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协商民主概念确立具里程碑意义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概念确立具里
程碑意义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一制度下,将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
这是中共中央首次提出并系统论述确认了“协商民主”概念,在此基础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概念,进而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进行规划和部署。
被各界赋予多重积极意义的“协商民主”有什么特点?十八大报告写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有何重大意义?
11月13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会长郑万通在谈到协商民主制度写入十八大报告时,直言感到十分振奋,他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必将有助于拓展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这一概念的提出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报告一大亮点
记者:十八大报告中专门开辟段落论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请问将协商民主制度写入党代会报告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郑万通: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并系统论述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是报告中的一大亮点。确认“协商民主”概念,并在此基础上确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概念,进而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进行规划和部署,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民主问题上最新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协商民主,是对毛泽东协商建国思想与实践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伟大历程中的一大创造,将协商民主制度化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大探索和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写进党的代表大会报告,彰显了中共中央顺应党心、民心,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决心和信心。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必将有助于拓展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有助于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助于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有助于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和优势。
协商民主具有许多优越性
记者:与西方民主形式相比较,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有什么优越性?
郑万通:同西方竞争式的民主相比,协商民主具有许多优越性。协商民主既关注决策的结果,又关注决策的过程,从而拓宽了民主的深度;协商民主既关注多数人的意见,又关注少数人的意见,从而拓宽了民主的广度。
在当今人类的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中,团结与民主是两大不可或缺的要素,稳中求进地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妥善处理团结与民主的关系。一些国家在推进民主的过程中,往往致力于彰显民主的价值和意义,忽略了民主对团结的需求,造成推进民主进程中的团结危机(族群分裂、阶层分裂:日本、台湾的民主实践,强化了这种分裂和利益冲突)。这种竞争式民主不注重对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构建,甚至不断引发社会动荡和民族分裂。
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过程中将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这两种民主形式创造性地结合,运用协商民主,注重求同存异,促进社会和谐,在保障人民行使投票权利的同时,也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协调各方面关系,维护社会团结稳定。
记者:人大与政协之间关系又该如何界定?
郑万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人民政协是实行这一制度的重要组织形式。在体现人民民主这一点上,人大和政协是一致的。正如周恩来所说,两会只有权力之分,没有高低之别,在政治地位上是平等的。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多党派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实行广泛的人民民主,就既需要有人大,也需要有政协。没有政协这个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协商国是、参政议政的重要机构,我国的人民民主就缺了一块,就是不完整的。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是走中国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是坚持和发扬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它不会导致而只会有利于抵制西方两院制的影响。人大与政协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充分体现了我国广泛的人民民主。
专题协商是实践协商民主制度的成功探索
记者: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倡导并实施的“专题协商”,成为政协发展历程中的成功探索,请问您如何评价专题协商在实践协商民主制度过程中取得的成绩?
郑万通:中共十六大以来,人民政协工作具有开创意义的事情之一,就是在总结开展政治协商工作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专题协商会这一协商民主的新形式。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在贾庆林主席的亲自指导和带领下,倡导并实施“专题协商”,十年磨一剑,形成了政协工作新的品牌,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这是人民政协完善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一个成功探索,一个重要实践。
专题协商以会议为主要形式,其特点是:抓战略性问题;党政高层领导出席;形成对话和互动的机制;提出比较成熟的意见建议。十届全国政协以来,已先后召开11次专题协商会。总体而言,这11次专题协商会选题得当,时机适宜,筹备充分,组织周密,集探讨、交流、协商、议政于一体,既坚持原则、顾全大局,又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体现了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平等议事的协商要旨,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专题协商这种形式生动地体现了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执行过程中在人民政协进行协商的精神,较好发挥了人民政协在国家政治生活和政治体制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和魅力,已经成为人民政协立足自身特点和优势,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重要形式。
界别协商是完善协商民主制度的新方向
记者:您曾在今年“两会”上建议创建“界别协商”机制,请问界别协商的具体操作形式是什么?将对协商民主制度带来什么影响?
