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挥政协优势推进协商民主
马克思主义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探究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2006年2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指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在党的正式文件中首
次提出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并重的论断,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选举+协商”的民主,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与人大的选举民主并重且互为补充。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政治建设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创新,党的十七大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新命题,要求“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进一步明确协商民主的重要地位。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积极推进协商民主,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优势所在,也是新世纪现阶段必须肩负的重要责任。
一、推进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选择民主政治最初产生于古希腊的奴隶制城邦国家,指多数人的统治,与贵族政治、寡头政治相对立。西方资产阶级扩大了古代民主政治的基础,确立了以普选制和议会制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照搬这种民主制度,结果水土不服,导致政权更迭频繁,社会**,经济衰退,后患无穷。新中国成立前夕,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就认识到,要使中国彻底摆脱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命运,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就必须发展和加强革命统一战线,把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团结起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同致力于建设民主、富强的社会主义强国。并且就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民主政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成立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一政治组织,逐步形成了我国协商民主的基本框架。1949年9月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按照民主原则共商建国大计,协商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新中国的国家制度和政权组织形式,这是运用协商民主形式的最初尝试和成功实践。可见,人民政协本身就是协商民主的产物,现代意义上的协商民主实践发端于中国,是由中国的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决定的。建国初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度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协商民主是当时的主要政治形式。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时,毛泽东针对“政协还要不要存在”、“协商还有没有必要”的疑问,明确指出:“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有了人大,并不妨碍我们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确立了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后的10多年里,人民政协团结各族人民和各界爱国力量,活跃在国家政治生活舞台上,发扬人民民主,发展爱国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基础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已不存在,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基于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也应随之转型,必须形成一种更具包容性、代表各种利益主体的政治形式,实现有效的政治整合,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这种新的政治形态就是协商民主型政治形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的颁布,反映了当代世界民主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大趋势,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为协商民主提供了政治保障,标志着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政治制度趋于完善。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中共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一道经历了各种严峻的考验,荣辱与共,团结合作,平等协商。半个多世纪以来,这种合作协商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并不适合中国,推进协商民主,为社会多元利益主体的政治参与提供制度载体,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选择,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效形式,也是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二、人民政协在推进协商民主政治建设中具有自身独特优势协商式民主的实质是最广泛地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克服投票表决的局限性,从而在更大的范围、更深的层次、更真实的涵义上实现人民的民主权利。推进协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政协责无旁贷。这是因为人民政协的性质与职能同协商民主一脉相承,在协商民主建设中拥有自身的独特优势。第一,人民政协在政治上具有的广泛主体性是推进协商民主的最大优势。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政协的广泛的主体结构,与日益分化的社会结构相适应,从而产生强大的社会整合功能。人民政协涵盖了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各阶层等社会各界、各方面人士,凝聚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可以说凡属于人民范畴的都可以涵盖在人民政协的构成之中。因此,人民政协既是广泛团结的产物,也是实现广泛团结的组织,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充分体现协商民主范围广泛的特点。
随着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不断发展壮大,参加政协的界别也不断调整扩大,人民政协的主体性也在相应扩大。第二,人民政协在政治上具有的巨大包容性是推进协商民主的另一优势。作为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机构,人民政协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坚持合作、参与、协商、包容的精神,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包容和吸纳各种利益诉求,实现
