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章需要强大的词汇量做支撑
**文章这个行业可以说是互联网衍生出来的一个新型职业,对于很多人来说,借助别人的手可以快速的完成自己的任务,何乐而不为呢?但是,真正从事这个行业的编辑可就需要强大的词汇量来支撑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文稿**可不是记流水账,把你每天做过的事情记录下来就可以的。而是需要有感情色彩在里面,还需要有足够强大的逻辑思维,这样才能写出一篇有血有肉的文章来。万能**之家 扣 :**所以,做编辑不是只会写文章就可以的,还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而要丰富词汇量的直接方法就是多阅读,多去看别人写过的文章,从别人的文字当中领略到真理,形成自己专属的思维方法,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如行云流水般通畅,自然阅读的人也就更多了。
虽然说起来是非常容易的,但是要真正做起来可就有难度的。毕竟扩大词汇量这样的工作,可不是一两日可以做到的,而是需要长久的积累才可以做到的事情。因此,作为**文章的编辑,在平常接到任务的时候,首先需要做的事情也就是去阅读别人的文章,查看别人写过的案例,然后在自己动手去写,这样写的话有一定的案例基础,不至于写的太差。
当写作的方式方法熟练以后,也有了一定的词汇量,这个时候就应当脱离参考别人的案例,完全依赖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写作了,长此以往的话,写出来的文章就可以变得更加生动有力量了。
第二篇:班组安全需要文化支撑
班组安全需要文化支撑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班组安全是实现企业安全的主要因素。要想牢牢掌握班组安全的主动权,实现班组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最根本的就是要时刻拧紧班组成员的安全意识这根弦,才能确保班组安全生产不脱轨,而这些离不开班组安全文化的支持。
文化是有力量的,班组文化建设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的力量是无穷的!纵观事故案例,不难看出安全意识不强、安全措施薄弱、安全技能欠缺等诸多因素使班组安全显得“势单力薄”。而浓郁的安全文化氛围则是形成班组共保安全的合力。每一次卓有成效的安全文化活动对班组成员来说都是一次安全合力和安全防御能力的凝聚。在班组管理中导入安全文化理念,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形式多样、寓教于乐、极富人性化的安全文化活动,变强制灌输为潜移默化,化枯燥无味为趣味横生,让念安全真经、讲安全故事、谈安全教训、找安全问题、长安全能力等成为大家津津乐道踊跃参与的日常节目、想做、乐做、必做的工作需求,势必促进大家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真正转变,自觉将独具自己班组的特点的安全理念延伸到各个具体的工作环节中。
班组安全是一项长线的工作,每时每刻都考验着基层的安全员。我们在完善班组安全生产机制的同时,决不能忽视班组安全文化的作用,要与时俱进,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围绕班组安全生产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持之以恒的创新安全文化活动内容、形式和载体,不断丰富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下真功夫搭好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如履薄冰的大舞台,让每位班组成员都成为唱好安全大戏的“演员”。进而在安全文化活动的过程中,使班组成员借助文化的力量,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树立班组安全观念,提高安全工作技能,把班组成员打造成“人人关注安全、处处想到安全、事事为了安全”的“安全型员工”。又何愁有发现不了的隐患,消灭不了的事故?