郑万通:2010年,结合中发[2006]5号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颁布实施五周年的总结检查活动,引发了我在深化专题协商的基础上建立界别协商机制、打造政协“界别协商”品牌的想法。这个想法,我在今年“两会”期间参加中共一组讨论时与委员们进行了交流,得到了一些委员的呼应和认同。
我建议创建界别协商机制,这将是政协政治协商的又一大创新,也是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一大探索。人民政协各路人才荟萃,有智力优势;人民政协按界别组成,有组织优势;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制度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有制度优势。界别协商,正是人民政协智力优势、组织优势与制度优势的结合点和交汇点,能够形成新的叠加优势,这是对政治协商实现形式的又一次丰富和拓展。通过界别协商,汇集各界别的智力资源,对一些领域当中最基本、宏观和长远的问题进行协商,有利于形成一些重大的决策参考意见,特别是行业性、领域性的决策参考意见,破解长期困扰我们的发挥界别优势和开展界别活动的难题,也有利于专委会建设朝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对政协机关建设也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一定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我也考虑过界别协商与专题协商的关系问题,我认为二者各有优势、互有侧重。专题协商可延续其高层次、宽领域、全局性的特点,界别协商则侧重于界别代表性、领域深度性、行业专业性。专题协商是议题在先,求贤问政;界别协商则是聚贤在先,咨政建言。通过两者的相互配合、相辅相成,有可能打造一个永不闭幕、全方位、多层次、有序、民主的协商平台。
记者:我们注意到,十八大报告在阐述“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时特别提到了要深入进行界别协商。对于开展界别协商,您的具体建议是什么?
郑万通:全国政协“专题协商”从提出到成熟运转前后经历十年。“界别协商”也要有个长远规划,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实行“循序渐进、先易后难、注重实效”的原则。可以先从组织化程度较高、活动比较规范的界别做起,也可以从哪个界别有比较成熟的选题就先做起,不必过分强调整齐划一和同步推进。
我设想了界别协商的启动可以采取三种形式。一是界别内协商。各界别就事关本界别长远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或本界别普遍性的利益诉求,进行协商议政,提出本界别意见建议。二是界别间协商。在各自表达“界别意见”基础上进行沟通、交流和交锋,形成界别间的共识和妥协。三是组织政协界别与党政领导和职能部门协商。既可以应党政要求开展单界别、多界别参与的协商,也可邀请党政领导来政协协商。
协商议题是界别协商启动的关键。先行启动的题目不求多,甚至不必定期开展,成熟一个做一个,每一个都做出成果,就是很大的成绩。协商题目要有启示性、方向性。有的题目可出自某一领域,有的题目不一定局限于某一领域,可以更宏观一些,比如发展完善具有我国特点的慈善事业的议题,不仅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可以搞,也可组织相关的其他界别包括医药卫生界、经济界等同时搞。(据南方都市报)
第二篇: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的论断。这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概念第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得以提出,标志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的正式确立。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协商民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对我国协商民主政治实践的理论升华和伟大创造,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协商民主的基本含义是指协商主体通过自由平等的公共协商参与决策。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除了具备协商民主的一般含义外,还具有不同于其他协商民主的特殊规定性,也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社会各个政党、阶层、团体、群众等,就共同关心或利益相关的问题,以适当方式进行协商,形成各方均可接受的方案,作出决策或决定,以实现整体的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伴随着新中国的建立而确立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又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实践证明,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要求,对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更需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更好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共同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是要建立健全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协商民主形式和渠道丰富多样,从渠道上讲,党内民主有协商,人民代表大会有协商,政协会议有协商,基层民主也有协商;从形式上讲,有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基层民主协商,等等。要建立健全体制机制,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要发挥多渠道多形式的作用,使各方面特别是基层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不同渠道、不同形式得到充分反映。要推进协商民主的制度化,使协商民主按照规定的程序、渠道、形式开展。
