包装上应标明品名、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执行的产品标准、配料表、净含量等内容。
⑸ 明确所购买的肉及肉制品的生产日期及保质期,而且要尽可能选择透明性的包装。
⑹ 如果是在集贸市场上购买生鲜肉要看检疫证明和标志;购买猪肉时,应首先看是否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胴体上是否有红色或兰色滚花印章;禽类和牛羊肉类是否有塑封标志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5、肉与肉制品的保藏与食用
⑴ 真空包装的产品比托盘包装的保质期要长。对于托盘包装的产品,最好是即买即吃,这类产品的保质期一般不超过1天。
⑵ 肉制品未打开包装之前可以根据标签提供的保存温度进行保藏。打开包装后,就要尽快食用。
⑶ 生鲜肉要在4℃的温度下保藏,并要用保鲜膜包裹;若购买量较大,需要长期放臵,最好是冻藏,以确保肉的卫生质量。
⑷ 在进行烹调时所用的案板、刀具等一定要生熟分开,以免出现交叉污染。
⑸ 对于心、肝、肾等内脏器官是畜禽体内容易发生病变的部位,一定要煮熟、煮透才能食用。
⑹ 一旦发现肉及肉制品出现变质要立即处理掉以免被误食,或污染其它食物。
二、减少农药残留,吃放心蔬菜
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辅助食物之一,人们在购买蔬菜时,通常的选择标准是外观质量好的蔬菜,也就是说选择购买颜色好看的、新鲜的、比较嫩的、无虫眼的蔬菜,这是人们看得见的,从心里上容易接受的,那么看不见的问题像安全问题通常被人们所忽视,大多数人会说:“吃了几十年的蔬菜了,身体也没出现什么问题啊”。事实上,蔬菜的安全性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正是由于安全性具有隐蔽性、突发性的特点,平日生活中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一旦发生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近些年来,蔬菜的安全性问题特别是农药残留问题日渐突出起来,每年都有多起报道食用农残超标蔬菜而引起中毒的事件,甚至造成人员死亡。因此,正确地认识蔬菜的安全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是每一个消费者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
1、农药中毒的危害
中毒较轻:一次性吃入较少数量的农残超标蔬菜时,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但往往有头痛、头昏、无力、恶心、精神差等表现。
中毒较重:一次性吃入较多数量的农残超标蔬菜时,会出现明显的不适,如乏力、呕吐、腹泻、心慌等情况。严重者可能出现全身抽搐、昏迷、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的现象。
慢性中毒:残留农药可在人体内畜积,超过一定量后会导致一些疾病,如男性不育、消化功能紊乱、癌症、心血管疾病等,对孕妇而言,则会影响胎儿的发育,甚至会导致胎儿畸形。
2、易受农药污染的蔬菜
一般来讲,叶菜类容易出现农药残留超标现象,如北方的韭菜、油菜,南方的青菜、鸡毛菜、芥菜等。农业部门根据各地蔬菜市场农药检测结果综合分析,农药残留容易超标的有白菜类(小白菜、青菜、鸡毛菜)、韭菜、黄瓜、甘蓝、花椰菜、菜豆、芥菜、茼蒿、茭白等等。其中韭菜、油菜受到的农药污染比例最大。因为青菜虫抗药性较强,普通杀虫剂难以杀死害虫,农户为了尽快杀虫,会选择高毒农药。韭菜的虫害韭蛆常常生长在菜体内,表面喷洒杀虫剂难以起到
作用,所以不少农户用大量高毒杀虫剂灌根,而韭菜具有的内吸毒特征使得毒物遍布整个株体。
农药污染相对较小的蔬菜为:茄果类蔬菜如青椒、番茄等,嫩荚类蔬菜如豆角等,以及鳞茎类蔬菜如葱、蒜、洋葱等。
近年来,国家及各地有关部门大力整顿了农药市场,制定的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有机蔬菜的生产环境、标准及操作规程亦正在全国推广普及,相信,蔬菜的农药使用将越来越规范,消费者将可以吃到越来越多的“放心菜”。
3、减少农药残留吃放心蔬菜
浸泡水洗法:蔬菜上沾染的农药主要为有机磷类杀虫剂,一般先用水冲洗掉表面污物,然后用清水浸泡30分钟,如此反复清洗浸泡2至3次,基本上可清除绝大部分残留农药。
碱水浸泡法:方法是先将表面污物冲洗干净,浸泡到碱水中(一般500毫升水中加入碱面5到10克)5到1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剂,重复3到5遍。
储存法:蔬菜上的残留农药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缓慢地分解。冬瓜、南瓜等不易腐烂的蔬菜可以先存放1周再食用。
热水法:有些蔬菜瓜果可通过热水去除部分残留农药。常用于芹菜、菠菜、青椒、菜花、豆角等。先用清水将表面污物洗净,放入沸水中2到5分钟捞出,然后用清水洗一、二遍。
4、蔬菜的选购与贮存
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已相继制订实施了多个与蔬菜安全相关的标准及法规,对上市蔬菜的农药最大残留量作了详细规定,不符合规定的蔬菜是不能进入市场销售的。全国各地正在大力实施“放心菜工程”,目前,我国蔬菜的总体情况是令人满意的。
选购:选购蔬菜时其外观品质要具有可采食时应有的特征,成熟适度,新鲜脆嫩,外形、色泽良好,清洁,具有蔬菜自身特有的味道,无影响食用的病虫害,无机械损伤。
特别提示:节日前后,应避免抢购蔬菜,因为有的种植者为使蔬菜无虫害外观,会违法加重农药喷洒剂量,导致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应避免选购表面有药斑,或有不正常、刺鼻的化学药剂味道的蔬菜。消费者应尽可能到有正规进货渠道的超市选购具有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有机蔬菜标志的蔬菜,并注意标签上的货架期及其是否是在冷藏条件下存放的。
贮藏:新鲜蔬菜购买后应在低温下贮存,茄果类在8-12℃范围内贮存,叶菜类及根菜类可在1-5℃范围内贮存,贮存时间越短越好。
安全小知识:九种能引起人体安全问题的蔬菜,请勿食用--鲜木耳、鲜黄花菜、青西红柿、发芽土豆、鲜蚕虫、未炒熟的四季豆、腐烂生姜、鲜扁豆、变质白木耳。
三、如何选购新鲜的鸡蛋?
