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展规划

时间:2019-05-14 00:43: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发展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发展规划》。

第一篇:农村发展规划

农村发展规划考试重点

一、重点概念

1、农村

指以农业生产为主,由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组成,从事各种社会活动所构成的社会实体,是社会的基层部分。主要是县以下的乡(镇)、村两个层次。

2、城镇

指人口比较集中、工商业比较发达、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区域,包括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直辖市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批准设镇建制的镇。

3、中心村

是村民委员会的所在地,是农村中从事农业、家庭副业的工业生产活动的较大居民点。

4、农村发展战略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农业发展的总体构想、道路选择和目标设定,即一个较长历史时期内农村的经济、社会、科技、生态发展的总目标和总任务。

5、农村经济结构

指农村各个经济部门、各个地区、各种经济成分、各种经济组织之间以及农村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的构成及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6、区域

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7、村镇总体规划

是在一定的行政区域(乡镇政府的管辖范围)内,以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为依据,以乡(镇)的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状况为条件,对区域内的集镇、村庄和主要建设项目进行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安排。

8、村镇建设规划

是指在村镇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一个村庄或集镇内部的 各项建设及其用地进行合理布局的具体安排。也可以称为村镇居民点内部规划。

9、区域环境规划

人们为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而对自身的开发活动和对环境的影响所做的合理安排。

10、农村发展规划

指各地区根据其当前经济、社会、技术、自然等状况和未来可能发展的趋势而制定的具有综合性、长期性的一种计划形式。

11、旅游规划

是针对一定区域的实际而制定的未来旅游发展优化方案和实施要求。

12、旅游地域系统

指一定地域空间的旅游要素综合体——目的地、客源地、中间环节各要素及围绕着旅游者行为所发生的各种现象与关系。

13、农村产业结构

指一定时期的区域内农村各项产业之间及其内部各生产门类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构成状况和相互关系,是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形态影响的产物。

14、环境容量

指环境容纳污染物的能力阈限,通常以区域环境目标值为衡量标准。该值是国家按环境功能区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

15、村镇性质

指村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在组织生产、生活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16、农村发展规划指标

是指反映农村社会现象(现在或将来)的数量、质量、类别、状态、等级、程度等特性的项目。

17、村镇经济联系半径

是村镇在组织社会生产与居民生活方面所产生的经济影响的地区范围。

18、区域规划

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通过安排各项建设事业的综合布局,进行区域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使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趋于和谐统一。

19、污染源

是指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2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指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

21、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框架控制之下,针对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的某一专门问题或某一产业部门的土地利用问题而进行的规划。包括土地开发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土地保

护规划、单项土地资源利用规划。

22、、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是在总体规划的控制和指导下,详细规定各类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规划管理要求或直接对某一地段、某一土地使用单位的土地利用做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可分为城市(镇)土地利用规划,乡村土地利用规划。

23、村镇体系

指乡(镇)域范围内,以集镇为中心,由集镇、中心村、基层村等居民点按一定的层次、功能、空间结构组成的有机整体。

24、风玫瑰

也叫风向频率玫瑰图,它是根据某一地区多年平均统计的各个方风向和风速的百分数值,并按一定比例绘制,一般多用八个或十六个罗盘方位表示,由于该图的形状形似玫瑰花朵 ,故名“风玫瑰”。

25、村镇建设规划区

指村庄、集镇建成区和因村庄、集镇建设及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规划区一般应是一条封闭曲线所包围的区域。

26、楔形绿地

指自然的绿色空间楔入城区,便于居民接近自然,同时有利于城市与自然环境融合,提高生态质量。

27、联排式

指多户住宅以山墙横向连接(最少四户以上)即为联排式。每户住宅前、后二面开敞。

28、道路红线宽度

通常是指道路横断面中各组成部分用地宽度的总和。包括车行道宽度,行道树宽度,道路边沟宽度,人行道宽度。

二、重要知识要点

1、农村的含义与主要特征 答:含义:

(1)农村是一个区域概念。包括城市以外的一切地域;(2)有一定的行政归属关系;

(3)有特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农为主,以农业生产方式为基础;以农民为主,以农户家庭为基础。主要特征:

(1)以一定的社会组织关系为基础;

(2)以农为主,以农业生产方式为基础;(3)以农民为主,以农户家庭为基础。

2、什么是农村发展战略重点?如何选择农村发展战略重点?

答:战略重点指在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中,对于实现战略目标具有关键意义,或目前发展还比较薄弱而需要加强的部门、行业、环节。

选择依据:(1)根据地区优势 :包括自然、经济、技术、社会、生态等方面的条件,地区优势可划分为主要优势和次要优势;现实优势和潜在优势;区位优势和非区位优势;组合优势和非组合优势。(2)根据不利条件;(3)综合评价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3、简述农村发展规划中综合平衡工作涉及的内容及综合平衡法的工作步骤。

答:综合平衡工作涉及的内容:(1)正确安排农村经济各组成部分的比例关系;(2)合理分配人力、物力、财力,做好资源与需要之间的平衡,保证社会经济生活的稳定发展。

工作步骤:(1)确定综合平衡的内容和指标体系;(2)预测发展需求;(3)综合平衡.4、简述区域规划的概念与内容?

答:区域规划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通过安排各项建设事业的综合布局,进行区域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使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趋于和谐统一。

区域规划的内容包括:(1)区域经济发展战略;(2)工农业生产的布局规划;(3)城镇体系和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4)基础设施规划;(5)土地利用规划;(6)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7)区域发展政策。

5、简述公共建筑的基本项目?

 行政管理类  教育机构类  文体科技类  医疗保健类  商业金融类  集贸设施类

6、简述村庄建设类型的划分?

答: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地理环境、现有建设基础、村民的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在村庄布点规划中按照村庄建设方式,划分为改造扩建型、新建型和保护型三类。

(1)改造扩建型村庄

主要是指已有一定的建设规模,便于组织现代农业生产,具有较好的(或便于形成的)对外交通条件,拥有值得保护、利用的自然资源或文化资源,具有一定的基础设施配套,并可以实施更新改造,村庄周边用地能够满足改建扩建需求的村庄。

(2)保护型村庄

是指对规划确定的重点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名人故里等需要特殊保护的村庄。(3)新建型村庄

主要是指把农民从行蓄洪区,易淹、易涝、易灾地区,易受山洪暴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侵袭地区,水、路不通的深山区迁移出来;或者为了优化产业结构,集约用地,调整合并现状村庄,择址新建村庄,为农民提供新的集中居住地。新建村庄从选址上要立足于提高避灾能力,有利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7、简述村镇总体规划与村镇建设规划的研究对象?

答:(1)村镇总体规划研究对象,不仅仅是一个个具体的村庄或城镇,而是把一个更大行政区域范围内所有的村庄和集镇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通盘考虑到他们今后的建设与发展。因此,我们通常所说的村镇规划,是基于乡镇行政管辖范围而言的(乡域或镇域)。

(2)村镇建设规划是以具体的集镇与村庄为研究对象,也可以称为村镇居民点内部的规划。

8、简述战略、规划、计划三者的关系。

答:战略、规划、计划是一种内在密切相关的延伸关系,是一种总体与局部的关系,战略是制定规划和计划的指导方针,规划和计划是为了实现战略中规定的目标所采取的行动安排,是战略的延伸。

从战略、规划和计划研究的思维过程的分析来看:战略的研究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而规划、计划都是在发展战略约束下进行的,不论规划和计划如何概略,其抽象程度必然低于战略,其研究的思维过程是在战略指导下,从抽象向具体返回。

从决策层面来说:战略的制定是在一定条件和一定范围内最高层次的决策,规划和计划则是遵从这一决策的低一层次的决策;若将三者构成一个等级层次,则战略处于最高层次,规划处于亚级层次,计划则在最低层次。9.农村发展规划的实施有哪些手段?

答:(1)经济手段。采用有差别的财政、金融、价格、工资等政策,借以改变某些农村地域所处的环境条件,影响生产要素的流动,扶植或限制某些产业或企业集团的发展来带动农业的发展,贯彻农村发展规划,从而影响未来农村的发展;(2)法律手段。通过一定的法律法规干预和确保农村发展规划的贯彻和实施;(3)行政干预。通过直接投资、强制性管制等,直接影响各农村地区及农业部门内企业的发展,推动原有布局的分化与新规划布局的形成等。

10、简述农村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

答:农村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确定适宜的农业生产结构;②增加和保护区域内物种; ③促进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土地资源,发展生态农业;④做好乡镇工业与管理,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与化肥,减少化学物质对土地农作物的污染;⑤合理规划农村居住生活环境,健全基础设施,美化农村环境。

11、简述旅游开发与旅游发展的关系?

