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字钢锚杆支护质量标准2
工字钢支护质量标准
一、质量标准
1、柱窝深度不得小于设计值的95%。
2、棚间距偏差不得超过±100mm,必须使用拉杆与撑木进行加固钢腿。
⑴拉杆固定到钢腿从下而上3分之1的位置。⑵撑木固定到梁腿从上而下300mm的位置。
3、施工顺序严格执行由外向里,逐步进行,严禁多段作业。
4、扎角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扎角不得小于5度),棚腿必须做到迎山有力。
5、棚架亲口严密,严禁出现偏肩,吊口、后空等现象,必须迎山有力,不准后仰。
6、棚梁应垂直巷道中心线,无歪斜现象,误差不超过100mm。
7、棚架顶帮使用四、六盘帮勾顶,棚梁上及两帮的空隙必须使用构木、木楔插紧背实。
8、棚架要接顶严密,如遇顶板冒落较高的地方要用“#”字型木垛勾严背实顶板。
9、严禁使用不同型号,不同规格的金属支架。
10、更换支设新棚子时必须保证5人作业,一人监护,两人扶腿,两人支梁,棚梁架设好后,需及时构顶至顶板,并且背紧背牢,保证支设有效。
二、操作流程
定柱窝位置→挖柱窝→检查柱窝深度→安装钢腿、梁(调好扎角)→安装撑木、拉杆→检查质量(间排距、扎角、迎山角)→四六盘帮稳固梁腿→再次检查整改支护质量,清理施工现场。
锚杆支护质量标准
一、质量标准
1、锚杆的杆体和配件的材质、品种、规格、强度、结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水泥卷、树脂卷和砂浆锚固材料的材质、规格、配比、性能必须设计要求。
3、锚杆安装质量必须符合要求:
合格:安装牢固,托板基本密贴壁面,不松动。优良:安装牢固,托板密贴壁面,为接触部位必须楔紧 检验方法:板动、规定检查或抽查施工检查记录。
检查数量:检查点不得少于5个,检查点间距不应大于20米
4、锚杆抗拔力应符合以下规定:
合格:最小值不小于设计的90% 优良:最低值不小于设计值
检查方法:用锚杆拉力计做抗拔力实验,做好试验记录,检查时 抽查试验记录,必要时进行现场实测。
检查数量:每300跟或者300根以下,取样不得小于一组,每组不得小于3根
5、锚杆安装完毕后,眼底内树脂没有固化或者眼内砂浆没有彻底凝固前不得随意敲击。以免吧锚杆拉拔出来或锚杆松动。
二、操作流程
敲帮问顶---前探梁临时支护---检查巷道规格尺寸---打拱部锚杆眼---安装拱部锚杆---打帮部锚杆眼---安装帮部锚杆眼---检查整改支护质量,清理施工现场。
顶板支护质量标准
一、质量标准
1、在作业前先对采场顶板进行敲帮问顶处理,然后进行木支护支撑采场工作面。对于排查过程中发现的不稳定不能处理掉的浮石,必须进行木支护,在作业过程中加强警惕。
2、采场回采中临时木支护必须起到支撑顶板作用。底板、顶板跨度不得大于2.5M。木支护的梁、柱等主要圆木杆件,细头直径应不小于15CM,3、支护应采用质地坚固、有弹性、无节疤之木料。脆硬的木料不宜使用,腐配及的木材严禁使用。
4、所有支架必须严格按照“由外向里”的顺序进行作业支护,柱距、排距和控顶距等要符合作业规程要求;遇到岩石不稳定情况或受较大断层影响时,对不稳定顶板可加强顶板支护。
5.支架迎山有力,迎山角必须保证直立而支撑,符合作业规程规定。
6、支护过程选择好合适的支撑点,顶角、底角务必牢固,必须采用木剁强行进行加固处理。
7、每次爆破后再次进行作业前,进采场时必须对木支护支撑稳固情况一一进行排查。做牢固化处理,对作业地点仍需要进行木支护的再按照支护标准进行支护。
二、操作流程
敲帮问顶---选择合适支护点---确定支护高度尺寸----选择原木(采场联络道配备原木)----采场支撑原木---木剁加固---检查支撑情况----凿岩---清理现场---爆破
第二篇:锚杆支护管理制度
锚杆支护管理制度
1、锚杆支护作业必须严格按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施工。作业规程中必须明确规定锚杆(锚索)的安装质量、锚固力、预紧扭矩、间排距、外露长度、孔深及材料的规格等。支护材料的选择必须有明确的计算依据并符合产品的检验及使用要求。
2、施工断面超宽、超高大于500mm时,须变更支护设计,采用补打锚杆(锚索)或支撑式支护进行加固,对因为巷道片帮造成巷道任一帮超宽0.3米以上时,必须采取增补支护措施。并由分管安全的副矿长组织实施。