一看:看蛋壳的颜色、清洁程度、是否有裂缝等。新鲜的鸡蛋蛋壳完整,无光泽,表面有一层白色的粉末,手摸蛋壳有一种粗糙感觉。蛋壳的颜色很多,有的偏粉、有的偏黄、还有一些偏绿,其实营养都差不多。有人认为粉壳的鸡蛋最好,其实也不尽然。柴鸡蛋的壳是粉色的,但不是所有粉色的都是柴鸡蛋。蛋壳颜色的深浅与产蛋量有关,一般产蛋初期壳色最深,然后逐渐变浅。通过选育也可以改变蛋壳颜色的深浅;白壳蛋鸡和褐壳蛋鸡杂交,下出来的蛋也是粉壳的,营养价值与其他鸡蛋没什么差别。因此,说粉壳蛋是“柴鸡蛋”没有任何根据。此外,要仔细观察蛋面,如蛋面发乌或有粪便、裂缝,就不能买。同时,蛋面颜色不均匀,或有很多麻点的也不要买。
二晃:购买鸡蛋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鸡蛋摇晃,没有声音的是鲜蛋,有声音的就是坏蛋。如果没有声音,说明整个鸡蛋气室、蛋黄完整;有声音的则可能是陈蛋。
三光照:用手轻握鸡蛋,对光观察,好鸡蛋蛋白、蛋黄清晰,呈半透明状,一头有小气室。如果是不新鲜的鸡蛋,则呈灰暗色,且空室较大;陈旧或变质的鸡蛋会有污斑。
除此之外,如果要判断已买回家的鸡蛋是否新鲜,还可以用沉浮法。将鸡蛋放入清水中,尖头朝下的为新鲜鸡蛋。买回家的鸡蛋,如果表面不是特别的脏,最好别清洗,小头朝下,放在冰箱中冷藏即可。
四、选购食用油的要领是什么
一要看颜色,色拉油浅颜色的要好一些,但太浅了以至于发白也不好。各种植物油都会有一种特有的颜色,所以我们才看到植物原油有深浅不同的颜色,经过精炼,会将它们清除一些,但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精制到一点颜色也没有,二是要看透明度,要选择澄清、透明的油,透明度越高
三要嗅无异味,取一、二滴油放在手心,双手摩擦发热
后,用鼻子闻不出异味(哈喇味或刺激味)。如有异味就不能食用。
五、蔬菜为什么不宜久存?蔬菜都要放进冰箱才可保存吗?
将蔬菜存放数日后再食用是非常危险的,危险来自蔬菜含有的硝酸盐。硝酸盐本身无毒,然而在储藏了一段时间后,由于酶和细菌的作用,硝酸盐被还原成亚硝酸盐,这却是一种有毒物质。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与蛋白质类物质结合,可生成致癌性的亚硝胺类物质。
蔬菜中硝酸盐来自肥料。由于有些蔬菜来不及把它们全部合成营养物质,只好以硝酸盐的形式留在蔬菜中,成为隐患。营养丰富的绿叶蔬菜中硝酸盐含量较根类、茄果类蔬菜更高。
新鲜的蔬菜含有较多的水分和维生素C,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分和维生素C都会急剧地减少。因此,适当的蔬菜保存法可以说是在于保存维生素C。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把蔬菜放入冰箱当然是比放在室温下要好,最理想的储存温度是5~7℃。
番薯冷藏时会引起低温障碍,所以不适宜放进冰箱。除此之外,其他的蔬菜放入冰箱保存,但是,其中也有些蔬菜适宜保存在10℃左右。在栽培时需要较寒冷气候环境的蔬菜,如:菠菜、椰菜、天津大白菜、莴苣等,保存在5℃左
右更好。而在栽培时需要20℃生长环境的蔬菜,例如茄子、黄瓜等,在保存时就应该用10℃左右的温度。
六、怎样选购和保存面粉?
选购到好的面粉,可使用以下四招:
第一招,看色泽。面粉的自然色泽为乳白色或略带微黄色,若颜色纯白或灰白,则为过量使用增白剂所致。应选择色泽为乳白或淡黄色,粒度适中,麸星少的面粉。
第二招,嗅气味。正常的面粉具有麦香味。若有异味或霉味,则为增白剂添加过量,或面粉超过保质期,或遭到外部环境污染,已变质。因面粉的水分含量较高,还含有活性较大的酶,气温升高、保存不当等原因均会导致酸败变质。
第三招,用牙咬。消费者在选购面粉及其制品时,可先将少量面粉及其制品放在嘴里,用牙齿摩擦或用嘴嚼,如发现有泥沙感觉的,就不要购买。
第四招,看用途。要根据不同的用途选择相应品种的面粉。制作面条、馒头、饺子等要选择面筋含量较高,有一定延展性、色泽好的面粉;制作糕点、饼干则选用面筋含量较低的面粉。
面粉应保存在避光通风、阴凉干燥处,潮湿和高温都会使面粉变质,面粉在适当的贮藏条件下可保存一年,保存不当会出现变质、生虫等现象。在面袋中放入花椒包可防止生虫。
七、怎样选购和保存大米?
一看:看大米的色泽和外观。正常大米大小均匀、丰满光滑,有光泽、色泽正常。
二闻:新米有天然清香味,色亮;陈米色暗,有霉味;严重的有臭味,呈黄绿色。
三尝:尝大米的味道。取几粒大米放入口中细嚼,正常大米微甜,无异味。
四洗:虫蛀米加水后漂浮于水面,霉变严重的大米淘洗后水呈绿色。
家庭储存的大米要放在阴凉、通风、干燥处,避免高温、光照。用容器(米桶或米缸)装米时,在装米前,先用纸点火烘干、消毒容器。大米买回后,装进米桶或米缸把盖盖好,放在离地面一尺高的干燥、通风之处。
八、哪些水产品不宜吃?
