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锚杆支护管理规定1
巷道锚杆支护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 为提高锚杆支护巷道的施工质量,保证支护效果,实现安全施工,特依据《煤矿安全规程》、上级有关规定、矿区近年锚杆支护实践制定本规定。
第2条 各单位必须建立完善锚杆支护管理责任制,建立健全锚杆支护巷道质量保证体系。明确从班组、区队到矿井的各级管理责任,并落实到人,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管理。
第3条 各单位必须加强对锚杆支护的过程控制及各环节的管理。地测、技术、物管、区队等单位要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切实做好地质资料提供、支护设计、施工机具和材料的供应、质量控制、监测监控、后路维护、支护效果分析、缺陷改正等工作。
第4条 各单位必须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操作工人进行锚杆支护的技术培训。
第5条 各单位要依靠技术进步,结合生产实际,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提高锚杆支护水平。
第6条 各单位必须严格贯彻执行本规定。本规定未涉及的内容,按上级及集团公司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 锚杆支护设计
第7条 锚杆支护设计前,首先要做好地质力学评估工作。内容包括:现场地质条件调查,巷道围岩力学性质测定,围岩应力测定及短锚拉拨试验等。以判断其可锚性及支护难易程度,为围岩分类提供一份全面的地质力学资料。并对类似地质条件已掘巷道的支护状况进行分析,有关地质资料、图纸齐全。
第8条 煤锚支护设计过程应遵循巷道围岩分类→初步设计→监测分析→优化设计的程序。做到围岩分类准确、设计科学合理。
第9条 要贯彻“动态设计”的思想,不能生搬硬套已有设计。同一矿井、同一煤层、同一巷道的不同区域、不同地段,要根据具体地质条件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支护形式和参数。
第10条 锚杆初步设计基本原则:
1、巷道应尽量采用矩形断面,在满足通风、运输、行人的前提下,巷道的设计高度和宽度还应预留适当的变形量。
2、必须选择性能稳定、技术含量高、符合企业标准的锚杆及其它支护产品。第11条 支护设计方法可采用工程类比法、理论计算法或借助数值模拟等进行科学设计。采用工程类比法设计时,必须认真分析相似参考巷道的条件差异,并作相应的设计变更。
第12条 锚杆支护设计内容应包括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 设计说明书内容:
1、巷道名称、位臵、用途、巷道规格参数;
2、地质条件说明及围岩分类。巷道所处层位、煤层及顶底板岩性、类别、煤层硬度、周围采掘情况、构造、水文及瓦斯情况等。
3、锚杆几何参数(长度、直径)、力学参数(强度)、锚杆、锚索、桁架布臵参数(间排距、角度)及确定依据;
4、锚杆锚固参数(孔径、锚固长度)及确定依据;
5、锚杆初锚扭矩(或预拉力)、设计锚拨力;
6、护表构件(钢带、金属网形式)形式、强度、规格;
7、基于锚杆支护初步设计基础上的补强加固措施;
8、验证初步设计的观测与监测方案;
9、预计巷道受采动影响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设计图纸包括:锚杆支护三视图;临时支护三视图。第13条 对难维护复杂条件的支护设计,应体现提高支护强度和支护等级的思想。如大跨度、交岔点、软弱破碎不稳定围岩,应采用加长或全长锚固、锚带索、桁架等联合支护方式。
第14条 宽度3.6m及以下的简单条件锚杆支护巷道,由各矿设计,报矿总工程师批准。
矿井或煤层首次采用煤巷锚杆支护、巷道宽度大于3.6m、中等维护型的沿空巷道、难维护型巷道或其它复杂地质条件下,由锚杆技术公司或科研院校进行的锚杆支护设计,必须报集团公司备案。
第15条 软岩采用锚注支护时,注浆孔布臵、深度、注浆压力、注浆量、滞后时间等要在设计中规定。
第16条 岩巷锚喷支护,喷射混凝土设计厚度不得小于50mm,设计标号一般不低于150#,主要峒室不低于200#。
煤巷原则上不采用喷射混凝土支护,如确需喷射混凝土的,其喷射厚度、标号应根据具体条件在设计中确定。
第17条 支护设计的调整和优化。锚杆支护设计人员要了解掌握施工进程及支护效果,根据初步设计施工后的监测结果,验证、修改、优化支护设计,提高其合理性和可靠程度。
第三章 施工机具
第18条 岩巷推广使用110 N.m以上锚杆钻机。煤巷推广使用80 N.m以上大功率、高性能钻机,淘汰55 N.m以下锚杆钻机。第19条 建立健全锚杆机具使用、维护、保养责任制度,设备要编号建立台帐,各项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个人。
第20条 生产技术科要及时了解掌握锚杆钻机的使用状况,维修单位人员要加强对机具的维修检查,确保机具的性能。
第21条 锚杆钻机的维修、检测、报废等具体规定按淮矿生便[2004]6号文执行。
第22条 岩巷必须配备锚杆安装机具,应使用B22(B19)钻杆配合φ32mm(φ28mm)钻头;煤巷应使用B22(B19)或小麻花钻杆配合φ28mm的钻头施工锚杆孔。
第四章 支护材料
第23条 必须选用水基树脂锚固剂、无纵筋左旋螺纹钢高(等)强锚杆。禁止使用普通圆钢锚杆、建筑螺纹钢锚杆、非金属锚杆和水泥锚固剂。
锚杆、锚固剂等产品必须具有“MA”标志,经集团公司质量认证,符合行业标准,锚杆产品还必须符合集团公司企业标准。锚杆、锚固剂及其配套产品必须具有出厂质量验收合格证。
第24条 矿要建立锚杆支护材料的定期抽检制度,由技术、安监、物管部门严格把关,不合格材料严禁入井、使用。
第25条 锚杆的杆体、锚固剂、托盘、螺母等,其性能、强度与结构必须相互匹配;护表构件如金属网、塑料网、钢带、钢筋梁等,应与整个支护系统相适应。钢筋粱一般采用φ≥12mm的普通圆钢制作。托盘必须与锚杆及钢带相配套,如单体锚杆配圆形或方形托盘;Π型钢带和梯形钢筋梁配Π型托盘;M型钢带配M型托盘;W型钢带配W型托盘。不准使用普通铸铁托盘或其它型钢切割加工制成的托盘。
金属锚杆杆体尾部螺纹必须采用滚丝工艺加工或采取热处理措施,使螺纹部分的强度与杆体相适应。
第26条 锚注支护的注浆材料可采用水泥浆或高水速凝材料等。第27条 锚索一般选用φ15.24mm低松驰级钢铰线,破断载荷为240~260kN。
第28条 喷射混凝土用水泥、黄沙、石子、速凝剂等材料必须符合行业标准规定
第29条 回收复用的锚杆及其它护表构件一般在巷帮使用。
第30条 凡不按规定使用锚杆支护材料的巷道,其工程质量以不合格论处,若发生顶板事故,将严肃追究责任。
第五章 锚杆支护施工
第31条 施工前,必须根据支护设计编制作业规程、措施,施工单位严格按批准后的规程、措施施工。
第32条 锚杆支护巷道必须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第44条之规定。第33条 施工前必须备齐符合要求的施工机具和支护材料。第34条 迎头锚杆打眼安装工要经专业培训,专人操作。第35条 锚杆施工要求严格执行“五不准”制度:
1、巷道断面不符合设计,危岩活石不处理,隐患问题未排除,班组长不准划眼位。
2、班组长不划眼位,打眼工不准打眼。
3、不按规定打眼或打眼不合格,不准安装锚杆。
4、锚固剂质量不合格,不准使用。
5、锚杆杆体及其附件不符合规格、质量要求,不准使用。
第36条 采用钻爆法施工时,锚杆支护巷道必须制定严格的控制爆破措施。煤巷要预留足够的手工刷大部分,预留的手工刷大部分应根据煤层硬度等,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但一般不应小于500mm,以减少炮震破坏,保证巷道成型。
第37条 放炮(割煤)后要及时施工顶板锚杆。打眼、安装顶板锚杆必须在临时支护的掩护下进行。最前排顶板锚杆至煤(岩)壁的允许空顶距离不准超过设计规定的锚杆排距。
第38条 锚杆布臵。打锚杆眼前必须按支护图表的规定看线、定点、量尺、画眼位。中顶锚杆沿中线,帮锚杆与巷道坡度一致。
第39条 锚杆眼的角度和孔深。锚杆布臵方向应尽量与巷道轮廓线(或岩层主要层理面)垂直,其夹角不小于75°,煤巷顶板靠两帮的锚杆,与铅垂线夹角呈15~25°。锚杆眼深度必须与锚杆长度相匹配,眼深误差0~+30mm并在作业规程中予以规定。