答:第一,旅游开发是将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并为消费提供条件的过程;第二,旅游发展是指旅游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活动所引起的系统内外的变化与演进,包含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旅游消费的扩大及旅游活动引起的各种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变化,良性、恶性,可持续、不可持续。第三,开发的目的是为了销售,为了推动旅游发展,因此开发必须重视消费;旅游产品开发必须有相应的条件支持,因此开发必须重视旅游发展背景和发展条件。

12、简述中国农村发展的内涵。

答:一是农村产业发展与资源持续利用问题,处理好当代人与世世代代人的关系;

二是劳动就业问题,消除贫困,促进平等发展;

三是建立合理的、有效的经济运行系统、社会结构系统和思想文化系统,推动农村社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村人的全面发展。

13、简述旅游规划的主要内容? 答:(1)确定一个发展目标 • • 包括经济目标、社会目标与生态目标

包括总体目标和分目标(2)进行两个基本分析 • • • 1)旅游市场分析

外层内容:对客源市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进行分析与预测。

内层内容:确定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进行有效的市场营销,使潜在的客源市场变成真实的客源市场。

• • • 2)旅游资源分析

外层内容:各类旅游资源现状的调查、评价。

内层内容: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进行综合功能配套,构建空间网络,布局重点开发地段。• • •(3)做好三个发展板块的规划设计

1)前位板块:指旅游吸引物,即狭义的旅游产品和开发项目。

2)中间板块:指为旅游者提供的各种旅游服务,包括交通、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与旅游活动相关的行业、设施和服务。• • • 3)后位板块:指旅游区内外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4)构建一个支撑体系

上述三个板块的规划方案能否有效的实施,有赖于规划的管理和支持保障措施的落实,需要提供相应政策保障的支持系统。主要内容包括:政府管理与政策、法规;人力资源;投资金融;社区支持;科技保障等。

14、简述村镇绿化系统的网状布局形式?

答:指沿村镇中的河、溪,不同功能分区的隔离带,道路绿化带,组成线型带状绿地,在村镇中均匀分布呈网状,构成连续的网状绿化系统,使村镇中形成较完整的步行系统。

15、如何对农村产业不同层次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

答:(1)在农村产业结构层次上,要在农业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努力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并注意解决其内部结构问题;(2)在大农业内部结构层次上,要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3)在种植业结构层次上,要按照市场需要,正确处理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的关系;(4)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时,应与乡镇建设同步进行;(5)加强行业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横向经济联系,进一步把农村经济搞活。

16、如何确定村镇的规模?

答:村镇规模包括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

首先:人口规模的确定,包括人口现状分析、人口发展规模的预测和人口规模分级。其次:用地规模的确定,包括村镇用地的分类;根据影响村镇用地的影响因素来确定;村镇建设用地指标的确定;村镇用地规模的估算和用地平衡分析。

17、简述村镇用地分类?

答:村镇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为:居住建筑用地、公共建筑用地、生产建筑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公用工程设施用地、绿化用地、水域和其他用地

9大类,28小类。

18、简述区域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 答:(1)、社会、经济、环境状况与评价;(2)、环境规划的目标、指标及指标体系;(3)、环境功能区划;(4)、污染控制规划;(5)、生态规划;

(6)、环境规划对策与措施。

19、简述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 答: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内容:

(1)规定用地界限,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宜建设、不适宜建设、有条件建设的建筑类型;(2)规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建筑间距要求;(3)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形、色彩要求;(4)支路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5)工程管线走向、管径、用地界限;

20、简述土地利用地域分区与土地用途分区的区别与联系。

答:(1)土地利用地域分区是保持县、乡、村的行政界限的完整性,将土地进行的分区;是高层次的土地规划,其作用是指导下一层次规划的用地布局和结构调整,从宏观上控制区域的土地利用。(2)土地用途分区是依据土地的基本(主导)用途和土地保护、利用、开发与整治措施的不同所作的分区。在一个用地区内,一般以土地的主导用途为主,允许有少量零星的其他非主导用途的用地类型出现。

21、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

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 土地供给量预测;  土地需求量预测;  确定规划目标和任务;

 土地供需平衡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 土地利用分区与重点用地项目布局;  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

22、简述如何利用人口递推法预测总人口?

答:递推法的核心是将农村区域发展分成若干阶段,根据农村区域发展不同阶段,影响人口因素的变化,分别确定有关的参数,逐段向前递推预测。

其公式为:

规划总人口数=现状人口数×(1+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

23、简述旅游与游憩的概念差异?

答:旅游与游憩的概念有交差,但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1)游憩在闲暇时间,旅游不一定在闲暇时间;

(2)游憩可以有消费,也可以不消费,但旅游是消费活动;(3)游憩可以不离开居住地,但旅游一定是在异地。

24、简述旅游的“三体说”与“六要素说”?

答:(1)三体说: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产品或旅游吸引物;媒体--旅游中介要素。(2)六要素说:吃、住、行、游、娱、购。

25、简述村镇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 答:(1)进一步定位村镇的性质;

(2)具体分析和确立村镇的人口规模与用地范围;

(3)村镇各项建设用地的布局和功能组织。确定村镇中居民点用地、公共建筑用地、生产建筑用地、道路及绿化用地等项技术经济指标;

(4)对村镇内部道路系统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并和村镇对外交通系统有机结合起来;(5)规划各项管线工程设施,并对村镇用地进行竖向规划设计;(6)安排建设顺序及其规模等的建设计划,做出年度投资概算;(7)制定村镇建设规划的实施步骤和建设措施;

26、简述村镇用地布局的核心问题?

答:(1)村镇用地布局的核心是村镇用地的功能组织,即按村镇内部各项用地使用功能的要求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等,把村镇内部各项用地有机组合在一起,使村镇成为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

(2)村镇用地布局考虑居民的生活、居住、游憩与交通等四方面活动要求,并考虑其相互关系而加以组织村镇用地布局。

27、村镇用地布局方案比较?

 地理位置及工程地质条件的比较;

规划年限

 用地布局结构的比较;  占地、迁民情况的比较; 近期造价和总投资。

28、请结合某一具体农业园区,谈谈如何进行现代农业园区的规划设计。

答:建设农业园区,必须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抓好关键环节,编制配套的规划方案。关键环节包括:规划设计、技术实施和经营管理。

规划方案包括:控制性规划方案与图件、详细规划方案与图件、工程施工方案与图件(1)控制性规划是对园区的功能设置、项目构成与布局、主次干道分布、管线布置、绿化体系的总体设计。(2)现代农业园区的详细规划是对控制性规划的详细表达,也是一个再创意和局部调整、优化的过程。同时还包括竖向规划、景观分析和绘制效果图,并相应地进行经济分析和规划说明。

(3)现代农业园区的分区规划。包括提供现代农业科技景观、提供体验农业生态环境的场所、提供农产品生产,交易的场所。

29、以一个村镇为例,试述村镇体系总体布局的内容、形式和步骤。答:(1)村镇体系总体布局的内容

① 根据乡(镇)经济水平、村镇分布现状和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确定合理的村镇体系层次结构。

② 确定乡(镇)域村镇居民点的空间结构形式。③ 确定主要居民点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④ 村镇各类用地条件分析适宜性评价及选择。(2)采用合适的村镇体系布局形式。

村镇体系的布局形式包括:

① 卫星式:以一个比较大型的中心居民点为居住中心,周围带几个卫星小居民点。是一种分级布置的形式,可按集镇、中心村、基层村三级布置。

② 带状式:将村镇沿主要交通干线、较大河流布置,其特点是村镇交通方便,村镇间联系密切,有利于组织生产和生活。

③ 集中式:是在自然条件允许,建设符合环境保护的情况下,将村镇的各项主要用地集中连片布置,以节约用地。该形式适用于平原地区的综合型村镇布局。

④ 自由式:由于自然地形复杂,或因河流,公路分布等因素,常使集镇与居民点布局呈不规则的“满天星”状。该形式的居民点规模一般较小,用地布局分散和杂乱无章。

(3)村镇体系总体布局的一般步骤① 原始资料的调查与分析; ② 分析主要居民点的经济联系半径及村庄的耕作半径;

③ 对村镇居民点布局的现状进行相应的调整,确定村镇体系的空间结构形式和居民点的空间位置;

④ 选择适合村镇建设的规划用地,确定村镇用地的发展方向; ⑤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不同的总体布局方案;

⑥ 对各方案进行经济技术分析和比较,选择相对经济合理的初步方案。

30、假如你是某规划设计公司的一名规划设计人员,现有一私人老板请你对他的一块面积为50亩位于城郊的土地进行生态农庄规划,请结合土地利用规划、产业规划等相关知识回答如何进行该规划?