不宜吃的水产品主要有以下6类:
(1)死鳝鱼、死甲鱼、死河蟹不能吃,因为它们的肠胃里带有大量的致病细菌和有毒物质,一旦死后便会迅速繁殖和扩散,食之极易中毒甚至有生命危险,所以不能吃
(2)皮青肉红的淡水鱼不应吃。这类鱼往往鱼肉已经腐烂变质,由于含组胺较高,食后会引起中毒,故绝对不可食用。
(3)反复冻化的水产品应少吃。有些水产品销售时解冻,46 白天售不出去晚上再冻起来,这不仅影响了水产品的品质、口味,而且会产生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质,故购买时需加以注意。
(4)染色的水产品切勿吃。有些不法商贩将一些不新鲜的水产品进行加工,如给黄花鱼染上黄色,给带鱼抹上银粉,再将其速冻起来,冒充新鲜水产品出售,以获厚利。着色用的化学染料肯定对人体健康不利,所以购买这类鱼时一定要细心辨别。
(5)用对人体有害的防腐剂保鲜的水产品不宜吃。有些商贩将些死鱼泡在亚硝酸盐或经稀释的福尔马林溶液中,或将少量福尔马林注入鱼体中,甚至将鱼在含有毒性较强的甲醛溶液中浸泡,以保持鱼的新鲜度。这类水产品对人体危害是很大的,不吃为妙。
(6)各种畸形的鱼不能吃。各江河湖海水域极易受到农药以及含有汞、铅、铜、锌等金属废水、废物的污染,从而导致生活在这些水域环境中的鱼类也受到侵害,使一些鱼类生长不正常,如头大尾小、眼球突出、脊椎弯曲、鳞片脱落等。购买时要仔细观察,发现各种畸形的鱼以及食用时若发现鱼有煤油味、火药味、氨味以及其他不正常的气味时就应毫不犹豫地弃掉,以保安全。
九、煎炸油不能反复使用吗?
煎炸油不能反复使用。这是因为食用油反复用于煎炸食
品,油中必需脂肪酸含量会越来越少,而饱和脂肪酸、杂质和过氧化物含量越来越多,质量变差,且极易变质。变质的食用油不仅味感差,丧失营养,而且还有毒性,因此在一般情况下,高温煎炸时间既不宜过长,食用油反复使用也不应该超过2次。
十、油炸、烧烤食品不能常吃吗?
食物经高温油炸后,其中的各种营养素被严重破坏。因为高温使蛋白质炸焦变质而降低营养价值, 而且还会破坏食物中的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妨碍人体对它们的吸收和利用。同时,油脂反复高温加热后,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经高温加热后所产生的聚合物——二聚体、三聚体,毒性较强。
由于肉类食物直接在高温下进行烧烤,被分解的脂肪滴在炭火上,再与肉里蛋白质结合,就会产生一种叫苯并芘的致癌物质,人们如果经常食用被苯并芘污染的烧烤食品,致癌物质会在体内蓄积,有诱发胃癌、肠癌的危险。同时,烧烤食物中还存在另一种致癌物质——亚硝胺。亚硝胺的产生源于肉串烤制前的腌制环节,如果腌制时间过长,就容易产生亚硝胺。
此外,油炸食物脂肪含量多,不易消化,常吃油炸食物会引起消化不良,以及饱食后出现胸口饱胀、甚至恶心、呕 48 吐,腹泻,食欲不振等。常吃油炸食品的人,由于缺乏维生素和水分,容易上火、便秘。
十一、清洗水果、蔬菜上的农药残留方法有哪几种?
清水浸泡洗涤法:主要用于叶类蔬菜,如菠菜、生菜、小白菜等。一般先用清水冲洗掉表面污物,剔除可见有污渍的部分,然后用清水盖过水果蔬菜部分5厘米左右,流动水浸泡应不少于30分钟。必要时可加入水果蔬菜洗剂之类的清洗剂,增加农药的溶出。如此清洗浸泡2~3次,基本上可清除绝大部分残留的农药成分。
碱水浸泡清洗法:大多数有机磷类杀虫剂在碱性环境下,可迅速分解。一般在500毫升清水中加入食用碱5~10克配制成碱水,将初步冲洗后的水果蔬菜臵入碱水中,根据菜量多少配足碱水,浸泡5~15分钟后用清水冲洗水果蔬菜,重复洗涤3次左右效果更好。
加热烹饪法: 常用于芹菜、圆白菜、青椒、豆角等。由于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会随着温度升高而加快分解,一般将清洗后的水果蔬菜放臵于沸水中2~5分钟后立即捞出,然后用清水洗1~2遍后,即可臵于锅中烹饪成菜肴。
清洗去皮法:对于带皮的水果蔬菜,残留的农药的外表可以用锐器削去皮层,食用肉质部分,这样既可口又安全。
储存保管法:某些农药在存放过程中会随着时间推移缓慢地分解为对人体无害的物质。所以有条件时,应将某些适
合于储存保管的果品购回存放一段时间(10~15天)。食用前再清洗并去皮,效果会更好。
十二、吃海鲜要注意什么?
