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锚杆支护原理及施工工艺 材料
锚杆支护原理及施工工艺锚杆支护原理及施工工艺
一、锚杆支护原理
1、锚杆的悬吊作用
悬吊作用是指用锚杆将软弱的直接顶板吊挂在其上的坚固老顶之上。如图1所示,或者是用锚杆将因巷道开挖而引起松动的岩块连接在松动区外的完整坚固岩石上,使松动岩块不至冒落。
图1 锚杆的悬吊作用
(a)悬吊软弱层状顶板;(b)悬吊危岩 1-锚杆;2-不稳定岩层;3-危岩;4-稳定围岩
这一理论提出的较早(1952-1962年LouisA,paneK经过理论分析及实验室和现场测试提出),只有满足其前提条件时,才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在我国,由于锚杆长度一般在1.6-2.2m之间,当破碎带较大超过其锚杆长度时,采用悬吊理论无法设计支护参数,而且大量的工程实践证明,即使巷道上部没有稳固的岩层,锚杆也能发挥其作用。例如,在全煤巷道中,锚杆锚固在煤层中也能起到支护作用,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悬吊理论在应用中的局限性。
2、锚杆的组合梁理论
为了解决悬吊理论的局限性,1952年德国Jacobio等在层状地层中提出了组合梁理论。理论认为在没有稳固岩层提供悬吊支点的薄层状岩层中,利用锚杆的拉力将层状岩层组合起来形成组合梁结构进行支护,这就是锚杆组合梁作用。组合梁作用的本质在于通过锚杆的预拉应力将原视为叠合梁(板)的岩层挤紧,增大岩层间的摩擦力;同时,锚杆本身也提供一定的抗剪能力,阻止其层间错动。锚杆把数层薄的岩层组合成类似铆钉加固的组合梁,这时被锚固的岩层便可看成组合梁,全部锚固层能保持同步变形,顶板岩层抗弯刚度得以大大提高,决定组合梁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锚杆的预拉应力及杆体强度和岩层的性质。如图2
图2 锚杆的组合梁作用(a)不打锚杆;(b)布置顶板锚杆
1-锚杆;2-层状地层
这一观点有一定影响,但是其工程实例比较少,也没有进一步的资料供锚杆支护设计应用,尤其是组合梁的承载能力难以计算,而且组合梁在形成和承载过程中,锚杆的作用难以确定。另外,岩层沿巷道纵向有裂缝时,梁的连续性问题、梁的抗弯强度等问题也难以解决。
3、挤压加固拱作用
形成以锚杆头和紧固端为顶点的锥形体压缩区。如将锚杆沿拱形巷道周边按一定间距径向排列,在预应力作用下,每根锚杆周围形成的锥形体压缩区彼此重叠联结,在围岩中形成一连续压缩带。它不仅能保持自身的稳定,而且能承受地压,组织上部围岩的松动和变形。
显然,对锚杆施加预紧力是形成加固拱的前提。如图3
图3 锚杆的加固拱作用
(a)锚固层组合拱;(b)压力拱效应
4、锚杆锲固作用
是指在围岩中存在一组或多组不同产状的不连续面的情况下,由于锚杆穿过这些不连续面,防止或减少了围岩沿不连续面的移动。如图4。
бbббpcosα+бbsinααбpb22αбpбpбpбpsinαcosα节理面(бp-бb)sinαcosα顶板线节理面顶板线б锚杆的楔固作用b锚杆的楔固作用бb
5、锚杆的减跨作用
如果把不稳定的顶板岩层看成是支撑在两帮的叠合梁,由于可视悬吊在老顶上的锚杆为支点,安设了锚杆就相当于在该处打了点柱增加了支点而减少了顶板的跨度,从而降低了顶板岩层的弯曲应力和挠度,维持了顶板与岩石的稳定性,使岩石不易变形和破坏。这就是锚杆的“减跨”作用,它实际上来源于锚杆的悬吊作用。
上述几种锚杆支护作用并非是孤立存在的,实际上是相互补充的综合作用,只不过在不同地质条件下,某种支护作用占的地位不同而已。
二、锚杆支护作用机理分析
巷道开掘以后,由于受掘进工作面迎头及两帮的支撑,顶板下沉和变形很小。此时安装锚杆,其主要作用是控制顶板浅部岩层的离层、滑动。锚杆安装越及时,预应力越大,则锚固范围内岩层的整体刚度越高,岩层处于压缩状态,岩层间不发生离层和弯曲变形等有害变形,岩层的完整性和整体强度得到保持。
相反,如果锚杆没有预应力,则只有当岩层产生一定变形时锚杆才有载荷,显然不能控制在这以前顶板岩层的离层和错动,导致顶板从浅部向深部逐渐离层、破坏,失去完整性与稳定性。预应力太小也不能起到有效约束顶板离层的作用。如果锚杆安装不及时,较大范围内的岩层已产生离层、滑动,岩层承载能力丧失很大,再打锚杆,支护效果效果会受到明显影响。综上所述,提出锚杆支护机理的要点为:
(1)锚杆支护主要作用在于控制锚固区围岩的离层、滑动、裂隙张开、新裂纹产生等扩容变形与破坏,尽量使围岩处于受压状态,抑制围岩弯曲变形、拉伸与剪切破坏的出现,最大限度地保持锚固区围岩的完整性,提高锚固区围岩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
(2)在锚固区内形成刚度较大的次生承载结构,阻止锚固区外岩层产生离层,同时改善围岩深部的应力分布状态。
(3)为了实现上述支护效果,锚杆支护系统的刚度十分重要,特别是锚杆预应力起着决定性作用。根据巷道围岩条件确定合理的锚杆预应力是支护设计的关键。当然,较高的预应力要求锚杆具有较高的强度。
(4)锚杆预应力的大小对支护效果非常重要,锚杆预应力的扩散同样重要。单根锚杆预应力的作用范围是很有限的,必须通过托板、钢带和金属网等构件将锚杆预应力扩散到离锚杆更远的围岩中。特别是对于巷道表面,即使施加很小的支护力,也会明显抑制围岩的变形与破坏,保持顶板的完整。因此,钢带、金属网等护表构件在预应力支护系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5)鉴于锚杆支护的上述作用,锚杆支护应尽量一次支护就能有效控制围岩变形与破坏,避免二次支护和巷道维修。
三、锚杆施工工艺
1、打锚杆眼
(1)打眼前,首先严格按中、腰线(或激光线)检查巷道断面规格,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必须先进行处理;
(2)打眼前要先按照由外向里、先顶后帮的顺序。
(3)打设锚杆眼前必须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处理好浮石及罩头,确认安全后方可作业。