政协委员、各界人士政治上的有序参与。社会各界人士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自由发表意见,在充分、民主、平等、真诚的协商讨论中达成一致,从而把社会上各阶层、各群体、各族各界代表人士愿望的表达、诉求的提出、关系的协调、矛盾的化解,纳入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轨道,避免无序的、非常规的“大民主”状态。这是我国最广泛、最充分、最有效、最安全的民主形式和渠道。第三,人民政协能够充分发挥协商民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协调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指出,政协的“基本属性、主要职能、组织构成、工作原则和活动方式,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人民政协代表广泛的利益主体,能够包容各种利益诉求,位置相对比较特殊,工作形式比较灵活,是执政党和政府整合社会资源、团结社会各界力量、实现社会管理和调控、构建和谐社会的独特纽带。中国共产党通过人民政协这一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及时准确地反映基层和群众的意愿和要求,通过提案、专题调研和反映社情民意等工作,提供表达途径和参与平台,从而实现减少对立面、消减冲撞、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局面,使党和政府的决策成为最大多数人的自觉行动,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铺平道路。第四,协商民主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优势所在。在协商民主中,协商是形式,民主是目的,人民政协的三项职能都体现了协商式民主的优势,都蕴涵了协商式民主的本质。近年来,石乔口区政协在履职中充分体现协商民主的优势,做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在政治协商领域,通过搭建平台,建立协商机制,充分利用政协全体会议、常委会议和主席会议,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协商和重点协商,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在民主监督领域,坚持以建言献策为主要手段,以弘扬团结民主为着力点,通过建立专项视察制度,督办提案制度,情况通报制度等多种形式履行监督职能,畅通了民主监督渠道。在参政议政领域,通过课题调研引导委员积极参与,通过界别活动引导委员有序参与,通过建立机制引导委员有效参与,从而提高了参政议政的质量。
三、坚持党的领导,完善协商程序,确保协商民主落到实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确保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正确方向,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协商民主建设的前提。在思想上,我们要继续深刻认识在开展协商民主中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坚持党对协商民主建设的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在实践中,我们要积极探索坚持和完善协商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既要体现党委和政府在开展协商式民主中的主导性,又要体现政协在履行职能中的主动性,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履行政协职能的程序、机制等具体规定,在避免随意性、增强实效性上下功夫,真正使协商民主成为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有效环节,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建立科学、完备的协商程序,是确保协商民主落到实处的重要条件。中共中央对政治协商程序化建设非常重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强调指出:“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就国家和地方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执行过程中进行协商,是政治协商的重要原则。”近年来,政协工作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但在实际工作中,政治协商制度的落实,往往取决于党政一把手的个人民主意识,政治协商缺乏刚性规定,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容易流于形式。因此,必须加强政治协商程序化建设,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发挥党委对政协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真正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将遵守协商程序的情况作为组织部门考核领导干部政治水平、民主作风的一项重要内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颁布以来,各地对强化民主协商程序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可以学习借鉴。一是坚持“三在前”、“三在先”的做法。重大问题协商在党委决策之前、人大通过之前、政府实施之前,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先协商后决策,对重要人事安排和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先协商后决定,在制定重要的地方决策性规范文件时先协商后提请审议。二是实施听证制度。十七大报告要求增加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要公开听取意见,经过公开、公正的听证程序,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群众理解和接受,保证政策推行的效果。三是建立决策咨询论证制度。对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方针政策、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在决策前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咨询论证,充分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并将专家提供的信息咨询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提高决策效率,降低决策成本和风险。四是公示重大事项。党委、政府建立重大决策协商信息公示制度,把民主协商过程、协商结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推动协商成果的落实和转化。五是坚持互动协商,提高协商实效。党委、政府积极拓展协商平台,进一步畅通协商渠道,实现协商的双向互动,增强参与协商的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民主协商的质量和效果。
第二篇:发挥政协重要渠道作用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发挥政协重要渠道作用 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湖北省政协主席 杨 松
2013年第4期 ——领导专稿
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在党的代表大会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强调“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这些重要思想观点,开拓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境界,为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阐述,认真总结我省各级政协组织发挥协商民主作用的重要经验,认真做好新形势下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工作,努力发展我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一、党的十八大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战略部署