第40条 最下一排帮锚杆距底板不超过500mm,软岩或高地压巷道还应增补底脚锚杆、底板锚杆。煤锚巷道两帮应平直,托盘、钢带、网要紧贴巷壁,网搭接压茬长度不小于100 mm,未接触部位必须楔紧垫实。
第41条 锚杆眼孔径应与锚杆直经、树脂药卷直径合理匹配。锚固剂的环形壁厚应控制在4~10mm。孔径允许时,应尽量选用大直径树脂卷。岩巷宜采用φ32 mm孔径配φ28mm树脂卷,煤巷顶板宜采用φ28mm孔径配φ25mm树脂卷,两邦宜采用φ28mm或φ32mm孔径配φ25mm或φ28mm树脂卷。
第42条 安装前所有锚杆眼都要用压风扫孔,清除积水、岩渣。并对使用的锚杆和锚固剂等材料进行检查,不合格的材料或过期变质的锚固剂严禁使用。
第43条
锚杆安装要牢固树立“初锚力第一”的观念。必须使用锚杆钻机或其它专用锚杆安装机具,使树脂锚固剂充分搅拌混合。并使用快速安装工艺,即搅拌树脂锚固剂、上托盘、拧紧螺母一次完成。严禁用锤击或风锤搅拌的方法安装锚杆。
煤巷顶板锚杆及岩巷锚杆螺母初锚扭矩不小于150N.m,锚拨力不小于80 kN。煤巷帮锚杆的螺母初锚扭矩不小于100N.m,锚拨力不小于60 kN。小孔径预应力锚索锚拨力不小于200kN。
第44条
喷射混凝土要严格按操作规程规定操作,支护材料配合比符合规定,并采用潮喷工艺。喷射前必须清除松动岩块,将岩面用水冲洗净,喷射后必须按规定洒水养护。
加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时,必须先初喷至少30mm厚混凝土再挂钢筋网。第45条 小孔径预应力锚索支护应采用快速、中速两种树脂锚固剂,先装快速,后装中速。树脂锚固剂用钢铰线送至孔底后边搅拌边推进,搅拌20~30秒停转,等待2分钟后再落下钻机。树脂锚固剂凝固1小时后,方可进行张拉预紧上托盘工作,预紧力一般不小于100kN。外露过长的钢铰线要及时剪断。
第46条
锚注或注浆加固支护施工,要保证设计孔深、方向、间排距;采用快硬水泥或其它材料,封孔长度不得小于300mm;注浆时要掌握好注浆压力,先注底、帮,最后注顶板,并严格保证注浆量。注浆结束应及时清洗管路及设备,防止浆液凝结而堵塞。
第47条 严禁用支护锚杆(索)或其它护表构件进行起吊、固定保险档等工作。如需使用,必须单独施工。
第六章 监测监控
第48条 锚杆支护巷道均要开展顶板岩性探查和支护效果监测工作,并按规定配齐、设臵各类监测仪器(表)和工具。
顶板岩性探查手段:通过锚杆眼钻进速度和排粉情况判定。探查内容:岩性变化、煤线及含水情况。无锚索支护巷道,每5~10m打一探查孔。
监测内容:初锚扭矩、锚拨力、锚杆受力、顶板离层和围岩变形。
监测器具:扭矩扳手、锚杆拉力计、锚杆测力计(液压枕)、顶板离层指示仪、测尺或测杆等。
第49条 建立健全监测制度,认真落实班组自检、区队日检、矿井抽检制度。
第50条 班组自检内容要求:初锚扭矩。班长负责安排业务熟悉人员对当班安装的锚杆逐根检测,并确保符合要求。
第51条 区队日检内容要求:初锚扭矩、锚拨力、锚杆测力计(液压枕)、顶板离层和围岩变形量。区长负责指定业务熟悉人员对当天施工的锚杆进行抽测,初锚扭矩抽测不少于30%,锚拨力抽测一组(顶1根、两帮各1根),技术员负责组织每日对煤锚巷道已有锚杆测力计(液压枕)、顶板离层指示仪及围岩变形量进行观测。
第52条 矿井抽检内容要求:初锚扭矩、锚拨力、锚杆测力计(液压枕)、顶板离层指示仪和围岩变形量。技术科监测组负责对全矿当月施工的所有煤锚巷道的监测工作,每30米抽测初锚扭矩3排、锚拨力1组(顶1根、两帮各1根)。观测煤锚巷道已有锚杆测力计(液压枕)、顶板离层指示仪、围岩变形量情况。
第53条 认真填写监测记录,监测数据(初锚扭矩、锚拨力、锚杆受力、顶板离层、围岩变形)齐全、真实、可靠,严禁弄虚作假。顶板探查情况及监测发现的问题应记录清楚。初锚扭矩、锚拨力合格率100%,不符合要求的要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如补打锚杆、二次紧固、架棚补强支护等)及时处理,达到规定要求。
第54条
区队技术员每天将班组自检、区队日检资料收集整理后,报矿技术科。技术科负责如下工作:所有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存档,监测数据的分析处理及信息反馈,支护效果评判,修改完善或改变支护设计,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安全措施等。
第55条 锚拨力测试要有安全操作措施。锚拨力测试一般不作破坏性试验,当拉拨加载至设计锚拨力的90%时即为合格。拉拔过的锚杆要有明显标记,不得重复拉拔。
第56条 锚杆测力计(液压枕)、顶板离层指示仪、围岩变形量观测点的设臵应根据巷道围岩条件、巷道断面、矿压大小等因素确定。一般30~50m设一组测点,软岩巷道、顶板破碎地带、高地应力等地段必须加密测点,掘进初期和回采影响期间应加强监测。较稳定以上顶板不需安设的,需经矿总工程师批准。
第57条 巷道围岩允许变形量、顶板允许下沉速度要在支护设计和作业规程中作出规定。
第58条 锚喷支护巷道喷层强度监测按《准北矿业(集团)公司锚喷巷道喷层强度检测暂行规定》执行。
第七章 补强支护与后路维护
第59条 巷道变形量超过规定、顶板离层超过警戒值及巷道处于破碎带、软岩段时,或大断面峒室、交岔点等处,要采取补锚杆(索)、补喷、锚注、套棚、增补托棚等符合现场实际的补强支护措施。采取补强措施后的巷道尺寸必须满足安全使用的要求。
锚杆(索)孔集中淋水段,要进行架棚加固,防止锚杆(索)孔壁泥化,锚杆(索)失效。
第60条 当巷道岩性、顶板岩层结构、施工条件等发生变化时要及时汇报并采取补强措施处理,区队和矿技术部门及时安排人员到现场鉴定,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改变支护参数或支护形式,编制补充安全技术措施,经审批后执行。
第61条 锚杆支护巷道因条件变化需改为架棚支护时,必须至少退后5m架棚。退后架棚复合支护距离根据巷道实际条件,由矿技术部门确定。
第62条 建立后路巡查制度。矿井、区队、班组划清责任范围,负责检查承包后路和重点地段的支护状况。掘进工作面每班对掘进后路进行巡察,发现支架折损、巷道变形超过规定、喷层脱落及锚杆失效等危及安全的现象,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维护。
第63条 掘进后路维护,要有安全技术措施。第64条 锚杆支护巷道,必须备有不少于可供一个圆班使用的架棚备用料及5~8根内注式单体支柱。
第八章 其它
第65条 建立特殊地段煤锚支护报告制度。煤锚改为长距离套棚、巷道收缩率过大、巷道采用多种支护形式和参数试验后仍不能满足要求、以及其它需要报告的特殊地段,矿在改变支护形式的同时,要向生产管理部报告,由生产管理部建立台帐,必要时进行现场指导,合理选择支护参数,强化施工现场管理,保证工程质量。
第二篇:巷道锚杆支护管理规定
新光集团有限公司新司发[2007]56号文
巷道锚杆支护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 为提高锚杆支护巷道的施工质量,保证支护效果,实现安全施工,特依据《煤矿安全规程》、上级有关规定、矿区近年锚杆支护实践制定本规定。
第2条 各单位必须建立完善锚杆支护管理责任制,建立健全锚杆支护巷道质量保证体系。明确从班组、区队到矿井的各级管理责任,并落实到人,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管理。
第3条 各单位必须加强对锚杆支护的过程控制及各环节的管理。地测、技术、物管、区队等单位要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切实做好地质资料提供、支护设计、施工机具和材料的供应、质量控制、监测监控、后路级护、支护效果分析、缺陷改正等工作。
第4条 各单位必须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操作工人进行锚杆支护的技术培训。
第5条 各单位要依靠技术进步,结合生产实际,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提高锚杆支护水平。
第6条 各单位必须严格贯彻执行本规定。本规定未涉及的内容,按上级及集团公司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 锚杆支护设计