(4)锚杆眼位置要准确,眼位误差不得超过100mm,眼向误差不得大于15°。锚杆眼深度应与锚杆长度相匹配,打眼时应在钻钎上做好标志,严格按锚杆长度打锚杆眼。
(5)打锚杆眼严禁戴手套。
(6)严格杜绝出货支护平行作业。
2、安装锚杆
树脂锚杆的安装工序包括装锚固剂、插入杆体、搅拌树脂锚固剂、等待固化,以及拧紧螺母,使锚杆达到设计预紧力。
(1)安装前应将眼孔内的积水、岩粉用压风吹扫干净。吹扫时,操作人员应站在孔口一侧,眼孔方向不得有人。
(2)装树脂锚固剂。在装树脂锚固剂前,应检查锚固剂是否过期、硬化或损坏,这些锚固剂严禁使用。按设计要求的树脂锚固剂型号、数量、顺序,依此装入钻孔内。
(3)插入杆体。锚杆杆体套上托板并带上螺母,杆尾通过安装器与锚杆钻机机头连接,杆体端部插入已装好树脂锚固剂的钻孔中,升起锚杆钻机,利用杆体将孔口处的树脂锚固剂送入孔底。
(4)搅拌树脂锚固剂。利用锚杆钻机带动锚杆杆体旋转搅拌树脂锚固剂,随即快速旋转8-15秒后停转,等待锚固剂凝固。(5)拧紧螺母施加预紧力。继续保持推力60秒后,采用锚杆钻机拧紧螺母,压紧托盘,给锚杆提供一定的预紧力。当锚杆钻机的扭矩力不能满足锚杆设计预紧力的要求时,必须采取扭矩扳手、扭矩倍增器或锚杆张拉器等设备对锚杆施加预紧力。
(6)安装锚杆时必须保证四人作业,两人用手托住钢带紧贴顶板。一人操作钻机,另一人安装锚杆(禁止带手套,防止转动中绞手伤人)。
3、锚杆安装顺序
先支护顶板锚杆,待出货完毕后,再支护两帮锚杆。严格杜绝锚杆穿皮。
四、施工注意事项:
1、成孔质量包括三个方面
(1)孔直度要高,即接换钻杆时,应确保钻机位置不动,保持一条中心线;
(2)孔深应准确,即要求采用与锚杆等长的钻杆完成钻孔,误差不能大于2cm;
(3)孔壁要清洁,钻孔完成后,应反复冲刷直至孔内出清水,不留煤岩粉。
2、保证锚杆具有较高的初锚力
(1)搅拌及时,匀速搅拌至孔底,并保证整个搅拌时间达到30s;(2)等待充分,确保50s后树脂凝固一次上紧;
(3)掉顶处应及时采用各种规格的木楔调节,木楔位置必须放置在钢带和金属网之间,使金属网紧贴岩面;
(4)采用锚杆钻机检查螺母扭紧程度时,单体锚杆钻机不能继续转动;
(5)必须有专人对锚杆进行二次加扭,使锚杆的预紧力达到设计要求。
3、锚杆安装合格应有以下几个标志
(1)丝扣露出螺母10≤L≤40mm,确保锚杆上紧时,仍留有丝扣;(2)网应封闭顶帮岩煤体,金属网搭接长度为100mm,接扣间距≤50mm。
第二篇:锚杆施工工艺
锚杆施工工艺
一、锚杆施工 1.锚杆施工流程
确定孔位→钻孔就位→调整角度→钻孔→清孔→安装锚索→一次注浆→二次补浆→施工锚索腰梁→张拉→锚头锁定→割除锚头多余钢铰线,对锚头进行保护。2.确定孔位
钻孔位置直接影响锚杆的安装质量和力学效果,因此,钻孔前应由技术人员(测量人员放线)按设计要求定出孔位,标注醒目的标志,不可由钻机机长目测定位。3.调整钻杆角度
钻孔就位后,由机长调整钻杆钻进角度,并经现场技术人员用量角仪检查合格后,才可正式开钻。另外,要特别注意检查钻杆左右倾斜度。因本工程第一道锚杆均为一桩一锚,水平间距才1米,钻孔过大的左右倾斜度会导致相邻两根锚杆锚固体的间距变小,出现应力集中,影响锚固效果,入射角允许偏差±2°。4.钻孔
因本工程地质较复杂,锚杆通过旋喷桩、粘土及砂土,通过旋喷桩、粘土层时容易堵管,而通过砂土时极容易塌孔。经比较,采用等同锚杆直径的套管跟进,压水钻进的方法钻孔,钻进时压力水从钻管流向孔底,在一定水头压力下,水流携带钻削下来的土屑排出孔外,钻进时要不断供水冲洗,包括接长钻管和暂时停机,而且要始终保持孔口水位,若发现不能压水进去,说明已堵管,应拔出钻管,把粘土塞取出,再继续钻进。待钻进至规定深度(钻孔深度大于锚杆长度0.5m),钻机继续旋转,并压水冲洗残留在孔中的土屑,直到流出的水不浑浊为止。此时应安插锚索,并立即注浆。5.锚索的制作与安装
(1)每根钢铰线的下料长度=锚杆设计长度+腰梁的宽度+锚索张拉时端部最小长度(与选用的千斤顶有关)。
本工程为:下料长度=锚杆设计长度+1.1m。
(2)钢铰线自由段部分应满涂黄油,并套入塑料管,两端绑牢,以保证自由段的钢铰线能伸缩自由。
(3)捆扎钢铰线隔离架沿锚杆长度方向每隔1.5m设置一个。(4)锚索的安插
锚索加工完成,经检查合格后,安装前小心运至孔口。入孔前将4“镀锌管(作注浆管)平行并入一起,然后将锚索与注浆管同步送入孔内,直到孔口外端剩1.1m为止。如发现锚索安插人管内困难,说明钻管内有粘土堵管,不要再继续用力插入,使钢铰线与隔离架松散,而应把钻管拔出,清除出钻孔内的粘土,重新在厚位钻孔到位。6.注浆
(1)本工程采用边注浆边拔管的注浆方法,拔管比注浆迟后不小于5m。(2)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水泥浆,水灰比控制在0.4~0.45,注浆压力控制在0.4~0.6Mpa,直到孔口溢出浆。此时就把钻管全部拨出,注浆管不拔。(3)接着用水泥袋湿粘土加钢板封口,并严密堵实,以0.4~0.6Mpa稳压注浆5分钟,才拔出注浆管。
(4)注浆量要大于其理论计算量的1.2倍。本工程所有锚杆的注浆量均大于1.25倍。
7.锚索张拉与锁定
(1)张拉前首先处理好腰梁表面锚索孔口使其平整,避免张拉应力集中,加垫-200×200×8的钢板,用60KN的拉力进行预拉。
(2)张拉时,锚固体的强度应达到l5Mpa(以试块试压为依据)。
(3)考虑到设计要求张拉荷载要达到设计拉力,而锁定荷载为设计拉力的85%,因此张拉时的锚头处不放锁片,张拉荷载达设计拉力后,卸荷到0,再锚头安插锁片,才张拉到锁定荷载。
(4)张拉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张拉荷载分级及观测时间进行,每级加荷等级观测时间内,测读锚头位移不应少于3次。当张拉等级达到设计拉力时,保持10分钟(砂土)至15分钟(粘性土,在观测时间内测读锚头位移)3次,每次测读位移值不大于1mm才算变位趋于稳定,否则继续观察其变位趋于稳定方可。(5)考虑到相邻锚杆的水平间距才1m,锚杆张拉对邻近锚杆有影响,因此本工程采用”跳张法"的张拉顺序进行张拉。
第三篇:锚杆支护理论
锚杆支护理论
锚杆支护理论研究的目的是弄清楚锚杆、锚索与围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为锚杆支护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第一节锚杆支护构件的作用