党的十八大报告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本质属性,协商民主制度和机制的架构,协商民主的渠道、内容和目的,协商民主的基本原则,是迄今为止对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及其制度最全面、最系统的概括,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民主发展选择上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的提出,既是对当代世界民主政治发展的积极回应,更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的科学总结。总体上说,当代中国已形成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协调、多层次民主协商相配套的生动活泼的民主政治格局。当然,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制度方面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人民创造精神方面还存在不足。毫无疑问,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需要也必然会继续向前推进。党的十八大报告为此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七项主要任务,其中之一就是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就是说,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我国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和关键点。这就为我国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和协商民主政治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内涵:本质属性、目标要求、主要渠道、基本原则。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协商民主的科学论述,构筑了我国协商民主制度的完整系统。第一,从本质属性上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这就是说,协商民主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属于我国人民民主范畴,这是我国协商民主的本质属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第二,从目标要求上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具体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就是要“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而不是多派政治势力间的互相竞争、互相倾轧。第三,从主要渠道上看,就是“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由此可见,协商民主体现在我国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广泛性的突出特点。第四,从基本原则上看,就是要“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这是协商民主的要旨所在,只有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协商民主才真正有意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协商民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开辟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形式。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重大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制度意义。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作为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大胆探索和丰硕成果,写进党的代表大会报告,具有里程碑意义。第一,从理论意义上看,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进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有助于在世界上增强中国民主的说服力和政治认同,有助于在中国人民中增强中国特色民主的自信心。第二,从实践意义上看,必将极大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特别是报告提出的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必将使协商民主更加广泛地活跃于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成为当代中国政治建设的重要价值追求。第三,从制度意义上看,协商民主制度与选举民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一道,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制度框架,这种制度体系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民民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此外,随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必将有助于拓展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有助于广开言路、广集众智、广求良策,推动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助于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二、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一个多领域、多层次的制度体系。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必须完善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党际协商,充分发挥人大的立法协商、政府的决策听证、政协的政治协商、基层的民主协商等多种协商民主渠道作用。人民政协是我国特有的专事协商的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多年来,全省各级政协工作的实践充分证明,人民政协是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形成了能够适应协商民主需要的较为合理的结构体系。协商民主的主体应当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以实现各族各界人士的广泛政治协商和公民有序的广泛政治参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湖北省政协的代表性日益增强,囊括了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从而成为省域协商民主的重要载体。第一,党派。所有合法政党都是省政协的组成单位,即中国共产党和八个民主党派——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台盟,以及无党派人士。第二,团体。省内主要人民团体都是省政协的参加单位,即工商联、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文联、台联、侨联、青联等。第三,界别。省政协共包括32个组成界别,除上述18个党派团体界别外,还有文化艺术、新闻出版、科学技术、社会科学、经济、农业、教育、医药卫生、少数民族、宗教、体育、对外友好、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特邀等14个界别。由此可见,省政协的组成界别,具有极其广泛的代表性和包容性,形成了省政协的多元协商主体,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这是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重要优势。