二是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人民政协具有组织上的广泛代表性,涵盖了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和海内外同胞;具有政治上的巨大包容性,坚持求同存异,只要认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这两面旗帜,都能够凝聚到一起,实现最广泛的大团结大联合;具有党派之间合作的真诚性,中国共产党坚持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与各民主党派合作共事,不存在对抗和竞争,与西方多党制、轮流执政有本质的区别。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
三是要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增强民主协商实效性。民主协商的要义不在于协商本身,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决策更加民主、更加完善、更加科学,使各方面、各阶层的利益和愿望在决策过程和执行过程中得到更好体现和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就是要把推进民主协商与健全科学决策机制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政治协商、听证会、论证会、评估会、民主恳谈会、社区事务会等形式,把协商民主融入决策的全过程,使协商民主落到实处,增强民主协商的实效性。
第三篇: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
通化一中 滕孝花
协商民主的基本含义是指在多元社会现实的背景下,通过普通的公民参与就决策和立法达成共识,其核心要素是协商与共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除了具备协商民主的一般含义外,还具有不同于其他协商民主的特殊规定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协商民主与选举(票决)民主结合起来的过程中,始终要体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这一现代民主精神,并把它作为民主和法治的重要内容,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共同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思想和实践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历史发展过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当时的国情曾经提进行了“三三制民主政权”尝试,这是协商民主思想的萌芽和雏形。第一届政协的成功召开是协商的结果,标志着协商民主这种新型民主形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由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宣告成立的。其后,经全国政协协商建议,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一届人大召开后,政协作为党派性协商机关继续存在。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形成了一种利益格局的多样化的社会,在新的时期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并系统论述确认了“协商民主”概念,在此基础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概念。这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民主问题上最新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是对毛泽东协商建国思想与实践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伟大历程中的一大创造,将协商民主制度化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大探索和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作为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大胆探索和丰硕成果,彰显了中共中央顺应党心、民心,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决心和信心。
那么,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呢?
(一)加大协商民主的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各界的协商民主意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第一次在党代会报告中出现,有必要对其内涵要义进行深入解读、广泛宣传,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要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研究,加大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宣传力度,让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思想深入人心,有必要让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协商民主的广泛性和适用性,把握各种类型、各个层次协商的要求,形成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工作联动,各方面工作相互衔接,增强各界别人士在政治参与中的积极性,增强全社会民主协商的合力,让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其他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和非政府组织都知道如何去实践和实现社会主义的协商民主。同时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协商的目的在于以平等对话、自由交流的方式从而形成广泛的共识,营造平等、自由、公正、宽松的良好社会氛围,才能使协商各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协商才能取得最大成效。