3、由于施工不当而造成巷道断面及支护变更时,应对施工单位给予处罚。
4、特殊地点采用特殊支护及加强支护措施时,其支护范围延伸至巷道正常段起点5米以上。
5、锚杆安装前,应检查树脂锚固剂性状。严禁使用过期、硬结、破裂等变质失效的锚固剂。
6、顶部锚杆推广使用扭矩螺帽快速安装工艺,安装时必须边搅拌边将锚杆推进至孔底,严禁先推进后搅拌,帮锚杆也应优先采用快速安装工艺,保证锚杆安装质量。
7、为了保证锚杆角度,掘进工作面推广使用液压、风动锚杆锚索钻机。
8、采用锚杆、锚索支护巷道,施工严格按作业规程和质量标准操作,端锚锚杆预紧力必须达到5吨及以上,加长锚固锚杆预紧力必须达行7吨及以上,锚索预紧力必须大于7吨以上。锚杆、锚索的安装优先选用风动或电动涨拉机具。锚杆必须使用力矩手紧固;安装后1—2小时,必须对锚杆进行二次紧固。
9、采用锚杆(锚索)支护巷道,必须每50米预留一根锚杆、锚索进行一次锚杆(锚索)破坏式可锚性试验,具体试验办法由田占年、刘先裕安排制定。
10、安装树脂时,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的顺序和数量在锚杆孔中放置锚固剂。当少放或错放树脂锚固剂,以致不能过到设计的锚固长度时,按事故追查处理。
11、搅拌树脂锚固剂时,必须严格按标准掌握搅拌时间和胶凝等待时间。
12、井下运输、存放树脂锚固剂应注意避免受压、受折、受热,已破损或废弃的树脂锚固剂要带出地面挖坑掩埋或采用其他方式妥善处理,严禁混入煤流系统中。
13、对于断层破碎带、煤层松软区、地质构造变化带、地应力异常区、动压影响区等围岩支护条件复杂区域,必须及时调整支护措施,选择加密锚杆、全长锚固、锚索锚固等强化支护措施。
14、在锚杆支护作业时,如遇顶底板及两帮移近量显著增加,底板出现较大底鼓,顶板出现淋水或淋水加大,围岩层(节)理发育,突发性片帮掉渣,巷道不易成型,钻眼速度异常等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采取加强支护措施后方可继续作业。作业场所有任何人员,在认为情况异常、有不安全因素时,有权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可自行撤离现场或拒绝进入现场。
15、在特殊困难条件下采用锚杆支护时,要进行可行性研究。施工时,从锚杆与棚式支架联合支护开始试验,并通过观测得出结论后逐步加大棚距,待确认单独使用锚杆支护可行时,再取消架棚支护。
16、锚索孔出现导水迹象时,必须进行探放水检查。
17、任何作业地点,不得使用作为永久支护的锚杆、锚索、钢带、金属网起吊设备或其他重物。
18、进行锚杆锚索拉拔力、破坏试验,必须制定详细的试验办法及安全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19、对锚杆支护巷道应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顶板、煤帮失效的锚杆应及时补打,对放炮后松动的锚杆螺母应及时进行紧固,紧固范围为起爆点10米范围内的所有锚杆、锚索。
20、严格执行事故汇报制度,锚杆支护巷道如发生导致停产的冒顶(片帮)事故,无论是否造成人员伤亡,均必须向集团公司职能部门汇报,以便及时组织处理,分析原因,采取对策,防止同类事故重复发生。
21、支护材料质量必须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现场发现一次材质不合格,罚采购负责人1000元。
22、首次使用锚杆的队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锚杆支护原理、锚杆性能、机具及施工等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并由工程技术人员现场跟班,技术指导,直到施工人员熟练掌握为止。
23、锚杆支护质量由矿分管领导组织有关部门进行验收,责任落实到人。
24、每个施工队组必须有班组验收记录,对当班施工的锚杆、锚索逐一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当检查质量不合格时,必须采取补救措施。