安环部:张世常
第三篇:2017高考作文写作需要三种支撑
写写帮文秘助手(www.xiexiebang.com)之2017高考作文:写作
需要三种支撑
一、作文需要人文精神的支撑
作文一味追求语言华美、结构精巧、技巧娴熟,而轻视传统文化的积淀,忽略人文精神的关怀,这种技巧训练作出的文章无疑都缺乏丰厚的底蕴和隽永的思想,单薄而又贫瘠。
如何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呢?首先,要关注世界政治、科技、社会动态,让自己的生活中有不竭的源泉。
其次,了解和学习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从而使我们的文章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二、作文需要个性思想的支撑
作文要有个性,要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体现创新精神。个性的背后离不开思想,思想是在具体的事件和情境中,明得的理、获得的悟、取得的思考。只有有了思想,作文才能是人生的史记,才会富有生命的质感。作文不能用几条规范标准代替自己丰富的思想活动,应该使自己思想的触角伸向生活的每个角落。只有拥有了自己个性的思想,“文”才能载“道”,这个“道”,才能被人接受。
三、作文需要主体意识的支撑
目前我们写作往往处于一种模仿和被动接受的状态,不是“情郁于中而必发乎外”,而是具有很强的应对性。其原因有二:一是命题中的“无我”现象——很多老师布置的作文题学生十分反感,最后不是“我不愿写”就是“我写的不是我”;其二是受“文以载道”的影响,过分强调作文要带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把“利他”放在第一位,使得文章“无我”,个性得不到张扬,自我得不到宣泄。
树立作文的主体意识,要把写作当成是人生体验,是一种独立、积极、自主、自由的创造性活动,而不应该在某些方面进行条条框框的限制。
第四篇:做内心强大的教师
做内心强大的教师
——教师常见心理困惑解析
发布时间:2017-03-29作者:杨敏毅王震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摘 要:这是一本戳中教师痛点的心灵开悟书,能帮助教师从心理学角度了解自身的困惑,引领教师疗愈内心的伤痛。48个典型案例能让你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实现一次心智成熟的旅程和真正的心灵洗礼,更好地接纳自己。
《做内心强大的教师——教师常见心理困惑解析》
杨敏毅 王震 著 策划:源创图书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3月出版 编辑推荐
身为教师,你目前被困在哪个阶段? 工作——如何得到领导、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同事——为何相逢容易相处难? 结婚——谁才是适合自己的人?
孩子——要不要生二孩,孩子该如何管教? 自我——怎样直面真实的自己? 未来——是继续做教师还是该转行? „„
每个案例都是一把钥匙,帮你打开心灵的枷锁。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戳中教师痛点的心灵开悟书,能帮助教师从心理学角度了解自身的困惑,引领教师疗愈内心的伤痛。48个典型案例能让你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实现一次心智成熟的旅程和真正的心灵洗礼,更好地接纳自己。
作者简介
杨敏毅,上海市基础教育首批正高级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上海市七宝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国培计划”心理健康教育项目主持人。荣获首届全国学校心理辅导“辅导之星”,首届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佳教师”等荣誉称号。出版有《怎样读懂学生——心理特级教师的建议》《读懂小学生——心理特级教师的咨询手记》《读懂初中生——心理特级教师的咨询手记》《中学班级心理辅导活动60例》《中学生心理辅导实用技巧与案例》等。
王震,上海市首批学校心理咨询师,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学院心理教研员,宝山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国培计划”心理健康教育项目主持人。荣获上海市“育德之星”等荣誉称号。《中学生阅读》专栏作者,出版专著《跳出常规》,参与编写《初中生心理辅导指南》等。
书摘
别让别人的评价左右自己
一天中午吃饭时,我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里传来带着哭腔的声音:“老师,我不知道该怎么上公开课了。我的压力真的好大好大„„”这是一位名叫梅欣(化名。本书涉及的人物姓名均为化名)的教师打来的求助电话。从她轻轻的、怯怯的声音中,我初步判断这是一位教龄不长的年轻老师,简单安慰她后,和她预约了周末下午做心理咨询。
周末下午,梅欣如约而至,梳着一个简单的马尾辫,上身穿休闲T恤,下身穿牛仔裤,脚穿运动鞋,乍一看和刚毕业的大学生没什么两样,但从相貌上看,她应该年纪不小了,神情有点疲惫,看起来有几天没有睡好觉了。她有些拘谨地在我面前坐下了。
“你工作几年了?”我问。
“今年是第十年了。”她想了一想说。
“那应该算是一位老教师了。”但我从她的举手投足中确实看不出她已经有十年教龄了。“就是因为这个我感觉压力好大啊!” “什么时候要上公开课啊?”我问。
“就是下周三。”她的眼圈一下子红了起来,声音也有些颤抖。“这是一堂什么性质的公开课,会让你如此焦虑?”