形成了能够适应协商民主需要的较为完整的组织体系。人民政协组织,包括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就我省来讲,全省政协组织系统包括:第一,省政协,即政协湖北省委员会。目前,省政协刚刚换届,为第十一届省政协,共有725名政协委员。第二,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政协,共17个,目前共有政协委员6296人。第三,县(市、区)政协,共99个,目前共有政协委员22391人。此外,我省还有县级政协的派出机构乡镇政协联络组953个。综上所述,目前全省共拥有政协组织和政协派出机构共1070个,政协委员29412人。这是一个规模庞大的组织体系,各级政协组织系统联动、互相配合、互相补充,能够发挥协
商民主的整体优势和综合优势,是我省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政治的重要组织资源。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协组织紧紧围绕全省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联合调研,共同协商议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充分彰显了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组织优势。
形成了能够适应协商民主需要的较为健全的制度体系。中共中央和中共湖北省委高度重视人民政协制度建设,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和规章制度,有力推进了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第一,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宪法规定为人民政协长期存在和发挥协商民主作用提供了法律保障。第二,中央和省委文件。中共中央出台了《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等重要文件,中共湖北省委近年来连续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人民政协工作的决定》等重要文件,这些都为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提供了政策依据。第三,政协章程。章程全面系统地规定了人民政协的重大问题,是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共同的行为准则,是各级政协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依据。因此,人民政协是我国制度化、规范化了的民主协商平台。此外,省政协还制订了《全体会议工作规则》、《常委会议工作规则》、《主席会议工作规则》和《专门委员会组织通则》、《提案工作条例》、《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条例》等内部运行的制度。
形成了能够适应协商民主需要的较为完善的经验体系。长期以来,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在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形成了开展协商民主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实践经验。第一,多元主体。特别是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主动参与省政协的政治协商活动,仅过去五年就达180多人次,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达1000多人次;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以及各族各界人士也都积极通过政协这个平台,就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建议,这是我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生动体现。第二,民主协商。多年来,省政协实行协商民主的工作方法,最重要的是民主协商、平等议事,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省政协所有重大决策,都是在民主协商、平等协商的基础上,以民主的程序作出的,既接受和采纳多数的、一致的意见,也尊重和照顾少数的、不同的意见,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之间相互体谅、相互包容,在民主协商、体谅包容中达成共识。第三,程序保障。近几年来,省政协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经过实践探索,基本形成了协商议题提出、协商活动安排、协商活动进行、协商意见整理报送、协商意见办理反馈等协商程序,推进了协商民主的程序化。第四,系统联动。全省100多个政协组织和2.9万多名政协委员形成的较为庞大的工作网络,使人民政协的工作触角能够渗入全省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量意见建议真实反映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同时,省政协还注意积极争取全国政协指导和其他省区市政协支持,把系统联动推向更高、更宽的层面。
三、进一步推进全省各级政协的协商民主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颁发以来,在省委和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全省各级政协积极推进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协商民主从一种民主形式上升为一种制度形式,使之成为我国国家制度层面的一个重要部分,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也因之成为国家政治制度层面的政治行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八大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推进全省各级政协的协商民主工作。
认真搞好例会期间的协商。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主席会议、秘书长会议,是人民政协郑重的、基本的例会协商形式。特别是全体会议、常委会议,是人民政协实行协商民主的主
要形式。进一步搞好例会协商,第一,在协商内容上,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省第十次党代会和今年省两会对当前和今后五年全省工作作出了战略部署。我们要紧紧围绕“五个湖北”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好全体会议和常委会议协商活动,努力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为湖北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省政协十一届一次常委会议对今年省政协常委会协商议政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要认真抓好落实。第二,在协商方法上,要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坚持团结主题,就是要彰显民主对团结的需求,通过协商讨论达成最广泛的共识,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凝聚推动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合力。坚持民主主题,就是要按照民主协商、平等议事、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原则,组织好协商讨论,尊重委员发表意见建议的民主权利,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特别是要尊重少数同志提出的不同的意见建议。第三,在协商效果上,要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抓好两个重点环节,一是发言稿、提案、信息等议政建言材料的质量,二是深入开展协商讨论,提高讨论的质量,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供省委省政府决策参考。为此,要认真搞好会前的调查研究工作,坚持没有深入调查研究就没有议政建言权。