有人喜欢生吃海鲜,还有将海鲜时稍一煮开或旺火快炒,没等到肉完全熟就吃,其实,这样对人体有很多危害。
因为大多数海鲜含有致病性很强的细菌,食用前最好先将海鲜放在4℃环境下冷冻一两个小时,然后在淡盐水中浸泡,以达到杀菌目的。
烹调海鲜时应掌握好时间,要有一个短时间高温加热的过程,这样利用高温杀菌。但也不应蒸煮过长,否则不但影响口感,还会使蛋白质变性,降低营养价值。
螺贝蟹类海鲜在烹饪之前一定要洗净,目的是将它们体内的一些脏物和部分细菌清除掉。
海鲜食物一般都属于寒凉阴性类食品,所以在食用时最好与姜、醋等作料共同食用。因为姜性热,与海鲜放在一起可起到中和寒热、防止身体不适的作用。而醋也有很好的杀菌作用,对海鲜中一些残留有害细菌能起到一定杀除作用。
另外还应注意,活鱼被杀死后,不宜马上蒸煮,最好过15分钟、等到鱼的肌肉变软后再做,这样有利于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容易被人体吸收,味道和口感也是最好的。
十三、尽量少用一次性餐盒
一次性餐盒,因使用方便而受到了人们的喜爱,日常生活随处可见。目前市场上的一次性快餐盒大多是由石油中提
第五篇:食品安全知识手册
食品安全知识手册
食品的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食品
《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条 对“食品”的定义如下: 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食品工业基本术语》对食品的定义:可供人类食用或饮用的物质,包括加工食品,半成品和未加工食品,不包括烟草或只作药品用的物质。从食品卫生立法和管理的角度,广义的食品概念还涉及到:所生产食品的原料,食品原料种植,养殖过程接触的物质和环境,食品的添加物质,所有直接或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设施以及影响食品原有品质的环境。
根据食品安全检测制度把食品分为:粮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调味品,肉制品,乳制品,饮料,方便食品,饼干,罐头,冷冻饮品,速冻食品,薯类和膨化食品,糖果制品(含巧克力及制品),茶叶及相关制品,酒类,蔬菜制品,水果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蛋制品,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食糖,水产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糕点,豆制品,蜂产品,特殊膳食食品,其它食品。
二、什么是食品安全以及食品质量主要有哪几项基本要求?
食品安全(food safety)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也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品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
质量安全标志
食品质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有营养价值;(2)有较好的色、香、味和外观形状;(3)无毒、无害,符合食品卫生质量要求。
三、什么是健康食品
健康食品Healthy food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其原材料也主要取自天然的动植物,经先进生产工艺,将其所含丰富的功效成分作用发挥到极至,从而能调节人体机能,适用于有特定功能需求的相应人群食用的特殊食品。
健康食品按功能可分为:营养补充型、抗氧化型(延年益寿型)、减肥型、辅助治疗型等。其中,营养素补充剂的保健功能是补充一种或多种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而功能性健康食品,则是通过其功效成分,发挥具体的、特殊的调节功能。总之,无论是那种类型的健康食品,都是以保健为目的,不能速效,而需要长时间服用方可使人受益。
四、什么是无公害食品
无公害食品指产地生态环境清洁,按照特定的技术操作规程生产,将有害物含量控制在规定标准内,并由授权部门审定批准,允许使用无公害标志的食品。无公害食品注重产品的安全质量,其标准要求不是很高,涉及的内容也不是很多,适合我国当前的农业生产发展水平和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对于多数生产者来说,达到这一要求不是很难。当代农产品生产需要由普通农产品发展到无公害农产品,再发展至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跨接在无公害食品和有机食品之间,无公害食品是绿色食品发展的初级阶段,有机食品是质量更高的绿色食品。
五、什么是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概念是我们国家提出的,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由于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事物国际上通常都冠之以“绿色”,为了更加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生态环境,因此定名为绿色食品。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是绿色食品的特征。无污染是指在绿色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通过严密监测、控制,防范农药残留、放射性物质、重金属、有害细菌等对食品生产各个环节的污染,以确保绿色食品产品的洁净。
为适应我国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及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发展水平与国际市场竞争,从1996年开始,在申报审批过程中将绿色食品区分AA级和A级。A级绿色食品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验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AA级绿色食品系指在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验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A级有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AA级绿色食品标准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的有机食品的基本要求。
六、什么是有机食品
有机食品是国际上普遍认同的叫法,这一名词是从英法Organic Food直译过来的,在其他语言中也有叫生态或生物食品的。这里所说的“有机”不是化学上的概念。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给有机食品下的定义是:根据有机食品种植标准和生产加工技术规范而生产的、经过有机食品颁证组织认证并颁发证书的一切食品和农产品。国家环保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认证标准中有机食品的定义是: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认证标准生产、加工、并经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等。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有机食品与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的最显著差别是,前者在其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合成色素、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后者则允许有限制地使用这些物质。因此,有机食品的生产要比其他食品难得多,需要建立全新的生产体系,采用相应的替代技术。
七、什么是绿色无公害食品