“是教学大奖赛。这次我们学校初赛有两位老师出线,我是其中一位。”她停顿了一会儿,继续说,“还是先说说我的经历吧,若不把前因后果说清楚,您可能很难理解我的压力。”
我微笑地点头,示意她继续往下说。
“我是学生物的,大学毕业以后,在一所完全中学当初中的科学老师。校长经常去听其他学科新教师的随堂课,但我的课他只听过一次,他的意思是他充分相信我的能力。”说到这里,她停了下来,然后慢慢地说了一句,“可能就是这个原因,我的课堂一直没有受到过很正规的指导,都是靠我自己细细琢磨,慢慢积累出来的。” “那么,你对自己的课堂表现有没有信心呢?”
“刚开始,我对自己很没信心,因为我讲课声音比较轻,对学生的态度也不凶。学生觉得我比较好欺负,在课堂上常常不守纪律,我的嗓子也常因疲劳而沙哑。慢慢地,我有了经验,知道学生喜欢什么、他们的问题在哪里,于是我备课的内容会根据学生的需要而定。因为我设计的问题和讲课的话题是学生感兴趣的,所以,学生总算是被我吸引过来了。随着教龄的增长,我对课堂的把控能力越来越强,对自己也越来越有信心。学校举行校级青年教师大奖赛,大家评价我的教学风格为‘学院派’。”
“看来,你是一位研究型的教师,那你接受大家对你的评价吗?”
“我觉得这是对我比较高的评价了。在区里组织的教学方案大奖赛、小论文评比等活动中,我都获得了比较好的成绩,这就更确定了我‘学院派’的教学风格了。”她笑着说。
“那现在你的教学风格受到挑战了?”我问。
“是的。去年我离开了工作九年的学校,到一所九年一贯制的新学校当科学老师。刚来的时候很不适应,但渐渐地,我觉得小学老师那种能唱会跳的活泼风格很吸引孩子,值得我学习。”
“那么,换学校对你这次要上的公开课有什么影响呢?”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这次的公开课,他们前前后后给我磨了四次课。每一次磨课后,领导都提出了很多修改建议,结果是我找不到自己的设计思路了。”
“他们给了你哪些建议呢?”
“他们觉得我的课堂气氛不够活泼,因此,校长建议在导入环节增加唱歌和跳舞的内容。” “那你试讲下来感觉效果如何呢?”
“第一次试讲下来的效果很不好,我在唱歌的时候,觉得自己脸上的肌肉都是僵硬的。接着,其他领导又提出了新方案,既有形式上的改变,又有内容上的增删。因为科学这门课学校没有成立独立的教研组,所以,提建议的都是其他学科的领导。”
“我明白了,你觉得他们提的很多建议与本学科的相关性不强,对吗?”
“是的。有很多条建议是互相矛盾的。如果我接受这条,不采纳那条,好像很对不起帮我磨课的领导们,所以内心既纠结又痛苦。” “我不知道我这样理解是否准确,你觉得这次公开课好像不是你上课了,在你的身体里住着很多人,他们有不同的风格,也有不同的想法,且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他们都想借助你的身体表达出来。”
“被您这么一说,好像是这么一回事。”梅欣似乎明白了一点。“你以前遇到过这样的情形吗?”我问。
“没有。”她很肯定地说,“这是我入职以来最受关注的一次公开课。以前在老学校时,最多就是教研组长来听听罢了。但是,这次有那么多的领导来听我的试讲课,那么重视我,我觉得这次出去比赛,代表的就不是我自己了。如果我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参加比赛,假如成绩不好,就无法向领导们交代了。”
“梅欣,撇开这次公开课,你是怎么评价自己这十年来形成的教学风格的呢?” “如果不是公开课,我对自己的教学和管理还是很有信心的。我的课堂气氛虽然不是很活跃,但是孩子们很专心。平时在课外,孩子们也很愿意与我交流。不论是小学生还是初中生,都愿意到办公室与我说话。有时,他们并没有学科上的疑问要问,只是想找我聊聊流行音乐、喜欢的明星,等等。”
“看得出来,你本来就有很多让学生喜欢的特点,那么,在你眼里,好的公开课应该是什么样的?”我把话题转回到公开课上。
她想了一想,说:“我喜欢别人来听我的随堂课,这种课堂很真实,也没有很多压力。来到新学校以后,我的随堂课我们校长听过很多次,她很肯定我的教学风格,这次就是她力荐我参加教学比赛的。但我没有想到压力会这么大,我最担心到时候突然脑中一片空白,不知道说什么了。”
“你认为好的公开课就应该是真实的,而不是表演性质的,对吗?” “对!”梅欣很肯定地点了点头。
“你入选比赛的教学方案的设计风格是怎样的呢?”