第7条 锚杆支护设计前,首先要做好地质力学评估工作。内容包括:现场地质条 件调查,巷道围岩力学性质测定,围岩应力测定及短锚杆拨拉试验等。以判断其可锚性及支护难易程度,为围岩分类提供一份全面的地质力学资料。并对类似地质条 件已掘巷道的支护状况进行分析,有关地质资料、图纸齐全。
第8条 煤锚支护设计过程应遵循巷道围岩分类→初步设计→监测分析→优化设计的程序。做到围岩分类准确、设计科学合理。
第9条 要贯彻“动态设计”的思想,不能生搬硬套已有设计。根据具体地质条 件的不同,同一矿井、同一煤层、同一巷道的不同区域、不同地段,可选择不同的支护形式和参数。
第10条 锚杆初步设计基本原则:
1、巷道应尽量采用矩形断面,在满足通风、运输、行人的前提下,巷道的设计高度和宽度还应预留适当的变形量。
2、必须选择性能稳定、技术含量高、符合企业标准的锚杆及其它支护产品。
第11条 支护设计方法可采用工程类比法、理论计算法或借助数值模拟等进行科学设计。采用工程类比法设计时,必须认真分析相似参考巷道的每件差异,并作相应的设计变更。
第12条 锚杆支护设计内容应包括设计说明收和设计图纸: 设计说明书内容:
1、巷道名称、位臵、用途、巷道规格参数;
2、地质条 件说明及围岩分类。巷道所处层位、煤层及顶底板岩性、类别、煤层硬度、周围采掘情况、构造、水文及瓦斯情况等。
3、锚杆几何参数(长度、直径)、力学参数(强度)、锚杆、锚索、桁架布臵参数(间距距、角度)及确定依据。
4、锚杆锚固参数(孔径、锚固长度)及确定依据;
5、锚杆预紧力矩(或预拉力)、设计锚固力;
6、护表构件(钢带、金属网形式)、强度、规格;
7、基于锚杆支护初步设计基础上的补强加固措施;
8、验证初步设计的观测与监测方案;
9、预计巷道受采动影响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设计图纸包括:锚杆支护三视图;临时支护三视图。
第13条 对难维护复杂条 件的支护设计,应体现提高支护强度和支护等级的思想。如大跨度、分岔点、软弱破碎不稳定围岩,应采用加长或全长锚固、锚带索、桁架等联合支护方式。
第14条 宽度2.4m及以下的简单条 件锚杆支护巷道,由各矿设计,报矿总工程师批准。
矿井或煤层首次采用煤巷锚杆支护、巷道宽度大于3.6m、中等维护型的沿空巷道、难维护型巷道或其它复杂地质条 件下,由锚杆技术公司或科研院校进行的锚杆支护设计,必须报集团公司备案。
第15条 软岩采用锚注支护时,注浆孔布臵、深度、注浆压力、注浆量、滞后时间等要在设计中规定。
第16条 岩巷锚喷支护,喷射混凝土设计厚度不得小于50mm,设计标号一般不低于150#,主要峒室不低于200#。
煤巷原则上不采用喷射混凝土支护,如确需喷射混凝土的,其喷射厚度、标号应根据具体条 件在设计中确定。
第17条 支护设计的调整和优化。锚杆支护设计人咒要了解掌握施工进程及支护效果,根据初步设计施工后的监测结果,验证、修改、优化支护设计,提高其合理性和可靠程度。
第三章 施工机具
第18条 岩巷推广使用120N〃M以上的锚杆钻机。煤巷推广使用90N〃M以上大功率、高性能钻机。
第19条 建立健全锚杆机具使用、维护、保养责任制度,设备要编号建立台帐,各项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个人。
第20条 生产技术科要及时了解掌握锚杆钻机的使用状况,维修单位人员要加强对机具的维修检查,确保机具的性能。
第21条 锚杆钻机的维修、检测、报废按锚杆钻机说明书执行。第22条 岩巷必须配备锚杆安装机具,应使用B22(B19)钻杆配合Φ32mm(Φ28mm)钻头;煤巷应使用B22(B19)或小麻花钻杆配合Φ28mm的钻头施工锚杆孔。
第四章 支护材料
第23条 必须选用水基树脂锚固剂、无纵筋左旋螺纹钢高(等)强锚杆。禁止使用普通圆钢锚杆、建筑螺纹钢锚杆、非金属锚杆和水泥锚固剂。
锚杆、锚固剂等产品必须具有“MA”标志,经集团公司质量认证,符合行业标准,锚杆产品还必须符合集团公司企业标准。锚杆、锚固剂及其配套产品必须具有出厂质量验收合格证。
第24条 矿要建立锚杆支护材料的定期抽检制度,由技术、安监、物管部门严格把关,不合格材料严禁入井、使用。
第25条 锚杆的杆体、锚固剂、托盘、螺母等,其性能、强度与结构必须相互匹配;护表构件如金属网、塑料网、钢带、钢筋梁等,应与整个支护系统相适应。钢筋梁一般采用Φ≥12mm的普通圆钢制度。托盘必须与锚杆及钢带相配套,如单体锚杆配圆形或方形托盘;Π型钢带和梯形钢筋梁配Π型托盘;M型钢带配M型托盘;W型钢带配W型托盘。不准使用普通铸铁托盘或其它型钢切割加工制成的托盘。
金属锚杆杆体尾部螺纹必须采用滚丝加工或采取热处理措施,使螺纹部分的强度与杆体相适应。
第26条 锚注支护的注浆材料可采用不泥或高水速凝材料等。第27条 锚索一般选用Φ15.24mm低松驰级钢铰线,破断载荷为240~260KN。
第28条 喷射混凝土用水泥、黄沙、石子、速凝剂等材料必须符合行业标准规定。
第29条 回收复用的锚杆及其它护表构件一般在巷帮使用。
第30条 凡不按规定使用锚杆支护材料的巷道,其工程质量以不合格论处,若发生顶板事故,将严肃追究责任。
第五章 锚杆支护施工
第31条 施工前,必须根据支护设计编制作业规程、措施,施工单位严格按批准后的规程、措施施工。
第32条 锚杆支护巷道必须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第44条 之规定。第33条 前必须备齐符合要求的施工机具和支护材料。第34条 迎送锚杆打眼安装工要经专业培训,专人操作。第35条 锚杆施工要求严格执行“五不准”制度:
1、巷道断面不符合设计,危岩活石不处理,隐患问题未排除,班组长不准划眼位。
2、班组长不划眼位,打眼工不准打眼。
3、不按规定打眼或打眼不合格,不准安装锚杆。
4、锚固剂质量不合格,不准使用。
5、锚杆杆体及其附件不符合规格、质量要求,不准使用。
第36条 采用炮掘法施工时,锚杆支护巷道必须制定严格的控制爆破措施,煤巷要预留足够的手工刷大部分,预留的手工刷大部分应根据煤层硬度等,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但一般不应小于500mm,以减少炮震破坏,保证巷道成型。
第37条 放炮后要及时施工顶板锚杆。打眼、安装顶板锚杆必须在临时支护的掩护下进行。最前排顶板锚杆至煤(岩)壁的允许空顶距离不准超过设计规定的锚杆排距。
第38条 锚杆布臵。打锚杆眼前必须按支护图表的规定看线、定点、量尺、画眼位。中顶锚杆沿中线,帮锚杆与巷道坡度一致。
第39条 锚杆眼的角度和孔深。锚杆布臵方自由主义尖昼与巷道轮廓线(或岩层主要层理面)垂直,其夹角不小于75°,煤巷顶板靠两帮的锚杆,与铅垂线夹角呈15~25°。锚杆眼深度必须与锚杆长度相匹配,眼深误差0~+30mm并要作业规程中予以规定。
第40条 最下一排帮锚杆距底板不超过50mm,软岩或高地压巷道还应增补底脚锚杆、底板锚杆。煤锚巷道两帮应平直,托盘、钢带、网要紧贴巷壁,网搭接压茬长度不小于100mm,未接触部位必须楔紧垫实。
第41条 锚杆眼孔径应与锚杆直径、树脂药卷直径合理匹配。锚固剂的环形壁厚应控制在4~10mm。孔径允许时,应尽量选用大直径树脂卷。岩巷宜用Φ32mm孔径配Φ28mm树脂卷,煤巷顶板宜采用Φ28mm孔径配Φ25mm树脂卷,两帮宜采用Φ28mm或Φ32mm孔径配Φ25mm或Φ28mm树脂卷。
第42条 安装前所有锚杆眼都要用压风扫孔,清除积水、岩渣。并对使用的锚杆和锚固剂等材料进行检查,不合格的材料或过期变质的锚固剂严禁使用。
第43条 锚杆安装要牢固树立“初锚力第一”的观念。
必须使用锚杆钻机或其它专用锚杆安装机具,使树脂锚固剂充分搅拌混合。并使用快速安装工艺,即搅拌树脂锚固剂、上托盘、拧紧螺母一次完成。严禁用锤击或风锤搅拌的方法安装锚杆。
煤巷顶板锚杆及岩巷锚杆螺母拧紧力矩不小于150N〃M,锚固力不小于80KN。煤巷帮锚杆的螺母拧紧力不小于100N〃M,锚固力不小于60KN。小孔径预应力锚索锚固力不小于200KN。
第44条 喷射混凝土要严格按操作规程规定操作,支护材料配合比符合规定,并采用潮喷工艺。喷射前必须清除松动岩块,将岩面用水冲洗净,喷射后必须按规定洒水养护。
加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时,必须先初喷至少30mm厚混凝土再挂钢筋网。第45条 小孔径预应力锚老实巴交支护应采用快速、中速两种树脂锚固剂,先装快速,后装中速。树脂锚固剂用钢铰线送至孔底后边搅拌边推进,搅拌20~30s停转,等待2分钟后再落下钻机。树脂锚固剂凝固1小时后,方可进行张拉预紧上托盘工作,预紧力一般小于100KN。外露过长的钢铰线要及时剪断。