答:(1)在当地建立生态农庄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通过市场调查、资源分析、气候土壤环境条件的满足与否分析;

(2)生态农庄的具体方案设计:通过不同的目的确定农庄的性质,从农庄是以生产农产品为目的还是生态观光旅游相结合来说明,进一步提出农庄的发展规划、农庄各项子规划的具体指标。

(3)农庄内农田的综合设施配套:结合农田地形进行道路、沟渠、防护林、耕作田块等进行配套设计。

(4)实现生态农庄规划方案的保障措施。

三、综合分析

1、假如某县畜牧业特别发达,牧草资源十分丰富,请你用产业规划的基本方法来分析该县的产业结构合理性,并回答如何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

答:首先,用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分析该县产业结构现状,具体可用灰色关联分析和动态协调分析等方法来分析该县的畜牧业是否对农业总产值起作用,以及畜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协调性,并结合该县具体的牧草资源分析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

其次,根据该县农业的发展趋势结合综合平衡法调整农林牧渔结构比例,尤其是用地比例,达到各业产需的基本平衡。

最后,利用线性规划等方法进一步对该县的畜牧业进行优化,达到畜牧业内部的优化发展及整体平衡,实现产业结构的整体调整。

2、案例分析某个城镇建设规划用地布局方案与外部交通的关系。

3、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某个城镇规划方案的优缺点。

4、案例分析居住区规划在环境、交通及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5、案例分析城镇路网结构规划方案及某个公共建筑的选址方案。

第二篇:农村发展规划书

小寺头村发展规划书

[文档副标题]

姓名:杨维佳 日期:2014年9月26

前言

此文是我在暑假期间在农村劳作时根据村民人文因素和自然因素,农业政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等因素,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谈及未来与近期,农村经济文化发展应采取的措施与办法。

文中如若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希望您能指正批评,有不完善不充足的地方,希望您能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作者始终相信,在交流中,在思想碰撞中往往出现的是真理。由于作者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局限性,文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还清原谅,作者会更加努力。作者希望文中的观点是可以起到作用的,文中写了农村发展经济文化的一些一般性方法,是可以进行参考、引用,进行实践的。同时,没有谈及可能遇到的细节问题,这需要实践者努力吧。在一篇文章中不可能穷尽所有的有效办法去发展农村经济。作者长期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的情况比较了解。虽然近十几年,农村经济文化得到快速发展,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基层自治组织民主制度不健全、环境破坏问题、规模经济发展缓慢、科技和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经济发展速度减缓等。问题总归是有的,想方设法去做,就一定得以解决。我们要正视这是发展中的问题,一切的事业都在发展之中,我们的方向没有错。“三农”事业的发展的根本,在于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正真地运用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去发展经济。所以发展农村经济应从这项根本原因中做起。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这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一个组织和一个个人都是一样的。一个民族不创新,就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人如果不去提高自己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以及道德精神,他的路有可能步履维艰,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未来也必将是一个实现人的时代,为人生存发展的更好而努力,也给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我们应该对的起我们的后代,努力创造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植树造林和节约资源等,为他们留下青山绿水。

在变革的时代,谁率先改进思想观念,改进生产方式,在有限的未来,生活必将具有一定有事。农村要努力发展经济,每个村委会成员和农民都不能懈怠,尽力不要在全面建设优质的小康生活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拖后腿。

I

目 录

一、制定小寺头村民章程.......................................................1

二、发展经济................................................................1

(一)村民委员会责任...........................................................................................................1

(二)发展适度规模经济.......................................................................................................2

(三)发展生态循环农业.......................................................................................................5

三、发展农业科技水平.........................................................6

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6

五、农民精神文明建设.........................................................7

六、生态文明建设.............................................................8

七、制定土地利用规划.........................................................8

八、改村名.................................................................10

九、建议。.................................................................11

(一)大力开发传统文化.....................................................................................................11

II

小寺头村发展规划书

一、制定小寺头村民章程

村民委员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民委员会负责本村公共事业和公益事业,调节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人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村民委员会在组织村民进行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小寺头村委会组织和管理长久处于无制度无标准的状态,不利于更好的发展村民事业。

凡有管理必要有制度建设,没有制度,没有标准的村委会组织和管理有以下不足,会给村委会的管理增添难度,管理决策慢,不科学,风险大,效率低下;管理不能正真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科学合理,不能够充分体现村民意志;在村委会管理中,没有明确村委会成员和村民在村务活动中的权利与义务,使村委会成员没有充分为村民生活富裕幸福做努力,工作停留在简单的办业务上,有时又为其贪图一己私利钻了制度上的空子;同时,村民不能明确自己在村务活动中的权利与义务,走了不少弯路,不利于自身与集体的发展。

为了小寺头村的长远发展,为了更好的维护村民利益,使村民过上更加健康富裕的生活,使小寺头村委会的组织和管理更好地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和科学合理,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小寺头村民自治章程》,以明确村民委员会和村民的行为准则,确保小寺头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得以健康、快速、可持续的发展。

进行村民章程的制定,首先要成立小寺头村民章程制定委员会。章程制定委员会成员应由村中有学识有远见的人组成,每个村民小组都应该有代表参加,章程制定委员会应有政府的代表参加,起到引导和监督的作用。其次,由章程制定委员会参照国家法律,进行充分地讨论撰写《小寺头村民自治章程》。最后,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对自治章程进行逐条表决通过。并提交相关国家政府部门进行认证和备案。

二、发展经济

(一)村民委员会责任

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应该是村务的核心内容,而不是停留在简单的办业务上,村民委员会在发展经济上可以进行如下建设:

1.为农民推荐好的创业项目,并加以扶持。为村民多联系贷款,给予资金支持。在土地、政策上给予村民方便,放宽标准,降低门槛和优惠政策使更多村民可以参与到搞项目,搞致

富中来。想尽方法为农民引进先进技术,想尽办法让农民使用先进技术,使农民真正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农业产出率,提高农产品质量,使农产品适应市场需求。

指导农民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拓宽采购和销售渠道,以求得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2.想方设法拓宽采购渠道,与采购商建立长效合作机制,进行集体的物资采购。为村民采购到优质且无公害的化肥、农药等物资,集体采购具有需求发言权,可以为村民降低采购成本。

3.想方设法拓宽市场销路,利用网络等多种多样的途径拓宽市场销路,与企业合作,建立供销合作关系,建造农业产业链,使农业生产适应市场的发展需。集体销售有助于提高市场话语权,赢取较高价格。

4.想方设法提高农民农业生产技术、科学知识和先进的管理水平,努力使村民用知识和技术搞农业,用知识和技术进行致富。记录、收集和存储以往的农业生产技术;常态化举办农业技术和知识讲堂,组织农业技术培训;多向政府、企业和研究(杨陵农业)引进先进的种子,引进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

5.积极组织村民进行抗击自然灾害建设。进行水灌车,喷灌和滴灌建设;普及抗击自然灾害知识;带头进行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6.积极引进适合当地农业环境的新品种,开发新的农业产业,建立试验田,对农业生产方式进行试验,提高农业生产劳作的科学性,对种子品种进行试验,以选择适宜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品种,建立稳定持续有发展前途的农业产业链。

7.与食品加工企业、商品销售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由企业提供生产管理标准,提供种子、技术和资金支持,由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提供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进行适应市场需求的农业生产。促进企业与单个农户、多个农户和农业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合作,从合作中发展村民经济。

8.明确土地使用权限,是村民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危害公共集体利益的前提,充分地行使土地的使用、管理权,充分地挖掘土地所产生的有利因素,进行发展农业经济。

9.利用网络寻找供应商和采购商。利用阿里巴巴、淘宝网、惠农网和农业联盟网等网络平台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扩大品牌宣传和乡村宣传。

(二)发展适度规模经济

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农户无力也不想采购农业机械,一定程度地抑制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低,农民学习、开发引进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意识淡薄,使得农业科技水平发展缓慢;以家庭为单位经营,采购次数多,产量少,市场没有话语权,采购成本和销售成本较高。