(二)保障协商民主的平等。提高协商民主的协商能力。
我们不仅要保证民主党派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还要保证各阶层、各利益群体在协商中的平等地位,这样才能保证政党间、利益群体间协商民主功能的有效发挥。协商民主的落实最终由其参与者:中共党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各民主党派成员来进行,因此,他们必须具备集体理性与责任性,掌握协商方法,具备良好的协商能力。我们要积极引导参与协商的各方面加强与其所代表群体的沟通,努力收集和反映他们的共同愿望,在民主协商中对公共决策提出更加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要努力培养他们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大局观念,理性地表达诉求,负责任地提出建议。既要反映本界别群众的意见,也要尊重关切其他界别的愿望;既要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也要认真倾听了解党委、政府部门的意见,加强互动交流,促进彼此沟通理解。
(三)深入拓展协商民主的各种形式,提高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首先、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人民政协是我国最早协商民主组织,现在已经建立了全国、省级、副省级、地级、县级政协的五级组织体系,应该在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应当成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我们要积极发挥人民政协的优势和特点,广泛吸收各民族、各党派、各团体、各阶层、各界别人士通过政协组织参与政事,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政协同各民主党派进行政治协商,主要通过全体会议、常委会议等形式。还有定期不定期举办专题报告会、读书会、情况通报会,邀请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通报有关情况,有针对性地到有关单位上门走访、咨询问政,有计划、有重点组织开展调研、视察和服务群众活动,进乡村、社区、企业深入了解社情民意,等等,除此之外,在政协中国共产党还与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开展协商。主要通过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和开展提案等形式,从而丰富了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形式。
其次、要完善基层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主体不仅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各方面的代表人士,还要进一步扩大普通群众参与协商的范围。可以通过完善党的代表会议、人大会议、政协会议的旁听制度,改进群众大会、民主恳谈会、民主评议会以及群众来信来访、领导接待日、人民调解等方式,并逐步发展成为制度化安排。通过这些渠道和形式使各方面特别是基层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不同层面的渠道得到充分反映,使协商渠道更为多样和丰富。
第三、健全互联网协商民主的制度。互联网的开放性、互动性、多样性等特点与协商民主理论所倡导的公共协商精神有着天然的耦合之处。目前,中国网民以网络论坛、网络社区、网络社团等为载体,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政治参与中,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产生了重要影响。国家应进一步扩大互联网的硬件设施建设,扩大互联网络的覆盖面,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公民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政治参与的各项权利,建立公共信息的及时客观发布制度,建立政府和网民的对话协商制度和引导网民理性讨论制度等,促进网络协商民主的健康发展。
(三)健全协商民主制度,确保实效性和有效性。目前我国的协商民主制度还不够完善,功能也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比如协商民主的执行完全由共产党来主导,没有严格的执行程序,没有具体的法律保障措施;有的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在做出重大决策前,不给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充分的准备时间即召开协商会或座谈会,有的在协商前已基本形成决议,协商只是走走形式,名为协商,实质只是通报情况;有的部分党政机关领导在提出协商的问题时,常常让与会或座谈人员统一思想认识,从讲政治的大局思考问题,用一些“高调”的语言暗示大家尽量多发表赞同意见,少提反对意见等等。总之,现阶段的中国协商民主制度没有彰显出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所以要加强协商民主的实效性和有效性。