第46条 锚注或注浆加固支护施工,要保证设计孔深、方向、间排距;采用快硬水泥或其它材料,封孔长度不得小于300mm;注浆时要掌握好注浆压力,先注底、帮,最后注顶板,并严格保证注浆量。注浆结束应及时清洗管路及设备,防止浆液凝结而堵塞。
第47条 严禁用支护锚杆(索)或其它护表构件进行起吊、固定保险档等工作。如需使用,必须单独施工。
第六章 监测监控
第48条 锚杆支护巷道均要开展顶板岩性探查和支护效果监测工作,并按规定配齐、设臵各类监测仪器(表)和工具。
顶板岩性探查手段:通过锚杆眼钻进速度和排粉情况判定。探查内容:岩性变化、煤线及含水情况。无锚索支护巷道,每5~10m打一探查孔。
监测内容:初锚扭矩、锚拨力、锚杆受力、顶板离层和围岩变形。监测器具:扭矩扳手、锚杆拉力计、锚杆测力计、顶板离层指示仪、测尺或测杆等。
第49条 建立健全监测制度,认真落实班组自检、区队日检、矿井抽检制度。
第50条 班组自检内容要求:初锚扭矩。班长负责安排业务熟悉人员对当班安装的锚杆逐根检测,并确保符合要求。
第51条 区队日检内容要求:初锚扭矩、锚拔力、锚杆测力计、顶板离层和围岩变形量。区长负责指定业务熟悉人员对当天施工的锚杆进行抽测,初锚扭矩抽测不小于30%,锚拨力抽测一组(顶1根、两帮各1根),技术员负责组织每日对煤锚巷道已有锚杆测力计、顶板离层指示仪及围岩变形量进行观测。
第52条 矿井抽检内容要求:初锚扭矩、锚拨力、锚杆测力计、顶板离层指示仪和围岩变形量。技术科监测组负责对全矿当月施工的所有煤锚巷道的监测工作,每30米抽测初锚扭矩3排、锚拨力1组(顶1根、两帮各1根)。观测煤锚巷道已有锚杆测力计、顶板离层指示仪、围岩变形量情况。
第53条 认真填写监测记录,监测数据(初锚扭矩、锚拨力、锚杆受力、顶板离层、围岩变形)齐全、真实、可靠,严禁弄虚作假。顶板探查情况及监测发现的问题应记录清楚。初锚扭矩、锚拨力合格率100%,不符合要求的要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如补打锚杆、二次紧固、架棚补强支护等)及时处理,达到规定要求。
第54条 区队技术员每天将班组自检、区队日检资料收集整理后,报矿技术科。技术科负责如下工作:所有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存档,监测数据的分析处理及信息反馈,支护效果评判,修改完善或改变支护设计,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安全措施等。
第55条 锚拨力测试要有安全操作措施。锚拨力测试一般不用破坏性试验,当拉拨加载至设计锚拨力的90%时即为合格。拉拨过的锚杆要有明显标记,不得重复拉拨。
第56条 锚杆测力计、顶板离层指示仪、围岩变形量观测点的设臵应根据巷道围岩条 件、巷道断面、矿压大小等因素确定。一般30~50m设一组测点,软岩巷道、顶板破碎地带、高地应力等地段必须加密测点,掘进初期和回采影响期间应加强监测。较稳定以上顶板不需安设的,需经矿总工程师批准。
第57条 巷道围岩允许变形量、顶板允许下沉速度要在支护设计和作业规程中作业规定。
第58条 锚喷支护巷道喷层强度监测按《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章 补强支护与后路维护
第59条 巷道变形量超过规定、顶板离层超过警戒值及巷道处理于破碎带、软岩段时,或大断面峒室、交岔点等处,要采取补锚杆(索)、补喷、锚注、套棚、增补托棚等符合现场的补强支护措施。采取补强措施后的巷道尺寸必须满足安全使用要求。
锚杆(索)孔集中淋水段,要进行架棚加固,防止锚杆(索)孔壁泥化,锚杆(索)失效。
第60条 当巷道岩性、施工条 件发生变化时要及时汇报并采取补强措施处理,区队和矿技术部门及时安排人员到现场鉴定,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改变支护参数或支护形式,补充安全技术措施,经审批后执行。
第60条 当巷道岩性、施工条 件发生变化时要及时汇报并采取补强措施处理,区队和矿技术部门及时安排人员到现场鉴定,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改变支护参数或支护形式,补充安全技术措施,经审批后执行。
第61条 锚杆支护巷道因条 件变化需改为架棚支护时,必须至少退后5m架棚。退后架棚复合支护距离根据巷道实际条 件,由矿技术部门确定。
第62条 建立后路巡查制度。矿井、区队、班组划清责任范围,负责检查承包后路和重点地段的支护状况。掘进工作面每班对掘进后路进行巡察,发现支架折损、巷道变形超过规定、喷层脱落及锚杆失效等危及安全的现象,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维护。第63条 掘进后路维护,要有安全技术措施。
第64条 锚杆支护巷道,必须备有不少于可供一个原班使用的架棚备用料及5~8根木柱或单体支柱。
第65条 建立特殊地段煤锚支护报告制度。煤锚支护遇特殊地段,矿在改变支护形式的同时,要向生产技术部门报告,由生产技术部门建立台帐,必要时进行现场指导,合理选择支护参数,强化施工现场管理,保证工程质量。
第66条 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解释权属新光集团有限公司。2007年5月9日
第三篇:锚杆支护理论
锚杆支护理论
锚杆支护理论研究的目的是弄清楚锚杆、锚索与围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为锚杆支护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第一节锚杆支护构件的作用
锚杆支护由锚杆杆体、托板和螺母、锚固剂、钢带及金属网等构件组成,锚杆支护的作用是由这些构件共同完成的。
一、锚杆杆体的作用 对于锚杆杆体本身来说,由于杆体长度方向的尺寸远大于其他两个方向的尺寸,所以力学上属于杆体。这种构件主要可以提供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抗拉,二是抗剪。至于杆体的抗弯能力和抗压能力是非常小,可忽略不计。
1、锚杆的抗拉作用
锚杆杆体所能承受的拉断载荷计算:
式中P—锚杆拉断载荷,N;
d—锚杆直径,mm; —锚杆钢材抗拉强度。
2、锚杆的抗剪作用
锚杆杆体所能承受的剪切载荷计算:
式中Q—锚杆剪切载荷,N;
d—锚杆直径,mm; —锚杆钢材剪切强度。
二、锚杆托板的作用
一是通过给螺母施加一定的扭矩使托板压紧巷道表面,给锚杆提供预紧力,并使预紧力扩散到锚杆周围的煤岩体中,从而改善围岩应力状态,抑制围岩离层、结构面滑动和节理裂隙的张开,实现锚杆的主动、及时支护作用; 二是围岩变形使载荷作用于托板上,通过托板将载荷传递到锚杆杆体,增大锚杆的工作阻力,充分发挥锚杆控制围岩变形的作用。
托板力学性能应与锚杆杆体的性能匹配,才能充分发挥锚杆的支护作用。托板强度不足、安装质量差、受较大偏载都会显著降低锚杆的作用。
对于端部锚固锚杆,托板是锚杆尾部接触围岩的构件,通过托板给锚杆施加预紧力,传递围岩载荷至锚杆杆体,托板本身失效,以及托板下方的围岩松散脱落,导致托板与表面不紧贴,都会使锚杆失去支护作用。
托板对全长锚固锚杆的受力分布有明显的影响。无托板时锚杆轴力在巷道表面处为零,在一定深度达到最大值,剪力在轴力最大处为零;有托板时,由于锚杆施加的预紧力和围岩通过托板作用在锚杆杆体上的力,使得锚杆轴力在巷道表面处达到一定值,而且使锚杆轴力最大的位置向孔口移动,更接近巷道表面。
三、锚固剂的作用
锚固剂的作用是将钻孔孔壁岩石与杆体粘结在一起,使锚杆发挥支护作用。同时锚固剂也具有一定的抗剪与抗拉能力,与锚杆共同加固围岩。
1、锚固剂的粘结作用
在拉拔作用下,杆体锚固段剪应力分布为负指数曲线。
2、锚固剂的抗拉与抗剪作用
我国树脂锚固剂的抗拉强度一般可取11.5MPa,抗剪强度一般可取35MPa。
3、端部锚固与全长锚固的区别
对于端部锚固锚杆,锚固剂的作用在于提供粘结力,使锚杆能承受一定的拉力。对于全长锚固锚杆,锚固剂的作用比较复杂,主要有两方面:将锚杆杆体与钻孔孔壁粘结在一起,使锚杆随着岩层移动承受拉力。当岩层发生错动时,与杆体共同起抗剪作用,阻止岩层发生滑动。对于端部锚固锚杆,杆体各部位的应力和应变相等。在锚固范围内,任何部位岩层的离层都均匀地分散到整个杆体的长度上,导致杆体受力对围岩变形和离层不敏感,支护强度低。对于全长锚固锚杆,这种分散是不可能的,致使应力、应变沿锚杆长度方向分布极不均匀,离层和滑动大的部位锚杆受力很大,杆体受力对围岩变形和离层很敏感,能及时抑制围岩离层滑动,支护强度高。这是端部锚固锚杆与全长锚固锚杆的根本区别。
四、钢带的作用