单个农户经营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现代市场以消费者为中心,市场经营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手段,单个农户经营农农业对消费者需求很难把握,对市场动态需要和供应信息把握不准确;单个农户经营不能开拓较大市场,市场销路狭窄,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低,缺乏品牌竞争力。很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这种经营方式牵制了许多劳动力,抑制了土地的合理流转,一定程度抑制了乡镇企业发展;还有粗放经营,土地利用率低,环境破坏等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农业集体组织形式要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发展适度规模的农业生产已经成为现代中国农业的时代主题,农业集体经济充分的发展适度规模的经营组织方式是适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实现农业发展、农民致富的重要之路。国家近几年对农业规模经济的扶持力度日益加大,足以体现现代发展适度规模经济的重要性,同时,也是村民集体经济发展自己,抢抓机遇,主动实现富裕,不妥国家后腿重大事业。

实现农林集体经济的多样化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农村所具备的经济因素,大力发展“三农”事业,农业集体经济不仅可以进行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也可以搞农产品深加工,开商场,办超市,搞品牌,搞第二三产业,把农业无力经营的土地闲散资金集结起来,充分利用自身经济优势,大力发展村民经济。

现在,搞农业规模经济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现代化先进的管理方式为基础,以区域经济优势为内容,坚持科学发展,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充分挖掘当地的优势经济因素发展当地经济。

农村集体经济在当前情况下,发展适度规模经济可以采取以下办法:

1.以集体财产为基础,发展集体所有制企业,延伸农业生产产业链,办农产品深加工,牲畜,禽类肉制品深加工。在充分发挥自身经济优势的前提下,使集体经济成为优秀的食品企业、饮料企业和销售企业的原料产地、生产地和商品来源,与这些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从而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建立。

办企业要村企分开,必须要体现村区域经济优势特点,以现在市场经营理念为指导,采用现代先进的管理方式。

2.鼓励和支持企业与单个村民、多个村民和村民集体建立合作,成为企业的原料生产基地。

3.鼓励、引导和支持股份合作制企业发展。鼓励村民在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的情况下,合作办企业、合作社,集体以资金、技术、土地、政策和管理方法上给予支持。

4.鼓励和支持各种形式的合作社建立。

合作社是劳动群众自愿联合起来进行合作生产、合作经营所建立的一种合作组织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储存以及与农业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生产服务型合作社,这类合作社专门提供农业技术服务,收取服务费用,社员集中资金、技术、土地使用权、厂房等生产要素,为农业生产提供生产服务,以提供农业机械、生产技术和化肥农药采购等服务。如农民合作购置农业机械,合作社成员集体拥有农业机械的使用、经营、维护和收益的权利。

综合型合作社把原料采购、农业生产、农产品深加工、品牌宣传和商品销售统一管理,以追求较大的产量,较好的质量和适应市场需求,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经济效益。

根据现行经济情况,建议发展以下合作社:(1)农业机械服务合作社

农民集资采购各种农业生产机械,建设必要的厂房,明确股权结构和管理结构建立农业机械服务合作社,成员运用机械在满足自己的农业生产的情况下,用机械进行市场经营,赚取利润。

(2)畜牧业方面的合作社

市场对牛、羊、鸡等牲畜家禽的市场需求量大,价格好;国家的扶持政策多,扶持力度大;现代的养殖技术较为完善。

(3)建立山地开发合作社

拥有山地、荒地承包权的村民长期以来处于对山地开发的苦恼中,山地地形复杂,土壤环境很差,加之山地面积较大,难以进行农业生产劳作,而且经济效益见效很慢,开发难度大、投入大,承包方农民个体户开发能力有限,存在劳动力有限,开发项目缺乏等问题,致使山地长期处于荒废状态,没有得到有效地开发。

为了山地、荒地能得到有效地开发,使村民真正得到实惠,由村民合作成立山地开发合作社。合作社的组织方式是村民以山地承包经营权、技术、资金和厂房等生产要素入股,建

立管理结构和管理制度。成立山地开发合作社,集结众人资源,集体智慧,对山地进行因地制宜,面向市场、面向未来的开发。

山地开发要时刻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与自热的和谐,保护生态平衡,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发展生态林、经济林和渔业等。在山地种草发展种植业。

发展畜牧业,进行有规划的山地放养,山地圈养,也可以进行山地种草,塬地圈养。(4)建立销售服务合作社。通过以网络为主的途径,以磋商、洽谈和合作的办法,以求得建立销售合作机制,为农民提供销售服务,扩大销售渠道。

5.鼓励和支持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鼓励合理的土地流转,帮助家庭农场的建立和经营。

(三)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生态循环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科学技术和现代化先进的管理方法,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使农业不如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中。

发展生态化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必由之路。现代市场中,对有机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消费者越来越重视食品是否有农业残留,是否有添加剂。无农药残留的绿色产品、有机产品,日益在市场中拥有竞争力。有科技含量适应市场需求的农产品价格是普通农产品价格的几倍,甚至是几十倍。生态循环农业产品是运用生态规律措施有效地减少甚至不用有害农药化肥,它通常采取的措施有:

1.利用天敌制约、动物趋光和腐殖质有利于植物生长等生态规律,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减少农产品农药残留;

2.种植绿肥,施用有机肥,农家肥,减少化肥的使用; 3.秸秆还田; 4.开发生物能源; 5.发展节水灌溉;

6.采用密集种植、合理轮作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提高单产; 7.调整产业结构,变单一农业为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

8.合理规划农业生产,使一道程序生产的农业产品,成为另一道生产的原料,这样的循环地的生产模式可以降低农业生产的投入,减少了生产排放,保护了生态环境,提高了生产效率。

9.不断革新生产技术,提高生产产量、质量和效率。使农业生产管理和产品适应市场的

需要,运用市场理念搞品牌建设。

三、发展农业科技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技术的农产品,很有可能就没有产量,也可能没有质量,更有可能没有什么市场。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代表着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科学技术在现代市场竞争中日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乡村发展农业科技水平,先要转变农民对待科学知识和技术的观念,唯有观念的转变,才能建立农民的自我革新意识,使农业得到跨越式发展,农民实现真正的富裕。发展农业科技水平的措施如下:

(1)成立农民夜校和农闲课堂。这样的课堂的建立。为农民讲授当今的中国政治体制、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农业科技、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法律和医疗保健等方面的知识,逐渐地使农民朋友转变观念,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正真地使用先进的科技和管理制度进行生产致富。

(2)使农业技术培训常态化。技术培训与农民生产劳作的时序相结合,使农业技术培训正真起到指导农业生产的作用。为农民讲解种粮技术、牲畜养殖技术、果木栽植技术,请专家和农业能手现场和课堂两种方式进行传授。

(3)办好农家书屋。多发放一些与农业生产相关的书籍、报刊和杂志等资料。(4)建立专业的农业试验田,促进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以往好的生产经验,要进行标准化记录,做到农民都心知肚明,绝不含糊;对传统农业生产经验需要改进的,进行研究和分析,争取得到改进;对新的种子、农业生产技术和机械进行试验,发展与当地经济和自然环境相适应的农业技术;总体来说,就是对农业生产技术进行试验、记录、分析和存储和传播。

(5)进行村企、村校和村村的合作,邀请专业的人才前来传授农工业技术和实践经验,聘请专业人才进行长期的工作。

(6)定期改进种子质量,改进农业生产工艺,确定技术改进时间表,一项技术在一定时间内必须得到创新。

(7)对主动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农民,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

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根据实践,人工脱玉米一天只能脱1-2亩地的玉米,而小型脱粒机只需要30-40分钟,大型机械就更快了,可以看出农业机械成倍,甚至几十倍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中节约的

劳动力创造的其他价值就不可估量了。加之,农业劳动力的年龄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多为留守老年人,沉重的农业生产活动日益难以应付,以致现在农业有撂地现象,使大量土地闲置,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农工业机械,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支持。

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措施如下:

1.以集体名义购置生产机械,进行生产服务;

2.鼓励个人、或几人合作购置生产机械,并对购置行为,由村委会负责申请国家机械购置补贴,简化申请程序,正真让村民得实惠;

3.鼓励和支持农业机械服务合作社的成立;

4.与机械制造商合作,使企业来村进行考察研究,为农业生产的工序,专项开发生产机械,与机械制造商建立各种合作模式。

五、农民精神文明建设

在农村,只搞经济建设来实现农民幸福是不够的。搞农民精神文明建设,对实现村民幸福和发展农业经济,具有更加长远的意义。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建设,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良好的思想道德为发展经济提供精神支柱和动力。良好的科学文化水平,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村民委员会有责任搞好村民的精神文化建设,使村民有一个良好的业余生生活,使村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1)成立农业课堂,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广泛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经常邀请“三下乡”服务队来村服务;

(3)对撰写书籍论文、进行发明发现、写歌谱曲、举办剧团、见义勇为等有道德、有文化的行为进行倡导、奖励和支持;

(4)以小组为单位,定期举办村民拔河比赛和农民运动会;(5)举办象棋大赛、舞蹈大赛和合唱大赛等,定期举办村民文化节。

(6)设立孝敬父母奖、优秀父亲奖、优秀母亲奖、技术创新奖、创业奖,最有文化村民奖等奖项,每年组织评选委员会评选一次。

(7)挑选适宜比赛的农业生产项目,使农民在竞赛中增进感情,提高农业生产技术,转变发展观念,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六、生态文明建设

树木草地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森林草地作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草地在生态循环中起着多种功能,破坏树木草地,必然要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由于黄土高原的农民保护环境的意识淡薄,大量的树木草地被破坏,加之,本来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缺乏,水土流失严重和沙尘天气增多等现象增多,将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留下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丰富的资源,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做到可持续发展。到底森林草地对生态环境和农民生活有功能呢?