首先、把协商民主过程制度化法律化。要按照“协商在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的原则,细化协商活动的安排和准备包括明确协商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在协商过程中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政协、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各自应扮演的角色、发挥的作用、承担的职责;明确协商议题的提出和确立包括确定需要进行协商的“大政方针、重要问题、重要事务、其它问题”等的具体内容,哪些事项必须协商,由谁提请协商,在什么时间和什么范围内协商;确定协商民主的程序包括安排协商活动的程序、通报情况和听取意见的程序、参与协商的程序,及时整理并报送协商成果的程序,落实协商民主的成果包括意见建议处理及反馈的程序、监督和检查落实情况的程序等,把协商民主形成规程或条例,使之制度化、规范化、法律化,重点要建立协商议题确定机制、知情明政机制、协商反馈机制和监督落实机制。
其次、把协商作为一项基本制度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程序。重要立法及法律修订、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社会政策出台、重要人事任免等问题都应进入协商领域,努力做到重大问题不协商不决策,重大决策不协商不实施;针对不同问题,可以采取先调研观察后协商的方式,或先协商然后再督促协商结果运用的方式,对于一些重要问题,可以采取二次协商、多次协商或分步协商的方式;对于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需要同民主党派协商的重要问题、需要通报的重要文件和重要情况等,应出台相对明晰的标准,或允许地方按照相关程序出台细则;下大力气解决协商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要扩大民主党派、社会各界和广大公民的知情权,构建各种信息公开渠道,要向参与协商的委员提供议题材料,让他们掌握信息、充分讨论、形成决议,再逐步实施,不能满足于召开会议、简单通报;各级部门应在规定时间内向委员们反馈各类议案的实施情况,未能实施的应说明理由,对违反协商民主的决策效力问题、责任追究问题也应该有明确的规定。以增强协商民主的针对性和权威性。
第三、健全协商民主的评价监督体系。协商民主要健康发展、提高实效,必须在建立健全评价监督体系上下功夫。中央层面应制定一套全面系统、具有指导意义的评价监督制度。在此基础上,各地各部门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出台更加详细、更加具体、更具操作性的评价监督细则,强化对议案、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的跟踪反馈;协商意见得到处理和反馈以后,积极开展事后协商,在督促落实中体现民主监督,进一步提升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目前,协商民主已经广泛渗透到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中,而且在不断丰富和发展,那么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重大意义。
有助于改进党的领导和推进决策民主化。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共产党必须与时俱进地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协商民主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社会组织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推动公民个体、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对话和交往,扩大并促进公共利益,不仅有利于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而且公民通过一定的组织和程序,通过各自所联系的代表人物来进行协商民主,能够充分发挥社会主体各自的角色,有效整合社会各个阶层的资源,能够充分表达意愿,释放公民的政治诉求,拓展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提升政治意识、增强参与能力,有利于使决策更加科学、民主、有效。
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和促进社会和谐。协商民主可以架起政府与公民之间信息沟通的桥梁,构建一个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进行有效对话的制度平台。对政府而言,协商民主的运用可以帮助其了解公民和社会组织提供的信息,摸清公民对公共事务关心的热点,吸纳制定政策有效的方案与意见。对公民而言,协商民主的运用可以帮助其反映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为政府解决处理公共事务提供选择的方案,扩大群众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度、知情度,增加广大人民群众在决策中的发言权,提高其参与热情和民主意识。以“对话、协商”为特征的协商民主的治理模式,在化解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各方、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总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必将有助于拓展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有助于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助于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有助于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和优势。不断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不仅能够有力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而且对人类的政治文明也是一大贡献。