25、锚杆拉拔力检测必须每300根锚杆(不足300根的按300根计算),取样不得少于1组,每组不得少于3根;设计或材料变更,应另取1组。拉拔力检测记录报告要与现场标记一致,并有记录牌板显示,牌板记录应有检查人、时间、地点、拉拔力值等。
26、锚杆安装质量检查标准如下: A、锚杆间排距误差不超过设计值±100m。B、螺母外锚杆外露长度10—30mm。
C、用力矩板手抽查,锚杆预紧力要不低于设计预紧力。D、托板与顶板接触面积不小于60%。E、用半圆仪检查锚杆角度,允许偏差±15度。
27、每一根锚索的施工都要做好记录。锚索外露长度不大于300mm。锚索间距偏差控制在±100mm。有一根不合格罚责任者1000元。
28、锚杆、锚索应紧跟迎头施工,严禁空顶作业打一个眼,安装一根锚杆、锚索,防止顶板离层破坏,以保持顶板的完整性。锚杆间排距误差控制±100mm,每超一处,罚责任者100元。锚杆孔深度偏差0 — +50mm,施工队伍必须在钻杆上明确标记,做好施工记录,现场发现一次不符合规定,罚责任者100元。锚杆角度必须符合作业规程规定,有一根不合格,罚责任者100元。锚杆螺母处露长度10—30mm,有一根不合格罚责任者100元。
29、矿主管部门每旬要对矿所有掘进巷道的锚杆支护按照质量标准进行定期、定量检查,并随时进行抽查,整改问题到现场,切实抓好锚杆支护质量。对班组验收记录要认真检查,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并采取有效措施。
第三篇:锚杆支护理论
锚杆支护理论
锚杆支护理论研究的目的是弄清楚锚杆、锚索与围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为锚杆支护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第一节锚杆支护构件的作用
锚杆支护由锚杆杆体、托板和螺母、锚固剂、钢带及金属网等构件组成,锚杆支护的作用是由这些构件共同完成的。
一、锚杆杆体的作用 对于锚杆杆体本身来说,由于杆体长度方向的尺寸远大于其他两个方向的尺寸,所以力学上属于杆体。这种构件主要可以提供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抗拉,二是抗剪。至于杆体的抗弯能力和抗压能力是非常小,可忽略不计。
1、锚杆的抗拉作用
锚杆杆体所能承受的拉断载荷计算:
式中P—锚杆拉断载荷,N;
d—锚杆直径,mm; —锚杆钢材抗拉强度。
2、锚杆的抗剪作用
锚杆杆体所能承受的剪切载荷计算:
式中Q—锚杆剪切载荷,N;
d—锚杆直径,mm; —锚杆钢材剪切强度。
二、锚杆托板的作用
一是通过给螺母施加一定的扭矩使托板压紧巷道表面,给锚杆提供预紧力,并使预紧力扩散到锚杆周围的煤岩体中,从而改善围岩应力状态,抑制围岩离层、结构面滑动和节理裂隙的张开,实现锚杆的主动、及时支护作用; 二是围岩变形使载荷作用于托板上,通过托板将载荷传递到锚杆杆体,增大锚杆的工作阻力,充分发挥锚杆控制围岩变形的作用。
托板力学性能应与锚杆杆体的性能匹配,才能充分发挥锚杆的支护作用。托板强度不足、安装质量差、受较大偏载都会显著降低锚杆的作用。
对于端部锚固锚杆,托板是锚杆尾部接触围岩的构件,通过托板给锚杆施加预紧力,传递围岩载荷至锚杆杆体,托板本身失效,以及托板下方的围岩松散脱落,导致托板与表面不紧贴,都会使锚杆失去支护作用。
托板对全长锚固锚杆的受力分布有明显的影响。无托板时锚杆轴力在巷道表面处为零,在一定深度达到最大值,剪力在轴力最大处为零;有托板时,由于锚杆施加的预紧力和围岩通过托板作用在锚杆杆体上的力,使得锚杆轴力在巷道表面处达到一定值,而且使锚杆轴力最大的位置向孔口移动,更接近巷道表面。
三、锚固剂的作用
锚固剂的作用是将钻孔孔壁岩石与杆体粘结在一起,使锚杆发挥支护作用。同时锚固剂也具有一定的抗剪与抗拉能力,与锚杆共同加固围岩。
1、锚固剂的粘结作用
在拉拔作用下,杆体锚固段剪应力分布为负指数曲线。
2、锚固剂的抗拉与抗剪作用
我国树脂锚固剂的抗拉强度一般可取11.5MPa,抗剪强度一般可取35MPa。
3、端部锚固与全长锚固的区别