森林作为蓄水库,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这就是近几年农业生产缺水和土地肥力下降的原因,由于树木和草地的破坏,雨水和土壤营养元素很容易流失,地表裸露,水分很容易蒸发;森林草地是生物基因库和生物链的基础,没有这个没有基因库,有些物种就面临灭绝,森林草地遭到破坏,食草动物和益虫没有了食物,整个生态系统蒋遭到破害;森林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持续稳定的水量蒸发和稳定的温度,使降水量增多并稳定;森林和草地具有防风固沙作用,会减少沙尘天气和肥力流失。

森林草地是农村发展旅游业的基础,而人们生活需要一片绿荫,就要栽种好这片绿洲。村委会应该组织,鼓励和扶持植树造林的活动;对山地、壕地和滩地等承包地植树造林行为,应该得到资金、技术、人力和政策支持;对植树造林工作,要认真对待,实事求是,要科学有序符合自然规律和树木成长规律,不搞形式主义;开展保护森林和草地的讲堂,使村民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聘请专门人员进行护林,建立严格的护林制度,要用法律维护护林的合法权益。

有组织有目标有规划长期性地植树造林,最终使林地占村集体土地的25%-35%,草地占村集体土地5%-15%,整体绿化情况不得少于村集体土地的35%(不包括耕地)

七、制定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资源是农业经济除人才资源外,最为宝贵的资源。土地资源的合理运用将促进小寺头村经济健康、快速和可持续的发展。进行土地的利用规划,符合经济的长远战略利益,对农业的生产和土地利用具有整体地指导意义。使经济发展尤其是土地利用少走弯路。使塬、坡、壕、梯田、川等土地形式发挥其本身优势,因土地形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规划能指导土地进行更加科学地、充分地、有效地开发,为经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集中设置生活建设区,有利于减少乱占耕地的行为;合理布置农村建设用地,便捷村民交通出行和购物娱乐,优化了村容村貌建设;紧靠主要公路干线布置全村生活住宅区、娱乐区、商业区、以及对交通要求严格地企业,使耕地成片布置,适应了农业规模经济的发展需要。

进行土地规划,使不同形式的山地得以合理开发运用,明确划分出生态林区、经济林区、植草区、适于渔区等。在塬上确定商业区、住宅区,厂房和企业区,要求和引导农民在布置生产和生活建设时,对规划进行参考,并严格处罚不合理使用土地的行为。

八、改村名

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以前起村名的方式已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在新农村建设中,起一个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村名非常有必要。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村名作为村子文化的一扇大门,代表着村子文化底蕴的形象,没有较好文化底蕴的村民就会影响村子的对外开放,不利于村民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有了创新的健康的有文化的村民,对村民的精神面貌的发展有极其重要地促进作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品牌加重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村名也恰是村民经济发展中品牌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得到完善,成为我国各方面建设的主要精神动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村名非常有必要。一个村子的名称,就可能像一个企业名称一样成为一个品牌,容易记忆且富含文化底蕴的企业名称,可以在市场中赢得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具有丰富的品牌价值,获取丰富的市场份额。使集体经济企业名称和村民相统一,就能使企业品牌宣传和乡村文化、旅游景点

和重要土特产宣传相统一,从而节约宣传成本。

九、建议。

(一)大力开发传统文化

在我国,农村社会蕴藏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进行新农村建设,丰富和提高村民的精神文化水平,及充分的发展农村经济,就要大力开发自身所具有的文化因素,使传统文化成为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同时,农村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具有一定分散性,一般不成体系,缺乏专门的整理、分析和记录;缺乏引导和经济支持;存在一定的迷信封建观念和不科学不合理的做法;一般拥有这些文化底蕴的人都年龄比较大,有很多文化得不到传承,面临灭绝的风险。对以上农村文化的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适应新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提出以下解决措施:

1.村委会应想方设法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并使传统文化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的需要。为村文化建设筹集资金和争取政策支持。

2.使文化带头人成为农村文化的领导者,持续性有创新地搞文化活动,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3.使传统文化适应新生活和新的市场经济的要求,把文化变为商标,企业品牌,融进生活。以庆阳香包、剪纸为例,开发香包表达爱情、祈求健康幸福的美好生活、驱邪避灾等深层含义,把香包和剪纸的图案融入生活,运用在商品外观设计、室内装修、建筑设计、服装设计等。

(二)转变体制聘用人才

第三篇:农村五年发展规划

农村五年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

新桥村辖11个村民小组,农户299户,人口1265人,耕地面积3904亩,主要以水田为主,林地面积6000亩,村年集体经济收入6.5万元(主要是转移支付),人均纯收入9850元。现有党员40人。

(一)发展优势

1、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大部分农田进行了改造,组组都通了公路,奠定了农业规模发展和机械化作业基层。

2、田多地广水面宽,资源丰富。

3、区位优势明显,距集镇不到2公里、交通更利,两栖农民居多。

(二)存在劣势

1、基础设施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有些山塘、水闸、桥梁存在安全隐患,亟待改造。

2、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全村主要以种植水稻、花生、大豆为主,大多数分散经营,加上生产工具落后,未能形成规模性生产、经营,农业产业化水平还比较低,制约村经济发展。

3、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没有工业企业,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村集体经济基础差,为民办事经济实力不足。

二、指导思想及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农村工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文明村创建为切入点,以村组建设、农村产业发展和基层班子建设为重点,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生态文明村建设为载体,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村环境、提高文明程度,全面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奋斗目标

通过5年的年努力,使新桥村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缩小农民收入差距,建设和谐农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建设具体目标及措施(一)村组建设

1、村组建设的工作目标。

建立科学合理的村组规划管理体制,把村组规划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所有组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电话拥有率均要达到90%,基本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组组公路硬化率达100%。基本清除农村脏、乱、差现象。村组改造面实现85%以上,达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村貌美化”的基本标准。

2、“三改”工作

改水: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多方筹措资金,积极求得各方面技术援助,向政府及上级部门争取一部分。通过水源改造和供水工程设施建设,使居民全部用上安全饮用水。改路:改路要坚持标准,量力而行,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主干道后支道,逐步推进,确保公路建成后完好畅通。(二)农业生产

力争引进龙头企业发展规模农业,实现农村土地有序流转。(三)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1、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高农民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手段,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的。五年内,使100%的农村劳动力接受培训,通过培训使务农农民基本掌握一门农业实用技术,外出务工农民基本掌握一门实用职业技能。建立农民教育培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制定符合实际的教育培训计划和教学内容,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

2、主要工作措施:

提高农民素质,要以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务工技能和三产服务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以把农民培养成产业农民、产业工人和三产服务者为基本目标,对农民进行职业化、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坚持突出重点、分类培训。在培训内容上,重点抓住农业主导产业的生产技术和有特色、有市场、能形成规模的职业技能专业进行培训;在培训对象上,重点抓好农村科技示范户和农业产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头人,抓好农村未升学的应届高、初中毕业生的实用技术培训,使他们都能掌握1门实用技术;在培训方法上,要分类施教,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要以实用技术为主,充分利用远教平台,结合生产周期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阶段性培训与系统学习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系统培训。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促进劳动力由无序转移向有序转移,临时性转移向长期性转移的转变,真正使劳务经济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一、基本情况

新桥村辖11个村民小组,农户299户,人口1265人,耕地面积3904亩,主要以水田为主,林地面积6000亩,村年集体经济收入6.5万元(主要是转移支付),人均纯收入9850元。现有党员40人。

(一)发展优势

1、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大部分农田进行了改造,组组都通了公路,奠定了农业规模发展和机械化作业基层。

2、田多地广水面宽,资源丰富。

3、区位优势明显,距集镇不到2公里、交通更利,两栖农民居多。

(二)存在劣势

1、基础设施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有些山塘、水闸、桥梁存在安全隐患,亟待改造。