第四篇:企业协商民主典型案例
企业协商民主典型案例
一、单位概况
浙江元成园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9年,是一家集园林施工、景观设计、绿地养护、苗木产销、科技研发及信息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公司致力于建设生态文明,重点服务于市政公共园林工程、高端休闲度假园林工程、大型生态湿地工程及高端地产景观。通过现代企业管理,科学规范运作,集团积聚了雄厚的技术力量和良好的资信,拥有国家城市园林绿化一级资质,风景园林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市政、古建、造林、土石方工程等多项资质。通过了ISO系列认证,连续8年被杭州企业信用评级委员会确认为“AAA”级企业,连续5年被浙江省工商局授予“重合同•守信用”单位,成为全国园林行业重点骨干企业、全国城市园林绿化50强企业。
二、协商背景
浙江元成园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职工(包括外地职工)的综合素质普遍较高,具有较强的民主平等意识,对获得公平的劳动就业权、社会保障权、教育发展权、参与表达权、民主监督权等,都具有较高的期待。同时,《浙江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规定,企业实行民主管理。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企业应当依据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以及厂务公开、职工董事和职工监事、平等协商等制度。因此,综合考虑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法律规定、集团公司的长远发展、广大职工的意愿等因素,2011年,集团公司工会向公司提议推进企业协商民主工作,召开首届职工代表大会,畅通职工理性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有效整合职工的意见建议,促进企业专业管理与民主管理的有机结合,充分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公司领导、党支部、工会等经过讨论,决定召开首届职工代表大会。
三、协商过程
在上级工会的指导帮助下,浙江元成园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有条不紊地推进首届职工代表大会的各项工作。
1.成立筹备工作领导小组。以公司领导、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等为主要成员,制定职代会筹备方案和推进计划,决定提交职工代表讨论集团公司制定的《职员手册》(试行)并实施工会换届选举等事宜。同时,下设材料、会务两个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各项筹备工作。
2.广泛宣传并开展选举。发布《职工代表选举公告》,规定每个班组至少要有一名代表候选人,代表中要有一线生产人员、技术人员、管理干部、工会专兼职干部,一线生产人员的比例不得少于50%。职工代表中要有一定数量的女职工代表、青年职工代表、外地职工代表,确保职工代表组成的广泛性。
3.审查职工代表资格。成立以工会主席为主任,公司工程事业管理中心、传媒信息部等负责人为委员的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对职工代表的资格予以审查,并以公司职能部门为单位,成立职工代表团。
4.征集并处理建议、提案。成立提案审理委员会,下发提案征集表,共征集到建议11条、提案18项。建议主要针对《职员手册》(试行),涉及细化综合工时制度,进一步明确与细化职工的休假权,建立健全各类报销、补贴制度,加强对职工的社会保障,完善职工的绩效奖励机制,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体育生活等内容。为此,提案审理委员会将这些建议整理、筛选后,提交相关职能部门调查论证后,拟定《职员手册》的修改、完善意见,报集团公司领导审核。提案主要针对公司的业务管理、职工的教育培训等方面。工程事业管理中心、传媒信息部、设计院等部门的职工代表从自身实际情况及业务专业出发,提出诸如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信息共享交流平台;创新工程管理方式,节约工程成本;加强职工培训,提升业务技能;解决外地职工的住房问题,提升差旅费水平并提供每月工资清单明细表;健全内部人才的激励机制等提案。为此,提案审理委员认真审理这些提案,立案6项,涉及职工基本权益保障、职工发展权保障、公司规章制度完善等内容,提交职代会审议,其余12项作为意见、建议,提交相关部门研究落实,报公司领导审批并由工会跟踪督办。
5.召开首届职工代表大会的预备会议。选举了首届大会的执行主席,讨论通过首届职工代表大会的议程。
6.召开首届职工代表大会的正式会议。代表们认真听取并审议了2011年公司行政工作报告,认为报告对公司目前状况进行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总结,对2012年的工作任务安排,做到了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代表们一致表示,要以“报告”精神为动力,动员和带领广大职工,为实现公司的工作目标,促进公司的全面发展而努力奋斗。大会认真审议、通过了修订版的《职员手册》(试行)。代表们认为,修改后的《职员手册》为广大职工阐明了公司的“以人为本、民主管理、诚信经营”的价值观,兼顾公司利益与职工利益,介绍了公司最基本的规章制度,在强调职工责任与义务的同时,丰富并扩大了职工享有的合法权益,是职工走向成功和职业化的方向标,也是完善公司管理制度的重要一环。大会认真审议了职工基本权益保障的提案、职工发展权保障的提案、公司规章制度完善的提案等,认为提案提出的问题、建议、措施具有针对性、可行性、操作性,要求集团公司予以研究落实。大会还进行了工会换届选举,民主选举了新一届工会委员,为集团公司的工会提供了组织保障。
四、协商成效
浙江元成园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届职工代表大会深入贯彻落实了企业协商民主的精神,取得了成效。