对于端部锚固锚杆,锚固剂的作用在于提供粘结力,使锚杆能承受一定的拉力。对于全长锚固锚杆,锚固剂的作用比较复杂,主要有两方面:将锚杆杆体与钻孔孔壁粘结在一起,使锚杆随着岩层移动承受拉力。当岩层发生错动时,与杆体共同起抗剪作用,阻止岩层发生滑动。对于端部锚固锚杆,杆体各部位的应力和应变相等。在锚固范围内,任何部位岩层的离层都均匀地分散到整个杆体的长度上,导致杆体受力对围岩变形和离层不敏感,支护强度低。对于全长锚固锚杆,这种分散是不可能的,致使应力、应变沿锚杆长度方向分布极不均匀,离层和滑动大的部位锚杆受力很大,杆体受力对围岩变形和离层很敏感,能及时抑制围岩离层滑动,支护强度高。这是端部锚固锚杆与全长锚固锚杆的根本区别。
四、钢带的作用
钢带是锚杆支护系统中的重要构件,对提高锚杆支护整体支护效果、保持围岩的完整性起着关键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3方面:
1、锚杆预紧力和工作阻力扩散作用。
2、支护巷道表面,改善围岩应力状态作用。
3、均衡锚杆受力,提高整体支护作用。
五、网的作用
1、维护锚杆之间的围岩,防止破碎岩块垮落。
2、紧贴巷道表面,提供一定的支护力,一定程度上改善巷道表面岩层受力状态。同时,将锚杆之间岩层的载荷传递给锚杆,形成整体支护系统。
3、网不仅能有效控制巷道浅部围岩的变形和破坏,而且对深部围岩也有良好的支护作用。有的巷道虽然表面围岩已破坏,但没有松散、垮落,网作为传力介质,使巷道深部围岩仍处于三向应力状态,提高岩体的残余强度,显著减小围岩松散、破碎区范围,同时保证了锚杆的锚固效果。
第二节锚杆支护理论
锚杆支护是一种主动支护形式,它是通过锚杆及其辅助构件与锚固范围的围岩形成锚固结构体,利用锚杆的横向作用提高锚固范围岩体的强度参数,锚杆的轴向作用改变锚固范围岩体的应力状态,从而达到提高巷道稳定性的目的。随着锚杆支护工程实践的不断丰富,锚杆支护的理论计算模型已有许多有价值的成果。这些理论都是以一定的假说为基础的,各自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条件阐述锚杆支护的作用机理,而且力学模型简单,计算方法简便易懂,适用于不同的围岩条件,得到了国内外的承认和应用。
目前,较成熟的理论主要可归纳为三大类:
一、基于锚杆的悬吊作用而提出的悬吊理论、减跨理论。
1、悬吊理论
锚杆上端锚固在围岩内部较坚硬的岩石中,把一层或几层稳定(或不稳定)且比较平而薄的直接顶板通过锚杆下端的托板及螺栓,锚固在比较坚硬的岩层上,从而起到了悬吊作用。锚杆的悬吊作用理论能很好地解释锚杆长度范围内存在稳定岩层的情况,但不能说明松软岩层高度超出锚固范围情况下的锚杆作用机理。只适用于巷道顶板,不适用于帮、底。且开掘巷道的顶板在一定范围内,必须有坚硬稳定的岩层。当跨度较大的软岩巷道中普氏拱高往往超过锚杆长度,或顶板软弱岩层较厚,围岩破碎区范围较大时,无法将锚杆锚固到上面坚硬岩层或者未松动岩层上,悬吊理论就不适用了。
2、减跨理论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基于松散介质的自然冒落拱理论提出的锚杆作用原理,其依据是冒落拱高度与跨度成正比关系,认为利用锚杆的悬吊作用可增加顶板岩层的支点,从而减小支点间的跨距,进而达到降低冒落拱高度、减小所需支护强度的目的;二是基于梁的理论而提出的锚杆作用原理,即当巷道顶板为层状岩层时,其变形特性近似于梁的性质,此时锚杆的作用是缩短梁的跨距,以减小其中的横向应力产生的弯矩及弯矩产生的弯曲应力,尤其是弯曲拉应力,从而提高顶板的稳定性。从以上两种情况可以看出,减跨理论中的锚杆作用机理以及适用条件与悬吊理论等同,即需要以稳定岩层或稳定岩层结构为依托。
二、基于锚杆的挤压加固作用而提出的组合梁理论、加固拱理论以及楔固理论。
1、组合梁理论
通过锚杆的轴向作用力将顶板各分层压紧,以增强各分层间的摩擦作用,并借助锚杆自身的横向承载能力提高顶板各分层间的抗剪切强度以及层间粘结程度,使各分层在弯矩作用下发生整体弯曲变形,呈现出组合梁的弯曲变形特征,从而提高了顶板的抗弯强度。适用于顶板由多层厚度小的连续性岩层组成的巷道支护。巷道帮、底不能应用。
2、加固拱理论(挤压加固理论)通过系统的布置锚杆,使巷道拱顶节理发育的岩体串联在一起,沿巷道的断面形成一个连续的具有自承受能力的拱形压缩带,使岩层得到补强,成为一个整体结构,支承其自身重量和上部的顶板压力。对于平顶巷道的层状连续性顶板而言,挤压加固理论等同于组合梁理论,此时,锚杆的挤压加固作用既可使层状顶板形成组合梁结构,从而提高了其抗弯强度,又可改善岩层的应力状态,使岩层沿平行于岩层层理方向的抗压强度得到提高。本理论适用性较强,几乎适用于所有的围岩条件。