锚杆支护由锚杆杆体、托板和螺母、锚固剂、钢带及金属网等构件组成,锚杆支护的作用是由这些构件共同完成的。
一、锚杆杆体的作用 对于锚杆杆体本身来说,由于杆体长度方向的尺寸远大于其他两个方向的尺寸,所以力学上属于杆体。这种构件主要可以提供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抗拉,二是抗剪。至于杆体的抗弯能力和抗压能力是非常小,可忽略不计。
1、锚杆的抗拉作用
锚杆杆体所能承受的拉断载荷计算:
式中P—锚杆拉断载荷,N;
d—锚杆直径,mm; —锚杆钢材抗拉强度。
2、锚杆的抗剪作用
锚杆杆体所能承受的剪切载荷计算:
式中Q—锚杆剪切载荷,N;
d—锚杆直径,mm; —锚杆钢材剪切强度。
二、锚杆托板的作用
一是通过给螺母施加一定的扭矩使托板压紧巷道表面,给锚杆提供预紧力,并使预紧力扩散到锚杆周围的煤岩体中,从而改善围岩应力状态,抑制围岩离层、结构面滑动和节理裂隙的张开,实现锚杆的主动、及时支护作用; 二是围岩变形使载荷作用于托板上,通过托板将载荷传递到锚杆杆体,增大锚杆的工作阻力,充分发挥锚杆控制围岩变形的作用。
托板力学性能应与锚杆杆体的性能匹配,才能充分发挥锚杆的支护作用。托板强度不足、安装质量差、受较大偏载都会显著降低锚杆的作用。
对于端部锚固锚杆,托板是锚杆尾部接触围岩的构件,通过托板给锚杆施加预紧力,传递围岩载荷至锚杆杆体,托板本身失效,以及托板下方的围岩松散脱落,导致托板与表面不紧贴,都会使锚杆失去支护作用。
托板对全长锚固锚杆的受力分布有明显的影响。无托板时锚杆轴力在巷道表面处为零,在一定深度达到最大值,剪力在轴力最大处为零;有托板时,由于锚杆施加的预紧力和围岩通过托板作用在锚杆杆体上的力,使得锚杆轴力在巷道表面处达到一定值,而且使锚杆轴力最大的位置向孔口移动,更接近巷道表面。
三、锚固剂的作用
锚固剂的作用是将钻孔孔壁岩石与杆体粘结在一起,使锚杆发挥支护作用。同时锚固剂也具有一定的抗剪与抗拉能力,与锚杆共同加固围岩。
1、锚固剂的粘结作用
在拉拔作用下,杆体锚固段剪应力分布为负指数曲线。
2、锚固剂的抗拉与抗剪作用
我国树脂锚固剂的抗拉强度一般可取11.5MPa,抗剪强度一般可取35MPa。
3、端部锚固与全长锚固的区别
对于端部锚固锚杆,锚固剂的作用在于提供粘结力,使锚杆能承受一定的拉力。对于全长锚固锚杆,锚固剂的作用比较复杂,主要有两方面:将锚杆杆体与钻孔孔壁粘结在一起,使锚杆随着岩层移动承受拉力。当岩层发生错动时,与杆体共同起抗剪作用,阻止岩层发生滑动。对于端部锚固锚杆,杆体各部位的应力和应变相等。在锚固范围内,任何部位岩层的离层都均匀地分散到整个杆体的长度上,导致杆体受力对围岩变形和离层不敏感,支护强度低。对于全长锚固锚杆,这种分散是不可能的,致使应力、应变沿锚杆长度方向分布极不均匀,离层和滑动大的部位锚杆受力很大,杆体受力对围岩变形和离层很敏感,能及时抑制围岩离层滑动,支护强度高。这是端部锚固锚杆与全长锚固锚杆的根本区别。
四、钢带的作用
钢带是锚杆支护系统中的重要构件,对提高锚杆支护整体支护效果、保持围岩的完整性起着关键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3方面:
1、锚杆预紧力和工作阻力扩散作用。
2、支护巷道表面,改善围岩应力状态作用。
3、均衡锚杆受力,提高整体支护作用。
五、网的作用
1、维护锚杆之间的围岩,防止破碎岩块垮落。
2、紧贴巷道表面,提供一定的支护力,一定程度上改善巷道表面岩层受力状态。同时,将锚杆之间岩层的载荷传递给锚杆,形成整体支护系统。
3、网不仅能有效控制巷道浅部围岩的变形和破坏,而且对深部围岩也有良好的支护作用。有的巷道虽然表面围岩已破坏,但没有松散、垮落,网作为传力介质,使巷道深部围岩仍处于三向应力状态,提高岩体的残余强度,显著减小围岩松散、破碎区范围,同时保证了锚杆的锚固效果。
第二节锚杆支护理论
锚杆支护是一种主动支护形式,它是通过锚杆及其辅助构件与锚固范围的围岩形成锚固结构体,利用锚杆的横向作用提高锚固范围岩体的强度参数,锚杆的轴向作用改变锚固范围岩体的应力状态,从而达到提高巷道稳定性的目的。随着锚杆支护工程实践的不断丰富,锚杆支护的理论计算模型已有许多有价值的成果。这些理论都是以一定的假说为基础的,各自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条件阐述锚杆支护的作用机理,而且力学模型简单,计算方法简便易懂,适用于不同的围岩条件,得到了国内外的承认和应用。
目前,较成熟的理论主要可归纳为三大类:
一、基于锚杆的悬吊作用而提出的悬吊理论、减跨理论。
1、悬吊理论
锚杆上端锚固在围岩内部较坚硬的岩石中,把一层或几层稳定(或不稳定)且比较平而薄的直接顶板通过锚杆下端的托板及螺栓,锚固在比较坚硬的岩层上,从而起到了悬吊作用。锚杆的悬吊作用理论能很好地解释锚杆长度范围内存在稳定岩层的情况,但不能说明松软岩层高度超出锚固范围情况下的锚杆作用机理。只适用于巷道顶板,不适用于帮、底。且开掘巷道的顶板在一定范围内,必须有坚硬稳定的岩层。当跨度较大的软岩巷道中普氏拱高往往超过锚杆长度,或顶板软弱岩层较厚,围岩破碎区范围较大时,无法将锚杆锚固到上面坚硬岩层或者未松动岩层上,悬吊理论就不适用了。
2、减跨理论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基于松散介质的自然冒落拱理论提出的锚杆作用原理,其依据是冒落拱高度与跨度成正比关系,认为利用锚杆的悬吊作用可增加顶板岩层的支点,从而减小支点间的跨距,进而达到降低冒落拱高度、减小所需支护强度的目的;二是基于梁的理论而提出的锚杆作用原理,即当巷道顶板为层状岩层时,其变形特性近似于梁的性质,此时锚杆的作用是缩短梁的跨距,以减小其中的横向应力产生的弯矩及弯矩产生的弯曲应力,尤其是弯曲拉应力,从而提高顶板的稳定性。从以上两种情况可以看出,减跨理论中的锚杆作用机理以及适用条件与悬吊理论等同,即需要以稳定岩层或稳定岩层结构为依托。
二、基于锚杆的挤压加固作用而提出的组合梁理论、加固拱理论以及楔固理论。
1、组合梁理论