1.职工代表的利益诉求获得了满足。修订版《职工手册》(试行)吸收了职工代表的合理化建议,细化了综合工时制,进一步明确、细化了职工的休假权,进一步规范了职工外地、外省出差报销、补贴制度,增设了职工文化体育活动室。同时,完善了职工的社保制度,开展职工社保专项清查工作,做到漏缴的补缴,应保的尽保。公司还研究拟定《公司职工奖惩办法》,设立优秀管理者奖、优秀员工奖、特殊贡献奖等,完善奖惩制度。
2.职工代表的提案内容得到了落实。针对职工代表的提案内容,集团公司高层十分重视,决定进一步建立健全工程管理制度、人才培养制度等,加强公司的信息网络建设、工程管理优化建设、人才梯队建设等,开展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适度提高差旅费水平,解决外地职工的住宿问题,进一步深化厂务公开,设臵职工建议箱,广泛听取职工的意见建议。这些举措受到广大职工的欢迎,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了他们干事的热情,也帮助集团公司进一步确立了“向科技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向人才要效益、向制度要效益”的战略目标。
五、案例启示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加强社会组织民主机制建设,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浙江元成园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形式推进企业协商民主工作,扎实稳健、亮点纷呈。
1.通过协商民主凝聚共识,塑造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职工手册》通过公司领导的倡导、制定及职工代表的讨论、建言,凝聚了集团公司决策层与广大职工代表的共识,充分尊重并保障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塑造了“民主、和谐、平等、公正、敬业、诚信”的企业核心价值观。
2.通过协商民主集聚智慧,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集团公司开展职工代表选举,注重基层,以一线普通职工为主体,注重职工代表组成的广泛性,规定了一定比例的外地职工代表,使外地职工更好、更快地融入企业,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才观。同时,利用职工代表大会充分发挥职工代表的聪明才智,积极谋划公司的长远规划与战略,帮助公司进一步确立“民主企业、智慧企业”的总体战略,从而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通过协商民主实现“双赢”,健全了企业的民主管理机制。通过职代会,集团公司推进企业民主管理工作,依靠职工制定、宣传、贯彻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增强管理的透明度,促进了企业健康协调发展。通过职代会,广大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知识才能,增强了职工主人翁的责任感和履职尽责的自觉性,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能,主动积极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贡献智慧和力量,从而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双赢”,健全了企业的民主管理机制。
第五篇:突出协商民主 注重协商成效
突出协商民主 注重协商成效
--襄阳市襄州区政协探求新形势下基层政协工作新作为
郑国元
近年来,襄阳市襄州区政协紧扣政协职能,切实探索创新,始终坚持把协商民主贯穿于政协履职的各个方面,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广泛协商议政、实施民主监督,取得新的成效。
一、谋大局,出实招,精心组织专题协商。政协常委会议什么、怎样议,关系到协商民主的质量和成效,对此,襄州区政协认真选题、精心组织,着力抓好专题协商。一是围绕培植经济发展的坚实后劲深入协商。“四大园区”是我区的重要增长极,承载着跨越发展的厚望,针对制约“四大园区”建设和发展的深层次问题,2014年一季度,我们组织了50多名政协常委、委员,集中一个多月时间,对双沟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伙牌纺织服装产业园、洪山头机电加工产业园和朱庄国际物流园进行深入调研和广泛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体制机制、改善发展环境等22条意见建议,形成的《关于园区建设与发展的建议案》被区委《领导参阅》转发,协商意见促进了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助推了“四大园区”建设在宏观经济形势趋紧的大环境下获得了超出预料的新发展。二是围绕区委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深度协商。2013年底,区委三届四次全会出台《关于创新机制、优化环境,进一步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意见》 后,区政协高度关注,及时跟进。2014年6月,区政协组织了60多名政协委员,由主席会议成员带队,兵分三路,分别对“一主”“两翼”“三重六特”进行了全方位的调研视察,深入分析改革利弊,研究论证实施路径,提出了统筹协调分类强力推进,强化监管规范“两权”运行等14条意见建议,在二季度的常委会议上与区委专题协商。视察报告得到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区委随后召开了镇域经济发展专题推进会,围绕镇域经济发展的7大支持政策相继出台,集镇建设管理基金和镇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落实到位,考评激励机制初步建立,释放和激发了镇域经济发展活力,“一主两翼三重六特”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三是围绕涉及群众利益的民生工程深切协商。为了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民生,2014年初,区政府向全区人民郑重承诺承办的“十件实事”,涉及医疗、教育、交通路网、饮水安全等工程。在前三个季度即将过去的时间节点,十件实事的进度如何、质量怎样,人民群众十分关注。为此,襄州区政协把十件实事细化分解为22个具体项目,组成6个调研视察小组,逐一深入建设现场,了解情况、分析问题、研究对策、提出建议,在三季度的常委会议上与区政府专题协商。区政府针对我们提出的宣传不够、主体不明、投入不足等问题,责成政府督查室、治庸办、电子政务中心和广播电视台组成两个督查小组,加大督办和推进力度,22项任务除两项因体制变化因素外,其他20项都能如期完成。