钢带是锚杆支护系统中的重要构件,对提高锚杆支护整体支护效果、保持围岩的完整性起着关键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3方面:
1、锚杆预紧力和工作阻力扩散作用。
2、支护巷道表面,改善围岩应力状态作用。
3、均衡锚杆受力,提高整体支护作用。
五、网的作用
1、维护锚杆之间的围岩,防止破碎岩块垮落。
2、紧贴巷道表面,提供一定的支护力,一定程度上改善巷道表面岩层受力状态。同时,将锚杆之间岩层的载荷传递给锚杆,形成整体支护系统。
3、网不仅能有效控制巷道浅部围岩的变形和破坏,而且对深部围岩也有良好的支护作用。有的巷道虽然表面围岩已破坏,但没有松散、垮落,网作为传力介质,使巷道深部围岩仍处于三向应力状态,提高岩体的残余强度,显著减小围岩松散、破碎区范围,同时保证了锚杆的锚固效果。
第二节锚杆支护理论
锚杆支护是一种主动支护形式,它是通过锚杆及其辅助构件与锚固范围的围岩形成锚固结构体,利用锚杆的横向作用提高锚固范围岩体的强度参数,锚杆的轴向作用改变锚固范围岩体的应力状态,从而达到提高巷道稳定性的目的。随着锚杆支护工程实践的不断丰富,锚杆支护的理论计算模型已有许多有价值的成果。这些理论都是以一定的假说为基础的,各自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条件阐述锚杆支护的作用机理,而且力学模型简单,计算方法简便易懂,适用于不同的围岩条件,得到了国内外的承认和应用。
目前,较成熟的理论主要可归纳为三大类:
一、基于锚杆的悬吊作用而提出的悬吊理论、减跨理论。
1、悬吊理论
锚杆上端锚固在围岩内部较坚硬的岩石中,把一层或几层稳定(或不稳定)且比较平而薄的直接顶板通过锚杆下端的托板及螺栓,锚固在比较坚硬的岩层上,从而起到了悬吊作用。锚杆的悬吊作用理论能很好地解释锚杆长度范围内存在稳定岩层的情况,但不能说明松软岩层高度超出锚固范围情况下的锚杆作用机理。只适用于巷道顶板,不适用于帮、底。且开掘巷道的顶板在一定范围内,必须有坚硬稳定的岩层。当跨度较大的软岩巷道中普氏拱高往往超过锚杆长度,或顶板软弱岩层较厚,围岩破碎区范围较大时,无法将锚杆锚固到上面坚硬岩层或者未松动岩层上,悬吊理论就不适用了。
2、减跨理论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基于松散介质的自然冒落拱理论提出的锚杆作用原理,其依据是冒落拱高度与跨度成正比关系,认为利用锚杆的悬吊作用可增加顶板岩层的支点,从而减小支点间的跨距,进而达到降低冒落拱高度、减小所需支护强度的目的;二是基于梁的理论而提出的锚杆作用原理,即当巷道顶板为层状岩层时,其变形特性近似于梁的性质,此时锚杆的作用是缩短梁的跨距,以减小其中的横向应力产生的弯矩及弯矩产生的弯曲应力,尤其是弯曲拉应力,从而提高顶板的稳定性。从以上两种情况可以看出,减跨理论中的锚杆作用机理以及适用条件与悬吊理论等同,即需要以稳定岩层或稳定岩层结构为依托。
二、基于锚杆的挤压加固作用而提出的组合梁理论、加固拱理论以及楔固理论。
1、组合梁理论
通过锚杆的轴向作用力将顶板各分层压紧,以增强各分层间的摩擦作用,并借助锚杆自身的横向承载能力提高顶板各分层间的抗剪切强度以及层间粘结程度,使各分层在弯矩作用下发生整体弯曲变形,呈现出组合梁的弯曲变形特征,从而提高了顶板的抗弯强度。适用于顶板由多层厚度小的连续性岩层组成的巷道支护。巷道帮、底不能应用。
2、加固拱理论(挤压加固理论)通过系统的布置锚杆,使巷道拱顶节理发育的岩体串联在一起,沿巷道的断面形成一个连续的具有自承受能力的拱形压缩带,使岩层得到补强,成为一个整体结构,支承其自身重量和上部的顶板压力。对于平顶巷道的层状连续性顶板而言,挤压加固理论等同于组合梁理论,此时,锚杆的挤压加固作用既可使层状顶板形成组合梁结构,从而提高了其抗弯强度,又可改善岩层的应力状态,使岩层沿平行于岩层层理方向的抗压强度得到提高。本理论适用性较强,几乎适用于所有的围岩条件。
3、楔固理论
主要是针对巷道围岩中的围岩有时会沿其中的弱面滑移而提出的围岩加固理论。当巷道围岩中的部分岩体被其中的弱面切割为块体时,其稳定性状况一定程度上将取决于对关键块体的维护情况,因为这种条件下围岩的失稳大多起因于关键块体的失稳。对此可将锚杆沿与弱面相交的方向布置,并借助锚杆的抗拉、抗剪、抗弯等作用防止围岩发生滑动甚至脱离岩层而冒落,从而保持巷道围岩的整体稳定性。
三、综合锚杆的各种作用或基于特殊条件而提出的最大水平应力理论、围岩松动圈理论、围岩强度强化理论、锚杆桁架支护理论、锚固平衡拱支护理论、锚注支护理论。
1、最大水平应力理论
巷道围岩的水平应力有时会大于垂直应力,此时,巷道顶、底板的稳定性主要受水平应力的影响;水平应力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巷道轴向与最大水平应力之间的夹角不同,水平应力对顶、底板稳定性的影响程度也会有所差异:
①与最大水平应力方向平行的巷道受其影响最小,顶、底板稳定性最好;
②与最大水平应力方向成锐角的巷道的顶、底板变形破坏偏向巷道的某一帮; ③与最大水平应力方向垂直的巷道受其影响最大,顶、底板稳定性最差。
基于该理论,英国学者研究发现,在深部开采的高应力环境下,最大水平应力的作用使顶、底板岩层发生剪切破坏而出现错动和膨胀,造成围岩变形,随着变形的发展,顶板对支护的载荷迅速增长,并使支护系统发生破坏。在这种作用下,锚杆的作用应当是在顶板变形的早期阶段提高其稳定性,以控制顶板后期变形的严重程度。即锚杆的加固应在顶板岩层发生松动膨胀变形之前进行,而不是等顶板已经松动破坏、几乎丧失自承能力后才被动地承受围岩压力。同时,应充分重视垂直应力对两帮的影响:顶板锚固后,两帮垂直应力集中区更靠近巷帮表面,控制两帮破坏,防止顶板有效跨度超过顶板锚杆的有效支护范围,对围岩稳定极为重要。
2、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 基于巷道围岩状态特征的研究,董方庭教授等提出了松动圈支护理沦,并提出了关于锚杆作用机理的动态解释。认为在矩形巷道围岩中,锚杆除了可以发挥悬吊作用以外,形成组合拱是其主要的支护作用,即破裂顶板在锚杆锚固力作用下可以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厚度的锚固层,随着顶板的下沉变形,锚固层将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形成压力拱或称之为裂隙体梁式的平衡结构。
3、围岩强度强化理论
通过对处于不同物性状态岩体加锚前后的力学性质的研究,侯朝炯教授等提出了巷道锚杆支护围岩强度强化理论。巷道锚杆支护的实质是锚杆和锚固区域岩体相互作用,并形成统一的承载结构;锚杆支护可以提高锚固体强度破坏前、后的力学参数,改善锚固体的力学性能;锚杆作用可以提高围岩各状态下的强度值,使巷道围岩强度得到强化。通过对巷道底臌机理的深入研究,侯朝炯教授提出了加固巷道帮、角控制底臌的理论及方法,为巷道底臌的防治提供了一条有效、实用的途径。
4、锚杆桁架支护理论 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人们通过对其支护机理的研究认为桁架锚杆的作用原理属于挤压加固一类,锚杆桁架对巷道围岩的加固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改变巷道顶板的应力状态。即随着锚杆桁架预紧力的增加,顶板中部的拉应力将减小,甚至出现压应力,使顶板不受拉应力,从而弥补岩体抗拉强度较小的弱点; ②促进顶板裂隙体梁的形成。当巷道开挖在层状岩体中时,顶板的破坏和变形可以用“岩梁”理论来分析,它的稳定性取决于裂隙体梁的成拱作用; ③提高顶板裂隙体梁拱座处的抗滑动性能。根据静力平衡原理,当岩梁拱座处的抗剪切能力过低时,顶板将发生整体剪切滑动。桁架预紧力引起的主动作用将与拱座处的水平推力叠加,增大了该危险部位岩石或不连续面的摩擦阻力,从而提高顶板裂隙体梁在拱座处的剪切强度。
5、锚固平衡拱支护理论
根据困难条件下锚杆支护成拱的重要作用,煤炭科学院北京开采研究所的林崇德高工提出了锚固平衡拱支护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①煤巷软弱顶板岩层在矿山压力作用下经历压缩变形的过程;②锚固岩层没有整体达到塑性破坏之前,顶板岩层仍可视为岩梁;③锚固岩层整体进入破坏阶段后,岩层已经不是一个连续体;④锚固支架是否具有较大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取决于顶板岩层的力学性质和锚杆的成拱作用大小;⑤锚固支架形成锚固平衡拱的关键是通过锚杆的作用保持锚固岩层的整体性。