2、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全村主要以种植水稻、花生、大豆为主,大多数分散经营,加上生产工具落后,未能形成规模性生产、经营,农业产业化水平还比较低,制约村经济发展。

3、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没有工业企业,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村集体经济基础差,为民办事经济实力不足。

二、指导思想及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农村工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文明村创建为切入点,以村组建设、农村产业发展和基层班子建设为重点,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生态文明村建设为载体,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村环境、提高文明程度,全面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奋斗目标 通过5年的年努力,使新桥村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缩小农民收入差距,建设和谐农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建设具体目标及措施(一)村组建设

1、村组建设的工作目标。

建立科学合理的村组规划管理体制,把村组规划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所有组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电话拥有率均要达到90%,基本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组组公路硬化率达100%。基本清除农村脏、乱、差现象。村组改造面实现85%以上,达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村貌美化”的基本标准。

2、“三改”工作

改水: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多方筹措资金,积极求得各方面技术援助,向政府及上级部门争取一部分。通过水源改造和供水工程设施建设,使居民全部用上安全饮用水。改路:改路要坚持标准,量力而行,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主干道后支道,逐步推进,确保公路建成后完好畅通。(二)农业生产

力争引进龙头企业发展规模农业,实现农村土地有序流转。(三)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1、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高农民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手段,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的。五年内,使100%的农村劳动力接受培训,通过培训使务农农民基本掌握一门农业实用技术,外出务工农民基本掌握一门实用职业技能。建立农民教育培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制定符合实际的教育培训计划和教学内容,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

2、主要工作措施:

提高农民素质,要以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务工技能和三产服务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以把农民培养成产业农民、产业工人和三产服务者为基本目标,对农民进行职业化、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坚持突出重点、分类培训。在培训内容上,重点抓住农业主导产业的生产技术和有特色、有市场、能形成规模的职业技能专业进行培训;在培训对象上,重点抓好农村科技示范户和农业产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头人,抓好农村未升学的应届高、初中毕业生的实用技术培训,使他们都能掌握1门实用技术;在培训方法上,要分类施教,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要以实用技术为主,充分利用远教平台,结合生产周期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阶段性培训与系统学习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系统培训。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促进劳动力由无序转移向有序转移,临时性转移向长期性转移的转变,真正使劳务经济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四)塑造新风貌

1、加强农村新风貌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广大农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塑造农村新风貌,我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重在建设、注重实际、多办实事,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改变农村面貌、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促进农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向现代化转变。

2、塑造新风貌的工作目标: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体系,打造诚信农村,整治农村各种陈规陋习,形成健康、文明、进步的社会风尚;全面整治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建成基础设施完善、环境整洁优美、管理规范有序的生态型新农村。加强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建设。促进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农村的教育水平、卫生保障水平和文化事业建设水平有新的提高。建立健全农村村民自治组织,完善服务体系,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3、塑造新风貌的工作重点

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广泛开展道德、法律、文化、科普“四进农家”活动,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倡导文明新风,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反对铺张浪费,革除赌博等陋习;坚决反对和有效抵制邪恶势力和各种邪教迷信等丑恶现象,培养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创新活动载体,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开展农民致富竞赛活动,成立农村禁赌协会,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构建和谐平安新农村。

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要抓好村务和政务公开,村委会设立政务、村务公开栏,对村里的各项重大决策、财务开支、征用土地审批、计划生育指标、村干部工作目标等重大村务问题,做到定期公布。加强民主管理,建立健全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议事制度、年终总结报告制度、评议党员干部制度、财务管理公开监督制度等,完善村民监督机制,促进民主管理。加强民主法制教育,教育和引导农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诚信意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治安联防队伍建设,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构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制订和完善村民公约,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快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能的新型农民。

大力开展平安主题教育。要围绕主题,紧密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开展创建“平安乡村”、“和谐乡村”活动,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开展各种宣讲和实践活动,大力倡导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加强宣传文化阵地建设。以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核心,积极发展群众文化,建设村服务中心、活动室。要充分发挥农村精神文明活动中心主阵地的作用,利用各种节庆、民族传统节日、农闲时间和农村集市,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广泛吸引群众参与,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确保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五)加强村两委班子自身建设

1、村村两委班子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保障。村村两委班子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亲民、为民、富民”活动和党支部“双带致富”活动,结合村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以建设新农村、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和塑造新风貌为实践平台,切实加强村两委班子和党员干部的思想、组织、作风、能力和水平建设,使其党的宗旨意识明显增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理念和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有效地树立和落实,着力培育和打造亲民、为民、富民的好班子。

2、村两委创建主要目标:

达到“五个好”的基本要求,党员先锋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

3、村两委班子建设主要举措:

实施以村党组织建设为主题的“堡垒工程”。全面推行“两推一选”,进一步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优化班子能力、年龄、文化结构;严格按照村级星级化管理工作要求严格考核,建立村两委干部监督管理机制。实施农村党员“先锋工程”。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双带”致富能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定期开展群众评议、党员评议的评议党员活动,进一步拓宽发展党员渠道,继续实行“双推”,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建立农村发展党员长效机制;建立困难党员帮扶机制,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抓好农村流动党员管理,积极探索农村党员管理新途径。建立健全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村民自治是农村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织载体。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加大群众参与村级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在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

第四篇:农村旅游发展规划

农村旅游发展规划

二○○六年四月

目 录

前言…………………………………………………………………………………………………1 第一部分 旅游发展条件分析.........................................................................................................3

一、突出的区位与交通优势...................................................................................................3

二、优良的生态环境+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3 第二部分 规划总则.........................................................................................................................5

一、规划的范围和时限...........................................................................................................5

二、规划依据...........................................................................................................................5

三、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6 第三部分 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7

一、规划思路...........................................................................................................................7

二、发展目标...........................................................................................................................7

三、总体布局...........................................................................................................................7

四、景观特色塑造...................................................................................................................8 第四部分 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规划.................................................................................................8

一.旅游产品存在问题...........................................................................................................8

二、旅游产品战略...................................................................................................................9

三、特色旅游产品策划.......................................................................................................10 第五部分 农民农村建设规划.......................................................................................................11

一、农民农村建设与旅游效能发挥.....................................................................................11

二、农民农村建设要求.........................................................................................................12

三、农民农村旅游开发要点.................................................................................................12 第六部分 乡村旅游发展实施建议...............................................................................................13

前 言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地区为活动场所,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生产经营形态、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乡村聚落等资源,为城市居民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健身、娱乐和购物的一种新型的旅游经营活动。早在19世纪30年代欧洲就开始了乡村旅游,现已形成规模,并走上了规范发展的轨道。而在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较晚,自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回归自然、贴近自然、融合自然的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便应运而生,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逐步成为游客最多、人气最旺、条件最方便的旅游目的地。“乡村旅游”成为一个品牌,这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历史的必然。乡村旅游现已成为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的新载体、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特色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转移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新途径,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形式,其发展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社会和谐相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种有益尝试和实践。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命题,并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提到全党面前,既为我国农村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为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的活力。尽管近年来 农村旅游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发展势头迅猛,已经成为 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总的来看,仍处于起步阶段,尚需进一步规划、整合、建设和发展。为了促进 农村旅游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努力探索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的新路子,特编制《 农村旅游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 旅游发展条件分析

一、突出的区位与交通优势

黄河三角洲是渤海湾与莱州湾、环渤海经济区与黄河经济带的交会点,也是连接中原经济区与东北经济区、京津唐经济区与胶东半岛经济区的重要枢纽。从黄河三角洲2.65万平方公里的陆域空间及900公里的黄金海岸线来看,东营市处在黄河三角洲的中心位置。两“翼”的左侧为潍坊市的寿光市、昌邑市和滨海开发区,烟台市的莱州市;右侧为滨州市,德州市的乐陵市和庆云县,淄博市的高青县。

二、优良的生态环境+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

(一)优良的生态环境

区内基本由陆上三角洲平原和水下三角洲平原构成,潮间浅滩地貌类型主要有:潮上带、高潮滩、中潮滩、低潮滩。陆上地面高程在1.5-2.5m之间,自然坡降为1/8000到1/12000之间,总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沿岸水浅、滩宽、地势平坦,沉积物以粉砂和淤泥质粉砂为主,加上水体有机质含量较为丰富,是比较理想的海洋农牧化基地; 地处中纬度,背陆面海,受亚欧大陆和西太平洋共同影响,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多年平均气温12.80℃,台风袭击的能量较弱,雾天极少,无霜期长达206天,年平均降水量555.9毫米,多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5%,光能资源丰富,日照时间长,平均日照时数1717.24h。