二、建平台,求实效,创新推进监督协商。一是创新提 2 案办理机制,推进协商民主。一年来,共收到提案260件,立案163件。2014年的提案办理创新举措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领办包案上层次。重点提案由上年的8件增加到20件。重点提案的办理方式,由过去的主席会议成员包案,扩大到区委书记、区长,区委常委、副区长,政协主席、副主席共同包案。其次是督办机制重联动。由过去单纯依靠政协一家督办,强化为区委督查室、政府法制办、政协提案委三家联合督办。再次是办理过程全公开。由过去的“文来文往”改进为“三见面”“三协商”。通过创新机制、改进方法,全年提案办理的见面率、办结率都达到100%,满意率达98%。提升了办理效果,体现了协商价值。二是组建民主监督团,推进协商民主。2014年,襄州区政协学习借鉴浙江仙居县的经验,挑选了25名政协委员,组建民主监督团,围绕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群众反映的难点问题,开展专项监督。8月份,召开了“城区物业管理民主监督专题协商会”,促进了小区居民与房管、物价等管理部门交流沟通、现场解决了一些久拖未决的问题,进而还把小区物业管理提升到小区社会管理的综合层面。初步尝试证明,组建民主监督团,聚集了监督资源,汇集了多方智慧,提升了监督效果,省政协网站、《襄阳日报》以“民主监督团为民办实事”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三是坚持常规视察和特约监督相结合,推进协商民主。发挥政协监督政治性强、包容性强的优势,搭建规范的协商平台,推动协商民主的广泛深入。2014年共组织12次常委和委员视察活动,围绕食品药品监管、《人防法》 3 贯彻落实、粮食储备、图书管理等问题进行视察,与被视察单位当面交换意见,推动部门工作。同时,先后选派100多名政协委员担任了特约监督员、政风行风督查员、作风建设监督员,对推进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和相关部门改进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讲分寸,重时机,灵活开展多层协商。在会议协商、提案协商的基础上,襄州区政协不断拓展协商方式,注重广泛性,增强实效性。一是对部门重点工作开展对口协商。一年来,各专门委员会围绕全民健身活动、城乡低保工作、农业气象服务、畜牧重点项目建设、加强传统文化保护、义务教育高位均衡等议题,开展对口协商10多次,形成各类调研考察报告36篇、社情民意信息20篇、建议案5篇。一批调研报告、建议案和社情民意得到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签批。二是对政协重要工作实行书面协商。协商议题的选取、调研视察的建议、常委会协商的意见,都与区委、区政府进行书面协商。2014年全会的协商议题,从各政协联络处、各民主党派及各专门委员会征集了53个选题,经主席会议讨论,筛选出10个选题,与区委、区政府书面协商后,最终确定了6个课题。形成的调研视察报告,在2014年12月下旬召开的政协全会上进行了大会建言。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在大会上充分肯定了6大课题建议的价值,并明确强调区委区政府及政府相关部门要抓好意见建议的转化与落实。三是对事关全区发展稳定的紧要事项进行高层协商。在解决招商引资的核心要素、排解项目建设的重大障碍、消除影响稳定 的苗头问题上,政协主席及时地、适时地与区委书记、区长直接进行协商,建立了高层对接沟通机制。
四、畅渠道,提质量,广泛开展民意协商。2014年以来,围绕民意协商,全面加强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取得了地市以上采用数量多、省市领导签批多、解决实际问题多的好成绩。一是强化力量,挖掘潜力。在发挥政协机关传统渠道作用的基础上,着重调动了政协联络处、委员活动组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广辟民意资源,拓宽信息渠道,为开展民意协商提供了宽厚基础。一年来,共征集信息线索300多条,既有对国家立法、香港普选、反恐体系建设等重大问题的看法,也有截断“地沟油”、规范纸巾市场、完善交通标志牌、调整公交车票价、银行卡免费换芯等诸多生活问题的呼吁。全年编发《襄州政协信息》《社情民意》《政协委员建言》98篇,比上年增加43篇。二是注重质量,提升层次。通过信息笔会集体点评、邀请专家专题辅导、骨干信息员集中研讨等方式,打造了一批质量高、针对性强的社情民意精品。2014年市委办《襄阳信息》第一期刊发的《进一步扩权强镇,促进镇域经济快速发展》《加快推进城乡养老服务工作的建议》全是襄州区政协编报的社情民意信息。《关于加快我省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立法工作的建议》上报后,得到省领导签批,专报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李春明同志,省人大已初步安排列入湖北省2015年立法计划。2014年区政协上报的98篇信息被省市采用95篇次(含多次采用),比上年增加18篇;领导签批19篇,比上年增加7篇。三是领导带头,萃取民意。区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在专题视察、提案督办、调研座谈工作中,注重捕捉民意线索,汇集升华民情民意,提升民意协商价值。2014年,各位主席会议成员撰写的社情民意信息均在市级以上采用或被领导签批。通过社情民意协商通道,反映了一些诸如唐河跨省大桥、罗岗溢洪道绕库区公路及太山庙大型泵站机电配套等重大而长期困扰群众生产生活的历史遗留问题,引起了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都得到了相应的安排和较好的解决。
(作者: 襄阳市襄州区政协主席)联系:杨起平(区政协副秘书长)电话***.***.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