认真搞好闭会期间的协商。为使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能够不间断地进行,在搞好例会协商的同时,要不断创新和丰富政协闭会期间的民主协商。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为人民政协在闭会期间的民主协商指明了方向。第一,深入进行专题协商。专题协商以召开专题协商会为主要形式。开好专题协商会,要紧紧抓住全省改革发展中的战略性问题,提出比较成熟的意见建议;要主动邀请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专题协商会,形成对话和互动的机制,促进协商成果转化利用。专题协商这种形式生动体现了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的精神,能够较好发挥省政协在全省政治生活和政治体制中的重要作用。第二,深入进行对口协商。对口协商主要是指省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同党政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商,这是使政协协商民主经常化的重要形式,也是动员和组织各专门委员会及所属委员参与民主协商的有效方式,应积极探索并不断使之规范。政协各专门委员会要加强与对口党政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争取党政职能部门对政协工作的支持与配合;要围绕党政职能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要问题,深入调查研究,进行协商讨论,提出合理建议,供其参考。第三,深入进行界别协商。界别众多是人民政协的重要优势,界别协商是政协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包括界别内协商、界别间协商、界别与党政领导和职能部门协商等形式。要通过界别协商,汇集各界别的智力资源,对一些领域中最基本、宏观和长远的问题进行协商,形成一些重大的决策参考意见,特别是行业性、领域性的决策参考意见。要对界别协商工作进行长远规划,先从组织化程度较高、活动比较规范的界别做起,也可以从那些有比较成熟选题的界别做起。第四,深入进行提案办理协商。提案办理协商是动员和组织全体政协委员广泛参与政协协商民主的极为有效的方式。要帮助和引导委员密切与党政职能部门的联系,使提案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帮助和引导委员密切与党政职能部门的沟通协商,就提案提出的重要意见建议的办理落实形成共识,提案办理单位要将办理情况及时向委员反馈。此外,还应积极探索和创新其他协商民主形式,努力发挥人民政协各种协商形式的集群效应。
认真搞好协商民主的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作为一个广泛、多层的制度体系,制度建设至关重要。如何划分全国的、地方的、基层的民主协商,如何协调国家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的民主协商,如何明确上述各种协商主体即谁与谁协商、协商内容、协商形式、协商成效以及协商成果集成运用等,都有待通过制度加以认定和规范。作为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来讲,总体要求是,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的总要求,大力推进政治协商制度建设,提高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因此,有必要出台人民政协政治协商工作的规范性文件,这要作为本届省政协的一项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特别是要认真解决好以下几个重点问题。第一,解决好与谁
协商的问题,即协商主体问题。政协应主动邀请党政领导参加政协的协商民主活动,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在协商民主中的主体作用。各级党委政府应增强主体意识、协商意识,主动安排并积极参加政协的协商民主活动。第二,解决好怎样协商的问题,即协商程序问题。在原有“五大程序”的基础上,应重点考虑将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纳入各级党委的议事规则和政府的工作规则,纳入各级党委政府日常办文办事程序,实现政协职能与党委政府工作规则和程序的有效对接,真正实现不协商不决策、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第三,解决好协商成果如何运用的问题,即协商效率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和党政职能部门应根据中央和省委的要求,认真吸纳来自人民政协民主协商的重要意见建议。党委政府应支持人民政协抓好党政职能部门办理协商成果的经常性检查工作,建立健全协商成果交办机制、实施机制、促办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等,切实增强约束功能,真正使协商民主制度成为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四、夯实人民政协实行协商民主的工作基础
要把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工作搞好,根本在于各级党委加强领导,关键在于加强政协制度建设,基础在于提高政协自身建设水平。要按照促进党派合作、突出界别特色、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发挥专门委员会基础作用、加强政协机关建设“五位一体”的总要求,全面推进人民政协自身建设,不断夯实人民政协实行协商民主的工作基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发挥好省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省政协中的作用。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优势和作用,既是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政协中实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主体之一,又是在人民政协中与各族各界人士进行政治协商的主体之一。发挥好省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省政协中的作用,第一,要切实尊重和保障省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省政协的各种民主权利。主要是保障其在省政协的各种会议上以本党派名义发表意见的权利,以及开展视察、提出提案、举报、反映社情民意以及参与调查和检查活动的权利。为此,民主党派提出的意见建议要重点研究,提出的提案要重点办理,提出的社情民意信息要重点报送。第二,要建立健全省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省政协发挥作用的制度机制。省政协主要领导同志要定期走访省各民主党派,认真听取、研究并采纳它们提出的重要意见建议。要利用主席会议、秘书长会议等多种协商途径和方式,就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内部事务,加强与省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协商。第三,要在组织上保障省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与政协事务。省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在省政协委员、常务委员和政协领导成员中要占有较大比例;省政协各专门委员会要有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加;省政协机关中应有一定数量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担任专职领导职务,并做到有职、有权、有责。
发挥好省政协委员在省政协履行职能中的主体作用。政协委员是政协履行职能的主体,政协作用发挥在委员、活力展现看委员、事业发展靠委员。发挥好政协委员主体作用,第一,要加强委员的学习培训,提高委员协商议政能力。今年是十一届省政协的开局之年,要把省政协委员学习培训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组织好中共党员委员学习培训班、党外新任委员学习培训班、党外连任委员学习培训班。要抓好常委会专题学习讲座,组织好委员经常性学习活动,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学习人民政协理论和政协章程,学习履职必需的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知识。第二,要加强委员服务与管理工作,提高委员参与协商活动的积极性。要为委员履行职责打造更多、更便捷的载体和平台,鼓励委员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协商议政、建言献策,珍惜委员的智慧和心血,督促有关部门认真办理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建立健全委员履职统计制度、通报制度以及激励机制,出台委员服务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第三,要把好委员入口关。完善委员推选制度,改进委员产生办法,优化委员构成,确保委员切实有代表性、责任感强、廉洁守法、有议政建言能力。发挥政协党组在委员队伍建设中的作用,届中委员人事调整时,政协党组应参与委员产生的全过程,对下届留任的政协委员应发挥重要作用。