3、楔固理论
主要是针对巷道围岩中的围岩有时会沿其中的弱面滑移而提出的围岩加固理论。当巷道围岩中的部分岩体被其中的弱面切割为块体时,其稳定性状况一定程度上将取决于对关键块体的维护情况,因为这种条件下围岩的失稳大多起因于关键块体的失稳。对此可将锚杆沿与弱面相交的方向布置,并借助锚杆的抗拉、抗剪、抗弯等作用防止围岩发生滑动甚至脱离岩层而冒落,从而保持巷道围岩的整体稳定性。
三、综合锚杆的各种作用或基于特殊条件而提出的最大水平应力理论、围岩松动圈理论、围岩强度强化理论、锚杆桁架支护理论、锚固平衡拱支护理论、锚注支护理论。
1、最大水平应力理论
巷道围岩的水平应力有时会大于垂直应力,此时,巷道顶、底板的稳定性主要受水平应力的影响;水平应力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巷道轴向与最大水平应力之间的夹角不同,水平应力对顶、底板稳定性的影响程度也会有所差异:
①与最大水平应力方向平行的巷道受其影响最小,顶、底板稳定性最好;
②与最大水平应力方向成锐角的巷道的顶、底板变形破坏偏向巷道的某一帮; ③与最大水平应力方向垂直的巷道受其影响最大,顶、底板稳定性最差。
基于该理论,英国学者研究发现,在深部开采的高应力环境下,最大水平应力的作用使顶、底板岩层发生剪切破坏而出现错动和膨胀,造成围岩变形,随着变形的发展,顶板对支护的载荷迅速增长,并使支护系统发生破坏。在这种作用下,锚杆的作用应当是在顶板变形的早期阶段提高其稳定性,以控制顶板后期变形的严重程度。即锚杆的加固应在顶板岩层发生松动膨胀变形之前进行,而不是等顶板已经松动破坏、几乎丧失自承能力后才被动地承受围岩压力。同时,应充分重视垂直应力对两帮的影响:顶板锚固后,两帮垂直应力集中区更靠近巷帮表面,控制两帮破坏,防止顶板有效跨度超过顶板锚杆的有效支护范围,对围岩稳定极为重要。
2、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 基于巷道围岩状态特征的研究,董方庭教授等提出了松动圈支护理沦,并提出了关于锚杆作用机理的动态解释。认为在矩形巷道围岩中,锚杆除了可以发挥悬吊作用以外,形成组合拱是其主要的支护作用,即破裂顶板在锚杆锚固力作用下可以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厚度的锚固层,随着顶板的下沉变形,锚固层将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形成压力拱或称之为裂隙体梁式的平衡结构。
3、围岩强度强化理论
通过对处于不同物性状态岩体加锚前后的力学性质的研究,侯朝炯教授等提出了巷道锚杆支护围岩强度强化理论。巷道锚杆支护的实质是锚杆和锚固区域岩体相互作用,并形成统一的承载结构;锚杆支护可以提高锚固体强度破坏前、后的力学参数,改善锚固体的力学性能;锚杆作用可以提高围岩各状态下的强度值,使巷道围岩强度得到强化。通过对巷道底臌机理的深入研究,侯朝炯教授提出了加固巷道帮、角控制底臌的理论及方法,为巷道底臌的防治提供了一条有效、实用的途径。
4、锚杆桁架支护理论 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人们通过对其支护机理的研究认为桁架锚杆的作用原理属于挤压加固一类,锚杆桁架对巷道围岩的加固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改变巷道顶板的应力状态。即随着锚杆桁架预紧力的增加,顶板中部的拉应力将减小,甚至出现压应力,使顶板不受拉应力,从而弥补岩体抗拉强度较小的弱点; ②促进顶板裂隙体梁的形成。当巷道开挖在层状岩体中时,顶板的破坏和变形可以用“岩梁”理论来分析,它的稳定性取决于裂隙体梁的成拱作用; ③提高顶板裂隙体梁拱座处的抗滑动性能。根据静力平衡原理,当岩梁拱座处的抗剪切能力过低时,顶板将发生整体剪切滑动。桁架预紧力引起的主动作用将与拱座处的水平推力叠加,增大了该危险部位岩石或不连续面的摩擦阻力,从而提高顶板裂隙体梁在拱座处的剪切强度。
5、锚固平衡拱支护理论