绿色无公害食品是出自洁净生态环境、生产方式与环境保护有关、有害物含量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经过专门机构认证的一类无污染的、安全食品的泛称,它包括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在绿色无公害食品认识上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绿色无公害食品未必都是绿颜色的,绿颜色的食品也未必是绿色无公害食品,绿色是指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事物,如绿色和平组织、绿色壁垒、绿色冰箱等。
(2)无污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食品中所含物质是否有害也是相对的,要有一个量的概念,只有某种物质达到一定的量才会有害,才会对食品造成污染,只要有害物含量控制在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就有可能成为绿色无公害食品。
(3)并不是只有偏远的、无污染的地区才能从事绿色无公害食品生产,在大城市郊区,只要环境中的污染物不超过标准规定的范围,也能够进行绿色无公害食品生产,从减轻农用化学物质污染的作用分析,在发达地区更有重要的环保意义。
(4)并不是封闭、落后、偏远的山区及没受人类活动污染的地区等地方生产出来的食品就一定是绿色无公害食品,有时候这些地区的大气、土壤或河流中含有天然的有害物。
(5)野生的、天然的食品,如野菜、野果等也不能算作真正的绿色无公害食品,有时这些野生食品或者它们的生存环境中含有过量的污染物,是不是绿色无公害食品还要经过专门机构认证。
八、什么是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生物技术改良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所制造或生产的食品、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物等。针对某一或某些特性,以一些生物技术方式,修改动物、植物基因,使动物、植物或微生物具备或增强次特性,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食品或食品原料的价值。目前,全球的科学家们还无法为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在短时间内下一个定论。虽然存在争议,但有一点是要提醒您的,那就是各类转基因食品必须在商标中明示。
九、什么是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保健(功能)食品的本质仍然是食品,虽有调节人体某种机能的作用,但它不是人类赖以治疗疾病的物质。
对于生理机能正常,想要维护健康或预防某种疾病的人来说,保健(功能)食品是一种营养补充剂。
对于生理机能异常的人来说,保健(功能)食品可以调节某种生理机能、强化免疫系统。
保健食品标志为天蓝色图案,下有保健食品字样,也就是我们大家俗称的“蓝帽子”。原保健食品的审批机关为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文号为“卫食健字(2位或4位年份代码)第××××号”(国产)和“卫食健进字(2位或4位年份代码)第××××号”(“卫进食健字(2位或4位年份代码)第××××号”)(进口)两种。从2003年6月12日起,卫生部停止受理新的保健食品申报,移交由国家食品药监局统一审批和监管。2003年10月10日,国家食品药监局正式受理保健食品申报,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标识方式为“国食健字G+四位年份代码+四位顺序号”和“国食健字J+四位年份代码+四位顺序号”。“国”代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代表国产,“J”代表进口,至此,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标识方式也固定在了“国食健字”的格式上,它的审批部门为国家食品药监局。如果批准文号格式不符合上述规律,则有可能是假冒保健食品。
十、健康食品的界定标准 一提起健康食品,人们通常都会马上联想到蔬菜、水果,而视油腥为大敌。实际上,很多肉类、油料作物、动物内脏也对人体健康的维持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但直至现时为止,香港或其它西方国家如美国和澳大利亚在法律上并没有对健康食品下定义,而台湾就把健康食品定义为“提供特殊营养素或具有特定之保健功效,特别加以标示或广告,而非以治疗矫正人类疾病为目的之食品”。因此,现时在市场上所谓的健康食品包括食物补充品、功能食品和天然食品等。虽然卫生署及食物环境卫生署监管健康食品上的卷标、营养声称和营养素功能声称,但是消费者委员会曾发现市场上部分产品有夸张失实的声称,更有部分不乎合世界卫生组织的水平。消费者必须查看清楚产品的来源、性质及功能,亦不要尽信售货员的推销,应咨询有关专业人士的意见。直至现时为止,香港或其它西方国家如美国和澳洲在法律上并没有对健康食品下定义,而台湾就把健康食品定义为“提供特殊营养素或具有特定之保健功效,特别加以标示或广告,而非以治疗矫正人类疾病为目的之食品”。现时在市场上所谓的健康食品包括食物补充品、功能食品和天然食品等,虽然卫生署及食物环境卫生署监管健康食品上的卷标、营养声称和营养素功能声称,但是消费者委员会曾发现市场上部分产品有夸张失实的声称,更有部分不乎合世界卫生组织的水平。消费者必须查看清楚产品的来源、性质及功能,亦不要尽信售货员的推销,应咨询有关专业人士的意见。
十一、什么是食品污染?有哪些环节导致食品污染以及其防制措施有哪些?
食品污染是指食品受到有害物质的侵袭,致使食品的质量安全性、营养性和或感官性状发生改变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化学物质的不断产生和应用,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来源也进一步繁杂,食品污染大致可分为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及放射性污染三大类。
食物从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烹调等每个环节,都可能受到环境中各种有害物质污染,以致降低食品营养价值和卫生质量,给人体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食用被污染的食品导致机体损害,常表现为:(1)急性中毒、慢性中毒以及致畸、致癌、致突变的“三致”病变。(2)造成急性食品中毒;(3)引起机体的慢性危害。
食品污染的防制主要有:(1)开展卫生宣传教育;(2)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全面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律和国家卫生标准;(3)食品卫生监督机构要加强食品卫生监督,把住食品生产、出厂、出售、出口、进口等卫生质量关;(4)加强农药管理;(5)灾区要特别加强食品运输,贮存过程中的管理,防止各种食品意外污染事故的发生。
十二、一般人群膳食指南10条
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共有10条,适合于6岁以上的正常人群。这十条是: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3.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
4.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5.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
6.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7.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8.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9.如饮酒应限量