“您是说初赛的方案吗?那是我一贯的风格,比较理性的那种。” “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在决赛的时候坚持你自己的风格呢?” “您是说,我不用听领导的建议吗?” “当然不是。十年的教学经历让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对于他人的建议,仅仅用拿来主义,必然会和自己的风格形成很大的冲突,所以会让你感觉到上课像表演一样。”我看见她在点头。
“我明白了,您是要我重新梳理一下他们给我的建议,然后以我自己的教学设计和风格为主体,用他们的建议来改进我的设计,而不是替代我的设计,对吗?”
“梅欣,你不愧是一位有十年教龄的老教师了,这次大奖赛其实是你的一次自我突破,祝你能获得好成绩!”
[聆听手记]
教师成长有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学习模仿阶段,刚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他们的目标是站稳讲台;第二个阶段是发展提高阶段,新手教师在向熟练教师转化,这个阶段的教师已经初步掌握了教学的基本常规,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但是这种风格还不够稳定,梅欣老师就处在这个阶段。有些教师会在这个发展阶段停滞下来,进入专业发展的“高原期”。能不能在这个阶段有所突破,要看教师是否有勇气挑战自己的舒适圈,不断地进行自我突破。如果能够度过“高原期”,教师就进入了专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创立并逐步形成自己稳定的特色和风格,从而成为他人学习的榜样,并向专家型教师发展。
工作没有成就感,走还是留
这天,我在学校参加校庆活动,遇到了办公室主任严竟老师。他正忙前忙后、有条不紊地接待来宾,处理各项事宜。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五年前他来做心理咨询时的事。
那时,严竟在学校工作已经10年了,工作成绩还不错,生活也比较稳定。他对我说他有点迷茫,希望通过做心理咨询了解自己的潜能。
“那你能说说自己目前的工作状况吗?”我问。
“就目前的工作来说,我应该很满意了。大学毕业以后,我就在学校里当美术老师,慢慢地也就适应了学校的工作节奏。在专业发展上吧,我带的学生在各项比赛中拿奖拿到手酸,被同伴们戏称是‘获奖专业户’,我自己因此也获得过一些荣誉,算是区里的骨干教师,并顺利地评上了中级职称。在行政上,我被提拔为学校的团队干部,算是升职了吧,虽说是学校里最小的行政干部,但也有那么一点成就感。不过,最近我总在想一个问题——我这辈子是不是就只能做老师了呢?我感觉自己好像和老师这个行业绑定了一样,有时候早上醒来,忽然会产生一种危机感,如果哪天我不做老师了,我还能做什么呢?”他眼神迷茫地看着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前段时间特别累,学校要参评市里的一个大项目,全体行政班子不停地加班,连家也顾不上。孩子正好生病,妻子对我颇有怨言:‘你一个做老师的,又不是什么大老板,怎么还能忙成这样呢!’我一下子觉得自己的工作特别没有价值,于是就有了辞职的想法,我想过更自由的生活。”严竟说这话的时候,眼神中充满期待。
“就因为这件事动了辞职的心思吗?那你对‘自由’的理解是什么呢?”