根据困难条件下锚杆支护成拱的重要作用,煤炭科学院北京开采研究所的林崇德高工提出了锚固平衡拱支护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①煤巷软弱顶板岩层在矿山压力作用下经历压缩变形的过程;②锚固岩层没有整体达到塑性破坏之前,顶板岩层仍可视为岩梁;③锚固岩层整体进入破坏阶段后,岩层已经不是一个连续体;④锚固支架是否具有较大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取决于顶板岩层的力学性质和锚杆的成拱作用大小;⑤锚固支架形成锚固平衡拱的关键是通过锚杆的作用保持锚固岩层的整体性。
6、锚注支护理论
通过对软岩巷道围岩控制方法的研究,陆士良教授提出了外锚内注式的支护方法。认为软岩巷道围岩的破裂范围及变形量都很大,传统的刚性支护难以适应,而单纯的锚杆支护或组合锚杆支护欲使破裂岩体处于挤紧状态,从而形成平衡拱也难以实现。对于节理裂隙发育的软岩,采用注浆的方法可以改变其松散结构,提高粘结力和内摩擦角,提高围岩的整体性和强度系数,从而形成一个注浆加固圈,为锚杆提供可靠的着力基础,使其能够充分发挥悬吊、组合等基本功能,对注浆加固圈以下的松碎岩石起到支护的作用。这种支护方式的提出极大地拓宽了锚杆支护技术的应用范围。第三节锚杆支护机理要点
1、锚杆支护的主要作用在于控制锚固区围岩的离层、滑动、裂隙张开、新裂纹产生等扩容变形与破坏,使围岩处于受压状态,抑制围岩弯曲变形、拉伸与剪切破坏的出现,最大限度地保持锚固区围岩的完整性,减小锚固区围岩强度的降低,使围岩成为承载的主体。在锚固区内形成刚度较大的预应力承载结构,阻止锚固区外岩层产生离层,同时改变围岩深部的应力分布状态。锚杆支护对岩石的弹性变形、峰值强度之前的塑性变形控制作用不明显,要求支护系统应具有一定的延伸性,使围岩的弹性变形、产生明显扩容变形之前的塑性变形得以释放。
2、锚杆支护系统的刚度十分重要,锚杆预紧力及其扩散起着决定性作用。根据巷道条件确定合理的预紧力,并使预紧力实现有效扩散是支护设计的关键。单根锚索预紧力的作用范围是很有限的,必须通过托板、刚度和金属网等构件将锚杆预紧力扩散到离锚杆更远的围岩中。特别是对于巷道表面,即使施加很小的支护力,也会明显抑制围岩的变形与破坏,保持顶板的完整。护表构件在预应力支护系统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3、锚杆支护系统存在临界支护刚度,即使锚固区不产生明显离层和拉应力区所需要支护系统提供的刚度。支护系统刚度小于临界支护刚度,围岩将长期处于变形和不稳定状态;相反,支护系统的刚度达到或超过临界支护刚度,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抑制,巷道处于长期稳定状态。支护刚度的关键影响因素是锚杆锚杆预紧力,因此存在锚杆临界预紧力值。当锚杆预紧力达到一定数值后,可以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和离层,而且锚杆受力变化不大。
4、锚索的作用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将锚杆支护形成的预应力承载结构与深部围岩相连,提高预应力承载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充分调动深部围岩的承载能力,使更大范围内的岩体共同承载;其二是锚索施加较大的预紧力,给围岩提供压力,使锚杆形成才压力区组合成骨架网状结构,主动支护围岩,保持其完整性。
第四篇:工字钢支护质量标准2
工字钢支护质量标准
一、质量标准
1、柱窝深度不得小于设计值的95%。
2、棚间距偏差不得超过±100mm,必须使用拉杆与撑木进行加固钢腿。
⑴拉杆固定到钢腿从下而上3分之1的位置。⑵撑木固定到梁腿从上而下300mm的位置。
3、施工顺序严格执行由外向里,逐步进行,严禁多段作业。
4、扎角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扎角不得小于5度),棚腿必须做到迎山有力。
5、棚架亲口严密,严禁出现偏肩,吊口、后空等现象,必须迎山有力,不准后仰。
6、棚梁应垂直巷道中心线,无歪斜现象,误差不超过100mm。
7、棚架顶帮使用四、六盘帮勾顶,棚梁上及两帮的空隙必须使用构木、木楔插紧背实。
8、棚架要接顶严密,如遇顶板冒落较高的地方要用“#”字型木垛勾严背实顶板。
9、严禁使用不同型号,不同规格的金属支架。