10.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十三、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以下简称膳食宝塔)是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核心内容,结合中国居民膳食的实际状况,把平衡膳食的原则转化成各类食物的重量,便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行。
(一)膳食宝塔结构
食宝塔共分五层,包含我们每天应吃的主要食物种类。膳食宝塔各层位置和面积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新的膳食宝塔图增加了水和身体活动的形象,强调足量饮水和增加身体活动的重要性。
(二)膳食宝塔建议的食物量
膳食宝塔建议的各类食物摄入量都是指食物可食部分的生重。各类食物的重量不是指某一种具体食物的重量,而是一类食物的总量,因此在选择具体食物时,实际重量可以在互换表中查询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应用。
1、确定适合自己的能量水平
膳食宝塔中建议的每人每日各类食物适宜摄入量范围适用于一般健康成人,在实际应用时要根据个人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劳动强度、季节等情况适当调整。
2、根据自己的能量水平确定食物需要 膳食宝塔建议的每人每日各类食物适宜摄入量范围适用于一般健康成年人,按照7个能量水平分别建议了10类食物的摄入量,应用时要根据自身的能量需要进行选择。
3、食物同类互换,调配丰富多彩的膳食
应用膳食宝塔可把营养与美味结合起来,按照同类互换、多种多样的原则调配一日三餐。
4、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饮食习惯及物产不尽相同,只有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才能有效地应用膳食宝塔。
5、要养成习惯,长期坚持
膳食对健康的影响是长期的结果。应用于平衡膳食膳食宝塔需要自幼养成习惯,并坚持不懈,才能充分体现其对健康的重大促进作用。
十四、保健食品、普通食品、药品三者的区别
(一)保健食品与普通食品的共性和区别:
1.共性:
都能够提供人体生存必需的基本营养物质(这是食品的第一功能,能够提供人体所需的热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既可以是普通食品的形态,都具有特定的色、香、味、形(这是食品的第二功能)比如我们吃的馒头、米饭、蔬菜、水果,加工食品如蛋黄派,米老头,喝的各种奶制品、饮料、酒等都是普通食品,也可以使用片剂、口服液、胶囊、冲剂等新食品属性。
2.区别:
(1)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可以标示保健功能,而普通食品的标签不得标示保健功能。那是因为:保健(功能)食品含有一定量的功效成分(生理活性物质),能调节人体的机能,具有特定的功能(这也是食品的第三功能);而一般食品不强调特定功能,所以就无需标示出来。
(2)保健(功能)食品一般有特定的食用范围(特定人群),而一般食品无特定的食用范围。在一般食品中也含有生理活性物质,由于含量较低,在人体内无法达到调节机能的浓度,不能实现功效作用。保健(功能)食品中的生理活性物质是通过提取、分离、浓缩(或是添加了纯度较高的某种生理活性物质),使其在人体内达到发挥作用的浓度,从而具备了食品的第三功能。
(二)保健食品与药品如何区别
保健食品:不能以治疗为目的,但可以声称保健功能,不能有任何毒性,可以长期使用;
药品:应当有明确的治疗目的,并有确定的适应症和功能主治,可以有不良反应,有规定的使用期限。
区别“药品”和“保健食品”首先要从批准文号的格式验定。“药品”的批准文号的格式为:国药准字+1位字母+8位数字。其中,1位字母代表药品的种类,8位数字代表药品的批准年限、行政区域代码及药品代号。如:“H”代表化学药品,“Z”代表中成药,“J”代表进口药品,“B”代表保健药品,“S”代表生物制品等。而“保健品”的批准文号的格式为,“国食健字”或“卫食健字”。二者的主要区别是:药品在批准文号中有“药准”字样,保健品在批准文号中有“食健”字样。从功能主治方面验定:“药品”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也就是说“药品”是用于治疗疾病的。而“保健品”是以调节人体某种机能为主要目的,它不是用于治疗疾病的物质。它没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只有“适宜人群”。对于生理机能正常、想要维护健康或降低某种疾病风险的人来说,“保健食品”是一种营养补充品;对于生理机能异常、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来说,“保健食品”可以调节某种生理机能以增进健康。
食品安全警示消费指南
一、食品安全消费警示
为预防食物中毒,避免各类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提醒消费者养成良好的消费食品行为。
1、食品采购 有证销售:要在持有《食品卫生许可证》的单位选购食品。
看清标识:选购食品时要查看标识,不买不符合标识要求的食品(定型包装食品的外包装和散装食品的销售区域都应标注品名、配料表、生产者和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限、保存条件等内容)。查明证明:选购肉品、熟食、豆制品和保健食品可分别查验检疫合格证、熟食送货单、豆制品送货单和保健食品批准证书。
辨别质量:不要购买感官性状异常的可疑食品。
2、外出就餐
不吃无证食品:外出就餐应选择持有《食品卫生许可证》的饭店,尽量不选择客流量较平时大量增加,可能导致超负荷供应的饭店。查看卫生状况:必要时可事先实地查看饭店的卫生状况,餐前洗手、使用公筷。
辨别食品:用餐时应注意分辨食品是否变质、是否有异物。不要暴饮暴食。
不吃违禁食品:少吃或不吃生食水产品,切勿超过保质期、腐败变质的违禁食品。
3、居家饮食
生熟分开:加工和盛放食品时,应避免生熟食品交叉污染。使用冰箱冷藏食品时,生熟食品应分层放置(熟上生下),且存放在容器中或用保鲜膜包好。
烧熟煮透:食品应当烧熟煮透,食品中心温度70℃以上。
生食要谨慎:不生食淡水水产品。
清洗消毒:生吃瓜果蔬菜一定要洗净消毒。
隔夜食品要回烧:冷藏或过夜的熟食、剩饭菜食用前须彻底加热。
4、投诉举报
收集证据:消费者发生食品卫生问题,应保存好购物、消费发票等有关凭证。就餐时保护好认为存在食品卫生问题的饭菜原状,并立即与饭店负责人交涉。造成健康损害的,及时就诊并保存病历卡、化验报告等相关证据。及时投诉:任何有关食品卫生问题,特别是外出就餐发生食物中毒,均应及时向当地食品安全监管相关部门投诉,以便及时得到调查。
二、饮食安全十条黄金定律
1、食品一旦煮好就应立即吃掉。食用在常温下已存放四五小时的食品最危险。
2、未经烧熟的食品通常带有可诱发疾病的病原体,因此,食品必须煮熟才能食用,特别是家禽、肉类。
3、应选择已加工处理过的食品。
4、食品煮熟后难以一次全部吃完,如果需要把食品存放四五个小时,应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保存。
5、存放过后熟食必须重新加热才能食用。
6、不要把未煮过的食品与煮熟的食品互相接触。这种接触无论是直接的或间接的,都会使煮熟的食品重新带上细菌。
7、保持厨房清洁。烹饪用具,刀叉餐具等都应用干净的布揩干擦净。
8、处理食品前先洗手。
9、不要让昆虫、兔、鼠和其它动物接触食品,因动物常带有致病微生物。
10、饮用水和准备食品时所需的水应纯洁干净。如果怀疑水不清洁,应把水煮沸或进行消毒处理。
三、食品安全12条守则
1、尽量选择到正规的商店、超市和管理规范的农贸市场去购买食品。
2、尽量选择有品牌、有信誉、取得相关认证的食品企业的产品。
3、不买腐败霉烂变质或过保质期的食品,慎重购买接近保质期的食品。
4、不买比正常价格过于便宜的食品,以防止上当受害。
5、不买不吃有毒有害的食品;如河豚鱼、霉蘑菇、果子狸等。
6、不买来历不明的死物。
7、不买畸型的和与正常食品有明显色彩差异的鱼、蛋、瓜、果、禽、畜等。
8、不买来源可疑的反季节的水果蔬菜等。
9、不宜多吃国家卫生部提醒的以下10种食物:松花蛋、臭豆腐、味精、方便面、葵花籽、菠菜、猪肝、烤牛羊肉、腌菜、油条。
10、购买时查看食品的包装、标签和认证标志,看有无注册和条形码,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对怀疑有问题的食品,宁可不买不吃。购买后索要发票。
11、买回的食品应按要求进行严格的清洗、制作和保存。
12、厨房以及厨房内的设施、用具要按要求进行清洁管理。
四、消费中食品安全的保护措施有哪些?