“我倒不是觉得自由就是轻松,不用干活的意思。”他眯起眼睛,仔细地想了想说:“其实我工作还是蛮拼的,不然,带的学生也不会获得那么多奖。只是我觉得,作为一个男人,如果不能够按照自己的心意工作,怎么能够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呢?”
又是一位希望能在工作中追求“诗和远方”的年轻人,十年的工作经历会让人进入职业发展的“高原”状态,确实需要寻求一个新的突破点来增强职业的新鲜感了。
“你的意思是说,你目前的工作让你缺少了成就感?”
“有那么一点点。”严竟仔细想了一想说,“刚进学校的时候,领导对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期待,所以也没有布置特别的任务,于是,我成立了一个美术社团,带着学生做有关美术欣赏、人文素养方面的课题研究。几年下来,这个社团很受学生欢迎,每次招新人都需‘秒杀’报名。我们社团做的课题在学生研究性课题大赛中还获得了一个特别奖,没有哪个美术社团能获得一个研究型的大奖,为此社团也被评为上海市的‘明星社团’。”谈到成绩的时候,他的自豪感溢于言表。
“这么说起来,做这个社团的团长你还是蛮有成就感的。”
“是的。那个时候带社团、做课题,也没有什么加班费或者课题经费。有时候,我带学生出去写生或者做调研什么的,还要自掏腰包给学生买吃的。但那个时候,就是感觉很快乐,学生也挺崇拜我的,我感觉自己挺有价值的。”他的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神情。
“你一直在说‘那个时候’,是不是说在现在的工作中,再也找不到当初那种感觉了呢?”我把问题带到了当下。
严竟有点犹豫地说:“现在我刚被提为了团队干部,开始做一些管理工作了,领导对我说:‘现在不是要你自己带社团,而是要你组织大家带社团。’可能是这个地方出了问题吧,我一下子就觉得很不自由了。比如,以前我带学生说外出就外出了,也没有人来管我;现在就复杂多了,不仅我自己要向学校领导打申请报告,要给学生家长写知情同意书,还要管其他社团的事情,如果其他社团出了点事,校长也要批评我„„”说到这里,他情绪有点激动,“唉,其实这些也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我觉得自己的热情没有了,何苦要自己去找一些麻烦事呢?不让外出就不外出呗,还乐得省心!只是觉得挺没劲的,突然觉得自己的人生怎么就这么单一,一个工作一做就是十年,如果再不动一下,这辈子可能就没有机会动了。”
“这么说来,你对自己的新岗位不是很有信心?”我追问。
“是的。事实上,我还有一件更烦心的事。我这个团队干部的职务也不可能做一辈子吧,那么接下来,还能做什么呢?按照基本的升职路线来说,下一个职位应该是政教主任,可是,一想到我们政教主任做的那些烦心事,我就更没有信心了。”
“除了升职,你还想过做什么呢?”
“我想过辞职,出去创业。”他顿了顿说,“我是学美术的,有好几个同学在广告公司做事。我喜欢做设计,希望我设计的东西能为更多的人带去快乐,就像我带领学生做课题那样。其实,我们中国人的美术素养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老师您说,如果我辞职去广告公司,是不是会有更好的发展?”
如果他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就不会来找我咨询了。“你现在担心的是什么呢?”我问。“我只是担心,在学校里待久了还能不能适应外面的节奏呢?”