发挥好省政协专门委员会在省政协工作中的基础作用。政协专委会工作是政协工作的重要基础。省政协常委会和省政协主席会议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充分发挥各专委会工作在省政协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专委会自身也要严格要求,以履行职能的实效为全省人民政协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第一,要自觉地把专委会工作放到全省工作大局中加以谋划,放到政协工作全局中加以部署。每年工作都要有重点、有亮点,用“谋事干事成事”的效果检验和体现专委会工作的成效。要把深入调查研究作为提高专委会履职能力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下大功夫,下大气力,切实抓紧抓好,努力抓出成效。第二,要紧紧围绕发挥党派、界别、委员作用,增强服务意识,彰显专委会工作特色。要积极开展与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的联合调研,努力形成调研活动统筹、资源信息共享、咨询论证合力的良好工作机制,切实提高参政议政水平;要建立健全专委会与界别对口联系和开展界别活动的工作机制,使专委会成为开展界别活动、联系界别委员、反映界别诉求的重要平台和渠道;要组织委员开展学习、调研、视察、联谊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丰富委员发挥作用的载体和平台,增强专委会工作的吸引力。第三,要进一步推进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努力提高履行职能的实效。比如如何加强提案办理工作,使委员的重要意见建议真正落到实处,如何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切实提高调查研究、建言献策的质量和实效,如何把民主监督工作寓于各项经常性工作之中等,都要有新思路新方法。
总之,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和部署,充分发挥人民政协重要渠道作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把这一既顺应世界民主政治发展潮流、又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民主形式建设好、利用好、完善好,为开创我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政治新局面作出新贡献。
第三篇:发挥政协优势 做好群众工作
人民政协做好群众工作须把握几个问题
把服务群众作为人民政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增强开展群众工作的本领,把服务大局与服务群众更好地结合起来,推进党委、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以维护群众利益为出发点,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真心诚意为群众说话,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认认真真做好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工作。
把完善群众利益和诉求表达功能作为人民政协做好群众工作的切入点。进一步畅通和拓宽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诉求表达渠道,有序扩大社会各界的政治参与,使各界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在人民政协这个平台上反映出来,让各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人民政协这个平台上表达出来,通过充分协商集思广益、增进共识,更好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同时,通过人民政协这个平台做好沟通思想、解疑释惑、理顺情绪的工作,引导各界群众正确认识和积极适应改革发展中利益格局的变化。
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人民政协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着力点。紧紧围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管理、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等重点工作,选择人民政协有条件、有能力、有优势做好的课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尽责出力、作出贡献。
认真履职尽责,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基础。深刻认识调查研究是人民政协发挥优势、联系群众、认真履职的前提,深刻认识不深入群众、不重视调查研究、不了解工作真实情况就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领导和决策,努力养成为群众服务、对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
和同群众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风。始终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履行职能的基础环节,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群众中找对策,到实践中寻答案,使建言献策具有更坚实的群众基础、更符合客观实际。
进一步规范政治协商的程序。按照协商在决策之前的要求,切实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完善操作规程,在研究决定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政策、重大改革举措、重要工程建设项目等重大事项之前到人民政协充分听取意见建议,以程序规范来确保决策科学、民主。进一步完善民主监督的机制。真正把民主监督寓于提案、视察、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特邀监督等活动之中,加强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执行情况的民主监督,及时提出改进意见,使群众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群众意愿得到充分尊重、群众利益得到充分保障,最大限度地防止因决策和执行不当而造成群众利益受损害的现象发生。
进一步发挥好界别作用。建立健全政协委员通过界别联系群众的制度和机制,利用电子信箱、热线电话、网络视频等方便快捷的联系方式,加强政协委员与界别群众的联系,促进政协委员在做好群众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拓宽政协委员服务群众的渠道,组织政协委员开展不同层次、形式多样的科技、教育、卫生、文化、法律服务及扶危济困等活动,扩大参与面,增大受益面。密切与新的社会组织和社会阶层的联系,邀请他们参加政协的相关活动,积极反映他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引导他们有序参与。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完善委员遴选机制、优化政协界别设置,扩大政协的代表性和包容性。
进一步完善畅通人民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机制。深入研究信息化、网络化条件下人民政协开展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提高人民政协运用网络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增强主动策划意识,提高舆情汇集、分析、研判能力,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促进把各种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努力使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成为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反映群众意见和诉求的重要渠道。