(二)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

1.黄河口湿地:黄河口湿地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世界最大的湿地。渔业办事处境内湿地面积广阔,景观独特,是休闲、度假、旅 游的绝佳场所。近年来,随着河口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旅游业发展迅速,年平均接待游客30万人次,呈现良好势头。项目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在保持生态的基础上,精心开辟旅游线路,打造旅游胜地,提升旅游业水平,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预计年收入可达1亿元。

2.温泉疗养度假区:主要依托 办事处温泉资源开发建设温泉度假村、绿色农业生态观光园以及多处自然游览项目,建成集疗养、休闲、度假及特色观光游览为一体的疗养度假区。项目规划面积为150亩,包括温泉洗浴场、温泉康体中心、温泉度假中心别墅群、游乐设施、绿色生态观光园等。同时配套建设区内道路支线及步行观光路,配套供水、供电、通讯、污水垃圾处理及购物、娱乐、餐饮、休憩等设施。建设“滨海湿地温泉康复疗养中心”能使更多的人受益奇妙的自然医学,在远离城市喧哗、自然环境幽静的生态地区建立康复疗养院,让大病初愈和身心疲惫的亚健康人群在大自然中享受诸如空气浴、森林浴、温泉浴、水疗、泥疗、沙疗等各种自然疗法,享用音乐、幽默、果蔬等治疗方法后,得到调整和恢复,焕然一新地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去。

3.蟹园农家乐:蟹园农家乐占地30亩,院中树木葱茏,“红瓦青砖”掩映在绿色丛中,十分的美丽。在蟹园农家乐吃黄河口大闸蟹,原汁原味,野趣盎然。“一腹金相玉质,两螯明月秋红”。黄河口大闸蟹味之独特,无人不晓。

4.赶海拾贝渔家乐:广大游客从 渔港乘上游船一路东行,游海域、观海景、吃海鲜、捡蛤拾贝感受别样滨海风情,忘记红尘的羁绊,抛却世俗的烦恼;摒弃生活的负荷,远离城市的喧嚣;一起观赏河海交汇的壮景,体验赶海拾贝的乐趣,感受浓郁的渔家风情!游客们在海滩上赤踝拎篓,带领家人和同伴逐波踏浪,踩蛤挖贝,尽情享受回归大自然的乐趣。随后,吹着海风、观着海景、伴着渔家人的朴实,在小渔船上吃一顿地道的渔家饭,让你吃得开心、舒心。这一兜兜蛤 4 蜊和地道的渔家饭让很多游客不虚此行,无论是湿地红毯的绚烂、河海交汇的神奇还是新生土地的无限生机都令人乐而忘返,大家表示有机会还会再来。为充分挖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办事处积极开发“渔家乐”项目。“渔家乐”渔船由最初的2艘,发展到现在的60艘。接待游客由最初的100人次发展到现在每年接待2万余人次。“渔家乐”旅游的开展,为 渔民人均增收300多元,为当地渔民转产增收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5.其他旅游特色:在这里还可以体验到独特的河海交汇、芦花飞雪、红色地毯等独特的传统地域文化和黄河口大闸蟹、黄河口蛤、黄河刀鱼、虾酱等当地的民族饮食文化。

第二部分 规划总则

一、规划的范围和时限

(一)规划范围

农村涉及的乡村旅游景点,规划面积约30000亩。

(二)规划的时限 2006年─2015年。

二、规划依据

1、《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2、《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3、《城市规划法》、《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水法》

4、《东营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5、《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

三、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深刻领会和执行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

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根据胡锦涛同志总结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建议》还指出,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二)贯彻执行东营市委、市政府制定的“黄蓝融合、海陆统筹、一体发展”的战略思想

近年来,随着国务院相继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为东营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前沿城市,东营是山东省唯一全部纳入两大国家战略的城市,黄蓝两大战略在东营交汇叠加,赋予了我们重要战略地位。东营市委、市政府清醒地看到,目前东营的经济综合实力、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等与东营所处的战略地位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东营市委、市政府提出坚定的工作思路,即“黄蓝融合、海陆统筹、一体发展”的战略思想,在黄三角地区率先发展,在山东半岛地区率先发展、在环渤海地区率先发展。

(三)优化产业结构,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整合旅游资源,用活各种旅游资本,发挥巨大的旅游效能,获得最佳的经济产出,并且让农民成为旅游开发的主要受益者。

(四)在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中,实施农业安民、旅游富民策略。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在东营社会、经济大发展的同时,渔业生态环境也不断得到改善。

第三部分 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一、规划思路

抓住 “2006乡村旅游主题年”的有利契机,坚持“以乡村为依托,市场为导向,绿色为主体”,结合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整合“乡村旅游”资源优势,丰富“乡村旅游”文化内涵,提升“乡村旅游”品牌效应,同时,要注重三个结合,即: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紧密结合——搞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完善旅游服务体系扩大农民受益面、与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与布局。

二、发展目标

 实现农业经济结构转型和乡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实现城乡建设和人文生态的共容互动;  实现农业产业化和乡村城镇化、城市化。

三、总体布局

根据 农村地形地貌趋势、乡村旅游资源特征及分布,结合规划 主体构想,将 农村旅游发展定位为“一中心、一养殖、一湿地、一温泉”的形体结构。

“一中心”— 渔业办事处

“一养殖”—全国规模最大的单片滩涂养殖区 “一湿地”—黄河口湿地

“一温泉”—黄河口温泉疗养度假区

四、景观特色塑造

根据自然地理环境和景观特征,将 农村旅游景观特色划分为4个类型:

一、人文特色景观:主要包括服务接待区特色建筑群、乡土民俗文化景观和体验农家生活的人文景观等。

二、湿地特色景观:以黄河口湿地为主体,形成芦花飞雪、红地毯等国内罕见的景观。

三、河海交汇景观:以黄河和渤海相交汇的特有区位优势,形成独特的河海交汇景观。

四、万亩养殖景观:以10万亩淡水养殖区和20万亩海水养殖区构成的全国规模最大的单片滩涂养殖区景观,成为 农村的独特标志。

第四部分 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一.旅游产品存在问题

农村旅游产品的开发规划处于起步阶段,距全市旅游业总体发展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 了旅游商品的进一步发展,影响了全市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其主要表现在:

 品种单一,关联性差,新产品系列开发能力弱。

 未形成规模效应,企业规模小,对旅游商品的研究、开发、设计、包装等力度不够。

 销售手段落后、分散且未形成大市场;销售网络建设力度不够,缺乏销售风格体系及形成大市场的载体。

 资本投入缺乏,政策扶持不配套,缺乏相应的奖励优惠政策及融资投资机制。

二、旅游产品战略

(一)特色产品战略

1、体现地域环境特色。

2、开发农业观光产品。

3、以乡土民俗文化取胜。

4、基本旅游产品与专项旅游产品相结合。

(二)品牌战略

1、后发优势,高起点,高标准开发。

2、精品意识,符合潮流。

3、区域协调,优势互补。

4、开发新、奇、异、趣产品。

(三)建立多层次营销网络

旅游营销具有多种渠道和不同的形式,应注重多渠道的开通。根据遂宁市的区位、经济条件、产品特色、市场需求状况,渠道策略以 9 直接销售为主,间接销售为辅。同时,着力于多层次营销网络的建立和形成,全面形成直接营销渠道和间接营销渠道的结合。

三、特色旅游产品策划

(一)旅游产品开发方向

根据本地自然和文化资源的禀赋条件,以市场为导向,开发富有地方和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建立和完善旅游商品开发和销售体系,引导旅游产品向系列化、参与化和精品化发展。 水产类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

 加大对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及包装力度。 建立相应的旅游产品体系。 建立健全旅游产品销售体系。

 建立合理的产品开发机制,提供政策咨询。

(二)特色策划旅游产品

1、四季形象特征

春天——旷——红色地毯,芦花飞雪 夏天——爽——清凉世界,河海交汇 秋天——收——万亩养殖,蟹参丰收 冬天——暖——温泉沐浴,篝火晚会

2、专项旅游产品系列开发

对 农村专项旅游产品进行系列化、参与性与特色化开发,深度挖掘,丰富内容强化感受。

 水产蟹参产品系列开发  民俗风情产品系列开发  特色旅游商品开发

3、旅游产品开发的注意事项  利用节庆活动加强旅游宣传促销。

 加强对导游的培训,特别是对 农村人文历史的讲授。 组建旅游公司进行土地的统征统建,保证规划意图实现,防止各自为政,乱征乱建。

 开展各具特色的专项主题旅游,如采卤制盐等。 引入文化团体和科研单位,提升文化品味和科技含量。 重视民俗文化旅游项目的挖掘和创新。

 编制旅游区的详细规划,指导开发建设,防止破坏性建设。

第五部分 农民农村建设规划

一、农民农村建设与旅游效能发挥

以建设新农村、新民居为切入点,对 农村现有村落和农民住房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和改造,将其建成基础设施完善、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功能较为齐全、以旅游接待为主的服务型农村。以农村新民居为平台,大力发展乡村观光休闲旅游业,使之成为城市居民休闲、体验、观光、度假的胜地,做到:一个村落一种景、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旅游服务多功能,形成“城市沿线皆景观,村村风貌有特点,家家户户有亮点,特色农业成景点”的现代城乡生产生活新模式,实现新农村建设中旅游富民的发展目标。