6、锚注支护理论
通过对软岩巷道围岩控制方法的研究,陆士良教授提出了外锚内注式的支护方法。认为软岩巷道围岩的破裂范围及变形量都很大,传统的刚性支护难以适应,而单纯的锚杆支护或组合锚杆支护欲使破裂岩体处于挤紧状态,从而形成平衡拱也难以实现。对于节理裂隙发育的软岩,采用注浆的方法可以改变其松散结构,提高粘结力和内摩擦角,提高围岩的整体性和强度系数,从而形成一个注浆加固圈,为锚杆提供可靠的着力基础,使其能够充分发挥悬吊、组合等基本功能,对注浆加固圈以下的松碎岩石起到支护的作用。这种支护方式的提出极大地拓宽了锚杆支护技术的应用范围。第三节锚杆支护机理要点
1、锚杆支护的主要作用在于控制锚固区围岩的离层、滑动、裂隙张开、新裂纹产生等扩容变形与破坏,使围岩处于受压状态,抑制围岩弯曲变形、拉伸与剪切破坏的出现,最大限度地保持锚固区围岩的完整性,减小锚固区围岩强度的降低,使围岩成为承载的主体。在锚固区内形成刚度较大的预应力承载结构,阻止锚固区外岩层产生离层,同时改变围岩深部的应力分布状态。锚杆支护对岩石的弹性变形、峰值强度之前的塑性变形控制作用不明显,要求支护系统应具有一定的延伸性,使围岩的弹性变形、产生明显扩容变形之前的塑性变形得以释放。
2、锚杆支护系统的刚度十分重要,锚杆预紧力及其扩散起着决定性作用。根据巷道条件确定合理的预紧力,并使预紧力实现有效扩散是支护设计的关键。单根锚索预紧力的作用范围是很有限的,必须通过托板、刚度和金属网等构件将锚杆预紧力扩散到离锚杆更远的围岩中。特别是对于巷道表面,即使施加很小的支护力,也会明显抑制围岩的变形与破坏,保持顶板的完整。护表构件在预应力支护系统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3、锚杆支护系统存在临界支护刚度,即使锚固区不产生明显离层和拉应力区所需要支护系统提供的刚度。支护系统刚度小于临界支护刚度,围岩将长期处于变形和不稳定状态;相反,支护系统的刚度达到或超过临界支护刚度,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抑制,巷道处于长期稳定状态。支护刚度的关键影响因素是锚杆锚杆预紧力,因此存在锚杆临界预紧力值。当锚杆预紧力达到一定数值后,可以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和离层,而且锚杆受力变化不大。
4、锚索的作用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将锚杆支护形成的预应力承载结构与深部围岩相连,提高预应力承载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充分调动深部围岩的承载能力,使更大范围内的岩体共同承载;其二是锚索施加较大的预紧力,给围岩提供压力,使锚杆形成才压力区组合成骨架网状结构,主动支护围岩,保持其完整性。
第四篇:锚杆支护管理制度
锚杆支护管理制度
1、锚杆支护作业必须严格按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施工。作业规程中必须明确规定锚杆(锚索)的安装质量、锚固力、预紧扭矩、间排距、外露长度、孔深及材料的规格等。支护材料的选择必须有明确的计算依据并符合产品的检验及使用要求。
2、施工断面超宽、超高大于500mm时,须变更支护设计,采用补打锚杆(锚索)或支撑式支护进行加固,对因为巷道片帮造成巷道任一帮超宽0.3米以上时,必须采取增补支护措施。并由分管安全的副矿长组织实施。
3、由于施工不当而造成巷道断面及支护变更时,应对施工单位给予处罚。
4、特殊地点采用特殊支护及加强支护措施时,其支护范围延伸至巷道正常段起点5米以上。
5、锚杆安装前,应检查树脂锚固剂性状。严禁使用过期、硬结、破裂等变质失效的锚固剂。
6、顶部锚杆推广使用扭矩螺帽快速安装工艺,安装时必须边搅拌边将锚杆推进至孔底,严禁先推进后搅拌,帮锚杆也应优先采用快速安装工艺,保证锚杆安装质量。
7、为了保证锚杆角度,掘进工作面推广使用液压、风动锚杆锚索钻机。
8、采用锚杆、锚索支护巷道,施工严格按作业规程和质量标准操作,端锚锚杆预紧力必须达到5吨及以上,加长锚固锚杆预紧力必须达行7吨及以上,锚索预紧力必须大于7吨以上。锚杆、锚索的安装优先选用风动或电动涨拉机具。锚杆必须使用力矩手紧固;安装后1—2小时,必须对锚杆进行二次紧固。
9、采用锚杆(锚索)支护巷道,必须每50米预留一根锚杆、锚索进行一次锚杆(锚索)破坏式可锚性试验,具体试验办法由田占年、刘先裕安排制定。
10、安装树脂时,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的顺序和数量在锚杆孔中放置锚固剂。当少放或错放树脂锚固剂,以致不能过到设计的锚固长度时,按事故追查处理。
11、搅拌树脂锚固剂时,必须严格按标准掌握搅拌时间和胶凝等待时间。
12、井下运输、存放树脂锚固剂应注意避免受压、受折、受热,已破损或废弃的树脂锚固剂要带出地面挖坑掩埋或采用其他方式妥善处理,严禁混入煤流系统中。
13、对于断层破碎带、煤层松软区、地质构造变化带、地应力异常区、动压影响区等围岩支护条件复杂区域,必须及时调整支护措施,选择加密锚杆、全长锚固、锚索锚固等强化支护措施。
14、在锚杆支护作业时,如遇顶底板及两帮移近量显著增加,底板出现较大底鼓,顶板出现淋水或淋水加大,围岩层(节)理发育,突发性片帮掉渣,巷道不易成型,钻眼速度异常等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采取加强支护措施后方可继续作业。作业场所有任何人员,在认为情况异常、有不安全因素时,有权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可自行撤离现场或拒绝进入现场。
15、在特殊困难条件下采用锚杆支护时,要进行可行性研究。施工时,从锚杆与棚式支架联合支护开始试验,并通过观测得出结论后逐步加大棚距,待确认单独使用锚杆支护可行时,再取消架棚支护。
16、锚索孔出现导水迹象时,必须进行探放水检查。
17、任何作业地点,不得使用作为永久支护的锚杆、锚索、钢带、金属网起吊设备或其他重物。
18、进行锚杆锚索拉拔力、破坏试验,必须制定详细的试验办法及安全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19、对锚杆支护巷道应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顶板、煤帮失效的锚杆应及时补打,对放炮后松动的锚杆螺母应及时进行紧固,紧固范围为起爆点10米范围内的所有锚杆、锚索。
20、严格执行事故汇报制度,锚杆支护巷道如发生导致停产的冒顶(片帮)事故,无论是否造成人员伤亡,均必须向集团公司职能部门汇报,以便及时组织处理,分析原因,采取对策,防止同类事故重复发生。
21、支护材料质量必须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现场发现一次材质不合格,罚采购负责人1000元。
22、首次使用锚杆的队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锚杆支护原理、锚杆性能、机具及施工等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并由工程技术人员现场跟班,技术指导,直到施工人员熟练掌握为止。
23、锚杆支护质量由矿分管领导组织有关部门进行验收,责任落实到人。
24、每个施工队组必须有班组验收记录,对当班施工的锚杆、锚索逐一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当检查质量不合格时,必须采取补救措施。
25、锚杆拉拔力检测必须每300根锚杆(不足300根的按300根计算),取样不得少于1组,每组不得少于3根;设计或材料变更,应另取1组。拉拔力检测记录报告要与现场标记一致,并有记录牌板显示,牌板记录应有检查人、时间、地点、拉拔力值等。
26、锚杆安装质量检查标准如下: A、锚杆间排距误差不超过设计值±100m。B、螺母外锚杆外露长度10—30mm。
C、用力矩板手抽查,锚杆预紧力要不低于设计预紧力。D、托板与顶板接触面积不小于60%。E、用半圆仪检查锚杆角度,允许偏差±15度。
27、每一根锚索的施工都要做好记录。锚索外露长度不大于300mm。锚索间距偏差控制在±100mm。有一根不合格罚责任者1000元。