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自身建设。加强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教育,强化只有善于做群众的学生、真心实意向群众学习才能团结更多群众、凝聚更多群众的意识。坚持和完善政协领导干部联系委员、群众的制度和政协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制度,努力促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些久拖不决的遗留问题、影响安定团结的重大问题、阻碍科学发展的根本问题。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使政协机关干部熟练掌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基本知识、政策要求和实际本领,努力成为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加强对年轻干部的锻炼,组织新进政协机关的年轻干部分期分批到信访部门和基层一线挂职锻炼,真正做到在基层了解掌握情况、在基层解决问题矛盾、在基层提高能力、在基层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在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中不断推动人民政协事业发展
第四篇:2014县政协推进协商民主工作总结
2014县政协推进协商民主工作总结
县政协办公室(2015年1月)
2014年,县政协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各项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充分发挥政协组织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渠道作用,凝心聚力助发展,尽心尽力惠民生,同心协力促和谐,为全县深化改革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一、主要做法
一是提升认识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氛围。县政协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深刻认识、准确把握我县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努力做到懂得改革、知晓改革,自觉做改革的参与者和促进派,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广泛团结起来,把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在深化改革上形成聚焦点,营造拥护改革、支持改革、建言改革、助推改革、促进改革的良好氛围,为全面深化改革注入正能量。同时,从四个方面制定了《县政协深化改革项目进度表》,进一步细化任务,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资政建言为全面深化改革凝聚智慧。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2014年,县政协积极探索县级层面具有“时代特征、政协特色”的协商民主新路径,组织开展了“民主评议五大保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助推社区养 老体系建设”等九项资政性调研活动,做到参政参到点子上,议政议到关键处;积极开展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开设委员网络协商、网络听证、网络问办等活动,不断拓展协商民主形式,增加协商密度,提高协商实效。同时,积极协助县委、县政府做好宣传政策、释疑解惑,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增进共识,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等工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序推进消除疑虑、破除阻碍、增加助力、提供保障。一年内,形成委员提案240件、建议案7件,社情民意34期,为党政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建议。
固本强基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保障。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是助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一年来,县政协健全政协委员联络机构,完善联络委员、服务群众制度,取得了明显进步。机关建设取得新成效,研究出台《县政协委组工作考核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协宣传工作的意见》。委员服务有了新进展,高质量完成《关于基层政协组织建设考察情况的报告及建议》,积极探索基层政协工委在组织联系委员、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政协委员服务中心建设,定期开展“委员活动日”,“温馨委员之家”活动。宣传工作形成新格局,在报纸上中开设民主〃团结专版,做好宣传工作。不断加强专委会对联系委组和界别活动组的指导,进一步做好联系委员、服务群众工作,充分调动委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年来,县政协在助推全县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时代不断进步、县情不断变化,特别是对照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要求,许多工作刚刚破题,我们的工作仍有不足。比如,如何完善政协的 制度建设,使政协成果和委员意见建议更多更好地融汇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如何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在和而不同的基础上集聚各方力量;如何加强委员履职能力建设,让委员在政协舞台上尽显才华;如何创造更多平台,使政协工作更加活跃更为社会所了解,等等,都需要我们在新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今年,县政协将在县委领导下,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全面推进民生幸福工程”三大任务,着眼“十三五”面临的新课题,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努力搭建多维协商的新平台,积极探索协商民主的新实践,着力加强履职能力现代化建设,为当地实现“赶超争先”发出政协好声音,积聚社会正能量。
一是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县政协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和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政协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并与学习贯彻县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结合起来,与履行政协职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政协工作的新要求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加快当地跨越发展的总目标上来,不断夯实广大政协委员、政协参加单位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形成推动当地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是深刻领会协商民主内涵。县政协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对推进协商民主的重大部署,深刻领会“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的科学定位;深刻领会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全面阐述;深刻领会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的重要论述。要积极探索县政协推进协商民主的新路径,推动我县 政协协商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丰富和完善协商的制度体系、方式方法和工作网络。