通过锚杆的轴向作用力将顶板各分层压紧,以增强各分层间的摩擦作用,并借助锚杆自身的横向承载能力提高顶板各分层间的抗剪切强度以及层间粘结程度,使各分层在弯矩作用下发生整体弯曲变形,呈现出组合梁的弯曲变形特征,从而提高了顶板的抗弯强度。适用于顶板由多层厚度小的连续性岩层组成的巷道支护。巷道帮、底不能应用。
2、加固拱理论(挤压加固理论)通过系统的布置锚杆,使巷道拱顶节理发育的岩体串联在一起,沿巷道的断面形成一个连续的具有自承受能力的拱形压缩带,使岩层得到补强,成为一个整体结构,支承其自身重量和上部的顶板压力。对于平顶巷道的层状连续性顶板而言,挤压加固理论等同于组合梁理论,此时,锚杆的挤压加固作用既可使层状顶板形成组合梁结构,从而提高了其抗弯强度,又可改善岩层的应力状态,使岩层沿平行于岩层层理方向的抗压强度得到提高。本理论适用性较强,几乎适用于所有的围岩条件。
3、楔固理论
主要是针对巷道围岩中的围岩有时会沿其中的弱面滑移而提出的围岩加固理论。当巷道围岩中的部分岩体被其中的弱面切割为块体时,其稳定性状况一定程度上将取决于对关键块体的维护情况,因为这种条件下围岩的失稳大多起因于关键块体的失稳。对此可将锚杆沿与弱面相交的方向布置,并借助锚杆的抗拉、抗剪、抗弯等作用防止围岩发生滑动甚至脱离岩层而冒落,从而保持巷道围岩的整体稳定性。
三、综合锚杆的各种作用或基于特殊条件而提出的最大水平应力理论、围岩松动圈理论、围岩强度强化理论、锚杆桁架支护理论、锚固平衡拱支护理论、锚注支护理论。
1、最大水平应力理论
巷道围岩的水平应力有时会大于垂直应力,此时,巷道顶、底板的稳定性主要受水平应力的影响;水平应力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巷道轴向与最大水平应力之间的夹角不同,水平应力对顶、底板稳定性的影响程度也会有所差异:
①与最大水平应力方向平行的巷道受其影响最小,顶、底板稳定性最好;
②与最大水平应力方向成锐角的巷道的顶、底板变形破坏偏向巷道的某一帮; ③与最大水平应力方向垂直的巷道受其影响最大,顶、底板稳定性最差。
基于该理论,英国学者研究发现,在深部开采的高应力环境下,最大水平应力的作用使顶、底板岩层发生剪切破坏而出现错动和膨胀,造成围岩变形,随着变形的发展,顶板对支护的载荷迅速增长,并使支护系统发生破坏。在这种作用下,锚杆的作用应当是在顶板变形的早期阶段提高其稳定性,以控制顶板后期变形的严重程度。即锚杆的加固应在顶板岩层发生松动膨胀变形之前进行,而不是等顶板已经松动破坏、几乎丧失自承能力后才被动地承受围岩压力。同时,应充分重视垂直应力对两帮的影响:顶板锚固后,两帮垂直应力集中区更靠近巷帮表面,控制两帮破坏,防止顶板有效跨度超过顶板锚杆的有效支护范围,对围岩稳定极为重要。
2、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 基于巷道围岩状态特征的研究,董方庭教授等提出了松动圈支护理沦,并提出了关于锚杆作用机理的动态解释。认为在矩形巷道围岩中,锚杆除了可以发挥悬吊作用以外,形成组合拱是其主要的支护作用,即破裂顶板在锚杆锚固力作用下可以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厚度的锚固层,随着顶板的下沉变形,锚固层将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形成压力拱或称之为裂隙体梁式的平衡结构。
3、围岩强度强化理论
通过对处于不同物性状态岩体加锚前后的力学性质的研究,侯朝炯教授等提出了巷道锚杆支护围岩强度强化理论。巷道锚杆支护的实质是锚杆和锚固区域岩体相互作用,并形成统一的承载结构;锚杆支护可以提高锚固体强度破坏前、后的力学参数,改善锚固体的力学性能;锚杆作用可以提高围岩各状态下的强度值,使巷道围岩强度得到强化。通过对巷道底臌机理的深入研究,侯朝炯教授提出了加固巷道帮、角控制底臌的理论及方法,为巷道底臌的防治提供了一条有效、实用的途径。
4、锚杆桁架支护理论 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人们通过对其支护机理的研究认为桁架锚杆的作用原理属于挤压加固一类,锚杆桁架对巷道围岩的加固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改变巷道顶板的应力状态。即随着锚杆桁架预紧力的增加,顶板中部的拉应力将减小,甚至出现压应力,使顶板不受拉应力,从而弥补岩体抗拉强度较小的弱点; ②促进顶板裂隙体梁的形成。当巷道开挖在层状岩体中时,顶板的破坏和变形可以用“岩梁”理论来分析,它的稳定性取决于裂隙体梁的成拱作用; ③提高顶板裂隙体梁拱座处的抗滑动性能。根据静力平衡原理,当岩梁拱座处的抗剪切能力过低时,顶板将发生整体剪切滑动。桁架预紧力引起的主动作用将与拱座处的水平推力叠加,增大了该危险部位岩石或不连续面的摩擦阻力,从而提高顶板裂隙体梁在拱座处的剪切强度。
5、锚固平衡拱支护理论
根据困难条件下锚杆支护成拱的重要作用,煤炭科学院北京开采研究所的林崇德高工提出了锚固平衡拱支护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①煤巷软弱顶板岩层在矿山压力作用下经历压缩变形的过程;②锚固岩层没有整体达到塑性破坏之前,顶板岩层仍可视为岩梁;③锚固岩层整体进入破坏阶段后,岩层已经不是一个连续体;④锚固支架是否具有较大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取决于顶板岩层的力学性质和锚杆的成拱作用大小;⑤锚固支架形成锚固平衡拱的关键是通过锚杆的作用保持锚固岩层的整体性。
6、锚注支护理论
通过对软岩巷道围岩控制方法的研究,陆士良教授提出了外锚内注式的支护方法。认为软岩巷道围岩的破裂范围及变形量都很大,传统的刚性支护难以适应,而单纯的锚杆支护或组合锚杆支护欲使破裂岩体处于挤紧状态,从而形成平衡拱也难以实现。对于节理裂隙发育的软岩,采用注浆的方法可以改变其松散结构,提高粘结力和内摩擦角,提高围岩的整体性和强度系数,从而形成一个注浆加固圈,为锚杆提供可靠的着力基础,使其能够充分发挥悬吊、组合等基本功能,对注浆加固圈以下的松碎岩石起到支护的作用。这种支护方式的提出极大地拓宽了锚杆支护技术的应用范围。第三节锚杆支护机理要点