“事实上,你担心的并不是节奏的问题。工作十年了,不管你是在学校还是到外面发展,你都不能仅仅从你自己的兴趣出发了,你需要带领团队,需要关注任务的目标是什么。去广告公司做设计也一样,如果你仅仅关注自己的设计,而忽略了客户的需求,你会产生更不自由的感觉。另外,就像你自己说的,刚进学校的时候,学校领导对你没有什么特别的期待,但是,随着你的成长,领导对你的期待也会更多。如果是辞职到广告公司,也是一样,公司对你的期待和新人不一样。”
“您的意思是说,我现在的迷茫和困惑,并不是因为工作本身没有意义,而是因为我的能力不足,缺乏带领团队的能力,是吗?”他沉思了很久,抬起头,慢慢地对我说。此时,他看起来很沮丧。
“你原来的角色像一名运动员,运动员的任务是完美地执行教练的策略。但现在你是教练了,却还在用运动员的思维行动,因此,你就遇到了瓶颈。”我一边分析,一边肯定他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如果明白了自己的差距在哪里,你有怎样的打算呢?”我一边问,一边在白纸上画了两个栏目,在左边的栏目里写下了“我的不足”,在右边的栏目里写下了“我的策略”几个字,然后把纸递给他。
严竟仔细地思考了一下,在“我的不足”一栏下面写下了“对任务目标的关注不够;对教师的需求关注不够;对项目的前瞻性发展关注不够”;在“我的策略”一栏,他写下了“需要和学校领导多沟通,听听他们对社团发展的想法是什么;需要和带社团的老师多沟通,听听他们的兴趣和困难是什么;需要和拓展课的教研员多沟通,听听社团项目的前瞻性发展有哪些”。
当他把写好的纸递给我的时候,他的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事实上,他到我这里来,不是没有答案,而是需要有一个人来肯定他的想法。对他来说,未来的几年,职业对他的挑战就是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
此刻,他虽忙碌但不失稳重的身影,告诉了我他的答案。[聆听手记]
如果你感觉工作遇到了瓶颈,不知道哪里才是真正的突破口,那么辞职、跳槽可能是很快就会冒出来的念头。但是,辞职只是暂时离开了让你感觉不舒服的地方,跳槽后如果从头做起的话,那么不久后困扰你的那个瓶颈问题还是会再次出现。所以,勇敢地直面自己的问题,才是真正突破职业瓶颈的解决之道。
在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我们往往会比较关注由自己的兴趣所带来的职业成就感,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当我们需要挑战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时候,责任和担当或许是助推我们职业成长的最重要的动力了。
第五篇:党课_抗“疫”离不开强大科技支撑
党课_抗“疫”离不开强大科技支撑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与病魔较量的阻击战,也是一场与病毒赛跑的科技战。
3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的重要文章,总书记深入分析当前疫情防控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强调“要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
在这次疫情迁延的不同阶段、不同场合,总书记一直强调科技对战胜疫情的支撑作用,对加快科研攻关作出一系列部署:
在地位作用上,总书记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把科学防治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
在任务要求上,总书记要求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科技,拿出更多硬核产品;
在科研组织上,总书记重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可以搞揭榜挂帅,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要求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综合多学科力量,合力攻关;
在治疗手段上,总书记要求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优化诊疗方案,提高临床救治有效性;
在时间进度上,总书记要求在坚持科学性、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加快研发进度,急事急办,力争早日取得突破,等等。
这些重要论述科学阐明了科研攻关的方向和方法、要求和任务,具有极强的指导性、针对性。
正是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指引下,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科技战线迅速行动,科技、卫健等部门组成科研攻关组,确定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动物模型构建等五大主攻方向,争分夺秒、挂图作战,短时间内取得了积极进展。
我们不到一周时间就确定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分离得到病毒毒株,及时向全球共享;分阶段推出多种检测试剂产品,满足了国内诊断检测的需求;迅速筛选了一批有效药物和治疗方案,推荐到临床一线救治;采取多条技术路线并行推进疫苗研发,取得积极成效;通过对病毒生存环境、传播途径方面的研究,为制定完善防控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短时间内构建了多个动物模型,为药物、疫苗研发提供了重要支撑;专家学者及时发声、答疑解惑,稳定人心、坚定信心。
成绩值得充分肯定,但挑战依然严峻而紧迫。对新型冠状病毒这个陌生的敌人,我们的认识还比较初步。我们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源头和宿主、传播途径、致病机理、危害性致命性、诊疗方案、救治药物以及患者康复后是否存在后遗症等,都还没有完全搞清楚。
攻克这些重点难点问题,要求我们的广大科技工作者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继续勇担重任、尽锐出战,尽快攻克疫情防控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