二、农民农村建设要求

1、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定要避免城乡一样化。新农村,依然是农村,首先在功能上要具备农民生产与生活的特质,其次,在建筑风格和布局上要保持自然村落的格局,形成与城市、城镇较大的反差,在环境上对城市居民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一定要避免农民农村建设布局的城镇化。

2、农民农村(或中心村)要建设成为生态农村、文明农村、旅游农村。

3、新农村的公共设施,既满足农民文化生活的需要,也能够利用其发挥旅游服务效能。

4、通过“五改”,把过去的卫生死角、视觉死角彻底清理,营造卫生、整洁的农民新居环境。

三、农民农村旅游开发要点

第一,选好试点是关键。

本着“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市场运作、资源整合”的原则,优先选择开发条件好、特色突出、干部群众积极性高的片区作为试点,试点成功后,再陆续进行第二期、第三期建设,不断扩大接待服务规模。

第二,强调特色,规划先行。

新民居建设,一要有体现乡村风格,符合地域文化特点和现代时尚,与周围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一村一品;二要满足农村生产生活需要;三要充分考虑发挥旅游效能,满足游客的各方面需求,保证他们来得方便、吃得可口、住得舒适、玩得尽兴。在建设上要保证水、电、12 气、路、有线电视、网络和电信村村通,村村户户达到高质量的接待标准。

新民居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竹林、果林、绿树掩映,其建筑格局为两层以内的别墅式独立院落,每户面积120-200平方米,具有浓郁的乡村特点,能够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又适合旅游接待。

为确保各个村的规划设计达到上述要求,其规划设计必须统一经过 农村管理机构组织专家严格评审,通过后付再诸实施。

第三,政府扶持,多元融资。

由于多数农民投资能力有限,在资金的解决上,主要采取政府扶持和农民出资相结合的方式。政府负责试点村的各项规划设计费、基础设施建设费和各项服务管理费。农户房屋建设费,由农户承担,包括农户直接出资和贷款解决。贷款由农户逐年以经营收益还本付息。

第四,严格用地,集约利用。

新农村建设原则上在原村址进行,以保持村落的自然格局和风貌,需要占用新址的,要经过规划、土地等部门的严格把关和审批,使用新宅基地的,原来的旧宅基地收归村集体所有。农村占地总量一般不得超过原村庄的占地总量。

第五,规范标准,统一建设。

各个农民农村的建设标准依靠规划来统一,严格按照执行。同时,为了保证民居建设的风格和质量,同时也降低投资成本,可以将建设施工项目向社会公开招投标,确定施工企业,使房屋建设费用更趋公平合理。

第六部分 乡村旅游发展实施建议

一、制定农家乐、乡村旅游国家标准,使乡村旅游规范发展。

二、加大人力资源的培训力度,提高乡村旅游的服务和管理水平。

第五篇:农村客运发展规划

2012年农村客运发展规划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2012年自治区交通工作会议和自治区道路运输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地区农村客运发展步伐,塔城地区运管局对2012年农村客运的发展做出具体规划。

一、发展的原因及目的随着塔城地区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及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贸易日益繁荣,城乡交通联系日益密切,尤其是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战略的提出,对进一步改善农牧民的生活条件提出了具体要求。全面落实“三个服务”,不断改善地区农村交通运输环境,提高地区农村旅客运输的服务质量意义重大。

二、塔城地区农村客运现状

塔城地区位于新疆西北部,辖五县两市39个乡、27个镇、21个农场、25个团部和773个行政村。总人口45.79万人,目前,全地区共有农村客运班线229条,有农村客运车辆1003辆,客座为13552个。乡镇及团场通车率达到100%。行政村客车通达率达93.06%,基本解决了农牧民的出行问题。全地区新建农村客运站45个,一个以城区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连接城镇、辐射乡村、方便快捷、多种选择的农村客运网络已初步形成。

三、农村客运发展规划

1、塔城地区按照农村客运规划,实现农村通达率100%,行政村和三级网络达95%以上,基本满足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要求。

2、农村客运车辆投放既要符合国家有关倡导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要求,又要因地制宜,根据环境状况、道路条件及人口数量等因素,充分考虑方便农牧民群众生活出行的需要选择适当的中、小型客车。

3、建立科学的农村客运市场准入关和市场退出机制。严把市场准入关、车辆技术状况关、从业资格证关,对现有从事农村客运车辆技术等级达不到要求的,要逐步清理。

4、农村客运站点在选址和布局上应结合乡村实际,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合理规划布局。同时向各地政府积极汇报此项工作,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对农村客运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

5、引导企业向农村客运班线投资,改善农村客运散、小、组织管理差、抗风险能力低等现象。

6、对经济较发达、人口较多、乡村镇较集中的实行统筹布局,合理规划,推进农村客运城乡公交一体化。

四、具体实施方案

1、对农村客运线路经营权到期后,重新进行行政许可,达不到经营条件的或安全生产不合格的企业退出客运市场或调整到农村三级客运网络经营。

2、农村线路收益低、经营散、不便管理,引导企业对农村客运进行投资,农村客运线路进行冷热线搭配,实行一片一公司,一线一公司的模式,一条线路只许可一家运输企业经营,许可后签订班线经营权合同,违反合同规定,情节严重的退出客运市场,各公司现经营的线路可实行置换,做到一家公司经营管理。还可把农村班线经营权纳入经营权服务质量招投标范围,同时,实行动态管理,对服务质量好、乘客满意率高、安全水平高的经营者,经营期满后,可优先考虑班线经营权,对那些服务态度差的取消其优惠,不断完善市场准入阶段的竞争机制,逐步提高农村客运的服务质量。

3、简化农村客运的行政许可程序,对每条农村客运线路只许可客座数,对车型不做具体要求,许可生效后,由运输企业申报拟购车型,审查合格后办理营运手续,现有的车辆经检测合格后可继续营运的,延长经营时间,达不到条件的退出市场,鼓励报废更新,力争做到车型统一。

4、重点发展农村三级网络客运,由于三级网络客运存在着点散、客流少,交通不便利,允许三级网络车辆为客座数少,投资成本低的微型面包车经营,达到票价低、方便、快捷。

5、“按照“公车公营”要求,运输企业新增车辆只能自购或者入股,不得新增挂靠车辆,原有挂靠车辆务必转为股

份,实行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清理挂靠车辆,实行公车公营。

6、农村客运班线的发展必须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管理方式采取适当的经营模式,才能保证班线开得起、开得稳、开得久。采取形式多样的发车方式。既降低客运经营者运营成本,双满足群众的出行要求。

7、开展县域内20公里范围内的农村客运线路进行公交化改造,推进城乡道路客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城乡道路客运协调发展。

二〇一二年七月十九日

下载农村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发展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农村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巨大、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均衡, 农村教育总体上薄弱, 农村社会保障长期滞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农村人力资源的发展。农......

    农村小学发展规划

    小学发展规划 (2011年—2015年)一、指导思想 我校坚持“质量立校、德育立校、文化立校”的发展思路,并根据国发二号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

    农村中心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xx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2014-2016年) 一、指导思想: 学校将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培养有用人才”为办学理念,以“办百姓满意的学校”为基本宗旨;坚持以人为......

    农村主导产业发展规划5篇范文

    岭前镇峪口村一村一品发展规划发展“一村一品” 支柱产业,是促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区域特色产业的平台,是促进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农村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农村小学五年发展规划“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是教育教学的主力军,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保证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

    农村实用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

    文章来 源http://www.xiexiebang.com文档大全 w ww.chazidian.com 1 农村实用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一、重要性和紧迫性1、农村实用人才是我省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

    农村实用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

    农村实用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根据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2020年)》和《xx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本规划。一、重要性和紧迫......

    农村中心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秀水乡田坝小学学校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办百姓满意的现代化学校”为基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发现学生的价值,发挥学生的潜能,发扬学生的学习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