1、锚杆支护的主要作用在于控制锚固区围岩的离层、滑动、裂隙张开、新裂纹产生等扩容变形与破坏,使围岩处于受压状态,抑制围岩弯曲变形、拉伸与剪切破坏的出现,最大限度地保持锚固区围岩的完整性,减小锚固区围岩强度的降低,使围岩成为承载的主体。在锚固区内形成刚度较大的预应力承载结构,阻止锚固区外岩层产生离层,同时改变围岩深部的应力分布状态。锚杆支护对岩石的弹性变形、峰值强度之前的塑性变形控制作用不明显,要求支护系统应具有一定的延伸性,使围岩的弹性变形、产生明显扩容变形之前的塑性变形得以释放。
2、锚杆支护系统的刚度十分重要,锚杆预紧力及其扩散起着决定性作用。根据巷道条件确定合理的预紧力,并使预紧力实现有效扩散是支护设计的关键。单根锚索预紧力的作用范围是很有限的,必须通过托板、刚度和金属网等构件将锚杆预紧力扩散到离锚杆更远的围岩中。特别是对于巷道表面,即使施加很小的支护力,也会明显抑制围岩的变形与破坏,保持顶板的完整。护表构件在预应力支护系统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3、锚杆支护系统存在临界支护刚度,即使锚固区不产生明显离层和拉应力区所需要支护系统提供的刚度。支护系统刚度小于临界支护刚度,围岩将长期处于变形和不稳定状态;相反,支护系统的刚度达到或超过临界支护刚度,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抑制,巷道处于长期稳定状态。支护刚度的关键影响因素是锚杆锚杆预紧力,因此存在锚杆临界预紧力值。当锚杆预紧力达到一定数值后,可以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和离层,而且锚杆受力变化不大。
4、锚索的作用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将锚杆支护形成的预应力承载结构与深部围岩相连,提高预应力承载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充分调动深部围岩的承载能力,使更大范围内的岩体共同承载;其二是锚索施加较大的预紧力,给围岩提供压力,使锚杆形成才压力区组合成骨架网状结构,主动支护围岩,保持其完整性。
第四篇:锚杆支护管理制度
锚杆支护管理制度
1、锚杆支护作业必须严格按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施工。作业规程中必须明确规定锚杆(锚索)的安装质量、锚固力、预紧扭矩、间排距、外露长度、孔深及材料的规格等。支护材料的选择必须有明确的计算依据并符合产品的检验及使用要求。
2、施工断面超宽、超高大于500mm时,须变更支护设计,采用补打锚杆(锚索)或支撑式支护进行加固,对因为巷道片帮造成巷道任一帮超宽0.3米以上时,必须采取增补支护措施。并由分管安全的副矿长组织实施。
3、由于施工不当而造成巷道断面及支护变更时,应对施工单位给予处罚。
4、特殊地点采用特殊支护及加强支护措施时,其支护范围延伸至巷道正常段起点5米以上。
5、锚杆安装前,应检查树脂锚固剂性状。严禁使用过期、硬结、破裂等变质失效的锚固剂。
6、顶部锚杆推广使用扭矩螺帽快速安装工艺,安装时必须边搅拌边将锚杆推进至孔底,严禁先推进后搅拌,帮锚杆也应优先采用快速安装工艺,保证锚杆安装质量。
7、为了保证锚杆角度,掘进工作面推广使用液压、风动锚杆锚索钻机。
8、采用锚杆、锚索支护巷道,施工严格按作业规程和质量标准操作,端锚锚杆预紧力必须达到5吨及以上,加长锚固锚杆预紧力必须达行7吨及以上,锚索预紧力必须大于7吨以上。锚杆、锚索的安装优先选用风动或电动涨拉机具。锚杆必须使用力矩手紧固;安装后1—2小时,必须对锚杆进行二次紧固。
9、采用锚杆(锚索)支护巷道,必须每50米预留一根锚杆、锚索进行一次锚杆(锚索)破坏式可锚性试验,具体试验办法由田占年、刘先裕安排制定。
10、安装树脂时,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的顺序和数量在锚杆孔中放置锚固剂。当少放或错放树脂锚固剂,以致不能过到设计的锚固长度时,按事故追查处理。
11、搅拌树脂锚固剂时,必须严格按标准掌握搅拌时间和胶凝等待时间。
12、井下运输、存放树脂锚固剂应注意避免受压、受折、受热,已破损或废弃的树脂锚固剂要带出地面挖坑掩埋或采用其他方式妥善处理,严禁混入煤流系统中。
13、对于断层破碎带、煤层松软区、地质构造变化带、地应力异常区、动压影响区等围岩支护条件复杂区域,必须及时调整支护措施,选择加密锚杆、全长锚固、锚索锚固等强化支护措施。
14、在锚杆支护作业时,如遇顶底板及两帮移近量显著增加,底板出现较大底鼓,顶板出现淋水或淋水加大,围岩层(节)理发育,突发性片帮掉渣,巷道不易成型,钻眼速度异常等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采取加强支护措施后方可继续作业。作业场所有任何人员,在认为情况异常、有不安全因素时,有权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可自行撤离现场或拒绝进入现场。
15、在特殊困难条件下采用锚杆支护时,要进行可行性研究。施工时,从锚杆与棚式支架联合支护开始试验,并通过观测得出结论后逐步加大棚距,待确认单独使用锚杆支护可行时,再取消架棚支护。
16、锚索孔出现导水迹象时,必须进行探放水检查。
17、任何作业地点,不得使用作为永久支护的锚杆、锚索、钢带、金属网起吊设备或其他重物。
18、进行锚杆锚索拉拔力、破坏试验,必须制定详细的试验办法及安全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19、对锚杆支护巷道应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顶板、煤帮失效的锚杆应及时补打,对放炮后松动的锚杆螺母应及时进行紧固,紧固范围为起爆点10米范围内的所有锚杆、锚索。
20、严格执行事故汇报制度,锚杆支护巷道如发生导致停产的冒顶(片帮)事故,无论是否造成人员伤亡,均必须向集团公司职能部门汇报,以便及时组织处理,分析原因,采取对策,防止同类事故重复发生。
21、支护材料质量必须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现场发现一次材质不合格,罚采购负责人1000元。