10、更换支设新棚子时必须保证5人作业,一人监护,两人扶腿,两人支梁,棚梁架设好后,需及时构顶至顶板,并且背紧背牢,保证支设有效。
二、操作流程
定柱窝位置→挖柱窝→检查柱窝深度→安装钢腿、梁(调好扎角)→安装撑木、拉杆→检查质量(间排距、扎角、迎山角)→四六盘帮稳固梁腿→再次检查整改支护质量,清理施工现场。
第五篇:锚杆支护施工方案
锚杆支护施工方案
一、施工工艺(1锚杆的构造要求
1锚杆采用 HRB335级 Φ15钢筋,长度从 3~6米。具体见计算书。2锚杆上下排垂直间距 1m ,水平间距 1m , U 型锚钉作法。3锚杆倾角为 20°。
4锚杆锚固体采用水泥砂浆,其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M10。5钢筋网片 φ14@50X50镀锌钢丝明孔。
6注浆压力为 0.6Mpa ,根据具体情况压力可适当提高。(2 工艺流程 锚杆施工工艺流程:土方开挖→修整边壁→测量、放线→钻机就位→接钻杆 →校正孔位→调整角度→钻孔(接钻杆→钻至设计深度→插锚杆→压力灌浆 养护→裸露主筋除锈→上横梁
2喷射混凝土面层施工工艺流程:立面子整→焊接钢筋网片→干配混凝土料 →依次打开电、风、水开关→进行喷射混凝土作业→混凝土面层养护。(3操作工艺
1边坡开挖
锚杆支护应按设计规定分层、分段开挖,做到随时开挖,随时支护,随时喷混 凝土,在完成上层作业面的喷射混凝土以前,不得进行下一层土的开挖。当用 机械进行开挖时,严禁边壁出现超挖或造成边壁土体松动或挡土结构的破坏。为防止边坡土体发生塌陷,对于易塌的土体可采用以下措施: a 对修整后的边壁立即喷上一层薄的砂浆或混凝土,待凝结后再进行钻孔
b 在水平方向分小段间隔开挖;c 先将开挖的边壁作成斜坡,待钻孔并设置土钉后再清坡;d 开挖时沿开挖面垂直击入钢筋和钢管或注浆加固土体。(4钻孔与锚杆制作
1钻孔时要保证位置正确(上下左右及角度,防止高低参差不齐和相互交 错。2钻进时要比设计深度多钻进 100~200mm ,以防止孔深不够。
3锚杆应由专人制作,接长应采用直螺纹对接,为使锚杆置于钻孔的中心, 应在锚杆上每隔 1500mm 设置定位器一个;钻孔完毕后应立即安插锚杆以防塌 孔。
(5注浆
1注浆管在使用前应检查有无破裂和堵塞,接口处要牢固,防止注浆压力加 大时开裂跑浆;注浆管应随锚杆同时插入,在灌浆过程中看见孔口出浆时再封 闭孔口。
2注浆前要用水引路、润湿输浆管道;灌浆后要及时清洗输浆管道、灌浆设 备;灌浆后自然养护不少于 7d。
(6喷射混凝土
1在喷射混凝土前,面层内的钢筋网片牢固固定在边坡壁上并符合规定的保 护层厚度的要求。钢筋网片可用插入土中的钢筋固定,在混凝土喷射时应不出 现移动。
2钢筋网片焊接而成,网格允许偏差为 10 mm;钢筋网铺设时每边的搭接长度 不小于一个网格的边长。
3为加强支护效果,在喷射混凝土时可加入 3%一 5%的早强剂;在喷射混凝 土初凝 2h 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此后应连续喷水养护 5-7d。
(7成品保护
1锚杆的非锚固段及锚头部分应及时作防腐处理。2成孔后立即及时安插锚杆,立即注浆, 防止塌孔。
3锚杆施工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夜间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砂浆 配合比不准确。
4施工过程中, 应注意保护定位控制桩、水准基点桩,防止碰撞产生位移。
二、工程施工组织
(1建立现场安全生产领导组织:在本项目文明安全施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 成立本工程施工现场领导小组。由经理任组长,对本工程安全生产全面负责。
(2现场设专职安全员,根据工程施工作业进展情况适时增加。
(3各班组长是本班组的兼职安全员,对本班组作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全面 负责。
(4项目安保部负责对本工程安全管理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三、施工监测