28、锚杆、锚索应紧跟迎头施工,严禁空顶作业打一个眼,安装一根锚杆、锚索,防止顶板离层破坏,以保持顶板的完整性。锚杆间排距误差控制±100mm,每超一处,罚责任者100元。锚杆孔深度偏差0 — +50mm,施工队伍必须在钻杆上明确标记,做好施工记录,现场发现一次不符合规定,罚责任者100元。锚杆角度必须符合作业规程规定,有一根不合格,罚责任者100元。锚杆螺母处露长度10—30mm,有一根不合格罚责任者100元。
29、矿主管部门每旬要对矿所有掘进巷道的锚杆支护按照质量标准进行定期、定量检查,并随时进行抽查,整改问题到现场,切实抓好锚杆支护质量。对班组验收记录要认真检查,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并采取有效措施。
第五篇:锚杆支护操作规程(初稿)
锚杆支护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一、适用范围
第1条 锚杆支护基本支护形式是指巷道单体锚杆支护、锚网支护、锚网带梁支护。其他支护形式参照基本支护形式执行。
二、上岗条件
第2条 锚杆支护工必须经过专门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第3条 锚杆支护工必须掌握作业规程中规定的巷道断面、支护形式和支护技术参数和质量标准等熟练使用作业工具并能进行检查和保养。
二、安全规定
第4条 在支护前和支护过程中要敲帮问顶及时摘除危岩悬矸。
1、应由两名有经验的人员担任这项工作一人敲帮问顶一人观察顶板和退路。敲帮问顶人员应站在安全地点观察人应站在找顶人的侧后面并保证退路畅通。
2、敲帮问顶应从有完好支护的地点开始由外向里先顶部后两帮依次进行敲帮问顶范围严禁其他人员进入。
3、用长把工具敲帮问顶时应防止煤矸顺杆而下伤人。
4、顶帮遇到大块断裂煤矸或煤矸离层时。应首先设置临时支护保证安全后再顺着裂隙、层理敲帮问顶不得强挖硬刨。
第5条 严禁空顶作业临时支护要紧跟工作面其支护形式、规格、数量、使用方法必须在作业规程中规定。炮掘最大空顶距为1米机掘最大空顶距为1.8米。
第6条 煤巷两帮打锚杆前用手镐刷至硬煤并保持煤帮平整。第7条 严禁使用不符合规定的支护材料
1、不符合作业规程规定的锚杆和配套材料及严重锈蚀、变形、弯曲、径缩的锚杆杆体。
2、过期失效、凝结的锚固剂。
3、网格偏大、强度偏底、变形严重的金属网。
第8条 锚杆眼的直径、间距、排距、深度、方向与岩面的夹角等必须符合作业规程规定。
1、使用全螺纹钢等强锚杆锚孔深度应保证锚杆外露长度3050毫米。
2、对角度不符合要求的锚杆眼严禁安装锚杆。
第9条 安装锚杆时必须使托盘或托梁、钢带紧贴岩面未接触部分必须楔紧垫实不得松动。
第10条 锚杆支护巷道必须配备锚杆检测工具锚杆安装后对每根锚杆进行预紧力检测不合格的锚杆要立即上紧对锚杆锚固力进行抽查不合格的锚杆必须重新补打。
第11条 当工作面遇到断层、构造时必须补充专门措施加强支护。
第12条 要随打眼随安排锚杆。
第13条 锚杆的安装顺序应从顶部向两侧进行两帮锚杆先安装上部、后安装下部。铺设、连接金属网时铺设顺序、搭接及连接长度要符合作业规程的规定。铺网时要把网张紧。
第14条 锚杆必须按规定做拉力试验。煤巷必须进行顶板离层监测并用记录牌显示。
第15条 巷道支护高度超过2.5米或在倾角较大的上下山进行支护施工应有工作台。
第16条 操作前须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备齐锚杆、网、钢带等支护材料和施工机具。
2、检查施工所用的风、水、电。
3、执行掘进钻眼工第22、23、24、25、26、27条的规定。
4、检查锚杆、锚固剂等支护材料是否合格。
5、按中腰线检查巷道断面的规格、质量处理不好不合格的部位。
五、操作顺序
第17条 锚杆支护工必须按以下顺序进行操作
1、敲帮问顶处理危岩悬矸。
2、进行临时支护。
3、打锚杆眼。
4、安装锚杆、网、钢带梁。
5、检查、整改支护质量清理施工现场。
六、正常操作
第18条 敲帮问顶处理危岩悬矸。
第19条 及时按照作业规程规定进行临时支护。第20条 打锚杆眼
1、敲帮问顶检查工作面围岩和临时支护情况。
2、确定眼位做出标志。
3、在钻杆上做好眼深标记。
4、用煤电钻、风钻或锚杆钻机打眼。
⑴使用风钻打眼时按掘进钻眼工第2934条执行。
⑵使用煤电钻、风煤钻打眼时按掘进钻眼工第3539条执行。
⑶使用锚杆机打眼时按锚索支护工第19条执行。
5、打锚杆眼时应从外向里进行同排锚杆先打顶眼后打帮眼。第21条 锚杆网、钢带等安装。
1、清理锚杆眼。
2、检查钻孔质量不合格的必须处理或补打。
3、按所使用锚杆的正规操作程序及时打锚杆压好托盘、托板并用专用工具上紧预紧力符合要求。第22条 树脂药卷安装。
1、清锚杆眼。
2、检查锚杆眼深度其深度应保证锚杆外露丝长度为3050mm。锚杆眼的超深部分应填入炮泥或锚固剂未达到规定深度的锚杆眼应补钻至规定深度。
3、检查树脂药卷破裂、失效的药卷不准使用。
4、将树脂药卷按照安装顺序轻轻送入眼底用锚杆顶住药卷利用快速搅拌器开始搅拌直到感觉有负载时停止锚杆旋转。树脂完全凝固后开动快速搅拌器带动螺母拧断剪力销上紧螺母。在树脂药卷没有固化前严禁移动或晃动锚杆体。
5、全螺纹钢等强锚杆要采用左旋搅拌方式。
6、套上托盘上紧螺母。
七、收尾工作
第23条 支护完毕后检查所有锚杆的预紧力不合格的及时上紧。
锚喷支护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一、适用范围
第1条 本规程适用于全省各类煤矿在掘进工作面从呈锚喷支护作业的人员。
二、上岗条件
第2条 锚喷支护工、喷浆机司机必须经过专门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3条 锚喷支护工必须掌握作业规程中规定的巷道断面、支护形式和支护技术参数和质量标准等熟练使用作业工具并能进行检查和保养。
第4条 喷浆机司机要掌握喷浆机和拌料机的构造、性能原理。并懂得一般性的故障处理及维修、保养方面的常识熟练的掌握喷浆技术。
第5条 执行锚杆支护工第5、6、7、8、9、10、11、12、14、15条规定。
第6条 不得使用凝结、失效的水泥及速凝剂以及含泥量超过规定的砂子和石子。
第7条 支护过程中必须对支护地点的电缆、风水管线、风筒及机电
设备进行保护。
第8条 喷射混凝土前必须对锚杆、金属网质量时行检查确保达到规程要求。
第9条 巷道过断层、破碎带及过老空等特殊地段时必须加强临时支护并派专人负责观察顶板。
第10条 喷浆机运转时严禁手或工具进入喷浆机内。第11条 喷射混凝土注意事项。
1、一次喷射混凝土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分次喷射但复喷间隔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否则应用高压水冲洗受喷面。
2、遇有超挖或裂缝低凹处应先喷补平整然后再正常喷射。
3、严禁将喷头对准人员。
4、喷射过程中如发生堵塞、停风或停电等故障时应立即关闭水门将喷头向下放置以防水流入输料管内处理堵管时采用敲击法疏通料管喷枪口前方及其附近严禁有人。
5、在喷射过程中喷浆机压力表突然上升或下降摆动异常时应立即停机检查。
6、喷浆时严格执行除尘及降尘措施喷射人员要佩戴防尘口罩、乳胶手套和眼镜。
7、喷射工作结束后喷层在7天以内每班洒水一次7天以后每天洒水一次持续养护28天。
第12条 喷射混凝土的骨料应在地面拌匀。
第13条 金属网联网扣距、联网铁丝规格符合作业规程规定。
第14条 定期进行混凝土强度检测对不合格的地须必须进行补强支护。
四、操作准备
第15条 锚喷支护前必须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备齐锚杆、网、钢带等支护材料和施工机具。
2、检查施工所需风、水、电。
3、执行掘进钻眼工第22、23、24、25、26、27条的规定。
4、检查锚杆、锚固剂、水泥等支护材料是否合格。
5、检查临时支护清理浮煤矸平整施工场地。
6、按中腰线检查巷道荒断面的规格、质量处理好不合格的部位。
7、根据中腰线确定锚杆眼的眼位做出明确。第16条 喷浆前的准备工作
1、检查风水管、电缆是否完好有无漏风、漏水、漏电现象。
2、检查喷浆机是否完好并送电空载试运转紧固好摩擦板防止漏风。
3、检查锚杆安装和金属网铺设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输料管路要平直不得有急弯接头必须严紧不得漏风。严禁将非抗静电的塑料管做输料管使用。
5、喷浆前按中、腰线检查巷道断面尺寸清甚、挖地槽并安设喷厚标志。
6、有明显涌水点时打孔埋设导管导水。
五、操作顺序
第17条 锚网喷支护操作顺序