22、首次使用锚杆的队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锚杆支护原理、锚杆性能、机具及施工等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并由工程技术人员现场跟班,技术指导,直到施工人员熟练掌握为止。
23、锚杆支护质量由矿分管领导组织有关部门进行验收,责任落实到人。
24、每个施工队组必须有班组验收记录,对当班施工的锚杆、锚索逐一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当检查质量不合格时,必须采取补救措施。
25、锚杆拉拔力检测必须每300根锚杆(不足300根的按300根计算),取样不得少于1组,每组不得少于3根;设计或材料变更,应另取1组。拉拔力检测记录报告要与现场标记一致,并有记录牌板显示,牌板记录应有检查人、时间、地点、拉拔力值等。
26、锚杆安装质量检查标准如下: A、锚杆间排距误差不超过设计值±100m。B、螺母外锚杆外露长度10—30mm。
C、用力矩板手抽查,锚杆预紧力要不低于设计预紧力。D、托板与顶板接触面积不小于60%。E、用半圆仪检查锚杆角度,允许偏差±15度。
27、每一根锚索的施工都要做好记录。锚索外露长度不大于300mm。锚索间距偏差控制在±100mm。有一根不合格罚责任者1000元。
28、锚杆、锚索应紧跟迎头施工,严禁空顶作业打一个眼,安装一根锚杆、锚索,防止顶板离层破坏,以保持顶板的完整性。锚杆间排距误差控制±100mm,每超一处,罚责任者100元。锚杆孔深度偏差0 — +50mm,施工队伍必须在钻杆上明确标记,做好施工记录,现场发现一次不符合规定,罚责任者100元。锚杆角度必须符合作业规程规定,有一根不合格,罚责任者100元。锚杆螺母处露长度10—30mm,有一根不合格罚责任者100元。
29、矿主管部门每旬要对矿所有掘进巷道的锚杆支护按照质量标准进行定期、定量检查,并随时进行抽查,整改问题到现场,切实抓好锚杆支护质量。对班组验收记录要认真检查,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并采取有效措施。
第五篇:锚杆支护操作规程(初稿)
锚杆支护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一、适用范围
第1条 锚杆支护基本支护形式是指巷道单体锚杆支护、锚网支护、锚网带梁支护。其他支护形式参照基本支护形式执行。
二、上岗条件
第2条 锚杆支护工必须经过专门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第3条 锚杆支护工必须掌握作业规程中规定的巷道断面、支护形式和支护技术参数和质量标准等熟练使用作业工具并能进行检查和保养。
二、安全规定
第4条 在支护前和支护过程中要敲帮问顶及时摘除危岩悬矸。
1、应由两名有经验的人员担任这项工作一人敲帮问顶一人观察顶板和退路。敲帮问顶人员应站在安全地点观察人应站在找顶人的侧后面并保证退路畅通。
2、敲帮问顶应从有完好支护的地点开始由外向里先顶部后两帮依次进行敲帮问顶范围严禁其他人员进入。
3、用长把工具敲帮问顶时应防止煤矸顺杆而下伤人。
4、顶帮遇到大块断裂煤矸或煤矸离层时。应首先设置临时支护保证安全后再顺着裂隙、层理敲帮问顶不得强挖硬刨。
第5条 严禁空顶作业临时支护要紧跟工作面其支护形式、规格、数量、使用方法必须在作业规程中规定。炮掘最大空顶距为1米机掘最大空顶距为1.8米。
第6条 煤巷两帮打锚杆前用手镐刷至硬煤并保持煤帮平整。第7条 严禁使用不符合规定的支护材料
1、不符合作业规程规定的锚杆和配套材料及严重锈蚀、变形、弯曲、径缩的锚杆杆体。
2、过期失效、凝结的锚固剂。
3、网格偏大、强度偏底、变形严重的金属网。
第8条 锚杆眼的直径、间距、排距、深度、方向与岩面的夹角等必须符合作业规程规定。
1、使用全螺纹钢等强锚杆锚孔深度应保证锚杆外露长度3050毫米。
2、对角度不符合要求的锚杆眼严禁安装锚杆。
第9条 安装锚杆时必须使托盘或托梁、钢带紧贴岩面未接触部分必须楔紧垫实不得松动。
第10条 锚杆支护巷道必须配备锚杆检测工具锚杆安装后对每根锚杆进行预紧力检测不合格的锚杆要立即上紧对锚杆锚固力进行抽查不合格的锚杆必须重新补打。
第11条 当工作面遇到断层、构造时必须补充专门措施加强支护。
第12条 要随打眼随安排锚杆。
第13条 锚杆的安装顺序应从顶部向两侧进行两帮锚杆先安装上部、后安装下部。铺设、连接金属网时铺设顺序、搭接及连接长度要符合作业规程的规定。铺网时要把网张紧。
第14条 锚杆必须按规定做拉力试验。煤巷必须进行顶板离层监测并用记录牌显示。
第15条 巷道支护高度超过2.5米或在倾角较大的上下山进行支护施工应有工作台。
第16条 操作前须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备齐锚杆、网、钢带等支护材料和施工机具。
2、检查施工所用的风、水、电。
3、执行掘进钻眼工第22、23、24、25、26、27条的规定。
4、检查锚杆、锚固剂等支护材料是否合格。
5、按中腰线检查巷道断面的规格、质量处理不好不合格的部位。
五、操作顺序
第17条 锚杆支护工必须按以下顺序进行操作
1、敲帮问顶处理危岩悬矸。
2、进行临时支护。
3、打锚杆眼。
4、安装锚杆、网、钢带梁。
5、检查、整改支护质量清理施工现场。
六、正常操作
第18条 敲帮问顶处理危岩悬矸。
第19条 及时按照作业规程规定进行临时支护。第20条 打锚杆眼
1、敲帮问顶检查工作面围岩和临时支护情况。
2、确定眼位做出标志。
3、在钻杆上做好眼深标记。
4、用煤电钻、风钻或锚杆钻机打眼。
⑴使用风钻打眼时按掘进钻眼工第2934条执行。
⑵使用煤电钻、风煤钻打眼时按掘进钻眼工第3539条执行。
⑶使用锚杆机打眼时按锚索支护工第19条执行。
5、打锚杆眼时应从外向里进行同排锚杆先打顶眼后打帮眼。第21条 锚杆网、钢带等安装。
1、清理锚杆眼。
2、检查钻孔质量不合格的必须处理或补打。
3、按所使用锚杆的正规操作程序及时打锚杆压好托盘、托板并用专用工具上紧预紧力符合要求。第22条 树脂药卷安装。
1、清锚杆眼。
2、检查锚杆眼深度其深度应保证锚杆外露丝长度为3050mm。锚杆眼的超深部分应填入炮泥或锚固剂未达到规定深度的锚杆眼应补钻至规定深度。