(1锚杆支护的施工监测应包括下列内容:支护位移、沉降的测量;地表开 裂状态(位置、裂宽 的观察;在支护施工阶段,每天监测不少于 3 次;在支护 施工完成后、变形趋于稳定的情况下每天 1 次。
(2观测点的设置:观测点的总数不宜少于 2个,其设在开挖边坡相对应的五 环路路肩上。观测仪器宜用精密水准仪和精密经纬仪。
(3应特别加强雨天和雨后的监测。
四、安全措施
1、安全规定 1执行标准
严格执行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消防保卫标准和国家、北京 市相关法规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落实本项目安全 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做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
2施工员必须及时下达每项工序的施工安全交底单;并向施工人员将安全施 工交底内容交待清楚。
3施工中必须遵照执行各项管理制度,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对所有作业人员进 行安全教育、纪律教育,不断加强各级施工人员的安全业务责任心和提高自我 安全防范意识。
4严格执行班、前会制度,班前讲话必须讲安全,做到“无违章、无隐患、无事故”的文明工程。任何人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带安全帽。
5施工现场应整洁有序,各类材料应分类码放整齐。各班组每天收工前应做 到活完料净脚下清。
6水泥沙等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材料,应安排在仓内存放,若露天存放时应 采取遮盖措施。
7并派专人对边坡开挖进行看护,禁止车辆在开挖边坡上方停车,发现异常 情况,立即停止施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8如遇到雨天将工作面进行苫盖,避免雨水进入混凝土面与原状路基的接缝。9在护坡对应的五环路路肩内侧,支 15左右米的围挡封闭临时停车带。10锚杆外端部的连接应牢靠。
11注浆管路应畅通,防止塞管、堵泵,造成爆管。
2、喷射混凝土
1喷射作业时,应专人负责,仔细检查接头喷射机等设备和机具,是否耐损, 接头断开等不良现象,确保各种机具处于良好状态时方可进行。
2进行喷射混凝土作业时,必须佩带防护用品。
3当转移喷射地点时必须关闭喷射机喷头前方不得站人。
4处理管道堵塞时喷头前不准站人,以防消除堵塞后突然喷出物料发生伤人 事故。
5为避免供料、拌合、运输、喷射作业之间的干扰,应有联络信号,喷射作 业应由班组长按规定信号、方法进行指挥,以防因喷射手和机械操作人员联络 不佳造成事故。
6喷射混凝土后应经常注意观察,发现有变形和裂缝,及时支护和加固,必 要时将作业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
3、施工中机械设备使用要求
1机械设备要定期保养,班前班后要随时检查设备,填写运转记录。
2各种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和电工、电气焊工应持证上岗,无证不得上岗,每 个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本工种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3电焊机应二次线漏电保护装置,各种电焊线应绝缘良好。
4各种电器设备、机械设备维修时一定要停机,断电、电闸箱断电后要上锁 挂牌或专人看护。
5供电线路严格执行三相五线制,电闸箱符合安全规范,设置漏电装置。
五、环境保护措施及文明施工措施
1.尽量避免使用高噪声设备。2.现场设置垃圾箱并派人管理,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3.在比较干燥浮土多的地段,要洒水降尘。4.施工现场细颗粒散体材料装卸运输时,采取遮盖等措施,避免遗洒飞扬。5.现场出土,随挖随清,并对未开挖边坡进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