1、备齐施工机具、材料。
2、安全质量检查处理危岩悬矸。
3、初喷。
4、打锚杆眼。
5、安装锚杆、压网、联网。
6、复喷。
7、检查整改支护质量清理施工现场。
六、正常操作
第18条 爆破后处理工作面危岩悬矸立即进行初喷等临时支护。过断层破碎带时应使用金属前探梁作临支护。第19条 打锚杆眼执行锚杆支护工第21条的规定。
第20条 安装锚杆分别执行锚杆支护工第22、23、24、25、26条的规定。
第21条 喷射混凝土
1、配、拌料。
1利用筛子、斗检查粗、细骨料配比是否符合要求。2检查骨料含水率是否合格。
3按设计配比把水泥和骨料送入拌料机上料要均匀。 4检查拌好的潮料含水率要求能用手握成团松开手似散非散吹无烟。
5必须按作业规程规定的掺入量在喷射机上料口均匀加入速凝剂。
2、喷射。
1开风调整水量、风量保持风压不得低0.4兆帕。 2喷射手操作喷头自上而下冲岩面。 3送电开喷浆机、拌料机上料喷浆。
4根据上料情况再次调整风、水量保证喷面无干斑无流淌。5喷射手分段按自下而上先墙后拱的顺序进行喷射。 6喷射时喷头尽可能垂直受喷面夹角不得小于70°。 7喷头距受喷面保持0.6~1米;
8喷射时喷头运行轨迹呈螺旋形按直径200~300毫米一圆压半圆的方法均匀缓慢移动。
9应配两人一人持喷头喷射一人辅助照明并负责联络观察顶帮安全和喷射质量。
3、停机。喷浆结束时按先停料、后停水、再停电、最后关风的顺序操作。
八、收尾工作
第22条 喷射工作结束后卸开喷头清理水环和喷射机内外部的灰浆或材料盘好风水管。
第23条 清理、收集回弹物并将当班拌料用净或用作浇筑水沟的骨料。
第24条 喷射混凝土2小时后开始洒水养护28天后取芯检测强度。
第25条 每班喷完浆后将控制开关手把置于零位并闭锁
拆开喷浆机清理内外卫生做好交接班准备工作。喷浆支护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一、喷浆支护工必须掌握作业规程中规定的巷道断面、支护形式和支护技术参数和质量标准等熟练使用作业工具并能进行检查和保养。
二、喷浆机转动时严禁手或工具进入喷浆机内。
三、喷射混凝土注意事项
1、一次喷射混凝土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分次喷射但复喷时间间隔不得超过2小时否则应用高压水冲洗受喷面。
2、遇有超挖或裂缝低凹处应先补喷平整然后再正常喷射。
3、严禁将喷头对准人员。
4、喷射过程中如发生堵塞、停风或停电等故障应立即关闭水门将喷头向下放置以防水流如输料关内处理堵塞时采取敲击法疏通料管喷枪口前方及其附近严禁有人。
5、在喷射过程中喷浆机压力表突然上升或下降摆动异常时应立即停机检查。
6、喷浆时严格执行除尘及降尘措施喷射人员要佩带防尘口罩、乳胶手套和眼镜。
7、喷射工作结束后喷层在7天内每班洒水一次7天后煤天洒水一次持续养护28天。
8、喷射混凝土的骨料应在地面拌允。
9、金属网连接扣距、联网铁丝规格符合作业规程规定。
10、定期进行混凝土强度检测对不合格的地段必须进行补强支护。
四、操作准备
1、检查施工所需的风、水、电、喷浆机是否完好有无漏风、漏水、漏电现象。
2、检查临时支护清理浮煤矸平整工作场地。
3、按中腰线检查巷道毛断面的规格、质量清基、挖底根处理好不合格的部位。
4、输料管要平直不得有急弯接头必须严紧不得漏风。严禁将非抗静电的塑料管做输料管使用。
五、操作顺序
1、备齐施工机具、材料
2、安全质量检查处理危岩悬矸
3、补喷
4、打锚杆眼、压网、联网
5、复喷
6、检查、整改支护质量清理施工现场。
7、喷射混凝土
⑴、开风调整水量、风量保证风压不得低于0.4兆帕。⑵、喷射手操作喷头自上哦下冲洗岩面。⑶、送电开喷浆机、搅拌机上料喷浆。
⑷、根据上料情况再次调整风量、水量保证喷面无干斑、无
流淌。
⑸、喷射手分段自下而上先墙后拱的顺序进行喷射。⑹、喷射时喷头应尽可能垂直受喷面夹角不的小于70°。⑺、喷头距受喷面保持0.61.0m。
⑻、喷射时喷头运行轨迹应呈螺旋形按直径200300mm一圈压半圈的方法均匀缓慢移动。
⑼、喷浆结束时按先停料后停水、再停电、最后关风的顺序操作。
六、收尾工作
1、喷射工作结束后卸开喷头清理水环和喷射机内外部的灰浆或材料盘好风水管。
2、清理、收集回弹物并将当班拌料用净或用做浇筑水沟的骨料。
3、喷射混凝土2小时后开始洒水养护28天后取芯检测强度。
4、每班喷完浆后 将控制开关手把打到零位并闭锁拆开喷浆机清理内外卫生作好交接班准备。
锚索支护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一、上岗条件
第1条 锚索支护工必须经过专门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2条 锚索支护工必须掌握作业规程中规定的巷道断面、支护形式和支护参数和质量标准等熟练使用作业工具并能进行检查
和保养。
二、安全规定
第3条 锚索支护工要熟悉锚索支护原理锚索结构及主要技术参数熟悉作业地点环境能够熟练使用支护工具熟悉锚杆机性能、结构和工作原理并能排除一般故障并做好使用前后的检查和保养。
第3条 锚索支护材料要符合施工措施的规定。
第3条采用树脂锚固时6米锚索要用1根s2360和2根z23609米锚索要用1根s2360和3根z2360 第3条单根锚索设计锚固力应大于200千牛。
第3条检查施工地点支护状况严防片帮、冒顶伤人。在有架空线巷道内作业时要先停电。
第3条打锚索眼时要注意观察钻进情况有异常时必须迅速闪开防止断钎伤人钻机5米以内不得有闲杂人员。第3条锚索涨拉预紧力应控制在80100千牛锚索安装48小时后如发现预紧力下降必须及时补拉。涨拉时如发现锚固不合格必须补打合格的锚索。
第3条巷道支护高度超过3米或在倾角较大的上下山进行支护施工必须有手脚架或搭设工作平台。
第11条 钢绞线旋向应与搅拌工具旋转方向相反。
三、操作准备
第3条施工前要备齐钢绞线、锚固剂、托盘、锚具等支护材料
和锚杆打眼机、套钎、锚索专用驱动头、涨拉油缸、高压油泵、液压剪、注浆泵等专用机具以及常用工具。第3条准备好施工所需风、水、电。第14条 锚杆钻机打眼前进行以下检查
1、检查所有操作控制开关所有开关都应处在“关闭”位置。
2、检查油雾器工作状态确保油雾器充满良好的润滑器。
3、清洁风水软管检查其长度及与锚杆机连接情况。
4、检查锚杆机是否完好。
5、检查是否漏水及时更换水密封。
6、安装钻杆前检查钻头是否锋利检查钻杆中孔是否畅通严禁使用弯曲的钻杆打眼。
第15条 涨拉锚索前检查涨拉油缸、油泵各油路接头是否松动。
四、操作顺序
第16条 锚索支护工必须按以下顺序进行操作
1、备齐机具及有关材料。
2、检查并处理工作地点的隐患。
3、检查施工所需风水电。
4、打锚索钻孔。
5、组装锚索。
6、安装、锚固锚索。
7、涨拉锚索。
8、清理现场。
五、正常操作
第17条 打锚索眼、敲帮问顶检查施工地点围岩和支护情况。
2、根据锚孔设计位置要求确定眼位并做出标志。
3、检查和准备好锚杆钻机、机具、电缆及风水管路。
4、必须采取湿式打眼。
5、竖起钻机把初始钻杆插到钻杆接头内观察围岩定好眼位使锚杆机和钻杆处于正确位置。钻机开眼时要扶稳钻机先升器腿使钻头顶住岩面确保开眼位置正确。
6、开钻。操作者站立正操作臂长度以外分腿站立保持平衡。先开水后开风。开始钻眼时用低转速随着钻孔深度的增大调整到合适转速直到初始锚孔钻进到位。
⑴在软岩条件下锚杆机用高转速钻进要调整支腿推力防止糊眼。
⑵在硬岩条件下锚杆机用低转速钻进要缓缓增加支腿推力。
7、退钻机接钻杆完成最终钻孔。
8、锚索眼必须与巷道面垂直眼深误差为±50毫米偏差为±150毫米。
9、锚索打眼完后先关水再停风。
第18条 组装锚索。按设计长度截取钢绞线用钢刷除去钢绞线表面浮锈。
第19条 安装、锚固锚索
1、检查锚索眼质量不合格的及时处理。
2、把锚索末端套上专用驱动头、拧上导向管并卡牢。
3、将树脂药卷用钢绞线送入锚索孔底使用两块以上树脂药卷时按超快、快、中速顺序自上而下排列。
4、用锚杆打眼机进行搅拌将专用驱动头尾部六方插入锚杆机上一人扶住机头一人操作锚杆机边推进边搅拌前半程用慢速后半程用快速旋转约40秒。
5、停止搅拌但继续保持锚杆机的推力约1分钟后缩下锚杆机。第20条 树脂锚固剂凝固1小时后进行涨拉和顶紧上托盘工作。
1、卸下专用驱动头和导向管装上托盘、锚具并将其托至紧帖顶板的位置把涨拉油缸套在锚索上使涨拉油缸和锚杆同轴挂好安全链人员撤开涨拉油缸前不得有人。
2、开泵进行涨拉并注意观察压力表读数分级涨拉分级方式为0→30千牛→60千牛→90千牛→130千牛。达到设计预紧力或油缸行程结束时迅速换向油缸。
3、卸下涨拉油缸用液压简截下锚索外露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