1、买食品尽量到有信誉的正规商店、超市和管理健全的农贸市场去购买,注意观察其是否取得《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等资质。
2、尽可能购买正规企业生产的、有信誉的食品,不买注水肉、有农药残留的果蔬,要买放心肉、放心菜。
3、不买腐败霉烂、变质的或接近腐败霉烂、变质、生虫的肉类、鱼类、瓜果和蔬菜,不买过于便宜的粮、油、饮料及其他食品。
4、不买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禽类、畜类和水产类食品。不买死的黄鳝、河蟹、乌鱼和贝类。
5、不买畸形的鱼、蛋、瓜、果,绿骨猪肉、米猪肉,或色泽、外形等与正常食品有明显不同、看起来有“恶心感”、“恐惧感”的食品。
6、不买、不吃有毒有害食品,如河豚鱼、毒蘑菇、没有精练的棉籽油,已知被有毒农药浸泡的粮食、花生及用旧化肥袋装盛的食品。
7、不随意购买来源可疑的反季节的瓜果、蔬菜。
8、查看食品的包装、标签,看有无注册和条码,最主要的是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对于怀疑存在不安全因素的食品,宁可暂时不买。待弄清真相后再决定对策。不买不食无生产厂家名称、无厂家地址、无生产日期、保质期(“三无”)的食品。
9、不买不食未在产品包装上标注“QS”质量安全标志的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食醋、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糖、味精)、方便面、饼干、罐头、冷冻饮品、速冻面米食品、膨化食品等15类食品;不购买和食用已过保质期的食品,不购买和食用虽未超过保质期但因保管不善已经变质的食品。
10、买回的食品应按要求进行清洗、烹调和保管。
11、不买不食色素较重的食品。尽量不买不食散装食品,特别是无防尘、防蝇、温控设施和在日光下曝晒的散装食品。
12、尽量不买不食卫生条件差、无食品生产经营资质的小作坊、小商店、小摊贩经销的食品。
13、尽量不买不食疑似仿冒、假冒和虚假宣传的食品。
14、国家卫生部曾提醒10种食物不宜多吃,可作为选购食品时的参考。这10种食品是:松花蛋(皮蛋)、臭豆腐、味精、方便面、葵花籽、菠菜、猪肝、烤牛羊肉、腌菜、油条。
15、向经营者索要“发票”或购货凭证,用后保留产品的包装袋等。发票的内容要齐全、具体,并与所购食品相符。一旦发生食物中毒或其他食品安全事故,有一定的投诉举报依据。
16、尽量购买标有优质安全食品标志的食品。
五、如何获得食品安全的信息
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由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发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收集、汇总、分析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对国内食品安全形势做出分析,并予以发布;综合发布国家食品安全信息。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授权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向社会发布各部门的食品安全信息。其中,农业部门发布有关初级农产品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检测信息;质检、工商、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管四个部门联合发布市场食品质量监督检查的信息。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责地方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的发布。
因此,通过阅读相关报刊杂志、进入各级食品安全信息网和上述各级部门网站可以获得大量最新的食品安全信息。
六、科学认识食品添加剂
1、基本知识充电
⑴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按国际粮农和卫生组织规定,食品添加剂是一种不以单独食用为目的,是为了改进食品的色、香味、口感;增进食品营养;防止食品变质、延长保质期,而加入到食品中的合成或天然物质。但必须经严格的毒理试验,确定其每天服用终生最安全的剂量。如大米中添加的防虫剂;小麦粉中加入的面粉处理剂;油脂中加入的抗氧化剂;豆制品中加入的凝固剂和消泡剂;酱油中加入的防腐剂;糕点、糖果和饮料中加入的着色剂和甜味剂等等。
⑵ 怎样审批:我国所有同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均经过申请并经过严格的毒理评价,首先由全国的医学专家对其毒理学进行评价预审,然后由全国各方面专家组成的国家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讨论审定,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由卫生部发布。所以列入使用名单的品种,均是慎之又慎才确定的。并规定了其使用范围和最高使用的限量。因而按照规定使用,安全性是有保证的。
⑶ 大致分类:按其功用主要有食用着色剂、食用香精、甜味剂、酸味剂、增鲜剂、防腐剂、营养剂、乳化剂、增稠剂、面粉品质改良剂等。我国迄今已批准的食品添加剂品种有22个门类近1500个品种。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品种达3000-4000种。
2、正确选择、适量使用,有益无害
在食品中正确选择,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并不会对人体健康有任何损害,而不按国家标准过量添加则有可能危害人体健康。
在很多被批准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中,如营养强化剂中的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大家容易理解它们对加入食品的好处。另有一些食品添加剂还具备防病抗病功能,且在2002年国家药物监督局批准的准字号药物名单中。例如:红曲米、辛葵酸甘油酯能调脂降脂;甘草甜能护肝;茶多酚、木糖醇能防龋齿;紫草红、乳链菌肽能抗炎抑菌;胡罗巴胶、木糖醇是糖尿病食品;低分子海藻酸盐能降血压。
3、食品防腐剂,没那么可怕!
⑴ 食品防腐的必要性
生鲜食品放久,细胞组织离析,为微生物滋长创造了条件。食物被空气、光和热氧化,产生异味和过氧化物,有致癌作用。肉类被微生物污染,使蛋白质分解,产生有害物腐胺,组胺,色胺等,是食物中毒的重要原因。
食物未进行保鲜处理保存在冰箱中,仍会腐败变质,只是速度放慢而已。食品为防止微生物的侵袭,必须进行防腐处理,不过是除菌、灭菌、防菌、抑菌不同的手段而已。
⑵ 化学防腐剂的使用是安全的
全世界普遍采用的各种防腐剂中,仍以化学合成的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丙酸盐为主。我国规定的限量标准比国际标准还要严格得多。比如:苯甲酸钠在国际上ADI值为0-5,相当于60kg成人的终身摄入无害剂量,每天为300mg;而我国规定在饮料中为0.2g/kg,即一个成年人每天喝一升饮料,苯甲酸钠200mg,比国际规定的ADI值还低。
⑶ 防腐剂认识的误区:
至今在社会上存在着一种对食物防腐保鲜的错误看法,认为纯天然食物就不应添加任何防腐抗氧剂。
其实市场上所有加工的食品,为了防止腐败变质,均经过了防腐处理,只是方法不同罢了。
例如罐头食品是经过高温杀菌、抽空密封保存的食品,当然不需要加任何防腐剂;又如用糖腌制的蜜饯和盐腌制盐干菜,由于高浓度的糖和盐,使微生物细胞脱水,而不可能在这类食物上繁殖;牛奶经乳酸菌发酵生成的酸奶,含有防腐作用的乳酸和乳酸菌素,所以不需添加防腐剂;以上食品均不需再添加任何防腐剂,也不必在包装上去注明“本产品不含防腐剂”。
有些消费者,每天喝着国际名牌可乐饮料,但可能不知道:全世界的可乐,均含有苯甲酸钠防腐剂!