三是准确把握政协性质定位。政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需要更多更好地搭建平台、拓展民主形式、增加协商密度,让委员愿讲话、敢讲话、讲实话。县政协要在县委的领导下,与县政府科学制定协商计划;要充分运用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主席会议、专题协商会等形式,使政协经常性、规范性协商平台更好地发挥作用;不断完善月度协商座谈会等新的协商平台,更加灵活经常的开展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监督协商和提案办理协商,为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提供更多发表见解、沟通对话的机会。
第五篇:发挥政协优势 做好宗教工作
发挥政协专委会优势 共同做好宗教工作
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谐,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中国梦的基本前提,也是人民政协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
习近平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十九大关于宗教工作的论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意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宗教事务管理的意见>的通知》等政策文件的出台,就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宗教工作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系列讲话精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层面上来,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做好宗教工作的政治责任;发挥优势, 注重加强政协平台建设;上下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做好做实宗教工作。
一、提高认识,强化宗教工作责任。
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关键是要在导上想得深、看得透、把得准,做到导这有方、导这有力、导这有效,牢牢把握宗教工作主动权。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明确了对待宗教工作的正确态度,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作为人民政协,就是要紧扣团结、民主两大主题,必须明确民族问题始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认真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新时期,党的宗教工作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政协要充分发挥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优势,共同在实现 “中国梦”的道路上形成强大合力。
上级把宗教工作当做事关全局的要事来抓。可是到了基层,更多的是放任自流,可抓可不抓。一些部门、乡镇、村(社区)的领导干部,对宗教工作还存在不少模糊的认识。有的认为,宗教是唯心主义,把宗教与迷信混为一谈;有的认为,“民族宗教无小事”,但也出不了大事,其他的事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去管民族宗教;有的认为,民族宗教工作是上级喊在嘴上的事,是民族宗教事务部门抓的事,和自己没多大关系。
我们必须提高认识,强化政治担当,充分认识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的特殊重要性。要加强组织领导,把宗教工作纳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宣传计划、干部培训、党建目标考核之中。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切实为信教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二、发挥优势, 注重政协平台建设。
政协章程对政协开展民族宗教工作有明确的规定,指明了政协开展民族宗教工作的任务、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向。在民族工作方面,人民政协的任务主要是宣传和协助党委政府贯彻执行国家的民族政策,反映少数民族的意见和要求,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维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增进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在宗教工作方面,人民政协的任务主要是宣传和协助党委政府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支持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团结宗教界爱国人士和宗教信仰者,为祖国的建设和统一贡献力量。
人民政协自成立之日起,就把民族和宗教界进步民主人士作为组成界别,把民族宗教工作纳入政协职能和工作范畴。通过在各级委员会设立民族宗教界别、设置民族宗教委员会、发挥民族宗教界委员主体作用等三个方面的有益探索和开拓创新,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人民政协特色的民族宗教工作体系,成为党和国家民族宗教工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民族宗教工作领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政协及其民族宗教委员会,是联系民族界委员和民族宗教界人士的桥梁纽带,是委员参政议政、献计出力的重要场所,是政协开展民族宗教工作的主要载体,在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方面担负着重要使命。
我们要积极发挥政协少数民族界别和宗教界代表人士的积极作用。对宗教界代表人士进行慰问,保持良性互动,支持帮助爱国宗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好宗教团体联系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作用,多为宗教界群众做好事、办实事;以“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增强民族团结”为主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做好广交朋友、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等的工作。以政协提案、社情民意等方式反映少数民族群众和信教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使党委政府能够及时把握民族宗教界群众的思想脉搏及动态,使民族宗教工作更具针对性。
三、形成合力,共同做实宗教工作。
要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宗教关系是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关系,必须妥善处理好党和政府与宗教、社会与宗教、国内不同宗教、我国宗教与外国宗教、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的关系,促进宗教关系和谐。需要切实加强党的领导,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切实做好宗教工作。
政协民宗委员会应与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商,信息互通共享,共建协作工作机制。以专委会为依托,以组织民族宗教调研视察为纽带,联动互动,开展活动,多建睿智之言,多想务实之策,实现优势互补,努力提高专委会活动及建言献策的质量和水平。
同时,要加强民族宗教理论政策的学习。民族宗教无小事。民族宗教工作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加强学习。要加强基层民族宗教工作政策法规宣传。要加强城镇社区民族宗教工作,随着城镇化日益推进,民族宗教工作阵地慢慢由农村延伸到城镇社区。在今后的工作中,城镇社区民族宗教工作将是今后的重点工作。要强化基层民族宗教工作制度和考核体系,落实好目标责任,细化量化工作任务,加强层层考核力度。
政协红安县祖国统一民族宗教委
2018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