3、检查树脂药卷破裂、失效的药卷不准使用。
4、将树脂药卷按照安装顺序轻轻送入眼底用锚杆顶住药卷利用快速搅拌器开始搅拌直到感觉有负载时停止锚杆旋转。树脂完全凝固后开动快速搅拌器带动螺母拧断剪力销上紧螺母。在树脂药卷没有固化前严禁移动或晃动锚杆体。
5、全螺纹钢等强锚杆要采用左旋搅拌方式。
6、套上托盘上紧螺母。
七、收尾工作
第23条 支护完毕后检查所有锚杆的预紧力不合格的及时上紧。
锚喷支护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一、适用范围
第1条 本规程适用于全省各类煤矿在掘进工作面从呈锚喷支护作业的人员。
二、上岗条件
第2条 锚喷支护工、喷浆机司机必须经过专门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3条 锚喷支护工必须掌握作业规程中规定的巷道断面、支护形式和支护技术参数和质量标准等熟练使用作业工具并能进行检查和保养。
第4条 喷浆机司机要掌握喷浆机和拌料机的构造、性能原理。并懂得一般性的故障处理及维修、保养方面的常识熟练的掌握喷浆技术。
第5条 执行锚杆支护工第5、6、7、8、9、10、11、12、14、15条规定。
第6条 不得使用凝结、失效的水泥及速凝剂以及含泥量超过规定的砂子和石子。
第7条 支护过程中必须对支护地点的电缆、风水管线、风筒及机电
设备进行保护。
第8条 喷射混凝土前必须对锚杆、金属网质量时行检查确保达到规程要求。
第9条 巷道过断层、破碎带及过老空等特殊地段时必须加强临时支护并派专人负责观察顶板。
第10条 喷浆机运转时严禁手或工具进入喷浆机内。第11条 喷射混凝土注意事项。
1、一次喷射混凝土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分次喷射但复喷间隔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否则应用高压水冲洗受喷面。
2、遇有超挖或裂缝低凹处应先喷补平整然后再正常喷射。
3、严禁将喷头对准人员。
4、喷射过程中如发生堵塞、停风或停电等故障时应立即关闭水门将喷头向下放置以防水流入输料管内处理堵管时采用敲击法疏通料管喷枪口前方及其附近严禁有人。
5、在喷射过程中喷浆机压力表突然上升或下降摆动异常时应立即停机检查。
6、喷浆时严格执行除尘及降尘措施喷射人员要佩戴防尘口罩、乳胶手套和眼镜。
7、喷射工作结束后喷层在7天以内每班洒水一次7天以后每天洒水一次持续养护28天。
第12条 喷射混凝土的骨料应在地面拌匀。
第13条 金属网联网扣距、联网铁丝规格符合作业规程规定。
第14条 定期进行混凝土强度检测对不合格的地须必须进行补强支护。
四、操作准备
第15条 锚喷支护前必须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备齐锚杆、网、钢带等支护材料和施工机具。
2、检查施工所需风、水、电。
3、执行掘进钻眼工第22、23、24、25、26、27条的规定。
4、检查锚杆、锚固剂、水泥等支护材料是否合格。
5、检查临时支护清理浮煤矸平整施工场地。
6、按中腰线检查巷道荒断面的规格、质量处理好不合格的部位。
7、根据中腰线确定锚杆眼的眼位做出明确。第16条 喷浆前的准备工作
1、检查风水管、电缆是否完好有无漏风、漏水、漏电现象。
2、检查喷浆机是否完好并送电空载试运转紧固好摩擦板防止漏风。
3、检查锚杆安装和金属网铺设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输料管路要平直不得有急弯接头必须严紧不得漏风。严禁将非抗静电的塑料管做输料管使用。
5、喷浆前按中、腰线检查巷道断面尺寸清甚、挖地槽并安设喷厚标志。
6、有明显涌水点时打孔埋设导管导水。
五、操作顺序
第17条 锚网喷支护操作顺序
1、备齐施工机具、材料。
2、安全质量检查处理危岩悬矸。
3、初喷。
4、打锚杆眼。
5、安装锚杆、压网、联网。
6、复喷。
7、检查整改支护质量清理施工现场。
六、正常操作
第18条 爆破后处理工作面危岩悬矸立即进行初喷等临时支护。过断层破碎带时应使用金属前探梁作临支护。第19条 打锚杆眼执行锚杆支护工第21条的规定。
第20条 安装锚杆分别执行锚杆支护工第22、23、24、25、26条的规定。
第21条 喷射混凝土
1、配、拌料。
1利用筛子、斗检查粗、细骨料配比是否符合要求。2检查骨料含水率是否合格。
3按设计配比把水泥和骨料送入拌料机上料要均匀。 4检查拌好的潮料含水率要求能用手握成团松开手似散非散吹无烟。
5必须按作业规程规定的掺入量在喷射机上料口均匀加入速凝剂。
2、喷射。
1开风调整水量、风量保持风压不得低0.4兆帕。 2喷射手操作喷头自上而下冲岩面。 3送电开喷浆机、拌料机上料喷浆。
4根据上料情况再次调整风、水量保证喷面无干斑无流淌。5喷射手分段按自下而上先墙后拱的顺序进行喷射。 6喷射时喷头尽可能垂直受喷面夹角不得小于70°。 7喷头距受喷面保持0.6~1米;
8喷射时喷头运行轨迹呈螺旋形按直径200~300毫米一圆压半圆的方法均匀缓慢移动。
9应配两人一人持喷头喷射一人辅助照明并负责联络观察顶帮安全和喷射质量。
3、停机。喷浆结束时按先停料、后停水、再停电、最后关风的顺序操作。
八、收尾工作
第22条 喷射工作结束后卸开喷头清理水环和喷射机内外部的灰浆或材料盘好风水管。
第23条 清理、收集回弹物并将当班拌料用净或用作浇筑水沟的骨料。
第24条 喷射混凝土2小时后开始洒水养护28天后取芯检测强度。
第25条 每班喷完浆后将控制开关手把置于零位并闭锁
拆开喷浆机清理内外卫生做好交接班准备工作。喷浆支护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一、喷浆支护工必须掌握作业规程中规定的巷道断面、支护形式和支护技术参数和质量标准等熟练使用作业工具并能进行检查和保养。
二、喷浆机转动时严禁手或工具进入喷浆机内。
三、喷射混凝土注意事项
1、一次喷射混凝土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分次喷射但复喷时间间隔不得超过2小时否则应用高压水冲洗受喷面。
2、遇有超挖或裂缝低凹处应先补喷平整然后再正常喷射。