有些食品营养丰富,水份又高,容易腐败变质,并且包装后要在货架上需停留一段时间,为了保证在保质期内不受微生物的破坏,就必须加入适量的防腐剂,这正是为了对消费者负责任。
千万不能理解成:“任何食品,不论什么环境下,不加防腐剂的食品,是最好的食品”。
4、哪些食品出现过食品添加剂超标的问题:
⑴ 甜味剂、防腐剂使用超标:蜜饯、果脯、山楂羹、茶饮料、易拉罐装碳酸饮料。危害:有可能致癌。
⑵ 色素使用超标:酱卤类制品、灌肠类制品、休闲肉干制品、五彩糖。
危害:长期食入含有着色剂的食品后,人体健康会受到影响,过量的污染物还会对人体主要脏器造成损害。尤其对儿童的健康发育会有一定的危害。
⑶ 过氧化苯甲酰使用超标:面粉。
危害:过量使用过氧化苯甲酰会使面粉中的营养物质受到破坏,还会产生苯甲酸,苯甲酸需在肝脏中进行分解,过量食用对肝脏功能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七、聚焦儿童食品 家长购买注意事项
我国目前有14岁以下儿童近30万人,占总人口的23%。他们的食品安全是我国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政府历来十分关注儿童食品领域的安全问题,将儿童食品安全列入重中之重。但儿童食品安全问题仅靠社会的努力是不够的,每个家庭都应密切关注儿童的食品安全,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不断增加食品安全知识,防患于未然。
1、儿童饮食中可能有的生物性污染
生物性污染主要包括寄生虫性的、细菌性的、真菌性的、病毒性的和由此引起的有毒代谢产物对食品的污染。此类污染经常引起儿童食物中毒和胃肠疾病,是危险性较大的一类儿童食品安全问题。为避免此类污染,家长需特别注意:
⑴ 不给儿童吃生猛海鲜、涮羊肉。
⑵ 不食用除鱼脑以外的其他动物性脑组织。
⑶ 不吃不新鲜的蔬菜、水果。
⑷ 凉拌菜充分清洗、消毒。
⑸ 不让儿童吃剩饭剩菜。
⑹ 因微波炉加热的不均匀,慎用微波炉给儿童制作食品。⑺ 制作好的食物尽快食用,放置不超过两小时(夏季不超过一小时)。⑻ 因一些菌在低温下可以繁殖,所以冰箱不是保险箱,存放食品有一定的期限。打开的罐头、果酱、沙拉酱在冰箱中存放后不给儿童直接食用;打开的果汁在冰箱中存放不超过一天。
⑼ 少给儿童食用含沙拉酱的夹馅面包。
⑽ 夏季谨慎食用冰棍、冰淇淋。
⑾ 不给儿童吃熟食肉制品及熟食凉拌菜。
⑿ 儿童的餐具经常消毒。
⒀ 不吃过期食品。
⒁ 不吃霉变甘蔗。
⒂ 科学制作儿童食物,加热彻底,尤其是海产品。
2、食品中的化学物质污染有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激素、食品添加剂、重金属等。农残、兽残和激素对儿童的危害是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失调、腹泻、过敏、性早熟等。因此,蔬菜、水果的合理清洗、削皮,选择正确厂家的动物性食品原料,不吃过大、催熟的水果等就显得十分重要。
3、食品添加剂的泛滥是儿童食品中化学污染的主要问题。微头巷尾的小摊小贩,学校周围的食品摊点,都在出售着没有保障的五颜六色的、香味浓郁的劣质食品。近年来医学界发现的中学生肾功能衰竭、血液病病例,已证实了儿童时期食用过多的劣质小食品的危害。
4、儿童的铅污染问题值得关注。与铅有关的食品是松花蛋、爆米花;有关的餐具是:陶瓷类制品、彩釉陶瓷用具及水晶器皿;含铅喷漆或油彩制成的儿童玩具、劣质油画棒、图片是铅暴露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儿童经常洗手十分必要。另外避免食用内含卡片、玩具的食品。
5、为儿童购买食品应注意以下六点:
⑴ 到正规商店里购买,不买校园周边、街头巷尾的“三无”食品。⑵ 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尽量选择信誉度较好的品牌。⑶ 仔细查看产品标签。食品标签中必须标注:产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等。不买标签不规范的产品。
⑷ 食品是否适合儿童食用。儿童食品至今尚无明确的定义,因此,为儿童选择食品谨慎为宜。
⑸ 不盲目随从广告,广告的宣传并不代表科学,是商家利益的体现。
⑹ 关注儿童食品的相关信息。如:我国已经启动了“儿童食品行业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此工作将为儿童食品的选择提供消费参考。
6、儿童不宜多吃的食物
儿童的食品范围是小于成人的食品范围的。儿童不宜多吃以下食物:糖果、甜食、巧克力、果冰、方便面、纯净水、洋快餐、冷饮、银杏果。儿童食用果冻导致窒息的事故时有发生;纯净水导致体内各种微量元素、化合物和各种营养素的流失。已有因饮用纯净水造成的全身乏力、掉头发或秃头、体内缺钾和钙的儿童病例。
7、婴幼儿的最好食品是母乳
对婴幼儿而言,母乳中所含的一些物质是任何动物乳汁所不能代替的,尤其有很多物质对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