3、严禁将喷头对准人员。
4、喷射过程中如发生堵塞、停风或停电等故障应立即关闭水门将喷头向下放置以防水流如输料关内处理堵塞时采取敲击法疏通料管喷枪口前方及其附近严禁有人。
5、在喷射过程中喷浆机压力表突然上升或下降摆动异常时应立即停机检查。
6、喷浆时严格执行除尘及降尘措施喷射人员要佩带防尘口罩、乳胶手套和眼镜。
7、喷射工作结束后喷层在7天内每班洒水一次7天后煤天洒水一次持续养护28天。
8、喷射混凝土的骨料应在地面拌允。
9、金属网连接扣距、联网铁丝规格符合作业规程规定。
10、定期进行混凝土强度检测对不合格的地段必须进行补强支护。
四、操作准备
1、检查施工所需的风、水、电、喷浆机是否完好有无漏风、漏水、漏电现象。
2、检查临时支护清理浮煤矸平整工作场地。
3、按中腰线检查巷道毛断面的规格、质量清基、挖底根处理好不合格的部位。
4、输料管要平直不得有急弯接头必须严紧不得漏风。严禁将非抗静电的塑料管做输料管使用。
五、操作顺序
1、备齐施工机具、材料
2、安全质量检查处理危岩悬矸
3、补喷
4、打锚杆眼、压网、联网
5、复喷
6、检查、整改支护质量清理施工现场。
7、喷射混凝土
⑴、开风调整水量、风量保证风压不得低于0.4兆帕。⑵、喷射手操作喷头自上哦下冲洗岩面。⑶、送电开喷浆机、搅拌机上料喷浆。
⑷、根据上料情况再次调整风量、水量保证喷面无干斑、无
流淌。
⑸、喷射手分段自下而上先墙后拱的顺序进行喷射。⑹、喷射时喷头应尽可能垂直受喷面夹角不的小于70°。⑺、喷头距受喷面保持0.61.0m。
⑻、喷射时喷头运行轨迹应呈螺旋形按直径200300mm一圈压半圈的方法均匀缓慢移动。
⑼、喷浆结束时按先停料后停水、再停电、最后关风的顺序操作。
六、收尾工作
1、喷射工作结束后卸开喷头清理水环和喷射机内外部的灰浆或材料盘好风水管。
2、清理、收集回弹物并将当班拌料用净或用做浇筑水沟的骨料。
3、喷射混凝土2小时后开始洒水养护28天后取芯检测强度。
4、每班喷完浆后 将控制开关手把打到零位并闭锁拆开喷浆机清理内外卫生作好交接班准备。
锚索支护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一、上岗条件
第1条 锚索支护工必须经过专门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2条 锚索支护工必须掌握作业规程中规定的巷道断面、支护形式和支护参数和质量标准等熟练使用作业工具并能进行检查
和保养。
二、安全规定
第3条 锚索支护工要熟悉锚索支护原理锚索结构及主要技术参数熟悉作业地点环境能够熟练使用支护工具熟悉锚杆机性能、结构和工作原理并能排除一般故障并做好使用前后的检查和保养。
第3条 锚索支护材料要符合施工措施的规定。
第3条采用树脂锚固时6米锚索要用1根s2360和2根z23609米锚索要用1根s2360和3根z2360 第3条单根锚索设计锚固力应大于200千牛。
第3条检查施工地点支护状况严防片帮、冒顶伤人。在有架空线巷道内作业时要先停电。
第3条打锚索眼时要注意观察钻进情况有异常时必须迅速闪开防止断钎伤人钻机5米以内不得有闲杂人员。第3条锚索涨拉预紧力应控制在80100千牛锚索安装48小时后如发现预紧力下降必须及时补拉。涨拉时如发现锚固不合格必须补打合格的锚索。
第3条巷道支护高度超过3米或在倾角较大的上下山进行支护施工必须有手脚架或搭设工作平台。
第11条 钢绞线旋向应与搅拌工具旋转方向相反。
三、操作准备
第3条施工前要备齐钢绞线、锚固剂、托盘、锚具等支护材料
和锚杆打眼机、套钎、锚索专用驱动头、涨拉油缸、高压油泵、液压剪、注浆泵等专用机具以及常用工具。第3条准备好施工所需风、水、电。第14条 锚杆钻机打眼前进行以下检查
1、检查所有操作控制开关所有开关都应处在“关闭”位置。
2、检查油雾器工作状态确保油雾器充满良好的润滑器。
3、清洁风水软管检查其长度及与锚杆机连接情况。
4、检查锚杆机是否完好。
5、检查是否漏水及时更换水密封。
6、安装钻杆前检查钻头是否锋利检查钻杆中孔是否畅通严禁使用弯曲的钻杆打眼。
第15条 涨拉锚索前检查涨拉油缸、油泵各油路接头是否松动。
四、操作顺序
第16条 锚索支护工必须按以下顺序进行操作
1、备齐机具及有关材料。
2、检查并处理工作地点的隐患。
3、检查施工所需风水电。
4、打锚索钻孔。
5、组装锚索。
6、安装、锚固锚索。
7、涨拉锚索。
8、清理现场。
五、正常操作
第17条 打锚索眼、敲帮问顶检查施工地点围岩和支护情况。
2、根据锚孔设计位置要求确定眼位并做出标志。
3、检查和准备好锚杆钻机、机具、电缆及风水管路。
4、必须采取湿式打眼。
5、竖起钻机把初始钻杆插到钻杆接头内观察围岩定好眼位使锚杆机和钻杆处于正确位置。钻机开眼时要扶稳钻机先升器腿使钻头顶住岩面确保开眼位置正确。
6、开钻。操作者站立正操作臂长度以外分腿站立保持平衡。先开水后开风。开始钻眼时用低转速随着钻孔深度的增大调整到合适转速直到初始锚孔钻进到位。
⑴在软岩条件下锚杆机用高转速钻进要调整支腿推力防止糊眼。
⑵在硬岩条件下锚杆机用低转速钻进要缓缓增加支腿推力。
7、退钻机接钻杆完成最终钻孔。
8、锚索眼必须与巷道面垂直眼深误差为±50毫米偏差为±150毫米。
9、锚索打眼完后先关水再停风。
第18条 组装锚索。按设计长度截取钢绞线用钢刷除去钢绞线表面浮锈。
第19条 安装、锚固锚索
1、检查锚索眼质量不合格的及时处理。
2、把锚索末端套上专用驱动头、拧上导向管并卡牢。
3、将树脂药卷用钢绞线送入锚索孔底使用两块以上树脂药卷时按超快、快、中速顺序自上而下排列。
4、用锚杆打眼机进行搅拌将专用驱动头尾部六方插入锚杆机上一人扶住机头一人操作锚杆机边推进边搅拌前半程用慢速后半程用快速旋转约40秒。
5、停止搅拌但继续保持锚杆机的推力约1分钟后缩下锚杆机。第20条 树脂锚固剂凝固1小时后进行涨拉和顶紧上托盘工作。
1、卸下专用驱动头和导向管装上托盘、锚具并将其托至紧帖顶板的位置把涨拉油缸套在锚索上使涨拉油缸和锚杆同轴挂好安全链人员撤开涨拉油缸前不得有人。
2、开泵进行涨拉并注意观察压力表读数分级涨拉分级方式为0→30千牛→60千牛→90千牛→130千牛。达到设计预紧力或油缸行程结束时迅速换向油缸。
3、卸下涨拉油缸用液压简截下锚索外露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